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2025-01-22

“中国式过马路”社会实践调查问卷(11篇)

1.“中国式过马路”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篇一

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如今中国式过马路的“美誉已经广为流传”,而部分人却不以为然,依旧随大流式的闯

红灯过马路,为此我们小组在这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几个路口的不遵守交通规则人数比例,针对这些人群提出建议,同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调查方法:

实地观察。

调查时间:

**月至20**月。

小组分工:

……………………………………………………

调查问题:

随机访问的人行道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数比例是多少?

调查过程:

实地考察。

调查结果:

站前路与民主南路交叉口44%;

工业路与民主路交叉口37%(红灯80秒,绿灯60秒);

塔南路与工业路交叉口73%(红灯153秒,绿灯33秒)。

调查分析:

通过我组实地考察以及对数据的分析调查,得出了部分结论如下:

1. 红灯时间长对人们闯红灯的思想影响较大;

2. 路口车辆的多少对人们闯红灯的思想有影响;

3. 是否有人带头闯红灯决定了当前人们是否闯红灯;

4. 交警的存在只对车辆起作用,而对人基本无威慑作用。

“中国式过马路”一直是我国的一大“精神污染”,而造成这些污染的一大重要原因是人们的思想境界不够高以及危机意识不够强;部分人心中只是为了赶时间而选择铤而走险,有些家长甚至带着孩子一起闯红灯,这是一种极不正确的行为,不但违反秩序,而且给孩子做了坏榜样,长此以往,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日本右派虽篡改历史,但是日本国家的人民素质确实世人皆知的,日本人们可以做到千人避难离开时地上无垃圾,相比这样高素质的国家在过马路时,并不会随大流的闯红灯,这是国民个人素质的问题,也是国家教育宣传的问题。

但是我让大家注意,为什么中国式过马路在我们小时候并没有报道,而是在近几年被扩大宣传,是因为当时媒体不在意,还是媒体不够发达?这或许只是次要的原因,我所观察到的,并非如此。

留心调查结果的括号部分,就会发现,为什么工业路与民主路交叉口的比例要远小于塔南路与工业路交叉口?因为前者绿灯时间有60秒,红灯仅仅多了20秒,而后者,绿灯仅30秒,而红灯时间竟有2分30秒,这就意味着人们如果到路口的时间不巧,就需要额外等待2分30秒的时间,这时间我们或许都会等的不耐烦,别说我们,就算让交通局长自己过来,或许也会不耐烦。

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化日益扩大,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车辆的普及率也升高了,车比人多这一交通现实使得红绿灯在机动车道的分配必须增加,因而引起了交通灯的时间安排的不合理。

绿灯时间过短而红灯时间却极长,人们本来急切地赶路心情都被这红灯折磨的不能忍受,看到了有人闯红灯,跟上去也是情有可原,媒体大力报道过马路的景象时,我却并没有见过哪家媒体报道了红绿灯时间的问题。

调查结论与总结: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不仅仅是国民素质的问题,更是在现代,对国家在将科技投入社会使用时,合理使用与配置的考验。

2.“中国式过马路”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篇二

“中国式过马路”——原系网民对行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 与红绿灯无关”;“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 就没有车敢撞我们”……红灯行, 绿灯更行! (参看《齐鲁晚报》2012年11月6日)

原来, “中国式过马路”是指国人在过马路时无视红绿灯, 只要人多就一起“组团”穿过。有人认为这是行人规则意识淡薄、素质差的表现, 也有人觉得这应归责于交通信号灯的红灯时间太长, 还有人分析这是行人“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导致的。

网友顺着“中国式过马路”这一思路, 称翻越马路护栏是“中国式跨栏”, 称汽车强行变道是“中国式并线”, 称逆行造成的堵车是“中国式堵车”。一时间, “中国式”成了最热的流行词, 不少社会问题或陋习, 似乎都可以贴上“中国式”的标签。

起初, “中国式”多用于人们日常行为习惯或处事方面。如:

