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演出

2024-10-16

文化惠民演出(共9篇)(共9篇)

1.文化惠民演出 篇一

惠民县消夏广场文化活动演出

主持词

歌声阵阵,高唱惠民和谐曲;

舞步翩翩,谱写交通新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

晚上好!

晚风习习,繁星点点。来到惠民,举目千里秀,处处如丹青。这里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明,这里铸就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

这里正在描绘“孙子故里、绿色惠民”、“田园风情、生态水城”的宏伟画卷,这里被视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开放、发展的重要环节;

这里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属环渤海经济圈、半岛城市群、济南城市群经济圈三大经济区结合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先后被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绿色名县、首批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这里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的主题,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城市化、城乡统筹一体化之路,按照三步走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兴县、产业强县”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了新跨越。这就是人杰地灵的美丽惠民。

钟灵毓秀、蓄势待发的美丽惠民,健步走来了一支跨越发展、默默耕耘的排头兵——惠民县交通运输局;

惠民县交通运输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系统形成“奋发有为、勤政高效、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崭新风貌,有力的推进了全县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今晚,我们欢聚一堂,让科学发展、奋力拼搏的满怀豪情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惠民的美好天地!

【歌舞《欢聚一堂》

朋友们,今晚的演出可谓是群星璀璨。我们有幸请到了当红时尚器乐组合、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VIVa女子乐坊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掌声有请!

【VIVa女子乐坊

【男声独唱《江山无限》《歌曲联唱》

近年来,县交通运输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攻坚破难,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至2010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74.5公里,也就是说,每一百平方公里,就有公路167.6公里,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孙武黄河大桥项目、县汽车站及配套设施项目、经济园区道路建设项目、农村公路改造项目这些在建项目必将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新突破、新跨越。

热情好客的惠民人民,欢迎四海宾客来这里游一游我们的生态景观,看一看我们的新风新貌。

【歌舞说唱《惠民新貌》

惠民县交通运输局上至局长下至每一位普通职工,都有一面安全的镜子,在思想深处熠熠发光。长期以来,这面镜子秉承 “安全是交通运输行业的永恒主题和最大效益”,这面镜子坚持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方针,这面镜子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这面镜子时刻映照着惠民交通运输事业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惠民交通前行的路!

朋友们,有句话说得好:“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非常关心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今天听说惠民县举办消夏广场文化活动演出,他专程来到了我们的演出现场,来看望大家了!你们看,伟大领袖毛主席迈着矫健的步伐,神采奕奕地向我们走来了!

【情景剧《毛主席来到咱惠民》

刚才为大家表演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著名特型演员东方子老师。他在多部影视剧里出演过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形象,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九十年栉风沐雨;九十年历经沧桑。遥想当年,多少共产党员为了崇高的理想,用生命去播洒真理,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辉煌;

岁月如河,岁月如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从倍受欺凌的昨天走向和谐繁荣的今天,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时代壮歌。

多少年的艰难与困苦,多少年的奋斗与牺牲,都铸进了歌声交织的岁月里,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下面请欣赏由惠民县交通运输局自编自演的节目《忆红军》——

【情景歌舞联唱《国际歌》《映山红》《万泉河水》《红星歌》

通途见证着筑路者的足迹,大路诉说着交通人的辛劳。不会忘记运管员一遍遍耐心的讲解、一句句温馨的叮咛;不会忘记酷热里养路员被汗水濡湿的衣衫和黧黑的脸庞;更不会忘记县乡公路管理处的姑娘们忙碌的身影;不会忘记惠青大桥窗口一个个亲切的笑容;不会忘记严格执法中的脉脉温情。他们是人民的好公仆,为了群众,他们不知疲倦,润物无声。他们用顽强拼博、锐意进取,实现着惠民交通的“平安和畅通”,他们用赤诚和毅力,打造了惠民交通的和谐与文明!

朋友们,今晚,著名歌手崔丽也来为我们演出助兴。她的音色华丽,台风大方,曾在华夏艺术风采国际艺术交流展演活动中获得美声唱法金奖,有请崔丽!

【女声独唱《阳光路上》

惠民县交通运输局下属黄河鸿运驾校,黄河鸿运驾校坐落在县城10公里处的麻店镇开发区,占地160亩,投资近1200万元,建成了国家综合类一级训练场地。兴建了1800平方米教学大楼,挂牌教练车55辆,为学员提供了设备一流,环境优美的训练场地。现已向社会输送了20000余名合格机动车驾驶员。位于姜楼的鸿昌驾校正处于审批建设阶段,争取早日解决我县南部地区群众的学习需要。

今晚我们还有幸请到了当红时尚歌舞组合,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星光大道月冠军得主K2组合,他们以其绚丽的舞姿,多彩的激光,时尚的涂鸦表演深受观众的喜爱,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精彩表演。

【K2组合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障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发展。惠民县交通运输局多方筹资,克服资金困难,对大年陈——台子浮桥进行更新。并收购了引黄崔浮桥,极大的改善了交通条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6年全国各地都在传唱着一首歌曲,它以其优美旋律,凄美的爱情故事及歌者传神细腻演绎,使得这首歌曲红遍大江南北。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和观众互动)没错就是这首《白狐》今天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著名实力派歌星陈瑞也来到了我们的演出现场。让我们掌声欢迎陈瑞演唱她的保留曲目!

【女声独唱《别用下辈子安慰我》《白狐》《梦醉西楼》

【男子组合《狂龙团》

局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强服务提效率,带出了一支凝聚力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战斗集体。

曾在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平安滨州“先进基层单位”,同年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涉农部门和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全局上下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在美丽的惠民洒下一路风情。

【舞蹈《风情》

【变脸

【十人鼓乐演奏

惠民县交通运输局是主管全县交通运输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拥有腾达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惠青黄河公路大桥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总资产10亿元;

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新一届党委班子紧紧抓住“黄三角”大开发战略机遇,秉承“发展交通、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使命,为优化全县招商引资环境、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推动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惠民百姓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节日。

【踢踏舞《快乐的节日》

【男声独唱 《》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局机关共参加义务劳动1200余人次;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为困难职工两次捐款5万余元,为病危儿童捐款1.78万元;汶川大地震期间,我局党员交纳特殊党费3.47万元,捐赠棉衣、棉被1000余件(条)。老党员徐同德同志自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共交纳党费17600元。

惠民县交通运输局通过在客运行业、出租行业中提出“微笑服务,热情服务”的口号,开展“文明服务车”、“文明服务标兵”活动,“文明示范岗”便成为向外界展示惠民县美好形象的窗口,出租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先进个人,打造了惠民县和谐、文明的交通品牌。

朋友们,今晚我们还有幸请到了海政歌舞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卞小贞老师,有请卞老师!

