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2024-08-02

小课题研究总结论文(15篇)

1.小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篇一

小课题研究总结

初中概念教学研究总结

张爱军

本学期一直努力探索概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不同的概念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如:描述性概念的教学,要多举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并在练习中巩固概念。逻辑概念的教学要以教师讲解,举例论证来让学生理解概念,同时注意概念的逻辑性。

教师在教学中常见的缺失有如下几个:

1、将概念的定义直接告诉学生,不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例如:“三角形”概念的教学,直接给出并让学生熟读“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由于没有实际问题的呈现,所以学生觉得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不需要用这个定义去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三角形。如果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概念,应该让学生从“金字塔、飞机、建筑物”等许多“三角形”常见图片中,找出其共性,抽象出“三角形”图形。

2、不重视让学生归纳事物的共性,在互相纠错中让学生给概念下定议。掌握概念就是掌握同类物的本质属性。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本质属性?只有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抽象概括出概念。这是概念教学的突破口,但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是展示情境,让学生漫天举例,唯独不重视引导学生自己抽象出概念。

3、不重视组织学生在概念体系中学习概念。这里的体系,取决于新旧知识的不同关系,包括概念学习中的直线式与螺旋式。例如;对“0”的认识,在小学“0表示没有——1表示有1个苹果,2表示有2个苹果,0表示没有苹果”,但在初中“0有了新的含意——不再只是没有,可以是温度为0℃,也可以是海拔高度为0米”。只有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发展过程和前后联系的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概念。强调概念的前后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功能强大的概念体系。

4、在几何与图形部分的概念教学中忽视“几何直观”。例如:梯形定义的教学强调让学生熟读“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但不重视让学生先画一个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去观察比较,从而理解定义。

5、在统计与概率部分有关概念的教学中忽视“数据分析的理念”。如“平均数、概率”概念的教学仅停留在计算的层面,实际上计算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用这两个概念去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学生在解题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讲评,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应用。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如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有关经济问题。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小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篇二

关键词:腋臭,根治手术,小切口,超薄皮瓣法

腋臭俗称狐臭, 是腋窝大汗腺分泌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所致的一种特殊气味, 传统大块切除手术、非手术疗法以及所谓微创手术均有一定缺陷。我院采用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手术治疗224例腋臭, 根治效果良好, 又避免了传统手术之缺点。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腋臭患者224例, 其中男96例, 女128例;年龄最小15岁, 年龄最大48岁;首次治疗103例, 余均为经过其他方法治疗后复发者, 其中经历多种方法或一种方法多次治疗复发者36例。

1.2 方法

(1) 浸润麻醉麻醉:用2%利多卡因20 m L+生理盐水40 m L+1∶20副肾素6滴行皮下注射。 (2) 取仰卧位, 双上肢外展, 双手枕于后头部, 充分暴露腋窝, 用标记笔标出腋窝多毛区外1 cm范围, 选取腋皱襞做2个平行的小切口, 各长约2 cm~3 cm。切开皮肤后, 用刀片紧贴皮肤, 在标记线内锐性潜行游离皮瓣, 鼠齿钳夹持皮瓣边缘, 术者左手拇指夹提鼠齿钳、左手示中指指腹从皮瓣外抵住外翻之, 直视下彻底剪除分离后附着于真皮层的脂肪颗粒, 以及基底汗腺组织, 修剪后的皮瓣接近全厚皮片, 再剪除游离创面表面约5 mm的脂肪组织以防大汗腺残留。创面彻底止血, 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标记区外对称预缝打包线6-8根, 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切口, 切口下最后端放置长皮片1根。制作大小适中的柔软棉花包, 打包线打包加压创面和皮瓣, 外敷纱布固定, 双上肢8字绷带包扎。术后处理:抗生素使用3 d~4 d。术后72 h拔除引流皮片, 10 d拆包, 同时拆线。

2 结果

本组224例患者切口全部Ⅰ期愈合, 均未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随访1年~4年腋臭根治效果均满意, 且无复发, 腋窝无瘢痕、皮肤柔软、切口呈线状、腋毛脱失或明显减少。

3 讨论

3.1 以往腋臭各种治疗方法均有缺陷

(1) 治疗腋臭传统手术方法是手术切除腋毛区整块皮肤连同附属汗腺层, 有可能达到彻底根治之目的。但由于皮肤切除范围大, 直接缝合张力巨大, 愈合困难且容易裂开, 即便愈合瘢痕也非常明显, 影响外观美容, 甚至影响上肢活动。这种手术方法缺陷显而易见, 已逐渐被临床淘汰。 (2) 药物外治法, 目前还没有能够根治腋臭的药物, 仅可起到减轻或掩盖气味之作用。 (3) 皮下药物注射法, 所用药物有无水酒精或消痔灵等, 目的是通过药物破坏汗腺, 作用是有限的, 因此达不到根治效果, 而且会导致局部较长时间的硬结或硬块。 (4) 电凝或电灼法或激光烧灼法, 腋部汗腺稠密, 电凝或电灼不可能彻底烧死所有汗腺组织, 且易于形成瘢痕。 (5) 拔毛法, 汗腺与毛囊关系紧密, 但拔毛不足以破坏汗腺, 难以达到根治。 (6) 小切口微创抽吸或刮吸法有一定优势, 但是, 汗腺与皮肤关系紧密, 我们手术时用剪刀在直视下要剪除干净都有一定难度, 抽吸或刮吸法只是吸出脂肪组织而已, 对大汗腺破坏有限, 不可能达到根治之目的。

3.2 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根治腋臭的机制和优点

3.一个小老板的年终总结 篇三

在我出来创业前,我是一家商业零售公司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工作稳定,收入也还凑合,但是我不满我的现状,在自己经历了3个多月的思考后,郑重地作出了一个决定,我决定放弃我现在的工作,去打拼自己的一片天地。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手上只月6万启动资金。当时我心里很明白,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创业是一件具有极大风险的事情。所以,每一步必须要仔细思考,客观分析。不能盲目,更不能操之过急。那些日子,真是夜不能昧,食不知味。

