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绘画校本课程教材

2024-12-12

电脑绘画校本课程教材(精选8篇)

1.电脑绘画校本课程教材 篇一

《电脑操作》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校本课程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学期我积极组织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每周活动一次,活动时间为每周四下午第三节。

本学期校本课程针对六年级年级学生开展,电脑操作的时间较少,因此校本课程主要学习了会声会影,了解用会声会影的一些较复杂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受到了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为将来学习photoshop软件,对一些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学习动画制作flash软件,了解并制作一些小动画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学期以来,我们校本课程的同学能够按时参加培训。学期末,我还对校本课程的成员进行了期末测试。

现就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本批校本课程的所有成员都从未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较差,电脑知识较少,但他们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二、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在这次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中不但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操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由于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大都是上机操作,这给很多同学以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到更多知识。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五、带动整个课堂教学:这一点也是我个人认为最为重要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部分是不能够很好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而在这个时候我们校本课程的同学充当小老师的机会就来了,这样一来既使校本课程同学有了成就感,更激发了其他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我期待着我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同时也希望我的工作得到更多老师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而努力!

2.电脑绘画校本课程教材 篇二

有些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中,以国家制订的现行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地方和学校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研制国家课程在自己学校的具体实施方案或计划,并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国家课程校本化”或“校本课程开发”。但有些教师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实施现行课程标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不同层次的课程,各有各的课时安排,各有各的功能和价值,不能把国家课程改造成校本课程”。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影响不大,主要是说法不同而已。但是,如果片面强调学校的特殊性和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置现行课程标准而不顾,或淡化现行课程标准,仅仅根据学校的需要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却又利用国家课程的课时来实施“校本课程”,这就可能会削弱国家课程的权威性和规定性,影响现行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与课程目标的实现。上述问题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实施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值得我们关注。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与一些相关概念界定不清有关。为此,笔者试图对“校本课程”及相关概念作一些粗浅的解析,与老师们共同商榷。

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是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组成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规定:国家课程占总课时量的88%~90%;地方与学校课程占总课时量的10%~12%。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占总课时量的10%~11%。

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全国,根据国情和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所开设的必修课程。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是学校“综合本地人文、自然的优势和传统,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参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教育部制订的《教育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构成了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它们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实现不同的课程价值,承担不同的任务,履行不同的责任”。在学校课程管理中“应根据有关的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这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的价值”。

由此可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课时,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责任,它们既相互联系,构成义务教育课程的有机整体,又相对独立,不能相互代替。

二、“校本课程”解析

在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没有“校本课程”的提法,只有“学校课程”的提法。在教育部制订的《指南》中提出了“校本课程”的概念。实际上学校课程与校本课程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百度百科解释:“‘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课程(school—based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指南》指出:校本课程“是指在《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这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在《课程计划》规定的占总课时量10%~12%的时间范围内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三、“三级课程管理”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指南》指出:“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权利的一次再分配。通过改革,学校拥有了一部分课程权利,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所以,学校及其相关人员要形成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相应角色,履行所承担的课程职责,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三级课程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将基础教育的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国家、地方、学校各司其职,共同完成课程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管理中明确了各自的职权:“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是对国家课程实施三级管理。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例:教育部制订《课标》,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制订的《课标》的精神与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课程发展的需要,制订本地区的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参见《课标》),督导本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贯彻实施。我们不能将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称之为“地方体育课程”;学校依据国家制订的《课标》与地方制订的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整体发展需要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制订本校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参见《课标》),并具体组织实施。我们不能把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称之为“体育校本课程”。

四、“校本课程开发”解析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参见《学校课程管理指南》),“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参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富有特色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参见《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七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百度百科也说:“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并举例说,“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

《学校课程管理指南》还阐明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类型与所涉及的文件撰写格式和要求。这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规范性和严肃性。为此《学校课程管理指南》强调:“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和《课标》,严格执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相应的实施方案,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同时,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形成课程开发方案,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学校反馈审议意见”。

3.精选课程资源打造校本课程 篇三

第一次的课题组会议之后,课题组成员便一起研究确定我校的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基地一旦确定也就意味着校本课程内容的基本确定。当时根据学校情况,和科学学科内容紧密联系的活动基地,可以选择的有三个:沈括故居——梦溪园,北部滨江风光带,南山农业园。这三个活动基地学校过去都曾经带学生去参观活动过,有一定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建构独特的校园文化,我们最终决定将沈括故居——梦溪园确定为科技创新活动基地。

二、以学生为本。挖掘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及社区等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所以坚持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不可动摇的,选择梦溪园作为活动基地是坚持了以学校为本,那么挖掘什么样的课程资源则应以学生为本。面对困境我们静下心来,一方面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再次实地考察梦溪园,同时在网上广泛搜集沈括的故事,了解他的生平与成就,并从图书馆借来《梦溪笔谈》的原著通读,尝试寻找突破口。最后在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找到了我们需要的课程资源。《梦溪笔谈》是沈括积一生之心血写出的,它包罗万象,独有创见,被称做“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在书中众多的科学论述里,有许多令我们惊喜的发现,于是本着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原则,精心选择了《梦溪笔谈》中“石油、凹凸镜、日月之形”等几个科学论述,作为课程开发的资源。并确定了课程的名称为“走进梦溪”,“梦溪”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沈括故居——梦溪园,二是指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走进梦溪”是指让学生走进梦溪园参观学习,并阅读《梦溪笔谈》有关内容。紧接着在课题组顾问南师大郝京华教授的指导下,我们撰写了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论据、内容纲要、课程设计网状图、教材目录。

三、以教师为本,编写校本教材

第一册的编写过程可谓比较艰苦,第一册有两个单元,共七课,这七课由七位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有了第一册的经验教训,后面三册的编写顺利多了。为了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加强编写和实际教学的联系,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编写教材的队伍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特长。集中大家的智慧,加强各课程之间的整合,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课题研究的几年时间里,课题组成员参与到各项科研活动中,如:聆听专家讲座、设计校本课程方案、编写校本教材、备课、上课、组织学生活动等。其中很多任务一开始对于大家来说是陌生的,特别是编写校本教材。以往教师都是接过现成的教材、教参,给学生上课。这次却是自己编写教材,用这样的教材教学生。虽然一开始有难度,有的教师完成得也不是很好,但经過这样一个历练的过程,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完成从“教书匠”到“研究者”,从“课程执行者”到“课程创造者”的转变。

五、促进了学生的个性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具有开放性、活动性的课程,在“走进梦溪”校本课程的实施阶段,我们通过摸索,逐步形成了与课程相配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即先学古文、再体验(或实验)、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具体说来,就是先学习教材上的一段沈括的科学论述,带领学生读通读懂原文。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设计学生的体验活动或实验活动,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提升,也对古文形成更深入的理解。最后联系我们现在的生活实际,教师指导开展一些社会调查、科学探究、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并感受科学发展的历史。

