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选16篇)
1.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一
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王冬梅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近日,大庄子小学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活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知识材料并要求张贴在各班教室,使全体同学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其内容中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二是全校各班围绕主题内容召开主题班会课,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其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通过主题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凝聚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建设的正能量,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2.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二
数据统计显示, 当前只有15.67%的青少年非常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6.24%的青少年一般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外有19.08%的青少年不太了解。该数据说明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3.25%的青少年是通过课堂、讲座了解, 62.39%的青少年是通过手机新媒体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显示出新媒体工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明显的教育作用。在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中, 67.24%的青少年认为目前的教育内容过于单调, 有59.83%的青少年认为教育效果不明显, 有49.86%的青少年认为目前的教育形式过于单一。调查数据显示出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 教育者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教育者本身面临着价值多元化带来的强烈冲击。部分教育者在自身价值观念不坚定的情况下难以分辨真、善、美, 容易随波逐流地形成追逐新、奇、怪的价值观。教育者自身价值观的混乱对传播对象的价值观造成影响。另外, 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 没有注重教的启发与引导, 忽略了青少年作为被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判断和选择,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 教育效果有限。同时, 新媒体传播的技术复合性与信息传播的快捷性, 对教育者的素养提出较高要求。传统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在学历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教育者应该熟练掌握新媒体特性, 灵活运用新的校园信息化平台,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力与水平。
(二) 传播媒介
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宣讲会等, 注重单向传播, 强调权威性、灌输性, 忽视青少年主体性, 易使他们感到行动受到限制,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 多种文化思潮、理论体系、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交融和碰撞更为突出, 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不小阻力。同时, 新媒体的信息发布和使用更自由, 更具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 增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难度。
(三) 传播受众
当今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 普遍具有爱国热情、主体意识、创新意识,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也必须认识到,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青少年群体自我意识强, 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弱、社会实践少, 再加上以网络为标志的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等原因, 他们在价值观问题上会产生诸多的迷茫和困惑, 很容易被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影响。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加以正确地引导和教育。
三、新媒体及其发展现状
(一)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新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主要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新媒体又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 新媒体的优势
网络新媒体因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并因其高效快捷传播速度, 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内容, 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参与其中。现代新媒体对青少年的道德行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精神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构成多方面深层次的影响。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新媒体在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相对优势如下:
1. 新媒体普及率
从新媒体使用上, 新媒体在青少年中拥有较高的普及程度。数据统计显示, 97.44%的青少年了解新媒体, 其中79.49%的同学对新媒体比较了解。94.59%的青少年一天中使用新媒体工具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 67.67%的青少年一天中使用新媒体时间在2小时以上, 其中QQ的使用率为92.31%, 微信的使用率为92.02%, 微博的使用率为68.09%。92.39%的青少年曾借助于新媒体工具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新媒体传播
从传播层面上, 新媒体在青少年中凸显独特的吸引力。统计数据表明:79.20%的青少年认为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 便于及时与人沟通。78.35%的青少年认为新媒体简单方便, 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新信息, 72.65%的青少年认为新媒体信息量丰富, 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更多信息。同时, 新媒体作为网络技术的新生儿, 继承了互联网的平等、开放、共享的技术理念和文化魅力, 成为当前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3. 新媒体技术
从技术发展看, 新媒体在青少年中的影响正日渐深入。当今青少年中“短信族”、“微博控”等群体的兴起, 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新媒体在青少年中的影响日渐深入, 这突出表现在新媒体与手机终端的技术整合, 实现了电话在手, 上网随时随地的技术超越, 满足了青少年对信息查找和观点表达的时效性要求,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新媒体的忠实拥护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有78.63%的青少年认为新媒体工具将是未来人们沟通的主要工具。
四、运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当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载体。在当今新媒体大环境下, 深化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教育者、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 教育者
首先,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觉悟、新媒体技术能力水平建设,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教育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因此, 建设高素质的教育者队伍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强对教育者的培训教育, 将教育者打造成政治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和理解深刻的专业人才, 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第二是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进行新媒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指导, 提高其运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 教育者自身应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和认识, 提高自身运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能力。教育者须适应当今时代新媒体的发展格局,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观念, 将网络、移动通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教育者在工作中应主动使用QQ、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与青少年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模式, 主动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 引导其建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传播媒介
调查数据显示, 有74.07%的青少年希望借助新媒体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9.52%的青少年认为新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习效果更好。对通过新媒体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86.04%的青少年认为其使用方便, 84.90%的青少年认为其信息传播快捷, 48.15%的青少年认为其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生动具体。因此, 在传播媒介的建设中, 教育者应积极利用多种网络新媒体媒介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同时, 在运用新媒体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 要采用青少年喜欢和接受的方式进行, 目前, 有79.20%的青少年希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使用图片说明的形式, 65.81%的青少年希望通过视频解读的方式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87%的青少年则喜欢文字解读的方式, 借助于青少年喜爱的宣传形式, 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三) 传播受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播对象是当代青少年群体, 要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就需要准确把握当代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和现实利益诉求。一是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 认真倾听青少年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见建议, 努力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和心理诉求。二是针对当今青少年的个体状况“因材施教”, 突出教育的个性化特征。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指导当代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舆论。教育者要培养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新媒体的信息, 培养他们鉴别信息真假、是非、好坏性质的能力, 自觉抵制低俗陈旧信息的传播,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排除信息障碍。
在当今新媒体技术迅速普及、多元价值观和理论体系相互碰撞和融合的时代背景下,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指引下,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肩负这一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应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技术要求, 以坚定的政治信仰, 熟练的新媒体技能, 做好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为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人才基础。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追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当今技术快速发展、价值观多元的世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拟在新媒体环境下, 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 从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受众的角度, 研究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应对之道, 为当今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积极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
参考文献
[1]陈哲.巧借新媒体优化培育路径—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新闻研究, 1674-8883 (2014) 09-148-01.
[2]汤燕妮.传播学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媒介教育, 1671-0029 (2012) 06 (下) -0242-03.
[3]叶琳.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教育, 2014年4期.
[4]曹燕宁.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13期, 总第87期.
[5]刘国华.现代媒体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求索, 2011年7月, 1001-490X (2011) 7-078-02.
[6]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 (总第236期) , 13-18.