开始第一步,选项目,选项目是个痛苦的过程。我觉得项目一定要适合自己做,如果没有太多的资金,千万不能盲目跟风。刚开始的时候,我准开个文化公司,后来随即被自己否定。原因:

1、行业资源不足。

2、个人能力也有限,公司刚开张,又请不了人。这两个缺陷都是致命的,于是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也茫然了一段时间。后来有一次和女朋友逛街,逛到一家商场的家居用品部,面对那些来自欧洲的一些精品家饰,我们爱不释手。一个念头划过我们脑海:做家饰行不行呢?经过后来我们的思考和分析,最终决定了,我们做家饰。

确定了项目,接下来就要考虑货源的问题。怎么找?做家饰,属于轻工,找小商品,不能不去一个地方——义乌。

义乌真是小商品的天堂。如果你是做小商品生意的,在义乌,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回程途中,我们去了上海宜家商场看了看,我们再一次被宜家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设计吸引住了。也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关注家居的一些工业设计,加上女朋友是艺术设计师,我也受到了不少的熏陶。

回到家,我们终于完成了对自己即将要做店铺的定位,创意设计家饰。

定位有了,货源有了,下一步就是:选址。

现在回想过来,那真是一段苦日子。天天骑着单车,在城市每一个可能适合的角落寻找,合适的店铺租金太高,转让费更是离谱,便宜的地方位子又差。店铺是成功的一大半,一定不能随便,在我的单车轮下,2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这时已经是新春伊始了,难道我要无休止的找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我精疲力竭时,我们这中心商业区步行街上的一家小店转让的消息传入我的耳朵,而且前店主要价不高,租金也比较合理。美中不足的是,这家小店在商场的2楼,人流量比1楼小的多,而且整个2楼全是服装店,没有一家做小装饰的,后来自己仔细想了想,再找也不一定能找到比这更好的位子。

2008年元月8日,小店开张了。

也或许是我带了点财运,开店第一个月,就有很多生意找上门。第二个月,也很不错。算算看,两个月将近赚了10000多块。这就像是强心剂,让我信心百倍。

后来几个月,生意量稍微下降了些,但是店铺还是处于盈利状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听说很多人第一次创业都失败了。

最近两个月,在我们这附近的地区,又有类似的两家店开张了。竞争也开始激烈起来,我又开始焦虑起来。尽管自己还是算做的比较好的,但是,光卖别人的东西,究竟走的了多远?在价格竞争的阴影下,利润率是否还能保持?我认为,要想有竞争力,一定得有自己的产品。

我女朋友是学设计的,我虽然没有专业学习过设计,但是对设计也有比较独特的眼光。我们决定,我们要做自己的设计品牌。做一些自己设计的灯饰、花器、装饰品等等……在我的说服下,家人也渐渐赞同了我的意见,机械设计出身的老爸也给了我们很多生产技术上的支持。渐渐的,小店里我们自己生产的东西开始多了起来,喜欢我们设计的小东西的顾客也多了,也开始有人询问我们的店铺是否可以加盟。在自己独立经营小店4个月后,我也准备抽身出来,全力负责自己品牌产品的设计、生产。

……

生意终于走上正轨并稳定下来。2008年一路走来,个中滋味,苦乐相间,前方路还长,我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能做多大,但我有信心坚持走下去。

总结自己一年的成功和失误,得出以下创业心得:

1、要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充分准备。

2、要清楚自己能支配的资源状况。

3、快速反应,及时调整。

4、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5、充分相信自己。

4.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篇四

王景义2011年7月

在学校的关怀领导下,在教研处的直接领导下,本人的小课题“读书笔记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准备,2011年四月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首先、组织学生讨论“读书笔记有哪些作用”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读书笔记对提高语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帮助。“读书笔记对语文学习有用”就是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动力,师生相互提升思想认识。其次、对课题进行初步细化而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二.组织实施,先从必修课(包括选修)课文阅读切入,开始课题研究。自5月2日开始写读书笔记,并把笔记称作“阅读笔记”用于必修(包括选修)课文的阅读鉴赏钱的自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学生自己把握文本的思路和中心内容写法的能力,为了扎实有实效。教师做了指导,包括内容、形式、要求,也有书写上得规范。当天写笔记,当天首查指导,没两周要进行笔记交流,取长补短。6月初,为了发展完善,“阅读笔记的功能”我们提出了“阅读笔记发展完善问卷”,学生献计献策很踊跃,提出了很多实用化,个性化的建议。学校教研处课题组在检查指导中也提出了改善的指导意见,结合上面两者的意见,对“阅读笔记”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学生写笔记的热情更高了,质量更高了。

(二)推动“笔记”像“试卷评析”发展

6月3日集中指导学生的笔记由“阅读”向“试卷评析”发展。本人针对学生阅读题得分率的现实,组织学生讨论“对比优等生阅读题得分率的提升快而中下学生部提升是为什么”的问题,学生找到了根源是“总听不记”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顺利的推进了这项实验。

开始时要反复提醒学生“每题有笔记”,“没类题有不同的要求”,下课后要收查指导,不合格者必须纠正、重做等。一个多月后,六成以上的学生“试卷评析”笔记有模有样促使学生“讨论”是读的有条理,顺畅,解题作答时有章法。

三.成绩与反思

1.成绩:通过两个多月的实验,学生在写“阅读笔记”,阅读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评价表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推进了阅读效果和写作能力的提升,11月份的期末考试平均分为99、8,高出同类班级(一班83.6分;二班86.3分)近10分左右。

5.英语小课题研究总结 篇五

在初一一年的教学当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还需在保持中更上一层,现对初一英语的小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一、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我都回到教室走一趟,看学生是否准备好下节课所要上的内容。由于学生的自控性差一些,所以我采取小组考核制度,激发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由于我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很不积极,即使是老师鼓励也没起多大作用。对此我也比较头疼,但是迟疑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我班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大的改观。因为小组的考核与每位同学都息息相关,所以同学们只要听到回答问题有加分,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整个班级形成了一个竞争的小集体。时间一长,学生们就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当然老师给予的小组加分也不能少。