经过这样一个模式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非常感兴趣,读古文,变得不再枯燥,因为动手做实验会帮助学生理解;看沈括,变得不再遥远,因为他的科学发现现在依然影响着我们。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视野是开阔的,课程包含了科学、文学、美术、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要经历实验、讨论、创新等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除了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思辨、质疑、创新。在经历了从宋代到现代的科技发展史之后,学生明白了每个阶段的科技发展都具有其先进性,同时也有其局限性,人类的不断探索、不断自我突破,才促使科技的不断进步。如果仅仅满足现在,对科学研究成果只是一味的接受,那么人类社会的文明就停滞不前了。

六、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形成

如果说以前学校打造科技教育的特色,走的还是和其他学校差不多的路,那么,有了校本课程之后,则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我们在五、六年级开设“走进梦溪”校本课程已有两年,这门课程已经成为具有实小特色的课程。我们希望通过两年的课程学习,每一个实小的毕业生都能对沈括有所了解,都能对沈括的科学成果如数家珍,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学校还积极创设与校本课程相配套的校园文化,开辟了两百多平米的大教室作为沈括少年科学院的展示厅和活动室,其所在的楼层,走廊的装饰宣传,全部围绕本课程,有梦溪园的介绍、有沈括的介绍、有《梦溪笔谈》的介绍。让其他年级的学生和来学校参观学习的人都能通过这个宣传长廊初步了解我们的课程。以校本课程为中心,向外延拓展,有课题组对课程的教学作研究,给教师提供研究的内容和展示平台;有沈括少年科学院开展学生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有专题网站反映校本课程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成果,对外宣传交流。打造科技教育特色不再是空洞的,重复的,而是以校本课程为中心实实在在的去构想和实施,“走进梦溪”就是学校的名片。

4.书法校本课程教材 篇四

目录

第一章、钢笔书法特点 第一节、钢笔字练习须知 第二节、钢笔字的选帖标准 第三节、学习钢笔字的方法 第二章、钢笔楷书练习第一节、钢笔楷书的特点 第二节、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

前言

“求实、求真、求新、求精”,这八个字,如时代的号角,吹响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春风。写字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任务,历来受到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加强写字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涵养德行,也可以开发多元智能,为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它又是在当前信息化的电子时代,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特殊时期,实施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载体。于是,这本《硬笔书法教程》作为我校的校本教材应运而生了,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编写与应用,通过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必将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2013年3月1日

第一章、钢笔字练习须知

第一节、钢笔字的特点 钢笔作为汉字的书写工具,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书写便捷,经久耐用,写出的字不易褪色等优点;从审美的角度看,钢笔字的线条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虽不及毛笔书法那样丰富,但远远胜于铅笔、圆珠笔等其他硬笔,因为钢笔的笔尖富有弹性,写出的笔画同样有粗细、轻重之分。一篇漂亮的钢笔字,同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钢笔字教学的普及与提高,广大钢笔书法教育者、爱好者在教学和书写实践中,对钢笔字的笔法、结构、章法及书体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楷、行、草、隶、篆五体俱全的钢笔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形态、神情、风韵、意境和气势之美,形成了结构严谨、笔画呼应、骨力开张、筋脉相连之妙,增强了钢笔书法艺术的感染力,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许,使钢笔字由单纯的实用型向艺术型迈进了一大步。

一、写字姿势

书写的姿势对于练习写字非常重要。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重视。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如(图一)所示。

二、执笔方法

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良好的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如(图二)所示。

第二节、钢笔字的选帖标准 选帖是学习钢笔字的重要环节,字帖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临摹的效果。字帖的种类很多,按字帖编写水平,有高低之分;按字帖编写内容和形式,有实用和不实用之分;按字帖的书写风格与习书人已经形成的书写习惯,又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分。因此,初学者应该本着高水平、实用并适合自己特点的原则去挑选字帖临摹。在挑选字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一、要选择规范、实用和自己喜爱的字帖 对于没有楷书基础而想练习楷书和行楷书的朋友,选帖时应注意:第一,所选字帖的字形应当是正确规范的,这是楷书和行楷书练习的起码要求。这里所说的规范,是指笔画和部首应该符合约定俗成的写法,结构应符合重心平稳、笔画呼应、形态变化等基本的原则。第二,所选字帖的编写内容和形式应适合初学。要有系统性,能根据汉字的笔画、结构特点和练字的规律编写练习内容,由浅入深易于接受;要图文并茂,既有书写方法的说明,又有附图示范,便于理解和练习;要有独特的科学练习方法,使少走弯路,快见成效。第三,所选字帖的书写风格应是自己喜欢的。同是较高水平的字帖,其风格可能是多样的,由于各人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不同,对书法艺术的评品和喜爱的标准也就不同。因此,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高水平的字帖作为临摹的范本,只有爱不释手,才会“心摹手追”。

二、要注意选帖的连贯性和变化性 选帖的连贯性是对初学写字者而言,变化性是对已有一定书写水平的人而言,这实际上是临帖“先专一后博学”要求的体现。对于初学写字的人来讲,临帖的专一主要表现在认真临好一本楷书字帖的同时,可选择一本风格与楷书接近的行楷书字帖练习(最好是同一个人编写的字帖)。这样临摹练习起来容易接轨,入帖快,效果好。对于有一定楷书和行书基础的人来讲,在基本掌握一种字帖的风格之后,应换一本其他风格的字帖临摹。通过反复的临摹训练,吸取各家之长,逐步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这就要求选帖注意多样性、变化性,不受一家一法限制。

第三节、学习钢笔字的方法 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在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下,在反复的书写训练中逐步提高,是学习写字的成功之路。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动机,培养意志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动机是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练习写字便是人的一种社会需要。中小学生练习写字是提高书写水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成年人练习写字是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从艺术角度讲,练字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需要。人对练习写字的需要不是自生的,而是靠实践的体验,靠教育者的引导,逐步形成的,并由此产生情感,形成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练字的动机。否则,无意练字,勉强对付,定是笔力浮滑,结构松散,进步不快;这样又会反过来影响写字的兴趣。意志,对练习写字的人尤为重要。在人们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产生练字的欲望后,还要根据练字的要求,拟定计划,选择练习手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这种自觉确定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锤炼意志的过程。练就一手好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俗话说“字无百日功”。练字要经历一个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和形成书写技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味,练习时间难以保证,效果不明显。这时,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练字意志品质,就会出现弃笔停练、半途而废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练字意志品质的锻炼,用耐心、恒心、信心克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到忙中抽闲,持之以恒。要长计划、短安排,求质不求量,天天写、天天练。如果每天能坚持写好两、三个字,两年后,就可把两干多个最常用字练好了。总之,要做到进步不快不泄气,成绩显著不骄傲,只要马不停蹄,勤练不掇,终会达到理想的目的地。