上学或者放学时间, 全国各地小学门口, 家长们开着二轮、三轮、四轮等各式交通工具, 将自家的孩子亲手送进学校或是迎出校园, 以实现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无缝对接”, 这是“中国式接送孩子”的特质。 (《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30日)

后来, “中国式”又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更深的层面。如:

从“离婚是个政治问题, 必须有单位证明”到“闪婚闪离”, 中国式婚姻由稳定变易碎, 面临着一场新的危机。 (《生命时报》2012年11月6日)

其实, “中国式”并不是一个新造词。早在2004年就有沈严执导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登上荧屏, 2005年又播出了《中国式结婚》, 两部电视剧都是对中国人婚姻的深度探讨。从语言学角度看, “中国式”是一个由类后缀“式”构成的加缀式合成词, 我们熟知的有新式、广式、火箭式、捷克式等, 词语本身没有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但现在流行的“中国式”充满了戏谑、嘲讽, 甚至批判的意味, 这是语用过程中临时赋予词语的意义。

事实上, 随着“中国式××”使用频率的增加, 使用领域的不断扩大, 其表达的感情色彩也在变化。请看下面的例子:

莫言的获奖, 会让中国作家和文学更有自信与世界对话。莫言在近三十年写作中, 致力于形成中国式叙事。 (《光明日报》2012年11月4日)

上述几例“中国式”并无消极色彩, 倒是传达出积极赞扬的情绪。

3.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篇三

红灯停,绿灯行这一句话是我们从小就开始念的,而现在一些内城市开展了行人闯红灯专项整治,却有一些人被处罚后当场发飙,这不禁让人感到好笑。

在中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在斑马线的两端明明是红灯告诫人们此时禁止过马路,但仍有许多人给予理会,直接过马路。而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

如果要问那些经常中国式过马路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过马路,他们可能会说:我赶时间,没时间在这等红灯或我看别人都这样过马路,要是我一个人站在这等红灯会显得我很另类又或者一些老人会说:我腿脚不方便,我怕等红灯又亮了,我才走一半。然而我认为这些不能成为中国式过马路的理由,你时间再怎么紧,也不可能连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都没有吧。你以中国式过马路存在极大的危险,而你等一分钟却能大大降低这个危险,难道在你眼中你的一分钟比你的生命更重要?又或者说你认为等红灯很另类,但你却不知道正是有许多人像你一样的想法,才会令等红灯变得很另类。其实等红灯一点也不另类,因为这体现了你爱护生命与遵守交通。最后我对老人过马路不等红灯也持否定态度,因为老人家即使腿脚不好,但可以多等几次嘛,一段段的过,毕竟老人家都不赶时间。虽说中国式过马路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方便但却给交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里更是严重。并且这样过马路还可能会危害你的生命安全。而你只需小等一分钟左右,这些隐患和影响都会没有,何乐而不为呢?中国式过马路不值得人们提倡,老老实实等红灯才是王道。不要因为一个过马路而危害了自己与他人。

4.中国式过马路高一作文 篇四

这天中午,烈日当空,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约了去上街,本来我犹豫不决,但在小伙伴们真诚地邀请下,我心动了,便一起打了个车,向超市“进军”。

车子走到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那位阿姨便踩住刹车,车一下子就停了下来。突然,一辆小轿车从我们身边开过,他左顾右盼了一下,加大油门,“呼”地一下便开走了,我心里暗暗想道:像这种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人,会恶有恶报的。我身边的小伙伴也在说他,说他不遵守交通规则,说他人品不好……没想到,他果然出了事,与一辆电动车相撞了,幸好没有人员伤亡,要不然就罪加一等了。接着,他就被带走了。此时,他才后悔莫极。但现在什么也来不及了,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

