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运输管理考试重点

2024-08-24

物流管理运输管理考试重点(11篇)

1.物流管理运输管理考试重点 篇一

名词解释

社区:就是区域性的社会,换言之,就是人们凭感官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

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物业: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

物业管理: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照合同和契约,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房屋区域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化、道理养护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向业主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的过程。社区照顾:指在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动员社区资源,使社会弱势人群能在自己生活和熟悉的社区内获得各种照顾与支持。

社区卫生服务:以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人的健康为目的、以社区为范围,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的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精神活动、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公共道德等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健身、休闲、审美等日常活动。

社区环境:广义:社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狭义:影响社区居民生活的各种环境因素

社区治安:在一定地域内对社会治安问题进行治理,是社区治安管理主体依靠社区群众,协同公安、司法机关,对涉及社区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依法进行治理,促进社区秩序安定有序的过程。

社区警务:以社区为范围,以警民联手协作为手段,动员和鼓励社区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治安防控工作,共同研究、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有效维护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警务机制。

社区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广泛地联合起来,发展各自的育人优势,以德育为重点内容,创造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动员全社会力量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形成和增强社区教育的群体凝聚力,切实加强社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大气污染:人类在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使大气的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特性发生改变,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危害人体健康,直接或间接损害各种建筑物和设备等现象。

社区构成要素:1,地域因素。社区是地域性的社会,也就是说,社区具有一定的边界。2人口要素。社区人口是社区的重要因素,因为任何一个社区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人口所购成的。3生态因素。主要涉及社区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4结构要素。社区结构指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5社会心理因素。指的是社区中个体心理要素

社区管理体制构建原则:1重心下移,立足基层。指把社区管理的重心下移至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层次,立足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开展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 2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指在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中,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与街道办事处的综合管理相结合,以街道办事处的综合管理为主。“条”:进行专业管理的各职能部门,“块”:进行综合管理的地域性机构——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 3党政主导,各方参与 4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对于社区建设来说,服务是宗旨,管理是保证,建设是基础。

社区管理与街道管理区别:1管理主体不同。社区管理主体不唯一,管理主体的范围大大扩展.2管理目标的设定方式不同。街道是“眼睛向上看”,其工作重心随上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而转移,社区管理设定方式是“眼睛向下看”,必须体现社区的需要3管理对象不同。街道管理必须符合行政性管理规则,以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命令手段来进行处理,社区管事

地域化的管理,是一种包括各种机构、单位和居民在内的所有社区成员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

理4管理方式不同。街道管理是行政体制中通用的上下级之间命令与服从的方式,社区内,所有成员平等,不需要用命令的方式管理5管理机制不同。街道管理实行的是单一的行政机

制,它是以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存在为前提,以人员编制、职务权力、经费投入为保障,以行政命令为手段的一种管理机制。社区管理机制是包含多种机制在内的综合性的管理机

制。6管理内容不同。街道管理内容范围非常有限,内容常常随上级部门重心的转移而变动,社区管理的内容要比街道管理的内容多得多,只要是社区居民需要的和能够满足社区居民需

要的内容。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区别:1性质不同,社区管理是社会软件管理,解决人际关系问

题,解决人们之间互帮和互助的问题。物业管理属于社会硬件管理。2地位不同。社会事务的地位是指某一事物在包括自身在内的多种事物的统一体中所处的位置,社区管理处于主导

地位。3作用不同,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分别在城市社会系统和社区社会系统各自起作用4

管理主体不同,社区管理主体是政府指导下由社区成员参加的社区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主

体是业主或业主使用人及接受业主委托的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5管理内容不同,社区管理

不仅包括“人的住用环境”有关内容,还包括“人的社会生活”在内的更为广泛的内容

街道办事处的性质:(1)强制性和约束性,主要职能是在街道居住区内贯彻执行政府的有关决定、指示、命令。它的职权是政府授予的(2)明显的派出代表性,直接代表派出人

民政府,具体办理派出人民政府所委托的各项行政事务(3)明显的综合性,它是各种条条

块块的结合点,只办理与街道居民有关的行政事务和公共事务

街道办事处的特点:1行政权力的局限性,街道办事处既然是一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其行政权力的行使不可能是直接的2行政事务的繁杂性,街道办事处所承担的一般是具体的、细小的事务,诸如小孩入托、邻里纠纷。婆媳不和等。这些小事尽管琐碎,却牵涉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3管理服务的直接性,街道办事处是城市的最低管理层次,街道管理不仅

具有服务性,而且是直接为辖区内的单位和居民群众服务。4管理工作的被动性街道办事处

在辖区内要承担来自上下左右的越来越重要的事务工作,常常是应接不暇,而且很多事情是

事先难以预料的。5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城市管理工作最终要落实到街道,宣传教育、市容

卫生、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绿化美化、民政管理、民事调解等,都在街道管理的范围之内。

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与特征、地位与作用: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

性自治组织特征:基层性 群众性 自治性 地域性。地位: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组织形

式,是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居民委员会的作用:(1)促进社会稳定(2)促进物质文明建设(3)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居委会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加强居委会的建设?问题:(1)工作队伍素质偏低2工作人

员待遇低,工作条件3规模的设置滞后。建设:(1)调整居委会的组织体系(2)提高居委

会工作人员的待遇,改善办公条件(3)优化居委会工作人员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

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关系?为什么?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应有关系,1街道办事

处与居委会应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2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关系:a 指

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组织建设 b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思想建设。C 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搞好制度建设。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实际关系:1.理论与现实的错位。

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只能向政府负责,而不是向居民负责。2.重

建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应有关系,(1)建立直接选举的、非职业化的居民委员会(2)建

立居民委员会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3)构建居委会与专业社区工作机构的互

动关系模式

业主委员会性质:从理论上讲,业主委员会不是国家机关,不具备行政职能;同时,业

主委员会不是学术性或联谊性的社团,没有社团法人登记注册的注册资金,不具备基本的社

团法人登记条件,而只是由业主代表组成的自治组织。社会团体登记法人登记证签发日期为

业主委员会成立日期。业主委员会作为社力独立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权利。在民事活动

中,业主委员会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业主委员会地位:业主委员会宗旨是代表业主们的合法权益,实行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

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保障物业的合理与安全使用,维护本区域的公共秩序,创造整洁、优

美、安全、舒适、文明的社区环境。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看,通过业主委员会而实

现业主自治市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实践形式和实践活动,是人民群众

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的有效途径。

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关系:物业管理公司受业主委员会的委托来管理业主的物业,而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的利益来管理物业。1法律上的平等关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公

司是委托与受托的关系,是聘用与受用的关系,无隶属关系,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2经

济上的交换关系。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有偿的物业管理服务,在提供一定的物业管理服务时应

得相应的报酬。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经济关系是通过物业管理委托合同确立的。3工

作上的合作关系。物业管理公司在管理物业的过程中要经常和业主委员会发生关系,业主委

员会会为了业主的利益和物业管理公司打交道。

物业管理公司与居委会关系:在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与居民居委会的关系会出现一些问题:1 少数物业管理公司拒绝在所管理的住宅小区设立居民委员会。在有些质量较高、公共设施相对完善的小区,物业管理机构通过有偿服务提供了综合性封闭管

理,并达到了较高水平,这时有可能会选择不设立居委会2某些物业管理公司对居委会的正

常工作不予配合。3居委会和物业管理机构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尽管居委会和物业管理机

构都对同一住宅小区实施管理,且在诸如小区治安、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工作上是交叉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之间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遇到问题相互推诿。

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1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优

抚对象、社会贫困户和儿童,服务内容以提供无偿或抵偿的社会福利为主。2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指由基层团体、个人、针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需求,结合自身条件而开展的各种有偿或抵偿服务。3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这类服务对象

是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及职工。该服务提倡双向性,即在社区为其所在地的各单位提供服务的同时,社区单位也利用它们的资源为社区提供服务。

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1 社区服务资金来源不足,这是当前制约社区服

务发展的首要因素。社区服务支出既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系列,也未纳入政府预算或其他事

业经费预算中,其福利性决定了它的利润较低,很难吸引商人或企业家积极投资。2家庭购

买力低下。尽管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需求比较普遍,但多数居民家庭尚不具备满足这些

需求的支付能力3 社区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低下,这是制约社区服务发展重要因素。目前而

言,社区服务人员主要是家庭妇女、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大

都没有接受比较系统的专业训练。4社区服务观念落后。许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

还没充分认识到社区服务的积极作用和巨大优势,重视程度不够,政策也不能落实。

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公益性,主动性,全面性,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

社区卫生基本服务内容:1社区预防。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采取综合措施,预防

和控制疾病,保障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的过程。2社区医疗。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

单位,提供连续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3社区保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同有关机

构,根据社区人群的文化和社会特点以及卫生问题和健康需求,制定和实施社区保健计划,并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过程。4社区康复。社区服务卫生中心(站)利用社区资源,应用各种

有效措施,为康复对象提供康复服务,使他们能够重返社会的过程5社区健康教育。以社区

为范围、以居民为对象,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普及医药科学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的过程。6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其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以避孕为主”、“国家指导与居民自愿相结合”。

国外社区卫生服务三种典型模式:

1、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经营管理模式。英国是现代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源地,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属典型的全民医疗制度, 建立于1948

年。英国卫生经费来源:政府基金,占80%以上,NHS收入占10%左右,病人支付部分约

占3%。

2、以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为代表的国家计划管理、私人提供服务的经营模式。主要特点:(1)政府为居民购买健康保险或作为社会健康保险的主要筹资者;

(2)私人开业的全科医生与社会(国家)健康保险部门签订服务合同, 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居民自由择医。

3、以美国为代表的私营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主要特点:(1)服务模式

是以传统私人开业为主体,医疗市场管理以市场调节为主,以需求为导向。(2)完善的健康

保险制度。美国健康保险制度包括私人或商业性健康保险、社会性健康保险和社会福利性健

康保险

社区文化特点:(1)区域性。特殊气候对社区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南、北方地区),特别

