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共11篇)(共11篇)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篇一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教学反思:
2.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篇二
“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的数学课堂, 不仅仅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帮助预习这一方面, 更大的变化是它所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的冲击, 它完全颠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仅仅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有了正确的定位, 在让学生提前学习时, 就要以“学生为中心”, 从实际学情出发, 以教材为蓝本, 适度的重组教材, 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导学单, 帮助学生有效自学。
一、微课与导学单助力全境学习
要想真正“翻转”课堂, 学生的提前学习必须是有效的, 那么在制作微课和导学单时必须理清自学目标, 知识的冲突点必须放在课堂上, 以便于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六年级《扇形的认识》这节课时, 为了践行“生本理念”, 我在导学单中清楚告知学生通过自学需要达到的自学目标:
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它们间的对应关系。
2.认识扇形, 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这两个目标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均能达成, 而课堂中需要解决的教学目标则是理解扇形的概念 (圆心角和弧的对应关系) 及圆心角的大小和半径决定扇形的面积。
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自学, 单单靠理清自学目标是不够的, 必须有任务点的驱动, 在观看完微课后完成相应练习就可以解决学生不落实自学的问题。 在练习的完成过程中遇到障碍, 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 真正的达到全境学习, 落实“翻转课堂”的第一步。
根据该课的自学目标, 我设计了以下的任务点:
练习1:
下图中哪些角是圆心角?
练习2:
下图中涂色的部分, 哪些是扇形?
练习3:
练习4:
判断:
(1) 半径大的扇形面积大。 ( )
(2) 圆心角为60°的扇形的面积比圆心角为15°的扇形面积大。 ( )
设计意图之一在于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二在于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制定课堂的冲突点, 从而使课堂达到高效。
通过导学单的反馈发现:
1. 学生对圆心角的判断掌握得非常好, 没有一个学生判断错误。 那是不是说明学生对圆心角的理解就到位了呢? 课堂上如何检测这一结果呢?
2.扇形的判断出现了障碍, 对于下面这个图形, 学生的评判各占一半, 那么对于扇形的概念理解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呢?
二、深度辨析助力难点突破
在以往的教学中, 常常会因为一些简单的知识的讲解浪费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以及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 为了“照顾”一部分学生而“耽误”另外一部分学生, 因此缺失了有效的“辨”和“探”。
在这节课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中, 我根据学生导学单呈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成课堂的辨析点:
1. 学生对圆心角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那是否掌握了圆心角的概念了呢?我设计了这样的辨析问题, “这个角 (图1) 为什么不是圆心角? ”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没有经过圆心”, 这是他们通过自学对圆心角的理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只有说的时候才能看出学生是否对这个知识点真正理解了。 于是, 我指着导学单中的另一个图继续追问“这个角 (图2) 经过了圆心, 为什么你们也说不是圆心角呢? ”看似简单的追问, 其实是抓住了关键知识点在进行追问。 经过这一追问, 落实了学生对圆心角定义的理解, 顶点在圆心的角才是圆心角。 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展示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因此, 看似自学效果非常好的知识点, 也要经过课堂的深度辨析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2.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图3 中的阴影部分是否为扇形, 学生的判断各占一半。 这便是课堂最好的辨析点, 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层层发问, “图4 为什么不是扇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其实是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好的检验。 学生说:“两条边不相等。 ” 貌似问题已经解决了, 学生一语道破。 再追问:“图3 的两条边相等了啊, 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觉得不是扇形?”