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篇)
1.中医学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办学理念,顺应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遵循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以大医学整体改革为基本依托,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为核心内容,以发达国家口腔医学教育先进经验为对照借鉴,以创造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改革动力,以突出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为鲜明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口腔医学人才。
(二)原则
1.坚持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的原则,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2.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原则,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坚持产学研结合,将教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及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优化。
4.坚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5.坚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原则,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激励作用。
6.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改革需要,重点突破,争创特色。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一)改革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在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由“一次性教育”向“终生教育”的转变,由“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的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开展广泛的人才需求调研,对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深入分析,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邀请医药卫生单位的专家共同参与,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修订和逐步完善,稳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深化完善三级课程建设体系
以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核心,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为主线,以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为依托,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推动完善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三级课程建设,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使专业必修课程在2008年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专业主干课程到2010年达到优质课程标准,争取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建立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的课程建设体系,推动课程标准的建立,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根本,以 “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为原则,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反映学科的新进展,兼顾就业的多样化,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五)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1.根据岗位任务确定教学内容 以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和现实岗位设置为基本,深入分析岗位任务及任职要求,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压缩课程学时总数,尽量减轻学生负担。在制定或修定教学计划过程中注重各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脱节现象。通过课程的分化,注重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过渡性课程,以利于学生临床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将教学内容更新作为重点
近年来,我国的口腔医学发展迅速,在基础理论、临床技术和设备器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要及时将来自临床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及新成果引入教学,剔除陈旧和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本专业发展最新动态、最新成果等内容,及时补充讲义,开设新技术讲座,充实授课内容,使课程教学与先进技术的应用同步,提高教学过程的先进性、实用性,努力使培养的学生能在技术应用、技术开发、技术传播、技术延续中发挥重要作用。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并强化与一线业务的对接和基本训练。推行双证书制度,参照口腔修复工职业资格证书和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培训考试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相互衔接沟通,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六)增设新课程,整合改造旧课程,充实加强主干课程(1)增加人文社会课程,强化通识及基础教育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增加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通用课程的学时,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艺术欣赏、口腔医学美学等课程,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2)合并精简医学基础课程,增加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学时。(3)错牙合畸形患病率居高不下,增加口腔正畸学的学时。
(4)针对口腔疾病多发的特点,将《口腔预防医学》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5)强调以实用和必需为度,将《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儿童口腔医学》等四门课程整合为《口腔内科学》一门课程。
(七)优化整合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将由四个相互关联的课程平台组成,即必修课程平台、网络课程平台、选修课程平台和隐性课程平台。必修课程平台保证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网络课程平台涵盖基础与专业学科的主要课程,是对必修课程平台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这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也是今后主要的改革建设方向。选修课程平台包括社会科学、艺术类、自然科学类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身心素质。隐性课程平台包含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在内,与其他三个课程平台互相配合,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熏陶作用,是其他三个课程平台的重要补充。
(八)构建更加符合课程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紧密结合临床医疗活动,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新审核各门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制定训练考核标准。
1.基本技能训练环节。进一步增大实验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学时和比例,加大基本训练强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动手能力差的现状。
2.临床模拟实训环节。由教师提出模拟标准临床病例,并指导学生分组独立查阅资料,进行实训设计,提出实训方案。实训方案经过课堂讨论和指导教师审定后由实训小组付诸实施,撰写实训报告,组织报告会,交流经验与体会。
3.口腔综合门诊环节。在学生进行临床课教学和专业实习期间,尝试开始口腔综合门诊训练,使学生综合接触口腔各专科疾病,锻炼学生口腔疾病和患者的整体治疗观念,更加牢固地掌握口腔疾病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
(九)加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改革传统的经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以启发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指导性自学讨论讲授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恰当地处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口腔专业操作、实践多的特点,开发制作和引进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实现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全面采用电子计算机等多种现代信息传播媒介,推广应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程等教学手段,加速建立比较系统的口腔医学网络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逼真、形象、具有可重复性,以提高教学效率。使现代教育技术不但为教学服务,而且成为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转变的重要力量。
(十)改革考试模式
探索考试模式改革,抓考风,带学风,变单一的知识考试、终结性考试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考试,重视过程的考核,注重学生技能考核。考试内容不只局限于讲授的内容,还包括规定的自学内容,命题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降低记忆性题目的比例;考试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在完善题库建设的基础上,绝大多数的课程实行教考分离。
(十一)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标准,形成校内为主、内外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1.依托学校有关专业实验实训室、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2.加强校内口腔实训中心建设,提高实验课开出率及实验质量,建成在省内同类院校中规模大,面积足,设施全,档次高,管理好,逐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3.本着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的原则,有效运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合作领域。4.对实践教学带教人员进行资格认定。5.进一步完善实训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
(十二)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1.根据行业的新发展和专业特点尽量选用新版规划教材,提高优秀教材选用率。
2.鼓励、支持教师承担编写任务,主编或参编与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编写口腔医学专业实训指导书1套,组织编写与课程建设相配套的习题集。
3.积极开展教材研究工作,重要的教材研究课题可推荐列为学校教改项目,明确任务和要求,解决必要的条件和经费。
4.建立教材档案,全面记录反映教材建设的状况和成果。
深入开展与医药卫生单位在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产学结合教育机制,力争在专业改造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技能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三)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
结合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开展教研课题的研究,使实践与研究相辅相成,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化。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建立并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1.加强对教学改革工作的领导,实施教学改革“一把手”工程,采取层层负责制的形式分解落实教学改革任务。各级领导均应把教学改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建立科学系统、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全员竞争聘任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以人为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激励机制,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质优得,进一步完善各种单项激励制度的机制,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竞争氛围,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使教学改革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注重教学基本建设投入,各项改革规定向教学一线、向教师有较大倾斜。
