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2024-09-04

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精选14篇)

1.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一

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之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完成任务为标志”。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联结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特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的某个或多个实际问题。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封闭型的,另一种是开放型的。

任务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在设计任务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任务设计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首先,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并渗透到任务中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总目标的框架上,把其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将具体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课程目标。

其次,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使任务设计有的放矢。一方面,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整体过程,任务的设计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避免教学目标的片面化,注重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并不是牵强附会地将信息素养的各层面都融入一两个任务中去实现。注重任务的真实性、趣味性

任务的真实性是指创设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具体讲:一是涉及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二是涉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另外,配以任务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欲。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已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学生在智能水平、性格特点、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在进行任务的层次性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

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规定任务最低层次的标准,再逐步提升。例如,有些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基本任务,这时就要求教师根据其完成情况及时提出更高层次的相关任务,让他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保持更强的学习动机。

2)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都由浅入深渐进发展。每个封闭型任务的知识点一般不能多于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否则会因为太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规模要小,因为规模小则容易完成,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并且在多个封闭型任务之后要适当地设计开放型的大任务,以便整合知识,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应用、合作能力。恰当把握任务的开放性程度

任务的开放性主要指:一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或者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二是任务的成果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领会任务,需要对其进行描述或提供任务的样本,这些只是参考,应避免学生刻意模仿。

任务的开放性是以完成基本操作为前提的。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工具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副“春天”的图片,一种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随意创作,只要能描述春天就可以了;一种给出画面中必须包含的元素,此外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组织画面。显然,前者开放性更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但是不能避免学生可能使用单一工具完成整个任务;后者要求有些苛刻,可以促使学生使用更多的工具来完成任务,又不至于要求死板,压抑学生表现自我内心的欲望。可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要适度控制任务的开放性程度。

一般而言,封闭型任务的开放性相对要低,开放型任务这方面要求较高。学生任务设计时应把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应增强任务的可操作性设计,使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完成任务。■

(作者单位:河北赞皇中学)

2.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二

0 引言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VISUAL BASIC》是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的首选入门课程, 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一门课程。形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中的畏难心理、忽视编程能力对就业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的枯燥无趣。为此, 对本课程的教法探索与实践显得非常必要。

近年来,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 它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1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VISUAL BASIC》课程教学的烦恼与困惑。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VISUAL BASIC》课程, 因为它有着完整的体系、严密的逻辑、高度的抽象和复杂的结构让初学者望而生畏。而传统的教材编制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比较强调语法的学习, 学生在了解了所有的语法点后, 还未进入到编程环节, 已普遍感觉枯燥无味, 学习起来非常痛苦[1]。

再者, 在就业环节, 中职学生的编程能力在就业中的作用普遍得不到学校和学生的认可, 导致对《VISUAL BASIC》之类的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 这样更加重了这些课程难学难教的困境。

2 在《VISUAL BASIC》教学中灵活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2.1 明确提出任务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通过设计的问题情景, 把本节课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在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

基于以上的分析, 师生共同提出目标任务是:在本课程的教学周期内, 完成一款名叫“贪吃蛇”的小游戏, 课程结束之前, 分组试玩各个游戏, 根据试玩感受, 对游戏的功能性、界面、音效、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该成绩作为本课程的结业成绩。

2.2 合理分解任务

一般情况下, 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多个分任务, 再将分任务往下分, 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 使得分解出的小任务能适应教学的进度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易到难, 从单一到全面, 逐步实现整体任务。先提出功能简单、知识面较窄的编程任务, 实现较简单的游戏功能, 之后随着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提出要求更高的任务, 对游戏进行升级, 最后提出相对复杂完整的任务, 使游戏的功能更为全面、达到最终的要求。当然,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 对游戏进行各方面的改进, 如界面、音效、可玩性、人机互动等方面, 都可以由学生进一步完善。

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类似游戏的实例以供参考, 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 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 树立信心, 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2.3 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 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 因此, 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 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教师提供合适的教材、资料以备学生查阅, 在上机实践中, 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 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大家相互讨论、交流, 进行协作学习;对遇到的困难, 教师随时予以指导与帮助, 以利于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2.4 学习效果评价

在学生逐步完成游戏编程的过程中, 对成形的游戏自己试玩, 感受成功的喜悦, 体察游戏的优劣, 思考进一步的作为。同时, 学生之间交换游戏试玩, 互相观摩, 交流感受, 比较长处, 提出问题, 商讨对策。

在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的同时, 教师适当做出点评, 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

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 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 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 但还不完善, 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样的分析与评价, 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与可圈可点之处, 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 在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 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会谦虚谨慎,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 结束语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围绕既定任务展开教学, 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避免了传统教学在理论教学中过于抽象的弊端;同时从学生普遍喜爱的游戏着手设计任务, 使学生消除抵触心理,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效破解《VISUAL BASIC》课程的教学困局。

参考文献

[1]徐英俊.“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探索

3.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三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VB程序设计学习兴趣小组展示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算法与程序设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难教,学生不感兴趣、较难理解、不易接受。而利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畏惧心理。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某一具体任务为主线,学生在解决此项任务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及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我利用任务驱动法讲授VB程序设计,取得了一些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消除学生学习VB程序的畏惧心理

我们都知道,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想探索它、认识它、理解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接触VB程序设计的高中生,如果一下子引入大量抽象的概念,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完全理解就更困难了,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畏惧心理。有经验的教师总会想办法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任务化,合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VB程序设计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学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最开始介绍VB程序设计的时候,就把用VB语言编写的简单小程序给学生做演示,比如,展示用VB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圆的面积:首先输入圆的半径,然后计算求出圆的面积;并提出扩展任务,能否同时求出球的体积。并现场改写程序代码,让学生感觉到VB语言的神奇性,让学生对这门计算机语言感到新奇,在感观上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也不会感觉到畏惧,很自然地想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二、合理设置任务,逐步增加难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每节课都根据课程设置一个合理的任务,并先演示效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任务设置,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等特点;任务大小要适当,各个任务之间要有联系,要有多条完成任务的路径;任务设置不能太难,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知识水平层次不一,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看懂任务并通过学习和模仿能独立完成。而对于理解能力强及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通过扩展任务来实现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践,学生分组学习效果显著。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性格、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每个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组内各成员之间是有差异性的,各个知识层次学生在小组中形成互补,有利于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促进各成员的认知、个性的全面提高。

比如前面所提到输入半径,就能求出圆的面积这个任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认真学习,完全可以通过模仿独立完成,完成与教师展示效果一样的任务。而对于信息技术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这个任务明显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所以通过扩展任务,同时求出球的体积,提升任务的难度。此时,分组学习的优势就显示出来。在确定任务后,小组成员首先经过讨论与协商,对任务进行分析,鼓励小组成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由于小组成员知识水平不同,解决方案可行性也不一样,小组内部自行筛选,最后拿出最可行方案,由知识水平高的学生带动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一起完成任务。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当通过组内讨论或上网查找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时,由教师来答疑、引导,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较难的扩展任务,通过小组协作,带动了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完成,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展示成果,共同解决问题,体验任务成功带来的愉悦感

