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讲话

2024-10-06

高考前讲话(共12篇)

1.高考前讲话 篇一

2012届高考动员讲话

老师、同学们:晚上好!

三年的勤奋苦读,三年的艰苦跋涉,你们肩负着父母和老师的殷切希望,带着满怀的豪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今天,你们终于靠近了理想的岸边,再过20天,你们就要杨帆起航,向着近在咫尺的对岸发起最后的冲刺。

高中三年是人生最珍贵的黄金岁月,而高考就是人生最华丽的舞台。三年时光,不知不觉就这样匆匆走过,再回首,许多生动的情景,许多精彩的片断,许多难忘的瞬间,都始终清晰地刻写在我们的记忆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你们成功的喜悦,有你们拼搏的汗水,也有你们奋斗的艰辛,但始终不变的,是你们对真理的永恒渴望,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你们蓬勃向上的青春风采,你们昂扬奋发的斗志,都已成为靖西二中永远的丰碑,你们是二中的骄傲。

同学们目标明确,学习刻苦,不断进取,永不懈怠。每一位同学都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每一位同学都为着自己心目中的大学而不懈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学们在几次质量检测中的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离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一次比一次更为接近。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高三同学能够以火热的激情、必胜的信心和旺盛的斗志参加高考,就一定会夺取高考的成功。

高考在即,许多同学开始惶惶不安,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才好,如何缓解自己焦躁的心理?考前应做好哪些事?考试期间有那些注意事项?

一位教授说了一句话:“高考,四分考实力,六分考心理。”就是说一个人心理调节成功与否,将会极大的影响到的高考成绩。

在临考及考试的这20天里,我希望你们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制定好作息时间计划及复习安排。把每天的复习功课、文体活动、休息与睡眠的时间安排合理,防止复习忙忙乱乱,这样才能使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增强。同学们千万要记住,现在就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补漏补缺,将重点的内容重点复习是最重要的。

(2)抓住最佳记忆时间。早晨起床后半小时以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记忆效果最好。建议同学们可以在早晨起床后半小时以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3)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疾病。饮食是这个阶段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期间,千万不要盲目吃大量的补品或者吃以前不习惯的东西,还是吃以前一些清淡且熟悉的食品为佳,只要注意保持每日所需的营养就好,平平淡淡才是真。建议同学们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吃饭就可以,没有必要因加强营养去吃大鱼大肉。要注意饮食卫生,高考这两天,除了合理地调节好一日三餐外,还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最好不要去卫生条件差的小摊点上就餐。生吃瓜果要用开水清洗或消毒。

(4)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保持强健的体魄。通过运动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稳定的、饱满的情绪迎战高考。但参加体育活动时,切忌激烈运动,防止受伤。最好不玩电脑和上网,因为玩电脑、上网容易上瘾,容易在大脑形成优势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5)调整心理状态。考前,每天挺胸抬头快步走,有助于增强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许多同学在这个时候,会出现焦虑不安、担心考不好等心理负担过重现象。如何调整好考前的心理状态呢?一是要增加自信心,不要总是想着考不好,因为越是担心考不好,造成心理紧张就越是考不好,此时要相信自己,尽力就好,至于考试结果则不必再去多想,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对自己太苛求;二是多跟家长和同学交流谈心,从他们那里你会获得鼓励和帮助;

(6)心平气和,防止烦躁。不想考试后的事,不与人争论问题,心平气和地对待考前的一些事情。随着高考日的临近,不少考生开始想起考后的安排了,这容易分散注意力,我们建议同学们在考前应集中心思,全力以赴迎考。考前有些紧张担心在所难免,考前有些轻度焦虑有助于发掘你的智力潜力,把自己的轻度考试焦虑看得太重,会影响考试的。要学会“关门”,学会关紧“昨天”和“明天”这两扇门,过好每一个“今天”,既不对昨天的事耿耿于怀,也不对将来的事忧心忡忡。

(7)学会合理安排做题时间,最大限度获得高分。

考场上,考生们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由于过度紧张,本可以轻易做出的题目不会做。从这道题跳到那道题,又从那道题跳到其他题目。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做出多少题目。二是从前往后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不懂得放弃,在一道题目上花时太多,后面的题目没有时间做。考场上,考生应按照从前往后,由简到难的顺序,一道题目一道题目的攻破,碰到实在做不出的题目,要学会放弃,要先做那些花时少,得分快的题目,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啃那些偏题、怪题、难题。

高考是决定人生的一场硬仗,我们每个人都期待自己能高考能考出水平,考出能力,最好都能有超水平发挥。但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点之一,便是要有一颗平常心。

我们只要能够把注意点、着力点、兴奋点放在一道道试题的解答上,我们就能成功化解考前的紧张和压力,考起试来也就会感觉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每场考试、每科考试我们都会有得有失,这是很正常的,因此不要思前虑后,想得太多。

参加考试,不可能一帆风顺。有的人可能出师不利,首战受挫,第一道题就不会做或第一科就考得不够理想,有的人可能中途受阻。面对这种情况,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而消极情绪对以后各科的考试极为不利。它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记忆、遏制思维、降低效率。这就需要冷静下来,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门考试中,不必再对前科的考试耿耿于怀。要拿得起,放得下。每一科考试过后要做到“三不”:不同别人对答案,不讨论不会做的题,不找老师解考试题。决不能一失败就灰心丧气,要有恒心,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管前面的学科考得如何,都坚持考到最后一科,最后一秒。

我们要善于自我调节,要学会自我减压。考试期间要吃饱睡好,轻装上阵,冷静思考,细心答卷。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把高考当作周练,只要我们把会的题都做了,会做的题做对了,做对的题拿分了,就一定会取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成功。

同学们,高三美好的时光即将成为值得铭记的回忆,亲爱的母校在你们眼中亦将成为远去的风景。今天,你们这一头连结的是老师,是母校;明天,你们那一端延伸的将是希望,是理想。无论你们走到什么地方,母校都会牵挂着你们,都会祝福你们。

谢谢!

2.高考前讲话 篇二

本文讲述了一个高三学生因失恋而自卑,无心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以致于不得不选择休学。面对处于高考关键时期的孩子,父母着急万分却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前来求助咨询师。通过咨询,该生父母了解到要倾听孩子的感受,关注他的需求,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帮助孩子获得自我效能感。最终,该生走出了失恋的痛苦,建立了自信。

一、案例基本情况

晓择是一名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他初中时暗恋同班一个女同学,因为这名女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他就非常用功地读书,最后和她一起考上了重点高中。上了高中之后,他向该女同学表白并希望建立恋爱关系,然而却遭到了女同学的拒绝。晓择脸上有先天性的缺陷,他觉得之所以被女同学拒绝,就是因为自己的相貌不好,因此他非常沮丧,整天都无精打采,上课没精神,放学回到家里也是坐在书房里发呆,无心做作业,成绩由此一路下滑。

父母看到晓择变成这样非常着急,在他们看来,儿子已经升入高三,正是需要努力读书准备考大学的关键时期,而且之前儿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考上大学根本不是问题。但让父母始料未及的是,当他们询问儿子为什么学习成绩退步时,晓择却发疯似地对父母吼叫:“你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我这副长相,没有女孩会喜欢我。”父亲愤怒地扇了他一个耳光,并厉声质问:“父母辛苦地把你养大,你非但不思感恩,还抱怨我们。眼看就要高考了,你居然不好好上学,前途也不要啦?”母亲则唉声叹气,几乎愁白了头。从那以后,晓择索性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电脑、上网,不去上学。父母没有办法,不得不到学校为儿子办理了休学手续。

