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平台建设方案

2024-07-24

社区平台建设方案(共13篇)

1.社区平台建设方案 篇一

让在职党员发挥光和热

――南街泰安社区搭建平台开展在职党员社区建设服务岗活动

在全区开展的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活动中,泰安社区党总支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特长,在在职党员中开展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岗活动,使广大在职党员有了一个施展才华,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区做贡献的大舞台。

社区党总支在调查摸底的基

础上,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在在职党员中开展民情信息岗、治安巡逻岗、就业信息岗、扶贫帮困岗、法律服务岗、文化宣传岗、青少年教育岗、文明劝导岗、便民服务岗、绿化养护岗等10个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岗活动。社区党支部根据在职党员的一技之长和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定岗。

民情信息岗——在小区大门口设金点子信箱,集大家的智慧,为社区建设想办法、出主意,为社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出谋划策。社区党支部每周收集一次,进行归类,年底进行评选并进行表彰。

治安巡逻岗——要求全体党员关心社区治安状况,每逢节假日或重大事宜组织开展夜间巡逻,同时做好防火防盗宣传,维护一方平安。

就业信息岗——利用在职党员工作的优势,宣传政府的就业政策,在小区内设就业政策信息公布栏,每周发布一次就业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扶贫帮困岗——在职党员,收入相对稳定,他们主动参与扶贫帮困岗,与辖区单位的南关学校的8名特困学生以及社区内的困难家庭、单亲儿童、空巢老人等结对帮困,定期和不定期地走访慰问,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法律服务岗——利用在职党员的法律特长设定了法律服务岗,定期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引导居民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做个懂法、守法的市民。

文化宣传岗——利用在宣传系统工作的在职党员,发挥他们的特长,支持和配合社区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把社区内的好人好事汇编成小品、快板等节目利用节假日进行演出,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感染人、教育人。同时开展“我为社区献一本好书”活动,让社区居民看到更多的好书,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营造共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教育岗——由退休教师负责,安排好其他在职老师,配合社区做好假期青少年的校外辅导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科普知识、手工劳技等方面的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文明劝导岗——由社区退休党员组成,每周活动两次,劝导不文明行为,对小区内的环境卫生、绿化进行监督,宣传文明向上的行为规范,营造“人人争创文明城市,个个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

便民服务岗——由医务工作者组成,利用他们的一技之长,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医疗服务和义务就诊活动,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规定活动一年不少于两次。

绿化养护岗——在泰安小区、安民小区、新世纪小区等4个小区设立7个党员绿化养护责任区,不定期进行绿化养护管理,使小区树常青、草常绿、花常开。对破坏绿化环境、损坏公共财物、乱扔垃圾的行为进行监督劝导,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思想理念。

目前,泰安社区社区党总支正按照计划,付诸实施。社区党总支向每一位在职党员发了《文明从脚下起步,共产党员做表率》的一封信和参加社区服务岗的实施办法,得到了广大在职党员的积极响应,他们放弃休息时间来到社区,根据各个服务岗的特点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他们的行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风采,用自己的辛劳支持社区建设,共同把社区建设得文明、和谐。

2.社区平台建设方案 篇二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社区在社会治理中所发挥的基础作用越来越大, 其对管理手段、管理能力、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因此, 做好社区信息化建设, 显然是优化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提高治理效率、 实现民主管理与公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由之径, 也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 由于电子信息媒体以其时效性高、载体灵活 (智能手机与网络) 、操作简单与信息获取便捷等特点, 日益成为民众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与新的传媒基点。信息化建设, 尤其是以微信等新媒体作为信息管理媒介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成为当下社区治理的重点工作事务。

社区信息化作为“智慧城市”工程的布局关键, 其核心是将各项社区治理工作纳入统一的新型信息平台。江苏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 经过多年的试点与推广, 省内现代化社区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其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居于领先地位, 可为其他地区在此方面提供一定经验。为掌握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发展现状, 理清其所面临的主要制约问题, 并总结社区信息化建设可推广的一般性原则与发展对策, 本文选取江苏省常熟湖中社区这一信息化管理需求迫切, 且具备信息化建设的资源与环境基础的代表性单位为调查样本, 开展社区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现状分析。

二、社区新型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以江苏常熟湖中社区为例

经过2015年11-12月期间的考察调研, 本文调查组从社区信息化需求、信息化工作环境与基础等环节把握了湖中社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

1.社区信息化需求程度高

湖中社区建于2014年7月, 是一个新兴社区, 由常熟尚湖中央花园一至三区、 金枫花园、尚湖花园别墅区、尚湖小区组成。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数306户, 户籍人口811人。居住人口9956人, 党员32人。自成立起, 湖中社区便开始其信息化建设, 在常熟市方塔管理区官方网站上常设社区信息与服务板块和窗口。作为方塔管理区人口最为众多、事务最为繁杂的社区之一, 社区地处招商城附近, 人口组成情况复杂, 流动人口较多, 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管理事务较为排斥, 关注度与参与度极低, 湖中社区积极开拓网络服务, 对这一便捷化程度较高, 不需要住户亲自前往社区的办事渠道需求程度提高。

2.湖中社区信息化工作环境与基础

⑴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基础。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基础方面, 湖中社区现有社区信息化条块专任负责人一人 (社区工作站副主任兼任) , 专人负责人具有基本的微信编辑技能。平台建设资源方面, 社区信息化硬件设施齐全, 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充足。信息化建设计划方面, 在上级管理区——方塔管理区的指导下, 社区制定了中短期信息化建设计划, 且现有同管理区内清河坊社区之微信平台建设优秀成果作为借鉴经验, 具有开展社区信息化工作的优良基础。

⑵社区微信公众号建设开始起步。 1社区微信企业公众号。湖中社区自成立伊始, 便注意到了微信平台对于社区工作的巨大助力作用, 于2013年申请微信企业公众号:湖中社区。对社区信息与相关政策信息、社区动态等内容进行发布。 但由于企业公众号的闭塞性质且社区运营推广能力十分有限, 使得该服务号并未达到应有的服务效果。2社区微信服务公众号。2015年下半年, 在本调查组的协助指导下, 该社区信息化工作专任负责人成功完成全新社区微信服务公众号:虞山镇湖中社区的申请与审核, 该新型服务公众号设计有美观而大方的全新服务版面与点击弹出式服务窗口, 具有无关注门槛, 开放性强, 面向大众等特征, 且在版面与内容模式上更加灵活便捷, 十分适宜向所需服务对象进行推广。经过一系列现场推介与宣传, 社区新版微信服务号推广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社区今后相关信息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社区新型信息化平台发展的制约问题

由于湖中社区工作人员对微信公众号的类型与操作流程并不熟悉, 一方面未能把握企业号私密性极强, 开放性极差、 不适合大规模推广等特征, 故而在微信推广和内容推送上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 社区工作人员微信内容编辑技术水平较低, 发布内容可读性差。微信版面缺乏美观性, 故而长时间内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但是微信平台依然无人问津, 社区信息化建设一度陷入困境。

1.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缺乏整体规划设计

首先, 湖中社区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 平台建设水平不高。同期的虞山镇清和坊社区、北门大街社区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湖中社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仍旧处于初级阶段, 在前期还存在企业号与服务号混用的情况, 由于企业号的内部应用程度较高, 需要使用人的联系方式等才能进行信息传播, 缺乏广布性, 因此推广程度有限。其次, 由于公众号信息内容贫乏、栏目设置不合理, 故而整体实用性不高。第三, 社区信息化建设未能联系多方利益相关者, 未能收集居民、物业、居委会等组织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整体规划建设, 缺乏整体长远规划。

