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

2024-07-17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共9篇)

1.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 篇一

《整式的乘除》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正确的()

A、a4

a5

a9

B、a3

a3

a3

3a3

C、2a4

3a5

6a9

C、a3

a7

5

1997

19972、

313

25

()

A、1B、1C、0D、1997

3、设ab2

ab2

A,则A=()

A、2abB、4abC、abD、-4ab

4、用科学记数方法表示0.0000907,得()

A、9.07104B、9.07105

C、90.7106

D、90.71075、已知xy5,xy3,则x2y2

()

A、25B、25C、19D、19

6、已知xa

3,xb

5,则xab

()

A、593

B、10C、3

5D、157、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ab)(ab)B、(ab)(ab)C、(abc)(abc)D、(ab)(ab)

8、计算(-a)3·(a2)3·(-a)2的结果正确的是()A、a11B、a11C、-a10D、a139、若(x+m)(x-8)中不含x的一次项,则m的值为()A、8B、-8C、0D、8或-8

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3+a2=a5B、a3·a2=a6C、(a3)2=a6

D、2a3·3a2=6a6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a

54

a2

3_______。

12、计算:2ab213、

an

2=_______。

14、设4x2

mx12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_______。

15、已知x1x5,那么x2

1x2=_______。

16、计算0.252007

42008_______。

17、已知(3x-2)0

有意义,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18、若x+y=8,xy=4,则x2+y2

=_________. 19、48×52=。

20、(7x2y3z+8x3y2)÷4x2y2

=______。

三、计算:

21、(a+b+c)(a+b-c); 222、12006

12

3.14023、1232

122124(运用乘法公式简便计算)

24、6m2n6m2n23m23m2

25、先化简,再求值:2(x+1)(x-1)-x(2x-1),其中x =-

226.已知5a=5,5b=5-1,试求27a÷33b值

27、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可以导出下面这个形式优美的等式:

a2b2c2abbcac

ab2bc2ca2,该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不仅保持了结构的对称性,•还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简洁美.

(1)请你展开右边检验这个等式的正确性.

(2)若a=2005,b =2006,c=2007,你能很快求出

a2b2c2

abbcac的值吗?

28、观察下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

12326;12+22=356;12+22+32 =347

; 12+22 +32 + 42 =459

;…

1)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算式的值; 12+22 +32 + … +82

2.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 篇二

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以新课标为准绳,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会用数学思考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七章: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 算”。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

2、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

3、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2、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4、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5、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6、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4、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5、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6、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

1、展开与折叠,三视图,图形的认识。

2、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相反数及其有理数的运算。

3、代数式,代数式求值,同类项的合并。

4、线段,直线及其射线的认识,线段,角度的度量与比较,平行于垂直的概念。

5、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6、科学计数法,扇形统计图。难点:

1、抽象思维求某个图形的展开图,告诉三视图求物体的个数。

2、关于绝对值的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符号的变换。

3、合并同类项及其去括号。

4、线段,直线射线的比较,角度的大小比较,垂直的概念。

5、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

6、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的确定。

六、教学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5、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6、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7、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8、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9、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会不会提问题,会不会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方法中获得情感体验。

10、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和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对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做太多的限制。

11、转变过去只看学生测试成绩的评价制度,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12、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13、注重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极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

14、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15、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合作学习,根据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1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 篇三

(XX新北师大)

时教学设计第 周第 时

授时间:XX年

日题复习比较与分类型复习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复习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正确分辨物体的位置和顺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清题意。教学难点关

键教学资源教

程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位置与顺序”及立体几何图形。

二、复习“时间”。

三、复习简单统计’

四、小结:’

1、说一说。让学生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右边有几个人。

2、我说你摆。学生每人一组立体几何模型,老师下口令,学生按要求摆放。如:先放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在正方体的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放一个长方体。教师边说边巡视学生的摆放情况。

3、做本第100页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立体几何图形。说一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所指示的位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交流。

1、我拨你说。

2、我说你拨。每人一个钟面学具,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然后同桌交流检查。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和同学要给予帮助。

3、完成本第101页的认一认。做本第1030页练习题。

、让学生观察图,帮助学生弄懂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意思。

2、学生独立解决完问题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本节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生:说说自己前后左右都有谁,都有几个人。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生:小组内交流独立完成练习。学生各抒己见。认为那样是有顺序地摆放。作为复习,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的主线,引入新。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板书设计复习位置与顺序前左