二、循序渐进,规矩练字 循序渐进是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普遍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人的认识能力发展顺序进行学习,从而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相基本技能。这一原则是由学科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决定的,也是人们的认识及其能力发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序”可循的客观要求。汉字结构以笔画为最小单位,由笔画组成独体字,由笔画和独体字演变为部首,再由部首组成合体字,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逻辑系统。练习写字就应该遵循这个系统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练习。但是,强调循序渐进,并非顺序唯一。因为汉字笔画、部首、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字的笔画与字的结构,按顺序讲,应先练笔画,再练结构,因为笔画是结构的基础。但是,在练习笔画时,单练笔画还不行,还必须结合字的结构一起练习,因为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将笔画与具体字的结构结合起来练习,才能逐步写出合格的笔画。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还应根据练习内容确定练习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平分时间,不能盲目贪多贪快,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难写的字、难练的内容就要多下些工夫,以掌握书写要领、写好为原则,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规矩练字,就是指练字要合乎法度,只有从规矩入,才能从规矩出。除了上面说的循序渐进之外,练字时还要特别强调“认真”二字。练字,必先心定气和,神入静界,做到:静下心来慢慢写,看帖、看格写字,意在笔先,写一个对照一个,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初学写字的人,为了便于把握字的结构和字的大小,应该在画有格子的纸上练习,充分利用格线来认识和把握方块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结构类型。练字的途径,应以摹帖、临帖方法为主,在临摹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

三、临摹结合,掌握规律 古今学书练字的经验证明,临摹字帖是唯一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笔照着字帖上透出来的字一点一画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笔迹不要越出字帖上字的笔画轨道。如果摹写的是毛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走字帖上字的笔画的中线;如果摹写的是钢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与字帖上字的笔画完全重合。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学到字帖上字的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可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书练字的手段,所以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第二章、钢笔楷书练习第一节、钢笔楷书的特点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三、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历代许多书家都主张把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打好基础,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系统的楷书练习,才能了解汉字笔画和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才能掌握汉字的组合规律,为学写行楷书奠定书写基础,从而练就一手合乎法度、流畅自然的行书和草书。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第二节、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

(一)汉字的特点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钢笔楷书的笔画是以单线条为其表现形式。由于汉字结构的干变万化,不同的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直与弧。一般横、竖为直;撇、捺、钩为弧。书写时,做到直如线,弧如弓,直而不僵、弧而不弱。弯与折。一般带有弯的笔画,如竖弯、竖弯钩的弯处为弯;折画的折处为折。书写时,弯处要圆转,用提笔;折处要折中带圆,用顿笔。做到弯而不软,折而无死角。长与短。这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由于字的结构需要决定的。如长横相对短横为长,短横相对长横为短;长竖相对短竖为长,短竖相对长竖为短;长撇与短撇也是同理。等等。粗与纫。这也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因笔尖用力大小不同而形成的。如横、竖下笔和收笔较重,线条粗;行笔较轻,线条较细,带有尖状的笔画,如撇、钩、捺、提画的下笔和行笔较重,线条较租;收笔时(捺画的下笔处)用提笔,线条细、出尖。斜与正。这是指汉字笔画形态的可变性。同一种笔画在不同结构类型的字中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以求得结构的平稳。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而在“月”字中就要写成竖撇;横画在“上”字中要平,而在“七”字中就要写成左低右高的斜横。这样“七”字的笔画才均匀,重心才平稳。上述笔画的这些特点,反映了钢笔楷书线条的丰富性、可变性,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汉字笔画线条的动态美和力度美,为钢笔书法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楷书,首先要从练习笔画开始,笔画书写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字的结构效果。笔画好比零件,结构好比装配,笔画写得笔笔过硬,装配成字,就容易做到个个合格。钢笔楷书的笔画书写的要求,主要可概括为三个字,这就是“写、挺、准”。写,就是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弧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三个步骤,不能乎拖或平划。在汉字的基本笔画中,横画比较能代表各种笔画的运笔过程。其道理在于:千万条笔画,生于一点,以点成画,积画成字。比如一点延伸到右方就是横,横垂直向下就是竖,横向左下就是撇,向右下就是撩,等等。只要掌握了写横的基本要领,即: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其它笔画也离不开这条运笔路线,只是用力部位和形态不同而已。横画运笔路线,见上图: 书写笔画时,是写,还是平拖平划,笔画表现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见下图

挺,就是要将笔画写得挺拔、刚劲、有力。体现笔画“挺”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带有横或竖的笔画要平、要直,笔画不能上下或左右颤抖,做到直如线。二是带有“弧”或“弯”的笔画不能出现折弯,应圆转自如,做到弯如弓。见下图

准,就是每写一个笔画之前要看准下笔的位置,这主要指在临摹字帖过程中,一要看准字帖上字的笔画在格子中间的位置;二要看准笔画的形态,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当中或在同一个字的不同部位有长、短、横势、竖势、斜势等不同的表现形态,应看准、写准;三要看准笔画的粗细,是重下笔还是轻下笔,收笔是顿笔还是出尖,要看准、写准。做到位置准确、长短适宜、租细恰当。见下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一)横 竖 撇 捺

下面具体介绍各种笔画的写法(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同: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图

(三)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四)捺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二)点 提 竖钩 弧弯钩(五〕点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如图

竖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如图

(六)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

(七)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

(八)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三)戈钩 卧钩 竖弯 竖弯钩(九)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

(十)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十一)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十二)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四)竖提 横钩 横折 横析钩

(十三)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

(十四)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同:

(十五)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图:

(十六)横析钩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五)横撇 撇折 撇点 横折弯钩

(十七)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笔写成。如图:

(十八)撇折 下笔写短撇,个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如图:

(十九)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图:

(二十)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六)竖折 竖折折钩 横折提 横折折撇(二十一)竖折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

(二十二)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三)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

(二十四)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七)横撇弯钩 横折折折钩 横折弯 竖折撇(二十五)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

(二十六)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 如图:

(二十七)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

(二十八)竖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5.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环保 篇五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要让所有人知道,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没有地球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健康。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一起动手,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的河道,是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想让人类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环境。就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争做环保公民,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让绿色看得见!让绿色听得见!让绿色神圣美妙。同花儿一起开放,和小树一起成长。让节约成为时尚,让公益成为风尚。所以环保教育在小学进行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环境保护理念并不断付出行动。我们的社会才能向绿色和谐发展。

本校本课程讲义主要为学生讲解环保知识,自然界的奥秘等等。介绍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水日、绿色校园的相关知识。让所有的学生从小就成为环境的保护者,绿色家园的守卫者。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组 2017年9月

目 录

我们共同的家园

1、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设计

2、认识各种环保标志

3、你知道日常垃圾如何分类吗

4、你家的龙头节水吗?

