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作文

2024-08-16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作文(共14篇)

1.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作文 篇一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对于初学者和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本书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你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学心理学的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裨益。

2.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作文 篇二

1 帮助卧床患者心理转变与认可

1.1 启发、疏导与鼓励

进入CCU进行监护的患者常会自觉病情严重, 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影响治疗效果。我们实施恰当的心理疏导, 告诉患者进入CCU病房是为了更好地观察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 以便更好地、更迅速地实施治疗方案。向患者说明若心理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将导致神经及体液失衡, 对心血管疾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避免过分的恐惧和焦虑。视不同的患者, 酌情介绍已治愈患者的情况, 使患者端正认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我院CCU曾收住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老年女患者, 在行起搏器安装术前及术后的一段时间需要卧床, 持续心电监护, 患者活动受到限制, 包括大小便也必须在床上进行, 患者对监护室的环境和突然改变的生活习惯不能接受, 表现出烦躁不安, 对在床上排便感到羞耻。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 我们及时向她说明卧床的必要性, 并告知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心率、心电图改变, 了解心电状态。经过耐心解释, 患者消除了不安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这个例子说明, 只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 并千方百计为患者减少痛苦, 就会使患者情绪稳定。同时, 也能使患者对护士的工作更加理解、信任与支持。

1.2 劝解、宣教

对于缺乏医学常识, 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认识不足的患者, 须耐心向其介绍疾病诱因, 发生和发展机制。加重因素、疗程等。如有些心肌梗死患者, 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 未能认识到疾病的康复需要一个较长的疗程。一旦胸痛消失后, 症状有所缓解, 便会大吃大喝, 自行下床活动, 并认为医务人员的细心是小题大作, 从而使梗死面积扩大, 甚至出现猝死等。因此, 对这类老年患者应耐心解释, 反复叮嘱, 并需与家属一同做患者的思想工作, 使之认识到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疾病, 常常并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而情绪激动和过剧的运动正是诱发上述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有时可导致严重后果。经过劝解、宣教,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所提高, 能严格执行医嘱卧床休息, 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

2 及时实施耐心细致的生活护理, 密切护患关系

生活护理是卧床患者心身护理基础, 是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生活护理, 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环境, 也能密切护患关系, 对CCU卧床患者的生活、心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效应。

2.1 及时实施生活护理, 提高患者生活勇气

协助CCU卧床患者梳头、洗脸、更衣等, 可以使患者有整洁的仪容, 精神也会随之焕发, 在亲友和同事面前树立起比较健康的形象, 起到调节患者社会关系的正效应, 无形中增添患者的生活勇气, 提高患者的自我价值观, 进而改善患者心理。如CCU卧床患者在持续心电监护时, 同时接有输液管、导尿管等, 患者常惧怕改变体位影响这些管道和导线的正常功能而不敢翻动, 更不敢擦身、更衣, 我们在保证各条管道通畅的基础上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协助患者变换正确体位, 必要时分离监护电极导线, 协助擦身、更衣, 更换床单, 让患者保持清洁、舒适、安全, 增强患者生活的信心, 更好地战胜疾病。

2.2 精心周到的生活护理, 是护患情感交流的枢纽

经常协助卧床患者洗脸、翻身、修剪指甲, 同时了解患者生活上的困难, 尽可能帮助解决, 可明显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尤其在护理中通过与患者握手、抚慰等接触, 可以使患者产生亲切感, 心理得到安抚和稳定, 促使护患关系呈现积极、主动、和谐的气氛, 使患者自觉安心接受治疗, 默契地配合各项操作。有1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全心力衰竭的女患者, 由于病程长, 家属关心逐渐减少, 患者情绪低落。我们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体贴, 帮她取药、喂药, 陪同她进行各项检查等。患者长期卧床, 时有便意但难以排出, 我们不厌其烦地为其递送便器, 协助排便, 并定时给予翻身按摩, 预防压疮, 使患者感觉到了人间温情的存在, 增加了治疗信心, 同时也使得护患关系得到进一步升华。

3 应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 同样需要细致的生活与心理护理

3.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作文 篇三

关键词:心理疏导;生活与哲学;社会阅历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其实质在于尊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一味的、高高在上的训诫式的工作方法,通过贴近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实际,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诉求,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高中思想教育工作中,就是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了解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引导他们摆正認知,实现良好情绪管理和自我调适机制,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充分挖掘生活与哲学教学资源,渗透心理疏导,引导高中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群体共性,将心理疏导目标融入教学目标

心理疏导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明确目标。教师只有找准学生群体的共性需求,将这种需求融入教学目标,才能让心理疏导真正发挥作用。生活与哲学面对的是高二学生群体。没有高一的新鲜也没有高三的紧迫,他们能够较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节奏,不会因为成绩引起情绪的剧烈波动。但也正因如此,学校、家长给予的关注也相对较少;加之高二文理科分班,让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容易出现莫名焦虑和孤独感,分班带来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困扰着他们。笔者认为,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挖掘心理冲突的根源,学会管理情绪,实现自我心理调适。

二、巧设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自我心理调适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挖掘冲突根源,实现情绪宣泄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这一知识点也最为抽象,难理解。在处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笔者在课堂做了一个互动环节——我和我的对话。用PPT投影“过去的一年,我 ,因为 ;现在,我 ,因为 ”。请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横线上相应地填入表达情感的形容词和原因,并请大家写好后客观真诚地向一位同学(可自选)倾诉。最后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写一封信给进入高三的自己。

很明显,在这里的情感表达是意识的表现,而且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则是客观的物质表现,物质决定了意识。这个互动环节的设计,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挖掘无故低落、烦躁背后的真实因素,正视心理冲突的根源。在与人倾诉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情绪的宣泄,减轻心理压力也能拉近双方关系,加深进一步的了解。最后的课后作业,更是启发了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鼓励进入高三之后的自己,实现自我状态的调整。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与换位思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在这一课的处理上,借助社会上热议的青年与老年人让座之争的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后,启发学生: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矛盾是哲学矛盾的具体体现,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必然的,在我们体验到矛盾斗争性带来的困扰时,也要提醒自己矛盾具有同一性。何不创造条件,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呢?

很明显,宿舍、班级人际关系冲突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借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解决冲突的时候可以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对立面的观点去看问题,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模式,和谐人际关系。

三、丰富社会阅历,优化语言艺术性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用语言的艺术、语速的节奏、语气的轻重缓急表达不同的情感,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坦诚地剖析自己的内心需求,挖掘冲突根源,实现自我心理调适。所以,教师应当尽量优化语言表达,丰富社会阅历,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调整语言表达,语音、语调和语速。只有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才能真正地敞开心扉开展互动,心理疏导作用才能得以实现。

心理疏导是我国明确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得很多,但是以它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并不算多。心理疏导对于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充分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渗透心理疏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付喜凤.心理疏导研究[D].武汉大学,2010.

4.《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篇四

《心理学与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有几大点: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许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简单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其次,这本书的并不会简洁的排列一些概念和方法,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尊敬;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我国出的许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

我曾经向许多同学和伴侣推举过这本书,我认为,假如是心理学的初学者,就肯定要看这本书,而假如是一个已经对心理学很有讨论的人我也觉得这本书同样很值得去看。我自己也已经读过几遍,有时候闲下来的时候,也会间或翻开某些章节看看,里面写得许多东西都很有意思,对生活好像很有启发的样子,让你不由的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观看和理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四周的人和事。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介绍教育技术学基础的书也完全可以仿照这本书的写法。国内的学科基础的教材,总是很喜爱介绍许多学科的概念性的东西,介绍许多有关学科历史的东西,介绍许多晦涩难懂的理论与方法,让刚刚学习这个学科的人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厌倦。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当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应当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更多的是从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运用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对这个学科产生深厚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初学者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学问结构,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5.《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通用) 篇五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1

隋岩的《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通俗易懂,里面穿插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经典的电影解读,更加深了读者对心理学的理解。心理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在生活中有正面的情绪,比如开心,愉悦,乐观,欣赏等;也有负面情绪,比如焦虑,紧张,愤怒,悲伤等。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情,也有可能表现出不一样的情绪,而人的心理成长和所处的环境有比较大的关系。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拖延症,寒暑假作业,不到最后一刻,不去做;入了职场,很多工作也是到了deadline才不得不匆匆忙忙地去完成它。还有每天早上顶着疲惫醒来,都告诉自己,今晚必须要早睡,然后每天晚上又重复着刷手机到半夜三更。拖延症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生活中有少许负面情绪,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们应该用更积极的方式来面对发生或将来发生的事情。

生活中,除了独处,我们还会和很多人产生交集,亲人,朋友,陌生人等。我们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有的人热情,而有的人冷漠,有的人宽容,而有的人计较。节奏合拍的人,相处起来很和谐,气场不合的人就有可能弄得尴尬收场。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大概就是相处之道吧。

学习和了解心理学,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2

接触开始学习心理学时,才发现,心理学并没有所想的那么强大、并不能无所不知,但是,生活中处处充满的心理学的实质,你的感觉、记忆、情绪、想像……等等这些都与心理学有着不可分开的联系。既然想要更好的了解这么学科,那么课外书肯定必不可少。

我选择《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来阅读是经过自己的考虑、调查的。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入门的“教科书”,因为这本书比较适合初涉心理学的人,它把心理学的内容实质与生活中的人和事相联系起来,所以这本书也是广受好评,但是这本书有点厚,我也是瞎翻阅,看到感兴趣的栏目就了解了一下,就忍不住来写书评了!

