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写作文(共16篇)
1.清明节写作文 篇一
清明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奶奶……等人一起去仙人桥。
到了山下,车子开不过去了,我们就只好下来。走路,东西都是我的爸爸和一个叔叔背的,我们虽然不知道仙人桥在那,但是我爸爸去过,所以我们就听他的,可是,我们在上去的时候碰到了好几个路口,我们不知道该不该走,就问爸爸,爸爸说:“一直直走应该没错的。”我们没走过,不知道走那,就只好听爸爸的了,一直直走,原本,我是走在最后一个的,但是,我不想一直在最后就拼命走,结果到了第二名,我才放慢脚步。可是,那个叔叔到了小山顶上,他说:“这里没路了,不要向上走了。”我爸爸不信就跑上去一看,真的没路了。这时,叔叔想起了一件事说:“那时一个人对我说。那上面没路”
这时我爸爸和叔叔叫我们向下走,走到了有一个通向上面的路,可是又怕走错就叫这里体力最好的那个叔叔去,过了一会儿妈妈他们到了,叔叔也说可以通,爸爸也回来了,因为听到了叔叔的声音,他就回来了。听到上面可能通,我飞快的跑上去在跑了一会儿,我很渴就蹲在原地,等爸爸他们来的,我等到了他们喝了水又向上走,我走到了有两个大石头的中间路向前路,在上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人都向下走了,我也加快了脚步,终于到了仙人桥,我向下一看,呀!我怕的手脚发软了,可是,爸爸妈妈还要拍照,拍完了我们下去了。
2.清明节写作文 篇二
一、蕴含赏识的评语:激发学生兴趣
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美国教育家杰丝·雷耳也曾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 就像阳光一样, 没有它, 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赏识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是学生进取的不竭动力。因此, 我们在习作评改中不妨多些蕴涵赏识的评语, 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让学生在赞扬中自信, 在赞扬中自省, 在赞扬中发展。
比如, 在教初一年级时, 我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同学的习作:“小小年纪能写出这样深刻的文字, 真了不起!”只是这样一句充满赏识的真心赞扬, 就激发了孩子习作的全部热情。自此之后, 这个孩子的习作一直非常出色, 并曾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二、平等交流的评语:打开学生心扉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 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 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 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 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 成长烦恼, 秘密心事, 上网经历等。在批改时, 我们应民主沟通, 努力深入学生内心, 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例如,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是一名留级生, 老师和同学们一定觉得我是个中考失败者……我总是抬不起头来, 我害怕大家的眼神。”我引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劝勉她不要理会少数人的误解, 同时用一句“愿一切烦恼都随晚风飘散, 明天头上又是一片晴空”规劝她不要多愁善感, 要抬起头来, 找回自我。在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 她都附上一段话与我笔谈, 直至重新活泼开朗起来。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 引导他们写作应循循善诱, 与之平等交流, 而不是以权威面孔与学生对立或否定学生, 这样只会挫伤他们的自觉性, 直接影响他们下次的创作欲望, 如:“但这是你自己写的吗?”“表达不清, 内容简单。”“不符合要求, 重写!”“文章写得很平淡, 像一杯白开水, 无味!”等不堪入目的字眼。对于学生作文, 我们要善于“无中取有”, 找出其闪光点, 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对于缺点, 我们应具体指出而不失委婉。下评语时要满怀深情, 用饱蘸感情的红笔, 抒写对学生的期望、关怀和抚爱, 让学生从中获取进步的信心与力量。
三、指导方法的评语:帮助学生提升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教师对具体方法的指导。类似“文章内容具体, 结构条理, 语言生动”这样笼统的评语是起不到指导作用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应该正确、客观、明确地指出习作中存在的优点、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 给学生指明方向, 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收获, 才能帮助学生提升习作水平。
比如一位学生在作文时, 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 虽然有的同学瞧不起我, 但是, 我的班主任却一直袒护我, 帮助我, 鼓励我, 催我奋进。”在这句话中, “袒护”一词用得不恰当, 我的批语是:“查查字典, ‘袒护’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推敲一下, 用在这里合适吗?换一个什么词更恰当呢?”学生思考后很自然地改为“爱护”。长此以往, 学生注意字斟句酌, 语感形成, 习作水平也自然提升。
四、充满诗意的评语:带给学生熏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 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同样, 没有诗意的、优美的习作评语, 就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习作评语本身就应该是文学创作, 如果教师的评语写得文质兼美, 妙语连珠, 便会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带来强烈的示范作用。
基于此, 我给一个学生的习作《做一棵小草》写的批语是:“妙!人不能像树一般高大, 如花一般清香, 但人却能像一棵小草, 用自己独特的绿装点整个世界。只要活得真实, 活出自我, 活出独特的个性, 做一棵小草何尝不是一种魅力, 一种美丽?”“水激石则鸣, 人激志则宏。”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春风扑面的清新气息, 让学生的心灵沐浴着明媚的文学之光, 激起他们对语言文学由衷的热爱, 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习作也会如诗一般美起来。
五、智慧幽默的评语:贴近学生心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德国学者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会让学生的心灵更贴近教师, 教师在给学生的习作评语中, 如果能够适时地使用幽默,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魅力,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 学生的作文中标点错误很多, 我评析道:“你的小脑瓜到底有多少奇思妙想啊, 真让人惊奇!要读过多少课外书才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啊, 真佩服你!不过, 句号瞪大圆圆的眼睛, 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 叹号哭起了鼻子, 它们在说:我的主人, 你怎么能忽视我在文中应有的位置呢?”这样一句评语, 送给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学生, 更贴近了学生的心灵, 促使其在轻松一笑之余开心地接受指正。
3.作文如何写多 篇三
一、添加法:
所谓“添加”就是对一句话、一段文章或者整篇作品的前后、中间进行增补。也就是在原段比较短小、简单的情况下,添加一些修饰语或饱含感情的句子,从而使文章加长,达到“写多”的目的。其中包括:
(1)添加“枝葉”:
在训练时,可以找一些句段,添加适当句子成分,从而达到写多的目的。
例如,有这样一段话:“清明那天,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就出发去扫墓。我们扫完一座又一座,最后筋疲力尽地回家了。”显得干巴巴的。可以对带的东西;扫墓的过程、筋疲力尽的具体情况做细致描写,添加修饰性的定语、状语,原来只有48字的段落,就能普遍写多到了200来字。
(2)添加情感:
添加并不等于简单的扩写,很多时候还需要添加情感。
比如这样一句话“今年清明节的前两周,雨不分昼夜地下,让人们心里很烦。”经过添加练习后可改为:“这几天,老天爷不知何故伤心,泪水不断。望着满天乌云;雨雾不散,走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人们心中未免烦闷,盼晴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显然,添加了拟人修辞和情感后,文段变长,字数变多了,也变生动了。
二、发掘法:
“发掘”,顾名思义指的是发现、挖掘,也就是抓住事物的某一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或追溯历史、或透过现象找出本质。
高中学生的世界观日趋成熟,思考能力也日渐提高。而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中也明确提出了“深刻”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在作文训练中提倡、指导学生深入思考,用“发掘法”把作文写多。
例如,有个学生这么写道:“前段时间,大家议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马家爵杀人案,他的罪行令人发指,让我深思。”运用“发掘法”尽量把文段写多,可挖掘出:“据报载,马加爵小学、初中一直是老师、同学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初中参加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获得过全国名次。可上了大学后,城乡的巨大反差使他迷茫、困惑甚至自闭。因心理问题没能得到及时调剂、疏导,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我们除了健康的身体外;还要学会多与人交流、沟通,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做一个心理健康的现代中学生。”这么一来,文段字数写多了,思想也有点深度了。
三、联想法:
在作文中,联想指的是从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报刊杂志、影视歌曲、名著名言、风土人情……中找到与所写事物有联系的人、事、情。是一种让自己的思绪自由驰骋,把作文字数写多的好方法。
联想古今中外的名人逸事是初中学生惯用的办法,在高中阶段,我认为应强调学生在以往基础上更上层楼——联想相关、相反、相似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不仅把作文写多,而且还能写得感人、精彩。
有这样’一句话:“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摆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旁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通过联想,有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文段:“‘最早、中国’这四个字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睛。我似乎看到了鸦片战争的硝烟。中国人发明的火药,自己只做成爆竹之类的东西,而外国却用它做成了攻打我们的枪炮。同样,喜好玩乐的中国人只在风筝的花样上下工夫,美国人却得到启发,致力发展航天事业,早早登上了月球……想到这些,真令人心酸!”