4.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
(二)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并完善教学督导机构和教学信息员制度,成立教学工作督导小组,明确教学督导机制及其工作人员和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建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质量管理。
2.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听课评课、教学调研、学生座谈、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同时每年进行一次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毕业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注重社会评价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
3.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督导结果与个人工作绩效严格挂钩,作为评选奖励的主要依据。对于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教书育人、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除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外,在工资晋级、职称晋升方面要予以倾斜。对工作态度不认真、不负责任,教学效果差,造成教学事故或使学校教学工作严重受损者,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通过建立奖惩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为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1.加强实验室建设。结合教学需要及医疗卫生领域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需要,添置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仪器设备,为学生的校内实习实训创造仿真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
2.加强图书馆及校园网建设。增加图书藏量,重点建设专业图书,新旧图书的比例适当,分布合理,建立图书电子检索系统和电子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校园网的建设不仅要设施齐全,现代化程度较高,而且必须信息畅通,确保发挥科学、规范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3.建立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对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中申报的科研课题,在获准实施后给予经费支持,对取得研究成果,并获得市省级以上奖励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2.实施青蓝工程,做好传帮带;
3.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改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
4.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方法,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评价等教学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5.推行专任教师临床和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和“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办法,突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密切教学与工作实践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6.实施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逐步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7.建立健全教师任职考核制度,促进师资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中医学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1 以教材为纲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材是设计教学方案的源泉和根本, 是师生沟通的中介, 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因而, 教师首先应该以教材为纲, 备好教材, 并按“了解、掌握、熟悉”三个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 以求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去设计并组织教学, 从而强调重点, 突破难点, 使学生扎实和熟练地认识人体形态;其次, 教师还应该结合中医院校实际情况, 突出中医教材特色。中医院校专业各异, 中医教材在编排上特色鲜明。如教材中有一章为“常用重要穴位和危险穴位断面解剖”, 以及“体表标志”章节中阐明了针灸定穴有关骨性、肌性标志和皮纹等形态结构。那么, 针对针灸推拿等专业的学生, 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设计讲解一些有关骨性标志、局部层次以及重要血管和神经走行的内容, 为学生走进临床医疗殿堂搭好“桥梁”。
其实, 备教材的过程就是备自己的过程, 教师应该做到以教材为纲而又“超越此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 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可见, 教师除了准备授课教材之外, 还需要广泛阅读与解剖学相关的课程教材, 如《X线解剖学》、《经穴断面解剖学》、《显微外科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积累素材, 扩大知识面, 为拓展和创新解剖学教学奠定基础。
2 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我们的授课对象, 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对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及准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新的教育理念推崇“以人为本”, 注重每个人的发展, 结合本校学生实情, 可以从两点入手:
(1) 运用多种授课对象分析方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授课对象分析方法是指教师要采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了解测评对象的专业思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心理特征等各方面的情况, 具体方法归纳起来包括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与前任教师交流、与学生个别交流等。通过分析获得学生资料, 建立学生个人小档案, 从而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力争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协调一致。
(2) 结合学生特点, 做到因人施教。我国明朝中期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说过, 老师教书育人就好像医生用药, 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去开处方, 药味须时时加减, 如果不管什么病都“拘执一方”, 其结果就“鲜不杀人矣”。新时代的中医院校学生, 求知欲强, 思想活跃, 想象力丰富, 但面对中医也存在怀疑和畏难情绪, 针对以上特点,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去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力争做到因人施教。例如谈到虹膜的颜色, 结合本班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的虹膜颜色来讲授, 学生兴趣高, 教学效果好;谈到麦氏点时, 教师可请本班接受过阑尾炎手术的同学讲解其患病时的临床表现及手术切口部位, 从而让讲授内容更接近学生与生活, 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3 以创新为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 开创创新教育新局面, 培养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首先, 教学方案在设计理念上应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 内容包括自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大部分。具体体现在解剖学教学上,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自学、表达、协作及创新等能力。比如在实验教学方案中, 本人设计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其中包括一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讨论交流, 他们就可以掌握大部分教学内容, 教师只需对反馈的疑难问题集中做最终解答即可。这样, 既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也可以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避免有些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其次, 教师在教学方案中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数百年教学实践证明, 教学不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 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正常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 直观性强, 名词繁多, 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精讲式、结合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模式。如结合墙角讲述人体常用的三种切面;结合急性喉梗阻病例讲解喉的结构并与学生讨论抢救病人的可行方法;用箭头表示大小循环、脑脊液循环等途径, 使复杂内容简单化。除此之外, 比喻记忆法、卡片记忆法等也不失为一系列好的经验模式。
4 以效果为准
所有教学方案, 不论你怎么设计, 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为最终目标。一旦教学结束, 学生所学知识就会随时间推移而遗忘, 故做好学生课后复习与测试工作, 对巩固知识尤为重要。所以, 在教学方案里, 设计考察环节不可或缺。通过课堂教学提问、学生默写的方式, 及其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标本和模型的实地测试, 就可以摸清教学效果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从而改进教学计划。除此之外, 传统考试成绩多以期末考核分数为主, 考试改革将其改为平时 (10%) +实验 (20%) +期末卷面 (70%) 的考核方式, 这有利于督促和鼓励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观念。可见教师平时注重与学生互动、及时测试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评价对于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大有裨益。
5 结论
教学方案设计是教师上课前对课程教学工作的总体设计, 它是教师基于学生基础和心理特点, 围绕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学科特点、教学目的等,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资源科学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引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其学习能力, 以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目标的系统要求。基于《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及学生的特点, 并使教学方案适应不断的变化, 提出教学方案的设计理念———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纲、以创新为方、以效果为准, 通过精心构思和巧妙编排, 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诚然, 我们制订和选择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案, 然而授课人不同, 教学对象在变化, 课本知识在更新, 这就使得教学计划的创新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 与时俱进,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案设计, 才能将课堂教学真正变成一门细腻、高超的艺术。
摘要:教学方案设计是教师上课前对课程教学工作的总体设计, 基于《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及中医院校学生的特点, 提出教学方案的设计理念——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纲、以创新为方、以效果为准, 通过精心构思和巧妙编排, 以求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刘红宁, 左铮云.大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9:1.
