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七单元读后感

2024-10-17

五年级七单元读后感(共12篇)

1.五年级七单元读后感 篇一

《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夜深了也安静了,窗户外面一阵阵的微风拂过,天空中的繁星闪耀,让人感身心放松。就在这样的寂静的夜晚里,我的心却久久都不能平静。这正是因为《难忘的一课》这篇文章里那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貌似简单普通的话语,让我心很久都不能平静。

课文讲述了台湾“光复”不久,在一所乡村小学,看到一位台湾教师在教孩子们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虽然他读得不够熟练,但是作者知道教师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祖国,孩子们也很爱国。作者也走进了教师同孩子们一起说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下课了老师带他去他们的小礼堂,里头原来放着外国人的画,现在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先贤的画像。作者被他们的爱国心深深的打动。

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有着爱国人物。但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遭受到了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侮。为了祖国的强大,着名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他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在詹天佑的带领下,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为咱们中国争了口气,提前两年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工程。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虽然詹天佑没有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但从詹天佑的行为当中足以体现出他对祖国的热爱。为祖国的荣耀,不惜千辛万苦的把铁路修好,这正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真实实例。

虽然“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一句极其简单的话,谁不会说呢?但是,他们是带着一颗火热的心去读,是怀着崇高的敬意去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不仅仅是一句话,它所蕴含的感情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他们对祖国的情意深厚,他们的民族精神强烈;不管是再长的海峡,再大的风浪,也无法阻断他们的爱国情意。

《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学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我深深感受到了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来到一座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吃力地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我看到这里心里十分感慨„„台湾被日本人占领了五十年,而这位教师还十分年轻,虽然教师对祖国的语言文字还很生疏,但他还是那么耐心又认真地教着孩子们,他一笔一画地书写汉字的情景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这位教师还带着作者来到大礼堂中参观,“以前这里都是日本人的伟人画,现在光复了,都换成了中国历代的名人画像。”是的,孔子、郑成功、孙中山才是台湾人民心中的英雄啊,我和作者一样被这强烈的民族精神感动了„„

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台湾在日本统治下的那艰难的五十年。从1895年到1945年,在殖民的统治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日本殖民当局把台湾变成了他们的战争基地。为了让全台湾人民孝忠日本这个目的。他们居然把台湾所有的报纸都变成日文报纸,还把中国人常去的寺庙都关闭,强迫老百姓改用日本姓名,平常使用日语,学习日本的风俗习惯,改换宗教信仰,参拜日本神社„„总之,他们想彻底消灭台湾的中国文化和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

但是,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台湾人民的爱国之心是永远都不能消失的,他们的野蛮企图只会让我们更团结,更强大。经历了五十年的风雨归程,台湾光复了,《马关条约》这个不平等的条约解除了。台湾终于不再受日本人的压迫和奴役了,台湾人民的脊背终于挺起来了。

文章学完了,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耳畔似乎萦绕着那位台湾教师和学生充满激情的话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课文《难忘的一课》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亲眼看到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感人情景。以及在学校里看到有关祖国历史文化的人物画像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声一遍又一遍地激荡着作者的心灵。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少深厚的爱国情啊!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台湾五十年,在五十年中强制台湾学校教日本的语言,想把台湾变成日本。可是侵略者野蛮的行径,永远改变不了台湾同胞火热的爱国心。

地理教师教过我们:台湾是祖国最大的岛屿,是东海之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资源丰富,景色迷人。那里有波光粼粼,水清如镜的日月潭;那里有满目苍翠,鸟语花香的阿里山;那里有高耸入云,终年积雪的玉山;那里还有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高山族。

记得老师跟我们讲过,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事。荷兰殖民统治者,侵占了台湾。是明朝将领郑成功率领军队,千帆竟发奔向台湾,与台湾民众一道把荷兰侵略者赶出了台湾,解救了受苦受难的台湾同胞,实现了祖国的重新统一。

由于近代历史的原因,小小的台湾海峡成了阻隔两岸同胞想见的屏障;小小的海峡成了两岸亲人不能跨越的鸿沟。两岸的亲人只能隔海相望,望穿秋水,肝肠寸断!可是海峡又怎能隔断两岸同胞心中的那座桥呢?

日历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走进崭新的新世纪。春回大地,生机盎然。在祖国的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祖国建设日新日异,在这大好形势之下,它犹如时代的春燕,在台湾海峡上空来回传播着春天的信息。两岸同胞拨开海峡中的迷雾,看到了灿烂的阳光,看到了两岸和平统一的美好前景。心中的祖国把两岸人民的心更加地紧紧连在一起,祖国的繁荣兴盛把两岸同胞心紧紧地连在一起,过去的一切将烟消云散。亲人相会的时刻将很快到来。

读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我清楚地知道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骨肉相连的亲兄弟,亲姐妹。都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的重新统一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共同责任。

我有这样的一个愿望:就是努力学习,掌握好文化科学知识,长大后当一名桥梁工程师。在台湾海峡之间建起一座雄伟的大桥,将大陆与台湾岛连在一起,把两岸同胞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读了这篇课文,我深受教育。

故事发生在1941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我国的晋察冀根据地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大扫荡”。敌人围攻离了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政府机关。我军决定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位壮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政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五位军人把敌人引向了悬崖边,英勇阻击,子弹打完后,就拿着一块大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把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面对步步逼近的敌军,他们砸毁从敌军手里夺来的枪支。班长马宝玉拿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把它扔向了日军,然后转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跳进了悬崖,其他4人也照着班长的样子,跳进了悬崖„„ 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了人民利益壮烈牺牲的精神,被人民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当我读到五位壮士跳崖那部分时,我的心受到了震撼。五位英雄为了解放全民族,为了全中国人民,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诗篇。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他们是最伟大的人,他们是最令人敬佩的人,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多么崇高的爱国情怀啊!同时我也难过,为什么我们的祖国,我们人民会遭受如此不公平、非人性的对待。那是因为我们国家落后,人民软弱。如果我们国富民强,谁还敢来侵略我们的祖国。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爱祖国、爱人民、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更加富强。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每当回想起五壮士惊人的壮举 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甚至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 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 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 我羞愧万分,不断地责备自己。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让我们永远记住1941年秋日的这一天吧。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是五年级上学期课文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叙述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毅然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子弹没有了,他们就用石头砸;敌人近在眼前了,为了尊严,他们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

