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共13篇)
1.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一
旗北小学科学教案四年级下册
2011年
月
日
周 星期
备课人:黄艳莺
第一课 地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制作地球仪模型,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教学重点难点:观察地球仪,制作地球仪模型
教具准备 :地球仪、小球、报纸、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在“的”后面要不要加一个“?”。
2、提问: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新课
1、过渡: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
2、让学生观察地板,并让其回答:若只用眼睛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你们认为地板是平整的还是弯弯曲曲有起伏的呢?
3、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生活范围小)。
4、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说。
5、过渡:
(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麦哲伦)
(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
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古人是怎样认识到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呢?
6、介绍毕达哥拉斯的猜想。
7、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推论。
8、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
9、过渡;麦哲伦绕地球一圈用了3年多的时间,那么绕地球一圈到底有多长呢,地
2.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二
一、讲清基本概念,明确关键词语
教学要讲清基本概念,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如我们研制航空母舰,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航空母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在粤教版中小学思品课教材中被编排在九年级(全一册)的第三单元第三课,其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深度。如果学生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弄明白,就难以理解接下来要探讨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和措施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让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思考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指什么?接着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和教材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明确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在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后,要抓住基本概念的内核,明确科学发展观所包括的关键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思考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分别是什么?接着指导学生运用说文解字教学法,从定语和语法修饰等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进行讨论,明确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师要明确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等是科学发展观基本概念中的关键词。我们要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等关键词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个理论探讨清楚,否则只能死记硬背。
二、细化综合问题,巧妙引用知识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理论性、综合性强。教材在内容上却没有展开分析,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教师要“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围绕这个词语设置问题”[1]进行引导,细化综合问题,降低理论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等关键词,细化设置问题。例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可以细化为:为什么要抓发展?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为什么要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为什么要可持续?又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可以细化为:怎样更好地促进发展?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怎样做到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如何实现可持续?这就将大难题细化为小难题,把综合问题简单化,降低理论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在细化综合问题,把大难题变成小难题后,我们要指导学生巧妙引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每个小难题。例如为什么要可持续?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引用前面已经学习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板块进行讨论,明确这是由我国正面临的人口、环境和资源形势决定的,是正确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需要。例如怎样更好地促进发展?教师要指导学生巧妙引用前面已经学习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板块进行讨论,明确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放发展生产力。在解决小难题的过程中,要巧妙引用知识,强化知识的来龙去脉,增强知识的可理解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实施正反例证,回归综合理论
学科教学要“与我国当代的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很好结合”[2]。通过细化综合问题,巧妙引用知识,增强知识的可理解性,降低理论难度。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说,其理论性依然需要社会生活中的案例来作为例证,而正反例证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例如为什么要抓发展?在讲到抓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例子来作为正面例证。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清朝的闭关锁国,不思进取,导致综合国力日益衰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例子作为反面例证。正反例证的实施,既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至此,巧用说文解字教学法弥补了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综合性强,教材却没有展开具体分析的不足。但是这些细化的知识是比较零碎的,需要再回归综合理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为什么要抓发展?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为什么要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为什么要可持续?”等细化的知识综合起来,构成探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一个完整的综合性解释。同样,教师要将“怎样更好地促进发展?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怎样做到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如何实现可持续?”等细化的知识综合起来,构成探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一个完整的综合性解释。这就让细化的知识回归科学发展观综合性理论教学的本身,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考虑到教学理论、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粤教版思品课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等综合性理论的教学中,要巧用运用说文解字教学法,由综合到分解,再由分解到综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宣建江.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新校园/理论版,2012.03.
3.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提出问题 大胆假设 认真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3、能对实验过程中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4、通过反复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经验可能是错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继续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米尺、摆绳若干、钩码。(2)教学课件:①幻灯片:各种各样的摆钟。②幻灯片:实验设计方案模板。③幻灯片:温馨提示:④幻灯片:《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⑤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的摆钟。2、提问:摆钟靠什么来计时?3、板书:摆
二、探究新知: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引导提出问题
1、实物出示:一个单摆,拨动、介绍、并板书摆的各部分:摆线、摆锤、摆角:2、教师:要了解摆,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3、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4、实物出示,引导提问。一组单摆,(摆线长短不一,摆锤轻重不一,)同时让它们摆动起来(摆角大小不同)。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5、小结板书:摆的快慢不一
6、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把课题板书完整: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
2、小组内动一动摆,大胆猜测和假
设: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同学们小组里讨论讨论,你们觉得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3)、生答,师板书:
(三)、小组内制定实验计划
1、师:刚才,同学们对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假设,这些猜测和假设是否都能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2、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猜测和假设进行研究。下面请各个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纲讨论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3、幻灯片出示实验设计方案模板。3、学生小组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其余小组补充或提出修改意见。
