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2024-08-25

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16篇)

1.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篇一

人的生命有两个极端-出生和死亡,然而人总是乐生的。当被确诊晚期癌症后,人们不免受到极大的心理冲击,极度恐惧、绝望,甚至出现情绪休克。常有这种情况开始治疗一帆风顺,病情奇迹般好转,但后来又突然复发,因此患者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法究竟对身体和心理有多大程度的帮助,心里七上八下,产生疑惑。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病情急剧恶化,降低生活质量,此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来源:考试大

1.1 对病情适度保密 当患者遵医嘱来院复诊时,多数并不知道病情进展,应对其真实的病情适度保密,以免导致患者过于紧张和恐惧。和患者交谈时,语言要慎重,避免在其面前过多讨论病情,多谈些有关患者生活起居、业余爱好等轻松的话题,鼓励其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对以往的治疗效果加以肯定。但必须将病情如实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有知情权,应尽到告知义务。但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否将患者的病情如实告知患者,需要与患者家属及主管医师一起协调,然后作出决定。之后应根据这个决定制订护理计划。关于患者的病情切忌出现不一致的说法。当需要将病情告知患者时,可根据上述的决定配合医生用分阶段告知的方法。每个阶段告知患者哪些情况,告知病情应留有余地,让患者有一个逐渐接受现实的机会,然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逐步深入,避免给患者过于肯定的预后不良的结论,尽可能给患者以希望,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来源:考试大

1.2 当患者得知病情进展情况时,要及时做好心理上的安慰 帮助其认识到癌症治疗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鼓励患者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治疗上,应调动自身的力量,去遏制癌症的发展,保持良好的心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来源:考试大

1.3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使他们抱有希望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双重意义的治疗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通过护患关系的改善,增强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感,从面对治疗产生希望,这也是减缓痛苦的重要条件。要让患者信任,必须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热忱关怀并尊重患者,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细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但需与医生的意见保持一致,以免引起患者疑虑。在向患者解释时,注意一次不可谈太多,应分次逐渐使患者真正理解所谈的问题,这可使患者了解病情、治疗和预后,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来源:考试大

1.4 交流、沟通、疏导 交流可了解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识、态度等,从而掌握其心理变化,进一步有步骤地暗示、引导、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抗衡能力,从而缓解紧张,恢复心理平衡。在交流时,护士应掌握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并注意以下几点:(1)态度诚恳,语言亲切;(2)与患者谈话时要坐下,姿态自然放松,保持与患者的目光接触;(3)耐心地倾听并移情,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温暖;(4)不可随意更改话题或发表个人意见而阻断患者谈话;(5)防止不适的乐观或作出保证;(6)注意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情;(7)遇到患者不愿交谈时,不勉强,可握着患者的手或抚摸其额部,使其感到对他同情和理解;(8)若患者已知癌症扩散,则不应回避患者提出的问题。

1.5 及时与家属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临终需要 患者病情恶化,直接影响家属的言谈举止及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和家属交谈与沟通,提醒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情绪,对患者的一些失控行为给予同情和理解,并指导家属做好一些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提供方便,积极协作,解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当患者弥留之际,要及时通告单位和亲友,并配合做好各种善后工作。目前,临终关怀已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和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临终患者会在医院渡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关怀的实施,要求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把为患者减轻最后的痛苦,使其能安详的离开人世作为医护人员的义务。来源:考试大

2 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放疗或化疗前不仅要向患者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重要性,也向患者讲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3 疼痛护理

晚期复发患者多伴有疼痛。癌症70%晚期有剧痛及各种痛楚,使患者在仅剩的短暂岁月中受尽无情的折磨,甚至完全丧失做人的尊严与生存的欲望。陈虹等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102例晚期癌症患者的情绪障碍,结果显示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7.8%和78.43%,明显高于常模(p<0.001)。报道表明晚期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疼痛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说明疼痛越严重癌症患者,其身心症状也越严重。来源:考试大

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陈虹等指出,应给予切实可行的身心照护。70%以上的癌症患者最终会遭受中、重度疼痛而癌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不仅要做好三阶梯药物止痛措施,还应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措施,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如进行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暗示与催眠等。

4 开展善终服务,为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

以满足晚期复发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提供持续性的舒适、温馨、安全的高质量护理、照顾是肿瘤患者的以高质量生存的最基本保证。

2.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篇二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老年癌症患者280例, 年龄>60岁, 预计生存期>6个月, 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或身体重要器官病变的病例,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40例。对照组男75例, 女65例;平均 (69.87±10.32) 岁;肺癌38例, 恶性淋巴瘤21例, 肝癌18例, 胃癌及食管癌25例, 结肠癌19例, 其他癌症19例。观察组男71例, 女69例;平均 (70.31±10.19) 岁;肺癌41例, 恶性淋巴瘤19例, 肝癌22例, 胃癌及食管癌22例, 结肠癌17例, 其他癌症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①耐心聆听:心理护理的第一步为耐心聆听, 从患者的主诉中了解患者的疑问、忧虑及对护理人员的需求, 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从而能够结合患者的文化层次、认知水平、家庭情况及心理承受能力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②焦虑的护理:如患者出现心悸、坐立不安、失眠头痛等症状, 且容易激动缺乏耐心、容易自责和谴责家属等情况时, 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情绪。护理要点为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进行放松疗法, 教会患者放松全身肌肉, 保持心情轻松状态;按情况选择催眠和臆想治疗, 使患者处于幻想的希望中, 培养起乐观情绪和积极的生活、治疗态度;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鼓励患者家属接受患者的不良情绪, 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③抑郁护理, 当患者出现情绪低落, 悲观失望, 不愿与周围人群交流、睡眠障碍, 甚至萌生自杀念头时往往就是抑郁了。对于抑郁的癌症患者应首先找出抑郁的因素, 与患者多沟通交流, 让患者充分发泄负性情绪;音乐疗法, 促进机体分泌内啡肽, 降低儿茶酚胺水平;提高患者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让患者有心理归属感, 寻找依靠组织和团体并学会寻求帮助。

观察指标:入组前及入组后第2、4、6周, 分别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分。SAS和SDS量表总分均为100分, 得分越高代表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有阅读和书写能力的患者, 在护士指导下自行填写问卷;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 采取专人逐条读出, 并按患者理解能力进行适当解释, 然后由患者亲自填写或者护士代为填写。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入组前后两组患者间SAS量表评分比较:入组前两组患者间SAS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 入组后第2、4、6周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SAS量表评分呈上升趋势, 而观察组则呈下降趋势, 见表1。

入组前后两组患者间SAS量表评分比较:入组前两组患者间SDS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 入组后第2、4、6周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SDS量表评分呈上升趋势, 而观察组则呈下降趋势, 见表2。

讨论

目前我国每年有160万新发癌症患者, 13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意味着死亡, 还意味着癌症本身及治疗所带来的身心伤害,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Gallo的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高于对照组[4], 负性心理状态与肿瘤互为恶性循环,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因此癌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只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护理是远远不够, 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康复治疗, 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5,6,7]。

有研究对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8], 发现多数老年患者存在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或绝望心理, 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怀、尊重和重视。我们针对老年癌症患者的这些特点, 进行了综合心理干预措施, 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然后根据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 展开相应的心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 心理干预组 (观察组) 患者入组后SAS和SD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证实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老年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缓解作用。方法:收治老年癌症患者2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入组前后两组患者间SAS和SDS量表得分差异。结果:入组后对照组SAS量表评分呈上升趋势, 观察组呈下降趋势, 入组后第2、4、6周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老年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症,老年,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高文斌, 王丽双, 尹良伟, 等.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与疼痛的调查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 2 (3) :186-188.

[2]任晓华, 唐海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J].西部医学, 2007, 19 (4) :706-707.

[3]万永慧, 毛宗福, 邱艳茹.音乐疗法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疼痛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9, 23 (5A) :1172-1173.

[4]Gallo JJ, Armenian HK, Ford DE, et al.Major depression and cancer:the 13-year follow-up of the Baltimore epidemiologic catchment area sample (United States) [J].Caner Causes Control, 2000, 11 (8) :751-758.

[5]夏源.心理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 (6) :50-52.