“顶点不在圆心。”看来通过自学, 基本达到了自学目标,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 认为这个是扇形的反而是成绩比较好的孩子, 这个理由显然是不能说服他们的。 于是第三轮追问:“看来这个理由似乎不能说服部分同学, 你们来说一说为什么你们觉得是扇形? ”“顶点只是不在这个圆的圆心, 只要两边相等就肯定是另一个圆的圆心, 那自然就是扇形。 ”一语激起千层浪, 全班同学仿佛突然被点醒, 纷纷附和:“是扇形, 只是不是这个圆的扇形。 ”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老师去解释? 这恰恰正是让孩子“探”的机会。于是我说:“那究竟是哪个圆的扇形呢?以顶点为圆心, 边长为半径你们画一画吧。 ”这一画就发现了问题, 不是同一段弧了。 (如图4) 老师适时归纳, 圆心角和对应的弧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学生通过“探”才真正理解了圆心角和弧的对应关系, 是不是扇形必须放在一个圆中才能进行判断。
在有效追问的作用下, 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打开, 这些都有赖于前期的自主学习。 教师再及时地把捕捉到的信息加以过滤与整合, 充分合理的利用, 使其成为课堂的深度辨析点。追问时, 或正面直击, 问在“难”处, 突破教学难点;或旁敲侧击, 问在“错”处, 加深对本质认识;或顺势一抹, 问在“深”处, 历练数学思维;抑或拨云见日, 问在“延”处, 感悟数学思想。
三、灵动练习助力思维发散
概念理清之后, 自然是要延伸应用的, “翻转”的目的也正在于使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于是我设计了一道“请画一个半径为2 厘米, 圆心角为100°的扇形”的操作题。 此题灵动之处在于不同层次的孩子画扇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孩子先画半径为2 厘米的圆, 再去圆心角为100°的扇形, 有些孩子则更为聪明, 先画一个边长为2 厘米的100°的角, 再用圆规取边上画弧, 这就简便多了。
在处理练习3 中, 也很好的体现了不同层次孩子的收获不同, 由弧与圆周的关系延伸到圆心角与周角之间的关系, 进而延伸到扇形面积与圆面积之间的关系。 一路下来, 学生的兴趣丝毫不减, 带着意犹未尽的情绪结束了课堂。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以上一系列的活动, 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触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对扇形的认识中从“模糊———清晰———深刻。 深度辨析中生生互动, 操作中“探”出究竟, 课堂出现了真正的“翻转”与高效。
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篇三
(二)教学内容
1.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4.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准备 各种积木、挂图、纸张。
第一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5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准备
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柱的物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
(板书:认图形)
二、教学新知
(一)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提问,观察拼搭的积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3.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把拼搭中的所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平面
(1)首先观察长方体,观察各块长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形。
板书:长方形(有四条边,都是直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
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与黑板上画的长方形一样吗?
(2)观察正方体,观察各块正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有四条边,都是直的,四条边都一样长。)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样吗?
(3)观察三棱体,观察三棱体的底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三条边首尾顺次连在一起)(4)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一个正向着我们的那个底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们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圆。
板书:圆(圆的周围是弯曲的,不是直直的)观察圆柱的两个底面与黑板上面的圆一样吗?
(二)找一找
1.依次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让学生在教室里、身边、生活中找一找那些物体是这些形状。
学生自由交流 指名汇报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说说那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那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那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那些物体的面是圆形?