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的扩展任务,需要在全班展示,由教师和其他小组一同评判任务完成情况。小组在展示的过程中,既要说明解决任务的思路,都要向所有学生讲解VB程序代码的含义,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某一小组成果展示时,其他小组如有疑问,可以直接提出,所有同学在一起解决新问题的同时,知识水平又有了新的提升。当任务展示成功时,学生就会感受喜悦与成就感,同时也会对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不再抗拒,反而还会有一丝期待,期待下一次不同的任务,把新任务当成了新挑战。

有的学习小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但是在任务展示时,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既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难得机会。每次遇到这种问题,学生就特别兴奋,不仅本组内学生积极查找原因,而且全班所有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分析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拿出最可行方案。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既继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优點又切合当下新课改的理念,较适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尤其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一直都存在“难教”和“难学”的问题,高中学生不易入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导,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

[2]曹葆华.网络环境下创新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3]李省思,彭光业.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研究.学林出版社出版.

[4]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樊志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4.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四

[ 10-02-23 14:32:00 ]

作者:田春来

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 管理沟通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管理沟通教学改革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反馈总结环节,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管理沟通课程教学改革的初衷

管理沟通是一门跨学科课程, 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如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人际关

系学等学科。管理沟通课程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是9门必修课程之一。在世界各国,许多开办MBA教育的院校都以不同的名称开设了管理沟通课程。由于各自文化背景、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的不同,他们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等都有所不同 [1]。在高职院校开设管理沟通课程,原本是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技能。开设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的意识,通过强化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组织沟通的基本规则,更好的适应今后职场的发展。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本着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为导向把该课程作为全院大一学生的公选课来开设, 许多非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选修了此课程。而所设定的学时较少只有20个学时,因此在较少学时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层次,为达到学生整体沟通水平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重新设定教学内容,所以研究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改革

是非常必要的。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导入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简单来说也就是学生按照教师、教材提出的某些要求或自己的某些需要去完成某项工作[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3]。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教师将所要讲授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若干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整理、讨论,确定它涉及到哪些知识,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系统传授,使学生完成相应的自主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任务驱动的关键——提出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因此任务的提出尤为关键。因此在管理沟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设计任务 ,应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当中 ,所布置的任务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能力,任务难易程度要适中,这样就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认识到学习团队的重要性,共同寻找解决任务的突破口。例如在讲授组织沟通中:临近下班时间,王经理将一个紧急任务交给了下属王旭来处理,而王旭因为要和女朋友约会而不愿意接受这项任务,下属张强主动提出愿意代替王旭完成这个任务,任务完成了,可王旭从此对张强充满了敌意,请你从群体组织沟通角度找出问题的原因。

2.任务驱动的纽带——分析任务

5.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五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做中学、在教中做,达到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在实施任务过程中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主动学习到相关知识点,增强自身学习信心,非常适合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电子商务实践课程。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1.1调动学生积极能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教师组织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施任务、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过程当中想方设法地去完成工作任务,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1.2明确职业技能方向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围绕学习任务来组织课堂活动的,学习任务就是攻坚的堡垒,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务必会去分析任务分解任务,明确要完成哪些工作去达成最后的工作任务目标,也清楚了每一项任务要实现岗位中的哪些技能要求。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非常明确学习目标、技能目标以及职业目标。

1.3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施任务、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亲自参与到任务的全过程,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去完成工作任务,而任务的设置都是基于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是模拟真实化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学会了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电子商务实践课程适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2.1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操作性强实用性强

电子商务课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如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应用文/傅则恒物流管理等专业)常设置的一门实践基础课程。电子商务课程讲授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注重电子商务结合信息技术的综合操作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应学会并能熟练操作电子商务交易一般程序、电子商务支付方式、网络营销设计与分析、电子商务一般网络安全技术和电子商务物流设计与包装等,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多、操作的业务能力要求高,课程的操作性实用性非常强。

2.2电子商务实践课程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教师组织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施任务、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情境假设、模拟工作等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让学生切实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是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学会电子商务工具方法的实际操作技能。其次,电子商务知识内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而更新,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正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精髓。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应用

教师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工作任务,学生据此工作任务来分析任务、分解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总结任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自主学习来完成工作任务,从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本文以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中常见的网络社区营销这一实训项目为例讲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3.1提出任务

设计恰如其分的工作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基础,任务设计的过于简单,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而任务设计的过于困难,又使学生丧失了完成任务的信心。这就考验了教师设计任务的智慧,如何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里的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络社区营销知识、学会使用各种网络社区工具进行营销的技能的目的。教师把设计好的网络社区营销任务书发给学生,引入任务,布置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标准;学生通过仔细阅读任务书把握工作任务的要领,整体把握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

3.2分析任务

分析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明确工作任务的方向和总体部署。教师引入任务后,先对网络社区营销任务作简单的分析,简述本次学习任务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指出学习的重点、难点,指明要完成任务的标准和主要工作内容,给予途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的方向和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初步了解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确定小组成员内部分工,明确各人职责。

3.3分解任务

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将工作任务分解成可执行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子任务,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也有助于学生尽快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方向。教师提醒或建议学生可以把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继续分解成论坛营销、博客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若干个子任务,在这些子任务中,包含了本课题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学生在任务的分解与小组成员分工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进一步明确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以及每个子任务的知识点与操作技能,具体分配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

3.4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教学、行动导向等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有效学习、调动学生去积极探索,让学生在预设的模拟真实情境中去学习知识去解决问题,一步一步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网络社区的角色、确保学生按照预设的.方向前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准备的各种资料与教材来络社区营销相关知识点,小组成员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请教老师等方式来完成论坛营销、博客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子任务,继而完成网络社区营销的整个任务。

3.5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对整个网络社区营销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它可以让学生对分析任务、分解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反思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任务过程适当做出点评,指出在论坛营销、博客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过程的亮点与不足,帮助学生总结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的得失成败,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地学习探索。教师在评价学生完成的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多多使用鼓励的语言,主动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长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满足感。

3.6总结任务

总结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旨在总结本课题的主要知识点、关键技能的操作步骤和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与结果,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技能的熟练运用。教师总结网络社区营销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完成论坛营销、博客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子任务的关键技能和操作步骤,分析学生在完成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回答学生在完成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巩固学生在网络社区营销实践课程里面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能。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及其适用于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特征,以网络社区营销这一项目为例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应用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的,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一个恰如其分的能成功实施为前提的网络社区营销任务,学生通过分析任务、合理分解任务等关键环节能够快速找准学习方向、明确工作内容及小组分工,通过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网络社区营销工作任务,进而对任务实施过程与结果进行自评与互评,总结与巩固实施任务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和勇于创新的职业操守。

参考文献:

[1]陈婷婷.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电子商务课程的应用[J].才智,(28):135-136.