【卞小贞上

卞老师,大家都知道,您以演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而闻名,演唱的《泉水叮咚》、《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大雁情》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影响了一代人。来到惠民,和喜爱您的观众们说几句话吧。

说的太好了。下面就请大家欣赏卞老师的精彩演唱。

【女声独唱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泉水叮咚响》

【歌舞《走向和谐盛世》

今夜星光灿烂,风爽笑也爽,今夜灯火辉煌,人亮心也亮,今夜举杯邀月,山醉水也醉,今夜你我无眠,歌甜曲也甜。

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下,昂首阔步、意气风发,向着更新、更高的工作目标努力奋进!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们,演出到此结束,祝大家晚安,再见; 再见!

2.文化惠民演出 篇二

一、“文化惠民”的提出是我们党建国后数十年文化建设实践在文化理念上的深刻转变, 为基层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文化建设在建国以后的社会实践中屡经曲折, 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几经更迭和多方调整。文化建设尽管在国家宏观发展框架内一直予以强调, 但由于对发展文化的客观规律未能准确把握, 于是对发展文化的具体路径在很长的时间里并不明朗。更重要的是, 文化建设的主体——民众, 体现在基层, 受益在基层, 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这是一个重要的缺失。回顾建国后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 即可认识“文化惠民”被提上文化发展的议事日程, 实属来之不易。 其中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和电视进万家工程等重点项目。 这也是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获得了长足的提高以后,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由“量变”向“质变”的方面的提高, 相应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有明显的、大幅的和多元化的诉求, 这是一个社会文化建设中不得不予以重视的现象。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始终步履蹒跚, 不尽如人意, 而且在文化体制上也左右掣肘。使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从而体现文化惠民为基层文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关键在文化惠民, 为文化惠民提供坚固载体

基层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题, 以自娱自乐为主要内容形式, 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 在文明城市的大环境下, 基层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 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 也是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与此同时, 基层文化建设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又一重要方面, 是全民建设小康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一个人没有文化, 那就好比一张白纸, 缺乏辨别能力, 往往这样的人, 很容易走上歪路。这不但造成个别家庭的破碎, 也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剧社会矛盾。所以说:文化从本质上讲还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没有这个基础, 就无从谈起文化。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下由于我们农村缺乏健康的文化生活, 造成一些地方乡土低俗文化不断侵蚀农民的思想。例如乡村赌博、“脱衣舞”的表演等。这些低俗的文化活动, 不但浪费广大群众的金钱, 也使我们基层文化的精粹受到污染, 更甚者还会让未成年人染上这些陋习, 破坏我们基层文化的优良风气, 是社会矛盾加剧。所以我们政府应加强对基层文化的重视。可通过资金、措施的投入, 各部门联合走访督促文化事业落实工作措施。满足群众, 设置文化活动的专管人员, 使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并注重思路、内容、形式等的创新,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带动群众的参与性。还可以成立监管部门, 抵制低俗文化, 注重文艺人员的培训, 提高表演者的素质。

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近些来, 政府各有关部门对基层文化的惠民的力度不断加大, 优惠的政策不断出台, 文化惠民与基层文化建设也更加密切, 基层文化的资源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配置下得到较好的开发与利用, 为文化惠民提高坚固的载体。

摘要:随着国家文化惠民、文化育民等一系列重大文化发展问题的提出, 以及基层文化发展的现状, “文化惠民”为基层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基层文化建设为文化惠民提供坚固载体, 本文针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仅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惠民,基层文化发展,坚实保障,坚固载体

参考文献

3.常州出台文化惠民办法 篇三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都是歌舞节目太单调,我们要看滑稽戏,最好还有小品、相声等节目。”年底的一场文化需求调查中,常州420个社区有八成居民都希望社区文化演出的形式更多样。

“需求对位,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和活动满意度才会有质的提高。”常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李萍告诉记者,以“社区天天乐”为例,每年一次大调查、制定来年政府采购计划;每月一次小反馈、制定月度演出调配表;每周的演出节目单,也必须提前跟社区沟通、再确认。

“经济发展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发展也需要同样的思维。”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光辉表示,以前都说“送文化”,有什么演什么、演什么老百姓就得看什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娱乐的选择增多,政府若不改变文化供给思路,就会失去阵地,要变“送文化”式的“大水漫灌”为讲供需的“精准滴灌”。针对市民感慨的“年味淡了、传统丢了”,常州市委宣传部还策划了“文化点亮生活”主题活动,通过灯会、民俗表演等,让市民重温传统。

变“一人敲锣”为“众人打鼓”

早在20年初,常州就率先成立了“常州市‘社区天天乐’文化惠民服务中心”,优化整合全市群众文艺资源,市委宣传部、市财政购买“惠民演出”,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文艺节目,开启了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化运营探索之路。

运用经济杠杆,撬动社会资本。“社区一万多场演出,政府提供300万元资金和必要的资源接引,由社会组织通过品牌打造、资源整合和项目运作,保证并不断提高‘社区天天乐’文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明辉告诉记者,通过社会协同,既能实现政府“花小钱给社区办大事”的目的,又能形成人人出力、人人受益的社会氛围,“合奏”出群众文化“大乐章”。

“政府搭台,百姓唱戏”。常州市“社区天天乐”文化惠民服务中心主任赵倩说,“社区天天乐”从最初的专业院团演出,到培育出群众文艺演出团队近1300支,15万人次的市民登台表演,4400多个精品节目入选节目库,累计演出3.8万多场,惠及市民600万人次。

变“以娱为乐”为“以文化人”

三大品牌活动,为常州市民端出了可口的“文化盛宴”。然而,解决了文化活动多样性、普惠性的问题,常州又是如何做到文化不仅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还能成为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抓手的?