[7]刘岩, 杨晓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实现的三个维度[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2卷第9期, 35-38.
[8]蒋宏大.互联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研究[J].教育工作.
3.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三
关键词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20-02
一、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价值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青年大学生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可见,做好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高校日常的管理工作、人才的培养及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建设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符合目前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但大学生拥有多元化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中之一存在于这个多元化思潮中,价值观这个概念是不系统、不完全的,甚至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比较模糊。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认为人生一世应该博得社会尊重,要为追求理想不怕吃苦、好学上进、具有探索精神,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在价值观上还是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一部分学生处于没有信仰的真空状态,价值观念世俗化、功利化,“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情有独钟,甚至一部分学生对宗教信仰产生了兴趣,这说明他们在价值观上还处于一种矛盾和迷茫状态。为此,各高校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受高校本身重视程度、办学性质、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三、我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环境育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环境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信仰观念。学校的校训、建筑、景观、制度等,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增强爱国,创新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这样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例如我院在学院的围墙上、楼宇内、车棚中做了180多块展板,图文并茂有效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容,同时,以重要节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为契机,集中开展特色鲜明、健康向上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氛中得到良好的熏陶。
2.开设人文素养课,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我院从2014级新生开始,对所有学生开设人文素养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不断推进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头脑,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多元的价值观中进行正确的选择,从而在内心深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践行。
3.充分发挥“两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责无旁贷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现实疑问。为此,我院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切入点,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实践教学几个环节全面展开,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人人喜爱、受益终身的课堂。
4.注重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政教师和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还应构建由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处、教务处以及广大专业课教师共同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打造一个覆盖整个校园的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网。我院经常性地组织多种形式的政治学习,认真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求,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觉悟,同时加大师德建设力度,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本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演讲比赛、座谈会、教学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真正发挥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提高教书育人的实效性。
5.开展丰富多彩的的社团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受到鼓舞,得到教育。以学生为主导的社团活动,比课堂学习的主题更加广泛,更加贴近生活,因而也更具吸引力,它不单是学生展现个人才华、激发个人潜能、完善个人人格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阔舞台。我院已经连续五年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节,在每年为期一个月的文化节中,通过“比”和“展”,让同学们在娱乐中感受和发挥正能量,激发同学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展示我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6.不断提高学院就业创业工作服务水平,为我院学生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我院就业指导中心通过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平台,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机制,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上升,使学生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同学们心顺气盛,这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爱家爱校爱国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我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在这个多元化价值观充斥的时代,如何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努力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社团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4,(6).
[2]田晓红,高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全过程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8).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5030407
课题组负责人:高福燕 成员:马桂芬,孙晓,马桂云,董瑞,杨雪芹
4.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新店镇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先后开展了“十佳好媳妇”评选择,“寻找最美家庭”、评选道德模范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在全镇范围内评选出公认的好媳妇、道德模范和最美家庭,其中有2户家庭被全市树为典型;在全镇中小学生中开展了“我的家风”演讲比赛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美术书法比赛;在全镇范围内征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奖征文,同时引导乡邻和睦相处,开展关爱留过儿童和老人等活动。
5.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五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我校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认真践行新时期精神,切实加强教师职业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纯洁思想道德等方面狠下功夫,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继续深入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新时期精神,强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
二、目的意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载体,努力践行新时期的精神,加强对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强化师生 1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认真践行“崇文、尚行、勤行、致远”的新时期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的精神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师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精神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三、主要内容
学习讨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讨论提炼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核心价值观;讨论提炼推进学校文化内涵发展的核心价值观;讨论新时期青少年学生应树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开展大讨论,促进我校全体教职员工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工作的主要特征和时代要求,激发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结合本校和教职工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习、讨论、整改、提高:
(一)社会主义价值观应具有怎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请你用几个关键词或短语进行概括。
(二)作为一所学校,我们应该倡导怎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请用几个关键词或短语进行概括。
(三)以下是我校现阶段对培育学校品牌、提升教育品质的基本阐述:
品牌名称:高效课堂〃阳光活动 品牌内涵:
1.高效课堂 2 3
阳光活动
请结合实际:
“先学后教”主导课堂教学改革(独立学、合作学、反馈学、测试学).作业改革(假期实践作业、周末校本作业、作业面批、创新作业)
.兴趣选修课(书法、琴棋、音乐、舞蹈、体 育)1.阳光体艺(大课间、体育节、艺术节、两体两艺、体质测试、乐器进课堂)
2.阳光活动(项目比赛、组织形式、活动时间)3.书香校园(阅读活动、早读比赛、考核)4..情境德育(国旗下讲话、周班会、月主题活动、作品展示、团队活动、自
主管理)
1.请用学生喜闻乐见等形式将上述的主要内容形象地串联起来。2.对于培育学校品牌、提升教育品质,你还有哪些建议?