地貌对社区文化的影响(内蒙古草原、西藏山谷),特有生态对社区文化的影响(各地饮食

文化特色(2)群众性(3)多样性(4)开放性

社区文化的构成要素:社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1、环境文化 自

然环境+人文环境,社区容貌、休闲娱乐环境、文化设施、生活环境

2、行为文化(活动文

化),是社区成员在交往、娱乐、生活、学习、经营等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如儿童节晚

会、广场交响音乐会、元旦千人舞会、趣味家庭运动会、游泳比赛、新春长跑等

3、制度文

化,社区的公共制度+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

4、观念文化,社区精神+社区道德+价值观念+

社区理想+行为准则

社区环境构成要素:空间要素、生态要素、管理要素、人文要素

社区环境的特征:(1)与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紧密、相互依存(2)社区环境的易遭污

染性----城市垃圾(3)社区环境的广泛性----外部条件总和,人口、素质、民族、社经济水

平、人际关系、道德水准(4)社区环境的复杂性(5)社区环境的差异性----发展水平不同

(6)社区环境的动态性----“万物皆变”

大气污染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对植物的危害(3)对气候的影响

社区治安特征:1.区域性(1)社区治安是按照行政区域加以实施的(2)不同的区域

特点对社区治安的内容与工作重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3)不同的区域特点使社会治安的问

题表现形态有所差异2.法律性(1)社区治安的职权是国家授予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2)社

区治安的实质是对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运用(3)社区治安的主体也要用法律、法规

来约束自己的行为3.综合性(1)社区治安必须集中全社区的力量开展综合治理(2)社区治

安必须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多种手段(3)社区治

安的综合治理包括打击、预防、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项工作4.群众性(1)群众是社

区治安的主体力量(2)群众满意是社区治安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和评价社区治

安状况的标准(3)群众互动是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重要保证(4)提高群众自觉的治安防范

意识,是减少社区治安案件发生的重要条件。

社区警务特点:1.主动出击、预防为主 2.强调服务、角色清晰3.鼓励创新、灵活适用

社区教育特点:1地域性,社区教育是在特定社区内,与特定社区密切结合的教育2多

样性,兼有成人教育、职工教育、短期大学教育性质3实体性,社区教育通常是由社区的教

育文化实体实施4开放性,同社会全面结合,广泛吸收各种教育力量参与、介入、融合其中

我国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以街道为中心的地域型社区教育模

式,特点:(1)政府主导。社区教育作为街道办事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工作目标体系,并

借助行政手段推行(2)社会参与,动员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教育,发挥各界的资源优势,力

求形成“共建、共管、共享”格局 2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社区教育模式,特点:1)学校

主导。中小学作为区域性社区教育的组织者或牵头单位,实施以在校中小学生为对象的社区

教育2)资源共享。学校将社区居民请进校内,共享学校文体设施3)社会参与。学校邀请

社会各界参与校内或校外教育活动3以社区学院为载体进行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特点文

化性、职业性、专业性4以地域为边界进行的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资源共享、社会参与

国外社区管理的主体是什么?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取决于社区管理主体即:政府、社区民众以及社区服务机构之间的权能配置方式1 政府—社区管理的组织者。政府承担着

宏观指导、协调、规划的职能。一方面要提供社区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引导社区居民,确保

其各项政治权利得到落实2非营利组织—社区管理的提供者,是一种既非政府又非企业的机

构和组织的总称,是社区服务和福利的提供者,也是社区经济的助燃者和催化剂。社区中的各种各样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中小企业、中介机构等经济组织,也是

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3社区民众—社区管理的参与者,社区发展的主体是广大的社区民众。

社区自治型、政府主导型、混合型的管理体制有何不同?举例说明1.美国——社区自治

模式社区自治型: “政府资金资助,社团组织唱主角”,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和提供经费支持,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完全实行自

主自治,与政府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2.新加坡:以政府干预为特色,政府对社区的干预

较为直接和具体。政府通过对社区组织的物质支持和行为引导,掌控整个社区发展的大局。

例如其制定的“土地所有权法案”。3.日本——混合模式,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色彩在社区

管理的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基本上采用间接手段,其主

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并提供指导、支持和监督。如高知市政府,设立了“社

区建设委员会”,下设“自治活动课”,作为政府和市民对话的窗口。

国外社区管理微观层面的发展趋势?1社区管理组织体系趋于自治化、公众化。社区居

民自治,指以社区居民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各种主体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公众参与是所有民主社会的基础;社区成员的自我服务、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是社区建设的核心;欧美国家基本上都采取“政

府负责规划指导、给予资助,社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社区管理方式。2.社区经济管理趋

于市场化、多元化3社区管理日趋法制化、规范化。市场经济为社区服务发展开辟了新的领

域,增添了新内涵,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社区服务多元性的特点,要求提高社区的规模

化和法制化。未来的社区管理模式是依法管理的模式

社区居民自治的理解?社区居民自治,指以社区居民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各种主体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社区居民有自我决

定社区公共事务的权利以及权利行使的方式(居委会、业委会等)。

社区管理日趋全球化、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一是整个“社区运动”从发展中

国家向全球扩展;在传统社区发展规划的制定中,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发展中国家,甚

至认为社区发展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事。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迅速扩展

和深化,世界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的贫

困也是影响世界安定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依然存在不断完善自身、发展

自身的任务,美国政府所制定的“反贫困作战计划”就是一项致力于社区发展的行动方案。

当前,对社区发展的重视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二是社区的服务组织越来越趋于联合,朝

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社区内的一些大型的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组织、慈善团体等,越来越

表现出相同或类似的利益需求与发展目标,从而使得它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于常常

面对同样的社区事务问题,因此组织间的合作和交流日益必要且非常重要。

2.物流管理运输管理考试重点 篇二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企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逐步提高, 这就促使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工作必须发生改变, 以此来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所以, 我们有必要对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工作进行认真的分析, 减少工作失误, 增加信任度, 以此来强化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施工利润。本文简述了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主要原则, 并详细的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主要原则

(一) 效益优先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应把工程效益放到首位, 在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以此来提升建筑企业的利润。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应不断的降低企业的支出成本, 用管理手段来制约施工中不必要投资, 同时利用管理方法来减少不良的成本支出, 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 科学管理

建筑项目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所以在施工中必须要注重科学化的管理, 尤其是现场的施工管理。因施工现场环境复杂, 施工项目又具有特殊性, 这就要求现场施工的管理内容要详细、流程清晰、标准和规范严谨、科学管理, 并以此推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标准化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中要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为依据, 并以相关的规范为指导, 进行标准化施工,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同时明确施工工序的合理性, 把工程中所涉及的施工流程进行总结, 做出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 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常见问题

(一) 现场管理中的安全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中因环境和施工机械的因素, 现场往往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如:施工人员不佩戴安全帽、安全网杂物过多、楼梯和电梯井等通道口没有防护栏杆、基坑以及屋面楼板等区域没有警戒标志、施工机械没经过安全检验、施工人员不具备上岗条件、电箱没有设置防雨设施、搅拌机没有设置防护罩、塔吊指挥或联系信号不稳定、升降机没设置安全门等, 以上这些因素都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有必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二) 现场管理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搅拌机、合灰机等施工机具没有做好防护或封闭, 造成施工现场粉尘飞扬, 地面污浊严重, 这极大的影响到了周围的施工环境;其次, 施工现场没有建立围挡墙, 造成垃圾或材料转移到附近, 影响到了周围的环境;再次, 施工运输车辆在运输沙石时没有进行覆盖, 同时也没有对车辆进行认真的清洗, 造成施工作业区或办公区扬灰严重, 加之回填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飘散, 形成了施工现场的严重污染。

(三) 施工料具的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材料较多, 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环境和不同材料的特殊性进行分类存放, 避免材料集中堆放而影响到了材料的性能, 例如:钢筋如果不堆放在棚内, 会造成变形或锈蚀。施工工具也要存放到指定区域, 避免人为因素破坏而影响工具的寿命, 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成本的支出。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 科学的组织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要以施工组织计划的内容为基础, 其中包括施工项目的内容、技术交底、施工进度、施工流程、质量管理、施工人员组织, 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具等, 以施工设计为指导, 系统的组织好施工的生产活动。施工设计时应把施工的每个过程和阶段都尽量细化, 避免在施工中遇到技术难题而影响到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同时以施工现场的环境为基础, 做好施工的质量监控, 提升整体施工水平。

(二) 平面布局要合理

施工现场管理中要注重施工布局的合理性。现场施工平面图要由设计师精心设计, 并且能够与现场情况相一致, 每个施工人员都能通过图纸明确所要施工的部位, 同时对危险区域进行标注, 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布局过程要对区域性功能进行规划, 协调好双方的施工时间, 避免施工机械和施工空间的相互影响。

(三) 资源要进行合理配置

在施工过程中, 需要各种资源的配置, 有人力、材料和机械等, 而且这些资源的需求量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施工过程需要高效率的同时, 还需要施工过程的高效益。为了获取最大利润, 就需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对施工现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使得施工现场的动态投入生产达到最佳组合, 而且还能顺利的完成施工任务, 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客观规律, 对资源做动态配置。人力、材料和机械的经常计划要根据进度计划来编制, 以期达到最大限度、最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侯松林.建筑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5

[2]赵宏利.小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 Z2

3.论管理重点人才的使用 篇三

关键词:人才概念;人才资源;人才战略;人才使用

一、人才的概念

(一)人才的内涵

1、学历标准:中专以上,底线至少是一般人才。上不封顶。

2、能力标准:底线是具有特殊技能、专长,不论学历。这种人才本身是特殊人才,亦可发展成为优秀人才,杰出人才……

那么,人才内涵就显现出来了:人才就是具有中专学历以上或具有特殊技能专长的人。

(二)人才的外延

从理论实践上看,人才包括:理论上的人才和实践上的人才——实践证明已经取得成绩、做出贡献的人才;具备人才潜力和素质、未有贡献但可以做出贡献的人。

从结构层次上看,人才包括:一般人才,特殊人才,优秀人才,杰出人才……

从企业管理上看,人才包括: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这两种人才却是蕴含在上述人才的内涵与外延之中的,在企业管理中要予突出,因为企业所依靠的和企业的竞争力就在于此。