今天,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再次重温这篇文章,深为勇士为了祖国、为了革命事业不怕困难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所深深地感动,联想到自己,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先队员,在学习在遇到的困难所采取的态度,真的好愧疚!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遇到了一道难题,想了半天,仍想不出来,那时,夜已很深了,我懒着再去想它,于是,我便把这题空着,心想:反正明天老师会评讲,那时照老师说的抄进来不就得了?神不知,鬼不觉,轻松又省事。我为自己的小聪明尽沾沾自喜起来。但没想到,我正把自己推进了一个深渊,一个一旦掉进去就上不来的深渊!遇到困难,我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自圆其说,一次又一次地原谅自己。直到期末考的时候,我这个平时门门成绩100的学习委员,各门平均成绩才84分!甚至数学才80分。那时,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定下心来,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小聪明尽如此不堪一击!这就是面对困难退缩的结局!

回想起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再看看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敢于赴汤蹈火的精神,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多么不应该呀!无数革命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

今天,当我重温烈士的伟绩时,我只觉自己的无知与渺小,只觉得手中那只有几十页的书的分量是那样沉重,我羞愧万分!先烈们,你们放心吧,如今我已觉醒,我一定要以你们为榜样,接过你们的枪,不怕困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那种民族气节,牺牲精神让我难忘,也让我更加发愤图强!假如我是小小的房子,那我也要顶天立地,不怕风吹雨淋;假如我是一株小树苗,那我也要开花结果,成为成为国家的栋梁。我要从小事做起,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心潮澎湃,觉得火烧圆明园是历史上莫大的耻辱。

文章讲述了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昔日的圆明园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并把圆明园内的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讲圆明园化成灰烬。

当我读到"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时,我仿佛看到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我感到无比自豪。当我又读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的肺都气炸了。我仿佛看到那些前来侵略的敌人疯狂地将贵重的物品占为己有,他们的腰包塞得满满的。要是遇到那些比较重的瓷器,他们拿不动,可恶的敌人就用牲口搬运或用棍子将这些瓷器打碎。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神恶魔先进的武器,所以才处处受到外国侵略折的欺负。我真为当时的政府感到悲哀,更同情当时处于“水生火热”的人们。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让我深深地认识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让我们永远记住周恩来的那句震撼人心的名言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它使我感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军民的懦弱,更可恶的就是那无耻的英法联军!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最大博物馆、艺术馆。

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贺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学完这篇课文,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这些万恶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命令,把洋人做靠山,想依靠洋炮来扫除国内的革命势力。我痛斥这黑暗的清政府。

可是最可恶的是万恶的洋人,他们不但随意侵略中国,还我国的名胜古迹烧毁或破坏,他们还让我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我国的国格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而清政府和洋人们不明白,在这蒙受侮辱的背后,又有多少万双泪汪汪的眼睛在看着他们;有多少双愤怒的眼睛怒视着他们;有多少万人正准备揭竿而起,他们却丝毫不顾人民的死活。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屈辱历史的一段见证上,它的残垣断壁,仿佛在对人们诉说他辉煌的过去,又好像在向人们诉说洋人的残暴行径。它的毁灭在我国文化史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英法联军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强大,他们能敢吗?所以落后就得挨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劳,不让祖国再受蹂躏,让祖国永远列强国之首!

因此,我们要铭记一句话:莫忘国耻,振兴中华。

2.五年级七单元读后感 篇二

一、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教材音乐的关系

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慢慢形成和定型的阶段。这个时期, 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变化, 开始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 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 对外界的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容易对一些问题认识不够全面, 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而现阶段大部分流行歌曲都涉及情感生活、表词达意直接明了, 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旋律变化丰富、配器音效动感而震撼, 充满了时代的气息。然而初一音乐教材有一些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单元内容, 如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

面对流行歌曲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冲击, 我们不能“闭关自守”, 这样会激化学生的逆反心理。然而初一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区分流行音乐的优劣或者对影视歌手盲目崇拜。因此, 音乐教育应当成为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和学生音乐生活的指路人。

二、如何将流行音乐合理引入初一课堂

1、将流行音乐引进课程导入部分,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是上好音乐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教师教授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第一步, 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促进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铺设的作用, 音乐教师应该在了解教材内容和逻辑的基础上, 结合最能激发初一学生兴趣的流行音乐设计出有效的导入。例如:七年级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环球之旅——亚洲之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日本音乐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并且学唱歌曲《樱花》。而多数初一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甚少, 对学习日本的文化和音乐的兴趣也不高。同时, 歌曲《樱花》这首作品是采用日本都节调式写成,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唱歌曲的难度。因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选择亲自为学生表演受学生欢迎的流行音乐《天空之城》作为课程导入,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还可以提前与班上有乐器特长的同学排练完成小提琴钢琴协奏《天空之城》。这样一来, 导入的音乐内容一下子拉近了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而导入的形式, 也较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教学过程很自然地过渡到日本这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介绍, 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将流行音乐引进拓展部分, 大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1) 欣赏环节之后的拓展