4.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 篇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材分析:

“一共有多少”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材上呈现的一个小朋友两手分别拿着3枝与2枝铅笔的情境,是他们生活中经常玩耍的一个动作,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数学加法的雏形,也是学生认识加法意义的基础,由于情景中的操作动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演示、体验,所以学生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就有了一个体验的机会,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学生所喜欢的小熊猫吃竹子的情景,学生乐于接受并有兴趣进行探究吃竹子的小熊猫和没吃竹子的小熊猫一共有多少。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生4: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二、练习巩固

(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三、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5.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 篇五

第六单元

测量

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

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说一说

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桌有多长。

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6.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很快的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会量角的度数;2.能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角。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很快的找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会量角的度数;教学难点:会量角的度数,能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的线是相互平行的? 2.怎样的线是相互垂直的? 3.平角是多少度?周角是多少度?

二、练习

1.出示P28的1,请同学找出哪些路是相互平行的,哪些是相互垂直的? 2.你们的家乡哪些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些道路是相互垂直的?(1)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2)由学生带着草图来说说马路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3.出示P29的3,由学生独立完成。4.独立完成P29的4

三、折一折、认一认

7.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 篇七

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2、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过程:

有多少张贴画

8—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理6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独立整理6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

整理和应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粘贴画,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喜欢吗?(出示主题图)老师要把这些画送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的,积极发言的同学,加油!

你们能看一眼,不用数就知道有多少张粘贴画吗?让我们一起估一估,一共有多少贴画吧。(板书课题:有多少粘贴画)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摆一摆、说一说(电脑演示)

根据所摆的图形,完成表格:

摆了几组

用了几个粘贴画

小组交流完成表格,并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2、归纳整理6的乘法口诀。根据已有的编口诀的经验编制6的乘法口诀。

一排有6张,×6=6

一六得六

二排有12张,2×6=6

二六十二

三排有18张,3×6=6

三六十八

四排有24张,4×6=6

四六二十四

........3、整理口诀。

4、记忆6的乘法口诀。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有多少粘贴画了吧?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5、如果只记得六八四十八,忘记了六九是多少怎么办?

六八就是8个6,六九就是9个6,8个6再加以个1个6就是9个6,用48+6=54,当你忘记哪句口诀是就想想乘法口诀的规律就能算出来了。

6、记忆背诵口诀,同桌之间相互背诵。

7、对口令。

同桌之间对口令,巩固记忆6的乘法口诀。

三、巩固应用。

用不同的方法推算6×7的结果。看懂题意,用圆圈代替粘贴画,根据图意理解6×7的意义,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上练习,练习册。

教学反思:

有多少张贴画

练习课

8—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背诵6的乘法口诀。能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熟练背诵6的乘法口诀。能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齐声背诵6的乘法口诀。

2、学生自愿熟练背诵6的乘法口诀。

3、教师抽查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的背诵和记忆情况。

二、巩固练习。、算一算墙上有多少张手抄报?(有6行,每行有9个粘贴画)培养学生用多种计算手抄报的张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横着数,也可以竖着数,还可以平均分成几部分来数。

6×9=54(张)

9×6=54(张)

2、填一填。通过数线的形式巩固6的乘法口诀,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利用了哪句口诀

3、引导学生先看清题意,再计算出结果,然后连线,独立完成后订正。

4、算一算,每个图中有几个格子?

用灵活的方法算出一个用多少个格子,加深对6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图2:将左边多余的那个移动到中间缺口的那块,正好是3行,每行有6个,一共3×6=18个

图3:将最上面的2个分别放在第二行的左边和右边,正好是2行,每行6个,一共2×6=12个

5、先引导学生想一想6×9表示什么意思,在把9个6拆成两部分相加,先在点子图上圈,再填写下面的算式,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做的对即可。

三、游戏巩固。、找朋友游戏,设计成卡片,分发给学生,是朋友的两人走到前台。

2、对口令。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五、布置作业

一共有多少天

8—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星期有几天吗?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关于星期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请学生读一读淘气和笑笑的话,从而引出问题: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四个星期呢,5个星期,…

二、问题探究、你能根据填写的表,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完成表格。

几个星期

共有几天

2、提问:你是怎样编7的乘法口诀的?组织学生交流。

一周有7天,就是1×7=7

口诀:

一七得七

二周有14天,就是2×7=14

口诀:

二七十四

三周有21天,就是3×7=21

口诀

:三七二十一

.......3、寻找规律。

今天编制的口诀里,有哪些口诀是我们学过的?哪些是我们今天新接触的?