面对休学在家孩子,父母一筹莫展。于是,带着晓择前来求助心理咨询师。

二、心理问题分析及咨询目标

在与晓择的谈话中,咨询师了解到,为了得到心仪女孩的认可,晓择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以为这样就能接近女孩,搏得女孩的好感,收获爱情。然而,当他向心仪的女孩表白时,却遭到女孩的拒绝,这使他感到很失败,觉得自己以后再也找不到心仪的女孩了,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力气,生命失去了意义。他内心的痛苦难以向人倾诉,父母对晓择的抱怨和斥责更加剧了他以失恋为特征的自卑心理和行为问题。然而,父亲无法理解晓择遭遇的痛苦和烦恼,只是将注意力放在晓择即将参加高考这个问题上,粗暴的对待使晓择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为此,咨询师与晓择及其父母商讨了咨询目标,从两个方面展开咨询。对父母来说,主要是引导他们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倾听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理解与支持,增强孩子面对情感挫折的承受力,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感,感受生命的意义;对晓择来说,主要是引导他重新建立自信,获得价值感。

三、心理辅导过程

本案例的辅导过程包括倾听、共情技巧,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用情绪宣泄法帮助来访者宣泄不良情绪,用理性情绪疗法引导来访者建立合理想法和积极情绪。通过家庭辅导,帮助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互动。

1. 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咨询师耐心地倾听了晓择及其父母的诉说,给予其充分的关注和共情,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在咨询室里,晓择压抑的情绪得到了宣泄,父母也认识到自己在管教孩子方面只注重学业,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表示愿意转变对孩子的管教方式。

2. 引导合理想法和积极情绪

咨询师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晓择理清自己的不良情绪和想法,使晓择认识到自己在对待与异性的情感问题上存在着不合理的想法,即把一个女孩不喜欢自己扩大为所有女孩都不喜欢自己。于是,晓择调整了自己的观念,他开始认识到,不喜欢自己的女孩是不适合自己的,不适合自己的女孩也不可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由此情绪开始有所好转。

3. 感受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为了让晓择在休学期间找到价值感和成功感,咨询师与晓择、父母一起讨论休学期间可以做些什么。父母表示会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需求和想法。晓择提出要去外地打工,父母对他说:“家是你永远的港湾,你随时可以回来”。一个月后,晓择因难以生存又回到了父母身边,父母对此没有任何怨言,而是鼓励孩子继续寻找生活的价值,晓择感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4. 帮助孩子建立成就感

咨询师与晓择讨论,在休学的一年中,如何制订学习计划,以便第二年重返学校;鼓励晓择可以利用空余时间打工,通过打工挣取零花钱。晓择的父母帮他在水站找了一个搬运净水的工作,晓择在复习功课之余,在水站打工,每个月可以挣到自己的生活费。当同龄人还在靠父母养活时,他已经能自食其力了,他不再感觉自己毫无价值。在父母的支持下,晓择又考出了驾照,驾车带来的掌控感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自我效能感,促使他从原来消极、自卑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5. 重返校园,重拾信心

第二年,晓择重返校园,休学的一年中他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他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不再将自己的外貌缺陷怪罪于父母;其次,他可以自己挣钱,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再者,他还学会了开车。这一年,晓择学到的东西并不比在校的同学少,他的功课也没有落下,经过高三一年的努力,他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6. 学会爱的能力

在读大学期间,晓择谈了一个女朋友。晓择的父母又开始担忧,怕晓择会重蹈覆辙,于是前来求助咨询师。咨询师建议父母与晓择讨论有关“爱的能力”的问题。父母与晓择进行了深度的交谈,“你有能力承担这份爱吗?如果这个女孩将来提出与你分手,你有承受能力吗?”晓择说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最终,晓择赢得女孩的芳心,收获了爱情。

四、案例启示

通过心理辅导,晓择的父母学会了倾听孩子的感受,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引导和帮助孩子。晓择在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感,重新建立了自信。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两点启示:

第一,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想法和需要,要根据孩子的真实想法来引导孩子。如果父母只从自己的角度,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要求孩子,那么不仅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了解孩子的需要,对孩子进行引导而不是纠正,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找到问题的根本,从而真正解决问题。

3.高考前色彩训练分析 篇三

对于我们艺术班的学生来说,难考也要考,而且要考得好。只有在美术高考中脱颖而出,才能在最后的高考中取得优势。在这里,专业教师的考前训练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

临近高考,首先要创造一个严肃活泼、张弛有度的氛围。“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这句话是应对困难的法宝。道理都懂,做起来有时却是适得其反。很多的学校从高三开学就设立高考倒计时,时刻提醒着学生,学生一踏进教室就被一张强大的心理网紧紧地笼罩,如临大敌,结果学生在紧张和疲惫中参加高考,一个字——“累”,效果适得其反。其实每个考生都是重视高考的,再人为地制造紧张的气氛,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重视高考更应该研究战术,拿出具体的对策,有条不紊地带领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内容,色彩是考试必考的科目,所占的比例是举足轻重的。色彩的成绩关系到美术高考的成败,因此作为专业老师来说,色彩的教学,特别是考前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里就把考前色彩训练中的一点心得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要有的放矢,明确色彩考试的目的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色彩的考试要求,在考前是绝对有必要的,它能指导我们训练的方向,使我们不走弯路。考前的训练相对于平时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由于考生数量的增多和其他一些原因,如今色彩高考的形式从写生转变为默写,内容从常见的水果罐子扩展到其他的静物。但万变不离其宗,色彩考查侧重的仍然是检查学生对色调的把握和对色彩关系的处理能力,并在这一基础上挖掘出一些比较有艺术特色和潜力的学生。

进行过美术专业训练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色彩的学习相对于素描来讲,似乎更容易上手,对色彩敏感的学生会在刚上手的时候占优势。色彩似乎是感性的东西,但这种优势到后期就不一定能长期保持,原因是色感可以经过训练提高,而对画面的掌控能力仍然是个理性的过程,它需要作画者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思考。色调训练必须得贯穿于整个色彩的教学过程,并且在考前分析的时候不断地提醒强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确定色调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平时教学不注意,临时抱佛脚,反而会使学生没有方向。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考前辅导的热门图书,很多学子在很早就展开考前模式的训练,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除了能帮助获取考分之外几乎挫伤了有关艺术的所有内容。应该认识到这些书籍虽然有利于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的普及,但也深深地局限着国民艺术素养的提高和拓宽。而作为高考标准的测量,在得当的方式下,取得相应的水准,事实上完全不需要消耗你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平时的辅导教学中,我不会鼓励学生过多地观赏这类书,也基本上不主张临摹,因为其中有许多作品就是他们同等程度的水准,不过是手熟而已,而主张他们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经常了解国际国内和艺术有关的信息,包括音乐、文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时代精神,这看似和画画没有关系,但潜移默化中却对学生的绘画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这种效应不会立即出现。考前辅导书仅供用做训练中的辅导和参考以及对高考专业景况的了解与把握。对其间个别优秀的作品,只需学生将其与自己的作业多做一些比较,体会其间的差距,取长补短,就会在对比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他人的长处。

二、注意教学的方法

图书的参考只是学习的一个外部因素,色彩训练提高应该归结于我们对色彩知识的把握和实践的运用。色彩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从开始到考前都有讲究。许多书籍里的色彩理论知识是我们熟知的,但具体运用时往往却无从下手,顾此失彼。我多次画画就是画关系而不是画物体。一副画的好坏不在于画面上画了什么,而是表达了什么,这一点到哪我们都不能忘,过分地关注考什么东西,只会让我们疲于奔命,永远被高考牵着鼻子走。

明确了高考的目的,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具体的色彩训练,把所有的思想放在色彩上来,忘掉高考,进入色彩的美妙世界里。