(三)围一围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3题图,边看图边想:钉子板上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围的?你也会围吗? 2.学生自己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圆吗?让学生去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
(四)画一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涂涂数数 请你涂一涂,数一数
提示:不要将颜色涂到外部,涂出后就不是原来的形状了。2.“想想做做”第4、5题:画一画
用同一个正方体,选择几个面分别画出正方形,比一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能画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节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安全提醒:
森林防火安全:
不许玩火,不许私自带火山上;不接触易燃易爆物品,不随便燃放烟花爆炸;文明祭祀,不烧香、纸、烛;小学生不参与森林救火。
第二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9—20页练习四1—6题及“动手做”。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填一填、折一折、剪一剪和拼一拼等具体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剪刀、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面图形,谁来说说有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将继续来研究它们。
二、巩固练习1.摆一摆
(1)出示第1题,要求仔细观察
(2)说说是如何摆成三角形和长方形的。(3)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成什么图形。(4)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折一折 A.练习四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B.练习四第4题
(1)读题,理解题意。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独自操作。(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C.练习四第5题(1)学生独自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2)介绍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想的? 3.画一画 A.练习四第3题
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按照要求动手画。交流感受。B.练习四第6题
观察发现规律,再照样子往下画。4.数一数 思考题
(1)读图,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帮助学生理解,并提示不能遗漏。
5.拼一拼 练习四“动手做”
(1)师: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行吗?(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安全提醒: 春季传染病预防: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2.在教师、家里要常开门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勤剪指甲、理发,勤洗、晒衣服被褥;
4.不挑食、偏食,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 5.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6.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
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教材52-60页 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第一课时
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十
1个十有()个一 2.一百有()十十
一百有()个一 3.2个十是()
5个十是()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板书:元、角、分)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 3.教学例2(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认识人民币
(二)教学内容:教材5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2元、5元、l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2.教学例4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1)l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2)1张l0元可以换几张l元?(3)l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l0元?(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4页“做一做”。2.课本第55页第5题。3.第56页第6、7题。
板书设计 :
第三课时
简单的计算
(一)教学内容:教材57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具准备: 例
5、例6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3元=()角
50角=()元 2.8元=()角
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l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说明:1元是10角,l元2角就是l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知道什么?说一说 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问:还可以怎样表示1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2)例6第二小题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7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2.练习十三第1、2、3题。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教材58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具准备: 例7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元8角=()角 12角=()元()角 1元3角=()角 15角=()元()角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观察,汇报。
“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讨论,交流,汇报。组织看书中方案。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13元少,也不一共找出几种? 5+8=13 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5.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篇五
【教学过程】
课前轻松一刻:播放音乐《时间就像小马车》和《这是什么》这两首歌,让学生的课间在欢乐的音乐中得到放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动画人物孙悟空,师:“这是谁?同学们认识吗?喜欢不喜欢孙悟空呢?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放孙悟空的动画片好不好?”观看动画《孙悟空迟到》并思考:孙悟空为什么会迟到?
2.课件出示一个礼物盒子,师:“同学们送给孙悟空一件礼物后他再也不迟到了,大家知道同学们送给他什么礼物吗?我们来听一首歌,听了之后你就知道礼物是什么了!”(播放歌曲《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了吗?谁猜到了?(闹钟)
3.师:“小朋友们,为什么同学们送给孙悟空闹钟以后就不会迟到了呢?能告诉老师,早上你们是几点起床的吗?”(学生自由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个时候要起床了呢?(学生:妈妈叫、定手机闹铃、定闹钟等)你会看手机、闹钟上的时间吗?(会)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
4.师:“闹钟也是钟表王国中的一员,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都见过什么样的钟表?(播放:钟表王国)钟表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们到钟表王国去瞧一瞧!。看来我们每天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钟表,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好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整时
1.下面我们来看动画片,大眼睛亮晶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2:动画,妈妈叫小红起床)小红几点起床呀?(7点)你从哪里知道是7点的?(引导观察,找出墙上的钟表和床头柜上的电子钟)钟表虽小,可是它的本领真不小哦,它能告诉我们时间,让我们知道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睡觉? 2.初步认识钟面。
观察墙上的钟面。师提问:“钟面上有什么?它有哪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理解什么是顺时针排列,用钟表模型演示)?有几个大格?(它还有什么呀?有几根针呢?”(两根)。
师小结:它有两根指针:一根长、一根短,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他们形影不离,时时刻刻告诉我们时间。(板书: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细又长。)
3.强化认识:一个完整的钟面,上面都有什么呀?(有数字1—12和两根指针:时针和分针。
4.认识整时。(出示7时的时钟)师问:“请你看一看,这是几时啊?(7时)你是怎么看的?”(请学生说一说,引导看时针、分针的指向)归纳得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7点在数学里写作:7时(板书7时)。
(二)认识电子表示法。
课件展示主题图
1.提问:你还能从哪里知道是“7时”的?