4、小组完善实验方案。
(四)、小组认真实验,仔细验证
1、幻灯出示:
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计时、计数、量长度、量角度,无论哪一次稍微有误差,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一定要学会认真、仔细地测量、记录。一丝不苟地做实验。② 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都定为15秒,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每个实验至少要重复做三次,最后求平均值。还要注意掌握好实验中的不变量。③实验结束后,各组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2、小组各自选取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并及时完成好实验记录单。
3、幻灯片出示《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猜测就填写哪一项。
(五)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1、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1)你们的假设是什么?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探究情况进行小结,
①摆线的长度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②摆线的长度不变,
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的角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无关。
③摆锤的重量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汇总得出结论,并完成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实践活动: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出示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并分派任务:全班十组,每组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如下表:注意: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四、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4.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四
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年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担任五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等工作。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个人教学博客,这有利于同行同事间的交流和学习,方便学生与我的交流,这大大有利于我教学的提高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
为了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在今后的工作我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领悟信息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技术思路。
2、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堂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5.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1.两人合作,画出自己及其它物体的影子,观察影子。
2.自制日影仪并会用它测量影子。
3.观察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和观察时刻。
4.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长的变化。
知识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模式。
3.知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持久而细心地连续进行一天的观测。
2.体会到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3.建立起对宇宙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说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太阳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2.学生猜谜。
3.讨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
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
4.学生交流对影子的了解。
[评析: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谜语可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中来。同时,这个谜语中还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产生需要光线等)]
二、画影子
(一)画自己的影子。
谈话:你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
讨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
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
这么多的学生一齐来到操场上画影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面。学生在讨论中就已经盼望着画出自己的影子来看个究竟。影子虽然是极为普通的,但他们就是对这些极为普通的影子没有太多的关注,更谈不上关注自己的影子了。
这一活动中,学生在画影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发现:
1.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2.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3.影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
4.影子比人长(注:早上9点钟)
在获得这些发现的同时,他们学会了合作,懂得:有时候,一个人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画出自己的影子。
过程:
1.出发之前,告诉学生将干什么。
2.发给学生每人一支粉笔,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
3.画影子的同时把脚印也要画出来,并且把名字写在影子里。
4.记住自己站的姿势。
5.让学生观察此时太阳在哪边,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现场的观察更具有说服力,也为下面的研讨打下基础。
6.画好之后,领取新任务。
[评析:还有什么比画下自己的影子更吸引孩子们呢。画影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学生留下影子的痕迹,为再一次观察影子埋下伏笔,便于比较。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感受,经历了一次趣味性地动手做的活动,有所发现。注意:这是他自己的发现。]
(二)画其它物体的影子
此时,学生还沉浸在画影子的乐趣之中,再让学生画其它物体的影子,让他们找一找,操场上还有哪些物体有影子,把他们的影子画出来。如有难画的,只要求画出一部分,哪怕是影子最外缘的一条线也行。
学生在画其它物体影子的同时,他们会:
1.寻找:哪些物体有影子?认识到,并不是有了物体就有影子,在没有光线的地方,或是在其它物体影子里的物体就没有影子。
2.观察:这些影子是什么样的,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没有什么联系。
3.比较:这些影子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哪个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个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
4.交流:你画的是什么影子?有哪些发现?哪些比较有意思或是比较特殊?
(三)制作简易日影仪,画影子
教师讲述示范制作的方法:在卡纸的中间画一个“”或“”记号,把橡皮泥捏成底盘放在中心,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在卡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教师示范画影子的方法: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仪平放好,准确的方位要用指南针测定,在影子末端用“”或“”作出记号,同时记下测定影子的时间。
过程:
1.分发学生材料。
2.学生制作简易日影仪。
3.操作记录杆影。
(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详尽地说明操作的方法,因为这是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方法,要求摆放日影仪时,一定要用指南针测准方位,确保科学性)
三、猜想影子的变化
组织学生围坐一圈,老师参与其中。
猜想:过一段时间,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
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会动。然而仅仅到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接着让学生猜想影子会怎么动?朝哪个方向动?为什么要朝那个方向动?除了方向变化,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意在向学生渗透:猜测也应是有根据的。以此培养学生根本已有经验对未来事物做出较准确预测的能力。
[评析:猜测是由问题到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猜测,对于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为了这个方向而去收集事实,分析整理事实,去验证它,修正它。学生作出猜想后,无需教师布置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会再次观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
四、学生再次观察影子,交流讨论
1.教师提问:影子真的会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变化吗?
2.学生再次观察影子。
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站在自己的脚印上,影子和原先画的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固定的物体的影子,变化很明显。
3.交流讨论:
(1)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
(2)这些发现和你刚才猜想的一样吗?
(3)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影子又会有什么变化?
五、观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记录日影仪上的影子。
1.猜想:到了下午,这些影子又会怎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的?
2.讨论: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呢?
3.观测记录:
在观察记录之前,让学生讨论需要注意些什么:
日影仪要严格按着方位放。
画图或记录时,一定要记下时间。
看太阳时,要隔着一层东西看,防止灼伤眼睛。
(1)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的日影仪上的影子。
(2)观察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选参照物观察画图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张大纸上剪上一排排的圆,然后侧立在面前看太阳,把太阳所在的圆记录下来,最后拓印在纸上,就是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图)
教师指导学生要选好观察的参照物体。
六、分析整理日影仪上的影长记录以及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观测记录
1.整理日影仪上的数据
(1)量出杆影的长度
(2)交流发现
比较杆影,有什么发现?
(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样?)