[2]李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物流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5):5.

6.任务驱动型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篇六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唐山三模作文的探讨,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复习书信的正确书写格式。

3、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探讨,提升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评判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习过程

1、事件回放:

3月17日下午2点,一名中学女生骑单车在福田区下梅林一街违规逆行,撞上一辆白色奔驰,奔驰前保险杠附近油漆被剐蹭,女司机提出要赔偿,女孩顿时吓得哇哇大哭,路人纷纷过来围观。“小女孩的确是逆行的,奔驰是正常行驶。”目击者金先生说,“女司机下车看到爱车被剐蹭,拦住小女孩,让她把家长叫来,女孩一听吓坏了,立马大哭起来。”这时围观者劝奔驰司机,“算了,小事,让她快去上学吧……”但女司机不同意,“她说,事情虽小,但如果就这样让女孩离开了,对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好,她会觉得犯了错也没有关系,就没有承担错误的责任和勇气。”(3月18日未来网)

2、任务驱动

通过对新闻材料的和写作要求的分析,请同学们找到作文的写作任务是什么?

3、审题立意

文章能从哪些角度立意,你从哪个立意,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

4、写作格式:请同学们写出书信的正确格式

三、优秀作文展示及评价。

四、请给下面的一篇网上给你的作文加上正确的格式,并对文章内容评价。

勇担过责,心梅不落

诗人张枣说:“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并非圣贤的我们在匆遽的一生中跋涉,难免犯错。过失的出现,谁都不愿看到,而如何应对,却也拷问着我们每个人的良知。面对过责,很多人如材料二中的母女一样,退缩逃避,毫无担当,心梅落处,惹人唏嘘;而陈奕帆则用他附笺留钱的方式给我们以安慰,并身体力行地诉说着一个道理:勇担过责,心梅不落。

面对过责,勇于承担,仰不愧于天。当陈奕帆不小心撞坏宝马车后,在车主不在现场的情况下,他没有选择溜之大吉,而是坦然面对自己的无心之过。圣雄甘地说:“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受人敬仰,那他所到之处即成圣地。”在这勇担过责的圣地之上,我还看到了留学教父俞敏洪的身影。2001年,新东方被美国ETS中心控告侵权使用该公司编写的托福试题,对此,俞敏洪选择真诚道歉、积极赔偿。而这勇担过责的态度也最终赢得了ETS的宽宥,开启了双方的长期合作。勇担过责,让我们心梅不辞树,仰首不愧天。

面对过责,退缩逃避,俯必怍于人。在因自己有逆行之责而撞上奔驰车后,女孩只知痛哭退缩,我们尚可以一句“年纪尚轻”为之开脱,可其母的消失逃避之举,则很难不让人鄙夷。不由又想到了那因矢口否认二战罪行而令人不齿的某邻国首相,和那支持美国部署萨德系统、遭受抵制仍怙恶不悛的乐天集团。莎翁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如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逃避过责,让我们心梅落满山,俯首怍于人。

因不能勇担指挥失当而致四面楚歌的过责,项羽说出“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终乌江殒命;因不能勇担沉迷享乐而致科举落榜的过责,柳永说出“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终仕途坎壈;因不能勇担不听谏言而致用人不当的过责,王安石说出“人言不足恤”,终变法失败。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忽如远行客的一生,只是造物主的短暂恩赐。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次过错,要像陈奕帆那样,勇于担责,而不能如那母女一般,逃避退缩。只有这样,我们方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最终如诗人郭小川所说的一般:“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南山之上种心梅,俯仰无愧花不颓。

7.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七

一、任务驱动与云端服务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 它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主张把教学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 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 从而最终掌握整个学习任务。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的作用, 这不同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法。由此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为:

1. 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由于任务被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 学生在每一阶段都是围绕如何完全一个小任务而进行主动学习的, 每个阶段的小任务有一定难度, 但不会超出学生主动学习的上限。学生经过主动查阅资料和团队配合, 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因此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以教师引导为辅:

任务的分解需要教师的精准判断,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把总目标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学生能够逐步实现的小目标和任务。同时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辅导, 以帮助那些需要解惑的学生, 从而使得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也能够及时地完成任务, 积累信心, 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3. 任务分解, 有助于学生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通过任务分解, 学生的学习目标被分解成一个个更为明确和具体的小任务、小目标, 这也便于学生理解具体的任务, 有利用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内容和采用具体的学习策略。任务分解也有利用教师理清思路, 全程掌握整个教学过程, 使得教学层次分明、渐入佳境, 从而对教学任务的控制恰到好处。

由此可以看出,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为: (1) 任务分解:确定具体目标, 把总目标和任务逐步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和小任务。 (2) 学生主动学习: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查找资料, 完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和任务。 (3) 教师引导: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 适时进行辅导答疑, 帮助学生成长。 (4) 任务总结与教师答疑:在完成一系列的小任务后,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掌握全局, 从而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实践教学是一种主要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 以锻炼学生的和实践创新和积极主动性为目的。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 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把任务驱动法引入实践教学, 其优点可以总结为: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积极进取心; (2) 有利于把握整体,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3)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手操作的欲望; (4) 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 使得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 引起学生的兴趣; (5) 有利于锻炼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云计算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技术, 它能够把所有的资源 (包括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 全部集中在云端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从而大大减小客户端的负担。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减小用户的存储成本、计算成本, 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利用, 可以实现不同任务的协同工作、分布式计算和并行计算。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云计算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云计算服务的优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把教学资源进行共享; (2) 学习任务分布式存储和管理; (3) 学习过程实时跟踪; (4) 个性化学习和教学; (5) 团队协作学习。

二、教学模型设计

借助于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可以极大地改善实践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 不仅便于教师指导课堂教学, 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任务小组的协同学习。因此在云环境下,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型, 如下图1所示。该教学模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学生任务小组、教师、云服务器、互联网服务。

1. 学生任务小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可以构建内在的知识结构, 从而有效地掌握知识。教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是学习过程的跟踪者, 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起着辅助指导的作用。在云环境下, 教师可以借助于云计算技术把教学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 并且这些具体任务要满足如下要求: (1) 任务不能过于简单或难度太大, 以致学生很容易完成或很难完成, 前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降低, 后者会增加学生学习的挫败感; (2) 学生任务小组能够通过协作学习完成该目标; (3) 学生任务小组在教师辅助指导下能够完成该目标; (4) 学生任务小组在借助于互联网能够加强和巩固已完成的目标。实践课程正式开始之前, 教师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任务小组, 学生任务小组的成立的原则如下: (1) 任务小组成员数量4~6个适宜, 过少不利于协作学习, 过多容易造成互相推诿; (2) 任务小组成员技能水平要平均分布, 不能过于集中在较高一端, 也不能集中在较低一端; (3) 任务小组要设小组长一名, 小组长要选择责任心和阻止纪律观念较强的人担任; (4) 任务小组要分工明确, 每个成员都分配合理的任务, 确保都能获取一定的成就感。

