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讲座(精选10篇)
1.英语教学讲座 篇一
英国人念英语是想唱歌那样有个调的……美式英语学狗叫??O(∩_∩)O哈哈~
新概念英语2……真题十天时间
短对话中:
1、主题思维,听问题发起者的主题是什么,回答者的答复是否定还是肯定的。上文提到一件事件是一般疑问句,下文是肯定还是否定回答……先把四个选项浏览一下
答案动名词针对第一个人提问动词不定式短语针对第一个人的对话主题
四个句子的选项是针对第二个人提问的……
2、否定性思维。评价性否定,事实否定,问是否的时候,回答都是否定的!
3、考生容易受听到最清楚的单词来选,这是错误的、、、、、、、听到什么不选什么!
4、概括改写思维——最难的一招、、、、、听到什么不选什么!
长对话:边听边选……听完一个立马看下一个!等待选择、、、、、(看电视变傻的吖??)
作文预测:内容结构语言
最不重要的是内容,无话可说或者跑题的时候才重要。。别跑题即可!
两种结构:正反观点对立型、社会热点型
最重要的是语言!不要老是用I think.........词语要多样化!回去把句型背!
2.英语教学讲座 篇二
制图课程是高校工程类各专业必修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同时, 也是每个从事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制图是工程领域中的一种语言, 来源于生产又服务于生产, 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后续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 是人们表达设计思想、传递设计信息、交流创新构思的重要工具之一, 是现代工业生产部门、管理部门和科技部门中一种重要的技术资料, 在工程设计、施工、检验、技术交流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高校工科类专业的制图课教学普遍存在“生多师少”的现象, 制图课一般都是90~120人的大班, 采用讲座式教学方式。 一般研究者认为, 讲座式教学条件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很难展开, 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学效果很差。 国内外研究表明, 讲座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数量并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存在教学方法单调、课堂秩序差、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动力差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目前的教学要求, 讲授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大。 要改革讲座式教学条件下单一的教学模式, 使之转向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互动教学模式, 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对制图课程由厌学变为愿学, 由被动转为主动, 这应成为高校制图课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问卷调查结果
对高校制图课程学生学习主动性、 积极性等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表明:当前制图课程教学现状主要是:首先, 学生对我校当前制图课教学效果总体是满意的, 但其中很满意的只占7.2%、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5.7%和45.6%, 说明要使制图课成为工科类专业学生喜爱的课程还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 其次, 学生对制图课的学习态度是, 很感兴趣的只占被调查学生的4.3%, 看任课教师授课效果选择是否听的占46.5%, 不感兴趣的占49.2%。 可见, 教学内容不能脱离生产实践, 教师教学过程中如果只强调教材、理论而脱离实践, 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输送, 忽视学生的反映, 那么制图课程就给学生留下了“教条”、“枯燥”、“古板”的不良印象, 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再次, 学生认为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占62.3%, 当然, 认为教材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占33.4%。 说明目前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教学要求, 要改变学生把制图课当成头疼课、迷糊课, 看课外书、聊天、发微信、上网、睡觉等现象, 则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最后, 学生认为改革制图课教学首先应该做的是: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分别占52.9%和34.7%。 因此, 改革讲授式教学方法, 实行互动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
探索讲座式制图课程的互动教学模式主要从课堂和课下两个方面开展。
首先, 在课堂方面, 任课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例讨论、辩论、图例分析等互动方式, 侧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
1.多媒体教学法
讲座式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 常常出现后排学生看不清文字、听不到声音等情况, 教学效果不好。 教学过程中应改变教学方法, 借用投影仪、挂图、电脑等教学工具, 把本来较为枯燥的制图理论知识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影音文件等多媒体形式展现, 使学生能看到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又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文件。 课堂上, 学生看得清屏幕文字, 听得到声音, 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才会提高。 有意识地添加增强互动的教学设计, 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传递前沿的制图知识, 而且可以将单调的教师讲解变成师生互动形式, 继而扩大师生互动空间, 拓宽师生互动途径, 丰富师生互动内容, 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2.实例教学法
实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方直接参与, 共同对问题或疑难进行研究的合作、开放、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 制图课教学中, 运用典型零件的图纸, 将制图知识寓于零件图纸之中, 以分析、讨论等方法开展教与学,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实际问题, 分析、 讨论典型零件图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制图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制图的知识。
3.模拟授课法
互动式学习的理想人数以不超过60人为宜, 目前高校制图课的课堂都在90人左右, 有的班有100多个人, 要想让每个学生在每次课都有参与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小组分组方法, 即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将选课学生依照自愿方式划分为若干个小组。 例如, 总学时为54学时 (一周3学时) 的制图课程, 可以把一个三、四个班级 (一个班在30人左右) 合上的大班分成16到18个小组, 指定每周第1个学时的授课内容由1个小组负责, 要求授课内容应与教材紧密结合。 在这一周里, 他们按照自己的设计上台模拟授课, 授课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内容是上次课内容的总结和复习等, 另一部分是本节新课的教学内容, 而小组全体成员负责收集和整理授课材料, 制作PPT课件, 研讨教学内容。 这一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 对提高学生动嘴、动手、动脑等能力也很有作用, 同时增进学生对任课老师备课、 授课过程的了解及对其付出的辛苦的认同。
其次, 课外方面。 为扩大与学生交流, 回答他们的问题, 除组织学生认真完成习题作业之外, 还把制图课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课堂上教师无法一一接触学生, 也无法一一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 课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 组织学生以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方式进行答疑、交流、讨论, 并随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跟制图课程相关的比赛活动, 如“挑战杯”、“机械创新大赛”、“高教杯”图学大赛等活动, 形成跨越空间的师生、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
结语
如何把高校制图课程建设成工科类专业学生喜爱的课程, 是广大制图课程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针对讲座式教学条件下高校制图课程教学难以进行的现状, 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 让学生认识到制图课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制图的兴趣。 因此, 设计互动式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趋势, 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徐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 (08) .
[2]王韩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07 (21) .
[3]陈彩娟.大班环境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11) .
[4]陆国栋.教学方法改革的模式与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08) .