我看到他尝到了恶果,有点替他不值。看完了这件事,我便重新收拾好心情,朝超市里面走去了。

出了超市,准备回家的时候的,却发现没有钱了,我问小伙伴们,他们也只剩下了2~3块钱,根本不够,我们便只好步行回家了。

走到红绿灯的地方,当时因为行人太多,有的人竟然闯红灯,有的人便从许多的车辆中穿行而过。天哪,我都不敢想象这种的后果了,怪不得外国人会嘲笑我们中国人过马路的方式了,就连我这个小孩都懂得怎样遵守交通规则了,为什么那些大人却不懂呢?我非常难过。

到绿灯了,我刚想过马路,一连小轿车像风似地向我开来,我还没反应过来,那个司机便一下踩住刹车,走下车来,对我破口大骂:“你这个小孩,走路不长眼睛啊,快滚啊!别妨碍我开车,快走,要不然别怪我不客气,哼!”说完,便开着车走了。他走了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了!那是因为有的人遇到了紧急的事;有的人要迟到了,要加快速度;还有的就是蛮不讲理的人……,我遇到的就是第三种的人了。

5.“中国式过马路”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篇五

一、“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及危害

行人和非机动车不按信号灯指示通行, 可以说是各项交通违法行为中违反人数最多的一种行为。这不仅违反交通规则, 影响正常交通秩序, 而且严重威胁别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中国式过马路”已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痼疾”。作为交通事故中的弱势群体, 不管是行人还是非机动车, 在闯红灯过程中一旦受到机动车碰撞非死即伤, 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数据显示, 2012年全国共查处不按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的交通违法行为2 649万起, 平均每天7万多起。全国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路口交通事故4.6万起, 造成1.1万人死亡、5万人受伤, 分别上升17.7%、16.5%和12.3%。其中, 因路口违反交通信号灯导致的事故起数上升17.9% (摘自《中国交通事故赔偿网》) 。当前,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已引起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浙江、北京、南京、石家庄等省市已先后向“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亮起了红灯。据报道, 浙江省严格管理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 非机动车和行人只要被交警现场查到有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的行为, 便会被处罚5~20元。自3月1日浙江全省同步展开专项整治以来, 已查处行人“中国式过马路”行为8 283起 (摘自3月22日《北京晨报》) 。

二、“中国式过马路”产生的原因

1. 法制观念淡薄

现代交通倡导人车分流、各行其道,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等交通参与人或行为进行了法律上的界定。但总有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 即使知道不按信号灯指示通行不对, 仍抱着侥幸心理, 取巧图便。殊不知, 灾难总是在无意间降临。我们曾在浦东新区张杨路/崮山路口值勤时, 亲眼目睹路口一辆西向东绿灯正常通行的小轿车, 将北向南闯红灯的非机动车直接撞翻的人伤交通事故。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没有右转信号灯的路口右转车辆不让行等恶习, 归根到底是部分市民和机动车驾驶员无视交通法律法规、安全意识薄弱, 甚至认为乱穿马路并不构成违法。最近, 浙江在“中国式过马路”整治中, 曾发生一起被处罚农民妇女追着现场执法民警吐唾沫事件……体现出这部分群体的法制观念已经荡然无存。

2. 法不责众心理

看到别人闯红灯没事, 自己就跟着闯, 不文明交通行为的社会普遍性, 使人们产生从众心理, 这也是“中国式过马路”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参与交通的人群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交通安全意识、文明交通意识薄弱者的不文明交通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对普通群众的交通行为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导致了跟风效仿。同时, 由于交通管理部门人员匮乏, 使“中国式过马路”等恶习得不到及时处置和纠正, 群众逐步形成了法不责众的曲解, 致使“中国式过马路”陋习根深蒂固、久治不绝。

3. 管理措施不到位

文明交通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化系统工程, 消除不文明交通行为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但现实工作中只有公安交警“孤军奋战”, 没有形成社会管理群体效应。即使公安交警部门管理, 也由于受警力不足、对不文明交通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 治理效果不佳。

4. 交通设施有待完善

近几年, 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和城市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长, 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增长速度, 人、车、路的矛盾日益尖锐。部分道路狭窄或破损, 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城区受当初道路规划的影响, 有些道路是混合道, 有些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成“断头路”, 这些客观因素也加剧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发生。