2.出示电子表,让学生认识7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并写出:先写7,再点两个圆点,最后在圆点的后面写上两个0(7:00)。
3.生活中你哪些地方见过电子钟?(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钟,比如:新闻联播开始时间、手机时间、电子表等)
4.出示课件(8时,3时,6时),这几个钟面是几时啊?(请学生回答)请观察一下,你发现什么呢?引导得出结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带学生读并板书)。用电子表示法写出8时、3时和6时的表示方法。
三、能力拓展,认识特殊时刻
1、(课件出示12时的钟面)小朋友们,老师上面的这个钟面坏了吗?(引导观察:没坏)哦,这是12时,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他们重合在一起了。
2.引导观察6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在一条线上。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拨钟比赛”。老师说时间,利用钟表模型同桌合作,看哪一桌又对又快。
2.课件出示P85页“做一做”小明的一天,并思考。(1)这是什么时间?
(2)小明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在做什么?(3)为什么都是9时小明做的事却不一样?
(4)你觉得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怎么样?(引导,有学习有休息)
师总结:我们要像小明一样,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学习,按时休息,合理科学的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提问)
6.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篇六
2.学生的好奇心: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深,上课只能坚持20分钟。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有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将他们引到我的数学教学中,使他们对数字产生兴趣。
3.教材分析:《6和7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使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这节课在认数教学中,要教学数的基本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要求教师有严密的思维能力及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的操作,使学生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结合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数学的快乐。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并愿意探究数学知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教学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喜不喜欢?(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
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个小松鼠呀?(5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2.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2)同学们自由回答
(3)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4)让学生先说再上来示范数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老师现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6个三角形、6本书……7可以表示7根小棒、7棵小草、7朵小花……原来6和7有这么大的本领呀,那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6像什么?指导书写:6是一笔写成的,注意6的肚子是鼓鼓的,不要让它饿着哦。7象什么?起笔和日字格的上线起平,在右上角往下,在日字格的下线中点部分收笔。
(二)6、7的数序和比较6、7大小教学.
1.教学数序。
出示计数器:课件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再添上几颗珠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提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a.小松鼠看到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可高兴了,蹦啊跳啊,这一跳,可把顺序给跳乱了,你能帮它们重新排队吗?
b.屏幕出示七只编号的小松鼠。并且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2.小朋友帮小松鼠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因此它们想送给大家一把尺子。但是路上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而且有三个数也看不清了,怎么办呢?你能帮它们吗?
(1)出示缺数字的断尺,填上空缺的2、6、7。
(2)根据尺子教师提问:
这把尺子上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5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4和6是5的两个邻居,也就是5的相邻数。你知道6的相邻数是谁吗?
3.比较5、6、7的大小
出示点子图(课件出示)
(1)这三幅点子图分别用什么数字表示?你使用什么方法数出图中的点数的?
(2)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记录,再小组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要求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小组作汇报
(3)表扬写得最完整的小组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数学乐园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一起去寻找呢!
8.练习设计:
(1)出示缺数字的断尺,让学生填上空缺的数字。
(2)根据尺子教师提问:这把尺子上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5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4和6是5的两个邻居,也就是5的相邻数。你知道6的相邻数是谁吗?。
9.作业设计
1.第一组的同学明天每人拿6个火柴,第二组的同学每人拿7根小棒,第三组的同学每人拿的火柴比第二组的小棒少1个,第四组同学拿的小棒比第一组的火柴多1个。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3页的练习
7.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篇七
长宁中心小学
游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的形状。
2、认识这些形体的简单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
2、从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在活动中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种形状的物体模型、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国外,到了12月,就有一个大家都特别喜欢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圣诞节)瞧,圣诞老人带来了许多礼物,猜一猜,都有些什么礼物呢?(学生发言)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描述物品的样子。请同学上来摸一件物品,用自己的语言或手势描述一下它的样子好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各种形状是怎样的)
3、归类。
圣诞老人还有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你们会分吗?请同学们开始分类。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
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分成几种情况。一堆是长长方方的,一堆是四四方方的,一堆是直直的像柱子,一堆是圆圆的的球。(如果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为一组,先不要急于否定,可以让其他小组谈谈分开的理由)如果有的学生直接说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等名称,可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3)揭示概念。
生给每一类物品起名,再介绍每一类物品在数学中的名称。能不能根据它们的样子给它们起个名字?
