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模式(精选4篇)
1.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模式 篇一
一、课前使用微课,要找准一个“点”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从教材上直接就可以看懂并理解的知识,就没必要使用微课教学,但是有些比较生疏、偏僻、难以理解的知识,此时就要使用课前的微课教学做铺垫,这里所说的“点”的意义也就在这里.通俗地说: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特点确定是否需要用微课教学,从而适时地把握好使用微课的时机,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从而获得思维发展,获得创新与实践的能力.
一旦找准了需要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这个“点”后,在预习的过程,一方面,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础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肯定还会有疑惑不解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上课,并在课堂上与同伴交流,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势必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微课的作用在此得以真正的凸显,它不仅是一种工具,一种学习资源,也成为教师成长的方式.
二、课中使用微课,要瞅准一个“空”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而达到效率的最高化,一直是每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除了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外,信息技术———微课的辅助作用也显而易见.但课中微课的使用一定要瞅准一个“空”,这个“空”无疑指的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何为合适的时机呢?当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和同伴交流时仍然理不出个所以然,教师的讲解又没有直观的材料,学生遇到了过不去的“坎”时,使用微课,就是瞅准了“空”,抑或是对于有些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无法监控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利用微课教学,也可以说是瞅准了“空”,利用这个“空”促进学生学习思考.
这时微课作为有趣高效的学习载体在数学课堂上的使用可谓恰到好处,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课后使用微课,要盯准一个“伸”
课后,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巩固、运用并延伸,所以课后使用微课,就要盯紧一个“伸”字,顾名思义,就是延伸的意思.一方面,微课的使用要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一定的提升,以便增加学生对旧知识的内化,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思维在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得以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课后微课的使用还要延伸到与新知识相关的更深、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以便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和延伸自己的知识层次、广度和深度,为培养创新性、尖端型数学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又比如在教学完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制作了一节“哥德巴赫猜想”的微课,具体情境如下:
1.介绍一种数学现象:4=2+2,6=3+3,10=3+7,12=7+5,14=11+3,….
2.提出疑问: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呢?
3.介绍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最先提出来的,所以被称作哥德巴赫猜想.
4.介绍世界数学界研究这个猜想的现状:哥德巴赫猜想看似简单,要证明却非常困难,成为数学中一个著名的难题,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世界各国数学家都想攻克这一难题,但至今还未解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5.总结语:同学们,数学是一门神奇的自然科学,有趣而深奥,像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难题还有很多很多,期待着你去攻克……
这一节微课的学习使用,不仅在数学现象的揭示中引导学生复习了质数、合数、偶数、奇数等相关概念,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从知识和情感上把学生引入神奇而有趣的数学王国.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课前找准一个“点”,课中瞅准一个“空”,课后盯准一个“伸”,把握好微课教学运用的时机,制作出精美的微课,不但丰富了数学教学方式,激活课堂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适时增补有效信息,补充传统教学的漏洞,还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渐渐形成一种课前微课预习(生成问题)—课中微课辅助(交流问题,解决问题)—课后微课延伸(巩固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微课就一定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成为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摘要:微课是信息技术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具有短小生动、传播面广、目的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等诸多优点.对小学数学教学起到了巨大的辅助作用.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几个节点阐述了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恰当而适时地引入微课教学,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模式 篇二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方法 课堂 探讨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68-01
高中英语课程作为我国高中生的第二语言学科,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我国高中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没有说英语的大环境、学生的抵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适等。虽然新课标的改革在不断深入,但是在高中英语课堂在实效提高上还不是很明显,因此英语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上有所创新,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敢于进行创新,提高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以下是从高中英语课堂的课前准备工作、课中教学环节、课后的巩固三个环节入手,讨论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为高中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提出有效的措施。
一、高中英语课堂前的准备工作
高中英语课堂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师的备案工作和学生对课本内容的预习两部分,这样才能保证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能与教师有很好的互动。教师可以将本英语课程的重点内容标注出来,课堂上告知学生,学生做好预习任务,可以对新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在课堂上可以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
1.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英语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很重要,教师对高中英语课程的大纲要有深入的理解,清楚课程的主要内容,对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语法知识有详细的记录,制定好讲课计划。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出发,有层次地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教材中的知识点一定不要有遗漏,注意对一些语法的用法,多写一些例句,并且也扩展它的用法。英语教师要考虑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的情况,在备课的时候要由浅入深的展开,观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结合上次课堂上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在备课上加以标注,等到在课堂上的时候及时检验学生们的掌握情况。
2.高中生课前做好课本预习工作
