《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反思(精选5篇)
1.《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反思 篇一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形状以及它是怎样用“脚”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把握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本课的难点。结合本课的特点,首先,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其次,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再次,边读边渗透写作方法。在讲爬山虎的叶子和脚,以及怎样爬的时候,顺带提及作者怎样观察植物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写的秘密,这样比平时上作文课时,单独讲怎样观察植物,怎样写植物要
容易多,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的不足之处:
一是让学生齐读课文,一定程度上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朗读理解,不能由老师设定模式来约束学生。二是讲爬山虎如何爬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用手为学生表演,应由学生自己来演示。
三是在学生评论其他同学读课文时,评语不是很丰富,比较刻板,应引导学生使用多变的语言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觉得自己在蜕变。尽管现在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坚信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在我不断的努力下能够更快成长。在这里也感谢亲爱的老师们,你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给予我无穷的力量。
2.《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方法】
疑、探、展、评、用(五元)教学法。
【教具】
小黑板,卡片,一节爬山虎。
【教学过程】
疑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植物,谁认识是什么(爬山虎),对,今天我们继续了解这种植物爬山虎,学习《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我要考考大家,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出示卡片)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茎。
师:看来你们生字词掌握得挺好,那你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1.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
2.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探
老师把你们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归纳出了探究提示。
出示探究提示: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一画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的句子(包括形状、样子、颜色等)。
2.找到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文中运用了哪些动词?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如此细致?
师: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读文,自己解决问题,然后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交流一下。把你不懂的地方和组内同学探讨一下。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探,然后小组合探。教师巡视,不懂的地方及时给予帮助。
展 评
学生小组展评(边回答边互评)
第一个问题,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它的形状、颜色、位置。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嫩红色的。
老师把爬山虎递给展示的学生,让他们边展示,边举起爬山虎让同学们清楚地了解爬山虎的样子。
师:像蜗牛的触角,你见过蜗牛的触角吗?用比喻形象逼真地告诉我们爬山虎脚的样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反面,作者都看见了,说明了什么?
你喜欢爬山虎吗?我们带着喜爱之情齐读第三自然段,我相信爬山虎的样子一定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第二个问题,他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用了哪几个动词?
师:作者通过触、巴、拉、贴几个动词形象展现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你们向老师做一做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好吗?用我们的右臂作一面墙,左手臂作为爬山虎的茎,左手指就是爬山虎的脚,用我们的手指尖触到右臂上,然后用力的巴住墙一脚一脚向上爬,慢慢地拉着我们的左手臂就贴在了右手臂上。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时候它的茎就贴在了墙上。
师:爬山虎强有力的爪子就像( ),再形象不过了。现在我有点敬佩爬山虎了,你呢?
我想把对他的敬佩之情朗读出来,师范读第4自然段。
你想不想把你的感情表达出来,那你也读读,好吗?
师:爬山虎不仅向上爬,它也向左爬,向右爬才有叶圣陶爷爷第二段的( ),既写出了爬山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
第三个问题: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如此细致?
我想知道爬山虎向上爬离不开谁呀?那它与墙有什么关系呢?分男女生朗读它们的关系。
是啊!把触着墙的与没触着墙的对比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作者是一天两天就发现了爬山虎的这些秘密吗?
小结:作者是经过连续的观察才有如此细致的描写,才有爬山虎的变化的描写。我们在平时生活和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仔细观察,并且能连续观察,才能发现更多奥秘。
用
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生出題。
师补题。
照样子写句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枯萎了。
要是……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元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这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是自己还没太把学生放开,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3.《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篇三
一、画一画,形象又具体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段落,想一想,学习这段用什么方法最好?当时,有的学生说画出描写脚的相关句子来读,有的说把爬山虎的脚画下来最好。因为爬山虎的脚有形状,有颜色,画下来很形象。于是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了的只有叶子没有脚的爬山虎的图,让他们边读课文边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爬山虎添上脚。然后选一些画面展示,全班评议。学生看着自己的画,认真听着同伴的点评,有的说:“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伸出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有的说:“刚长出来的爬山虎的脚是嫩红的,可是它应该长在叶柄的反面,画在同一侧,位置错了。”……就这样画画议议,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位置、颜色就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二、演一演,感受更真切
学习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部分,学生先自读并提出不懂的地方。读完后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引导他们梳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细丝怎么变成小圆片的?为什么细丝巴住了墙,就弯曲呢?……然后让学生观看一段爬山虎爬墙的动画,同时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看完动画,有学生提议:我们自己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吧!按照学生的提议,分小组表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演完学生就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当细丝触着墙的时候,细丝头上就变成了小圆片,分泌的黏液,让小圆片紧紧地巴住墙,由于“巴”产生的力量,使细丝弯曲,这样,细丝就拉动与它相连的嫩茎,嫩茎就朝墙上靠拢并贴在墙上。这样就完成了“一只脚”爬墙的过程。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学生通过自己表演,真实地感受到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动作的连续性,而且深刻地体验到这几个动作的内在力量,同时还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体会到作者用词精确性。
4.《爬山虎的脚》课文教学反思 篇四
文章第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及什么样子,另外,第四自然段也有一些关于爬山虎脚的样子的介绍。但是,就是因为学生没有读懂第三自然段,因此,有不少学生认为爬山虎的脚就是“六七根细丝头上的小圆片”。
学生对植物的一些知识了解得较少。如:什么是植物的“茎”?植物的“叶柄”长在什么位置?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清楚。对于这一点,课前我没有了解清楚。
5.《爬山虎的脚》语文教学反思 篇五
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安排了预习题,其中最后一题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爬墙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好多同学没有认真听我讲课,而是一直在摆弄他们的画。我立刻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投其所好:采用竞赛的方式,让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画。学生们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这个焦点上,表现得都相当认真、慎重,选出的同学画得也非常细致。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仔细观察互相比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找出图文不符的地方。
男女生之间为了找出对方的缺点都十分认真地边看书边观察起来。不一会,就纷纷举起了手:从爬山虎的颜色、叶片、茎、脚生长的位置、脚的样子,甚至连爬山虎的生长经历中的变化也都提了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也被同学们的这种学习和钻研知识的热情所感染。在我脑海中原来设计的一大堆板书一下子被一幅精美的图案所代替了:对,应当进一步扩大战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画一幅爬墙图,要求是看谁画得准、画得像。
立刻之间所有的学生都动起笔来。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在那儿埋头苦干起来。我找了一名小画手,上黑板作画,让它作为本课的教学板书。我看着同学们的画,我内心一阵阵激动和兴奋:我所要讲的、要强调的居然都在同学们画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指正,许多细微的知识点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一个一个地突现出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叶柄的反面的;叶片是一顺儿朝下的;爬山虎是靠细丝头上长出的小圆片巴住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整堂课完全在学生自主活动中、在学生动手创造与发现中完成了,有的同学的表现还替代了老师的角色。课的最后在黑板上仅留下了一幅精美的图案“爬山虎的爬墙图”和同学们无限的遐想与创造空间。
教学反思:
在后来的作业课中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
我深深地感触到:
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
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
3、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
4、学生资源是最丰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爬山虎的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07-18
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1-06
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0-09
《爬山虎的脚》读后感09-26
爬山虎的脚阅读答案10-10
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12-25
爬山虎的脚获奖说课稿08-07
教学设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07-29
公开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07-31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公开课教学设计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