2.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才、技术欠缺

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和技术有着直接联系。湖中社区在编工作人员仅有5人, 事务繁杂, 人数有限, 具备平台建设与运营技能者更为稀缺。调研结果显示, 湖中社区仅有1名具备微信平台编辑基础的成员, 这十分不利于社区微信平台的开发与维护运营。

3.居民使用意识程度不高, 信息化普及程度低

由于湖中社区住户的特殊性 (多为非社区户籍的外来人员) , 居民的文化程度不高, 流动性强, 社区整体意识弱, 不了解社区事务的发展动态和现实情况, 排斥接受政策信息, 甚至对社区统一办理居民子女入学需求登记与城镇居民医保宣传等事关其切身利益的活动亦置若罔闻, 发生问题时也不知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据统计, 湖中微信平台的关注人数不足100人, 普及程度低, 急需进一步推广。

四、社区新型信息化平台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湖中社区现代信息化新媒体平台建设进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结合当下社区管理中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论述与已有解决方法, 现将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简述如下:

1.以“五项原则“为抓手, 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规划

社区的信息化建设须遵从“先建构、 后推广、强基础、广范围、重整体”五大原则, 无论是哪一个原则, 都涉及对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把握。其中, “先建构”与 “重整体”即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结合社区自身现状与需要, 由治理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目标着手进行平台结构设计, 提出具有前瞻性与综合性的发展目标, 从而明确、 完善今后信息化发展, 需要平台建成的信息模块与信息功能等基本架构, 并作为顶层设计的组成部分逐步实现;“后推广”即指在确立社区信息化发展目标与结构, 并确保平台具有较好的内容推送能力后, 再集中力量对社区信息化平台进行宣传与推广;“强基础”即要求社区信息化建设注意夯实平台的服务性基础, 注重新媒体区平台的实用性, 而非仅仅成为政策、通知等信息的传递板, 更不是过于刻意追求版面美观、博取眼球而忽视互动与实用功能的“花拳绣腿”;“广范围”指的是社区信息化平台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受众群体的异质化需求, 在提供服务的版块与其内容设计中要尽量做到能够使大部分受众群体接纳并使之能够较为顺利地进行操作。

2.完善社区信息化平台工作机制, 引入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的平台运营与管理人才

社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在长期的管理维持与运营中, 理论上需要一些具备基本平台建设与运营能力的专业人才, 但考虑到当前社区人员编制不足, 且能够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成本也有限, 结合社区信息化平台初期所需技术水平也不高的现实, 故而在初期实际操作中应允许甚至鼓励社区录用社区工作与信息化平台建设兼职人才, 并定期培训。在完成社区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兼营信息化管控事宜。但为了保证平台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 社区应当建立起一套标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维护运营体制, 界定相关负责人的日常工作标准与管理制度, 同时注重在人员招录中及时引进具有基础新媒体平台建设与运营技能的相关人才。

3.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宣传与推广, 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平台关注数量与质量

信息化平台是一个双向的互动平台, 要实现信息发送主体与受体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协同, 就必须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受众。首先, 微信平台发布的内容应关乎受众的需求与利益, 形式应丰富多彩, 以获得持续性关注;其次, 在满足优质内容条件后, 可以采用一些具有技巧性的推广手段, 例如举办社区大型活动, 组织参与住户进行微信投票, 同时设置投票前必须关注社区微信的条件, 鼓励活动参与者广泛拉票, 或准备一些礼品或电子红包号召居民关注, 此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大关注量并提升微信平台的知名度, 但也存在活动结束后, 受众感觉该平台无用而取消关注的风险。此外, 还可在推送内容形式上做文章, 即使用较为有吸引人的标题诸如 “千万别点开”等噱头标题, 而后设置先关注再查看全文等手段, 利用公众求异心理引导其点击并关注。但此举易引起受众的反感, 只能作为获取关注的辅助性手段, 予以间歇性实施。

4.整合升级信息化平台结构, 建立 “六位一体”社区信息体系

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要吸引居民关注度并提高服务质量, 就需要多渠道信息与内容的整合统一, 打造“应用网络化、资源数字化、流程规范化”的智慧化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当今社区治理并非街道与社区工作站一方就能够提供全面的服务, 而是需要卫计生、公安、消防与城管、 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多方面社区治理主体进行参与, 从而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将上述六方的信息交互平台相统一, 实现“六位一体”的信息化建设态势。使居民得以通过“一站式”的服务平台, 同时办理多项业务及获取多项服务, 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多样性需求, 从而真正起到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广泛性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大海, 魏娜, 郇建立.社区管理 (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孟洁.基于微信的社区服务平台研究[J].电子商务, 2015 (12) :48-49.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Z].2006-03-1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Z].2006-04-09.

3.甩挂运输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篇三

甩挂运输,是指牵引车拖带挂车至目的地,将挂车甩下后,换上另一挂车运往新的目的地的货物运输方式。

集装箱甩挂运输以其高效、经济、节能、环保的优势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应用。发展甩挂运输,可提高牵引车和挂车的工作效率,在较大程度上节约能源消耗。通过科学高效的生产组织,可大大提高货物流转速度,创造更高的时间价值。挂车待装待卸时具有仓储功能,可临时代替库房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金,减少土地占用。现行“一主一挂”的运输生产组织模式中的装卸时间在甩挂运输中变成运行时间,可大大提高驾驶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同场站装卸效率的差异,为开展限时运输服务创造条件。

2 甩挂运输的主要形式

(1)1线2点 这种形式主要在短途复式运输线路上采用,牵引车往复于2个装卸作业点之间,在线路两端根据具体条件进行甩挂作业,适用于装卸点固定且运量较大的地区。

(2)循环甩挂 这种形式一般是在闭合循环回路的各装卸点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周转集装箱或挂车,牵引车到达一个装卸点后,甩下所带的集装箱或挂车,装(挂)上预先准备好的集装箱或挂车继续行驶。循环甩挂运输能提高载运能力和行程利用率,压缩装卸作业时间,是甩挂运输中较为经济、运输效率较高的组织形式,但其组织工作较为复杂,对作业条件要求较高。

(3)载驳运输 载驳运输,是在多式联运各运输工具的联结点,由牵引车直接拖带载有集装箱的底盘车或挂车到铁路平板车或船舶上,停妥摘挂后离去,集装箱底盘车或挂车由铁路平板车或船舶载运至前方换装点,再由到达地点的牵引车拖带集装箱底盘车或挂车,运往目的地。这种组织方式可加速车辆周转,扩大货物单元,节约装卸或换载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3 甩挂运输的主要优势

(1)降低牵引车购置成本。在节约成本的同时,避免车辆无效行驶费用的产生。

(2)有助于实现零存库。由于甩挂运输能提高时间效益并增强货品流动性,材料随订随到成为可能。

(3)物流成本降低,整车价值提高。甩挂运输采用全封闭的厢式车或集装箱运输车,运输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并且甩挂运输采用自动化辅助设备装卸,因此货品破损率极低。

(4)运输生产效率提高。在相同的运输条件下,运输生产效率取决于车辆载重量、平均速度和装卸停歇时间等3个主要因素。甩挂运输可提高车辆每运次的载重量,从而提高运输生产效率。

据测算,在公路运输中采取甩挂方式,可提高车辆运输效率30%~50%,降低成本30%~40%,降低油耗20%~30%。如果我国现有运力全部实行甩挂运输,运输能力将提高40%以上。

4 建设甩挂运输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1)甩挂运输要充分发挥效益,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和网络化经营的道路,从市场、货源、道路、场站、车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创造必要条件。

(2)甩挂运输的组织工作较为复杂,尤其是循环甩挂和载驳运输对货源组织、装卸时效、作业条件等要求较高。

(3)物流和运输单位迫切需要集成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现代化技术的开放式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及时掌握车辆地理位置信息,为甩挂运输的合理调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5 甩挂运输信息平台所需关键设备

