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点(精选10篇)
1.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点 篇一
2018年长春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公文
基础知识考点点拨
一、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古往今来人们在公务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书。对于事业单位考试来讲,主要考查的是党政机关公文,即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考点点拨】对于概念,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时所运用的文字材料,这种所谓的文字材料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特定的效力和规范的体式,比如国务院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它所制定和颁发的文件,代表中央人民政府的职能和职权范围,具有行政领导和行政指挥的权威等,是不允许下级机关拒不执行的,体现了公文的特定效力和权威。正是为了维护公文的权威性、准确性与有效性,才会对公文的文体、格式等进行了统一规范,这也就体现了其规范的体式。
二、公文的分类
公文的分类标准有很多种,其中事业单位考试中考查频率最高的分类有如下几种:(一)根据行文关系不同,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1.上行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行文。如请示、报告等。
2.下行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行文。如命令(令)、决定、决议等。3.平行文:是指向所属同级机关以及向非同一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中不相隶属的任何级别的机关行文。如:函。
(二)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收文和发文。1.收文:指本机关收到的来自外部的公文。
2.发文:指由本机关制作发往外部的或只供内部使用的公文。【考点点拨】对于分类标准和每一类所包含的文种是考生复习时的重点,比如根据公文的来源为标准,可以分为收文和发文,切忌不要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的分类标准混淆。另外,对于下行文的文种范围也要有准确的把握,比如包括命令、决定、决议、批复等。
三、公文的稿本
公文的稿本是指公文的文稿和文本。同一内容和形式的文件,在撰写印刷过程中,以及根据使用时的不同需要,又往往形成不同的文稿和文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草稿,指拟成而未最后定稿的历次文稿。草稿内容未正式确定,不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
2.定稿,是经审阅修改,由机关单位负责人签发或经一定会议讨论通过正式生效的文稿。3.正本,是根据定稿按正规格式印刷的供向外发出用的正式文本。4.副本,是再现公文正本内容及全部或部分外形特征的公文复制本或正本的复份,正本复份具备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而公文复制本不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5.试行本,是规范性公文正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即试验推行本,在规定的试验推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6.暂行本,也是规范性公文正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暂时推行本,在规定的暂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考点点拨】公文的稿本种类有很多,在这里列举考试中最常考的的种类,对于这个种类的考查,主要测查哪些稿本不具备公文的法定效用,这些种类当中“草稿”和“公文的复制本”不具备法定效用,考生务必牢牢掌握这一重要考点。
四、真题演练 【单选题】
1.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A.传播知识 B.具备查考价值
C.书面文字材料 D.具备法定的权威性 1.【答案】D。
2.国务院向北京市政府发送的公文属于()。A.上行文 B.下行文 C.平行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答案】B。
3.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平行文()。A.请示 B.报告 C.函 D.批复 3.【答案】C。
4.公文可以分为收文和发文,其划分标准是()。A.行文关系的不同 B.来源的不同 C.载体的不同
D.对处理时间方面的限制和要求的不同 4.【答案】B。【多选题】
5.公文的稿本是指公文的文稿和文本,下列哪些稿本不具备公文的法定效用?()A.草稿 B.试行本 C.公文复制本 D.暂行本 5.【答案】AC。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点 篇二
一、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调整对象
一、用人单位:境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无个人用工,个人用工属于雇佣关系)
二、劳动者:自然人。
三、用工之日、劳动关系建立之日、劳动合同订立三者关系:
用工之日=劳动关系建立之日,劳动合同订立之日可早于、等于或晚于用工之日。
◆劳动合同的分类及订立
一、分类:法律规定下自由确定何种合同。
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3、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二、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
1、协商订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2、推定订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①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②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双十”原则。③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且无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过错辞退和第40条第1、2项规定的非过错辞退而续订的。连续订立二次的计算:自08年01月01日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开始计算。
3、惩罚订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时仍无书面合同。
4、补充订立:2008年1月1日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2008年1月1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集体合同
一、集体合同分类
1、普通集体合同: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提交职代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2、专项集体合同: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可以订立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专项集体合同。
3、行业性集体合同、区域性集体合同: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
二、集体合同的鉴定、生效
1、鉴定: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订立,没有工会,则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代表与用人单位。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2、生效: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3、约束力: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二、集体合同的标准
个体劳动合同标准 >= 集体劳动合同标准>=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三、集体合同违反的法律救济
工会可请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协商不成,可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四、不订立劳动合同的后果:
1、一般情况: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特殊情况: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条款及解释
一、必备条款:
包括①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②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③劳动合同期限;④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⑥劳动报酬;⑦社会保险;⑧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
注意: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约定条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三、劳动报酬及劳动条件等标准的解释
1、劳动报酬标准:协商——集体合同 ——同工同酬。
2、劳动报酬支付义务违反的后果: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①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②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③ 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④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3、劳动条件等其他标准:协商——集体合同——国家有关规定。
四、试用期条款解释
1、试用期限制
①试用期<=1个月:3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②试用期<=2个月:1年<=劳动合同期限<3年。
③试用期<=6个月:3年<=劳动合同期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④试用期禁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仅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⑤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⑥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双同一次”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2、试用期工资标准:
3、约束力: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二、集体合同的标准
个体劳动合同标准 >= 集体劳动合同标准>=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三、集体合同违反的法律救济
工会可请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协商不成,可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四、不订立劳动合同的后果:
1、一般情况: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特殊情况: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条款及解释
一、必备条款:
包括①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②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③劳动合同期限;④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⑥劳动报酬;⑦社会保险;⑧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
注意: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约定条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三、劳动报酬及劳动条件等标准的解释
1、劳动报酬标准:协商——集体合同 ——同工同酬。
2、劳动报酬支付义务违反的后果: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①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②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③ 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④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3、劳动条件等其他标准:协商——集体合同——国家有关规定。
四、试用期条款解释
1、试用期限制
①试用期<=1个月:3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②试用期<=2个月:1年<=劳动合同期限<3年。
③试用期<=6个月:3年<=劳动合同期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④试用期禁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仅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⑤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⑥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双同一次”
2、试用期工资标准: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三个不低于”同时满足。
3、试用期内解除合同 ①用人单位解除:
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情形; 用人单位预告解除中的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注意:应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②劳动者解除: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无书面要求)。
五、违反试用期条款的法律后果:
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六、违约金条款:
限定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限、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约定竞业禁止时适用。
◆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及其后果
一、劳动合同解除
1、劳动者解除
①协商解除
②预告解除: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
③随时解除:无需提前通知解除。
A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C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D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E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F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另外: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事先通知。
注意: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用人单位解除
①协商解除
②预告解除: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A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为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B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C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③补偿解除: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适用情形与预告解除合同。
④随时解除:无需提前通知解除。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C严重失职,徇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D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E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F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注意:与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相比,主要增加了第(四)项和第(五)项情形。
⑤经济裁员解除:
A适用情形: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B裁员标准:需要裁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
C裁员程序: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D裁员优先留用对象: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抚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E被裁人员的被录用优先权: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⑥用人单位解除禁止:以下情形不适用预告解除、补偿解除和经济裁员解除:
A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B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C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D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E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F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应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二、劳动合同终止
终止情形
①劳动合同期满的;
劳动合同期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延续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A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B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D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例外: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劳动合同终止,按国家有关工伤保险规定执行。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③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④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⑤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消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争议解决程序
一、调解: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15日内调解结束。到期末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调解协议无必须履行力。
二、仲裁——必经程序:先裁后审,不裁不审的原则。
1、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计算。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
2、仲裁调解书具有法律执行力。
3、原则—谁主张谁举证。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重大,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三、诉讼
1、时效:自收到15日内起诉。
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点 篇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一)对内改革
改革首先是在农村拉开序幕。安徽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1、改革的性质和意义: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扶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2、改革的衡量标准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3、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对外开放
目前中国有6大经济特区,包括: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喀什。(1980年建立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1988年设海南省。2010年设立喀什经济特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国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即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多层次的开放,即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定,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区、开发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宽领域的开放,即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众多领域。
4.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点 篇四
1.注意谁来讲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秘书起草领导讲话一定要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总的来说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征求领导的意见,把领导的思想原原本本的全部展现在讲话材料中是基础,少了一点,就算全文亮点再多也于事无补。如果能做到拿着自己的思路、想法与领导沟通,即便被领导全盘否定,往往也能够起到好的效果,可以让领导知道自己的秘书不是一个复读机和打印机。