3.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在这方面做的不够突出,但是学生在逐渐的适应用自己学会的日常用语与同学交流。在每堂课正式上课之前,都会有一组学生表演一个小对话,用上自己所学的知识,既让学生互相合作也让学生练习说英语。实施轮流制,每天一组,如果哪组没有准备就要扣分,表现好的就相应加分,给予鼓励。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习惯。主要是教给学生如何记忆单词和音标。先学会怎么读单词,之后根据音标拼出单词。同时在看着的单词同时,也能根据读音得出字母组合的发音。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入学之初就让学生保持好的书写习惯。开始时,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小篇英文字母练习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写字母就很简单了,所以现在就让学生之间笔书写。把每天的作业给予展评,好的加分,写得不好的不仅减分,还得让同学们知道一天中谁书写最差。

二、在 学法指导方面:

1.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预习上节课的内容或者是对下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预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上坚持让学生多说多做的原则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启发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合作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加强语感的能力。让学生跟磁带朗读单词、句子,模仿读音。通过背诵课本上的短语、对话、短文、阅读文章培养深化语感。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老师们持之以恒,细致的要求学生。而老师们的学法指导能使学生有效的学习,同时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当中,二

6.初中英语小课题研究总结 篇六

首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情景会话材料的选择上,大都立足于普遍的生活场景,如购物、交往、问候等,这些是东西方人们广泛存在的生活内容,教材编排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在这人类共通的生活场面中来体会英语与母语的区别,体会英语应用的精确性,并且在这种模拟的情景中实践自己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为将来的运用英语积累实践的经验,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提供扎实的应用基础。在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材中这些英语情景会话的重要性,不能轻描淡写地带过。不少的英语教师,往往把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当作是训练学生听力的基本材料,或者偏重分析这些材料中的词汇和语法,从而偏离了教材编排者们的良苦用心,因而也偏离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大纲精神。正确地领悟教材中情景会话内容的编排精神仅仅是情景会话教学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来贯彻这一精神。笔者认为在情景会话的教学中,学生的切身参与是不可替代的。情景会话的教学精髓就是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面中扮演特定的角色,依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练习在特定场合中的特定言语交际,并且要符合英语的传统和习惯。教材中所提供的英语情景会话的材料,通俗一点来说,教材的编排者是个编剧,情景会话材料则个简单的剧本,而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这个剧本转化为活生生的舞台演出,导演是教师,学生则是剧本中的各式人物。编剧、剧本、导演的作用不能超越学生这一角色的作用,而是为这些演员们搭建起良好的表演舞台。基于这个原因,应该把学生的亲身实践放在首要的位置,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用简单的知识传授来替代学生的课堂实践。

其次,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教材编排的局限性和时效性,因此要已经现实生活的变化,灵活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以弥补教材的相关缺失。在新颁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明确地提出要求:“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材是经典,这是个共识,但经典并不意味着永远贴近时代和生活。任何教材,无论如何具备前瞻性,也不能做到对时代和生活作出精确的预见性。而语言则能对之作出灵活和共时的应对。前文已经提及,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情景会话材料的选择上是立足于人类共同的生活场景的,而这些场景,则是过去的生活经验而已,现实的生活是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由于教材修订的时间性的局限,不可能进行及时的更新。一种教材一旦编定,势必要经过若干年后才能依据现实的需要进行修订。作为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如果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而不与时俱进,那么课堂教学会与实际的生活渐行渐远。

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来选择情景会话材料来补充教材中的不足,这是个值得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们探讨的话题。新颁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明了一个方向,那就是“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获得不再局限于纸质的课本,网络资源已经成为人们更新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把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的手段,在情景会话的材料选择上,可以充分挖掘互联网上所提供的丰富资源。

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材料选择上的轻松,当前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是非常便捷的,但这种便捷恰恰意味着难度的增加,也就是如何选择过滤这些眼花缭乱的信息,从而能贴近生活的气息和符合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这需要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作出艰难的选择。教师所提供的情景会话材料,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裁剪现成的资料,而是要对材料的内容作出精心的剪裁,一切教学资料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求为核心,以贴近现实生活和反应时代变化为准则。如此以来,应改变以往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应该在学生中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他们在英语应用中的困惑和不解,了解他们的兴趣和诉求,在学生中收集问题,依据这些问题来精心选择情景会话的资料,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的真是需要,唯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学生热情,从而实现情景教学的真正目的。

7.感悟英语小课题研究 篇七

一、 小题研的特点

“小课题”研究是相对于 “大课题”研究而言的,课题的设置相对简单而且具体,短期内易见成效。小课题主要由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即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课题,收集、整理并归纳信息,展示研究成果。进行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符合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客观需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改进学习方式和方法,也能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 课题的选择

1.学科特点。笔者所在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英语课基础相对较差,英语课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浓。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经验知识为主要内容,以传授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局面。

2.选择研究内容。英语谚语、俚语等特殊句式,简洁精练,语法结构正确、规范严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将所教的语法、句式结构等通过这些特殊句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学习兴趣盎然,又便于记忆。如:学习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时,我们可以引入这些英语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语法规则。He who makes nomistakes makes nothing. He who doesn’t reach the Great Wallisn’t a true man.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Don't put off tilltomorrow what should be done today. 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trouble troubles you. 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 Whilethere' s life, there's hope.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也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生活中使用英语将越来越普遍。但是,美国俚语在常规学习的过程中却不能从普通学生课本中学到,这就形成了“小矛盾”。中学生时代是学习的好时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生活英语知识应该是中学英语教师的研究课题。 美国俚语都比较形象,幽默风趣,如果应用得当,可以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比如一个小伙了长得很帅,通常大家会用handsome之类的词来形容。但语lady-killer显然要形象得多,也能体现说话者的幽默。试想这个小伙了长得都能把女士迷死了,那得帅到什么程度啊。

三、达到的课堂目标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丰富了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适时穿插介绍一些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活跃课堂气氛的例子,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其次是强化了师生关系。把握良机,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上课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任务基本上靠上课完成。因此,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如何安排好教学步骤,选择生动有趣的例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平淡无奇、呆板无味的教学方法只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去学习。这些特殊句式,充当了调味料的作用,使学生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地发掘自我,尽情地、自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能力。