《心理学与生活》揭示的其实是世间万物的产生必有其原因,只有找到根本的原因,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也开始明白效率的重要性,某天的过量工作势必会导致人们心理上的厌烦,不知不觉就会抵制这样的工作,所以做事情不可以心血来潮,需要究原因、有计划、有方法、高效率地完成。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类似这样的东西,都等待着我们去开掘。

除此之外,我认为不能将这些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仅仅停留在恍然大悟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我们学习心理学最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为教育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把心理学的实质于日常生活中去实践。

最后,一句好的摘抄分享一下——“好心情才会有好风景,好眼光才会有好发现,好思考才会有好主意”。人生如水,是平静,亦或是激涌,这个由你自己来谱写。所以,我们更需要了解心理学,了解这个与生活无限贴近的学科,正是因为有了心理学,世界才会如此多姿多彩!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3

三年前开始接触心理学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始的。《性学三论》,意识,无意识,潜意识让我真的觉得大脑中有一股意识在流动,很多状况似乎都能对号入座,问题似乎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他的人格理论,梦的解析,冰山理论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让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有一种无形的意念在操控着自己的行为。

本我,自我,超我在内心一些所不能接受的冲动在寻求释放。自我防御机制,各种依恋关系,让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在做着不同的事情。

继而听到不同的声音就是他的学生荣格的理论,发现了他的人格面具,有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并知道了不同的人格面具和原型。男人的阿尼姆斯原型和女人的阿尼玛原型,让我想到伍尔夫的一句话,伟大的灵魂是雌雄共同。

其实掌控人生命运的是潜意识,尤其是被压抑的潜意识。

这个时期的阿德勒也是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他的《自卑与超越》是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后的个体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并纳入了对儿童的培养与分析。

同时期的霍妮也是人格分析的代表人物,她的书我只是粗略的过一遍,没有很深的印象,还可以重新再阅读一遍。

直到这两天读懂了这本《心理学与生活》,我才发现我对心理学的认知太浅薄了。心理学理论试图揭示大脑,心理,行为和环境的功能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性。

精神分析理论与个体人本主义理论只是庞大心理学中的一角,还有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和自我理论等等,可能我仍旧处在概念模糊的状态。

这本书的伟大在于它们之间是彼此联系又可以独立成章成书的,并且可以延伸到很多领域。突然的归纳与理解让我能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并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指引我去寻找那个不一样的自己。

从生物理论到心理人格分析,到行为主义,再到个人主义最终想要达到的是自我认知来对行为进行分析。这是一种文化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是如果可以意识到,改变了潜意识,是否意味着是可以改变行为抉择呢?

看完书后我一直在思考“认知”两个字,认——“言”和“人”,知——“矢”和“口”,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自我认知,对自己的了解如果能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该是怎样的一种英明。

“我”从出生起,就包涵了太多的基因密码,遗传因素,在子宫中被孕育,直到出生已经形成完善的生理体质。从婴儿到儿童,到青少年再到成人,身体机能不断完善,身心都得到成长,可是有一天突然问你,自己你是谁,你该怎么回答呢?

是赤裸裸的血肉之躯在日复一日的趋于成长灭亡,还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心灵意识在暗潮涌动。你的每一种行为背后在被什么支配,你的潜力究竟有多少,你真的了解吗?当生活中一个突发事件发生时,你能分析归纳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吗?

小时候学过一首诗,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现在想想这首诗包涵了这本书的全貌——心理与生活。

生物的我们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具备了最完善的生理体质,包涵了神经,脑,内分泌等一系列系统。有大脑中的下丘脑,杏仁核,海马,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也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精神递质。进而产生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各个感觉系统。

去年研究《心经》,认识到了《心经》与心理学的关联——“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应该说得正是这个意思吧!

佛说人有众生相,着相了便是执迷于表象而偏离了本质。破相了,便是觉性,才能见性皆佛。

从感觉到知觉,需要组织,辨认与识别,各种研究知觉的方法与理论应用而生。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后天习得与记忆而来的。引领我们进入心理意识状态。

怎样学习与记忆,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目标。特别是对于渴求知识的人来说是一件法宝。记忆的外显作用和内隐作用,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感觉记忆是如何完成的。什么是学习,怎样去记忆,这里都可以找到解答。学习和记忆的最终目标其实是为了达到认知而做准备的。

行为主义,社会过程和关系,我们是该接受社会给予我们的角色,从众与社会的期望,还是做个格格不入者呢?每个人期望值或许都是不一样的。

自我认知,是我这段时间以来一直自审的东西。认知就是了解自己行为动机,认识并掌控自己的情绪,清除内心的心理障碍。我在反思中发现,无论生活与工作,我并没有很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包括行为才导致了一次次内心冲突与人际交往的障碍。

自我认知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学习是模仿,但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那才是真实的自己。

虽然我不再执着与相,不再那么焦虑,对自己不再那么攻击,可是仍旧给身边的人带来了伤害。

最近也看一些形而上学的哲学书,我深感自己的无知。是接受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还是质疑我在故我死,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上帝死了,尼采疯了。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我喜欢的叔本华自杀了。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让我沉迷于背后的逻辑。

人生而孤独,他人即地狱。虽然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可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一直寻寻觅觅,找到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找到自己与身边的人与这个社会共存之的一种状态,找到那个我不认识的自己。

自己被生活深爱着,但却沦为自己的lower。感激儿子治愈了我,孩子的爱比父母的爱要单纯的多。父母只不过是打着爱的旗号进行控制和发泄自己的情绪。感激这本书对自我的认知,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理解而并非控制。

有时候突然害怕去听懂一首歌,读懂一本书。感激自己丰盈的精神世界,让我找到了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每一个都是进入另一个地方的入口。人人生而平等,想要爱,先学会懂自己,去尊敬自己,然后去理解。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4

本我能够看做是原始驱动力的储存处。它非理性地运作着,它跟随冲动运动并追求即时的满足感,而不思考所渴望的行为是否现实可行、被社会认可。本我被快乐原则所支配,无节制的寻找快乐,这种快乐个性指、生理和情感快乐。

超我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储存处,包括从社会习来的道德态度。超我大致上和良心的概念相对应。当儿童开始将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对于某些社会禁忌作为他的价值观一部分时,超我便逐步发展起来。超我也包括理想自我,这是一个人想让自我努力成为的样貌。这样,超我经常和本我出现矛盾。本我想要做精神上快乐的事情,而超我则强迫本我坚持做那些正确的事情。

自我是一个基于现实的自我方面,来调整和本我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冲突。自我代表一个人关于生理和社会现实的观点,是他关于行为的原因和结果的理性认识。自我的一部分工作是选取那些能满足本我冲动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同时又不会带来不愿看到的结果。自我是受现实原则支配的,这种原则为快乐的需求带给现实的选取。比如,自我会阻止考试作弊的冲动,因为他思考到被抓住而产生的严重后果,同时,他会用以后更努力的学习行为或者寻求教师同情等方法来代替作弊。本我和超我产生矛盾后,自我会进行折中来尽量满足两者的需要。然而,当本我和超我之间压力十分紧张时,自我很难制定出最优的折中。

