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方案

2024-09-09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方案(7篇)

1.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方案 篇一

《基于网络环境的集体备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成都市学道街中学课题组

一、研究的动因 1.研究现状与意义

历年来,我国的教育制度对教学常规管理都有明确的教师备课要求。在1998年出版的《名校规章制度典范》的中小学教师规章制度中对教师备课提出了开展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⑥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勇于发表意见,虚心听取意见。在教学检查范例中也对教师集体备课检查作了一些规定:集体备课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并要认真做好集体备课笔记。集体备课主要是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统一的单元练习及统一的单元进度,交流解决难点的办法及确定同一的单元测试题等。集体备课要达到集思广益、集体切磋、明确目标、统一要求的目的。成都市在关于教学管理方面也有明文规定。《成都市中学教学常规》对于集体备课的要求是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年级备课组主要是进行单元备课,它的要求是:讨论并确定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分析并确定教材的重难点,交流教学方法。《成都市中学学科教研组工作管理办法》对教研组工作中也对集体备课有相应的规定:组织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对象和大纲(课程标准)、教材,认真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在个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讨论,教学设计应每周进行。

另如《中学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规定:教研组可以开展组织专题讨论会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①(类似现在提出的集体备课)。江苏省金坛县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备课“十字诀”②:阅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深究(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作者意图和教材内在练习)→定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理路(理清作者思路、拟出教路,安排学路)→切实(从教材、教师、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有效的教法,指导学法,组织教学结构);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中教学常规关于备课的第五条③:同年级同课程有两名或两名以上任课教师的,应组成备课组。备课组选定组长,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每周集体备课一次,以统一教学进度和要求,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

还有金孜红④提出的“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的集体备课制;祁晓芸⑤提出集体备课的五点规范要求以及着重解决分工备课无计划、集体讨论流于形式、资源共享中抄袭、骨干参与等四个问题;瞿梅福⑥(浙江省温岭市城西小学校长)的集体备课通过《实施意见》、组织机构、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研究,也提出了时间保障的困难、减负曾效的集体备课反而增加教师负担、理论转化承教学实践和跨学科整合与迁移等问题;以及王均培⑦在一次集体备课会的反思中提到的目前学校的集体备课存在的时间不够、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等问题。

从以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定的教学管理制度中可以看出都对集体备课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也存在着时间不够、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等问题。在我校实际研究中,也有:集体备课是需要时间进行保障的,但在普遍教师工作量重的前提下,教研时间又要兼顾区市组织的活动,以校为本的集体研究在时间上就很难保证了;还有在学科权威的专业引领下,要避免“一言堂”和学术霸权,为教师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要保护新教师的原始设计冲动和瞬间的灵感,使这些“极有价值”的创新得到尊重和重视;让教师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自觉的将个人的智慧进行分享,营造良好的合作文化是集体备课是否具有实效的关键等等。我们感到这些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依然没有能够解决。

何克杭①提出:通过有效整合的数字化环境,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面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环境来解决传统的集体备课中的内容不多、方法不当、效率不高的问题。

成都市学道街中学是锦江区师资、设施好的窗口学校,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市教育局也将学道街中学定位为“办学起点高”的重点办好的初级中学。学校有着良好的科研基础,曾参加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三力教育实验”研究,获成都市科研成果证书。还参与锦江区教育局课题组“互动教育”实验研究。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育技术中心课题组设想通过有效的集体备课方式,以集体备课资源网站为载体,达到学校备课资源共享,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1.学校发展的需要

2003年学校搬迁到东南里2号(原东南里中学校址),当时的校园环境不佳(校舍陈旧,校门歪斜),教师对学校发展信心受挫,学生管理难度增大,加上周边“强手学校”林立,生源质量下滑,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鉴于这种情况,只有发展才是学道街中学的唯一出路。

学校重点规划三年的奋斗目标:2006年创建“成都市九年义务示范校”,大胆提出“错位“发展思路:以创建为突破口,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使学校得到发展的机会。

首先,投入大笔资金改善校园环境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设施。其次,在2003年购进一套中央电教馆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新课程配套的备课资源以及课堂教学资源,方便教师教学。学校需要一种载体推动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围绕教学过程和学校需求自然产生了本课题的研究。

学校为保障课题研究的条件,从2004年提供教师电子备课室到2005年建成校园网,教师多媒体计算机更换一新,教师可以非常方便的调用学校购置资源库,搭建学校的集体备课网站方便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共享,以OA办公系统和网站的BBS论坛方便教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网上交流,弥补集体备课时间不能保障的问题。提倡教师在学校课题基础上开展个人小专题研究。2.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