(1)GPS实时监控系统 GPS实时监控系统集成GP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SM/GPRS)和GIS。GPS车载终端一般安装在牵引车上,调度中心可实时了解监控对象所处的地理方位及运行状态,有利于对甩挂运输中的牵引车实施全方位管理和调度。

(2)RFID电子标签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其中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运输系统,如自动收费或车辆身份识别等,识别距离可达数十米。只要将RFID读写器安装在货站或停车场门口,将RFID电子标签安装在车辆上,当车辆进出货站或停车场时,RFID读写器便可自动记录车辆信息。

6 甩挂运输信息平台的网络结构

甩挂运输信息平台可以公用无线网络(如中国移动的GPRS)与GPS车载终端为载体,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安装在货站或停车场的RFID读写器进行通信,及时获得车辆进出信息。挂车经营单位、货主或货代以及交通管理部门可通过公网访问该信息平台,进行各项业务操作。

7 甩挂运输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

(1)牵引车和挂(厢)车经营单位可将GPS车载终端和RFID电子标签安装在车辆上,并在信息平台进行登记。

(2)牵引车拖带挂(厢)车出发时,信息平台通过RFID读写器和GPS车载终端自动记录出发时间、出发地点、拖挂情况等信息,并利用GPS车载终端进行途中实时监控。

(3)车辆到达目的地后,信息平台自动记录到达时间、停放位置等信息。

(4)运输经营单位可利用该信息平台实时查看车辆的地理位置和状态以及是否可供使用等信息。

(5)该信息平台可实现循环甩挂的智能化调度。系统事先计算好某闭合循环回路后,通知各装卸点配备一定数量的周转集装箱或挂车,当牵引车到达一个装卸点后,甩下所带集装箱或挂车,装(挂)上预先准备好的集装箱或挂车继续行驶。

(6)该信息平台具有车辆到达预警功能。装卸点可据此提前准备,预先进行货物装卸,缩短牵引车的等待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7)该信息平台可与船舶、铁路等运输系统实现联动。在多式联运的各联结点,牵引车将挂(厢)车直接开到铁路平板车或船舶上,由铁路平板车或船舶载运至换装点,再由牵引车开上车船直接运往目的地。

4.社区建设方案 篇四

一、老城区的文化之春

“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里的十六分音符是多少拍?”,社区文化活动室里的一位中年女教师正声情并茂地给学员上着乐谱课。“半拍。”班上几十名的年龄不一的社区学员全神贯注地看着大屏电视,学得起劲。

年,街道党工委加大了社区文化建设,将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的舞蹈排练室、健身活动室、棋牌娱乐室、电子阅阅览室、幼儿亲子室等场所全部向居民免费开放的同时,还聘请了专业的老师、专家进行讲课、指导。由于活动场所是向群众免费开放的,周边地段的许多居民都到这里读书、健身、娱乐、练舞等,因此常常爆满,热闹非凡。社区文化的开展有了更好的平台,社区群众能就近得到很好的文化享受。无论是社区老居民,还是外来工作的新市民,真正地感受到社区文化的蓬勃开展,越来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了居民的家门口,让老城区焕发了新活力。

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社区党总支带领社区党员群众不断丰富面向居民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先后成立了支党员特色民俗队伍、支业余曲艺队,人员有两三百人之多。这些社区文化队伍经常参与市、区、街道组织的各项群众文艺活动。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假日,文化队伍都会在社区文化广场演出。无论是老居民还是新市民对这种社区文化很喜欢。随着社区文化的蓬勃开展,对于新市民来说也有了更多融入社区的机会,在每次的社区居民文化节系列活动中,都会吸引社区近百名新市民群众参与。文艺表演、家庭摄影展、群众游艺活动、书画创作……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让参与和观看的群众都乐不可支。

对于社区文化的发展,社区的群众越来越满意。随着社区里的.体育文化设施不断增多,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也日渐丰富,让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多样的文化享受。每逢节假日,社区的漫步机、扭腰机、乒乓球桌等运动器材旁便围满了人,男女老少争相一展身手。社区组织的乒乓球比赛更是备受群众欢迎,“社区里的孩子看到乒乓球比赛的通知比看到什么都高兴”,社区居委会主任梁瑛说。

住在号楼的居民女士,年因旧城改造拆迁搬进社区居住,“搬到社区后,我觉得这边的社区活动与非常丰富,有文艺表演看,还能参加文体比赛。”明年就退休的她笑言退休后不会感到生活空虚,因为,社区的文化生活让她觉得很充实。

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居民群众在乐享社区文化的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同步提升,部分群众更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创作和演出中,以文化作品的形式“反哺”社区。在社区“家文化”打造过程中,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楼院的“家文化”美化中,他们为社区出主意想办法,自发从家中拿出书法、绘画、剪纸、工艺品等。如:回族党员马玉凤拿出书法绘画作品30余幅,党员王连庆剪纸20余幅,居民滕秀基书法作品10余幅等等,现在收集到书法、绘画、剪纸作品等150余幅,这些作品大部分已装饰到楼道内,正如社区刘大爷所说“楼外楼内看得见,进进出出读一遍,看画赏字长知识,居民文化情趣添”。

二、多样化服务满足居民新需求

“过去办事跑了这里跑那里,还要担心办事的人不在。现在好了,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就能把事办成。”高效快捷的服务,让前来社区为民服务大厅办理低保的困难居民喜笑颜开。

长期以来,社区作为一个老城区,社区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社区内很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资源大多散落存在、唱独角戏,各扫门前雪意识较强,协同服务社区意识较差,社区居民办事不便、生活不便、就医不便等现象较为突出。社区党总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引入社会组织力量,实施了“小社区,大服务”,极大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各类需求,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

为民,打造“一站式”服务。现在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曾是。?年,经街道办事处再三协调沟通,购回并改建为现在的130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在设置上,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安装了电子触摸屏服务指南,让前来办事的居民查询各类需要办理的事项更加便捷、更加直接,让各类便民、利民政策和事项更加公开、透明,实现了党务、政务公开。在服务台摆放为民服务代办事项等多种明白纸,以供来办事的居民带回去进一步详细了解。为前来办事的居民设立了沙发、座椅、饮水设备等,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环境,让他们有一种到家的感觉。设置6个便民服务窗口和13个功能区,实行一站式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法律援助、社区医疗、党务服务、代办事项、学生托管、幼儿教育等200余项便民服务。

便民,打造“保姆式”服务。社区低保户王大爷乐呵呵的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桶5L花生调和油和两袋食盐,油的标价是38块5,足足比市场价低了11元。“别小看这11块钱,可以够全家吃好几天菜了!再说,这日积月累,省的可就不是一笔小钱喽!”他高兴地说。为解决好社区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困难问题,社区党总支建立了“民生消费增值超市”,为低保低收入家庭办理“消费增值联系卡”余张。为进一步方便居民生活,社区党总支增加经营品种,拓展满足困难居民“非基本生活”的需求,开展向周围居民实施市场化服务。针对社区双职工家庭子女放学后无人看护的难题,在社区建立“四点”学习屋,为社区双职工子女提供下午4点放学后的免费托管服务,解决社区学生放学后去处的问题,保证学生安全、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由社区党员担当学习屋的管理者,指导学生学习,进行未成年人教育,开展假期青少年活动。

利民,打造“品牌式”服务。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伊春路社区居民对社区“软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社区文化生活、低偿等公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街道通过引进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深化服务项目,开展公益服务。建立了扶老助残服务中心DD康乐园,实施综合性的老年人、残疾人服务中心,优化老年人、残疾人活动场所。通过公益创投的方式,街道提供场所,企业运营管理,对社区低保困难家庭、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低偿优质的服务。