4、记忆口诀。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口诀,并说一说每一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5、交流编制口诀7×8=?的其他方法。

刚才经过同学们的独立思考和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整的编制出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也和我们一样,现在正好也学习7的乘法口诀,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编的吗?(把书翻到80页,看看能不能看懂,并说一说,填一填。)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想一想,7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四、作业布置。

小练习册。

教学反思:

一共有多少天

练习课

8—4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背诵7的乘法口诀,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背诵7的乘法口诀,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齐声背诵7的乘法口诀。

2、学生自愿熟练背诵7的乘法口诀。

3、教师抽查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背诵和记忆情况。

二、习题巩固。、看图列式,利用7的乘法口诀。

左图:7×4=28(个)

4×7=28(个)

右图:7×6=63(个)

9×7=63(个)

2、看口诀写算式。根据乘法口诀的意义,写出从一个口诀中引申出来的2个乘法算式。

七八五十六

七七四十九

六七四十二

7×8=56

7×7=49

7×6=42

8×7=56

7×7=49

6×7=42

3、根据口诀写算式。

7×9=

4×8=

8×7=

2×7=

2×5=

7×1=

6+7=

7×5=

7×6=

3×7=

9×2=

4×9=

4、读一读,讲一讲。使学生通过这两段话,初步感受数学与文学作品的联系。

5、画一画,填一填。

根据乘法的意义,完成此题。

三、实践应用

“口诀对猜”游戏

“口诀游戏车”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估计你和你的家人一天喝多少杯水,那一个星期呢?把了解的情况制定统计表。

买球

8—5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打算去采购。

看:(投影P82的插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会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1个足球8元,买9个足球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生2:1个篮球9元,买9个足球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生3:买9个足球,再买9个篮球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二、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解决问题一。

个足球8元,买9个足球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乘法算式:8×9或

9×8表示9个8

完成表格,编制8的乘法口诀

个数

足球的钱数

小组交流,编制八的乘法口诀,其实之前的我们已经在前面的口诀中学习了,学生只需要编出:八八六十四,八九七十二即可。

2、解决问题二。

个足球9元,买9个足球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乘法算式:9×9表示9个8

完成表格,编制9的乘法口诀

个数

篮球的钱数

小组交流,编制八的乘法口诀,其实之前的我们已经在前面的口诀中学习了,学生只需要编出:九九八十一即可。

3、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4、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是9、18、27、36.....十位上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个位上的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一九得就,比10小1,二九十八,比20小2,三九二十七,比30小3......三、背诵记忆口诀。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买球

练习课

8—6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背诵8、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实际情景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熟练背诵8、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际情景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口诀。、齐声背诵8、9的乘法口诀。

2、学生开火车背诵8、9的乘法口诀。

3、点学习中等靠后的学生起来背诵8、9的乘法口诀。

二、练习巩固。、笑脸图,下面两行是用过的,上面的四行是没用过的。

用过的:2×9=19

9×2=18

没用的:4×9=36

9×4=36

一共有:6×9=54

9×=54

(考察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应用及背诵情况。)

2、第二题。先理解题意,再完成问题。

皮球:8元

毽子:5元

羽毛球:3元

网球:9元

(1)9个皮球多少钱?

(2)9个网球多少钱?

(3)30元买4个网球,够吗?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尽量提简单易解的问题。)

3、采用对口令的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互动活动中回忆8的乘法口诀。可以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4、计算题。根据学生学过的口诀独立完成此题。注意认真审题,看清楚运算符号。

8×4=

4×6=

8×2=

8×8=

7×9=

6×9=

4×9=

8×5=

9×8=

7×8=

9×9=

2×8=

3×9=

2×9=

8×7=

6+8=

5、通过“想一想”“算一算”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意义和口诀之间的联系,以便能够快速正确的进行计算,并巩固口诀。练习时,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然后么根据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练习册《买球》

做个乘法表

8—7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对已学的口诀进行整理,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学习整理口诀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

教学重点:

对已学的口诀进行整理,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乘法知识的知识?