面临网络时代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何适应现代的学生需求?每位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不能再满足于“一只粉笔,一本书”的教书生涯,必须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自己的视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信息量大增,每课需要大量资料,而收集又非常困难。所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带来新元素、新活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大趋势。3.教师教学压力大,负担重 实践证明,学科教学研究是中学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核心。我校教师负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语数英等科一般承担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教学任务,一周平均教学课时14节(初一16节)。因此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才能促使教师深入教育科学研究。经过对教师的教育科研需求调查,教师们普遍感到在校除了教学、批改作业,还要辅导学生,每天的时间显得不够用,想多花一点时间认真备课都不行,多数情况是回家后晚上备课,难免出现资料来不及收集,教学素材准备不充分,显得匆忙和粗糙。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信息量大增,每课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非常困难。教师们急切需要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师中展开了教师备课情况及计算机应用调查,发出调查表74张,收回67张(个别教师有多项选择)。对调查表统计分析如下:71%的教师能按要求在假期通读教材,写出前2周教案;也有4%教师能真实反映出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先上课后补教案的情况(实际比例可能更高一些)。43%的教师认为备课是分析教材,突破重难点。27%的教师认为备课的重点是用于教学时参考,62%的认为用于熟悉研究教材。45%的教师喜欢教案简明扼要,27%的教师喜欢用教学反思或后记取代教学过程设计。39%的教师喜欢写在教材上,10%写在教参上,18%写在自购的教案设计书上。

通过需求调查,教师们反映:太忙,太累了。每天除了完成教学、批改作业,还要重点抓好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过手”,在校时间总显得不够用。较多的教师喜欢将教学的要点和资料写在教材或教参上,但年复一年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写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教案。学校在分析围绕教师的诸多压力中,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质量、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等是不能放松的,而能够减轻的方面就集中在写用于检查的教案上,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通过电子教案为载体的集体备课研究,也是学校以制度入手,促进教师从学会使用到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需要。我校现有师资队伍相对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这些问题,学校确定校本教研课题的研究方向要从实实在在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们从大量的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准备教学素材,搞好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手”中,以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4.教师自己的需求

对教师备课问卷调查分析,过去学校教学管理中备课检查制度,只能起到建立一种规范和秩序,方便学校的量化管理。长期以来,这种“备查”式备课检查,实际使教师把写出应付检查而课堂上实际不用的教案当作备课,所以常有补教案、抄教案的现象,而且抄写量比较大,耽误许多时间。

教师积极提出: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教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自己修改补充,可以节省教师写教案的时间;备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开通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教研组集体备课;电子备课、集体备课、资源共享,集体智慧充分发挥;电子备课好,可以推广;电子备课的关键在于计算机的使用操作,建议举办培训等教改建议。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校本教研,从学校实际出发,组织教师从事适合本校的教学研究、课程研究,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网络环境,教师备课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Internet以及学校已购置的中央电教馆资源库,在多元网络环境中查找备课资源。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由备课组集体研究,讨论该教师讲课内容,帮助该教师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有效性,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使教学资源共享,集思广益,提高每个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学校同时制定相关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具体要求,并经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形成教学管理制度,备课组严格遵照执行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传统的集体备课,一个学校同科目教师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针对教案、教学内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们上课时间,备课时间的不同,即使在教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教师也无法保证拥有许多共同的时间用来集体备课。对我们不按科组办公的学校的教师来说,集体备课的难度就更大了。因此,教师更多时间是在单独备课。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都能使用电脑并能够上网,但网络功能被利用最多的只是教师上网找资料、做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不仅指教师利用网络寻找资料、制作课件,更指教师利用网络实现本校教师之间、本地区各校教师之间、不同地区各校教师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立体备课,使集体备课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集体备课的内容也由传统意义上的集体备教案,发展到以备学生、备教学设计为核心的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备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实现。集体备课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各式各样的集体备课机制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但是我们以前的集体备课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甚至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在网络中找寻教案,统一使用这种现成材料。这样的备课是否能顾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是否能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呢?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是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本课题是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主要是在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共享资源、共享智慧、协同工作、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中青年教师为研究主体,网络为载体,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研究和构建在校本教研中的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模式,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研究的历程 1.第一阶段

研究设想:2004年2月,课题组首先在语文组进行教案改革试点,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准备电子教案,教师可从网络或学校购买的中央电教馆资源库中下载,或自行录入教案等。语文组教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分单元落实备课任务,准备相关资料(包括教案,上课资料,图片,课件,训练资料等)。在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讨论教学重难点,教学的优化处理,统一制定一份年级备课资料(电子文档)。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班情实际进行班本化处理和修订。