第三是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实践经验证明:采用生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中学生好奇性强,专注程度欠佳。 俚语的精彩在于它能舒服传达所表达的意思,学习一些俚语等特殊句式之后,会在阅读文章中找到快乐,并享受阅读带来的愉快。课题组教师抓住了这一特点,并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一点是让学生获得成功,发展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情感会逐步加深。特别是在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会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其动力就会越来越大。学生的点滴进步有时自己是觉察不到的,课题组老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更加发愤的学习,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对这一学科产生学习兴趣。

四、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特别句式的应用,明显有两方面的收获。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语出惊人之妙,结合一些生活中有趣的例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愿意学,教师愿意教,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改变过去那种英语学习中“听起来云里雾里,说起来一塌糊涂,读起来磕磕碰碰,写起来缩手缩脚,译起来一瘸一拐。”的尴尬局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8.小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篇八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是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笔者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采用小针刀配合冲洗、加压包扎疗法治疗该类疾病30例,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8岁之间,平均年龄34岁,女性多于男性。病程1个月——1年,其中有8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而复发,未经过任何治疗的患者有22例。囊肿主要发生在手腕、足踝关节或手背、足背上,呈半圆球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病程短时,质软,病程长时质硬有波动感,局部有压痛,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微酸痛,患处可有一定的轻微功能障碍,囊腔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粘液。排除皮脂瘤、皮下异物、无囊腔包块等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操作:在囊肿部位用碘伏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戴灭菌手套,然后用2%利多卡因2毫升在囊肿正中部位穿透硬膜进入囊腔局部浸润麻醉。局部麻醉后用汉章牌四号小针刀在囊肿正中部位皮肤及硬膜处施行十字切口,直达囊腔,两条切口线各约2毫米,提插摇摆几下出针刀;然后用挤捏方法把囊腔内囊液挤出,用10ml空针抽取生理盐水冲洗囊腔,如此反复挤捏、冲洗几次,直到把囊腔内囊液清洗干净;再用小针刀进入囊腔在腔内各个方向适度的剥离囊壁,微量出血,出针刀,再挤压囊腔,尽量挤尽腔内液体;再在囊肿处垫厚约3毫米、大小与囊肿面积相等的棉垫,外用创口贴固定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5天后去除加压包扎。如10天后观察未痊愈,则可再做第二次。

3 疗效评价:

3.1治愈:外观正常,触摸无包快、无硬结,患处皮肤及皮下质软,无症状,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囊肿彻底消失;

3.2好转:囊肿症状减轻,功能改善;

3.3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上述30例患者均经一次治疗,2个月内追踪随访。治愈27,好转2例,未愈1例,治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96.6%。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30岁,于2011年9月11日就诊。主诉:右足踝关节正中处囊性包块半年,压之胀痛,曾在三个月前用空针抽取囊腔内积液方法治疗,但随后不久包块又恢复原状。现自觉局部轻微酸痛,关节活动不利。查体见右踝关节正中部位有一直径约1.5厘米突出皮肤圆形包块,质硬,用力压之感觉腔内有液体存在,胀痛。诊断:右踝关节腱鞘囊肿。遂采取小针刀配合冲洗、加压疗法治疗一次后症状消失,三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5 体会

腱鞘囊肿在中医属于“筋结”、“筋聚”、“筋瘤”的范畴,通常患病部位都有外伤、劳损史。系外邪伤筋膜,运化不畅,气血阻滞,血不养筋,水液积聚,夹痰夹瘀,进而形成包块。小针刀是针、刀相结合的新型治疗工具[2],采取小针刀治疗具有银针针刺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又有小针刀切割、剥离、松解等功能;冲洗囊腔则可进一步把腔内病态液体清除干净,则可进一步达到祛邪气,立正气的目的;加压包扎创面则可进一步使上下囊腔壁紧贴,使之囊腔消失,不给囊液存留空间,使腔壁尽快的愈合在一起。综上所述,小针刀配合冲洗、加压包扎疗法治疗腱鞘囊肿,具有方法简便、疗效显著、不易复发等优点,避免了外科手术有疤痕,其他治疗方法易复发等缺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关富,赖志刚.针刀治疗疾病原理,实用针刀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9.语文小课题总结 篇九

初二语文韦海燕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成就理想的翅膀。作为学生,课内阅读不可或缺,然而,真正阅读的源泉来自于课外。语文课外阅读是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生长的需要,因此本学期以研究“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为课题,学期即将结束,现总结如下:

一、谈谈收获 一)书籍选择类型多样

本学期除了要求必读书目《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外,我还向学生推荐了《活着》,《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三本书和《读者》,《故事会》等杂志,引导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读书。截止到学期结束,两个班100%读完一本,86%的同学读完两本,23%的同学读完三本。从学生阅读数量看,达到了预期目标。二)读书笔记摘抄赏析

读书过程中,我建议学生将其优秀的句子或段落随时摘抄下来,并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赏析。一学期下来,学生都能够坚持下来,有的同学还用两支笔的颜色将摘抄和赏析分开,而且在点拨之后,学生不仅能够摘抄运用修辞的语句,也会从内容概括、人物形象、思想主题角度进行赏析,在每次批阅下,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期中考试成绩中,学生阅读平均分从原来的8.2分,提高到10.2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理解力初见成效。三)随笔迁移思路开阔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将《读者》和《故事会》穿插进来,一篇篇立意深刻的文章,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很快将学生吸引住了,每月一期的内容,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的随笔最明显的进步是,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利益也很深刻,读起来颇有味道,我想或许是这些文章和故事对学生的无声的影响吧。四)读书交流收获满满

两月一次的读书交流会,是分享的盛宴。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的畅谈读书的感受,和对人物的点评,也可以分享自己积累的优秀篇章,同时还可以展示自己的随笔佳作,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加促进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爱。