四、想象法: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我们没有翅膀,但可以让我们的心“飞”起来。
想象是“虚”的,是人脑主观创造出来的;而前面提到的联想是“实”的,由此物到彼物,想到的是客观实际的。
例如有一段关于舞蹈大赛的习作是这么写的:“区一中代表队出场了,只见女选手穿着粉色连衣裙,男选手白衬衣打底,外套燕尾服,跳起了精彩的交谊舞。”把这段显得过于平实的文字抽出来,用“想象法”写成一段精彩的范文:
“大红的帷幕缓缓拉开,一群粉蝶在花丛中悠然醒来,翩翩起舞,追逐嬉戏,让我如人仙境。忽而,一团黑云掠出,粉蝶受惊,四散而飞。定睛细看,却是一队云燕慕名而来:一身黑礼服,典雅高贵,雪白的腹底、绯红的脖颈。云燕们屈膝相邀,粉蝶们盛情难却,于是,相拥起舞,浪漫非凡。”
4.写清明节的作文 篇四
清明节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我还知道其他节日:上元。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
记得我九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山上祭拜祖先。爸爸在山下买许多鞭炮和黄纸,开始放鞭炮了,妈妈把我的衣服脱下来,盖在我的头上,鞭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放完了鞭炮后,我们把四五张黄纸点燃,我想把黄纸吹散了,妈妈对我说:“孩子,不能把黄纸吹散,黄纸是祖先们的零花钱,再说纸上的脏东西会飘到你的身上的”。妈妈转身跪在祖先的坟墓前:“保佑我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我在一边暗暗的笑,“妈妈也太迷信了,我们来扫墓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爸爸悄悄的对我说:“我的儿子真厉害”。我听了后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呢!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清明节。
5.写清明节实践活动作文 篇五
洗漱好后,我和老爸开车去老家。到了老家,我和老爸叫上了我的两个侄子一起去玩。
我和老爸还有两个侄子先去了桃树园里,这里的桃树上开满了桃花,这些桃花有粉色的、有红色的,长得很密集,我把鼻子凑近一闻,哇!
真香!
我正陶醉在这桃树园里时,老爸把我们叫走了。
我们离开桃树园后又来到了田野里,田野里的庄稼长得很高、很绿,可是旁边的杂草也不甘示弱,隔三差五的长在庄稼边上。看过庄稼后,我们又拿起风筝,在一边的空地上开始放风筝了。我和两个 侄子拿起风筝就开始放,谁知我们刚放起几米,风筝就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这时老爸笑眯眯得走过来拿起风筝往天上一扔,然后跑了几步后站在原地抖风筝线,没想到风筝竟然飞了起来,风筝越飞越高 ,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差点都没看到。
6.写难忘的清明节作文 篇六
今年的清明节非常有意义。4月5日中午天气很好,太阳暖洋洋的。我们全体学生各自准备好零食和鲜花,在老师的带领下,排成整齐的队伍去凤山烈士陵园。
一路上我们听见小鸟在唱歌,看见绿树发出了新芽,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走了十多分钟,我们到达凤山烈士陵园。同学们在英雄纪念碑前献花、唱歌初中作文,敬仰十三座烈士墓。然后大家坐在树下吃零食、玩游戏,我们开心极了。
7.清明节写作文 篇七
1 想方设法让学生“说”
1.1 为了“说”, 让学生爱上汉语言
首先, 要求学生多用汉语交流。教师讲课时要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 不要一讲到底。尽可能地做到“阳光照到每个孩子身上”, 尽量保证让每名学生在每天的语文课上都能够有至少一次的发言机会。
其次, 为学生创造交流机会。为了促进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教师要能够多寻找、创造让学生乐意、易于表达的“话题”, 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例如:传话、对某个问题谈感想、谈看法、“我说你猜”等。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比赛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如:朗读比赛、背书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等, 总之无论是怎样的设计都得围绕着让学生多说汉语来展开, 长此以往, 学生对于学习汉语的兴趣必然浓厚。
第三, 教师要成为一名语言医生。由于藏语同汉语的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藏族孩子在用汉语表达时经常出现语序颠倒现象, 如:“你叫一下他”容易说成“他你叫一下”, 诸如此类的句子屡见不鲜。作为语文老师, 切不可将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停留在所教的课文、停留在狭小的时间和空间上, 要树立大语文观, 从课堂到课下, 从课内到课外做到时时、事事纠正学生的语病, 要做到明明知道学生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可由于语序或表达不清非让学生说清道明为止, 或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汉语氛围中, 渐渐地也就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汉语。
1.2 为了“说”, 让学生爱上背诵
作家李准曾说过:“如果想写诗, 起码要背1000首, 没有这个训练是不行的。”鲁迅背熟的外国小说约有“百来篇”;茅盾能背整部《红楼梦》。可以说背诵文章对于孩子领悟写作技巧, 积累语言, 提高构思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百利而无一害。尤其对于藏族孩子, 怎样学好、运用好第二语言, “背诵”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径。
我对背书的作用及好处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不敢妄谈自己有多深的见解, 但在我所带的2008年毕业生中一个名为仁青松布的孩子, 上一年级时除了“活泼好动”之外并不出众, 我无意中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背书比赛”, 无心插柳柳成荫, 从此这个孩子迷上了背书, 只记得在随后的三年当中, 他没有间断过背书, 或一段, 或一层, 或整篇, 从几十个字的古诗到上千字的《小英雄雨来》, 只要是他感兴趣的文章他都背, 六年级时仁青松布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跃成为班里最出众的孩子。
吸取了上一届的经验, 在之后接的班我竭力鼓励学生背诵文章, 次旦央吉在班上是个很内向的孩子, 但是只要有语文课, 她都会大着胆子来找我背书, 有时背的是学完的课文, 有时背的是还没有讲的课文, 就这样这个孩子上完五年级时, 她语文课本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的6本书, 全部一篇不落地背完, 包括日积月累中的短文、谚语等等。进入五年级后她更显示出了厚积而薄发的实力, 每一篇课文她都能在我教之前背完, 而且几乎一天一课。她的作文成为了班上最好的, 她写的《美丽的龙王潭公园》还在《拉萨晚报》上发表了, 所写的文章参加小语会举办的作文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梁实秋先生在《岂有文章惊海内》中说:“我在学校上国文课, 老师要我们读古文, 大部分选自《古文观止》、《古文释义》, 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 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法的要义, 体会摅词练句的奥妙。”我想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
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学汉语、用汉语创造条件, 学生必然会渐渐地会汉语, 说汉语了, 但光是会说还是不够的, 教师还要:
2 千方百计让学生“写”
当学生爱说、能说、会说、愿说的时候, 这时已到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将自己所思、所想、所感表达出来的时候了, 作为老师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去“写”。
2.1 以填空为辅助, 扶着“写”
学生写作文, 许多时候是不知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所以, 我在教学生时, 对于二年级作文刚起步的学生, 采取的是最笨的方法——填空式作文, 用这样的方式扶着学生去写。例如, 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写小蝌蚪的:
(开头) 在____的春风里, 在____的阳光下, 一群____。
(样子) 小蝌蚪长得____!____、____, 全身____, 根本看不见____和____, 活像一个____。
(动作) 我发现____贪玩, 成天____, 灵活的____, 它们有时____, 有时____, 有时____。
(想象) 看着, 看着, 觉得____, 长出____, 披上____, 正在农田里____。
通过教师这样多次的扶着写, 学生再遇到写小动物的作文时, 就觉得不难写了, 有话写了。不得不承认, 这个方法确实很“笨”、甚至很有争议, 但它却不失为教会学生迈出写作第一步的一种有效方法。
2.2 以教学为纽带, 形式多样地“写”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 作文教学的设计应该有目的地循序渐进, 使学生写一次有一次的收获, 写一次有一次地提高, 教师应以教学为纽带, 形式多样地进行写作练习, 让学生多写多练。设计要灵活多样:
⑴说了再写。能说方能会写, 对于藏族孩子“会说”尤为重要, 因为这就意味着将自己的母语转化成了第二语言, 我在教学时发现先让学生尽可能地说, 这样往往可以避免“语句不通”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首先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说作文, 说开头、说结尾, 说过程, 同桌说、小组说、好朋友之间说, 以多种方式练说, 在说的过程当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在说的过程当中校正自己的口语习惯, 在说的过程当中取长补短。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去写就会避免写不出来的现象了。例如,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读读记记”中有这样几个词语:“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这六个词语都出现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当中。我在教学时不仅仅停留在简单地“读读记记”层面上, 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
师:同学们, 你们谁能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句话?
