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共11篇)
1.民主集中制是党的 篇一
免费
分享
创新
十八大学习体会: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以上这段话,是xx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论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提到的内容。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道理深刻,发人深思,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仔细体会。
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概括起来就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中央。民主集中制要求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亦或者和平建设时期,民主集中制在党的各级组织有效、有序发挥作用方面都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集中必须有,这是党的领导地位所决定,这一领导地位通过90余年的奋斗实践所证明;民主也应该有,这是党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民主和集中,偏废任何方面都不可以。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情、党情、国情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党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特别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少数领导干部家长制作风极其明显,大搞“一言堂”,把党的民主集中制当做摆设。这样的情况下,有的领导干部没有约束,把自己凌驾于党的纪律和法律之上,贪污受贿,一旦东窗事发,往往给党的形象造成巨大损害。即便不会因为家长制作风走入贪腐深渊,领导干部也会因为这样的作风脱离开党员和群众。党员和群众失去信心和积极性,党的事业没有他们的参与,那么党的生机又在哪里?因此,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党员和群众是党永远的力量源泉。只有他们的完全加入,党才能永葆创造活力,不断汲取力量,战胜前进中一切艰难险阻。
xx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从而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既是对党的90余年奋斗史的科学总结,也是在继往开来的意义上对今后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部署,还反映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心声,是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要举措,必将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升党
免费
分享
创新 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指明方向。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必须和“三个抓好”结合起来,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促进自身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净化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一、抓好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根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首先树立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思想和决心。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加强当得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二、抓好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核心。我们党已经历经了91个春秋,在这91年里,取得了许多的成功经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时刻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三、抓好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至今人们都崇德尚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也是我们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想不屈的坚定自身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应首先培养自身的道德观念。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始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门永不结业的必修课。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不渝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才能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意志和献身精神,才能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资料来源:http:///data/xdth/
2.民主集中制是党的 篇二
特别之时,必须有特别之举;特别之年,必须有特别之为。必须拿出前所未有的工作干劲和精神状态。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
把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写在湖北“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我国新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个十年”的起始之际,审时度势、统揽全局,顺应发展潮流、回应人民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那么,湖北又将如何在2012年助力跨越式发展?2012年3月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过程向境内外媒体开放,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接受记者的采访。
李鸿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英明领导,科学决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搏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赢得了“十二五”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回顾了去年的工作,客观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形势,对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是一个清醒坚定、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李鸿忠说,报告通篇贯穿了一条红线,就是以民生为纲。无论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还是对今年工作的全面部署,报告都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特别是今年公共财政投入的安排,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的具体部署,都体现了民生优先的原则,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新期待,悉民情、顺民意、得民心。湖北省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结合该省情实际,念好“衣食住行、医教保业”民生工作八字经,推动湖北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执政为民,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新形势下,落实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要求,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按照‘六民要旨’的要求,倾力抓民生,在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为全省人民谋福祉。”李鸿忠说。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我认为,我们党与群众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血与肉的关系、舟与水的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末与根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儿女与父母的关系、仆与主的关系、工具和工具使用人的关系。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生存之本,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无法生存;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为什么我们能从一个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我们能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武装到牙齿”的蒋家王朝?秘诀就在于我们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赢得了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二十多年前,苏联共产党丢失政权,一个拥有2000万党员、国家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的执政党,如大厦一样轰然坍塌,问题就出在人民群众不拥护他了,人民不需要他了。殷鉴不远,催人警醒。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中东、北非地区一些国家出现了政权危机,其核心问题,同样是人心向背问题。历史和现实一再向我们昭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能不能跳出那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靠的就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靠的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社会变革、社会转型、社会利益调整也给我们带来不少问题和矛盾,有的问题还很突出,有的矛盾还十分尖锐,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视而不见。风起于青萍之末,平静的海面下或许暗流涌动。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把群众工作作为党的“生命工程”来抓,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要牢记“六民”要旨,即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把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湖北跨越发展:我们“中”气十足
过去一年,湖北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总目标、总任务,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全省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领先中部、高于全国、好于预期”,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支点建设迈开了更大步伐。
李鸿忠表示,在扩内需和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梯度转移的大背景下,中部崛起态势日益强劲,交流合作日益深化,特别是湘鄂赣三省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联手构建“中三角”,即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成为三省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在三省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中三角”已从构想、探索、共识,进入到全面启动和具体实践的新阶段。
