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 弘扬传统文化(共16篇)
1.诵读经典诗文 弘扬传统文化 篇一
传承祖国文化 诵读经典诗文
发布时间:2010-01-26 12:49:43
一、特色文化建设理念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具有世界上最优秀、最辉煌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宝贵财富,体现着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中都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道德的精华,对整个社会具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就是一种宏观的教化作用。
诵读经典古诗文,使学生从经典中发掘祖先的道德观念,使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道德思想闪耀出永远的光辉,对学生起到育德、启智、正心的教育作用,内化思想意识,外化行为习惯,长久映照学生的道德前程。
为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我校的文化特色定义为:“传承祖国文化,诵读经典诗文——诗韵文风润童心”。“诗韵”即经典诗文的韵律韵味,“文风”是指文章的风格风骨、精神品质,“润”字是指感染、教化的意思。“诗韵文风润童心”作为古诗文诵读活动的主题,意在通过经典诗文韵律、韵味的外在形式和经典诗文、道德情操、精神品质的内在风骨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润”字体现了学校的育人理念追求的是润物无声的境界。用“润”字把“诗韵文风”与“童心”联系起来,体现了教育者在运用教育资源影响受教育者的施教过程中,是由表及里的长久过程,也是自然而有效的过程。
二、特色文化建设发展
我校自1998年起开展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活动。为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成立了专题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组织、辅导诵读活动,并有后勤工作的全力保障。
我校参加了北京市“中华美德教育”和“基础道德层次性”两个课题的实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诵读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了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我校提出了“弘扬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倡导健康文明,构建和谐校园”发展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我们将“诵读”“美德”“心育”融合成“诗韵文风韵童心”,确立以师生快乐、自主发展为本的主体价值观,构成了一个品牌教育活动。
三、特色文化活动
1.选编专题读物
我校准备选编了一套比较适合学生诵读的古诗文经典读物。
全套读物命名为《诗韵文风润童心》,分低、中、高三个阶段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精选多种蒙学读物中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供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古诗》、《词曲》分册——精选历代经典诗词各50首,共100首,供三、四年级学生学习,培养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论语》、古文篇章——精选50句现实意义比较突出的论语,配以学生的绘画作品,选择多篇优秀古文篇章,供五、六年级学习,接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教育。
2.创编多种活动形式
我校师生共同创编了丰富多彩的诗文诵读形式:制作名句卡片、编排诗文小报、编演短剧、诗文配画、诗文演唱、诗文腰鼓、诗文皮筋舞、诗文竹竿舞、诗文拍手歌等。例如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小学生画《论语》”活动,孩子们可以把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反映在一个具体的画面中。每年的艺术节、元旦节、清明、中秋等节日到来,学校还会向同学们推荐与节日有关的诗篇,以增加学生的诗词量。为调动积极性,学校、班级当中举办诵读擂台赛、晋级赛,并进一步向校外延伸,“家庭赛诗会”促进了家校互动。
多种形式开展的诵读活动中,学生不仅仅读背古人留下那些的文字,而且在接触祖国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了解古圣先贤的智慧、胸怀、气魄、情操,以至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并且在多种形式中使学生的思维,表达,交往,言语,甚至肢体技能得到训练和发展。
3.大型主题教育
2008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9周年,学校组织召开了“诵经典诗文,思古圣先贤——纪念孔子诞辰2559周年”活动,朝阳报、朝阳有线电视进行了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四、特色发展成果
十余年来,我校逐渐形成了以“诗韵文风润童心”诵读经典古诗文促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形成的办学理念。在诵读中“弘扬了民族文化,振奋了民族精神”,在诵读中“倡导健康文明,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每年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古诗文诵读竞赛,并多次获得“全国诵读优秀学校”“古诗文诵读特色校”“中华美德行动示范学校”等称号;部分教师和近百名学生获得了诵读工程优秀辅导员、诵读标兵等称号。
师生在诵读过程中,培养了文学素养,积淀了文化底蕴,汲取了诗文的精华,提升了诵读能力,增强了大脑记忆,找到了诵读乐趣,培养了良好品格。
现在诵读活动早已渗入师生心灵,融入师生血液。尽管每天的学习任务繁重,但师生还是挤出时间诵读古诗文;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教师登上讲台向全体师生推荐名篇佳句;师生们还根据诗文内容和意境创、编、演校园短剧,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表演的能力,同时用生动真切的表演教育感染每一名学生,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特色发展目标
我校的特色发展目标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家长满意的教育。”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长,学生有特点,让每一名黄小人都成为“彬彬有礼,然后君子“的品德高尚的人。
2.诵读经典诗文 弘扬传统文化 篇二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古典文学是古文言凝练而成, 内容浩瀚广阔, 包罗万象, 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幼儿学习, 内容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应遵循循序渐进和难易适度原则。通过学习, 我园引进了李阳“卓越汉语”系列之——《疯狂背古诗》, 本套书共有六册, 收集古诗文120首, 适合大中小各年龄班使用。诗文语意浅显, 朗朗上口, 意境优美, 配以明显的节奏、韵律和生动活泼的画面, 使幼儿欣赏到一幅幅富有色彩、音响和流动感的画面, 在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同时, 使幼儿容易理解接受, 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其中许多作品蕴涵怀乡、思亲、念友、爱国之意, 体现着人类美好的情感, 能引起幼儿强烈的情感共鸣,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塑造幼儿完美的人格。
为丰富教育内容, 我们还选择了一些经典历史故事和成语、寓言故事, 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等, 这些作品蕴涵的智慧和哲理, 具有深刻的教育性。同时, 又增添了《三字经》《弟子规》的诵读学习, 流水行云般的经典诵读, 让幼儿在快乐愉悦中得到更多生活启迪和为人做事的道理。
二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 提高教师文学修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我们致力于让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情感, 丰富幼儿知识。教师结合不同的季节和主题内容, 在活动室墙壁上精心布置与古典文学相关联的墙饰。如“古诗天地”“成语故事”, 幼儿想象创作的“古诗绘画”等专栏, 字画相承, 既有古韵, 又具现代气息, 集美、雅、趣为一体, 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同时, 我园利用早晨、中午、下午三个时段, 播放古典诗词, 让幼儿经常吟诵、欣赏、阅读, 时时受到优美诗词的浸润, 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在活动室阅读区域投放各种古典文学丛书等, 可供幼儿随时阅读, 开阔幼儿的视野。
古典文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结合课题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 了解唐诗宋词严格的修辞手法, 节奏变换多样的规则, 讨论词句所表达的含义、时代背景等, 定期进行研讨观摩活动。在幼儿园举行的“诵读传承精神经典浸润人生”——教师诗词诵读活动展示中, 集诵读、演唱、表演于一体, 充分展示了经典文化的魅力。并利用业务学习, 组织教师聆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的讲座《论语》心得、《庄子》心得、《游园惊梦》等, 于丹教授讲课神闲气定, 娓娓道来, 古今中外, 信手拈来, 语言妙趣天成, 使我们重新拾起了祖国的文化瑰宝, 从中汲取现代人所需要的哲理。通过学习, 我们深深认识到经典永远都不会被抛弃, 它能增加智慧, 净化灵魂,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文学修养。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古典文化教育应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渗透于幼儿园以外的家庭中, 以达到潜移默化、浸润陶冶幼儿心灵的作用。
1. 集体教学
我园安排了每周、每班1~2次专门的集体诵读活动, 具体有古诗、寓言、成语故事欣赏等。小班以欣赏诵读, 激发兴趣为主;中大班则加深难度, 拓展范围,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观摩反思活动。
2. 日常生活
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 如晨间、午饭前后随时安排10分钟左右时间组织幼儿进行诵读, 并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随时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增添新的内容, 如《弟子规》、名人传记、神话传说等。对在集体活动中学过的作品进行复习巩固, 加深感受、理解、记忆, 使幼儿积累文学经验, 培养了幼儿的表现力、交往能力, 丰富了幼儿的情感, 提高了自信心。
3. 亲子共读
努力取得家长配合, 通过召开家长会、经验交流会, 利用家园宣传栏、联系册等与家长沟通, 达成教育的共识, 构建了家庭学习共同体。家长能主动配合老师的要求, 在家指导幼儿学习, 使幼儿与古典文学的接触更广泛了、文学熏陶的时间多了, 喜爱之情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家长在孩子进步的表现中感受到了读古典文学的好处, 对我们的研究更加关注和支持。
4. 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幼儿园各年龄班定期开展“古诗大王”比赛、“古诗韵律操”表演、“成语故事”表演等, 庆六一家园联欢活动中, 大班幼儿诵读表演的《三字经》《弟子规》等, 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好评。每一次活动都让幼儿有一种新的感受,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展示课, 如韵律活动《春晓》, 教师首先让幼儿诵读有关春天的古诗, 充分感受春天优美的季节特征, 然后欣赏、感受、表演《春晓》这首古诗词乐曲押韵的歌词, 优美的曲调、动作, 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使他们身心愉悦地投入到活动中, 智慧和美感得到了启迪。
3.诵读经典 弘扬文化 篇三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实现民族的复兴伟业?我们将怎样参与全球竞争?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就是只有中华民族继承和弘扬优良的传统文明,以其独特魅力和力量才能“征服”世界,才能保有民族的特质,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阅读经典不失为最佳途径之一。因为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你会被那睿智的思想灵光所照彻。比如读先秦诸子,你不但能感受到儒家“仁爱”的人性光芒,还能激发你“济世、修为”的进取之心;你不但能感受到道学空灵的境界,还能学会洞悉世界的方法…… 阅读经典,你能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屈原峨冠博带、手执长剑,伫立在汩罗江边眺望楚都,忧叹长问,文天祥在零丁洋上悲壮的豪迈高歌,岳飞壮志未酬白发陡生的剜心之痛,情景毕现,无不拨动人们的心弦。
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些内容只有通过我们亲身的诵读才能深刻體味,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们的“不言之教”。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学习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当今科学界所采用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直觉启发式”。这一点作为当前我们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重要补充,理应保持与国学经典内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教给学生,首先与教师自身是否正确认识诵读密切相关。教师对诵读意义的了解和介绍是以其具备一定的诵读实践为基础的。对于诵读的意义,我在教学之前已经实践过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这一点恰恰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准备环节。因为,教师体验先行是学生诵读的第一步。
在诵读之前,给学生放一些轻柔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放松身心,感受心灵和身体的宁静自然,缓解和消除平时的紧张或压抑感,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教学,如果是在喧嚣忙碌的城市氛围中,这种氛围本身与经典文化所要传递和表达的宁静、悠远是不一致的。如果学生们找不到清静自然的身心感觉,那么经典诵读也往往停留在动口不动心的状态,难以深入体会经典的博大精深。事实证明,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音乐沐浴下身心放松的体验。也许在人们日益忙碌的现代社会,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松,找回清静自然的感觉,