初一的音乐教材为每单元第二课时安排了丰富的音乐欣赏部分, 其中有部分作品是器乐曲。但是其中的多数乐器在现在的舞台上难得一见, 这就使学生感到陌生。再有其中一些乐器的音色不那么圆润动听, 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例如: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教材要求欣赏朝鲜歌曲的同时, 了解伽琴这种乐器。笔者在实习旁听过程中发现学生听完教材配的伽琴音频, 都开始打瞌睡, 很难集中注意力用心欣赏。因此, 教师可以选择视频——伽琴演奏《卡农》 (本视频由8把伽琴同时演奏《卡农》为街舞表演配乐) 。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旋律《卡农》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使伽琴的音色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学生喜欢的街舞也利于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

(2) 课后小测的拓展

初一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末尾都会安排一些“小竞赛”或者“小测”, 意在测试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然而整天埋在语数英书堆里的初一学生, 又怎会有激情完成音乐课上的课后笔头练习。对于此,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最后5至10分钟来做听辨的测试。而这写听辨的音乐作品, 教师可以选择流行音乐与传统相结合。例如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在讲解草原上的蒙古族、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藏族音乐特色后, 教师可以安排如下几首歌曲作为听辨测试的曲目:《雅鲁藏布大峡谷》 (藏族) 、《万马奔腾》 (蒙族) 、《香巴拉并不遥远》 (藏族) 、《掀起你的盖头来》 (新疆哈萨克族) 。其中歌曲《万马奔腾》、《掀起你的盖头来》为传统民歌, 其他三首为流行音乐。如此安排一方面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 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听了两首本来不太情愿接触的传统民歌, 教学效果显著。

3、充分挖掘流行音乐中的传统音乐元素, 努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初一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安排欣赏藏族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而这首歌曲的音区极高、演唱方法较为传统, 歌唱家音色嘹亮, 故初一学生对这样的歌曲陌生。如此一来想要通过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来讲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显然难度很大。因此,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藏族流行歌曲中的传统音乐元素, 选择具有较明显传统音乐元素的流行歌曲来对比讲解藏族歌曲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索朗扎西的歌曲《幸福香巴拉》, 将此与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作对比性的介绍, 启发学生发现两首歌曲在歌词、题材内容、速度、旋律、音高音区等方面极为相似, 从而引导学生总结藏族民歌的特点。同时, 提示学生发现《幸福香巴拉》充分结合藏族传统音乐特点, 运用rap (说唱) 等现代流行歌曲创作手法, 抒发了对“香巴拉”的无限憧憬与向往。这样一来, 教师迎合学生兴趣,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与藏族传统音乐作对比,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藏族传统民歌特色的印象, 还让学生了解到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并不是分离的, 大多流行音乐都是建立在传统音乐特色的基础上, 加入现代元素写成, 这就为端正学生认为传统音乐“土”、“过时”的理念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结语

3.五年级七单元读后感 篇三

(总分:100分时间:80分钟)

月如玉盘,也会被乌云遮挡;晴天丽日,也会突遭暴雨袭击;倦鸟归林,也会被人无情伤害;清许如水,也会面临干涸无源……让我们懂得珍惜,善待身边的每一只鸟,每一滴水吧!

一、汉字.词语.句子。(40分)

1.我是小小拼音翻译家。(5分)

chuán cāng( )上qī xī( )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听到jiàn()水流动的声音,它受惊得扇动着翅膀pū lēng lēng( )地飞到远处的一棵shuǐ shān( )树上了。

2.我来辨析多音字。(6分)

(1)“翘首遥望”中“翘”的读音是_________,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可以组词_________ 、_________ 。

(2)“互相应和”中“和”的读音是“hè”,它还有读音“huo”,可以组词,在“和面”中组词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含有由“度”加上偏旁组成的词语。(3分)

一年一( )的重阳节又到了,我真想快点()河去,把我买的那条()金的项链送给我妈妈。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3分)

劳驾 高见 恭喜 留步拜托赐教请问

(1)这件事情是我欠考虑,请您多( )。

(2)“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想听听你的( )啊!”爸爸笑着对李叔叔说。

(3)我不知道去“假日枫景”的路怎么走,就问一位老奶奶:“(),去“假日枫景”该怎么走呢?

5.赏图片,巧答题。(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看到鸟儿,我想到了、_________ (1)请你写出几个含有“水”

等词语。也想用白居易的“_________ ,_________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告诉大家鸟类也是充满爱和亲情的,我(2)由“水”我想到了“

们不能伤害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让鸟儿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打算做很 这句俗语。

多鸟房子挂在树上,并且还在上面写了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两个带点的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4分)

①我們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②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来玩句子万花筒。(4分)

(1)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这句话是作者由鸟儿产生的想象,想一想鸟儿在干什么呢?然后续写句子。)

我想,这些鸟儿可能在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在__________________ ……

(2)村里人都说:“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照样子,将诗句所描写的事物用直线连起来,并在括号里写出一个带有这个字的成语。(6分)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__________________荷(荷枪实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_________________水( )

走地流为一股泉,带风吹作千寻练。_________ 雨(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_____ 月( )

二、积累.阅读.理解。(25分)

1.课文直通车。(10分)

(1)我来选择。(2分)

缺水给村民带来了“苦”,可作者却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民们带来的“乐”,这种写法叫()

A.欲抑先扬 B.反衬 C.铺垫悬念 D.叙议结合

(2)“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_________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_________的了,多么像_________在_________哇!”这句话用特写镜头,写了夕阳下鸟儿们羽毛的艳丽多姿。(4分)

(3)《古诗两首》中的诗句填空。(4分)

①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刚才还是阳光明媚,现在就是“_________,

_________”了。我们只好快速划船靠岸了。

②读了“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情景: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片碧绿,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2.阅读赏析苑。(15分)

重视一棵树的命运

重视一棵树的命运,不知有多少人能够认同这个观点。

我们不妨先作个假设:如果设一个“森林法庭”,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被告。通过陈述实录,就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比如,在成片的大面积林区发生山火,至少要达到“亩”的数量才能称为灾。即使像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那样的灾害,人们虽然给它定性为“特大”,但烧死了多少树,谁也数不清。在这里,树作为生命被“草菅”了。多数人以为原始森林,是祖先留下的,烧掉太可惜了,而发出的也只是。

