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词10首(精选8篇)
1.六年级下册古诗词10首 篇一
课
名
石灰吟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年
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学习目标
我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运用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题,初读古诗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如我们学过的《游子吟》、《暮江吟》。
读题
2、回顾我们学古诗常用的方法是什么?(知诗人
明诗意
悟诗人)
生思考、回答
回顾就知,用学法。
3、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出示简介)(从主要事迹中初步感受他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人)
4、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5.多种形式读:指名读。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课题
自渎古诗
通过信息平台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为后面的“托物言志”埋下伏笔。
借助电子课本,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并用画笔功能标注小节线。
二、了解石灰,理解诗意
1、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出示:石灰的自述)
静听、思考
利用信息技术语音功能,播放音频,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石灰的一生,从而让学生指导作者为什么要借“石灰”来言志。
2、这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的?(体会拟人写法的作用)
3、理解“只等闲”的意思。
4、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指名说诗意)
思考回答
用聚光灯功能,理解关键词。
三、联系生平,感悟诗情
(一)结合故事,明志向。
过渡: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1.讲述背景:
2.于谦从小就决心做文天祥这样的人。正因如此,他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抒发自己的志向,读——
(二)结合资料,悟“清白”
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
1、出示资料:
过渡:于谦是选择像其他大臣一样苟且偷生呢?还是誓死保卫国家?
1、再读古诗,于谦的情感有了什么变化?那个词看出他已做出决定?(全不怕)
2、他真的什么都不怕吗?(他不怕什么?怕什么?)联系后面的句子,体会“清白”。
3、于谦也是这么想,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出示资料:
此时,如果你是于谦,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吗?(组织学生交流)
在狱中,于谦想到奸臣当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问心无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在狱中仰天长叹——(指名朗读)
阅读、讨论、交流、诵读
阅读、讨论、交流、诵读
屏幕出示文段,让学生阅读作者的背景,更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志”。
资料的展示,更能让学生能感悟出诗情。
四、初识“托物言志”
再读《石灰吟》,你觉得这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石灰与诗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思考、回答
五、拓展咏物诗,体会“托物言志”的特点
1、在文学史上,还有一些咏物诗,正如《石灰吟》那样,表达了诗人的志向。我们再来读两首,体会这类诗歌“托物言志”的特点。
【出示】《墨梅》《竹石》(指名读)
小结:梅兰竹菊被称花中“四君子”,往往代表着人们高洁的品格。课后大家也可以找找这样的咏物诗来读一读。
2.串读三首诗
【出示】《石灰吟》
这三首诗中还有许多奥秘。自由读一读,从诗句中,你有什么发现?
3.哪句诗表明了作者的志向?我们把三首诗读成三句诗。
4.总结:如果这节课,《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清白,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全体起立背)
比较、自渎、感悟
通过信息平台出示图片、文段,通过三篇“托物言志”诗,找出“托物言志”诗的特点。
板书:
石灰吟
知诗人
(托物言志)
明诗意
清白
悟诗情
教学反思:
这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链诗篇。
六环节中,解诗题紧抓了“吟”一字,由吟入手,引入诗文,不仅复习了旧有的《游子吟》,又学习了1种新的古诗形式,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石灰的炼制过程,再让学生用诗中的话说石灰的经历,继续思考,再用四字词概括石灰由石到灰的过程。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其实这种教学思路是在最传统的解词、释义、串句屡遭失败后,集大家智慧而成的。我现在明白了“斟酌”、“推敲”2个词的含义。
领悟诗情,需要有1个步步深入的过程。起初,我的设计很肤浅,没有真正意义上深入文本,深入于谦,有点华而不实。后来得到年级老师的点拨让我懂了,成功的课既要实在,又要技巧。我把诗人背景资料做了很大的修改,让资料成为学生感情升华的根本,由石灰迁移到了于谦,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分2个层次领悟了诗情。让学生懂得了于谦的粉身碎骨与永留清白。
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思考发言的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沉稳的倾听,恰当地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学得踏实,学得快乐。这点,也是我正在学习和继续学习的主要内容。
俗话说,教学相长,是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在实践中摸索、探求,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2.六年级上册背诵现代诗10 首 篇二
1、电话留言
几米
我从森林里,打一通电话给城市的你
答录机说,请留言,我会尽快与你联络。
你听到风轻轻吹过的声音吗? 你听到树叶缓缓掉落的声音吗? 你听到山林呼吸的声音吗? 还有我心脏跳动的声音? 请你与他们联络。
再见。
2、点灯的人
[美国]斯蒂文森
茶点快准备好了,太阳已经西落;
这时候,可以在窗口见到李利走过身旁;每晚,吃茶点的时候,你还没就座,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亮。
汤姆愿意当驾驶员,玛丽亚想航海,我爸爸是个银行家,他可以非常有钱;可是,等我长大了让我挑选职业,李利呵,我愿意跟你去巡夜,把一盏盏街灯点燃!