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只有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引导孩子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为孩子做一种可以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能有效达到对孩子进行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学校自开展诵经活动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首先是文明礼貌方面,学生学习了《弟子规》,比以前懂事多了,对家长更加孝敬了,对老师也更加尊重了,课间不文明现象减少了。其次是勤俭节约方面,学生更加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再次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丰富。
4.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经典诵读 篇四
为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我校实际,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编辑校本课程《经典诵读》,通过课堂弘扬民族文化,普及经典诵读,营造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文化。
2014年4月14日,全校开展了“语文趣味知识竞赛”活动。趣味竞赛的命题扣住“趣味”二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语文学习与经典诗词、歇后语,成语、俗语以及童话故事和经典名著相结合,主要考查学生对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及经典诵读知识的积累。竞赛题目多角度展示了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参赛学生在一种赏心悦目的风趣学海中“乐游”、“拾贝”。经各年级评选,魏紫龙、罗雅文等六名同学获得一等奖。
5.诵读经典诗文 弘扬传统文化 篇五
关于开展“中华颂”经典诗文暨“廉政文化诗文”
诵读比赛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开展的“进农家、唱红歌、读经典”主题教育和县纪委开展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张文化,切实提高我乡师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根据《竹溪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颂”经典诗文暨“廉政文化诗文”诵读大赛的通知》的要求,为保证比赛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颂”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品质,按照县教育局的通知精神,学校决定开展“中华颂”经典诗文暨“廉政文化诗文”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学习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我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质,提高德育效能,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涌现一批“书香学校”、“书香班级”,“书香学生”、“书香家庭”,深化我乡读书文化教育。
三、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净化心灵、滋养人生
四、活动对象
全乡初中、小学学生及教师
五、诵读内容与形式
1、诵读内容:“中华颂”经典诗文暨“廉政文化诗文”诵读大赛内容以庆祝建党91周年红色经典诗文、传统诗文、廉政文化诗文和反映家乡变化的诗文为主。
2、诵读形式:各学校自备篇目诵读,诵读形式不拘一格,活泼新颖,特色鲜明。诵读的题材可以是诗歌、散文、故事,可有领诵、男女声诵、齐诵,可以借助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元素,充分体现作品内涵。
六、组织领导及分工
为了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特成立天宝乡中小学“中华颂”经典诗文暨“廉政文化诗文”诵读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万国斌
副组长:汪志东 付亚洲 童克勤 余志雁 黄开夫 成 员:张宁华 夏胜伟 陈圣军 罗国斌 马畔余 姚波
朱建华 黄玉山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办,余志雁兼办公室主任,张宁华兼办公室副主任。
其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调控与督查; 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活动的督促管理、协调与档案资源的收集等工作;
各校及中心学校各班语文老师负责组织本班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七、活动安排
(一)时间安排
1、每天固定十分钟诵读时间(在每天下午2:20——2:30之间十分钟)。
2、每周从地方课程中抽出1节,作为诵读课,用于诵读指导、复习、回顾。
3、要求学生每周周末在家中诵读30分钟,作为一项课外阅读任务布置下去。
(二)活动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自方案发之日起至2012年5月31日)(1)在学校广泛开展“中华颂”经典诗文诵读宣传活动。(2)向学生讲述经典诵读的益处和诵读方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3)各校、中心学校各班级结合班级的实际确定诵读内容,定期进行诵读的经验交流。
2、诵读开展阶段(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1)各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2)结合开展阅读课外书活动,评选出班级经典诵读优秀者使“中华颂”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3)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3、诵读展示阶段。(2012年10月)
(1)学校创设各种机会,扎实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并尊重学生对古诗文理解的方式:“不求甚解,但求熟读会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2)在庆“十一”活动中举行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陶冶情操。
4、诵读总结阶段。(2012年11月)
召开总结会,表彰一批在“中华颂”经典诗文诵读系列活动中优秀的组织单位及表现出色的班级和学生,在层层筛选的基础上最后评出“书香学校”、“书香班级”等,并对以上优秀单位、班级、学生进行表彰。
八、评分标准
比赛评分采用10分制。
1、普通话标准程度,满分4分。
2、内容积极向上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满分2分。
3、朗诵技巧,满分1分。
4、脱稿(背诵流畅),满分1分。
5、仪态仪表(服装、队形、动作、仪态、精神面貌等),满分2分。
以上5项得分的总和为选手的最终得分。
九、表彰奖励
1、“书香学校”三个,“书香班级”九个。
2、优秀组织单位3个。
3、优秀学生
初中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小学组: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十、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深刻认识“中华颂”经典诗文暨“廉政文化诗文”诵读活动的意义。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在中小学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诵读活动,让传统美德根植于中小学生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契合。二是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利用中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有效补充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把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诵读中,为完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2、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为使活动顺利开展,中心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万国斌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校长牵头,教导主任及相关教师参与负责组织实施与开展。工作重点落实在教学教研和学生活动两个层面上。
3、精心组织,全员参与。各中小学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安排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并把此活动与语文教学和少团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向家庭和社区拓展。在注重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4、保护诵读兴趣。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朗读,自然成诵,不主张布置诵读任务和诵读指标,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要经常在小组中、班级中、学校中开展演讲赛、接龙赛以及擂台赛等形式的诵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
5、积极创新诵读形式。要积极将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活动之中,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进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诵读,持之以恒。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确保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落实到每一个班集体,让每一名中小学生切实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浓厚的育人氛围中健康成长。
6.诵读经典诗文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想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乐读书”的良好习惯。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决定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为了让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特制订活动方案如下: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气质、引导学生的人生。
2、通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3、通过活动,积累精美的词语句段,提升学生语文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通过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通过活动,推动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师、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家庭的建设。
三、组织工作
1、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任体能
成 员:涂远珍
杨
明
王
敏
黄
茗
何秀清
四、具体实施
(一)、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利用主题队会,升旗仪式、板报、校园广播,网络等形式进行动员,达成学生诵读的共识,提高参与诵读的“深度”和“广度”。
2、召开语文教师、班主任参加会议,组织老师讨论,使之成为雅俗共赏、有口皆碑的文化品牌,成为经久不衰的语言文字传统活动。
3、学校将诵读工程作为家长学校的一个活动内容,借家长会和家长就此话题进行对话,宣讲诵读经典诗文的益处,促进家长提高认识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自己孩子诵读工程中来。
(二)、开展及形式
1、诵读时间
坚持每日一诵,各班级形成一日常规,班主任及语文老师负责晨读检查、记载、评比。学校从语文课时中安排一节诗文诵读课,由语文教师负责指导,可以在课内开展一系列诵读活动。
2、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1)各班建立图书角,利用早到校,阅读课,活动课等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开辟专题展示台。班级开展一次“主题古诗文”诵读活动,如“古诗文背诵大赛”、“星级古诗文大赛诵读”、“古诗文故事演讲比赛”、“古诗文知识竞赛”、“古诗文游戏活动”、“读书报告会”、“名著赏析”,组织班级办古诗文小报等。
(2)学校鼓励教师读书,每位教师购买两本教育专著,推荐教育名家著作:李镇西《把心灵献给孩子》,卢勤《好父母好孩子》,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在快乐》佐藤学著等等。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并写好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体会。
(3)各教研组认真组织开展有效的主题研讨活动:如“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经验交流”“学习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交流”等,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4)采取动员各班学生捐献和学校购买相结合的形式补充书籍来源,供教师和学生大量阅读,为打造书香校园创造条件。
(5)学校在五月底举办“诵读经典诗文,打造书香校园”的诵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集中展示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成绩,奖励古诗文诵读优秀的同学,表彰开展古诗文诵读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
(三)活动展示