学生如果起对了,教师给以表扬,如果不对,可追问:你为什么给它起这个名字?说说你的理由。再揭示数学家给它们起的名字。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交流。学生回答多种图形的形状。
师总结: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长方体和正方体确实是有很多地方一样,并且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引申出长方体的图形。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引申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学生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做游戏:“看谁摸得准”。
每小组指定其中一人说出物体的特征,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找朋友。
完成课本第71页“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填表。
完成课本第71页“练一练”的第2题。指名说出图中图形的名称,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动手搭你喜欢的东西。
完成课本第71页“练一练”的第3题。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最开心的是什么?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一说。
六、课外延伸,巩固发展。
请每一位同学回家后搜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可以画,可以写,也可以带实物,明天再跟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长长的、有面、棱、顶点 正方体:方方的,有面、棱、顶点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 球:圆圆的,可以任意滚动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教学反思:
8.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白纸,彩色笔工具 2,学生每4人一组,每组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每组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早上好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图形,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师实物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谁认识它们 请介绍一下.2,揭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平面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请大家从桌面上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拿的什么体,摸的面是什么形 说完后把图形还给组长.个人汇报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操作探究,体会“面在体上” 启发再现
我们通过观察知道,长方体藏着什么形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呢(2)你能利用这些立体图形吧我们刚才见过的图形搬到纸上吗 你有什么方法
(3)个人思考,汇报
方法:描 印 画 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到的办法比书上的还要多.(4)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下面,每个人按照书本34页的方法,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一个小组画在同一张纸上,轮着画.一个画完再到下一个同学,小组长拿出纸,小组合作,开始吧.(5)全班交流
请第一组和第二组交换欣赏,第三组和第四组交换欣赏.(6)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把平面图形搬到纸上.请小组长把学具放整齐.3,我们一起和这些新朋友打招呼吧.4,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呢 请读歌谣.造房子
捡颗小石子,地上画格子.长格子,方格子,划好格子造房子.楼上分给小鸽子,楼下分给小兔子.思考:长格子指的是什么图形 方格子指的是什么图形 5,变式:聪聪也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看它是长方形 为什么 老师展示梯形 菱形,请学生判断
6,小结:同学们真棒!像孙悟空的眼睛一样,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区别它们.三,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抢答游戏
第一回合:老师当裁判,请一位同学当主持,一位同学盖红花.游戏规则: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
一名学生举高图形,让其他学生抢答
第二回合:(方法同上)规则: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三回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当主持,其他同学说出图形的名称 小组长举高图形,小组同学抢答 2,数一数:书本36页第3题 做这道题目时,该注意什么 讲评:三角形,圆形有几个
整个图形像什么 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3,说出下列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小结:我们学会看交通标志,可以告诉弟弟妹妹,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4,找一找,说一说
在我们教室里,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呢
5,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下面给大家介绍小知识——七巧板(课件演示)七巧板是有七个图形拼成的,是我国人民的指挥结晶.它能拼不同的图案.看,这个像什么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9.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篇九
教科书第96~97。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促进学生对空间图形与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借助形体的直观性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谈话导入,自主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平面图形,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在画的过程中想一想各种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比如:画直线的时候,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面。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图的情况。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加深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先在小组之内依次解决例1提出的几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教师:“根据我们画的图形,想一想,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二)角
1、角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画的角,谁来说一下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角。一共画出几种角。请把不同的角画在黑板上。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汇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角是什么样的图形?”“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角的大小与所画角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角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计量角的大小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2、角的分类。
师:“我们可以把小于180度的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
提问:“小黑板上画的每一个图形是哪一种角,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内?”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一下,集体订正。
3、画角和量角。
师:“我们还学过画角和量角,同学们还记得是怎样做的吗?”让学生自己任意画一个角。量一量自己画的角的度数是多少。
(三)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特点
仍然采用先画再小组交流后汇报的学习方法。
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名部分的名称。
师: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师: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每个学生自己指,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查指得对不对。
师: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分类。
师: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
(四)四边形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一个四边形。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了几种四边形。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各画的是什么四边形的是什么四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教科书96页的图例。
指名说每个图形的特点。如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的底指的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其他图形可以仿照上面的提问进行。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图形间的关系:“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五)“刚才我们复习的图形是由直线的围成的。我们还学过了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同学们能想出是什么图形吗?”(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让学生用圆规自己画一个圆。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师:我们在学习圆时,学了与圆有关的哪些概念?(圆心、半径和直径)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写上相应的字母。
师:同一个圆内的所有半径的长度怎样?直径呢?(长度相等)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想一想,要画一个指定的圆,应该怎样画?