生1:我家养了一只黑白相间的小花猫。
生2:一阵风吹来, 花丛中的玫瑰花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师:你能用上两个词语了, 真了不起。那么, 谁还能用上这六个词语来说一段话呢?
一位叫丹增罗布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们全家到郊外去玩耍。我们坐在草地上聊天, 一阵风吹来, 草地上的野花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不一会, 天空雷声大作, 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全家赶紧躲到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下, 我抬头一看, 一只黑白相间的蝴蝶也正在树上避雨呢!
师:说得多好啊, 我们赶紧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⑵做了、玩了再写。“你听了你忘了, 你看了你记住了, 你做了你会了。”让孩子自己做一件手工品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抢凳子”游戏中感受快乐, 在大扫除的过程中品尝劳动的乐趣。在如此种种的情境中, 引导孩子发挥想象, 提炼生活, 将这个过程中的“体会”表达出来就不难了。
⑶观察了再写。在小学阶段有大量的写人、记事的习作, 我们有的老师常常在教学时告诉学生:写人的文章主要通过事情体现人物性格的;写事的文章只要写清六要素就行了。可恰恰对于孩子们来说要写好这两类文章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对于藏族孩子来说难度就更大了。所以, 老师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观察人物, 观察生活, 从根源上避免“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
像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 例如:画了再写;演了再写;
赛了再写等等。陶行知曾说“教是为了不教”, 我们老师无论怎样的设计都应本着已发展学生的能力为落脚点, 真正做到以教学为纽带, 培养能力、提高能力。
2.3 紧抓课堂小练笔, “写”出大手笔
课堂练笔即在课堂上写作, 教学中教师如果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燃点, 以模仿为基础, 以写片段为桥梁, 不仅能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 还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以文本为例子, 设计不同的课文小练笔, 小练笔可以有以下几种:
⑴扩写。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在遇到“饱经风霜”一词时曾这样上:
师:学到这儿, 我突然想到, 还有一个词没有讲, 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 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 请用几句话写出来, 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 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 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 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 这张枯瘦的脸, 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师:写的多好呀, “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
于老师利用这样的精心设计, 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饱经风霜”一词的意思, 而且进行了一次极好的人物外貌描写练笔。
⑵续写。有的文章结尾给人留有回味和极大的想象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充分挖掘文本, 可以进行大胆的续写练习。
⑶改写。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所选入的文章, 大多结构严谨, 语句优美。可供学生进行很好的语言训练和仿写之用, 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改写。如, 学完《桂林山水》后, 可让学生改写成导游词;在学完《葡萄沟》可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葡萄沟”。作为老师要做到改写训练要有目的, 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改写体会到文章的“情境”, 由情而发。
根据文章体裁、题材的不同课堂练笔还可以有仿写、缩写、补写等形式, 无论哪一种的小练笔教师都要力争做到课堂练笔要“出彩”,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发挥文本的作用, 体会其中的“情境”。
2.4 发挥范文作用, 让学生知道如何“写”
我在指导《一件难忘的事》时, 为了避免学生无话可写或主题不深刻等现象, 在指导时首先我为学生提供了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 在学生读通的基础上, 让学生谈谈这篇文章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作者的什么描写写的很好?由于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 所以学生谈起来可谓畅所欲言, 接着我将学生总结出的这篇文章的优秀之处一一罗列在黑板上, 这样学生发现要写好写事的文章要写好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此时再让学生去写“一件难忘的事”, 他就会觉得容易了许多。
范文, 可以成为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绝好例子, 但有的教师, 不能很好地发挥范文的作用, 甚至误用范文, 让学生单纯地仿写, 从而导致范文无效。教师在选取范文是一定要想好范文“示范”的是什么?你要通过范文让学生学会的是什么?是语言、文章结构、心理描写还是景物描写?切不可造成东施效颦的现象。
教无定法, 无论哪种方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但是无论任何方法我们作为老师在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都要深思熟虑, 切切实实为了学生“能说会写”而殚精竭虑。
摘要:作文, 是一种表达和交流, 是一个人理解、概括、分析和表达等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藏文班的语文老师, 要切实在如何让学生从“会说”到“会写”上下功夫、做文章, 学生也只有会说了, 才能够会写。
8.时空穿越写作文 篇八
好文章常常是在一种张力的推动下,曲折回环地向前发展。文章要想形成张力,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种错位。情感错位、逻辑错位,心理错位等等。王尔德说:“除了天才,我一无所有。”印度电影《人世间》开头说:“我最大的过错就是我什么过错也没有。”这就是错位,因为错位能形成反差,制造出矛盾和冲突,使文章保持一种适度的紧张感,从而增加文本的文学趣味和审美价值。
有一种文章,不遵循线型时间顺序,作者“上穷碧落下黄泉”,升天入地,上下五千年,关公战秦琼,彻底打破时空界限,在错位中形成对比、隐喻、碰撞,发人深思,启人深思。这种写法,我称之为“时空穿越法”。
“时空穿越法”在写法上属于浪漫主义,但骨子里一定是极端的现实主义,“时空穿越”只是一种手段,作者的意图在手法之外。
一般来说,时空穿越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是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是打破时空界限,“移”彼时彼地之“花”,“接”此时此地之“木”。彼时彼地之“花”,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可以是实际之人,也可以是虚构之事。“移花接木”的方法关键在于要“移”得巧,“接”得妙,移得天衣无缝,接得匠心独运,才能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鲁迅先生塑造人物,采取的方法就是移花接木法。他塑造的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但这里所说的拼凑,决不是胡乱杂取,而是经过心灵审视的“杂取种种”,是要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这一个”,构成血肉丰满,富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诞生,也是一出移花接木的好戏。歌德于1772 年在法兰克福当律师。在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美丽的夏绿蒂小姐,为她的姿容所倾倒,一见钟情。始终不渝。但他不知道,夏绿蒂早已与自己的好友、外交官克斯特纳尔订了婚。