三、和谐家园诠释居民新生活

5.绿色社区建设方案 篇五

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在村内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创建绿色社区的总体规划是:到2011年,用2年左右的时间,把锡坑村建成绿色社区。

创建活动分二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9年,按照创建文明社区的要求对社区的各类设施进行全面的升级,使社区居民生活在良好的绿色环境中;第二阶段,2010年至2011年,全面建设绿色社区,在社区构建起自然和谐的绿色环境、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文明健康的绿色文化。

创建绿色社区,就是以人为本,以居民院落为单位,以群众创建为主体,努力构建自然和谐的绿色环境、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文明健康的绿色文化。

1、建设绿色环境。主要以治理脏乱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着眼点,以“五化”(社区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文化)为重点,建设生活便利、花草相宜、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绿色环境。

2、发展绿色环境.首先通过进千家门宣传“绿色社区”市民基本要求、“提倡绿色消费,远离白色污染” 大力宣传创建绿色社区的有关内容及环保生活常识,以此来普及和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创建绿色社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次发动居民群众和绿色志愿者队伍清除了楼道内和街面上的乱写、乱画、乱帖,开展卫生大扫除、清除白色垃圾活动,发动党员居民种花种草,窗台阳台开辟小花园,同时加强清洁工的管理,划片到人,责任到头,天天检查,时时监督,做到检查有记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果有污染超标,躁声超标的事件发生反映到社区,社区做登记,能解决的协调解决,不能解决的报有关主管部门。

6.社区消防建设活动方案 篇六

二、将消防安全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辖区单位、到责任人,形成消防安全群防群治网络。

三、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情报信息收集,及时准确掌握社区重点要害部位的情况。

四、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利用社区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青少年和老年人为重点教育对象。

五、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监控和扑救,防止火灾蔓延和扩大,要把消防安全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

7.社区平台建设方案 篇七

近年来,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 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各类流行性疾病的有效控制, 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中国社会家庭结构的演变。随着工作流动性的增加和城乡二元化结构的不断强化,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也日趋普遍, 针对上述人群的医疗保健问题日渐突出。

中国目前的医疗体系中, 预防、保健、诊疗、康复等环节还是分属不同的医疗卫生实体负责的, 一般来说老百姓都倾向于选择医疗设备条件好、专家级门诊医生多、诊疗经验丰富的知名医院, 造成社会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发展, 使“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国引进了国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 来方便群众就医, 提出“大病进医院, 小病进社区”的观点来化解这个矛盾。但日前社区医疗却面临着少人问津、开展缓慢等现状, 大多数居民有了头疼发热这一类的小病仍是撇下近在眼前的社区医疗中心, 情愿走远路排长队到大医院就诊。据调查, 90%的人表示从未跨入过社区医院;而到社区医院就医的90%以上都是老年人, 且以量血压或输液者为主, 如果血压显示不正常, 他们会到大医院进行诊治。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社区居民大都认为社区中心规模小, 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 害怕因此耽误治疗。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建立健全较为完备的社会医疗保健体系的条件已日渐成熟。社区卫生服务的发达程度代表了一个现代社会的进步水平, 在这方面, 西方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国外发达国家都拥有健全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这些网络负责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相比之下,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程度还不高, 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还比较单一, 主要以对新生儿预防接种、孕期妇女常规体检为主, “大医疗”概念中非常重要的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都环节还没有真正纳入社区服务的范畴中来, 但实际情况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危害居民 (尤其是老年人群) 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大大增加, 而老年人因衰老体弱易受各种慢性病的危害, 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慢性病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老龄化、遗传、环境、不良生活行为等。就目前科学水平而言, 遗传和年龄是无法改变的, 但是引起慢性疾病的一些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进行干预, 而干预的过程需要通过深入家庭的健康教育才能实现。因此迫切要求扩充社区卫生服务的形式和内涵, 用信息化的手段, 提升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 拓展社区医疗服务的空间和区域, 实现泛在化的家庭医疗保健。

华数公司基于广播电视网的NGB网络, 结合物联网的最新技术成果, 打造面向NGB的社区医疗和居家保健服务平台, 实现医疗服务的多平台、多终端、低成本、广覆盖。将数字化资源和医疗资源充分整合, 打造全新的服务形态, 尽早实现社区全科医疗保健服务, 即将原来单一独立开展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社区中广泛开展这种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一体化的全科医疗服务, 进而充分发挥NGB网络在家庭信息服务方面的支撑作用。

2 NGB对数字家居医疗保健服务的支撑作用

广播电视网除了承担党和人民最重要的舆论宣传传输保障工作外, 同时也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与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通达千家万户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便捷的信息载体, 也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支撑新经济发展的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NGB将单向的广播电视网络改造提升为双向、宽带、全业务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是广播电视网络的技术和产业创新, 是继整体转换后, 广电网络的二次产业升级。以NGB为基础, 依托100%覆盖的家庭网, 以家庭增强型互动机顶盒终端作为家庭网关, 是开展数字家庭业务的最优承载网络和系统。通过各类便携终端的有线和无线连接, 实现对家庭安防、家庭医疗、家庭监控业务的统一承载, 进而实现NGB业务“泛在化”的目标 (图1) 。

3平台构建的总体思路

2009年, 国家新医改方案中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工作目标, 进一步突出了卫生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支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加快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而且是深化以“重基层、强基础、保基本”为内涵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华数构建面向NGB的社区医疗和居家保健服务平台的总体思路是:利用深入千家万户的机顶盒作为家庭信息化终端, 通过集成最新物联网技术的传感器采集用户的健康体征, 通过机顶盒收集上传, 和浙江省“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对接, 将居民健康体征存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数据库中, 和居民的其他资料一起, 构成了居民的终身电子健康档案, 并利用机顶盒终端定期发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保健提醒信息。居民利用具有视频通话功能的机顶盒终端, 可以与社区卫生保健工作人员进行深度交流, 可以通过机顶盒调看自己的电子病历、住院记录、住院费用、化验结果等各类数据, 实现医疗资源在源头的有效分流和疏导, 同时大大加强了基于群组的个性化保健服务, 利用机顶盒推播技术, 播放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主要慢性疾病的科教保健记录片等。

4面向NGB的社区医疗和居家保健服务平台系统架构

面向NGB的社区医疗和居家保健服务平台以“整合社区卫生资源、提升社区卫生精细服务、打造深入家庭的医疗保健平台”为核心理念, 实现数字化技术和医疗资源的强强联合, 依托物联网传感技术, 以机顶盒终端为核心, 构建覆盖家庭和社区、对接浙江省“网络医疗服务平台”, 实现了家庭用户健康体征的采集、电子病历集中归档、健康预警、健康保健咨询、个人健康管理等多个功能。

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具体功能包括:网格化健康档案系统、慢性病专项管理系统、儿童保健系统、妇女保健系统、社区疾病控制、社区HIS系统、社区体检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社区医疗保健服务门户、外部数据接口。

面向NGB的社区医疗和保健服务部署结构如图3所示。

5面向NGB的社区医疗和居家保健平台开展的各类服务

1.预约挂号

利用机顶盒、互联网、电话等多种方式可以享受网上挂号、人工挂号以及预约服务。

2.政策宣传和社区卫生公告

社区医疗保健服务门户是整个系统面向社区居民的“窗口”, 用机顶盒、PC机、手机、电话等多种接入的方式, 实现社区居民对个人、家庭健康信息的访问和查询, 及时有效的发布政府卫生类公告信息、法令、社区为生检查、食品卫生检查、食品安全警示等便民信息。