1、活动主题:“诵读经典诗文,打造书香校园”
2、活动地点及时间 地点:操场
时间:20012年5月25日
3、活动形式
(1)此次诵读比赛形式多样,可以是独诵,也可以齐诵,师生共同比赛也可以。以班为单位组织,每班一至两个节目。各教研组,少大队都要积极参与比赛。组长和负责人做好组织排练工作。
(2)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伴舞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诵读时要求脱稿,诵读时道具自备,配乐磁带、光碟自备。参赛人员要
衣着得体、大方,要能体现当代小学生的精神风貌或表现作品的深刻内涵及历史背景。鼓励形式创新,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4)参赛队还可以就本次活动的主题按要求和范围自由选择一首(篇)或几首(篇)古诗文进行串接组合,表演时间不超过10分钟。
(5)节目评比办法
①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7.诵读经典诗文 弘扬传统文化 篇七
一、关注故事诵读方法, 加强对学生古诗诵读的指导
学生对古诗诵读兴趣不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好的方法, 学生没有真正深层次挖掘古诗文的内涵, 体会不到古诗文的魅力, 所以就会对古诗诵读丧失兴趣。通过长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经验积累发现, 小学古诗诵读教学中, 要激发学生古诗诵读兴趣和热情, 教师必须关注古诗诵读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要求,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以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形成科学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为古诗诵读目标的实现形成充分的保障。
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悯农》为例, 诗词内容为“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某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 采用了想象入境法, 即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想象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词想象出一幅烈日炎炎下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画面, 再联想到自己吃的食物。经过教师的剖析, 学生自然而然就可以意识到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学生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逐渐形成, 就可以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提供充分的保障。在学习杜甫《绝句》这首古诗的时候, 教师同样使用了想象入境的方法, 根据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引导学生在脑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两只黄鹂鸟站在青翠的柳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 湛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飞过, 这样充满趣味的画面, 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景,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对提高小学生诗词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 缺乏科学、合适的古诗诵读方法, 学生的古诗诵读效果难以体现出来, 诵读古诗变成学生的‘催眠曲’, 这会对古诗诵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不利影响。所以, 当前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中, 必须根据长期教学经验,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对古诗诵读经验进行提炼, 选择合适小学生的古诗诵读方法, 让小学生真正掌握良好的古诗诵读方法, 从而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式, 以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古诗诵读热情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针对小学生对古诗诵读兴趣不大的问题, 在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中, 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将轻松的活动融入到古诗诵读教学中,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感受到经典诗文的魅力。
某教师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这一心理特征, 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 开展了故事背诵比赛活动, 要求学生背出迄今为止学习过的古诗, 对比赛活动的结果进行了等级划分, 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都有相应的奖励, 在游戏活动奖励的刺激下, 小学生积极背诵古诗。 统计背诵结果发现, 学生背诵情况非常好, 背诵古诗效率非常高。而且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 学生真正享受到背诵比赛活动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背诵古诗的数量进行了统计, 有学生背诵不低于10首古诗, 学生背诵低于5首古诗的情况非常少。
这种情况充分说明, 创新教学方式, 将轻松的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 创造轻松、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 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中, 充分展现游戏活动的优势, 对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立足课堂, 深层次挖掘教材中的古诗文内涵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 要掌握古诗诵读与积累方法, 课堂学习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生真正参与到古诗诵读教学中, 由教师以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诵读经验, 逐步提高学生经典诗文欣赏水平。而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中如何立足课堂呢?
现以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教学为例, 教师引导学生将古诗诵读分解为“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三个部分, 要求学生从三个部分诵读古诗。首先, 在诵读古诗前, 需要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的创作心情和创造目的;然后边诵读边思考, 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 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诵读剖析, 对古诗蕴含的感情进行剖析, 通过深入剖析古诗的内涵, 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由此可见,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要开展高效的古诗诵读教学活动, 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诵读, 就需要立足课堂, 深层次挖掘教材中的古诗文内涵, 从诵读和剖析古诗中, 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节选的古典诗文大部分都是名篇佳作, 且短小精悍、语句优美、节奏性强, 适宜小学生诵读。教师要关注故事诵读方法, 加强对学生古诗诵读的指导, 创新教学方式, 以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古诗诵读热情, 立足课堂, 深层次挖掘教材中的古诗文内涵。
关键词: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积累
参考文献
[1]王向阳, 张增荣.指导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实践与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 (上) 2014年12期
[2]刘小红.小学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10年02期
[3]王朝玲.经典诗文背诵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 (小学) 2014年03期
[4]王月华.试论指导诵读经典诗文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 (教研版) 2009年01期
[5]仲海燕.巧用游戏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J].中学课程辅导 (江苏教师) 2013年20期
[6]李双群.经典诗文, 语文学习的魅力之花[J].小学时代 (教育研究) 2014年09期
[7]张昕颖.吟诵经典诗文秉承传统文化[J].散文百家 (新语文活页) 2011年06期
8.诵读经典诗文 铺就心灵之路 篇八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尤其是古代的诗词,更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2000余年前,孔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好好学诗、多多学诗;2000余年后,1999年,我们同样听到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同样是至理名言。
提倡和鼓励小学生吟诵经典,对提高孩子各方面素质、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都很有裨益。
一、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着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期诵读这些经典,的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情操的陶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诵读大量振奋精神、温润生命的诗文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我校开展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我们在鼓励孩子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孩子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使孩子学到千古美文中诸多仁人志士的胸怀和操守。事实证明,古诗文诵读对孩子的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其见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二、 开发智力,提升素养
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怎样通过锤炼孩子的记忆力而开发其智力?大量的实践证明,让孩子在儿童时期诵读大量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法。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神,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而深深印在学生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时,孩子的记忆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郭沫若儿时与唐诗朝夕相伴,还有无数根底扎实、学养深厚的学者、作家、艺术家,终其一生持之以恒研读中国古典文学。
把经典的诗文传递给孩子,不仅可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还可以提升其语文素养,使孩子终身受益。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古诗文诵读的过程中,我校学生的识字量增加得特别快,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诗文诵读中,孩子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动识字,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识字量也水涨船高。古诗文朗朗上口、颇有韵味,孩子读起来易上口、易入心,有的孩子放学路上背,有的孩子饭前饭后背,有的孩子在玩中背,在背诵经典诗文的同时,也在无形中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和专注力。人们常用“私塾功底”来形容一个人的学问和语文修养。其实,我认为“私塾功底”说到底就是诵读的功夫。通过对经典诗文反复强化诵读,一个人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厚积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这些儿时的积累慢慢就转化为伴随一个人终生的语文素养。
三、形成文明儒雅的校风
走近芙蓉小学的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随处可见孩子们手捧古诗文集的身影,时时可闻孩子们珠玉落盘的诵读。这样的耳濡目染是可喜的:在诵读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学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学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里,孩子们知道了该如何学习;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里,孩子们懂得了如何感恩;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里,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做人;在“众人拾柴火焰高”里,孩子们懂得了如何团结合作……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中华经典,做龙的传人,这已成为很多孩子学习经典的座右铭。在经典诗文的濡染下,儒雅的气质在孩子身上逐渐有所体现,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他们生命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经典诗文的诵读,好比一条铺满鲜花的心灵之路,它来自经典的精良营养,将源源不断输入孩子们正在成长的心灵。我深信,让孩子们置身于溢满书香的校园,今天诵读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作者单位: 江西省万安县芙蓉中心小学)