3.英语教学讲座 篇三
【关键词】专八听力 讲座 训练方法
一、引言
英语专八水平测试中听力部分的讲座是一道结合听力、笔记、填空的题型。约900个单词的音频,要求学生在不知道任何题目及文本背景的情况下盲听并记笔记。放音结束后学生拿到答题纸,答题纸上是该讲座抠出了十个空的大纲概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笔记来填出这十个空格以便完成讲座的概要。由于该题型先盲听后做题的特点,以及设置在专八考试的第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听力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
二、学生面临的困难
通过英语专四水平测试的学生已具备了听写的能力,即:在听到音频时,通过对发音的辨识能迅速记下相应的单词或句子。听写这种“即听即记即是答题”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听而并非理解的能力,所以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三后,会误以为听写能力强的人在做讲座题型时也能拿高分。这就进入了很大一个误区,也会造成一连串的问题出现。问题一:学生记下了音频里零零散散的单词却没听懂所讲内容;当能听懂时却没时间记笔记。问题二:知道某些句子段落是重点需要记,但却不知道怎样归纳中心词。问题三:记下很多自认为是重点的笔记,但拿到答题纸后发现都不是出题人的考点。
三、训练方法的探索
1.复述训练。专四听力的听写部分更多地检验了学生有没有听懂单词的发音从而写出正确的单词,但专八着重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音频材料,所以专八听力部分被称作listening comprehension(听力理解)。检验学生理解材料与否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复述,当学生听完音频后能用自己的话把材料复述一遍,说明该生确实是在理解材料后把它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若听力后只记下零零散散的笔记而不能复述,可能就出现了上述第一个问题,说明学生在短时记忆、笔记及理解上还存在问题。
复述训练可以通过词、句、段的形式来实现。复述训练刚开始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词组让学生尽量不是repeat而是paraphrase该词组的意思;了解词组意思后,教师可播放一些包含了该词组的短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除了达到听力训练的目的,这种方式即强化了词组的记忆,也让学生领会了词组的用法。逐渐地,教师可播放段落式的音频材料供学生复述。复述训练时学生可自由选择记笔记与否,这也训练了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同时该训练也可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对材料的口头描述增强个人的逻辑连贯性,让学生关注到自己的用词表达、语法、逻辑连接词等。
2.抓中心思想的训练。专八听力的另一个重点是概括能力。上述问题二提到学生听音频时会意识到某处可能是考点,应把相关内容记下来,但由于概括能力的局限性,在听完一个长句后不知道该记下哪些核心词作为对该长句的概括。而系列位置效应理论提出人对字词的回忆效果首尾部分均佳,唯独中间部分较差,所以学生遇到长句时往往只记下了首尾单词,答题时发现所记笔记无法解码出正确的答案。因此训练概括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而概括能力不仅仅是听懂音频再复述出来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学生能抓住音频的重点,了解说话者所表达的意图。
抓中心思想的训练可以采取难易结合的形式来进行,也就是说不是每次训练都是简单的短句,或每次都是复杂的长难句及段落。建议教师在每一次训练时先从简单的句子开始让学生说出音频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再加入三到四句为一个意群的段落式音频让学生记笔记,然后说出中心思想。教师在选取音频材料时也可以关注该材料是否有原句作为主题句,从而每次训练可结合有原句作为主题句的音频以及完全要靠学生归纳主题句的音频材料进行练习。在开展训练时根据学生的状态变换不同难度的音频供其练习。
3.题型训练。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听力能力后,所需的就是将这些能力通过正规的讲座题型运用起来。在初期,教师可选取接近专八考试大纲的模拟题供学生训练,到了后期学生应最大化利用真题进行训练。这个训练更多是留给学生的课后。具体的方法是拿到一篇讲座后按照考试的流程听录音、记笔记、做题;核对答案后不看听力文本,而是对该篇材料进行精听;当反复听过很多遍音频后发现自己已无法听懂更多的情况下,将听力文本找出,对其进行精读,在这个过程中吃透材料中的每一个长难句,理解透每一个单词的意思,也可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单词进行查询及记忆;精读之后,在完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抛弃听力文本,对音频材料进行影子跟读;然后拿出作业本,再次按考试流程对该讲座进行听力做题;最后是对比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笔记找出不同点进行总结。步骤归纳下来是:盲听、笔记、做题——精听——精读——影子跟读——再盲听、笔记、做题——归纳总结。一篇好的音频材料应该反复利用,而多数同学在完成影子跟读后便进入到新的套题,认为在进行了这么多步骤后对材料和答案已完全吃透,若再按考试流程去听同一个讲座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专八听力讲座部分的提高需要大量听力基础能力的训练,旨在增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也需要反复利用有效的讲座材料进行题型的训练,旨在使学生的基础能力得到运用,从而全方位地巩固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吉棠.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教学训练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 2003(4).
4.语文教学讲座 篇四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这个讲座的题目叫《作文教学探究》。
经由校长的推介,我开始关注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一书。虽然这本书我还没看完,但看了一半就已经足够让我有想改变作文教学方式的冲动了。
管建刚老师,2008年成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十大”推动读书人物。曾出版《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以及“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故事》。先后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广州等地,上课、讲座近百次。
他喜欢说的话是“做一个有主见的教师。”所以,他敢于打破旧的作文教学程式,提出九大革命性主张。而他的九大主张中有一个主导思想,那就是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我个人感觉这句话每个语文老师都知道,但它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教条,根本实现不了,而管建刚却做到了,做到了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作为语文老师,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写作文无非关涉三种人:一种是教作文的人,即老师;一种是写作文的人,即学生;一种是作文里的人。这三种人,“写作文的那个人”是关键,是核心人物,“教作文的那个人”是为了“写作文的那个人”服务的,即使“作文里的那些人”也往往是“写作文的那个人”。学生既然是作文教学中的核心人物,那么作文教学就应当是他们自己的事。反之,不以“写作文的那个人”为主体、为核心展开的教学不应视为好的作文教学,甚至不是真正的作文教学。其次,我们得清楚,写作是为了什么?它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如果学生不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他们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的写作只是受命于老师的作业,他们就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乐和荣耀。
现为四川师范大学写作与思维研究所所长、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写作学)专业研究生学科负责人、领衔导师,美国亚当·史密斯大学文史学院兼职教授的马正平教授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作文能力必须依附在4个因素上。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而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则以“技能训练”为核心。
——语文教学讲座 我想,通过这次对作文教学的探究,我收获了六大重要理念。
理念
一、写作的第一能力是写作兴趣。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绝大多数的一线老师不知道,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作文能力,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总喜欢在“写什么”和“怎么写”里做文章,而把“写作动机”看成可有可无的“附件”。其实,“写作动机”、“写什么”和“怎么写”,三者应该并列起来,并且,“写作动机”应该放在“并列”中的首席。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主动地去寻找“写什么”,更不会主动地思考“怎么写”。没有解决内在动力、内在兴趣的作文教学,你越“负责”,学生写得越多,越感到压力、压迫,越害怕作文。只要来自老师、来自学习、来自考试的压力一停止,便与作文“拜拜”。作文教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其实,学生对“写”本身是有兴趣的。人学会了某个技能,大都有用的欲望,比如刚学会骑自行车,巴不得每天都能骑着出去逛几圈。我记得孙泽宇同学刚读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字也还没学会多少,一天晚上到我的宿舍去,看到桌上一本画格子的日记本,他就在那边写起日记来了。我女儿庄子妍现在会写的字没几个,可是每回画画,常喜欢用上一些文字,会写的便写上,不会写的会请我写给她看。不可否认,学生一开始并不排斥写作。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写的兴趣消失的呢?管建刚老师认为,原因在于,学生说的不是自己的话,不是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不是用自己习惯的说话方式来说话。学生说的,必须是老师认同的话,成人认同的话,试卷认同的话。老师不认同,试卷不认同,你说得再起劲,也白搭。当说话成为一种迎合,一种曲意附和,那就累了。人生最大的“累”,是心累。有人说,陪领导吃饭是一项工作,很累的工作。另一人不解,有那么多不花钱的好酒好菜,有什么累的?那人说你一边陪领导吃饭,一边得无话找话,你明明没什么话说,偏偏要找话,偏偏不能让饭桌冷场。说了话,得看领导的反应,及时调整,顺领导的口味,博领导的欢喜。这饭,确实比工作累。很多学生的写作状态,跟陪领导吃饭,无话找话的境况差不多。他得看作文要求,他得看老师的喜好,他得考虑这要求,那要求,哪顾得上说自己内心里沸腾的话。这时,学生的真话、学生的童言无忌必然会隐藏起来,进而痛苦地、搜肠刮肚地寻找迎合老师的“假话”“套话”“空话”。我就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老喜欢在结尾这么写“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或者写“从中,我知道了。。”。一次,管建刚老师受邀做一作文比赛的评委,征文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管老师看到的是一堆千篇一律、空洞无力、充斥着“豪言壮语”的作文。再摘录几段学生作文给大家看看:(幻灯展示):作文题目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片段1:天哪!才五点多,谁这么没公德心啊!边想边从窗户往下看,是一位清洁工阿姨正在扫地,只见她手拿扫帚,把树叶、垃圾扫成一堆,又用两把扫帚把垃圾夹住,然后扔进垃圾车里。看着看着,我的脸红子,羞愧不已。清洁工阿姨在为我们这个美丽的城市美容,我怎么可以不尊敬她们呢?我顾不上寒冷了,拿着扫帚顶着大风来到了马路上。看着遍地的树叶和垃圾,我呆住了,一个人得到什么时候才能扫完呀。我也干了起来。清洁工阿姨看见我也来扫,激动地说:“谢谢你,小朋友,你可真有爱心哪。”
