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监测中心

2024-08-17

教学质量监测中心(精选12篇)

1.教学质量监测中心 篇一

消毒供应室中心灭菌质量监测

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包括工艺监测、仪表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工艺监测:

⑴、满足必要的灭菌参数:根据不同类型的灭菌器,达到该产品所需要的消毒剂量、蒸汽压力、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

⑵、正确的包装:包装材料透气性能好,可用脱脂棉布、专用包装纸及带通气孔的器具;灭菌包的体积不得大于30*30*25cm,预真空灭菌器的灭菌包体积不得大于30*30*50。

⑶、合理摆放,所有灭菌包应竖放,包与包之间留孔隙,灭菌物品的装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80%,预蒸空灭菌器不得超过90%。

⑷、灭菌设备无技术障碍:进排气系统通畅,仪表温度和时间显示正常,蒸汽饱和度好。

2、仪表监测:

⑴、灭菌器所有仪表定期监测,每半年有设备科对压力灭菌器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进行效对鉴定,并记录。新设备启用前及旧设备维修后必须有性能鉴定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⑵、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有院感专职监控人员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灯管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

3、化学监测: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指示胶带、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压力蒸汽化学指示试纸、B—D实验指示图、消毒液浓度试纸等。使用灭菌包时,应先观察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领取无菌包时,应先查验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⑴、化学指示胶带、化学指示卡作为日常监测,每个包都必须使用。121。C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专用于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132。C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专用于预真空或脉动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⑵、B—D试纸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是判断灭菌器内冷空气是否彻底排尽的一种方法,用于新灭菌柜安装调试之后,灭菌器维修之后及每日灭菌器使用之前。使用方法:备好标准实验包—用脱脂棉叠成25*25*30cm重量为4~5kg的敷料包,将B—D试纸放与包的中层,包好后放于灭菌器底部前端。灭菌后,B—D试纸色条变化均匀一致,说明另排气功能良好。

⑶、化学指示卡必须放于灭菌包中心,避免与金属和玻璃直接接触,以免被冷凝水浸湿,影响变色。

⑷、化学指示胶带贴于包外,可作为灭菌处理的标志。

4、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指用国际标准抗力的细菌芽孢制成的干燥菌片或由菌片和培养基组成的指示管即生物指示剂进行监测(压力蒸汽灭菌上午指示剂为嗜热芽孢杆菌)。生物监测是判断灭菌效果的直接指标。

⑴、操作方法:将菌片装于牛皮纸袋内,放于标准实验包中心处,灭菌后将菌片接种于溴甲酚紫培养液中,经56。C培养72小时(24小时查看初步结果)。生物指示剂菌管可以现场或实验室取出,挤破玻璃管让培养液浸透菌片,置于56。C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⑵、结果判断:溴甲酚紫培养液仍为紫色为阴性,表示无菌生长,如颜色变黄则为阳性,表示有菌生长。

19、热原监测方法

1、热原检测用于注射器洗涤质量监测,以杜绝和预防热源反应。

2、鲎实验监测:方法抽取5ml无热原灭菌用水,注入预检的注射器,放于保温箱中,在500C左右的温度下保温1分钟,(期间转动注射器2次),取出注射器,抽取0.1ml,用鲎实验法检查热原。

3、无热原灭菌注射用水用量: 密闭式输液器

2.5ml 20ml注射器

2ml 10ml注射器

1ml

4、检验方法:

⑴、取0.1ml检品加0.1ml的鲎试剂,混合于管中,在370C左右的恒温水中放置1小时,取出试管,置于平稳处2~3分钟看结果。

⑵、设阴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管内加入0.1ml大肠杆菌内毒素;阴性对照管加入无热原灭菌用水0.1ml。

5、结果测定:

⑴、将试管轻轻拿起,慢慢倾斜倒转1800,观察液体是否流动,入产生凝胶则为阳性;清亮、透明或呈浑浊有絮状物,但倒转能流动均为阴性。

⑵、阳性对照出现阴性,可能为大肠杆菌毒素浓度过低或鲎试剂灵敏度下降失效。⑶、阴性对照出现阳性,说明此次实验不成立,需查找原因,重新实验。

6、输液器、注射器热原检测阳性为不合格产品,不得发放

2.教学质量监测中心 篇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 人们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对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水平要求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较大的加强[1]。 为适应新形式下医院发展思路, 各医院都逐步开展了医疗设备的强制检定和质量控制工作, 现将某中心医院近4 a的医学计量和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总结, 以供同行参考。

1 各年度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监测分析

1.1 2009 年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监测分析

2009 年, 我院医学计量室深入开展计量检定工作, 圆满地完成了周期检定任务, 同时派出2 人参加计量培训, 取得计量检定员资质。 与此同时加强了定期巡检工作, 正式建立了卫生装备定期巡检制度。

1.1.1 2009 年院内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统计数据

2009 年医疗设备计量检定与质控检测统计数据见表1。

注:*因院内氧吸入器数量大、更新快, 因此仅为外观检查, 未做检定

1.1.2 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分析与评估

血压计存在的问题较多, 其中血压计合格率仅为63.3%, 主要不合格原因是由于水银污染严重, 气泡较多, 造成测量误差较大。 分析原因主要有2 点: (1) 未能及时按照最新的检定规程以半年为检定周期进行检定, 由于工作量较大, 仍然一年检定一次, 造成未能及时发现血压计存在的问题 (2) 血压计维修人员维修方式存在问题, 有时存在重复利用过滤后水银的现象, 没有更换全新水银这主要是由于水银价格上涨, 造成维修成本上涨, 临床科室又不愿更新老旧血压计, 而每次维修基本需要全部更换配件, 维修成本甚至接近一台全新血压计的价格[2]。

质量安全情况较好的医疗设备有除颤器、呼吸机、监护仪、麻醉机, 确保了急救设备的质量安全[2]。

1.2 2010 年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监测分析

2010 年, 我院医学计量室引进了7 台件5 套进口质量控制检测设备, 组织人员参加了全军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技术培训, 具备了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的能力, 并于下半年开始尝试开展质量控制检测工作。 此外, 我院还修建了档案室, 重新整理了计量室档案, 完善了计量档案资料的管理。

1.2.1 2010 年院内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统计数据

2010 年9 月开始尝试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工作, 进行了部分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工作。 医疗设备计量检定与质控检测统计数据见表2。