四、组织领导
为保证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决定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宣传发动阶段
利用每周一次的全体教师例会、升旗仪式、校园宣传橱窗、电子屏、广播站、各班级黑板报评比、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师生员工广泛宣传开展此次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使师生员工更多地了解全校开展的教育活动,确保做到宣传到位。
第二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学习讨论阶段
(一)开展讨论学习。主要采用层层讨论汇总方式。全校教职员工以所在年级为单位展开学习、讨论,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等,联系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提出全市教育的价值和本校教育的价值。要求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到各段加以讨论。
1、各年级组长对组内的学习讨论加以总结。
2、进行第二轮讨论(校中层干部、党员)。
3、由校领导班子成员展开第 4
三轮讨论。此外,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家长等社会人员对学校提出的教育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二)开展活动。全校3至9年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党员教师撰写学习心得总结。
第三阶段(2013年4月至2013年7月):归纳提炼阶段
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价值观核心词征集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对征集和推荐的价值观核心词进行评选,提炼确定体现我市教育特点的核心价值观和我校教育特点的核心价值观表达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举办征集活动:“价值观核心词”;举行“我们的价值观”暨“爱生——教育的永恒主题”演讲比赛。
(四)提高深化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选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分期通过校园广播站、电子屏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总结活动成效,提出深化活动、进一步践行价值观的对策和思路并评出“十佳教师”和“十佳班主任”。
六、工作要求
学校活动领导小组要切实起到引领、监督作用,带动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认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暨新时期精神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力求达到借助本次教育活动的契机,切实提升教师对教育价值的真正认识,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
**市****学校
6.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六
关于开展2017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中央部署和省市县文明办(委)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要求,结合水务系统工作实际,特制定深入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干部职工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水准、提高整体素质,为新密水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
—1— 的精神动力。
二、目标任务
(一)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 全方位进行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各单位,为干部职工所知并转化为社会意识和个人行动的重要手段,在落实过程中要发挥好“榜样示范”、“舆论引导”、“内涵渗透”的作用。一是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言行举止和社会活动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带动本单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二是要求各个方面的宣传要坚持正面引导,大力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宣传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传递正能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义融入到干部职工学习、和生产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施众人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化 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激发大部分民众参与的热情,需要突出广泛覆盖、民众参与,形成人尽其责、人人争先的氛围和推进机制。要结合日常问题、身边事例、群众语言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能从生活细节中感知意义、体验崇高、增进认同,将普遍号召内化为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通过展现一些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人故事、生活情景、感人场景,唤起人们的共鸣,形成“爱模范、学模范、当模范” —2— 的社会风尚。
(三)抓好主题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 主题实践活动是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结合实际围绕“三个倡导”策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选树典型、推介典型,使党员干部群众学有所效、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要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的好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主题活动,引导人们自觉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劳动,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以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三、方法步骤
活动分宣传动员、学习教育、主题实践和总结验收四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3月)
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广泛利用标语、板报和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活动,营造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二)学习教育阶段(4月—6月)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宣传活动,学习教育要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主要做
—3—
好“四德四讲一讨论”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
1.组织好以“四德”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四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2.开展“四讲”活动。“四讲”为:一是领导讲党课;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为党员上一至两次党课。二是专家讲理论;邀请党校、业务部门等有关专家进单位授课。三是先进讲事迹;举办一个先进人物事迹讲述会,提高先进典型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四是党员干部群众讲体会;在认真开展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联系实际讲认识、谈体会、说收获,从而达到党员干部职工的自我教育以及互相提高的目的。
3.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就如何做本职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等问题展开讨论,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触及每名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灵魂,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三)主题实践阶段(7月—11月)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为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载体、畅通渠道、营造环境,主要抓好“三个一”活动。
1.唱响一首歌曲。按照“爱国歌曲大家唱”的要求,精心挑选富有特色的歌曲,组织党员干部广泛传唱,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豪感,发挥凝聚人心、教育熏陶作用。
—4—
2.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在本次活动中树立一批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并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制定一套行为规范。在结合工作实际及岗位要求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干部职工的素质,加强诚信建设,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
4.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中结合自身实际,在水务系统开展友善服务、创建“雷锋岗”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学习道德模范”、“推荐评议身边好人好事”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局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参与开展主题活动,确保活动的有力推进。
(四)总结提升阶段(12月)
1.进行自查总结。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归纳,充分整理、提炼、展示,使党员干部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有新提高,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普及活动取得实效。
2.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总结提炼成功经验,把工作经验系统化、成功做法机制化。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分析一些党员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其进行引导,以推进党员干部教育
—5—
规范化、长效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活动收到预期效果,成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实践活动。张金池同志任组长,各科室、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钱俊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好学习实践活动,确保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统筹部署,精心筹划。各科室、各二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学习,重点在实践。要与 “作风转变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省级文明单位建设等各项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标语、板报、条幅和座谈会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活动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和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
(四)深入实际,勇于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前提是学习,重点在实践。各科室、各二级单位要把开展社会主义 —6—
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践行活动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教育活动开展。
(五)强化督查,注重实效。为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活动办将组织检查组,对各科室、各二级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
2017年3月14日
—7—
新密市水务局办公室 2017年3月14日印发
7.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七
当下中国已经进入新媒体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新的形势。新媒体环境即数字化时代或信息化时代的媒介环境, 也有人称之为网络信息生态或网络信息环境。新媒体环境下, 以传统媒体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现弱点, 如教育形式单调、教育手段落后、教育角色单一等。以课堂教学为主, 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黑板报、宣讲会、宣传栏等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手段, 注重单向传播, 强调权威性、灌输性, 忽视大学生主体性, 易使他们感到行动受到限制,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降低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人才的主阵地, 担负着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青年学子的重任。新媒体环境下, 高职院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帮助大学生适应更迅速的技术创新、更快捷的知识流动和更激烈的人才竞争, 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决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伦理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使大学生成为能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主体、能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把握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发展主流趋势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中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 在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 也是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
新媒体发展和普及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资源, 同时也提出挑战。
1. 新媒体传播的技术复合性与信息传播的快捷性, 对教育者的素养提出较高要求。