片段2:记得有一次,在我们村那儿,出现一桩夫妻吵架事件。当时,夫妻两吵得特别僵,在这种场合大家都束手无策。爷爷说:“„„”顷刻间,全场掌声雷动,村民们向爷爷表示由衷的敬意。
“虚构”滑入“虚假”的深渊,绝不止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中国学生作文的“造假”已经成为大问题。那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把“虚假”推向了极致。为了拿高分,无数学子不惜“杀父弑母”。某省的统计资料表明,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在作文中说,父母亡故,“我”战胜脆弱,面带微笑走进考场。百分之二十哪!初中、小学,学生作文的“虚假”也很突出。一个外教给中国学生布置作文题《母亲》。外教惊呼“不可思议”,中国学生作文里的母亲,怎么都一个样!
看来,当前作文教学有一点必须要思考的,就是怎样让学生写真话?靠谱的一“招”是:让学生写老师的缺点,作为一项特殊的、必须的作业来写。一方面,强化学生写真话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考虑写“不好听的真话”的措词和语气。难点是,老师要有勇气和胸怀,老师要有真正的平等意识。没有真正的平等,学生就没有真正的话语权,作文也就只能看老师的脸色说话。你想让学生不觉得作文累,不觉得作文可恶,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说真心话。说真话比说假话轻松;写真话的作文,比写假话的作文轻松。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要让学生一天到晚琢磨你喜欢听什么,这不叫作文,这叫作孽。真话写作是“正”情感,假话写作是“负”情感。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生的写作热情来自真诚的回应。你想,一个人正儿八经地拿起笔来说的话,等于一个作业,打个等级,最后本子写完了,扔进纸箱里,卖给收废品的,谁会喜欢?只有当学生明白,拿起笔来说话的别样性,他的写作才会发生“质”的飞跃。糟糕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被当作一次又一次的作业,一个又一个的练习,为的是交一个作业的差,为的是试卷上的一个阿拉伯数字。管老师反对将学生的作文称为“习作”。他说,那怎么是“练习之作”呢?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愿说的话,藏在心里的话,说那些不宜用嘴巴来说的话,特意用笔来说的话,居然被当作“练习”,居然被挑几个错别字、干巴巴地来几句批语、一个数字了事。将心比心,当你满怀真情地说了心里话,听的人却打瞌睡,你还有说的兴趣吗?学生用写作的方式发出声音,发出真诚的、自我的声音,得到重视,得到真诚的回应了吗?没有,一次,两次,三次„„之后,学生还会怀着喜悦的心来写作、来表达吗?读到这里,我严肃地进行了反思,自己好像就是这样一位扼杀学生写作兴趣的老师。但让我困惑的是,如果学生的作文不这么打个等级,改几个错别字,写几句评语,那怎样让学生的文章得到回应呢?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读,有的老师把好的文章张贴在墙上,有的老师办“班级作文博客”。管老师的法子是办“班级作文周报”,让学生拥有固定的显性的读者和潜在的隐性的读者,这些读者会以口头交流或文字交流的方式,回应作者。管老师办“作文周报”到今年已九个年头,他用“班级作文周报”取代常规的作文教学,学生不再写传统意义上的“大作文”“小作文”,而是写“每日简评“和“每周一稿”,管老师的法,最初来自于自己在报上发表文章的经历和感受,他意识到,作文的内在动力源自于表达与交流的热望。源着这样的想法,他一步步解决了作文兴趣、作文意志、作文能力、作文评价等问题,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作文操作系统。他如何看待学生的作文呢?他说,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写作生命中最鲜活的一个,最亮丽的一个。而看过他们班学生文章的老师都说管老师班上学生写的作文就是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他们说,很鲜活,各有各的样,不像传统里的作文。
个人写作的成功经验促发了他对作文教学的反思:是否可以通过发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他想依靠“发表”的力量,让学生愿意写、有话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正式报刊上发表文章太难了,却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编辑的班级报纸上发表。他开始酝酿创办一份班级手抄报。谁的作文写得好,就刊在班级手抄报上。手抄报容量有限,费时费力,也难及时和学生见面,因此无法维持学生的长期兴趣。不久,他调到了镇中心小学,那里有微机房,有印刷一体机。他打算出版印刷铅字的班级作文报。2000年初,第一期“班级作文周报”和大家见面了。拿到报纸后,教室里一片欢腾,同学们兴奋不已。第二期“班级作文周报”之后,管老师生病了。两个星期出院后,学生给他带来了意外的礼物:三期“班级作文周报”。在他住院期间,学生竟然自己选稿、自己排版、自己印刷出版了三期“班级作文周报”!这令他惊诧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他将作文周报办下去的决心。
办报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两三个月之后,学生的劲头明显下降了。为了维持学生写作兴趣,他动了一番心思。他给每个在“班级作文周报 ”上发表文章的学生一张“刊用纪念卡”,卡收集到三张就授予“作文新苗 ”称号;再有三张,升级为“作文小能手”;再有三张,升级为“班级小作家”。“班级小作家”能出“专栏”,评“班级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想出了“积分活动”、“等级评奖”、“稿费活动”,等等。每学期,他都会有新的招数。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研读一下管老师“班级作文周报”的基本操作规程。
我收获的第二个理念是,学生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金矿,每个人的金矿的位置,各不相同。军旅作家的写作金矿一般是军旅题材,教师作家的写作金矿一般是教育生活,市政府秘书的写作金矿一般是政府内幕。每个孩子的“写作金矿”都是不一样的。男孩和女孩的“写作金矿”是不一样的,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的“写作金矿”是不一样的,文静的学生和调皮的学生的“写作金矿”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写作金矿,往往在他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爱自由作文远胜于命题作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命题作文,无法切中每个学生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语文老师的一大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发现他的独特的“写作金矿”,帮助学生发现他的写作上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十年前,管老师教过一个农村学生,他的作文很糟糕,不只是错别字连篇,六年级了,只能写一两百字的作文。一次,他写去湖里“偷鱼”,他家住湖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民们“靠湖吃湖”。湖,都承包给渔民了,你去“捕”,那叫“偷”。错别字依然多,却写了四百来字。老师很欣喜,同他聊天,发现他的“写作金矿”在“捉鱼”、“养狗”、“打鸟”,干无聊的“坏”事上。老师鼓励他发掘出自己的“生活金矿”,每次都能写四五百字,他很兴奋,对写作有了信心。毕业前夕,“班级作文周报”刊出“最后的纪念”,每人留言。他留言:“我很高兴,我遇到了一位伟大的作文老师。”管老师说:“我不过帮他发现了属于他的‘写作金矿’。你非要他去写‘一个敬佩的人’、‘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他跑到自己的生活库里一看,翻了个底朝天,没有,只能咬着铅笔头,痛苦地强迫自己去‘马路上扶瞎子’、‘商场里拾钱包’。你让他怎么活?”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金矿”,继而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写作金矿”,让学生发现自己一直是“写作”上的大富翁,那是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继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后的最要紧的事。
理念
三、“生成”写作内容的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溺爱”。语文期刊上有这么两则作文案例:
1、老师让学生给金鱼称重量,用什么称?怎么称?再写作文。
2、老师发小橘子,初看小橘子,细看小橘子,想象小橘子,写小橘子。作家尚爱兰说过:“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截瘫者,他的文学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别人才可以存活。”学生的身边明明到处是可“写”的东西,却被老师“娇惯”成一个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解决学生作文上的“温饱”,老师最不需要做的,是给学生做“饭”。即使真的没有“饭”,也要让学生自己去找“饭”吃,而不是老师去找“饭”来给学生吃。毫不夸张地说,“生成”写作内容的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溺爱”!“生成”的写作内容,是一种变相的“施舍”。“写什么”,本质上依然是老师给的,不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好比乞丐的饭,不是自己挣钱买的,靠别人施舍的;别人不施舍,他照旧没饭吃,过的还是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理念
四、作文教材救不了作文教学的“命”