——引用原文定义

从上方的定义看很好理解本我、超我与自我的概念。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冲突与矛盾都是这三个“我”之间的“思想斗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几天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不想上班,而想出国旅游,游山玩水的过一辈子——这个“想”的过程就能够理解为本我欲望的驱动力,也就是内在本我的体现,然而她哀叹了几声后第二天又不得不乖乖的去上班了,为什么呢?哲学上说,物质决定意识,也能够理解为现实决定思想。在心理学上来讲,又是一个“超我”与“自我”的过程,“超我”可能会说:工作是你的职责,是你就应完成的分内的事,是你“该做的事”,这个“该做”是以必须的社会道德观及个人价值观为基准的,超我往往是自我想成为的那个“成功的我”的样貌;自我是什么呢,它是现实的我,理性的我,它会分析,如果不上班会有什么后果,会意识到自我还没有足够多的享受生活所需要的经济基础。

所以一般状况下“自我”会帮忙协调“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会做出合理的决定及决定。而且这个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会愈加明显,即我们会愈加倾向做出贴合现实的“正确的事”。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是会做出一些违背社会道德观的事情,譬如打架斗殴,是因为他们“本我”意识很强烈,甚至超越“超我”范围,而由于社会经历的缺乏,又不能意识到这些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即“自我”的现实性不强。诸多因素造成的行为。

一句话,本我是感性的我,超我是礼貌的我,自我是理性的我。

一个人的内心若想没有冲突或把冲突减到最小,就要合理并协调发展这三个“我”。

个人觉得最佳状态是本我、超我与自我是处于同一个发展方向的,我们的内心会感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与舒适。即本我上想完成的事是贴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同时又具有现实好处。由此想到了许三多——这个在许多人眼里的“笨人”,明显看出在他的心中内在的快乐就是奉献,“奉献”贴合社会道德观又具有现实好处,所以虽然在别人看来他很傻,但他的内心却是无比充实和快乐的。相比较那些过于计较得失的人,表面上看他们很精明会算计,但他的内心却是挣扎的,不和谐的,最终会心病缠身,将自我妖魔化,害人又害己。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有工作有钱花却不快乐?两个可能,要么他没有切实的爱他的工作,将其化作一种情感快乐的源泉;要么他很清楚自我的快乐不在工作上——只是为了挣工资敷衍了事,他本能的快乐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内心的冲突感和压抑感。

弗洛伊德说,人是带着道德面具的动物。这也看出为什么人的心会那么复杂,人远没有动物单纯,要保证人像个“人”,就要受到道德思想的束缚——这也可能是自尊心的驱使。比如地上有个钱包,你的本能欲望是去捡,归己所有,但若上升到道德层面,是要遭到批评的,所以这个行为就变得不那么单纯了,当然也正因为有这个道德观的束缚,我们的社会才会井然有序。

当然,如果一个人只注重本我和自我而抛弃“超我”,即以现实的手段来满足个人快乐与欲望而不顾社会道德观,那么短期看,他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利益,只是他要为这种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付出代价。所以我觉得这种人能够看做“短视者”。

总之,这三个“我”最重要的是平衡发展,过分压抑哪一个都是不好的。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5

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资料。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潜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书本的第十二章讲的是动机,动机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是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概括。这个词语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趋向于”。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会趋向于某些刺激而远离某些刺激,这是由它们的喜好和厌恶觉得的。动机理论不仅解释了每个物种包括人类的一般性的“运动”模式,而且也解释了每个物种中各个个体的喜好和行为。我们通过考虑用动机去解释和预测物种和个体行为的不同方式来对动机进行分析。

心理学家之所以采用动机这一概念,有几个基本目的,结合书中作者的详细讲解,我认为这些目的阐述了动机概念的作用从而让人们意识到动机的重要性,也让更多的人去研究探索动机。基本目的有以下三点:1、把生物学和行为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人的体内有复杂的内部机制来调节身体的机能从而帮助自己生存。有机体的行为不是凭空偶然发生的,导致其出现,是有特定原因的,可能是生理方面的,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因此,当有机体特别是人类出现某些不寻常的行为时。不能只发表观点而不去探索解释,了解其缘由。另一方面,将人的行为与生物学联系起来,有助于将人真正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正视人的七情六欲,科学而人性化的解释人的行为,有助于突破传统旧道德的束缚,探索人道主义的新内涵。2、解释行为多样性。当情境恒定(如相同的能力、技能、经验和机会)时,心理学家就会用动机这一—概念来解释人们操作的差异。有了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解释后,会帮助行为人本身了解自己,不至于一直处于迷惘恐惧的状态,也能让人们更加宽容的对待同类,对待自然。多样化的世界才是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未来世界的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3、从公开的行动来推断内心的状态。人们总是用可能发生的原因来解释某种行为为什么如此发生,这种规则同样适用于自己的行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很多微妙的信息都是通过细小的行为来传递的,比如眼神、微笑、小动作等等。如果能很好的“察言观色”并及时对其作出反应,这将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医生也非常需要很好的掌握这—技巧,同理,在案件侦查、商业谈判等活动中,这种“读心术”有很大的价值。

6.《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作文 篇六

不久前,我阅读了王君老师的著作《教育与幸福生活》,阅读过程中,内心一直涌动着无比的感动与幸福。该书展示了王君老师普通而鲜活的生命在讲坛上欢快流淌的情景,上课,备课,谈心,读书,反思,写作……一切都是那么平淡,但决不平庸。读着,读着,我仿佛读到了昨天的我——一样的执著,一样的激情,一样的浪漫……

我小时候的梦想不是当老师,是在一位老校长的指引下报考了师范学校。踏进师范校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名句便深深影响了我,于是我有了个美丽的教师梦。多少年来,心中那盏亮闪闪的灯一直亮着,心头的梦想也时时刻刻萦绕在我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然而,随着对高分数的追求,对流动红旗得失的在意,对培养多能力高素质人才要求的提高,竟感到无以言状的累,就是在这样一种矛盾中我阅读了这篇著作。

王君老师的篇篇教育叙事里,无不表达着这样的一个观点:教育的幸福,首先体现了教育细节的幸福。这些细节可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眼神,微笑,泪水,叮咛,抚慰……它们也许不能直接带来高学分,带来高荣誉,带来高回报,但无数幸福的细节便构成了校园生活全部的成长和教育生命的.所有魅力。

回想起我23年来的教育生活,原来这是一段丰富、美丽而富有情趣的历史:一下课,A同学跑来告诉我,她查问了妈妈一种治疗喉咙沙哑的特效药,并问明地址,要我快去买来试试看;教师节,B同学的电话把我从梦中叫醒,向我祝福;C同学费力查询我的新号码,就为了告诉我他取得的成绩与进步;路上,D同学老远就笑着向我挥手;病假回校,背后听到同学们的欢呼:老师来了,老师来了!E同学从不及格到90分,F同学从粗暴到温和;早读课上朗朗的读书声,写字课上埋头苦写的静寂……走进我的故事,我的心也被幸福和感动涨得酸酸的,满满的,才发现我的故事与篇中的故事一样甜美,一样收获,一样快乐和幸福。在选择教师事业的同时,我们选择了用灵魂濡染灵魂,用心灵培育心灵。面对一个个纯洁可爱的孩子,我们的智慧在闪光,我们的爱心在流淌。我们在耕耘,我们也在收获。我们用真诚的努力引导成长的灵魂,而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茁茁壮壮的成长不也给予我们欣喜及幸福的情感?

7.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作文 篇七

1 青年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医疗环境对医护人员具有较大的挑战和压力, 尤其是当前随着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 临床上护士与患者长时间接触的实际情况, 加之当前护士年轻化的趋势愈发严重, 80后、90后的护士已经成为很多医院的中坚力量, 而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 是在“被护理”的环境下成长起来, 对于专门从事护理工作的职业, 这种反差给其带来的压力和影响可想而知。而且护士工作繁杂、单调、枯燥, 个人的自由时间和交际时间十分有限, 加上个人、家庭等各种问题和压力, 长期以往, 若无正确的调适方式, 难免对心理健康水平造成影响, 进而影响工作效率。调查研究显示, 青年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焦虑、抑郁、强迫、敌对、躯体化和人际关系敏感等, 青年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女性常模[4,5,6]。青年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7]。如此可见, 青年护士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已经到了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并且找出妥善解决该问题的地步。

有研究显示, 那些工作在高压力、高紧张环境中的人群容易引起心理问题[8]。频发的伤医事件, 护理第一线的人力资源紧缺, 青年护士超负荷工作, “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导致其生物钟规律发生紊乱;护士辛勤的付出未得到社会的认可, 晋级和晋升的机会较少, 收入低, 与同级医师差距明显;青年护士因从事护理工作时间相对较短, 对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操作掌握的不够熟练, 缺乏自信, 极易紧张和敏感, 以至于因为工作而感到疲劳, 容易愤怒, 进而会导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加敏感, 青年护士的压力还来自于承担多重角色[9], 家庭、单位、社会支持不足等。