[6]吴碧娟, 王妙君, 陈秀莹.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西部医学, 2013, 25 (7) :1103-1105.

[7]陈秀真.老年癌症患者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9) :23-24.

3.癌症末期患者的心理干预 篇三

【关键词】癌症患者;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67-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癌症作为一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0年代初,我国癌症死亡占全部死亡病因的第9位或第10位,70年代跃居为我国死因的第3位,据1991年的统计资料,癌症死亡已成为占据全部死因的第1位[1]。由于癌症目前尚未被人类彻底征服,人们往往把癌症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加强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处理从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各种心理状态下的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1 癌末患者的心理行为变化和干预策略

1.1 否认期

否认期是一种防御机转,患者在面对死亡威胁和末期疾病时,即使患者已被详细地告知实情,仍有其否认之需要,否认是介于知识与认知间的冲突,是一种情绪上的调适方法,因此在患者还未准备好面对死亡的失落时,切忌直接地打击或否定患者的否认行为,否认行为背后有着巨大的焦虑和恐惧,以使患者需要隐藏于否认的保护伞下,得短暂的自我完整性,护理人员利用倾听或其他治疗性沟通技巧,给予患者表达内心疑惑、焦虑的机会,以沉默、触摸、同情心等方式,耐心等待患者降低否认强度,而慢慢地面对现实,但如果患者的否认时间延续影响患者的治疗、家庭的互动和功能,或造成患者更大的情绪反应、自我封闭时,则需要借助心理治疗专家,配合医生对诊断治疗、预后的解释来恢复患者正常的否认功能,护理人员要提供一致性的支持和同情心,不揭穿其否认行为,接受其否认的需要,了解其否认背后的恐惧,才能协助患者完成否认的过程,使其正面地面对死亡的冲击。

1.2 愤怒期

愤怒是人类在失去自我控制时,最直接的反应,患者愤怒的对象可能是除了他以外所以的人、事、物,常把愤怒迁移于帮助他的家属、朋友和医务人员身上,如莫名其妙发脾气,埋怨命运,抱怨上天对他的不公平……愤怒、训斥、粗暴无礼的行为是癌末患者恐惧与绝望心理发展的极端表现,在面对患者的愤怒行为时,护理人员应省视自我对患者行为的感受,要有宽容、接纳的心态,认清患者的愤怒行为,采取护理上的干预策略:⑴接受其表达情绪之自我控制需要。⑵择机与患者谈心,表示同情与理解,让患者尽情倾诉心里的怨恨。(3)保持忍让与克制态度,一如既往地悉心照顾患者,让其清楚虽其行为不合理,但我们仍可了解他的感受,我们在关心、支持仍是一样,以输导患者的强烈情绪。⑷必要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自杀或伤人。⑸辅以镇静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1.3 讨价还价期

在这个阶段,患者通常已经承认和接受疾病的事实不再怨天尤人,并存在着幻想,希望医生能妙手回春,医学能出现奇迹,时而安静,时而烦躁,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事表示悔恨,要求宽恕,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磋商行为背后有着罪恶感和被处罚的需要,应尽量顾虑患者表达出他们相弥补的行为及意义,同时协助患者寻求讨价还价背后的希望来源,若是不切实际的希望,应协助其调整至实际可行的范围。

1.4 抑郁期

患者此时已经认识到治疗的无望,祈求无补于事后,正视自己就要死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消除、抑郁、沮丧的心理情绪,面对自己身体每况愈下,生理功能渐衰,痛苦的增加,为失去工作、生活自由、健康、自尊,更为即将失去生命而悲伤,他们体验到一种准备后事的悲哀,变得沉默寡言,情绪极消沉、压抑,使患者为未来的分离哀伤之际,能感受到希望和爱,并能为余下的日子做好准备,针对这类反应性的患者,则着重处理生理症状舒适,利用同情心,接受倾听之技巧,协助患者面对潜在的恐惧,寻求实际希望,增强自我价值感,同时辅以音乐、娱乐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疏导其抑郁情绪,还有协助家属解决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如经济、子女教育等,必要时辅以抗抑郁药。

1.5 接受期

接受期的患者并非不需要协助,护理人员应提供更安静、舒适的环境及气氛,注意帮助患者了却未了的心愿,如遗嘱的处理,欲见的亲友,交待重要事宜等,协助接受期的患者,应维持同等的支持与关怀,协助患者完成人生计划和人生意义的寻求,回顾、叙述过去的人生,肯定其人生的抑郁,增进自我价值感,使其达到自我调整。

2 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不是单纯地与患者交谈,而是与实施各种护理措施相结合,不可能脱离临床护理而单独实施心理护理,它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的态度、表情、姿势、语言和行为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以下几点。

2.1 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素质修养

通过护理人员正确的态度表情言语动作去影响患者,安抚患者最终产生心理效应,护理人员以亲切、和蔼、温柔的态度;镇定、专注、柔和的眼神自然、真实、和悦的表情;亲切、清晰、动听的语言;轻巧、敏捷、娴熟、稳重的护理操作技术……这一切都给癌末患者增加安全、信任感,减少恐惧、焦虑、孤独感,使他们感到时时处于关怀、爱与尊重的慰籍之中,促使他们的心境逐步稳定、安全、安静。

2.2 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知识技巧

癌末患者的心理反应错综复杂,不同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世界观,个性特征和年龄的患者,其心理行为反应有很大的差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需要,收集心理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估,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正确的沟通技巧,如静坐下来,眼神和患者眼神在同一水平线,且保持眼神的接触;专注地倾听并善于诱导,给临终患者倾听的机会,是一种消除其焦虑、抑郁心理的好方法;护理人员静静地、无声地、适当地轻轻抚摸临终患者,常常会使患者感到温暖舒适和安全感,体会到护理人员的爱与支持,其护理效果有时甚至比语言还好。

2.3 切實做好基础护理

舒适是所有癌末患者的重要需求,临终患者是否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基础护理的实施,对患者的饮食、排泄、睡眠、皮肤等进行全面的护理照顾,因为癌末患者由于能力和体力的丧生,生活大都不能自理,再加上癌肿侵犯皮肤组织器官,因此,基础护理工作做好与否,关系到患者的身心能否得到减轻,临终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

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来说无疑于千金难买的良药,这也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亲属应尽的责任[2],严重的心理问题,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降低生活质量,此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除了针对癌末患者进行疾病护理外,还应重视对各心理阶段采取护理干预,方能更好的提高癌症的生活质量,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4.癌症患者的感谢信 篇四

陈医生:

首先,非常惭愧现在才来写此感谢信。其次,让我们一家人向你致以衷心的感谢!

2012年大概4月的时候,我妈嘴里上腭左侧长了大指拇头的瘤子,后到重庆西南医院抽样检验,得出是恶性肿瘤。当得如此结果,我们全家都慌了,后来除我之外全家人一致决定做珈玛刀治疗(也就是所谓的放疗)。虽然我极力反对(我坚持走中医治疗路线),为此还跟我爸大吵一架,但还是不能改变全家人的决定。

于是我妈走上了放疗的路,放疗时期为一周,每天做一次放疗,在这一周的放疗期间,我妈无痛无反应,大家都以为情况在掌控之中,唯独我一个忧心重重。果不其然,一周放疗结束后,回到家的第二天情况突然发生变化,我妈嘴里出现溃烂,上腭及舌的左边大面积发红、发烂、而且我妈精神也差,人无力。见此情况,联系当时做放疗医生,医生说会有此现象发现,过几天就没事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我妈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每天都听到我妈喊痛的日子里,我爸、我外婆、我舅等一大家人都没了主见。这时候我站出来说找中医师进行中医治疗吧,这时候全家人妥协了。我很早就知道倪师,也看了很多他写的治病报告,很希望能找他为我妈妈看病,但对于我们来说出国找倪师看病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最实际就是能够找到倪师在国内的徒弟,但是在网上打听来打听去,都说那那那有倪师徒弟,但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很难联系上,而且都不进行网诊(我妈身体不合适奔波)。最后机缘在网上找到了倪师徒弟陈杰宽医生,没想到陈医生很快加了我QQ,我发的问诊单也很快回复了,居然同意给我妈治疗。

在陈医生第一次开的药里有附子,也许是我妈对附子敏感,才开始的时候按陈医生说的量服用,没想到我妈服药后反应特别之大,头晕、无力,下泻,好几次差点昏倒,整个人都虚脱了。此情形把我爸吓得不轻,电话里我爸恨恨把我骂了一通。虽然我心里感觉应该是附子的原因,但看到妈的情况的确很严重,心里也没谱。最后问了陈医生,陈医生说可能是药晕……说是好现象,然后叫减量,每天两碗减是一碗,因为我妈确实对附子敏感,又减成隔天一碗。第一次开的方子服了差不多半个月。虽然我妈在服这付药的时候吃了些苦,但可喜人的我妈的病开始慢慢见成效了。

经过半年的中医冶疗,我妈病逐渐好转。现在上腭和舌上的溃烂没有了,身体也恢复以前了。

在此,非常感谢陈杰宽医师为我妈妈治疗!不仅解决我妈妈的病苦,还给我们一家人的安宁!