第二步要分清讲话领导的级别,看看此次会议、活动出席的领导都有谁,谁还要讲话,谁还要致辞,把握好切入的角度,讲话稿切忌喧宾夺主,分管领导就要讲具体、讲做法、讲步骤,主要领导要讲全面、讲思路、讲方向,分管领导不能把主要领导的要求先讲出来,主要领导也不能把分管领导要安排的具体工作全部讲细、讲透。
第三步要熟悉领导的风格和经历。领导的语言方面要注意倾听和积累,记住领导愿意引经据典还是喜欢单刀直入,喜欢用排比还是喜欢用比喻,喜欢用长句还是短句,在讲话稿中要注意加以利用。领导的经历如果能结合到讲话稿中,可以形成一个亮点,比如说——
领导来自农村,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干起,在面向农村、农民讲话时,就可以加入这样一句,“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是我肩上的重任”。
再比如领导有防汛现场指挥的经历,在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类似的讲话中就可以注意加以利用。这样可以充分反映出秘书的认真,也会让领导通过材料对秘书另眼相看。
2.注意谁来听
一篇好的讲话稿,标题多么对账,辞藻多么华丽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了解听众的情况,要让听众把讲话的核心要义入耳、入脑、入心,讲话稿才真正起到了作用。不然,领导讲了一通,下面鼓掌鼓了一通,只知道拍手叫好,想传达的内容一句没有,这个稿子就算失败。
比如,到村级组织阵地讲话,受众大部分是农民,就要避免用各种术语,要用类似于“撸起袖子加油干”之类接地气的语言,要更多的举例子,最好要举本村或者周边的例子,用大白话传达理论,用具体实例传达方法,才能让农民朋友明白要怎么干。
再比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就不能把部门的工作从头到尾说一遍,导致站位过低或是没有重点的效果。以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会议为例,要针对参加会议的不同部门起草讲话稿,参加会议的同样是党委部门,都要从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内容下手,但今天面对的是组织部门,就要侧重于组织纪律;明天面对的是纪委系统,就要侧重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等等。
3.注意分层次 层次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更是讲话稿的重中之重,因为讲话稿是用来读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很容易让听众迷糊,直接反映出领导安排部署工作的水平高低。
因此,起草讲话稿之前,一定要写出完整的提纲,有了提纲,才能确保讲话稿层次清晰。首先要搞明白老子和儿子,理清逻辑关系。以农业发展讲话为例,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品牌化建设在第一个层次是并列的,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在发展成果方面是并列的,科技扶持、政策保障、组织领导、质量体系建设在保障措施方面是并列的,决不能转变先后顺序,也不能变并列关系为包含关系。
其次要分清楚每一个层次的内容,避免“车轱辘”话。笔者有过切身经历:
一次参加会议,一位领导围绕经济工作进行发言,当然他是脱稿,自信于平时的积累较多,在会议上滔滔不绝,开门就说我要讲三点,之后每一点又讲了三点,说到第二点时,灵机一动又反过来强调第一点的内容,最后还要靠他自己解释别人才能明白他的用意,造成听的人只能感叹于他的知识储备量,他想表达的意思大致明白,却又似懂非懂。
这说明,一篇好的讲话稿,一定要学会合并,掌握全篇内容要传达的核心,把类似的段落、内容进行有效合并,强调完了的内容在之后就不要反复强调。
4.注意拔高度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高度自然就有了。大至一个地区,小至一个部门和单位,任何工作都必须接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范。所以,吃透上级精神是起草讲话文稿的重要依据。
吃透上级精神,一般要从四方面入手,一是认真学习、把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二是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三是认真熟悉、掌握上级有关工作的规划、计划。四是认真学习、理解上级有关的会议与文件精神。当然,吃透上级精神,不能只靠临时抱佛脚,平时就要多多留意,处处用心,不断学习,日积月累,写作前还要集中学习。这样才可能对上级精神理解得透彻,把握得准确,运用得精熟。以整体的角度切入,高度自然就有了。
一个领导的讲话,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工作,要站在整体的角度把讲话的高度进行提升。总结工作不仅要总结自己的亮点,还要把自己的工作在整体方面的贡献表述清楚;分析问题要把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突破的难点问题,进行整体把握,提出横向联合、纵向协调争取等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谋划发展更要把自己放在整体中,这样的讲话稿不仅高度有了,还能更加凸显“四个意识”。注重换位思考,高度自然就有了。
5.公共基础知识必考考点之行政行为 篇五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根据行为适用范围,行政行为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①抽象行政行为,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②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对象,就特定的事项所作出的处理决定。
1.行政处罚:
定义: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政行为。
种类:①申诫罚(精神罚、声誉罚):警告。
②财产法: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③行为罚(能力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
④人生自有罚:行政拘留。
2.行政许可:
定义: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为。
种类:①一般许可:准许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从事直接涉及公共利益或个人重大利益的特殊活动;
②特许:适用于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的配置或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
③认可:对相对人是否具有某种资格、资质的认定,通常采取颁发资格资质证书的方式;
④核准:按照技术标准,经济技术规范,对申请人是否具备特定标准、规范呢的判断和确定;⑤登记:对个人、企业是否具有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资格和特定身份的确定。
3.行政强制:
定义 方式
①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行政强行政机关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②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制措施 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对相对人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 ③扣押财物 ④冻结存款、汇款
①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③拍卖或依法处理查封、行政强行政机关本身或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请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④排除妨碍、恢复原状;制执行 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 ⑤代履行(当事人逾期不
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
6.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点 篇六
时间:195月4日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事件经过:
性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影响:
1. 五四运动中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成为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五四以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以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2. 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五四运动的意义
1.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 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 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4.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5.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
6.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二)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6点要求
1.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
2.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
3.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
4.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
5.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6.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
(三)如何做好青年工作
1. 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2. 我们要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
7.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点 篇七
1.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负责制。
A.省长 B.市长 C.县长 D.乡长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实施耕地()保护与提升行动。
A.面积 B.质量 C.效益 D.类型
3.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富裕农民,必须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A.维护社会的绝对公平B.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C.促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性增长 D.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
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要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A.建设现代农业 B.促进农民增收