注:*因院内氧吸入器数量大、更新快, 因此仅为外观检查, 未做检定

1.2.2 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分析与评估

经分析, 血压计、输液泵、注射泵存在的问题较多。 其中血压计合格率仅为75.3%, 主要不合格原因是由于水银气泡较多, 造成测量误差较大[3]。 分析原因与1.1.2 所述的2009 年的情况相同。

输液泵、注射泵存在的问题较大, 输液泵检测合格率仅为77.7%, 注射泵存在同样的问题。 其不合格项目大多为流速误差过大, 经重新标定后大多可以合格, 但是也有一部分注射泵存在阻塞报警时间过长甚至不报警的现象。 输液泵、注射泵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未采用厂家指定的专用输注管路, 该问题目前仍然无法解决, 只能加强新泵的首次标定, 并在定期巡检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3]。

质量安全情况较好的医疗设备有除颤器、呼吸机、监护仪、麻醉机, 确保了急救设备的质量安全。

1.3 2011 年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监测分析

2011 年, 我院医学计量室全面开展了质量控制检测工作, 并迎接了5 a 1 次的计量机构考核和全军开展的卫生机构卫生装备质量安全大检查。 由于平时工作较为扎实、档案资料准备细致, 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1.3.1 2011 年院内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统计数据

2011 年院内医疗设备计量检定与质控检测统计数据见表3。

注:*工作组抽检;**重新标定后合格台数, 初检合格率较低

1.3.2 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分析与评估

由表3 可以看出, 血压计、B超、输液泵、注射泵、高频电刀、氧吸入器存在的问题较多。

对于B超的检定, 目前院内只能开展黑白B超体模分辨率检定项目, 因今年更新的B超大多为彩超, 造成黑白B超较为陈旧, 2 台准用的黑白B超探头均存在裂痕阴影问题, 虽然在临床应用中并没有严重影响使用和诊断, 但依然不属于合格范围因此给予准用[4]。

输液泵、注射泵存在的问题较大, 输液泵重新标定后的检测合格率虽然达到了93.6%, 但初检合格率仅为60%左右。 注射泵存在同样的问题。 其中经过计量与质量控制人员的统计分析, 其原因主要为流速不准、阻塞不报警等。 医学工程科技术人员经过与厂家工程师的沟通协调, 基本解决了此类问题, 很好地排除了安全隐患。

高频电刀有2 台不合格, 主要原因是设备较为陈旧, 输出功率偏差较大, 目前已经返厂维修, 其他部分高频电刀也即将更新。

工作组抽检3 台氧气吸入器, 均不合格。 由于我院氧气吸入器数量较多, 且因成本较低故更新较快, 因此在日常中我们并未全面开展计量工作, 但目前显示出的问题说明, 应当提高抽检百分比, 加强监管力度。

质量安全情况较好的医疗设备有除颤器、呼吸机、监护仪、麻醉机, 确保了急救设备的质量安全。

1.4 2012年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监测分析评估报告

2012 年, 我院医学计量室全面开展了计量检定和质量控制检测工作, 规范了各种工作流程,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分3 个部分对我院2012 年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监测情况做一个分析评估总结。

1.4.1 2012 年院内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统计数据

2012 年, 院内医疗设备计量检定与质控检测统计数据见表4。

注:*工作组抽检;**重新标定后合格台数, 初检合格率较低

1.4.2 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分析与评估

由表4 可以看出, 血压计、B超、输液泵、注射泵、高频电刀、氧吸入器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血压计合格率仅为65.4%, 主要不合格原因是由于水银污染严重。分析原因与1.1.2所述的2009年的情况相同。 注射泵、输液泵由于使用前进行了校准和质控, 合格率均较高。

B超检定情况与2011 年相同, 因此给予准用[5]。高频电刀有2 台不合格, 主要原因为输出功率不准或是不稳定, 有时候甚至是无任何输出。 给以该类型设备停用处理。

2 计量和质量控制工作持续改进的建议

2.1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计量和质量控制工作

首先, 应成立专职业务副院长任组长的计量管理委员会, 主抓医院计量与质量控制工作的整体规划, 定期听取职能部门的情况汇报, 实时掌握年度计量和质量控制工作进展情况;其次, 医院财务部门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计量和质控日常工作的开展, 包括计量和质控检测设备的更新维护、日常的办公费用以及对相关人员的奖励费用。

2.2 建立三方计量监督机构, 保障计量质控工作高效开展

建立由医院领导机关、医学工程科计量质控工作小组、临床科室计量与质控监督员的三级计量质控工作监督机构。 医学工程科计量质控工作小组负责计量和质控工作的日常开展;临床科室计量与质控监督员负责本科室需计量和质控设备的管理工作, 包括监督医学工程科计量质控工作小组的工作开展情况、本科室计量和质控设备是否处于有效期内、合格标示是否粘贴正确等工作;计量和质控监督员直接向医院领导机关汇报本科室的计量与质控工作, 发挥监督的作用, 保障计量与质控工作很好的落实, 杜绝伪造原始数据的现象, 达到计量与质控的最终目的。

2.3 建立计量和质量控制台账, 确保检定和检测覆盖率以及检测的连续性

建立计量检定目录和质量控制目录内医疗设备的台账, 采用对账检定方式开展计量和质控工作, 减少计量和质控环节中书写工作记录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 确保无漏检、医疗设备过期等情况发生, 计量和质量控制台账见表5。

3 结语

从近4 a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医学计量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医疗设备计量和质控工作的逐步开展和工作的不断改进, 强检医疗设备的计量和质控合格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在用医院急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 现已逐步做到修后必检, 检测不合格必须维修或停用, 计量和质控工作始终贯穿于日常的维修保养工作, 形成以修促检, 以检促修的良性循环, 确保了医院医疗设备安全高效运转从源头上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保证患者处于一个安全放心的治疗环境, 很好地提高了医院的安全水平和综合实力。

摘要:目的:对军队中心医院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评估, 以研究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通过采集近4 a来医疗卫生装备计量和质量控制工作的原始数据, 分析监测各项质控计量设备的合格率和不合格原因, 并持续改进。结果:通过近4 a的医疗卫生装备计量和质控工作, 医院医疗卫生装备质控计量合格率逐年提高, 各项指标得到持续改进。结论:该研究结果证明了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医疗卫生装备,计量,质控,安全监测

参考文献

[1]郑沁春.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探讨[J].医疗装备, 2011, 24 (8) :36-38.