2. 云端服务。

云端服务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存储、教学资源管理、学习进度和任务管理等。借助于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智能教学管理, 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 开阔眼界, 建立起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思想。教学资源云存储:教师在上课之前把需要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素材等都上传到云服务器, 给每个任务小组分配一个授权用户密钥。每个小组都可以凭密钥随时登陆云服务器下载教学资源。借助于云服务器, 教师就不需要每次都携带U盘、移动硬盘等工具, 而且可以随时随地 (在家里或办公室) 都可以上传教学资源, 甚至可以在出差过程中随时录制的教学资源 (比如名师授课、专家讲座、精品课程) 实时上传。学生也可以随时登陆云服务器, 利用授权秘钥下载教学资源。当然, 学生也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或学习成果到云服务器, 与大家分享。教学资源管理:教师可以登陆云服务器实时管理教学资源, 包括在线编辑、修改、删除教学内容等。借助于云计算技术, 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登陆, 并进行教学资源编辑与维护。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同时登陆云服务器, 进行实时交流和在线资源传输。学习进度管理和学习任务管理:教师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 对学生的学生任务小组的学习进度进行远程或实时的管理,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 实时监控不同任务小组的具体进展, 合理引导不同的任务小组向着最终目标迈进。利用云计算技术, 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不同任务小组存在的困难, 然后给予及时的辅导, 也可以及时地发现优秀任务小组的完成情况, 并重新分配他们新的任务, 以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成长。

3. 教师辅助指导。

在云计算环境下, 教师借助于云端的管理信息, 可以及时地发现不同任务小组的进展情况, 并根据该情况, 及时做出响应。对于进展缓慢的任务小组, 教师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进行辅导, 一是在实践教学课堂上, 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可以把原有的任务再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 并指导他们如何开始第一步工作;二是在课下, 教师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进行远程辅助指导, 借助于分布式计算和并行计算技术与小组的不同成员进行实时讨论, 并促使他们异地协同完成同一个任务。教师辅助指导的原则如下: (1) 多关心两端的学习任务小组, 即进展最快的小组和进展最慢的小组。对于进展快的小组, 可以及时布置新的任务, 适当增加任务难度;对于进展较慢的小组, 要及时进行辅导, 或者把原有任务再次进行分解, 使之逐渐追上平均水平。 (2) 教师辅助指导不宜把解决任务的全部方法告诉学生, 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够多动脑筋, 积极主动地学习。 (3) 教师辅导应多采用课堂面对面授课方式, 适当结合远程辅导。

4. 互联网知识拓展。

在教师和学生任务小组相互配合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后,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借助于互联网查询扩展已掌握的知识, 从而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内化为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然后, 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知识后, 学生可以开阔眼界, 了解已有知识的扩展应用, 熟悉知识如何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掌握知识的应用规律, 使其能够与社会接轨, 当他们走向社会时, 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教师借助于互联网也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学习借鉴其他地方, 甚至是国外的最新技术应用情况, 从而更好地进行实践授课, 提高教师教的能力, 从而间接地提高学生学的能力, 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互有裨益。

三、实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们将本文所建议的基于云服务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型应用到具体《TCP/IP协议编程》这门实践课程教学中, 并观察记录教和学的全部过程,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任务分组:该课程班级学生人数65人, 按照本文建议的分组原则, 把他们分成11个小组, 其中有11个小组为6人, 一个小组为5人。每个小组设小组长一名, 负责任务领取和监督。云服务器建设与实施:利用学院已有的机房硬件设备, 我们建立了一个小型的云服务平台, 该平台有三台Dell (戴尔) 的高性能云存储和计算服务器。在学期开始前, 教师把所需的教学资源, 包括课件、任务计划书、教学视频、作业、学生分组情况、编程基础、难点教学视频等资料全部上传的云服务器, 并配置学生登录账户和任务管理系统。教师课堂教学与实时辅导:每一次实践教学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都先登录云服务器进行实时在线连接, 教师讲解和演示本次实验任务及步骤, 进行启发式教学。同时, 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 随时登录服务器关注学生进展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并进行辅助指导。再者, 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利用云服务任务管理系统, 及时发现学生任务小组存在的问题, 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学生课堂练习与课下主动拓展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任务要求, 实时地完成任务, 并进行协作学习, 借助于云服务器可以及时反映遇到的困难, 可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 也可以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学生在课下, 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 继续完成阶段任务, 所有任务的完成都是在云服务器上进行的, 这有助于教师实时管理。

通过以上措施,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 我们发现, 采用任务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方法, 借助于云计算技术, 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实际知识的能力, 具体表现如下: (1) 与往届学生相比, 学生的平均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可以反映在毕业设计的质量上, 也就是实际编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这体现在每一个任务小组的探索知识的欲望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们积极主动地请求任务, 积极地表现自己, 不断追求新的高度。 (3) 学生成就感更强了, 经过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的完成, 学生感到他们能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从而完成最终的目标, 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4) 教师教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从而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实践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文提出的基于云计算服务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极大的改善, 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满足了学生日益增加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扩展了教学空间。因此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实践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要特别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借鉴和运用, 在遵循一定教学规律的前提下, 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奠定基础, 最终更好地服务社会。

摘要: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实践课程教学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云服务的任务驱动式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借助于云计算技术, 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习任务分布式存储和管理、学习过程实时跟踪、个性化教学和学习、团队协作学习。将本文所建议的教学模型应用到《TCP/IP协议编程》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效果, 满足了理工科学生日益增加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扩展了教学空间。

关键词:云服务,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铭.以在线学习活动为引领的开放教育教学设计尝试[J].电化教育研究, 2013, (6) :50-56.

[2]李松, 张进宝, 徐琤.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0, (4) :68-72.

[3]杨开城.教学设计技术-教师的核心专业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 2012, (8) :5-9.

[4]池水莲, 石娟.基于TPACK框架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应用[J].2012, 22 (8) :33-35.