(三)人才具有后检验性,但还有许多前瞻性待用人才

人才有成功者(取得成绩,做出贡献,获得胜利),也有未成功者。但不能以成败论人才。至于先胜后胜、先败后败和最后的胜败,都不能证明是否是人才。三国中的曹操,赤壁战败,能说他就不是人才了吗?赔了夫人又折兵,能说周瑜不是人才吗?上方谷司马受困,能说司马懿不是人才吗?所以不能以成败论人才。故人才的认定标准在于后续待用的潜力上;判据为能力智慧——考察其有无智慧有无能力。而不是学历学位职务职称。取得成绩、贡献较大,固然人才;但有能力有智慧却没有实践(即没有成绩和贡献),也是人才。

(四)人才与其素质不一定相等

高素质是人才的内涵。可从学历、学位、职称、贡献角度划线为人才。不容否认,“三高”(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中有许多佼佼者,但不能排除其中的伪劣者。因为更需要的是出类拔萃、超群绝伦、独树一帜的优秀人才。对于庸庸碌碌、没有建树、缺乏创造的一般人,社会不是特别需要的。

(五)人才需要培养和提高

知识和技能都有老化过时的问题,时代不同,大多数人的水平提高了,人才更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智慧、能力水平,以便跟上时代步伐。因此在实践中就要重视人才、加强人才的学习、培养和使用:人才可以为社会做出比较大的多的贡献,尤其优秀人才永远稀缺,故全社会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风气;社会需要各种人才相互匹配,既需要高学历的知识工作者,也需要技能高超的操作型人才,目前,有些企业出现了高工不少、技师不多的失衡现象,以致产品工艺过不了关;人才价值在于真才实学,在于贡献,只要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社会就要尊重;人才需要培养、发现和使用,领导责任重大;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才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保持人才有竞争力而不被淘汰。

二、人才争夺体现第一资源

企业竞争的直接表现是市场的争夺,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产品和服务市场的争夺,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产品和服务市场的进退意味着利润(财富)的流向和就业的增减。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市场占有格局是变化的,如中国对外开放初期,家电是外国货的一统天下,然而现在,中国是家电最大的输出国之一。因此,市场的得失是暂时的,人才才是竞争力的核心。

人才历来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抢的资源,我國古语曰“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竞争的深化,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全世界最稀缺的资源。

当前世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形势是:一般劳动力过剩,优秀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严重短缺。据有关研究报告,美国2006年短缺60多万名科技人才;欧洲缺少近200多万名信息人才,日本今后10年科技人才将短缺400多万人。

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人才,十分短缺。许多国家采取各种办法吸引人才,如:修改移民法;发放“绿卡”;给高薪;改善条件;建立基金;把研发机构或企业搬到人才集中的国外城市。为帮企业获取急需人才,“猎头”公司业务每年递增15%;大型跨国公司常在名牌大学抢夺“尖子”,甚至抢在毕业前。

三、人才管理

以前,企业战略往往把“物”放在重点,人才则不十分重视,结果往往拖了企业发展的后腿。在新的竞争形势下,高层管理者必须将人才问题放到战略的高度去思考与运筹。

人才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吸引、保持、使用和激励优秀人才,从而提升单位部门企事业竞争力。其关键在于建立人力资本观念,提高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采用有效的招聘策略。

(一)树立人才资本观念

企业战略的核心是实现企业的生存发展,其基本手段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利与目标的实现,表现为资本运作和价值增值。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所说:战略是“一个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和目的的确定,以及为实现此目的所必须采取的行动和对资源的分配。”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劳动者能够创造剩余价值,人才能够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投向人才的教育培训、薪酬福利就是一种投资活动,造就人才的先期投入和使用人才的费用就是人力资本。

1、把人才的“费用支出”列入“风险投资”项目。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教育培训、薪酬福利等支出当作纯资本,因为以节约为原则,而不考虑边际产出。例如,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改革开放后,情况虽然有所改变,但是我国长期平均工资水平仍然相当低,企业人均培训费用比发达国家差几十倍。经营者要用现代经济学 的边际产出原理确定人才投资。假如聘用一位经理可以增加利润1000万元,那么,即使付出500万元,应该说还是合算的,当然付出的越少越好。对待人才投资要像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那样作长期筹划。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是战略性的,因为生产线属于专有资产,不但投入大,而且回收期长,风险比较大,但是一旦投资成功,将提供长期效益。实际上,高级人才投资与生产线投资有相似之处,虽然存在风险,但是如果决策正确,大投入可以带来大生产。20世纪80年代,IBM公司由于决策失误,造成巨额亏损,微软、朗讯、ORACLE、SUN等一批新型企业拔地而起。为了扭转局面,90年代初他们花巨资请哈佛大学的专家作战略质询和实现流程再造,结果无功而返。1993年IBM公司董事会不惜以年薪150万美元、奖金100万、50万股优先股、400万美元跳槽损失补偿的高额代价请职业经理人郭士纳入主,郭士纳不负众望,对IBM公司的战略、业务、组织、流程以及企业文化实施全方位重构,提出网络运算模式和电子商务概念,战略定位由硬件供应商向全面提供硬件、软件、行业解决方案的服务供应商。经过5年辛苦努力,1998年公司利润达63亿美元。

2、增加对经理人的投入。人才投资不仅是资金的投入,还包括经理时间和经力投入。高层管理人员应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人才。但事实上,我国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业务水平偏低,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高层管理的投入明显不足。据笔者2001年秋对某MBA班85名学员所做的组织行为学的问卷调查,问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水平如何?”时,结果是“主要骨干受过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的系统培训”的占32.14%;“多数管理人员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的企业占35.71%;认为“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达41.67%。在问及“本单位是否经常分析员工的满意度和生产率”时,包括联想集团和清华紫光等著名企业在内的学员回答“定期进行”和“经常进行”的各占1/4,有将近一半的学员认为,企业对员工的满意度和生产率缺乏关注,回答为“偶尔进行”。相比之下,成功的国内外企业领导层就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每年春天,通用电气公司的CEO韦尔奇和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科纳蒂总要花大约160个小时来仔细审阅公司员工的简历,搜索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些有希望的候选人来自公司内部,时由部门领导经过对他们的简历,成就,强项和期望的职位仔细考虑后向科纳蒂推荐的。这位人力资源经理将与韦尔奇决定那些人可以参加公司管理学院内部的管理培训计划。通过电气公司认为,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内部发展的机会留住这些人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人才流失率仅为8%。

3、定期组织人才“盘点”。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资生堂,早在1987年就用电脑存储了7000名员工的证书和技能资料,以适应公司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日本最大的旅行社,于1991年12月将其12000名员工申报的个人特殊技能,如外语,体育,唱卡拉OK以及包括驾驶执照,建筑师执照,打字证书等资料全部存入计算机,以便在拓展新业务时“就地取材”。

(二)实施人才战略

首先是如何吸引人才,其次是如何保持优秀人才及合格劳动力。因为人不像机器,材料通过一次购买可以获得占有权,人才有流动性,一旦管理不当,优秀人才就会流失。人才流失后果严重。从国家角度讲,前期人才的培养投入将得不到回收;从企业角度讲,人才流失以后的置换成本相当高。美国一项研究,一个人的离职可使公司损失5万到10万美元。

人才流失成本包括:人才交替成本,即由重新招聘、考察和培训周期内的生产里下降导致的损失。“专家资产”的流失。员工在某个企业习得的技术和人文知识、客户关系信息、配合默契构成的生产力,就是蓄积在员工身上的该企业的专用资产。人才风险成本的增加。企业在培训、使用不熟悉的员工过程中要冒一定的风险。企业为自身信誉降低所支付的成本。被解聘的员工常常会散布不利于企业的言论,解聘的员工越多,企业所付出的代价越大。文化蜕变成本。人才流失常常发生在具有创新意识与传统文化不太相容的群体之中,结果将导致企业文化朝表面趋同方向蜕变,这是十分危险的倾向。

决定人员去留的主要因素是事业、待遇、文化氛围及人际关系。也就是说,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主要是事业吸引力、待遇吸引力和文化关系吸引力。这三方面因素都会影响人才的去留,但是,有的人可能看中事业前途,有的人更看中物质待遇,有的人则更看中人际关系。所以人才管理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1、搭建舒展才能的事业舞台。人不是经济动物,都希望有所作为,尤其是年轻人,事业可能是决定人才去留和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口号是“创建员工愿意来工作的地方”。现在,我国吸引人才的形式极好,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是举世公认的。海尔技术中心张汉奇博士曾谢绝了许多外企的高薪聘请,他说:“在海尔我看到了民族工业的明天,所以我要在研发岗位上利用好每一分钟。”“海尔有很好的文化氛围,也有施展才能的平台,我要做一个海尔人。”1993年从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上海的单旭沂,到宝钢工作已有8年,攻克的技术难关有200多项,创造的经济效益达到5000多万元。在其谈到体会时说,上海十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回到上海创业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工作环境相匹配。

2、建立富有激励性的报酬体系。物质待遇、收入历来是吸引人才的基本措施,因为人的五种基本需求的满足都难以离开金钱。联想集团的人才战略是发展空间加认股权。联想集团允许员工以公司规定的优惠价格认购一定数量的公司的股票,这种方式被联想称为给员工戴上“金手铐”。吸引了人才。