对生命的_________,尤其是对无辜生命的伤害,每个人都应该感到愧疚,包括一棵树、一根草和一切微观世界的生命。但在生活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和保护面临选择的时候,对待树的“生命”就出现了人为的不平等。大到引发火灾、乱 滥伐,小到随意践踏、不经意的伤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树叶渐渐枯萎的悲凉中,一座座大楼破土动工了。在冬季树木休眠的季节,树的立足之地,也就成了倒脏水、堆垃圾的废料场,油污的侵蚀,使一些树木在返青之前就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而对沉默的树,人有千万种理由说出要砍树的必要性。但事实上,人们不知看到没有,“自然的法庭”早已开庭审理了,并对人类做出了无法的判决:黄河泥沙滚滚并在屡屡泛滥之后又数次出现断流;荒漠化在不停地推进,吞噬着良田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洪水肆虐,冲毁层层堤坝……我们不要等到“自然的法庭”对我们宣读“死亡”判决时才幡然悔悟,那样就为时已晚了。

我们在关心人的命运,开始重建家园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每一棵树的命运。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4分)

感叹抗拒拒绝需要残害感慨伤害 须要

(2)除了大兴安岭火灾以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联系生活实际,你还知道哪些破坏树木的现象?请你写一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的法庭”对人类的判决是什么?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合画出来。面对这样的判决,你有什么话想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我们除了应该重视一棵树的命运,还应该重视自然界哪些生物的命运?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习作•表达。(35分)

1.综合中展风采。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水的人均占有资源是非常少的。请你仔细观察右边图,回答问题。(5分)

(1)这幅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小朋友循环用水的方法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家还有很多节水小窍门,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请你设计一句宣传语,让更多的人都来珍惜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习作百花园。(30分)

一束美丽的鮮花,一只可爱的鸟儿,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滴真诚的泪水……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珍惜。让我们珍惜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身边的每一种事物吧!请你以“珍惜”为话题写篇作文。

温馨小提示:①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自己的或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必须围绕“珍惜”这一话题作文。②文章结构完整,可以按“珍惜什么?怎样珍惜?珍惜的结果怎样?”的结构来写。③语言要生动流畅,条理清晰、文从字顺。

参考答案:

一、1.船舱气息涧扑棱棱水杉2.(1)qiáoqiào翘尾巴翘腿(2)暖和huò23.度渡镀4.(1)包涵(2)高见(3)请问5.(1)倦鸟知返欢呼雀跃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2)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1)水到渠成水清照人人望高处走,水往低处流。6. 不能调换。观察是“仔细察看”的意思;观赏是“观看欣赏”。第①句不能用“观赏”,因为还未看到那壮观场面,所以就没有“欣赏”可言,只能用“观察”。第②句不能用“观察”,那样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只看而不能欣赏太可惜了;用“观赏”一词恰当,又能表现出人的审美情趣。7.(1)参加歌唱比赛举行生日联欢会(2)村里人都说,请他们喝酒不如请他们喝水。8.水深火热雨愁烟恨月色如水

二、1.(1)B(2)扑棱棱金红色穿上盛装的少女翩翩起舞(3)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 (1)感叹伤害需要抗拒(2)略(3)黄河泥沙滚滚并在屡屡泛滥之后又数次出现断流;荒漠化在不停地推进,吞噬着良田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洪水肆虐,冲毁层层堤坝……我们对大自然所欠下的每一笔债,大自然都会讨回来的。让我们好好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吧! (4)一棵小草一只鸟儿一头小鹿等等。

三、(1)节约用水(2)用洗脸水洗脚,然后冲马桶淘米水洗菜浇花洗脸水用来洗拖把、拖地

4.五年级七单元读后感 篇四

圆明园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历经150多年才建成的,号称“万园之园”。在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阁楼;又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和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等。圆明园不但建筑雄伟壮大而且有收藏了最珍贵无比的历史文物,它上有先秦的青铜利器,下有唐宋元明清的奇珍异宝与名人的书画。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但是,在1860年10月6日,八国联军派出了英法联军小分队成为了不速之客,他们侵略了中国的各大地区,然后直捣黄龙——进入了北京,对圆明园发出“大抢劫”,抢劫完后,又将它付之一炬,夷为平地。

这些可恶的“臭强盗”,会没了我国这艺术珍宝。建筑艺术的才华,可是,这些种种原因难道不是我们中国不够壮大,科技也不够发达吗?是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落后,必将挨打,这样对我们处于黑暗社会的旧中国的极大其辱何止一次,中国人民永远忘不了那一场场鸦片战争;永远忘不了外国租界地那竖着的告示牌:中国人与狗不得进入;永远忘不了那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永远忘不了东亚病夫的称号,永远忘不了……

5.五年级七单元读后感 篇五

介绍一下读后感的写法:

提及写读后感,自然而然地就与写读书笔记联系到一起。众所周知,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 我们积累材料,从根本上提高认识。写读后感笔记有益于我们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可谓好处多多。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 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今天,咱们就重点来谈谈第二种。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 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 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 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习作例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 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我家却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听着 孩子们在外面的嬉闹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泪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指着床头的书说:“轩轩,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看完了 吗”我再次把这本书翻阅,保尔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应该为家人分忧解难,决定下厨做饭菜。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 的手说:“你真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我指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评语:这篇读后感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情感真挚。小作者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对保尔这一主人公产生了敬仰之情,称赞他是“强者的化身”。当 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保尔这一榜样鞭策自我做生活中的男子汉。篇末紧扣文题,用“每当„„就„„”的句式表明了自己的抱负,是画龙点睛之笔。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因为,曾经圆明园是那么的辉煌,那么宏伟,仿佛自己身临其境。在圆明园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是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朝,所有最珍贵的文物全都放在里面,可恶的英法联军,竟把这鬼斧神工的宏伟的建筑就 这样烧毁了,把这深深的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1860年10月份,那是一个让我们无法忘记的一个月,昔日金碧辉煌的圆明园被 大火烧得只剩下几根残柱,我竟然被几个英法联军毁了,他们实在坏透了。被英法联军一抢而空,把圆明园烧了,我痛恨他们。