教案检查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备课组长定期检查教师的班本化记录和教学反思作为个人备课记录。每学月按照进度(超1周)由备课组长将电子教案交到教导处备查。教导处每学月对教师的个人备课记录进行抽查。学期末要求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两篇教学详案打印稿,以及配套的教学后记或反思,交教导处存档。同时进行优秀教学设计和教学后记的评选展示。为引导三年以下的青年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确保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采用手写教案方式准备教学资料。同时建立了青年教师拜师制度,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突出的资深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一对一的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研究的重心:形成年级备课组的电子教案以及教师的个性化处理。

研究的阶段性结论:通过试点改革,语文组教师确实感受到集体备课的好处,集中精力精心准备一个单元的教学资料,得到了集体智慧,克服了片面性,加强了备课组的团结和协调。同时,教师从应付备查的抄写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研究教与学的实效。新课程理念的教与学方式改变使教师以行为方式呈现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成为展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最佳场所,教学中一些实践性的、无法预见的情景对教师形成一种强大的冲击力,并不断产生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他们需要“共享和合作”。集体备课这种“低负担、高效益”的合作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们的反思:电子教案不能及时反映出集体备课的过程和成果。教师个人的个性化处理没有及时跟上。备课组的电子教案不能反映出共同性和个性化的统一。个别组采用了直接录入教学参考书的内容。有些教案的环节和过程很完整,但其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是上课所需的教学资料大量堆砌。由于校园网正在建设中,教师的共享资源库无法建立。所有教案需要打印成册,备课组成员人手一册,浪费了教师的时间,造成纸张浪费,给学校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备课组按要求每周一次开展集体备课,因教师还要参加市区的教研活动,时间上不能保障。对于学习资料汇编中“关于加强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第五条(集体备课原则上要求做到五个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的要求统一、教材的难点重点统一,能力训练、作业要求统一、复习考试统一)的能力训练、作业要求统一,因学生层次的差异性,提出再商议。2.第二阶段

研究设想:备课组在组长带领下,采用分单元备课。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购的资源库下载,或自行录入,但必须根据我校学生实际进行修订。通过备课组集体讨论后,定稿形成备课组集体教案(即“共案”)。每月末,由备课组长将集体教案交学校教科室备查。每个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对集体教案进行班本化处理。将处理具体方法写在集体教案的右边(即“个案”),同时还应简单记录教学后记。教导处重点检查教师所写的班本化处理(即个案)和教学后记部分。“共案”原则上要做到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材的难点重点统一,能力训练、作业要求统一、复习考试统一。其中,因学生层次差异,在“个案”中体现能力训练、作业要求的分层要求差异。

为避免浪费,每课教案的篇幅原则上为1-2页。打印稿组内教师人手一份。集体教案的教学过程原则上不是大量教学资料的呈现,应体现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规范备课制度,避免随意性,本期准备开展自下而上的研讨集体备课方式和标准。各备课组要根据学科实际,在两月内讨论制定出学科教案标准,半期后交到学校课题组,以供推广。开展典型课例的展示活动,体现集体备课的成效。如开展“一课多教”,同组教师使用集体教案上同一节课。通过比较,相互切磋、学习,彼此提高分享。

为减轻压力,逐步完善教师个人的电子教案和学校的集体备课资源库,学校本期将试行:每位教师本期上交至少10篇充分体现集体备课的过程和成果,共性和个性统一的电子教案。其他教案可由教师自行决定采用电子教案或者手写教案。学期末,每位教师除提交10篇电子教案、1个课件外,还要认真总结教学后记,写出教学案例与反思。以《我的研究故事》的形式写成研究论文上交教科室。

研究的重心:制定出学科教案标准,简化教案过程资料的堆砌,重在方法和训练,总结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研究的阶段性结论:实施专家引领,“请进”专业研究人员,是开展校本教研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专家参与是校本教研的源头活水,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得到专业研究人员的帮助。因此,整合科研机构、学校的力量,建立多种力量介入的研修共同体,使校本教研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新局面。我校先后邀请了李镇西、李小融、张皓、张伟、姚文忠、刘先强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同时得到区进修校理论发展室及中学组的大力支持。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自己的专家,发挥学校“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作用,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担任课题负责人、承担校本培训任务、示范教学、带徒弟等,让他们的专业特长充分地展示出来。学校校园网建成(网点进入每个办公室),并投入使用,教师办公室配备多媒体备课计算机一台,可以直接访问中央电教馆资源库查询课程资源及备课资料,通过内网平台(OA管理系统)方便教师灵活机动、不限时间的交流、互访、共享。初步形成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是:

备课组教师分单元个人备课组内集体讨论形成共案 教师班本化处理“个案”教学实践 课后反思、总结提高发布、共享

在教学开放周活动中开展“典型课例”(“一本多案、同案异教、一课多教”)的主题研讨。初一语文备课组的“一案多教”,李闽鸥和蒙潇老师使用集体教案《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展示活动课,通过比较,相互切磋、学习,彼此提高分享,以此体现集体备课的成效,更具针对性、高效率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在比较中学习、在反思中前进。