3.反酸(胃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 篇三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腸溃疡,又叫做消化性溃疡。通常的来说,溃疡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肝胃气痛”、“心痛”、“吞酸”等范畴。[1]
一 临床表现:
1、胃热阴伤型: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口渴,恶心呕吐,泛酸,暧气,纳差,舌暗脉弦紧。
2、气郁型:胃脘疼痛,痛连两肋、暧气、返酸、苔薄白,脉弦缓或弦数。
3、肝气犯胃型:胃脘疼痛,痛连两肋、暧气、返酸、苔薄白,脉弦缓或弦数。
二 治疗方法:
1、加味越鞠丸,其主治消化性溃疡(气郁型)。
2、百合丹参芍药汤,其主治上消化道溃疡(胃热阴伤型)。
3、四逆散,其主治消化性溃疡(肝气犯胃型)。
三 中医护理方案:
1、日常护理: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2、饮食调养:应进食牛奶、豆浆、米汤、藕粉等无杂流食,不宜多加糖;建议多吃小米粥、大米粥等,以显著地提高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3、情志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要善于调节情志,有效转移不良情绪,要培养情趣爱好,充实个人生活,追求精神的提升以调节情志,消除情绪波动。
4、制酸法:指压阳陵泉穴,刺激时一面吐气一面压六秒钟,如此重复10次,可制酸,不会打酸嗝。[2]
5、健康指导:
(1)生活作息规律:病后应注意按时作息,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劳逸适度,避免劳累。
(2)锻炼强身: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并通过运动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提高食欲,改善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助于溃疡的愈合。病情较重者可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当散步。
(3)注意保暖:胃近腹壁,没有肌肉、脂肪等的外围包裹,腹部着凉或饮食凉热失调易发生腹痛不适、腹胀、嗳气、泛酸等证,所以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吃冷食,尤其是早饭,不仅要吃,而且最好是热的。
(4)不要乱吃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利血平、咖啡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5)精神调摄:精神情志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和加重密切相关,因此,要保存精神舒畅愉快,情绪稳定,遇事不怒、不急、不愁,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气血平和、肝气条达舒畅。
(6)若有胃部不适、隐痛或剧痛、大便隐血等,要格外重视,卧床休息,暂禁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遵医嘱治疗与调理。若出现胃痛激烈、面色苍白、出冷汗,或解柏油样便、心慌心跳,或反复呕吐、不能进食,或疼痛规律改变,药物治疗无效等,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医护理》胃痛 195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
[2]《常见病症中医护理健康教育》胃痛的穴位按压疗法53页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4.中医学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齐齐哈尔医学院2014-2016学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为规范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保障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结合学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评估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及课外环节多维度评估的原则。
二、评估工作职责
(一)学院教学督导组是全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估的专家组织。
(二)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负责全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实施。
(三)各教学单位、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督导组是本单位教学质量监控的专家组织,负责本单位教学督导及教学质量奖推荐工作。
(四)各教学单位、临床教学基地辅导办或学生科负责每学期学生评教的组织工作。
(五)各级学生会学习部长和各班学习委员为教学信息员,负责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及其他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评估对象
各教学单位、临床教学基地(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五医院、附属第六医院、附属第七医院、附属第八医院、附属第九医院、附属第十医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承担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学任务的全体任课教师。
四、评估项目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1.理论课: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
2.实验课: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
(二)临床见习、实习质量评估
1.课间见习:包括见习带教准备、职业规范、病例讨论、床边教学、纪律考勤等方面。
2.临床实习:包括入科教育与职业规范、操作示范与指导、病历书写指导与修改、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专题讲座、出科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实习手册批阅、纪律考勤等方面。
(三)毕业论文质量评估
包括学生选题、开题报告及论文(设计)修改、课题完成情况、答辩与沟通能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等方面。
五、评估方式
(一)教学督导评估
各教学单位、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督导组每学年对本单位任课教师(包括本单位任课领导)听课一次以上,评估周期内听课不少于两次;每次至少两人参加督导听课,评分的平均值为被督导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分。各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督导组负责对课间见习与临床实习带教教师进行督导评估,评估周期内对每位带教教师督导评估不少于两次;学院教学督导组负责对临床教学基地的课间见习与临床实习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各教学单位教学督导组负责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进行督导评估,评估周期内对每位指导教师督导评估不少于两次。
临床教学基地到院本部授课的教师和学院外聘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由学院教学督导组完成。
教学督导评估占综合评估权重的60%。
(二)课外环节评估
各教学单位、临床教学基地分别制订与教学密切相关(不含科研和学生工作)的课外环节评估指标与标准,并将该评估指标与标准报送评估中心审核备案。课外环节评估占综合评估权重的10%。
(三)学生评教
由各教学单位、临床教学基地对每位任课教师进行学生评教,成绩统计汇总后,向相关教学单位反馈,并报评估中心备案。学生评教占综合评估权重的30%。
六、评估周期与等级认定标准
本评估周期自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评估周期结束时按综合评估结果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分为合格、准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一)教学质量合格标准
具备下列5项者定为教学质量合格。
1、评估周期内,院本部教师当量学时数达到人事处规定的绩效考核当量学时数;附属第一、二、三医院教师当量学时数达到32学时;其他临床教学基地教师当量学时数达到16学时;
2、课堂教学或课间见习带教、临床实习带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估得分≥85分;
3、学生评教得分≥85分;
4、课外环节评估得分≥70分;
5、无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
(二)教学质量准合格标准
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为教学质量准合格。
1、评估周期内,院本部教师当量学时数未达到人事处规定的绩效考核当量学时数;附属第一、二、三医院教师当量学时数未达到32学时;其他临床教学基地教师当量学时数未达到16学时;
2、课堂教学或课间见习带教、临床实习带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估得分60~84分;
3、学生评教得分60~84分;
4、课外环节评估得分60~69分;
5、出现一次教学差错。
(三)教学质量不合格标准
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为教学质量不合格。
1、出现一次教学事故或两次以上(含两次)教学差错;
2、课堂教学或课间见习带教、临床实习带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估得分<60分;
3、学生评教成绩<60分或学生反映较差,经学院教学督导组诊断性听课确认情况属实;
4、课外环节评估成绩<60分;
5、连续两个评估周期内综合评估结果均为教学质量准合格的末位。
七、评估等级的认定程序
(一)初拟等级
各教学单位、临床教学基地在评估周期结束前,将本单位教学质量评估总结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综合认定等级名单报送评估中心审核备案。
对初拟等级或教学质量综合认定结果有异议者,可向评估中心提出书面申诉,评估中心组织复审。
(二)学院认定
评估中心将本评估周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认定结果排序初拟等级名单呈报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后,报院长办公会议批准。
八、奖励与惩处
(一)设立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质量标兵奖以及教学质量优秀团队奖等个人与团体奖项。
(二)对于教学质量评估准合格的教师,由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和教师所在单位教学督导组联合对其进行限期培训提高。
(三)对于教学质量评估不合格的教师,原则上停课培训一学期,经评估中心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四)由于个人原因,教学质量等级未予认定的教师,延迟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九、反馈整改
(一)学院、各教学单位、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督导组应将督导听课结果以当面点评、书面反馈等多种方式及时反馈给教师所在单位、教研室及其本人。
(二)对于课堂教学评估得分70分以下的准合格教师,由听课督导教师及时约谈。
(三)对于课堂教学评估得分60分以下的不合格教师,由评估中心、教学单位或临床教学基地联合进行培训指导。
十、其他
(一)科研脱产和公派外出脱产学习一学期以上(含一学期)教师的教学质量等级认定按实际参加教学工作学期平均工作量计算。
(二)转岗教师:本督导周期内参加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含一年),按实际教学工作学期平均工作量计算;转岗教师不足一年的,教学质量等级不参加认定。
(三)新入职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未满一个督导周期,教学质量等级不参加认定。(四)病理学院: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教师的教学质量等级认定比照直属附属医院标准。