患者女儿段*敬上

5.为癌症患者募捐的倡议书 篇五

曾经,有一个人,站在他最热爱的讲台上,为学生注入知识的甘露;曾经,有一个人,即使是夜深人静还在伏案工作;曾经,有一个人,用爱与微笑教会学生成长。

他就是我校退休教师XXXX。XX老师,是我校前教务处主任,XXXX县教育界知名英语老师。他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长期坚持在英语教学第一线,为我校教育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XX月,经XX医院专家诊断后确诊为肺癌。前期费用已开支近5万元。

目前,XX医院正在全力救治,但治疗费用高达XX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来说,是难于承受的。现在我们呼吁全校师生,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帮助包老渡过困境。建议教师捐款每人不少于100元,学生捐款由各班班长及团支书组织。老师们、同学们,俗话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您的一份爱心,必将改变一位老师一生的命运;您的一次善举,将换回更多心灵的快慰。

我们相信,有了大家的这份爱心XXXX老师一定能更加坚强!希望大家都踊跃参与到这项爱心活动中来,我们相信:病魔无情人有情,“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我们都伸出援助之手,就一定能帮助XXXX老师早日战胜病魔,获得新生。

倡议人

6.癌症患者感谢信 篇六

各位好。

我是结肠癌患者。12月20xx在玉皇顶医院手术后需要化疗。听朋友介绍,中医医院化疗用中西医结合,痛苦小,效果好。于是我来到中医院找医院副院长侯爱华,侯爱华安排我在第一肿瘤科住院。谭松主任彭蒙医生和主治医生热情接待了我,为我做了仔细的检查,并制定了治疗方案。在过去的半年里,经过12次化疗,在我即将痊愈并完成整个治疗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是住院患者的共同愿望。

在住院期间,我深深感受到了贵院医务人员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护理作风。谭松主任和彭蒙医生高超的医术和崇尚医德堪称时代楷模。科里还有毛君君、谭鹏程、王金国、孙美玲等医生,也被称为医学精英。他们治愈病人,帮助世界;照顾病人,体贴人。如果患者向医生提出问题,不管是不是负责人,他们都能认真回答,及时治疗。不像市里的大医院,当主管医生不在的时候,病人有问题,其他医生推卸责任,这是你们医院有价值的东西,这种团队精神值得医学界学习。还有大内护士长的责任心,肿胀第一科的护士长,以及所有护士对病人的细致工作,也让我们佩服。在我们心中,他们都值得南丁格尔奖项。在你的医院,不像其他医院,医生更注重心理治疗。许多癌症患者入院时心理压力很大。医生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自己的病情和治疗前景,足以让他们在黑暗中找到一线曙光。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安慰,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每一次查房,我们都能从患者和家属的眼中看到,有情感和感激,有信任和钦佩,有喜悦和幸福。在此,我们要深深感谢第一肿瘤科的所有医务人员,并对他们说努力工作!

最后感谢医院各级领导,感谢你们培养了这么好的医生护士。在当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社会,你用你的全心全意的努力和奉献,诠释了医患关系的真谛。

xxx

7.浅谈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七

癌症患者不仅有肉体上的巨大痛苦又有精神上的沉重负担, 因此在癌症患者的治疗中, 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护理能够将患者的消极情绪有效消除, 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与配合治疗, 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除对患者给予一般患者所需的心理护理以外, 对以下护理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先介绍如下。

1.不能正视自己的病情, 持否认态度在癌症患者中, 绝大多说人持这种心理, 即使是各种检验报告已证实, 他们仍希望所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不敢正视自己患有癌症这一事实, 此时患者的心理是十分敏感、复杂、多虑及恐惧的。因此, 一旦真正确诊后, 医护人员就要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方式、劝导、疏通患者。一方面让他们正视已患癌症这个事实;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此病只有积极治疗, 具备良好的战胜疾病的信心, 才有可能使病情取得好的疗效, 让他们先有心理准备, 以便下一阶段的医护工作的顺利展开。在这一阶段的护理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极度敏感和恐惧的患者, 可暂时向患者隐瞒事实, 先做些疏导和宽心工作, 一旦他们心理上具备有一定的承受力, 再告知真相;第二对于某些固执、否认或不愿接受治疗的患者, 应及时告知他们事实真相。告诉他们癌症并不可怕, 关键是精神上要战胜病魔, 争取好的治疗效果, 讲清延误治疗不利于病情控制和预后等关系。

2.肿瘤疾病具有潜伏期长的特征, 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 中晚期癌症患者甚至会发生远处转移、胸腹腔积液、多器官衰竭等情况, 需要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才能缓解患者身心痛苦程度, 提高患者生存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癌症患者对病情没有正确的认识, 往往把癌症同死亡等同起来, 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心理会出现各种不安、自暴自弃的不良情绪。癌症患者缺乏抗癌信心、没有掌握全面的放疗知识, 通过各种的心理治疗研究, 发现心理支持对癌症患者顺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 使家属能够充分了解疾病的进展、预后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护理措施, 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同时, 护理人员还应该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使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家庭的温暖。

3.求生心理癌症患者和其他患者一样, 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 最希望医护人员同情、帮助、经常询问病情、治疗方案等。由于上述心理特点, 护理人员应热情、积极、主动、诚恳地接待患者,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病情解答要恰当, 一再说明意志与情绪对治疗疾病的能动作用。同时继续排出不利于疾病治疗的有关心理社会因素, 消除患者顾虑, 以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 向患者讲解治疗目的、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解决方法, 可以解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使其顺利的完成治疗计划, 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愤怒心理在接受治疗过程中, 患者十分痛苦, 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 常无故发脾气或训斥医务人员, 不配合治疗。有的患者可能会脾气很大、情绪焦躁, 家属要忍耐和理解, 分担患者的痛苦, 尤其在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无望时, 家属更应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同情患者, 热情周到地为他们服务, 谈话语气要充满温情, 让其产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心理效应。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 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取得患者信任,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心理护理是否成功, 关键是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要善于与患者进行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的痛苦和不安, 理解患者, 并给予同情, 营造和谐、平等的就诊氛围, 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心理压力, 抑郁情绪得到释放, 从而使患者的压力得到减轻, 可以主动接受治疗。而医生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患者的病史, 找到病因, 针对病情进行治疗。加强患者的信任心理, 使患者的不安心理有效消除, 积极配合所有的治疗方案。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与患者进行心灵和思想上的交流, 让患者在舒适的就医环境中得到细心的呵护, 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以快速战胜病魔。作为护理人员应该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状态, 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 组织患者开展各项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比如:慢散步、练太极拳、练气功等。平时可以听一些优美的音乐、幽默的电影以及一些哲理性的书刊, 或者与病房同伴聊天等。为患者营造愉快舒适的就医环境, 在房间里放置一些绿色盆栽, 让患者感的生活充满阳光, 以保持开朗的性格, 来对抗病魔。定期组织工休活动以及安排卫生宣传教育, 安排疗效好的患者分享癌症作斗争的经验。向患者介绍主刀医师的临床成功经验以及业务水平, 使患者增强对医生的信任感, 树立与疾病对抗的信心。组织患者参加容易操作的手工劳动, 比如:棉签、叠纱布等。以分散对自身疾病或放射反应的注意力, 保持从容对待疾病的心态。