1.作画的习惯

我在平时的训练中提倡用笔概括,这样可以增强物体的形体感受与画面生动鲜活的氛围,矫正一些初学者和性格比较拘谨的学生循规蹈矩的小气。绘画中一个习惯的更改往往会出乎意料地解决我们学习中其他的毛病,可以一通百通。有时经过几番调和之后的色彩画面却出现了熟和灰,这有可能是由于作画时过多的调和造成的。色彩的奇妙在于同量的颜色会因为不同的调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可以挑染,或直接的色彩叠加,不可一成不变。调色的习惯改变了,过熟过灰的毛病就没了,粉气的弊病也就荡然无存了,有时候就这样“一了百了”。

2.观察的习惯

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这个意思。作为色彩训练具体的操作,我以一些简单的例子阐述,例如,我们要表现一个红色或绿色的物体,首先要明白它当然不会是纯粹的红和绿的原色存在。我们准备调配它从明到暗的色彩时,除了简单地加水以减弱其固有色外,还必须加入其他的颜色,以减少原色的纯度,这才是色彩最大的秘密。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把所表现的物体主色转化成它的同类色来表现物体的转折形体,这样,红就有多种红色种类可供选择,使色彩能够在画面中趋于微妙和稳定;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冷暖补色对比关系的运用,推理其补色与对比色或者鄉邻色及同类色,从中选择最适合画面和自己个性的色彩来表现物体的形体、空间、量感,每一个物体都呈现着它的补色、对比色和同类色的存在,掌握了这一规律可以提高使用色彩的能力;也可以用物体间的区别来表现,如台布和另一台布的区分,与静物的区分,静物之间的区分,这时一定要注意,冷暖、补色对比不能简单的概念化,任何物体都必须是调和之后才不至于出现生硬的简单表现。

3.表现的方法

这里涉及诸多的技法。针对大多数准备应考的学生提几点建议:

(1)最重要的是色调统一,画面有一定的色彩倾向,或是暖调子、亮调子或是黄调子等。

(2)在色调统一的前提下,特别要注意对比的运用,因为有了主次分析之后的作品就符合人们审美的心理需求,高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我们在处理暗部和亮部时,暗部的色彩用色一般是透明轻薄,亮部则厚重浓郁,这样暗部才能退后透气不沉闷,而亮部鲜亮饱满。用笔上也要注意对比的运用,如前面的物体、主要的物体可适当干一点、具体一点,后面的、次要的物体薄一点、概括一点。用色上要注意鲜灰的对比,对亮部或精彩情节的色彩时,可作适度的冷暖或纯度的夸张,会有别样的效果。

(3)注意线的运用,线条有很强的表现力。不同的线能传达不同的丰富情感。当你对形体不太满意时,物体的轮廓可以适当以线条勾画,勾线时要注意轻重缓急,且有色彩倾向,不可太黑,当做物体的重色或物体对比的点缀色来用。

另外,所有这些都是些规律,色彩的奇妙就在于你对这些规律把握后的运用与综合,我们每个人迥异的性格都会传达出与众不同的神采。作为美术专业升学的高考标准,在求学阶段所奠定的审美趣味将影响我们的一生,以不变应万变,将高考的过程最大化的浓缩,因为高考毕竟太浅显了。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8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郭小平,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07.

[3]苑立中.美术特长生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2002-10.

[4]姚全兴.审美教育的历程[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07.

4.高考前30天冲刺讲话 篇四

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是5月7日,漫漫长征路已进入尾声,再过30天,正好是在6月7日,牵动人心的时刻就要来到,大家就要迎来这场既满怀期待又心存担心的高考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是紧张、高兴、激动、期待、兴奋、还是百感交集?

高考是一场战役,是一次挑战,但是我觉得,高考对于每一个高三学子来说,更是一个辉煌的节日!我们不是说要实现人生理想吗?我们不是说要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吗?我们不是说要报答母校,报效祖国吗?那还等什么呢?机会来了,我们的节日也来了。宝剑出鞘,利箭张弓;十年磨剑,一朝验锋。我们亮剑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所以我讲的题目是《长空铸剑,谁与争锋》。

佛教中讲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们现在已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觉得不明白的东西越来越多,甚至有越学越糊涂的感觉,其实我们现在欠缺的是一点火候,欠缺的是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离脱胎换骨只差一步之遥,离禅彻悟只有一念之隔,如果我们把握好这30天,我们就能迅速地破茧化蝶而出,大彻大悟,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大成境界。

一、善于选择,学会放弃,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常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在离高考还有30天的时间里,学会选择,就是学会权衡利弊,着眼高考,注重现在;学会放弃,就是学会审视自己,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向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做暂时的BYEBYE,在科目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已难有所突破的跛腿学科,与其再投入太多的精力,不如将自己的优势学科把它发挥到淋漓尽致。向短期见效的记忆性科目倾斜,向自己的优势科目倾斜已成为不得不做的选择。

二、相信自己,超越自我,相信自己永远是最棒的。

有句话叫“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用在你们身上,我觉得非常恰当。学习需要信心,更需要有一种“说不行也要行”的信念和“不到长城非好汉”、考不上理想大学誓不休的坚定信念。有些同学,一次两次没有考出好成绩,就士气低落,缺乏斗志,认为自己不行,结果还没有进考场就已打败了自己。其实,几次小小的挫折算得了什么,要有屡败屡战的勇气,要有一种逢敌必亮剑、舍我其谁的霸气来攻克各门功课中的遗漏点。明天我们就将迎来被称为“小高考”的安阳市最后一次模考,我相信咱们每一位同学,能以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在这次考试中考出水平,考出信心。同时在家长的全力支持下,亲朋好友的大力关注下,在全体老师的悉心哈护下,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最终赢定高考,同学们,有信心吗?

各位同学,“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

下面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支探险队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头顶的骄阳烤得队员们口干舌燥,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一个个像丢了魂似的,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

队长拿出一个水壶,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在队员们的手中传递,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

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茫茫无垠的沙漠。但当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盖,缓缓流出的却是一缕缕沙子。他诚挚地说:“只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

三、调整心态,不要过分放大心理压力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如把七分打拼再分的话,“高考,三分靠实力,四分靠心理。”就是说一个人心理调节成功与否,将会极大的影响到他的高考成绩。如果缺乏良好的心态,考生就难以在考场上正常发挥,甚至可能导致高考失败。越临近高考,心理调节就越关键,越重要。如何调整好心态,优化好心理,搞好最后的冲刺,从容应考。所以从考前心理准备上我讲几点:

1、作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必胜的信心

现在复习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迫了,有些同学反而会感觉到自己似乎还有这样那样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而紧张。这时候应该作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我的成绩一向是好的,高考一定能成功。”或“高考成功,舍我其谁”。我不成功谁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有位秀才三次进京赶考,在考前一天的晚上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于是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准备收拾东西回家。这时,店老板感到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就要考试吗?怎么今天就要回去了?”秀才就把做梦与解梦的事说了一番,店老板笑了:“哈哈,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考。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双保险,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觉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乐观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悲观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态度决定我们的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所以,在高考的考场上要做到“积极乐观,相信自己”,它是高考取胜的第一要决。

2、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期望值,正确对待别人的期望与评价

进入高三后,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本来是好事,但如果脱离了客观实际,则会适得其反。期望值不能定得过高,定高了,在考试时总是达不到,就会产生焦虑心理,就会感到灰心丧气;定得合适,考试时就容易感觉达到了,从而获得成功感,产生愉悦,增强自信心。另外考试过程中过多地考虑考试结果如何,患得患失,自然会产生“达伦瓦”效应,造成全盘皆输的结局。因此,这段时间学生应该排除一切杂念,调好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期望与太多的评价,按照老师的安排、自己的计划坚定地学下去。