9.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篇九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实验课题“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的一个子课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课题组负责总指导,由上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负责主持。我们学校成为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的宗旨是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因为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与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者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也是锤炼儿童的记忆力、开发其智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对经典美文反复的强化诵读,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素材,厚积而薄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时的积累就转化成伴随一个人终身的语文素养。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我们全校轰轰烈烈地兴起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由于各年级段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同,为了这项活动扎实开展,各年级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子课题,低段为《如何引领学生读古诗》,中段为《如何在古诗教学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高段为《古诗文诵读对高年级习作的促进》。现将我们学校各年级在活动中开展的的计划和做法归纳如下:学校首先制订考级计划,学生每学期背15首诗为三级,背25首诗为二级,背30首以上的为一级。根据这一计划,大部分老师们利用学校规定的每周二、周四早读课,每周集中背两首诗,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读。有的班级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了许多活动,如低年级根据学生活动的具体做法有: 一、一年级新生
针对一年级孩子刚入学的特点,一年级备课组认为对孩子进行了礼仪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极为重要。孩子必须先得学会做人,其次才是求知,所以把《弟子规》作为孩子入学读的第一本经典。老师们利用每天的早晨、中午、晚上的放学时间、每节课上课铃响之前,点点滴滴的时间都是诵读的好时机。而且《弟子规》都是三个字、三个字的音韵很和谐,节奏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低年级孩子喜欢热闹,喜欢集体朗诵,采用小组评比,男女评比,个人挑战等。比如小组评比,哪一组背的好,那么整组都能奖励一个小奖花,积五朵可以换一朵贴在墙上的光荣榜里,这样孩子们诵读兴趣很浓;很多孩子每天一回家就兴奋地把自己的奖花拿给家长看。而且一开学我们就告诉家长我们学校是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并告诉家长们经典诵读的意义,要求家长尽量作孩子诵读的伙伴,创造经典诵读地氛围,激发孩子去诵读经典,传承经典。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的训练,但活动开展的非常有成效,目前《弟子规》孩子们基本上快背完了,而且他们的诵读积极性非常高,家长们对经典诵读这项活动也非常欣赏、认可,认为这些经典对孩子人格的熏陶、感染以及教孩子学做人都是非常有用。除了《弟子规》,一年级备课组还按照新课标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的篇目,根据情境指导学生诵读,教师节、重阳节时,教孩子们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游子吟》等诗,要他们把诗送给老师、老人。学完了《看菊花》,就让孩子读元稹的《菊花》。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孩子们诵读的热情非常高。
二、老校低年级的具体做法
自荐古诗就是让学生每周一、周三自己到老师或班长面前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推荐者可用一两句话向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首诗,这样做主要是加深学生对诗的印象,选中诗后,由这位学生把诗、作者、朝代抄在黑板一角,可自配插图或自己喜欢装饰,由于孩子们小,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再利用两天每节课课前准备的两分钟时间齐诵读,学生一般一天中的几节课课前两分钟准备时间就能背熟一首诗,再经过第二天的巩固诵读,基本能烂记脑中。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不增加学生诵读负担,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更能锻炼自荐诗学生的能力,学生都乐于推荐诗,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一起诵读。
三、赠诗
高年级的学生每逢各种节日、父母、亲友、同学生日,都喜欢买礼品、贺卡赠送,甚至请吃饭,这种做法不仅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同时让学生养成不良的攀比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班学生才二年级,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习惯,又让学生从小学会关爱他人。我让学生遇到以上事情不许花钱,可赠诗,就是自制诗卡,把自己喜欢的诗根据不同的需要抄在卡上,并配上插图,写上祝词。在送卡时最好能感情朗诵所赠的诗给收卡人听,以表示自己的真心。孩子们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可是设计的贺卡却很不错,我也收藏了一些诗卡,这种活动学生喜欢,家长满意,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由曲引情,吟、唱诗
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互相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领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因此,我在教学诵读古诗时,常用歌曲,音响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如教学《游子吟》时,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打着节拍把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一定能帮助学生以吟古诗的语言美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学生会吟后,我又用水调歌头的曲子,教学生唱《游子吟》这首诗,学生兴趣盎然,学生学会唱后,我让学生闭上小眼睛一边小声哼唱,一边想象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裳的情景,体会做子女的难以报答母恩的思想感情。
五、自赏诵读诗
自赏诵读诗就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盘录音磁带,不定期把自己诵读的诗用录音机录下来,先自己欣赏,直到满意自己的诵读吟唱为止,然后把录音带带到班级播放,和老师、同学一起听自己的录音,再让同学评一评自己的诵读情况,便于以后诵读水平的提高,由于这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诵读能力提高较快,现在我班学生诵读时,还真有一种小诗人吟诵的味道。
六、结合语文教学诵读 语文教学和古诗文诵读不能脱节,两者应做到有益的补充,来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如教学苏教版第四册识字一时,教完词串,我问学生看到这些词,你能由一个词想到一首诗并背出来吗?学生马上纷纷举起小手,由“清明”一词背出了唐朝诗人杜牧写的诗《清明》,由“中秋”一词背出了大诗人李白的诗《静夜思》,由“团圆”一词背出了诗人王维写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每次学生即兴背诗,我都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夸他们了不起,这样背诗,坚持到六年级,肯定比老师还棒,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都想赶超老师,背诗的劲头更足了。
七、读诗作画
诵读中,我还让学生出古诗手抄报,主要内容是读诗作画,让学生根据诗意,用水彩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除了以上活动,我班还开展了让学生比背诗组、评比小诗人、猜诗等活动。虽然学生才二年级,但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的背五、六十首诗了。不过,中华古诗文诵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诵读中,作为教者应为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孩子们积淀丰厚文化底蕴,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素质教育开辟一片新天地,为优秀文化的传承做贡献。中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做法有:
(一)制定学期计划,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学期初,我们根据课题方案,结合课题方案实施学期计划,明确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活动的常规制度,保证每周两次的古诗晨读,每周必背两首诗,并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初见成效:(1)、培养朗读能力,正确掌握古诗的朗读规律。古诗朗读讲究抑扬顿挫,朗读时要注意平长仄短,即一声和二声读长,三声和四声读的短。经过指导,现在学生看到古诗,基本上能够按照规律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2)、培养读诗作画的能力。古诗中有不少“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寂静的群山、寒冷的江面,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绘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寒江独钓图。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于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在教学中,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面美。在作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体会古诗的意境。(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学生朗读古诗时,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吟诵和理解重点的基础上,(二)重视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这恰恰是我们较为薄弱的,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从内容上看,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章、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从形式上看,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上网浏览了部分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理论文章和教学实例评析。
(三)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归纳总结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古诗教学公开课。本学期,分别由徐琳、郭东梅、贾敏三位教师分别执教了一堂课题研究课,并做好了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的过程管理,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了听课、研讨的全过程。在研究中,课题组教师能围绕课题展开研究,坦言相见,各抒己见,为主课题积累丰富的资料。
(四)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晨读,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要想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要提高自身理论修养之外,更需要加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而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的建设更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结合“书香班级”的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古诗诵读比赛”、“古诗手抄报评比”、“小书迷的评比”、“我是小小诗人”等读书和歌谣创作活动,都为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阅读古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更为课题能深入研究提供了保障。高年级的具体做法为:
一、多读多诵,培养能力,积淀知识。
不管生活怎样的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理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能缺少的要素。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外界的种种不良诱惑使得许多孩子的心性过于浮躁。颂读经典诗文可以让孩子心性宁静而志远,给孩子打下深厚的文化根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我们高年级组为了增强孩子们诵读古诗文兴趣,除了学校规定的每周两次的颂读时间外,还经常组织组织各种形式的颂读比赛,如:男女生诵读大比拼,五年级组诗文朗诵赛等等。让小学生在这记忆的黄金时期多记多诵。“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天天吟诵,学到了有关天文、地理、历史及文化各类知识,长期的吟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了记忆力,提高了背诵力。过去一篇课文几天才能背过,如今一节课就能熟读成背,短短的几分钟就能背诵一首诗。又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在学生的习作中,他们能把自己诵读的诗句运用进去,作文中会经常出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能力的形成,正是是语文素养的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沉淀,必将厚积薄发,它对习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二、把握诗的神韵,激发习作兴趣,以说促写。