“中三角”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大城市群为核心,位于中国地理中心,具备科教资源雄厚、工农业基础好、区位优越等多方面发展优势,具有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的巨大潜力。构建“中三角”,可谓是国家利益所在,中部发展所至,人民福祉所系。建议国务院尽快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立国家层面的推进和协调机制,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央要求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这个总目标指引下,我们形成了“一元多层次”的发展战略。湖北省上下士气高涨、团结一心、克难攻坚,去年取得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增速高于全国、领先中部、好于预期的可喜成绩。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省6000万人民的努力奋斗,湖北一定能够在“十二五”末实现3万亿的跨越。
目前,发展不够仍然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加快发展是全省上下最强的声音。在新起点实现新的发展,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立足省情实际,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要着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充分发挥科教资源等优势,努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要围绕就业、物价、医疗、保障房建设,以及血吸虫病防治、移民安置、连片扶贫开发等重大民生关切,着眼于打基础管长远,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和谐发展。
现在全国已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集群,每个集群都有特大中心城市作为发展引擎。武汉市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希望中央明确武汉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成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中发挥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湖北介绍:
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湖北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4位。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蓝图:
未来5年,湖北将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在转型、绿色、创新、和谐中,实现“质”与“量”的双重跨越。十二五”时期将是湖北大有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
湖北提案:
3.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篇三
[关键词] 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 工作路线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54-2
一个政党,必须有其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而要使之得到切实的贯彻与实现,还必须有一条正确的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把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根本工作路线,使之贯穿于党的全部活动之中,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发扬与保持这一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反之,就受到挫折。因此,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实行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更是我们今天追寻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永远保持党的最大政治优势的生命线。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贯穿于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其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就是群众路线。这一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的结果,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一条根本工作路线,它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之所以坚持这样一条路线,是由党的工人阶级政党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所决定的。
一、“一切为了群众”,这是我党的唯一工作宗旨,体现着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是党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它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如列宁指出的:共产党“代表着全体农民,全体劳动者和被剥削群众,即反对全民族的敌人的全体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所以,“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从而,在党的章程上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明确规定为党的宗旨,即党的最高价值取向与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程充分表明,党制定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党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体现的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党执掌政权、治国理政,其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以及“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期盼与愿望。
正因为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作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才赢得了民心,赢得了群众,嬴得了克敌制胜、克难制胜的法宝。坚持这唯一宗旨和显著标志,落实到党的各项活动和全部工作中,就构成了党的工作路线的重要内容,即工作宗旨——“一切为了群众”。
二、“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党的根本工作动力、力量源泉,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永远保持党的最大政治优势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即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中,劳动者是“全人类最首要的生产力”,正如马克思说的,“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它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因此,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当然也就是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物质力量——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以及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各个阶级和阶层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在我国,无论是新民民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取得的结果,都是人民群众革命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体现。如列宁所讲“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政治优势,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就将一事无成,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和理想都不能实现。人民群众永远是党的依靠对象,是党推进各项工作的基本动力,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
坚持“一切依靠群众”这一群众路线,从理论上讲,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是搞历史唯物主义还是搞历史唯心主义的问题。坚持党在全部活动中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正是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伟大历史作用原理和群众观点这一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从政治上讲,关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能否充分發挥,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人阶级政党,其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都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党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从群众中来”,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集中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群众愿望要求的决策、意见和办法;又要“到群众中去”,使之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并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
这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认识过程是一致的。只有在群众中、在实践中、在个别中,才能形成符合规律和实际的领导的、理性的、一般的办法与意见;又只有到群众中去,在群众新实践中使领导的、理性的、一般的办法与意见推广开去,得以实现,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一过程,就表现为指导方法上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过程,即从许多个别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实现、检验,然后集中新的经验,又形成新的意见去普遍地指导群众。这样,“群众——领导——群众”、“实践——认识——实践”、“个别——一般——个别”,三者一致的过程,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因此,我们说,党的群众路线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于一炉,正确地解决了领导与群众、认识与实践、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它既是一种科学的领导方法,更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可见,党的工作宗旨——“一切为了群众”;党的工作动力——“一切依靠群众”;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些内容构成了党的科学的工作路线,它集中体现了党在全部活动中从出发点到过程,从具体工作途径到归宿,都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因为我们党坚持了这一路线,从而党在长期的斗争中,得以保持作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忠实代表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始终坚持在一切工作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保证了自己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实现,从而使党的事业和各项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4.民主集中制是党的 篇四