3.电子病历查询和病患关怀

利用机顶盒、互联网、电话等多种方式随时查询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化验单查阅等, 还可以通过平台和第三方医疗资源平台的数据共享, 实现住院病人费用实时查询、日常保健短信提醒服务、家庭跟踪治疗与医疗护理咨询、关怀慰问、回访服务、投诉受理建议等特色服务, 并享有终身电子健康档案。

4.数字协同诊疗

通过平台间对接, 整合医疗资源, 通过共享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大医院的联网, 进而建立远程数字医疗系统。一方面, 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随时取得大医院的医疗帮助;另一方面, 大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调阅电子病历, 方便诊治。

5.健康预警功能

可以根据电子健康档案累计的历史数据进行挖掘, 结合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监测到的各类实时健康体征数据, 利用后台专家决策分析系统, 做出判断并及时提醒居民注意身体健康。

6.健康咨询功能

居民可以通过带有视频通信功能的机顶盒、电话、手机或者互联网等随时获得健康咨询、就医指南等服务。同时还可以实现在线保健教学视频点播等多种功能。

7.社区老人看护

利用带有摄像功能和双向通信功能的机顶盒终端, 可以开展“老人看护”服务, 每天由保健员带领社区老人在家里的电视机前面做保健操, 老人之间、老人和保健员之间可以交流, 保健员针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对他的食谱、作息等做出建议,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康复在家的老人, 通过多人在线聊天等方式使他们重新回到集体中, 对老人的情绪良性调节有很好的作用, 群体性的沟通、彼此的鼓励也便于加强老人们对枯燥治疗和保健恢复诊疗的坚持。

8.社区老人监护

“空巢老人”的起居也可以通过机顶盒进行监护, 在老人发生异常情况时随时报警, 便于医护人员尽快对老人进行救治, 防止悲剧的发生。

6系统建设的意义

面向NGB的社区医疗和居家服务平台利用灵敏精确的医疗健康体征数据传感器, 依托有线电视机顶盒, 构建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积累居民终身有效的电子健康档案, 提供深入千家万户的居家保健服务, 最终提供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社区医疗服务, 组成了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数字化健康管理, 可以在社区对常见慢性病提供很好的服务, 不仅帮助病患者控制病情, 还能帮助他们合理用药, 减少医药开支。对起居、饮食、健身、用药等定期进行提醒, 重塑居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通过各类终端, 实现及时有效、音视频结合的健康咨询服务, 还可以针对社区的老人, 提供老人保健看护和“空巢”老人监护的服务。社区医疗和居家保健服务从总体上合理分流了就医人群, 根据病情缓急做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成本上大大降低了患有慢性疾病、行动不方便的社区居民长期就医的费用。

8.社区平台建设方案 篇八

【关键词】B/S架构;一卡通;建设研究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为学校教学、管理创造了信息化环境。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针对目前使用的证件繁多、管理繁杂的情况而设计的,用一张卡代替目前使用的菜饭票、考勤卡、洗浴票、开门钥匙、巡检记录本等等,从根本上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设想。通过校园的综合网络,逐步将各处的电脑联成一个比较大的数据网,实现校园各类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使校园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校园的内部管理和内部形象。

一、B/S架構校园一卡通平台优势

(一)实现了应用、数据大集中.校园卡系统是在学校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范围内,以一张卡将组织内的多元化管理功能整合起来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数字化校园”中,校园一卡通系统因涉及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它为学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提供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面向学校的应用服务管理平台,给校园带来了全新、方便的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

(二)B/S与C/S结合模式采用B/S与C/S两种模式优势结合,扬长避短。实时任务处理使用C/S结构实现,数据查询管理报表打印等使用B/S结构实现,校园各部门、各个营业场所(食堂、小卖部等)、各用户都可以使用浏览器登录使用系统,完全不受地域的限制,维护容易,升级成本低。

(三)灵活的权限设计。独立高效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可以针对各种用户群体制定其相应的使用权限而不是传统的单一的用户管理模式。客户端零维护各用户采用浏览器直接访问系统,客户端不需安装和维护系统,实现客户端零维护。

(四)丰富的报表功能。系统自动生成一些固定格式的报表,如营业、出纳、考勤门禁等,这些报表的自动生成既迅速又准确,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同时又由于这些报表是建立在实际业务运作的数据基础上,因此是对现有综合业务管理的数据反映,高层管理者可通过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进行更为理智、科学的评定。

二、一卡通总体设计原则

在坚持稳定性、安全性的基础上,直接借助校园网(或专网)传输数据,实现学校各类商务消费、浴室水控、门禁考勤、上机收费的一卡通行。

(一)实用性与可行性原则

实用与可行性是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要使规划设计的系统实用可行,除了要全面了解技术上的动态之外,更要了解实际需求,要做到一切面向应用,要根据真正需要确定系统的规模、采用的技术。当然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一定要要考虑管理的发展,考虑技术的进步,考虑需求的膨胀,从而确保系统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

系统的开放性就是指系统结构的开放性,连接的开放性、协议的标准性以及应用的开放性,开放性的考虑要贯穿于系统的整个规划、设计全过程。一卡通系统涉及与银行、财务、业务等多个单位的信息交换与连接,不把握开放性原则,就难于将各系统融会贯通。

标准化包括格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和统一接口。系统设计要确定标准代码和标准信息分类编码,规定各系统间数据交换的统一接口。

(三)可靠性与稳定性原则

对一卡通系统在技术上应该优先考虑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以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系统平台的可靠性与成熟性要从软、硬件平台、网络构建、通信介质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通过采用关键节点的设备和模块冗余、线路冗余,建立后备系统和灾难恢复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硬件系统平台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三、一卡通平台建设体系架构

平台+应用”的1+N架构一卡通平台是架构在网络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终端等设备,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和卡片交易的系统。系统的设计应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和预见性,留有十分灵活方便的扩展接口,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依据以上建设原则和分析规划,校园一卡通系统应达到如下建设目标:

(一)以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为契机,建立学校各类学生、教职员工、各种组织机构基本的、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基础数据总平台的基础上,可以随时向持卡人提供准确的校园卡使用情况,包括本人帐户数据、电子钱包数据以及在其他场合使用的流水帐,方便持卡人个人理财。

(二)建设财务结算中心,该结算中心与学校的财务管理部分一体化设计,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安全、便捷的理财服务,实现各校区的财务统管。内所有的证件都由校园卡代替,所有用证、用卡的信息管理系统,可扩展身份识别部分连通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身份识别的数据共享。可扩展实现与教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持卡人按学期的学籍注册选课管理,同时实现校内公用机房的上机收费管理,图书馆收费管理,机房管理系统等。

(三)平台使用混合C/S、B/S模式的多层体系架构,以“平台+应用”的1+N架构,,即一个平台(一卡通平台)N个应用(一卡通管理及应用子系统),在此平台上,各种应用子系统以“可插拔”的方式进行接入,这为将来新增的应用提供了无限的接入扩展。

集中平台包括三大业务中心,为系统提供服务:

身份数据中心:为一卡通提供身份数据管理。

财务中心:为学校进行财务数据服务。

服务中心:为一卡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四、总结

学校作为管理机构可利用校园一卡通系统规范和统一校内管理,避免了人为损失,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作为持卡人的学生则用一张智能卡,取代了校内使用的各种证件及卡,自由地在校内和校外进行消费。既方便了生活,又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全校”。

参考文献:

[1]马荣飞;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年03期.

[2]朱煜,赵谨,高敦岳;基于C/S体系结构的一卡通局域网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2年02期.