5、绿色节日

6、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7、什么是地球日

8、环保行为——防治噪声

9、节约用纸

10、禁用一次性筷子

11、保护野生动物

12、什么叫自然保护区

13、什么是海洋污染 14、什么是“绿色学校”

一、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设计及使用说明

中国环境保护徽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象征地球,说明地球只 有一个,这是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

徽 标上端图案基本结构与组合同联合国环境保护徽相近,说明环境保护 事业是全球性的,它为全世界所关注。在当今时代,日益恶化的环境 告诫人们:环境保护事业与全人类生存休戚相关。上端图案绿色橄榄 枝,既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象征绿色在召 唤,人们应当知道:绿色的消失,就会使生态失去平衡,就是对人类 生存的严重威胁。图形的蓝色块,代表蓝天与碧水,泛指大气与水体,太阳代表宇宙空间,山与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从形象 上增强中国特色。说明我们环境保护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污 染的监督与治理,使天长蓝、水长清、山长绿,让人们永远生活在美 好环境中。

图案基本色调采用明快,洁白的颜色,代表洁净,无污染 的大气。下端 ZHB 为 Zhong Guo Huan Bao(中国环保)的缩写,标明 这是环境保护徽。中国环境保护徽可在中央及地方各级环境保护机构 的建筑物上悬挂;可在各级环境监测站、各级环境科研单位及有关环 境保护单位使用;可在各类环境保护会议上悬挂;可在各种环境保护 报刊的报头、杂志的封面上使用,亦可喷涂于环境监测车、船及飞机 上。

思考: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分别象征什么?

二、认识各种环保标志

环保标志图片

中国节水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

中国节能产品标志

回收标志

森林认证

绿色之星

有机产品标志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香港环保标志

台湾环保标志

你知道下列标志的图片吗?

能源之星 一般固体废物 污水排放口 废气排放口 噪声排放源 图形标志补充 污水排放口 废气排放口 噪声排放源 一般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国际绿色环保标 志 绿色市场认证标 志 安全饮品标志 绿色环保标志 环保协会标志

三、你知道日常垃圾如何分类吗?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有许多的垃圾,垃圾的分类收集 以及再生(回收)无疑是全民环保的一大举措,但你知道日常垃圾应 如何分类吗? 环保专家指出日常生活垃圾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有毒、有害垃圾(如废电池等); 第二类是有机垃圾等可降解垃圾;

第三类是难降解垃圾(如塑料、金属、玻璃等)。

将垃圾分类后,其中有机垃圾经过处理后可用作花木肥料,可再 生垃圾可分送有关部门回收使用,其余垃圾封装送交城市垃圾管理部 门处理,这才是真正有效和正确的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的方法。

实践作业: 回家将垃圾进行分类。并将你的做法告诉爸爸、妈 实践作业 妈让她们共同关注环保,你能做到吗?

四、你家的龙头节水吗?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 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种节水型的用具也应运而生。你可 能还不知道,小小的水龙头都有节水型的。除此之外还有低容量的节 水型抽水马桶等产品。这些产品帮助我们从生活的细微之处节约用 水,保护生态环境——你还不愿追赶这样的潮流吗?

实践作业:让我们一起动手画一张节约用水的图画,告诉所有的 实践作业 人要节约用水。

五、绿色节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纪念的节日,你比如 说世界日世界环境日等等,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了解一下绿色节 日。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月 2 日国际湿地日、月 22 日世界水 日、3 月 23 日世界气象日、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月 17 日世 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月 16 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 月 4 日世 界动物日、月 6 日世界粮食日、12 月 29 日国际生物日。

课堂练习:

1、()月()日是世界水日()月()日是世界地球日

2、世界地球日是:()

3、世界动物日是 “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绿色节日,你知道 6 月 5 日世界环境 日的由来吗?

4、请同学们仔细听。联合国于 1972 年 6 月 5 日至 16 日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有 113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一次 “合国人类环境 会议” 这次会议共同讨论了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了保护全球环境的战 略;会上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即《联合国人类环境宣 言》和具有 106 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我国政府代 表团参与了《宣言》的起草工作,提出了经过周总理亲自审定的“全 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 护环境,造福人民”的 32 字方针。《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 和义务。会上呼吁 “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 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 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同年 12 月召开的第 27 届联大作出决定,把今后每年的 6 月 5 日定为“世 界环境日”

六、什么是地球日?

“地球日”活动起源于六十年代美国公众对政府盲目发展、耗尽 资源、破坏环境等一系列活动的反思。

1970 年 4 月 22 日,第一届 “地 球日”活动在一些大学生的主持下开展。全美有 2000 万群众进行集 会,呼吁创造一个清洁、安宁、和平的生活环境,其声势浩大,被称 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此后,“地球日”活动逐渐被 世界其它国家所接受,成为一个自发性的全球节日。

世界每分钟环境灾难—— 耕地:每分钟损失耕地 40 公顷,每年损失 2 千 1 百万公顷; 森林:每分钟有 21 公顷森林消失,每年损失 1 千 1 百万公顷; 沙漠化:每分钟有 11 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年沙漠化土地 6 百万 公顷; 泥沙:每分钟 4 万 8 千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的泥沙 为 250 亿吨; 污水:每分钟有 85 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的污水排放 量为 4 千 5 百亿吨; 人:全世界每分钟有 28 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 1 千 5 百万 人因此丧命。

说一说:为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应做些什么?

七、环保行为——防治噪声

环保行为——防治噪声 ——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个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为对听力的损伤、睡眠干扰、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当人在 100 分贝左右噪声环境中 工作时会感到刺耳、难受,甚至引起暂时性耳聋。超过 140 分贝的噪 声会引起眼球的振动、视觉模糊,呼吸、脉膊、血压都会发生波动,甚至会使全身血管收缩,供血减少,说话能力受到影响。噪声直接对 人的听力造成损害,长期接触噪声的人会出现头疼、脑、心慌、记忆 力、衰退、乏力、视力下降等症状。

——通常人们将主观上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声音的强弱一 般用“分贝”来衡量。适合人的生活环境不应超过 45 分贝,70-90 分贝属于吵闹,100-120 分贝能使人难受,暂时性耳聋。

实践作业:

——提醒爸爸妈妈开车不要乱鸣喇叭。尖厉的喇叭声会 刺激耳膜,使人的耳膜受到伤害。——在校园和各种公共场合,不要高声喧哗。——平常看电视、听音响、唱卡拉 OK 等不要太大声。

八、节 约 用 纸 珍惜纸张

纸是用木材制造的,全国每年造纸消耗木材 1000 立 方米,造纸生产还会排出大量废水污染河流,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 和河流。

—— 一纸多有用,节约使用练习本,不要随便扔掉白纸,用过一面 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或书法练习纸。

——过年过节不要大量使用贺卡,因为精美的卡片是砍伐树木 做出来的,平均 4000 个贺卡就要牺牲一棵大树。可利用废旧纸张制 作贺卡,既别致又有意义。

——开展“减卡救树”活动,把买贺卡的钱省下来种树,保护 大自然。

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从我们身边做起,每天节约一张纸,那么我们的环境也 将得到保护,快快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九、禁用一次性筷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用一次性木筷子,你可知道一次性 筷子要浪费掉多少棵大树,所以,建议同学们推行使用消毒竹筷子,为保护森林资源尽一份力。

除了森林资源应被保护以外,对于我们身边的每一棵草,每一棵 树都应尽力保护,伐林造房更是应该禁止。也正如此,南宁的某些房 地产开发企业正在寻求实施更为先进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尽可能保 持地块原有地形地貌,保留原有植被,注重园林绿化,选择高效、美 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等),提高小区绿化率。像这样既保留原有植被,又增加新生绿化的做法,才能创造一个真正 的绿色家园。

实践作业:做好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宣传活动,在家庭中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十、保护野生动物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 应该保护它们,珍惜它们。各种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与它们友 好和谐相处。

——发现猎捕、贩卖、宰杀野生动物或餐馆饭店非法经营野生 动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或检举投诉。

——不吃野生动物做的菜肴,提醒家长和亲友不要买卖、宰杀 和食用野生动物。——在动物园要尊重动物们的安宁,不要恫吓它 们或乱投食物。

——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要及时救护。珍爱绿色珍爱绿色,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人人都来做护绿卫士。

——去公园、郊外游玩时,不攀折、践踏花草树木。

——爱护 每一块绿地,积极参加绿化校园或社区的植树造林活动。——看到毁林毁树行为要劝阻,或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当我们看见有人抓动物时应该怎么做呢?