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圆的方法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问:“通过画圆你们发现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师:在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不是都是直径?为什么?
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道理,注意提问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图形的测量(例2)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回答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面积的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长和宽相等的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可能通过割补、平稳转化成长方形。
三角形和梯形有多种方式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求出面积。
课堂练习
练习十九第1~4题。
作业
练习十九第2~10题
图形与变换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图形的放大和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2、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加深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回顾图形变换的有关知识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图形变换的内容,请大家看三名同学剪的图案、及设计的图案与花边,它们各用了哪些图形的变换方法?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教师指出:图形的变换可以用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缩放等到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来复习这些知识
(一)复习轴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让学生自己设计出轴对称图形。可以画可以用纸折等。
完成练习104第1、2题。
(二)复习旋转
师:生活中,你看见哪些旋转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
师用时钟演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让学生说出旋转多少度?
师:我们说一个图形旋转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再交流,使学生弄清两种旋转的含义,明确要表述清楚图形的旋转,一定要说清围绕哪个点旋转,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完成书上第三题。
你能画出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学生画完后互相检查。
(三)复习图形的平移
师:生活中有哪些平移的现象?让学生看上做一做题,说出从A-B-C-D是如何变化过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平移时要注意说清平移的方向,以及平移的距离。
(四)复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师: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现原来图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完成105页第六题。
(五)设计图案
10.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篇十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11~20各数及读法.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能按顺序说一说,以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学生可能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谁能再倒着数一数?
师:谁能数一数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有多少人?(两组人数不超过10)
如果让你数一数全班一共有多少名男生.你会数吗?(男生人数超过10)
谁来试着数一数?
请一位同学数.
师:男生的人数超过了10,我们只认识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演示课件“数11~20各数”】
师:这是几根铅笔?(1根)
现在呢?(2根)……(一直数到10根)
10根铅笔要怎么样?(捆成一捆)
1捆是几根?(10根)
1捆就是1个什么?(1个十)
再添1根是多少?(11)
再添1根呢?(12)……(一直数到19)
19再添1根是多少?(20)
现在又够10个单根的了,怎么办?(捆成一捆)
原来的1捆再加上这1捆是几捆?(两捆)
两捆就是两个什么?(两个十)
两个十是多少?(20)
20里面有几个十?(两个十)
你能边摆小棒边数数吗?请你拿出小棒从1开始一直数到20.
学生边摆小棒边数数,教师巡视.
师:不摆小棒,你能从1数到20吗?
学生试着从1数到20.
2.教学例2.
(1)数的组成: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新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你能用小棒摆出这些数吗?
教师说数,学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13、15、20)
(2)数的读法.
出示例2的11图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因为它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读作:十一.
出示例2的13图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读作什么?
分别出示例2的15图和20图
师:这个数呢?(学生先说数的组成,再读数.)
出示:12、14、16、17、18、19
师:你能按顺序读出直尺上的数吗?(出示直尺图)
学生齐读:从0到20
从20到0
指名读:只读单数.
只读双数.