生:我们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

师:你们对1—9的乘法口诀掌握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将来把我们学习的知识加以整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找出乘数是3的乘法算式。

教师出示乘法算式2—9的卡片,将找出来的算式填入下面表格当中。

乘数

乘数

2、找出算式中积是18的乘法算式。

(1)同桌之间互相合作,找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

(2)汇报,交流。

3×6=18

2×9=18

6×3=18

3×6=18

3、制作乘法口诀表。

×

×1

8×1

2×2

7×2

6×3

2×4

9×4

3×5

5×5

4×6

2×7

7×7

9×7

5×8

3×9

4×8

6×9

8×9

(1)学生险独立完成,有可能的学生交流合作后可填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根据前面学习的1—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出每一横行上的数与每一竖行上的数相乘的积,写出算式。

4、根据表格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做个乘法表

练习课

8—8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有规律地记忆口诀,加深对乘法口诀意义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做个乘法口诀表系统地编写口诀表。

教学难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乘法算式转盘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口诀、学生集体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抽查背诵口诀。

二、习题巩固。、练一练,第1题。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三七_____

五九______

七九_______

七八_____

四六______

六六_______

五七_____

八八______

2、练一练,第2题。从“18、27、3、9、6”中选几个数,组成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可以组成 3×6=18

6×3=18

8÷3=6

8÷6=3

3×9=27

9×3=27

27÷3=9

27÷9=3

3、练一练,第3题。座位够吗?

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再列式计算。要想知道座位够不够得知道一个可以坐多少人?

这样想:一桌坐8个人,5桌就可以坐8×5=40(人)或者5×8=40(人)因为38<40.所以座位够坐。

4、练一练,第4题。做一个转盘,转一转,算一算。

先帮助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转盘,同桌之间转一转,算一算。

5、练一练,第4题。想一想,算一算。

2+4+8=()×2

()×2

这样想:4是2个2,8就是4个2.合起来是6个2,再加上原来那个2,就是7个2,所以2+4+8=(7)×2,也可以把前面几个数加起来2+4+8=14

4=()×2

3+6+9=()×3

这样想:6是2个3,9就是3个3,合起来是5个3,再加上原来那个3,就是6个3,所以3+6+9=(6)×3,也可以把前面几个数加起来3+6+9=18

8=()×3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收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8.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 篇八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小游戏。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的面是什么形?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 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量的结果是多少?

小结: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子。(教师出示实物直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出示课件尺子图:

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

2、认识厘米

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指导看书体会一厘米的长度。

帮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尺上还能找出这样的一厘米吗?

3、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曲别针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曲别针的一端,看曲别针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曲别针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曲别针,再轻轻地抽出曲别针,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③练一练。a. 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4、认识几厘米

① 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3刻度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4刻度是几厘米?从2刻度到5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5、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课件)

师:怎么正确地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我们来大屏幕。首先,我们要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谁来说一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学生看大屏幕,说出三角板的高度,菱形纸的长度(2)学生试量小棒的长度

6、量一量、画一画。

(1)量一量书上的线段有多长。(2)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三、利用新知,动手实践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帮助小象,你们真是太棒了,如果想知道,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还能用厘米来测量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问问老师和家长,也可以上网去查一查。

桌子有多长

4拃 6枝铅笔 3个文具盒„„

9.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 篇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方法 :

教学准备:贴图,(小红,小英,小兰)姓名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画画,今天老师也画了两幅画,但是老师总觉得这两幅画有什么地方怪怪的,老师想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来帮帮老师,找一找,这两幅图缺了些什么?