记者来到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寨桥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内,孙英正带领社区居民排演方言情景剧《好媳妇立家规》。“年,《好媳妇立家规》在全市巡演了8场,观众看了都说好。”孙英介绍,“作品取材于社区生活中的家长里短,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确实能给大家带来很大的触动。”

“文化育人,是常州市委市政府实施文化惠民的题中应有之义。”徐光辉告诉记者,他们鼓励像孙英这样来自民间的文化工作者,多创作“接地气”且富有感染力的原创文艺作品。

4.文化惠民演出 篇四

之夏”、“山城之夏”、合唱艺术节、“说唱新农村”等演艺品牌,吕剧、周姑戏、茂腔等传统文化资源得以恢复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全民参与文化的热情,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成倍放大。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群众不光是文化的受惠者、享受者,更是文化的主人翁、创造者。有了他们的参与,文化惠民真正汇入了文化民生的时代交响,实现了全民共振共享。■从项目带动到产业聚集,擎起发展优势 日照人坚信文化产业升级是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坚持以品牌项目带动,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城市特点,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培育更多知名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产业优势项目。如今,日照市通过加强对活态“非遗”的保护、传承及开发,铸造起一个个亮丽的文化品牌。作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乡之一,日照开发出农民画衍生产品,生产出印有日照农民画的画册、台历、书签、丝巾等100多个产品种类,形成了集绘画、装裱、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制作出仿古、移植、复制、工艺、观赏、实用六个类别300多个黑陶品种,年生产黑陶六七十万件,产品远销英、法、德、意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黑陶研发基地。充分发掘“渔文化”内涵,渔家民俗旅游蓬勃发展,20多个民俗旅游村、8万多张床位,旅游旺季仍是“一铺难求”。体现日照特色的文化大项目成绩斐然。今年全市重点推动的87个文化项目,投资总额达268.7亿元。莒国文街、潮白河水利景观工程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使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主要场所。玛雅包装二期建设项目、日照日报社印务中心扩建迁移项目、高清三维动漫《神通项橐》、动画片《山海传奇》等一批特色鲜明、成长性好的大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为了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日照市正按照“一中心二带三区六基地”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布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新闻服务、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影视制作、广告会展、文化旅游、古玩收藏、数字内容、动漫游戏等十大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和外围层比重,着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目前,日照文化发展呈现出“昨天文化”异彩绽放,“今天文化”方兴未艾,“明天文化”异军突起的可喜景象。(本文来源:人民网)5月15日,在第六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行期间,日照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毛继春出席签约仪式。这次全市共有四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与投资方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了合作意向书,项目投资总额15.25亿元。这四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既有文化商务合作,也有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还有工艺文化艺术园区建设。毛继春签约前会见投资双方代表时指出,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工作,致力于打造滨海文化名城,深入挖掘日照市的文化产业项目,出台了有关优惠政策,给客商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日照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日照供稿 滕聿刚)(本文来源:人民网)中广网济南11月6日消息(记者桂园 山东台记者刘照明 日照台记者盛伟)山东省日照市积极搞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鼓励文化企业发展,打造传统文化特色品牌。

日照市黑陶文化历史悠久,今年9月,又被授予“中国黑陶文化之乡”,初步形成了集高端艺术品研发、普通产品规模化生产、旅游纪念品推广销售于一体的黑陶产业体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让在日照市从事了22年黑陶开发的黑陶艺术家邢葆东兴奋不已。他说,日照的黑陶文化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中国黑陶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刑葆东说:“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借助这个东风,想把这个文化平台搭建的更好。”日照是我国三大农民画乡之一,近年来,通过扶持农民画衍生产品制作企业,帮助农民画走向市场,产品种类发展到了100多个,销售收入每年增长30%。日照锦丽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发的农民画绣多次在大型展会上获奖,并且在市场上深受追捧。目前,公司正在着手设立日照农民画创意产品研发基地。