这个世界上的大瑰宝圆明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当时圆明园被毁灭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强大,以后我们一定会渐渐地把中国发扬光大,让别人不能欺负我们!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过去那段耻辱的历史。让警报声回荡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历史,维护和平,奋发图强。

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这样描述圆明园:“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它仿佛在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一样。”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野风 光的山乡村野。园中的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古迹建造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又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但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们在北京城内肆无忌惮地烧杀掳掠,搬走了能搬走的东西,搬不动的就加以毁坏。最后竟放火烧毁了这月宫似的仙境,大火整整烧了两天两夜。强盗们就以这种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真是可惜而又耻辱。

贪婪的侵略者让中国人明白了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落后就会挨打这个道理。

时间曾定格于1949年10月1日,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曙光,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大 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时刻,对于一个饱经忧患、受尽欺凌的民族来说是多么宝贵啊!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让人耻辱的东亚病夫的帽子终于被我们抛掉了,我们的祖国开始实现重整河山的梦想。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我们的祖国 开始走向繁荣,走向富强;1978年,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引来了全世界羡慕的目光;1997年,东方之珠香港回归了;1999年,澳门的炎黄子孙也唱着 “七子之歌”回到了祖**亲的怀抱;2001年,我们的祖国申奥成功,并且从此加入了世贸组织;2003年10月15日,太空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 影。这一切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国是一条正在腾飞的巨龙。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福建省福州市琼河小学五年级⑴班陈灵

《狼牙山五壮士》是五年级上学期课文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叙述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毅然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子弹没有了,他们就用石头砸;敌人近在眼前了,为了尊严,他们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

今天,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再次重温这篇文章,深为勇士为了祖国、为了革命事业不怕困难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所深深地感动,联想到自己,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先队员,在学习在遇到的困难所采取的态度,真的好愧疚!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遇到了一道难题,想了半天,仍想不出来,那时,夜已很深了,我懒着再去想它,于是,我便把这题空着,心想:反正明天老师 会评讲,那时照老师说的抄进来不就得了?神不知,鬼不觉,轻松又省事。我为自己的小聪明尽沾沾自喜起来。但没想到,我正把自己推进了一个深渊,一个一旦掉 进去就上不来的深渊!遇到困难,我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自圆其说,一次又一次地原谅自己。直到期末考的时候,我这个平时门门成绩100的学习委员,各门平均 成绩才84分!甚至数学科才80分。那时,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定下心来,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小聪明尽如此不堪一击!这就是面对困难退缩的结局!

回想起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再看看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敢于赴汤蹈火的精神,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多么不应该呀!无数革命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 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

今天,当我重温烈士的伟绩时,我只觉自己的无知与渺小,只觉得手中那只有几十页的书的分量是那样沉重,我羞愧万分!先烈们,你们放心吧,如今我已觉醒,我 一定要以你们为榜样,接过你们的枪,不怕困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提起《狼牙山五壮士》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

它主要的内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杀敌的故事。相信大家读完了这个故事深有感触,我也有感受要和大家交流呢!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我憎恨敌人的残酷,杀人不眨眼的行为,而就是这种行为导致了我国人民对日军、对侵略者的仇恨;我惋惜五位壮士的牺牲,五位壮士是多么的英 勇,不怕敌人,尽管他们只有五个人,可在无数敌人面前,五位壮士谁也不低头;谁也不后退;谁也不向敌人屈服。他们用他们五个人性命换来了人民和连队主力的 性命。所以,他们的牺牲是可歌可泣的,是壮烈的。说到这有些同学羞愧地低下头,是呀!五位壮士在无数日军面前都不屈服,而我们却在一道难题面前屈服,比如:

有的同学在做数学题或阅读题时,如果碰到一个难题,他们大概想一想,想不出来,那么他们就会空在那里,第二天去抄同学的答案或永远不写。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五壮士都能在无数日军面前不屈服,而我们却要向一道难题屈服呢? 同学们,现在我们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我们应该珍惜它,它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让我们振作起来吧!让我们向软弱说再见吧!让我们去学习五壮士那种不在困难面前屈服的精神吧!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 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100多字)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100多字)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 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300多字)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50多字)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 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 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 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如何写读后感

一,指导审题,理清题意

写好读后感,审题理清题意是关键。例如我教《养花》一课,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首先让学生明白“感”是什么“感”就是要求写自己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接着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可以先讲作者怎样说,怎样做,然后写自己“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给文章定目呢读后感题目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题目,如:《养花》读后感;也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学习要善于摸门道—《养花》有感。

总之,要使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写作上要求,审题最关键。二,抓中心,定要点

《养花》这篇文章写读后感,就是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谓“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是中心思想,写体会的读后感,“感”应该围绕中心思想去开展。第一步:先让学生回忆《养花》一文的中心思想,理清要点。第二步:我归纳习作要求,《养花》这篇文章抓住三个要点:①,养花能增长知识。②,养花能调节脑力劳动。③,养花可以创造劳动果实,发展友谊。

三,抓住要点,联系实际,理清结构

首先我让学生讨论《养花》一文几个要点,有几个方面体会较深。接着指导如何联系实际谈体会,最后介绍写读书笔记的两种方法: 1,先叙后议。方法是:先介绍什么书,讲了什么内容,反映什么中心思想,围绕中心结合自已例子说感受,最后写对自己的教育。