党的群众纪律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党的群众纪律,指党组织和党员处理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也就是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准则。以上案例从多个层面上反映出有些行为已经脱离了群众,也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做为一名党员干部,能够成为党的群众纪律的守护者,意义重大。结合工作实际,我要从以下几个内容严格要求自己:一是严明群众纪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这些都是党的群众纪律最根本的要求和体现。二是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察民情、了解民意,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过程中开阔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决策部署。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有效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防止因矛盾激化而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稳定。三是严格要求自己,按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的要求,从做诚信人,明白人、清醒人、守法人。自觉维护党的群众纪律,约束和影响他人维护党的群众纪律,让我们的党永远温暖、年轻。
5.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的根本路线 篇五
政教处陈坤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本人从政治纪律问题、“四风”问题、廉政建设问题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刻反省,深挖了思想根源,提出了整改措施。现就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一直以来,我以为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教育好学生,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努力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工作,就算是尽职尽责了。除了教育教学外,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关心不深入。
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工作中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三、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
今后的改进方向:
首先,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已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师生服务的思想,通过学习、向同行请教,提高自已的业务能力,绝不遇难而退,要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其次,爱岗敬业,热爱教育和学校,认真备好课、上好课。热爱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三,团结协作,尊重他人,虚心学习,关心集体,维护学校声誉,共创文明校风。第四,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要认真负责,争取做到位,避免工作造成失误。第五、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学风,加强学习,增强功底。按照《党章》提出对党员干部的要求,着力转变思想作风,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时刻牢记学习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实践党的基本理论,学习中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工作效能为落脚点,注重理论实际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增强自身政治理论功底,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统一。同时,加强学习中不断提高党性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注身体加强党性修养,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6.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总结 篇六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要继承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建党的基本经验,比如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党的生命线,善于运用载体进行思想建设,积极开展以“团结——批评——团结”为准则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的党内斗争等。更要深刻把握我们党思想理论思想建设“立党为公”之本质、“实事求是”之精髓,“民主平等”之灵魂。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党的思想建设的新经验、新路子。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总结三
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凝聚全党为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理论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手段创新为载体,以务求实效为目标,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第一,坚持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更加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党历来把从“思想上建设党”放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始终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和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理论勇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和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最新成果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最新理论成果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多方面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指导思想,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新世纪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更加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思想理论教育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些人往往把思想理论教育看做是一种中性的技术性东西,似乎没有价值立场,并认为只要找对了思想工作的方法或技巧,就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承认,思想政治工作无疑需要探索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各种方法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才能发挥其作用。方法与立场是联系在一起的,方法一旦脱离了根本立场,成为抽象的东西,那么它的作用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次,思想理论教育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决定了我们在思想理论教育中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决定了坚持依靠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原则。教育者不应把群众放在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上,而是要虚心地向群众学习,了解他们对理论的实际需要,注重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学习经验。再次,思想理论教育必须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群众自己教育自己,不仅决定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问的平等关系,而且决定了必须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对群众开展的各种各样的理论教育,都必须坚持采取耐心说理、平等讨论、互教互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启发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对象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使思想理论教育的过程成为思想交流、感情交流的相互学习过程,让教育者发出的思想信息被教育对象顺利地接受,并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从而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加注重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设。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社会舆论是社会现实在舆论上的反映,同时,又对社会现实具有巨大影响。当前,随着通信和传媒业的发展,社会舆论的传播渠道拓宽、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越来越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意义重大。江泽民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舆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的和谐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程度。首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指导社会舆论,马克思主义是各项事业的根本指针,也是新闻媒体反映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舆论的根本指针。加强新闻媒体舆论阵地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中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其次,新闻媒体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导向、文化导向和生活导向。政治导向就是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工作大局,选择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舆论予以传播;文化导向就是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生活导向就是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道德观,构建和谐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再次,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水平。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必须不断提高引导舆论的水平。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收信息的规律,把方向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在当前的社会舆论引导中,切实做好突发事件报道、社会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第四,坚持加强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提高思想理论教育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队伍建设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长远大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把人才培养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养。4月,李长春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会议上提出,要重点培养四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第一,要依托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学贯中西、