(五)任课教师因个人原因造成督导项目(包括课堂教学或临床教学质量督导、学生评教和课外环节评估)不全者,教学质量等级不予认定。
(六)临床教学基地教师当量学时计算方法:理论课学时×学生人数系数+见习学时数×0.4+实习生人数×实习周数。
学生人数系数:60-120人按1.2学时核算,121人以上按1.5学时核算。
部分临床科室因教学任务较少,当量学时数达到最高学时量可认定为合格。
十一、附则
(一)本方案由评估中心负责解释。
5.中医护理方案 篇五
二、常见证候要点/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肺脾气虚证:久咳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
1、咳嗽/咳痰
(1)观察呼吸、咳嗽状况,有无咳痰,痰液的性质、颜色、量;遵医嘱雾化吸入后观察有无咳痰以及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及刺激性气味。
(3)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少说话。
(4)协助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咳痰后以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7)进食健脾益气补肺止咳食物,如山药、白果等。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或薄荷叶泡水代茶饮,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2、腹胀纳呆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及时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患者食欲。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或漱口液漱口。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胰、胆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物的摄入。
3、便溏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等穴位。
(4)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等穴位。
(5)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
(6)进食健脾养胃及健脾利湿食物,如胡萝卜、薏苡仁、赤小豆、栗子等。严重便溏者适量饮淡盐水。
4、气促胸闷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
(2)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3)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减少说话等活动,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4)与患者有效沟通,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焦虑等。
(5)教会患者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6)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床适量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7)遵医嘱协助胸腔穿刺抽水或胸腔药物灌注,治疗后观察症状、生命体征变化,指导患者进高热量、高营养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8)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脾、肾等穴位。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止咳糖浆:①不要用水稀释;②避免污染瓶口;③存放在阴凉避光处。
(2)益肺清化膏:①饭后半小时口服;②忌辛辣、油腻食物。
2.中药静脉给药
(1)复方苦参注射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艾灸
2.中药离子导入(肺俞穴、定喘穴)各治疗30分钟。 3.耳穴贴压
4.穴位贴敷遵医嘱阿是穴贴敷;②保留时间6~8小时。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避免受凉,勿汗出当风。
2.保证充分的休息。
3.经常做深呼吸,尽量把呼吸放慢。
4.戒烟酒,注意避免被动吸烟。
(二)饮食指导
1.肺脾气虚证:进食补益肺气、脾气的食品,如糯米、山药、鹌鹑、乳鸽、牛肉、鱼肉、鸡肉、大麦、白扁豆、南瓜、蘑菇等。食疗方:糯米山药粥。 2.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为宜,并补充适量无机盐,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饪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及煎炸之品。宜进食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食物,如紫苏粥、白果煲鸡等。
(三)情志调理
1.采用暗示疗法、认知疗法、移情调志法,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情志状态。
2.指导患者倾听五音中的商调音乐,抒发情感,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态,达到调理气血阴阳的作用。
3.指导患者进行八段锦、简化太极拳锻炼。
4.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5.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亲朋好友给予情感支持。
6.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治疗体会,提高认知,增强治疗信心。
6.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 篇六
一、定义
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头痛为主症。多因寒热,饮食失调,阴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胃失和降所致。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本诊疗方案适用于慢性胃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
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4.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5.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6.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7.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 1.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和胃散(本科协定方)柴胡6g、香附10g、白术10g、枳壳10g、陈皮10g、茯苓10g、白芍10g、佛手10g、百合10g、甘草3g。
中成药:胃苏颗粒。2.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清热
降胃散(本科协定方):黄连3g、吴茱萸6g、白芍10g、青皮10g、乌贼骨先煎30g、瓦楞子先煎30g、浙贝母10g、丹皮10g、栀子10g。中成药:加味左金丸。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
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3g、制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10g、黄芩10g、大腹皮10g、白蔻仁
10、生薏苡仁30g。
中成药:藿香正气散。4.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木香6g、法半夏10g、升麻6g、黄芪30g。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5.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
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黄芪30g、桂枝6g、干姜6g、白术10g、法半夏10g、陈皮10g、党参10g、茯苓10g、炙甘草5g。
中成药:胃苏颗粒。6.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
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0g、麦冬10g、生地10g、玉竹10g、百合10g、枸杞子10g、浙贝母10g、佛手10g、白芍10g、甘草5g、川楝子10g。
7.胃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络。
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丹参10g、砂仁后下3g、生蒲黄10g、莪术10g、五灵脂10g、三七粉(冲服)3g、元胡10g、川芎10g、当归10g。
(二)中医特色治疗
1、针灸: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灸、等治疗方法。
2、综合治疗:耳穴埋籽、穴位注射、背腧穴拔罐、中药穴位贴敷等疗法。
3、中医调护: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指导、情志调摄及健康教育等。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1)痊愈:症状消失。
(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3)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
(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3.内镜下胃粘膜疗效评定
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黏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1)痊愈:胃粘膜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3)有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4)无效:胃粘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4.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
分别对病理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1)痊愈:胃粘膜病理恢复正常。(2)显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2级。(3)有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1级。(4)无效: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改变或加重。5.量表评价标准
以所采用量表(如SF-
36、PRO量表)的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前后变化进行直接比较判定。
(二)评价方法
1.入院时的诊断与评价:在入院1~7天内完成。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
2.治疗过程中的评价: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定期评价,每周进行一次。3.出院时的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标准”中“中医证候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 “胃镜、病理组织学”评价。
五、难点分析
慢性胃炎的难点在于病情迁延、难以根治和药物治疗不易阻断肠上皮化生与
非典型增生。
难点之一:病情迁延、难以根治