作文教材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任何人都难以突破,那是因为:第一,来自教材上的作文题,要考虑到使用教材的各个地区的学生,要考虑到城市学生,也要考虑到农村学生;要考虑到山区学生,也要考虑到水乡学生;要考虑到中等学生,也要考虑到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要考虑到与世界接轨,又要考虑到民族特色„„这样的“作文”教材,也只能是部分题目,适合部分学生,难以让每一个学生爱上每一个题目。观察小动物,农村孩子的优势较多;游记作文,生活条件好、出游机会多的孩子优势明显;资料作文,城市孩子、发达地区的孩子的优势显而易见„„这样的作文教材,没有一点个性。好的作文教材,必须是校本,乃至“班本”的。作文教得好的老师,必定有属于自己的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且不看语文圈内的,把目光放到教育圈外,苏州的“小荷”作文,南京的“从此不怕写作文”,广州的“阳光喔”作文,都自成系列,才站稳脚跟。但是,切忌迷信。不要迷信教材,也不要迷信别人。你的班级,你最清楚,你的班级你做主。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你第一要做的是了解学生,清楚学生的写作状态,写作水平。第二,作为教材的“作文”编写,文章的体裁、样式、品种上,必须“大而全”,既要有写景状物的,也要有写人记事的,既要有搜集资料、采集信息,也要有采访和访问;既要有新闻报道,也要有读后感„„教材必须“大而全”,教材装的是全国各地的学生;就省编“教材”来说,它至少要装着全省各地的学生。正常,需要这么编写。可到了带班的一线老师手里,问题来了,变成了要让每个学生去“写”各种不同的体裁、样式、品种的文章,每种文体都试。在管建刚老师看来,小学阶段,每个学生只要有一种拿手的文体写作,就是成功的作文教学。班上,有的学生特别喜欢写景的文章,她的写事文章却不怎么样,我鼓励她好好写“写景”的文章;有的同学诗歌写得特别好,我鼓励她好好写诗。语文老师除了帮助学生获得“写作金矿”,还要帮助学生获得写作上的“文体感”。让学生从自己的写作长处入手,那就是扎扎实实的因材施教。我们的作文教学,绝不能逼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顾城去写小说,也绝不能叫余秋雨丢下“文化散文”去写琼瑶的东西。要是你的学生,写作上没有表现“不一样”,那说明你的作文教学有问题,你已经扼杀了学生的说话气质、说话个性。理念
五、“留心观察”,重要的不是“观察”,而是“留心”
很长时间里,人们信奉“写作是事物客观规律的反映”。客观的事物需要客观的观察,作文教学由此陷进“观察”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认为只要学会观察,有了观察方法,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写作内容。如果说观察最重要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你如何解释,那个又盲又聋的叫海伦·凯勒的人,居然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写作内容的获得真的靠你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得来的吗?对作家来说,他闭上眼睛,也会有无穷的写作内容和写作灵感。灵感靠什么?靠内在的心灵的发现。对写作而言,重要的不是进入你大脑的是什么,而是进入大脑后的那个东西,在你心灵的湖泊上激起的浪花。参观博物馆,走同样的路线,听同一个讲解员讲解,看到的差不多,听到的差不多,完全不同或说有很大不同的是什么?是心灵的反应,有的兴奋,有的无聊,有的无所谓,有的觉得浪费时间,有的觉得蛮有意思„„写作最要紧的,要写出“不同”。一样的东西写来干嘛呢?你看到、听到的东西,可能和别人一样,内在的反应肯定不一样,人的情感、态度、价值和喜好各有不同。写作,重要的不是你看到了什么,重要的是你看到的那些东西,引发你内在的情感的冲突,心灵的起伏。写作文要“留心观察”,重要的不是“观察”,而是“留心”。不“留心”,不净你的“心”“留”在你所观察的对象上,你让学生反复观察,学生装模作样地看,任你老师起劲地渗透相关知识,学生写出来的东西,照样干巴巴的,一点味道也没有。写作,要的是“留心”生活,将你的“心”“留”在上面。比如你让学生观察水仙花,第一重要的,不是观察,第一重要的,是学生的“心”落在花上了,学生真喜欢水仙花,真想把那份情感倾吐出来。一个鼻子没有嗅觉的人,只要他真“心”喜欢,他的水仙的文字,一定充满了温暖;一个盲人,只要他真“心”喜欢,他的水仙的文字,一定充满了柔情。作文教学要从外在的“观察”的泥潭里拔出来,着眼于、着力于内在的“心灵的发现”。
理念
六、“讲评”重于“指导”
管建刚老师说“作前指导”应该像肿瘤一样将它割掉。在他看来,百分之九十九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老师想帮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结果呢,帮的往往是“倒忙”。你想,每一个学生的长相打扮不一样,每一个学生说话的语气与方式不一样,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不一样,每个学生处理事物的能力与方法不一样,偏偏,老师“指导”出来的学生的文,都是一个样。罪魁祸首,就是老师那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的“指导”。语文老师是评判学生作文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评委。你的每一句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有份量的;你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学生写作上的有形、无形的束缚。老师的“指导”一次又一次地“好心办坏事”。一次又一次的“指导”,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禁锢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言语活动。对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师,“作前指导”的祸害,已经严重到了可以毫不心疼的、割掉肿瘤一样地将它抛弃!书里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那么多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都是女教师,都是家庭主妇,都是孩子他妈。你期望她们都像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那样,具有非常的“帮助”的技巧和艺术,那不现实。即便是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作文上,又有多少人敢说,我有正确的帮助的技巧和艺术呢?套用林语堂的说法,学生作文前,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丢了“作前指导”,重视“作后讲评”吧,因为它“绿色无公害”,它顺应学生的写作步伐,学生需要什么帮助,就给予什么帮助。以小孩学说话为例,你见过哪个年轻的爸爸妈妈,先教小孩子“主语谓语宾语”的?有的话,准是书呆子。孩子听得多了,咿咿呀呀得多了,自然会说。孩子会说了,再提醒,哪个字要发准一点,哪句话不该这么讲,要这么讲。小孩子学走路,学说话,都是先实践、后评点。没有学之前“指导”来“指导”去的。“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是基于孩子实际情况的切实有用的“指导”。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用心研读学生的作文,“指”出哪句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那段写得好,段落就该这么写;那篇的结构好,结构就该这么处理,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那就是实在实在在在的“指导”。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引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就是实实在在的“指导”。
从书中,我还发现了两个很实用的讲评作文的招儿,和大家分享:
1、有一位老师,每次在学生写好作文之后,他便每天挑一两篇,念上一两句精彩的话,请学生猜谁写的,直到下一次作文。学生由此牵挂起作文。写作的牵挂,让人留心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自己的想法看法。
2、讲评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写好一句话,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做得到。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欣赏,才是一线老师带班教学最要关注的事。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小作者听到同学朗读着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其他同学念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着下次能念到他的名字;每一个“期盼”,都在学生心里播下了一个“我要写出精彩”的种子。
以上是我作文教学探究方面一些小小的收获,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打破思维定势
培养质疑能力
——一道语文阅读试题引发的思考
福州屏东中学:刘红艳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不敢大胆质疑,对书本、权威的盲崇拜的现象,本文先分析思维定势给创新精神造成的巨大阻碍,再阐述质疑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维定势
质疑能力
他控质疑
自控质疑
问题意识
前不久,我们从课文《人是什么》中节选了一个片段作为单元考试的一道阅读题,其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有人认为画线句子(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答案。)在文中是多余的,你同意吗?为什么?标准答案是这样的:同意,因为下面的论据并不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论证的,是观点和材料的不一致。的确,在这一段以及全文中,作者并没有围绕这句话展开任何分析和论述。这句话在文章中明显是多余的。但是学生的回答却相当不理想,95%的学生都回答:“不同意,„„”,甚至有些学生在考场上一看到这道题时,不假思索的先把“不同意”三字写下来,等把其它题完成后,再来回答这道题中的“为什么”。考后针对这种现象我问一些学生原因,他们说:这有什么好考虑的,教科书上怎会出错,如果有问题,还会选进课本?类似的现象在平时学生的练习中也常见:有时学生练习题后面附的标准答案并不完全正确,而绝大多数学生在做完习题对答案时,只是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写上去,把自己的答案划去,很少有学生对标准答案提出质疑,甚至有些学生还根据所谓的标准答案自圆其说。每每看到这种现象,作为一名教师,我总会感到焦虑,我们的教育难道是要培养出一群毫无主见,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只知道人云亦云的应声虫吗?
虽说素质教育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迷信权威、迷信经验、迷信书本。认为凡是伟人、名人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正确的;凡是书上的书本上的知识全是真理,是金科玉律。不想也不敢质疑。这种思维定势在我们头脑中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了。但长此以往,盲目迷信权威、名人、书本,只会窒息我们的创造力,使我们在权威理论的光环中模糊自己的主张而停滞不前。那么何谓思维定势呢?是指人们在长期思维实践中,由于受民族文化、科学技术和实验条件、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头脑中形成特定的思维路径和思维框架,固化为一种惯常的定型化思维风格和思维模式。它具有强大的惯性。这种惯性表现为,某种思维定势的建立要经过长期的过程,而一旦建立后,这种思维定势就会“不假思索”地支配人们的思维过程和实践行为,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和顽固性。当然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有积极的一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正迁移;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阔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要想打破固定思维的束缚,就得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质疑对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古人提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的是做学问先要学会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学问”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思考问题的动力。