8.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八

关键词:学习背景 案例法教学 任务驱动法

一、学生学习背景

计算机C程序设计(以下简称“C语言”)课程的教学是学生学得较差、老师教得较难的一门课。再加上该课程设置在中职教育的一年级,学生刚离开基础教育进入了职业技术教育,此时学习 C 语言,在跨度和难度上都很大。计算机语言对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内容枯燥、兴趣较低。大致来说,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数学基础差,而有些程序编写要依靠数学知识来解决;键盘指法不熟练,输入源程序丢三落四;英文底子薄弱,对于C源程序的运行环境、运行时的相关提示等看不懂,因此导致上机调试程序束手无策;再加上对程序主观上的认识过难,无形中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导致C语言的教与学效果都不佳。笔者通过多年的教与学,将应用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条理,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更加科学。

二、教学法概念

案例教学法就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以教学案例为主线、老师为主导、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要能够涵盖教学内容,通过设置的具体案例,来引导学生参与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利用所学的知识点来应用于案例。通过这种教学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过程评价及成果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及成功带来的喜悦。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C语言课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对象,依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具体任务,在老师的提示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应对现实问题,从而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和巩固及应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加强了团队的合作,全面提高了综合素质。

将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是笔者研究的重点。

三、案例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流程(见下图)。

经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得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以案例程序为中心的三步式课堂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逐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C语言开发环境来诠释程序执行的中间过程及结果,完成教学目标。下面以C语言课程中的“用for语句实现循环”课题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其大概的思路如下: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确定该课的教学任务,课前下发给学生;精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能涵盖本课要点的案例程序。

1.读程序(该课重点)

告知学生案例程序的功能,并通过C开发环境运行案例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对案例程序的阅读,发现新知点“for语句的格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for循环语句的格式进行深一步的了解。老师通过课件展示for语句的执行流程过程,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根据流程图描述for语句的功能,并点拨强调相关注意事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for的语法及功能流程的理解。接着,通过竞争机制画出案例程序的流程图,完成学习“任务一”,对于for语句的格式和功能起到了巩固作用。接下来,教师运用语法反过来分析案例程序的运行结果,根据程序的执行过程分析程序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结合C开发环境的程序调试功能,观察各变量的变化,验证课堂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使其具有更好的直观性和知识说服性,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完成“任务二”的表格,得到程序的运行结果。通过程序的分析与执行,学生对于for语句的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程序的解读、分析、归纳得出学习循环的“五要素”(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步长值、循环体和后续语句),做到读懂案例程序。

2.改程序(重点向难点过渡)

接着,根据程序的功能反过来将案例程序语法结构或实现的功能改一改,即用while和do-while来改写程序,完成“任务三”。这个阶段在前面读程序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同时又对“用while构成循环”和“用do-while构成循环”起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使程序应用更加灵活自如。改程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算法分解组合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收获很多知识,这是思维拓展一的“改程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真正理解各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步长值及循环体语句和后续语句在for循环语句中所起的作用,以便于今后能够独立编写程序。

3.编程序(本课难点)

最后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是思维拓展二的“编程序”。这是该课学习的难点,也是终极目标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提出任务,并且给予相应的任务解决方案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老师提出任务中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步长值、循环体等内容,编写程序清单,利用C开发环境来进行源程序的调试及运行,最终得到需要的任务结果。通过任务案例,教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总结和举一反三,更进一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思维的拓展,完成“任务四”编程序。

通过上述以案例任务驱动为中心的三步式课堂教学方法“读程序”“改程序”“写程序”,学生掌握for语句的语法规则、功能及对功能的使用,学会分析程序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具备一定的程序编写能力。

四、小结

传统的计算机语言教学课大多数是采用课堂老师讲授法,然后再安排上机实习,老师先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逐一详细讲解,然后再介绍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常常感到课堂理论知识在内容上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单一,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效率低下。在课堂上,老师一味地讲,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模式的结果是:学生学会了基本技能,但应用能力不佳。而当今的中职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和任务驱动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首先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然后分析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着手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最后提出新任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究、去合作,模仿解决案例的方法,将老师提出的任务完成,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9.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九

教材分析:***是什么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章第*节的内容。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

本节所讲学的是**是**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的灵活应用,它不仅是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入,也为下一节***学习内容做铺垫,是知识储备的关键点,起到承前启下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心理方面:初一年级的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同时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可能有差距,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初二的学生对于***的兴趣比较浓厚,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模仿接受能力强,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多操作,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内容方面:第一节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本节是上网学习的第一节课,学生基本没有***的知识储备。

第二节: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规划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对于素村准备方面也能熟练完成,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编辑环境,掌握了**、**的操作,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上手)。更可贵的是同学们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西部”这神秘的地方很感兴趣,这也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提供了一个前提。

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地采取分层教学,(任务设置方面有层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前面各章节内容的学习,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掌握了一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等方面实际处理能力,特别是通过对Internet相关知识的介绍及大量网站的浏览,对网页内容、结构、效果等设计的优劣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有了一定的分析、评判的能力,基本上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学生学习EXCEL没多久,对于该软件的一些功能还不是很了解。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物质条件等方面比较欠缺,因而学习这节内容相对来说,有点困难。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 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

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表达的过程中的,掌握信息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分组协作设置有个性的动画效果,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程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等诸方面带来的影响,由此培养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陶冶信息素养,并在这个过程中会,培养他们多种能力、个性情感的和谐发展。

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大胆演示、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通过对幻灯片动画效果的合理、灵活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信息素养。

通过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和手段: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任务,学生在思考、分析、完成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如果每节课限定一样的学习内容,有些基础好的同学会对这节课不感兴趣,这时在教学设计要设计中要设计一些难度大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

教学准备: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将相关的资料、素材存放在学生的D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旧知导入。教师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导入新课,温故是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目的。原有的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有困难,或者难以解决问题,所以,需要学习新知。

(2)设疑导入。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善导的教师常常在章节的开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会议、联想,并渗透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是如何实现的呢。

(3)事例、故事导入。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2、任务驱动,层层深入(评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重难点)

任务一:(自主探究)任务二:(协作学习)任务三:(开放、体现创新性)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帮助者、指导者,注意观察学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启发和思维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设想,完成任务。

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总结提出完整的、可行的解决方案。随着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3、课堂练习,巩固创新

4、归纳总结,促进迁移

将这节课的知识点串一下。

注意知识的总结。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操作中经常遇到,而书上没有讲的,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总结和讲解。对于知识点钟容易忽略的错误要反复强调。

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富有真实性的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好奇心,并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任务”情境下,开展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在教学工作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能让学生思维“动”起来,乐于学习,进而创造性地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执行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是学生在与相识情况基本一致的情况或者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与当前的教学目标有关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情境,使得学习直观、形象化。

(2)分析、明确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与当前学习目标相关的)的任务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面临一个具体的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任务。(3)引导协作完成任务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知识帮助者、指导者,注意观察学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启发和思维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设想,完成任务。

随着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4)总结和评价任务

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总结提出完整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为了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本身,更重要是要让学生看到实用价值和利用信息技术科学性地解决问题的方便之处。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进而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头脑中构思,在作品中体现,所以,老师应注意安排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作品来达到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任务的设计很重要,一般一节课有三个任务。任务贯穿学习的始终。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