功底深厚、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第二,着眼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长远需要,努力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培养一批学术功底扎实、有创造活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第三,培养一批善于运用通俗语言、善于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为广大干部群众解疑释惑的理论宣传名家;第四,适应我国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的需要,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精通外语、善于做对外工作,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我国权益的外向型理论人才。
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计划。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从事思想理论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理解,近年来,中宣部等部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了分层次的培训。一是由中宣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在中央党校对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培训,并纳入了2006--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二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在每次开课前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三是由中宣部、教育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研修,通过研修着力提高政治觉悟、统一思想认识,着力领会教材精神、专研教学内容,着力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
第五,把思想理论建设和促进发展相结合,更加注重解决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群众办实事,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毛泽东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江泽民指出:“要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江泽民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我党做群众思想工作的经验总结,是新时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原则,又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生活在充满矛盾的社会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就是要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还必须把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解决了实际问题,清除了引发思想问题的客观因素,思想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专门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重点民生问题作了具体的阐述,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充分体现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的宗旨。
第六,坚持创新工作思路,思想理论教育更加注重面向基层、突出重点。
理论教育坚持面向基层。基层是人民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线,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不能再上新台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广大群众是否理解并支持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各项举措,是否能够振奋精神,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因此,把群众的精神振奋起来,心气凝聚起来,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基层思想理论教育直接面向群众,如果思想理论教育能深入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有了最广泛、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近年来,在全国和部分省市先后开展的科学理论进基层、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进基层和十七大精神进基层等理论宣传教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理论教育重点明确。中央明确理论教育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个是青年学生。理论学习和教育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是关键。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作持久学、深人学的表率,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全党的理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中央要求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进教材、生动活泼进课堂、融会贯通进学生头脑。
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经验和优良传统。根据新世纪党面I临的严峻形势和任务,党中央强调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再次说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艰巨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思想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发扬成绩,保持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始终走在各项工作的前列。
7.民主集中制是党的 篇七
苏区时期,毛泽东对这个问题已高度关注,作了许多系统、深刻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命题。
作为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很早就对党和红军的宗旨,以及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正确开展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等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并认真解决。1929年12月,他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强调指出:“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①决议在剖析红四军中单纯的军事观点的来源之一,在于不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后,指出纠正的办法一是发动地方党对红军党的批评和群众政权机关对红军的批评,以影响红军的党和红军的官兵;二是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群众去执行。关于红军和群众的关系,决议着重强调红军应帮助地方政权机关的建立,而地方政权机关一旦建立,就“应以使地方政权机关独立处理一切事情,在群众中巩固其信仰为原则”②,而不应大包大揽。毛泽东提出的这些建军思想建军原则,对红军中党的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使红军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而无往不胜。
1933年春,毛泽东以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身份,从前方回到瑞金主持政府工作后,在指导中央苏区的扩红、查田、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群团工作实践中,通过调查研究和亲身参与,对密切党群关系、改善党的领导方式与工作方法,更好地动员和依靠群众做好各方面工作,为群众谋利益的思考和强调就更多了。毛泽东断言:“必须发动最广大群众热烈起来参加斗争,形成群众运动,才能保障阶级路线的正确执行,才能达到消灭封建残余势力的目的。一切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工作方式,是查田运动最大的敌人。”③因此,在宣传上,要按照当地环境提出具体口号,分别召集干部分子、工会和贫农团、群众大会,层层动员,使每一个群众都明了查田的目的、政策和步骤。在决定阶级成分时,“一定要在本人村子里召集群众大会,向群众报告本人剥削情形与生活情形,看群众赞成不赞成,赞成的通过,不赞成的再去调查,决不可硬要通过。如果硬要通过,就会引起群众不满,这就是命令主义,要坚决反对的。”④在没收分配地主土地财产阶段,也要先经过召开群众大会得到群众同意后,才能实行。“没收了地主的财产,除开现款和宝贵物件交政府财政部外,其他一切东西,都应分发群众”;没收来的土地、山林、鱼塘、房屋、茅厕同样要迅速分配给群众,以提高群众的斗争热情。“猪鸡等物,煮起来在群众大会上使大家吃,不可工作人员少数吃”,“政府工作人员最好不要求分东西,以作模范”。⑤“在每次分配东西群众斗争热忱最高涨时,要适时地提出扩大红军、发展合作社等口号,领导群众热烈参加革命战争,热烈参加苏维埃建设”⑥。这也是为群众更大更长远利益着想。
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作报告,深刻阐释了在战争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其中就有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激发人民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在经济战线上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使战争获得新的群众力量;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工农民主专政等维护群众利益的考虑。否则,“革命战争的物质条件就不能保障,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就会感觉疲惫。”⑦人民解放也就无从谈起。在报告中,毛泽东特别提到要迅速开展经济建设,须有正确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首先应从组织上动员群众,把群众的热情提高起来。其次应摒弃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以及命令主义),“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⑧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对当时和此后的作用与影响十分显著,因而成为党的群众路线在苏区时期形成的重要标志。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并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
(二)为了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应当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建设。在农业经济形态为主的苏区,应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到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同时注重恢复和发展当地传统的手工业,以首先解决自给、进而解决出口问题。要把提倡、奖励私人经济的发展,同大规模发展合作社经济,有计划地发展国营经济结合起来。应由国家直接经营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的流通,如食盐和布匹的输入,粮食和钨砂的出口,以有效打破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和奸商的重利盘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群众利益。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这个问题也只能依靠群众的力量来解决。
(三)为完成组织革命战争和改良民众生活两大任务,党和苏维埃政府既要成为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又要做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要和群众在一起,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这样,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