除加强学校集体备课研究的同时,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如彭刚的《培养初中学生“发现”能力研究》、孙健《学生作文指导及优秀作文收集》、李闽鸥《培养初中学生诵读能力研究》、杨芙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蒋玲《语文课堂有效性研究》、王玉《初中学生实施“诚信考试”操作模式研究》、冯云秀《历史活动课程的探究》。教师科研意识不断提升,以学生为本的行动研究在校内广泛的开展起来了。我们的反思:

学校需要专业引领、需要学科权威,但在集体备课的背景下,如何为教师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避免“一言堂”、避免学术霸权。

在集体备课的背景下,如何保护新教师的原始设计冲动和瞬间的灵感,使这些“极有价值”的创新得到尊重和重视。

采用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教师工作的负担,但从共案到个案的反复修改,不仅负担没有减轻而且有所增加。(特别在第一轮设计中)在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竞争是存在的,如何让教师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自觉的将个人的智慧进行分享,营造良好的合作文化是集体备课是否具有实效的关键。

集体备课是需要时间进行保障的,但在普遍教师工作量重的前提下,教研时间又要兼顾区市组织的活动,以校为本的集体研究在时间上就很难保证了。3.第三阶段 研究设想:我们在思考校本教研是教与研的结合,开展教师集体备课研究的是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不能忽视在集体共案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的个性,适应学生的需求。尤其是通过到高新区和平中学的交流学“洋思”,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后,学校课题组进一步认识到开展集体备课,不仅仅为了形成一本教案集;教师写好教案不等于备好课,也不等于能够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还在于上好课和课后学生的知识、能力“过手”。备课组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库备课资源,在学期前经过集体讨论很快形成备课组集体教案,发布在校园网上,形成共享资源。而备课组每周一次的研究重点为针对学生层次差异(主要是重点和合格两种)的知识和能力“过手”的训练标准和训练资料。课题研究方向从制度入手,规范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调整原有的针对教师个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奖励方案,逐步以学校备课组和班级为整体进行评价,引导教师之间实际存在的竞争关系转化为团结协作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形成“互助型”研修共同体,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的重心:课题组进一步调整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等相关制度,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对教师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分类要求。

备课组研究重点为针对学生层次差异(主要是重点和合格两种)的知识和能力“过手”的训练标准和达标资料。研究结论:

集体备课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共同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它是一个发散思维、集中智慧、整合经验、共享资源的教研活动过程。集体备课能实现群体优势和个性特长的完美结合。

集体备课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形式,真正打通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通道,成为一种具有实际教育价值的行为。

集体备课应成为教师的常态工作,集体备课制度应成为学校制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是减轻教师工作的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思考教学的有效性。

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最大优势是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你登上备课平台,就可以和其他教师交流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这就弥补了传统集体备课的备课人数、备课时间、备课资源、备课地点有限的种种不足。网络资源浩如烟海,教师如果单打独斗将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对于新课程而言,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设计的探讨要比在网上下载一些课件的意义大得多。所以,网上集体备课的开放性,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多重交互性,迅速及时性等特点都是其应该大力提倡的原因。

我们建立一个更方便,更集中的备课平台(备课网站)。教师在网上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方便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要快捷地针对教学问题进行思维火花碰撞的教师来说,网站中的BBS无疑是教师间快速、及时交流的一个好地方。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把BBS划分为不同主题的讨论区,如师生交流区、教学设计区(往下还可根据课时细分)、教学活动区、教学易出现问题区、教学难点区、教学反思区等。教师在不同的讨论区发表看法,同时迅速地了解其他人的看法。当意见不一致时可以相互探讨,把BBS当成百家争鸣的阵地。我们的反思:学校思考对教学质量的认定采用捆绑式考核。首先整体考核年级组的三个指标(重高率、普高率、毕业率)达成情况,其次,以班为单位考核班级达成目标。将教师的个人纳入年级和班级中,倡导一种整体利益观。

但是没有绝对好的评价制度,备课组整体教学质量考核,不利于“奖勤罚懒”,可能让教师平庸化;集体备课和组内权威的影响,有可能使个别教师不思进取。这需要建立区域性的师资市场,达到学校和教师间的双向选择。健全和切实的实施教师聘任制。学校从副校长、中层、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进行分级聘任。对学校岗位进行细化,按岗位制定责任制并明确待遇。通过层层的分级组合,让教师形成一个可以合作的团队。