让学生根据“学着做”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导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将学生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解决问题。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自定义动画灵活、合理的运用,我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评析它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我将采取类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我之所以称之为类似任务驱动,是因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完全放开由学生独立完成。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思考共同完成的,因为从现在学生的原由水平来说,独立完成新任务的能力比较薄弱,虽然也存在部分学生素质比较好,动手能力较强,但由于有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差,再加上物质环境的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可想而知。因此教师的讲解及引导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法〗:相互讨论,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一个个小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具有很强操作实践性,其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典型的“任务”(符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课时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思想。在学生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时,我作为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随时调控课堂气氛,不断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课时中我采用了观察发现法,鼓励学生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再结束本课时的内容特点:操作技能性的知识点比较多,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和同伴们一起学会操作的成就感。本节课的性质是操作活动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的分配:45分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活动时间为占70%以上;教师主导者,占用时间不得超出30%。

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小组协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是其他组或全班同学。

学生在协作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益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协作学习模式包括:合作学习。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协作者之间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任务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不同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观点不完全一样,各个观点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导入

《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说课稿—89页

首先,我播放了前几年前的奥运会录像片段,同学们看到赛场上运动员飒爽的英姿,场下啦啦队摇旗呐喊的情景,一定会无比激动,此时,问道:“多么精彩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运动会,让更多的人受到运动会顽强拼搏精神的鼓舞呢?那么,今天我想请大家当一回设计师,用我们所学的WORD软件为运动会设计一份宣传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体育活动的魅力!好不好?”同学们的激情一下了被调动起来,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从而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查找资源——浏览“资源管理器”说课—95页

用多媒体进行情景设计,生动、直观的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想学。例如;在本课教学一开始展示生动、有趣、好看的图片、动画、好听的音乐。存放在某一个盘符下,(放在隐蔽的地方)让学生想办法去找到,去打开。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又找不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特别想学“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导入本课的主题。

教师活动:同学们平时经常去图书馆,现在如果你去担任管理人员,你是如何整理图书来方便同学们借阅?

学生活动:学生写出整理的分类方案,并互相交流和弥补方案的不足。

教师总结:演示一个学生分类方案,指出分类的好处。那么我们计算机中有成千上万个文件,我们为了使用方便,也必须对文件进行分类存放,今天就来学习----------如何建立素材资料库。

为日记做个封面—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首先我拿出两张设计好的黑板报挂图让学生做比较,一张是用普通的字体做出来的,另一张是插入了艺术字和图片后做出来的,然后让学生比较两张图片的效果。借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利用课件展示两幅漂亮的封面,让同学们获得感知,紧接着教导学生,只要认真学好这一课,你也可以设计出这样精美的版面,成为小设计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层的使用》说课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我采用《美丽的神话》这首音乐动画作为导入,同时指出画面中那翩翩飞舞的蝴蝶,它的运动与前面所制作的物体运动有所不同,是沿任意路径运动的,从而引出课题——引导层的使用。《运筹帷幄》说课稿

假设,你是学校的校长。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是踏青的好时间。你准备让你们学校的学生出去春游。为了节省学校的开支,只能去一个地方。作为校长的你,想尽可能的让大家自己作主人,去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春游。你会怎么做?假设,你是一位教育家,你想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同学在网络世界里在做些什么?你又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创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

(重点:使用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难点:通过对统计信息的分析,得出结论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局域网技术

教师展示一组秦始皇兵马俑的精美图片,学生产生很浓烈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有了浓烈的兴趣后,教师马上提出“大家不离开座位可不可以欣赏教师机上的图片呢?”,从而顺理成章地让同学们结识“网上邻居”。

导入都以问题结束,开始新的学习内容。原有的方法无法解决,所以,学习新知。

生活中,***(这节课学习内容的成品)很美,是如何实现的。

不要浪费太长时间,虽然是创作性的内容,要让收益最大化。

教学过程

《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最后,我会说:“今天已经成功地为此次奥运会设计了宣传单,但还不够完美,如艺术字的使用,背景的设置等,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给学生造成学习的期待心理,激发他们下阶段的学习热情。

《第6课图表的生成、修饰及调整》

10.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

一、任务驱动法的认识

任务驱动法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任务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的驱动下,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知识的脉络。任务驱动法教学一般过程: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提示及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人机工程学教学中的探索

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主要涉及人机工程学的四个主要方面: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人机系统设计。所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带着“解决实际任务”的目标去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再由“兴趣”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另外,通过这种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设计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基本操作流程:

1.授课前分析教学目标,结合学情,设计整合任务;

2.从任务中引出人机工程学课程目标;

3.学习人机工程学课程相关知识点;

4.任务评价,突出人机工程学应用目标。

三、任务驱动法在人机工程学教学中的实践

1.设计任务

任务必须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能实现学习的情景性设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将要学习的知识,反过来学习知识则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任务。因此,任务必须能驱动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并能让他们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任务时还必须兼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

现代家具的设计要可靠、耐用、安全更需要的是要满足它的使用功能与舒适度。无论是静负荷类家具或动负荷类家具,都应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法则,结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家具尺度和空间距离,给使用者设计与制造出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空间以及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感、视觉美感等。家具的尺度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家具设计时不能只考虑其美观性,还要使用起来舒适方便,即要满足其功能要求,因此现代家具设计首先要与人机工程学相结合。人机工程学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特别强调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算,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家具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良好的家具设计处处体现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指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始终以人为中心。它主要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围绕使用者的需求来进行设计。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也就是从物质上来满足要求,如座椅,就是最大程度上使人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柜类家具则要满足储藏的功能。在家具设计时除了满足静态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动态条件下对生理状况的满足,其次,从精神功能的角度上讲,要从造型、色彩、材料的搭配等方面,要给使用者心理上带来愉悦,以达到“人—家具系统—环境”相互和谐,笔者分析现代家具的设计流程几乎涵盖了本课程的全部四个教学方面。因此选择家具设计作为教学任务。

2.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疑问。教师最后对任务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带出了一个个新知识点,并将大任务细化成子任务和小步骤,从而帮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和目的。根据现代家具设计的特点,对任务进行分解,并确定各个子任务在坐具设计中的归属。在现代家具设计的这个大任务中,又分五个子任务:任务一,数据测量与应用,任务二,设计基础与依据,任务三,环境与界面设计、任务四,造型设计,任务五,模型制作。

3.任务处理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来完成本课程任务。例如在家具设计教学任务上,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三个递进层次教学过程。一是“示范”,即教师通过各种测量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示范,让学生在示范中加深对任务设计的理解。二是“应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们适当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三是“创新”,即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创新,运用不同方法完成相同任务。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间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协作。

4.交流讨论

这一环节教师要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重、难点知识,给出大量应用家具设计实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评价

评价采取动态评价的方式,达到激励学生完成任务、创新进取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思想,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探索。