立足传统文化产品的优势,日照市将以日照文化艺术博览中心为依托,建立传统民间工艺品创作生产基地、产品研发基地和产品交易基地。走“农民为主体、政府作为保障、市场为导

向”的发展道路,扶持龙头企业,推进黑陶、农民画等产业生产和商品化经营,打造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产业集团。日照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王书军说:“下一步重点是,理顺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规划,打造日照的特色文化产业,打造日照的特色文化品牌。”(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本报2月7日讯(记者 李玉涛)7日,记者从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作为“文化建设年”,日照市工商系统将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力度,强化商品质量监测工作。为精品钢基地全程服务日照市工商局局长孙乐平说,今年要以“抓服务强蓝区”为重点,实现从“微笑服务”向“效能服务”的转变。日照市工商局将以“十大蓝色产业”为重点支持对象,为日照钢铁精品钢基地及钢铁深加工、亚太森博浆纸三期等60家骨干企业提供全程跟踪服务。非公资本进文化产业降门槛市委将今年确定为“文化建设年”,工商系统将降低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门槛,努力推动文化创意、设计包装、数字媒体、影视演艺、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以及农民画、黑陶、绿茶文化等传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美容婚庆消费维权今年,日照市工商局还将加大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力度。以家政、旅游、美发等为重点,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规范服务合同格式条款。并要深入开展美容和婚庆行业监管指导工作,深入分析婚庆市场消费维权的原因、类别、规则、“霸王条款”的种类,推进婚庆领域的消费维权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经营者自律经营。建不合格商品黑名单档案此外,还将加大对食品、农资、成品油、建筑材料、汽车配件、服装等涉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商品的监测力度,加强对不合格商品的跟踪监测,建立健全重大信息报告机制,提高对重大情况和重要安全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建立不合格商品黑名单档案,加强对监测结果数据的有效利用。作者:李玉涛(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中新网日照3月21日电 题:推进滨海文化名城建设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访山东省日照市副市长 徐清记者 杨锈祯 林德强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记者就山东省日照市如何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和建设滨海文化名城、做活做新海洋文化等方面采访了日照市副市长徐清。徐清介绍说,日照市在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过程中,积极推进滨海文化名城建设,按照做深“昨天文化”、做实“今天文化”、做活“明天文化”的工作思路,努力做新做活海洋文化,积极保护、梳理、挖掘海洋文化资源,突出海洋特色,加快海洋文化建设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大众化、国际化、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打造蓝色经济区,坚持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在谈到打造蓝色经济区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文化与蓝色经济的融合时徐清认为,打造蓝色经济区,可以促进经济较快发展,为城市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文化的较快发展,又能从根本上提升蓝色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和长久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坚持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文化建设并重。日照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提出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港口立市、工业强市、生态建市、科教兴市“四大战略”和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双轮驱动”,大力开发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资源,集中培植钢铁、汽车、浆纸、石化、船舶、能源等临海工业,努力把日照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文化和旅游名城、海洋科技教育创新区。建设文化名城,加快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在谈到如何做好日照文化工作、建设滨海文化名城时,徐清告诉记者,要立足历史文化和海洋文化资源优势,以做深“昨天文化”、做实“今天文化”、做活“明天文化”为主线,加快培育古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水运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日照市经过20年的发展,文化建设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尤其是近几年日照市的大学经济、体育经济、演艺经济、旅游经济、会展经济等特色文化产业渐具雏形,水上运动之都、蓝天碧海金沙滩等城市品牌成功打造,日照的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徐清介绍了日照市加快培育特色文化品牌的具体做法:重点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突出抓好两城镇大遗址保护等重点项目,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发掘和传承日照农民画、黑陶等民间工艺,龙舞、旱船舞等民间舞蹈,满江红、渔民号子等民间音乐,吕剧、茂腔等传统戏剧,努力做大做强民俗文化品牌,充分展示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魅力;开发、保护、利用好姜太公、孙膑、刘勰、丁肇中等名人文化资源,扩大日照的人文影响;弘扬沂蒙老区的革命精神,发挥日照烈士陵园、安哲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发革命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实施生态建市战略,围绕构建“大绿量、花园式、开放型、生态化”和“蓝天、碧海、金沙滩”的城市特色,进一步整合生态文化资源,加快森林公园、灯塔广场、太阳广场、五莲山、九仙山、浮来山等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加大海洋文化、茶文化的挖掘利用,促进文化与旅游、会展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以水运赛事为契机,不断完善水运场地配套设施,搞好综合利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市民和游客参与,形成“水上嘉年华”的氛围,擦亮“水上运动之都”的城市品牌。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尤为强烈。徐清告诉记者,近几年,日照市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级以建设综合文化中心、文化艺术博览中心为重点,区县以推进“两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完善县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为重点,乡村以全面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化站点建设、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为重点,集中建设一批关系群众利益的文化设施项目。今年,将重点建设1000个规范化村居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重点培育1000名文艺骨干、重点推出500场广场文艺演出、重点组织演出500场地方小戏、重点打造100个有较高水平的庄户剧团(社区文艺表演队),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打造文化品牌。2009年,新编吕剧《 毋忘在莒》搬上舞台,参加了山东省第九届文化艺术节,应邀参加了中国戏剧文学奖全国优秀剧目调演,获得了很大成功,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省率先打造了阳光女子乐团,组建了阳光老年合唱团、阳光少儿合唱团和阳光老年舞蹈团,着力打造“阳光”系列品牌;精心筹办好将于8月28日至9月8日在日照举办的2010中国水上运动会,突出“喜迎水运·唱响日照”这一主题,以“港城之夏”文艺展演活动、舞台艺术大赛、合唱艺术节、书画赛展为载体,全力打造“节日欢歌”、“盛世广场”、“歌咏赛场”、“欢乐乡村”、“社区新声”、“浓墨水运”六大板块系列文化品牌,推出一批有较高质量的文学戏剧作品以及歌曲、舞蹈、相声、小品等各门类艺术精品,营造“人文水运、欢乐水运、和谐水运”的浓厚氛围;以反映日照历史文化、滨海风情和现代发展成就为主题的大型艺术表演节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三是发展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按照传统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并重发展的思路,努力做深传统文化产业、做实优势文化产业、做活高端文化产业。深入挖掘日照农民画、黑陶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大衍生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增强日照特色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积极探索演艺业与旅游相结合的路子,打造一批旅游演艺精品。积极扶持发展设计、装潢、包装、出版、印刷、演艺娱乐、数字电影播映以及动漫等产业,引导和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产业发展龙头。(完)(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本报电 隆冬时节,寒意袭人,山东日照市文化项目建设的热度却异常高涨。预计投资28亿元的日照市级综合文化中心已完成规划。投资1.6亿元的岚山区文化中心、投资1.1亿元的东港区海曲大厦、投资1亿元的图书大厦、投资1亿元的莒州文化艺术中心、投资1900万元的国内首部三维动画片《神童项橐》等一批重要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2011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9%,增速居山东省第一。近年来,日照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建设滨海文化名城和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做深“昨天文化”、做实“今天文化”、做活“明天文化”,以品牌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日

5.文化惠民演出 篇五

常熟市少年之家表演的少儿歌舞《舂米飘香》,拉开“大地情深”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进京展演的大幕。统筹城乡一体化 各地积极推动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

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将进京展演

文化部将于2012年9月至10月在京举办“大地情深”——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进京展演。届时,将有来自全国28个省份的示范区创建城市带来近40场演出,演职人员近万人。

据了解,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文化发展,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开展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成都7部门联合发文 推进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

今年4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全市“示范区”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

【政策亮点】

“一馆一团一车”送戏下乡让老乡家门口看演出

推广公共电子阅览室电脑配备乡镇一级不少于10台

落实专人与专项经费乡镇要实现3人以上人员

数字看发展·秦皇岛海港区建公共文化范区

公共文化空间快速拓展

2010年以来,海港区先后投入4.6亿元用于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配置文化设施3095件套,建设各类文化广场57个、新农村书屋89个,为农村书屋配送图书1.8万册。

各类文化人才竞相涌现

目前,全区五个镇共有28个文艺团体、1572名文艺爱好者,十个街道共有401个文艺团体、3960名文艺爱好者,并涌现了219支文艺表演队伍。

特色文化品牌精彩绽放

如今,海港区已成功举办了8届秦皇望海祈福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城市自然生态资源,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渝中: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获肯定

广西来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长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

山东青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深圳将成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

文化惠民 百姓生活丰富多彩

文化惠民 照亮百姓生活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十年来,在国家财政的强力支持下,一场规模空前的文化惠民建设热潮席卷中国。

【十年·变化】

文化设施普及,城乡差距缩小

目前,全国84%的行政村拥有农家书屋,83%的乡镇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00%的行政村开通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00%的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电影近800万场次,观众超过18亿人次。文化理念更新,服务壁垒消除

江西的“相约春天”,河北的“高雅艺术下基层”、“太行情、老区行”,辽宁的“振兴之歌”、“红诗辽宁”„„各成品牌、精彩纷呈。“公共文化资源必须服务广大群众”的理念,已在人们心中扎根。

文化财政给力,跨越增长重点倾斜

2011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108.59亿元,占全国的27.7%,比重比2007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基层倾斜。2011年,县及县以下文化机构文化事业费187.12亿元,占47.7%,比重比2007年提高了19.5个百分点。