四、研究成果

激励机制、管理机制是促进课题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我校制定了《学道街中学教学质量监管体系》、《学道街中学行政人员下年级制度》、《学道街中学教导处常规管理制度》、《学道街中学教科室常规管理制度》、《学道街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及奖励办法》、《学道街中学教育科研专项奖励办法》、《学道街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专项奖励办法》、《学道街中学教育科研工作年度考评办法》、《学道街中学课题研究制度》、《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学校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条件》、《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条例》、《教研组长工作职责》、《备课组长工作职责》等。其中《学校集体备课制度》中,形成了“四个明确”、“五步骤”、“五个必须有”等相关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四个明确”:第一,明确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建“校长、分管副校长——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校本教研体系;第二,明确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第三,明确学校与校外机构的合作(专家引领)是新课程校本教研成功的保障,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第四,明确校本教研是从学校实际出发,教师开展适合本校的教学研究、课程研究,最终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五步骤”:

一、备课研究做到四有(有中心发言人、有专题、有记录,有总结与评价);

二、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见上图);

三、“共案”原则上要做到“五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材的重点难点统一,能力训练、作业要求统一、复习考试统一。

四、教师在本班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在难点处理、教学方法以及能力训练、作业要求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

五、通过后记强化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期末形成教学案例与反思。“五个必须有”:

一、必须有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这是集体备课的出发点;

二、必须有教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包括重点,难点、关键点),学生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的要点。教师了解学生,明确教学达成目标,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益;

三、必须有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与学是目标达成的重要过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必须有板书设计、作业的选择、份量(含定期和不定期的复习、考查、命题)等。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学生是教学主体”的重要体现;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及教学心得。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

1、重难点的教学内容都必须经集体备课研究后进入教学实施过程。

2、集体备课的时间及人员参入通过制度加以保证。

3、集体备课的每一阶段要有明确的研究主题。

4、每一次集体备课必须有中心发言人。

5、提倡教案多样化。教案可以是纸介质文档、电子文档,也可以是笔记本模式、活页模式等多种形式。允许担任同课头多年的教师一次编写教案,经复备、修改后多次使用。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

1、拼盘式:将备课任务划分给每位任课教师,分头准备,最后综合;

2、补充式:由一人重点准备,其余教师补充完善;

3、全面开花式:全体教师人人准备,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不作统一要求和结论;

4、总结式:提出一些敏感或热点问题,大家讨论,最后总结,达成共识;

5、请教式:教师间有了问题,不拘形式,随时请教。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采取的主要备课方式

学科内的交互式备课(整合教研组、备课组的资源)跨学科的综合式备课(整合不同学科教师资源)课题组的联动式备课(整合实验教师的资源)

跨区域的主题式备课(整合学校间、学校与教师培训部门的资源)成效明显

节省时间和精力:集体备课比起每一位教师各自都从头到尾去准备相同的教学内容要节省很多的时间,以利于教师抽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去从事教研教改的探索研究,这有利于给教师成长创设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

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的最大益处在于资源共享。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掌握的资源是不尽相同。通过集体备课,大家都把自己掌握收集的同一内容的不同资源贡献出来。这样,就可达到资源共享,甚至达到资源的最优化组合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共有资源的作用。

优势互补:每位教师在教学同一课内容时都有自己各自不同的特色和体会,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可以把几位老师的优势和特色整合起来,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相互提高:集体备课,就是要寻求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体力量的最佳发挥,而不仅仅是单个教师力量的简单相加。因此,集体备课,并不仅仅局限于研究的结果怎么样,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民主、开放的学术氛围,关键要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合作研究过程:彼此不分你我,毫不保留,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相互研究和探讨中,取长补短,彼此提高。这将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成长、提高。

五、效果呈现 1.学术价值

十五期间,我校以“集体备课制度”研究为抓手,围绕“信息化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改变了传统备课的组织形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的保障机制,建设了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的专题网站,总结、提炼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操作方法。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节省时间和精力,有利于教师抽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专业知识的提高,去从事教研教改的探索研究,给教师成长创设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通过交流,达到最优化组合和利用的资源共享;同备课组教师的优势和特色的整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整理规范了《学校教育科研专项奖励办法》,《教育科研工作年度考评办法》,《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专项奖励办法》、《学道街中学集体备课制度》,《学校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条件》。针对集体备课规定了“四个明确”、“五个步骤”、“五个必须有”等基本要求。文章《通过集体备课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刘建周)、《教科室的课题管理与制度建设》(卢小蓉)、《语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案例》(罗华西)等于2005年11月在锦江区教研组长培训班进行了交流。《构建“互助型”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阳波)于2005年10月的锦江区主题论坛上发言并接受四川电视台采访。2.社会效益