[2]王英.浅谈医疗设备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医疗装备, 1999, 12 (11) :34.

[3]张祖进.浅析医疗设备维修面临的问题与相应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2) :97-98.

[4]孙志辉, 杨冬.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3) :9-11.

3.教学质量的发展性评价与过程监测 篇三

一、教学质量过程监测的背景及其价值

学习质量、学业成就、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及其评价问题,一直是国际上具有高关注度的问题。教学质量是指以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为根本方向,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育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身心素质变化的结果。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学生品德行为、学科能力和学业水平、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和学习投入等方面。纵观三十年来的研究,这一问题涉及学习质量的领域、维度和具体指标的划分;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学习质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习质量中的学科能力表现;学业质量监测技术及其应用等多方面的问题。从总体上说,当前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现实要求。

1. 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挑战。

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是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一直存在着标准单一、评价主客体关系不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突出。从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来看,过于注重知识习得水平的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学科关键素养的标准明显不足,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都缺乏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评价标准。在评价的主客体上,明显缺乏第三方评价,缺乏类似英国的QCA、美国的TIMSS、NSEE,以及OECD的PISA等评价机制或机构。在评价方式上,只有知识考试的水平评价。而对学校发展评价、学生发展评价、教师发展评价等方面,又过于注重经验评价。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的不足,导致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成为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

与国际先进经验相比较,我国在教育质量管理、监测与督导体系上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都没有明确研制并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基本标准、学科关键能力表现标准,绿色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第二,教育质量过程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发展方式等方面,我们还缺乏科学的常态化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技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尚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第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库尚未建立。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建设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平台,成为加强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教育评价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研究颁布符合中国国情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监测体系,把提高教育质量的理念转化为能监测、可衡量、有共识的政策和制度。切实体现教育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提升政府和中小学的教育治理能力。通过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发挥“掌好方向盘”的导向作用。

2. 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测是深化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战略要求。

“核心素养”是当前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术语。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素质教育”以来,教育要培育的“素质”究竟是什么、有哪些核心或关键素质?其实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层面都没有清晰回答这问题。应该说,当前确立发展核心素养的方向并试图明确回答并建构核心素养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核心素养是人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交互作用中,所应体现出来的能力、人格、个性等方面的关键性品质。核心素养是整合性的、基础性的,适应于不同情境的、统领性的素质或品质。面对21世纪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世纪挑战,UNSCO提出了“21世纪能力(21th Century Competences)”的概念及其结构,“21世纪能力”其实就是核心素养。

从评价的角度看,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态,我们大多处于“经验描述”和“主观评价”的状态。一方面缺乏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更缺乏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监测技术体系。以国家课程方案为依据,以大数据为基础,立足中国教育实际,建立着眼长远、科学多元的区域性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个性发展。通过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发挥“用好尺子”的调控作用。

3. 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测,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现实要求。

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建立“基于表现、基于数据、基于证据、基于案例”的发展性评价新体系,建设教育质量监测平台,是应对教育信息化挑战的基本举措。教育质量的管理、评价与督导需要顺应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建设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推进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教育评价的信息化,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的现实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建立学校发展、教师教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动态数据库,及时诊断和评价教育发展状况,发布学生核心素养、教师教育教学、学校发展的动态数据和年度报告。通过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发挥“摸清家底”的评价作用,克服学生评价局限于“考试分数”、学校评价局限于“经验描述”、教师评价局限于“印象表现”的局限性。

二、指向“改进学习”的学业质量监测

从传统的笔纸测验、测量技术的使用,到行为评价,再到发展性评价,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已经进入了“第四代教育评价”。第四代教育评价是发展性评价,不是仅仅停留于对知识学习水平的评价,而是旨在改进学生学习的评价。

1. 关于教育质量监测或学业质量评价如何改进学习实践的研究。

学业质量过程监测对学习、教学、教师发展和学校改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业评价指向的是学生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水平,以确定他们的学业发展情况。传统的学业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总结性评价,强调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业发展情况,却忽视了其对学习促进作用的实现。但发展性学业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的评价”,更是一种“作为学习的评价”和“促进学习的评价”。

(1)对学习的评价。

“对学习的评价”将评价看作是对学生学业发展整个过程所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进行的评价。从这一角度来讲,大规模学业评价是对区域内大规模学生整体学业发展水平进行的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对学习的评价”强调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总结性评价”功能,注重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控制与甄别取向,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发展进行的整体评价。

(2)作为学习的评价。

作为学习的评价强调将学习看成是学生的一种元认知过程,这种观点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习者认知的重组过程。(1)这样一来,学生就变成了连接学习和评估的桥梁。大规模学业评价建立在了解学习发生过程的基础之上,使学生通过测试过程对自身的元认知进行监测和管理,并作出适当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3)促进学习的评价。

促进学习的评价强调通过恰当的评价策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判断他们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和学业发展情况,使家长、教师及学生自身了解他们的学业发展水平。评价不仅注重对学生以往学业发展情况的评价,更应该强调对学生未来学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大规模学业评价作为对区域内学生学业的普遍发展情况进行的评价,不仅要成为评价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发展的有效途径,更应该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2. 旨在改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性评价理念。

以国家课程标准、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评价理论和经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表现,建立发展性评价新体系。

(1)基于标准的评价,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

国家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教材是师生教学的基本材料和依据。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是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重要参考。OECD实施的PISA测验是不可能以哪个国家或哪个研究机构编制的教材为依据的。标准参照是国际通行的大规模教育质量监测的根本理念。

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和监测,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方式。注重对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与学业水平评价的一致性,既监测学生学业质量的发展状态,又诊断教师教学的一般状态,促进教学改进。

(2)倡导新“四基”评价,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科学评价、多元评价,其注重评价内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倡导“基于表现、基于证据、基于案例、基于数据”的新四基评价,克服普遍性评价或原则性评价的局限性。用表现、证据、案例和数据来评价教育质量的各要件,强调科学性、实事求是,构成“表现、证据、案例和数据”之间的强关键性和相关性。

发展性评价不是结果评价或终极性评价,而是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注重对评价对象发展过程、发展方式的诊断和分析。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注重的是形成性、过程性诊断和分析,并给出诊断新和改进性的监测意见和报告,力求对评价对象提出改进性的意见或建议。