十一、什么叫自然保护区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电视中说自然保护区,你知道什么叫自然 保护区吗? 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自然。自然保护区指对一定面积 的陆地或水体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区 内严禁任何直接利用自然资源,严禁一切生产性经营活动。

保护的对 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的主要分布区,水 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自然保护 区不能有人为的直接干涉,任自然流程正常进厅,包括特定时间内的些自然作用,如自然火烧、群落自然演替、自然病虫害、冈暴、地震 等。

实践作业:希望同学们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一查我 实践作业 们国家,一共有多少处自然保护区,名字叫什么?

十二、什么是海洋污染?

什么是海洋污染?

海洋主要给人类提供的物产有:海洋食品(鱼、虾、海带等), 海盐、矿物资源(如铀、银、金、铜等)。

海洋还有其他功能:调节气 候(吸收二氧化碳)、蒸发水分有利降雨、提供能源(潮汐能可以利用 来发电)引起海洋污染的原因主要有:油船泄漏、倾倒工业废料和生活 垃圾、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海洋。

海洋污染给人类和海洋带来许多危害, 它使海洋食品中聚积毒素,人食用后会得病; 使海产减少,危及人类的 食物源;使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低,加速温室效 应;使海洋生物死亡或发生畸形,改变整个海洋的生态平衡。人类为 保护海洋正在做出种种不懈的努力,包括禁止向海洋倾倒工业废料和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之后再排放入海。

十三、什么是“绿色学校”

什么是“绿色学校”?

同学们,在我们全体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们学校要 创绿色学校,你们知道什么是绿色学校吗?

创建绿色学校,就是学校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不断完善自我管理,逐步提高办学效率和 效益,进而解决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全过程。

绿色学校的主要标 志是: 我们同学应该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内 容;老师和同学的环境意识提高,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 传教育活动;环境教育效果明显;校园整洁优美。创建绿色学校,就 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 想落实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学校各 方面可持续发展。

6.小学校本教材课程——合唱 篇六

小学校本课程《合唱》主要解决学生合唱声音训练的问题,基本原则是力争“自然”,试图通过可靠的声音训练来重建自然的“产品”,从自然界原始的形态中提炼训练声音的手段。自然赋予了我们有效的声音机理:婴儿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呼吸和说话。我们同样也能从动物的叫声中,从人类的各种表情动作中,从人们的生产、生活、体育运动和日常现象中找到声音训练的方法,通过开发歌手的想象力和模仿力,使复杂难懂的声音训练变得容易理解和能够做到。业余歌手处理歌唱的方式和专业歌手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常常对技术性术语表达的指导方法不能很好地做出反应,对于歌手来说,关于声乐技巧的专业术语常常不易理解:同时,他们又常常希望所接受的声音训练要有新鲜感,他们排斥对其个人自由所限制的任何人工声音训练手段。第一章:正确的姿势和呼吸

没有正确的姿势也就谈不到合唱训练的各项要求。因此训练一开始首先强调要有一个正确的姿势:

1坐姿:

坐着排练时规定坐椅子的前半部不靠背、上身垂直、双脚平放地上,两肩下垂、眼睛正视、双颊微笑向上、提眉。头略向后,面部肌肉生动自然、思想高度集中、精神振奋。

2站姿:

站立时与上述要求完全相同,双脚略分开、身体重心要落在一虚一实的双腿上、脚跟虚而脚尖实。他认为这样一种姿势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最好的合唱发声状态。

呼吸是唱歌的基础,发声活动的原动力,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时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歌唱声音。他希望用扩大器官来吸气,而不是用吸气来扩大器官,即在吸气时先将口腔内部稍稍打开,提眉,下肋扩大,空气自然吸入,提醒成员:“始终保持吸气的感觉和状态”是合唱队员始终不可忘怀的守则,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培养这种专业习惯。

第二章:统一发声

只有当所有参与发声的有关器官具有正确而灵活的协调配合动作时,才能产生有一定音质、音高、音量和音色的声音。为了统一合唱的发声,他极为重视“起声”和“共鸣”的训练。

歌唱时要求合唱队员随着指挥的手势扩大器官吸气(不要太饱满),横隔膜下降,肋骨扩张,声带并

喉结稳定,然后利用横隔膜收缩的弹力以恰如其分的气流冲击声带发出一个中声区的音量不太强的“a”韵母,该音发出后便保持住,要求发得整齐,收得干净,断截分明,韵母音质必须明亮、圆润、富有单性,不能有任何晦暗,沙哑、僵硬、尖直或有声母“h”的声音。下面是他训练起声时常用的两条练习:

在短音发得比较正确时就可接着发一个长音,发长音前 不可重新吸气,一切都保持发短音的状态,每次长音之后,可依指挥的手势使合唱队员暂时屏住气息,保持不吸也不呼的状态,但注意不可放松和改变发长音时有关器官的一切状态,稍停之后,吸气练习,这对锻炼气息的控制和声带并拢,获得弹性的声音是很有益处的。他认为好的“起声”必须从所发音的具体音高,音量、韵母、情绪四个方面作好准备,忽视其中任何一点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经过长期摸索得出两个字:“收”与“钩”,他称这是训练合唱声音的“二字诀”。所谓“钩”就是当音发出以后,整个发声器官要有一种四面八方都钩住的感觉,保持这种感觉可以使发声位臵得到控制而不会垮下来,但这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人为的用力把肌肉绷紧造成僵硬。“收”是针对“放”而言,他认为发声如果是“放”的思想指导,那么发声器官的各个部位就将松掉,上部共鸣腔会软塌,得不到气息的有力支持,发声支点也将落到喉部,增加嗓子的负担,演唱起来很费力。如果“收”着唱,精神状态就会兴奋积极,上部共鸣腔将积极地打开,两肋饱满的支持,声音必将是生气勃勃的,尤其是在演唱速度较快的作品时就可使声音既灵活富有弹性,又能保证吐字清晰和速度的准确。把它生动地比喻为好似机器传送带那样不停地有节制地向前运动,而不是象失掉控制的物品从高处跌落下来。又好象是锣锤一击立刻收回,而锣音则缭绕迂回。“收”的另一作用是较有利于歌声的“波动”统一的控制,波动的统一是合唱音响取得均衡的必要条件。