2 青年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对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及应对策略

过高的工作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还导致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下降、出勤率降低、护士大量流失, 美国护士因工作压力等原因造成护士流失, 护理人力资源短缺, 预计到2020年将有20%的职位空缺[10,11]。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注册护士的不足导致非技术人员代替护士职位, 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12]。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护理队伍的稳定, 进而影响着患者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甚至将对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Jie Li等[13]对中国的ICU护士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 中国ICU护士工作量过大是最常见的压力, 因此最常用的应对压力的策略是做好工作计划, 而作计划的能力又与工作经验密切的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 护士应对工作压力、排遣职业倦怠、维护身心健康的适应能力, 既医院管理受、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也受护士自身对行为特征、职业的认知、情绪等内部因素的制约[14]。以色列美籍心理学家Antonovsky[15]提出了心理一致感是有益健康模型理论的核心概念, 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一种内在自信心, 反映了个体的一种整体倾向性。个体相信内外环境是一致有序的, 可以感受到足够的资源来应对问题, 同时认为这种应对是有意义的。Antonovsky[16]的研究认为较高的心理一致感有助于减轻压力、保持健康, 具有较高心理一致感的个体更倾向于理解和预测来自内外环境的压力、并认同应对压力是有意义的, 能感受到自身具有足够的有效资源应对这些压力。

3 WLST的涵义及其在青年护士中应用的必要性

1997年,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生活技能这一概念做了描述:生活技能是指一个人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表现出恰当的和健康的行为, 从而能够使其有效地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多种需求和挑战的一种能力, 也可称之为心理社会能力[17]。生活技能训练已在许多西方国家各个阶层的不用人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上述青年护士心理健康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严峻形势, 由美国杜克大学精神医学和心理学教授, 行为医学研究中心主任Williams博士[18]同世界多国从事卫生保健工作的先驱者们研究的WLST自我实践体系成为了解决该问题的首选, 它由自我觉察、做决定、克服它、采取行动、及预防性措施五部分组成。其中又包含10项核心技能, 即自我觉察、做决定、偏转技能、解决问题、主张、说不、说出来、倾听、通情和多做正面行为。该训练能有效指导个体在压力面前作出最适合自己的、最合理的选择, 并且在决定做完之初即积极地投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这种应对方式包括两方面:①如果这种压力局面来自事件本身, 就毫不犹豫地去采取行动, 制定方案, 行使解决问题的技能;②如果这种压力局面是由于他人的要求和行为造成的, 就正确使用“主张”和“说不”这两项技能。在其预防性技能的训练中从四个方面, 以“说”、“倾听”、“通情”和“多做正面行为”四种核心技能的形式训练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恰当地运用交流与沟通的技巧来改善人际关系。十多年来, WLST已在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运用与发展, 众多的卫生保健工作者、中学生、政府要员、过度成瘾者从中受益, 尤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开展更为突出。朱峰等[19]研究结果显示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能减轻医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陈琼妮[20]等研究显示, 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对ICU护士的社会支持有明显促进作用, 对减轻ICU护士焦虑、抑郁水平有效。王红[21]等研究显示, Williams生活技能训练能够降低男性青少年罪犯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可以降低男性青少年罪犯的外显性攻击行为, 但对敌意及冲动性的改善不明显。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如上文所述, 其工作繁重而单调, 各种压力和影响因素不胜枚举, 从青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出发, 应尽可能地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 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意识到在应激性事件下, 采取更多合理的、积极的应对措施, 以避免负面、消极的应对方式, 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和敌意情绪, 从而提高青年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近年来, 国内对于干预措施的研究较多关注医院管理政策的改进和对护理人员在理论方面的说教, 较多采用的方式有: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减少非护理性的工作、改善福利待遇、增加继续深造的机会、改善工作条件、优化工作环境、调整排班方式等, 教育护士加强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 教给护士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开展ABC情绪管理训练建立同事支持系统等[22]。因此, 对青年护士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恰当的、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总之, WLST中的核心技能对缓解青年护士的心理压力, 促进心理健康, 维持护理队伍稳定, 保证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4 结论

综上所述, 青年护士这个特殊群体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尚缺乏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应对方法的培训。WLST是一项行之有效而科学的、全面而系统的“行为—认知干预模式”, 其在认识及分析各种压力、科学选择应对方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个体预防和应对压力的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伴随我国医学事业的高速发展, 人们在享受医疗带来好处的同时, 对护理的要求亦逐渐提升, 因此护理人员的年轻化倾向便成为医院乃至社会愈发关心的问题, 为此, 本文对当前影响青年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青年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 将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 (Williams Life Skills Training, WLST) 与改善青年护士心理健康的生活技能训练相融合, 以探求其对青年护士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作用。

8.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作文 篇八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 学习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全面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健康不仅是表面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适应社会,即心理方面的健康。

一、正确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真正含义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应该是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是有较好生活行为心理,人格个性心理,最后才是学习心理。具体而言:

(1)正确的价值观。中学生阶段,学生应设定正确的长远人生规划,清晰的短期目标,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对生活有信心;对既定目标能有积极行动的表现。

(2)生活行为心理。中学生应当是乐于交友,即使与异性也得得体自然交往;应当爱幻想却不沉迷其中;敬老,敬母,敬师,爱幼,有同情心;行为、作风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

(3)人格个性心理。中学生应有自己的个性,能够自我肯定,但也有自知之明;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有社会责任心,在陌生环境有自我调节适应能力。

(4)努力学习心理。在学习心理上,对考试成绩重视而不依赖,重结果更过程,能针对考试结果制定以后的学习计划;课堂学习能正面、轻松接受,基本掌握所学知识;课外兴趣广泛,且认真对待。

二、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像一般的教学活动一样,给学生上心理课。生硬的心理课程往往难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反而可能给学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应当把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样的日常教育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不自觉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时,目标要明确,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的感受,而非教育本身。

(1)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课。班级集体活动或小团体活动作为健康教育的形式,实践证明有较明显的作用。班级活动主题可以围绕生理卫生、健康心理两大展开。生理卫生类的可以组织学生认识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禽流感的预防、爱眼、爱牙、禁毒、预防艾滋病等方面的活动。健康心理类的活动可以开展我和青春有个约会,我与青春对话、成长中的我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还可以开展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抵抗诱惑、培养良好的心理、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如何交往、如何面对考试等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工作。

(2)把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利用有意义的课文实现心理教育。语文课程中有不少的课文本身很有教育意义,这些语文课程如果能够深化利用,将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今年寻找最美的山村教师的评选中,一位手臂残疾的山村老师没有手指,他长年用没有手指的手臂给学生在黑板上写字,在给学生讲到《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这篇文章时,老师会说:植物没有手,没有脚,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答案有很多种,虽然种子没有手没有脚,但是植物有植物的办法。老师每次还会拿自己做例子,说:我没有手,但是,我是怎么给学生传播知识的呢?我通过不断的努力,用我的手臂给大家在黑板上写字。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退缩,我们要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他的每一届学生在听到这一课的时候,都会流下眼泪。这一课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提高了学生的意志力。这是一个典型的把课文中内容和老师自我体会融入到教学中去的例子,当然,只要老师细心发现,不断挖掘,还有很多课文是可以用于心理教育的。

(3)把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性比赛。比如:拔河比赛。这一活动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集体意识。我所在的学校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为准备一次拔河比赛,优先挑选的肯定是有力气、个子高、结实的女生,其中一个体型较胖的女生在其他學生动员她参加的时候,一直拒绝参加。其实这个女生一直因为自己的体型问题,比较自卑。最后经过老师的劝说,这个女生最后参加了比赛。经过学生们的努力,也很幸运的是,这个女生所在的队伍赢得了这次比赛。比赛结束这个女生高兴地笑着,特别开心。后来这个女生的性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得比过去开朗,而且学习也更加积极了,开始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后来老师找她谈话,问及她的改变,她自己坦然回答说,在那次拔河比赛中,她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一员,可以发挥自己作用,也找回了自信。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中的集体主义教育,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一些集体性的游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可以增加学生的集体主义,增加责任感;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起到优化教学气氛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开朗、向上的性格,为健康的心理打下基础。而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更是可以学会自我控制和调控能力。