2.分析交流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1)选择学生的记录图展示,观察太阳的运动模式。
(2)讨论: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方向、高度)
3.讨论:太阳高度和影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七、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子的变化
(课前学生从家里带来手电)
教师提问:你能用实验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以及影子的变化吗?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可以用手电模拟太阳,控制太阳的运动,观察手电下物体的影子)
八、总结
6.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六
一、充分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在课内探究。
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年幼的儿童需要教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但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
(1)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问题的价值。所以,教师应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提问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有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课堂教学结束前,会再次让学生提出学习后的感想或还有什么疑问之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他们亲身去探究,这本身就是探究的一种方式。
(2)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来预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问题提出后要鼓励全体学生猜想,不能局限于几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鼓动,激发兴趣。有时,利用外部的刺激有一定的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结论。
二、创设条件,加强实验教学。
学生是很喜欢上实验操作课的,除了氛围的新颖外,主要是看到那些新奇的仪器而产生兴奋,急切一试的情绪。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实验计划顺利实验:
(1)开学初制订好实验计划。课文中有许多实验内容,但并不一定都要在实验室完成,我们有重点的选择一部分分组实验组织实施。在开学初即将要进行实验教学的内容告之学生,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承诺。
(2)注意各项资料的撰写、积累,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三、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落实。
如何让文中的探究活动落实到行动上,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活动不是由教师提出怎样进行,而是让学生说如何做到,既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让探究活动的难度适当,充满儿童情趣,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
(3)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将有新的开始,将再接再厉,努力做好科学教学工作。
7.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七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 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蓝花
2、4、6、8…双数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8.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八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教具准备
地球仪、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 实验
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指导阅读p4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简介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地球是什么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二、新课
(一)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二)海洋和陆地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0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10
(三)拓展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a)、介绍地球内部概况(b)、指导阅读p8的 “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三、作业:
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板书设计: 第1课 地 球
一、地球的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0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4 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3/10 其他地形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第2课 太 阳 教学目的
1、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2、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教学重点
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二、新课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利用。
(二)讨论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万物会怎么样?
(三)拓展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教学新课
(一)能量巨大的太阳
三、作业:
调查周围的人们怎样利用太阳能。板书设计 第2课 太 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二、能量巨大的太阳 第3课 月 球 教学目的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3、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教学重点
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教学难点
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
三球仪、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农历二月初一晚上,某牛棚的的牛被偷走了。第二天,探长把某嫌疑犯捉回来审问。疑犯对探长说:“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张三从牛棚中偷走了牛”。探长马上断定疑犯在撒谎。为什么探长说他在撒谎?是不是牛被偷的晚上根本没有月光?每个月的初一是否有月光?怎样能知道呢?
二、新课
(一)观察月相的变化
教师在教室制作一张大的观察记录表,让学生把每天观察的记录画到表中。同学们对月相进行了一个月的观察,大家有什么发现? 分析观察记录表,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月相变化的原因
做一做模拟实验,思考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出示月球模型。
月球黑和白的一面分别代表什么?月球绕地球转一圈大约要多长时间?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新课
教师:月球黑的一面是太阳照不到的一面,从地球上看就是黑色的。月球绕地球转一圈需要29.5天,代表一个月相变化周期。演示三球仪
(一)观察三球仪三球间的相互运动,思考月相变化的原因。
(二)对月相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
(三)登陆月球
出示美国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的图片。
假如你是宇航员,即将登陆月球,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地球和月球的环境有哪些差异? 说说登陆月球应该作的准备,并说明为什么?
三、作业:
搜集更多有关月球的资料,制作月球知识手抄报。板书设计 第3课 月 球
一、观察月相的变化
二、月相变化的原因
三、登陆月球
第4课 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教学难点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教具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把白天简称为昼,黑夜简称为夜,昼夜交替一次为一天。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
二、新课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做一个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2、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
小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在一天当中,正对太阳时就是白天,绕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时就是黑夜。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指导阅读p21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二、新课
(一)、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在同一时刻,北京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纽约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世界各地的昼夜变化存在着差异。
由于世界各地的昼夜存在着差异,同学们可以借助网上交流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二)、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昼夜变化也会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指导阅读p23 哪几种动植物的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的影响较明显? 小结:
大多数动植物的生长活动都受昼夜变化的影响。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动植物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的知识。板书设计
第4课 白天与黑夜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第5课 春夏与秋冬 教学目的
1、了解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重点
通过阳光直射与斜射的对比实验,观察并了解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不同的效果。教学难点
四季形成的原因。教具准备
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每块的背面粘贴一支温度计、大镜子、手电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为什么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
二、新课
(一)、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出示一个手电筒,分别在黑板上演示直射和斜射,引导学生观察直射和斜射时光束有什么不同。
(直射时光线集中,照射面积小;斜射时光线不集中,照射面积大。)
直着照和斜着照,得到的光束有什么不同?被照射区域的温度有什么区别? 直射和斜射是否会形成不同的温度呢? 做书上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
(二)、四季的成因
我们已经知道,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对某一地区来说,每年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就出现了明显差异,也就形成了明显不同的温度。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太阳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2、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
(一)、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四季气候不同。有的地区冬天特别冷,夏天比较凉爽;有的地区冬天比较温和,夏天特别酷热。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一种呢? 我们通常是如何躲避严寒酷暑的呢?