只要门前有街灯,我们就很幸福,李利点亮了许多盏,又点亮一盏在我家门口;
你手拿提灯和梯子,别忙着走路,李利呵,今晚瞧一眼这个孩子,向他点点头!
3、太阳
艾青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3.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三
课题:2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拓展读写:学过的有关写西湖的诗句,理解当时的情景。资料补充:有关写荷花的诗句
课前准备:遇到的问课前头一天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想一想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由生活实际引入,自然而然进入学习情境。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引导思考,锻炼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2、解疑、教学生字、理解词语: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设计意图】体现读写并重,为朗读、理解诗句意思打好基础。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1、思考并讨论:
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增强记忆、理解。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归纳、应用实践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读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提起“西湖”,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引导学生回忆“山外青山楼外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及《西湖》一课中的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歌曲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结过渡:是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留给我们无穷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二研讨课文,自学为主。
1、投影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一)初读
①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②指名再读。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二)理解诗句意思
①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②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③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在上一首诗的学习,学生以了解了学习的方法。第二首要以学生学习为主,自主探究。
2.交流
①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识过或了解荷花吗?给大家介绍介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或在课外读物中见识过的荷花。结合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及美文“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我脚边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②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800年前得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③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象。
④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绿”: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地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⑤小结:这 “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⑥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⑦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三、拓展知识,加深巩固
正如我们刚才说的,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5、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交流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欣赏西湖的风光影像资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样的吸引让他们更认真地朗读古诗,想去看看诗中到底写了一些什么?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1)通过师生之间互帮互助,营造一种人性化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也体现语文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2)唤起学生研究意识,体验探究性学习,变换角度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把学生“评”给予激励试的肯定和评价,这样的激励让每一位学生都充满自信地学习,创新的火花不时地燃起。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做进一步做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课时作业 1.背诵 古诗
2.抄写这首古诗,看谁写得好。
第二课时作业
1. 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④、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⑤、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2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交流对这几句诗的理解)①、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③、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教后反思】
这节课,说句实话,原以为效果会不太好,没想到上完课之后,博得了同事的一致好评。下面我把今天的得失记录下来,以便于以后取长补短。
以点带面,扶放结合在讲读过程中,我重点领学了第一首诗,也就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在这一首诗的学习中,我不光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为了让他们能读出味儿来,我课堂临时生成了几个问题:如: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等。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作者;为了能让孩子们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我适时进行范读,让孩子们在倾听中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首,没有想到孩子们竟然学习得那么好,他们自己能够解释出全诗的意思来,并且还能做出相应的动作,让老师都有了一个很深的感慨,那就是不能小瞧孩子们的潜力。
遗憾:
1、由于时间有点仓促,在背诵指导上,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我想改变一下教学程序,如何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还需要我好好琢磨一下。
2、最遗憾的是,教室里没有多媒体,如果有的话,可以让孩子们更形象直观地亲近文本。
4.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篇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相关人物资料,多媒体课件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熟,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或相关课外资料初步理解诗文大意。
3、了解诗人杜甫。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先看——《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
(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身在仙境一般。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范读)
好,下面的时间我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自学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我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1、检查预习
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 学生提出,交流。(字词讨论解决。思想含义方面可保留在后面的深入学习中处理)
2、理解诗句
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感情朗读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
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
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齐读)
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指名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二、学习《寒食》