三、实施发展性评价,改进学生学习

传统的学业评价大多采取客观考查和等级评定的方法,通过设置相应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客观题目,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他们进行学业评定并划分等级。有时候,我们也会通过学生这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成果对他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例如,在美国肯基尼州(Kentucky)进行的大规模学业评价中,要求学生提供这一学年中的五到七组数学作品,以表现他们对数学中概念、原则等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以此对学生进行“新手”“学徒”“精通”和“卓越”等不同等级的划分。

实际上,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和等级划分只是大规模学业评价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业发展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进行适当的改进。同时,学业评价还要通过对多种知识的综合考查,促进他们的知识整合能力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克服当前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学业评价学习促进作用的实现。

1. 学业评价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

学业评价在提供学生整体学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为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分析提供了基础。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他们不仅要从大规模学业评价中看到学生的学业发展,更应该从评估结果中挖掘深层次的信息,了解学生学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指导,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学习。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了解他们学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恰当指导,促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不断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更多学生的学习提高指导。

2. 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

学业评价不是对某个知识点的单独考查,而需通过多种类型的测试题目,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意义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加工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知识加工和理解情况进行评估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对知识整合和应用的测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加工和内化过程。因此,在进行学业评价的试题编制中,一个测试题目往往要能够考查学生在几十分钟甚至是几节课中所学的内容,促进学习者对多个基础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分析与运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

3. 学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业评价在对学生学业发展情况进行正确评价的基础上,更要实现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在学业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考查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尽量使测试问题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评价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之上,促进他们将理论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4.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 篇四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四川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切实增强教学质量意识,积极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评价方法,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改革和均衡发展,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该制度。

一、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

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全校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制定操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每学年根据监控情况分析,召开1-2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会,组织协调全全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做好学情、教情分析,提出相关整改意见。

2、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学校教导处负责本校范围内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每学年召开1-2次专题会议,重点研究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的制度、计划、实施、检查、反馈、改进等工作。校长要树立质量为本的思想,探索监控教学质量的新策略、新方式。要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提高质量监控信度,有效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3、完善任课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任课教师通过座谈、个别谈心、问卷、作业、检测等方式,适时监控学科教学质量。要增强质量意识,养成有效教学和教学反思的习惯,提高有效教学和教学反思的能力;要强化民主教学意识,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要努力研究学生学习质量的问题,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健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1、小学毕业质量监测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我校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管理办法,健全小学毕业班的学籍审核、考试报名、考试组织、考试巡视、统一阅卷、学业成绩评价、考试质量分析等制度。加强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的过程管理。

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科目设置及组织形式应体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课程计划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段成果,促进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有利于小学新课程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初中毕业班质量管理制度 学校教导处对毕业班教学进行重点调研指导,帮助班主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毕业班教学工作,每学年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进行质量分析,并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进行通报。

初中部要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毕业班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拟定毕业班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计划,保障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着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期末统一测试质量分析制度

学校教导处依据区教科局文件要求,应进一步加强期末统一测试组织工作,强化过程管理,努力提高考试的信度,确保测试成绩的真实性。要充分利用期末统测成绩分析资料,召开教学质量专题分析会,对各年级、各学科进行全面质量分析,找差距,研对策,为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4、校长、教学管理干部听课检查制度

要进一步落实校长、教学管理干部随堂听课制度,树立课堂教学必须“有效”的思想。校长应带头走进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教学常规管理检查评价制度

教导处每月要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评价。通过听课、评课、检查备课、作业批改、教研组活动记录、座谈师生等,对教师的教学管理状况、教学质量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并作现场反馈和书面反馈。每学年将检查评价作为考核依据。

四、把握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内容

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内容包含教学管理工作评价、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抽测评价、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四个方面。

1、教学管理工作评估:

(1)教学常规:主要评价学校及其教学组织的管理能力、课程开设、计划、活动、教学常规检查及评价等方面工作情况。

(2)教学过程:主要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评价等方面工作情况。

(3)校本教研:主要评价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集体备课、评课议课、校本课程开发、承担或参与区域教研协作体活动、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及成效宣传等方面工作情况。

(4)教育科研:主要评价学校课题立项、课题研究过程、到期课题结题、研究成果等方面工作情况。

2、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抽测评价: 评价项目及权重:①平均分占40%;②优分率占30%;③及格率占30%。综合积分满分为100分。

3、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价: 评价项目及权重:

(1)小学教学质量监测项目:①及格率占50%;②平均分占30%;③优分率占20%。综合积分满分为100分。

(2)初中教学质量监测项目:①平均分占35%;②优分率占30%,③及格率占25%;④沙中英才班录取率占5%;⑤控制低分率占5%。综合积分满分为100分。

(3)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评价项目及权重分别参照小学、初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项目设定。

4、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评价项目及权重:①教学管理工作评价占20%;②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抽测评价占10%;③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占70%。综合积分满分为100分。

5.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篇五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黄铎堡镇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以实现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评价中片面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体现监控与评价的诊断、反馈、促进发展的功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行,积极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进步、教学改进、学校发展,促进我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测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升学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监控与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监控和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中,学校、教师和学生既是监控评价的对象,又是监控评价的主体,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实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要查实情,重实效,重落实。要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扎实有效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质量标准的制定、监控方法的采用、评价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做到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三、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有: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三个方面。

(一)学生成长——其主要监控评价点分为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学业成绩两个方面。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合小学生特点,制定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学校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学校自己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办法,探索性地展开工作,克服等待、观望的思想。

(二)教师进步——其主要监控点分为综合素质、履行职责、教学绩效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若干个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

(三)学校发展——其主要监控评价点分为学校教学日常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质量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若干个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

四、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式方法

(一)主要方式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检查,教学过程的常态监测,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定期检查,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调控。

2、教学督导评价——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随机性的督导评价。

3、专项监控评价——对学校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德育工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内文体活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综合素质评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专项目标监控评价。

(二)具体方法

1、实地观察

根据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要求,通过听课、参观、情境测试、常态下随机测试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进行监控与评价。

2、访谈

访问者根据设计好的访谈问题或提纲,通过与受访者的交流互动、专题研讨,集体座谈、个别谈活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生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非文字表述性的内容。

3、学生学业成绩测评

学生学业成绩测评是指在正常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进行测试和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小学生学业成绩测评按其功能可分为发展性测评和水平性测评。

五、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

(一)组织体系

1、区、校两级监控与评价体系,把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分解和细化为监控评价目标,由区、校两级监控评价组织,根据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分层监控、分项监控。对各相关因素做出及时地监测、准确地诊断、科学客观地评价和有效地反馈矫正。