传统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在学历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教育者应该熟练掌握新媒体特性, 灵活运用新的校园信息化平台。
2.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 增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难度。
新媒体介入后, 校园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时间、空间、资讯无屏障”状态, 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比以往更自由, 更具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一些落后的、腐朽思想和文化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资产阶级消极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泛滥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等利用新媒体的途径大肆传播。
3. 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互动性易引发大学生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
大学生在成长阶段中产生的“猎奇”心理与对权威信息的质疑与排斥心理, 使他们更易对虚假或不良信息产生兴趣;少数大学生还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自我“炒作”, 触及社会道德和公众价值观的底线, 造成价值取向受扰;不少大学生沉溺新媒体, 疏离真实社会交往, 产生新媒体的人际信任危机, 影响自己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4. 大学生缺乏相应的新媒体素养, 影响正常学习能力生成。
由于不少大学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新媒体素养, 长期依赖网络, 形成“网络思维”, 表现为不注重学习习惯、学习规范;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跳跃性大;学习耐力、想象力与思考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此可看出,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紧迫性与时代性。若实施得当, 就能帮助大学生在多元价值的新媒体环境下树立清晰的理想信念、精神操守与融入观念。否则, 大学生就易迷失自我, 导致价值观混乱, 进而出现价值主体自由化、价值导向多元化与价值目标模糊化。
三、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1. 适应新媒体演进格局,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观念, 改进教育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 教育者应该将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运用到日常教育工作中, 并及时从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应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和认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 提高自身运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能力,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应在把握大学生多元化沟通交流需求的基础上, 转变教育观念, 找准在大学生的新媒体思考与使用心理, 坚持“以疏为主, 以堵为辅, 疏堵结合”的原则, 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2. 用新媒体资源构筑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阵地
首先, 创新教育阵地, 建立“红色”网民、“红色”网点、“红色”网站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体系。教育者要善于依托网络平台的平等、交互、敏捷、细致特点, 将其作为新形势下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载体,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合理利用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灵活、快捷的独特优势, 建立专门的红色网站、手机短信平台、博客和网络论坛等进行信息引导启发、释疑;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在“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进网络”, 让更多的新闻、宣传、文化机构以及党团组织进入网络, 扩大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覆盖面。
其次,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将新媒体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将校园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在内的文化建设纳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 以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拓展校园文化内涵, 延伸校园文化功能;把新媒体的教育功能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系统中, 不断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渠道建设, 形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资源整合。
再次, 支持高职院校通过系科协作与资源整合, 共同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软件。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软件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熏陶大学生, 实现科技与教育、技术与文化的融合,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3. 以新媒体为载体, 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形式
教育者要充分运用新媒体, 改革教学形式。新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快速传播、交流便捷, 创造了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情景, 感染和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当然, 我们运用新媒体, 并不排斥旧媒体。教育者可借助新媒体技术, 与原有教育方式结合, 创新发展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教育手段;善于利用QQ、MSN、E-mail、BBS、聊天室等新媒体, 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单、双、多向的相互型交流, 同时辅之以小型班会或进行理论探讨, 与学生进行对话谈心, 以满足不同形势、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构建合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格局。
4. 强化新媒体的监控和管理, 提高网上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引导水平
教育者要结合国家有关网络管理规章, 建立健全校内网络管理制度,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意识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各部门如学工部、校团委和各院系要加强协调、综合治理、形成合力, 对网上群组活动加强监控, 加大对网络舆论的源头管理;要通过扎实努力的工作, 加强正面引导, 对有害信息要依法处理, 对错误言论要积极主动地开展舆论引导, 学会用网民的语言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要通过建设网络虚拟组织、设立网络管理员等方式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 依托学生社团营造文明氛围, 充分挖掘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要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培养网上意见领袖, 加强大学生骨干的培养力度, 发挥他们在引导学生舆论的方面的作用, 争取掌握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权。
5.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实现教育角色的转变, 提升大学生新媒介素养。
教育者要改变传统教育中重理论“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实现教育角色的转变。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 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规律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引导大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新媒体素养课程教育模式, 通过设定必修课、选修课、限定选修等多种形式, 逐步、有序、有效、扎实地开展新媒体知识教育、新媒体价值教育、新媒体能力教育与新媒体伦理教育, 形成比较完善的新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
8.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石中英在《人民教育》2014年第19期上撰文认为,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抽象进行,而应诉诸具体、客观和真实的价值行为,可参考几种主要方法:一是榜样示范法,选取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价值成长产生持续影响的重要他人,如父母、老师、社区志愿者、同辈群体等,为孩子展示良好价值行为的具体样式;二是活动体验法,通过富含价值因素的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形成价值体验,从中领悟价值范畴的含义、行动要求以及行动意义;三是价值澄清法,帮助学生反思和澄清他们行为背后的价值依据,提高价值意识或价值自觉,更为审慎地选择行为模式,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四是案例讨论法,选择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典型案例,开展基于案例的价值学习,帮助学生更具体、生动地理解正向的价值行为和负向的价值行为及其具体形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五是角色扮演法,通過日常和戏剧化的角色互换或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价值敏感性以及按照正确价值原则行动的意愿和技能;六是环境熏陶法,在理解所教授的价值范畴的基础上,学校和班级环境要明确地把所教授的价值范畴展示出来,作为师生日常行动的价值依据和讨论公共事件时的价值标准,还可以通过重要的仪式性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不断重申学校的价值信念以及对学生良好价值行为的期待。
nlc202309010145
9.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九
9月1号是天宫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当天上午,利用“开学第一课”,向同学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开学第一天,天宫中心小学各班级的同学们正在老师的带领学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拍手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多少个字、分别是哪些词、在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又有哪些具体体现呢?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与同学们互动,帮助大家更好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老师问好,我做到了就是文明的意思。我从书本上了解到了几条法律,比如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不能私拆别人信件,这些就是法治。诚信就是诚实的意思,比如说,你做错了事情,要诚实的告诉别人,不能说谎。友善,友善就是帮助别人的意思,我掉了一支笔,然后没法写字,毛新玉借了我一支笔,这就是友善。把我们的德育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孩子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他们的幼小心灵当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叫、价值观和世界观。
符歌词:
10.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广大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学校育人事业的科学发展,根据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市教育局“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的精神,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社会主义价值观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认同和内化,正确引导师生汲取先进文化精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目的意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师生道德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动员和激励广大师生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师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三、方法步骤
活动分宣传动员、组织实施阶段和总结提高三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
1.全面抓好学习培训
各班老师可利用每天早读或课前三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背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使学生们较好的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和基本要求(学校将进行抽查,检查结果将作为先进年级组、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参考)。
2.深入开展宣传活动
长期以来,我校在狠抓德育常规的同时,积极探索德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学校将组织人员对各班板报进行评比,对完成质量高的班级进行表彰。
3.发挥国旗下讲话的重要作用
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要摒弃罗列和说教,贴近学生实际,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寻找相关的素材,运用叙事德育的形式,增强讲话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易于入脑入心,让广大同学听有兴趣,听有所思,听有所悟。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