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说的好:“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实验科学的鼻祖、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入手,则将以肯定结束。正如陶行之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为只有心中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索的欲望,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这是学习的基本规律。所以,教学生学会提问题,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探究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未来的世界充满着竞争、机遇、挑战,任何一人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必须要有质疑能力,创新精神。《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高中语文教学在阅读中的一项要求就是: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而经过高考的选拔后,师生们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培养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成功的保障。因此对于今天的语文教育来说,打破固定思维,培养质疑能力,已不能仅仅限于口头宣传,应该落实到教学实处。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质疑。
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这是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先从教师做起。首先,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要能够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这四个要素紧紧地整合起来,突破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自己也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人云亦云或书云亦云,不能照本宣科,要摒弃标准答案代言人的身份,先“活”于学生。在教学中可采用“问题探索教学法”,即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情景之中,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在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设计成问题;或者根据考试形式就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设计成问题;也可以从文章的主题、思想等等方面设计问题。并让学生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提问、回答,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对问题提的多的小组可进行奖励,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寻找问题的兴趣。
而且教师平时也要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搏,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同时教学难度水平要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二:创设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质疑。
学生读书,一定会产生许多问题,有的比较浅显,有的比较深刻。有问题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中常常忽视学生的这种学习潜能,教师不能发挥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意或无意地在压抑学生好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如: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活动)产生自我否定的意识,存在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有时学生即使对某种现象产生了疑问,但害怕提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顾虑重重,就选择了沉默;教师包办太多,产生“我不懂,教师会讲”的依赖心理。
由于这些心理障碍,使得课堂无法形成浓厚的质疑氛围,因此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不要在学生中划分好、中、差;对那些不常提问的学生,要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教师还应遵循延迟判断原则,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观点,不要当即做出判断,要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教师也要象学生一样平等地参与进去,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即使对荒诞的提问和错误的应答也不能训斥和指责,要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鼓励学生多维思维、一问多答。对答案中的错误或不全的,要鼓励学生敢于指正或补充,真正形成一种民主、平等、活跃的问题意识氛围。长此以往学生不再满足于弄懂几个问题,也不再对教师和教材所说“照单全收”,而是会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产生许多新的困惑。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三、教授学生质疑技巧,使学生会质疑。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并不容易。通常学生不喜欢提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该怎样提,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的要求等没有掌握。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找问题或提问的技巧。
课堂上教师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课题寻找疑点;从关键句、重点句、中心句来寻找疑点;从文章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对课文的插图、标点符号提出疑问;对文章的句式、写作方法、背景等方面去提出疑问;还可以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对课题质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1):题目中“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是一个什么短语?(2):题目中的“:”能否改成“,“?通过这一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题的意思,接着教师就要求学生带着“庄子告诉我们,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这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文章的内容把课题补充完整,这样学生也就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主旨。而学习《荷塘月色》时,则可以抓住第一句话“这几天心理里颇不宁静”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宁静?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不宁静?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海伦·凯勒是如何安排这三天的?为什么要这么安排?这三天之间的内容有何联系?假如教师平时都能做好示范、引导,学生自然潜移默化,从而学会向老师和同学发问,并在向老师和同学发问时,把学习内容引向深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四、实现“他控质疑”向“自控质疑”转移,使学生善质疑。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布鲁纳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地前进”。前面介绍的种种方法主要是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一种注意策略,这种教师在自己备课中设计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称之为“他控质疑”。在学生质疑能力比较弱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情景,构成学生质疑的外部条件。而随着学生质疑能力的加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他控质疑”向“自控质疑”转变。所谓“自控质疑”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己或互相问答,自我控制地通过设疑、质疑、解疑,掌握知识的能力。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逐步从他控学习过度到自控学习,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检测、自我矫正、自我评价、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思维、培养个性品质、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正如邵瑞珍教授在《学与做的心理学》所说的:“设计问题,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从而转他控为自控。”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最终将依靠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生存。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颖、富有创见的观点,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5.英语启蒙讲座(十一) 篇五
英语启蒙讲座(十一)现在完成时态和过去
完成时态
一. 现在完成时态:
1. 定义:表示从过去某一时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
2. 构成:助动词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
注:has 用于第三人称单数,have 用于其他所有人称。
如:He has come here for ten years.(他来这里已经有十年了。)
He hasn’t come here for ten years.(他来这里没有十年。)Has he come here for ten years?(他来这里已经有十年了吗?)Yes, he has.(是的, 有十年了。)No, he hasn’t.(不,没有十年。)
3. 可与现在完成时态连用的词语
1)可与宾语从句连用,后接的宾语从句可以用任何时态。如:Have you known how big the box is? 你知道这个盒子有
多大吗?