2,夹叙夹议。即围绕中心抓两三点,联系实际,扣紧原文发表感情,或者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去开展议论。

四,指导几种开头方法

1,开头谈总的感受。如: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养花》一文,觉得越读越有味道„„接着再谈自己领会最深的那几点。第二段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谈谈自己的打算。

2,开头提出问题。如:学习上难免有挫折,一个学生该怎样对待挫折呢最近学习了老舍《养花》一文很受教育。然后参照上一种写法,从第二段开始,逐点谈体会。

6.五年级第七单元作文 篇六

有一次,我的同学读课文时不认真,老师就狠狠地盯了他一眼,好像在说:“赶快认真读书!”现在我们班的同学门都怕这双会说话的眼睛。只要上课铃一响,我们全都全神贯注地听讲。我问题答不出来,老师就会用这双会说话的眼睛使劲鼓励我,好像在说:“快站起来,你一定行的!”果真,我答出了这道题。每次上课,有一些小朋友说话常常很小声,老师就用温柔的眼睛来鼓励我们,好像说:“小朋友请大声,我听不见!”后来大家就形成“大嗓门”这个好习惯。

我喜欢我们的老师,我要更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来报答老师。

7.小学五年级语文单元迁移教学探讨 篇七

关键词:语文单元迁移,教学探究,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 不要让学生局限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 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 通过单元迁移教学促进知识的运用和丰富, 满足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思想的要求。

一、迁移教学的概念

学习迁移主要是一种学习到的知识对另外一种知识产生的影响, 在一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在另外一类知识里面得到迁移。教学的目的不是记忆和背诵, 更多的是在知识的获取上有更多认知技能的活动。而智慧、技能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转移到没有学习到的知识上, 但是知识之间有很多共通点, 通过知识的迁移, 总结出相关的规则, 不同的知识学习中解决同一类问题, 语言的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 甚至有的题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 只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教师具有迁移能力和迁移意识

“迁移”是学生智慧技能的最好培训途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运用迁移这一规律, 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语文教师一直把语文教学看成对字词的理解和作文训练, 没有意识到迁移教学的重要性, 其实语文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多学科课程, 很多学科的基础都是语文。比如, 数学应用题的基础是语文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历史学科要依靠语文的知识迁移, 尤其在问答题中这样的体现更加明显, 学生能够运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答案, 有的学生知道答案, 但是无法用语言清晰明确地呈现给教师, 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迁移意识和迁移能力。如果学生具备迁移学习能力, 在学习上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效能才能更大发挥, 提升教学质量。同时, 教师的迁移意识对学生的迁移意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不具有迁移能力, 就不能培养具有迁移能力的学生。

三、迁移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发挥

1.教师明确迁移教学方向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迁移方向有把握, 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或简化, 或挖掘, 寻找学生能够适应的方法;并且把这些目标结合教学教材目标加以研究, 明确整个单元知识点的训练目标, 并且在整个知识网络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教师对教学的情况要做到胸中有数, 在头脑中要有一棵纵向贯穿的“知识树”, 并且在每一个树枝上进行横向知识迁移讲解,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词语“奇迹”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延伸幸运、意外、偶尔和奇迹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一个词语的运用方法, 了解到其相关词语的运用方法。教师在课前应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 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 带领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并且在深入的分析学习过程中, 要为学生的再学习、再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重组的学习体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为当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时候, 他们就会主动思考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并且能够想到和自己认识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因此,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现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性因素。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强求记忆是为学生挖陷阱, 学生记忆到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够灵活运用,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这才是所谓“鱼”和“渔”的辩证关系。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 在学习中有目

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

地进行知识学习对比, 分析比较其中的异同, 提高

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能力, 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 最好把现有的知识串联在一起, 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知识的迁移不是凌乱地学习知识点, 而要形成系统化以及结构化, 并且有效地融入知识网络中。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运用典型的案例带领学生回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 对待相同的知识和相同的学法, 进行有效的迁移, 总结新的学习方法, 由学习到领悟, 用中学新。

3.学生语言本质探索能力的提升

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篇幅, 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于运用简洁的主旨表现其本质内容, 所以学生要通过繁复的文字描写了解其背后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这也是五年级学生该有的理解力和分析力, 真正地学习是抓住重点, 让书越读越薄。例如, 在课文中有一篇文章《小桥流水人家》, 主要是描写自然朝起夕落的生活, 平和安静的太平生活。这其实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密切关系, 所以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 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少, 所以对这种场景的感触不深, 教师最好引导学生联系新的形势下没有灵活地运用, 这些知识就不能充分地理解和吸收。新情境中知识的灵活应用, 并且能够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才是真正地掌握知识, 完成知识的迁移, 学习的知识才能做到有意义。学生在传统教学中, 知识都是由教师进行传授, 教师的有些教学方法能够让知识当堂得以运用, 但是很多时候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涉及应用。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 不能仅满足于对知识的教过或者学过, 关键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 知识学习不是目的, 转化为技能才是教学开展的根本目标, 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迁移。以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作为案例, 要求学生根据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写一处景物”, 那么, 教师就可以结合两项教学内容, 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让阅读教学和写作过程相结合, 在教学中让读和写有机地结合, 教学指导中要结合运用读和写的原则, 并且带领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的景物描写文章, 借鉴其中能够运用的语句和写作方法, 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都要学习。在短时间内, 学生的作文学习水平不能马上提升, 因为作文是积累学习的过程, 要在循序渐进中得以发展和提升, 但是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范国强.试论小学课文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 2014 (29) :3-5

8.七(上)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篇八

祈祷qí dǎo 倔强jué 炫目xuàn 蝎xiē 愠yùn

粗糙cāo 汲取jí 灼热zhuó 穰ráng 罔wǎng

卷帙zhì 汹涌xiōng 纺锤fǎng chuí 梵天寺fàn 殆dài

滑稽jī 广漠mò 喙huì 贻yí 隅yú

微不足道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茫无涯际

漫不经心 心不在焉 不悱不发 一劳永逸 窃窃私语

二、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不耻下问:语出《论语》。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指人好学。耻,以……为耻。问,请教。

孜孜不倦:意为勤奋努力,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定,不容易动摇。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形容一次把事情做好,以后就不用再做。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斜塔上的实验》选自《中国学生必读文库·科学卷》,作者是美国作家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曾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

3.《宇宙里有些什么》选自《飞出地球去》,作者郑文光,科普作家。

9.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 篇九

那是我在这次采访中惟一有机会提出的一个问题,因为我始终不解,像他这样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从小上教会学校的人,为什么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愿选择了艰苦而陌生的农学?