古诗词中往往藏着是十分丰富的,能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把其中蕴含的情感揭示出来,从而激活自身的情思和联想,用自己的感受,触摸诗人的心灵。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先让学生想象诗境,揭开“烟花三月是个什么样的情景,李白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当他久久伫立在天边,目送流向天际的流水,心里会想些什么?,假如你是诗人,你会对友人说些什么话呢?他们分别是动作、神态和心理怎样?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去大胆想象。想象诗人分别时互诉衷肠,互道珍重的语言、饯行离别的场面,扩写成记叙文。拓展了诗的意境、提高了学生对诗文的鉴赏能力。这样说写结合,学生学得愉快,写得轻松,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自然得到提升。
古诗词的内蕴之美,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感悟不同而有所不同,各种各样的视角,切入点,就会有各式各样的理解和感受,没有规定的标准,只要你能在颂读过程中享受着古诗词带你的美感,并把这美好的情感传达给别人。是你的理解,你的感受,就是一种再创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稿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脍炙人口,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这首词摘写的意境是那么悠远呀,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去细细体会。看那明月、稻田、星光、茅店、社林、小溪,听那蝉鸣、蛙声;再加上缕缕清风,点点细雨,夹杂着阵阵稻香。是多么让人沉醉的意境啊。如果你也来到词人描绘的小村。走在大词人辛弃疾曾经走过的那条山路上,在这样的夜晚里,你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你是否也体会到辛弃疾那喜悦幸福的心情。拿起笔来,把那份感受记录下来,和著名的词人辛弃疾比一比,谁笔下的情景更令人向往,令人回味。这样一引导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立刻增强,他们会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想像进行再创造。
孟郊的《游子吟》引起过无数读者的共鸣,我们读诗时脑海中时常会再现慈母缝衣的场景,我们看到了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地为将要出门的儿子缝着衣服的母亲。没有语言,没有眼泪,然而一片母爱的纯情流溢而出,这情,这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常常出现吗?它拨动了我们的心弦。唤出我们对母亲深挚的忆念,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谈一谈对这首诗的感受。学生说起自己的母亲当然会滔滔不绝,这样对诗中所表达的伟大的慈母之爱理解得也就更加透彻了也更愿意去写了,笔下也更有话可写了。
三、给诗配画、演课本剧等,多管其下。
有许多诗词的意境很优美,孩子在欣赏完诗句后,我们再要求孩子想象诗的意境,给诗配上合理的画面: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我们先让孩子在脑海中想象春天江南岸的美景,然后再说一说在春风的吹拂下江南岸会有那些变化?接着再把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笔表达出来,画完后在画的旁边再写上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就更透彻了,也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不用“到”、“过”、“满”,而用“绿”了。这既锻炼了孩子的理解、表达能力,又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有的诗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当年的情景,演一演。如:贺之章的《回乡偶书》,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儿童笑问场面,极富生活情趣,而这淡淡的一问中,有包含了诗人无穷的感慨,很多学生都被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感染,这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经验与诗词联系起来去想诗,创造诗的意境。有的孩子想到了看过的电视剧中的那些归国华侨,他们常年漂泊异乡,不正和诗人此时的心境一样吗,于是学生把自己扮成是八十多岁的游子来表演,演得既可笑,又让人心酸。通过演课本剧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也使学生对诗的内涵理解更深入、更透彻。当孩子颂读一定量的古诗词后,对古诗词也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喜欢了。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每人选一两句古诗词,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想想自己为什么选他,他让你想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启示?有的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激励自己抓紧年少时努力学习;有的用“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来告诉自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喜悦。有的用“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诫自己谦虚多吸取别人的长处。当学生在人生的征途中徘徊不前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他们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学生迷惘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他们指点迷津,树立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把这些名人警句当作自己学习、生活的座右铭,张贴在教室内,挂在自己的书房里,写在日记本里,作为自己思想、行动的准则,不断上进,汲取力量,取得自信,从而表现出非凡的气质,谈吐文雅,举止大方。通过交流,也使学生增进了互相之间的了解。同时也使其与诗文的作者进行了一次心灵上的沟通。使孩子们感受到其实自己离伟大人物并不远。
实践证明,大量的颂读古诗词,让孩子在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使他们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恬静。也使他们气质不凡,谈吐文质彬彬、举止温文尔雅,出口成章。另外结合着说与写,深化了对的诗的意境的理解,不经意间,点点滴滴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在今年庐阳区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比赛中,我校高年级组诵读的岳飞的《满江红》获得区一等奖。这与我校长期对古诗文的重视和训练是分不开的。我校结合古诗诵读情况创办校报《尖尖报》,在家长开放日汇报了我校的诵读成果,“六一”儿童节许多班级根据诗歌的意境编舞展示风采。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在诵读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平时活动较多,时间较为紧张。
2、搜集的有关材料较少,供求不足。
3、能否让<<“经典”在短期内从学生的习作看出效果?
10.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篇十
活动总结
我们这次“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开展的比较成功!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同学们忘我、激情澎湃的朗诵,主持人从容、游刃有余的主持,深受大家的好评。会场秩序井然,严肃活泼,充分展现了我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校貌。
一、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课堂学习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二、我校经典诵读活动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次活动老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还应正视并直面问题,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深思。
1、组织活动的严密性不足。这包括活动方案的制定,节目的衔接性、音响效果、表演的形式等。这需要各教研组以后在开展活动时,高度重视,力求更好。
2、.教师读书现状堪忧,经典诵读之路艰难。
教师读书学生才读书。教师要有书卷气,校园才能溢满书香。而现在的现状是学生“经典琅琅”,而教师却“鸦雀无声”。教师们读书多半是教育教学类刊物,而没能和学生共同背诵经典,一起品味经典的味道,教师理应成为学生经典诵读的榜样。教师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关键因素。我校的经典诵读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使之制度化,长效化,这是我们共同探讨,努力的方向。
3、.经典诵读含义模糊,诵读内容不够丰富。
有些教师认为经典仅仅是指四书五经,仅仅是指古代的文章,而现、当代的一些优秀作品被一部分教师忽视,没有带领学生认真地诵读。
4、.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学生文化积淀不够均衡。
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重要性。活动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经典诵读工作还没有真正能够开展起来,今后,要将经典诵读活动当做一项长效工作来抓,使之真正的发挥教育作用。
4、教师参与的程度不够,本次活动,如果能让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共同展示活动。那将对学生是一个带动,对学生是一个最好的行动教育。
为使我校经典诵读工作健康持续开展,把经典诵读活动做成品牌,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评价机制要健全,督查要到位
今后,学校将考虑将诵读活动纳入到各班级发展性评价、教师量化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等方面,学校要建立领导查,教研组长促,班主任每天抓、每天问、每天查的运行机制,坚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常规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交流经验,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内容要合理,方法要科学
各班要针对学校实际和学生认知的水平,分层次、分阶段地确定阅读内容,采取定人员、定时间、进头脑等方法,实现经典诵读的系统化、经常化和规范化,保证诵读效果。
11.诵读经典诗文培养高尚人格 篇十一
一、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经典古诗文内容博大精深,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诵读经典诗文,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加深认识,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诵读《论语》时,我们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感受到孔子人格魅力所在。孔子认为任何人总是有着优点,可以让其他人学习的,他的这种肯定是对每一个人的生存价值的承认。在儒家教育中,我们感受到了孔子教人成人的三个层次,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如屈原的《离骚》集中表现了他的炙热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中强烈的感情是对祖国灾难的担忧,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屈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异常的艰难,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在“世混浊而不分兮”的现实中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中的“上下求索”、“忍而不舍”的精忠报国的精神是屈原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永远激励着为进步、正义事业奋斗的人们。
二、正确把握各学龄段的学生特点及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识记忆,效率依赖于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情境性和趣味性。唐诗由于它的琅琅上口,韵律优美,浅显易懂而为孩子们所喜爱,因此唐诗可以作为诵经典的入门之选。我们还可以选择《弟子规》等来诵读,内容短小、有趣,有生活的情境联想,还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三、四年级的学生,记忆已经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可以选择诵读《三字经》。它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传播面是家喻户晓,而且内容包含了教育、天文、地理、历史、伦理、道德以及传说,言简意赅,生动广泛,这个年段的同学既能琅琅上口,又在诵读中积淀了各方面的素养。
五、六年级的学生记忆理解能力更强,我们推荐诵读《论语》。《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的诵读不但积累了名家语句,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一举两得。实践中发现孩子们在《论语》无声的润泽下,变得懂事,能体贴父母长辈;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也慢慢成熟了。知书而后达礼,原来这么简单。孔子被后人称为万世先师,他的孜孜不倦、因材施教,谦恭宽宏及博学多才,真是让人深受教益!