河北“免费文化大餐”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目前,河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率已达到99%以上,城乡居民听广播、看电视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镇)、村五级网络传输体系,建成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35900余个;建成农家书屋35920个,同时通过“情暖故土 书香农家”帮扶联系活动,使500多万农民受益;为全省基层文艺演出团体配送流动舞台车66台,有效提高了为群众演出的能力。

江苏文化惠民:从“有”到“好”嬗变

免费开放,“零门槛”之后的新追求

在400多家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及1.7万家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后,我省又于去年提出在城市打造“15分钟文化圈”、在农村打造“十里文化圈”的概念,一张高水平、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送”到“种”,提升基层文化造血功能

泰州的“百姓大舞台”极大地调动了全民参与文化的热情,让很多传统文化资源得以恢复。吴江“十镇联动”文艺巡演已成为品牌,一台节目巡演10个乡镇,吸引近20万人次的观众,社会效益成倍放大。该活动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

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服务进入数字时代

目前,我省研发的“云媒体电视”已实现广播电视、图书报刊、可视通信、互联网“四位一体”,用户打开电视就能上网、看报纸、打电话、缴水电费等,今后还将成为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平台,人们可以看戏、看电影,浏览科技、养生知识等,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

福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实事促文化惠民

河南省文化惠民工程正在走向深入

海南:六大文化工程真正惠民

三秦大地,文化惠民情暖人心

多彩文化扮靓石家庄百姓生活

日照:文化惠民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抚顺文化惠民为幸福加码

烟台福山文化惠民提素质 奏响乡村文明和谐曲

八位地市宣传部长撰文谈文化改革发展

壮大“草根文化”有助文化惠民

作者:中共北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梁思奇

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已成为人民群众越来越热切的诉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又要注重文化事业的建设。其中,培育和壮大“草根文化”,对于落实文化惠民、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纯净健康的精神家园尤为重要。

精神文化产品如何体现核心价值

作者:中共满洲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 阿晋勒 要建设有利于弘扬主旋律的机制体制,继续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定期评选,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加大对主旋律作品扶持力度,在和谐多样的文化环境中,将红色文化放在突出地位。丰富主旋律作品的形式内容,增强主旋律作品艺术感染力、“三贴近”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

如何让核心价值入耳、入脑、入心

作者:中共眉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祝云

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被人民所自觉遵守和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极其丰富且具有内在严谨的逻辑性。对研究者而言,无论怎样深入研究都不过分。但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只有通俗化、大众化,才能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立足现阶段人们思想实际,以简洁通俗的话语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们行动的标杆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文化是塑造地方和国家形象的引擎

作者:中共张家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余怀民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不仅能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还可增强民族自豪感,扩大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笔者认为,文化不仅是塑造一个地方形象的引擎,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引擎。

以文化产业升级提升城市软实力

作者:中共日照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毛继春 需要明确的是,文化产业的内涵是文化,外在形态是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商品属性。因此,以文化产业的升级推动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在经营性和公益性上做好文章。

“本土文化”是“文化强国”的血肉

作者: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常委、宣传部长 伍皓 如何让“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血有肉?我认为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本地文化资源的实际,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发展的优势,以本土文化为推手,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如何推动地域特色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兵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有的已有很大的影响力,有的尚待挖掘。培育并打造积极健康的地域特色文化,对于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边疆地区如何打造文化“桥头堡”

作者: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 段金华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地区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对外文化则承担了国际交往的历史使命。边疆地区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具有地缘、族缘、文缘等优势,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充分发挥“桥头堡”的作用。

媒体解读:如何使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如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必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统筹、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拓展内容,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消除覆盖盲区、提高建设标准、改进服务方式、推动管理创新,着力健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

文化惠民,首先要“价格亲民”

眼下,各地都在推进文化工程建设,不少城市冒出许多令人称奇的“文化地标”,城市文化设施日新月异。然而,一些巨资打造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了“高消费”场所,票价动辄几百、上千,普通市民只能望而却步。文化设施虽然齐全了,但“文化”离百姓越来越远,“惠民”成难以企及的奢望。

文化惠民当以“民”为本 当前,我国政府正积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对于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这一关系到文化民生的实事如此重视,正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为了让惠民政策切实落实到“民”,政府要做的,是进一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给出更多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建设更多、更好的文化场馆,开放更多的免费设施,让更多的文化资源覆盖到市县级以下,使得远离文化中心的人们也能够分享免费的阳光。

文化要在“惠民”中“慧民”

6.文化惠民演出 篇六

文化惠民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 十八大要求重点推进的一项伟大工程, 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是惠及全国人民的一项普及性文化工程。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实践中, 文化工作者应深刻学习领会“十二五”规划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政策, 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配套政策, 探索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提出切实可行、便于实施的举措, 推动农村文化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农家书屋建设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007年8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将农家书屋工程确立为五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 要求到2010年建成农家书屋20万家, 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确定了由政府组织建立、在行政村建设、农民自主管理、可提供农民使用的书、报刊等出版物, 具备网络和音像电子产品等阅读视听条件的建设标准以及平等、公益、开放的服务原则, 力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并使绝大多数公民, 特别是农村居民具有文化创造的能力并可以公平地获得文化创造的条件与机会。截至2012年8月底, 全国已建成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60余万家, 但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 相当一部分农家书屋的建设和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地理位置的选择影响农家书屋利用率。

由于受农村条件的限制, 目前大部分农家书屋都设在村委会, 但这样就受到很多制约。一是开放时间有限, 而且和村民劳动时间冲突;二是若有村民想在村委会休息时间去看书, 往往要吃闭门羹;三是有些村委会离村民居住地较远, 为了借本书要走很长时间, 很多人觉得麻烦, 也就索性不去。这些问题都导致许多农家书屋出现利用率低、无人问津的情况发生。

2. 基础设施配备影响农家书屋的使用。

当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较过去虽大有改善, 但仍然较为落后, 大部分农家书屋里的书籍老旧、种类较少、内容单一, 桌椅板凳也不够舒适, 缺少多媒体工具的补充。当今社会, 图书知识更新的滞后性已落后于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仅仅凭借千册左右的图书要充分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实属难题。通过对问卷数据调查分析发现, 大约有63%的人认为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如图1所示:

3. 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公共财产的损失。

在调查中发现, 由于相关的制度缺失或有章不循, 目前普遍有一些在图书上乱写乱画, 污损图书等破坏、损坏、不爱护图书资料的行为和例如过期不还、丢失不补等违反规定的情形发生。这些行为使急需相关资料的读者得而复失, 许多图书资料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造成资源浪费。

4. 传统资源已无法满足现代的阅读需求。

传统的图书资料固然十分重要, 而且是阅读行为的基础。正如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其《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述, “在印刷的书籍中, 句子、段落、页码、章节按顺序排开, 这一顺序由作者决定, 同时也由书籍本身的物理序列结构所决定”1。文本性是传统出版物的特性, 它决定了必然要按照句子、段落、页码、章节等线性组织模式展开, 且受制于物理的三维空间。因此必须承认, 传统阅读物在数字阅读的时代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局限性。

5. 管理员的能力和水平制约农家书屋健康发展。

农家书屋建成后, 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影响其良性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员以村居委会干部兼职为主, 但当前村干部职数有限, 主要忙于招商引资、邻里帮扶、计划生育等地方政府中心工作以及自家的经营生产, 导致了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很难保证;二是规范化管理水平不够, 图书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 现有的管理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业务水平很难适应工作需要;三是管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按照相关规定, 管理员应当付出较多时间进行归类整理和登记造册, 由于没有相应的待遇补偿和考核奖惩, 相当一部分管理员处于应付状态。

6. 农民的热情与资金的匮乏形成鲜明对比。

阳春三月, 赵县前大章乡南白庄村的农民迎来了春耕备播最繁忙的季节, 但与以往不同, 劳动的空闲他们纷纷走进农家书屋, “学科技、备春耕”一时成为村里的热潮。像南白庄村农家书屋这样“炙手可热”的情形在石家庄周边县乡并不少见, 茶余饭后到农家书屋里看图书、学唱戏、看电影、学知识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一种生活新风尚, 先进的生产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推广, 卫生保健知识更加普及, 封建迷信已成为过去, 赌博陋习也渐渐被遗弃。根据国家政策, 中央设立的农家书屋建设专项资金, 对西部地区每个农家书屋补贴80%, 中部地区为50%, 对东部地区则实行奖励为主的政策。河北省作为东部地区, 既没有国家拨款, 也没有行政编制, 面对广大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渴求与期待, 在一没资金二没人员的情况下, 无疑使开展工作变得复杂和困难, 如何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三、农家书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作为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农家书屋的普及可以提高

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 增加农民致富的文化资本, 为

新农村建设提供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因此, 农家书屋建设的成功与否, 使用效果的好与坏, 都应由农民来评价。如何更好地建设, 也应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 在切实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之后, 制订相应的对策。针对这些问题, 经过调研,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 科学合理的选择农家书屋建设地点。

村民聚居地中心、小广场旁、休闲场所、车站附近都是比较合适的地点, 而很多农家书屋设在平时无人问津的村委会, 反而造成不便。总之, 选址应兼顾离居住区近、人流量大、位置显眼、进出方便等几条原则, 同时一定要配置较为醒目的门牌。如果是楼房, 建议选址在一楼。

2. 认真负责的完成农家书屋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3月, 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 按照国家的建设标准, 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 报刊不少于30种, 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 (张) , 具备条件的地区, 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2。《实施意见》是建设农家书屋的指南, 及时纠正了农家书屋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 还应对农民阅读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调整书目结构, 使不同类型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 尽可能满足各种需求。

3. 切合实际的完善农家书屋规章制度。

作为公共服务场所, 建立并完善一套真正符合农家书屋实际的管理规程与操作细则很有必要, 管理人员和读者在利用图书资料的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一是鼓励村民爱护图书, 不要乱写乱画, 保持图书的干净、整洁;二是定期对图书进行修补和清理工作, 剔除太旧或损毁的图书;三是建立完善的借阅制度, 简化借阅手续;四是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 各种设施的使用和保管要责任到人。这样, 就可以使农家书屋的图书文献做到排放有序、便于查找, 方便借阅者办理相关手续, 并且避免了如同乡亲之间借东西那样, 可借可不还, 或者顺手牵羊据为己有等行为的发生。农家书屋只有在规范管理规程和操作细则的约束下, 才能和谐地开展工作, 保障正常开放和良性运转。

4. 顺应需求的补充数字资源配备。

农村生活比较单调, 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 也应成为农家书屋的必备功能。按照《实施意见》对于电子音像制品和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方面的要求, 有条件的地区应配备影音播放和上网设备。全国人大代表,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教中心的李小燕老师曾在2009年全国两会时建议, 农家书屋应提供免费上网服务, 让外出打工人员能够“面对面”和远方的亲人交流, 使农家书屋成为“心灵之家”。她建议给更多的农家书屋配备上网电脑, 既可以更好的满足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也可以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和家人的沟通, 促进社会和谐。2012年7月, 石家庄市栾城县北高村的农家书屋安装并调试好卫星数字节目, 作为对传统服务的有益补充, 利用卫星数字技术将多媒体文件、电子图书、杂志、报纸、音像等内容以数字方式投递到农家书屋中, 村民可通过电视、投影、电脑等设备阅读和观看。通过卫星数字农家书屋, 能让栾城县16个帮扶村的群众看到全国最新的报纸、图书杂志和各种致富信息, 使村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3。

5. 扎实有效的提升管理员业务水平。

农家书屋虽然规模不大, 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是管好和用好的关键。因此, 要特别注重六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并热心公益事业;二是要有充足的时间, 不会因为农忙等事情影响农家书屋的工作;三是要经过图书分类、管理、借阅等相关业务的培训;四是要有责任心, 确保图书保存完好、借还有序;五是要了解图书种类, 有针对性地介绍推荐, 并向有关部门争取新书;六是要了解电脑操作, 能够为农民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

6. 多管齐下解决资金困局。

农家书屋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基础工程, 其正常运转需要稳定的经费保障。因此, 一要加大公共经费投入, 建议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联合财政部门设立专项维护基金, 为农家书屋运转提供经费保障;二要动员社会投入, 农家书屋涉及面广、工程量大、持续周期长, 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 仍需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例如号召有志于此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冠名捐赠”的方式筹集资金;三是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扶贫项目, 从扶贫资金中划出一部分用于农家书屋的更新维护, 扶资与扶智并举;四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每年以不同形式对定点的农家书屋进行对口帮扶。