(二)、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动植物寒冬没有棉衣,酷暑没有空调。他们是如何抵御严寒酷暑的呢? 介绍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典型方式。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方式。板书设计
第5课 春夏与秋冬
一、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二、四季的成因 三、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四、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第6课 祖国各地的春天 教学目的
1、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通过网络课堂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春天的特征。教学重点
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难点
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天有什么特征?春天从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开始?今天,我们就通过网络课堂来探究、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美丽的春天!
二、新课
指导阅读p30-31.关于春天的研究内容是很多的,如气温升高、降水、花开、蛙鸣、小草返青、大树发芽等等,我们首先要“提出研究内容”,然后“完成各项研究内容”,再“讨论与交流”,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
(一)、现在,我们就选定一个研究内容:如“一周气温变化”。
1、研究内容:一周气温的变化
2、完成各项研究内容;记录本地一周每天的平均气温
3、讨论与交流:通过网络课堂与全国各地小朋友讨论、交流
4、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得出祖国各地春天有哪些差异,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春天有什么特征?
2、春天从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开始?
二、新课
(一)我们也可以选定另一个研究内容:如“油菜开花的研究”。
1、研究内容:油菜开花的研究
2、完成各项研究内容;记录本地油菜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
3、讨论与交流:通过网络课堂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讨论、交流
4、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得出祖国各地春天有哪些差异,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第7课 种子和幼苗 教学目的
1、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
3、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教学重点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
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是不是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发芽呢?什么样子的种子能发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种子和幼苗》(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出示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以及提前几天用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做的发芽情况的实验。解剖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然后说说什么样的种子才能发芽。得出: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
(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同样的种子,为什么在仓库中不发芽,种到地里就会发芽? 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部条件?
出示一组(三个杯子)发芽情况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了相同数量的种子和土壤,只是1号杯空气充足,无水;2号杯水和空气均适量;3号杯水较多,缺乏空气。
观察不同情况下种子的萌发情况,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得出:
种子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2、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二、新课
(一)、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1、种子从外界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原来干燥、坚硬的种皮逐渐变软,整个种子因吸水而呈现膨胀,终于将种皮撑破。
2.、种子吸水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贮存在胚乳或子叶里的不溶性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简单的可溶性物质。
3.、种子的胚根、胚芽、胚轴很快地生长起来。
4.、种子里胚根首先突破柔软的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5.、胚根伸出不久,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
(二)、拓展:子叶的作用
子叶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幼苗萌发后的子叶为什么不会慢慢长大,反而慢慢枯萎呢? 你认为子叶对幼苗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 同学们可以课后做个实验来验证子叶的作用:
选用两株刚出土且差不多大小的幼苗,一株去除子叶,另一株不去除,然后把两株幼苗种在一个盆里,过几天观察看看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三、作业
网上学:各种各样的种子
1、请同学们上网了解更多植物种子的特点和用途。
2、请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自己周围一些植物种子方面的资料并和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第7课 种子和幼苗
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
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四、子叶的作用
第8课 植物长大了 教学目的
1、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2、了解植物的生长是有周期性的。教学重点
1.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2.了解植物生长的四个主要阶段:种子、幼苗、开花、结果。教学难点
收集植物生长过程的数据,分析数据并找出规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株植物萌发以后生长很迅速,但它会一直这样快速地生长吗?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植物长大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植物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比如植株长高、叶子变多等,我们可以用测量、统计等方法记录这些变化。
定期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把收集的数据记录下来,例如绿豆可以采用记录高度变化的方法、黄瓜则可以记录新增叶片的数量等等,请同学们选定一株植物进行观察,然后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p43的记录表里。
想一想,植物生长过程中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2、数据处理
用图表把数据列出来,有助于对数据进行分析。第二课时
一、复习
植物生长的规律?
二、新课
(一)、分析结果
分析植物生长高度变化记录表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
植物一生的四个阶段是:种子、幼苗、开花、结果,根据你的记录填写p45的图表。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周期是不是都一样呢?
三、作业
查找资料,探究不同植物其生长过程的规律一样吗? 板书设计
第8课 植物长大了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2、数据处理
3、结果分析
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
植物一生的四个阶段是:种子、幼苗、开花、结果
第9课 养 蚕 教学目的
1、了解蚕一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2、了解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3、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教学重点
蚕一生的生长和变化。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蚕不同阶段的特点,研究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规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蚕宝宝多可爱啊,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蚕宝宝的世界,看看它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二、新课
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
(一)观察蚕卵
刚生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椭圆形的,长1.2~1.3毫米。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适合的温度下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两个星期左右即可孵化出蚁蚕。蚁蚕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1、蚕宝宝刚孵化出来时,小小黑黑的,头部和身体也是黑黑的颜色,大约只有3毫米,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身体全部都是毛,看起来很像小蚂蚁,所以叫做“蚁蚕”。因为蚁蚕的身体很小,所以要移动蚁蚕时,不要用手去抓,最好用毛笔驱赶蚁蚕到纸片上再将其移走。
2、要注意养蚕的注意事项(p48)。
3、观察蚕在幼虫阶段体长的变化,记录观察数据,并将数据用图表表示出来。
4、分析图表,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体长变化有什么规律?