中学阶段应以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为主。通过吟诵等方式让学生在吟诵中自悟自得,在自悟自得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自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关键所在,这如同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外因虽然好,但内因不起作用,外因也是枉然,而自悟恰恰是内因起作用的表现。所以,自悟能力的培养是激发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具体说就是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因为预习是感悟的前提,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可以粗略的领悟作者的观点、情感,获得与作者初步的沟通,而这期间教师应指导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俗话说:“闻千曲不如操一曲”,课堂中还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说”让他们在“说”中进一步领悟古诗文中所包含的种种人生哲理、人生理念、人生体验,以便更清楚的解决预习时的疑问。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无非是借用这个例子让学生去领悟作者的取材、命题、立意、组材等方面的技巧。进而来体味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从而来指导学生写作与做人,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诗文恰好是这样的典范。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读中培养各项能力
(1)先整体后局部,把握全诗内容。所谓先整体后局部,即在读一首诗时,应该先一口气读完,从整体着眼得出一个大致的印象,全面把握作品的倾向和意图;然后再从局部入手,去考察作品的结构和层次,通过对诗中一句、一词、一字的分析,进一步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如读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可先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看一看这首诗留给自己了什么印象,(学生能知道诗主要表达了“客愁”)这种愁是用什么表达出来的呢?再领学生从局部去寻找。进一步体会到小船、树木、旷野、烟霭、落日、江水和明月,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自然界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不寻常的图景:小船停靠在雾气笼罩的小洲边,原野空旷,只有江中明月陪伴,更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诗的意境就这样一步步推向深入。像这样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最能使人发现诗中蕴含的真正美。
(2)重视朗读和吟诵,在阅读中感悟。朗读和吟诵都是读诗时常用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和吟诵有机结合,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激起信念的树立。
四、创造适合的氛围,营造良好人际环境
健康、高雅的交际方式和能力是现代中小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怎样处理同学间关系?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怎样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等等。学校创建经典诵读的氛围,可以有效的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学校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以营造丰富的诵读环境入手,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空间,让校园每个角落成为学生学习经典、感悟经典的平台。如学校建立走廊文化,黑板报开辟品读经典专栏,图书角摆放各种经典名作,墙壁张贴表现古诗中勤劳、帮助他人、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名人名言、绘画、手抄报等,将经典融入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根立柱都会“说话”,让学生们耳濡目染,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经典的熏陶。丰富的经典诵读环境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会产生影响,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
五、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来内化学生心理
知识的获得,人格的养成,应是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还应从把握教材的情感因素入手,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育方式引导感染学生,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入情入境,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学习效果。在课堂结构设计上,教师应注重情感的诱发,让学生怀着疑问去进行认知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情感诉求,特别是从诗文中表现的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理解兴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为古诗配画”、“名言名句查出处”等活动;举行优秀古诗文背诵比赛、朗诵会,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兴趣,兴起一股校园“读诗热”。
由于人格成长的过程是个体主观能动选择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制约,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根本,最终是由个体自身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个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古典诗文的人格陶冶的功效,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中国古典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在继承这一宝贵遗产的同时,更应在新时期发挥其教育人感染人的功效,本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宗旨,通过古典诗文教学使学生受到人性的陶冶、心灵的滋养、人生的启迪,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实现“为人生”的语文教育目标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12.诵读经典诗文 弘扬传统文化 篇十二
近年来, 对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 学术界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 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反对者则认为, 学生应集中精力学习现代科学, 没有必要再去诵读古诗文。而笔者认为, 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一、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
1. 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
经典古诗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语言精练, 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 也是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 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 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这对于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
经典古诗文的诵读, 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如, 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李坤的“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等诗歌, 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 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3. 为小学生的记忆宝库奠基。
有心理学家指出, 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 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所以, 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 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多背诵经典诗文, 不求甚解, 但求背熟, 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 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
4. 形成多种学习能力。
诵读古诗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 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 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 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课内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
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只有读得多, 才能悟得深。多读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 也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时的具体做法如下:
1. 熟读古诗, 自悟自得。
在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上, 笔者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 在学生诵读时, 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 使学生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 从而由熟读、质疑、解疑最终达到自悟自得。
2. 适度讲解, 交流体会。
古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既有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 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 教师可通过适当的讲解,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之后再进行诵读, 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3. 展开想象, 悟意明理。
教师可根据古诗文的内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 让学生进入古诗的优美情境中, 感受语言的美。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三、课外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途径
1. 营造社会氛围。
儿童心理是很注重模仿的, 如果他们看到很多人都在读古诗文, 就会产生诵读的兴趣, 所以营造人人读古诗的社会氛围, 会使学生的诵读兴趣大大提高。
2.“成就感”可以提高兴趣。
学生读得愈好就愈喜欢读, 所以教师要维持学生的这种“成就感”, 对功课好的儿童, 固然要多加称赞;对功课差些的儿童, 只要他们有进步, 教师就应当加以赞赏, 使学生保持诵读的兴趣。
3.“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
诵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在于读的方式, 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回答……花样多了, 学生自然会感兴趣。
4. 提供机会, 让学生多念多背。
13.经典诗文诵读主持词 篇十三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女: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男:纵横几万里,千古遗韵响彻神州
女:诵读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校园
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华夏文明
合: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举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女: 欢迎各位的到来!
男:今天出席比赛的有全校领导、教师及学生
女: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出席我们的比赛
男:接下来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徐校长为比赛致开幕词
男:下面宣读本次比赛评分规则,通过比赛,最终将产生四名选手。比赛主要从“诵读内容、诵读能力、舞台形象、时间把握”三方面进行评分
女:其中诵读内容:要求选自古今中华经典诗文和名人名作,体裁不限,格调健康2分;
男:诵读能力:要求普通话语音准确,语调正确2分;吐字清晰洪亮,节奏韵律恰当,表达流畅,能准确把握作品内涵与风格,感染力强3分,共5分;
女:舞台形象:衣着得体,仪态大方,精神饱满, 形体语言得当2 分,时间要求在五分钟以内,1分。总分10分。
男:本次比赛设一等奖6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6名;
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里有梦想、春天里有希望。下面有请一号选手魏文媛,她为我们带来散文朗诵《春》。请二号选手李景文做准备。
男:古老的长城,向我们讲述着祖国悠久的历史。下面有请二号选手李景文,他为我们朗诵的是《长江之歌》。请三号选手柴勃英做准备。
女:妈妈虽然不是太阳,可她好比太阳,因为她的身上有一股浓浓的太阳香。下面请欣赏三号选手柴勃英为我们带来的《妈妈和太阳》。请王俊才老师做准备。
男:在江南小镇的梅雨中,诗人就那样彷徨着,忧愁着,又希望着。长长的雨巷里,那位皱着眉头的雨巷诗人正向我们踯躅地走来,下面有请王俊才老师为我们带来诗朗诵《雨巷》。请周玉萍老师做准备。
女:慢慢走着,这就是一种表达,一种倾诉,让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下面请欣赏周玉萍老师为我们带来诗朗诵《再别康桥》。请四号选手赵凯做准备。