教导处及各学科组长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向教师们提出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立德树人的正确观念,充分利用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探求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找准结合点,把教育人、关心人和理解人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特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受到教育。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工作中,积极开展省级科研课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叙事德育的实践研究”工作。
德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形成的保障,是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我校在狠抓德育常规的同时,积极探索德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指导班主任和全校教师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收集好过程资料、评价资料和成果资料,并对实践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1)叙事德育主题班会
每月组织一次,每月的第1、2周进行准备;第3周上交材料,检查、反馈、修改;第4周上课(安排听课、录像)。班会主题由德育处统一安排,根据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四个方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给出方向和参考建议,各班自定话题。比如,关于“爱国”主题,各班可以选择爱校、爱家乡、传统文化教育等。
各班课前要认真准备好教案。力求做出精品。提倡互相学习交流,但上课材料一定要自主创作,不可雷同;鼓励百花齐放,力争使叙事班会课开展得有声有色有创意。准备工作完成后,先上报材料,填写登记表,检查通过才能上课。同时,希望大家课后或平时及时总结反
思,积极撰写心得、随笔或论文,一方面提升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为课题研究积累成果。
(2)辩论论坛
地点:班级或专门场所);
内容:两难问题、学校或社会热点问题等;
形式:两队或几个小组辩论,其他同学旁听或参与(最好选取中高年级,一次辩论,全级参加);
程序:1.初次辩论(初辩)。教师给出问题(话题),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并作简单辩论。
2.正式辩论(正辩)。学生课下通过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途径,收集资料、完善论据和思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次辩论。
要求:指导教师做好协助工作,但不过多干预;学生论辩要有理有据,注意必要的文明礼仪;对学生观点或认知上的偏差,教师适当点拨纠正。
说明:可行的话,适当推广到叙事德育主题班会中去。
(3)一事多议
程序:呈现故事-设置问题-学生思考-动笔完成。
内容:教师自定。
次数:每月1次。
说明:教师选好故事,设计好问题,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问题思考,结合生活学习实际完成一篇听(读)后感(低
年级可用文字配画代替)。
要求:1.学生间不讨论,独立思考,课内、课外完成都可以,写完上交纸本。
2.统一用手抄报,教师收集后整理归类,(4)交流论坛
地点:小教室、图书室等
内容:教师自定。
形式:小班交流(10-20人)
程序:话题导入-引发思考-发表意见-讨论评议-教师总结
说明:与“一事多议”相互补充;利用人少优势,增强生生、师生多边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交流讨论。
(5)社会实践教育
(6)家庭教育
结合两难问题辩论,动员家长给孩子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或与孩子一起研究,寻求适宜的解决办法(家长不可代替学生的思考,所有的说法都要有道理)。课题组及班主任作必要指导。
(7}叙事德育精品课
为巩固已有成果,推动叙事研究走向深入,将继续加强叙事德育精品课程建设。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叙事德育的名师和名班主任;二是集中精力专项突破,探讨解决老师们在日常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三是以点带面,为大家
提供突破瓶颈的新思路、新方法;四是在今后的学习交流中,可以更好地展现我校德育科研的优势,推广研究成果。
3.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好“
六、一”儿童节、“
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入学、入队、毕业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开展课后科技、艺术、体育、文学等活动,组织兴趣小组活动、体育运动会和读书比赛、故事比赛、歌咏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热情。具体安排如下:
(1)班队会课、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务必高度重视;每周一第一节课为主题班会课的时间,班会课主题由各德育处统一规定。各班老师要运用叙事模式,要求有教案、有落实、有反思,根据主题准备好相关的叙事素材,通过叙述、讨论、评价,引导学生去理解人生、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和社会,进而达到道德自我建构的目的,要遵循“故事准备-叙述演绎-情感体验-启智明理”的过程模式。
(2)每月开展一次年级诵读pk赛,学期末评比书香班级由教导处和语文科组负责组织。
具体安排后附行事表。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我校是广东省书香校园,读书氛围浓厚;同时,特色班集体
建设成效显著,十多个班被评为为市镇级特色班集体。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并结合课题研究大力开展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艰苦朴素教育等融汇到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通过这样的校园文化,一方面展现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给学生、学校、家庭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让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在德育文化建设中感同身受,自我体验,自主思考,自觉实践。
5.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管理中
学校管理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实行校长负责、党组织保障、主管德育工作部门和分管负责人各负其责、全员参与的管理体制。在教学管理中,对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及时总结交流。在学生管理中,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制定的制度,采取的管理措施,都必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生常规化评价的重要内容,每学期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载入学生档案。在教职员工管理中,要引导教师一切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教育,倡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睦的教师与教师的关系、真诚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紧密的学校与社会关系,建构和谐的校园环境与育人氛围。
(三)总结提高阶段
1..以级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充分整理、提炼,使教师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有新提高,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普及活动取得实效。把总结心得形成书面材料上交。
2..设计问卷调查,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并结合调查结果作出统计分析。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xx(校长)
副组长:xx
组
员:各班班主任
(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学校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安排好日常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关系,要与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三)加强督查,强化考核
领导小组对各部门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Xx小学
11.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普通高中;核心价值体系;路径;探析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纵深方向不断深入,利益、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这对我国高中学校教育中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中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果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教育,很容易诱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与社会主义相背离的错误价值取向。这不但会给高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笔者在研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贵州水城普通高中学校教育为例,对普通高中学校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普通高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
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这一重要命题。跨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网民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42.1%。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的快车驶入了高速推进时期,信息传递的速度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内容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相应,作为社会关系网中的个人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变化,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作用过程中,一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腐败思想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并对高中生这一社会群体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在高中阶段,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不断深入,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独立人格;高中阶段也是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通过有效途径开展对高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够引导其健康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诸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助力。
对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培养民族奋斗向上的精神,坚持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围绕着爱国主义为中心,以改革创新和和谐社会构建为原则,形成完善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构建良好的精神文明和谐社会”。
二、普通高中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党的带领下,各级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高中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充分认识,大部分高中学校也都开展了相关教学活动。例如,不定期的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利用班会组织学生通过演讲、辩论等丰富的形式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总体而言,高中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有所不同;就不同地区而言,东部地区要优由中西部;就同一地区而言,市区高中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要优乡镇和农村。贵州水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1%,在高中学校当中少数民族学生也占很大一部分,这一方面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独特的条件。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充分挖掘名族文化中蕴含的独特内涵,并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笔者对贵州水城普通高中开展相关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水城县的普通高中学校历来都较为重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然而各个学校的教学效果参差不齐。高中阶段是学生升学的关键时期,部分学校为了节省资源和时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课程过于简单化,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和分析较少,抑或是缺乏开发利用本地区校本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导致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教师教学不起劲,学生学得沉闷,久而久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师资力量薄弱,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因素。贵州水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西部,现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同时由于受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引进新教师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地区高中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效果不佳的窘境。
(三)城镇化过程中,物质利益的诱惑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近几年水城县的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建制镇从2011年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13个,城镇化率达18.17%。但是,社会上重技能轻思想道德素质的观念也在不断形成,尤其是部分家长的不当引导对高中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产生负面的导向作用,高中生本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念比较薄弱,容易受到影响。加之,目前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娇生惯养,致使他们比较自我,缺乏集体感,这也是水城县普通高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面临的一个困境。