袁隆平没有丝毫犹豫地说出了这个大出我意料的答案:“大约我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简直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儿时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可见那片花艳果丰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曾多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的心。

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梦幻,使袁隆平从此与“农”结下不解之缘。但当他第一次真的来到农村时,不禁大吃一惊:难道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向往的最美的梦境?

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让寻找美丽的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却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定要走到底。”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了终生的追求。

他义无反顾一头栽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之中。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水稻而运转。在他研究开始的最初,为了获得一株必须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这样巨大的付出,在他几十年的育种研究生涯中,可以说成了家常便饭。无论是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可能遇到的磨难都曾经跳出来考验他的心智。如果他仅仅是美丽的欣赏者,也许他早就被沉重的现实消磨一空;但作为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学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科技工作者,袁隆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或许上天也被这种精诚所感化,自1966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着一个,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项接着一项,30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了“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 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隆重上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3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儿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1.画线句中“痴”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三段加点词语“双眼灼灼,神采焕发”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反复运用“美丽”一次,请说说“美丽”和袁隆平的一生有着怎样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袁隆平的人生历程,从孩提时代立下美丽的誓言到古稀之年放飞美丽的梦想,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格溢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

岳飞破拐子马

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兀术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砍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破之。注释:

兀术:金国大将

贯以韦索:用牛皮带子连结

第:只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号“拐子马”

号:_______________ ②.一马仆

仆: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官军不敢当”的“官军”是指____________(国名)的军队。4.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远执着的美丽

1.“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这里的“无时、依然”等词语有什么作用?

这是写袁隆平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以后还坚持科学研究。这里的“无时、依然”等词语,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袁隆平执著的研究精神,作为人民科学家他早已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那片田地,每时每刻惦记着事业,始终不渝。

2.本文“美丽”还指袁隆平的精神:永远执著,不懈追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3.下列两句,哪一句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①用了两年时间,顶着烈日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稻穗。②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③句表达效果好。因为“整整两年”说明袁隆平夫妇为了获得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之多;“差不多”准确写出他到过的稻田之多,但不是全部;“14000个”则用具体的数据体现了他们付出的巨大艰辛,与“两年”配合表现了他们忘我执著的精神。而①句删除了这几个词语,表达的意思不够具体,而且没有“差不多”,表达反而显得绝对。)4.作者插叙袁隆平6岁郊游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这段插叙,描述了袁隆平童年时的美丽梦想,表明这是他一生的愿望,表现了袁隆平对理想的执著、不懈的追求。

5.文章前3段说“美丽”与袁隆平无缘,而全文却表现他的“美丽”,这是为什么?

文中说袁隆平心目中的“美丽”,源自他选择学农之路见到的美丽景象。文章着重表现袁隆平在追寻“美丽”过程中显示的性格美、心灵美,尤其是他在科研路上坚持不懈,永远执著的“美丽”。而文章前3段完全是为了反衬下文的内在“美丽”;这样的开头,欲扬先抑,具有独特的美。

老山界

一、文章中两处集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局部揣摩景物描写:(1)分析第13段描写: ①“奇观”是指什么?

②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2)分析第23节景物描写:

①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②这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起什么作用?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非常形象地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3)分析第32节景物描写的作用:

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特点是什么?表达怎样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二、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三、1、主旨---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篇十

有一次,小猪唏哩呼噜把自已的生日时间给忘了,就打算改到爸爸妈妈的生日,还准备给它爸爸妈妈生日礼物,但想到没钱,它就上街赚钱。它来到了狐狸掌柜店铺,狐狸掌柜刚要叫人帮忙打扫卫生,就好小猪唏哩呼噜说好,帮它把家打扫干净,狐狸掌柜就给小猪一个大生日蛋糕。狐狸家脏活真多,唏哩呼噜很卖力地干活,足足坚持干了好几天,终于把狐狸掌柜家给打扫得很干净。但狐狸掌柜最后就给了唏哩呼噜一个做蛋糕的鸡蛋。

唏哩呼噜只好把这个蛋拿回家,放在桌子中间,让大家围坐在桌子旁,唏哩呼噜说:“祝爸爸妈妈生日快乐。”大家都笑了,唏哩呼噜很奇怪大伙为啥笑。这时,唏哩呼噜妈妈从房间里拿出一个大蛋糕,搂着唏哩呼噜说:“傻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呀。”啊,唏哩呼噜也笑了。

11.五年级七单元读后感 篇十一

二、 比一比,再组词。(10分)

三、 填字成词,并完成后面的练习。(10分)

荣辱()( )藕( )丝( )()( )相照同病()( )

千丝()()唇()齿()同心()( )亲密()( )

上面的成语中一共包含了哪几组近义词?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 选词填空。(5分)

端详 瞻仰 环视 浏览 注视

向四周看是(),集中目光看是( ),粗略地看是(),恭敬地看是(),仔细地看是()。

五、 填空。(18分)

1. _________,百战不殆。

远水难救近火,___________。

___________,小人之交酒肉亲。(3分)

2.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______,而且_________,伸得远远的。________绿得发亮。樟树_________,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__________。(5分)