温厚善良的夏绿蒂,既钟情于歌德,又不忍遗弃未婚夫,心情十分矛盾。痛苦万状的歌德,不愿妨碍朋友的幸福,最终逃离威茨拉尔回到家乡。不久,他得知夏绿蒂结婚的消息,一度产生自杀念头。
旅途中,歌德偶然听到一个消息。自己的朋友叶尔查林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由于受到女人丈夫的侮辱和舆论的指责而开枪自杀。深切的痛苦和绝望激发了歌德的创作灵感,他把自己的经历的前半部分与叶尔查林的最终遭遇结合起来,写成《少年维特之烦恼》。
“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一次偶然的移花接木成就了一部旷世经典。
第二种是穿越物我。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诗人说,“我看云的时候,很近;看人的时候,很远。”很多时候,外物对我们就是另一个空间,另一个世界。但作者可以打破这个界限和壁垒,穿越物我,揭示人性的最深层的奥秘,揭示出社会的集体无意识,这种写法,因其强烈的隐喻性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利变成大甲虫,以象征的手法从哲学层面来表现人的全面异化。格里高利变形,让很多人都现出了原型,变形的岂止是他?但《变形记》中所有的“变”,又都在暗示卡夫卡对传统的坚守,这种坚守就是不变。深刻的主题,在“穿越物我”中得到了鲜明的展示。
中国《聊斋志异》中的《促织》篇,也采用了这种手法。成名的儿子由于弄死了上贡皇帝的蟋蟀,吓得跳井而死,死后魂魄化成蟋蟀,帮助父亲度过难关。这只勇猛的蟋蟀所向披靡,给成名家赢得了无数的荣耀。喜剧的顶点就是悲剧的高峰。这个物我穿越的故事,充满着刻骨的忧伤。
人原是万物之灵,现在却要变成蟋蟀。蟋蟀本是捕捉来给人当小玩意的,现在却成了主宰成名一家的生和死、凶和吉、祸和福的凶神恶煞!人成了一头无可奈何的可怜虫,而蟋蟀却成了玩弄人的命运于股掌之间的主宰。这种人与物之间不正常的异化关系,揭示了封建社会人不如虫荒谬的现实,这正是《促织》的深刻内涵之所在。
第三种是群英荟萃。
侯宝林的经典段子《关公战秦琼》,让很多人心驰神往。孩子们关心孙悟空和奥特曼哪个更伟大,我们也在意老球王和新球王PK,谁才是最后的NO1。对这些无法实现的问题,人类的好奇心从不欠缺。好在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让这些英雄荟萃,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深刻的对话,这种穿越时空的无缝对接,给我们带来长久的震撼。
好莱坞不乏这样的大拼盘,比如《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福斯公司将他们历史上的两个经典科幻角色放到了一起,组成了一部超级电影让异性大战铁血战士,获得了很大的票房。
当然,最伟大的作品还是《苏菲的世界》,这是一部用父爱浇灌出的伟大花朵。14岁的小姑娘苏菲,从收到第一封“你是谁”的信开始,怀着无限的好奇,经历了一个时空交错的哲学历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苏菲认识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文艺复兴时期,又熟悉了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小姑娘接触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最璀璨的明星都汇聚在一起,让这个14岁的小姑娘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而小姑娘苏菲就是我们的眼睛,苏菲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穿越哲学的天幕,我们不仅摘到了许多星星,更重要的还有心灵的震撼。《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幻的世界。它唤醒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第四种是对话古人。
人类文明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杰出的伟人,给我们留下数不清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既没有时空之分,也没有地域界限,像星斗辉煌于当时,像阳光灿烂于后世。
一代又一代的精神财富,或者以物化的形式保留下来,或者就珍藏在经典作品之中。“阅读大师,读懂读不懂都是收获。”除了阅读古人的经典,我们还可以以梦的形式,或者是以书信的形式,神游古国,直接和古人对话人生。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在两个文明、两个背景之下的猛烈撞击,视野宽阔,境界阔大,幽默诙谐,不拘一格。但基本上都是立足于“古”,指向于“今”,具有强烈的现实讽喻性。
两种人生
校车在校门口抛锚了,一个劲地干嚎,不见动作。残破的车窗,张着大口,吞尽狂风冷雨。车厢里挤满了人,让人想起了密密麻麻的小笼包子。
一个穿红衣服的小伙子,在车子里撑起一把伞,遮住了窗口,雨水游离于伞上,又顺着伞架叮叮咚咚,小伙子轻轻转动伞柄,小心地让水滴进一个漂亮女孩子的脖子里去。车厢里没法让开,女孩子的眼睛噙满了泪水,用手牵动着衣襟,一言不发。
愤怒和怯懦纠缠着我的心,我把目光向外面转去。
这时候,窗外的雨中,一对青年男女奔过,男孩自信的用一只手,为女孩挡出一方天空。那只年轻的手高高举着,像一面旗帜,灼得人眼热。
那一刻,我觉出了男人的富足和孱弱,这一幕经历,让我记住了四个人,同时记住了两种人生。
这是我大学时的一篇习作。完全是移花接木的结果。我曾经读到一篇文章:一个女孩因为男孩用手给自己徒劳的挡雨而深深爱上了他。爱情需要细节,这个细节也打动了我。当我看到车里的男人把雨水淋进女孩的脖颈的一刹那,挡雨的这个场景忽然从脑海里跳出来。于是,我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反差,一种错位,一种对比,鲜明地揭示出两种人的两种人生。
关于2005年江苏高考话题作文的座谈会纪要
(主持人:深度语文 王开东 参与嘉宾:方仲永 苏洵 庾信 牛顿 关羽 考生)
主题人:首先感谢各位嘉宾越过历史的烟云和沧桑,和我们相聚在这里。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凤头、猪肚、豹尾”,就是说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想,我们今天探讨的应该也是话题,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作为历史上有影响的人士,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苏洵(捋着银色的胡须):老夫先来说说,对于“凤头”之说,实在不敢苟同。余幼时,顽劣异常,未尝以读书为务,且清高自命,以为天下无人出其右,及长,与试,一败涂地,体无完肤,始知天外有天。于是,拾数十年之书稿,焚之一炬!往者已矣,诚可叹也!年三十,方悬梁刺股,穷思竭力,未尝有所怠。然亦终有小成,上无愧于先祖,下不惭于后人。且昭犬子,各有造化,辙印浅深,轼木可眺,庶几青史留名!苟以为“凤头”难成,“猪肚”莫盼,则宋氏文豪何在?人生迢远,路途幽深昏惑,苟以某段论英雄,不亦惑乎?
主持人:刚才,苏老先生谈得很精辟,开头不精彩,不等于人生不漂亮,东隅已逝,桑榆未晚,青史自由人写,大器亦可晚成。但古语有云:自古英雄出少年,张爱玲又说,“出名要趁早!”不知各位嘉宾是怎么看的?
方仲永(脸上笼着一层灰色):苏大人所言极是,盖人立身行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想余昔年五岁,未尝识书具,然指物作诗立就,且文理皆有可观。神童恐不之当,厕之“凤头”谅无异议。而邑人诱以利,家严不使学,飘飘乎虚名,汲汲于薄利,终于泯然众人,诚可痛也!(以枯手拭泪)今日思之,皆“凤头害人矣!”
主持人:方先生情动于衷,现身说法,看来,“凤头”固然精彩亮丽,但如果为名所累,为利所乱,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啊!
关羽:羽,一介草民,卖枣为生,至微至贱,开头不仅与方兄大相径庭,即与苏兄比,亦弗如远甚!然羽有幸,遇知交于桃园,遂知王侯将相固非有种,小民又安能自我轻贱。于是揭竿而起,轩辕自荐,与刘皇叔外托君臣之义,内有骨肉之亲。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期间烽火连天,身经百战,义气扬扬,何其壮也!又岂是一个“猪肚”了得!奈何在收官之时,大意失荆州,终于败走麦城,一世英名,只换来一声叹息!(关公的红脸似乎颜色更深了。)
主持人:云长不要伤痛,后人对您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不过,我想代替观众请教您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都要称您为红脸关公?
关羽:唉,不说也罢!初,羽卖红枣,走街穿巷,烈日炎炎,面皮如何不成焦红之态?吾非“凤头”,却有“红脸”之虞!既而,某风云际会,宏图大展,“红脸”乃春风得意耳!及至最后,余愧对皇叔,失去荆州,无颜于蜀汉百姓,“红脸”乃赧颜之色也!罪过,罪过!
庾信:云长的伤痛算得了什么?(吟咏)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木尚如此,人何以堪?
支持人:庾信兄,何故如此伤感?
