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意识形态述职报告

2024-12-03

领导意识形态述职报告(精选15篇)

1.领导意识形态述职报告 篇一

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发言材料

意识形态宣传不能落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同志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就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各级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这是党中央着眼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制度安排。

一、把责任放在心上

习书记同志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强化使命担当,真正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

(一)要把意识形态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指导,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定期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定期在党内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切实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把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融入各自工作,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治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抓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履责,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担当精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是党组织应尽的政治责任、应有的政治担当,必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持“一把手”带头。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一把手”必须带头抓、直接抓、具体抓,切实当好“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牵头抓总、靠前指挥,做到“三个带头”“三个亲自”,即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不能当“甩手掌柜”。

(四)要毫不动摇坚守“主阵地”、躬身不辍种好“责任田”,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上旗帜鲜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发声,在思想交锋中敢于亮剑,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和犹豫,决不能被动应付、被动接招,决不能当“爱惜羽毛”的所谓“开明绅士”,坚决克服“好人主义”、上推下卸、敷衍塞责、养痈遗患等现象。切实履行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之责。这是衡量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的“试金石”。要

识,确保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方向努力”这一根本问题上绝不含糊、绝无偏差。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履行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之责。习书记同志指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履行主体责任,说到底是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负责,对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负责。只有做到这“两个巩固”,主流思想文化的“根据地”才会壮大,争取人心的“同心圆”才会扩大。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南的生动实践宣传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的主流展示好。

认真落实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的要求,守住思想防线,不允许搞“舆论飞地”。切实履行打赢网上舆论攻坚战之责。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直接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二)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主流舆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不断提高,主旋律影响更加突出。新闻宣传工作方法得到改进,内容进一步创新,“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大大增强。宣传舆论阵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特别是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和运用能力大大提高。

(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的文化改革观和文化发展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新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涌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以满足。

(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再上新台阶。思想道德教育和宣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进展,干部群众理想信念进一步升华,全市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双建设、双整治”活动进一步深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成效明显,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落后的、封建的、陈旧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得到转变,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得以形成。“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全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提高市民素质,塑造城市精神”活动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2.领导意识形态述职报告 篇二

我认为新型校领导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必须树立公关意识

公关意识是公共关系的简称。它是人们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公共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观念, 是人们开展公关活动的思想基础。公关的最终目的是“争取支持” (也是公关的基本职能) 。公关意识的正确与否, 事关学校公关实践, 乃至学校顺利发展的成败。那么, 作为一名出色的校领导, 应当具备哪些正确的公关意识呢?

1. 要注重自我宣传

注重自我宣传是校领导公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宣传是扩大社会影响, 建立学校声誉, 树立学校形象的主要手段。学校自我宣传的途径主要有:首先, 通过精心设计学校外观形象来进行自我宣传。比方说学校的建筑风格、校园格局、环境布置等物质性的空间形象, 以及学校的校服、校徽、校训和校风这些精神性的外观形象, 所有这些外观形象都会对社会产生直观直觉的影响, 对于树立学校形象具有积极的、有效的作用。其次, 通过有计划的学校组织的特定的专项活动来进行自我宣传。比方说, 教师节、艺术节、科技节、毕业典礼、校庆活动等, 这些活动组织得好就会产生轰动效应, 大大提高学校的声誉, 从而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2. 要注重主动沟通

学校沟通是以信息传递为主要内容的, 通过学校与成员间的、学校与学校间的、学校与社会间的、学校与上级领导间交往的基本形式来加以实施。它的基本要求是积极、主动、有效。这表明社会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对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校领导的主动沟通意识, 是保全学校与各方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增进友谊、建立良好关系网络的基本保证。因此, 对校领导来说, 具备公关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必须精通领导艺术

所谓领导艺术, 是指在长期领导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领导技巧、策略和特殊方法的总称, 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技能的结晶。领导艺术不同于领导技术和领导方法, 它是两者的升华。领导艺术包括决策艺术、用人艺术、理财艺术、协调艺术、管理全局艺术、思想教育艺术等等。对校领导来说, 最重要的是必须精通用人艺术和处事艺术。

1. 用人艺术

伟人邓小平曾指出:“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 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这说明, 如何用人是领导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校领导要掌握用人艺术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克服任人唯顺、任人唯亲的错误观念。其次要确立选用人才的基本准则, 要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另外, 要注意使用人才的方式方法, 要做到用人所长, 避其所短。

2. 处事艺术

处理各类事情是领导者的本质工作。领导者应该努力提高处事艺术, 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究领导艺术, 在于职岗明确。领导者要做领导的事情, 做重要的事情。要注意主次秩序, 讲究方法简便。在领导艺术的实施方面, 必须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成为具有领导艺术的行家。

三、必须是能创造特色学校的工程师

特色学校是一种在寻求服从于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学校。特色学校一定具有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带有创造性。表现在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办学内容和独特的办学策略。

创新型校领导必须要有超前意识, 有预见性, 从本校实际出发、顺应时代发展, 形成一种“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 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效应, 达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以核心带全局”。最终使学校在整体的全方位的各种角度都能反映出这种独特性, 成为一种综合效应。

创建特色学校, 校领导是关键。校领导必须具备以下个性结构: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管理风格;独特的人格魅力。校领导必须以拥有特长教师为办学前提, 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学校的特色, 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特色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