3、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

在考试中,任何难以预料的事情都会发生。有时可能是这科试卷的难度不大,或是自己复习的要点抓对了,感到很容易;有时可能是这科的难度特别大,或是自己复习的要点把握得不够好。碰到这种情况,要知道,“人难我难我不怕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易,高考也只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这时候,只要我能以平和的心态考下去,发挥出了自己正常的水平,就一定能够成功。

四、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同时要积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保证复习效率,保证高考时拥有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

同学们,高三就像长跑,“拼到最后拼意志”,”拼到最后拼精神”,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没有放弃的理由,成功就在不远处,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甜”。

同学们,战友们,2011年的六月,是精彩的六月,因为我们可以创造奇迹; 2011年的六月,是刻骨铭心的六月,因为当我们白发苍苍时,还会想起高考前一起拼搏奋斗的战友们。

5.高考前校长讲话稿 篇五

这几天CBA篮球联赛正在进行季后赛,作为季后赛的新兵四川金强篮球队居然进入半决赛,更让人惊讶的是队员哈里斯提出:“我的目标就是夺冠!”而在昨天对阵xq队时,四川队以114:110获得半决赛的首场胜利。同样的,中国篮球队在姚明、王治郅等优秀队员退役后面临青黄不接的地步,成了“烂队”,但在主教练宫鲁鸣的精心调教和严格训练下获得了凤凰涅槃般的新生。在20xx年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冠军。其实是否获得冠军并不让我激动,而让我感动万分的是队员们在球场上表现出来的“血性”:对胜利的渴望、对对手的无畏和过程中的坚韧等等。

回看我们面临的高考,在倒计时100天之际,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面对高考,甚至于面对人生,就如同运动员面临比赛一样,必须要有“血性”。

1、有追求

对胜利的渴望是运动员的最原始也是最强大的动力,我想各位同学也是如此,对高考,对未来的人生有着美好的愿望。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考北大清华,都考一流名校,但都应该有“跳一跳摸得着”的目标。你需要用你的目标来驱赶潜伏着的懈怠情绪。你需要用你的目标来给想玩想轻松的疲惫身体注入活力。你需要用你的目标去刺破遮蔽你前行的雾霾。因此,如果你对高考无所谓或满足于现有的低层次目标,你需要警醒。但同时,如果你过于计较目标的达成或目标过于高远时,你需要调整。让目标引领你的发展,而不要让目标成为你的包袱。

2、勇气足

各位同学经历了近20xx年的学校教育,不管是自我揣摩,还是老师敦敦教诲,还是同学们交流借鉴,你们在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上应该说储备了大量“理论知识”,但你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知识点,也不是解题技巧,而是自我管理,也就是讲能否按照好的方法去做。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畏难情绪、外界干扰、自我约束力不够等等。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需要有“亮剑”精神,敢于亮剑,敢于挑战,敢于革新自我。如能这样,高考就不仅仅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还是人生的炼厂,淬炼自己的精神和意志,洗去自己的惰性和缺陷。

3、韧性强

理想照耀我们前行,但不要被理想主义遮蔽真实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是充满光明的,但抵达胜利的终点的道路是曲折的。高考是对人的知识储备、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品格修养等素养的综合考查,而一个人的素养的修炼和提升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很多高三学子有冲一下就想见效果的错误认识,学习是不能一曝十寒的,需要我们坚韧而持续的努力。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让你坚持下去的力量既可以来源于你的自我激励,也可以来自于外界鼓励。如果你有懈怠心理,有放弃心理,有畏难心理,你可以想想你的目标,你可以看看周围的同学,你可以听听老师的建议。

100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改变一个人。只要你愿意改变自己,任何时候开始都来得及。愿意改变自我,100天是那么的长,可以做很多事。不愿意改变自己,100天是那么的短,一晃而过。希望大家,珍惜这100天,用好这100天,用100天来书写自己更加美好的人生,用100天来塑造崭新而强大的自我。

6.高考前国旗下讲话稿 篇六

1、做好充分准备:一是物质准备,包括考试专用文具、身份证、准考证、小毛巾等,最好将文具准备双份备用。二是心理准备,考试中会遇到各种可能性和偶发事件,需要我们遇事不乱、沉着应对;试题中可能遇到难题、陌生题或容易题、熟悉题、,但不管怎样,都需要保持一种冷静心态。做到熟题不骄,生题不惧。遇到难题,不要慌,相信自己,我们的备考已经非常充分,“我难,别人亦难”;遇到熟悉题、容易题更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沾沾自喜,“我易,别人也易”。

2、保持平常心态:高考其实就是一次更加规范、严谨的考试而已,需要我们根据平时考试积累的经验、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好的展现出来。所以对待高考要有平常心,要稳定心态、按部就班、常规运行。考前适当地做一点“热身题”,适当地翻阅一下书本和以前做过的题,使重点内容始终在大脑中处于待提取的激活状态。不要刻意的改变自己的生活规律,晚上不要睡的太晚,中午休息40分钟左右就好。考试过程中可能有的同学会比较紧张,其实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紧张才更会集中注意力,即使有的同学出现睡眠不好的现象,也不用太在意,人在特定状态下,即使睡眠少点也没有关系,不会影响高考。注意自己的饮食,遵循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更不要吃冷饮,以免带来身体伤害。

3、坚定必胜信心:我们一中的同学都是一流的、最棒的,近年来连续几年山东清华北大录取人数最多、一本上线率最高的骄人成绩已经证明我们的实力和备考水平。回顾备考过程,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关怀备至,各部门和兄弟年级倾力支持,老师们科学备考、精心指导,家长们细致入微、悉心照料,三年来同学们表现优秀、稳步提高,更有前几次考试与其他地市及学校比较中表现出来的明显优势,我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相信同学们高考一定会成功。

4、保持高度细心:高考靠实力,拼毅力,更靠细心。发卷后先将试题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切忌题。做题时先易后难,每道题都要细心、认真地研究,要“会做的求全对,得满分,难题做一步是一步、得一分是一分”

。高考不怕不得分,就怕失分,就是说不怕你哪个题不会做,怕的是容易题、该做对的题做错失分。要按要求细心填涂答题卡,避免漏涂、错涂、涂错行、涂错题。做完后要细心检查,避免无谓的失分。

5、保持坚定恒心:高考答题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有的题目较难,也可能中途受阻,感觉有的科目考得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要做到:不对答案,不讨论。考完一科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准备下一科。不管前面学科考得如何,都要坚持考到最后。坚持考到最后一科、做好最后一题!不要轻言放弃、不到最后决不罢休!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6、努力做到专心:有的同学考前或考试中有私心杂念,或有顾虑或想得过多,要做到考前不去想考后的事,不去想考试以外的事,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致志,保持清醒头脑,积极迎考。

7、讲规范重卷面:考试中要做到规范答题、规范填涂,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卷面整洁美观是一种自信、是对自已劳动的珍惜,也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工整的书写、整洁的卷面很可能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赏心悦目”,所以,答题时既要注意速度,又要尽量整洁美观。

8、用好草稿纸:草稿纸要使用得当、合理规划,不要乱写,要一道挨着一道往下写,并且步骤清晰,既不容易出错,也便于检查核对,如草稿纸不够用,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9、掌握和分配好时间:考场上最容易引起考生慌乱也是考试的最大失误是考试时间没有把握好。如果时间掌握不合理,试题没有做完或前松后紧、后面题目时间紧张,往往会影响整体成绩。这就要求同学们根据平时多次考试的经验,对时间总体考虑,先做什么题、什么题大约用多少时间等都要有一个统筹的安排:有把握的题先做,遇到实在不会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题不要死缠烂打,可以暂时放在一边,有时间就再回来解决。考试结束前15分钟要充分利用好。

7.高考前讲话 篇七

一、高考前复习的主要特点和任务

(一)存在的问题更隐蔽顽固 需要定点突破

虽然经过了详尽而全面的新课教学,还经过了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第一轮复习的反复,学生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疑难问题. 并且这些问题更隐蔽、更顽固从而也更难解决,是学生进一步提高成绩的瓶颈. 因此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寻找和研究这些顽固性的问题,寻求有效的突破方法,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水平再上一层楼.