2)与时间状语连用。它可以和包括现在时间在内的时间状语连用,如:today(今天), this week(这个星期), now(现在), this year(今年), often(经常),sometimes(有时候)。如:Have you seen him today? 你今天见过他吗?
He has lived here for five years now.到现在他已经在这里住了五年了。
3)与since(自„以来), for(经历), before(在„前), after(在„后)等引导的短语或从句连用。
Since 后面跟具体的时间,或者后面跟一个从句。
如:He has lived here since 1970.(自从1970年以来他就住在这里。)
He has lived here since he came here.(自从他来这里以来就住在这里。)
For后面接表示一段时间的短语。
They have been here for two years.(他们在这里两年了)。After I have had supper, I often do homework.(我常常吃完晚饭后做作业。)
4)与already(已经), yet(还,然而), just(正好),never
(从不),in the past(在过去),recently(最近),ever(曾经),several times(几次),lately(近来)等笼统地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
He has already been there twice.(他已经去那里两次了。)Yet 一般和否定句连用。如:The train hasn’t gone yet.(火车还没走呢。)
5)have(has)been to和have(has)gone to 的用法
have(has)been to 表示曾经去过某地。have(has)gone to表示某人去了某地,指说话人不在现场。
如: I have been to Australia.(我去过澳大利亚。)My mother has gone to Shanghai.(我妈妈去上海了。)
4. 使用现在完成时态的注意事项
1)一般过去时态单纯叙述过去的事情,而现在完成时强调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
如:I saw a film yesterday.(昨天我看了一部电影。过去时态)
I have seen the film。(我曾经看过这部电影。现在完成时态)
2)现在完成时态不能与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同用,如:just now
(刚才),a moment ago(刚才),yesterday(昨天),last year(去年),如果使用这些时间状语时,就要用过去时态。
如: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我昨天去了公园。)
5. 过去分词的构成:
用在现在完成时态和过去完成时态的动词的过去分词的构成与动词过去时的构成相似。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一样,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如下表:
am(是)–was--been is(是)--was---been are(是)--were---been begin(开始)--began--begun bring(拿来)--brought--brought come(来)--came--come
catch(捉住)--caught—caught cut(砍,割)--cut--cut dig(挖,掘)--dug--dug do(做,干)--did--done draw(画画,拉)--drew--drawn drink(喝)--drank--drunk drive(驾驶)--drove--driven eat(吃)--ate--eaten fall(跌倒,落下)--fell--fallen feel(感觉)--felt--felt fly(飞)--flew--flown get(获得)--got--gotten give(给)---gave--given go(去)--went--gone grow(生长)
--grew--grown have(has)(有)--had--had hurt(伤害)--hurt--hurt keep(保持)--kept--kept know(知道,认识)--knew--known learn(学习)--learnt--learnt leave(离开)--left--left let(让)--let--let lie(躺,平放)--lay--lain make(使得,做)--made--made may(可以)--might--might read
(读)--read--read ride(骑)--rode--ridden ring(鸣铃)--rang--rung run(跑)--ran--run say(说)--said--said see(看见)--saw--seen sell(卖)--sold--sold send(送)--sent--sent set(放)--set--set sing(唱歌)--sang--sung sleep(睡觉)--slept--slept smell(闻)--smelt--smelt speak(说话)--spoke--spoken spend(花费)--spent--spent stand(站立)--stood--stood swim(游泳)--swam--swum take(拿到)--took--taken teach(教)--taught--taught tell(告诉)--told--told think(认为)--thought--thought throw(投掷)--threw--thrown understand(懂得)
--understood--understood
wake(唤醒)--woke--woken wear(穿)--wore--worn win(获胜)--won--won write(写)--wrote--written
二. 过去完成时态
1.定义: 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或动作之前已经完成了的动作。它表示“过去的过去。”
2. 构成:助动词had +动词过去分词
过去完成时态的构成与现在完成时态相同,只要把助动词have 改为had, 后面还是使用动词的过去分词。
3.表示“过去的过去”往往用介词“by(到„为止)” 引导的时间状语连用。
如:I had read four English books by the end of last week.(到上周末为止,我已经读完了四本英语书。)
过去完成时态还可以跟when, than, before, that等引导的从句连用。在过去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动作中,发生在先的用过去完成时,发生在后的用一般过去时。)
如: He told me that he had finished his homework.(他告诉我他已经做完了作业。)
6.拼音教学讲座 篇六
——心得体会
拼音教学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执教的困惑,特别是对于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们更觉得迷茫,不知所措。初登讲台面对的是一群懵懂幼稚的一年级学生,既要形成对他们日常行为习惯的管理,又要教会他们新知识,开启拼音之门真的是觉得很迷茫。
今天听了高春梅老师对拼音教学的讲座,似乎明白了一些,结合以前自己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课堂语言要生动、自然、亲切
针对一年级孩子年龄的特点,儿童话语言要恰到好处、适度,不仅要生动,过度还要自然,对孩子们说话要简洁明了不要拐弯抹角,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形式多样化,内容简单化
1.每节课要确定目标,抓住重难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儿歌的运用;借助情境;在模仿中领悟发音;在体验中听说玩乐记字形等。
2.一节课中,确定的内容不要多重在精,哪怕只有一个知识点,目的是学生在玩中学会,当堂接收消化。
三、拼音生活化,方法合理化
1.用声母、韵母说词造句;要与学生的口语交际联系起来。2.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插图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编故事记忆法等。总之,这节课的分析让我对拼音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之路上自己会不断探索,努力让拼音教学成为一门轻松的课程。
新区第三小学
刘晓玲
7.英语教学讲座 篇七
一、做一个爱语文的语文教师
赵老师在讲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时, 提到的第一条就是求强效, “强”就是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师们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了五花八门的手段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 觉得课堂中的活动弄得热闹, 孩子们玩得开心, 这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 其实正像赵老师所说:“这些游戏或是课件并没有抓住学生的根本兴趣, 学生感兴趣的只是你这个新鲜的、好玩的游戏或是画面, 并没有真正地喜欢语文本身。”赵老师不时地用解析中国汉字的例子来说明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才是不失语文味的语文课, 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感受到真正有语文味的语文学习, 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根本。说到这点, 作为教了十几年语文的我真的自感惭愧, 自认为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教学, 然而我却对这一本本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的教材, 没有深入地去挖掘、去研究、去真正地爱它。就像赵老师说的:“作为老师的不去爱你所教的学科, 又怎能让你教的学生去喜欢这门学科呢?”让语文成为“屋”, 我们成为“乌”, 使学生“爱屋”才能爱我们这个“乌”。
二、语文教学路上不跑偏
赵老师说:“语文教学常常会涉及了多种学科的内容, 弄不好就容易跑偏……”这句话看似幽默的笑话, 但却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真真正正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给我们教师一个施展自己才智的舞台, 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地主宰着我们的课堂。然而, 我们教师有时候是不是真正地把握住了每一个学科的本质, 真正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 让他们在本位的学科理念中学习、成长。谈到语文学科的本质, 赵老师说:“字、词、句、篇, 听、说、读、写, 这就是语文教学最应该做的事。”赵老师还用生动的示意图演示解说了这几者之间的环环相扣的关系, 语文课堂或者说语文教学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字词句篇的过程中, 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又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 提高学生们感悟字词句篇的语文素养,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正确、准确地控制语文学科方向;揭示语文科学规律;把握教材的主旨。掌握了这些原则我们就不至于将语文课上成科学课、音乐课、美术课了。