高中生在课前要对英语课本的新单元进行预习,包括背单词、阅读课文段落、查询陌生单词等。高中生要先在课本中圈出重要的语法,通过阅读课文段落,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等到上课时注意听老师的讲解,自己还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做好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为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尽到自己该做的贡献。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课中环节
课中教学环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高中英语教师要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结合英语课程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锻炼学生英语句子对话的能力,开展一些英语对话小环节,让学生摆脱不敢说的心理。结合学生对话的情况,指出学生需要改善的地方,耐心地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兴趣。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十分发达,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英语课程的课件,在课件中加入声音、图片、影像等内容,丰富英语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从听觉、视觉方面感知英语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高中英语教师要做好课堂小结工作,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带着学生回顾一下所讲的内容,加深一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以便学生发现自我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学习巩固。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课后巩固环节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课后巩固环节包括教师的讲课总结和学生们对知识点的复习两部分,教师要结合本次讲课的情况,及时地总结讲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记录下来,在下次讲课的时候要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英语教师还要结合自己的多媒体课件查找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观赏性。高中英语教师要对自己的课程结构进行反思,查找有没有遗漏知识点的情况,还要对学生的听课效果进行反馈调查,针对学生们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课程结构,使其满足英语课堂的教学需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的内容是要及时复习的,高中生要结合英语课堂上的笔记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即时的复习巩固,对新学的单词、语法要多记、多用,要把握住早自习的时间,因为这是一天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记单词和英语句子比较快。课后时间教师可以組织同学们进行英语口语和英语单词记忆小型比赛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提高比赛活动的趣味性,这样可以为高中生们提供练习英语的欢快环境,减少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同时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结束语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英语教师要做好这三分部的工作,正确引导高中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高中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要主动一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根据自身的学习特性,制定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蔡淑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崔杰.注重课前、把握课中、强化课后——基于高中英语教学的高效课堂构建[J].中学课程资源,2012,10:32-33.
[3]周尔飞.课前课中课后控制实现高中英语课堂高效[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3,05:48.
[4]陈转玲.课前、课中、课后——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J].快乐阅读,2013,21:58-59.
3.关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思考 篇三
一、 课前预设,潜心钻研教材
文本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地开发文本资源,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其前提就是要拓宽备课视野,潜心钻研教材,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合教情学情的教案。
1. 认真研读“课标”,明确目标要求。“课标”要求既是必须落实的教学目标,也是解读教材的指南,应是钻研教材始终要予以关注的。教师要充分研读、分析“课标”,明确学段目标要求,看看哪些目标是贯穿小学三个学段始终的,哪些目标是本年级需要突出的。因此,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并找到与课文目标的切合点,为教学导航。
2. 整体把握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就是指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即识文体、知大意、明中心、悟特色。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理出文章的结构线、主旨线或情感线,若能把握文本的内在结构,就能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例如《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美”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树叶的色彩美——树叶的内在美——大树的整体美——启迪学生创造美”,把握了这条主旨线,就能轻松地驾驭全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领会课文的主旨。
3. 品味文本亮点,关注背景资源。所谓文本语言的亮点,是指一篇课文中写得最为精彩、值得反复揣摩、玩味的地方。如果没有对言语的独特感受,教师就无法带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精妙处,启迪他们的灵性。因此,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教者一定要细心揣摩,潜心品味。
钻研教材,不仅需要对教材做深入细致的研读,还需要广泛涉猎相关的知识,如作者经历、时代背景以及与主题、文本相关的其他作品,用联系的观点通览课文,敏锐地搜寻有用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与文本进行有机融合,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就会变得丰实,教学也会显得多姿多彩。例如,教学《望月》前,就应广泛阅读关于月亮的文本,知晓儿歌童谣中的月亮、神话中的月亮、古诗中的月亮、图画中的月亮……引起学生们对月亮的无限向往和兴趣,让那充满神秘色彩的月亮悄悄地爬上他们的心头。
4. 揣摩课后练习,选择教学策略。课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体现了教材的编排意图,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教者在备课时要逐一落实。认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自己最好能背下来;难写易错的字,自己最好先写一写;课后思考题的设计,意在昭示教师在教学中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和优美语言,最好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究,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设计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使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 课中调整,体现顺学而导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前预设的教案往往在课堂上会因遇到意外而搁浅,而这也许正是宝贵的生成资源,是教学的关注点、着眼点。
1. 调整教路,随机应变。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胸中有教案,目中有学生。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一脸茫然时,教师要立即做出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随机应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应变不是让学生回到教师的预案上来,而是要顺学而导,机智地修改预案,让师生互动,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关注生成,巧妙点拨。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融合师生互动中即兴的创造,珍视并尊重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只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就要灵活地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和谐统一。将预设和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是科学教育的体现,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当然,由于受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局限,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错误。因此,对待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教师决不能仅限于尊重而不加区别的一味肯定,应该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有效的价值引领和人文点化。