5.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安慰医护人员还要与患者家属密切配合, 亲人患了癌症, 家属毫无疑问会受到患者情绪的影响。同情患者周围的人, 尤其是患者的亲属感情的微妙变化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如果亲人对他格外亲热, 患者的悲观情绪会减轻及至消除。如果亲人对他有感情淡漠的表示, 则患者的悲观心理及疑心加重。因此, 护士要对家属做好知识宣教工作, 帮助调动患者与疾病抗争的积极情绪, 同时要求其家属及老朋友多来探视与陪伴, 使其不致寂寞与孤独, 与其家属共同鼓励和支持患者, 无微不至地关心患者, 会使患者的心理得到极大地安慰。

总之, 心理护理有利于激发患者的求生欲望, 增强其与疾病对抗的心理,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通过有计划的心理护理, 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使患者树立信心, 增强与疾病对抗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健康长寿是人类美好的愿望, 我们护士要以自己的行动促进愿望的实现, 让我们的爱心及良言暖语作为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信使, 传递护理人员的心愿, 温暖每一位患者的心田。

8.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篇八

【关键词】晚期 ;癌症患者;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60-02癌症是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肿瘤患者被确诊为晚期癌症时,心理将受到极大冲击,感到极度恐惧。由于各脏器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生活不能自理,精神、经济压力较大,这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生活质量降低,因此护士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

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差异所表现出心理状态也不一样。

1.1消极绝望型心理 :这类患者多数病程长,经济状况比较窘迫,年龄较大,放、化疗治疗的费用较大,副反应的耐受力差,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而拒绝治疗,患者和家属只要求给予营养支持使其能够减少痛苦的离开人间就行。

1.2焦虑恐惧型心理 :焦虑是晚期癌症患者突出的症状之一,特别是年轻患者,他们较年龄大的患者更为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压力较大。当他们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时,起初是否认,随后出现恐惧焦虑情绪,担心拖累家庭成员,对事业工作及未来失去希望,对放、化疗的副反应比如脱发等难以接受,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日渐加重。

1.3孤独抑郁型心理 :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入院治疗打乱了生活节奏,青年人失去了工作能力,体质消耗严重,加上大多数患者多处转移,病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疼痛加剧。因此患者灰心丧气,孤独抑郁的情绪加重,整天闷闷不乐。

2护理体会

2.1对癌症病人的真实病情要适度保守秘密,以免病人过于紧张与恐惧,对已知道自己患癌症的病人,应给予科学的解释,安慰与鼓励,使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

2.2当患者得知病情进展情况时,要及时做好心理上的安慰,帮助其认识到癌症治疗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鼓励患者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治疗上,应调动自身的力量,去遏制癌症的发展,保持良好的心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2.3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使他们抱有希望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双重意义的治疗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通过护患关系的改善,增强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感,对治疗产生希望,这也是减缓痛苦的重要条件。笔者的体会是:必须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与患者接触时要特别注意礼貌和态度,用亲切的口吻、尊敬的称谓与患者交谈,关心体贴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取得患者的信任,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依赖,争取病人的配合。

2.4交流、沟通、疏导: 交流可了解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识、态度等,从而掌握其心理变化,进一步有步骤地暗示、引导、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抗衡能力,从而缓解紧张,恢复心理平衡。在交流时,护士应掌握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并注意以下几点:(1)态度诚恳,语言亲切;(2)与患者谈话时要坐下,姿态自然放松,保持与患者的目光接触;(3)耐心地傾听并移情,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温暖;(4)不可随意更改话题或发表个人意见而阻断患者谈话;(5)防止不适的乐观或作出保证;(6)注意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情;(7)遇到患者不愿交谈时,不勉强,可握着患者的手或抚摸其额部,使其感到对他同情和理解;(8)若患者已知癌症扩散,则不应回避患者提出的问题。指导患者宣泄不良情绪,并进行疏导安慰,给予心理支持。明确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切不可说出消极语言而加重病人的心理负但。告诉患者,与医务人员及其家属进行分工:疾病的治疗交给医务人员,家里的一切事情包括治疗费用的问题交给家属去处理,而患者自己的任务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向患者讲述治疗癌症的新进展、新成果,坚定患者对治疗癌症的信心。

3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发生率几乎高达百分之百。癌症患者的疼痛比较复杂,WHO大致将引起疼痛的原因分成四类:直接由肿瘤发展侵犯引起的疼痛;与肿瘤相关但非直接引起的疼痛;由肿瘤治疗和检查引起的疼痛;与肿瘤无关的疼痛[1]。

文献资料指出,癌症患者的护理以疼痛护理为主[2]。控制疼痛是对晚期癌症患者关怀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护士在癌症疼痛的控制中起重要作用,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措施和完善的护理,可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3]。及时发现,解决患者的痛苦甚为重要,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疼痛程度,采用三阶梯给药法缓解疼痛症状,指导患者适时按量用药,轻者口服药物,重度疼痛及晚期癌痛患者可酌情应用麻醉药品,定时给药,以患者不感疼痛为度,在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辅以镇静剂以增强止痛效果。

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技术,而且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细致地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癌性疼痛患者的各种心态,不失时机地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患者痛阈提高,从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疼痛 、焦虑、抑郁,并可改善患者的睡眠和食欲状态,使患者重建生活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治疗过程的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患者多已失去手术机会,在放、化疗前,不仅要向患者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重要性,也向患者讲述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有不良反应,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顽疾知一,癌症患者身心两方面受到双重打击,通过采取心理护理对策,患者的不良心理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虽然这些患者的生存期有限,大部分的患者出院后能保持平和的心态生活和治疗。

总之,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人员应在加强疼痛护理、努力减轻或消除躯体痛苦的基础上重视心理护理,让病人克服一切心理障碍,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癌症带来的各种痛苦的体验。这样既能有效抑制躯体的主观不适感,又能激发机体抵抗疾病的潜能,激活免疫系统发挥应有的功能。患者在给予心理护理的同时,再积极配合各种医护治疗措施,就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最终方可促使病情逐渐走向康复。

参考文献

[1] 高玲,张红梅,戴彤.浅谈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8):1354-1355.

[2] 杨玫,叶琴琴,杨亚娟.对护理人员处置癌症疼痛知识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2003,7(4):238-240.

9.为癌症患者捐款感谢信 篇九

您们好!

我叫易XX,打扰你们于百忙之中,在这里,我想表达一下我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我是来自XX县南桥镇柘塘村的一名农家女孩,现在就读于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我们家曾经生活虽然艰苦,但也充实,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充满了欢笑。可是20**年3月份,爸爸的身体出现了变化,开始是胃痛,后来慢慢地不能正常的吃东西,吃进去的东西过一会儿就会吐出来。可是那时候并没有在意,只是在市医院做了局部检查。4月份,妈妈洗澡时发现自己右乳房出现硬块,随后去医院检查,当时医生给出的诊断是血瘤,但是全家人都不放心,20**年8月1日,对我家来说是个阴暗的日子,母亲被确诊为乳腺癌,家里倾尽所有给母亲凑齐3万多手术费。当时的父亲完全不顾自己的病痛,一心只为治好母亲的病。所以,父亲的病一拖再拖,可谁知道,20**年9月26日,父亲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这犹如晴天霹雳般的给我当头一击。突然之间,家里的两个顶梁柱倒下了,我瞬间感觉自己掉进万丈深渊一般手足无措。医生告诉我,如果能做手术的话当然最好,可是光手术费用就得6万。当时家里已经没有能力再支付父亲的手术费用了,母亲多次表示想放弃自己的治疗先给父亲看病。在我们家人再三的劝解下,她才同意继续治疗。因为巨额的医药费和自己本身的身体状况,父亲也曾多次表示放弃治疗。当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病没有好的可能了,这辈子我能给他们的东西太少,我不想再给我的孩子们造成重大的经济负担。”事情发生之后,班委向学院反应我家里的相关情况之后,院系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并在第一时间向我和我的家人伸出援助之手,我父亲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在社会上我家确实得到了很多的帮助,非常谢谢大家。但是我必须要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去赚钱,爸爸妈妈需要我,弟弟妹妹们更是。今年寒假,我听说湖南至康鞋业有限公司正在大量招聘员工。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应聘假期工,面试时,公司领导十分和蔼可亲的跟我交谈,耐心的听我讲着我的社会经历和个人理想。经过面试,给了我一个在贵公司做假期工的机会,这让我很开心,总算有了一个为家里增加收入的机会。后来,公司领导在聊天中了解到我的家庭遭遇时,马上向董事长谢康龙先生汇报,谢董事长当即表态,并对我家进行了大力的资助。之后我一直都得到贵公司的领导和员工们诚挚的关心和问候,让我们体会到无限的温暖。你们眼中的举手之劳确是我们家无限的希望。你们无私、善意的资助和祈祷,给了我们整个家庭以阳光。是你们让我体会到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这么多人在支持着我。假期已过,可是贵公司对我的关心没有停止过,谢董事长及公司领导还经常打电话询问我父母的身体状况,也经常给予我帮助。