(四)为完成组织革命战争和改良民众生活两大任务,就要正确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什么任务也实现不了。
(五)勤俭办事业,节省每一个铜板。“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⑨因为它损害了群众利益,严重脱离群众。
由此可见,当时虽然还没有群众路线的提法,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却全都有了;坚持群众路线的要着之一的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问题,也鲜明提出来了,并且找到了反对官僚主义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拿活的榜样给他们看”。⑩
除毛泽东外,先于他主持中央政府工作的项英,1931年冬至1933年年初先后从白区进入中央苏区的周恩来、刘少奇、博古(秦邦宪)、洛甫(张闻天)和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从各自所处位置,对处理党同群众的关系的态度、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与工作方法问题,发表过许多精当见解,从而为群众路线在苏区时期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项英不仅在他发表于《红色中华》的署名文章中,正面阐述了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愿,并且关心群众疾苦,来达到做好各项工作的目的的观点,而且以鲜明的态度、犀利的笔锋,批评、抨击了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从而败坏革命事业的某些政权机关及干部。他主持制定、颁布的中央政府法规法令,也充分体现了维护广大群众利益的主旨。
周恩来在中央苏区主要主持军事工作和苏区中央局工作。他十分注意教育干部尊重群众、关心群众,进而影响群众、推动工作,而不是靠强迫命令过日子。1932年9月14日,他给中共南广中心县委书记余泽鸿和南广县委书记聂照良写信,针对南广县急于成倍扩充游击队,他强调:“要注意不是‘拉夫式,不是‘指派来的,要是经过宣传鼓动自愿到白区游击与发展新苏区的。”{11}为了教育争取反动大刀会中被欺骗的群众,要组织武装宣传队、武装割禾队、分谷队,没收当地土豪的谷子,散发给就地的贫苦群众,而自己绝不带走一点。周恩来断言,这样做的结果,必能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夺取这些群众到苏维埃方面来。
博古进入中央苏区后,在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位置上,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与影响。在《把勃发着的群众劳动热忱组织起来》一文中,他正确地指出:“只在新的社会制度上建立起来的军队能够有这样伟大的令人钦佩的劳动热忱和与民众生活的利益和痛苦的血肉般的关切!这就是工农红军的力量所在,这就是铁的红军常胜的根源!”{12}在《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与争取独立自由的苏维埃中国而斗争》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苏区劳苦群众积极性的增高……一切愿意牺牲为着革命战争的热烈情绪是我们胜利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今后更伟大的胜利的出发点。”{13}因此,他一再强调党的苏维埃政权要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保护、激发和不断提高群众的革命热忱,加强与密切自己同千百万劳苦群众的联系,启发群众自己起来做主人,去争取苏维埃的胜利。他把党的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善,作为党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在《献给江西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一文中郑重提出。他认为,加强苏维埃与劳苦群众的巩固的、亲密的、灵活的联系,是“减少我们的错误,征服我们的弱点的唯一的办法”。“只有吸引每一个苏维埃里面的代表来参加实际的管理与行政的工作,只有吸引最广大的民众来监督、检查与帮助苏维埃的各方面的活动,仔细地倾听他们对于苏维埃工作的批评、自我批评、提议与意见,我们才能战胜苏维埃工作中还沉重的赘累着的强迫命令与官僚主义。”{14}
其时在党中央分管意识形态和政府工作的张闻天,也对群众路线的形成作出了独特贡献。这突出表现在他于1933年2月至9月撰写的题为《关于新的领导方式》的长篇论文中所阐发的党群关系论上。这是我党在执政条件下最早系统阐述党群关系的论著之一。文章指出,新的领导方式的目的,是在使党的支部在群众中能够起到它的核心作用,是在使党变成领导最广大群众的党。因而,新的领导方式必然包涵有党与群众关系与党怎样领导群众的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内容。新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方式,是同群众在一起的,说服群众,领导群众的。而官僚主义的旧的领导方法是脱离群众、命令群众的。在苏区,由于政权在党手里,这更便利于官僚主义者依赖政权去达到其目的,因而更值得我们警惕。我们党所以能说服群众,使群众执行党的路线,是因为党有正确的理论和策略,党的每一个决定、口号,都是为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假如党犯了错误,党的政策不能代表群众利益时,党就必须承认错误、修改政策。总之,党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能脱离群众,必须同群众在一起,依靠群众去完成党所提出的正确的任务。要使党真正成为群众的领导者,便不只要教育群众,说服群众,而且要跟群众学习,耐心听取群众的呼声。因为群众常常能创造出许多实现党的策略与口号的新的具体方式与方法。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动员、说服群众,党必须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同党的基本口号密切联系起来,并在实际上解决群众中所发生的许多困难问题,使群众相信我们是处处为了他们的利益,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而斗争的。党还应当开展布尔什维克的自我批评,使之成为党改善对于群众的领导方式的有力的武器,一层深一层地向着取得领导群众的艺术的方向前进。
主持苏区工会工作的刘少奇和陈云,分别从最大限度维护工人阶级长远的最大利益,适当调整斗争策略;既要满足工人群众改善日常生活的愿望,又不能妨碍苏区经济发展;把握群众情绪,从工人最高兴的工作做起等方面,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内涵。
综上所述,我们不但看到了苏区时期中共高层对于群众路线的认识是何等清醒、深刻、系统、全面,而且看到了这样的认识并非个别人所有,而是党的领导集体所共有。唯其如此,才更让我们看到群众路线产生于苏区时期的必然性。
党的高层的这些共识,理所当然要体现在由他们主导制定、颁布的党和国家的规章制度、政策法令中,也体现在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权组织的相关文件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的第一部主张由工农当家作主,保障工农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它与过去一切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服务的宪法不同,是为多数劳苦大众服务的。这就给党制定和实行群众路线,提供了法统依据。根据宪法大纲产生的《劳动法》、《土地法》、《选举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当然也就从尊重、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作出各自规定。
为了粉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严密封锁,改变经济上形成的严重剪刀差的现实,中央人民委员会于1932年8月21日发出训令,要求各区、乡在群众自愿参加的情况下,建立粮食合作社,组织农产品收购,然后以集体或分散形式,组织农产品外销,换取群众需要的工业品,以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减少群众经济上的损失。{15}1932年11月29日发出的《中央人民委员会紧急决议——关于战争动员和工作方式》的文告,针对各地在战争动员中忽视政治工作,而采取官僚主义的强迫命令、空喊口号、不切实际等做法,指出:这些现象是不能允许的。“一切工作要建筑在动员群众的基础上,谁抛弃动员群众工作,谁就是脱离了群众”,“法令与决议的实施,不单靠命令,主要还是依靠提高群众觉悟与热情,来拥护法令的实施”,“动员群众,要靠政治上充分的宣传鼓动工作”。{16}1933年3月1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就革命群众借谷供给红军问题,发出第20号训令,规定:借谷要先宣传,讲清办法,坚持自愿,禁止不做宣传而用强借摊派的办法;借谷要从实际出发,决不能普遍一律,借多借少视产谷多少;对借出谷子的群众要发给借谷票,借谷票于当年下半年可用以抵缴土地税或作价付款。{17}这些规定,充分显示了党和苏维埃政府对群众利益的尊重与保护,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
党的群众路线在苏区时期的孕育并形成,对当时党的政治任务的实现及党自身建设的加强,对党群、干群关系的建立、巩固与密切,均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并且影响深远,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
其一,它使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认识了共产党。长冈乡群众所说的“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就是这种认识的由衷表达。共产党也因此得以在苏区站稳脚跟,迅速发展,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天地,把党的最低纲领首先在苏区付诸实现。蒋介石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动用越来越多的兵力、物力和财力,对苏区进行越来越残酷的“围剿”和封锁,都只落得当了运输队长,无功而返,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其二,它使人民群众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学会了自己解放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的道理,并且增长了这种才干。因而,苏区人民不但义无反顾地当红军、上前线,奋勇杀敌,而且创造性地做好了各项后方工作,像个当家做主样。新中国成立初期,老苏区人民能很快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也是这种才干的延续和发展。这一事实,反过来又证明了我们党实行群众路线,是实现奋斗目标、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最为重要的一环。
其三,它使苏区党的自身建设得到空前加强和提高,进而进一步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了党的活力和凝聚力。走群众路线的结果(当然还有其他原由),一方面使党在组织上得到空前发展,另一方面使党在思想、作风建设上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许多新的经验。表现在思想上日益注重从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取得对工作对群众的发言权。曾经受“左”倾思潮影响较深的张闻天,正是受毛泽东《乡苏怎样工作》一文的启发,通过自己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后,写出了《区苏怎样工作》一文。文章提到的区苏巡视员不能坐在乡苏机关,凭听乡主席报告,抄一些数目字,就算完事;区苏不能派人到各乡去越过乡苏领导机关召集群众大会,以至强迫命令乡苏与当地群众等见解,就有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尊重群众的意思。作风上,普遍养成了艰苦朴素、老打老实、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做派,能和群众泥里爬、水里滚,以身作则带领群众去完成各项任务。
其四,它给党在此后不同的革命、建设、以至改革时期,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成为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早在1941年,毛泽东就充分肯定苏区时期形成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他说:“十年内战时期的经验,是现在抗日时期的最好的和最切近的参考。但这是指的关于如何联系群众和动员群众反对敌人这一方面,而不是指的策略路线这一方面。”{18}1943年6月,毛泽东在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强调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是我们党基本的领导方法。党的七大进一步把群众路线提到关系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党的性质的高度。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把密切联系群众列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不断丰富发展。1957年7月,毛泽东把党的群众路线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联系起来,指出:“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脱离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9}“文革”结束后,党中央把恢复群众路线的传统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要求全党认真贯彻实行。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定》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由此,《决定》把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融会贯通起来,将群众路线系统运用于党和国家的全部活动。这是党对群众路线的一个新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又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教育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给苏区时期形成的群众路线不断打上新的时代印记,使之相沿不辍、历久弥新。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79、114、269、272、273、274、119—120、124、134、277页。