C.做好“三农”工作 D.增添农村发展活力
5.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围绕(),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A.建设现代农业 B.促进农民增收
C.促进农业增产 D.促进农村发展
6.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抓好()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
A.农业机械化科技 B.农业生产经营机制
C.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 D.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
7.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围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A.农村经济发展 B.统筹城乡发展
C.城乡发展一体化 D.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8.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2月1日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连续12年聚焦“三农”的同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放在首位。
A.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B.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C.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D.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9.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富,()必须富。
A.居民 B.人民 C.农村 D.农民
10.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A.2015 B.2016 C.2017 D.2018
11.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探索建立(),将适合社会兴办的公共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A.市政府职能转移目录 B.县乡政府职能转移目录
C.乡镇政府职能转移目录
D.农村基层组织职能转移目录
1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
A.供销合作社 B.农村商业银行 C.农业科研机构 D.农村信用合作社
二、多项选择题
1.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需要破解的难题有()。
A.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B.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C.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D.如何在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
2.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A.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B.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C.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D.全面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3.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A.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B.注重提高竞争力
C.注重农业科技创新 D.注重可持续
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
A.财政投入 B.征地补偿 C.生态保护
D.耕地占补平衡
5.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A.公开透明 B.全面详细 C.互联共享 D.全程可追溯
6.下列对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的具体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
B.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
C.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使科研机构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
D.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
7.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富裕农民,必须()。
A.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B.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
C.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 D.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
8.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重点支持()。
A.农民增收、农村重大改革 B.农民集中住房、农业科技创新
C.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 D.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民生改善
9.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向()倾斜,扩大节水灌溉设备购置补贴范围。
A.主产区 B.贫困地区 C.粮食生产核心区 D.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0.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A.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B.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C.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民降成本、控风险
D.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
11.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
A.一村多品 B.一村一品 C.一乡(县)多业 D.一乡(县)一业
1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主动适应(),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A.农村实际 B.农业特点 C.农民需求 D.三农政策
13.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
A.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 B.农业信贷总量保持稳定
C.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 D.涉农贷款比例持续增加
14.农垦改革的方向是()。
A.农垦规模化 B.农场企业化 C.垦区集团化 D.股权多元化
15.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做好“三农”工作。
A.法律法规 B.法治思维 C.法治方式 D.底线思维
三、判断题
1.2015年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要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现阶段,不得将农民进城落户与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相挂钩。(√)
3.扶贫项目审批权原则上要下放到市,省政府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4.对农村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明晰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
8.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点 篇八
1.邓小平说,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因为()。
A.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C.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反作用
D.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精神文明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下列有关请示的主送机关,正确的说法是()。
A.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在报送时应将这些领导机关都作为主送单位
B.请示不要报送到领导者个人
C.请示根据内容需要,有时也抄送到下级机关
D.请示应按机关的隶属关系,逐级报送,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越级报送
3.中国劳动力的特点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文化技术素质不高
C.性别比例失调 D.分布不平衡
E.劳动生产率水平低
4.法律的社会作用包括()。
A.指引作用 B.强制作用
C.预测作用 D.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
E.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5.橘生淮南则为桔,橘生淮北则为枳,这说明()。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
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的B.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现的D.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7.关于泄露国家秘密罪,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本罪主观上只能是故意
B.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在客观上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
C.非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罪的,应根据其情节轻重,适用本罪法定刑进行处罚
D.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应依间谍罪处罚,不适用本罪
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A.经济基础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B.经济基础是内容,上层建筑是形式
C.经济基础是相对稳定的,上层建筑是易变的D.经济基础是物质关系,上层建筑是思想关系
E.经济基础是一般,上层建筑是特殊
以上考试信息由航帆网为您提供!