本课题的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的课题研究。其目的是通过研究来改变教育行为、改善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各种潜能的开发,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可喜成绩;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获佳绩。其中,有26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评优课中获得一、二等奖;有近116位教师的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有近11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课题研究还改变了教师的思维方式,改善了学校的管理模式。“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去思考——带着思考后的感受去实践——带着实践中的体验再思考”已经成为我校管理层的一种管理模式。而且,课题研究的成果已在我区兄弟学校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与幅射作用。执笔人:卢小蓉 2006年1月10日

六、鉴定意见:

集体备课是一种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互相启发、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教师培养与发展方法。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在集体备课中常常会出现时间不够、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等问题。成都市学道街中学所进行的《基于网络环境的集体备课研究》课题,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的研究。这个课题虽然不大,但是有的放矢且很具体,对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课题组没有将网络集体备课局限于利用网络寻找课件、交流资源,而是通过备课平台,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本校教师之间,本地区各校教师之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在对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所形成的成果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初步形成了“备课组教师分单元备课——组内集体讨论形成共案——教师班本化处理‘个案’——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总结提高——发布共享”的集体备课基本流程。为了保证集体备课的效果,课题组还研究了利用网络集体备课的激励政策和机制,制定了评价指标,取得了可操作性强且应用成效明显的效果。

该课题的研究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在三个阶段的探索过程中,每一阶段结束后,课题组都进行认真的反思,并结合反思中发现的问题,修改集体备课方案,使得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呈螺旋型上升趋势,保证了基于网络环境的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专家鉴定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实现了预期目标,同意结题。

2.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方案 篇二

在目前,中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师普遍感到每天的时间不够用,在校除了日常的上课还有批改作业,学生辅导等工作,想多花一点时间认真备课却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教师常常是在晚上回家后备课,难免出现资料收集不全面,教学素材准备不充足的现象,备课显得不充分。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种种困惑,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教研组集体备课,不仅需要本校教师交流,还需要听听外校同行的意见。这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可以集中来自各方面的智慧,但是把许多人召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固然是个好主意,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大家都有空的备课的时间不好选,大家都能到场参加备课的地点不好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教师面对互联网中的大量教育教学资源需要自己去收集整理,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共享,造成大量资源与时间的浪费,工作效率低下。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研究的这项课题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我校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探讨网络环境下的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模式,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利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将教师收集、整理、制作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再加工与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的内容也由单一的集体备教学内容,发展到以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评价为核心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性备课,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网络得以实现。

我校理综组教师开通个人Blog,搭建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教师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记叙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事件、细节或引发的感想。成员相互之间把自己的资料、个人的观点思想分享于所有教师,利用Blog,实现了与校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学习。我们成立邢台六中理综教研组QQ群,搭建教研组集体备课平台,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充分享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畅所欲言,凝集集体智慧,实现教师间资源的共享,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模式,主要是主备备课、网上研讨、课堂展示、课后评析、教案定稿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备备课,各备课组选定一节备课课题,在集体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选出一名教师进行个人备课,主备将备课教案公布到QQ群中。第二阶段,备课组教师通过网络参与评价、讨论、点评。而后,主备教师根据意见及个人思考提供第二份教案,再公布于QQ群中。活动进入第三阶段课堂展示,同备课组教师每人试教,教研组观摩,其他听课教师参与研讨,进入课后评析。教师在QQ群上发布个人反思,通过比较,相互切磋、学习,彼此提高分享,最后完成教案定稿。

我校理综教研组在基于网络平台的集体备课中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达成几点共识。

1.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要做到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避免备课流于形式。

2.在集体备课中,每个教师可以对集体教案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个案。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实际,在难点处理、教学方法以及布置作业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做好教学后记。

3.在教案检查中教研组重点检查教师写的个案和教学后记部分。教师的教案要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材的难点重点和统一复习考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个案”中要体现能力训练、作业要求的分层,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4.通过后记强化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期末形成教学案例与反思。

通过《网络环境下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理综教研组教师切身感受到集体备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实现资源共享。每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掌握的教学资源一般是不同的。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理综教研组集体备课,不仅实现了本校教师间的资源共享,还可以与校外的同行专家沟通交流、互通有无,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作用,达到资源的最优化组合和利用。

2.节省时间和精力。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不用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去准备相同的教学资料,很大程度地使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从事教研教改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3.形成优势互补。每位教师在讲授同一课内容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教学体会,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可以整合几位教师的优势和特色,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3.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方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数学备课组将紧紧围绕“集全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重点。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扎实教学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学校教务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重点恨抓课堂教学监督。加强备课组的建设,教师们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以身作则,肯吃苦、肯学习、肯钻研,乐于奉献,为同一目标而同心协力,勤奋工作。