庾信:余年少得志,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势。中间又为国之栋梁,君之股肱,人生如此,可谓“凤头”和“猪肚”兼得!后奉命使魏,却成阶下之囚。28年囚禁,弹指一挥间。余中心悲苦,至于绝望,既悲国运之沦丧,又哀民生之多艰!奈何晚节不保,自毁长城,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主持人:庾先生白璧微瑕,但大节不亏,不要太难过了。
牛顿:刚才听到中国朋友们的肺腑之言,我很受启发。年轻时,我也是一个笨学生,有很多次数学考试都不及格。“凤头”更是想都不敢想,丑小鸭倒还差不多。不过,好像我的老战友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咋样,连个小板凳都弄不好,呵呵。可是,这并不影响我对科学的痴情和钟爱,人到中年却大有收获,三大定律称之为“猪肚”,怕是再过一个世纪,也没有人会有看法吧!可是,晚年我老糊涂了,竟然挖自己的墙脚,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写了150万字论证上帝造人。现在,我真后悔啊!如果不是我狗尾续貂,而是豹尾添色的话,牛顿第五大定律应该没问题吧!唉,过世之后,我才知道不是上帝造人,而是人造上帝啊!看来你们的主席说得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
主持人:各位嘉宾谈得很精彩,下面我想请一个一线的考生来谈谈他的真实想法。
考生:刚才听了前辈们的议论,廓清了我很多眼前的迷雾,对于这次高考成败与否,我已置之于度外!其实“凤头、猪肚、豹尾”固然是人生的美事,但凡事不能强求,人生,不怕平淡平凡平实,只要能践约于自己,守诺于他人,诚信于社会,执著于人生,心清如水,心平如水,心境如水,无愧我心,倘能如此,也就够了!
(热烈的掌声)
……
此文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古今中外有切身感受的各色人,对这个话题有发言权等,穿越时空,群英荟萃。每个人的身份和性格不变,但都能现身说法,对“凤头、猪肚、豹尾”发表见解,进行深度对话。其中,主持人串联衔接,考生点题总结,都显得水到渠成。
做一只蜻蜓,停在你肩上
那个夏天,男孩和女孩相爱了,像四季的轮回一样,难以逆转!可命运总喜欢和人捉弄,就像冬天必然会来临。如果是人,我宁愿把命运比做一个女人,一个嗜好嫉妒的女人!她把天南地北的痴情人捉来,胡乱配对,然后,又残忍的把有情人分开,人为的制造情天恨海。要不,为什么有一种夜叫长夜,有一种眼叫泪眼,有一种情感长上了翅膀,就叫做相思。
男孩和女孩爱得很苦,因为天地很小,也因为天空很大。
当然,还是因为命运,男孩和女孩出了一场车祸,男孩伤得很重,女孩伤得更重。男孩先醒过来了,可女孩却永远难以醒来,男孩跑遍了医院,无数个医院,可医生——所有的医生都明确表示,他们无能为力。男孩不愿相信、也不会相信、更不敢相信,他爱的人就这样离开他了,所以他选择了握住她的手,用一生的期盼呼唤她回来!男孩的眼睛就这样望着他心爱的人,脉脉的,像清泉流过;深深的,像海洋之心;痴痴的,像一棵树,蹉跎了百年。男孩就那么确信,他的痴诚,钻石般的痴诚,一定会感动上帝,一定会的!
在极端的疲惫下,男孩睡着了,男孩作了个奇怪的梦,男孩听见了女孩的声音,男孩就努力地爬起来,拼命地追,追呀追,后来,女孩跑进了一片森林,满地都是落叶,男孩滑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滑倒,男孩喊呀喊。再后来,天慢慢地黑了,又下起了雨,那是男孩这一生都没见过的雨!风雨掩盖了男孩的呼唤,四周一片漆黑。男孩……竟……竟把手伸进胸膛,掏出鲜红的心,那心一下子燃烧起来,变成了火炬……男孩醒来的时候,上帝终于来了,像传说中的圣诞老人。上帝说,年轻人,如果你真的爱她,我可以让她醒来,不过,你得变成一只蜻蜓,三年之后,你才能变回来,我要借此考验你对爱情的真诚。男孩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
在上帝的指引下,男孩所有的眼泪和鲜血慢慢地流尽了,男孩的身体一下子轻了起来,像一片羽毛。男孩突然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然后男孩长出了翅膀,男孩飞了起来,单薄地飞了起来,男孩的眼里有一颗大大的泪,在幸福的泪光里,男孩看见女孩醒了过来。
女孩终于醒过来了,女孩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疼痛,她要找她心爱的人。
女孩找啊找,从日落找到黎明,又从太阳找到星星,女孩的鞋磨穿了,女孩就把它拎在手里,赤着足,女孩爬过了山坡,又趟过了小河,女孩的脚上鲜血淋漓,女孩发了疯,女孩的心更是摇摇欲坠,泪水也伴着女孩的头发一起飘舞……后来,女孩累了,绝望了,就安静下来,女孩就常去他们相识相知相恋的地方,那是一片矮矮的树林,悠闲地躺在一个小山坡上,女孩就坐在那儿,托着腮,有时候小心地捡起一片落叶,有时候就痴痴地看着夕阳,有时候就那么呆呆地坐着,直到满地都亮起月光。亲密接触女孩的除了空气,还有一只蜻蜓,一只刮风下雨怎么也都不愿离开的蜻蜓。女孩很喜欢它,但女孩做梦也不会想到,它就是自己苦命的情人!有一天,蜻蜓大胆地飞了过来,停在了女孩的肩上,女孩小心地把它摘了下来,然后,放飞。
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女孩还来这地方,但女孩呆的时间似乎越来越短,蜻蜓也好像越来越瘦,几乎要拿不动自己的翅膀。再后来,女孩的身后跟了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男孩陪她散步,陪她一起开心,女孩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女孩已经忘了那只想停在她肩上的蜻蜓。
三年过去了,就在男孩要变回来的那天晚上,男孩——也就是我们的那只蜻蜓,听说了女孩就要在那个晚上结婚。男孩的眼泪从高空坠落,蜻蜓的心碎了,它飞呀飞,飞到筋疲力尽,飞到白发苍苍。
它终于找到了上帝,不过,他不是要变回自己,而是要永远永远地变成一只蜻蜓!
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但关键的不是故事,是故事的手法和手法背后的意义。所有的故事都曾经发生过,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原型明显源自安徒生《海的女儿》,源自那个可怜的美人鱼。男孩穿梭在“我”和“蜻蜓”之间,无非是表达对爱的执着,为了永恒的爱,我可以变成泡沫和蜻蜓。
谏屈原书
屈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
想来老前辈过于执拗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夫子尚且留此后手,您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何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呢?倘若不愿漂洋过海,去开洋荤,还是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的。
一曰:弃官从文。您的《离骚》、《天问》、《桔颂》,名满天下,以此作为招徕,哪个文人墨客敢不趋从?倘若办个补习班,不要说十几条干肉,就是要几百元,上千元,以您的威望,谁不乐得屁颠屁颠的。到时,弟子们再发表发表文章,炒作一下,您岂不名利双收?乐哉乐哉!您老可曾听北大方正的王选说过:“近年来,我并没有什么成就,但我每年都会多一个头衔,三料‘院士’。”此为方案一。
二曰:半官半隐。若您老不以官位为念,不妨在政府挂个公职头衔,领着俸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弄个三妻四妾,儿孙满堂。这个一声“爹”,那个一个“爷”,为了儿子、孙子、票子、车子、路子,哪有闲心“上下求索”?此为方案二。
三曰:以“油”润官。若您矢志不移,立意为官,那须得加点“油”,有所禁忌。真话、实话、兜底话,切切不可说。若烽烟四起,您得唱“火烧旺运”;若起草文书,您得颂德歌功。对主上的嫔妃,谁个得宠,便要专事奉承。要知道,裙带风、枕边风,比那十二级台风还强。君不见,红塔集团的诸时健不就是唯夫人之命而行事吗?实在不行,得暂收良心,忍痛割爱,将婵娟恭送,以博得“皇恩浩荡”。以您为文之精妙,奏陈之机敏,定能博得赏识,那靳尚、令伊子兰、司马子椒之流,何在话下?不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罢了。此为方案三。
以上三策,老前辈可任选其一。如今观念飞转,切不可固守一志;况您伟岸身躯,一旦没于流水,芸芸众生何其痛惜哉!