三、 课后反思,力求提升自我
上完课,似乎宣告一次教学活动的完成,但对教师来说,并没有结束。课后对教学活动的追忆和反思,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对教学的回顾、思考和总结,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它对教师教学素养提高的作用特别大。因此,建议做如下操作:
1. 认真及时地回忆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后,最好及时地回顾课堂教学实际,想想哪些地方做得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显得不足,为什么不足?下次如何改进。哪些地方是生成的亮点,可贵在何处?从理念、操作上思考、分析根本原因。
2. 采用多种形式撰写反思笔记。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的体裁把教学后的反思写下来。如反思教案、教学随笔、教学叙事、反思论文、案例研究等。久而久之,这将成为教师丰厚的个人资产。教师就是这样在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理性地修炼自我,提高自我。
备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许许多多的名师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课,但愿“用一生的时间备课”能成为我们每位教师执著的追求。
4.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前课后探讨 篇四
一、立足教材、钻研教材
认真研习教材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是学科知识的高度概括。”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应合理而充分利用这一基本课程资源。我在研习教材时带着这样的任务:全面把握和梳理知识点,提取图文资料中的有效信息。
备课如果仅仅使用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适当延伸教学内容,超越教材。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位置多角度去准备,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提出新观点的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最富生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不再只是展示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教学技艺,而更多的要看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组织能力。
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涉猎相关图文资料,其中人物传记、通史和朝代史、报刊杂志、网络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这样一方面能够积累历史知识,扩展和加深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不至于在讲课时由于知识的匮乏而陷于窘境;同时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准确而深刻,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得有一桶水。”另一方面也能突破教材限制,多角度地呈现历史,让历史课血肉丰满而富有生命力。在立足教材这一基本原则内,这种对教材的超越和延伸也不能脱离教材,必须适可而止,最终还是得回归教材。在分析和延伸教材后,就可以此结合教材精选教学内容,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确立指导方向。
二、紧密结合课堂,整合各类资源,预设教学方案
经过对教材的充分分析以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明确,整体的知识框架和教学思路就基本确定了。现在要做的就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围绕本课主题,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序安排教学活动,并逐步设计教学方案。这是备课最核心的一个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紧密结合课堂要求,精选优化各类教学资源,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活动必须服务于课堂,就是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有力的学习动机,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最好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习愿望,使他们尽快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其次,备课的重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只顾自己讲授而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新课改要求教师特别要注重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创造能力。可以设置学生活动,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这种参与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备课过程中一定是要对所引材料进行筛选,标准就是要紧密结合课堂,具有代表性,能生动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读了材料后对历史的理解和情感呼之欲出。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为教学方案中的读书、提问、讨论、讲述、分析运用材料、应该根据教学需要以脚踏实地的知识体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学生活动等环节,以多种形式诠释教学内容,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形成对历史事实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在备课过程中不断拷问每一个环节是否可行、有效,是否服务于教学目标,并对其在课堂中的效果进行相应预测,设置备用方案。其实备课时也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最不好预测的因素就是学生的表现。研究表明,教师在一堂课上要做出30个左右的决定,这意味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备课,另一方面还要留有根据不同情境临时发挥的余地。
另外,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将历史人物图片、地图、故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较好地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内容体现在多媒体上,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系统掌握知识,这也使得制作多媒体课件成为备课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注意系统展示我们的教学思路,依据客容量和教学内容量精心选取合适的素材,合理有序地编排内容, 同时考虑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反复修改以求达到最优效果。
三、教学反思中多次备课,优化历史课堂
课堂上我们时常会有头脑的一闪光,想到某些方面就会即兴发挥,有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呢?学生的反映如何呢,下一堂课可不可以继续使用呢?我们常会在课后进行反思从而有助于下一步的教学,在我看来,课后反思不能泛泛而谈,我们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素材并不少见。我们可以记教学得失: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试验田”,试验成功与否,肯定会有所“悟”总结得失,以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在教学中,感觉上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你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也可以记学习感悟,在我们阅读书报、听课、评课、师生交谈过程中,常常有所感悟,好的写作素材也会由此产生。备课的过程并不是一次完成就彻底完成了,它必须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并视教学效果而不断改进、优化,即在教学反思中多次备课。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同样,没有反思的教学,也是不完整的教学。将备课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也是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效果的必由之路。
【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爱之链》课后教学反思06-23
《地球的运动》课后教学反思07-25
《端午粽》的课后教学反思09-30
《蜘蛛开店》的课后教学反思10-13
《肥皂泡》课后教学反思10-17
打电话课后教学反思10-31
莫泊桑拜师课后练习题教学08-24
《文艺复兴》教学设计过程和课后的反思07-21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后教学反思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