{11}《周恩来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月版,第80页。
{12}{13}{14}《秦邦宪(博古)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184、209—210、226页。
{15}{16}{17}《红色中华》报第31期第7版、第43期第1版、第58期第5版。
{18}《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18页。
{1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547页。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瑞金市委党史办公室
8.公安机关是党的刀把子心得体会 篇八
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大会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高度评价了公安队伍作出的无私奉献,强调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全面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并就全力以赴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情真意切、语重心长,饱含着对广大公安民警和公安现役官兵的深切关怀,寄托着对人民公安事业的殷切期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规律特点的基础上,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深刻揭示了公安机关的基本属性和公安队伍的职业特点,精辟回答了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原则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科学指明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建警治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方向。
这“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加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指南。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公安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公安机关要迅速在全警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上来,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紧围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总任务,牢牢把握“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过硬的作风,全力以赴投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期望。
9.民主集中制是党的 篇九
王长忠 《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3日 06 版)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和社会前进的动力。党的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目的、“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是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有机统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站稳群众立场,坚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价值观和方法论。
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取向
任何一个政党都有为谁立命、为谁谋利的方向目标和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价值追求,把人民幸福作为奋斗目标,这是党的根本价值观。
“一切为了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替民代言、为民谋利的政党,所代表的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否则就背离了党的本质属性。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存在的价值所在。偏离了这个价值取向,党就找不到奋斗的目标方向,没有了检验和衡量的准绳,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及意义。“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生命力所在。一切为了群众,群众才会支持党;只有一切为了人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会被群众所理解、支持和践行;只有从改善人民群众的福祉出发,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
党是在人民群众及其实践中获得成长和发展的,一切依靠群众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这始终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方法。依靠人民群众的问题,实质是一个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如何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问题,是党怎样把群众的意志上升为党的方针,再到群众中去落实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决策要从群众中汲取。领导者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充分发扬民主,对从群众实践中搜集来的个别的、分散的信息加以分析和综合,把其中合理的正确的成分集中整合起来,化为对现实社会情况的规律性认识,并据此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更加要求党员干部实实在在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推进要靠群众参与。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认知的主体,更是社会创造的主体。从群众中来,还得到群众中去,科学理论和客观规律只有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应用,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依靠群众,就要宣传、组织、发动、引导群众,坚持不懈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被群众知晓、掌握、运用,从而获得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结果要由群众评判。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定,还是评选评比、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来评判,不能走过场,必须具有约束力,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的就坚决纠正,使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新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更加注重群众路线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归根到底是群众工作,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资源、阵地、载体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社会化发展的趋势,必须重拾群众路线这一法宝,发动、组织、依靠群众来推动工作开展,让群众成为主力军。通过增强四种意识,进一步改进当前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理论武装上增强“群众意识”。从认识论上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将分散的意见转化为系统的意见的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方法论上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要体现为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民主和集中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要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壮大“草根”宣讲员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在群众中培养“乡村讲师”“社区先生”“企业名嘴”,让这些百姓身边的“明白人”“理论家”走上讲坛、走进课堂,以群众视角和实例阐释党的理论。把“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党的政策理论转化为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听得懂的话,促使党的政策理论被基层群众掌握运用。
新闻宣传上增强“服务意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尤其是新闻宣传工作,要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宣传群众,以对群众的满腔热情去服务群众,有效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反映好。新闻宣传应当开展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面向基层、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敏锐关注群众诉求,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要突出宣传社会主流,坚决杜绝一味为吸引眼球的“猎奇”“增趣”类报道,坚决克服一味迎合市场带来的低俗化现象,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虚假新闻。
文化活动与创作上增强“精品意识”。农村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文化生命力。通过政策支持、舆论引导等方式,把以前的“送 4 文化”下乡变为“种文化”在乡,发挥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巩固、深化和拓展教育活动成果,努力把一批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成为文化惠民新领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新举措、接地气问民生的新渠道。坚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把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重心放在基层,放在群众生产生活一线的源头。加快构建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传播机制,从创作源头抓起,动员和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坚持群众评价为最高标准,不断推出“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的精品力作。
10.民主集中制是党的 篇十