三、普通高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深入挖掘,巧妙结合,生动开展。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工作应建立在对该体系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解读,这样既遵循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髓同时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原来较为抽象的理论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作为高中生,他们的价值观大多是经过一定的社会实践之后潜移默化形成的,此时如果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他们生活中的具体实践,那么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nlc202309051110
水城县作为革命老区、三线建设城市,拥有很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现实题材。高中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高中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博物馆,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生成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内外齐抓,开渠引水。
提升现有教师业务水平,同时大力引进师资,充实现有的师资力量。一方面,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培训,从而提升教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实施教师引进来策略,每年到国内各大师范高校引进教师,或从其他地区引进优秀教师。这些教师或是从高校刚刚毕业,或是在工作岗位上已历练多年,他们能够在教学中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使高中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三)顶层设计,宏观布局,微观切入。
高中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工作离不开教育部门、学校管理部门的宏观布局,更需要将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主要阵地。高中学校的教育工作离不开教育部门的宏观布局,作为主管者更需要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中对高中学校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又不能越位,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学习的特殊性,允许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做到合理指导、不越位、不缺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要以思想政治课堂为主导教学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列主义思想为基础,围绕着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为核心发展形成的一套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体系,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理念一致,因此高中教师就必须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系统的展示相关理念精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使得学生从思想上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让整个课堂生动起来,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例如在教学中多结合时事案例、讨论辩论式教学、游戏比赛式教学等,增强课堂趣味性、创设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氛围,能够转变学生对理论教学的负面印象并让学生喜爱上核心价值理念教学,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效果。
综上,普通高中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和理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此,高中教师应该加深认识,相关部门提高重视度,这不仅仅是积极响应国家有关社会主义核心理念教育的政策,同样也是全方位培养学生,推进新课改实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高中是随时随地的,教师要妥善利用并挖掘生活中的各种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敏感度,长期熏陶之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含义以及他们肩上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朱礼果.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资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学生政史地(教育指导版)2010(11)
2]田养邑.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的研究[D]以宁夏回族自治区X县为例,2013.
3]季克高.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之中[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6)
4]谢双园.高中政治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J]大江周刊(论坛)2011(3)
5]丁晓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中职学生德育水平[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6]费拥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视域[J]学术探索,2012(12)
12.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十二
一、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种纯粹的政治任务吗?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政治任务,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推动的,带有外部驱动的特点。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单单是教育系统的事情,其他的社会系统,如企业、军队、文化战线、政府部门等,也都在大力宣传、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整个中国社会都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社会实践,是当前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时代主题。
其次,教育者应当意识到,尽管当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有政治任务的性质,但是教育界不能仅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政治任务,而应该意识到它也是一种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孙喜亭先生曾经给“教育”下过一个定义:教育就是促进人有价值发展的活动。何谓“有价值发展”?其实质就是符合正确的价值方向的发展,或者说人的发展本身就包含了正确的或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英国有位教育哲学家也说,教育就是价值观教育,没有不进行任何价值观教育的教育。可是,问题在于学校教育究竟要进行什么样的价值观教育呢?究竟希望在青少年学生心灵中播种什么样的价值信念呢?对这些问题,我国教育界以前不是没有思考,而是思考得不够。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甚至显得多余。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丰富了人的发展的价值内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它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教育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基础性工作。
二、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会不会是一阵风?
调查发现,不少的校长和教师都担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会成为一阵风,早上来,晚上走;今天来,明天走。这个担心也不无道理,因为校长和教师反映,在这之前,中小学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开展过不同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运动”,如“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奥运精神”教育、“北京精神”教育等。等到外部的驱动力一消失,学校的教育行为就停止,以至于校长和教师都在怀疑学校当初的全力投入到底对不对、该不该。过一段时间,有关部门结合形势需要,又会提出新的思想道德教育主题,且不同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主题之间也很难说有多少关联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会不会成为一阵风?其实,不会的,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有直接的关系。尽管目前中小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确实带有外部驱动的特点,具有政治性、政策性,但是它也与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相一致,是对新时期国民教育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回答。因此,过一段时间,尽管外部政治的驱动力可能不那么强了,中小学校依然需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根据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解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从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文化或生态价值观等四个维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这四个价值观的提出,不仅仅是为了当前国家各方面的建设,更着眼于未来的国家发展,具有较大的前瞻性。这些理想的充分实现,也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充分意义上的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市场自由还不充分,各种行政干预、市场垄断、身份限制等还比较多,需要进一步破除;社会关系中的平等还没有充分实现,特权、身份、排斥乃至形形色色的社会歧视依然存在;司法、分配、教育等领域的公平性或公正性抱怨也还存在,离理想的境地还有比较大的距离;人治的传统并未完全根除,法治的精神还有待进一步彰显。凡此种种现象说明,要真正建设充盈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精神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还需要同胞们做长久的努力。就此来说,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会是一种短期的行为,而是我国基础教育一项历史性的任务。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本来是自古就有的,因而也会永远地存在下去。它们的教育,也非一时的权宜之计,需要学校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基于这些分析,校长和教师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者们不能以一种临时性的应付态度来对待,必须拿出长期的、系统的计划来,形成以校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统德育是不是一回事情?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的校长和教师经常会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传统的德育工作是什么关系?关于这个问题,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一回事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学校德育,以往的学校德育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种观点认为,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统的学校德育混为一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明确的主题和时代意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已经大大地超出以往学校德育的范围,或者说,12个价值范畴中的一些在以往的德育活动中是没有被明确提出来的。从联系的角度看,有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在以往德育活动中也受到高度重视。
不同的观点形成不同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一些学校持第一种观点,结果就导致不认真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汇报有关工作时,随意地将以往德育工作的情况进行汇总,就算是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了,“旧瓶装新酒”。其实质就是用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下功夫。有的学校持第二种观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以往的德育工作割裂开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全新的德育任务,徒然增加学校德育工作的负担。大多数学校持第三种观点,但对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统德育的关系存在不少的困惑。一个比较恰当的建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和丰富学校德育工作。所谓“引导”,是指今天的学校德育工作,从目标、内容到方式、方法都应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而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所谓“丰富”,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范畴中,有些范畴在以往的德育工作是比较重视的,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有些则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比较少见,如富强、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应当予以充实;有些范畴虽然以往的德育工作也重视,但是强调得可能不够,如文明、法治、和谐等,需要在时代背景下加以重新理解和阐释等。
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什么关系?