2、区教体局负责全区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设置相关的监控与评价领导机构,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对监控与评价工作进行组织协调。通过区级监控与评价工作,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和共性问题,对全区小学教学质量的改进提出宏观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教育科是监控与评价的行政管理中心,负责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沟通、宏观调控工作;教研室是监控与评价的业务管理中心,负责教学质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反馈等具体工作。

3、学校是教学质量与监控评价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常态监控的最有效、最关键的环节。学校要建立领导机构,根据区教体局监控与评价标准的要求,在学校各层面上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网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操作办法,明确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对各学科、各年级、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常态监控,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及时地分析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尽量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始发时期。

(二)制度保障

1、教学质量专项督导制度——建立区、校(中心校)教学质量两级监控与评价专项督导制度。根据管理的职能和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在不同层面上,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对学教学质量以及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运行进行督导。

2、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学校(中心校)监控评价组织,要建立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对日常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调控。

3、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按照《固原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学校(中心校)和中心校要建立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制度。

4、学生学业成绩监控与评价制度——按照《全区基础教育学生学业成绩监控和评价办法(试行)》的要求,建立对小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抽样测评的制度。

5、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学分析评价报告为成果呈现形式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学校、区教体局二级分析评价组织,每学年拿出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对学校和全区的教学质量做出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提出下年改进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6.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惩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惩制度,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把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督导评估积分情况、平时学业水平抽样检测情况,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对学校进行奖惩。学校也要根据本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制定出本单位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惩制度。

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运行实施

6.教学质量监测中心 篇六

一、填空:(30分)

1、(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2、单杠运动员在手上涂上镁粉的目的是(增大)摩擦力。

3、天平是利用(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

4、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与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5、磁铁的南极用(S)表示,北极用(N)表示。

6、指南针是根据磁铁(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质量监测2010.6

一、填空:(30分)

1、(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2、单杠运动员在手上涂上镁粉的目的是(增大)摩擦力。

3、天平是利用(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

4、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与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5、磁铁的南极用(S)表示,北极用(N)表示。

6、指南针是根据磁铁(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7、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8、“半夜三更子时归”中的“子时”是现代计时法(24时计时法)的(23)点—(1)点。

9、天色计时法的黄昏大约是现代的(19)点—(21)点。

10、沙漏是测量(时间)的仪器。

11、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12、连接电路的方法有(串)和并联,家庭中的用电器的连接是(并)联。

13、人体由(206)块骨组成。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14、物体的影子总是在物体的(背)光的一面。

15、日晷是由(指针)和(圆盘)两部分组成。

16、使用家用电器之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

17、骨骼具有支撑(人体)、保护人体(内部器官)、(运动)作用。

二、判断:(6分)

1、能导体的物体叫做导体。(×)

2、太阳是一颗恒星。(√)

3、取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直接拿。(×)

三、实践(14分,每题7分)

1、曲别针掉进有水的杯子里了,你能不动杯子、不碰水把曲别针捞上来吗?怎样捞?

能,用磁铁吸上来

2、埋在泥土里的木桩很难拔出来,如果晃动着拔就比较容易,这是为什么呢?利用了杠杆的原理,减小了摩擦力,省力。

7、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8、“半夜三更子时归”中的“子时”是现代计时法(24时计时法)的(23)点—(1)点。

9、天色计时法的黄昏大约是现代的(19)点—(21)点。

10、沙漏是测量(时间)的仪器。

11、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12、连接电路的方法有(串)和并联,家庭中的用电器的连接是(并)联。

13、人体由(206)块骨组成。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14、物体的影子总是在物体的(背)光的一面。

15、日晷是由(指针)和(圆盘)两部分组成。

16、使用家用电器之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

17、骨骼具有支撑(人体)、保护人体(内部器官)、(运动)作用。

二、判断:(6分)

1、能导体的物体叫做导体。(×)

2、太阳是一颗恒星。(√)

3、取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直接拿。(×)

三、实践(14分,每题7分)

1、曲别针掉进有水的杯子里了,你能不动杯子、不碰水把曲别针捞上来吗?怎样捞?

能,用磁铁吸上来

7.教学质量监测中心 篇七

关键词:质量工程,示范中心,师资队伍,实验教学体系

2007年初, 经国务院批准, 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1号、2号文件 (简称“质量工程”) ,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 亦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 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 重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的实施, 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 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 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是多方面的, 其中关于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内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件中提出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兰州交通大学积极响应, 建立了一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突破点, 提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过程和存在的相关问题。

1 基础力学示范中心概况

基础力学示范中心依托单位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依托课程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该课程教学覆盖面广, 承担全校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自动化、车辆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等二十余个专业的力学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 受训学生每年达3000余人, 不同专业学生实验课时从2~12学时不等。该中心建筑面积2000余m2, 各类设备总资产价值100余万元, 有专职实验、教学人员25人。基础力学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各方面的协调努力下, 实验示范中心真正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在全校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为培养高质量的本科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 基础力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学校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建立和完善了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制度与措施, 制定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及一系列相关政策, 采取了多项措施, 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健康和谐的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环境,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在人员配置上以稳定专职人员、发展兼职人员, 选拔一部分理论课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验教学任务, 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学校多次召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和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 明确了师资建设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通过几年的努力, 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良好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另外, 学校良好的人才资助项目如“青蓝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创新型实验教学队伍提供了重要保证。

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 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下实验室制度, 规定青年教师必需作为实验中心的流动编制到实验中心工作一年, 强化青年教师的时间动手能力。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 积极为青年教师的进修、培训、考察、研讨交流等提供条件, 选送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参加学术活动、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 提高实验人员业务素质。

2.2 建立实验教学新体系

示范中心面对学生人数众多、专业面广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实验教学模式, 而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注重全面素质培养, 促进创新精神养成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的教学思路建立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把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技术、科学思维及创造能力的课程体系来建设。调整了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内容,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分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大部分教师既承担理论课教学, 也开设实验课程, 既指导研究生, 也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实行了开放式实验教学与研究创新式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有利于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实行网上预约实验, 从时间和空间上全方位开放。从实验内容上, 分不同难易程度和等级, 学生可以较自由的选题或组合。根据实验目的, 学生在较大范围内选择仪器或设备, 设计并完成实验内容。