2013-08-20 19:05:44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原标题: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同时,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 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习近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习近平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习近平强调,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 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习近平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习近平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总书记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 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刘云山说,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切实履行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凝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步伐,着力培育文化优势,壮大文化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以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走出去、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有守有为、敢于担当、改革创新、虚功实做、建强队伍,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工作新局面。
部分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回顾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研究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副省级城市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央和国家 4 机关有关部委、有关人民团体分管宣传工作的负责同志,中央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总政治部宣传部、武警部队政治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11.民主集中制是党的 篇十一
服务管理工作
吴志刚
党中央发出《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就如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学校党委和离退休人员党总支就本部门如何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出具体安排,并号召全体党员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建议谈设想,开展研究活动。我想结合离退休人员工作实际谈些体会。我国高等教育的 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这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目标相一致。高等学校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学习资源,有着为社会服务,为党的事业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党的事业党员有责。”江苏大学图书馆党组织,有着优良的学习传统,多年来,一直为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团队而不懈努力;图书馆的党员有着较强的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并积累有丰富的学习与服务经验。图书馆党总支立足于自身优势和服务需求,把“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服务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坚持实践探索以提高服务效率,并要求图书馆的党员,自觉把读书学习作为工作任务和生活方式,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之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以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为此,许多“文件规定”或“具体措施”建议:建立和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基地,基层党组织应筹办“党员之家”、“读书俱乐部”等,以引导党员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开展读书和交流活动,要开展“优秀读者”评选活动。我是一名在高校图书馆工作30年的普通党员,我们深信:各地各级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尤其是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最有资格成为全国所有党员的“教育基地”、“学习之家”,是最完美的党员干部的“读书俱乐部”。我们这样说绝非自作
多情、哗众取宠,更不是自不量力、空发议论。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799.5万名,党的基层组织379.2万个。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分布的地域广,工作环境和任务各不相同,党员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理论修养和学习要求各不同。不少农村党员长期在外务工,流动频繁;部分基层党组织其组织生活和学习活动缺乏常态化制度化,或是单调呆板。帮助普通党员和基层组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因此,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立足于客观实际,从思想观念、方法手段和服务方式上不断加以改进,形成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习特征相适应的对策与服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既要重视上层,更要关注基层;既要积极创造条件,更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图书馆,尤其是高等院校图书馆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可用资源、绿色资源、宝贵资源。1.图书馆具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的多种优势图书馆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特殊优势,其开放式多样化服务能够满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多元需求:训练有素的专业馆员队伍,能够为普通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优雅的读书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对想学习的党员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能为多层次多专业背景的党员提供学习读物或研究资料;多形式的知识载体,快捷便利的网络通讯手段,更是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拓展阵地、搭建平台和交流学习信息提供便利。1.1人才与科研优势
高校和高校图书馆是人才汇集之地,智力交汇之所,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巨大优势,这也是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并起引领作用的重要条件。我国的高等院校有着为党的事业建设服务的光荣传统,并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主动性;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各级党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开展组织、吸引和引导广大党员,尤其是基层、社区的普通党员来图书馆多借书,读好书活动。图书馆的党组织,特别是一些党员学者、专家应深入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并和那里的党员交朋友,在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最新理论成果的同时,了解其所思所想所需,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2006年,图书馆党总支以党建研究成果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为目的,积极申报江苏大学基金项目《高校基层党组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结合基层党建实际,尤其是学习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相关制度等文件,并汇集成《江苏大学图书馆党建工作文件制度汇编》,这一《汇编》具有示范、借鉴和参考价值。1.2信息资源优势 《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由此可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的学习资源极其丰富,而高校图书馆浩如烟海的藏书可为其作支撑服务;高校图书馆有能力有必要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构建其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打造资源共享的学习的平台。各级党组织可以制定具体办法并作出规定,通过行政、组织途径,或通过网络通讯渠道将排列、搁置在书架上的图书,变成党员手中翻阅的读物,把相对静止的各种信息资源变成武装各级党员、干部头脑的取之不竭的知识源泉。1.3服务示范优势 图书馆有着为公众读
书学习服务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其服务特点主要是尊重读者,开展多样的开放式服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关键是如何激发党员学习的自觉性;为党员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服务值得大家思考、研究和探索。党员读者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综合性等特点,正好于图书馆推行的融“藏、借、阅、查、咨、育”为一体的开放式多样化服务相吻合,因而我们相信,让广大党员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服务,必将取得“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良好成效。
图书馆提供的开放式学习服务不同于党校培训,或单位组织的专题学习,图书馆服务不受时间、地点和学习内容限制,她提供的是关心和真诚服务,只有在党员读者询问或需要帮助时才给予支持服务,她尊重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对读物的选择。图书馆学习主要依赖于学习者的需求及其内在动力,因而这种学习是民主的并更具人性化。
1.4区位与环境优势 全国有近2000所高校图书馆,分布于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如能和2700多所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加上数以万计的企业和乡镇图书馆结成服务联盟,其区位优势就十分明显。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建设不断加快,以江苏大学为例,一座建筑面积达43969平方米的新图书馆于2010年9月交付使用,其建筑壮丽雄伟、美观气派;环境依山傍水,交通便利。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人类的知识宝库,更是当今世界各种思想理论碰撞、交流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古今中外的思想、理论、学说相互撞击、相互交融,这里举行的讲座和各种学术讨论会营造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学术氛围,对爱学习善钻研的党员定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对党员读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能起到暗示、陶冶和引导作用,更能激发人们爱学习、善学习、勤学习的积极性。