四、总结

任务驱动法在人机工程学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态转变,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达到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具备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来设计出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活动的教学任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1.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类 网络环境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设计

[作者简介]李晓堂(1978- ),辽宁海城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广东深圳51802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112-02

一、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缺少必要的“个别化”教学与交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纵观我国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很普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严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学生自身因素决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信息技术课教学在机房进行,如果没有学习任务的驱动,学生就会看小说、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等,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师将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就会有紧迫感,操作有目的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完成一个个典型的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学活用。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引导、答疑能够把知识加以活化、引导、拓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网络环境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这些年在各门学科,特别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教育技术中最为成熟的部分就是教学设计,主要抓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三个主要环节,即任务设计、任务教学、效果评价。

(一)任務设计

在课程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落实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均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

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方向,教学过程是利用各种手段、方法不断向教学目标靠近的过程。教师设计时,应该在总体教学目标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把每个学习模块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设计任务时,认知目标可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操作目标可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任务设计应具有信息素养的具体指向(获取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避免学习目标片面化的倾向。教学中小任务很多,随着小任务的学习完成,最后完成一个大任务。大任务适合于每个模块综合性练习,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创造空间,主要检查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在信息课程上,学生的层次差异性很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了解,任务的设计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教学设计要处理好任务间的联系,不要孤立设计任务,以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3.任务设计要有利于发展多元智能。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是综合性的,应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任务设计需要考虑通过多种方法完成任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能,发挥其各种潜能,如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完成一个作品,允许学生在较大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和设计任务主题。

4.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提出问题、讲解或演示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最后完成任务。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不能“纸上谈兵”,要设计出自己通过亲身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5.任务设计要有层次。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把任务分为一般任务、提高任务和创作任务。一般任务属于必须熟练掌握的,浅显易学;提高任务是为学生的开拓发展而设计的,需要较好的技巧,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作任务则是根据要求的主题,学生自由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6.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给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教学,二是将计算机应用于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7.任务设计要兼顾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因此,信息技术课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一个人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要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

(二)创设情境、展示任务

创设任务情境的目的在于自然真实地引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加深对任务的理解,明确完成任务所包含的学习目标。计算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他们学习欲望及达到目标的意识。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开始,教师都应该重视并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巧妙地把任务展示给学生。

情境以学生生活的环境为基础,提供相关的案例,明确所要完成的任务,给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自主探索协作、完成任务、总结任务

这是核心阶段,学生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任务的设计、开发、解决。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是在自己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利用教材、计算机自带的帮助系统、网络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进行学习,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完成任务,掌握知识。在任务完成阶段,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不断增长知识和才干。教师要以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多给学生鼓励,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去完成任务。

1.利用计算机自带的帮助功能。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都有帮助系统。在信息技术课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用系统自带的帮助功能解决。实践证明这种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高效且实用。

2.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这是学生使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课内学习的内容有限,距离现实比较远,学生往往借助于网络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常用的搜索网站有百度、雅虎、Google等,学生在使用时应掌握一定的查找技巧并具备辨别、使用信息的信息素养。如果找到的信息对所要完成的任务针对性不强,还可以通过专门的辅导网站获得学习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泰利德多媒体教室联机讨论或通过校园网进行协作学习。

3.通过协作学习获得帮助。协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协作学习的模式很多,教学中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和分工合作两种协作方式。分组讨论,指协作者之间为了某项学习任务结成的伙伴关系。伙伴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协商与讨论,从对方获得解题的思路与灵感。分工合作,指多个协作者共同分工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协作学习活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或顺序或交叉进行。第一阶段,个人自觉理解阶段;第二阶段,协商会话阶段;第三阶段,意义建构阶段,此阶段学生与小组成员协作交流后形成自己稳固的知识结构。设计协作学习应注意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积极因素,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模糊或不当之处,并及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指出;避免偏离教学内容的讨论或由于枝节问题而影响学习进度;在讨论末尾,应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对整个协作学习做出总结。

4.教师及时辅导答疑、总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指导学生解决并完成问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注,可以對他们进行分组教学;对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加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通过教学系统的“广播教学”集中讲解,保证每个学生按时完成任务。每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都要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

[参考文献]

[1]庄小将.“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6(7).

[2]张祝付.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3]吕君.“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5).

[4]叶梅.用“任务驱动法”提高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的教学效果[J].科技信息,2006(2).

[5]吴淑珍.信息技术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6]赵昀.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3).

[7]张冉.基于网络环境的创新性学习的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4(2).

12.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二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教与学分化严重

在我国当前的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主要还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以教学灌输、学生被动吸收的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有着很大的局限, 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挑战性和趣味性, 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也在长期的独角戏课堂中失去兴趣和成就感。这种情况的存在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不相协调, 对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重要的影响。

2. 理论与实践不协调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理论与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我国高校的长期教学中, 很大一部分高校仍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 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较少, 在教学中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 有些教师即使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仍起不到理想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 缺乏实际操作, 对于所学知识通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难以在脑海中形成较深的认知。还有部分高校虽然有实践教学安排, 但通常是教师示范, 学生跟着进行操作, 教师仍然处于教学主体地位, 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 极大地局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3. 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

在我国当前的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灵活进行, 而且极度缺乏创新性。很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考试的方式, 通过统一试卷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评价, 而对学生学习中的个体差异现象没有过多地考虑, 而且这种考核方法不能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过程科学的反映出来。

笔者通过对以上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认为采取任务驱动法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当学生接受教学任务之后, 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形式等不进行限定, 这样就能够将学生的自由创作和想象力完全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不仅能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而且能够发挥更多的智慧, 将学习到的知识自由发挥、灵活运用。

二、任务驱动法的理念、特点及教学步骤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理念就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相对于传统的单项式教学方式, 此方法是探讨式、双向式的教学方式, 是以团队协作取代传统教学中个人埋头苦学的方法,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进行知识的探索, 激发其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效率。在实践教学中, 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 逐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法有着其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内容适用, 任务明确。在采取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 通常是由教师设计难度适中、学生容易完成的适用内容, 这样也能够更加容易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其任务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 更加适用于实践性课程。

教学一体, 注重实践。采取任务驱动法, 能够极大的改善传统理论实践相背离的现象, 以教学任务为驱动, 从理论的角度寻求实践突破, 然后通过实践归结理论, 从而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能够极大的提供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任务驱动法提倡团体协作学习, 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更加强化团体的力量,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学生针对教学任务财务的方式灵活、多样化, 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任务驱动法有着完善的教学步骤, 具体见下图一:

三、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 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步加强, 更加重视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及其知识的运用掌握能力。所以,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形式单一、创新严重不足的教学模式。本文中, 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 结合任务驱动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只有通过任务驱动, 才能加深学生对于电算化会计业务处理特点的理解, 更快地掌握ERP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 从而使其对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有着更加明确的认知。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其业务处理的综合能力, 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宇, 谭广平, 柳林高.关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6