2.加强备课组活动,严格按照学校关于集体备课的要求,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提高备课效率。增进各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认真开展“听课、说课、评课及案例研究”工作,本学期组内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上课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规范的说课稿,课后及时写出自我反思。同一备课组内,每人至少听课15节以上;加强科组内老师之间的学习。

3.做好分层教学,不同的层次教学应有不同的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控制好教学进度。又要面向高考,更好地注意教学难度的循序渐进,知识逐步扩展加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4.课堂教学达到精讲巧练,确保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严格控制作业布置的情况,在量和质上有所体现。

5.注重物理尖子生的辅导、一定要严抓、实管。落实每个人的责任与分工,经一段时间的培训、辅导后参加市竞赛。争取在一年内有很好的效果。6.组织全组教师积极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市物理公开课和学校的公开周活动。

三、方法与措施:

1.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集体备课,做到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工作进度,统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物理科学方法的归纳和新情景题、综合题的训练,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巩固。

2.每周安排一次学科综合测试。认真阅卷,根据试卷反映出的情况随时调整,缺啥补啥,因材施教。

3.强化教学管理。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检查作业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及时解决。

4.搞好补弱纠偏,促进整体进步。实践证明,弱课是整体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因而,平时教学中,应特别强调,采用“五多”补课法,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关心、鼓励弱科学生。

5.精选习题、测试题。平时练习、测试要认真对待,在选题、组题上肯下工夫,确保所选题目的科学性、实用性真正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6.夯实基础,狠抓落实,高考以能力立意,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能力便很难提高。

7.后期教学要随时关注高考信息。及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适当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有信心,有成就感。

4.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方案 篇四

关键字:网络

有效备课

摘要:当今处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处于网络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老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为此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网络条件下备课:可以删繁就简,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积思广益,教师加上自己的创造,精编备课资料;扬长避短,探索适宜自己的教学方法,效果达到事半功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课前作业可以借助网络。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各行各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对其要求更是首当其充。再者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而我们服务对象——学生,处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处于网络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知识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是少一些准确和系统。面对这样的局面,先前教师只需要一本教材、一本教参等教学载体已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而且一人的智慧难免考虑不周全,我们的老祖先早已尝到闭关自守带来的痛苦,所以教学也需要对外改革开放。为此我校启动了《网络条件下的有效备课》科研活动,并在实践中探索,现将我个人在这一实践中的感悟谈谈:

一、删繁就简,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提高备课质量 过去,一个教师一个人备一册教案,要备好第一堂课需要花大量时间阅读教材、相关资料,但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单一的劳动,具有复杂性(知识传授、学生身心、学校各项工作、家校工作等)、长期性,而作为教师也不是圣人,这种复杂的劳动长期下来,有几人能坚持呢?所以出现了抄教案,流于形式,这种备课无疑是劳命伤财。而今,一个年级组合作备课,一人备课的总量只有一个单元,体现了“少而精”,备课质量大大提升。

二、积思广益,教师加上自己的创造,精编备课资料

现在,教师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浏览一份份教材分析,一篇篇教学案例,一次次教学反思,从多角度、多方位备课,让备课资源更丰富,再加上自己对教学载体(文本)的解读,创造出适于本校教学的教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扬长避短,探索适宜自己的教学方法,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网络中针对各种知识,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供你学习,只要自己在网络中当有心人,一定有许多“真经”让你去领悟,去学以致用,当然效果也就显而易见。

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课前作业可以借助网络。

现在文本许多知识牵扯的知识很多,课堂只是一些重点的点拨,难点的突破,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还需要收集资料,这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文本中去领略更广阔的美景,可以帮助对文本的掌握更丰满一些。

5.网络集体备课经验总结 篇五

鄂温克旗第一实验小学

萨娜

这段时期联校组织低段老师利用网络进行集体备课,以前我们都是各备各的课,而自从“网络集体备课”以来,利用网络的优势和平台,集大家之思路,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各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各抒已见,从中了不少教学经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首先,网络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过去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现在是几个人合起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

二、网络上有许多优秀案例、课件、教学方法,网络集体备课能使我们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只备三至四节课,却拥有全册教材的教案,这样节省了许多撰写教案的时间,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去教案的调整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对主备人的教案进行调整,及时记录教学的心得体会,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渐生成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理性认识。

三、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一次集体备课的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维碰撞,一次碰撞就会有一次的提升,就会有一次的收获,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出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选择最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教法,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集体备课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以崭新的姿态,通过交流、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的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每位教师都能在网络集体备课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6.集体备课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1.集体备课是提升教育理论,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集体备课必须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前提下,选择最科学的教学法和程序,在个案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

二、基本原则

集体备课的开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合作性: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2.实效性:备课力求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真正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

