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总结西羊羔中学
1.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总结西羊羔中学 篇一
北关小学“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的
实 施 方 案
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经研究决定,落实大名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的实施方案,确立新理念,提升新能力,创建新课堂,形成新模式。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学校内涵提高、科学发展为宗旨,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校本革命”和“三师”教育为抓手,以创建高效的教学模式为重点,以全面提升教师学科教学和驾驭新课堂能力为保障,落实教学规范,开展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过程,创新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二、基本思路
围绕全市“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根据大名县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确立的工作思路,在学习杜郞口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创建自己的教学的模式。
三、目标任务
(一)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充满活力的“新教师”
将“十心立师德、十力提师能、十气修师表”的“三师”教育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理论学习,推进理念革命,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广泛吸纳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自觉摒弃教师本位的课堂观、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分数本位的质量观,全面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观、以发展为标尺的效益观。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广大教师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素养,提高教师践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能力,驾驭新课堂的能力,形成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的三级骨干教师梯队。
(二)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新课堂”
新课堂是以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遵循,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为引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科学引领为手段,以实现教学效益和学生发展最大化为目标的课堂。新课堂是指教师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打破传统教学依序进行的课堂结构、“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单调乏味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善导、巧评,学生乐学、会学、优学,氛围民主、和谐、开放、愉悦的状态之中,逐步形成快乐课堂、激情课堂、魅力课堂、高效课堂。
新课堂要突出八方面新特点:一是新内涵。新课堂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是否提高,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愉悦、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同步得到健康发展。二是新设计。新课堂教学设计要重点围绕学生怎么学,制定学案和教案,要求根据学生学情,课前充分备课、精心预设,课中巧妙点拨、灵活驾驭,课后及时反思、不断完善。三是新形式。新课堂要求变“教材”为“学材”,变“讲堂”为“学堂”,教师变“演员”为“导演”,切实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四是新结构。新课堂在结构上应体现预习指导、展示点拨、检测反馈等基本环节,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教学流程,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五是新关系。新课堂要求师生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从而构建平等、合作、民主、和谐、互动、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六是新氛围。新课堂追求和谐、活跃、有序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充满智慧、洋溢激情、体现魅力地教,学生自主地、愉悦地、探索地学,从而营造出充满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堂氛围。七是新效益。新课堂要体现出优质高效的特征。优质,即三维目标在和谐、活跃、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达成;高效,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八是新文化。新课堂文化是在对现有课堂文化提炼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精神内涵。
(三)探索创建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集中展示、反馈达标的“新模式”
要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新课堂模式,全面推进创建新课堂模式工作。重点要将杜浪口等地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校教育实际,通过有机整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适合校情、学情,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鼓励优秀教师不断创新,形成学校特色、学科特色和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实现课堂教学与质量提升的高效统一。同时,要广泛借鉴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成功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学习其课堂结构、教学流程、教学实施、环境设置等外显内容,而且要深入研究其内部完善的管理和保障措施,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要有计划地组织基本掌握新课堂教学技能的优秀老师,按照适合本校、本年级、本学科特点要求,尝试运用于课堂教学。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3月20日前)
召开活动动员会,传达大名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实施方案,深入领会《“校本革命”行动纲领》,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内化,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把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完善教学理念与强化素质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把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与深化素质教育“十个一”活动结合起来,把强力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与全面增强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结合起来,把创建新课堂与创建特色学校结合起来,做到有机统一、融会贯通,进一步构建和形成属于自身的办学理念、教学理念和课程理念等。
(二)师资培训阶段(2011年3月20日―6月30日)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提升新课堂驾驭能力为重点,分层次、分学科、分批次开展教师培训,形成教师业务素质在创建新课堂活动中提升。一是组织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学习和观摩课;二是组织教师外出名校参观学习,通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和专家引领,提升老师对新课堂教学的认识,体验、理解、提高教师驾驭新课堂的能力;三是购买一些名师的教学光盘,围绕新课堂教学的基本涵义、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要素、基本方法组织教师学习。四是强化校本考研活动,通过校本教研,把各自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组织教师集体会诊,群策群力研究决策,进行专题研修;五是要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围绕课程教材、课堂教学等开展教学公开课、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继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为广大教提供新课堂教学交流互动的平台。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7月初-11月中旬)
1、开展新课堂观摩周活动。教研组长要到各班指导督创新法、定模式、提效率。
2、打造精品课。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升。
3、及时反思、总结和提升。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4、组织全员参与的赛课活动,分年级分阶段开展赛课,以此为载体,为广大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展示研究成果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四)成果展示阶段(2011年12月份)
1、召开“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现场会,进一步推广教学改革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不断浓厚教学改革氛围;
2、评估认定优秀教师教学改革模式,在全校推广。
(五)总结表彰(2011年12月底)
学校将对“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对优秀老师进行表彰。
五、措施要求
1、组织保障。成立由范玉军校长任组长、孙志强为副组长的“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具体实施“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使教师深刻理解新课堂内涵以及创建新课堂方法,掀起创建新课堂的热潮。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2、制度保障。建立“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考核制度和评价考核方案,定期组织综合评估和专题考核,强化过程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校正。建立活动专项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奖励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教师。要加大专项经费投入,要按照不低于公用经费预算总额7%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3、严格落实听评课制度。在落实听评课制度的过程中要做到点面结合。点就是跟踪一个教师进行系统性听评课;面就是“教师全员参与听评课,每人上好一堂课”。听评课后,要求教师写出教学反思,课堂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学校不定期跟踪检查听评课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新变化,边教边学边改,巩固提高效果。
5、加强督查指导。要围绕提升课堂效益,精心组织好各项工作。校长要树立多听课为荣,不听课为耻;懂业务为荣,不懂业务为耻的思想观念,争创学术型、专家型校长,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确保“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在学校取得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效益、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更新管理理念,提升业务能力,创新课堂模式,为我镇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关小学
二〇一一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