近些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受到热捧,许多中小学纷纷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也提出,要通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时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似乎是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说,两者的教育任务是相互交织但又有所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更不能混为一谈。
学校教育天然地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这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中小学在这方面陆陆续续地做了很多的探索,如学习古典诗文、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普及书法教育、开发一些地方艺术课程、传播民族文化遗产等,有的还引入中国历史上的蒙学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甚至《女儿经》《孝经》等。如果单就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当然不能良莠不分,必须坚持毛主席当年提出来的“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而用来辨别精华与糟粕的标准是什么呢?以前讲得不清楚,如今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可以充当这些标准。传统文化中,凡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一致的,则不能传播,否则不是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吗?以许多中小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为例,感恩确实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但在现代社会中,“感恩”也不能违背“公正”“法治”等基本精神。也就是说,对有恩之人的感谢,不能够损害到他人的利益,不能违背法治的精神。这是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必须渗透的现代价值观,否则感恩教育可能重新沦为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那一套。至于传统经典和蒙学读物中的一些明显不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东西,则一定要批判性地对待。
有的校长和教师会困惑:要求通过传统文化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是传统文化中并无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这些现代价值观,如何能够通过传统文化来实现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呢?确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尽管有其丰富的价值观内容,如大家熟知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但是从根本性质上说,它们不属于现代价值观的范畴。它们要维护的是一个充满差序、特权、不平等的封建等级社会。这些传统价值范畴中,有些合理的内容可以为今天所继承和弘扬,但是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玩一种“价值观穿越”的游戏。当然,有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在传统文化生活中有大量的案例和论述,可以拿来滋养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五、教会学生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范畴是否就算完成了任务?
2014年,教育部和一些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加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件,就如何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等渠道,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出具体部署。我们见到的中小学甚至一些幼儿园的共同做法是:把12个价值范畴写出来贴在学校的围墙上;利用升国旗、开班会等时间,让学生背诵;有的还通过童谣、快板等形式,来加强宣传。在上级部门来督导检查时,师生大多能准确地背诵。应当说,在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知应会”上,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可是,这样一来也给一些师生造成一个假象:认为只要师生能够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12个范畴并能够准确无误地加以复述,就算完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
这种假象需要加以克服,因为它的存在对中小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有害。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同其他所有的价值观教育一样,不单单是要学生能够识记和背诵,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解决好“认同”和“践行”的问题。孩子们口中会背诵12个价值范畴,并不代表他们的内心已经理解了这12个价值范畴,更不代表他们现在和将来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愿意按照这12个价值范畴的要求去为人处世,在面临一些价值冲突和价值选择时能够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和做出价值抉择。所以,教育者应当明白,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起始阶段,记住这些价值范畴是必要的,但并是不充分的。记住这些价值范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比较起来,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认同、践行、维护、信仰和笃行,才是更高级的目标。这些高级目标的达成,不能等到孩子步入成人社会以后才开始,必须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就同步进行,相互协调,全面实现。
六、如何提高教师自身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关键的问题是广大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有的优秀教师,一直比较重视价值观教育,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始终都能给予学生以正面的、积极的价值观影响、引导和指导,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有的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育行为的理解比较狭隘,侧重于从知识传承和学业成绩提升等方面看到自己的工作,说什么“学生的价值观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考出好成绩,上一个好大学”。在这种片面观点的指导下,一切的价值观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了。还有的教师,尽管通过一些培训活动,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确实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传递这些价值观,认为价值观的教育比起学科教学来说,影响因素太多,难以把握。
13.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十三
2018年6月
格宗小学关于开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给我校育人工作营造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贯彻汝州市教体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在全校开展以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美德少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安排如下:
一、总体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九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学生行为准则、进德育课堂体系,使广大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总体要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
一“爱国、守法、尚德、奉献”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进校园为载体,以精神文明创建和各种主题教育为抓手,以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通俗化、具体化、大众化。
二、主要内容
1、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不定期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并交流教育的有效方法;坚持法制副校长制度,坚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
2、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德育教育之中突出课堂教学,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要充分挖掘政治、人文历史和自然学科中的各种德育资源,并注重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学校管理和教育全过程,贯彻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学生处于浓厚的育人环境之中。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育徳、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牢固树立“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理念,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
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推进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内化信仰转向外显践行。
4、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青少年辨别是非善恶、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坚持对青少年进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5、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坚持用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模范人物教育青少年,激励青少年;坚持用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文化成果教育青少年,感染青少年;要充分利用课间操、班会、升旗、集会、校内外活动、重要节日及纪念日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青少年爱我家乡、建设汝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推动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崇德向善.厉行法制”为主题,持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确保法制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教材、师资、考试“五落实”用法律的权威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三、具体活动安排
1、营造氛围
学校少先队在学校合适的地方布置版面,制作板报,在每周升旗
仪式上进行此次活动的宣传和教育。
2、班会安排
全校在星期五中队活动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
3、法制宣讲
邀请法制副校长、格宗派出所的通知到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4、演讲比赛
全校举办一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美德少年”主题演讲比赛。
望全体师生能积极参与,以使本次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14.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十四
开展“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汇报材料
一、选题背景:我校经历一年规划,两年打造,三年完善的以竹文化为背景的“乡·韵·源”特色文化已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学生及家长和教职工共同创作的竹工艺品:用竹叶、竹篾、竹笋壳、竹根等材料,通过雕刻、描绘、拼贴等多种方式,创作出新颖别致竹编钟、竹梆、竹琴、竹排鼓、竹二胡、竹灯等竹工艺品独具创意闪现着徐小人奇巧的智慧,以竹壳、竹筒、竹简为背景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字画,传承艺术瑰宝,培养少年儿童爱国爱乡的情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竹文化为背景的“乡·韵·源”特色文化园文化,见证了孩子、教师、家长的成长,竹文化的精神已扎根在全体师生的心田。
二、设计思路: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我校立足实际,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不断丰富教育载体,全面加强德育教育,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鉴于烙铁画的优势在于能使画面永远保存下来!烙铁画除保持古朴韵味外,更加溶入现代民族工艺技法,成为一种难得的馈赠佳品和高雅的室内装饰品。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 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我校根据绵阳市精神文明办、游仙区教体局“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创作作品活动安排,并结合我校“竹文化”特色建设和“行知”德育特色教育活动。在学校德育处牵头下全校师生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项教育活动。学校广发英雄帖,邀请家长、学生教职工代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激烈讨论,大家一致通过决定:本次“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创作作品结合我校“竹文化”特色建设,采用竹砧板为载体,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和人生八德”竹烙铁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进行竹烙铁画创作。解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精神实质。