三、求解“中国式过马路”方程

“中国式过马路”方程, 既是一道公民素质课题, 又是一道社会管理难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 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 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 对违规者依法惩处, 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智慧和能力, 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只有人人行动起来, 人人负责起来, 共同遵守和捍卫良性规则, 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

1. 加强宣传引导, 倍“加”文明出行意识

一是广泛宣传。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交通陋习对自身以及对社会的严重危害, 从思想上重视, 从行动上落实, 积极主动抵制交通陋习, 做文明交通参与者。二是追求实效。根据不同人群的文化素质、社会环境等因素, 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制订不同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 追求宣传效果的最大化。三是突出重点。求解“中国式过马路”方程, 必须解决机动车不文明驾驶问题, 重点围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主题, 在驾驶员中间开展尊重、礼让行人的宣传教育, 增强驾驶员文明开车、礼让行人的意识, 逐步形成礼让行人的习惯。四是丰富手段。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 在广播、电视、报刊开辟宣传专栏, 广泛宣传和引导, 并利用网络、微博等开放式平台, 及时发布交通安全信息, 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

2. 配套交通设施, 锐“减”信号配时缺陷

一方面, 要高度重视直行与右转的冲突问题。当人行横道绿灯时, 只有行人可以走;但为了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在没有机动车右转方向灯指示的路口, 法规同时规定了绿灯时对方一侧十字路口的机动车仍然可以右转。这样, 势必会与绿灯通行的行人或非机动车产生交集, 造成了事实上的右转弯机动车和行人争先抢道的怪象。如何解决既要保证行人、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路口通行效率问题, 值得认真调研和研讨。浦东新区张杨路/罗山路口在解决这一矛盾时, 我们通过在西南角设置一名交通协管员进行管理和控制, 效果较好。另一方面, 要下大力解决信号灯配时问题。部分路段, 绿灯时间太短、红灯等待漫长 (有的甚至达到120秒) ;个别路宽的路口, 在一个绿灯周期行人才过了一半红灯已经亮起, 不得不继续往前“闯”。据报道, 在最近一个月时间里, 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已排查了近10万组交通信号灯, 发现配时不合理是百姓反映最为集中的一个问题。

3. 推行素质教育, 阶“乘”国民文化素养

日本在二战后大兴教育,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 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文素养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样, 要从根本上求解“中国式过马路”方程, 必须重视国民素质教育。只有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列入各个阶段的素质教育规划和实践活动之中, 通过幼、小、中、大学生各年龄层次素质的提升, 实现受教育群体年龄和人数阶乘式倍增, 并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 才能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顽症”。我们认为, 将交通安全教育列入教材, 并将学生遵守交通法规行为作为德育培育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甚至可与学生的奖学金等挂钩) , 已成为解决各个年龄段学生遵守交通安全法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4. 完善法律法规, 祛“除”交通管理“顽症”

6.中国式过马路议论文 篇六

咱们先算这么一笔帐:汽车的速度是60公里每小时,而路人的速度是5公里每小时,也就是说,一段200米的距离,汽车在几秒内飞驰而过,而路人却得走个个把分钟。此外,汽车内的司机,开车毫不费力,被红灯或是路人耽误一下,一踩油门就能把“失去”的时间不就回来;而行人,一旦话一两分钟等个红灯,就得在接下来的路上快走、甚至小跑几步,才能弥补被耽误的时间。所谓行人闯红灯,多是因为速度、体力上不足产生的“弱势心理”,并不全是所谓的“从众心理”。

而且,一些交通设施上的不足更是加剧了这种“弱势心理”。

我们连等多久都不知道,这叫我们怎么等啊!毫无疑问,容易发生行人闯红灯的路口,多是那些老式、没有计时红绿灯的路口。心理上的“没底”,时间上的不自信让行人们不知所措,与其这样没长没短地等下去,不如直接闯过去。于是,几个“志同道合”的路人凑够一拨,就过了马路。