男:下面有请四号选手赵凯,他为我们带来的诗朗诵是《咏鹅》。请五号选手郭靖做准备。
女:下面请欣赏五号选手郭靖同学朗诵《祖国在我心中》。请六号选手李鑫做准备。
男: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我们要永远珍重在心头。下面有请六号选手李鑫我们朗诵《雨霖铃》。请李军老师做准备。
女:日月星辰,三山五岳,五千年的历史和典籍请一一诵读,在那智慧的光芒张望的窗口,我就是唐诗宋词,我就是十三亿双手种下的饱满的诗行。下面请欣赏李军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祖国万岁》。请何冰玉老师做准备。
男:痴痴无怨为儿女,可怜天下父母心,听,那静静流淌的母爱的温情——请欣赏何冰玉老师带来的《游子吟》。请七号选手窦灿做准备。
女:下面有请七号选手窦灿为我们带来的诗朗诵《画》。请八号选手赵业做准备。
男:他是一位站在康河畔的诗人,他正向着西天的云彩作别,让我们去聆听离别的心声,感受留恋的情怀。下有请八号选手赵业,她为我们朗诵是《再别康桥》。请九号选手王芙蓉做准备。
女:现在,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身上穿着彩色衣,没事儿躺在盒子里,美术课上带着它,画出什么都美丽!)大家知道谜底吗?我们每位同学都用过彩笔,今天我们来听听王芙蓉同学他用彩笔画出了什么?下面请九号选手王芙蓉为我们带来《我有一盒彩笔》,请王莹老师做准备
男: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强。今天的我们身系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呀。下面有请王莹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沁园春·雪》。请杜巧云老师做准备。
女:秋风擦亮了金色的十月,秋光装点着伟大的祖国,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下面有请杜巧云老师为我们带来《歌颂祖国》。请十号选手王振祯做准备。
男:你以拓荒者的气度挥写历史的丰篇,千年史书,万代智慧,黄河哟黄河,你的每一颗沙粒,都记载了无尽的诗篇。下面有请十号选手王振祯,他为我们朗诵是《黄河颂》,请十一号选手郭秋燕做准备
女:下面请听十一号选手郭秋燕为我们朗诵《山村》,请十二选手吴宏做准备
男:接下来有请十二选手吴宏,他为我们朗诵的是《祖国在我心间》,请梁青老师做准备。
女:雪是冬天的花,雪是大地的衣衫,雪是不期而至的天使,雪是大自然永恒的音乐。下面请欣赏梁青老师带来的《沁园春 雪》。请金彩霞老师做准备。
男:在过去的时光里,我们默默积淀,我们投入,我们无悔,因为心中有着美好的期待,因为始终--相信未来!下面请欣赏金彩霞老师带来的《相信未来》。请十三号选手钱丹阳做准备。
女:下面有请十三号选手钱丹阳,她为我们带来的是《将进酒》,请十四号选手尹俊杰做准备
男:下面有请十四号选手尹俊杰为我们朗诵《长征》,请十五号选手杨彤做准备
女: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已经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我已经长大了,所以,妈妈,请你不要送伞来。下面有请十五号选手杨彤,他为我们带来的作品是《妈妈,不要送伞来》,请十六号选手王超做准备
男:下面有请十六号选手王超,他为我们朗诵的是《沁园春·雪》,请十七号选手王梦萍做准备
女:拉近成长的距离,截取四季的片段,您给了我们快乐的青春,您给了我们火红的年华,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世界在我们眼前灿烂地舒展。下面有请十七号选手王梦萍,她为我们带来的是《红烛赞》,请十八号选手贾素梅做准备
男:是您,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是您,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老师,您辛苦了!下面有请十八号选手贾素梅,她朗诵的是《老师,您好》,请十九号选手梁樾龙做准备
女: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下面有请十九号选手梁樾龙为带来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请陈华喜老师做准备。
女:有首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山河,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脍炙人口、古今绝唱,这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请欣赏陈华西老师带来的《沁园春雪》。
男:我们激情满怀,我们豪情万丈,中国,让我们为你出征,让我们融进你广褒的胸怀,催动你繁荣富强的浩海瀚波。请欣赏张玉琴老师带来的《我爱我的祖国》。请二十号选手陶发斌做准备。
男:下面有请二十号选手陶发斌,他为我们带来是《将进酒》。请二十一号选手赵阳做准备。
女:金风送爽,万里河山披锦绣;丹桂飘香,一方热土现繁华,走进十月,让脚印温暖大地的渴望,把祝福放在曼妙的未来。下面有请二十一号选手赵阳,他为我们朗诵的是《祖国在我心间》。请二十二号选手马蕾行做准备。
男: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下面有请二十二号选手马蕾行,他为我们朗诵的是《国旗》。
男:经过紧张的角逐,比赛终于决出了名次,下面我宣布获奖结果,获得三等奖的是:
女:下面有请学校领导为本次比赛获奖的同学颁奖。
女:口诵经典传文明
男:腹有诗书气自华
女: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千古传诵
男:长篇小品、时文新诗,推陈出新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美的民族文化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坚毅的民族精神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合:愿五千年文化瑰宝更加璀璨夺目,愿社会主义文明大放异彩。
男:同学们,今天的比赛即将落下帷幕,非常感谢今天参赛的选手、演出的同学及全体嘉宾
女:同时向为比赛付出艰辛努力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男:东乐中心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14.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明 篇十四
——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文诵读初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几乎每天早自修,你都可以听到我们班同学诗歌朗诵的声音,而且朗诵的都是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文。经典诗文的诵读,已成为我班同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一积累,每周一考查,每月一比赛,每学期一活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还弘扬民族文化,真是一举多得。
说起经典诗文的诵读,其实还有个萌芽、长叶、开花、结果的完整过程呢!
一、萌芽:
经典诗文的诵读与引导,是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传播与发扬中华经典诗文,教师义不容辞。
二、长叶:
在实验中,我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参照利用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少走弯路。我发现“激趣——导法——引背——摘录——活用”的诵读古诗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我们的中高年级学生,于是我边探索边运用,具体方法如下。
(1)激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如在实验的起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讲“诗的故事”、“诗坛趣话” ;先读浅显的诗,使学生感到读诗并不难,尝到读诗的甜头,以此来调动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可以先让学生把以前会背的古诗全部背诵给同桌听一听,进行初步的统计;再把同学们接触过,但又不是大家都会的那部分简单诗词抄下来进行背诵,难度不大,背诵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自信心一下子就找到了。
(2)导法。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因此,在实验中,实验教师都非常注重导之以“法”,具体分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步:学诗授法。就是以课本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渠道,注重读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依“法”习得。如在实践中,教师摸索出了按“细读——精读——感悟”三程序进行的自读古诗的一般方法: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明诗意;③多诵读,悟诗情。
第二步:配诗悟法。就是学完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后,补充另一首便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学生逐步体会、巩固读诗的门径。如,学习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我就让学生多查阅有关思乡的诗,有关对月抒怀的诗,孩子们一下子就背会了《月下独酌》,联系上了《静夜思》等。
第三步:展读用法。即充分利用“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栏目,有系列地每周刊出一首古诗,作为重点赏析,教师稍作点拨、引导,让学生欣赏诵读,自悟其意,自得其乐。
(3)引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读诗方法后,我注重引导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一是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背诵方法。如“词语组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抓诗眼背诵法等,学会了方法,让学生有系列地背。二是引导学生互相背诵、考查,同学作适当引导:写春天的诗,诗中之“花”,诗中小动物„„
(4)摘录。不管哪一首经典诗文,能历经漫漫历史长河的冲刷洗涤而成为经典被沉淀、积淀下来,在遣词造句方面肯定是下足工夫的,诵读了几遍之后也就能感受哪些句子是朗朗上口的。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把握语感,找到名句,老师进行表扬,使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再学的兴趣。重点句能记住了,根据重点句这一诗眼,熟读背诵,难度也就降低了。
(5)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但我们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还有部分学生能尝试着写出一些有点诗意的小诗来。
此外,在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时,我们注意不增加学生的背诵负担,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利用早自修 “读诗指导”,保证教师有时间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二是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让学生背古诗、检查背诵情况。后来又尽量寓教于乐,让活动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既保证学生有时间大量诵读,又不增加学生负担。当时,正是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一边复习准备应考,一边安排孩子们每天早自修抽五分钟时间读一首古诗,读熟之后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含义,然后教师作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诗歌的意境。然后在语文之前安排三分钟进行背诵比赛。
孩子们的记忆力是相当惊人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多同学读两三次就会背了,慢的同学也只需五六遍,每天利用点边边角角的时间就足够了。再加上孩子们多年来的积累,不到一个月,期末考试过后进行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最多的能背诵120首,最少的能背30来首(弱智除外),平均能背60首古诗,在限定5分钟时间内,最快、最熟练的学生能背30首。有同学兴趣很浓,竟然挑战自我,甚至能把《木兰诗》、《将进酒》这样难理解的长诗流利地背下来。接着又在班队课上组织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不难。自创“化整为零”、“分时段背诵”、“根据现代音乐填词法”、“竞背法”等方法,各人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自己探究最适合的方法,自得其乐乐无穷。总之,交流时,一个个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交流后,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取长补短,事半功倍。
三、开花:学生认可,兴趣盎然
真正让我感觉到孩子的兴致很高的是这个学期开学初。记得寒假前,我布置孩子们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上学期学了《赤壁之战》和《草船借箭》之后,老师补充的许多相关知识令孩子们大开眼界,纷纷表示了对三国人物、三国故事的极大兴趣.寒假作业检查时发现,有80%的学生认真看了至少一部小说。布置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沁园春 》(北国风光)巩固率更是达到了100%,另有21人,在老师布置以外,自己背诵了很多诗词,有背岳飞的《满江红》,有背白居易的《琵琶行 》,当然更多的同学背诵简单的绝句律诗。
今年开学,一时忙得忘记古诗词积累了,马上有学生提醒,胡望珩同学告诉我:“我读诗歌,慢慢地就有味儿了,好像有种找到依托的感觉,一天不背,倒是闷得慌。”胡琦同学也悄悄地对我说:“徐老师,如果哪一天,我没背诗就上床,也会睡不着,非得起来完成这一任务才踏实。”面对如此高昂的兴趣,我临时改变计划,马上拿出《三字经》来,因为开学初孩子们多少带着点假日综合症,正好可以借助这其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收收心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叫,性乃迁„„”一边背诵,一边请知识丰富的同学在活动课上讲有关的故事,诸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不消一个月的时间,同学们就背下《三字经 》,渐渐地,班风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不动就翻脸吵架的现象慢慢减少了,以至于都见不到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看到了经典诗文诵读的新契机,那天,我路过操场,看到孩子们正在一边跳绳,一边唱歌。对,把唱歌改成背经典诗文不是一举两得,寓教于乐了吗?进一步我想到现在孩子所玩的游戏单调乏味,时间又经常被挤走,完全没有我们那一代孩子那么尽情开心。于是,我决定带孩子玩起传统游戏,像跳皮筋、击鼓传花、跳绳、造房子、玩陀螺、滚铁环等等,一边玩游戏一边轮流背诵,活动课上就出现了新景观:跳皮筋的孩子不再唱:“马兰开花二十一„„”,取而代之的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击鼓传花时“不幸”被传上的同学再也不必为自己表演不了好节目而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了,信守拈来就是诗词呀,什么“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背得气势磅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诵出了迷惑后的顿悟。于是乎,孩子们乐也乐了,学也学了,传统的变成新鲜的,新鲜的激起新兴趣。传统游戏、传统文学都得到继承发扬。