三、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赵老师和洮南实验小学五年三班的学生在融洽、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历时一个多小时的作文课, 然而孩子们却没有感到疲惫,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赵老师的教学魅力在哪里?回想起来, 我认为还是赵老师幽默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和学生朋友式的谈话交流、不断地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这是孩子们在远远超出常规课堂时间的情况下, 还没有感到累的原因。想到我们的课堂是不是缺失了这些, 才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中蒙头大睡、疲惫不堪。又说到习作教学课让教师们挠头, 让孩子头疼, 这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最想解决的问题, 赵老师言传身教为我们总结了有价值的五条经验:有用、有材、有法、有标、有成。让我们在习作教学课上又增添了一份可行的方法。其中“有标”和“有成”让我感触最深, 也是我在平时习作教学中没有注意到的。
有标, 就是把好作文的评价标准不是藏在教师的手中, 要交给学生, 让学生有标准可依, 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不再盲目地修改, 不再在老师云里雾里的评语中打转转, 这一点是我们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忽略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 难怪学生的习作改了又改, 老师还是不怎么满意, 原来是我们教师没有明确到底你让学生往哪个方向改, 往哪个标准改。
有成, 就是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 通常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就是笼统的等级制, 这样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到底哪儿好?哪儿不好?赵老师提出:分项给分、问题减分、好的地方加分。这样就会很明显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习作有可取之处的地方在哪儿?同时要多表扬, 少批评, 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 就会使学生“乐写”, 从而也就解决了习作教学难, 孩子习作难问题了。
8.英语教学讲座 篇八
关键词 讲座式 案例法 教学改革
1 汽车服务工程教学中的问题和矛盾
汽车服务工程是指新车从出厂后进入销售、使用、流通直至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服务工作所构成的服务体系。课程内容涉及汽车营销、汽车物流、汽车美容、汽车金融、汽车维修、事故定损、二手车评估、汽车改装、汽车回收等服务领域。因此,汽车服务工程不同于以往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典型的多专业融合、交叉性、综合性的点多面广式课程。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学科交叉性复合型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也是高校加强通识教育与压缩专业教育课时矛盾的产物。汽车服务工程实际是融合了过去我院开设的汽车文化、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等多门课程,从而达到了缩减专业课时的改革目标。但随着课程内容结构的改革,对课程授课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课程内容体系跨专业、跨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相互之间的关联度小,甚至彼此独立,与传统的专业课程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因此,采取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通过数年的汽车文化和汽车营销教学实践,对汽车服务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找到了一种讲座式法教学模式,相信这种教学模式对其它专业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课程亦具有借鉴意义。
2 讲座式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讲座式教学模式实际是要求全面介绍所讲的专题,需要对整个理论的变迁脉络和发展现状都能做到驾驭自如,并能联系学生的实际,讲述的思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局面,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固然讲座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帮助。但就本门课程而言,由于专业跨度极大,涉及维修服务、金融服务、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这对任课老师采取讲座式教学法,显然是要求极高。因此,在确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内容后,我们在论证这一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时发现,由一位老师来完成教学,便于管理,但是教学效果可能有问题;由几个教师分别教授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好,但是管理难度大。而结合本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了解汽车市场服务链的具体内容,教研组提出了采取讲座式结合案例法的教学方法,即以案例分析为主导,讲座的方法为手段,两种方法相结合,采用团队备课一人授课的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思路如下:
2.1 以“讲座式”案例 设计教学内容
理工科类的课程,其传统的教学思路和内容是需要严格按照书本的章节进行,因为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要求使然,前后知识点的关联度相对较高。而本课程的内容恰恰是专业跨度大、知识点前后关联度小。因此,根据汽车服务工程教学大纲的要点和难点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像汽车营销、汽车金融等内容以专题式讲座形式授课,在备课时采取由教研室专业团队老师共同备课,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经典的教学案例,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知识点的接受和理解,水到渠成。
2.2 以“讲座式”互动 推进实训教学
在采用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时,根据教学的专题内容,将讲解的专题内容分解,分别指定给若干学生小组,让每一组的学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了解这一专题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授课老师根据专题内容,在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准备案例,共同备好每一专题的课程案例。这样在实际授课时针对不同专题案例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每一知识板块做些系统性的了解,即使是通过摸索而作出一个知识总结也行,学生会产生成就感,能大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部分专题像汽车营销、汽车保险、汽车维修服务等专题知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4S店或保险公司参观学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这一专题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2.3 以“讲座式”参与 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查教学效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一般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是采用试卷考核。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在高校普遍存在学生 “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考后就全忘掉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汽车服务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仅靠课程结束时的一份试卷或一份实践(实训)报告,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汽车服务工程的课程考核尝试采取“讲座式”参与的考核方式。要求每一组的每一位学生须对课程内容的每一个专题案例都要了解,对各项专题知识内的项目服务流程要非常熟悉。在考核时,请每一组的学生从中抽选一道考题,考题实际是平时所讲的专题案例分析所接触的知识和内容。要求稍作准备后选出本组中的一位学生进行一次讲座,对涉及的专题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突出应用。部分專题的内容可设计成实训项目考核,即采取模拟实景的操作流程,要求整组学生共同参与,模拟一次专题内容的实景流程的操作。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而言,是对其学习状况的一种检验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能够激发学生投身于思考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能在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的同时配合了讲座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3 结束语
采用上述 “讲座式”的教学模式,把举办讲座的教育思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到具体授课的讲座式案例分析和讲座式实训考核方式,形成系列化完整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多元化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发对交叉性、边缘性、复合型学术问题的思考,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实操动手能力,以达到汽车服务工程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岳川.儒家孝文化的人伦扩展——以《大学》、《中庸》为中心的文化阐释[J].渤海大学学报,2010.1.