三、“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作品创作
学校将“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活动具体以竹艺、陶艺、国画、儿童画、书法、黑板报、诗歌童谣、征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创作作品来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讲解-感悟-创作-展览”等过程创作了大量作品,尤其以少年宫竹工艺组创作的作品最为突出,作品形象生动,具体地表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内容,并深入人心。具体做法如下:通过生活及网上收集素材(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明确小学生从小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交流讨论(集思广议)——分工创作:
1、创作十二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竹烙铁画;
2、创作八幅“人生八德”竹烙铁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烙铁画的制作步骤:
(1)、选好板材(我校以竹板为板材);(2)、电脑绘画---打印描画----提供样板画
(3)、在竹砧板上进行二次描画创作。构思所要创作的作品画面;烙铁画一旦烙下就没法更改,一般要用铅笔在板材上将创作的作品打上底稿。
(4)、学生用电烙铁完成描线工作,初步勾画出画的轮廓。烧烙铁,将烙铁通电,等烙铁头温度升高后能在板材上留下烙印即可。
(5)、美术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做出画的层次,美化画面效果。烙制,控制好烙铁头与板材之间的力度及时间,采用国画的技法烙制。
15.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十五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 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个字, 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三个倡导”反映出了三个层面的价值愿望与追求, 在国家层面上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要求,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在社会层面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要求,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 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在个人层面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要求, 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 是一个普通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要求, 也是全社会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绳。
三个层面的价值相互补充、渗透, 又相互影响、作用, 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我党立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 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总体来说是积极、健康的, 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西方文化、社会思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传统的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变化, 很多大学生受到了影响, 出现了价值信仰迷茫、目标多元化、观念错位等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期, 其思想、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为什么要对青年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 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于价值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此时,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青年学生,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有利于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抵制诱惑, 排除干扰。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1. 广泛宣传“三个倡导”, 强化大学生认知认同感
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定要在增强认知上下功夫, 努力拓宽多种渠道,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宣传和教育, 使其广泛深入人心。一方面, 丰富高校思想理论课程和德育课程的内容, 加大校报校刊、校园网络、媒体、横幅标语的宣传, 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通过这些方式, 让积极健康的思想和精神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种子。另一方面, 深入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 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可以将中国当代价值观的展示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中间树立优秀典型, 通过榜样的力量弘扬最美精神, 最大限度地唱响正气歌。
2. 深度融合“三个倡导”,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 就必须立足校园实际, 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性, 例如, 深入挖掘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 利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的政治性、历史性, 开展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歌唱比赛、歌舞剧表演等,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认同感, 从而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体悟。
3. 有效利用“三个倡导”, 依托校园网络平台
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建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网站,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 例如加强“红网工程”等先进网站建设, 通过经典文化资源和视听效果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另一方面, 利用校园网开展多样的网上教育, 通过QQ、微信、博客、论坛等多种网络方式开展教育, 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高校要把握校园网络的主导方向, 弘扬网络教育的正能量。同时, 要及时消除网络不良影响, 形成网上与网下教育的紧密衔接, 在这种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中, 开展形式新颖的教育,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心灵的罗盘、精神的寄托。
4. 大力践行“三个倡导”,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 了解国情, 增强责任感, 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高校应结合“三个倡导”的要求, 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实践活动, 积极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例如, 在教学体系中, 适当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 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举办“挑战杯”“创造杯”机器人大赛和各专业具有学科特色的科技作品大赛;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以及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高校要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广泛性, 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参考文献
[1]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 2014 (02) .
16.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十六
关键词:历史;情感;核心价值观教育
“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这一深刻论述对于我们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要求的高度认识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指引着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历史教学中能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对社会主义有用的良好品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百年大计。学好历史,能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讲述“九一八事件”时,教师要给学生讲明“九一八事件”发起的原因、经过、结果。告诉学生,日本这个弹丸小国为了达到掠夺资源,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目的,不惜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对一个兄弟邻邦——历史上曾多次帮助过他的中国去发动一场灭绝人性的侵略战争。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起反击,经过多年艰苦抗战,终于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样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这就唤起学生爱国,更激发学生发奋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让国家更加强盛。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历史教学中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好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国历史,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立足本国传统与面向世界相结合的产物。源远流长、精深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伦理品质,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道德使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和动力源泉,理所当然也完全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和精神依托。在历史教学中,将中国几千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历代历史人物和事例进行分析、评价。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要求,具有广泛的感召力。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学生要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责任,要想祖国繁荣富强,就要靠我们代代中国人的努力,顽强奋斗,才能取得胜利。历史是我们青少年前进中的一面镜子,是奋斗的精神,是在成长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动力。
四、通过历史人物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就是不欺人,重承诺,不耍花招,敢于负责。作为一种传统美德,诚信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底线,也是人际交往和各种社会事务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比如,商鞅徙木为信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利用季布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季布一诺千金,总之,只要用心挖掘,历史课完全可以变成一个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素材库,历史课堂也会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总之,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是为了勿忘历史;勿忘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不至于重蹈覆辙。所以历史老师担负着非常凝练而厚重的使命,无时无刻都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的任务,无形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历史课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教育课,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科。
参考文献:
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
【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荐阅读: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07-04
学校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6-19
关于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9-27
浅论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05
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09-06
如何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12-15
县级党校如何开展教育培训07-19
浅析学校如何开展创客教育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