人体的喉腔、咽腔、鼻腔、口腔、胸腔和前额及两颊都起着共鸣作用,发声时由声带所产生的基音通过上面的器官的反响得到共鸣。他认为声母“m”是练习共鸣最好的声母,训练时可依照前面起声的练习进行,只是把“a”改为“m”,开始音量不宜过强,舌头平放,舌尖轻抵下齿龈,牙齿微张,咀唇轻轻合拢,面带微笑,双颊上提,下巴和颈部放松,口腔内保持一定的空隙,使气流通过鼻腔直向头腔,以获得最好的共鸣位臵。他常用以下练习训练共鸣:

以上练习和“起声”的要求一样,只是在发短音的“m”时很快地调节口腔与咽腔,找出最有利于共鸣的位臵,然后便半哼半唱地过渡到开口唱“o” 或“a”,这时要特别注意张口唱时不要改变“m”的共鸣位臵,始终保持上下部共鸣适当的比例。当张口唱与“m”的共鸣情况已完全结合时,就可换其它母音,并用半音逐渐升高来练习,如效果不好可以从“m”重新开始,直至理想为止。当短音练习比较巩固时,可以取消短音而只发长音,并且结合训练音量的变化,如平均音量、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突然收束、急缓吸气、混合音量(< >)(> <)以及循环呼吸等。在上述的训练中,他很重视锻炼合唱队员对指挥的要求和手势的灵敏反应。培养他们的内在听觉能力和歌唱表现上的主动积极性,善于倾听邻近各成员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

第三章:协调——均衡与谐和

如何使组成合唱的各个声部产生的效果相互取得应有的关系便是协调的要求。从物质条件来看协调包含音量、音色和音准三个因索,音量和音色关系密切,他们的形成是由物体振动时的振幅和共鸣泛音所产生。而音准(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所形成。各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的相互关系叫做均衡。音准(音高)的相互关系叫做谐和。

均衡不是各声部在音量音色上的绝对平衡,而是随着作品内容有所变化。

常提醒男低和女低声部要保持灵活性,他把这两个声部生动地比喻为好象老大爷、老大娘,但他们不是臃肿、笨拙的老年入,而是健康壮实的老年人,不能满足特有的胸腔共鸣,一定要有头腔共鸣,以便能给整个合唱不论在和弦的明确性和节奏的灵活以及旋律的流畅性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和推动。

这里要提出的是他讲的均衡指的是音量、音色,一般人理解所用的平衡包括音高的要求,这样的平衡和他提的协调相类似。

在合唱音最方面很重视积极而有控制的轻声训练,唱轻比唱响难,唱好轻声是唱好合唱的基础。在音色上他指出合唱有别于独唱,不能各唱各的,鉴于各成员的发声概念有前有后,水平不齐,他要求一般统一在发“he”字音的部位上,让气息沿着上颚垂直向上,不前不后,不过份暗也不过份亮。

音准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既要依据和弦中各音振动频率上比例的 关系而产生谐和,又要照顾某些特性音的倾向性和转调时的明确性,同时也要照顾和弦与旋律之间的关系。

一个合唱指挥对声乐应当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比如气息支持不足容易偏高;共鸣位臵不高容易偏低;换声点及提位没有及早准备或换气的地方安排不当都会造成音准上的困难;又比如指挥的手势过高容易引起偏高;指挥的头部过低或锁眉容易引起偏低等等。指挥的情绪消沉或过分紧张都会破坏谐和,尤其在演出时影响更大。在训练或演出前如果发现合唱队员情绪不佳,总是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语调使大家精神振奋起来,以保证训练和演出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章:色调处理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不仅重视各声部相互纵的关系所造成的协调,同时也非常重视声部进行时横的关系所需要的起伏色调。色调即作品在艺术再现过程中每一瞬间的声音相互之间在音量,音色及速度上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层次差别的蛤个起伏局面。音乐既是时间艺术,就要有色调起伏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色调来表现,没有思想内容的色调是没有生命的;有思想内容的色调才赋予作品以生命活力并给人们深刻的感染力。

音乐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乐汇”,它也是安排色调的基本单位。每一个乐汇中起伏的最高点称之为“逻辑重音”,它是依据作品的节奏,旋律音型利歌词而决定的,一般确定了逻辑重音之后演唱时的感情就要往那里推上去,速度趋向逻辑重音前情绪稍快,离开逻辑重音后情绪放慢。如:

例中的逻辑重音在“到”字上,很明显在色调从.“辽”字起渐强的要求下,还伴随着音色的加厚加浓,当离开逻辑重音后又在渐弱的要求下音色从浓厚渐渐地趋向原来的清淡,自然表达了对总理敬仰之情。但有时也可用相反的手段在逻辑重音前面以延碍的手段来获得更急迫,达到高点的热烈情绪。

每个乐汇一般只许有一个逻辑重音,如果有两个以上就必须服从一个主要的。如:

上例一个乐汇中有两个逻辑重音,第二个“没”是主要的逻辑重音,第一 个“没”为次要逻辑重音,它从属于第二个“没”。当我们将几个乐汇组合在一起成为乐句时,所有的逻辑重音之中也应该只有一个为主,而其它逻辑重音都是从属它的。

在排练作品的过程中,采用适当的色调将一个音、一个和弦推向另一个音另一个和弦;将一个乐汇,乐句、乐段推向另一个乐句、乐汇、乐段,使整个作品产生推动,即便是断音和休止,也通过色调使之连贯产生有机联系,这样的艺术再现会使听众与演唱者一起投入再创造的过程中去。

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强与弱,快与慢、紧与松、浓与淡,高与低的矛盾,而色调则是表现这些矛盾的现象,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必须要找到色调并相应地给予声乐技术上的配合。

指挥对于作品的色调安排是否恰当,是依靠他对作品理解的深度和他对业务刻苦钻研去获得的。

第五章:咬、吐字规律

世界上所有的声乐学派都和本国的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他长时期地研究和探讨合唱发声与我国语言文字结合的问题。他认为在合唱艺术中清晰的咬字吐字与优美和谐的发声是一致的。训练初期他要求每个成员弄清楚“五音”和“四呼”的概念,发音时是通过“喉、舌,齿、牙、唇”这五个部位的正确的声母形态用“开、齐、撮、合”四呼的着力把字的韵母吐出来,所以咬字是指字的声母形成,而吐字是指韵母送出来的着力处,但二者联系极为密切。

根据发声的要求,把二十一个声母分为音前声母和音上声母。其中b、d、g、z、zh、j六个声母是音上声母,它们不送气,在拍点上发出,其余的声母都送气,在音的前面产生,声母必须按五音的着力部位咬正确,发得有力而敏捷。韵母有三十五个,按音素之间的结合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三合韵母三大类。此外还有空韵母,即在zh、ch、shr、z、c、s后面以“i”作它们的韵母。以及字尾的卷舌音“er”(做字尾时只写“r”)。