慢性胃炎患者往往在服药期间上消化道症状可减轻或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又作,不少患者认为本病不能根治,有的医生也认为要终生根治确实困难。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饮食不洁、幽门螺杆菌没有根除或重新感染,精神紧张,胃肠动力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没纠正,破坏胃黏膜屏障,这些因素致胃黏膜炎症逐渐加重甚或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病情加重。但临床上有的病人症状的严重与胃黏膜炎症的程度并不吻合,症状发作、缓解与炎症程度亦无密切关系,炎症并不是引起临床症状的惟一原因,很大程度还与胃的动力障碍和容纳性张力、对胃内容物敏感性增加等有关。所以在治疗上除了要根除Hp.保护胃黏膜,制酸减少H+弥散外。安定病人情绪、调整胃肠动力也显得非常重要。理论上,吗叮啉、西沙比利等胃肠动力药有促胃动力和调整肠胃括约肌作用,临床上也有一定效果。但事实上,不少病人用久了也不奏效,体虚病人用了会有头晕。或腹泻副作用,影响了这部分病人依从性。因此,要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以中医的健脾养胃、行气降逆法调整,守法守方,灵活加减,结合饮食、起居、精神的调理。评价疗效的标准要重视临床症状缓解与消失与否。不应以活检病理中的炎症程度轻重作为惟一标准,这样才能增强病人和医生治愈疾病的信心。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中医药调整,慢性胃炎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难点之二:药物治疗不易阻断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
7.刍议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践 篇七
1 规范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流程, 为中医护理的继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大部分中医院病房, 西药治疗已是主体, 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及操作技术也是必不可少, 即使是中医师也很少开或几乎不开相关中医护理医嘱, 而中医护理操作又必须在有医嘱前提下方可落实和执行。所以当前中医院治疗西医化、护理西医化, 中医护理特色优势难以彰显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2013 年1 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列入医院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对此我院认真贯彻实施, 特为之成立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领导小组, 由护理、医疗、营养、临床药学科室负责人组成。具体实施流程首先组织小组成员对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印发的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学习解读, 然后进行全员培训, 考核合格后要求各病区自行制定所在科室的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报工作小组审核后予以临床实施。全院首批下发并实施了27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保证每个病区均有1~2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并同时将方案中中医特色技术列入相应医疗临床路径。每月医院组织由分管院长参与的医、护、药剂联合查房也将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考核结果作为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此实施流程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考核机制的约束下, 引起了临床医疗的高度重视, 全院掀起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良好势头, 为中医护理的继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落实在职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方案培训, 为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提供强劲的动力
由于中医护理在理论及方法上的独特优势, 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卫生部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3];然而, 中医护理目前正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危机, 服务领域存在逐渐萎缩、优势逐步淡化的现象, 中医护理人才的匮乏是阻碍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发挥的重要原因[4]。虽然目前中医护理教育事业在迅速发展,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也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但毕业于西医院校的护理人员目前仍是各级中医医院护理队伍中的主力[5], 临床护理人员缺乏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现实无法回避。中医护理方案的出台使在职护理人员中医培训更具有实用性, 培训内容具体化、针对化。
我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的第二批中医护理方案制定的协作单位, 参与了部分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 注重把握中医护理方案的实质精髓, 将中医护理方案的培训时刻作为在职护理人员中医培训的重点。在培训 (实施) 前制定详细的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计划, 培训 (实施) 过程中建立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登记表, 每季度对方案的实施情况分析汇总, 并作为在职护士培训内容在全院范围反馈、论证、收集意见。护理人员通过参与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总结、分析、论证过程不但提高了自身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大家真正体验到中医理论的深刻内涵和中医技术操作的简、便、廉、效, 并能结合临床大胆传承、创新, 为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提供强劲的动力。2014 年医院在职护理人员中医知识、技能考核合格率达100%, 开展新的中医护理操作项目6 项, 中医技术操作直接经济收入超过500 万元, 省级刊物发表护理论文16 篇, 2 项中医护理课题被确立为市科技局立项课题。
3 验证中医护理临床疗效, 准确了解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为营造更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提供有力依据
中医护理特色难以彰显的主要原因为医疗人员尤其是西医人员对中医技术的疗效持有怀疑态度, 加之缺乏针对疾病的系统、规范的中医护理指南, 临床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匮乏, 难以准确辨因、辨病和辨证, 病区常用的中医操作为“万金油”, 只追求中医操作的数量, 而不去辨证运用, 必然影响中医操作的临床效果, 进而影响患者对中医操作的信任度、依从性和满意度。
临床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 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辨证施护, 实施中医护理技术也有了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我院针对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增加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入院护理评估单;建立了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登记表, 内容涵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样表中的内容,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患者出院时根据护理效果评价表如实填写。每月汇总, 汇总情况在科务会议上反馈, 此举一方面提醒医护人员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 重视评价方案内容的针对性、可行性;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医护学中医、用中医的积极性, 为营造更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提供有力依据。
4 分析中医护理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研究中医护理的疑点和难点, 为中医护理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指明方向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已经近2 年时间, 其严谨性、延续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充分认可。但是辨证施护应是动态的个体化护理, 无法按固定的模式应用于临床实践, 否则就违背了辨证施护的宗旨。所以我院也发现其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证型, 尤其是第二批中医护理方案证候类别依据不足, 导致对照患者的症状很难确定方案的哪类证型, 局限了护理人员的思维;在症状施护中未能体现个体化辨证, 与中医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原则相悖;同时症状局限, 难以周全, 影响其实用性;疗效分析缺乏具体、客观评判的指标, 责任护士临床往往靠主观感受进行评价, 往往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 收集的数据缺少严谨性等不足。为此, 我院在每季度对各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问题开展学术讨论, 研究中医护理的疑点和难点, 强调在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用药护理、情志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寻求个体化中医护理服务方案, 规范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的操作规程, 建立了中医护理院外延伸服务机制, 在思路、方法上不断创新, 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整体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
总之, 如何优化中医护理方案, 如何让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从制度化走向常态化, 发挥中医临床护理特色优势, 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学术进步, 真正体现医疗、药剂、康复、营养、护理等多学科一体化的中医整体观、辨证观, 仍然是中医护理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所以我们应以中医护理方案的规范实施为抓手, 不断总结、优化, 使中医护理方案能真正引导临床护理人员掌握中医、运用中医, 彰显中医护理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特色优势。
参考文献
[1]梅花, 张雅丽.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认知与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 2015, 29 (1) :231-232.
[2]罗文, 陈银崧, 岑碧之, 等.肺癌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3 (10) :287-288.
[3]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3) :96-98.
[4]柏亚妹, 宋玉磊, 王秋琴, 等.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23) :2136-2138.