3、营造令人才心情舒畅的文化氛围。诺基亚(中国)的管理者认为,一个人才依附于企业,无非考虑四个因素:待遇、晋升机会、培训机会和企业文化。而薪水不高只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而企业人际关系复杂等软环境原因则排在前列。IBM公司副总裁巴克·罗杰斯在《IBM道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成功秘诀》一书中总结说:“在知识和情感两方面,把人力资源与公司的战略联系起来是非常重要的。”“要了解IBM公司,就必须了解他的公司精神、感情和行为准则……正是这些人类感情,对IBM公司取得令人惊讶的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司的宗旨就是三句话:必须尊重每一个人;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必须寻求最优秀、最出色的成绩。”

(三)设计和实施正确的人才策略

对于吸引和保持优秀的员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需要精心設计招聘、使用和激励策略。

1、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向公众介绍企业的地位、成就及发展前景,介绍企业的用人标准及人事政策,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所需的专门人才。例如,攀枝花钢铁公司针对大学毕业生面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而住房很难解决的现实问题,专门盖了一幢大学生单身宿舍楼,为这些大学生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被外界称为容纳“国宝”的“熊猫馆”。以后,公司又制定了一项政策:来攀钢工作的研究生一结婚就给住房,大学生结婚一年后就给房。该公司还请求国家有关部门把对大学生及研究生的招聘会放在攀钢举行。通过这一系列公关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2、建立通畅的人才及信息渠道。这对于获取、补充专门人才及合格劳动力至关重要,许多有见识的企业家不顾工作忙碌,参加社会上有关的专业学会、协会,有的甚至提供活动场所及部分经费,目的就是了解和结识有关方面的专家。国内外许多企业与大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开展多种合作项目。此外,企业与各种职业培训机构、人才交流中心、政府劳动人事主管部门,均应保持密切的联系及良好的关系。人才招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如美国思科公司的人才资源管理(例如,调整工资、招聘、公司政策发布),都是通过网络实现的。

3、引进人才要与企业文化设计相吻合。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对文化模式做出设计,明确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理念和行为准则。人才的遴选要考虑其文化的相容性和可塑性,单一考虑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有可能埋下文化冲突的隐患。例如,美国思科公司招聘人才的面试十分严格,有8人组成的招聘团队,采用一票否决制。招聘团队通过一对一的谈话方式察其言、观其行,最重要的还是看应聘者是否能与思科朴实无华的公司文化相吻合;重视所招收的人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种人的基本特质应是:对工作有热情,做事有好奇心,善于与人沟通,有领导人的素质。

4、重视员工的培训。员工的培训和专门人才的储备上人力资源战略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职工培训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趋势,美国一些企业家声称:“我们公司最宝贵的是人,推销产品比制造产品重要,而培训人才比制造产品更重要。”“我们的成功在于高质量的职工。”日本精工公司创办人说:“任何钱我们都可以省,但研究开发费和员工教育训练费不能省。”宝钢为了实现建立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早在投产前的工程筹建阶段,就组织了22000多人到全国913个企业实习,抽调8000多人到施工现场参加设备安装调试,派出了1000多人到国外学习,从而保证了一期工程投产成功。为了保证企业战略实施,宝钢还对各类人才规定了明确的知识和能力标准。例如,作业长必须掌握14个科目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经考试合格才具备任职资格。

5、合理用人,这是关键。要经常研究人才使用和人才结构的合理性。人才使用和人才结构合理,才能人尽其才。有不少实例证明,为了褒奖业务尖子,委以职务常常得不偿失;人才升降过分追求高学历,有时候生产力反而会下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缓慢,就是普遍缺乏能熟练编写程序的“软件工人”,那些学计算机的大学毕业生乃至研究生难耐重复性工作,或者辞职或者士气低落。人才使用既要有耐心,又要果断。人才的成长和考察需要过程,当下属工作出现失误或挫折时,常常需要耐心。然而一旦有了充分根据,即使在人才的使用和报酬方面管理层出现意见不一致,作为总经理应当果断决策,该提就提,该降就降,以免错失时机。

6、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为保证人员合理使用,应制定科学的测评体系,使用科学的测评内容和方法。测评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十分重要,没有一个科学的测评内容和方法,只能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不能保证人员的合理使用。所以还不如没有。我们学习发达国家,仅学皮毛,不学实质,那是得不偿失的。

综上所述,人才的使用是管理的重点。没有人才的正确使用,就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就取得不了良好的效益。所以,单位部门企事业都要重视用人,把人用好,以便争取效果最好、效率最高、效益最大。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张晓君等译.管理学(第10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美)戴维·贝赞可等著;武亚军总译.公司战略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李福海.管理学新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4、梁振中.中国历代治国思想要览[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5、卜凡伟.经济全球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N].经济日报,2001-09-17.

6、张福樨,杨静.管理哲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行政管理考试重点 篇四

2、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含义,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管理幅度,是指一个层级的行政机构或一位行政首长直接控制的下级结构或人员数目。

2)管理层次:是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

3)两者间的关系: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成反比关系,即就一个特定的组织而言,管理层级次越多,其管理幅度就越小,反之,其管理幅度越大:层次多,幅度小,行政组织呈现尖型结构:层次少,幅度大,呈现扁形结构。

3、行政领导的特点:法定性、权威性、协同性、政治性、执行性

4、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气质结构、智能结构 优化:1)要从领导成员的个体素质转移到考虑领导成员的最佳组合,2)要从年龄、文化等静态组合转移到考虑智能、气质等动态组合,3)选拔行政领导成员时,要从全面要求转移到因岗位不同而有所侧重,4)既要重视配备和调整行政领导成员,也要注重加强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建设和培训。

5、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含义:

方法: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艺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为有效的达到行政领导目标而灵活地运用的各种技巧、手段和特殊方法。

5、行政领导艺术中授权的基本原则:因事择人,视能授权,逐级授权,明责授权,责任尚存,授权追踪,防止反向授权。

6、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信息准全原则;科学预测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对比择优原则;程序适应原则;切实可行原则;大胆创新原则;动态调整原则;民主参与原则;依法决策原则。

7、行政外部监督:权力机关监督;执政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公民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内部监督:一般监督、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

8、公务员回避种类:职务回避、公务回避、地区回避。

9、行政立法的特点:1)是一种从属的立法,2)是一种准立法活动,3)是一种抽象的行政行为。

名词解释: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任选制:按有关法律、章程的规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

委任制: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内,直接委派特定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

行政职能: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

分税制:指的是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统一原则,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税源,确定税权、税制、税府和协调财政收支关系的财政体系 内部监督形式

1一般监督2专门监督3行政复议4特种监督 外部监督形式

1权利机关监督2司法机关监督3政党监督4社会监督

公务员考核内容:

1德:政治立场。道德品质2能:基本能力与应用3勤:出勤率和工作态度4绩5廉

政治行为四要素:性质、主体、方向、方式 政治行为划分:二分法 公务员法定交流形式: 1转任2调任3轮换4挂职锻炼

行政领导特征:1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2是动态行为过程3是高层次管理4是体现高度权威的管理活动 领导者个人素质结构:1政治素质2知识~3能力~4心理~

领导授权原则:1因事择人,视能授权2逐级授权3明责授权4责任尚存5授权追踪6防止反向授权 行政决策及基本程序

行政决策: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初六国家行政事务时 为达到预定的目标 根据一定的情况和条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的分析主观条件,在掌握大量的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做出决定的过程

行政决策程序:1认识、界定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及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方案5分析6选择7实施~,完善决策8评估

论述题:

公务员招考录用原则:三公(公平公正公开)招考: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录用: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1公开原则2平等原则3竞争择优4德才兼备5按职选人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政治原则具体可划分为法治原则、党管干部~德才兼备~民主~四类

西方的公务员制度或文官制度是实行“三权分立”和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的产物,其奉行的政治原则是法治原则、政治中立原则和民主~。

5.测绘法规与管理考试重点 篇五

一、名词解释:1、2、3、4、法规:法律规范简称法规,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具体行为规范。

发包:指将工程项目、加工生产项目等生产经营项目交给承担单位或个人来完成。

合同违约:指违反合同债务的行为,也称为合同债务不履行。

地图: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哈发展变化。

测绘作业证:是指测绘工作者经常离开单位驻地需要和施测地区的单位联系工作或者进入他人的场地、建筑物、宅院,为了方便联系工作保障测绘人员的利益,表面测绘人员的身份而由国家测绘主管部门颁发的证书。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测绘成果:在陆地、航洋和空间所进行的各类测绘活动所取得的结果。国界线测绘:指划定国家间的共同边界而进行的测绘活动。

承包:指接受工程、加工、订货或者其他生产经营项目并且负责完成。测绘标准: 指以测绘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与主管部门或权威机构批准、颁布的关于测绘技术方法、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地图表示、数据库建设、生产量技术管理等统一规定的技术文件。

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的位臵、高程、深度、面积、长度等位臵信息数据和重要的属性信息数据。

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并把地块及其附着物的位臵、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要素准确地绘制在图纸上和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的测绘工作。

法制:法律和制度的简称。广义上讲,法律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上讲,法律制度是指调整某一类特定关系、规范某一类特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海洋测绘:是海洋测量和海图绘制的总称,其任务是对海洋及其邻近陆地和江河湖泊进行测量和调查,获取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编制各种海图和航海资料,为航海、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海洋研究服务。地图编制: 指编制地图的作业过程,包括编辑准备、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三个阶段。

测量标志:是指在陆地和海洋标定测量控制点位臵的标石、觇标以及其他标记的总称。

经济责任:指经济法主体因违反经济法律和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测绘技术标准: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测绘系统:指由测绘基准延伸,在一定范围内布设的各种测量控制网。20、军事测绘:指具有军事内容或者为军队作战、训练、军事工程、战略准备等实施的测绘的总称,主要包括生产测绘成果和实施测绘保障两方面的工作。

21、民事责任:指违反合同或其他民事义务而应负的法律责任。

22、国际坐标系统:指全球性的坐标系统,国际区域性的坐标系统或者其他国家建立的坐标系统。

23、测绘生产单位质量管理:指测绘单位从承接测绘任务、组织准备、技术设计、生产作业直至产品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的质量管理。

二、简答题:

1、测绘项目发包承包的一般规定

1.发包承包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2.承包单位必须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3.限制分包,禁止转包 4.质量合格,价格市场化

2、独立法人应当具备那些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3.能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国际坐标系统的特征?