声母只有一个音素,而韵母却是一个、两个及三个音素的不同结合,在歌唱的时值上每个音素应如何分配,音索与音素之间如何结合,这些就产生了各 种不同的安排与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要求严格地将韵母各个音素结合为一体并保持口形,尤其是一个字唱几个音时,一直保持到该音的韵母到最后的瞬间。对有韵尾的字,要求必须在音符时值的最后才“收声”,这种收声越晚越好,越短越好,否则将影响发声的位臵和气息的支持。

一般韵母的发音基本上是“开口呼”,着力于喉;通过介母“i”或“i”本身的韵母便是“齐齿呼”,着力于齿;通过介母“ü”或“ü”本身的韵母便是“撮口呼”着力于唇;通过介母“ü”或“ü”本身的韵母便是“合口呼”着力于满口。他认为四呼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是“合口呼”的字,合唱成员由于发声概念上的原故,往往误将“合口呼”着力于喉,结果字唱不响,唱不清楚,影响音色、音准,所以在合唱中,凡是遇到“合口呼’的字,他都要求着力于满口。

非常强调的是当一个字吐出来以后,口形的大小一定要保持到底,不可中途改变(这并不影响色调上的变化),因为稍稍松动,字就会模糊走样,尤其有韵尾需要收声的字也不过稍稍一带即可,另外吐字时嘴的动作不可过分夸张,要自然灵活、敏捷利索,否则吐字会感到笨拙累赘,他主张每乐句的韵母必须相互衔接成为一条完整的旋律线条,不能因咬吐字的变换而破坏了这完整的线条。

咬字吐字的规律不过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之一,借以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孤立地脱离内容地讲咬吐字规律是没有生命的,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为了达到咬字吐字和演唱表现的统一,他要求合唱成员平时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他认为音响上需要应有的协调和色调,同时在咬字吐字上需要清晰准确,加上正确的发声能力这就为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所有的上述训练方法都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内容。任何基本训练都是为演出、排练作准备的。

合唱既是一种集体歌唱的音乐形式,它就要求发展“共性”和“统一”,而这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方能获得,凡是妨碍发展这种共性与统一的都应加以 限制。

训练过程是逐步深入、有重点、有阶段地进行,但却要尽可能把各个方面的要求都结合于每一个练习和排练之中,尽量少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尤其是在稍后的训练中应当突出重点并照顾一般,力求把已训练过的内容尽量结合进去。

衡量合唱训练的成果最终看它在技术上是否建立起统一正确的发声、合唱成员对指挥反应是否灵敏、具有适应多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作品的艺术表现的主动性。效果主要看它是否赋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第六章:视唱能力的训练

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1.单旋律的音准训练: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要准,因此音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在音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做示范性唱奏,只有通过示范唱奏,让学生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能少用琴或者不用琴。

2.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第七章:歌唱技能的训练

1.姿势: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歌唱技能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张不开、眼睛乱看等毛病,要让学生一参加合唱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状态: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微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自然,积极的微笑状态等。在实际的训练中,教会学生尽量把牙关张大,提倡“夸张”训练。口形轻微的“竖立”感,适当的调整口形,口形不适宜的关拢,将失去脆嫩的、甜美的声音,导致成人化。相反,口形太开放,声音太靠前,又会发出不悦耳的“白声”(散声)。

2.呼吸: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对唱好一首歌曲也起着非常重要人作用。呼吸训练时可进行一些纯呼吸练习,如闻花、抽泣、呵气、咳嗽、高音喊叫等,体会吸气、呼气的动作和位臵。在纯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可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吸气→控制→吐气→……使学生逐步学会有节制地控制气息的能力(以上每次各10秒)。当中包括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当然最重要的是循环呼吸,它只有在合唱艺术中存在。目的是以避免把换气、偷气和其它换气方法暴露,以影响整体效果。

3.发声:少年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臵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少年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尤其是变声期的孩子一定轻声唱,如初小学生正处在生理的变声期,即喉头与声带发生变化,声带、咽腔的粘膜以及口、鼻均有充血现象,声带长期处于充血浮肿状态;声音由明亮、清脆变得暗淡无光泽、沙哑、发音迟钝,甚至失声;音域变窄,高音高不上去,低音又低不下来。所以,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可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也可用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臵低,声音“炸”、“虚”、“白”、“咧”等毛病。特别强调一点从小学到高一的上半学期之前,尽量减少胸声训练,主要集中在头声区的训练,在真假声结合的方面气息要深,增大口腔容积,多用共鸣。教会学生在演唱时口腔里有一种“空含感”,坚持声音高位臵,在高声区加入适当的假声,上口盖要打开抬高,音越高越保持高位臵,增强气息的深度,收下颚,微低头。并注重内外感觉的统一,寻找“微提面颊、打哈欠的口腔动作、唱给远方的人听”等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微声唱法”,它有助于放松下巴,面部肌肉,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调节发声器官处于松弛状态,克服紧张情绪。有助于集中精力培养听觉能力,形成相互配合,调节音量、音色的内在感觉。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这是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即唱歌要有“喷字头、延字腹、收字尾”的习惯,也就是“说声母、唱韵母”的方法。在民族声乐中,对这一要求有特殊的规范。所以说好普通话,用好“十三辙”,对唱歌有很大的好处。

第八章: 和声训练

在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和声基本训练,坚持对学生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听音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到和声音程,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就可以开始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歌曲了。

第九章:培养学生歌唱中的“生命状态”

在歌唱中全身心的投入,演员赋予作品灵动的生命气息以及他的演唱撼动人的心灵的感染力,在瞬间形成人的发生体与艺术表现的颠峰状态以及最佳的艺术创造力与文学作品的“灵感”有相似之处。其实也就是演唱作品的“神”,唱出神韵,唱出内涵。

给演唱灌注灵气的生命气息,做到“融情、歌情、唱心”。即意生情、以情带声、以字传情、声情并茂。所谓“唱心”就是唱意、唱情,表达中心,吐露内心情感。要将“死音”唱成“活音”,使生命力增强,让人们体味生活,是自然声音与生命力的展示。用音乐唤醒沉睡的生命,激活生命,升华生命。要想有“生命状态”,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文学修养,处理作品的能力。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学生一听就懂,能做到。教师也应该在上课的时候富有激情。学生爱学,希望能参加 合唱队,盼望合唱训练。

第十章:合唱训练应注意的一般事项:

1.尽量先闭口哼唱(M),后练唱开口音。2.努力扩大头声区,努力充实高声区的假声成分。3.先练长音,再练短音和弹跳音。

4.音量上先弱后强,也就是以柔声唱微声练习,适当的调节音量。

5.在声区上,先练偏高声区,其次练中声区,再练高声区,最后练低声区。

总之,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因此,教师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和声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实际上,合唱训练可以总结出八个字即“松”,解放全身的每个部位。“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主动的“我要唱”。“竖”,口形的“竖立感”,微微含着似的歌唱。“上”,声音的提位,气息的增强,口腔容积增大,声音关闭,唱高音时的加强气息,适当加入假声成分。“下”,气息深,合理利用气息(不同风格要求)。“拢”,声音美,集中,不散,不咧。“变”,口形变化(咬字吐字),声音靠前靠后变化,乐曲表情变化,艺术形象变化等。“开”,即不要虚着唱,敢于运用自己的嗓子(当然不是喊唱)。共鸣腔体完全打开,有积极的状态。