(4)把健康教育融入生活。健康教育还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比如老师想改善两个同学之间的关系,在情况允许时,可以让两个人结伴回家,给学生安排一个在回家的路上讨论的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一起提交一个讨论的结果。虽然起初是老师硬性安排的,学生可能会有抵触情绪,但是学生经过接触,深入讨论之后,很可能会发现对方的优点。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关系不良的同学之间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明白自己不喜欢的同学也许有很多优点。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客观的看待别人,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改善同学关系。

因此,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教师自己要有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并且采取多种形式,融健康教育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受到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洪君,杨小洋.中学教师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56-59

[2]陈会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河南教育,2008(12):26-27

9.心理学与生活 篇九

每一天的生活都不一样,所以每一天对待生活的态度都不一样。只有学会了控制好自己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好的过好每一天。

还记得上的第一次课,老师就叫数字一样的同学们坐在了一起。当时大家都是很不乐意,老师说这样让才能让我们适应,认识更多的人处理好我们的人际关系。当时还分了小组,叫我们给小组取名字,画团徽,还有口号和歌。第一堂课,我们就结交了朋友和熟悉了新的环境。

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心理学,我们该怎么控制好自己的情感,调整好自己学习生活状态。心理学不是能读懂他们的内心,如果可以的话,那就叫读心术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能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能够积极的生活。

一、学习

还记得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的罗永浩的那个视频,当时看了特别的激动。好像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也拼命的学习然后也会成功一样。初中到高中,经常会有人来学校里演讲,每一次演讲都特别的激动人心。就像罗永浩说的一样,说得自己也想努力学习,天天看书做题。可是这种事情一般都坚持不下去三天,然后整个人都松懈了。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谁不会呀!可是真正能实现的却寥寥无几,这就是我现在所存在的状态。

我总是给自己制订了很多的目标,开始几天能坚持,越后面就越来越坚持不下去了。

而老罗在演讲中说道,这是人的共性,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可是他却成功了,成功的很艰辛。他做到了我们做到不到的事情,他为了不出去玩,把衣服都剪烂了,这样就没办法出去了。学英语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为此坚持下去的精神让他成功了。最终创办了现在的锤子手机,我想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他能把自己关在屋里学习,用卖斤数的那些励志的书来勉励自己。他说当时他想出去玩,就打开书看到了一句非常励志的话,然后就激情昂扬的又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好学习。每当他想退缩就打开一本书来看下,激励自己。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一样的,所付出的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成功来的容易,每一件成功后面都有着你所不知道的艰辛。

任何事情都没有途径,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容易失去。虽然学习的压力很大,但总有办法克服的不是么。

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要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慢慢去适应,有自控力,该学习时就认真学习。学会预习,复习,给自己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不要太复杂,一步一步的来,循环渐进才能更好的学习。

二、爱情

当时老师给我们看了papi酱的视频,爱情是一个很抽象的词。现在单身的叫单身狗,而恋爱中的人们就叫秀恩爱,他们却常常会在朋友圈和公共场合各种秀着恩爱,引起单身狗们的不满和朋友的反感。

爱情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而恋爱中的人们又是疯狂的。有时候我们能在网络上看到新闻,某某男生因为分手而砍伤某女生。这种行为是疯狂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因为爱情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共存。

在这个阶段可以称得上是两个人的热恋时期,彼此之间充满了吸引力,他们几乎想要每时每刻都呆在一起,到了着迷的境界。

第二个阶段:反依赖。

这个时候那种想要天天黏在一起的激情已经过去,热恋中的两个人的感情慢慢稳定了,至少会有一方想要给自己的时间多一些,留出时间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此时另一方就会感到被冷落,处于这个阶段的恋人需要冷静处理两个人的关系,千万不可一时冲动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而断送了自己的爱情。

第三个阶段:独立。这个阶段要求给彼此更多的自主空间,可以说是第二阶段的延续,也是考验两个人爱情至关重要的时期,需要双方都去认真对待。

第四个阶段:共生。

如果你已经到了这个阶段,那么恭喜你,你们的爱情最终会有美满的结果。

爱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由吸引到喜欢,再到双方都希望能有一点独立的空间,这才是正常的爱情。而不是一昧的黏在一起,天天的发朋友圈秀恩爱。不是不理智的冲动,因为一些小事,只为自己考虑,没有估计双方的感受。爱情需要双方的磨合,循环渐进。爱情是美好的,而这个过程才是最美好的,能学到的东西也多。

调整好自己的态度,给自己和对方一点独立的空间。记得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感受,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三、人际交往

人是群居动物,所以人与人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而大学的就是一个小的社会,鱼龙混杂。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网,会给将来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对于外向的人来说,与人的沟通很容易,但是对于内向的人来说,除了和自己的熟的人交往外,他们不喜欢人多的聚会场合。

但是人际交往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必须进行的,这样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最主要的是改变自己不好的心理因素,避免每次遇到人的的场合都会怯场。

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试着多与人沟通。乐观大方,多读点课外书,多培养点兴趣爱好。

平和的与人处理好人际关系,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不用自卑和嫉妒。与人沟通时放松心情,不要紧张怯场,多培养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

学了这门课,让我们对学习爱情和人际交往有了更多的见解和知道以后该怎么去处理这些事情。

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心理学这门课,它让我们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乐观向上面对每一天。

心理学与生活二

一.情绪调节很重要

情绪调节是人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我们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一个人训斥另一个人说:“不要把你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我们都知道一点,情绪会影响我们思考,可能导致我们没办法作出理智的判断。作为学生我深有感触,情绪广泛地渗透到一切活动当中,明显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当我们情绪高涨时,满怀信心,觉得干什么都得心应手,看什么都赏心悦目;当我们情绪低落时,感到沮丧自卑,干什么都不顺手,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整个生活都变得阴冷凄凉。无论情绪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均需要进行调节。最容易让人联想起的是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例如,当你愤怒时,或许需要克制;当过分悲伤时,转换环境,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或许可以令你开心起来。对于高度的抑郁和焦虑,更是需要临床处理和治疗的情绪障碍。正性情绪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调整。在学校里,如果成绩很好的同学表现过分的得意或骄傲,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心理平衡,因而应有所节制;在医院看望病人,倾听别人讲述痛苦时,需要予以同情而不能表现过分的欣喜。所以情绪调节不仅仅是降低负性情绪,实际上包括着负性和正性两方面情绪的增强、维持、降低等多方面的适时调整。对消极感情的调节,更多的是抑制;对积极感情的调节,主要是加强和管理;同时,情绪调节也包含着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平衡。

二.情绪健康的标准

一般来说,情绪的目的性适当、反应适度、正性作用即建设性的积极的作用强,是情绪健康总的标准。对大学生来说,情绪健康的具体表现是:①情绪基调是积极乐观的,愉快稳定的;②对自己的不良情绪具有调节控制的能力;③情绪反应适度,不过强也不过弱;④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

三.情绪的控制与调适

第一,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个人在人生奋斗中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既尽力同时又量力,既积极同时又放松,应该既有适当的高目标,但又没有高目标造成的过重的压力。此外,树立切实的奋斗目标,还包括不盲目地处处与人竞争,以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在大学里,有些学生常常暗示并鼓励自己盲目地与他人竞争攀比。然而,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优势也各异,如果处处与人竞争,由于时间精力不济,必然增大挫折失败的几率;同时又使自己终日生活在紧张状态之中,心理压力过大,对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竞争的领域,以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争取成功,同时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文库

第二、在生活中对他人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以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和失望感。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关心和帮助的,但不能凡事都依靠别人,指望别人,不能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望。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应当依靠自己的力量,其次才是考虑他人帮助的可能性。如果对别人要求过多、期望值过高,当别人难以做到时,就容易使自己失望,产生抱怨情绪,导致自己心里失衡,又会恶化人际关系。提高移情能力,学会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和需求,可以使自己能更聪明地处理人际关系。

第三、多找朋友倾诉,以疏通宣泄积郁的情绪。一方面可以使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另一方面在你倾诉烦恼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并能获得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启示、新思路,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四、使情绪升华。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情绪宣泄方法,就是把情绪波动激起的能量引导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方面去。例如,把因考试失利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升华为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把对自己外貌的不满意升华为全面发展自己、增长才干、增长知识方面来。

第五、学会去爱。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径。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理解、信任与自信,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保持心理平衡。培养健康的心理需要丰富的营养,最重要的营养就是爱。爱,包括十分丰富的内涵,比如关怀、安慰、眷恋、惦念、鼓励、帮助、支持、理解等等,都可归为爱的范畴。每个大学生都需要被人爱,同时也应该爱周围每个人。去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能逐渐养成自己博爱而宽广的胸怀,从而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小自己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感。所以,你去关爱别人,也就关爱了自己。