2.3 建立完善的实验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抓好实验教学质量, 学校每年组织有经验的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小组进行实验课程考察, 就教师的实验教学态度、课程内容、教学实施环节、教学效果进行调研, 该调研成果作为教师上岗、晋升职称的依据。 为了保证中心开出高质量的实验, 课前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实验人员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调试好实验设备, 实验室主任进行督促检查, 做到实验前的仪器设备完好率达100%。实验中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人为损坏仪器设备者照价赔偿, 并作记录。平时要定期检查、维护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好材料和物资, 作好实验室安全防火、防盗工作。示范中心主任不定期地对实验课和实验报告进行听课抽查, 每学期教学检查, 要查教师的实验教案、成绩册、批改的实验报告和学生签到本, 是否规范、认真, 还要组织教师互相听课, 以便互相督促、检查、学习、提高, 以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3 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 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把基础力学示范中心建成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基地、优秀人才的师资培训基地, 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后将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为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对力学实验教学内容的要求, 需完善多模块、分层次的阶梯式的教学模式。

(2) 进一步强化高素质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培育实验教学名师。

(3) 进一步加强开放与创新实验建设工作, 完善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

(4) 以科学研究带动实验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优化实验项目, 加快将科研探索及部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的步伐。

(5) 在强化本校的实验教学特色的基础上, 再度修订实验教学大纲, 并出版实验教材。

(6) 提高科研、科技开发水平, 实现学校与科研单位、学校与企业的联合, 为地方经济服务。

(7) 大力开展网络虚拟实验室建设, 扩大省内外高等学校辐射示范作用。

近些年来, 兰州交通大学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学校和学院两级领导下, 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 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为把中心建成省级乃至国家级力学示范中心而努力, 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学位建设水平的提高, 提供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林明河.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

[2]刘介珍.示范实验室建设浅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2) :92-93.

[3]严梅.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1999, 16 (4) :1-6.

8.教学质量监测中心 篇八

关键词:化学实验中心;管理;教学质量

一、科学管理实验中心

1.仪器的管理

在化学实验中心的传统管理中,通常将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打印出来,制作成说明书放在仪器旁边,以便及时了解仪器详情。而时间一长,说明书经过多次转手使用,难以及时找到,容易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可将实验所需各种仪器的详细信息都输入计算机,建立“仪器档案”,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分类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功能、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电压、电流、维修情况、使用情况及注意事项等。当“仪器档案”建立完成后,要想了解某一仪器的详细资料可以迅速从计算机中调出,查找方便,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结合某一类型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合理考虑新仪器的购置。同时,在仪器室中,仪器的摆放位置要合理,便于对仪器的维修与保养。

2.试剂的管理

在一般情况下,试剂摆放在试剂室与部分实验室中,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在购买试剂时,大多凭借自己的记忆对试剂的种类与数量进行设置,常常买回大量相同的试剂。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由于实验室人员的更换,导致许多工作人员不能全面了解实验中心现有试剂的种类与数量,造成同一种药品积累过多,如氯化铵、碳酸钠、硫酸铜等多达十几瓶,但是每次实验课上的用量并不多,造成了资源浪费与空间浪费。因此,需要利用计算机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在避免重复购买的同时,促使新来的实验室管理员快速熟悉工作情況。首先,可将药品进行分类,如酸、碱、有机物、无机盐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种药品进行划分,如无机盐药品可分为盐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等,有机物药品可分为蛋白质、脂、糖等;然后,统计每种药品的数量,并将其入柜编号;最后,将每种试剂的名称、数量、使用情况、存放位置等详细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这不仅有利于管理,还能将多余的试剂使用到其他实验课中,实现资源共享。

3.玻璃仪器的管理

玻璃仪器可分为烧杯、烧瓶、试剂瓶、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等,将玻璃仪器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划分后,再依次对器皿的体积大小、数量、颜色等进行分类。分类完成后,将仪器详细信息输入计算机内,主要内容包括玻璃仪器的名称、体积大小、颜色、数量和存放位置等。对于经常使用的玻璃仪器要及时进行清洗,并清点数量,如果出现变化,及时同步到计算机上,保证计算机中的存储数据与实际情况一致,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实验内容的管理

实验中心应组织化学教师对基础化学实验的讲义进行编写,然后根据讲义内容将每种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配置方法、注意事项等详细情况输入到计算机中。如此一来,在准备某个实验时,可快速查找实验所需物品的详细资料,并且按照所需药品用量进行准备,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还避免了资源浪费。

二、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学校应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空间,还可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知识吸收情况也有较大差异,许多学生在计划学时内无法完成实验内容,需要补做或重做,开放实验室有利于学生为实验学习投入较多精力,自己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学生在进入开放实验室后,还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实验,进一步掌握实验内容;通过查阅相关实验资料,学生可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室中进行独立实验。例如,通过化学教师的引导,我校九年级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已经完成多种实验,主要包括胆矾溶解于水并与氢氧化钠反应、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碳还原氧化铜等。

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应制订安全制度、实验守则、仪器管理制度、损坏赔偿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与内容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善于利用新标准、新技术处理问题。因此,实验教师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更新,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较强的综合实验。同时,实验教师还需要利用现代化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采用电教、课件等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学具备多样性特点,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会更积极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实验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化学实验室中心的管理工作,不仅能提高实验室利用率,还能为基础实验提供有力保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在实验室人员紧张、实验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科学规范的方法对化学实验中心进行管理,才能合理利用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9.教学质量监测中心 篇九

——黄庄小学

一学期的学习结束了,面对同学们的考试成绩,感受到一点点喜悦外,感到更多的是不足。为了更好的调控自己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年级进行了试卷分析。

一、卷面印象:

测试卷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考试结果情况:

五年级共有48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平均分是68分;及格率为90%,优秀率为38%。

三、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

此题共有17个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第二大题:选择(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此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的能力,题意稍微变化,就容易出错。如:第6题,大部分学生选c,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区别掌握不够,需加强练习。

第三大题:操作题。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此题学生做的非常好。

第四大题:计算。

此题出错不多,大部分同学对基本计算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有马虎、不认真现象。

第五大题:看图计算。

这个题考察学生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看条形图计算,另一个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学生做的还不错,但是有个别学生忘记加小括号了。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

本题分五个小题。随着五年级考题题量的增多,部分学生解题速度和节奏没能跟上;另一方面,班里部分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能力不强,吃不准已知和所求的联系,没有一个好的审题和思维习惯导致列不对算式出错。另外有些学生算式列对,但计算是硬伤,老是算错!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练习提高。