13 14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7.电脑绘画校本课程教材 篇七

一、充分发挥文化和学校特色, 充实“熏陶+培养”互补的校本意识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渠道和主战场, 而作为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以其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因此, 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校园文化资源, 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服务于学校, 服务于教育, 开创出“熏陶和培养互补”的校本资源开发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是一种大家都在寻找的学校教育的新“增长点”。

校园文化资源丰富多样, 包括校园显性文化资源和隐性文化资源。从大处说:学校硬件设施、教师学生、办学理念, 往小处说, 学校的制度文化、校纪、校风甚至一草一木都是校园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从动态的, 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种娱乐性、文体性、学术性活动到静态的, 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诗化都属于校园文化资源的范畴。校园文化资源尽管丰富多样, 但也各有不同, 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现, 积极创造, 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尤其是校园隐性文化资源, 潜移默化, 具有“桃李不言, 不自成蹊”的独特作用, 更应挖掘创新。开发校园文化资源还要注意它的时代性, 应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发展, 使之富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 但却是稳定的、渐进的和持久的, 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 必须立足校园文化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使之产生辐射力, 筑成塑造力, 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社区和学校特色, 充实“实践+创新”并举的校本内容

校本课程充分体现了社区与学校的特色, 其内容与社区生活和学生生活发生更为直接、密切的联系。社区丰富的课程资源给儿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了鲜活的材料。各类课程资源中, 区域文化、社区文化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挖掘社区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把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 是开展校本课程最好的选择。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东六小学 (以下简称“我校”) 所在地区背靠长江, 南临京杭大运河, 沪宁高速是本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经济发达, 有全国闻名的灯具之乡, 享有江苏“小温州”的美誉, 这里更是革命先驱恽代英的故乡, 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对开发校本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长江之歌》就是我校开展校本课程的一个课题。通过深入实践活动, 孩子们的自主性被唤醒了, 创造性被激活了。同时, 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还培养了他们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使其形成了亲近自然、关注生活的责任感。

三、充分发挥时代和潮流特色, 确立“时尚+实用”共存的校本宗旨

调查发现, 80%的学生有上网的习惯, 60%的学生在使用QQ聊天工具, 30%的学生关注影视文艺动态, 40%的学生会上网查找资料, 20%的学生有看新闻或其他内容的习惯。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 我也发现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丰富, 眼界较广, 张口网络“新”词, 闭口时尚“潮”语, 如果此时, 教师稍有懈怠, 便会“OUT”了。因此, 我们每位教师要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时时把握主动权, 与社会接轨, 与时代接轨, 与学生接轨, 切实担起“重塑中国人”的重担, 培养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同步的一代新人。因此,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时代潮流等因素, 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现象纳入课程, 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促使学生成为“社会化”的人。

四、充分发挥家长优势与作用, 开创“社会+学校”同行的校本模式

虽然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教师为开发主体, 但它的旨趣决定了它必须与外部力量合作,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社会参与力量中, 家长的参与对学生能够产生最为直接、有效的影响, 在一定意义上, 其影响程度不亚于学校教育这一方面。因为每个班的任课教师只有几位, 而每个班学生的身后却有数位家长。这些家长都是珍贵的、可供利用的校本资源。只有通过让学生共享到各位家长提供的校本资源, 学生的成长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家长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促进学校教育民主化, 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适切性等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为家长不仅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言献策, 提供思路, 还能及时反馈信息, 提供服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家长还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 以增加校本课程的针对性和确切性。

8.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课程建设 篇八

一、扬长德育

“扬长德育”其内涵所弹奏的是一部师生和谐共进的交响乐。“尊重、发掘、延伸和拓展师生的长处”是它的主旋律。“扬人人所长,越扬越长”,它提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快乐成长、个性发展。

——“扬人人所长,育火红童心”中的“长”、“红”两字,体现了辩证关系,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有长处,心才能火红,而心又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发展内因,心红才能自信,充满希望。我校位于白云区农村,这一理念又能增强师生及家长的长红乡土情感。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为核心,体现教育公平,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致力于让每个学生在“长红”奠定一生做人、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全面落实“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这一基础教育目标与任务,既注重小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关注小学生精神的成长。

——承认、尊重、发掘、延伸和拓展每一个师生的长处,让每个师生个性得以张扬,让每个师生在校园里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扬长德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积极因素进行鼓励、培养,使之产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长期的良性积累,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特长”的有用人才。这里的“长”包括特长,更多的也可能是学生身上的某些闪光点或优点(长处)。

扬长德育从“扬人之长,越扬越长”这一教育原理出发,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和独特优势,通过“期待、激励、训练”,使隐藏在学生身上的潜能得到发挥,并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良好心态逐渐迁移到其他方向,即扬长补短、扬长促全。

二、扬长德育校本课程开发

所谓“校本课程”,是指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形态,主要由校长和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开发的课程。

要设计学校的校本课程,就要诊断学校需求,找出发展特色;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现状;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分工合作;形成课程方案。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一是实践活动类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多体现为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方式灵活,可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二是学科教学类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以书面文本为主,多为某门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可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

要实施校本课程,就要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基于研究:学校文化——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主题选择——课程方案的编写——课程内容的研制与提炼——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基于设计: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相互关联、螺旋上升的课程。基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家长。基于学习与合作:团队合作而非因人设课。校本课程开发需要重建教师的课程角色:教师是推行课程变革的关键人物,是课程意义的诠释者与建构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课程的研究者。

三、扬长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课程建设

我校在前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起结构化的“扬人所长礼艺见长”扬长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一)我校构建起了“扬礼之长”、“扬智之长”、“扬艺之长”的校本特色课程

我校扬长教育特色以扬礼之长为基础,以扬智之长为核心,以扬艺之长拓展,智情结合、传统与时代结合、人文与自然结合,以礼促长、以智带长、以艺显长,让每一个孩子学有特长,人人有长。

“扬礼之长”校本课程每个年级七课,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以小学生身边熟悉的学习生活场景为基础,每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礼仪广角镜”作为引入部分,向学生呈现场景或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第二部分“礼仪训练营”为每课的主体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评一评、演一演的过程中经历心灵与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雅言雅行、成为雅人的动机,让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和技巧。第三部分“礼仪伴我行”为每课的拓展延伸部分,注重行动实践,运用礼仪知识与规范,与生活相联系,突出童真童趣,生动活泼,是一套具有系统性、逻辑性、渐进性、特色性的教材。

“扬艺之长”校本课程以农村群众喜爱的醒狮和中国象棋为特色内容,培养学生对醒狮和中国象棋这两种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狮舞见长,以思维见长,培养学生的才艺。

(二)以校本特色活动为平台,以动扬长

开展学生“扬我所长”系列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的品行得到锤炼,潜移默化、坚持不懈地培养。

全校开展“明礼活动”。按校本教材分年级系统实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以征文、演讲、墙报、文艺演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

上一篇:描写狮王末路的寓言故事下一篇:美丽的家乡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