不是我们不想等,是这路口的灯有问题!总有一些奇怪的路口,在一些毫无关联的车道是绿灯的时候,人行道却是红灯。设计上的不合理更加剧了路人们“等不起”的心理:等吧,白白浪费 时间;不等吧,鬼知道什么时候变灯,吓我个措手不及。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不约而同”,有了一小撮人,便不顾前面的红灯,直闯过去。

我们等个红灯,就不危险了吗?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其他人们组团闯了过去,而自己一个人苦苦等待,终于等到绿灯,正要过马路时,自己一人却被源源不断的右转车辆生生“噎”了回去,等没车了却发现又到了红灯。车比人硬,尤其是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因此有时等绿灯反而比闯红灯危险。长此以往,有谁还会等红灯呢?

尽管如此,“从众心理”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反正前边那辆车都已经停下了,多过一个我又何妨。抱着这样的心态,才由最初的“等不起”,变成了现在的“中国式过马路”。然而,从众心理也好处理,只要都“等得起”,那谁还会第一个闯红灯呢?

然而,路人与车辆之间的差距是消除不了的,想要解决“等不起”的弱势心理问题。只能从加强交通设施入手。改良不合理红绿灯,采用计时式红绿灯,让路人们心里有个底,着实能消除路人时间上的不自信;限制转弯车辆,保护合法过马路的路人,帮助大家消除安全上的担忧;此外,还可以通过减短红灯时间,设立安全岛等方法弥补路人的弱势,才能真有助于遏制“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

7.中国式过马路作文550字 篇七

星期六下午,我和妈去逛街买衣服,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那个红灯时间简直是太长了。等红绿灯就像等一个世纪,心急的我想马上冲到对面。只见前面有一群大人说,“走吧!我们这样一群走过去是根本不会撞列车的,就算撞到了也是车主的责任。”听后,大家纷纷点头,蠢蠢欲动地抬起脚,走向对面。我见他们走了,就马上抓起妈妈的手,冲向人群中,刚起一步,就被妈妈给拽了回来,还差点摔了趔趄。“干嘛不走啊!等一会儿人群走了,我们就再也过不去了!“我焦急地说道,“你所说过‘中国式’过马路吗?你有没有想过咱们中国过马路,为什么会被叫作“中国式”过马路?”我被妈妈这么一反问,立马没有了闯红灯的想法了,和妈妈一起等绿灯。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中不时会有波荡起伏。“中国式”过马路,为什么我们会被带上标签呢?这不就是对我们中国的一种讽刺吗?带上标签这种行为是有原因的。中国人过马路不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想想日本,他们对安全有着严格的管理,再想想早上的一群人,他们同样怀着侥幸心理,这反映出我们都缺乏安全意识。

这让我想起一则新闻,某某先生因为上班迟到,不顾红灯冲向对岸。在途中不幸造成车祸,给全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文明过马路,安全你我他”,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意外和明天谁会先带来,当你遇到意外时就后悔莫及了。

8.公务员面试:“中国式过马路” 篇八

遵守交通规则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也反映了公众自身的文明程度。中国式过马路损害了城市文明形象,也存在公共安全隐患。

究其原因,聚众过马路,一是交通监管处罚不严;二是公众存在侥幸心理;三是公民守法自律意识不足。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形成工作合力:

1、2、立法上要进一步量化违法行为和处罚措施。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设置专门处罚站点,开展闯红灯行为专项整顿,严管严罚、罚一儆百。

3、全社会要形成良好的守法氛围和文明风尚。倡导市民加强自律,提高素养。

4、单位、学校、社区应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文明知识教育,让文明 守法深入人心。