四.高考那段日子

现在已经是大学生的我,时常会回想高考那段时间。我成绩不是很好,越到最后关头,越觉得压力大,爸爸妈妈说的最多的永远是高考、大学、未来,那时真的好恨,好烦。我在我的书桌上刻了这样一行字:“高考是一场集体犯罪,而我们都是这罪恶的无辜帮凶。”心里的烦闷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爸爸着急得晚上睡不着觉,妈妈为了我会偷偷的哭。一场高考搞得我世界里的所有人都辛苦、难过、紧张,家里的气氛也总是很压抑。

原本是工程师的爸爸想尝试做销售,于是他开始学习与人沟通,他看了很多书籍和视频,尤其是关于高考的,他没少看。有很多人会做演讲,会出书,教父母怎么面对准备高考的孩子,教孩子怎么面对高考,爸爸不光自己看,还要我和他一起看。一段时间后,爸爸说他想开了。果然,他没以前那么逼着我了,他还劝妈妈只管照顾好我的生活就好了,学习的事情让我自己去操心。

爸爸的心态变得很好,他每天都很轻松,有空就拿本书大声朗诵,练口才,练英文,我知道他在努力为我做榜样。我是喜欢晚上熬夜白天赖床的夜猫子,但我爸爸不准,说作息正常才有好精神,熬夜的人情绪都很烦躁,他每晚都监督我按时睡觉,早上叫我起床。平常饭桌上的谈话总是高考和成绩,但爸爸渐渐开始说笑话,说家里平常的小事,饭桌不再是让人痛苦的地方了。临近高考的那几天,他总是在我看书时叫我陪他喝茶下棋,要我和他去打球。

最值得一提的是高考前一天,爸爸带我去看考场的事。那时在学校外面租房子住,离校很近。我们吃完早饭,爸爸就说出去逛逛。走没多久,看见一辆车的车牌号是168,联想到我的考试号是16,座位号是8,爸爸高兴的拍手大叫:“这么吉利的数字都让你碰上了,这次高考肯定没问题,哈哈。”因为考场安排在我的学校,所以很快就找到我对应的考室,看到有老师在封考场,我没能进去教室,只在外面逛了一圈,爸爸这时又说,“你看,你的考室外面贴着毛泽东的画像,你的座位从窗户看出来刚好可以看见对面教室贴着孔子的画像,这说明什么,明天考试你肯定是绝对没问题,放心好了,毛主席和孔子都罩着你呢。”对着这么天真的爸爸,我只觉得好笑。

爸爸经常跟我说他以前高考时,第一科考语文,已经开考半个小时了但脑子里一片空白,浑身冒冷汗,所以他坚持我一定要熟悉考场,千万不要像他当年那样,最好能进教室坐在位子上好好感受一下。可是已经封了教室,怎么进得去,高考那么严格,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但不熟悉校园环境的他到处乱逛,非要找到领导,争取机会让我熟悉环境。我无奈的跟着他走。教室办公室早就没有老师了,走了很久在公共教室发现有一个临时的办公室,里面都是在准备考试事宜的老师。爸爸找了一个老师表明了自己的意愿,但那个老师很不耐烦的拒绝了爸爸,那老师还用眼睛瞟了我一眼,虽然好像没做什么错事可当时我觉得好丢脸。我受不了扔下爸爸自己走了。没走多远,爸爸就一脸得意的追上我。看样子他成功了,可是我觉得不可思议,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进去找了一个比较像管事领头的老师,说明了来意,说大家都是做父母的,都有孩子,想当年我高考进考场时的慌张,所以希望孩子能轻轻松松考试,不要有因为不熟悉环境的心理压力,而且我们保证不破坏考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那个人果然理解爸爸的苦心,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于是有了爸爸为我争取的机会,我得以进教室,坐在我的位置上想象第二天的考试情形。我闭着眼睛感受,心里无比平静。爸爸在教室逛了一圈,然后觉得我的凳子不好,还去教室外面换了一把椅子给我。

第二天,爸爸说昨天陪你去熟悉过考场了,这几天考试你自己去,不陪你了,放轻松,不仅有幸运数字,还有毛泽东和孔子,加上考场你都进去过了,所以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这场仗你自己可以搞定的。于是我很淡定的出发了。

五.生活中的体会

很感谢爸爸,感谢他无形中教我的。他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用他的正面情绪影响我,而且严格监督我的作息习惯。高考的顺利很大原因是爸爸,多亏有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我依旧会以他为榜样,用健康的情绪过好每一天。以下是关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总结:

1.自信积极,微笑乐观

这讲的是人生总的态度。这两句话是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心理素质。自信是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一个人如果不自信,他必将一事无成;同时自信又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魅力因素。而且这个自信应该是有客观根据的、实事求是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人有了自信,还要积极。微笑可以使人的心理状态安稳而愉悦,从而可以比较顺利地处理各种事情。同时微笑的表情对外界也是一个很好的魅力。在生活中,当你把一个微笑带给千百个人的时候,千百个人会还给你千百个微笑,这里面就会生出许多缘份和机会,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2.满不在乎,轻松自在这讲的是对待压力和困难的态度。在这里“满不在乎”是指在任何压力、困难、挫折和失败面前,在别人的误会、怨恨、羞辱、排挤与刁难面前,甚至在一些人的攻击、诬陷、迫害面前,要有一种坚强的英雄气概,保持一种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事实上,谁要在困难和阻力面前太在乎、太认真、太紧张,那是很不聪明的,因为那样容易失掉信心和勇气。所以毛泽东说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很有辩证思想。这里“满不在乎”指的就是在战略上要藐视困难和挫折的意思。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分,都不要走极端,不要犯“过犹不及”的错误,而要把握好“度”。太者极也,物极必反。这是自然规律,是辩证法。明白这个道理后,同学们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做人做事讲究分寸,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这样你的人生将变得更加智慧与和谐。

3.不亢不卑,宽仁博爱

这是对待人的态度。人生一辈子,能做到在任何场合都不亢不卑很不容易。在现实世界中,许多东西对人都是有压力的:权力、地位、金钱、知名度、职称、学历等等,各种各样外在的东西对人都会产生压力,这叫社会文化的压力。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抗衡等级尊卑观念这种社会文化压力的心理素质。完全不受这种压力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是同学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抗衡这种压力的不良影响。缺乏这个素质的人,将不断受到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失去很多机会。有时候是因为你表现局促、腼腆、拘谨,即因你自卑而失去上司的信任;有时候则因为你高傲、武断、对人不礼貌,即因你自亢而失去下面的拥护。同时要宽仁博爱。就是说,要有一种很好的“消化”能力;无论别人在你背后议论什么,攻击你什么,对你有什么怨恨、误解和谣传,对人对事你都能宽宏大量,能消化负面的影响,始终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与平静。同时用一颗博爱的心来对待大家,对待周边的世界。一个人如果有一颗宽宏的博爱的心,他就会感到自己的心里特别安详、稳定和健康,没那么多烦恼和心理负担,他就会更多更深地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也会遇到更多的人生机会。

4.敢说敢做,拿得起放得下

最后这讲的是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态度。如果你想到的事情看准了,想好了,但是不敢说,想了几十遍还不敢说,那你就是有病了;想过三遍不敢说,那是软弱;如果想了一遍,想好了就说出来讨论,那是强者。因为你没有那么多顾虑,是襟怀坦白、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能做到说完就做,敢于探索实践,那就堪称勇士了。“拿得起”是说,在工作中能够不怕困难和艰险,勇于挑担子,敢于负责任;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干好工作,并能立即行动投入实践。“放得下”是指,要学会在工作中暂时放松自己,暂时搁下,学会自我减轻心理压力,学会减少不必要的额外的精神负担,学会正确地放弃和否定,学会适当地自我解脱。“拿得起放得下”是健康自在的人生状态的体现,是大学生应该努力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

10.心理学与生活论文 篇十

这样给我们就有一种感觉,也就是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感觉。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到底是那一种心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即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是何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宣告了心理的产生?