三、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应用题,如:第5题,有些学生认为谁跑的全程的分数值越大,谁跑的越慢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把时间和路程的分数值混淆了,实际上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跑的路程越多谁跑的就越快。主要原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没有认真看清题目,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四、改进措施:

针对上面的试卷分析及学生的分数分布情况,我将采取下面的改进措施: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3、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五年级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后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教”“善思”“实干”的工作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的更好。

10.教学质量监测中心 篇十

命题建议

一、试卷总体设计

1.难度系数:基本比例:7:2:1,即较容易的题占70%,中等题占20%,较难题占10%。

2.题型分值分布:①卷面3%;②基础积累与运用32%,③阅读理解30%,④习作表达(包含应用文)30%+5%=35%。

3.试卷容量:监测试卷为6开正反两面;90分钟完卷。

二、试题基本类型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基础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积累运用水平。◆增加:考查学生对《邹城市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指导纲要》六年级上下册(备选除外)的积累与识记。

(二)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四种基本阅读能力。四种能力指提取信息——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整体感知——形成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概括的能力;形成解释——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论能力;解决问题——利用文本相关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问题的能力。

(三)习作表达

习作考查包括:记实作文(或想像作文)和应用文。

1.着重考查学生恰当运用语言文字,文从字顺地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考查学生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的情况。同时考查写通知、留言条、书信、建议书等应用文。

11.教学质量监测中心 篇十一

关键词:移动健康 心率监测 信息设计 老年人认知: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109-02

现在国内外移动健康面向的领域都是比较专业的医疗领域,缺乏针对患者本身自主性的移动健康服务,同时医疗资源的紧缺说明了社会亟需高效、快捷、低成本的健康服务。2005年,英国牛津大学卫生科学院院长Muir Gray在《The Resourceful Patient》提出了“聪明的病人”概念:21世纪开始,医生在医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和家长式的地位正在动摇,而病人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及各类工具,来更多地参与自我医疗管理和健康管理的决策。心率监测应用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实时监测自身状况的移动平台,有利于让老年人可以随时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自我管理。

1 目前市场上的心率监测应用的概况

心率(Heart Rate),就是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意思。心率监测就是使用特定的设备对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进行长时间的检测和数据的监控。心率和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项重要指标。

心率监测应用是一款比较流行而且精确度较高的移动健康应用,市场上主要流行的心率监测应用有:Heart rate,Cardiio,Instant heart rate,还有三星Galaxy 55自带的S健康里的心率监测功能等。市场上的心率监测应用主要有三种类型,如图—所示。准确度比较高的主要是第二种和第三种。(表1)

目前市场上的心率监测应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方面,市场上有很多相关的应用,质量层次不齐;另—方面,很多应用包含了比较复杂的信息,老年人在阅读,理解和操作上都面临一些障碍。

2 心率监测应用界面中的信息设计与问题(圄1)

2.1 移动端界面信息设计包含的内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利用自身的认知去对信息进行识别和加工,从而获得我们想要的结论或者去指示我们进行某一项活动或任务。对于信息的识别和加工我们基本上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信息感知,信息的读取与反映,信息的理解与记忆。本文将对应信息识别的几个阶段分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分别是图形信息、文字信息、色彩信息、图像信息,如图二所示,以instant heart rate界面为例。

2.2 老年人认知和界面信息设计的关系

人类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主要是:知觉、思维、记忆、态度。也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编码,加工储存,最后提取使用的过程。老年人认知退化的状况,主要是知觉的退化,思维能力下降和记忆的退化,因此,根据老年人认知和界面信息设计的关系,在进行移动端心率监测应用界面信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会遇到的一些障碍,总结了一些适合老年人的移动端心率监测信息设计策略。

2.3 心率监测应用的界面信息设计的问题

信息设计是人们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技巧和实践,通过信息设计可以提高人们应用信息的效能。国内的心率监测应用,从界面的信息设计来看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惑。

首先,从图形信息的设计而言,图形应该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传递准确的功能信息,但是很多应用界面的图形缺乏对形象的概括性,给用户的理解造成了困惑,缺乏可读性。其次,就应用界面的色彩信息而言,色彩过于丰富,图形和背景色彩搭配也不突出,反而降低了文字和某些符号的识别度。最后,就界面的文字信息而言,文字是比较直观,易懂的表达方式,但是大部分界面的文字缺乏和图形以及内容的对应性,而且对重要内容的解读比较缺乏。在这样的界面信息设计下,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和解读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也会给操作带来很大的问题。

3 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移动端心率监测应用的信息设计策略

3.1 基于老年人知觉退化的信息设计策略

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的退化,导致不能准确地去判断接收到的信息。这就要求心率监测界面信息设计需要控制在老年人可识别的清晰度之内。在“IOS 8人机界面指南”中,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之一就是“清晰——保证清晰度,以内容为核心”,界面的清晰度与界面信息的可识别度息息相关,而颜色是影响清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信息识别第一阶段中用户感知信息的直接媒介。

首先,主题色和背景色可以让重要区域更加醒目并巧妙地表示交互性。在选择主题色和背景色的时候必须重视该色系的醒目与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否强烈,避免过于接近的颜色,保持较高的对比度。

其次,应尽量避免色彩过于丰富和无意义的装饰性颜色,这样反而会分散老年用户对主题内容的关注度。同时,应该加强操作过程中听觉和触觉的反馈,通过多维度的方式让老年用户对信息的感知更加明确。

3.2 基于老年人思维能力下降的信息设计策略

老年人的思维能力下降主要是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主要运用于对于界面图形信息和信息流程的识别上。图形信息是信息识别的第一阶段信息感知中的一部分,图形信息主要的作用是为了给用户传递功能信息。根据视觉感知的格式塔原理,我们的视觉系统自动对视觉输入,构建结构,并且在神经系统层面上感知形状、图形和物体,因此我们对图形的识别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由于老年人抽象思维能力的下降会导致视觉输入之后,在神经构建结构的能力变差,对图形和物体的形状的感知能力下降。因此,基于这样的认知状态,在信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度抽象的图形,尽量让图形和物体保持较高的还原度。

