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张克飞)

2024-10-22

浅谈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张克飞)(2篇)

1.浅谈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张克飞) 篇一

关键词: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

近年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立足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术技能技人才”的办学定位,打造机电类专业特色与品牌,培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服务湖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文章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做法。

1 专业布局与建设现状

1.1 主要成绩

(1)建立了较完善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院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立足办学定位,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专业设置优化和布局结构调整,科学制定了《学院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规划》。坚持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按照“需求导向,科学定位,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类专业。并紧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适时调整专业,建立了“市场导向,主动适应”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形成了“机电”特色鲜明的专业布局。“十二五”以来,学院按照“对接产业,凸显特色”的专业建设思路,主动对接湖南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了与湖南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撤销了与学院办学定位不相符、办学优势不明显的工业分析与检验、生物化工工艺等专业,招生专业数减少到23个,招生专业大类减少到4个。其中“机械、电气、汽车”三大类专业数占开设专业总数比例为76.9%,学生覆盖率达到71.8%。专业聚集度越来越高,机电特色更为凸显。学院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2014年被评为“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校”。据麦可思调查,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7%,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就业率高5.1个百分点,企业满意率达95%。

(3)专业建设取得了系列丰硕成果。“十一五”以来,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等6个专业立项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汽车维修技术、数控技术为国家紧缺性人才培养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湖南省职业教育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十二五”期间,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专业立项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三个专业立项为省级重点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动适应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发展要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2)专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机电”品牌特色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 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目标

2.1 指导思想

以《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为依据,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对接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品牌特色,全面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2 基本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科学合理地完善和优化专业结构,逐步形成专业优势。(2)集群发展原则。把握学院的办学定位,整合资源,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及服务,打造重点专业集群。(3)特色发展原则。重点建设智能控制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两大特色专业群,带动其它专业协调发展。

2.3 总体目标与思路

主动融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调整改造主体专业。撤销、调整与装备制造产业对接不紧密的专业8个,新增与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对接紧密的专业5个。到2017年,学院常年招生专业稳定在20个左右,形成先进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现代制造服务四大专业群。通过专业群建设,带动各专业均衡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使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核心竞争力。

3 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主要举措

3.1 建立“产业升级驱动专业升级”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

联合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职业院校及知名企业,牵头成立以资产融合、人员互聘为纽带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集团;深入调研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建立“产业升级驱动专业升级”动态调整机制,针对产业发展变化适时开设新专业,改造或淘汰部分专业。坚持“三同步”,即专业开发与市场同步、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同步、专业改造与技术发展同步。2015-2017年,调整和停办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8个专业,新增工业网络技术、报关实务、物流信息技术等5个专业,改造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传统专业,使专业结构更加优化。

3.2 构建先进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现代制造服务四大专业群

紧密对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行业优势,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原则,系统构建先进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汽车运用技术及现代制造服务四大专业群,打造先进制造装备专业集群。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引领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工业网络技术等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发展,形成学院最具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

——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核心,引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等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群。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核心,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整形技术等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引领市场营销、报关实务、物流信息技术、会计电算化等服务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发展,形成现代制造服务专业群。

3.3 特色专业群建设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学院实际,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两个专业群,打造特色品牌专业群,带动其他专业(群)的共同发展。

3.3.1 课程体系建设

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确立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群按照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平台+专业方向”的形式,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全面推进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加强信息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建设包括案例、项目及各类素材在内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批微课程和慕课。

3.3.2 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引进、培训、兼职、评价等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制度和标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双向聘任、双向培养、双向兼职”等途径,打造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素质”专业群教学团队,提升团队的教学、技术服务和创新能力。

每个专业群引入3~5名顶尖级专家,建立大师工作室;重点培养专任和兼职专业带头人各1名;每个专业聘请1~2名企业现场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完善兼职动态教师库,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1:1;建立教师实践工作站,有计划安排教师进站工作,重点建设专业群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

3.3.3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统筹规划各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学院每年投入1,000万,用于专业群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需求。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建成集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创业孵化、实习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群实训基地。建成国内领先、“产学研”一体的智能装备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省内一流的机器人技术培训中心,打造特色鲜明的省级智能控制技术人才培养与创业基地。每个专业群与100家左右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集教学、生产、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开放性、共享型实训基地与网络,确保实训项目开出率100%。

参考文献

[1]赵家君.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6):19-23.

[2]郭江峰,孙笑,郭建军,徐宇清,关勤,刘玉群,喻擎苍.国内高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状况分析[J].高教学刊,2015.22:6-9,11.