XXX

10.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篇十

编号:

麻醉药品专用卡制度是为方便患者止痛领取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醉药品)而设立的一项制度。在首次申办麻醉药品专用卡(以下简称“专用卡”)时,请您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一、使用“专用卡”的患者所拥有的权利:

1、有在医师指导下获得足够的止痛药品的权利;

2、有从医护人员、药剂人员、药品监管人员处获得止痛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常识的权利;

3、有委托亲属或监护人代办“专用卡”和代领麻醉药品的权利;

4、发卡机构或供药医疗机构不履行应尽的责任,申请人可向有关部门投诉。

二、使用“专用卡”的患者及其相关亲属或监护人应尽的义务:

1、保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的规定;

2、“专用卡”只供非住院患者使用,不得重复办卡;

3、必须向发卡单位有关人员如实说明以前是否有药物依赖或者滥用行为

4、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药品时,应立即停止取药并将剩余药品、空安瓶、用过的贴剂和“专用卡”无偿地交回发卡单位,不得向他人转让或者贩卖麻醉药品及其“专用卡”。

三、重要提示:

1、麻醉药品仅供患者镇痛使用,其他一切用作它用或非法持有的行为,都可能导致您触犯刑法或其他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责任。

2、违反有关规定时,患者、“专用卡”代办人均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内容本人已详细阅读,同意享有上述权利,履行相应义务,保证将其内容告知患者或相关人员。

发卡单位: 申请办卡人签字:

(章)(患者或家属)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1.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篇十一

何裕民 教授,全国知名抗癌专家,获全国杰出青年中医、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青年教师等殊荣,在国际心身医学、肿瘤临床及中医基础理论等领域享有盛誉。潜心肿瘤临床治疗与研究二十多年,积累了万余例病例,提出以“中医+西医+非医学手段” “三驾马车”治癌新理念。

提及何裕民教授,我们都不陌生。作为著名中医肿瘤专家,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工作,卓有成效。同时,他又是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在肿瘤的心理治疗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我们请他谈谈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问题。

四成癌症患者有自杀意念

“我们在多年来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大约有4成癌症患者有自杀的意念。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思想上压力巨大,出现恐惧、失望等情绪,一下子就像变了个人,病情不断恶化、加重,甚至自杀。因此,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威胁其生命的罪魁祸首。”见到记者,何裕民教授开门见山地说道。

每天,何教授都要接待来自国内各地的肿瘤患者,他也见过太多的悲剧:一位57岁的胃癌患者,精神处于崩溃状态,不但对治疗没有信心,还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为了不拖累家庭,他选择上吊自杀,第一次自杀没成功,又第二次……

一位62岁的老人得知自己患癌后,精神恍惚,不配合医院的放化疗,使疾病急剧恶化。加上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子女无心照顾,一个早上,老人趁人不注意,悄悄一人出走,与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相撞,当场身亡。

类似这样的悲剧,几乎在每个城市都或多或少发生过。某三甲医院的数据显示,五成以上癌症晚期患者产生过轻生念头,平均每年2例跳楼死亡。

作为多年与肿瘤抗争的战士,何教授深知,对晚期癌症患者,此时“药疗”不如“心疗”,科学合理的危机心理干预,往往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或突然获悉某些噩耗,如得知自己患上癌症,便陷入痛苦、不安状态,常表现为焦虑、抑郁、绝望、麻木不仁,甚至自我放弃的严重心理障碍,以及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行为异常。危机心理干预则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和必须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走出窘境。”何裕民教授解释说。

对因干预,才能行之有效

若要对癌症患者给以积极的心理干预治疗,必须对引起癌症患者的“心结”有所了解。何裕民教授介绍说,癌症患者自杀有很多原因,但主要还是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还有部分是因为经济因素。正因为这些因素,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癌症患者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 精神因素

抑郁症是癌症患者非常容易患的疾病。有些癌症患者不能正确认识癌症,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病情,看到重症患者承受着巨大的折磨,以为得了癌症就意味着死亡,一时间心理接受不了,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感到绝望无助,生不如死,最终选择了自杀。其实,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早期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 肉体因素

选择自杀的癌症患者更大一部分是出于承受不了肉体上的折磨。因为对晚期癌症患者来说,肉体上承受的巨大痛苦是超乎想象的。长期服用止痛药会上瘾,而且人体会产生抗药性,必须不断地加大药量。这时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极差,肉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驱使他们选择自杀。

◇ 经济因素

家里穷,治病花光了钱,还欠很多债,这些经济因素使患者心理压力大,觉得连累了家人,还不如早点了结。“这是很现实的因素。”何教授说,“有一位60多岁的阿婆,住院多次,一天,其子女在病床前因为经济原因争吵,当天晚上,阿婆就跳楼了。”假如患者子女能够私下讨论这些经济问题,避免刺激患者,同时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心理干预,也许这些悲剧就不会发生。

心理干预,创造生命奇迹

“所以,系统、科学、合理的危机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位家属、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给患者以帮助,才能让患者把所思所想说出来,才能真正帮助患者走出沼泽。”何裕民教授说。无论患有什么样的疾病,最可怕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和沮丧,使他们完全失掉生活的勇气。应该让患者明确地认识到,一旦患了癌症,着急、悲伤、忧郁肯定于事无补;相反,只会加重病情。而采取积极、主动、坦然处之的态度,尽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战胜癌症的信念,努力配合医生治疗,对稳定和改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十分有益的。

据何裕民教授介绍,癌症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时机一般分为两类情况:一是确诊初期的一两个月内。忽然惊悉自己生了癌症,陷入心理危机状态,这需要立即予以干预。“不过,需强调的是,此时干预只是针对已获悉自己生了癌的患者,对那些尚不知情者,没有必要行此干预,以免画蛇添足,反添其乱。”当然这类情况还包括治疗一阶段后,发现治疗失败或又见复发、转移等,这些情况也有所类似。但相对初诊时而言,后者的干预通常要简单些。二是经过痛苦漫长的治疗,情况不见好转,患者身心疲惫,再次陷入漫长而难以自拔的心理危机状态。

这两类的干预是不完全一样的。“前者我们称作急性心理危机干预;后者则称作慢性心理危机干预。”何教授解释说,相对而言,后者更加困难。对此,经验丰富的何教授认为在进行慢性心理危机干预时,应细分两类情况:一类是真的到绝对晚期,任何措施都已回天乏力了。此时,患者最需要的是晚期的临终关怀。另一类情况是虽不至于乐观,不能奢谈康复或治愈,但暂时也不至于严重威胁生存,应对措施得当,患者还是能够带癌长期生存的;或以前的应对措施有些问题,换一个思路,或许能柳暗花明。

因此,何教授指出,对于后面这些情况,仍应积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此时,若不解决心理危机问题,患者的情况只能是恶性循环,越来越糟,治疗就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对这类患者的心理干预问题,何裕民教授认为主要是“两个目标”:

一是调整期望目标。这一阶段的许多肿瘤患者之所以陷于心理危机,是期望目标定得太高。总想彻底治愈,所有指标都正常,身上完全没有癌细胞。其实,这是不现实的!现在癌症治疗目的与标准已经开始转向,从过去不顾代价地彻底杀死癌细胞(这很多情况下不仅不现实,而且常常病未控制,人已走了),向强调有效控制或基本控制其发展的思路转变,有时能稳定病情或基本稳定病情亦属成功。