区区小子,扰耳前辈,不胜惶恐。
即颂
回心转意。
晚生子虚顿首
某年某月某日
这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小作者用书信的方式,与屈原对话,其意是反讽时事,鞭挞人心不古,嘲讽世风日下,具有极强的讽刺力量和审美效果。
9.写清明节的小学作文 篇九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我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迈着沉重的.脚步,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表达我们对先烈们的祝福和敬意。
活动开始了。先听几位高年级同学讲解了烈士的英勇事迹。然后我们把小白花放在胸前,为烈士们默哀三分钟。默哀完毕后,我抬起头,看到一些其他的同学正在献花圈。我们绕着烈士墓,轻轻的,轻轻的走了一圈。我们将一朵朵小白花小心翼翼地放在烈士碑前,墓上已经放满了小白花,那不仅仅是小白花,更是我们对革命先辈的尊敬与哀悼。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么有意义,这么严肃的扫墓活动。通过这次扫墓,让我知道了许多烈士的故事。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得起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也懂得了要珍惜来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10.清明节扫墓作文结尾怎么写 篇十
爸爸妈妈比我起床得更早,他们早就将要去祭拜的东西放在一个大箩筐里。“酒,有;蛋糕,有;香,也有;纸,还有;香蕉,准备好了,苹果,也准备好了;……”我故意在一样一样的大声地数,妈妈也乐得在旁边看我数。“好,准备齐了,我们向山里出发了!”我叫道。我在前边引路,爸爸挑着祭品跟在后头,妈妈也一并随行。
刚出门,就觉得不大对头,满天的乌云,那一朵朵黑沉沉的云仿佛是吸满水的大海绵,饱胀得就要滴下来似的,难道老天爷也是有灵性的,要祭拜了也非常伤感?我也不禁担心起来,对妈妈说:“看来,天要下雨了,真是麻烦。”妈妈说:“是啊,不过东边的天还好,比较亮。我看了天气预报,说今天只是雷阵雨,应该不会那么早下吧。走,快点,我们去叫上你奶奶。”奶奶今天也要一起去祭拜,她自己一个人住在村子东头。我们走向奶奶家。进了奶奶的房子。咦?怎么奶奶不在家呢?我叫了起来:“奶奶,您在哪里?”从后面的菜园传来了奶奶的声音,原来,奶奶在田里种菜啊!妈妈也赶紧走去帮忙。真是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啊!三下五除二,奶奶妈妈匆匆忙完,我们就去墓地扫墓了。
我们来到墓地。啊,这里的景色真美啊!群山起伏,连绵不断,那远处的山峰上还缭绕着淡淡的云雾呢,峰顶若隐若现,仿佛是天上的仙境。山上树木茂盛,满眼的葱绿,像是给山上穿了一件绿色的连衣裙。山脚边那不知名的野花,不正是给裙脚镶上了花边吗?再看看近处的小草,草尖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是不是昨晚做了个美梦流下的羞涩的眼泪啊。听,还有清脆的鸟鸣声,一唱一和,是不是在歌颂这里的美景。我情不自禁的张开双臂,做拥抱状,大喊:真美啊!惹得一旁的爸爸妈妈都哈哈大笑。
我们结队走到爷爷的墓地,放下祭品。妈妈对我说:“熙熙,你和妹妹先到那边去玩,让妈妈和爸爸好好除掉这些杂草。”说完,妈妈和爸爸就开始动手拔草。爸爸将较大的树木砍倒。我问爸爸:“为什么要砍倒呢?这不是滥砍乱伐吗?”爸爸笑着说:“这不算是滥砍乱伐的,在墓边的树要砍掉,就像家里打扫卫生一样。要不砍掉,到时连墓在哪里都找不到了。”我点点头,闪到一旁,和妹妹一起坐在木板上玩手机。过了一会儿,墓地清扫干净了,奶奶把东西摆好,插上香,点着火,又手合一放在胸前,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在说什么。我见了忙把手中的手机放下,问爸爸,奶奶在念什么。爸爸微微一笑,摆摆手,意思是叫我这时候不要说话。五分钟左右,奶奶念完了就叫爸爸去放炮烧纸,然后也招呼我也去拜四拜,说是许许心愿,那些列祖列宗会保佑我的。我听了,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我是希望我们全家幸福如意,我的成绩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11.如何写作文 篇十一
首先以成果的习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发现学生写出了比较好的作文后,要及时的加以肯定,并尽力找出习作的优点。如《论东青高速的利与弊》,东青高速是正在兴建的东营至青州的高速公路,一个学生先从“利”出发,分析了各方面的有利之处,而后又分析了一点弊,我把它当作范文在评讲课上读后,激起了习作者的极大热情。从此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以写作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中看到收获,体会到它的作用,也会对写作产生兴趣。曾经有一个学生,很怕写作,在一次作文《……变了》中,他写了自己的苦恼,写自己如何由原来的活波开朗变得忧郁,尽管意思表达的不是太好。我在作文讲评课上当做范文读后,其他的学生有的还愿意和这个学生交朋友,后来这个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提高,而且和同学的关系也相处得很好了。
以生活的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作文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所以在作文的题目提出方面应注意切合现实情况,使学生见了觉得有啥可写,而且能够快速地写出来,如在一次作文中,我让学生写《最使我感动的一件事》,正好学校里有几个学生从金堤河里救出一个小女孩,许多学生借这件事写出了心里话,歌颂了那几个学生的高尚品德。
学生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后,在愿意写作后,再去从各个方面进行要求。学生才易于接受,其实作文并不是太难写,只是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所以,教师应认真研读作文教材,并從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写作。即倡导一种作文训练模式。使学生一看到题目,就会形成固定的思维形式,对于布局谋篇做到胸有成竹,避免了写作时走弯路。通过几年的作文教学,大体总结了以下的作文模式。
见物引联式。适合写记叙文。由物及人,从而引出联想回忆,并由此议人,这类作文的关键是选好引起联系的触发物,如一张照片,一个玩具,一封信,或常见的一支样式新颖的钢笔、铅笔等,凡是能引起小作者的联想的物品,都可以适用一个题目《一个(辆)……》。然后,所回忆的事实真实可信,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性格,最后点出主旨,睹物思人,与开头相互照应,结构严谨。
托物寄寓式。注重模式适合写散文,通过对物象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或阐明某一个生活哲理,以描写景物以及景物的特征,想到人,由歌颂物到人,点明主旨。在运用这一模式时,必须注意所咏之物与所写之人有相似之处,更善于把握事物的实质。
三元归一式。适合写议论文,写这类作文时,注意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的运用,分析透文题中概念之间的联系。因为小学对议论文的要求不是太多,不多论述。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模式,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文题思路,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果再在课堂中进行一下"转化"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转化训练常常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语言的转化,任何绝妙的思想离不开传神的外部语言,任何优美的文章必须有生动的文笔,所以语言的转化训练是基础,语言训练可以从扩句来进行,如“他来了”,可以让学生在这个句子上加上一些相应的修饰部分,“穿着朴素的他来了”。也可以继续扩写为“穿着朴素的他迈着大步走来了。”由单句可以扩句群,进而到作文。
最后指出每一个学生都能把作文写好,从而使学生有信心,写起作文来语言也会比较通顺。
第二步是中心的确定,文章的中心不像单句那么明显,学生在确定时比较费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物去开展思路。针对题目以及身边有形的东西,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联想,确立起中心来就不是很难了。古人曾说过:“情动而辞发”。学生身边的某样物品往往凝聚着他的某种情感,适当地启发和引导,会使这种情感在学生心中涌动,产生不吐不快的效果。
12.在对比中学写作文 篇十二
一、困惑与探索
很多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我们都明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所以我们会在平时培养学生多阅读、多积累的习惯;同时因为作文源于生活,天地自然、人情世态都可以触发创作灵感,所以我们很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细心观察;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所以我们也注重感情引导,激活兴趣,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流露真情……
可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平时博览群书的学生,虽然陶醉于美好环境中,感受天地之精髓,集种种写作优势于一身,都无法用文字渲染这美丽景致。一遇到考试,总发现平时的学习收效甚微,学生的作文依然是千篇一律,文章浅白无力,毫无美感可言,得分自然也是很难令人满意。究竟问题何在呢?学生很迷茫,老师也很迷茫,光靠我们在作文评语中的几句鼓励又如何弥补学生面对作文时“黔驴技穷”般的无奈,真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苦啊,我们怎样才能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呢?