9.社区便民菜店建设工作方案 篇九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民办实事工作的安排和要求,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方便、放心、低价、质优的购物需求,积极推进我区菜篮子工程和放心食品工程,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以“关注民生、便民利民”为宗旨,推进我区社区便民菜店又好又快发展。严格按照市区建设便民菜店的规范要求,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严格把关,切实解决我区居民 买菜难的问题。

二、主要任务

坚持“三加”的工作思路,即:商务、财政部门(负责建设工程及建设资金的监管工作)﹢街道、社区(负责建设场地的选址协调工作)+配送企业、市场建设中心(负责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工作),采取直营、加盟、搭载等多种方式,在全区建设50个以上的便民菜店和2个蔬菜配送中心,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环境良好的零售便民菜店服务网络。

三、进度安排

(一)摸底阶段(年2月中旬-5月底)。由商务局牵头,以区内各街道(除青白石和伏龙坪)、社区为主体,配送企业和市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配合,在我区进行摸底调研,寻找合适铺面或场地建设便民菜点。各道、社区按照任务要求及时将选定的便民菜店统计报送商务局审核执行。便民菜店摸底工作于5月底前全部完成。

(二)建设阶段(年6月初-9月底)。由已确定配送企业和市场建设中心进行施工建设,按照便民菜店建设合格、装饰统一等要求,完成便民菜店建设工作。

(三)验收阶段(年10月初-11月中旬):由商务局、财政局联合验收,对验收合格的便民菜店予以资金补贴。

四、建设内容

(一)便民菜店销售产品统一由配送企业配送。配送企业的选择标准主要为:该企业在市内有储藏基地、分检车辆和配送车辆,并有连锁店配送经验。配送企业配送过程由区商务局监督运行

(二)便民菜店建设以直营店、加盟店和搭载店为主。

1、直营店:由配送企业在选定的场地建设或租赁店铺,直接聘用人员,进行经营管理,销售蔬菜、肉蛋、副食等商品,经营收益归配送企业。

2、加盟店:由配送企业与确定的经营者签订加盟合同,对加盟店铺的门头、标识及经营设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统一装修、配置。加盟经营者要接受配送企业的培训管理,加盟店铺要悬挂配送企业商标,没有自主商标,只可销售配送企业配送的蔬菜等商品,经营收益归加盟经营者。

3、搭载店:由配送企业与各种较大连锁超市或者社区便民超市签订配送合同,为其配送蔬菜、肉类、副食等商品,经营人员可接受配送企业培训管理,店铺门头加挂便民菜店统一标识和配送企业标识,经营收益归搭载店。

(三)便民菜店选址在我区各社区居民集中区、周围300米没有专业菜市场或者大型综合超市,居民买菜不便的区域。租赁闲置铺面或者寻找空闲场地建设活动板房;以加盟的方式,对原有菜店或其他类型店铺进行提升改造,形成符合建设要求的便民菜店。所有便民菜店建设均需区商务局定点确认,配送企业或市场建设中心投资建设装修后开始经营。

五、标准要求

(一)便民菜店直营店和加盟店营业面积一般应在30平方米以上,店内主要销售蔬菜、水果、副食(肉禽蛋、水产、豆制品)、粮油等产品,经营的蔬菜品种不少于15种。搭载店开设的蔬菜副食专卖区,该区域不低于全部营业面积的30%,全部营业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经营蔬菜品种不少于15种,并配有保鲜设备。

(二)便民菜店经营的生鲜食品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并配有冷藏设施。生鲜食品有检验、检疫合格证。

(三)便民菜店店面按照市商务局统一店面设计标识。门前无杂物;商品布局合理,陈列美观,明码标价;室内空气清新,购物环境良好;经营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服务水准较高。

(四)便民菜店应取得有效《食品流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悬挂在在店内醒目位置。营业人员应持有《健康证》。对于店内从业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 训、考核。

(五)便民菜店应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符合消防、卫生、质量、计量等法律法规要求。

(六)便民菜店经营者与配送企业签订经营便民承诺书,卫生环境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在2年内,经营者不得随意停业或者改换经营类别。便民菜店营业过程中由商务局负责监督运行。

(七)便民菜店门店内主要经营设施包括货架、收款机和电子秤由配送企业统一购置,费用由配送企业负担。

六、资金扶持

政府设立便民菜店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配送企业或市场中心资金扶持。具体标准为:直营店(新建)每个补助3-5万元,加盟店(提升完善)每个补助2-3万元,搭载店每个补助1-2万元;蔬菜配送中心每个补助20万元。按照建设便民菜店和蔬菜配送中心的数量总和,一次性给予配送企业或市场中心资金补助。对于便民菜店选址协调工作出色的街道、社区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区商务局和区财政局负责资金补贴及监管资金的使用。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接,创新经营模式。引导便民菜店通过基地与门店挂钩、加工企业与门店挂钩等方式,加强整合和托管,发展订单生产,采用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办法,统一配送蔬菜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规定,建立企业的销售和物流配送体系,保障蔬菜质量,减少蔬菜运营成本,探索建立一套全新的、适合我区实际的便民菜店营销模式。

(二)加强协调,明确责任分工。便民菜店的建设,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商务局、财政局、各相关街道、社区和配送企业、市场中心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确保此项功能工作顺利推进。商务局负责便民菜店规划、选址、建设的统筹监督;财政局监督使用便民菜店扶持资金落实和使用;各相关街道(除伏龙坪和青白石)、社区负责辖区内选址定点;配送企业和市场中心负责便民菜店的建设和装修;经营者负责便民菜店的经营,保证便民菜店2年的运营和运营期内不改变经营范围。

10.社区建设实施活动方案 篇十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干部到结对共建村(社区)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充分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认真排查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干部走下去,情况带上来,问题解决好”,进一步增强创先争优活动实效,凝心聚力,奋力拼搏,为实现我镇“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环境。

二、活动内容

1、宣传政策法规。向基层群众宣传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市委关于“1255”城市发展战略和“6653”产业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我区“1316”产业行动计划和“1311”城乡建设工程,宣传中央、省和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有关政策,宣传中央、省和市关于民生工作的有关政策,宣传解释群众关心的政策法规等。

2、了解社情民意。摸清结对共建村(社区)基本情况,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状况,做到“八知”,即:知村社情况、知生产(就业)状况、知保障水平、知困难群体、知群众诉求、知矛盾隐患、知村社管理、知党建工作。

3、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群众反映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属于职责范围内能够立即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研究制定分步解决方案;无法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赢得群众理解。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在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的同时,要将有关问题梳理汇总后转报镇创先办,由镇创先办视情转镇有关单位(部门)办理。

三、活动方式

着眼于建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莲 山课件]

1、入户走访。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分成若干组,走进结对共建村社的群众家庭,特别是特困户、信访户、拆迁户和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家庭。开展谈心交心、看望慰问、结对帮扶和矛盾排查等活动,向群众送温暖,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2、干部座谈。各单位围绕活动内容,在结对共建村(社区)召开干部座谈会,邀请村社“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组长(居民区负责人)、党员代表、农民(居民)代表等人参加,掌握基层真实情况。

3、难点治理。围绕出行难、就业难、看病难、入学难、基层活动场所不健全等群众和党员关注的难点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协调解决。对工作基础薄弱、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矛盾纠纷多的难点村(社区),派驻干部成立工作组,帮助化解矛盾纠纷,理顺群众情绪,整顿基层组织,提升基层组织活力。

4、办好实事。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开展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求每个单位每年为结对共建村(社区)办1-2件看得着、摸得着的实事。

5、民情记录。由市委创先办统一印制民情记录,发各单位党组织,各单位党组织要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将入户走访、干部座谈、难点治理、解决问题和办理实事等情况认真记录,做到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具体做法、取得成效情况准确清楚,有据可查。