[2]姜军.“任务驱动”法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5

13.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三

一、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1.分析任务

首先由教师根据不同的填报要求提供几个对应的案例,而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国际商务实训室,利用教材资源及网络资源讨论项目的基本情况,如该批货物的监管方式、商品编码、监管条件等,并分析该批货物的报关流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确定任务目标

通过分析任务,找到任务目标,即新授课程的重点内容。以“贸易方式”栏目为例,通过任务分析,确定案例中的货物为一般贸易进口货物、来料加工项下进口料件、进料加工项下出口成品、特定减免税设备进口,任务目标是如何完成这几项货物“贸易方式”栏目的填报。

3.任务实施过程

在任务驱动下,小组成员间自行分配任务,根据教材资源及网络资源,成员之间边讨论边学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及时向教师提问。完成各项任务后,每组提交纸质填报结果并汇报报关单填制思路。通过汇报,小组之间可取长补短、相互点评,最终由教师点评并公布正确答案。在完成单个栏目学习之后,学期末还会给学生安排一个专业综合实训,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训将设置8个实际案例,并提供全套业务单据,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并完成报关单中所有栏目的填制。实训除了考察报关单的填制技能,也将同时提高学生检验商品编码的查询能力以及完整汇报货物报关流程的业务能力。在实训的最后一天,每组通过抽签选取一个案例,进而汇报该案例中涉及货物的报关单填制结果、商品编码查询依据及报关流程。

二、任务型教学的注意事项

1.任务的选取

对于任务型教学,任务的选取是首先需要被关注的环节。无论是跟学任务还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师选取的任务都应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商品和具体业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设定的任务难度应从易至难地过渡。如首先设定一个内资企业投资总额外进口一般货物的案例,再设定一个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内进口一批减免税设备的案例,最后可设定一个加工贸易企业同时进口一批来料加工料件和不作价设备的案例。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既包含了一节课中所有的.知识要点,也使学生通过横向比较案例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专业技能。

2.双导师制建设

任务型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师要求较高,除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就报关专业而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存在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不妨采取“双导师制”进行专业课教学,即一门专业课除了由专业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外,还邀请企业的部门经理或行业精英做企业导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或配合指导专业实训。通过与企业导师的积极互动,可以使学生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

3.教材的开发

14.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四

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可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VFP( Visual FoxPro)属于第二层次的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它以强大的性能、完整而又丰富的工具、极高的处理速度、友好的界面以及完备的兼容性等特点,成为新一代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杰出代表;又因其容易入门,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将VFP程序设计这门课列入经、管和文科类专业教学计划.我院在经、管和文科类专业大一下学期开设了VFP程序设计这门课,但由于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经、管和文科专业学生对编程语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别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学生只是学到一些基本的命令及简单的界面设计,后期为了通过计算机省二级考试,只是机械地练习题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任课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1 VFP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多是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讲解,之后辅助以上机练习,依次从基本概念、数据类型与表达式、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查询和视图、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可视化表单设计及常用控件、报表和菜单设计等.由于前面章节知识比较零散、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往往在这一阶段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中间章节由于SQL语句晦涩难懂和程序设计千变万化,往往造成学生失去耐心;到表单设计时虽然有些好转,但是当用到前面知识的时候,很多内容早已没有印象,造成后续学习困难.

同时,由于经、管和文科类学生对VFP程序设计认识不够,认为这是一门计算机类课程,和其所学专业无关.首先,很多学生不重视VFP程序设计,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兴趣不大,主动性不强;其次,学生首次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要在一学期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思想、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数据库系统设计等内容,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再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和内容不够明确.虽然上机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按照指导书重复课堂上讲过的函数、命令、表单等设计操作,但对于这些知识在系统开发中的作用却一无所知,更谈不上举一反三.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到VFP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法简介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模块,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完成具体任务模块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并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以及独立探索和与人合作结合.

2.3“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结合了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各自特点的一种综合教学法,很适合程序设计类课程如《VisualFoxPro程序设计》的教学.该教学法以“案例”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将相关知识点贯穿于任务的不同模块中,“驱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仿具体“案例”实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再通过“拓展案例”的探索性设计,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设计技能的把握.

3“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这对于一个初学VisualFoxPro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讲尤为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发挥第一堂课的作用.与传统教法中首先介绍VisualFoxPro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不同,每次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笔者都是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小型的学生管理系统,并请学生自己操作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觉得这个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当得知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也能完成类似的系统时,兴趣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展示完学生管理系统后,笔者还会给学生展示一些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以打消其畏难情绪、坚定其学习兴趣和信心.

3.2分析案例掌握基本知识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通过“案例展示-激发兴趣-分析案例-讲解相关知识和联系”这种教学模式,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案例,通过分析和讲解把相关的基本概念、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在每次上课前,先将本节课的精华案例向学生展示.比如:在讲解分析“标签和计时器”控件时,首先向学生展示案例.

展示的案例由两个程序组成:一个让字幕从左到右循环滚动,另一个是让字幕进行左右摆动.在充分吸引学生兴趣的前提下,笔者利用现实中的广告牌来分析并讲解与案例相关的表单、标签、计时器以及相关的程序设计,先讲解比较简单的循环滚动设计思想,然后再讲解摆动字幕的设计思想.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就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印象比较深刻.

3.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案例讨论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通过案例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还要通过完成设计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模仿乃至创新能力.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再展示与之相关的拓展案例.

展示完后,笔者不直接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10-15min的讨论分析,讨论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东西,在设计时应采用什么途径实现等问题.然后开始提问,让小组推举自己的代表发言阐明自己的设计思想、在可能的情况下展示实现过程.最后笔者对学生的模仿进行总结性发言,如学生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给出正确解答.

3.4设计任务评价总结

每个完整的案例及任务教学模块完成后,笔者都会与学生一起对所涉及的知识及设计技巧进行归纳和总结,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将优秀作品放到教学网站上供所有学生观摩.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对每个案例最后还会留下一到两个思考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比如针对碰撞的方块的思考题是“方块有无可能只碰到每个边的同一个点?如有应该如何设计?”.

4实施“案例-任务驱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4.1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活动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练习”的被动教学模式;“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活动采用“以案例说明为引导、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真正形成了互相促进的关系.

4.2传统教学与“案例-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法以知识点的衔接为主线,重理论;“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模块为主线,重应用.两者各有特点和优势,不能相互替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发挥不同教法的优点,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3注重整体培养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为了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笔者还开通了课程论坛.把课件、素材及练习题目都发布在论坛中,学生可以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在论坛上,笔者都会及时解答,这样既提高了整体教学需求,又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5总结

上一篇:周易发展研究院下一篇:矿井工程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