何教授说,对于一些晚期患者,我们要强调:活着就是成功!目标的调整,对这类患者走出心理危机非常关键。

二是帮助设定近期最低目标。比如说,孩子还有几个月要考大学了,承诺自己定活到孩子考上大学;最低目标实现了,再一步一步调远目标。有价值、有生存质量的生命常就这样被延续着。甚至在这一延续过程中,很多人就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五年、十年,并走向 “接近康复”。何教授说,这类事例在我们治疗的患者中很多很多。须知,人有明确追求时,激发出来的生命潜能是巨大的。有目标,可以实现的短期目标,就有生存下去的渴望与动力,从而也就会产生奇迹。

何教授对肿瘤患者的诊治,一直是坚持药物和心理干预并重。然而,他知道,“癌症患者需要更多人的关爱。”因此,在采访的最后,他希望借助《家庭医药》告诉所有的读者朋友—— “积极给予肿瘤患者以心理干预,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12.中年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篇十二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 我科收治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癌症的中年患者79例, 男45例, 女34例, 年龄45~59岁, 平均年龄52岁, 其中肺癌16例, 食道癌14例, 鼻咽癌13例, 脑瘤10例, 乳腺癌11例, 宫颈癌9例, 直肠癌6例。全部患者均根据病情采用放疗、化疗、免疫等综合治疗。

2方法

对患者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婚姻及肿瘤诊断、心理状态等。同时对患者进行详细观察, 认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 进行总结分析。

3结果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癌症患者, 其心理反应是不同的。79例中年癌症患者均有恐惧心理且均有求知欲望。其中41例 (52%) 猜疑、疑心加重, 35例 (44%) 角色紊乱, 18例 (23%) 绝望。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77例能积极配合治疗, 对生活充满信心, 2例晚期癌症患者能平静面对死亡。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100%。

4心理特点

4.1 恐惧

中年人患癌症后, 需离开工作岗位。住院后由于环境陌生, 接受新的检查和治疗, 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 包括对疾病、疼痛、身体缺损及死亡的恐惧。表现为失眠、食欲下降、不安等, 担心治疗所需费用、治疗效果、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

4.2 猜疑、疑心加重

我国绝大多数是家属先得知患者患癌的消息, 患者怀疑医护人员和家人不对自己讲实话。平时十分注意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言行, 感觉敏感, 身体稍有不适或放化疗的副反应, 就认为是病情加重。

4.3 角色紊乱

中年人角色突出, 当他们受癌痛折磨时, 身心压力复杂。担心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子女的抚养、牵挂老人的赡养、考虑事业的发展等, 表现为沉默少语和情绪低落。中年癌症患者为了怕老人难以承受自己患癌的打击, 几乎都对老人隐瞒病情, 在他们面前强装笑颜, 而背后痛苦不已。

4.4 绝望

由于癌症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 中年人忙于工作, 轻微不适根本不在意, 待就诊时, 已侵犯神经或发生转移, 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 已到了晚期, 患者十分痛苦。部分患者失去治疗信心, 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4.5 求知欲望

所有患者均有求知心理, 迫切希望能知道有关疾病治疗及愈后的相关知识。

5护理措施

5.1 用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患者, 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

护理人员积极的情绪对患者有强烈的感染力, 同时护士必须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护士应经常深入病房, 耐心倾听患者的苦衷, 理解患者的痛苦, 每次走进病房都面带微笑,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患者的各种情绪, 语言轻柔, 避免不文明言语刺伤患者, 为患者做的细小工作如给患者拉拉被子, 不能起床时为患者倒开水等, 患者都会觉得亲切[3]。在与患者交谈时态度热情诚恳, 通过恰当的语言交流, 了解患者想些什么, 有什么需求, 并开导和帮助其解决问题。尽快使其适应病房环境及新的角色需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其产生信赖感。及时进行卫生知识宣教, 对各种检查治疗的目的、方式、副作用均耐心解释。护理人员要学会运用语言技巧, 根据癌症患者各阶段心理特点, 科学地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艺术性, 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神面貌表现在患者面前, 使患者获得勇气和信心[4]。

5.2 巧妙的暗示疗法

中年患者癌症敏感多疑, 最容易接受暗示, 巧妙和良好的言语暗示能使其明了事理, 树立信心、安定情绪, 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 从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给予良好积极的影响。因此, 护理人员每天走进病房的每一句话都是你今天的气色或精神状态好多啦之类的鼓励性言语, 给以暗示, 帮助患者维护精神和情绪的完整性, 使患者相信有高明的医生护士, 采取新的有效治疗和护理, 从而获得较大的期待效果[5]。

5.3 及时给予必要的认知重建和支持

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 中年人患病后, 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理解, 理解其所患疾病十分痛苦, 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还要理解他的顾虑, 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癌症的治疗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出现不良反应, 有的效果不明显, 这时患者对自己的治疗又失去信心, 情绪波动, 悲观失望, 甚至想放弃治疗。于是, 笔者帮助患者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重建新的认识。每当患者的病情和思想情绪有变化时, 都及时做好认知重建和心理支持。患者中有13例患者在放化疗后血象急剧下降, 食欲和体力极差, 几次想停止治疗, 笔者就配合医生说服他们, 要求他们进一步坚定治疗的决心和信心, 并给他们解释正确的治疗方法, 经过一系列的对症治疗后, 果然治疗反应逐渐减轻, 按计划完成了治疗, 患者十分感谢。

5.4 安抚和社会支持

对中年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要有耐心和技巧, 单纯的说服难以奏效。护士应了解其内心矛盾, 劝导患者认真对待所患疾病, 既来之, 则安之, 积极配合治疗是当务之急。患者周围人员的情况, 尤其是家属的态度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发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凡是中年癌症患者来住院时, 笔者都特别注意了解他们的亲属关系, 在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心理护理的同时, 寻求家属对患者的帮助, 使家属也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癌症, 能随时配合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和治疗。让患者最亲近的家人陪伴身边, 并保持适宜的身体接触, 使其体会到并非独自面对不幸。指导家庭成员和朋友妥善安排患者所牵挂的事情, 尽量减少治疗期间的后顾之忧。凡是家属配合好的患者, 心理康复和癌症治疗的效果也好。

5.5 必要的病情保密和解释

对患者进行病情交代和解释时, 笔者都根据患者的医学知识水平、心理状况和家属的愿望而区别对待。凡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患者, 都直截了当如实地向患者交代病情。估计患者不能很好承受时, 就暂时对其诊断保密或从轻交代其病情, 使他先安心治疗一段时间, 以后在选择适当的时机慢慢告诉他。与家属商议适时告知疾病诊断, 患者反而配合治疗, 容许其用适当方式发泄负性情绪。一旦这些患者发现自己被隐瞒而出现震惊、恐惧、悲观、失望等情绪时, 立即进行恰当的解释, 尽快使患者平静下来[6]。遇到一些患者问“我的癌症能不能治好?”之类的问题时, 采用折中灵活的话语使患者既有信心, 又能顺其自然。

5.6 克服患者的恐惧和绝望心理, 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和情感

中年人社会阅历深, 承受力相对较强, 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介绍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 癌症并非“不治之症”。首先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治疗缺乏信心是最大的危险。请同种已治愈癌症患者现身说教, 增强其治疗信心。护士要让患者懂得生活的意义, 为了事业和家庭克服癌症带来的悲观、失望。介绍身边的抗癌明星, 他们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成就事业, 尽家庭之责。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和情感, 根据体力适当地安排娱乐活动使患者精神有所依托, 从而有助于培养患者的自信心、价值感,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 同时癌症的治疗大多有破坏性, 在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治疗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使患者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在治疗期间耐心听取患者有关躯体和心理反应的陈述, 并给予解释, 鼓励其合理饮食, 适当锻炼, 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 在自理中获得自尊。消除悲观情绪, 在稳定的情绪中积极配合治疗。

5.7 重视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病房内应清洁、整齐、空气新鲜, 保持一定的湿度, 定时通风, 以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味, 做好基础护理, 加强患者的舒适感, 有利于振奋患者的精神, 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6体会

现代医疗科技已经证实, 癌症不等于死亡。尽管人类在同癌魔抗争的过程中, 创造了极为丰富、有效的医疗技术与各类药物, 但任何医疗技术与药物都无法代替心理护理在治癌过程中的作用。健康的心态是健康体魄的基本保证, 乐观的精神是最好的治癌良药。中年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 心理护理应根据不同的患者有所不同, 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患者面对自身的疾病, 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配合治疗, 从而取得良好效果;同时, 在护理中强调护理人员要有诚心、爱心和真心, 让患者能够正视病情, 树立良好的信心, 将生存置于首位;其次, 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相当的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知识, 并与护理实践结合起来, 操作时做到动作轻柔、熟练、敏捷, 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 这在癌症治疗中起到辅助和支持作用。通过临床护理工作得知, 肿瘤专业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 而且要用一颗爱心去理解、关心患者, 因人施护, 对他们予以有效的心理护理, 以达到使中年患者延长生命, 减轻痛苦, 提高生存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瑛, 主编.内科护理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

[2]阎馨玲.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J) .职业与健康, 2005, 6 (21) :948.