二、说说不足 一)时间不够充足

当真正和孩子们读书开始,突然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每天10分钟的阅读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二)教师指导次数少

教师的指导应该对学生起到引领的作用,本学期主要以放羊式自由阅读为主,缺少老师的指导。

三、想想未来

已经初步感受到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理解力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帮助,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在下一学期,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同时适当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课题总结

10.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十

我校坚持“以学习促提高,以科研促发展”,将教研、科研、培训融为一体,实施课题牵动策略,切实将“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落到实处。小课题研究活动开展以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课题,学习理论,收集资料。

在课题实施之前,我校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制定出适合本校和本学科的课题。如我校语文教研组制定的课题就是“如何搞好作文教学”,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作文教学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我校同时要求教师自己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装订成册,将课题框架构建完整。与此同时,每周五还以教研组为单位就课题进行集体学习,定出主讲人,专门解读资料中的重点。

二、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的结合我们将科研与日常教学更加紧密结合。开学初,我们制定了与小课题相关的教研计划,将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和观课议课活动与小课题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人人都上公开课,就课题做出自己的实践探索。教研活动时,教师就自己在备课时结合课题和班级实际谈出自己的观点,教学随笔也是围绕课题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领导听课也要根据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课堂观察和分析。让教师体会到科研无处不在,科研就在我们身边。

三、注重教学反思,提升专业能力。

11.“小课题”研究活动探究 篇十一

一、“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在研究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确定“小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2.综合性原则

“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鼓励学生尝试打开各门学科知识的通道,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做到语文与思品,语文与自然,语文与艺术(音乐、美术)以及语文与其他各门功课的综合。当然,既然是语文“小课题”研究,综合中应以语文为重点,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小课题”研究要激活各门学科的知识贮存,尝试相关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

3.过程性原则

小学生进行语文“小课题”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因而,“小课题”研究≠科学研究,“小课题”研究所重视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4.开放性原则

研究的目标是开放的,分层要求,鼓励创新,对诸多问题的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研究内容是开放的,没有教学大纲、固定教材,就需要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确定内容,因人而异;研究时空是开放的,研究时间有长有短,研究时还经常需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二、“小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1.确定主题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有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结果。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帮助学生将可研究的内容分类列出。例如:

(1)课文知识拓展型。根据课文主要内容、作者情况、时代背景等进行拓展,确定“小课题”。比如教学《特殊的葬礼》后,可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a.世界上的瀑布;b.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c.水资源的保护。

(2)乡土民俗搜集型。根据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开展研究。比如: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乡土文化的搜集与研究,主要农作物的研究等。

(3)时事热点调查型。抓住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a.“法轮功”的危害.b.中国加入WTO之路;c.“美国-阿富汗”之战。

(4)观察实验报告型。结合自然、劳技课,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撰写观察报告、实验报告。如:a.蚯蚓的再生能力;b.阳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c.绿叶的作用。

2.制定计划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学生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步骤。“小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方法方式、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准备、课题研究的时间表等等。制定计划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是六年级“时事焦点”课题组制订的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

按照“小课题”探究的学习计划,分步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具体说来,可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指导。

(1)指导搜集处理信息。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一切“信息源”,多渠道、全方位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信息,对信息进行选择、分析、综合要点,得出结论。

(2)指导研究成果的撰写方法。

a.论文式:概括总述(研究的目的、意义)——详细论述(提出具体做法,阐明研究成果)——归纳总结。

b.报告式:小课题题目——提出研究问题——交待研究方法——阐明研究结果——注明参考资料。

4.展示成果

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和“研究小论文”之外,还可以通过辩论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归纳起来,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四类:

(1)“演”,即通过相声、小品、课本剧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2)“讲”,即组织“研究成果汇报会”,让学生介绍研究计划、研究过程、碰到的困难时的解决方法以及研究结果。

(3)“展”,即展评优秀的研究报告、研究小论文、资料图片、自编的研究小报。

12.小课题研究的“四维模式”初探 篇十二

一、价值澄清

无论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都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然而,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批评所说:“有些人搞科研不能深入实际, 热衷于‘书斋式’、‘注解式’研究。研究理论多, 研究实践少;研究宏观多, 研究微观少。曲高和寡, 把原本教育科研中有些不太复杂的问题, 高复杂化了, 神秘化了。因而导致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感到深不可测、高不可攀, 从而退避三舍” (周浩波·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序[A], 徐世贵·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C],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1:1-2) 。那么, 怎样拉近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科研的距离, 解决教育科研理论方法的通俗、实用和操作问题呢?必须从小课题的本质特征出发, 澄清其价值取向。

1、以小见大的立意取向。

所谓小课题研究, 它是与专家学者所做的或者“规划立项”的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 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者自我经验作为课题, 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 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但是, 小课题研究价值又必须以小见大, 切口虽小但立意要高, 以微观问题揭示教育教学的宏观规律。

2、以校为本的范畴取向。

小课题研究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研究, 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教育研究。它的研究场所在学校, 研究的课题是学校教育教学、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研究范式是“源于问题、基于课题、成于研究”的教学研究模式,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3、以研强师的目标取向。

当前, 中小学“辛苦型”、“经验型”的教师较多, 而“科研型”、“创造型”的教师太少。从“辛苦型”、“经验型”的教师转变为“科研型”、“创造型”的教师, 小课题研究是一条有效途径。教师从事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研究的优势是教师每天都在教育教学“现场”, 身临其境, 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鲜活的教育情境、教育问题、教育故事。通过小课题研究, 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提升教育教学理论修养, 转变教育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因此, 它能促进教师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实现“华丽转身”。

4、以我为主的主体取向。

所谓“以我为主”就是以教师为主。小课题研究虽然并不排除大学理论研究者和教研科研机构人员等“精英”的参与和专业引领, 但研究主体主要是中小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因为, “我的课题我做主”, “我”的问题只能由“我”来解决, 别人无法包办代替。小课题的特点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 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 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针对自己工作中的困惑, 立足自己本校的实际 (校本) ,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做自己能做的课题。因此, 小课题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确立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的主体地位, 使教师实现了从教育科研的被研究对象向研究主体的根本性转变, 为发展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提升教育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