(四)观察蚕的幼虫
蚕幼虫的身体结构: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共13节。头部有口和六对单眼,胸部有三对尾端尖突的足(胸足)。腹部有四对圆形肉质的足(腹足)及一对尾足。腹足可以帮助蚕在桑叶上四处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黑色的小点,称为“气孔”,是蚕的呼吸器官。蚁蚕生长几天后就要脱皮。脱皮后,蚁蚕就变成了二龄蚕。蚕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要脱四次皮,最后变成五龄蚕。
蚁蚕和五龄蚕的异同点: 不同点
蚁 蚕:头部较大、身体发黑、全身都长毛。
五龄蚕:头部很小、身体白色、全身无毛、外形有差异。相同点
蚁 蚕:身体都分为头部、胸部、腹部
五龄蚕:身体都具有三对胸足,四对腹足及一对尾足,身体结构相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2、蚕宝宝怎样长大?
二、新课
(一)、蚕茧里有什么? 五龄蚕后,蚕的身体变黄且呈透明状,皮肤紧绷,且不爱吃桑叶,这时蚕就准备结茧吐丝了,蚕先向周围吐丝,以固定茧的位置,然后再吐丝将自己包围起来。一只蚕所吐的丝,其长度可达1000~1500米。
蚕茧内还有一套蚕皮,那是化蛹时,蚕蜕下来的。刚开始,蚕蛹是白色柔软的,不久就渐渐变色,最后呈褐色变硬。蚕蛹的身体的正面是一节一节的,蚕蛹的腹部可以隐约看到翅膀的纹路和触须及三对足,蛹的侧面有气孔。
(二)、观察蚕蛾的外形
经过10~15天,蛹会蜕去蛹壳而羽化成蛾。
蚕蛾头部上有发达的复眼、梳状的触角,口器退化。胸部三节,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雌性7节、雄性8节,7对气门。腹部末端有发达的外生殖器,雄蚕蛾身体较小,触角稍大;雌蛾身体较大,但触角稍小。蚕蛾虽然有嘴巴,却不再吃任何东西。
雌蛾尾端散发气味引诱雄蛾前来交配,交配后不久雄蛾死去,雌蛾开始产卵。雌蛾一般可以产五百个左右的卵。产完卵后不久,雌蛾也会死去。
(三)、蚕的生长阶段
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
三、作业
网上学:动物的一生
1.比较蝴蝶和青蛙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了解其他一些常见的动物的一生。板书设计 第9课 养 蚕
一、观察蚕卵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四、观察蚕的幼虫
五、蚕茧里有什么?
六、观察蚕蛾的外形
七、蚕的生长阶段
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第10课 我们在成长 教学目的
1、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教学重点
了解人在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教学难点
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最近彬彬的声音怎么变得沙哑了?
彬彬要长大了吗?从哪些方面能够说明人在不断生长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我们在成长》(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相册里记录的变化
搜集一些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仔细研究一下,看看自己从小到大的外貌是怎样变化的,描述自己的外貌变化情况,把它记录在p55里。
(二)、研究身高、体重的变化
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但外貌发生了变化,身高和体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怎样才能知道近几年自己在身高和体重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呢?
1、到校医室查一查自己几年来的身高和体重的记录,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设计成表格记录下来。
2、分析数据,发现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规律。
3、你的身高和体重每年增加的情况都一样吗?在哪一年增加得最快?(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2、13岁开始增长较快,女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1、12岁开始增长较快)。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复习上讲课学习内容
二、新课
(一)、我们长大了
除了身高、体重增加之外,我们的身体还出现了哪些变化?
在长大的过程中,少年儿童的身体会悄悄地发生变化。男生开始长胡须,颈部开始出现突起的喉结,声音变得很低沉;女生的乳房开始渐渐地发育,月经也开始出现,无论男女都开始出现“青春痘”。这些变化是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二)、健康成长 指导阅读p58资料
小结: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发育得好,能给一生的健康打下很好的基础;发育得不好,往往会影响一生的健康。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青春期的保健。由于人在青春期各方面生长发育很快,所以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增加营养。另外,还要注意保证睡眠,加强锻炼,预防疾病。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青春期保健知识。板书设计
第10课 我们在成长
一、相册里记录的变化
二、研究身高、体重的变化
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2、13岁开始增长较快。女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1、12岁开始增长较快。
三、我们长大了
四、健康成长
第11课 植物生长靠什么 教学目的
1、认识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分。
2、知道砂土、黏土、壤土的不同特性对植物生长会产生影响。
3、知道影响植物生长因素有水、养分、空气、阳光、温度等。教学重点
知道影响植物生长因素包括水、养分、空气、阳光、温度等。教学难点
砂土、壤土、黏土的特征与作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波波、妍妍、琪琪三个好朋友走到一个墙角边,发现墙角边的两株植物长得大小不同。为什么生长在相邻位置的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很大不同呢?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植物生长靠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观察书上的一组对比实验,得出植物的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营养。
(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土壤里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这些养分溶解在水中,能被植物吸收。
(三)、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壤土能保水保肥,养分丰富,最适合植物生长。
2、黏土能保水保肥,养分较丰富,但透气透水性差。
3、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较少。
根据三种土壤的特点,把你的预测填写在p64“我的预测”里。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2、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3、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
(一)、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营养,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阳光、空气、温度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呢?