美好的春天让人陶醉。清明是春游的好时候。随着清明节的到来,中国另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也来到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寒食节的故事。(介子推与清明节的由来)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学生谈,教师结合时代背景,适时引导加深理解。思考理解: 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3、再次感情诵读
三、引申拓展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
你喜欢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的美景,还是喜欢那柳絮纷飞的皇家花园?请画一画。第二课时
学习《泊船瓜洲》
一、复习导入
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寒食》
二、学习《泊船瓜洲》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把我们想像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绿”原是形容词,用在这里却有了动态感,春风拂过,吹绿江南两岸。“到”“过”“满”都不能让人产生这种既动态变化,又能让读者想像春天来到江南一片绿色的画面感。(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3.指导品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拓展阅读
1、无论春夏秋冬,不管身在何地,遥远的家乡总是心中最温情的牵挂---(交流收集的思乡诗文)
2、《“推敲”的故事》
《刘公嘉话》一书记载着: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 1.满 过 绿 入 到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 拂 翻 皱 起
5.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篇五
一、默写《七步诗》,并填空: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首诗里写到了(2)种事物,分别是(萁)(豆)。
2、这首诗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分别找出来,并作解释:
持:用来。泣:哭泣煎:残害
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反问)句。这是(曹植)对(曹丕)说的,它的意思是(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4、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曹植把自己比喻成(豆),把曹丕比喻成(萁)。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迫害亲兄弟),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二、读《鸟鸣涧》,完成填空。
1、《鸟鸣涧》是(唐)朝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写的。全诗写了这个季节(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景色,突出了一个“(静)”字。诗中有一个字“时”,它的意思是(时而,偶尔)。
2、这是一首(山水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三、读《芙蓉楼送辛渐》,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中“平明”的意思是(清晨);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的品质。我还能默写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读《江畔独步寻花》,完成练习。
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杜甫,被称为“(诗圣)”。在《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全诗运用(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天生气盎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快乐)之情。
五、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两首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第一首明写(石灰),实质要表达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竹石),赞扬了它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吟颂,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尔”的意思是(你)。
六、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闻”的意思是(听说)。全诗围绕(欣喜若狂)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开头的表现是(初闻涕泪满衣裳)。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 1
作伴好还乡)。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欣喜若狂)。
七、读《己亥杂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是(清)朝(龚自珍)写的,这是他的《已亥杂诗》中是第(二百二十)首。其中“九州”的意思是(中国);“生气”的意思是(生气勃勃的局面);“恃”的读音是(shì),意思是(依靠);“喑”的读音是(yīn),意思是(哑);“万马齐喑”是比喻(社会政治毫无生气)。“究”的意思是(终究,毕竟。);“抖擞”的意思是(振作精神)。
八、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苏轼是(宋)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写的(哲理)诗《题西临壁》有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词牌)名。这首词还有“序”,是:(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下阙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感情。
九、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
这首词王观起首用(水)比喻(美人流动的眼波),用(山)比喻(美人蹙起的眉毛)。然后进行(设)问,“(欲问行人去那边)”?然后回答:“(眉眼盈盈处)。”这是指(山水交汇)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最后,作者嘱咐(鲍浩然):(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十、附加题:
1、李白被称为“(诗仙)”,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默写两首他写的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5、静夜思(唐)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头思故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6、古朗月行(节录)(唐)李白20、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在青云端。(huán)。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
21、望天门山(唐)李白
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8、赠汪伦(唐)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把《江畔独步寻花》改写成一段写景的文字,看谁能生动描写诗意,又写得优美动人。在前往黄四娘家的过程中有一条小径,小径边开满了花儿。阳春三月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瞧,迎春花的枝条乱蓬蓬地垂挂着,明艳艳的金黄色耀人眼花;月季也不甘示弱,开放出一朵朵迷人的小花,远远望去,漂亮极了;还有山茶花,它开得那么耀眼,鲜艳,在阳光下烁烁闪耀。千万朵饱满的花儿压得枝都低了。
这美丽的景色怎能容花蝴蝶们错过?它们恋恋不舍地在花丛中飞舞,嬉戏。只见近处的花丛中有几只带着紫色斑点的大蝴蝶,一会儿翩翩飘在空中,一会儿又竖起双翅落在花上。简直分不清是蝴蝶变成了花朵变成了花朵缀在枝头,还是花朵生出翅膀飞了起来。成群的蝴蝶时聚时散,绚丽多彩的翅膀为春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六年级下册古诗词10首 篇六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1.词二首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
关于“说”的 欢声笑语 谈笑风生 津津乐道 侃侃而谈 高谈阔论 语惊四座 妙语连珠 金玉良言 义正词严 一语中的 理直气壮 据理力争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各抒己见
7.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测试卷 篇七
班级姓名
一、古诗词文学常识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唐代大诗人中,被后人尊称为“诗仙”的是;“诗圣”是;“小李”是指;“小杜”是指。
2、、、这四人称为“初唐四杰”。
3、唐代诗人中的王孟二人是指和,他们是诗派的代表诗人。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代大诗人杜甫用这两句诗概括地写出了一生的丰功伟绩。
5、人有,月有,此事古难全。
6、问君能有,恰似。
7、岑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运用了手法,实际是在写。与岑参同属唐代边塞诗人的还有、和等。
8、苏轼爱与和尚交朋友,其中一位北宋名僧叫,《春江晚景》就是他的画作,苏轼专门为此作了一首诗哩。这首诗里还让我了解了有一种肉味鲜美但肝脏内有剧毒的鱼
叫,日本人特别爱吃。
二、填写诗句(每个0.5分,共25分)
1.天苍苍,野茫茫。2.儿童相见不相识。
3、,春来江水绿如蓝。4.谁言寸草心。
5.飞流直下三千尺。6.,自在娇莺恰恰啼。
7.黑云翻墨未遮山。8.,早有蜻蜓立上头。9.,村庄儿女各当家。10.,万条垂下绿丝绦。11.,沙暖睡鸳鸯。12.,西出阳关无故人。13.,春风吹又生。14.空山不见人。
15.葡萄美酒夜光杯。16.,天下谁人不识君?