[3]赵玉梅.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J) .河北医药, 2005, 7 (27) :556.

[4]鲁淑君, 李启方.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J) .2007, 1 (1) :94.

[5]张爱梅.浅谈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J) .新医学导报, 2006, 7 (5) :72.

13.审美需要的生理基础与心理基础 篇十三

审美需要的生理基础与心理基础

审美需要作为一种精神需要,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生理基础,它是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在个体身上的一种转换形式.由于社会现实条件和社会文化规范的阻碍与压抑,以及文化表达机制和认同机制的`共同制约,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会转化为深层的心理欲望,而心理欲望在趋向于满足和这种满足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矛盾中,人们以对象化的方式来达到想象性的实现和满足.

作 者:廖国伟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刊 名: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3(1)分类号:B83-0关键词:审美需要 生理需要 心理需要 心理欲望的对象化

14.《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篇十四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阅读《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一书,感慨颇多,与大家共勉。 “我把学生当做朋友,是朋友就要平等对待;我把学生当做孩子,是孩子就要关爱。有时候一些学生的言行让你生气,让你常常发出怒其不争、恨其不材的感慨。可是冷静想想,自己面对的不是学生吗?这种恨不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吗?为什么不用爱的形式去表达,而用简单、生硬、粗暴的方法去表达?这样想想也就通了。思想通了,办法也就有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精心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冲地走进教师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怒气灌顶高声训斥,还是巧作欢颜温文尔雅?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认知对象。在课堂教学中伴随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对待教育内容、教学对象、教育方式、教育教学效果等的态度体验,称为教学情绪。研究表明,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在于判断评估刺激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从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教学情绪对课堂教学各方面都有显著的影响。教学情绪对教师认知活动的影响,首先是情绪认知变量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心境对认知的影响上。心境对认知的影响是弥散性的。好的心境导致积极的记忆和联想,不良的心境则会导致消极的认知。 认知心理学鲍尔运用心境的不同操作方式研究相对更详细的加工模型,他发现,与心境和谐一致的刺激在编码中更为突出,并在编码中得到更好的组织。而且心境可作为回忆的线索,当特定的心境在回忆中重复出现,材料在这种心境中更容易回忆。这些研究都表明,人们一般作出与心境和谐一致的判断,并记住与心境和谐一致的.材料,最后以与心境相一致的方式采取行动。其次,情绪可能干扰任何正在进行的认知过程,即情绪导致了干扰。这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很为平常。西蒙认为,人们的情绪使他们对重要的目标更警觉;情绪是警报信号,它使人们放弃对某一当前目标的追求,而去追求另一更为重要的目标。也就是说,当偶然事件介入时,有机体要打乱当前正在实施的目标顺序,而优先完成紧急目标。例如,当情绪上具有突出性的材料出现在人的意识范围之内时能够很快地影响人的注意,充满情绪色彩的事件,很容易记忆,而且大量地占据人们的习惯思维。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情境中的交际的两级。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会相互影响。但总的说来,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起决定性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手段进行的,对信息的认知解释、评价,形成了其情绪的基础。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正是由于共同的或辐合程度较高的目标把他们连接在一起。不管是调和的关系还是亲密的关系,只要意识到干扰,就会导致唤醒和认知解释。解释的性质决定了情绪的性质,而干扰和其后唤醒的程度决定了情绪的强度。教室中师生行为的相关影响的明显例证就是感染的作用。这种感染是以作为者的强加性和介入者的自愿性为特征的。人的情感和情绪在通常情况下是自然流露,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有控制流露的情绪,这些都形成感染源。被感染者往往是因为仿效、移情、参与心理和空间共存等原因在与之的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些现象在教室中普遍存在,有时甚至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室需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15.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篇十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80例患者中, 女43例, 男37例, , 年龄31~78岁, 平均49岁。对患者所患的癌症进行分类, 36例为肺癌, 32例为乳腺癌, 其他类型的癌症患者12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40例, 且一般资料不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因此,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 护理人员按照常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而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时,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其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 心理教育:护理人员根据人际交往的技巧, 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增强对患者性格、心理的了解, 并根据患者的类型为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 及时劝慰、激励患者, 打消患者的顾虑, 降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 积极向患者宣教化疗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消除患者的恐惧、疑虑心理, 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 正确面对现实, 形成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 并使患者认识到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疾病治疗的促进作用[2]。 (2) 健康教育:由于癌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且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疾病的转归产生重要的影响[3]。因此, 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 格外注意癌症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焦虑心理、抑郁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疾病, 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 引导患者正确对待自己所患的疾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果

患者入院治疗10周后,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并给予评分, 患者得分越高, 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 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 (P<0.05) , 具体表现在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精神状态以及食欲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明显降低 (P<0.01) ,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经研究表明:患者自入院10周后,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结果 (P<0.05) , 患者生活质量获得了改善。在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时, 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健康指导以及化疗治疗, 对患者家属进行同步指导, 坚定患者及其家属坚持治疗的信心;为患者合理安排日常饮食, 搞好患者每天的营养搭配, 提高和巩固治疗的效果;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日常锻炼, 减弱其临床症状, 帮助患者恢复体力, 使患者能够在精神上产生寄托, 预防一些消极情绪的产生;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 参加具有娱乐性的团体活动或社会活动, 增强机体抗癌的能力;调整患者的情绪, 使患者能够坚定信心, 义无反顾地同癌症进行顽强地斗争, 大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2 由于大部分癌症患者对治疗均缺乏信心,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愿意甚至拒绝与医师配合, 大大削弱治疗的效果。通过本次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 人们也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因此, 在为癌症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护理: (1) 以和蔼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对待癌症患者, 认真观察和了解患者情绪的变化, 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2) 护理人员要从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获得患者的想法和兴趣, 从而实现对患者情绪的调整和控制, 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3)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 言谈举止要稳重、得体, 多与患者进行交流, 从而为患者的心理活动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 (4)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给予正面的支持, 提高其治疗的信心[4]。

4 小结

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健康宣教, 并对其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 坚定患者治疗信心和家属信心;给予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 提供良好的身体营养, 适当的日常锻炼可以恢复体力改善心理状态, 从而减轻机体的痛苦程度, 缓解情绪反应, 增强疗效, 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护理,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入院10周后, 治疗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2) 。结论 对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症,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龚耀先.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79-380.

[2]任晖, 王建明, 马双莲.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研究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 :28-29.

[3]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382-383.