有现象必有其本质,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在所有心理现象中那一种是最先产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现象,又能合理推出发展其他心理现象?显然是感觉。只有感觉才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应该是心理诞生的标志。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理:

(1)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源头和“胚芽”,其他心理现象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

(2)个体心理学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就只有无条件反射,只有简单的感觉,而知觉和表象等等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不能否认婴儿就没有心理。这样我们在潜意识中实际上承认了只具有感觉的婴儿也具有心理!心理随着感觉的诞生而诞生,一旦有了感觉也就有了心理。单单有了感觉,就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其他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以感觉为“胚芽”发展起来,是胚芽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婴儿的发育,其心理也逐渐发展起来,心理现象愈来愈复杂。

(3)动物进化史也表明了感觉是心理产生的标志和“胚芽”。感觉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也就是说感觉在动物进化史中是在那种动物身上开始出现的呢?动物进化史中。最开始出现心理现象的动物是腔肠动物。具有网状神经系统的腔肠动物以简单的感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肠动物具有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肠动物身上诞生,以后随着动物的进化和发展,心理也在逐渐发展,丰富,渐次出现了知觉、表象、想象和思维等等。心理进化史是动物进化史的附着物,并随着动物的进化而进化的。心理也是从只具有感觉的动物随着生物的进化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在感觉的基础上随着生物的进化而纷繁复杂起来,出现了知觉、表象和想象等等,直至出现了意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现象。

而要将它们深入到生活中来看待还是具有普遍的意义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用一句俗套的话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生长在社会的环境中,所以有些问题就必须是我们要考虑的:

一,学习问题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

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二,人际问题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以至出现像自卑、孤独、嫉妒、报复和异性交往等交际障碍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

2,孤独心理 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

3,嫉妒心理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

4, 异性交往困惑 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 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

第一,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问,耽误学习,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

第二,要扩大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接触,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业缘圈、地缘圈、趣缘圈以及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

第四,要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注意与良师、益友、学者、专家、事业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

三,情感问题

现代的校园已不再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

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心理充满矛盾各大校园因此每年都会有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的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

1,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

2,一旦缀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一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

所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1,遵守恋爱道德。大学生谈恋爱时,遵守恋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相互尊重恋爱自由、彼此忠诚,行为端正文明。举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随心所欲,无视社会公德。

2,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关系。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恋爱和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与集体活动、社会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连爱与其他同学团结的关系等方面。肩负重任的大学生应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关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积极意义。

3,正确处理恋爱挫折。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

4,爱情是美妙的,它教会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正确处理好恋爱问题,同时当遭遇恋爱困难时也应比较强的,能体现大学生素质的方法来解决,做到堂堂正正的恋爱大学生 。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11.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作文 篇十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位于重庆市三峡库区的忠县和云阳县作为研究点,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每个县分层选取2所中学(城、乡各1所)作为初级抽样单位,每所中学随机抽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各1个班作为次级抽样单位,调查对象为所抽取班级的全部在读学生。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 023份,回收问卷1 023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有1 014份,有效回收率为99.1%。被调查者年龄在11~20岁之间,平均年龄(15.30±1.78)岁。其中男生586名(57.8%),女生428名(42.2%);初中生511名(50.4%),高中生503名(49.6%)。

1.2 研究工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4]

SCL-90由90个评定条目构成,共含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1分表示无此症状,2分表示症状较轻,3分表示症状中度,4分表示症状偏重,5分表示症状严重。根据SCL-90通常的标准[5]:凡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3项,或任一因子得分≥2分,表示可能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任一因子得分≥3分,则表示可能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

1.2.2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4]

自评问卷由27个应激性生活事件组成,调查期限为最近1 a。对每个事件的回答方式为先确定该事件在限定时间内发生与否;若发生过则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按“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和极重度(5)”进行评定,累计各事件分值即为总应激强度值。因素分析将这27个事件分为6个因子,分别累计各因子得分即为各因子的应激强度值。

1.3 方法

由学校协助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统一指导语,学生按实际情况认真、独立回答每一个问题,当场作答,当场回收和核对。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0.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研究工具的信度与效度

2.1.1 信度分析

SCL-90的总分及10个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在0.711~0.971之间,分半信度系数在0.717~0.944之间;ASLEC总量表及6个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在0.414~0.887之间,分半信度系数在0.355~0.837之间。说明本次研究使用的2个测验工具在库区中学生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1.2 效度分析

SCL-90的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743~0.921之间,而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55~0.809之间,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系数;ASLEC的各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627~0.827之间,而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335~0.712之间,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各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SCL-90还是ASLEC,各条目与所属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大,而与其他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说明2个量表都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2 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调查结果显示,共有693名学生被筛选为阳性,占68.3%。其中男生393名(67.1%),女生300名(7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9,P=0.306);初中生311名(60.9%),高中生382名(75.9%),高中生阳性检出率高于初中生(χ2=26.655,P=0.000)。有201名学生可能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占全体学生的19.8%。其中男生103人(17.6%),女生98人(22.9%),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χ2=4.405,P=0.036);初中生89人(17.4%),高中生112人(2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1,P=0.053)。在各类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中,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敌对、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见表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3 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比较

由表2可见,女生的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其余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4 库区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由表3可见,除敌对、恐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及总分高中生均显著高于初中生。

2.5 SCL-90与ASLEC量表因子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SCL-90各因子及总分与ASLEC各因子及总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220~0.644之间,P值均<0.01。进一步分析发现ASLEC各个条目与SCL-90的10个因子及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119~0.485之间,P值均<0.05。说明生活事件的每一部分都有可能对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造成影响。见表4。

注:P值均<0.01。

2.6 生活事件对SCL-90各因子和总分的逐步回归分析

分别以SCL-90总分和10个因子分作为应变量,以ASLEC各条目得分和6个因子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库区中学生SCL-90总分和10个因子分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2个因子以及受人歧视、与教师矛盾、评选落空、讨厌上学等事件。根据逐步回归分析所得标准偏回归系数的大小,排出影响库区中学生SCL-90总分和10个因子分的前5位主要影响因素,见表5。

3 讨论

3.1 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发现,有19.8%的中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高于相关研究结果[6,7]。表明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值得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调查还发现,库区中学女生较男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可能与男生在面临某些负性生活事件如搬迁、变化、动荡等时的抵御、承受能力较强,而女生情绪相对不稳定、多愁善感、优柔寡断、交往中顾虑重重等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有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初中生差,可能与高中生学业压力、升学压力等的迫近有关,也可能与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有关。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分化和自我矛盾加剧时期,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加剧,因而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3.2 库区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各项生活事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尽管每种生活事件都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但由于各个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程度及对个体的意义不同,因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也就各不相同。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2个因子对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较大,这与国内有关研究结果[3]不一致。可能与库区经济条件较差,学校和家庭一味追求升学率,一味关心中考或高考,都希望学生将来能考上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并把这作为学生今后的唯一出路,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8]。受人歧视、与教师矛盾、评选落空、讨厌上学等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也较大,提示学校领导应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能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健康教育教师应针对这些生活事件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渔村,主编.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5-89.

[2]冯丽云,王宇中,吴国华,等.生活事件因素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探讨.中国公共卫生,2000,16(1):4-6.

[3]吴昊.中学生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91-93.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106-108.

[5]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2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27.

[6]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26-228.

[7]丁树荣,王颖,张世勇,等.河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杂志,2003,2(2):7-9.

12.读《心理学与生活》有感 篇十二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次有幸拜读了《心理学与生活》,我深受震撼。

拿到它时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自己是个心理学的“门外汉”,但让人欣慰的是,对于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是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来说,这本教材是非常合适的一本入门书籍。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这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一共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 “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本书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你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学心理学的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裨益。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大学生活是缤纷多彩的,你可以参加各类社团,可以出去爬山野炊旅游等,心情好时还能邀上几个老同学一起出去聚一聚,就这样我慢慢地爱上了这种生活,喜欢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里享受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探索一切未知的领域;喜欢拎上小包,挎着同学漫步街头感受城市的繁华,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喜欢和室友们坐在一起闲聊,谈理想谈未来,诉说自己的伟大抱负;更喜欢感受自己在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那种无比的充实,无比喜悦的心情。

当然大学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轻松自在,也还有着其紧张的一面。看着身旁匆匆而过,为英语过级或是其他证书忙碌的师兄师姐们,我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不断努力,不断拼搏。前途是自己的,自己不努力谁也帮不了,高中时老师就一再告诫过我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希望当我划过大学天空后,我能大声对自己说:“我无悔!” 然而在摸索中我渐渐明白,大学的学习贵在自觉,大学的生活也得要靠自己计划。