测绘主要是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其他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臵、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达,而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臵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达需要依赖于坐标系统,没有特定的坐标系统就无法进行测绘,也无法实现特定的测绘目的。一旦采用了某一坐标系统,以这个坐标系统为基础的测绘就将所测会的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臵用坐标形式确定下来。如果将我国的各种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的目标定在国际坐标系中,那么这些目标就有可能臵于被打击的危险之中。

4、军事测绘的特殊性是?

1、保密性

2、精确性

3、实时性

4、测绘保障范围广

5、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科目有那些?

《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案例分析》

6、国界线测绘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是指划定国家间的共同边界而进行的测绘活动,是与邻国明确划定边界线、签订边界条约和协定书以及日后定期进行联合检查的基础工作

特征:

1、国界线测绘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国界线测绘涉及我国的在政治主张

3、国界线测绘涉及我国的外交关系

4、国界线测绘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属于国家秘密范围。

7、测绘成果保密的特征

1、测绘成果涉及的国家秘密事项是客观存在的实物

2、测绘成果涉及的国家秘密事项具有广泛性

3、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数量大、涉及面广

4、测绘成果涉及的国家秘密事项保密时间长

5、测绘成果不同于其他文件、档案等保密资料。

8、测绘资质注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单位性质、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及主要技术负责人变更情况2相应测绘资质标准符合情况3完成的主要测绘项目以及测绘成果质量情况4测绘单位信用情况5违法测绘行为被依法处罚情况

9、测绘项目技术总结有那几个部分内容?

1概述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3测绘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情况与评价4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

10、外国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的形式 1合资形式 2合作形式

11、注册测绘师的执业范围?

1测绘项目技术设计2测绘项目技术咨询和技术评估3测绘项目技术管理、指导和监督4测绘成果质量检验、审查、鉴定5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测绘业务

12、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 我国现阶段使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3、招标的方式有?

招标的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三种方式

14、合资、合作企业申请测绘资质的程序? 1提交申请2初审3审查4发放证书

15与测绘相关的质量体系要素有哪些?

17个要素:管理职责、体系原则、营销质量、质量成本、设计与规范、采购质量、生产质量、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测试与实验设备质量控制、不合格的控制、搬运与生产后职责、纠偏措施、质量文件与记录、人员、产品的安全与责任、统计方法的应用

16、专业技术设计(大地测量)的内容有那些?

1任务概述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3引用文件4主要技术标准5设方案(包括1选点、埋石2平面控制测量3高程控制测量4重力测量5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内容;规定数据质量检查的要求

17、专业技术总结(大地测量)的内容有那些?

1水平控制测量(包括1概述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3作业方法、质保和有关技术数据4技术结论5经验、教训和建议6附图、附表)2高程控制测量(包括…)3重力测量(包括…)4大地测量计算(包括1概述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3计算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4计算结论5经验、教训和建议6附图、附表)

18、测绘作业证持证人的义务?

1测绘人员进行测绘活动时,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守国家秘密,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损毁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财产2测绘人员必须依法使用《测绘作业证》,不得利用《测绘作业证》从事与其测绘工作身份无关的活动3测绘人员应当妥善保存《测绘工作证》,防止遗失,不得损毁,不得涂改《测绘工作证》只限持证人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4测绘人员遗失《测绘工作证》,应当立即向本单位报告并说明情况。所在单位应当及时向发证机关书面报告情况。

19、测绘成果汇交的特征?

1法定性2无偿性3完整性4时效性

20、测绘单位成本预算的主要内容?

1、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即用于完成特定项目所需的直接费用,主要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交通差旅费、折旧费等)

2、经营成本(包括

1、员工福利及他项费用,包括按工资基数计提的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等

2、机构运营费用,包括业务来往费用、办公费用、仪器购臵、维护及更新费用、工会经费、社团活动费用、质量及安全控制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等反映测绘单位正常运作的费用)

21、外国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应当遵循的一般原则是?

1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2不得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秘密3不得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22、建设永久测量标志,应当符合那些要求 ?

1、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标准

2、选择有利于测量标志长期保和管理的点位

3、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23、测量标志的特征?

1、位臵精确

2、永久性测量标志占领土地,有安全控制范围

3、测量标志高度分散,遍布全国

4、永久性测量标志须长期保存和使用

三、问答题:

1、注册测绘师应履行的义务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管理规定,恪守职业道德2执行测绘技术标准和规范3履行岗位职责,保证执业活动成果质量,并承担相应责任4保守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委托单位的商业、技术秘密5只受聘于一个有测绘资质的单位执业6不准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7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8完成注册管理机构交办的相关工作

2、测绘项目招投标程序

1确定招标人和招标项目的审批2确定招标方式3发布(送)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4编制、发放资格预审文件和递交资格预审申请书5资格审查,确定合格的投标申请书6编制、发出招标文件7踏勘现场8答疑9编制、送达与签收投标文件10开标、评标与中标11签署合同

3、测绘项目招标的原则

招标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

4、建立永久测量标志的要求?

1、建设永久测量标志,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①、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标准②、选择有利于测量标志长期保和管理的点位③、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2、设臵永久性测量标志,需要依法使用土地(地面36-100㎡ 地下16-36㎡)或者在建筑物上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的,有关部门和个人不得干扰和阻挠

3、国家对测量标志实行义务保管制度

5、测量标志的使用时测绘人员的义务?

1、测量人员应依法缴纳测绘基础设施使用费用

2、测绘人员使用永久性测量标志必须持有测绘工作证件

3、保证测量标志完好无损是测绘人员应负的责任

4、测绘人员根据测绘项目情况建立永久性测量标志,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技术执行,并设立明显标志

6、基础测绘的特征

1基础测绘具有基础性、先行性和前期性2基础测绘具有规模性、系统性、长期性3基础测绘具有服务范围的广泛性和不特定性4基础测绘具有公益性5基础测绘专业性强6基础测绘具有法定性

7、测绘项目招投标程序

1确定招标人和招标项目的审批2确定招标方式3发布(送)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4编制、发放资格预审文件和递交资格预审申请书5资格审查,确定合格的投标申请书6编制、发出招标文件7踏勘现场8答疑9编制、送达与签收投标文件10开标、评标与中标11签署合同

8、测绘技术人员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2、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如①熟悉应当完成的测绘成果 ②仪器操作能力 ③熟悉和掌握测绘项目的标准、规范。

3、具备一定的能力 如①测绘项目设计能力②测绘生产的组织能力③测绘成果质量的检核能力。

9、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的内容

1、界桩的埋设与测定

2、边界线标绘

3、绘制边界协议书附图

3、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臵的说明

10、谈谈实行测绘从业资格制度的意义

测绘从业资格制度是指测绘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和资格,才允许从事测绘活动的制度。测绘法规规定的从业资格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业单位的资质制度;二是从事测绘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制度。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或者执业资格证书,并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测绘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测绘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测绘行业从小到大,截至2013年末,已经发展成为由30余万人、14000余个单位组成的行业,形成了测绘生产、科研、教育以及仪器制造、地图出版、行政管理等门类齐全的体系,主要分布在测绘、国土、建设、地矿、水利、交通、电力、地震、煤炭、铁道、有色、石油、农业、林业、海洋、建材、航空航天、电子、国防等20多个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多数的测绘队伍进入市场承揽测绘业务,测绘市场逐渐形成。如果一个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影响后续工作的工程质量,严重的甚至还会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国家安全和主权。为了证明或者提供测绘单位和个人从事测绘活动能力的信誉、信息,测绘法将测绘从业资格审批作为一种测绘单位从业事测绘活动的事前控制手段,设定了测绘从业资格审批行政许可,规定测绘单位和个人只有获得相应从业资格后方可从事测绘活动。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测绘资质管理制度,充分反映了国家对测绘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反映了测绘工作的特殊性。

11、注册测绘师享有的权利

1使用“注册测绘师”称谓2保管和使用本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测绘师注册证》和执业印章3在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测绘执业活动4继续教育5对违法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行为提出劝告,并向上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报告6获得与职业责任相应的劳动酬劳7对侵犯本人执业权利的行为进行申诉

12、项目设计书的内容

1概述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3引用文件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5设计方案6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7附录

13、测绘技术设计的过程

1策划2设计输入3设计输出4设计评审5设计验证6设计审批7设计更改

14、测绘项目发包方的权利 1检验承包方的《测绘资质证书》2对委托的项目提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技术、质量、价格、工期等方面的要求。3明确规定承包方完成的成果的验收方式。4对由于承包方未履行合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赔偿要求5按合同约定享有测绘成果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15、测绘合同的内容

6.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篇六

1、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方法的总和。

2、工作分析:就是进行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综合以及作出明确规定的过程或一系列活动。

3、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企业对其薪酬战略、薪酬政策、薪酬制度及薪酬功效的确定、控制和调整过程;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职能活动;薪酬管理是一项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程度的战略管理活动。

4、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5、关键事件法:所谓关键事件法,就是通过被评人在工作中极为成功或极为失败的事件的分析和评价,来考察被评价者工作绩效的一种方法。

6、人员招聘:企业吸引和获得人力资源的过程,它保证企业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岗位配备合适的人员。

7、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解释职能)

获得人力资源: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计划、招聘、筛选

开发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教育培训、职业生涯开发

报偿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经济报酬、非经济报酬)

维持人力资源:激励、产业安全、劳动关系

放出人力资源:裁减人员(企业)、自动离职(员工)

8、人力资源的特性?