5个5个地读.
师:15的后面是多少?前面呢?
18和20中间的数是谁?
和16相邻的两个数是多少和多少?
指出直尺上第13个格在哪儿?
(3)比较大小.
师:比11大1的数是多少?
比18小1的数是多少?
比13大又比17小的数有哪些?
比14小的数有哪些?比17大的数呢?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一共有几块糖?
先数出10块圈起来,再看还剩几块,就是十几块.
2.口头填数.
3.请把卡片按顺序排列起来.
4.用小棒摆出下列各数.学生摆完后,指名说每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1 12 16 17 20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案点评:
11到20各数的认识是为学习20以内加减法做准备.在设计教案时重点抓住了以下几点:
1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 篇十一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减法。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游戏活动中,体会减法的含义。
3.培养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合作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性小棒5根。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提示课题
1.口算(开火车),用卡片。
师:小小火车开起来,请你开到我这儿来。
(小朋友回答得很好,声音声音响亮,小火车又开起来了。)
生答。
2.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加法问题?生答。
(小朋友们个个都是小能手,发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们看,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有不同的发现,这样好吗,等下课后小朋友们再一起交流讨论。
3.出示小星星奖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手上拿着什么?(生答)
师:对,这些小星星奖章要奖给在本节课里积极发言的金话筒、奖励给提出问题最多的小博士、奖励给专心听讲、虚心听取别人发言的小白鸽,大家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纸鹤图。(课件)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一遍)
(2)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教师巡视,给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示范,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在玩三个纸鹤,最后一个小朋友 拿走了一个纸鹤。你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
(3)请交换,刚才听的小朋友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桌听听。
(4)全班交流:好,下面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5)小结:小朋友的想法都很棒,真了不起,他们是积极发言的金话筒,老师给他们每人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
(6)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个纸鹤,拿走是什么意思?(生答)去掉也可以说成是减去的,是从几只纸鹤里减去了几只纸鹤。3只纸鹤用数字几来表示,拿走1只用数字几来表示?(师板书3 1),从3只纸鹤里减去了1只纸鹤,要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在3与1的中间写上减号)(师:指着“-”这个符号是减号,表示从3只纸鹤里减去了1只纸鹤,一起读一次“减号”,这个式子读作3减1。)
(7)3减1得几?(生答后完成等式,谁会读这个式子。学生齐读两次。)
(8)在这个算式中“3、1、2、-”分别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还可以表示什么?(表示3只纸鹤拿走了1只纸鹤,还剩几个纸鹤?还表示3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走了一个,还剩几个小朋友?)
(9)小结:这几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们是肯脑筋、积极发言的小博士,老师给他们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谁是认真听讲的小白鸽呢?好,我们再来看下面这幅图。
2.出示气球图。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一个小朋友拿了4个气球,放飞了2个,还剩几个气球?)
(2)根据画面内容,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你能像刚才那样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4-2=2)
(4)4、2、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5)请小朋友们来评一评,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说得怎么样?(来,给这几位小朋友鼓励一下,在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要说得流利、连贯和完整,老师给他们奖励一个小星星奖章。)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哪一组同学是坐得最端正,挺起胸膛专心听讲的小白鸽?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两道题目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减法,两个算式都是减法算式,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式子。)
三、操作、交流学习
1.请小朋友们看老师这儿,我先摆2个小圆片,然后拿走1个,谁能根据老师的操作说一个减法算式?(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一个发言星。)
2.学生操作:一个同学摆学具,一个同学说算式,然后交换过来。看哪些同学合作得最好,能得到今天的合作星。
3.小结:从小朋友的合作操作中可以看出,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都是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都用减法计算。
四、联系生活,领悟运用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减法来计算的,说一说好吗?
小结: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们认为自己棒不棒?夸夸我们自己。
师:你认为我们这节课谁学得最认真,谁发言最积极,谁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五、总结回顾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14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06-2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公顷》教案01-0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教案07-16
《金木水火土》教学建议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1-05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