四、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做好活动的计划安排。镇党政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镇领导以及相关镇直单位各到联系村(社区)开展大走访活动安排。

2、加强指导督查。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分管部门或所在办公室到各联系村(社区)开展走访活动时,镇联系领导要同时参与;市直单位到我镇共建村时,对口部门要注意做好联络协调工作。镇党政督查组牵头,会同领导组办公室、各村(社区)通过例会、交流、督查等形式对活动情况进行指导和督查,办公室负责情况汇总。

3、加强宣传引导。镇党委宣传部门统筹安排活动期间宣传报道工作,营造有利于活动开展的浓厚氛围,努力扩大活动的影响面。[莲 山课件]

11.利用社区平台培养实践能力 篇十一

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就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又凸显其实践性取向,因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社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社区发展的特点,探索如何利用社区这一平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一、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特色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更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其中,笔者认为实践能力的提高最为重要,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

在国外,职业教育已经取得显著成果,综观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美国和加拿大推行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培训等)可以发现,这些教育模式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能依靠课堂的灌输来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积极而主动的活动来培养,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因此,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促使“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为值得我们每一位高职教育者认真思考的课题。

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取向

社会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行动力,它是一个以协助个人、家庭、团体或社会发挥潜能、调整关系,解决或预防各种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专业,非常强调实践操作能力。最初起源时,它的先驱特雷萨修女用的就不是理论,而是自己的双手,营造出一个爱的世界;在它发展早期,社会工作者主要是在济贫、扶危、解困和救难方面的志愿者,从一开始它便是一种公益性的实践活动;而今天,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趋势日益明显,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范围推行,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其实践性取向更为显著。

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在一线从事专业化助人服务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具有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具备人际沟通与处理技巧、社会调查与分析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等多种方法的运用)、以及项目策划与运作等能力。而上述能力只有在介入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社工专业教育强调“在服务中学”的理念,要求“知、行、信”的统一,即学生只有经过助人服务的实践过程(行),才能内化社工价值理念(信),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和方法(知),积累实务经验,形成专业服务技能。

由此可见,实践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社工专业教育的必由途径,这就从专业教育方面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三、社区在社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

当前许多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这是非常好的趋势,但笔者认为,倘若仅仅关注课堂实践教学改革,或实训室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将学生囿于校园之中,即便是最后一个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那也已经太迟了。社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保持与社会的接轨,保证学生经常性地与实际工作接触,这就要求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的平台,使学生能担任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将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然而,由于社工专业在大陆起步较晚,目前专业的社工机构还非常少,即便是上海,也仍然非常稀缺。在这样背景下,笔者认为,可以拓宽视野,利用好社区这一宽广的平台,使其在社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在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的过程中,社区在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区在社会管理中只起“拾遗补缺”的作用,只有少数“无单位人”才与社区打交道,然而今天随着政府、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向社会转移,社区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包括老人、儿童、妇女、青少年、残疾人、失业人员、吸毒人员等等。社区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多,仅公共服务这一项就包括:社会救助、为老年人服务、就业再就业服务、未成年人教育,以及社区矫治、社区禁毒等。

上述社区发展的特点,无疑为社工专业教育带来很好的契机。社区众多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社区诸多的公共服务领域,为我院开设的诸如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禁毒社会工作、公共危机社会工作等方向性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操作训练场所,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各种专业方法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同时,针对不同性质的社区问题,学生可以选用个案工作介入,也可依据群体特征开展小组工作,或开展整个社区的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均可以得到训练。

另外,目前社区工作者的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程度不高,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会工作专业的介入可以弥补专业性方面的欠缺,可以共同合作解决社区问题,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所以,社区这个平台,在社会工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巨大的空间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四、如何利用社区这一平台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一直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内实训室建设等多方面做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同时,也注意到仅仅依靠“小课堂”是不够的,必须使学生融入社会“大课堂”,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我院积极探索社区这一平台的利用和开发,从大一进校就加以引导,学期中、寒暑假、毕业实习也都将专业学习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目前的利用情况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社区服务项目

社区服务项目的运作,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我院06级社工专业学生自去年起参与浦东新区人口计生社工项目的“蓓蕾关爱计划”(该计划旨在为单亲青少年构建社区支持网络),他们利用周末参与该计划的一系列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单亲青少年提供助学、青春健康教育、家庭治疗等服务。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成长迅速,从最初作为志愿者到现在独立承担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他们的工作表现也得到项目组的肯定,在今年第二届浦东社工节上,项目组派我院学生作为该计划的代表,在大会上面对专家学者和同行介绍发言,这样的锻炼机会是学校课堂难以提供的。

2.开展社区调研

在学期中,许多课程的实训项目就引导学生走进社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社区调研。如:《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等课程就要求学生实地调查所在社区,了解不同对象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课程后期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在寒暑假,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带着自身感兴趣的课题,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社区单亲家庭子女学习情况”、“社区禁毒工作的开展情况”等等,走访社区居委会及居民,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调查方法,开展深入调研,了解社会,也为后期毕业论文的制作打下基础。

通过社区调研,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效提升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3.提供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服务是学生融入社区、为社区服务最便捷的形式,我院社工专业教育引导学生从大一进校就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将公益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我院社工专业学生现有两大特色的志愿者服务:敬老与助残,并且还自动自发地形成大二学长带领大一新生的良好氛围。我院06级社工专业部分学生作为“乐耆”志愿者,长期为浦东新区社区养老机构提供小组服务,并结合志愿者服务收获的经验,带领07级社工学生在奉贤区庄行敬老院开展小组活动,得到好评;同时,还有学生作为“阳光之家”活动的志愿者,利用周末走访社区残疾青少年家庭,以个案的方法介入辅导。虽然刚开始难度很大,拒绝率很高,但学生并不放弃。团队成员经常交流经验,目前已与12个残疾青少年建立专业关系,正在运用专业方法进行辅导,其效果明显,学生颇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以上是我院社工专业教育利用社区资源较有特色的几个方面,其实,除了让学生“走出去”,我院目前还在进一步探索如何将社区资源“引进来”,例如:让有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向学生讲授“社区项目的开发与运作”;将学生生活园区作为“社区”来建设,设立“学生居民委员会”、“寝室楼社工站”等,请社区工作者指导建设思路等等……相信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模式,将成为社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如何构建这一模式,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12.广电互动电视平台建设方案 篇十二

广电发展互动电视业务, 关键要考虑双向网络改造以及媒体存储分发平台 (CDN) 两个方面。选择技术实力雄厚的集成商完成各个系统的对接也是尤为关键的。

1 互动电视平台的技术路线选择

互动电视平台的技术方案主要有回传通道+IPQAM方式以及纯IP方式。

回传通道+IPQAM方式是目前广电发展互动电视业务的主流方案。该方案主要采用双模机顶盒, 控制信号通过IP方式的回传通道上行, 视音频流通过IPQAM通道以TS流方式下发。而直播信号仍以传统的DVB广播方式下行。回传通道有多种方式如CMTS+CM、EPON+LAN, EPON+EoC等方式。CMTS+CM方式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EPON+LAN方式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另一种思路即为纯IP方案, 即构建一个彻底的全双向网络, 视频内容和信令在同一个IP通道内传输。而广电网络Cable线路极高的入户率具有重大的价值, 为保护原有投资并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方式即EPON+EoC方式。纯IP方式具备更好的时移、消息、可视电话等互动增值业务的发展潜力, 也更符合三网融合的潮流趋势。

UT斯达康的iDTV广电互动电视解决方案, 可以支持以上两种构架模式, 并且两类平台的建设均已在广电领域内得到实施和客户的认可;随着广电网络整合的进程, 同一张省级网络下的各地市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组网方案, 而UT斯达康最新版本的互动电视平台可在一套系统上同时支持以上两种组网方式, 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广电业的现状。