大学里除了课堂上老师教授知识以外,还会有很多专家、名家的各种讲座、报告,还有学生社团等各种的实践活动等等。这些资源要充分的利用,选择适合自己的积极参与,从中培养和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了解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必要的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学会了解自我和接纳自我,进而认知别人、尊重别人,与人互助合作,从而给自己创建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氛围。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从求知中获取快乐。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许多人来说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但人的生活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世,都离不开心理学,我们都需要心理学知识的帮助。所以,认真学习心理学非常重要。

13.普通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与生活 篇十三

——心理学与生活

引言

大二第一学期,在选课中,看中了普通心理学,刚好老师第一节课也提问了我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要学普通心理学这门课,那时候因为有点小紧张,回答得不太明确,现在再来回答一遍,选择普通心理学是因为:一来,想对心理学有一个了解和一个概念轮廓,不至于不懂什么是心理学;二来,心理学和我的专业息息相关,一些管理理论经常会使用到心理学的概念;三,想过一些心理行为的研究,帮助我处理好我的部分人际关系问题,达到更好的交友效果。虽然是选修,但是自认为很用心去对待这门课,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我对老师课堂知识的整合和看法。

正文

一、风险规避论、感觉、直觉

在涉及到收益时,我们是风险厌恶者;在涉及到损失时,我们是风险喜好者;个人举例子说明,①在一次商业投机中,投资10万元,第一种获利是稳定的投资回报15万元,第二种是具有盈利20万,但是需要承担50%收不回本金的风险。风险厌恶者往往选择第一种稳定的投机方式,放弃高利润高风险部分,这也是多数人在涉及到收益时候的一种行为现象。②一个债主向他的债务人提出一个还债选择,一种是按本付息还债,一种是和债主进行公平的赌博,若债务人胜出,则免掉一切债务,若债主胜出,则债务人加倍偿还债主利息。涉及到损失,风险喜好者往往会选择第二种方式。因此,学生本人认为,在赌场中,为什么赌博的人越是输,越要借债继续赌,因为他们抱着侥幸翻局的心理,尝试风险,是典型的风险爱好者。

风险规避论,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太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的喜感。举个例子,很多人赚到100块的喜悦程度,往往没有损失100块带来的失望程度要大。因此学生理解为,没有人愿意遭受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在这种损失造成时,心理上的失望程度被放大,人们把收获看成了理所当然,甚至不满足,两种心理对比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常常强调知足常乐的原因。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它包括我们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集体运动平衡,我们对外界的信息80%来自我们的视觉,但是视觉的信息却又并非百分之百真实,其中有视觉后像,场独立,场依存等等的视觉假象带来的信息误传。因此在生活中,不要本着见风就是雨的生活观念,一些事实需要通过我们的证实才能下定结论。

二、记忆思维、动机

关于记忆,一般观点认为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它有多种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利用记忆的规律,人们研究出一套记忆遗忘曲线图,并且根据这个曲线图,人民可以研究增强记忆的规律和方法。

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表象或者动作实现的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式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动机:个体产生某种行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推动力。它的概念包括了“需要”和“诱因”。需要是有机体内部和心理不平衡状态在头脑中的反映,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要求,是个体活动动力源泉,著名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动机产生后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的环境则为诱因,引起个体趋向特定的目标。动机具有激发功能和维持功能。也影响人民的行为效率。这一部分知识和管理学院专业的组织行为学是同样的内容。组织行为学的前身是管理心理学。

三、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体现了一个人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万千世界,自然有不同的人格元素组合成了著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个体。人格具有四种特征: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2.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人格的表现形式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气质主要指神经活动类,我们常说的“脾气”“秉性”,心理活动速度的强度,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指向性,气质没有是非对错,因此不受道德评价。这一点不同于性格,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可以接受道德评价的。

四、个体心理现象

从认知开始到信息加工,个体开始接触外界的信息并反映到我们的大脑里,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上。这个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我们的感觉、知觉、记忆、想想思维和语言,我们情绪和动机以及我们的能力和人格。共同影响每个人的行为差异,不同的因素,导致了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不一致,因此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因此如果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应该剖析他的这些要素,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问心理学专家一个问题,你猜猜我在想什么。

尾声

以上是我在上了普通心理学后,对老师的部分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并且参杂了许多个人的见解,其实心理学一直以来在我心理是个模糊的轮廓,就算是去看网上的概念,也是看得懂文字却理解不下它,也许只有上了课你才会一层层揭开她的面纱,心理学的分类很多,但是普通心理学已经可以给我建立一个心理学科的大致轮廓了。也增长了很多见识,比如气质是每个人难以改变的,我们面对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应该怀着怎么样的态度去接受,艺术暗通性解释了很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算命现象,还有很多很多的顿悟都是在这门课上开窍的,因此,我能体会到正真收获到知识的乐趣。

14.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作文 篇十四

关键词:乙型肝炎,健康,生活质量,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属于非常严重的临床疾病。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很难解决的问题。尽管我国学者几十年来一直专心在从事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但现在为止的治疗的结果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在全世界上大约有大于7%的人群曾经患有HBV感染,HBV携带的概率大约为9%。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同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异常超过半年者提示为慢性乙型肝炎。就是因为这样,有很大一部分知道了自己患有乙型肝炎后会不由自主的产生焦虑、恐惧等不好的情绪,进而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治疗预后。为此,作者最近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积极的生活护理以及心理干预,得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5例,女35例,平均(40.4±11.0)岁。病程8个月~24年不等,平均(8.9±5.4)年。全部通过肝功能、乙肝五项、乙肝DNA及B超、CT等辅助检查确诊。

1.2 方法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对应的辅助护理。发出问卷500份,回收数量也为5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1周后随机的抽出21例进行重测信度测量,信度要大于0.9。以生活质量的调查问卷为生活质量的根据,按照《传染病护理学》病毒性肝护理设计护理干预内容,运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在培训调查员的监督下,由病房责任护士一起发出去,首先讲清楚问卷中所有问题,并且要说清楚如何填写。

1.3 护理干预首次随访建立患者随访档案,记录患者的自我阐述的体征,症状、改变情况与生活方式,最想得到的帮助最想了解的内容、心理状态及变化情况,相关联的知识掌握情况;另外记录治疗情况、检查化验结果、联系方式等。主管护师说明白护理干预的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程序等,为了降低患者内心的顾虑,让患者清楚的知道干预的步骤、方法,从而达到积极配合。

1.3.1 心理护理慢性乙肝患者病程长,不容易完全的康复,治疗的时间太长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家庭为预防乙肝病毒传播而运用很多的隔离方式,很明显有加重了患者的思想负担,患者很大一部分都有心理障碍,为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这样就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1.3.2 生活护理慢性乙肝患者的居室内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而且温度比较适中,每天按时开窗进行通风换气。因为活动的量越大,肝脏内的血流量就会越来越小,到达肝脏的药物以及营养成分就会更少,因而要求患者每天要注意起居规律以及适当的休息[1]。

1.3.3 饮食指导高维生素、一些合理的蛋白质、低脂肪,依照患者的实际体重给予合理的热量饮食。最好不要挑食.五谷杂粮、蛋、水果、瘦肉、新鲜蔬菜、奶、鱼、鸡鸭一定都要食用,不吃油炸食品,尽量少吃辛辣食物,不随便的食用那些保健食品。

1.4 隔离知识指导给患者及其家属说清楚乙肝的传播的基本知识:日常用品如梳子、牙刷、剃须刀、牙缸、毛巾等,不能和别人使用一个;对家属及子女、工作中接触的同事,进行乙肝预防知识的大力宣传。

2 结果

观察组40例护理干预内容:饮食护理(21±2.122),生活护理(19±2.156),心理护理(21±3.416),用药指导(22±2.651);对照组40例护理干预内容:饮食护理(18±2.427),生活护理(15±3.253),心理护理(15±2.338),用药指导(17±2.214)。

3 讨论

所谓慢性肝炎,指的是肝细胞或者肝脏发生炎症坏死连续6个月左右即可这样定义。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生活质量是一个很多方面的问题,它关联到到饮食护理、生活护理、隔离指导、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等。为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且能够被改善,不仅需要肝病患者的自我的努力,还需要护士准确的得出患者实际的需求以及问题,立即运用护理进行干预,全方位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乙型肝炎可因为急性乙型肝炎发展而造成的,成人急性乙型肝炎大概12%发展成为慢性肝炎,更有很大一部分人第一次发病,主要的症状为慢性肝炎,或在病毒携带过程中出现肝脏炎症活动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护士属于进入患者生命空间的干预者,目的是为了协助患者保持身心的完全状况,运用不同的护理措施,鼓励患者的角色转换,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审批表下一篇:高一数学必会必掌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