二、选题路径

任何研究始于问题。没有问题, 就没有必要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 即是选定要研究的中心问题。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就是确定研究教育教学中什么样问题的过程。选题是进行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 而且是甚为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整个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在小课题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 要有效开展小课题研究, 必须首先明确选题的思维路径。

1、避虚就实的思维路径。

所谓“避虚就实”, 是指小课题研究的选题要讲实际、实在、实效, 力戒虚泛浮华。有些选题, 看起来很有价值, 既符合当前新课改发展的要求, 又是当前关注的理论热点, 但是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来说, 充满了“理论迷雾”, 无法操作, 因此, 不宜选取。坚持避虚就实的思维取向,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反思梳理问题, 可以通过教师座谈交流聚焦问题, 也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反映问题, 或者通过家访沟通发现问题, 还可以通过请人听课提出问题, 等等。教师要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从“问题库”中筛选出个人研究的“小课题”。或者, 通过学科组教师座谈交流, 一个学科组或一个备课组选择一个主课题, 每个人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实际从某一个微小环节切入, 确定一个子课题, 形成自己研究的个人小课题。

2、舍远求近的思维路径。

所谓舍远求近, 主要是指选取的问题贴近学校实际, 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而不是专家们做的纯理论研究。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的优势就是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情境, 我们本身也是教育教学情境中的一个因素, 而校本化的小课题就蕴藏在这些情境之中, 只要有一双慧眼, 就会发现它们。例如, 学校生源来自两个渠道, 一部分是统招生, 一部分是择校生。择校生大多是后进生, 有的智力差, 有的学习能力差, 有的品德行为差, 与统招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难度。面对这一现实问题, 如何创新教育教学和管理,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与能力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呢?可以选取“重点中学基于分层教学理念的‘走班制’实践研究”作为小课题, 通过行动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化大为小的思维路径。

陶行知先生说过:“对于教育问题, 用分析的客观的方法研究。将大问题分析为数十数百个小问题, 每一个小问题至少有一人继续研究办理, 如是, 即使大问题也不难解决了” (佚名.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研究[A], 莘县教育局.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C]http://www.sxsygz.com/kyqx/UploadFiles_5352/200904) 。那么如何把握问题与小课题的关系呢?如果说课题源于问题, 问题则源于教学困惑与烦恼, 而小课题则要求我们研究教学当中的小问题, 无需太长时间, 无需太深的理论功底, 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加上适当的限定词以缩小研究的范围来实现。例如表2所列的案例:

4、除旧布新的思维路径。

小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也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活动。小课题的选择应充分体现创新精神, 具有先进性、新颖性, 眼光应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如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如何实施分层评价满足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需要, 等等。对老课题, 也应力求有新的突破, 新的发现, 新的成果。要么改变角度, 对原有结论予以发展;要么对已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有所质疑, 提出新的见解。总之, 只有富有创见的选题, 才有真正的研究价值, 才能彰显小课题研究的生命力。

三、操作流程

通过检索文献发现, 多数人认为, 小课题研究的操作流程大致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基本环节, 构成一个不断反馈循环的动力系统。以此为基本依据, 我们把它分为五个步骤。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它是指通过批判性思考, 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困惑, 或者梳理出他人的成果, 或者总结自己的经验, 进而把这些问题、困惑、成果和经验放在特定的时空维度, 如学校的历史、发展趋势、课改实践等教育背景, 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和分析, 形成小课题研究的选题资源。

2、确定课题。

通过批判性思考找出的各种问题、困惑、成果和经验是分散的、无序的、混沌的, 就需要通过综合分析加以集中, 使之上升为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的小课题。确定课题要坚持用“现象追因”、“同向扬弃”、“反向求异”等思维方式去审视各种现象, 从而捕捉到有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旨在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必须明确的陈述出来, 必须要具有可检验性。

3、制订计划。

制订计划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要考虑小课题研究的基础,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怎样创造条件加以解决, 设想可能取得的预期成果。二是计划要有可操作性。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 最起码应安排好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研究进度。三是计划必须要有灵活性。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和包容已知的制约因素、矛盾、条件, 又要把始料不及、未曾认识、在行动中才发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容纳进去。因此, 小课题研究计划是动态的, 允许调整和修改。

4、实施研究。

计划的实施即是行动。它是教师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信息, 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 有目的、按计划地采取的研究步骤。主要内容包括: (1) 行动的背景。分析行动制约背景因素, 制定应对策略。 (2) 行动过程。包括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了计划的实施, 使用了哪些材料, 安排了哪些活动, 遇到了什么干扰, 如何排除等等。 (3) 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 积极的和消极的结果。

5、反思升华。

这里的反思是对小课题研究过程的全方位审视。首先要进行整理和描述, 即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制订和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 描述出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其次要进行评价和解释。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评价, 对有关现象的原因作出分析解释, 形成观点, 得出结论, 物化报告。再次, 作出深化研究或者推广研究的行动计划。

由于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各不相同, 尤其是课题类型不同, 小课题研究的操作流程有明显的差异性和鲜明的个性化特点。表3展示了问题解决型、经验总结型和成果应用型三种小课题不同的操作流程。

四、实施策略

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精神是为一线教师提供足够的自由思考、行动研究的空间, 不同的教师个体, 不同的研究内容, 会有不同的实施策略。但无论实践层面的具体策略有多大差异, 而在认识论、性质论、对象论、过程论、目的论等思维层面的基本策略却可以共同借鉴。

1、认识论策略:

以小课题研究促进内涵发展——研究即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学校教育发展由过去只注重对物质的投入转向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由粗放型经营发展转向集约化经营发展, 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以校本研究为先导, 以教师行动求发展”, 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 学校积极倡导“校本研究兴校、行动研究强师”的教育发展理念, 提出“不重视小课题研究的教师不是专业化的教师”的观点, 积极争取把小课题研究纳入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常规工作日程, 革除“要我搞研究”、“不得不搞研究”的消极观念, 树立“我要搞研究”、“我必须搞研究”的积极观念, 为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奠定思想基础。

