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逼出来的读后感

2024-09-16

成功是逼出来的读后感(共4篇)

1.成功是逼出来的读后感 篇一

今天,我看了俞敏洪写的《成功是“逼”出来的》。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想:成功者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不断地积累经验,而后成功的,可这篇文章的题目却告诉我:成功是“逼”出来的,我不禁心存疑惑。

我继续往下看,得知作者每个月都要为《新东方英语》杂志写一篇卷首语,虽然每次都能完成任务,可也跟我差不多,每次都要等到编辑部像作者索要稿子时,作者才静下心来写。看到这里,我非常吃惊,心想:大人也会想小孩子一样管不住自己吗?我本以为只有小孩子才会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催促下完成作业,没想到作者也是在编辑部的催促下完成“作业”的。

也是,谁没有被逼过?就拿周杰伦来说吧,他是台湾华北超人气歌手,小提琴、钢琴……他样样精通。可是,在他小的时候,他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玩耍,只能被“锁”在家里,被他妈妈逼着练琴、唱歌。可以说,他今天的成功,是被他妈妈逼出来的。

看完了俞敏洪写的这篇文章,我知道了:适当的逼迫能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平庸逼走,把勇气、前途和幸福逼出来。人生少不了逼迫,不用别人逼迫自己而成才的人很少很少,而大多数人都是被逼迫着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可能,被逼迫的人当时会想:天天逼着我干着干那,都没有了自由的空间了,好烦呐!可一但他成功了,他的观点就改变了,反而不会怪那个逼迫他的人,还对他心存感激,谢谢那个人把他“逼”上了成功的道路。

2.王道金:那种坚强完全是逼出来的 篇二

说起当年为什么去当红军,他说:“当时在村里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他们说要保密,包括对父母都不能说,所以我心里有些害怕,另外一点就是当兵有饭吃,所以就当了红军,其实并不是为了革命,因为当时只有15岁,根本不懂什么是革命。跟着队伍走的时候,母亲给我做了一双新鞋,她哭着嘱咐我一定要听长官的话,后来我父亲也哭了,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不过那时很流行当兵,只要没饭吃就去当兵,每家每户都有当兵的,我们县当时一共有23万人,其中8万人都去当了红军。那时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彭大将军,还有叶帅、陈毅、任弼时、刘伯承都到过我们县,所以当红军好像很光荣。”兴国县是有名的红军县和将军县,1955年第一批授衔的时候,从兴国走出的54人被授予少将以上的军衔,王道金被授予上校军衔。当年,兴国县有名有姓的阵亡将士就达2.3万余人,其中1.2万人是在长征路上失去了生命。

我问他当年长征的动力和精神来自哪里。他说:“没有动力,当时也不懂有什么意义和精神,那时我才19岁,心里很模糊。上面传令让走就得走,不走也不行,因为你吃人家的饭,就得听人家的话。那时究竟往哪儿跑,我们根本不知道,经常是晚上跑,白天就找个地方睡觉。有时睡在老乡家,有时睡在山窝窝里不敢进村,怕蒋介石发现,只要被发现,他们就会一路围追堵截,当然我们也一路跑一路还击。跑了一年,路上打了无数次仗,到陕北吴起镇之后才结束,当时我们并没有觉得胜利,但相对稳定了很多。不过我们那时还不叫长征,这个名字好像当时还没起出来,我记得好像到了延安之后,毛主席才说我们走的是长征,要不然谁也不知道那个叫长征。其实能坚持走完长征的人,绝对不是一般人,毕竟要靠两条腿走完十几个省,所以中途伤的、死的、逃跑的,什么情况都有,要不然8万人最后剩得还不到七千人,所以凡是走过长征的人,意志肯定都很坚强,其实那种坚强完全是逼出来的。要是当时有饭吃,谁都不会那么坚强。”

采访手记

红军早已成为时代的象征。正是因为这一点,遵义人都知道有个红军叫王道金,至今还活着。凡是红军,只要还活着,不管官大小,他们的很多待遇都一样,尤其是在遵义这个特殊的革命圣地,王道金的这一特殊身份,让更多的人对他加以更多的关注。

得知王道金在世,我先后两次前往遵义市人民医院病房找他聊天。他女儿说,父亲已经住院好几年了,过年过节也是全家人来医院过,吃药和打针全报销,没有压力,也没有负担,有事的话,抢救也方便。

每当我举起相机,他总是习惯性地举起手敬礼等我拍照,他的动作显得很职业,同时也像表演。我笑,他也笑,慈祥而又可爱。近百岁的老人,不断向我重复一句话,我一共打过19年仗!