1.5宣传与技术优势 图书馆拥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如馆讯学报、阅报橱窗和宣传栏等,还有通过网络可以和读者互动的论坛。图书馆通过宣传舆论阵地,不仅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更能激发和培养读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读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校图书馆拥有独立的数据存储设备与信息发布平台,江苏大学图书馆早在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就在图书馆主页开设党员学习专栏,这为党员学习和组织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取得良好成效。图书馆拥有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富有信息获取、筛选经验的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基于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能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更能通过网络视频和网络课堂等途径,提供生动活泼、互动对话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报告,或学习讲座和辅导报告等。借助于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党组织、党员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全覆盖学习体系。江苏大学图书馆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一支爱学习、会服务、懂技术和愿奉献的优秀党员队伍,2006年,图书馆党总支被中共镇江市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的途径和方法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仅在学习内容、形式、要求上要有新思路,更要在学习方法、组织形式、服务举措等方面有新突破。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要不断探求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创新精神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
2.1载体丰富 活泼多样
我们需要继承发扬以往党组织学习的有效做法,更需要结合实际,采用鲜活学习形式,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的学习方式,使党员学习更具时代特点,更能贴近党员生活和需求。“红歌一唱,神采飞扬;经典一读,智慧十足;故事一听,明理舒心;箴言一看,百读不厌”,这是重庆市党组织
首创的学习形式,这使得学习更加喜闻乐见、生动活泼,更易为广大党员所接受。图书馆二支部移植改造这一学习形式,采用“读”党史和党的先进事迹,“讲”优秀党员故事,“唱”红歌,“研”学问,“创”新服务方法等形式,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图书馆党总支多年来始终坚持以 “七一”、“国庆”,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纪念日和传统节日为载体,组织党员回顾党的历史和革命历程,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大家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以图书宣传周、服务月、读书日等为抓手,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
2.尊重读者 柔性服务
党员读者显然有别于一般读者,党员的觉悟和先进性意识能保证他们从图书馆带走知识并留下文明。为此,读者工作一线的馆员,尤其是他们中的党员更要起示范表率作用,要为读者提供柔性化服务。柔性服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也可称之为“人性化服务”。它是在尊重读者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研究读者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服务方式;主要依赖于读者自身的心理调整和自觉认识,认可图书馆管理制度和服务方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而主动配合图书馆服务工作有序开展。柔性服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内在重于外在,身教胜过言教,肯定多于否定,激励超越控制。我们真诚欢迎广大党员利用图书馆,也欢迎他们对我们的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条件许可,可聘请他们中的学习模范做图书馆的监督员或志愿者,欢迎他们加入为读者服务的队伍,这不仅有利增强其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更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2.3健全制度 完善服务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重要的是要在坚持日常学习,形成常态学习机制上下功夫,这是能否建成学习型党
组织并使其长远坚持推进的基础。建立健全科学的学习机制,合理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相关的考勤、交流、通报等要求,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十分重要。
图书馆党总支重视学习制度建设,制定有《图书馆干部和党员学习考核制度》,并与联系群众和工作责任相结合。如明确各级组织和领导对学习应负的具体责任,建立学习责任追究制度。学习制度应注意实际情况,强调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对普通党员和党员干部,对年龄偏大的党员和年轻党员在学习要求上各有侧重。年轻党员具有:业务学习意识强,政治学习意识弱;个人发展意识强,集体发展意识弱;自我自主意识强,责任纪律意识弱;科技知识基础强,人文知识基础弱;业务技术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弱等特点,党组织针对年轻党员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的优点,积极为其探索学习的新途径,变灌输式学习为参与式学习,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以调动年轻党员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注重组织学习与党员个人学习相联系,重点处理好集体需要与个人兴趣爱好、组织整体计划与个人具体安排、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当然也要注意克服个人自学中存在的缺乏活力和放任自流两种倾向。
完善学习机制,包含有学习激励机制。把组织学习作为评价和使用党员的硬指标,对善于学习、能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的党员应给予肯定和奖励,避免“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状况,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党员学习热情,在科学、深入、有效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4整合资源 有效服务
图书馆要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必须针对其学习特点和需求,对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包括环境资源、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使之能方便快捷便于使用和服务,以实行“一站式”服务。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例,图书馆资源建设呈现出纸质文献资源与各类数字化资源相兼容的状态。数字化资源以其信息量大、获取快捷、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为越来越多的单位、读者所重视和欢迎,图书馆十分注重数字化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一方面要“馆藏资源网络化”,另一方面要“网络资源、社会资源馆藏化”,并积极融入多层次的文献保障体系之中,努力建构文献信息资源、专家资源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的共享体系。
图书馆要整合其人力资源,抽调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懂得现代技术和具有亲和力的党员组成专业服务队伍,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我们更要敞开胸怀,欢迎和邀请学校、社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其他专业知识和特殊技能的人员,志愿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
现行公共服务体制条块分割,各部门间信息流通相对封闭,因而严重制约着服务效率,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一定要打破这种模式。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有成效的图书馆,要为兄弟单位和其它公共服务机构作服务示范,介绍先进经验。要结合我国构建以人为本、覆盖城乡、分布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实际状况,在各服务机构间建立一个集多媒体教学、学习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学习的平台,使知识信息快速流通、有效传递。这有利于建立联动互动机制,发挥整体效应,能切实为党员学习和组织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2.5学用结合 创新服务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和学用结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比较强,很多同志有自觉读书、勤于读书的习惯。同时必须看到,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归结起
来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三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四是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显而易见,我们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每个党员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更要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要把学习同解决本单位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相结合,同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提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的党员个人,更要努力作学习的模范,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为人民服务、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人道化为服务之道,把学习作为个人发展的动力,力求生命有活力,服务有效率,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创新,提高满意度,为党的事业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一是贯穿指导思想。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思想贯穿于老干部局各项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组织引导工作人员认真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和岗位实践锻炼,进一步在坚定理想信念、丰富理论知识、熟悉业务工作、提升服务老干部工作质量上取得实效。
二是坚持学习原则。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的原则,围绕“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争创
一流业绩、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工作目标,努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全体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突出学习重点。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省、市、县的重大决策部署,提高理论政策水平。认真学习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四是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加强党员学习的组织管理,健全学习考核制度、督促检查制度,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要求每周星期五上午为集中学习时间,每位党员有学习笔记,每年至少写两篇学习心得体会,党员每天学习半小时,保持自学的经常性和连续性。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推荐阅读:
迎春党的群众路线民主生活会主持词09-06
党委与民主党派民主协商座谈制度09-26
中国民主建设的出路:以基层民主为突破口07-25
民主与管理06-13
民主会议推荐06-15
发展基层民主07-18
民主评议报告08-22
群众民主评议08-23
党员民主会议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