2、性质论策略:

把工作和小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工作即研究。一线教师的小课题研究不同于专职教育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研究活动, 是一种准教育科研, 具有大众化、实践化特点。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小课题研究与基层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 要引导教师破除对小课题研究的神秘、畏难、功利等的模糊认识作为首要的事情来抓, 通过教育、学习, 引导教师确立“校本研究能力是教师生存的必需素质”、“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力军”、“课堂是小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等意识;另一方面, 引导教师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小课题研究结合起来, 建立小课题, 通过行动研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践表明, 小课题研究只有从研究与工作两者的有机结合转化, 赋予教育教学工作以理性的思辩, 才能提高工作的层次;也只有实现了工作与研究的有机结合, 那么, 小课题研究才可能真正发挥先导的作用, “科研兴校”、“科研强师”才可能成为现实。

3、对象论策略:

把令人最烦恼的问题作为课题——问题即课题。基层学校研究的课题要“短、平、快”, 尤其是普通教师承担的小课题更要“小处着眼”。“短、平、快”是借用排球运动的术语, 就是说课题研究的角度宜小, 研究的周期宜短, 研究的内容宜实 (切合实际) 。其实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方面, 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环节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诸如“教学中突发问题的处理”、“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导引策略”、“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干预策略”等等, 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不要以为课题越大就越有价值, 有时角度虽小, 但只要开掘得深, 那么也能够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只有“短、平、快”的小课题才是最实惠的课题, 也是最有可能产生实效的课题。只有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小课题行动研究才是有生命力的, 才有可能结出累累硕果。

4、过程论策略:

把小课题研究的轨迹留下来——过程即成果。小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要务实, 既要有成果的追求, 但更要着眼于行动过程特殊价值。这就要求把小课题研究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的,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研究的有效形式, 具有理性化、系统化等特点, 这决定了它比之一般的教研活动更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在理性化方面, 小课题研究活动要求教师边实践, 边反思, 边总结, 因此, 可以使教师师在“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良性循环中, 迅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系统化方面, 小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 而且周期相对比一般教研活动长, 从计划、实施到总结, 需要我们作出通盘的考虑, 而正是这种通盘的考虑, 才使得小课题研究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也使得它成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最有效载体。

5、目的论策略:

13.英语小课题展示总结 篇十三

为提升边远山区乡镇的教育教学质量,我镇在县教研室的关心下,于10月24日在我校开展了“小课题研究”英语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县教研室的领导肯定了一些成绩,同时也指出了一些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现整理总结如下:

24日上午,第一节和第二节课,由李家山小学的王海芳老师和董家湾小学的张永菊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二、三节分别由李家山小学的原桂珍老师和下西河学校的李青林老师进行了短课展示,短课展示完后,我中心校的全体英语老师在英语组长贾德庆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研训一体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英语老师们提出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并就两节短课进行了评课,评课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地展开讨论,校本教研活动进行的很顺利。

下午,教研室领导和来自其他中心校的25位老师观摩了董家湾小学和柳树庄小学编排的英语情景剧、英语歌曲联唱和英语绕口令。然后又由张永菊、贾德庆和原桂珍进行了小课题的展示。教师组织的活动结束后,教研室安老师就本次展示活动及时进行了反馈,许多意见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反馈如下:

1、关于课堂教学:我中心校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水平等等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县教研室安老师充分的肯定,但在课堂教学中,一些细节的处理、环节的把握等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他说:“我们所确定的小课题贴近我们的教学,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较能关注并能解决的问题,这次英语教学展示是全县第一次,而且效果良好,今后,还要多开展这样的活动。”鲁沙尔教委的张校长也对本次活动发表了看法,他觉得他发起了全县英语老师接受TIP培训是对的,因为TIP的理念已经走进了我们英语教师的课堂。

2、校本教研活动: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肯定,活动的组织及活动的流程基本趋于规范,研讨的力度较深,能解决一些实质性的教学问题。但需要我们改进的是,切忌活动时间过长,关注某一个点确立主题,开展小课例的研究,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学校永恒的生命线。我们的中心校正在发展,我中心校的英语教学质量也在逐步实现跨越,我们在认识到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努力转变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分析改进自身的不足,力争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满意的成果。

董家湾小学

14.小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篇十四

数学组小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一、研究背景: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课程标准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至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在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其实并非如此,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抄错题的现象非常严重。如:数字颠倒,把513抄成531。二是算理掌握不牢固。“满十进一”却忘计进一,或向前一位进了一却不加一。个别学生遇到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中数位对不齐。“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一”的算理运用的不好,有的知道退位了,也标上退位符号,但计算时却不按照退位后的数去减。三是20 以内的加减计算出错率高。学生对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好,甚至三年级都有1/5的学生还在数指头计算。四是乘法口诀记的不准确,如:把四七二十八记成四七二十四,使乘除法的计算错误率高。

基于以上几种原因,我们提出了新课程下“中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中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不利,更是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

2、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立足本校实际与现状,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教师在计算教学中的教学理念。②学生计算习惯有所改变。③学生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二、概念的界定: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具体目标

(1)学生目标

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学习,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b、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教师目标

a、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师要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b、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校特色。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掌握理论,研究现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实验,边反思,边完善。

3、调查研究法。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计算课堂中态度与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状况,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五、实施步骤: 实施前期工作:

1、学生计算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2、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建立研究小组

3、文献研读

4、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

5、备案申请

研究过程:

(一)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前期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情况,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算理不明,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方法。

经调查,有部分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不明算理,没有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造成的。比如多位数的除法,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列竖式。

2、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出错时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主要表现为:不认真审题,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没有固定草稿本,在课本空白处,甚至桌面到处打草稿。粗心大意,不细想就计算。

3、教师轻视口算,不能正确看待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但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教材上有估算才教估算,遇到估算题时才让学生进行估算。对估算的认识不到位,为“估算”而“估算”,把估算看做是求近似数,估算脱离实际,起不到它的作用,无实际意义。