1、如果植物的生长缺少了阳光,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2、如果植物的生长缺少了空气,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植物的生长没有适宜的温度,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得出:阳光、空气、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二)、拓展:制作豆苗迷宫 指导阅读p67
三、作业 制作豆苗迷宫 板书设计
第11课 植物生长靠什么
一、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三、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壤土:保水保肥、养分丰富
2.黏土:能保水保肥、养分较丰富,但透气透水性差 3.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较少
四、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阳光 2.、空气
3、温度
五、制作豆苗迷宫
第12课 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教学目的
1、了解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能够按照动物的食性不同进行正确的分类。
2、知道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食物来补充能量。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食物来补充能量。教学难点
按照动物的食性不同进行分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刺猬冬眠后真的不需要吃东西吗?冬眠的动物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喝,它真的不需要吃东西吗?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二课《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动物吃什么?
动物都要吃食物吗?这些动物要吃些什么东西?
1、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植食性动物。
2、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性动物。
3、杂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杂食性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刺猬冬眠后真的不需要吃东西吗?
2、动物都要吃食物吗?这些动物要吃些什么东西?
二、新课
(一)、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动物运动需要能量,生长需要营养,所以动物必须吃食物。
食物在动物的身体里会转化成身体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支持动物的生长、运动和维持体温等作用。
(二)、资料:小动物,大食量
指导阅读p71资料“小动物,大食量”。
三、作业
网上学:四大家鱼和它们的食性 板书设计
第12课 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一)、动物吃什么?
1、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植食性动物。
2、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性动物。
3、杂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杂食性动物。
(二)、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动物运动需要能量,生长需要营养
(三)、小动物,大食量
第13课 植物繁殖的奥秘 教学目的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了解植物可用不同的器官繁殖。
3、关注和了解植物繁殖的新技术。教学重点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了解花的多种传粉方式、种子的多种传播方式。教学难点
植物繁殖的多种方式。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彬彬、妍妍、波波、琪琪一起去瓜园参观,发现了有的花已经结了果才凋谢,而有的花凋谢了但却没有结果。
为什么有些花会结果,有些花不会结果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三课《植物繁殖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
出示刚开放就摘除了雌蕊的花和保留了雌蕊的花的图片。如果摘除了花的雌蕊,花还能不能结果呢?
讨论得出:有雌蕊的花可以结果,摘除雌蕊的花不能结果。
(二)、给植物传粉
出示一个结籽不饱满的玉米和一个结籽饱满的玉米。是什么原因令这两个玉米棒结籽饱满的程度不同?
植物雄蕊的花粉要通过不同的传粉方式到达雌蕊上才能使植物结果。所以在农业生产上,利用人工授粉可以使植物结出更多、更饱满的果实。指导阅读p78的资料:虫媒花、风媒花
小结:花粉传播的方式有:依靠昆虫传粉、依靠风力传粉以及人工传粉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如果摘除了花的雌蕊,花还能不能结果?
2、花粉传播有哪些方式?
二、新课
(一)、了解种子的传播
植物结果后,是怎样将果实和种子传播出去的? 种子的传播有哪些方式?
鬼针草种子粘着力很强,它是怎样传播的呢? 椰子树生活在水边,它用怎样的方式传播种子? 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它是怎样传播的呢? 你还见过或者听说过种子传播还有哪些方式?
小结:果实和种子的散布,主要依靠风力、水力、动物和人类的携带,以及通过果实本身所产生的机械力量。归纳: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植物的种子形成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以便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
(二)、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 植物只能用种子进行繁殖吗?