9.拒绝中国式过马路倡议书 篇九

一是面广人多。

市区469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近3000名志愿者参与活动。

二是线长点多。

志愿者在49个社区、11个红绿灯路口和30多条主次干道上的交通路口、斑马线、公交站点及广场、公园等近400个点开展活动。

三是内容丰富。

市区各红绿灯路口等重点地段志愿者,对行人、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和引导工作,协助民警维护交通秩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劝阻和监督“中国式过马路”的.不文明行为;市区主次干道的交通路口、斑马线上志愿者,劝导市民过马路走斑马线,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四是形式多样。

参与劝导活动的志愿者统一着装,通过开展文明交通行为引导,开展文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志愿者在劝导活动中共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300多次。

五是氛围浓厚。

10.中国式过马路一辩立论及质询小结 篇十

我方的观点是“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靠他律”。对方辩友刚刚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确实令人神往,可是对方一辩刚刚的立论略发的显得模糊和片面,下面请允许我从五个方面陈述我方观点,进行理论陈词。

首先,开宗明义,概念先行。据百度百科、中华大辞典、大辞海等权威性定义:改变是指事物发生了变化;自律是指自我约束,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而他律是指非自愿地执行涵盖道德标准、法律体系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狭义上说,他律又是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指导、引导、约束、控制、检查和监督等行为。此外,我想提醒对方辩友的是,“自我意识”并不等于“自律”,自我意识必须要转化为行动之后才被称为自律。

第二,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自律所依据的标准是人的内心准则,是依靠每个人对社会、事物的取向和价值观的不同因人而异的,而在社会意识多元化的今天,自律标准是不能达到统一的。此外,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逐利性和惰性是人的天性,在利益面前,难免不受诱惑,所以这正需要加强他律,依靠他律的监督和指导使人们采取正确的行为。而相对于自律来说,他律更具有标准性、公平性、客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能够长久的应用,是靠谱的,所以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应该靠靠谱的他律,而不是靠不靠谱的自律。

第三,自律是内因,而他律是外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左右事物发展方向的却是作为客观因素的外因。我们今天讨论的辩题是《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靠什么》,从辩题中我们可知,问题已经发生了,那么现在需要考虑的是问题向哪个方向发展,也就是外因左右事物发展方向的这部分,即他律对问题的影响。也就是说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要靠他律。

第四,对于中国式过马路,除了个人因素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公共因素的影响,红路灯的时间长短,道路的宽窄,以及天桥和地下通道等设施的不完善,而这些现象都是自律所不能改变的,只有要靠他律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既然自律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他律却能完成,不正说明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要靠他律吗?

最后,提醒对方辩友,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现象要放在现实社会中来对待。现今,我国国民素质已经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提高,每个公民都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基本意识,之所以会产生“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主要是因为公民这种意识没有转变为行动。那么就要靠他律进行不断的教育和引导、约束和监督,从而使个人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可是对方辩友要明晰的是:要彻底的解决,也就是遏制“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需要的是自律和他律相辅相成,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改变”,改变≠遏制,所以在我们养成自律遵守交通规则之前,他律就显得特别的关键和重要,他律是养成自律的必要手段,没有他律,自律就不能养成,所以先他律后自律,他律是改变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现象的最有力手段。

11.中国式过马路(小编推荐) 篇十一

现代快报10月16日报道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引起广大网友热议,从民间到官方都有不少表态,不过一边倒的声音都只是指责过马路的行人的,民间认为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不顾交通安全,无视法令;官方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心态想的是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是一部分国人“无底线、无原则”的心态体现。

诚然,这种现象几乎不间断地在每个城市的街道上出现,许多行人的安全出行意识也很淡薄。大家都知道,和汽车等机动车相比,行人肯定是“弱势群体”。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可以让大家集体“违法”,将自己的安全置身度外呢?行人“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了。“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就是这一次半次,应该不要紧的。”这是记者听到的关于“中国式过马路”主要的原因,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就可以置交通法规不顾,横闯红灯而去,而许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闯红灯”行人进行避让

在一些城市,行走已经变成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汽车的临时停车场,有的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让行人通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些行人“闯红灯”之类的行为,是客观上由于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造成的。

上一篇:团队介绍范文创意下一篇:我为班主任点个赞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