3.创新性:要解放思想,用《纲要》《指南》精神来指导备课,摒弃落后的教学思想、方法、手段,探索既符合教改精神又适应本班幼儿实际的教学模式。

4.研究性: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把参与集体备课当作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主动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位教师都要成为研究型教师,整个教师队伍成为研究型教师群体。

5.针对性:每次集体备课都要确定主题内容,作针对性的研讨,以免流于形式。

三、流程与方法

集体备课的流程为“三段五环”。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提升阶段。五个环节分别为:

1.个人初备。新学期初,由各个备课组长制订集体备课计划(包括“五定”,即定地点、定时间、定主备人员、定记录人员、定内容)。组内成员明确内容后,即开展个人初备:研读教材,明确重难点,考虑教学法,安排活动过程,设计活动延伸等。初备要做到每一环节安排都有理论依据,并形成书面资料,以便集体备课议课时发言。主备人员要撰写完整的教学活动预案并打印,做到备课组人手一份,制作的教具或课件要共享。

2.集体议课。主备人在集体备课之前形成书面备课提纲,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召开集体议课。集体备课时主备者发言后,组内人员根据主备人的发言情况,结合自己的备课提出意见或者教学中的盲点,全组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主备人修改教学活动提纲。教学活动预案把握好“四个度”:选择好角度、控制好难度、安排好密度、处理好引申度。

3.操作实践。教师拿到集体备课的教案后,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经验对教案再作深入细致的推敲、斟酌、研究,对教案还可随时进行调整,可以是知识点的拓展,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的替换,鼓励教师大胆删改、创新运用,形成个性化的教案。这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抄写负担,最关键的是老师们能够在上课前已经走进了文本,真正了解了教材,并能在省时、省力的情况下抓住了教学活动的重难点,达成了预定的教学活动目标。摒弃了盲目组织教学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4.教后反思。备课组的每位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在休息闲暇之余可以不刻意的交流教学情况。并把猛然间产生的教学感悟、反思记录下来,哪怕是一句话,或几个字,只要真实、针对性强,都是非常有价值。

5.检查评价。年级组、保教处要对集体备课的全程进行监控,明确主备人职责,特别关注“个人初备”的反馈信息以及“集体研讨”的积极程度和热烈气氛。主备人每一次对于每一个教师的发言都要做好详细记录,特别是比较有价值的发言要做好标记。

四、管理措施

1.加强领导。年级组、保教处要做好集体备课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灵活组织,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包年级领导要按时督导。

2.健全组织。以各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和上传。

3.完善制度。具体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放学,每次活动要有具体的过程性资料。

7.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篇七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为了提升我校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落实有效教学为目的,以有效备课为载体,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为思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我校将大力推行集体备课活动,其目的不仅指向于某节课或某几节课,更重要的是以每节课的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锤炼教育艺术。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加强同学科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制定集体备课方案。

二、组织工作:

1.备课组机构、教学校长为备课组主要领导,教导主任负责对此项工作的实施,全面领导和管理,不定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各教研组长具体组织实施本年级的集体备课工作。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决定按年级分学科定备课组、各备课组由同年级同学科的任课教师组成,教研组长落实,协调集体备课的具体工作。

三、活动方式:

1.集体备课基本流程:教师自备→集体议课→反思修改 2.各备课组要在开学前一个月,把本册教材的所有内容合理地分给小组成员,小组成员根据所分内容充当主备人。

3.主备人认真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在讨论前一周撰写好教案。教案的主要环节包括:课题、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4.开展集体议课活动时,主备人把讨论摘要于讨论前交于组长。主备人畅谈自己教案的设计思路和意图,其它教师提出修改意见。要求人人发言,由教研组长做好详细记录。

5.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讨论和自己对主备人教案的解读,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案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新的个性化教案用于课堂教学。样本教案要作为校本教研成果资料入档保存。

6.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中发生的现象及时记下修改建议以及亮点分析,写在教案反思处。

四、活动时间:

每周二下午学生放学后不少于40分钟。

五、活动地点: 各教研组办公室。

六、管理考评:

1.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责任。

2.教研组长组织制订计划,安排好主备人和备课内容,教研组成员教师参加集体备课。

3.加强管理,主备人的备课稿须经教研组长审核,如不合格则要求主备人对教案进行修改,直到合格。修改后仍不合格则教案不能参加本学期优秀教案评比。

4.严格考勤制度。教导主任负责教师考勤,教研组长安排好本组教师集体备课,保证备课时间,教师有事必须向教导主任请假。教导处加强巡视督查,出勤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5.学校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6.集体讨论时,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天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办公室。

**小学

上一篇:高中生理想的力量演讲稿下一篇:税收征管方式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