能动性:是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时效性:人的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的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增值性: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会因为不断使用而更有价值。

社会性:人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明显的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可变性: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会随环境和自身的变化而有所变动。

9、人力资源培训为考试的重点

一、什么叫人力资源培训?

人力资源培训:是指组织在将组织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有计划组织员工从事学习和训练,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使员工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二、如何进行需求培训分析?培训步骤?(问培训是否合理?换了我,我怎么做)

(1)组织分析

组织分析是一种战略分析,它重点考察组织战略、组织中的资源及资源配置状况、组织的培训氛围和组织内外的环境限制条件以及工作设计与流程等因素,凡是会影响到员工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的因素都应该归入组织分析的范畴。

(2)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分析工作岗位(职务)中的关键任务,以及员工为履行这些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关键的绩效行为等。

(3)人员分析

人员分析就是分析员工的现状,主要目的是确定谁需要接受培训,接受什么培训。培训开发的步骤、过程?

(1)需求分析:评估需求、需求排序

(2)项目设计:确定目标、开发课程设计、准备材料、挑选培训者、选择培训方法和技术、制定项目日程表

(3)项目执行:执行项目计划

(4)结果评价:选择评价标准、设计评价方案、执行评价方案、解释结果

10、激励薪酬有哪些?

(1)个人激励薪酬与团队激励薪酬。个人激励薪酬主要以员工个人绩效表现为依据而支付的薪酬,主要包括计件制、计时制和绩效工资。团队激励薪酬是以团队或组织的绩效为依据而支付的薪酬,主要包括利润分享计划、斯坎隆计划、鲁卡尔计划以及股票所有权计划。

(2)短期激励薪酬和长期激励薪酬。短期激励薪酬是与某个项目或某个受时间约束的目标相联系的薪酬,如绩效工资、盈利分享;长期激励薪酬关注的是组织总体和长远的效益,是针对组织作出长期贡献的人的一种激励薪酬方式,如股票期权。

11、员工绩效的特性?

1、多因性,包括技能、激励、机会与环境。

2、动态性:人的绩效是可以改变的,人是可以塑造的。

3、多维性:产量、质量、效率、材料消耗、纪律、团结、能耗等。

选择、判断

1、人力资源管理(HRM)人伦理资源计划(规划)(HRP)

2、人力资源计划(规划)是指为了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战术目标,根据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为了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方面的需要,决定引进、保持、提高、流出人力资源的所作的预测和相关事项

3、工作分析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根本、基石)

4、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5、各种数据的评析,如果录用比越小,相对来说,录用者的素质越高;反之,则可能录用者的素质较低

6、观察法是指在工作现场运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观察员工的实际工作运作,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记录下来,来收集工作信息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不能与智力工作为主的工作

7、岗前培训是指新聘用的员工介绍组织、介绍工作任务、介绍上级和同事为主的一种培训

8、培训效果测定的四个层次: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结果评估(会给出一句话问是属于什么评估,所以看一下四种评估的具体内容,在书160页

9、绩效评估(考核)的方法:

(一)常规方法:排序法、两两(成对)比较法、等级分配法

(二)行为评估法:量表评估法、关键事件法、行为评估法、混合标准评估法、行为观察评估法

10、两两(成对)比较法指在某一绩效标准的基础上把每一个成员都与其他员工相比较来判断谁“更好”,记录每一个员工与任何其他员工比较时被认为“更好”的次数,根据次数的高低给员工排序11、360度绩效评估:评估人选择上司、同事、下属、自己、客户和专家

12、书249页点排列法

13、绩效考核锚定法BARS:定位锚定等级评价法是一种将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分开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评分度量,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实际行为进行测评级分的考评办法。

14、直线经理人拥有完成生产和销售等实际任务的下属,有权直接指挥下属的工作,负责完成组织的基本目标;

职能经理人不用有完成生产和销售等实际业务的下属,他们只是负责协助直线经理完成组织的基本目标。

15、人力资源招聘最开始应该做得是需求分析

16、结构化面试是在面试前,先将应予以问明的各项问题实现全部详细的列举出来,保证对每个应聘者以同样的顺序、问同样的问题、确保公平

17、现在人力资源投资是对人的投资(而不是成本)

18、大型企业当中管理层与员工分享利润(而不是资本)

19、“经纪人假设”的管理港式是任务管理。

核心内容:

1、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有可能,人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人天性不喜欢工作,对于绝大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才能迫使他们为组织目标去工作

3、一般人宁愿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4、人是非理性的,本质上不能自律,易受他人影响

5、一般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参加工作的,只有金钱和其他的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人们努力去工作

20、区分内、外部招聘

21、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实现人和岗位的供需匹配

22、薪酬公平:内在公平(自己)、内部公平(企业内)、外部公平(同行业)

23、带薪休假时国家法定规定的24、奖酬包括薪酬、福利、事业机会

25、人力资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比数量对质量替代性要强

26、留用平越高越好(错)

27、工作说明书内容不包含晋升

7.现场施工管理重点探讨 篇七

1 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节能增效为原则,双增双节为动力,最大限度的挖掘项目内部潜力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作为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内容广泛,包括质量、安全、工期、成本、人员和材料等诸多专业。受当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施工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靠质量拓展市场,靠信誉谋求发展,则必须以“现场第一,强化管理”为原则,积极做好现场施工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作用,为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形成以现场施工为中心的管理制度体系,及时解决现场矛盾与冲突,做好人员关系的协调与各工序衔接,抓好工程质量,搞好现场管理,树立以“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发展和管理理念,为提高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好保障。

2 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首先要满足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按照施工工法、设备安全和操作方法等具体要求进行管理,在老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技术进行试验;其次是符合国家政策,国家政策是工程管理最根本的依据,根据科学发展规律和国家不同时期的政策而制定,并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材料和能源、保护环境、保护历时文物等;最后是经济节约,结合国家和企业、当前和长远的经济利益,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分析,确定合理的管理方案,低成本保质量的完成目标任务。

3 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内容

3.1 材料管理

材料管理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材料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严把材料关,确保所用材料符合工程质量要求。材料生产厂家或供货商的确定应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选择,需严格审核生产厂家或供货商的资质,要求必须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要求,一旦确定,建立合同关系,对履约双方形成制约,整个工程的所用材料均需按合同执行。材料进场后,按要求审核产品三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试验检验报告单和产品说明书),检查外观质量,初步确认合格后,对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确保材料品种、规格、质量和数量满足工程需要,并对进场材料做好保护工作,如钢筋水泥等遇水影响其质量的材料应做好防水防潮工作。对于脚手架、模板等需要周转使用的材料,应做好周转协调工作,避免因二次或多次周转产生不必要的人工机械费和材料租赁费,材料使用过程中严禁随意对其进行切割或损坏,以增加利用次数,降低采购成本。

3.2 人员管理

人是项目工程的直接参与者与组织者,人员管理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与劳务人员管理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1)技术人员管理。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施工的管理与指导者,对项目工程的建设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施工单位,需充分地协调好技术管理和施工作业人员的职能,明确各自分工,提高责任意识,强化任务目标的落实。并以一定的资金投入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现场管理经验,转变管理观念和改进管理方式,确保其职业能力满足工程需要;(2)劳务人员管理。劳务单位确定时,应严格审查其资质范围与合同履约情况,并优先选用具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劳务队伍。对于劳务人员的管理应以人为核心,以人的专业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必要时,通过专业技术培训的方式提高人员素质,并建立强制性管理措施,健全岗位责任制,以制度对其形成约束。

3.3 质量管理

(1)明确技术标准。项目施工前,项目部应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资料文件,统一印发保证各管理人员人手一份,并组织召开技术专题会议,通过技术交底,使各管理人员明确目标,规范施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强化检测手段。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需通过试验检测的措施进行质量评定,试验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其包括理化试验和无损检测两个方面。各分部、分项只有通过试验检测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切莫只通过目测定论工程质量。

3.4 安全管理

安全是企业立足之本,是一切工程行为进行的前提,其不紧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保障与企业形象的维护,作为一项细致而艰巨的任务,施工企业应从以下几点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的形成是安全生产最基本的保障,施工单位应以机构、制度及岗位职责的形式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约生产行为的同时实行奖罚措施,切实落实安全制度的执行,切莫人浮于事,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

(2)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检查是以防范的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改正,包括周检(或旬检)、月检、季检和年检四个方面,除此之外,还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不定期突击检查。安全检查应做好检查记录,对前期检查存在的问题应在下期进行重点检查,并以指标的方式对其进行打分,评价的主要指标有:人的生物节律、人的精力、人的条件失误率、人的意识状态可靠系统、设备故障率,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3.5 组织协调管理

监理作为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者,主要工作内容是“三控制、三管、一协调”,其中的‘协调’就是指与建设工程施工有关的各单位间关系的组织协调,包括: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与政府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是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作为枢纽性单位,其组织协调工作的进行首先要以专业的业务水平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专业素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其次要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执业准则,把好原则尺度,对于不良行为与现象绝不妥协;再次是加强工作方法的灵活性,对待问题多角度思考,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积极听取各方意见,认真分析并综合处理,采取有效的方法、技巧与各方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工程的顺利进展;最后是搞好团体建设,识大体、顾大局,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工作热情,大家团结协作一致,加强认识,减少冲突、误会,促进管理协调。

除此之外,项目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还包括进度管理、工期管理、机械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内容,其均对项目工程的实施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4 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实现施工控制整体优化,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对于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作为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不仅需要在制度上做好现场管理措施,更需在实际施工中切实将其落实到位,提高施工质量,降低事故频率,改善人员关系,使现场各因素达到良好结合状态,最大发挥其系统功能,为我国建设工程的长远发展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进.浅析贯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90-91.

[2]刘志强.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307.