16.心力衰竭患者需要精神心理治疗 篇十六

抑郁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诸多精神心理因素中研究最多的一种。研究一致认为心衰患者常共病抑郁。在住院的心衰患者中,共病抑郁的发生率为35%~70%,门诊患者为11%~25%;而普通人群中符合抑郁标准的人数仅为5%~10%。在心衰患者中,心肌缺血组和非心肌缺血组共病抑郁的比例似乎并没有不同。抑郁可能是影响心衰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例如,2001年Jiang的研究指出心衰合并抑郁的患者死亡率在12个月随访中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较无抑郁心衰患者明显升高。相似的是,12个月再住院率抑郁组为80.4%,非抑郁组为52.3%(OR 3.07,P=0.005)。抑郁的作用独立于常见的危险因素之外,如年龄、NYHA(纽约分级)、LVEF(左室射血分数)。

其他研究者也指出抑郁对心衰患者预后有负性作用,并且不仅局限于住院患者或心肌缺血患者。Murberg发现在心衰处于稳定期的门诊患者中,合并抑郁组2年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非抑郁组的2倍;Vaccarino指出在老年心衰患者中抑郁的严重性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性和死亡风险之间有量化关系。在除外非心肌缺血患者后,上述联系依然存在。Faris观察40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4年后发现,合并抑郁患者的死亡风险比为3.0,这是在控制了血液动力学和常见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后得出的结论。该研究发现,合并抑郁的患者症状更多,运动耐量更差,射血分数更低。除死亡风险外,心功能会因抑郁明显受损;Clarke研究的样本量为2 992例心衰患者,在调整基础的血液动力学和临床指标后,抑郁对心功能受损的OR值为1.96。

焦虑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对于心衰患者焦虑的研究不如抑郁充分,但流行病研究显示心衰共病焦虑的比例较普通人群明显增加。100例稳定心衰的门诊患者中,18.4%的人合并焦虑;另一研究显示87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焦虑的比例为31%。根据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机构的资料,普通人群发生焦虑障碍的比例为13%。

焦虑会增加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猝死风险。但焦虑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预后影响尚不清楚,对心衰预后的影响资料就更少。Jiang报道在291例住院心衰患者中,焦虑的发病率为29%,且抑郁和焦虑明显关联。12个月随访发现,焦虑并不影响预后,尽管抑郁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明显相关。Denollet和Brutsaert也有相似论述,心梗后LVEF下降的患者焦虑导致死亡的OR值为3.7,但这样的关联在D型人格(负性情感和社会孤立)作为变量引入研究模型后消失。Ingel研究了一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现,患者自评的抑郁和焦虑均与6分钟步行试验呈负相关,且临床表现为量效依赖。尽管焦虑反映人的情感体验,但由于焦虑常与抑郁相伴发生,同样需要临床关注,尤其是老年人和多病人群。最近有研究指出,丹麦的老年患者中有抑郁症并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的有47.5%,而在焦虑症患者中符合抑郁症诊断的有26.1%。

心衰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处理

虽然现认为中间环节如HRV、炎症和血小板反应性在建立抑郁和心衰的联系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少有资料显示抗抑郁治疗能让上述指标改善,现有研究多建立在心梗后患者基础上。小样本研究显示,心梗后抑郁患者应用舍曲林治疗HRV有明显改善,与非抑郁患者相似;但对照组抑郁患者HRV呈下降趋势。另有小样本研究发现服用多虑平和帕罗西汀后可改善部分患者的HRV,症状改善,汉密尔顿量表评价改善在50%以上;而那些症状未改善的患者HRV呈持续下降趋势。关于炎性标志物的研究结果比较混杂,有研究显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有抑郁炎性反应的作用,也有研究显示SSRIs无效,还有研究显示帕罗西汀或舍曲林治疗后血小板反应性可正常。

仅有一项研究显示抗抑郁治疗对心脏病患者有益,入组患者还是心梗后人群,即SADHART研究。该研究登记合格的患者为369例,有抑郁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结果显示舍曲林安全,LVEF、QTc间期和其他心脏指标没有异常变化。舍曲林在应用CGI-1量表显示优于安慰剂(24周随访,2.57 vs 2.75,P=0.049),但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时无优势(16周随访,-8.4 vs -7.6,P=0.14)。亚组分析显示对于再发抑郁和重度抑郁的患者,无论应用汉密尔顿量表还是CGI-1量表评估,舍曲林均有效,且舍曲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各项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SADHART研究发现,舍曲林治疗组心脑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下降,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中风和心肌缺血再发率(14.5% vs 22.4%;RR 0.77;95%CI,0.51-1.16)。但上述研究结果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其把握度还不足以说明以上差别。亚组分析显示舍曲林组血小板反应性标志物降低,结合其他结果提示舍曲林可能会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虽然该研究未针对心衰患者,但结论适用于心衰患者。

抑郁焦虑的非药物治疗

抑郁和焦虑的非药物治疗包括减轻压力等方法,能降低心梗后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但关于心衰患者的特异性资料不多。Frasure-Smith和Prince随机入组了461位心梗后的男性患者,分别进行减压治疗和常规治疗。结果减压治疗组心脏事件死亡率下降50%,但再住院率无变化。Blumenthal等针对稳定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压力控制管理,发现心脏事件的相对风险较对照组为0.26, 但这些患者并未进行抑郁评价。M-HART研究发现,家庭护士进行的非药物抗焦虑干预可降低心梗后女性患者的死亡率,这些患者多因猝死风险高而临床预后不良。Jones和West的心梗后康复研究发现减压训练对抑郁焦虑和死亡率并无益处。但也有荟萃分析显示,减压训练结合健康教育能使心脏事件减少34%,再发心梗减少29%,并对血压、胆固醇、体重、吸烟、体力活动和饮食习惯等多方面有促进作用。

ENRICHD研究入组2 481位心梗后合并抑郁或低社会支持的患者,随机分组给予常规治疗和CBT干预结合治疗,后者是针对个体给予认知和行为改善治疗。心梗后2~3周开始,持续6个月。药物治疗仅用于汉密尔顿评分大于24分的患者,或是5周后BDI评分下降程度在50%以内的患者,应用药物为SSRIs。CBT干预组患者精神心理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个月后随访BDI评分较低(9.1 vs 12.2,P<0.001),但上述优势30个月随访时消失。两组死亡率并无不同。该研究中抑郁是心梗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管并未发现抗抑郁药物治疗死亡风险降低方面的益处。随访结束时抗抑郁药物应用在对照组为20.6%,干预组为28%,前者也可能是主要的混杂因素。抗抑郁药物的应用与死亡风险和非致死性心梗降低之间明显相关(调整的RR,0.57;95%CI 0.38-0.85)。

临床治疗推荐

心脏病患者的抗抑郁治疗是必要的,不仅在于需要减轻症状,还会减少发病和死亡风险。有效的抗抑郁药物均可应用,很多抗抑郁药物也能缓解焦虑症状。但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衰的药物选择,医生需考虑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是药物对心脏传导性、收缩性和节律的影响。

三环类药物有良好的抗抑郁效应,但临床并未广泛应用。三环类药物的心血管副反应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心脏传导减慢、ⅠA型抗心律失常效应和心率加快。老年人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有心脏传导病史的患者禁用三环类药物。CAST研究显示有ⅠA类抗心律失常效应的药物如三环类,不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近来有研究比较去甲替林和帕罗西汀作用,显示治疗量的三环类药物去甲替林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现持续性心率加快,HRV降低;脉搏在仰卧位和直立位增加。2周时发现直立位收缩期血压明显降低。总之,去甲替林组因心血管副反应有18%的患者中断治疗,帕罗西汀组为2%。

根据上述讨论,关于SSRIs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抑郁的随机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心衰患者应首选SSRIs进行抗抑郁治疗,三环类药物应作为二线治疗。SADHART-CHF研究正在进行,由国家精神卫生机构赞助,旨在探讨舍曲林治疗能否降低心衰合并抑郁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该研究结果将为这部分患者的最佳治疗提供有价值信息。

总 结

上述研究提醒我们关注心衰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心衰患者常合并抑郁焦虑,使预后恶化。如不能及时识别精神心理问题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对于心衰患者,合并抑郁焦虑时进行合理精神心理干预会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风险。因此,临床医生应关注抑郁焦虑的评估,作为心衰患者整体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

(编辑:张宏娟)

编辑寄语

“双心”医学又称“精神心脏病学”。“双心”医学门诊可实现医疗模式从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由心内科专家和心理专家共同对患者的心血管问题及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作者刘梅颜老师指出,很多心脏病患者由于忽略心理治疗,导致被误诊误治或过度治疗,却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病痛。其心理压力的不断增加,反而越治越重。刘老师参考一些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醒我们关注心衰患者的谨慎心理问题,提前做好抑郁焦虑评估,从而进行更好的治疗。

上一篇:经典的汽车百货广告词下一篇:江苏省特色小镇申报条件、材料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