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

2024-10-17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精选2篇)

1.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 篇一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理解S与h的关系。

3、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实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二、预习提问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三、实验指导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必须在拉动中读数。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启发实验

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验做准备。

四、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

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指挥。安排实验

学生“各尽其职”,相互合作,学会合作学习。

五、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

1、分组实验: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2、数据分析:

①由于W总是大于W有用,所以η<1;

②从实验可见,不同的滑轮组,η的值一般不同;

③在实验中,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只要用尺测出了钩码上升的高度h,数出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算出来,即s=nh。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教师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观察、动手、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掌握实验方法。

能通过实验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六、学生实验情况小结

总结实验中的优缺点,及时纠正。

七、习题和实验探究

1、习题讲解:(略)

2、实验探索:

①即使没有刻度尺,h和s可以测出具体的数值,因为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的比值为:s:h=n,n是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再结合测得的重力G、拉力F就可以计算出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表示为:

②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并非是固定的,η的值随滑轮组所提升的重物的质量的增大而增大。③用不同的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越省力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④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减小动滑轮的质量; B.减小整个装置的摩擦。分析、讨论,对知识再探索。

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拓广学生的视野和实验内容。体会“发展与创造”的乐趣。实验创新

八、实验设计或改进建议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根据实际,提出实验设计的方案或实验改进建议。

2.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 篇二

1.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伏安法测电阻。教具

学生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l)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

(2)欧姆定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

本节课将通过分组实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1.实验原理

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实验电路。

问:(1)采用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种器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方便地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怎样将它连入电路?(此问题机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完整的实验电路图(如右图)。

讲解学生分组实验的注意事项:

(1)为便于实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实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实验,调节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察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实验。

(4)其它注意事项同往常一样。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检查。

实验完毕,整理仪器。请几个实验组的同学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讨论:

(1)观察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

(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了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巩固知识

1.有的同学根据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错在哪里?

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若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此时导体电阻多大?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课本习题。

3.预习:串联电路电流的关系和电压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曹广建)

这个实验教案是完整的,可行的,行文和讲课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伏安法测电阻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以后的应用也比较多,因此要进一步强调这个实验的重要性和用这个方法测电阻的实用性。

2.要通过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实验中要向学生说明自己联好电路后一定要经过教师检查方可按下电键实验。

上一篇:20条名言警句下一篇:创新人口工作促进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