17.两岸青山相对出。18.,霜叶红于二月花。19.,要留清白在人间。20.,每逢佳节倍思亲。
21.本是同根生。22.,潭面无风镜未磨。23.,只缘身在此山中。24.夕阳无限好。
25.,唯见长江天际流。26.九曲黄河万里沙。27.,斜风细雨不须归。28.,万径人踪灭。29.,一枝红杏出墙来。30.,天寒白屋贫。31.,任尔东西南北风。32.,孤云独去闲。
33.不要人夸好颜色。34.,秋收万颗子。
35.清明时节雨纷纷。36.春城无处不飞花。
37.移舟泊烟渚。38.水光潋滟晴方好。39.,不破楼兰终不还。40.黄河远上白云间。41.,缘愁似个长。42.洛阳亲友如相问。43.,野渡无人舟自横。44.朱雀桥边野草花。
45.南朝四百八十寺。46.东边日出西边雨。47.,轻罗小扇扑流萤。48.,西湖歌舞几时休?
49.王师北定中原日。50.,中间多少行人泪。
三、连线题(16分)
1.诗句诗人特色称号
将军夜引弓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杜甫山水诗人
青春做伴好还乡王维边塞诗人
清泉石上流卢伦现实主义诗人
2.朝代时代文学代表作品
唐词《如梦令》.李清照
宋小说《窦娥怨》.关汉卿
元诗《静夜思》.李白
明、清曲《西游记》.吴承恩
3、野旷天底树蜡炬成灰泪始干青山依旧在却上心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月上柳梢头听取蛙声一片 春蚕到死丝方尽江清月近人才下眉头人约黄昏后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稻花香里说丰年几度夕阳红
四、根据诗境填诗句。(14分)
1.过年了,家家门上都要贴上红纸黑字的吉庆春联,爸爸妈妈今年打算买了红纸自己写,你会建议他们写“。”
2.满池荷叶青青,荷花妖娆,你会不禁发出赞美:。
3.一场春雨,让小草发了芽,你会怎样形容春雨
呢?。
4.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时,有没有想过
“,”呢?
5.当你听到一首特别棒的歌曲时,你忍不住会说
“。”
6.有的同学不爱学习,整天无所事事,你会劝他说:
“。”
7、当你考试成绩优异时,老师会要求你不骄不躁,能
够。
五、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一诗的作者是()
A:贾岛B:白居易C:王安石D:苏轼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首《渔歌子》的作者是()
A:苏轼B:白居易C:张志和D:李清照
3、下列哪个唐代著名诗人不是我们浙江人()
A:孟郊B:杜甫C:贺知章D :骆宾王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的“飞将”指谁()
A:霍去病B:花荣C:卫青D:李广
5、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广陵”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
A:南京B:扬州C:江阴D:镇江
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一句中“河”和“岳”分别指()
A:黄河,华山B:黄河,泰山C:长江,嵩山D:长江,恒山
7、下列哪句诗的描写与西湖无关。()A:欲把西湖比西子
B:小荷才露尖尖角C:接天莲叶无穷碧D:望湖楼下水如天
8、“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这首诗赞美哪种植物?()
A:松树B:竹子C:梅花D:银杏
9、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的是哪种花?()
A:梅花B:菊花C:海棠花D:兰花
10、杜牧的《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为哪个人有感而发?
A:刘邦B:项羽C:岳飞D:文天祥
六、古诗赏析(15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杜甫,字,号别陵,后世称为“”,他的诗被誉为“”。3%
2、经历了八年的,唐王朝由盛及衰,听到王师得胜的消息,杜甫写下了这首诗,此诗被称为杜甫“”。2%
3、选择正确读音2%
蓟(jìqí)子(zǐzi)卷(juànjuǎn)纵(zònɡzhònɡ)
4、诗中能体现诗人激动心情的是哪几个字?(1分)
5、后四句是诗人的想象还是实写的?(1分)
8.六年级下册古诗词10首 篇八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四时田园杂兴(选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希。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7、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8、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9、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0、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2、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3、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4、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5、南国十三首
(唐)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16、云
(唐)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7、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8、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9、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0、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10首】推荐阅读:
六年级必背古诗10首和现代诗10首06-15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试题07-01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11-25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诵读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鄂教版11-01
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案6-1007-11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10-12
三年级下册古诗11-04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06-14
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09-03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