生:一幅图没有鼻子,另一幅图没有嘴巴。

师:小朋友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亮眼睛,那你能告诉老师鼻子(嘴巴)应该画在哪里吗? 生:鼻子画在嘴巴上面(眼睛下面),嘴巴画在鼻子下面。(学生边说老师边画)

二、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老师听了你们的发言之后,一下子就知道了鼻子和嘴巴的位置了。刚才在听小朋友们发言的时候,老师听到两个很重要的表示位置与顺序的词语,“上面”和“下面”,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们去学习我们的新朋友,“上下”(板书课题:上下,齐读课题)

二、新授

师:看!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今天是大树爷爷的生日,小动物们都来给树爷爷过生日,看看谁来得最早。

(拿出小兔和小鸟的图片贴在黑板的大树上)

师:谁能用“上下”来说说小兔和小鸟的位置? 生1:小鸟在大树的最上面,小兔在大树的最下面 生2: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一)说一说

师:不一会,小松鼠也赶来了(拿出小松鼠图片贴在大树中间)

谁能说说小松鼠的位置?

生1:小松鼠在中间。(师:能用上下来说说吗?)生2:小松鼠在白兔的上面,在小鸟的下面。

师:为什么一会儿说小松鼠在上面,一会儿又说小松鼠在下面呢?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回答:与兔子比较,小松鼠在兔子的上面;

与小鸟比较,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师小结:因为比较的对象不同,所以所处的位置也就不同了。

师:小朋友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小兔的上面有(松鼠和小鸟)

小鸟的下面有(松鼠和小兔)(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

(二)猜一猜

师:小动物们给树爷爷过生日可开心了,它们还玩了一个游戏,也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参加,你们愿意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眼睛,鼻子,嘴巴游戏,请小朋友们给同桌用“上下”来说一说眼睛,鼻子和嘴巴的位置。

(三)摆一摆

师:下面咱们再来玩一个动手的游戏“摆一摆”。请用你们课桌上的书、本和笔袋来完成。

1、我来说,你来摆(师说生摆)

(把书放在课桌上;本和笔袋放在书的上面;笔袋不在最上面)(把笔袋和书放在本下面;书不在最下面)(生摆完后,指名说说文具的上下位置)

(指导说话:„„在最上面,„„在最下面。(中间的)„„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2、你来摆,他来说(同桌互动)

师: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好这些文具,然后请你的同桌用“上下”说说它们的位置。

3、师小结(整理用完的文具):

请同学们快速地整理好自己的文具,坐好

三、巩固练习

(一)动物旅馆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 生:动物旅馆

师:今天动物旅馆开张了,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想住进来了,可是只能住四个小动物,老师安排了平时表现的最好的四个小动物住了进来,看看,它们是谁? 生:

师:小动物们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问题,看看谁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看!第一个问题,谁住在最下面?......(二)寻宝物

师:刚刚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就在我们一起参观动物旅馆的时候,淘气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他说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去帮忙,帮什么忙呢?原来,小机灵狗要送给淘气一个宝物,宝物就在这三个盒子中的一个,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宝物在哪个盒子里,根据小机灵狗的提示来猜一猜,看看机灵狗是怎么说的。宝物放在1号盒的下面,那么宝物可能放在几号盒呢? 生:宝物可能放在2号盒,也可能放在3号盒。

师:我们来看看机灵狗说的第二句话,宝物放在3号盒的上面。那现在你能说出宝物放在哪个盒子了吗?

生:宝物放在2号盒。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因为宝物可能在2号盒,也可能在3号盒子,机灵狗又告诉了我们宝物放在3号盒子的上面,实验宝物就在2号盒。

生2:因为宝物在1号盒下面,所以就不再1号盒子,宝物又在3号盒的上面,所以宝物不在3号盒子里,宝物既不在1号盒子也不在3号盒子,那么宝物就在2号盒子里。师:宝物在2号盒子里,大家想不想看看宝物是什么?(想)

(三)推理家

师:老师也有一个礼物要送给小朋友们,想要吗?但是,首先要解决老师给你们出的问题,敢挑战吗?看!这是一栋房子,有几层?(三层)里面住着三个小女孩,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住在最上面?谁住在最下面?读了题目之后,你知道这三个小女孩的名字了吗?(请一名学生说)你确定吗?(不确定)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活动,做完这个活动,我们就能知道谁住在最上面,谁住在最下面了。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名字卡片对不对?现在请你翻到65页,拿出姓名卡片,四个人一组,根据上面说的两句话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来摆一摆,摆出她们的上下位置关系。

四、总结

上一篇:乡镇信访工作调研文章下一篇:足球协会趣味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