8.中医学教学设计方案 篇八
关键词:OSCE;临床医学生;毕业考试;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6-0001-02
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临床医学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娴熟的临床技能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以适应2l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1]临床医生临床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虽然能考核学生对临床知识的记忆程度,但是无法反映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客观、有效、科学、合理的临床实践技能评价体系对临床医学教育至关重要。OSCE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考试的不足,能够更为客观地评价考生的临床理论与技能操作水平,因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可。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
ation,OSCE)于1975年由英国Harden MR等首次提出,[2]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医学院校及医师资格考试中,而在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应用较少。OSCE很大程度上运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作为评估者,使评分的客观性大大增强,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增加了考试内容,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功能。[3、4]尽管OSCE的应用日益广泛,相关研究报道也较多,但是,围绕OSCE应用的某些问题仍不明确,尤其是在考试模式、SP的应用与及格标准的设定等方面。我校在吸取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应用于临床医学学生毕业考试的OSCE方案,见表1。
1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在考查考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我们把临床医学知识分为10个站点,其内容及分值如下:
(1)第1站点:模拟诊疗(50分),包括以下4个部分:①病史采集(20分):检测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问诊内容。②病人体格检查(18分):检测考生对一般要求的体格检查项目和重点专科体格检查项目。③病案分析(10分):考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对病案做出诊断(包括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提出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等。④提问(2分):考官根据本病案进行综合性提问。
(2)第2站点:医患沟通(2分)。
(3)第3站点:外科技能操作(15分),包括无菌术(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切开,分离,止血,打结,
缝合,创伤现场急救术及心肺复苏术等。
(4)第4站点:内科技能操作(10分),包括动、静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及腰椎穿刺术等。
(5)第5站点:妇产科技能操作(10分),包括四步触诊法,骨盆外测量,窥阴器的使用,双合诊等。
(6)第6站点:心脏听诊(2分),检测心脏听诊区的选择及心脏节律及杂音的辨别等。
(7)第7站点:肺部听诊(2分),包括听诊顺序及各种呼吸音、胸膜摩擦音等的辨别。
(8)第8站点:影像检查(3分),包括常见病的X线平片、CT、MRI片及B超图像的识别与诊断。
(9)第9站点:心电图(4分),包括识别心电图并对其做出诊断。
(10)第10站点:生化检查(2分),包括血液、大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辅助检查。
2考站设置
考站的设置主要从考试流程的合理性及考点间的相关性来考虑,我们把上述10个站点分为3大考站来进行:
(1)第一考站:模拟诊疗站(包含模拟诊疗、医患沟通)。
(2)第二考站:基本技能操作站(包含外科技能、内科技能及妇产科技能)。
(3)第三考站:辅助检查站(包含心、肺听诊,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生化检查等五个站点)。
3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主要从对知识检测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及站点间的相关性等方面来考虑,我们在考试中运用了SP模式、仿真模型、多媒体及传统笔试的考试方式。
(1)第一考站:运用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医患沟通、提问(2分)。
(2)第二考站:运用仿真模型进行内、外、妇产基本技能操作。
(3)第三考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心肺听诊、心电图、影像检查及生化检查等进行考查。
4考试流程
考试流程主要从站点间的相关性、时间分配及考题抽取的
客观性等方面进行设置。每位考生必须完成所有站点的考试,按安排每位考生在进入每个考场前抽取试题后,进入该考场按要求进行操作。
5 考试结果的处理
考试结果的处理需结合各站点的考试内容、要求等综合作出结论。我们要求每个考生10个站点必须全部考完,每个考站除允许一个站点达不到最低分值外,其余站点均应达到及格分值,否则不能通过。
6体会
OSCE考试在我校应用于临床医学毕业生还处于不断的尝试和创新阶段,它对医学生能力的考核虽有其局限性,但与传统考试相比优势明显。在以后实践应用中主要从五个方面去改进和提高,使OSCE考试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及可操作性。①题库的建设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怎样使考试内容更具有全面性、基础性;②SP的运用方面,现阶段我们的SSP是从刚入校的本科学生中招募的,对于考查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问诊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的客观性、科学性及延续性等方面都有待在长期应用中总结;③考站及考点的设置方面,应该设置多少考点才使得考核结果受试题取样偶然因素影响较小,提高考核的可靠性;④考官方面,主要是探索怎样提高考官对各项考试内容评分细则的把握
上,减少因考官的主观因素而影响考试的客观性;⑤考试结果的处理,使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才能对考生在各考点的表现综合性地作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刘成玉、王元松.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86~89
2 McG Harden R,Stevenson M,Wilson Downie W,et a1.Assess
ment of clinical competence using objective structuredexa minati
on[J].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75(1): 447~451
3 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3
4 Barfay WJ, Rombough R, Howse E, et a1. The OSCE approach in nursing education[J].Can Nurse, 2004(3): 18~23
The Initial Exploration of Design Protocol of OSCE in the
Graduation Examination for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Yin Kang,Yao Fuli,Yu Ke,Wan Liyi,Du Yihua
Abstract:By looking at the application of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ing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sign protocol of OSCE, a scientific and applicable OSCE protocol was designed based on our school’s actual situ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with other medical colleg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9.2014中医工作管理方案 篇九