(二)学过的知识方法零散 需要整体把握

在新课教学到高三第一轮复习,对于知识内容及其应用挖掘得很深、很细,学习了大量的推论性知识和解题方法. 但正因为这样,使人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很多很杂很零散,没有整体感. 如果说,以前的学习是从薄到厚,那么,高考前的复习需要实现从厚到薄;以前的学习总结出了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方法,高考前的复习需要回归基本方法.

(三)直面高考 需要复习更有针对性

从某种角度讲,整个高中的教学,都是为了高考,但在高一、高二乃至高三第一轮复习,我们更注重于让学生全面掌握、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进入高三第二学期,应对高考成了直接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必须直面高考,适应高考,才可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2009年开始的浙江省自主命题的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物理试题,有如下鲜明的特点: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重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教学指导意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基本素养. 考前复习必须针对这些特点,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四)偏于解题训练 需要完善知识基础

当今高中物理教学的现实是,在新课之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解题教学,期望通过讲练题目,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时间的解题训练,学生能熟知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但也因为如此,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可能被应用所绑架而趋于片面甚至机械,对于解题中不常用的知识趋于淡忘. 为此,考前应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以全面准确地了解高考要求的知识内容.

高考前的教学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和任务,如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心理焦虑,需要教师调适;经常考试,学生发挥易失常,需要教师指导应试技能等.下面只讨论基于前述四个特点和任务的教学策略.

二、高考前复习的若干策略

(一)找准症结 攻克顽固性问题

经过新课教学和第一轮复习之后学生中仍然存在的问题,都是错误原因十分隐蔽和顽固的问题.有一些问题表面上很简单,但有很多学生出错,有些问题讲练过多遍,学生仍然不会. 对这些问题,教师再次从理论上做分析,同样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头脑中一定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只有找准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纠正错误.

学生错误的原因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寻找.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想象代替学生的真实,而应该透过学生的真实想法分析错误原因.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或者直接询问学生,与学生对话,从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例1如图1,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水平面上,B的上表面水平而粗糙. 用向右的水平力作用在B上,A、B均静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对A的摩擦力向左

B. B对A的摩擦力向右

C. B对A的摩擦力为零

D. 稍微增大F但B仍静止,B对地面的摩擦力增大

这是一个十分基本也十分简单的有关静摩擦力的题目,答案是CD. 但高三的一次考试中,很多学生选了BD. 对于学生错选B,教师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以前多次分析过:如果A还受到B对它的摩擦力,不管这个摩擦力是向左还是向右,它都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学生到底是怎么想的?通过询问知道,学生认为:在F作用下,B将向右运动一点,这样B对A、对地都有向右的摩擦力. 教师意识到,学生说的是刚加上力F瞬间的情况,这时各接触面的形变如图2,B确实对A有向右的摩擦力. 了解了学生错误的原因,也就有了纠正的方法,教师只要问学生,A、B能静止于图2的状态吗?学生马上就知道,最终A、B应静止于图3的状态,这时B对A没有摩擦力. 不破除学生的错误观点,就不能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观点.

(二)回归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厚实应试基础

高考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的考查. 浙江省这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物理选择题,几乎都是直接考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及其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而不是它们在复杂情境中的综合应用. 所以,考前复习首先应着力于让学生深刻理解基本知识本身,而不能只一味地练习情境复杂、关系巧妙的难题.

在新课教学和第一轮复习中,为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为了能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重要的推论,需要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应用于一些典型情况得到的结论. 但如果学习只停留于这一“繁”、“多”的阶段,学生将只能用各种具体的结论解决对应的具体问题.高考前的复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些多种多样的结论和推论重新归结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灵活,从而能将其运用于各种新情境之中.

例2对电势能概念理解的深化过程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动能的变化,由能量守恒定律推知电势能的存在,得到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的结论.

在随后的应用中,我们会分析各种具体情况.如离场源正电荷越近,试探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大,试探负电荷的电势能越小;离场源负电荷越近,试探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小,试探负电荷的电势能越大. 再如正电荷顺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减小;逆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增大;负电荷顺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增大;逆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减小.

在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之后,教师应该顺势使学生对电势能概念的理解提高到更加基本、更加本质的层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通过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转化中守恒. 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这点,就能用它解决各种情况中电势能的变化问题.

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大都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各种复习资料的介绍,向学生传授了大量的题型和相应的解题方法. 尤其是把物理规律在一些具体情况中的结论,当做解题方法使用. 确实,掌握了这些具体的方法,能使学生快速地解决熟悉的问题. 但是,这些方法总是与具体题型相联系的,并不能用它们解决不熟悉的问题. 所以,高考前复习,应该回归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本身决定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结合问题的具体条件,能解决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适用范围内的所有问题.

(三)保证学生思考机会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高考历来重视考查能力,《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规定:“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

应该说,所有物理教师在主观上都是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在于如何培养.

例3 (2009年浙江理综第24题)如图所示,x轴正方向水平向右,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 在x Oy平面内有与y轴平行的匀强电场,在半径为R的圆内还有与xOy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 在圆的左边放置一带电微粒发射装置,它沿x轴正方向发射出一束具有相同质量m、电荷量q(q>0)和初速度v的带电微粒. 发射时,这束带电微粒分布在0<y<2R的区间内.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从A点射出的带电微粒平行于x轴从C点进入有磁场区域,并从坐标原点O沿y轴负方向离开,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 请指出这束带电微粒与x轴相交的区域,并说明理由.

(3)若这束带电微粒初速度变为2v,那么它们与x轴相交的区域又在哪里?并说明理由.

这里只讨论第(2)小题的求解. 通常教师会向学生讲授如下两种解法.

方法一:作出从不同点入射的带电微粒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的轨迹,如图5中虚线半圆,它的圆心在O点,所以所有微粒都从O点射出.

学生能听懂这种解法. 但学生的问题是:“怎么想到作圆周运动的圆心的轨迹?”这正是需要直觉思维或灵感的地方. 教师直接讲解了,就剥夺了学生直觉地发现的机会,也剥夺了提高直觉思维能力的机会.

方法二:写出磁场边界的方程和圆轨迹的方程

解出两组解:(0,0)和(-Rsinθ,R(1+cosθ)). 第一组解说明所有微粒都通过原点.

学生能听懂这个解题思路. 但有些学生反映:“我也列出了这两个方程,就是解不出. ”有些学生反映:“我只得到第二个解. ”(求解过程漏了一个解). 这里教师以为解方程是数学的事而直接给出了答案,但事实上,这正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大好机会.

很多教师以为只有让学生学会求解尽可能多的题目,才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加上越临近高考,教学时间越发紧张,教师手头又有大量的模拟考试题. 于是教师就倾向于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大量的题目. 但是,正如例3的分析所看到的,这样做反而是剥夺了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 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于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只有保证学生的思考机会和思考时间,让学生投入于解决新问题的探索之中,才谈得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实际情境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考试说明》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特别提出:“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

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是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的重要特色之一. 例如2014年高考浙江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第15、16、17、23、24、25都是有实际背景的题目,还有第21、22题,本身就是考查实验的实际问题.

例4 (2012年浙江理科综合第17题)功率为10W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的亮度与功率为60W的白炽灯相当. 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 假设每户家庭有2只60W的白炽灯,均用10W的LED灯替代,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

A. 8×108k W·h B. 8×1010k W·h

C. 8×1011k W·h D. 8×1013k W·h

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我国的家庭人口和家庭照明用电时间模型.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假设平均每户家庭有3个人,平均每户每天照明用电5小时. 这样,一年节省的电能为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核心是从实际情境中建立合适的理论模型,从而把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相联系. 只有让学生分析、解决基于实际情境的问题,才能培养这种能力.