四、结果:运用自如,会诵会吟
一年多的古诗文诵读,使孩子们受到的熏陶是非常明显的,平时的作文中,孩子们古诗词运用自如。徐毅男在《观元宵烟花》中就以“‘火树银花触月红,揭夫鼓吹闹春风’每当元宵节来临之际,人们总是以放鞭炮、赏花灯、吃元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佳节.”开篇点题,中间又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瀑布形火花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使文章增色不少。严敏在《我最喜爱的植物——梅花 》中写道: “‘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你知道这歌颂的是什么花吗? 是的,这就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花中君子——梅花。”像这样句中有诗,琅琅上口的句子在作文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确是的,你或许想像不到我们班的周健芳能在作文中引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经典诗句;你或许也很难相信我们班的董金海同学从小就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志气!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科技,就会落后、痛苦,受人宰割;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甘愿为人奴隶。我们的中华民族有着悠悠五千年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琴棋书画各树一帜又融会贯通,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犹如一枝枝文化奇葩,绽放着独特的美丽幽雅。正是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使我中华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会被别的民族同化。诵读经典诗文,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使青少年能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正确认识自己,并得以创造性地发展的重要途径。
15.诵读经典诗文 弘扬传统文化 篇十五
一、读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古诗文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欣赏一首诗,读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在抑扬顿挫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来,才能再现人物和意蕴,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及深邃的哲理,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朗读
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对话的过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不仅可以体悟古诗文的含义、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在课堂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朗读时如果再选用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读,学生不仅会产生新鲜感,而且能在音乐或雄浑激越或婉转悠扬或幽怨低沉的乐曲中十分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文句所传达的情意。
(二)品读
在古诗文学习中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品读, 可以继承传统的“老夫子”读法,摇头晃脑,忘乎所以,“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在反复品读中,感知诗文节奏、韵味, 体味语句中的含义,咀嚼文字中的意蕴,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思情。另外还可以把两首艺术手法、风格流派相同或相反的古诗文放在一起对比着读。如学习了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再把张志和的 《渔歌子》与之比较阅读。两首同样是写渔者的诗,可通过让学生找出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了解两位文人的不同心境, 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二、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因此,在古诗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缘疑质难,以疑促思,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让学生思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时的哪些要素 ? 这对于表达词人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习《陋室铭》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刘禹锡不愿意与白丁来往呢?简单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在思考时体会诗人的感情。这样深挖内容,积极思维,自然就可以收到不错的学习效果。
三、悟
诵读的过程也是赏文析字的过程。教学古诗文,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文的内在涵义。
(一)感悟关键句
解读文本时要抓住诗眼分析关键句。关键句最能引发鉴赏者的情思,余味无穷。如鉴赏张先的《天仙子》,只要抓住“云破云来花弄影”这一句具体感悟,作者运用拟人修辞,将云、月、花人格化,用“破”“来”“弄”等动词,写出了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 抒发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感。又如,《琵琶行》一诗,篇幅较长, 但只要抓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关键句, 就可以提挈全篇,理解作者感情了。
(二)感悟关键词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词。例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其碧柳、春色、黄鹂本是春光美景; 但这些表达美景的词汇前,却明明白白地嵌着“自”“空”等字眼, 点出其景色虽好,却无人踏赏,写出了英雄的寂寞,更写出了诗人的孤愤。感悟古诗文中的关键词,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诗中蕴涵的形象,了解作者的情感走向,体味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认识,进而深入诗境,引起共鸣,获得无尽的审美享受。
(三)感悟关键意象
意象是诗歌最为基本的元素,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诗歌作品。如陶渊明的《饮酒》 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意象,将菊花素雅、 淡泊、超凡脱俗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的联系在一起。
四、想
吟读古诗文,进行联想、想象具有帮助学生生成形象、深化形象,深刻感受诗文的意蕴,体会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展开大胆、合理想象,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的形象画面,体味诗情画意,感悟作者的情感。如诵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时,眼前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个景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一道孤烟直直升起,长练般的黄河托起一轮圆圆的太阳,这横与竖,直与圆,线条单纯,相互映衬,使画面变得那样雄浑开阔, 和谐明快,光彩夺目,此景被誉为“千古壮观”。 而诗中一个“圆” 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把诗人出使边塞途中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了。
16.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途径 篇十六
一、讲故事与培养诵读兴趣相结合
如何让孩子们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当中呢?这是我们开展诵读活动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和阅读量不足,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并不浓厚。为了提高他们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开学之初,我首先精心挑选十首经典诗文并向学生作介绍,坚持每周讲一则古代诗人的轶事并介绍一首相关的古诗文,让学生在课间、课后、家里练习背诵,还要求他们把故事转述给父母听,让家长加以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诵读兴趣渐渐提高了。在上古诗文时,我还适时地引入某段背景故事或诗人轶事或个人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之前,我给学生讲述张继当时夜泊枫桥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诗人独在异乡,孤独寂寞之感,从而倍增对亲情的依恋和珍惜。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还把自己在枫桥的留影拿到教室和学生共赏,从而拉近了学生对诗中人和景的距离。
二、日常学习不忘诵读经典诗文
平时,我们常常把诵读经典诗文融会到日常学习之中,每天坚持诵读。
1??课前诵读3分钟。该活动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让学生得到丰富的积累,同时还能使班级的课前准备更有序。
2??我精心挑选了一些适合小朋友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诗歌推荐给学生,还列出明确而详细的背诵一览表,督促学生背诵,并根据背诵情况给予奖励。在早晚读的时间或者自习课里,我经常对推荐的古诗文进行穿插介绍、组织吟诵。
3??每周,我都会布置相应的古诗文背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背诵。
4??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优美诗词后,我都会叫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通过书写摘抄,提高审美情趣和积累语文知识。
5??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适时而巧妙地运用经典诗文名句,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引用经典名句,对引用恰当的学生给予表扬,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三、练习书法和诵读经典相结合
在上书法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经典诗文临摹本》,让学生先诵读临摹本中的经典诗文,然后讲一讲作者的经典故事,最后才指导书法练习。通过练汉字、写书法,学生能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感受到古诗文的精彩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日常生活与诵读经典紧密联系
我国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某个节日或节气到来时,学习有关这个节日的古诗会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如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到来时,吟诵《弟子规》“入则孝,出则悌”部分;在春意盎然、杨柳依依的春天,介绍学生诵读贺知章的《咏柳》和朱熹的《春日》;清明时节,师生一起学习杜牧的《清明》;重阳节,让学生诵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旦前后,可学习王安石的《元日》等。组织学生外出游玩时,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分析所见所闻、吟诵相关诗词。
五、诵读经典与绘画有机结合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首好诗就像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画。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我每次上完古诗,一般都会依据诗歌内容画一幅画,或出示一幅图画让学生配上合适的古诗,或让学生为古诗词配画。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诵读方法
1??对于课文中的古诗教学,我认真渗透“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习惯、重迁移”的教学思想,创设具体的情境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注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力争使古诗文的教学实现创新、高效。如教学写景的古诗时,我采用“诵读感悟,情境导学”,充分利用音乐、图片等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潜心感悟,动情朗读。而在教学叙事诗时,采用“自读自悟,再现延伸”“质疑问难,推敲赏析”,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选择喜欢的方式(如诵、唱、画、编、演等)重现古诗,大大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2??运用现代化技术,营造诵读氛围,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3??在课堂上,让学生背诵诗词时通过接龙、擂台赛、抢答、评选背诗小能手等形式领略诗趣。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提倡“重读背、轻讲析,重陶冶、轻灌输”。对学生接触的一些古诗,我只要求学生对古诗的大意有粗略的了解,对古诗的意境能有大体的感受,初步领略古诗文所独具的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
【诵读经典诗文 弘扬传统文化】推荐阅读:
诵读经典诗文范文09-06
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总结06-13
古诗文经典诵读表演08-16
一年级经典诗文诵读计划09-25
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方案08-18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2-21
学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工作计划12-18
2011经典诵读古诗文书法比赛参赛材料09-17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