2014年中医工作管理方案
为了切实履行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按照“中西医并重发展”的有关思路,进一步振兴本社区的中医事业,促进我中心中医工作的发展。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开创我中心中医工作的新局面,现结合社区中医工作标准,特制订我中心中医工作管理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积极开展各项中医工作,发扬和挖掘祖国医药遗产,突出中医工作重点,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加强中医工作的质量管理。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以优质服务为目的,以发展、振兴中医工作为中心。
二、质量指标
1.中医处方合格率95%以上;
2.中医病历书写合格率达95%以上;
3.住院病历书写甲级率在70%以上;
4.门诊症候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
5.住院症候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
6.辨证论治优良率大于85%;
7.中药调配符合率达100%;
8.中药调配分量误差不超过5%;
9.中药处方复核率达100%;
10.中医门诊量占全院门诊总量1/3以上;
11.中医住院治疗量占住院总量的10-20%以上;
三、其他指标
1.中医门诊科室不得少于3个,有1个以上专科门诊;
2.中药饮片品种大于300种;
3.中药收入占全院药品收入30%(含中成药);
4.村医掌握50个常用针灸穴位;
5.村卫生室配备中成药30种以上。
四、管理内容
(一)行政管理
1.建立健全中医管理工作网络和各项规章制度;
2.明确中医管理人员分工职责;
3.中医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
(二)业务管理
1.中医医疗文件书写完整、规范、及时、真实、准确、字迹工整;
2.有计划地对西医及乡村医生进行中医培训,组织学习考试;
3.年内引进1-2项中医新技术;
4.不定期抽查处方,病历质量、按标准考核;
5.特殊药品管理有专人、专柜加锁,专帐,有交接班制度;
6.药库通风、避光、干燥、有防火设施、药品存放整齐有序、清洁卫生,库房帐物相符;
7.无过期、变质、失效(虫蛀、霉变)和伪劣药品;
8.药房药物摆放整齐、标签醒目清楚,签物相符,无窜斗现象。
五、措施
中医工作管理小组,每季活动一次,按考核标准对中医药科室进行考评,得分情况作为奖惩依据,与奖金挂钩,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孤独症中医诊疗方案 篇十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参照“中医对孤独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郭晓琳,中医儿科杂志,2010年)、“中医对孤独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刘振寰,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拟定。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少语,无语,喃喃自语,语言重复,发声怪异,吐字不清,言语难以理解);社会交往障碍(眼不视人,目光回避,不愿交际,孤僻独行,自我封闭);特殊行为表现(动作怪异,姿势奇特,动作刻板重复,兴趣狭窄,迷恋物品,行为定式,感觉迟钝)。或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
次要症状:急躁易怒,胡言乱语,夜不成寐;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口角流涎;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囟门迟闭,骨骼肌肉痿软,智力低下;数岁不语,神疲乏力,面色白,肢冷或有自汗。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孤独症ICD-10 诊断标准。
(1)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或损害,至少表现在下列领域之一: 1)人际沟通时所需的感受性或表达性语言; 2)选择性社会依恋或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功能性或象征性游戏。
(2)具有以下1)、2)、3)项下至少六种症状,且其中1)项下至少两种,2)、3)两项下各至少一种:
1)在下列至少两个方面表现出社会交往能力实质性异常:
①不能恰当地应用眼对眼注视、面部表情、姿势和手势来调节社会交往; ②(尽管有充分的机会)不能发展与其智龄相适应的同伴关系,用来共同分享兴趣、活动与情感;
③缺乏社会性情感的相互交流,表现为对他人情绪的反应偏颇或有缺损;或不能依据社交场合调整自身行为;或社交、情感与交往行为的整合能力弱;
④不能自发地寻求与他人分享欢乐、兴趣或成就(如不向旁人显示、表达或指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交流能力有实质性异常,表现在下列至少一个方面:
①口语发育延迟或缺如,不伴有以手势或模仿等替代形式补偿沟通的企图(此前常没有呀呀学语的沟通);
②在对方对交谈具有应答性反应的情况下,相对地不能主动与人交谈或使交谈持续下去(在任何语言技能水平上都可以发生);
③刻板和重复地使用语言,或别出心裁地使用某些词句;
④缺乏各种自发的假扮性游戏,或(幼年时)不能进行社会模仿性游戏。3)局限、重复、刻板的兴趣、活动和行为模式,表现在下列至少一个方面:
①专注于一种或多种刻板、局限的兴趣之中,感兴趣的内容异常或患儿对它异常地关注;或者尽管内容或患儿关注的形式无异常,但其关注的强度和局限性仍然异常;
②强迫性地明显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 ③刻板与重复的怪异动作,如拍打、揉搓手或手指,或涉及全身的复杂运动;
④迷恋物体的一部分或玩具的没有功能的性质(如气味、质感或所发出的噪音或振动)。
(3)临床表现不能归因于以下情况:
其他类型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特定性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及继发的社会情感问题;伴发情绪/行为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和Rett综合征。
(二)证候诊断
1.心肝火旺证:少语或不语,语则重复,刻板动作,或行为孤僻;伴有急躁易怒,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宁,跑跳无常,不易管教,夜不成寐,时有便秘溲黄。舌质红或舌尖边红,苔薄黄,脉弦或数。
2.痰蒙心窍证:喃喃自语,行为孤僻,刻板动作;伴有表情淡漠,神情呆滞,对指令充耳不闻,言语不清。舌质淡,体胖大,苔腻,脉滑或濡。
3.肾精亏虚证:语言迟缓,少语,行为孤僻,反应迟钝,刻板动作;伴有运动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筋骨痿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4.心脾两虚证:少语或不语,气怯,行为孤僻,反应迟钝,刻板动作;伴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肢冷或有自汗,夜寐不安,口角流涎,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康复疗法 1.功能训练 依据患者的语言、行为、智力等功能障碍,经过康复师评定其功能现状,结合现代康复理念使用现代康复手段,针对性的选择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特殊教育等治疗方法。
(1)语言训练:根据孤独症患儿存在的语言问题(认知理解障碍、语言表达障碍、交流沟通障碍、异常行为等)选择侧重点。
1)认知障碍训练
①实物认知:以日常用品、动物、食物、交通工具为主; ②名词、动词认知训练:实物←→图片(匹配)图片选择
③颜色视觉训练:顺序红、黄、蓝、绿„„先配对,再指认,后命名 ④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训练
⑤形状知觉:先识圆形、方形、三角形,匹配→选择→命名 ⑥大小、高低、长短比较认知
⑦空间方位词认知训练:顺序上下、后前、里外、中间、旁边、左右 ⑧形容词认知训练:根据颜色形容词、味觉形容词、本体觉形容词、情感形容词分别匹配训练。
⑨时间感知概念:上午、下午、早上等 ⑩人称代词学习:你、我、他匹配训练 ⑾量词学习:不同量词匹配学习
⑿句子理解:两词句、三词句根据个体进度逐步学习⒀阅读理解:故事情景匹配 2)言语表达障碍训练
包括口面部按摩、辅助口型,改善口、舌、下颌运动能力及灵活性,音素水平、音节水平、单词水平、句子水平训练。从被动发声→模仿口型发声→自主发声逐步训练。