四、农家书屋项目基金情况介绍。为推动农家书屋工程的

规模化实施和持续性发展, 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委托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设立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

1. 农家书屋项目基金的使用。

一是购买农家书屋所需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其中包括为经济薄弱地区农家书屋进行图书更新;为建设数字农家书屋提供资金;对管理员进行培训, 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 更好地为基层百姓服务。二是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三是对管理规范、运营效果良好的农家书屋实施奖励。

2. 农家书屋项目基金的发展。

自2005年以来实施的“光华书海工程”公益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共募集图书、物资、资金等超过15亿元, 为29个省 (市、区) 的600多个基层单位捐赠图书超过11亿元4。一方面农村居民对农家书屋确有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地方财政的实际支出相对较少, 如果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也能牵头成立类似的公益基金, 对于农家书屋的发展无疑又是一大助力。

结语

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部分,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文化举措, 既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又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文化保障, 还为“三农”相关产品拓展了市场空间。中央将农家书屋工程确定为五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 正是考虑到其对维护农民基本文化权利, 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总之, 只要能在“保障公益性、完善服务性”的思路上继续探索、总结经验、建立机制、整体推进, 农家书屋建设必将充满活力, 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摘要:介绍了农家书屋作为文化惠民重点工程的基本情况, 分析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并对农家书屋基金项目作了介绍。

关键词:农家书屋,文化惠民工程,农村

注释

11 . (美)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22 .http://www.chuban.cc中国出版网.

33 .石家庄日报.2012年8月26日.第二版.

7.关于加快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建议 篇七

“十一五”期间,按照加大投入,完善网络,强化管理,提高服务,面向基层,惠及全民的思路,我区的文化惠民活动得到迅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加快推进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组织了一系列文化工程和活动,普遍开展了群众文化创建活动。但无论是距中央的要求还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十二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一、全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治区至今没有制定系统的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文化惠民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来的,是全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步提高之后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我区有关部门几年来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领域陆续开展了一些文化惠民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自治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和安排。

(二)对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通知》精神,自治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应低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近年来,我区财政支出增长幅度较快,然而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始终达不到1%。

(三)文化服务机构日常经费没有保障,正常活动难以开展。到2009年,全区仍有57个旗县图书馆多年无购书经费。全区人均图书藏有量仅为0.36册,人均购书费为0.4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81元。全区旗县文化馆平均运转费用仅为16万元,每年只能开展一次春节“闹红火”活动。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旗县支中心运行经费没有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全区905个苏木乡镇文化站平均运转费用一年仅为2.4万元。由于投入不足,各级文化服务机构运转困难,无法开展正常活动。

(四)文化基层设施落后,农村牧区难以覆盖。一是旗县图书馆、文化馆大多达不到国家要求,仍有一大批场馆需新建或改建。2009年,全区还有41个图书馆、69个文化馆不达标,达标率仅为60%、32%。二是乡村电影院、小剧场在逐渐消失、年久失修闲置、或改做他用。三是部分农村牧区的文化广场已成了农忙时的晒谷场、农闲时的堆物场,一些嘎查村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甚至成为杂物储藏室。四是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仍有5.25%、6.47%的收视盲区,使得这些边远的农村牧区远离信息网络时代。

(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呼包鄂地区文化资源拥有量占全区的 50%以上;城镇与农村牧区文化发展差距不断拉大。我区农村牧区人口达1128万人,占总人口47%,这样众多的庞

大群体得不到城市水平的文化享受,就谈不上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更谈不上和谐社会建设。

二、加快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建议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要求:“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蒙古党委八届十三次全委会的《建议》明确提出: “以农村牧区为重点,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事业发展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性文化事业经费比重,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指明的“十二五”期间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我们建议:

(一)自治区政府应协调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抓紧制定系统的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方案应体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龙头,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以农村牧区和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化、实事化为手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基层特别是农牧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开展文化活动难的问题,使全区城乡群众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成果。

(二)建立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正常稳定增长机制。“十二五”期间,应按照中央要求,力争使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

自治区应确定标准,按人口计提群众文化活动基本经费,用于群众文化活动。调整城乡及区域间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及区域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差距。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运行经费的保障机制,将这类单位的业务经费、购书经费、活动经费、下乡演出经费、宣传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突出抓好嘎查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要把嘎查村级的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文化发展的重点,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各旗县均应作出统筹安排,主要靠本级财政投入,按照统一标准,分批建设完本旗县的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并对每个文化活动室每年给予固定的补贴,保证其常态化运转。

(四)面向基层、惠及全民,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做好全区三级艺术表演团体的公益性演出,坚持不懈地开展送戏下乡、百团千场下基层演出等活动。财政应对各公益表演团体演出给予补贴。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及草原书屋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和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积极引导、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进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年文化、节会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五)抓好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建设。2009年底,全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仅有3920人,其中在723个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的仅有1751人,数量短缺、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要充实各级群众

8.文化演出致辞 篇八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欣喜的心情,共同迎来了这场“文化下乡”演出活动,这对我们**镇来说是一场大喜事。***演出团一行20余人不辞辛劳,翻山越岭来到我们****村,免费为大家演出,在此,我代表全镇干部群众对演出团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基层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镇人民也正在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参与和组织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不继打造**优秀的文化品牌,在**营造一个文化丰富,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

今天,演出团的到来,将会给我们带来一场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他们把欢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正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也充份体现了市委、县委对基层的关心;我坚信,他们精彩的表演一定能够出神入化,一定能够激情四射,一定能够精彩绝伦,就让我们好好享受这场文化大餐吧。

最后,祝演出活动圆满成功,祝父老乡亲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9.文化惠民演出 篇九

一、喀什市开展公共文化惠民服务现状

1. 全市公共文化资源概况

目前, 全市共有县市级歌舞团1个、乡镇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12支、市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歌舞团1个、杂技团1个、文化休闲广场5个、影剧院¬3个、标准文化站12个、标准社区文化室33个、标准村级文化活动室105个、农家书屋106个。全市图书藏书约100万多册, 人均约1.6册。全市公共文化机构设置率达100%, 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 基本形成了以市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和社区文化室为网络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5个、地区级4个、市级23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1名。共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54个, 节庆文化品牌3个, 民间艺人56人, 是“维吾尔族建筑文化艺术之乡”“自治区第五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的科学性不强。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众以自发组织为主。以自愿参加的、自发组织、自筹活动经费的形式组织在一起。造成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的健身方法指导、场地条件较差、新的健身项目不容易推广等不足。