2 互动电视平台

如图3所示, 整个互动电视平台主要由STB、CDN、EPG、业务运营平台、DVB系统和运营支撑系统等子系统组成。这几大部件均相对独立, 其中对整体运营和后期业务扩展影响最大的就是媒体存储分发引擎。CDN是整个互动电视平台内容的存储分发以及流服务承载的平台, 所有的点播以及时移回看等内容均通过CDN进行存储分发, 是系统平台的核心。CDN的可靠性、可扩展性等等直接影响着运营商长期的业务发展能力。

与传统的以文件为单位进行存储分发不同, UT斯达康的CDN产品采用创新的切片技术, 并且将将存储和流服务的提供进行了融合, 大大地提高了用户点播的响应速度并且提高并发处理能力。基于文件切片技术的媒体存储和分发机制如图4所示。

所有的媒体内容首先都存放于CMS (Center Media Station) 中。然后按照一定的策略推送到HMS (Home Media Station) 和EMS (Edge Media Station) 。为了保证系统的响应速率, 同时节省存储空间, 一般将节目按照热门程度进行分级。级别高的节目 (也就是热片) , 会进行100%的推送。从而保证系统能够快速相应用户的请求。观看频率低的冷片设置为低级别, 为了节省空间, 只在CMS里面存有其全部内容, 而在HMS和EMS里面只存储节目的开始部分。用户在点播这类节目的时候, 系统一边为用户提供服务, 一边从上层服务器获取节目的剩余部分。

所有媒体内容都按片段储存。每个片段在MS中至少有两个备份。MLR保存所有片段位置信息。BMDP协议用于在MS (Media Station) 之间传送媒体内容。所有的媒体内容的推送、复制和删除操作都是有MLR控制完成的。

为实现快速、高效的内容复制及传送, 系统将每个节目分成若干容易管理的小片段。通过UTStarcom的BMDP, 在不同的ME (Media Engine) 上智能储存节目片段。MS同时考虑到了媒体储存冗余。如图5所示, 每个片段在不同ME中储存有两个以上备份。当一个ME出现故障时, 保存了相同片段的其它ME能够不中断地继续提供服务。

良好的负荷平衡策略对电信级系统至关重要。系统基于分段的储存策略, 能够比其它系统更好地实现负载均衡。系统负载均衡方法与传统负载均衡方法之间的差异如图6所示。

系统的储存策略能够确保在普通储存硬件设备中的实现稳定的媒体存储。和传统的储存方案相比, UT CDN储存方案更具成本效益和可扩展性。

同时UT奔流iDTV平台采用了先进的流量分配网络技术。该网络是将服务器中的内容存储到分布于各地的缓存服务器 (Cache Server) 中, 通过网络的动态流量分配控制器, 将用户请求自动指向到健康可用并且距离用户最近缓存服务器上, 以提高用户访问的响应速度和服务的可用性, 改善网络的服务质量。

3 与第三方互动电视运营平台集成

UT斯达康的互动电视平台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考虑到部分广电运营商在业务初期希望与行业龙头采用合作运营的商业模式, UT斯达康的系统方案也支持以CDN方式与第三方互动电视运营平台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的总体架构如图7所示。

在整个互动电视系统中, UT CDN通过接口与互动电视平台的CMS (内容管理系统) 和AAA/BOSS模块对接, 接收第三方互动电视运营平台的的内容数据供机顶盒点播, 同时生成观看记录 (详单) 文件并定期发送到互动电视运营平台的后台系统进行后续的处理。

13.法制社区建设活动方案 篇十三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安宁市委全会的工作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着力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为安宁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工作平台。

二、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

1. 以宪法为核心,继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依法治国,学习宣传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主要特征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宪法的权威,强化公民法制意识,民主观念,法治观念。

2. 大力宣传民主自治的法律法规,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市场主体依法经常,依法维权的意识,保障经济建设有序进行。

3. 大力宣传打击黄、赌、毒、娼,惩治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与维护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抓好反腐倡廉法律法规的宣传,抓好征地拆迁工作,生态环境保护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保障社会和谐有序。

4.加强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安排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说明和法律法规条文等5部法律法规以及《车船税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气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5. 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三、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教训,抓好 “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1.根据“六五”普法规划,调整完善普法工作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六五”普法经费落实,骨干的培训等工作。

2.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提高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抓好青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辅导员的作用,提高青少年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四、建立健全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和阵地的建设,在巩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基础上,加强普法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充公利用社区文化站,挖掘群众法制文化资源。

2. 组织群众收听收看法制宣传栏目,开辟法制宣传专栏、专题,提高宣传效果,增强法制宣传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法律问题,举办法制文艺汇演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3. 以“民主法治村”的创建为载体,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建设。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优化社会法制环境。体现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

五、加大“法律六进”宣传教育活动

1. 开展“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积极主动的开展送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活动。要以开展各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宣传教育活动。突出加强对农村“两委”干部、留守青少年儿童、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的宣传教育。

2. 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为全面贯彻全市政法暨平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六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规划,结合我街道的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活动有组织、有安排。及时召开了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法律进机关”文件精神;成立了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要求将这次“法律进机关”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紧紧与政治学习相联系,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机关的法制建设。

二是活动形式丰富多彩。1. 利用周五学习日,认真学习《宪法》、《公务员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要求全体人员要认真学法,写出学法心得体会。2. 把学法与群众相联系,积极宣传业内相关法律法规。3. 把“法律进机关”与“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相结合,学习防腐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积极组织到市委党校的警示教育基地进行主题教育,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以及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了机关的法制建设,更加紧密了单位与群众的联系,使群众更加了解单位,使单位为群众服务更加便捷有效。

3. 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推进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规范化,合理安排学校法制教育有计划,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健全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要认真落实全国《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指导纲要》,通过一系例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4. 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有重点地抓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及用工过程中的法制宣传教育。

5. 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促进单位依法行使职权,提高面向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自觉性。扎实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做到有领导、有计划,促使各部门要利用自身条件积极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

6. 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建立规章制度,实现依法建制、依法管理。各单位、各部门应通过公示牌、宣传册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宣传与本行业、本单位业务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知识。车站、集贸市场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管理单位,应在人员流动密集的地点设立固定法制宣传栏。引导单位职工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增强广大职工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承担责任的意识。

7. 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扎实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学法用法工作机制,积极组织法律志愿者在社区举办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经常性活动,突出抓好社区青少年、下岗职工、回归人员、流动人口等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

8. 认真做好普法分级培训工作。重点普法对象是领导干部、公务员、农民、青少年、企事业工作人员、外来人员,同时重点加大村一级的法律知识培训。

9. 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切实加大对普法经费的保障,建立健全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普法阵地,每个村(社区)、学校、企业要有一块固定的法制宣传栏,每月更换一次内容。

10. 丰富普法形式及手段。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教育的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

11. 认真贯彻落实安宁市委、市政府《推进法治安宁工作建设规划(20—20年)及20—20年》所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2. 将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与农村村民(社区居民)法制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巩固、完善提高的基础上,提升农村(社区居民)民主法治建设的工作水平。继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示范村(社区)的动态管理,继续做好培育工作,适时做好参加全国、省、市示范村(社区)评选推荐工作。

13. 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依法治理的工作目标,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工作措施和要求

1. 完善好普法工作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普法骨干队伍,使普法工作结构化、具体化。

2. 各村(社区)居委会要严格按照民主法治创建活动的文件精神,认真抓好落实。深入开展“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创建活动。要进一步扩大创建范围,加强对服务“窗口单位”的跟踪指导和监督

上一篇:25岁尿酸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下一篇:创新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