3)交流障碍训练
①无口语期:训练重点以注视人与物、听指令练习、动作模仿、互动游戏、手势符号表达等训练。
②仿说期:从听声音、分辨声音并模仿发声、模仿发音交流、引导下用固定模式的句子进行简单短句交流。
③不善交流期:包括逼患儿说话,强化有需求→说话表达→满足需求模式;多设置说话的情景、制造环境,引导患儿在适合的场景下主动表达;互动游戏,强调让患儿主动参与,与他人合作、分享;交流内容适合患儿目前能力,多鼓励,引导患儿参加集体活动,增加社交机会。
4)异常行为矫治
包括正负强化、系统脱敏、消退法、暂时隔离、惩罚法。正强化正确选择要强化行为,有效选择强化物,逐渐脱离强化程序;负强化应明确目标行为,选择适当厌恶刺激,选择警告刺激,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产生诱因。
(2)感觉统合训练:先用《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制)评定后再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1)触觉系统:以手、脚及全身不同位置接触不同质地的物件刺激进行训练。包括寻宝游戏、麻布刷身游戏、大龙球压滚、玩胶泥、钻滚筒、钻阳关隧道、排笔刷痒游戏等。
2)前庭觉系统:包括摇晃和旋转的训练(吊桶、秋千、掉兜)、跳跳床、踩脚踏、滑板活动(俯冲滑板、爬滑板、滑板推球、滑板转圈)、走平衡木、平衡台等。
3)本体觉系统:包括关节按压、推小车、推重物、攀岩、抛接球活动、跳球跳床、拉单杠、翻跟斗、压大龙球、双人转大龙球等。
4)听觉系统:包括寻找声源、配对声音、打击乐器等。
5)视觉系统:包括钻小桶、吹肥皂、玩陀螺、暗室手电筒照射、躲猫猫、不同灯光刺激等。
(3)特殊教育:包括行为治疗、音乐游戏、言语训练、生活自理(采用顺向链锁和逆向链锁)、社会适应、融合教育,采用生活环境模拟改变、目光接触训练,指令听从训练、模仿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异常行为矫治采用正负强化、系统脱敏、消退法、暂时隔离、惩罚法。正强化正确选择要强化行为,有效选择强化物,逐渐脱离强化程序;负强化应明确目标行为,选择适当厌恶刺激,选择警告刺激,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产生诱因。
2.针刺疗法
头针:百会、四神针、语言一区、二区、三区、智三针。体针:内关、神门、劳宫。
辨证取穴:心肝火旺型加心俞、肝俞、风池; 痰蒙心窍型加脾俞、丰隆、内关; 肾精亏虚型加肾俞、太溪、涌泉; 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三阴交。
对症取穴:语言不利、发音困难、吐字不清加舌三针、哑门、廉泉等;病程较长、症状较重、5岁以上的患儿可加足智针。
刺法:头针平刺进针,沿皮刺入帽状腱膜下1~1.5寸,百会、智三针(神庭、双本神)语言二区、三区由前向后沿皮刺入,语言一区由下向上沿皮刺入,四神针针尖向外平刺,紧贴骨膜行针,针深近25 mm,以抽气法运针10次,行强刺激,以针下有向内吸附感为度,留针2 小时,留针期间坚持带针功能训练,行针3次。内关、神门、劳宫直刺0.5~1寸,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2次,平补平泻,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
3.推拿疗法
头面部:施开天门手法、分推额阴阳、叩击语言一区、二区、三区各1 分钟,对口周和头面部穴位水沟、地仓、下关、翳风、颊车、承浆、印堂、脑户、哑门、大椎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揉,每穴1 分钟。
四肢部:施以清肝经、清心经、补脾经、补肾经、清天河水各1分钟,按揉少海、血海、足三里、丰隆穴1 分钟,揉双合谷、双太冲各1分钟。
背部:顺经推膀胱经第一线、第二线各5次,顺经推督脉5次,叩击华佗夹脊5次,捏脊5次,从第2次开始,术者根据患儿出现的不同症状,采用提捏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相关背俞穴,加强治疗。捏脊结束后,医者用双手拇指按揉肾俞穴5分钟。
4.耳穴疗法
取心、肝、肾、脑、交感、神门穴等,3天更换1次,休息1天,贴压期间每日手按压3次,每次10 分钟。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心肝火旺证
治法:清心平肝,安神定志。
推荐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远志、石菖蒲、茯神、茯苓、龙齿、党参等。
中成药: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丸等。2.痰蒙心窍证
治法:豁痰宁心,醒脑开窍。
推荐方药:涤痰汤加减。茯苓、人参、甘草、橘红、胆星、半夏、竹茹、枳实、菖蒲等。
中成药:苏合香丸等。3.肾精亏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填精益髓。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合菖蒲丸加减。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泽泻、丹皮、人参、石菖蒲、麦门冬、远志、川芎、当归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4.心脾两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推荐方药:归脾汤与养心汤加减。白术、当归、茯苓、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木香、炙甘草、人参等。
中成药:归脾丸等。
(三)其他疗法 1.穴位注射
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穴位注射每日取两穴,每穴位注射药物0.5ml,根据辨证选穴,每日1 次。
2.穴位埋线 针对不同证型辨证选取穴位,将可吸收羊肠线埋入穴位,持续刺激,每次取两穴,两周1次。
3.刮痧
1)刮头顶前部:一手扶持患儿头部,另一手握刮痧板,从百会穴沿督脉向前额方向刮拭10次,点按百会、神庭穴;然后与头正中线平行,循膀胱经刮拭头顶部双侧,刮拭力量以患儿耐受为度,刮拭10次。每日治疗1次。
2)刮背腰部:患者取俯卧位,先在背部常规消毒,涂抹润滑油,从上到下依次推刮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夹脊穴,见痧即止,每周治疗2次。
注意事项:刮痧时注意避开疖肿、包块;头部刮痧不需涂抹刮痧介质。4.物理因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经络导平仪等治疗。
(四)护理调摄
1.护理常规:按照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安全护理:清除患儿周围环境中的危险物品,防止烫伤、坠床、跌倒、碰伤等意外伤害,防止自伤的发生;下床活动、如厕时,应有专人陪护。
3.情志护理:护理人员主动关心患儿,因人而异地通过解释、劝导、鼓励、引导等措施达到缓解患儿的心理问题。
4.健康指导:(1)早期发现,早期疗育,减少其不适应、破坏性行为的出现,发挥潜能,对其病症的改善愈有帮助。(2)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有三个原则:①对孩子行为宽容和理解;②异常行为的改变和变更;③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3)康复训练以家庭为中心,本病病程长,非进行性发展,需要父母协助患儿规范治疗。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PEP-3)、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为标准拟定,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PEP-3 分值提高率、CARS 分值改善来评定疗效。
PEP-3分值提高率=(疗后PEP-3评分—疗前PEP-3评分)/疗前PEP-3评分×100%。
显效:PEP-3 评分提高率大于50%,CARS 总分降低大于3 分;
有效:PEP-3 评分提高率在30%-50%,CARS 总分降低1~3 分(含3 分); 无效:PEP-3 评分提高率小于30%,CARS 总分无变化。
(二)评价方法
评估人员通过直接观察、与家长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资料,在患儿入院第1~3天和治疗中期45天、出院前1天分别采用PEP-
【中医学教学设计方案】推荐阅读:
儿童中医保健方案06-26
中医专业建设方案10-11
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08-28
中医院绩效工资方案10-03
中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10-15
中医医院岗位设置方案07-0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方案07-07
中医健康管理实施方案07-10
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方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