像香蕉、甘蔗,这些植物一般不容易结出种子,没有办法通过传播种子来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繁殖的呢?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人们为了优化一些植物品种,常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嫁接、扦插、压条等技术方式进行繁殖。
三、作业:
网上学:了解植物繁殖的新技术。板书设计
第13课 植物繁殖的奥秘
一、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
二、给植物传粉
昆虫传粉、风力传粉、人工传粉
三、了解种子的传播
主要依靠风力、水力、动物和人类的携带。
四、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
9.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篇九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镜子?(答:汽车后视镜、医用额镜、投影仪的反射镜、潜艇的潜望镜等都利用了镜子。) 三彩虹
1、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
2、彩虹通常在下午、雨后转晴时出现。因为那时有阳光,空气中有充足的水蒸气。另外在瀑布附近也容易看到彩虹,因为在瀑布周围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答: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里,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形成的。
4、怎样人造彩虹?(答:①、背对太阳。②、顺着太阳光的方向看。③、向空中喷撒充足的水雾。
5、太阳光通过透明的媒质后变成各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6、太阳光不是一种单纯的光,而是由几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四光与生活
1、电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光的利用上前进了一大步。电灯是由爱迪生发明的。
2、如果没有光,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答:如果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晚上不能学习,工厂不能生产,医院不能救治病人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3、谈一谈光的利与弊。
10.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篇十
2、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背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面是西,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3、一天里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8时,太阳在东;10时,太阳在东南;12时,太阳在南;14时,太阳在西南;16时,太阳在西。
4、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方向正好相反。如:太阳在东,影子就在西;太阳在东南,影子就会在西北。
5、太阳越高,影子就越短,太阳越低,影子就越长。12时,物体的影子最短,早晨和傍晚时物体的影子长些。
6、辨别方向的方法有哪些?(看太阳辨方向;利用指南针辨方向;利用北极星辨方向等)
7、看实验作业活动2 要记住
11.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十一
A、光线打靶 B、潜望镜 C、彩虹 D、太阳能热水器
(B)2. 我们常用的电灯白炽灯是( )发明的: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C)3. 瘦肉中含有丰富的( ):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D)4. 根据“食物金字塔”,我们每天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
A、糖果 B、植物油 C、盐 D、谷类
(C)5.平静时,人一分钟心跳次数约为( ):
A、20次 B、150次 C、75次 D、30次
(B)6.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受到( )的缘故。
A、重力 B、大气压力 C、浮力 D、弹力
(B)7. 下面哪个例子是不是弹力作用的原理( ):
A、弓箭 B、吸盘 C、弹簧 D、橡皮筋
(B)8. 下面哪个例子是减少摩擦力的( ):
A、鞋底的花纹 B、滑雪板 C、刹车片 D、轮胎的花纹
★ 鲁教版初中英语作文
★ 湘鲁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鲁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 鲁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
★ 鲁教版初三语文知识点
★ 初一语文知识点鲁教版
★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 鲁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
★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鲁教版
12.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建桥梁》 篇十二
教材简析:
《建桥梁》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建桥梁”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桥的特点,对桥梁进行简单分类。
第二部分:组织学生搭建三种类型的桥,并比较桥的坚固程度。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是本课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
第三部分:通过拓展延伸,欣赏古今中外名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与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了实验动手的技能,孩子的思维不断拓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以往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分类标准的划分以及比较实验中的“公平原则”的掌握,合作分工能力的培养,都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桥梁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的桥梁有什么作用”、“哪一种桥梁最坚固”、“为什么一些桥梁上有桥孔”这些关于桥的问题正是学生心中的困惑,设计本课的意图就是通过动手实验和查阅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激发学生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一座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的。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每组两个木盒、两张卡纸、一段棉线、一卷胶带、四根吸管。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课开始,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则新闻。(播放苏通大桥建设进程的图片新闻)
2、师:这则新闻讲了什么内容呢?(学生回答)
师:现在呢,苏通大桥正在建设过程中,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苏通大桥建成以后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苏通大桥效果图”。
师:看了这幅图片,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
师:苏通大桥是我们江苏省的第六座长江大桥,它非常的雄伟壮观,对吗?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桥梁图片,你们还想看吗?(想)
师:那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注意一下这些桥梁的形状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可以吗?(播放课件。课件展示的桥梁有:赵州桥、清名桥、美国金门大桥、法国米约大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无锡蓉湖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开封黄河大桥、金沙江铁路大桥、钱塘江大桥、浙江慈溪七星桥)
2、师:看了这么多桥梁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在师生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按形状分可以分为拱桥、吊桥、平板桥。(教师板书:拱桥、吊桥、平板桥)(桥梁的名称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改变)
师:桥梁的形状确实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老师想:既然它们都是桥,肯定有着共同点。你能找出所有桥梁的共同点来吗?(都有桥面和桥墩)
师:是啊!只要有了桥墩和桥面,就可以来建造桥梁了。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建造一座桥梁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建一座桥梁(板书课题:建桥梁)
【设计意图】以苏通大桥作为引子,不但能够燃起学生对桥梁的探究兴趣,引入新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利用课件所展示的12座桥梁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学生不但能看到世界各地的著名桥梁,更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桥梁的特征。
二、设计、建造桥梁。
1、引导学生设计桥梁
师:请大家看一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哪些建桥梁的材料?
用图片展示各种材料。(两个木盒、四根吸管、一卷透明胶、一段棉线、两张卡纸)师:如果从老师准备的这些材料中选择一些,你可以建造出怎样的桥梁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设计画在草稿纸上。
学生设计桥梁。
2、学生建造桥梁。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建造一座桥梁需要多少时间呢? 引导学生明确时间,规定在10分钟左右。师:在建造桥梁的时候,你觉得还要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出各式各样的桥,待会儿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一组建造的桥梁最好!
各小组派组长领取材料,开始建造桥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会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是《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马上引导学生建桥梁。教师只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器材,明确规则要求,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三、评价桥梁、探究交流
1、学生建造好桥梁后,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参观其他组的桥梁。
2、师:大家觉得那一座桥最好呢?为什么? 学生发言,自由回答。
3、引出评价的标准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说你的桥好,他说他的桥好,老师就有一个问题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觉得怎样的一座桥才算得上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评判的标准有:美观、牢固是否节省材料、建造时间的长短等等。
师:是啊!评比的标准有许多,那么,大家觉得我们应该用哪一个标准进行比较呢?(承重力的大小)
师: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师:你觉得你们建造的桥梁牢固吗?用怎样的方法才能知道哪一组建造的桥最牢固呢?
师:老师在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这样的小铁圈,大家可以用它作为重物,试一试看,你们组制作的桥梁可以承受几个铁圈的重量。我们要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制作的桥梁上放的铁圈最多,最牢固!