(五)着眼实验素养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先看下面两个实验题,它们代表着教师对高考实验试题的两种理解.

例5 (某地模拟考试题)某实验小组要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

A. 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约为2Ω)

B. 电压表V1(0~2V,内阻RV1=4000Ω)

C. 电压表V2(0~2V,内阻RV2约为3500Ω)

D. 电流表A(0~3A,内阻RA=0.1Ω)

E. 电阻箱R1(0~9999Ω)

F. 滑动变阻器R2(0~200Ω,1A)

G. 电键和导线若干

该小组根据以上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请你写出操作步骤和应该读取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写出电动势和内阻的表达式.

本题答案是,先闭合S1、断开S2,读出电压表V1、V2 的示数U1、U2,再闭合S2,读出电压表V1的示数U′1′,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电动势E和内阻r分别为

本题貌似是实验题,实际上只是以实验为背景的理论题,因为它只考虑了实验方法在原理上的可行性,而没有考虑电表读数误差对测量准确度的限制. 要用内阻有4000Ω的电压表去测量只有几欧姆的电源内阻,正如用常用的弹簧秤直接测量一张A4纸的重量,是不可能的.

例6 (2012年浙江理科综合第21题)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7甲所示.

(1)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图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7乙所示. 图中P1和P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 ______(填“A”或“B”).

本题以让学生在试卷上“做实验”的方式,通过考查实验素养来衡量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是浙江省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主要特色.

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学科,通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 实验素养与实验的实践性相关,体现为能够从实验实施、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问题,能够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能够规范地获取数据、记录数据,能够用一定的方法处理数据得到结论,能够正确地分析误差,能够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等方面.

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首先要把实验复习的内容落实于实验素养上,不能只从理论上分析实验问题;其次,依据实验素养的实践性,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习实验观察、测量、记录和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形成从实验实施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准确性考虑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提高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新课教学中,教师大多按自己的理解和设计直接向学生讲授内容,因为课本中的练习较为简单,往往是忽略不做或课内完成. 复习教学,教师基本上是讲授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几乎不用课本. 这样,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使用课本的机会并不多.

这种主要依靠教师讲授的教学有如下的不良影响. 第一,学生主要通过听讲得来的知识不够确切,也无法重复巩固. 第二,经过反复的解题应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它的应用方式相联系而可能变得片面,而且对知识的了解也会变得不系统. 第三,不利于发展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本不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 考试的内容一定在课本内容范围之内,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一定与课本中的阐述一致.实验试题考查的实验方法与课本中介绍的方法相同. 并且有些题取材于课本,甚至其中的叙述方式也与课本相同. 例如2014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第14题中的B、C、D三个选项,都由课本中对应的句子稍作改变而来. 第15题是由选修3-2第五章第5节中“思考与讨论”改编而来.

为了弥补前期学习对于高考内容范围中的知识掌握的缺漏,纠正对知识不正确的理解,考前复习时教师应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以获得对考试内容正确全面的了解.

8.高考前谨防5大心理陷阱 篇八

典型代表:志向远大的张晓立志一定要考上浙江大学,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她从高三伊始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并且每天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完成。看过这份计划书的同学都称这是魔鬼计划书,太苛刻了。然而张晓认为要成为人上人就须吃得苦中苦。

在高强度的训练下,她的成绩在开始时有了不错的提高。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冲刺期后,张晓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懒”了,魔鬼计划书中的内容最近总是不能完成。更让一向好胜的她不能接受的是,最近上课总是走神,要背的内容老是不能记住,精神也大不如前了……

心理分析: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学习能力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等现象,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倦怠心理。学习与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高压下,像张晓这样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感觉挫折、焦虑、沮丧的同学越来越多了。

解决方案

1、善于调整心态。长时间高强度地学习后特别需要注意调节身心,安排时间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做到张弛有度。建议每天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状态积极备考。

2、精选典型习题。克服复习倦怠。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通过有条不紊地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和准确性,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避免题海战术。

3、备考期间制定的目标要保持适当的压力。压力适当既能充分调动个人的潜能,又是实现目标的动力。

陷阱2苛求完美

典型代表:谭小亮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他不但长得帅,人缘好,更是全校有名的理科天才,老师心中的宠儿。总之,在同学们眼中他是完美的代名词。

谭小亮对自己的要求也相当高,几乎苛刻。他要求自己的理科必须是全年级第一;考试的试卷上不能有任何错误的痕迹;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必须正确……然而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打碎了完美的谭小亮。由于考前的状态不佳,谭小亮的理科成绩在年级排到了第4名。这种成绩不应该是他这种理科天才的。为了夺回第一,追求完美的谭小亮做出了一个更苛刻的决定:上课必须把老师的每句话都记住;看书必须过目不忘;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别人也不能回答……

心理分析:在高三冲刺阶段,很多同学的失败也与过分苛求完美有关。一个人将目标定在100分上,要求自己时时得100分,他可能更多的时候需要面对失败。对于高三学子来说,过多失败的结果会导致自信心的丧失和学习积极性的低落从而抑制学习的效果。因此,要为自己留有适度的发展空间,让自己能稍微轻松一点,别让完美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解决方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学们可以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对付苛求完美。只要努力了,就问心无愧。不要因为所谓的没有得第一。就过分关注这件事。强迫自己为此而焦虑。心理能量过分执著在挫折上。不但对解决问题无益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正确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态度积极。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尽力学就是了。事情的结果不是强求就能得到。而是水到渠成。

陷阱3压抑

典型代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陈然的母亲也不例外。陈然的成绩还算可以,但不上不下的成绩也让陈然感觉尴尬。如果成绩差点,也许父母就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如果自己成绩好点,父母就可以完全地相信自己,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担心。

昨天在饭桌上,妈妈连珠炮似的发问让陈然忍无可忍,和父母大吵了一架。事后陈然又觉得对不起父母,后悔万分,妈妈不就是多问了几句自己的学习情况吗?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沉不住气呢?这份内疚转化成分数上的压力,陈然的心情更加沉重起来。

心理分析:很多家长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和孩子心灵的沟通,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更是少有关注。虽然也是爱子,却给孩子带来无尽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家长和孩子都不会轻松。也许我们都需要寻找一条渠道,才不会让珍贵的亲情变成一种负担。

解决方案

释放压抑,主动沟通。父母不停地发问。说明我们没能给予他们足够的信息。敞开胸怀。告诉父母你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并和他们一起探讨。沟通多了。误会就会少;理解多了,关系就会好。在高三紧张的复习中。难免会遇到生活、思想、学习上的困难。陈然应该敞开心扉将烦恼告诉父母或亲近的老师。作为长辈。他们有较丰富的人生经历,会力尽所能地帮助你,打开你的症结,他们的鼓励和关爱会使你愁云尽散。获得前进的动力。

陷阱4脆弱

典型代表:李诗是一所普通中学的高三学生,平时成绩一直不错,尤其数学拔尖,很受数学老师的喜爱和赏识。可没想到,李诗在最近全市统一的“一模”考试中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心里总觉得愧对数学老师的他现在一做数学试卷就紧张。脆弱的李诗已不敢参加市里的“二模”,害怕又一次的失败。他感到高考冲刺前的压力好大,痛苦中,他开始失眠……

心理分析: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路顺风地走过来,一直都陶醉在成功的氛围和别人的赞赏中。一方面促使他们更优秀,另一方面也使他们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一旦出现他们克服不了的挫折,就会无法忍受,产生过激反应。是坚强地面对,等待新一轮的涅槃还是沉浸在悲观情绪中无法自拔,你怎么选呢?