同时应该注重文字与图形的搭配使用,在图形表达不清时,文字可以起到明确的说明作用,更有利于老年用户快速、准确地识别信息。

3.3 基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的信息设计策略

人的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是通过感觉获取的,缓存个体接收来的信息及提取出来的信息,指导下一步的操作。长期记忆则主要是记忆的存储。老年人记忆力的减退主要表现在短期记忆的退化,因此很难记住操作的流程和执行过的操作。

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界面的功能信息主要是要凸显专注性,让用户记住核心的任务和下一步的操作。在信息设计中好好运用提示性信息,选择准确的时机和位置出现,来引导老年用户的操作。老年人的短期记忆必定会有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界面的功能信息需要保持高度的容错性和记忆功能。

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造成行为模式和情绪的变化,界面信息设计应避免复杂的流程和反复的操作,造成老年人使用时情绪上的不安和挫败。

4 结语

如今老年人面临很多实际的健康需求,同时,在科技、医疗、社会企业等各方力量的融合之下,给健康监测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创新性的思路。本文贯彻“以老年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对老年人的具体需求、移动健康应用、创新的健康监测模式的研究,总结现有的心率监测应用的一些问题,为老年人在使用心率监测应用时提供一个更好的体验。

12.闭式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 篇十二

2008年5月—10月, 我科对26例心脏病患者行闭式中心静脉压 (CVP) 监测,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患者中男18例, 女8例, 年龄32岁~68岁, 其中扩张型心肌病5例, 心功能不全者5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者6例, 合并心源性休克者10例。颈内静脉8例, 锁骨下静脉14例, 股静脉4例。

2 CVP的测量方法

CVP的测量方式通常采用开放式, 即在测量过程中测压管的一端是开口的, 与大气相通;也可采用闭式测量, 即整个测压管道是密闭的, 不与空气相通, 而是通过压力连接管和三通开关, 使导管尾端与输液装置和压力换能器、多功能监护仪相连, 压力换能器应与右心房处于同一水平, 每次测压应调定零点。

2.1 CVP的置管途径

CVP测量时的置管途径可经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到上腔静脉;也可经大隐静脉或股静脉至下腔静脉。通常认为, 上腔静脉测压较下腔静脉测压准确, 尤其是在股静脉压增高的情况下;锁骨下静脉在腹压增高的情况下, 上腔静脉测压较为可靠。

2.2 CVP监测的临床意义

健康人在平卧时CVP的正常值为4~12 cm H2O, 平静呼吸情况时可能有1~3 cm H2O的变化, 吸气时中心静脉压下降, 呼气、站立或咳嗽时压力增高。如果CVP<2~5 cm H2O, 提示右心房充盈欠佳或血容量不足, 应用扩张血管的药物等也会使中心静脉压降低;CVP>15~20 cm H2O, 提示右心功能不良, 或血容量超负荷, 肠腔压力增加, 腹腔压力增加, 使用血管升压药物及输液治疗时中心静脉压力会升高。

2.3 CVP的监测程序

2.3.1检查压力模块是否已插入机架, 临床现多采用中心监护仪 (惠普) , 模块插入时用一冲击力, 即可插好。将压力电缆插入模块, 检查监护仪电缆已接通。

2.3.2准备好压力管与传感器。方法:将带肝素盐水 (0.9%氯化钠500 m L+肝素0.6 m L) 连有传感器及三通装置的一根动脉延长管与深静脉 (锁骨下静脉、颈静脉及漂浮导管) 连接, 要求传感器必须与心脏的右心房保持同一水平, 并进行传感器调零:关患者端, 开大气压再校零, 使用加压气袋时, 要求保持其压力大于300 mm Hg (1 mm Hg=0.133 kPa) , 即出现绿色标志为准。

2.3.3测CVP的深静脉必须保证有回血, 必须应用专用动脉延长管, 使管道通畅, 勿打折, 勿用卡子卡。测CVP时应避免吸痰前后, 躁动、寒战、抽搐等情况下测量,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测量时, 应注明当时情况。

2.3.4测CVP短时间内出现较大测量差距时, 应排除护理操作不准确:如传感器水平零点未校;静脉血栓阻塞或滴管不畅;压力传感器未与右心房平齐;带呼吸机者使用较大的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 。需要时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

2.3.5每日消毒静脉穿刺部位及缝线处, 并更换敷料, 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一次性输液器、三通及中心静脉压监测管, 如有血液回流入导管应及时更换, 保持管道通畅, 防止连接处脱落或松动。测CVP的通路严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以免引起循环波动。

2.3.6伤口的处理。观察伤口的情况, 注意局部皮肤血液循环, 测CVP的深静脉穿刺点每日碘伏消毒并以iv3000贴膜覆盖。每日详细记录穿刺点处有无红肿、脓苔, 当患者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时, 首先观察深静脉穿刺的局部。

2.3.7患者摄X线片, 坐起、翻身及其躁动后, 均需及时查看CVP管道是否通畅以防脱开造成出血。监测时, 注意压力及波形的变化, 严密观察心律、心率变化, 注意心律失常的出现, 及时准确地记录生命体征, 若发生异常, 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及时处理, 以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3 结果

本组患者26例, 无1例渗漏、导管堵塞、滑脱等发生, 均能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

4 讨论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临床应用的优点: (1) 患者年龄大, 心肺功能差, 需较长时间输液, 可根据CVP调整输注液体的量及速度。 (2) 可以减少高渗液体对周围血管的刺激, 减轻患者的痛苦。 (3) 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4) 可以了解患者循环血量和心脏功能, 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缺点: (1) 其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几率是相当高的, 病死率达3%[2].因此在做中心静脉导管操作时、操作后、更换敷料时均要按严格无菌操作, 才能避免导管的感染, 同时监测导管感染情况:在拔除导管时, 应用无菌剪刀剪下导管前端0.5 cm~1.0 cm做细菌培养, 同时为患者做血培养。 (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较长, 又长期漂浮在血管中, 会对正常血流产生一定的影响, 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每日给予肝素10 U缓慢推注或将40 U肝素放入持续静脉液体中, 可有效预防血栓。

摘要:目的探讨闭式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6例心脏病患者行闭式中心静脉压监测。结果本组患者中无1例渗漏、导管堵塞、滑脱等发生。结论闭式中心静脉压监测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优点和缺点, 一定要严格掌握护理要点, 防止意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闭式,护理,监测方法

参考文献

[1]许业珍, 江朝光.重症加强护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1:147.

上一篇:初一下Unit12 总结下一篇:入党申请书最后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