9.关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选聘一律由政府负责
B.企业党组织要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
C.股东大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聘任、激励和去留
D.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
E.对所有国有企业都要实行授权经营
10.我们的中青年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大多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有开拓进取精神,积累了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但也有一部分同志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是()。
A.缺乏革命年代和艰苦时期的锻炼和考验
B.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
C.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理解
D.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群众工作的锻炼
E.缺乏驾驭复杂形势、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
1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12.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主要是()。
A.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B.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C.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E.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3.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的成就,这是因为他们()。
A.摆脱了哲学的指导
B.接受宗教神学的指导
C.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摆脱了唯心主义
D.自觉不自觉地贯彻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原则
E.“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的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14.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进化
E.由于温度升高,水变蒸汽
1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这是因为()。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采用
E.为扩大就业门路,采取多种分配方式也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16.我国关于人权的理解是()。
A.人权领域内的对话与合作,必须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开展
B.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C.人权首先是人的生存发展权
D.人权的根本内涵是绝对的自由
E.没有民主,就没有人权
17.下列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有()。
A.清真寺 B.《红楼梦》
C.森林法 D.马克思主义哲学
E.农贸市场
18.受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且为他人谋取利益的B.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C.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D.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
19.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均衡论
E.循环论
20.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加上美国经济衰退,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连法国总理若斯潘也感慨地说:“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可见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是()。
A.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执政党同反对党之间的矛盾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9.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点 篇九
(1)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苏维埃土地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毛泽东提出以农村为中心,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3.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4.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是()。
A.中共五大 B.八七会议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遵义会议
5.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国共两党之间的影响比较大的中间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的主要领导人是()。
A.宋庆龄 B.李济深 C.邓演达 D.蔡元培
6.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方面是在()。
A.工业 B.金融业 C.农业 D.交通运输业
7.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统治的标志是()。
A.宁汉合流
B.皇姑屯事件
C.东北易帜
D.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
8.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的标志是()。
A.中山舰事件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七一五”分共
D.整理党务案
9.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10.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起始于()。
A.省港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航帆培训祝您生活愉快!
C.五卅运动
D.香港海员大罢工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2)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航帆培训祝您生活愉快!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C6、C
7、D
8、B
9、C
10、A
10.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 经典考点 篇十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C)。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C)。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D)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新课程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改为:×。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改为: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改为:
3、×。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改为:
4、×。改为: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
改为:
5、×。改为: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1、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什么?(2分)
1、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
2、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4分)
2、教师角色的变化:
①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封闭型→→→→→→→开放型的社会型的教师。
3、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特点?(4分)
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理论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部分之中;
②突破学科中心,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1、(1)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4分)
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
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
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2、有一次上课时,初二(3)班的刘强不好好听课,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扰乱了课堂纪律。青年教师小李发现后先是高声喝斥,说刘强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又将刘强推出教室,罚站在楼道走廊。请分析说明:
(1)小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
(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3分)
(2)小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合法权益?
(2)人身权、名誉权、受教育权;(3分)
(3)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
(3)正确做法多种多样(略)。(4分)
1、D;
2、A;
3、C;
4、C;
5、D。
1、杨贤江写的《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5、()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6、1903年颁布的(),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
⑴《论语》 ⑵《孟子》 ⑶《学记》 ⑷《劝学篇》
17、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⑴《大教学论》 ⑵《论演说家的教育》 ⑶《普通教育学》 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
⑴赞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苏霍姆林斯基 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⑴和谐教育思想 ⑵教学过程最优化 ⑶教学发展观 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⑴痒 ⑵序 ⑶校 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⑴教育的性质 ⑵教育的方法 ⑶教育的效益 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⑴做人教育 ⑵职业教育 ⑶基础教育 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⑴积极作用 ⑵影响作用 ⑶制约作用 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⑴主导作用 ⑵主动作用 ⑶领导作用 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⑵主体价值 ⑶创造价值 ⑷教育价值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
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标准答案]
1、新教育大纲
2、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五经、四书
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 京师同文馆
6、癸卯学制
7、理论性和应用性
8、强制教育
9、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10、教
学活动
11、辅助形式
12、课外辅导
13、通过各科教学
14、课程计划
1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16.③ 17.① 18.② 19.① 20.① 21.① 22.① 23.③ 24.① 25④ 26.① 27③ 28①
29.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
30、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
31(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33、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
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
(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34.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
(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
(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
(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
(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
(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
(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6分)
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
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
③只有在**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答案要点:(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点】推荐阅读: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08-14
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义08-30
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招录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07-18
2024阳江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法律常识积累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