[2] 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增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3] 张践.儒家孝道观的形成与演变[J].伦理学(人大复印资料),2001.3.
9.基础英语讲座 篇九
【Can I have some meat?】
Can I have some meat?我能吃点肉吗?
句中的have some meat是have +名词的`短语形式,表示做一种与名词含义有关的动作。例如:
Let me have a look.
让我看一看。
We have breakfast in the morning.
我们在早上吃早饭。
【Do the shopping 和go shopping的区别】
Do the(some)shopping表示买些东西,而go shopping表示去买东西,后者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并没有说明要买什么具体的东西。例如:
I am going to do some shopping today.
我今天要去买点东西。
My father likes to go shopping.
我父亲喜欢买东西。
【Hes working on a machine.】
Hes working on a machine.他正在开机器。
句中的work on 表示着手干.例如:
He is working on his homework.
10.高考英语冲刺系列讲座 篇十
北京顺义一中特级教师程中一
复合宾语--及物动词之后的复合宾语
复合宾语是由宾语加宾语补足语所构成,位于及物动词和介词(with, without, like)之后。可以作宾语补足语的一般有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过去分词(短语)和动词不定式(短语)。宾语和宾语补足语之间有逻辑上的主语和表语关系、主语和谓语关系。
一、逻辑上的主语和表语关系 例如:
1.We call him Mr.Wang.我们喊他王先生。(名词)
(He is Mr.Wang.)
They made me monitor.他们选我当班长。(名词)
(I am monitor.)
2.We will build our school more beautiful.我们要把我们的学校建设得更美丽。(形容词)
(Our school will be more beautiful.)
His not passing the exam made his mother angry.他没有考及格使他母亲非常生气。(形容词)
(His mother was angry.)
3.Who took my bag away by mistake?是谁误拿我的书包了?(副词)(My bag was away.)
Please let him out.请让他出去。(副词)
(He will be out.)
4.After class, Mr.Li kept her in the classroom.下课以后,李老师把他留在教室里。(介词短语)
(She was in the classroom.)
二、逻辑的主语和谓语关系 例如:
5.Why did you keep me waiting for a year? 你为什么让我等了一年?(现在分词短语)
(I was waiting for a year.)
Can you hear Mary singing English songs in the next room? 你能听见玛丽在隔壁唱歌吗?(现在分词短语)
(Mary was singing in the next room.)
6.When you speak, you should make yourselves understood.你说话的时候要让人明白。(过去分词)
(….you are understood by your listeners.)
I saw Tom beaten black and blue all over.我看见汤姆浑身被打得清一块紫一块。(过去分词短语)
(….Tom was beaten black and blue all over by somebody.)
7.Mr.Cheng told us to study harder than before.程老师叫我们比以前更加努力学习。
(…we study harder than before.)
I noticed her go out just now.我刚才注意到她出去了。
(…she went out just now.)
Exercise
选择填空
1.The teacher asked the boys _______make so much noise.A.don’t B.not C.will not D.not to
2.I’m going to have my watch_______ this afternoon.A.fixed B.to fix C.fix D.fixing
3.Who do you often have ______ the work for you?
A.to do B.do C.done D.doing
4.John was last seen ______ near the river.A.to be playing B.play C.to play D.playing
5.Mr.Cheng managed to make himself ______ in a loud enough voice.A.hear B.hearing C.heard D.be heard
复合宾语--介词with, without, like的复合宾语
“with/without/like + 宾语 + 宾补”其中的介词(with, without, like)已经失去本来的意义,这种结构,在句子中通常作状语,表示条件、原因、时间、方式和伴随等,有时也可以作定语。宾语和宾语补足语之间有逻辑上的主语和表语关系、主语和谓语关系。
一、with + “复合结构”作状语
例如:
1.Wu Song fought the tiger, with a stick his only weapon.武松打虎,手中只有一根棍子作为武器。(with+名词+名词,表示行为方式)
2.The boys were made a snowman, with hands red with cold.孩子们堆雪人,手都冻红了。(with+名词+形容词短语,表示伴随情况)
3.With my wife away, I had to cook myself.因为夫人不在家我得亲自做饭。(with +名词+副词,表示原因)
4.The soldiers are on guard, with guns in their hands.士兵们持枪站岗。(with +名词+介词短语,表示伴随情况)
5.The soldier rode on, with blood flowing from his right side.士兵骑马继续跑着,鲜血从右肋流了下来。(with +名词+现在分词,表示伴随情况)
6.The old man lay on the ground, with his hands clenched.老人躺在地上,拳头紧握。(with +名词+过去分词,表示伴随情况)
7.With such good teachers to teach us, we will feel safe.有这样的好老师教我们,我们就放心了。(with +名词+不定式短语,表示条件)
8.With the meeting over, we all went home.会议结束了,我都回家了。(with +名词+副词,表示时间)
9.The war was over, without a shot being fired.一枪没打战争就结束了。(with +名词+现在分词,表示结果)
10.The tree stands at the gate, like a miss welcoming guests.那棵树站在门口像一位小姐欢迎客人。(with + 名词+现在分词短语,表示行为方式)
二、with/without+复合结构作定语
11.The woman with a baby in her arms is Tom’s mother.那位怀抱婴儿的妇女是汤姆的母亲。(with +名词+介词短语,作定语)
12.The boy without a hat on hid head is my brother.头上没戴帽子的男孩是我弟弟。(without +名词+介词短语,作定语)
--
Exercise
仿照上面的例子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凶手带进来了,手背绑着。
2. 有那位老人带路,他们毫不费力就找到了我的家。
3. 那小孩独自坐在那儿,双眼紧闭。
4. 我们经常开着窗户睡觉。
5. 灯还亮着,屋里一定有人。
6. 程老师手里拿着一包走了进来。
7. 一丝无挂的那个人是个傻子。
Key:
1.The murderer was brought in with his hands tied behind.2.With the old man leading them, they had no difficulty in finding my house.3.The child sat there with his eyes closed.4.We often sleep with the windows open.5.With the light on, there must be persons in the room.6.Mr Cheng came in with a bag in his hand.7.The man with nothing on is a fool.来 源:本站投稿
【英语教学讲座】推荐阅读:
小学生英语讲座09-11
英语专业四级备考讲座09-23
考研英语写作讲座10-26
中美桥英语讲座活动策划书06-24
徐长青简约教学讲座06-30
数学教学方法讲座11-0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座11-17
小学数学教学讲座11-2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讲座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