2011年11月12日

于贵州省遵义市人民医院住院部病房

3.成功是逼出来的读后感 篇三

——读《曾国藩:人才都是熬出来的,本事都是逼出来的》有感

领导常说这样一句话,“有人比你优秀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以此教导我们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以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取得不平凡的成绩为不断努力的目标。

我于2016年3月加入伟星,是半路出家开始接触塑料管道行业。隔行如隔山,对于产品的原料规格、管材型号、结构特点、适用范围及生产流程都不怎么了解。为了帮助我迅速胜任工作,各位领导帮我设计了科学的学习计划,坚持在检测中心的质量管理一线进行学习和锻炼。从最基础的裁剪、焊接管材到后来的精密设备操作、管理,再到现在独立负责PVC原料检测以及部分PVC成品检测项目,回顾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发现自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可以独立负责工作的检测员。因此,此时看到这篇文章,格外有感触。在这一年半里,和我之前工作的单位,不仅是工作内容完全不同,更在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学习氛围上有着巨大差异。之前没有具体的目标,缺少对职业生涯的思考和规划,其实回想起来,那段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日子,确实是非常惬意的。每天按部就班、重复相同的实验,随手写几篇实验记录,即是结束,几乎没有其他负担。但那段日子,我虽然每天都在做实验,专业技术却没有实质上的提高与进步。躲避在自己的舒服圈里,没有压力和争议,自然是轻松快活,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可怕的蒙蔽,顺遂本性的安逸,也同时意味着毫无作为,原地踏步。

现在工作有难度、有压力、更有成就感,为了能把工作高质高效地完成,我不得不去思考问题、查阅资料、研究文献,并形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在变换环境、加足马力开始工作后,我才发现:原来,我还可以发展得这么快;原来,我从前耽搁了那么多宝贵的机会。人都有惰性,越是紧急和压迫的环境,越容易激发出潜藏能力,越能更快地成长。“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曾国藩就是临危受命,被“逼”成为一个军事家,我宁愿在年轻时候历经坎坷曲折、多多攀爬,不愿到老时悲叹:再没有机会一览山巅美景。

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我认为应该接受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要永远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无法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和未来。虚度光阴的快乐,如夏日里吹来一阵凉爽的风,但是转瞬即逝;充实努力的快乐,是冬日里亲手建造一座房屋,劳累、漫长,但非常稳妥,最终会得到一个安家之处,并且获得关于这一段“建设”过程的满满地回忆。

在职场中工作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靠自己不断地努力打拼,多与枯燥和寂寞相伴。曾国藩给我们指明了做事的方法:不断精进,一步步走,不要急躁,要慢慢熬!要坚信“苦熬没有头,苦干有奔头”,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甘于寂寞、埋头苦干、自觉奉献,做一颗 “螺丝钉”,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

人生这一路,躺着最舒服,在负重上升时,都很累很苦。努力了,未必有预期的成就,但是这个咬牙前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真真切切增值的过程。虽然会让你抓狂,让你痛苦,但它毕竟让你增值。

所以,值。

4.成功人士的经历总结出来的秘诀 篇四

2.不相信自己能取悦所有人。一旦你明白了你不可能取悦所有的人,你的生活就会更有目标,你会努力取悦那些应该取悦的人。

3.不吃回头草。不管是工作还是感情,结束了就是结束了,我们都不要再回头,不要期望一些改变能带来不同的结果。

4.不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适合做这件事么?这件事适合我做么?这件事能够持续下去么?”如果有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你最好再想一个继续做这件事的更好的理由。

5.不会鼠目寸光。如果我们看待事情能够更长远、更宏观,我们就能在生活中表现得更好。对于成功的人来说,任何事都不能只看眼前。

6.不会忘记发挥自己的作用。成功人士与其他人最大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不管是在恋爱和生活中,还是在人际交往和生意场上,成功的人会不断问自己,我的作用是什么?换句话说,对成功的人来说,即使他们是真正的受害者,他们也从不把自己当做受害者。

7.不会为了暂时的享受而牺牲长久的利益。成功的人在知道自己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前需要先经历痛苦时,他们不会因此退缩,因为他们清楚痛苦是暂时的,从中得到的益处是长久的。

上一篇:工伤保险科工作总结下一篇:机关科室工作汇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