3. 他(艄公)凭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在滚滚的黄河上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5分)

4. 这个单元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下一间(简朴简陋简单)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 倾听 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突然,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上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呀!”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我去关照一下,让他不要让水流下来?”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轻走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先生正(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苦闷思索),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好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感叹道:“真努力啊!怪不得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 找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楼上滴水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文中括号内选择一个正确的词,并在下面画上“_______________”。(4分)

4. 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5. 客人为什么不让服务员打扰贝多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30分)

题目:我的故事

材料:春天,我被一只美丽的笼子囚禁。

秋天,一个爱我的人将我放飞。

要求:根据题目,围绕材料,展开想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童话故事。

《四年级(下)第七单元学习能力自测》部分参考答案

一、 收获 意义 放弃 呵护 宽敞 粗壮 稠密 保持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二、 略

三、 与 共 断连 肝 胆 相 怜 万 缕 亡寒协 力 无 间

四、 环视 注视 浏览 瞻仰 端详

五、 1. 知己知彼 远亲不如近邻 君子之交淡如水 2. 粗壮 伸向四面八方 稠密的树叶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3. 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黄河的主人4. 略

六、 1.2. 略 3. 简陋 倾听 全神贯注 纳闷 4.5. 略

12.五年级七单元读后感 篇十二

本单元是《Go for it》七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其核心话题是谈论人的外表形象(looks),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的外貌特点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因此‘talking about people’s looks’是教学重点。

本节课是第7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的外貌特点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的身高、体重、身材、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通过交换对不同人物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

课堂实录:

当轻快的上课铃声响起,我开始了上课。这是一堂人物外貌的描述课,所以我用了触摸你的身体部分的游戏“touch……game”开始引入新课。

目的有两个:(1)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检查描述五官的英语单词是否都能记住。便于开展活动时扫除学生的语言障碍,因为这些单词与人物外貌相关连,这样引入就能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

接下来我挑选了几个有不同体型特征的学生说。

先利用图片展示进行新单词句型的引入,让学生熟悉。再按发型,身高,体重的类别进行口头练习以免混淆,重点强调容易混淆的句型。如:She is of medium height.You are of medium build.He has short hair.I have two big eyes.She has a small face.etc.加深记忆.接着要求其他同学描述三位外貌典型的同学,再小组练习。这样更形象,更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再按发型,身高,体重的类别练习以免混淆。当我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老师时,学生们十分激动,想着能用英语描述自己的老师了,他们特别高兴。此时的气氛很活跃。

这样完整地描述人的外表是为后面能安排、完成任务做铺垫,同时能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老师随时调控。

这个猜人游戏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他人的描述,去发现别人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辨别能力,同时可活跃课堂气氛。

这是一项任务活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家人、朋友及喜爱的明星,增添他人对自己的了解。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自己最喜爱的电影、足球明星,在小组里轮流进行描述。然后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教师选派几名学生在讲台上用投影仪进行展示。(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发展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设计这个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学有所用,想象设计一下自己30岁的样子,并画出来,同时当学生做汇报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写出描述外貌的句子。使课堂别开生面,乐趣横生。同时培养了学生听力、口语及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对前面知识掌握得不错,再学习并处理书上的知识,就非常容易,学生学得得心应手,同时让学生整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此处格言的安排是为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德,不以貌取人。

通过以上几步的语言输入练习,让学生再进一步创造性地活用所学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反思:

从教20多年,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我的英语课该怎样上才能让学生觉得不枯燥,并能学好知识?是天天拿着教材教呢?还是把生活及其他学科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去体会,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生活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作为语言学习初始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是初一新教材第7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的外貌特点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通过交换对不同人物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所以这堂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TPR(全身反映教学法)、情景交际教学法和猜谜活动等任务环来实施的。

以下是本节课的闪光点:

第一、直观的图片信息:初一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定,对形象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尤其对新新人类更是喜欢。就这个特点,我精选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图片。就本课的教学内容描述人物的发型与身材,比如:高个———姚明;矮个———潘长江;中等个———周星驰;胖的———猪八戒;瘦的———孙悟空;中等身材———唐僧等等。让学生一看就能明白这些单词的含义。那么他们说起来也就琅琅上口了。

第二、合理利用生活资源,使教学“生活化”。图片的信息直观,现实的资源就更为形象。本课要求学生能描述他人的外貌。那么让他们来描述周围同学、老师的长相,岂不更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便于学生们长久的记忆。

第三、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动口动手。首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好才能找到让他们动口动手的关键。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所喜欢、所崇拜的明星。以此为切入口,我在任务环活动中,设计了三个任务:(1)“猜朋友”;(2)谈论自己喜欢的明星;(3)设计绘画自己将来的形象,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竞争,每个任务都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因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急于知道最终结果的心情,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努力表现自己,做到最好。三个任务所侧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他们分别侧重训练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把任务活动放在小组中进行,还可以解决“大班额”难于操练的难题,学生在小组中有更多的时间来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通过这项活动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第四、发挥多学科知识渗透的作用,巩固所学内容。这一节课要求学生能描述他人的外貌。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听、说能力。如何把听说能力融为一体,并且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同时还能锻炼写的能力呢?何不让他们想象一下当他们30岁的时候自己长什么样,一边描述一边画出自己的肖像。这样利用美术知识来巩固本节内容,学习的形式也多样了,岂不更好?

第五、重视情感教育。在人际交往中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爱好,增进情谊。在现实生活中不犯以貌取人的错误。那么我们老师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讲解图时,我就侧重强调人物虽然有美丑,但是他们却都有自己的特长,都能在各自的领域成就一番事业,让学生明白人不可貌相。如讲到潘长江,我就提到He is short and heavy, but he acts very well.He is very popular with people.同时在结束课时我增添了谚语,再次强调不要以貌取人,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中华魂”主题征文通知下一篇:品管部文员岗位职责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