3.1.3群众体育的技能水平较低。由于参加体育锻的多为运动负荷较低的自娱自乐型的项目为主, 具有竞赛性质的项目又由于参与人数少、缺乏正规的、统计规范的指导等原因, 造成竞赛交流机会少, 锻炼水平难以提高。

4. 体育锻炼的场馆设施供应不足。

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体育设施场地的建设, 在各村、社区积极建设体育设施。但是由于场地限制, 造成内容单一、针对人群不广等现象。还有一些体育场地 (如网球场、室内球场等) 由于维护经费等原因, 不能免费对市民开放, 使场地不能积极利用。造成体育场地设施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

3.2解决办法

3.2.1加大宣传力度, 注重对郊区县体育发展的政策倾斜, 力促城乡群众体育一体化发展。发挥单位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带动作用 (特别是对中青年人群体育需求的满足) , 大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 弥补中青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缺乏;财政、规划、编制、民

2.喀什市开展公共文化惠民服务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 在中央、自治区和地区的大力支持下, 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 6个乡、2个镇、33个社区、10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标准化文化站 (室) 建设。在市区新建了文化馆、图书馆、歌舞团、影剧院。从2010年开始, 国家和自治区为每个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分别安排下拨5万元、1万元补助经费。全市农村已建成农家书屋106个, 所有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从2010年开始, 自治区为每村每年补助1万元的农家书屋补助资金。

二是做好文化产品供给。自2010年6月开始, 全市“两馆一站”全面实行免费开放。仅2012年, 全市文化机构举办各类培训共100期, 培训5000人次, 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机构免费接待群众30万人次。市歌舞团年均“送文化下乡”达200场次以上。利用文化站、文化室、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 开展文艺培训、各类展览展演和村民读书等活动, 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了便捷的文化服务。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以图书馆、歌舞团、文化馆、乡镇业余演出队、乡镇文化站等为主体, 深入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春节、诺鲁孜节、世界读书日、图书服务宣传周、“五一”“六一”“喀交会”“十一”等各类节日节庆文化活动、各类主题群众文化活动, 形成了节庆文化活动隆重、社会文化丰富多彩、农村文化健康向上、“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形成品牌的良好态势, 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满足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喀什市加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的必要性

1. 是促进喀什市文化科学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 喀什市大力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惠民服务活动, 着力保障了各族群众读书看报、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在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 还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得到了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群众是力量, 是基础, 只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

政等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与联动。力促群众体育的全生命周期、全人群覆盖。

3.2.2积极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 积极推广新的体育健身项目, 组织相应的体育比赛, 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 突出群众体育体育的科学性、趣味性、健康性和休闲性。带动群众群众体育参与人数、技术水平的提高。

3.2.3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重点建设中小型、专项型、适用性强的体育场地设施, 提高现有场馆利用率。积极开展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与学习的情况下参与社会共享, 大大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以弥补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季冯双.温州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吕树庭等.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J].体育科学, 1997, (6) :

[3]王明.对长春市大众健身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持, 发展才可持续、才能科学发展, 文化建设也是如此, 因此, 加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是促进文化科学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是喀什市特殊市情的必然要求。

喀什市市情特殊、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是西方敌对势力特别是境内外“三股势力”渗透破坏的前沿。文化特别是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建设对于喀什市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不能够给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 农民群众闲暇之时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就会给宗教和民族极端思想的渗透带来可乘之机;如果不能给各族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就无法用先进的文化引领群众, 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就无法体现, 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宏伟目标就不可实现, 因此, 特殊市情决定了喀什市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是战略地位的必然要求。

3. 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通过近几年中央、自治区以及对口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 喀什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各族群众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剧增, 但由于喀什市文化起步相对晚, 底子薄, 文化建设动力不强, 供给不足, 导致文化产品和服务滞后, 不能有效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为此, 加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是喀什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三、喀什市开展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存在的问题

1. 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制度不健全。

喀什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硬件设施建设、文化服务内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在制度建设方面仍然缺乏, 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目前, 喀什市主要是依靠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建设和管理, 没有形成系统化、长效化的财政投入、运行保障、人员培训、服务管理等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进一步发展。

2. 公共文化活动经费薄弱。

一些乡镇的公共文化设施除人头经费外, 公共文化活动经费很少, 开展活动需要单独申请或挤占办公经费, 导致开展活动积极性不高。

3. 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缺乏。

主要表现在基层文艺创作、展演、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一些基层文化工作者身兼多职, 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员中尤为突出;村 (社区) 爱好文化活动者多, 但缺少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活动带头人、组织者。

4. 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

主要表现在图书馆藏书量少、借阅者不多;文化馆文化活动不多, 且缺少组织, 群众参与热情度不高;少数乡镇综合文化站除广场外, 其他设施因缺乏活动组织者或经费等原因, 群众使用率较低;农家书屋使用者较少。

四、喀什市提升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 健全制度, 完善措施, 规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过程中, 应按照“有设施、有人员、有内容、有经费、有机制、有考核”的标准, 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投入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人员培训和服务管理等机制, 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2. 加大投入, 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行

一应将农村大喇叭设施设备, 农家书屋的管理、维护、运行经费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 使设备每年能得到正常维护, 图书报刊得到及时更新;二应在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 出台优惠政策, 引入民间资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通过政府购买、企业服务、广大群众享受的方式, 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相对不足、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

3. 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应配齐图书馆、文化馆专职工作人员, 加大招聘专业文化人才的力度, 提高专业文化人才在文化人才队伍中的比例。应逐步解决综合文化站人员兼职过多, 专干不专的问题。通过出台政策, 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事业, 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培训, 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造就一批基层文化骨干, 培养一批文化活动热心人, 做到村、社区有文化活动骨干, 农村居民聚集点有文化活动组织者。同时, 可探索建立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 积极引导、鼓励文化人才到农村、社区开展文化活动。

4. 完善服务, 丰富内容, 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

目前, 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 今后工作重心应转移到丰富文化内容、提升文化服务、加强文化管理上来。应管好、用好现有文化设施, 对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丁勇.关于江苏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艺术百家.2009 (S2)

[2]高福安, 刘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 (06)

[3]聂辰席.坚持以文化民生理念推动文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 (02)

[4]陈立旭.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J].浙江社会科学.2011 (12)

上一篇:老妈学车下一篇:天水师范学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