到底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使学生在考试作文中获得较高分数?在教学中,我感受到很多同学少的不是知识积累,也不是生活经验,而是缺少写作方法。他们有感受,有工具,如何巧妙地运用工具表达感受,表现善恶美丑才是我们该解决的关键。但仅仅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写作技巧,却不让学生直观地探究感受,也只能算是“纸上谈兵”,效果必然不尽人意。
二、柳暗花明
实践才能出真知,在几次教学交流中,我发现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好的作文,什么样的作文不太好。这时,教师通过批改作文,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所在,如果及时提供给学生类似或相反的素材,让学生将其与自己的作文比较,获得真知,不失为良策。通过对比,往往能使学生豁然开朗,而由此探究所得的写作技巧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
三、方法与操作
1.就近取材,与教材对比
学生作文经常需要景物描写,面对美景,缺乏写作技巧,再美的景致也显得黯淡无光。而我们的教材中不乏写景美文。只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习惯跟随教材流程进行单一的赏析,学生记住的是美景而忽略了描绘美景的写作技法。但当我们将一系列精彩的景物片段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美妙的视觉盛宴的同时,再让他们自主对比、探究美文写作背后的共同点,通过这种对比,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会更深入。
例如苏教版必修教材中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文中,就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景物描写: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学生在与自己的作文对比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自己描写景物时出现的问题,如语言浅易,缺乏美感,描写角度单一,不善于应用表现手法等等。这时,如果教师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例文归纳景物描写方法。通过探究,大家不难归纳出这些写作技巧。
1.抓住景物的特征
2.多视角,写出变化
3.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4.运用多重感官多角度描写
5.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进而思考这些技法怎样运用于自己作文中的景物描绘,尝试着比照郁达夫的写法来描写我们在作文中要表现的景物。学生修改后的习作片段如下:
踱着轻快的小碎步,“呵呵!”兴冲冲地向山上走去,树木葱茏的山上,各种各样树上结着鲜艳漂亮的果子,青的、红的、粉的。流水“哗啦啦”作响,那小小的迷你版花果山瀑布呈现在我面前。水清凉凉的,寻流而上,便是目的地了:一个不显眼的小小的泥塘。这里满是生机,真可谓是一个“清新世界”。
通过对比、模仿,学生完成了景物描写的升格,学生首先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充满生机;其次注意到了写作的顺序,显得层次井然;最后学会了应用多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显然,这已经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景物描写片段了。
写景如此,写人记事同样可以在教材中选取材料进行对比,提炼方法技巧,从而达到作文的升格。
2.见贤思齐,与同学习作对比
很多语文教师在评讲作文的时候都有个习惯,就是把班级里本次作文中出现的较好的习作给大家作为范文来展示。其实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对比法”。名家名作的写作技法也许对于学生而言可望不可即,那大家可以走进同学的习作,通过自身与同学、同学与同学的对比,做到“见贤思齐”。同样的题材,写作效果肯定是千差万别。我们可以透过学生习作这扇窗,进行好与好的类比、好与差的对比,从而掌握写作技法。
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的关于“父爱”主题的练笔作文中,两位同学的开头部分分别是这样来写的:
习作一
“你总是为我决定!不要,我不要!我不稀罕!为什么都要你决定?我都这么大了呀!你总是自认为你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我都会欣然接受。告诉你,我不喜欢……”长期以来积蓄的怒火在此刻喷发,我把我想说的话一股脑儿全倾倒出来了。
习作二
温暖的房屋中传来一位可爱的童声:“妈妈,帮我拿椅子上的衣服,我拿不到!”带着撒娇的口气,让人无法抗拒。拿到衣服的她又撒起了娇:“妈妈,帮我穿衣服好不好?”妈妈会意地笑了笑。这时,传来一个足以媲美屋外温度的厚实嗓音:“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要永远依赖大人。”再看声音的主人,黑浓的剑眉,严肃的眼神,微抿的嘴角,这就是我的爸爸。
通过两个习作片段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位同学在文章开始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方式,以父女之间的矛盾开始这篇文章,从而达到写出波澜的目的。文章以对话开篇,生动有趣,并且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可以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头。而第二篇的开篇同样采用了对话的方式,并且出现了父亲和母亲语言的对比,立意已经显而易见,文章表现出父爱与母爱的不同。通过只言片语,父亲严谨、慈爱的形象已经赫然在目。两位同学都是有较好的写作能力的,将这两个开篇段落与自己的习作对比,学生自然会找到自己的差距和问题所在,通过修改,使自己的文章升格。
3.借鉴推究,对比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时代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更应当有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意识,拥有敏锐洞察力,调动各方资源,服务教学工作。
《快乐大作文》教学法创始人李白坚教授的“流川枫灌篮作文法”就很有借鉴意义。平时作文,若让学生写个“精彩瞬间”,很多同学可能写不出这个瞬间的精彩、生动。若用“流川枫灌篮作文法”教学,效果则是显而易见的。
方法如下:展现两段灌篮瞬间
灌篮①:哨声响了,一场球赛开始了。一个高大的男生追着球飞奔过去,我也不甘示弱,迅疾地追赶着。渐渐地篮球赛进入高潮阶段,球场外开始热闹起来,球员们还在你追我赶。这时,我队刘军抢到了球,只听得“哐”的一声,球进筐了。场外传来一阵欢呼,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住了刘军。
灌篮②:突然,刘军一个箭步,将篮球一把揽住,这时奇迹发生了:他在上升,右手高高地举起,五指紧紧抓住圆圆的篮球,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他胜利后激动地高高跳起。这时,我感到全场在沸腾,我看到有人露出了惊恐的神色,有人又好像在表现着欣慰的惊喜,我心里陡地升腾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好样的,刘军!我一下子想起了上一场篮球赛,他也是用这样极其飒爽的英姿来灌篮的,“太棒了!”我仿佛看到了全班的同学都把嘴张得大大的,眼里嵌着眼泪。“哐——!”球进了。我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了刘军。
通过这两段文字强烈的对比,不难发现,灌篮②那一瞬描写得更具体、更具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这正是运用了“流川枫灌篮”作文法拉长了瞬间。而这种强烈的对比,完全可以给学生“柳暗花明”之感。原来的写法:详写一瞬间前,详写一瞬间后,却略写一瞬间。而“流川枫灌篮作文法”拉长瞬间的长度,注重写一瞬间。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拉长一瞬间的方法:侧面描写、联想、想象、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为主)、插叙等。当某一件事件在进行的时候,你只要描绘出“这时,我心想……”“此刻,他回忆起……”“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就在这时……”“他的行为,使人联想起……”等细节,就可以捕捉到美妙的瞬间,将它凝为永恒。
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发现他的对手的长处,那就会给他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益处,因为这肯定会使他超过他的对手。写作同样如此,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找出差距,学习到别人的写作技法。以上内容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面对作文教学,我们仍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究,学生的作文可以“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焦荣艳《浅谈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年第3期。
13.清明节防火的作文怎么写 篇十三
一、注意家庭安全。出行前,应仔细检查用火、用电、用气、用水安全,务必确认切断家中电源,关闭燃气(煤气)开关,关好水龙头,防止家庭火灾及其他事故发生。保管好现金、首饰等贵重物品,出门前关好门窗、锁好房门,以防失窃。
二、注意交通安全。清明节期间车多人多,为了不造成交通拥堵,避免出现意外交通事故,建议出行人员避开高峰时段,错时出行。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持适当车速和车距,不饮酒驾车,不疲劳驾驶,不违规超车,不乱停车,文明出行。
三、注意防火安全。春天风大物燥,扫墓祭祖时,切勿在山林、草地乱扔烟头、燃放爆竹和焚香烧纸,尽量选择鲜花祭祖。如果一定要使用明火,务必选择空旷无燃烧物的地方。祭扫完毕后,要确认余火完全熄灭后才离开,最好随身携带矿泉水浇灭火星,以防疏忽造成火灾。
四、注意人生安全。清明节期间,天气多变,勿晴勿雨,如遇雨天,在登山时,尽量做好防滑措施,不要走陡坡小路,以免滑倒跌伤。在野外如遇雷雨天气,切记不要接打手机,不要靠近大树、电杆,不要接触金属、电线,不要停留应及时躲避,以免被雷击伤。 清明节消防安全提示(四)
14.写清明节扫墓的英语作文 篇十四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o the qingming festival in 20XX, here, I think of a poem: Qingming season rain in succession, the pedestrian on the road to despair. Ask where there is a restaurant, shepherd boy pointed to the apricot flower village.