2.浅谈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张克飞) 篇二

一、突出职教特色,明确专业目标,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中职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一线岗位需求、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教育教学的组织和安排要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打造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在学生入学初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时,让学生观看机械制造与加工和电气控制领域的工作场景视频,让学生了解有哪些工作岗位,讨论各个岗位有哪些工作任务,需要储备哪些知识、具备哪些工作技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确专业目标和学习方向,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主攻方向。学校建立导师制,将专业课教学由传统的大班集体上课变为分兴趣小组上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学中,由传统的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变为以引导为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只相当于向导,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我们将机电类专业的专业课学习分为电气安装与调试学习小组、机械加工与制造学习小组、电焊工学习小组、钳工学习小组、工业设计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在学习必备的专业课程后,主攻小组模块技能。如电气安装与调试小组主攻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连动控制、正反转控制、异地控制、往返控制、星形三角降压启动控制、多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动与停止控制等安装与测试;机械加工与制造小组主攻普通车床使用与维护,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编程、加工与维护等;电焊工小组主攻电焊、氧焊、乙炔焊加工技术;钳工学习小组主攻锯、凿、磨、镗、铣等手工钳工及机械钳工技能。

二、加强技能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有个别中职学校得不到学生及家长的信任,学生招不来、留不住,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校学不到过硬的就业本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难以顺利谋求到满意的工作。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我们结合机电专业特点,把技能训练分为基本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常用工具和仪表的使用,设备的使用、保养与维护,安全操作要领及职业基本素养。专项技能训练主要进行单一工作任务的基本技能、职业基本素质的训练,内容立足于操作技能的规范和达标,立足于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操作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如电气安装与调试小组进行配电板的安装、日光灯的安装、双联开关的安装、电动机的连动控制电路安装、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等;机械加工与制造小组进行对刀、内螺纹加工、外螺纹加工、柱状体加工、铣加工、镗加工等。综合技能训练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结合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资格认证,衔接岗位需要,兼顾考工要求,立足于整体装配、协调处理能力,提高熟练程度,培养群体合作精神,适应社会实践需要。如电气安装与调试小组在学习了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了解了接触器的自锁和互锁功能后,在教学内容上拓展延伸,要求学生设计多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路并成功安装;结合生产实际,增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形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电路和电动机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并引导学生用万用表测试所安装的电路是否正确可靠。为了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我们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工矿、企业,以在岗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强化学生专业意识,打通教学与实践的衔接。譬如我们与安徽青松工具公司合作,将该公司的机械加工车间的部分加工项目引进我校,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加工,将教学实训和上岗操作结合起来,有效地打通教学与实践的衔接;我们还与安徽天鹅公司、明威集团、毛尖山电站等十多家单位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实践证明,如果只在教室里枯燥地上理论课或在实训室里上操作课,学生的印象不会很深。为了加深学生对工作场景的印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工矿、企业参观,通过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介绍,提高对生产环节的具体认识,这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实践教学在进一步强化技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责任感、心理承受力、参与意识、积极性、主动性、成功欲、自信心、宽容、团体工作的协调、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等。

三、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练就技能的动力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管是教学的组织还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而传统的教学管理中重管理轻实践的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许多中职学生缺失对学习、对生活的激情。针对中职学生实际,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淡化理论上繁杂、抽象、深奥的推导,侧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就是说只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不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同时灌输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淡化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我们认为,实践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辅助,而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是简单验证理论,而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们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专业学习小组,每个专业学习小组有各自不同的专业主攻方向;另一方面,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分成若干个具体项目,一个一个地完成,完成了一个项目就进入下一个项目,没有完成的还继续进行该项目。考虑到各人的接受能力不同,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只要完成的项目达到一定的数量,视为达成学习目标;接受能力强的安排一定的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我们在成立专业学习兴趣小组之外,还结合省市技能竞赛成立了机电一体化兴趣小组、单片机安装调试兴趣小组、空调制冷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定期组织技能竞赛,选拔竞赛成绩优秀者参加省市技能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训、以赛促就业,融“教、学、做” 于一体,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改革考核方式,以考工考级取代传统的理论考试,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建立“双证”制度,学生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才能获得毕业资格,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参加一种以上的技能训练,保障学生的技能水平。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人,才有可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已出现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更不可能把未出现的新技术传给学生。因此,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离校后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是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好方法。如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如何用万用表检测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如何利用接触器的自锁、互锁功能实现多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动和停止?在讲授稳压电源时,通过对整流前与整流后、滤波前与滤波后、稳压前与稳压后波形的测试,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整流二极管是怎样将交流变成直流的?电容器和电感线圈又是怎样将脉动直流变成稳恒直流的?稳压电路是怎样克服外电路影响实现稳压的?组织学生讨论,待学生对稳压电源的组成、工作原理、各元件的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后,又进一步讨论:假设某个元件出现故障,结果会怎样?如某个整流二极管接反了或击穿了、稳压管坏了等,会出现什么现象?怎样检查与排除故障?通过分析和讨论,既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一个台阶,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角色,培养既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的普通劳动者与培养高素质的科学家、工程师同样重要。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培养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生产建设者,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打造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把充分发挥导师的引领、帮带作用和让学生自由探求科学知识及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求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新的培养方式,才能真正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只要我们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中职生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

上一篇:规范住房公积金服务窗口专项检查通报下一篇: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