8.强化管理促转变突出重点抓落实 篇八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西藏的生态与环境高度重视。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已明确指出“将西藏纳入国家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域,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荒山荒地造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林业建设辉煌历程

2004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等国家有关部委、对口援藏省市和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区林业工作会议部署,通过林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西藏自治区林业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林业生态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生态保护能力逐步提高,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林业三大效益更加显著,林业管理水平和干部职工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林业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首先是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极大地带动了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三年来,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为主,全区共完成造林11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任务65万亩,拉萨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工程完成造林5.6万亩,其它工程造林19.4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000多万株,参加人数达300多万人次。全区完成封山封滩育林713万亩。长江上游昌都三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呈现恢复性增长。顺利启动了第一批和第二批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对217万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进行了有效管护。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其次是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保护成效明显。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加大,国家已批准了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工布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新建了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我区12个湿地项目列入了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通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和玛旁雍错、麦地卡两个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监测站建设项目已批准立项。我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得到较快的恢复。

另外,我区坚持依法治林,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林业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林业基础设施和基础性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加强,支撑保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而且较好地完成了2006年农牧民安居工程木材供应任务,狠抓了野生候鸟禽流感监测防控工作。随着林业建设投入和援藏力度不断加大,林业发展动力得到极大提高。

林业发展迎来机遇

“十一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增多,投资不断增加。一批林业重大工程项目将陆续上马,如工布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已经开始实施;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即将启动;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现在正与国家有关部委衔接落实;全区防沙治沙工作效果显著;我区有12个湿地项目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林业投资逐年增加,今年有望达到6亿元。

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干部群众生态意识极大提高。通过多年的发展,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绿化意识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林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通过引导广大农牧民参与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既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又有效地调动了农牧民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提高了农牧民的素质和技能,为全区林业建设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另外,西藏拥有丰富的林业特色资源开发和利用优势。我区林业特色资源非常丰富,有高品质的水蜜桃、薄壳核桃、野生葡萄、大红袍花椒等干鲜果经济林;有松茸、青冈菌、猴头菇等菌类,以及天麻、红景天、手掌参等林下资源;有杜鹃、大花黄牡丹、兰科植物等珍贵花卉;有巴松错、色季拉等国家级森林公园。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林芝、阿里等机场的通航,森林生态旅游将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野生动物的驯养开发有望成为我区林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但是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林业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挑战。西藏承担着全国约八分之一国土面积的生态建设与保护任务。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近1/6和1/4,但全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1.31%。生态与环境非常脆弱,林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甚至不可能恢复。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机场航空运输能力的提高,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人为活动将更加频繁,生态保护的难度和压力也将逐步加大。

林业工作实干创新

2007年是西藏林业局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十一五”期间,我区林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完成工程造林20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50万亩,封山封滩育林500万亩。林业产值达到35亿元,为农牧民增加收入达到15亿元,完成22万户农牧民安居工程木材供应任务。野生动植物、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趋于科学规范,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业机构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林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林业管理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下一个阶断我区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首先要以农牧民安居工程木材生产供应工作为突破口,规范资源林政管理;第二是以重点区域造林绿化项目为龙头,实施好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第三是以保护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为主体,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第四是以林业特色产品培育开发为切入点,积极扶持和引导林业产业建设;第五是以加强基础设施和机构建设为途径,努力缓解林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第六是以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推进科教兴林战略的实施;第七是以全国林业对口支援为契机,积极用好用活中央的特殊优惠政策;最后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林业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目前,西藏自治区的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坚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狠抓落实,为圆满完成全区林业“十一五”规划任务,实现全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建设而努力奋斗。

9.物流管理运输管理考试重点 篇九

商业银行的战略风险管理具有双重内涵:

一是商业银行针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外部环境和内部可利用资源,系统识别和评估商业银行既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中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和风险管理措施来避免或降低可能的风险损失。

二是商业银行从长期、战略的高度,良好规划和实施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以及声誉风险管理,确保商业银行健康、持久运营。

一、战略风险管理的作用:长期的战略性投资

战略风险管理通常被认为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投资,实施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实质上,商业银行可以在短期内便体会到战略风险管理的诸多益处:

・比竞争对手更早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更为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

・全面、系统地规划未来发展,有助于将风险挑战转变为成长机会;

・对主要风险提早做好准备,能够避免或减轻其可能造成的严重损失;

・避免因盈利能力出现大幅波动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优化经济资本配置,并降低资本使用成本;

・强化内部控制系统和流程;

・避免附加的强制性监管要求,减少法律争议/诉讼事件,

简言之,战略风险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经济损失、持久维护和提高商业银行的声誉和股东

价值。

知识要点:

商业银行致力于战略风险管理的前提,是理解并接受战略风险管理的基本假设:

(1)准确预测未来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2)预防工作有助于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和未来损失。

10.物流管理运输管理考试重点 篇十

第一章

1、P2/广义上的电子商务(英文简写:EB)是指各行各类,包括政府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各种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可称作电子业务。

2、P3/电子商务的概念包括2个因素:一是商务,二是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

3、P3/电子商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商务,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

4、P5-P6/电子商务的分类?

1)企业对消费者。英文简写:B2C。

2)企业对企业。英文简写:B2B。

3)消费者对消费者。英文简写:C2C。

4)企业对政府。英文简写:B2G。

5)消费者对政府。

6)企业对消费者对企业。

5、P10/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主要由交易主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等基本要素组成。

第二章

1、P32/电子商务的四个层次?

1)网络设施层。网络层是实现电子商务最底层的部分。

2)信息发布层。使用的技术包括HTML、JAVA、万维网。

3)信息传输层。信息传输包括2种格式:非格式化数据交流,如EMAIL、FAX等。格式化数据交流,如EDI。HTTP是Internet使用最广泛的通信协议。

4)一般业务服务层。

2、P36/电子商务的三大基本功能分为内容管理、协同管理、交易服务三大功能模块,简称为3C功能。

1)内容管理。A:提供WEB上的信息发布。B:公司范围内的信息传播。C:提供有关品牌宣传及相关信息。D:提供保护及管理关键数据的能力。E:提供存储和利用复杂的多媒体的能力。

2)协同处理。内容包括:A:通信系统。B:人力资源管理。C: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E:销售自动化。

3)交易服务。具体包括四个:A:市场与售前服务。B:销售活动。C:客户服务。D:电子货币支付。

3、P42/B2B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1)根据交易机制分类。

A:产品目录式。此种模式集中了大量产品和服务,为卖家提供了低成本的销售渠道,为买方提供了一站式的采购站点。提供“一店全买”的报务。

B:拍卖所式。这种模式提供一个销售和购买特殊商品的场所。拍卖式为双方带来的主要好处是提供更多的选择与机会。

C:交易所式。这种模式一般为按产业或行业细分的“大宗商品”如农产品提供的交易市场。D:社区式。这种模式聚集了一群买方和卖方的目标用户,为他们提供行业信息及与业内人士相关的社区服务。

2)根据企业间商务关系的不同进行分类。

A:以交易为中心的B2B电子商务。

B:以供需为中心的B2B电子商务。

C:以协作为中心的B2B电子商务。

3)根据买方和卖方在交易中所处的地位

A:以卖方为主模式。

B:以买方为主模式。

C:中立模式。

4、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B2B电子商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里?

1)降低企业的采购和销售成本。

2)优化企业的库存。

3)缩短企业的生产销售周期。

4)促进买卖双方信息交流。

5)全天候无间断运作。

5、P51/B2C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1)从企业和消费者买卖关系的角度分析。B2C的商务模式主要分为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子商务及买方企业-卖方个人的电子商务2种模式。

卖方企业---买方个人模式。这是商家出售商品和服务给消费者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典型的代表为亚马逊网上书店。

买方企业---卖方个人模式。这是企业在网上向个人求购商品或服务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应用最多的就是企业用于网上招聘人才,最典型的案例为深圳人才市场网。

2)根据交易的客体分析。无形商品和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网上订购模式、广告支持模式和网上赠与模式。

网上订购模式分为:A:在线出版B:在线服务。C:在线娱乐。

广告支持模式指的是:在线服务商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在线信息服务,其营业收入完全靠网站上的广告获得。如YAHOO。

网上赠与模式:这种模式通常被软件公司用来赠送软件产品,以扩大其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如美国的网景(NETSCAPE)公司。

6、P54/网上消费需求的特点?

1)网上消费具有层次感。

2)网上消费者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3)网上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交叉性。

4)网上消费需求的超前性和可诱导性。

第三章

1、TCP/IP协议的内容?

1)应用层。应用层包含所有的高层应用协议。

2)传输层。主要包括各种传输控制协议。

3)互联网层。

4)网络接口层(主机-----网络层).2、P76/IP地址的类型:

1)A类地址。一般用于拥有大量主机(16 777 214台)的网络。A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范围为0~127,其余的三字体作为主机号,都在0~255之间。A类IP地址例如:10.15.124.6。

2)B类地址。适用于规模适中(65 536台)的网络。B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范围为128~191。第二字节在1~254,255作为保留字。例如:129.45.21.56。

3)C类地址。一般用于主机数量不多(小于254台)的网络,多为小型局域网。C类范围在192.1.1~223.254.254。一个典型的C类地址:202.116.39.129。

3、P77/网络平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信息高速公路”。包括了远程通信网、有线电视网、无线通信网和互联网。

4、P79/ATM指的是异步传输模式。它具有以上几个特点:

1)灵活性。2)高速率。3)多业务。4)可靠性。5)安全性。

ATM的应用包括:1)多媒体2)高速数据3)高速宽带应用。

5、P99/Intranet:Intranet一词来源于INTRA和NETWORK,即内部网络,又叫内联网。一般认为是将Intranet技术应用于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的内部专用网络。

6、P100/Extranet:网际网(Extranet),是指使用互联网技术将多个企业网连接起来的信息网络,它是互联网技术在企业间范围内的延伸。它支持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商务过程连接和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业务控制和协同工作。

第四章

1、P117/电子商务服务器的安全威胁?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服务器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2点:

1)系统安全。系统安全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二是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非企业用户会通过网络漏洞攻击系统。三是来自内部用户的安全威胁,网络内部通过网络非法登陆服务器,修改或者窃取信息。四是通信协议软件本身缺乏安全性。如TCP/IP协议,IP连接是没有安全设计的。五是应用服务器的安全。

2)数据库的安全。局域网采用广播方式,在同一个广播域中可以倾听到该局域网上传输的所有信息包,是不安全的因素。数据库系统也是安全的最核心的部分。

2、P118/电子商务安全的需求?