I got up at 5 o clock on Saturday morning and immediately rushed to the grave with my parents. Do you know why I got up so early? Because mom and dad said, to get up early to catch the car, or the traffic jam, so I got up very early. A car to the countryside, I saw a grandpa with a fishing net hit a lot of lobster and fish, and a few frogs call it! At half past nine everyone arrived and we went to sweep the grave together. We walk in the country road, feel the nature is so close to us: golden rape, green grass, vibrant trees, fields in the old cattle eating grass, a lot of tadpoles in the pond looking for mother. Soon we got to the cemetery, we set off a lot of firecrackers, burned a lot of ghost paper, and I knocked my head on.
Time passed really fast, at noon we had a potluck at our relatives house, then reluctantly went home. Back to the city, the feeling is still in the countryside, the air is so fresh, the scenery is so charming. Really feel away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city, with the nature of friends really happy!
15.如何写好作文 篇十五
关键词:作文,积累,观察,立意
作文, 就是写文章。作为一名教师, 如何教会学生写文章, 学生怎么才能写好一篇好文章, 既是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也是学生头痛的事。每个学生作文时, 都想写一篇了不起的作文, 可就是写不出来, 那我们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 考场凭发挥”, 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1. 语言方面要建立“词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 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 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词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 并做好读书笔记, 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 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 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 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 说话就能出口成章, 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2. 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 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刮肚, 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 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 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 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 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 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3. 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 或立意不深刻, 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 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 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 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 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等。
总之, 作文要加强积累, 建立好“词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 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 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 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 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 就要多观察, 学会观察, 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 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 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 学会刨根问底, 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 同更多的人接触, 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 要思索一些东西, 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 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立意要正确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 所谓正
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 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 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2. 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 贵于专一, 专则生巧, 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 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 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 又想阐述那个观点, 东拉西扯, 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 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不到位, 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 与其“贪多嚼不烂”, 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 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 也要做到紧贴中心行文, 目标始终如一, 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 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3. 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 人云亦云, 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 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 避开他人所常写, 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 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 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 站在时代的高度, 避“俗”求“异”, 多角度、多侧面思考, 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 发人之所未发, 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4. 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 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5. 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 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 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 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 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 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 即立意要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角度虽小, 却能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16.怎样写起步作文 篇十六
学生步入三年级之后,刚开始接触作文,学会用简单的句子和片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在学生刚接触作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要呵护好学生的写作欲和语言组织能力,帮助学生迈好接触作文的第一步。这篇论文就学生如何接触作文和怎样帮助学生练习写作文做了探讨和研究,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关键词】
词汇 观察 思考
三年级是学生小学阶段的转折期,在这个年级,学生的很多科目都到了稳步提升的阶段,而对语文而言,三年级的学习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到了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作文,学习用简单的语言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学着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可是,由于刚接触到作文,加上小学生的词汇量贫乏,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不是那么强,很多小学生都对写作文犯了愁,产生了畏难情绪,总觉得作文就像一座拦路虎一样难以跨越。我们应该怎么找出原因来对症下药呢?具体来说,小学生写起步作文难,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词汇量贫乏
虽然低年级的学生记忆力很强,但是他们脑海中的知识量有限,尤其是词语量的积累方面,学生接触的书籍和课文本来就少,再加上储备不及时,脑袋里的东西就更少了,更加空空如也了。反应到写作文上,典型的特点就是词汇量的贫乏和单一,比如,形容一个人心情好,学生就会用“愉快”“高兴”“开心”等笼统的词语来描述,至于,开心的程度,开心时面貌和四肢各是什么样的,对学生来说描写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二、缺乏想象力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拥有了想象力,学生才能放飞自己的思路,写出奇思妙想的文章来。然而,由于受素质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容易被标准答案和内容来禁锢住思想,对自己的一些想法不敢表达出来或者根本不敢随心所欲地想象,造成了学生的作文纸上呈现出大量的空白或者千篇一律的想法,需要教师加以矫正和引导,给学生的思想一个宽广的舞台,一个奔放的乐园,呵护他们稚嫩的思路,让学生的思路能够自由地放飞。
三、缺乏观察和思考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文一部分来自学生的想象,来自于他们对词汇量的掌握,但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中的见闻和感悟,很多小学生没有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当老师布置了写作任务之后又觉得没有事情可写,比如,在写《一件新鲜事》这篇作文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平淡了,根本没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其实不然,比如,年过花甲的奶奶为了锻炼身体去跳起了广场舞,比如,不服输的爷爷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学起了电脑,这样的新鲜事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收之笔下。
针对学生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做怎样的努力来帮助学生真正地摆脱作文难的魔咒,让他们能够轻松写作文,快乐学作文呢?我觉得,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和总结,逐条分析,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改变和提高,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对症下药”。
首先,督促学生做摘抄本,积累词汇
俗话说,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勤积累,多背诵,会对学生的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小学生现在接触的优美词汇的渠道多了,有的在课本里,有的在作文书里,甚至有的在广告里和歌词里,不管出自何方,只要是优美的句子,就值得学生及时积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个漂亮的小本,上面专门记录一些优美的词句,过一段时间就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采蜜本,大声朗读背诵里面的词句,在班里互相做熏陶和感染。小小的摘抄本就好像学生积累的一个词汇背囊,知识宝库,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让学生把积累的内容分门别类,便于查找和记忆。
其次,举办故事接力大赛,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的培养有多种渠道,其中最直接的一个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直接参与到故事的创作中来,学生都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举办故事接力大赛,让学生一个个地把故事接着讲下去,关于讲故事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开一个故事的头,或者是给学生一幅图画,注意里面要包含可以让学生接力的信息,以便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进行故事接力的时候,教师不能露出不耐烦的表情,要注意用眼神和语言鼓励学生,不要打断学生的想法,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于胆子比较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带动全班学生对他进行鼓励,让他感觉到自己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能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第三,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勤于思考
写作文不能闭门造车,要从生活中取材,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只有用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才能获得你需要的材料,可以说,最好的作文材料是在生活中积累发现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现象,虽然小学生的生活圈子有限,但只要勤于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就是学生观察和接触社会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公交车上乘客们之间的对话;过马路时,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帮助;回到家中,邻居对自己的问候。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被记录下来,为了防止忘记,学生可以把这些素材记在采蜜本上,在用到相关材料的时候及时地拿出来。
总而言之,小学三年级正处于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练习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的习惯,让他们对作文的畏惧感一扫而光,变成兴致盎然的小作家。
【参考文献】
【1】计利珍.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三注意【J】.科学大众,2008(09)
【2】胡芳芳.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吉林教育,2014(13)
【3】黄金红.作文教学感悟【J】.考试周刊,2013(16)
【4】肖霓.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J】.学园,2013(36)
【5】宁淑云.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学写作文【J】.才智,2012(26)
【6】高慧君.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J】.成功(教育),2013(09)
【清明节写作文】推荐阅读:
初中写清明节感想作文2012-08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09-19
写清明节的作文500字以上10-24
清明节 - 小学写事作文500字12-03
五年级小学生写清明节的600字作文12-04
清明踏青祭祖主题作文怎样写09-09
清明节写祭文06-15
写清明节的古诗词之《清明夜》06-28
如何写清明节放假通知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