解决方案

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要知道每一个走向成功的人都要经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人一辈子不可能不遇到一些困难。关键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其次,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不是学习上存在知识盲点。或是心理素质方面有待提高等。鉴于李诗与数学老师感情好。最好与数学老师沟通,将自己的心理波动告诉老师,寻求老师的支持。另外,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多和同学交流。适当昕昕音乐等都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陷阱5嫉妒

典型代表:楚楚有一个很光荣的履历,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班干部,成绩也很好,周围总是一片赞扬声。她跟同桌小希既是邻居又是好朋友。但自从进入高三后,楚楚心里开始有某种失落感,并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威胁。因为小希的学习成绩开始慢慢地超越她,特别是最近连续两次模拟考试,小希都高出她20多分,楚楚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慢慢地楚楚开始疏远小希,不再一起结伴上学和回家,还对小希冷嘲热讽,甚至向老师提出要调换座位……

心理分析:嫉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之一,无论你多么优秀,都无法避免有人在某些方面超过你。只有将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内驱力才是上上之举。当小希超过自己后,楚楚或许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了。

解决方案

9.高三高考前国旗下讲话2篇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能够在这里代表高三级部全体同学进行国旗下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站在国旗下,面对着朝夕相处了近三年的老师和同学,我不由心生感慨。从去年我们进入高三到现在的18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不辞辛劳、发愤图强,在学习的道路上绞尽脑汁地破解着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不畏艰难地克服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我们的每一个同学,为什么都这样的执著和热情呢?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梦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去放飞自己的梦想!还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心愿: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去回报父母和亲人的养育之恩,去回报老师和学校的教育之德!我为我们每一位同学感到骄傲与自豪!

在刚刚过去的上学期中,我们高三年级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是我们共同努力、团结拼搏的结果。但这毕竟不是最终高考,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松懈。在下一个阶段,我们的学习任务会更加繁重和艰辛,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在还剩下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自信坚强,永不言败。在二轮、三轮的复习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甚至会经历多次考试的失利。我们需要有一颗顽强无畏的平常心,要能笑对压力和挫折,要坚信努力就有回报。一个有强烈自信心、临危不惧的人,才是一个最终能取得成功的人。

第二、要提高课堂效率,确保高效学习。课上老师的讲解能让我们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知识,也会使我们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会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或技巧,这些都是老师多年经验的精华,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信任自己的老师,并始终追随老师的复习计划,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要稳定强科,突破弱科。强科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必须让它稳中有升、优而又优,让它为高考成绩的提高去做出重大贡献。而高考是7门功课的总和,缺一不可。我们的弱科一定要下苦功夫去有所突破,要多记、多背、多练、多问、多花时间。功夫是不会辜负有心人的。

第四、要充分重视平时的质量检测。要把每次每科的质量检测,都当成一次高考实战演练,在考试中去锻炼应考能力,磨练心理素质。每次考过后,试卷中的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之处要及时请教,确保真正的融会贯通。也要善于让考试成为一面镜子,发现自己在平时学习中的不足和漏洞,以及自己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加以补救和迎头赶上。重视小考,方能赢得高考。

同学们,2011高考越来越近,我们实现梦想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激情点燃希望,拼搏赢得精彩!让我们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扎实复习,以高昂的斗志、振奋的精神、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向高考冲刺的战役中,让雄心与智慧在六月闪光,让理想与未来在六月辉煌!相信成功一定属于我们,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谢谢大家!

高三高考前国旗下的讲话《最后的冲刺》

一学期的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样,我们又迎来了最后的冲刺。在这次长跑过程中,你可能有欢笑、有泪水、有开心、也有失落,但你最终还得跑完这场比赛。至于你是要给这场比赛画省略号还是句号或是感叹号,都由你这最后的冲刺来决定。

时间不会因你而停止走动,短短的十几天一晃而过,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时间,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拿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力量来跑完它。也许,你已经疲惫不堪了,甚至已对学习产生厌倦,但自己的路是由自己来走,安娜•路斯易曾说过:“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点燃一支明烛。”而我们心里的那支蜡烛,只能由我们自己用行动来点燃它。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学习成绩跟着改变;而成绩改变,你的人生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对于这最后的冲刺,你必须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不要半途而废,不然,你以前的努力都将会白费。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跑,你一定能够跑到足够远,就算你达不到你所看到的目标,你也能做到你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个北大学子曾说过:“牛顿死了,爱因斯坦死了,如果我再不去北大,科学的未来怎么办?”所以我们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平时的积累,再加上考试沉着应战,我们一定能为我们的长跑画上感叹号!

10.校长在高考出征前的讲话 篇十

大家好!漫漫高考长征路即将进入尾声,再过70天,牵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大家就要迎来高考这场既满怀期待又心存担心的考试了。

一考定终身,分数就是硬道理!这句话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成立的。高考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关系着学生一辈子的前途和幸福!

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就要到来了,借此机会,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1)抓住最佳记忆时间。建议同学们可以在早晨起床后半小时以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因为这段时间由于不受前摄抑制、后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效果最好。

(2)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疾玻饮食是这个阶段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期间,吃以前一些清淡且熟悉的食品为佳,只要注意保持每日所需的营养就好,平平淡淡才是真。建议同学们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吃饭就可以,最好不要去卫生条件差的小摊点上就餐。生吃瓜果要用开水烫洗或消毒;做凉拌菜时,调料中可加醋加蒜泥,既可杀菌又能增强食欲。

(3)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但参加体育活动时,切忌剧烈运动,防止受伤。最好不玩电脑和上网。因为玩电脑、上网容易上瘾,容易在大脑形成优势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4)增强信心。从现在开始不再做难题,不再做新的题目,以免自信心受打击。强化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增强信心,每一个人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样,高考的目标就不一样。只要达到了自己能力所及的目标就是高考成功。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灵魂,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态就能达到你力所能及的考试目标。

如果前一个阶段复习效果不大理想,更别慌。成绩不好,不外乎状态不好,哪个基础点不扎实,哪里没复习够这几个原因。这样一来,心态也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在这一段最紧张的日子里,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要放松,只要是努力了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要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要能够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面对人生。能够在坦然与自信中,走过高考的风风雨雨。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11.高考前该与谁相约 篇十一

一、与命题人相约

高考复习时我们往往只注意到了要考查的内容细节,而忽略了考查的命题思想和命题过程。怎样才能与命题人相约呢?那就是研究命题人、研究《考试说明》及近三年的高考真题。

高考试题一般是由相关部门抽调的一些学有专长的大学教授命制的,这些大学教授在命制试题时,往往会将自己研究成果中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的内容融入试题之中。近三年来参加文综历史命题(全国卷)的专家主要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杨宁一教授、曹大为教授和武汉大学的何德坤教授。学术秘书暂时由杨宁一和刘芄兼任。全国文综卷命题组组长仍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张亚男教授(地理学科)。刘芄的观点是应重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突出考查考生对重大历史概念的掌握,关注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要求考生须善于从微观的角度去发现历史的大义:杨宁一教授是世界近现代史方面的专家,其学术专长是世界近代化问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美国史;曹大为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他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主编、中国长城研究会副理事长,其学术专长是先秦史;何德坤教授的学术专长是中国古代民族史。

近两年的《考试说明》均是2008年版的延续,以中档题和容易题为主体,比例在全书中不低于70%,较难题不超过30%。创新题的创新程度均符合中学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关于这一点可以从《2009年、2010年湖北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能力测试分布一览表》中得到明证:

说一千、道一万,高考不过一张卷,病急切忌乱投医,研究真题最合算。真题考点准而信度好、方向明而内容精、成本低而效益高。因为命题人对真题多有“前期投入”,在根基上建树易出成果,比“另起炉灶”省力。那么,真题能够创新吗?回答是肯定的,所有的考题都是“温故知新”的结果!命题如制谜,解题如猜谜,制谜时用历史学科思维转换,猜谜时用历史学科思维还原。高考命题说到底就是在进行这种“真新变换”。

二、与指导教师相约

高考备考不要“崇名”:名人、名言、名校、名卷等等。你的老师就是名师!负责的老师,在告诉考生哪些要考的同时,还会说清哪些不考。

高考历史主要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因此高考复习要防止四贪:贪多——必然混入歧枝,偏离学科主干;贪高——必然忽视基础,偏离考生实际;贪快——必然陷入过场,造成消化不良:贪新——必然陷入形式,防碍深入内涵。贪多的反面是求精,贪高的反面是求准,贪快的反面是求稳,贪新的反面是求实。你只有与你的老师相约,才能做到“精、准、稳、实”。

高考备考讲整合,沉重教材要变薄。同学们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文明史”为思路、以“现代化”为主线、以“全球化”为理念,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准确记忆基本史实(要明确记忆目标;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网络化);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历史:强化专题史复习,融会贯通,形成主干(突出重点,适当关照非重点)。如用不同史观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革命史观: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现代化史观:(1)民主政治的转型:为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民主奠定基础。(2)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整体史观: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与阅卷教师相约

考场答题也可视做是考生与阅卷入的对话,考生通过答卷向阅卷入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期得到阅卷入的认同,继而得分。

考场答题是用文字对话,想清楚了的结果不一定能说得清楚,能说清楚的东西不一定能写得清楚。高考答题所用的表达工具是文字语言,它要求准确、简明、得体。既然出题中有“考点”,那么答题中就会有相应的“答点”!备考按“考点”复习,考场按“答点”解题。所谓答点,就是答案的要点。对客观题来讲,就是简单答案;但对主观题讲,却是解与答的几个“分点”。评分标准就是“分点标准”。因为主观题按“分点”计分,而阅卷人又在按“分点”判分。因此研究主观题的答点分解,本身又成为一种“学问”。“答点”是对“考点”的分解。历史答点,短语诗行;答点明了,阅卷叫好。因为“诗行短语”容易显示答点,而“散文大段”容易淹没答点:如果一行短语含一个“答点”,则阅卷入能一眼看清,因为他所关心的就是几个“答点”是否到位!阅卷入只在考生的答案上查找关键的字、词、句,并非在从头到尾地“欣赏”考生的“大块文章”,因此,我们要研究答案的聚焦点,与阅卷入“对光”!

把相关的东西写上去,总比交白卷好。因为当题目很容易、满分很多的时候,有的阅卷入是“拿着显微镜”在答案中找瑕点;当题目较难,白卷很多的时候,有的阅卷入是“拿着放大镜”在答案中寻找亮点:当你对某道题无法准确把握的时候,请你把相关的东西多写点上去,说不定能碰上几分。

四、与答题人相约

考场应试,靠“答”得分,靠“猜”破题。猜想是解题时的一种期待,没有期待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思维的启动是从猜想开始的。

平常练习,志在求知,为了培养创新,要避免“解题套路”;而考场解题,志在求分,先行“套路”,越近越好!人才学说,“套路”是一种思想束缚:考试学说,“套路”是一种得分经验!遇上了熟悉的传统题型,考生要先考虑“套”“搬”“借”:遇上了生疏的创新题型,再考虑“试”“探”“猜”。例如: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原因的模式:政治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清明等);经济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民族因素(民族交流频繁,民族和睦,民族融合等);外交因素(中外交流频繁,互通有无);历史原因(前代文化奠定了发展基础);人民群众因素(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积极性提高等);文化教育因素(统治者重视教育,教育发展较快等)。

对解选择题要“不择手段”。100分的历史考卷,选择题占了48分。要想争得全卷的主动权,就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拿下这占总分48%的选择题。所谓“不择手段”,就是不要在表达上纠缠答案的来历或理由,这样考生就可以不囿于“传统手段”解题,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办,智则智解,力则力解!

对于主观题应减小跨度,分割蚕食。主观题给人以庞然大物之感,因此战略上,要藐视它,敢于去碰它;战术上,化整为零,分割蚕食。蚕食战术,就是对其进行分分秒秒的争夺!真可谓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出手就开溜!

12.关于高三高考前的励志讲话稿 篇十二

高三,首先是一种精神,一种状态。曾经在某个高三的教室内,挂着一张标语,上写:“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信心,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这是学校历届高三精神的真实写照。不可想象,一个没有理想,没有志气的人,会有所作为;一个没有强大信念作支撑的人,能谈得上吃苦;一个没有坚韧意志品质的人,能在“人生极处是精神”的拼杀中达到成功的彼岸,体会到苦中之乐的人生真味。因此,以咬定青山之志,鼓足信念的风帆,以饱满的精神,激昂的斗志,以刻不容缓,只争朝夕的锐气,面对高三,是老师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

高三是信念下的执着与顽强。

有人说:“我成绩差,我没有谈及大学的资格。”于是,你颓废!我说:“你错了!”因为你不是没有这样的资格,而是你过早的放弃了这种资格。仔细回想,小学你没有优秀过吗?初中你没有担任过班干部吗?某科成绩你没有拿过前几名吗?有的,当然有!想一想,你是哪一天开始学会了偷懒,哪一天开始学会说谎,哪一天开始上课走神,又是哪一天开始放弃了学业?那么你今天还要继续吗?要知道,你已没有退路!只能奋起直追,勇往直前!

有人说:“我居于中游,前边的人成绩太好了,我无法超越。”于是,你沮丧!我说:“你错了!”因为你没有乐观的面对自己,在你后面有很多人崇拜你,就像你崇拜你前面的人一样。殊不知,他们也梦想能达到你的水平,所以你不要忽略了自己榜样的力量。其次,你前面确实有很多人,但你也不晓得,他们中有多少人在担心,担心像你这样的厚积薄发者会超越他们。在他们的世界里也不全是骄傲与坦然,有也惊恐与不安。要知道,你前有劲敌,后有效仿。你只有坚信自己榜样的力量,又同时怀揣着一个让高手惊恐的决心,才能超越自我!

有人说:“我成绩现在还可以,但是我怕退步。”于是,你焦虑!我说:“你错了!”因为你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你这种焦虑,他们也梦想能站在你这样的高位,哪怕一次也好,至少证明过。如果这次名次下降了,那就大方的表示:“暂时借给他们”,下次再拿回来,以为别人也在进步,只要你问心无愧。如果不想失去,那就全力以赴!记住,狭路相逢,勇者胜!

高三还意味着科学与高效。高考需要每位同学有理性的头脑,有科学高效的学习谋略。要提高学习效率,首先一条,就是要学会管制自己。无论是听课还是阅读,都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让各种杂念来扰乱自己的思想,认真进行思考。其次,要特别注意提高做题的速度,锻炼思维的敏捷性。这既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也是高考实践的需要。要分秒必争,能够两小时做完的题目决不拖到三小时,宁可把节余下来的一小时用于休息,也不要养成拖沓的坏习惯。还有,学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要搞简单机械的重复、不要搞所谓的“题海战术”,而应该抓住重点、难点、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同学们,在高三,我们将不再用乌托邦式的谎言来麻痹和欺骗自己;在高三,我们将不再畏惧精神上的磨砺与牺牲;在高三,我们将从幻想的云端走向坚实的大地;在高三,我们将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去抒写“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辉煌。只要珠峰有顶,攀岩者的足迹就能踏上峰巅;只要大海有边,无畏者的歌声就能洒向彼岸。

上一篇:领导力的自我修炼下一篇:专卖店申请加盟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