师:在测试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轻轻的放,放在中间等等)师:怎样就算测出结果了呢?(桥面发生弯曲)
师:为了方便一点,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这样的小纸盒,请大家把这个纸盒放在桥梁中间,把铁圈放在纸盒里,好吗?
5、测试承重力 学生分小组测试桥梁的承重力。
测试好以后请各组学生汇报桥梁的承重力,教师做好记录。
6、师:从刚才的数据看,哪一组制作的桥梁最牢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组搭建的桥梁,想一想看为什么他们搭建的桥梁会如此牢固? 师:这座桥为什么会这样牢固呢?(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牢固的桥梁的特点)
师:老师还发现,第*组和第*组所建造的桥梁非常相似,但承重力却相差很大,这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在学生的争论和个人意见的不断碰撞中,形成最终的实验方案。当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学生迫不及待的会进行比较,教师在此刻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深入地思考,从而使激发起学生对影响桥梁承重力的因素进行探究的欲望。由评价桥梁的好坏,引出评价好坏的标准,再引导学生用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测,一节一节,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生的思维由无序引向有序,由感性引向理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拓展延伸。
1、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桥梁的承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填写在白纸上,并贴到黑板上来。
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粘贴到黑板上。
2、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对这些因素进一步进行研究呢?你们还想不想建造一座更牢固、更美丽、更加好的桥梁呢?
师: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在热闹的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开动脑筋,猜测一下影响桥梁承重力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从动手过渡到动脑,并且引导学生对桥梁产生进一步的关注,启发学生不断对桥梁进行研究。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里,要从课堂走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建桥梁》教学反思
“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贴近儿童生活的科学课程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活力的,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作为“做中学”课题组中的一员,经历了将近三年时间与学生一起的实践、探索、再实践活动,让“做中学”理念不断指导着我,使我受益匪浅。什么是“做中学”理念下的科学课,什么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科学课,我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着探索。《建桥梁》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孩子们的身边,随着人类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桥梁已架设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而由桥梁引出的种种问题正是学生心中的困惑,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接受新知识,如何让他们在探索实践中发现事物的特点,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这正是我这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做中学”新理念下的课堂效果。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所以《建桥梁》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动手动脑,在主动探究中知识得到了内化,兴趣得到了升华。
13.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试题 篇十三
2、小孔成像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制作的。
3、(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4、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
6、(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7、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也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一些(无机盐),能为人类提供(能量)。
8、蔬菜和水果含有很多(纤维)、(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能帮助(消化),维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9、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
10、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能增加食物的(香味),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11、食物在(胃)里被消化。
12、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食物—(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
13、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14、一般来说,胸围差越(大),就表示呼吸功能越(好)。
15、儿童的肺活量约(1.2)升,成人的肺活量约(2.6)升。
16、儿童平静时,每分钟平均呼吸次数是(20)次。
17、血液在我们体内不停地流动,(心脏)和(血管)的工作就是让血液流动起来。
18、安静时,成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75)次。
19、(心脏)跳动的次数与(脉搏)次数是一致的。
20、(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21、大脑控制着你的(肌肉运动)、(感觉)、(语言),甚至你的(食欲),脑也是你(思考问题)和(记忆事情)的器官,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22、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摆动)、(滚动)等。
23、小车速度这样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24、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我们把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叫做物体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表示是(N),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5、英国科学家(牛顿)证实了地球有引力存在。
26、由于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空气,人们把它叫做(大气层),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的(压力)。
27、吸盘能牢牢地吸在玻璃板上,就是因为受(大气压力)的缘故。
28、物体因为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9、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
30、光滑的路面阻力小,粗糙的路面阻力大,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31、(电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光的利用上前进的一大步。
32、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
33、如果没有(光)世界将一片黑暗,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34、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
35、食油含有丰富的(脂肪),面粉含有丰富的(糖类),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
36、肺活量大,肺功能(强)。
37、(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方法。
38、足球快速朝你飞过来,这是一种(刺激),你对准目标把球踢出去或把球接住,这就是(大脑)在指挥你做出反应。
39、站在地球上的人头朝上,脚朝下,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方,其实就是(重力)的方向,它是指向(地心)的。
40、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人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大地上。
41、吸盘吸在光滑的玻璃上是因为受到(大气压力)的缘故。
42、玩拖人游戏的时候,好像有一种力量(阻止)人的前进,光滑的路面(阻力)小,粗糙的路面(阻力)大,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43、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4、肺活量是指(当你做一次尽可能大的吸气后,用力呼出的全部气体)。肺活量的大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项指标。肺活量大,肺功能(强)。
45、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是指(心脏)和(血管)。
46、我们用吸管喝到饮料是因为(大气压力)的作用。
47、小提琴演奏员在琴弦上涂抹松香,因为要(减少)琴弦的摩擦力。
48、如果你患的病有传染病,注意不要把病传染给其他人,不与他人(亲密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49、(心脏)和(血管)的健康对所有人都非常重要。(经常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良好习惯,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健康。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光与生活教学反思09-29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07-25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10-06
八年级政治下册 7.3《维护消费权》教学设计 粤教版11-29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07-22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11-2012年度06-23
粤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