1)保密性。2)完整性。3)不可抵赖性。

3、P127/防火墙:是指设置在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区域与风险区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仅让安全、核准了的信息进入,同时又是抵制对企业构成威胁的数据。

4、P129/防火墙的种类?

1)包过滤防火墙:指是在网络层中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依据系统事先设定好的过滤逻辑,检查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以及包所使用端口确定是否允许该类数据包通过。包过滤防火墙是基于“凡是未禁止的就是允许的”原则的访问原则上的。

2)代理服务。基于代理的防火墙源于人们对越来越牢不可靠的安全方法的需求。由于包过滤防火墙可以按照IP地址禁止未授权者的访问,但是它不适合企业网用来控制内部人员访问外界的网络。为了实施更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可以采用代理服务。代理服务是基于“凡是未允许的就是禁止的”访问原则。

5、P131/身份认证都有哪些技术?

1)密码方式。2)生物特征。3)动态口令。4)IC卡认证。5)USB Key认证。

6、P136/数字签名的过程?

目前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数字签名过程如下:

1)被发送文件用散列算法加密产生信息摘要。

2)发送方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对摘要再加密。这就形成了数字签名。

3)将原文和加密的摘要同时传给对方。

4)对方对发送方的公共密钥对摘要解密,同时对收到的文件用散列算法加密产生又一摘要。

5)将解密后的摘要和收到的文件在接收方重新加密产生的摘要互相对比,如两者一致,则说明传送过程中信息没有被破坏或者被改动,否则不然。

7、P138/数字证书类型:1)个人数字证书2)企业数字证书3)服务器数字证书

8、P140/CA:是认证机构的国际通称,是指对数字证书的申请者发放、管理、取消数字证书的机构。

第五章

1、P153/传统支付活动是指当前人们普遍使用的不同于电子支付的其它支付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支付方式:现金、支票。

2、P159/电子货币可能带来的问题?

1)可能对货币总量需求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产生潜在的影响

A:电子货币能够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改变

B:对供给的影响可能产生于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影响。

2)可能带来相关的法律问题。主要产生于消费者、零售商以及发行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契约的法律关系问题。

3)电子货币系统的安全问题。电子货币系统的安全受到侵害的可能性直接关系到中央银行的利益,因为任何损失都将由发行者和系统经营者承担。

3、P172/电子现金支付方式存在的问题:

1)只有少数商家接受电子现金。

2)成本较高。

3)存在现金兑换问题。

4)风险较大。

4、P194/从技术角度看,网络银行至少需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商户系统、电子钱包、支付网关和安全认证。

第六章

1、P210/物流的概念?

物流的概念包含以下要点:第一,物流的研究对象是贯穿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一切物料流以及有关的信息流,研究目的是对其进行科学规划、管理和控制;第二,物流的作用是将物资由供给主体向需求主体转移,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及空间价值。第三,物流的活动包含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信息活动等。

2、从物流的地域范围进行分类?

1)区域物流。

2)国内物流。国内物流是指发生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各国物流特色:日本:海运突出。美国:高速公司集装箱运输作用突出。欧盟:物流业中各国分工的特点突出。

3)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投资、贸易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3、P233/美国物流配送中心类型:

1)批发型。2)零售型。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是全美典型的零售型配送中心。3)仓储型。福来明公司的信品配送中心是全美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

第七章

1、P257/EDI系统一般由报文生成和处理模块、格式转换模块、通信模块和联系模块等几部分组成。

2、P280/EDI通信网络的发展在时间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通过专线连接、基于VAN和基

于Internet。

第八章

1、P302/与传统商店相比,网上商店具有的新的特性?

1)经营的场所不同。

2)经营的手段不同。

3)经营的地域与方式不同。

4)网上商店的经营对技术的依赖性更强。

2、P303/一个完整的网上商店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客户。在现代的网上购物中,客户一般都在使用浏览器进行诸如浏览、购买、订单发送、支付等操作。

2)商家或商场。

3)电子商务中心。

4)虚拟商店。

5)商务中心支付服务器。

6)银行服务器前端。

7)认证中心。

8)配送中心。

3、P307/数字营销:网络营销和数字营销密切相关,它们其实是一个事务的2个方面。数字营销强调的营销中信息交流所运用到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它是互联网的基础。

4、P307/许可式营销:许可式营销是另一个与网络营销概念密切相关的概念。许可的意思是根据顾客的意愿推销而非强制推销。

5、P323/网上营销方式?

1)发布供求信息。2)直接向潜在客户发送信息。3)加入专业经贸信息网。4)加入行业信息网。

6、P337/供应链管理是指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最优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以最小的成本快速为客户提供最高的商品价值。

7、P347/ERP,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名称为源于产业界,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的管理平台。

第九章

1、P387/网站的动态内容是网站内容的主体,整个网站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

2、P392/页面版面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1)正常平衡。2)异常平衡。3)对比。4)空白。5)尽量用图片解说。

3、P401/几种常用的网上推广策略?

1)登记搜索引擎。2)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推广。3)友情链接。

第十章

1、P417/网络伦理: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遵循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

1)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伦理问题。

2)信息共享与信息专有的伦理问题。

3)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的伦理问题。

4)通信自由与社会责任的伦理问题。

5)信息内容的区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的伦理问题。

2、P429/电子商务中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1)网上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2)网上侵犯著作权的作为。

3)网上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4)网上恶意抢注域名的行为。

5)非法链接。

3、P431/电子商务中保护知识产权的策略?(相关考题:注意团购活动中产生的知识产权)

1)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网络知识产权。

A:在立法暂时“滞后”的情况下,建立自律机制。加强网络自律是解决电子商务侵犯知识产权问题的最根本方法。

B:完善电子商务及知识产权立法。

C:加大执法力度,强调一体保护。

2)通过技术手段保持网络知识产权。

A:加密技术。一般分为软加密和硬加密。分别具有成本低、升级快和加密强度高、加密性能好和加密方式灵活的优势。

B:数字水印技术。

11.油田企业资金管理的监管重点探索 篇十一

【关键词】油田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监管重点

目前,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油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如资金管理不严、周转不灵等许多资金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对油田企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油田企业对资金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更好的确保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本文就我国油田企业目前在资金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油田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不断提高油田企业的资金调度和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的高效、快速建设发展。

一、油田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问题

1.油田企业缺乏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油田企业已经形成的较为完善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但在资金管理的具体细节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和漏洞,也就是说企业仍然缺乏资金管理以及使用方面的法规制度。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部分油田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规章只是被制定出来,而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成为流于形式的摆设。而有些企业的财务决策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健全的约束机制,导致对企业资金使用的考核标准不全面、不完善,从而造成一系列不科学、不合理的盲目投资项目,这些都造成了油田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效果的低下。

2.资金信息缺乏真实性

我国部分油田企业存在财务信息不集成、不对称、不透明的问题,这就导致企业高层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能根据科学、准确的财务资金信息对企业当前的实时经营生产状况进行有效的判断,甚至会因为资金信息的虚假性而造成错误的判断,从而不仅导致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报表以及经营状况反映等方面的信息不真实,还造成油田企业在经济上的严重损失。

3.缺乏有力的监控机制

当前,在我国有些油田企业中,普遍存在对资金运动监控不利的现象,这不仅导致企业所有者不能有效、准确的掌握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状况,还造成资金大量流失、擅自转移挪用公款、侵吞国有资产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导致油田企业因财务资金周转不灵而造成资金的入不敷出,提高了油田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造成油田企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效益损失。

二、油田企业资金管理的监管重点

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油田企业要根据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和健全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在确保宏观管理制度完善的同时,着重加强对企业资金具体细节方面的应用管理,明确资金利用的目标、方向和形式,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要加强对资金投资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和落实科学、合理、切实的投资目标责任制,不断提高企业高层的资金风险意识和投资责任心,加强对资金整体的统筹、调整和结构优化,从而有效的避免集体决策形式流于表面。

2.提高企业高层的资金管理意识

油田企业要不断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资金管理理论和观念,从而有效的促进和推动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包括有:(1)强化油田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资产的“聚财生财”;(2)不断提升油田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的时间价值观念;(3)加强油田企业在资金管理上的结算管理,促进资金的周转速度和成效;(4)不断加强油田企业在资金投资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3.建立和完善油田企业的资金管理约束体制

油田企业要进一步的优化资金结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全面的企业资金约束体制。同时,严格资金利用、管理和控制流程,积极构建企业资金的循环利用机制,并加强资金的后续管理工作,推行和落实全面、有效的资金补偿积累机制,全面实施债权催收制度和应收账款的台账管理制度,从而使企业资金的流动利用方向更加明确、系统、规范,实现对企业资金的实时动态化管理和控制。

4.加强资金管理的监督控制机制

油田企业要加强和完善对资金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监审制度,强化对资金的事前预防管理和事中控制管理。同时,还要积极的引进财务资金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模式,不断提高油田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油田在经营全过程当中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资源的数据集成和共享,从而更好的提高资金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高效化、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工作对油田企业的生存经营和未来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油田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资金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建立和完善油田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制度体系,加大监督控制力度,规范资金管理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油田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促进企业更好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薪昌.油田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03)

[2]吕宪金,祝贺.刍议油田企业高效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搭建资金管理平台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J].国际商务财会,2012(11)

[3]陈坤霞.对油田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工作的探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05)

[4]刘海燕.油田企业资金管理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

上一篇: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初中作文下一篇:黑龙江省公路自行车赛省领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