4、课堂教学重视了算法多样化,而忽略了算法最优化。

由于新课程强调“算法多样化”,很多老师一直重视“算法多样化”,从而不注意算法的最优化,导致学生不能正确选择最合适方便的方法。

(二)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重视口算训练。

(1)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如:低年级口算训练,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学进位加法可以让学生讲出各种思考过程,25+6=?先算5+6=11,再算20+11=31;或先算24+6=30,再算30+1=31;也可以先算6+4=10,再算10+21=31。

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2)强化练习,并持之以恒。

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口算训练,可以建议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教师应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这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次应注重口算方法,并且按一定速度要求训练。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比如各种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一些简单数的记忆等等。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瞬时提高、限时完成等方式。

再次应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比如进行视算听算结合练。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视算、直接写得数或直接说得数,这种训练就是对眼、脑、手、口等的技能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和各种机能高度参与,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方面的技能和技巧。

2、注重笔算训练。

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读、三回头”。即一看: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读:做题时,养成边读题边抄写的习惯,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对短时记忆是大有影响的。三回头: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括号、小数点是否漏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3、注重估算训练。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39×486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3.74×9.8=?时,学生经常出现3.74×9.8=3.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

4、掌握算理,注重方法。

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时,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1)校对的习惯。(2)审题的习惯。

a要审清数字和符号;

b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c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4)养成验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

认真读题是一种审题能力,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学生常常会看错运算符号,甚至书写横式是加法,列竖式是减法,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学生读题能力有着直接关系的。

3、设计计算竞赛,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我们采取习题形式的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星等。

研究成效

经过课题实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一)学生方面

(1)结合速算总动员的计算训练,学生对于计算题的兴趣正逐步增强。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我校教师逐步改善了数学教学的模式,坚持计算天天练,充分利用学习软件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逐步增强。学生的计算错题在逐渐减少,计算正确率逐步提高。(3)学生计算能力能力的增强对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高了,数学成绩也就随着提高了。

(二)教师方面

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本校数学老师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

七、问题与讨论

1.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

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

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下问题:

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还是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2.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经常给学生提供口算与估算的机会和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学生口算与估算应用意识与应用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念。并从低年级开始,不能局现于中高年级。

15.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四性统一” 篇十五

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做到“四性统一”, 即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相统一, 让小课题研究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潜能的天空。

一、贴近生活, “活”中发现

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研究的小课题。我们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性、开放性的原则, 组织学生从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中, 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提出身边和周围环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学科拓展方面———蚕宝宝存活率低的原因调查、家乡的植物种类调查研究;环境领域方面———关于家乡水质情况的调查研究;社会领域方面———社会调查活动“家乡的变化”等。

小课题研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近———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 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认识生活的本来面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探究课题, 找到科学研究与社会现实的最佳结合点, 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

2. 小———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

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小现象折射出的却是大问题、大观念。如, “农村百姓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看出人们文明礼貌、生活观念的转变;“关于家乡水质情况的调查研究”折射出的是环保问题。这些小问题、小现象清新自然, 往往使孩子童趣盎然, 符合孩子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天性。

3. 实———实在、具体、可操作。

小课题从内容上、研究策略上, 有很多操作的余地。只要很好地利用主客观条件, 就能得出研究结果。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让参与研究的学生感到快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选题的过程, 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是值得研究的, 所以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筛选。

二、联系实际, “学”中设计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 需要指导学生做好研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论证, 使学生在设计和论证过程中对整个探究活动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

1. 研究分工要实际。既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兴趣, 又要考虑他在课题组内分工负责的研究任务。

2. 研究过程要严谨。

要考虑全面, 提高效率。在方案制订完成后要组织论证。通过论证, 可以继续完善方案, 还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把握了方案设计的要求, 提高了参与热情和关注程度。

3. 研究方法要科学。

要考虑参与学生的能力水平, 要联系小组成员的物质条件, 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重视体验, “行”中探索

小课题研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进步。各研究小组依据自己的方案, 在课余按照预计的分工分头行动, 在活动中学习、探索。学生有的收集资料, 有的做实验, 有的开展社会调查……各负其责, 互相配合, 体现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 运用自己的创造想象, 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也注意积累资料, 随时记下数据或感受、体会等, 像记研究日记、写实验报告、写过程体会等, 提高了学生研究的效能。

如六 (1) 班吴双双等同学开展的“家乡水质情况调查”的小课题研究, 各成员去了工业开发区、居民生活区, 开展调查、访问、观测等实践活动, 回到学校后, 学生又上网、上图书馆进一步查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资料, 相继开展了“这水能不能用来洗衣服”“这水能不能用来养鱼”“这水能不能用来灌溉农田”等实验, 学生在参观、调查、访问、实验的过程中, 懂得了许多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知识, 从中深深感受到水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由衷地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感情。

学生独立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开始时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 并成为活动深入进行的障碍, 加上科学实践活动重在过程与体验学习, 所以教师要加强过程指导和评价激励。在适当的时候“架”上“一个梯子”, 使学生多掌握一种探究的工具, 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探究实践。

四、创设平台, “乐”中交流

1. 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

小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与思维的空间, 学生在这里通过自身的尝试与体验, 不断地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在此基础上举行的交流活动, 能进一步激发起思维的火花。通过交流, 可以在资料的收集和在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上相互补充, 加以丰富;通过补充, 可以激发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永不满足, 将正在研究的课题尽可能深入地进行下去;通过激烈的争论, 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在成果鉴定会中完善成果的表达。

在对探究成果进行评价时, 我们要求重点是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 其中包括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成果表达等, 大家可以提出看法或进行辩论, 而不是简单地用等第或分数来评价。必要时, 我们也组织“专家组”对成果进行鉴定, 具体做法是:先将成果发给“专家”, 在学生主持下, 由课题组组长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过程, 特别是介绍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过程, 并要介绍研究态度、合作精神、研究结论、对策建议、研究体会等;之后由“专家组”对学生介绍的内容进行质疑, 同时学生进行答辩;最后由“专家组”代表对成果给予评价。这样,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技能的运用更加熟练, 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上一篇:精选幼儿园家长评语下一篇:工商干部年度个人工作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