为了拥有特长教师, 校领导必须注意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 要积极提供机会激发教师的特长。人各有长, 用人必用其所长, 对教师也是如此。教师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长、爱好以及工作习惯、教学风格。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的这些特点, 提供机会让其展露、发挥。

第二, 要努力创造条件培养老师的特长。教师的特长爱好是可以通过途径加以培养的。对青年教师, 他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 并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为形成个人风格作准备;对中年教师他设法帮助他们找出各自的独特风格, 并不断加以总结;对老教师则在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加以传播扩大影响, 充分体现后勤功能, 全面促进素质教育。

四、必须保持一定的空间意识

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 校领导必须保持一定的空间意识。

1. 在决策上要保留一定的空间。

校领导对于涉及学校长远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 要谨慎行事。一时难以做出决定的要暂且缓一缓, 等把握了一定的走势后再做决策, 这时的决策会更成熟和理性。同时, 教职工对学校发展都有一个逐步认识、认可的过程, 校领导在决策时, 不可能一下子找到最优方案, 最好的方法是以变化应对变化, 要为自己预留一个思考和决策的空间, 多设计几套决策预案, 以便视客观情况的发展随时调整方案。

2. 在权力上要保留一定的空间。

校领导要依靠一定的权力来履行职责, 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因为权力过于集中, 不仅容易滋生腐败, 而且还容易压制下属的聪明才智。随着时代的要求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学校班子成员和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 他们可以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校领导没有必要每件事都亲力亲为。校领导的工作成效不在于自己做了些什么, 而在于引领和鼓励教职工去做什么, 做成什么。校领导特别要从对权力的迷恋中走出来, 学会适当授权, 给中层干部及教职工提供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舞台, 这也是促进他们迅速成才, 促进办学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3. 在管理上要保留一定的空间。

3.领导创新的自我意识建设 篇三

关键词:领导决策者;创新;意识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的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则认为,活力和忍耐力是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且把此排在领导素质五条中的第一位。他说,第一,这种品质有助于获得难能可贵的经验和知识。第二,活力是产生个人魅力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两位代表人物的话告诉我们,创新的深层含义,是科学价值观念指导下的经济或社会的变革,而领导者的创新一自然,活力的本质是创新一又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品质。在今天,应该说领导活动本身就是很强的社会活动,而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就是创新;作为领导者,领导就是引导,也只有创新才能引导人们不断进步。所以,自我意识的建设应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领导决策者要有创新的气魄和风险意识

领导者具有创新气魄和风险意识对其本身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胆也是识的前提。有了创新的气魄和风险意识,才能勇于探索事物的真谛,把握事物的脉搏,得到事物的本质。是求索于事物之中,而不游离利于事物之外。二是只有具备创新的胆略,才可能具有战略眼光。没有开辟道路的勇气,是不可能预见未来的。三是创新的凝聚干部、群众的必要条件。所以,改革和创新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离开改革和创新,任何单位和企业都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二、领导决策者要有主动摆脱惯性思维的意识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依惯性行事,纵然这种惯性可能带来可怕的结局,也不惜以一贯之。这不只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整个社会来说,也常常如此。可以说,惯性是社会系统的一大特点。所以产生这种现象,除了人的惰性,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因为新的事物没有出现过,人们并不熟悉,人更难以把握,所以对并非了解这一事物的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难以接受的。而对已经熟悉了的事物,人们已经有了直接的经验和感受,易于把握,自然会按着已有的惯性行事。另外,探索并把握新的事物是个艰苦的过程,产生现象的原因可能距现象发生的地点很远,时间很长,这就给人带来了许多困难可能会遇到挫折,甚至失败。这就是造成人的惯性思维的根本原因。问题是,作为领导者,正如我国一汽公司总经理耿昭杰所说:“企业家命中注定要伴随着风险过日子,这就是他的职业性。”所以,摆脱惯性可能是困难的,探索、创新可能是痛苦的,但这是领导者所能选择的唯一的道路。因为领导就是引导、带领,方向是决定命运的,而只有创新才能保证方向。

三、领导决策者不要过多依赖集体力量

探索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去做的事情。我们党一直主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意见集中上来,做决策的是少数人、个别人;到群众中去,也是少数人、个别人带领群众去创造。把领导的意见化为了群众的行动,那是在开创、创新之后哦,而不在开创、创新之中,否则还叫什么领导!这里,不是叫我们脱离群众,而是要我们要有创新的自主意识,要有领导者的独立见解。所以,在创新的问题上,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但突出的是自主意识,这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和关键所在。否则,我们就可能做权证的尾巴,而不是领导者。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托马斯教授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实际上是一个独创着。”这句话很贴切地表达了我们所要讲述的意思。

四、领导决策者要学会与相对谋生的人合作

这涉及到一个人的开放程度。多少年的相对固定化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我们习惯于已有的生活和工作,很难超越出来。而今天的大社会、大流动又逼着我们适应这个开放的环境。所以,与相对陌生的人接触并合作,对于我们吸收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的观念,保持一种创新的意识和欲望,应该的一条较为可取的道路。日本的大野力教授就说过:“独立的预见性产生于跟异质的人的交流之中。”其实,只要我们向四周看一看就会发现,与陌生人的合作,几乎是所有有创造性的人的共同特点。总而言之,有创造就有与陌生人合作的关系存在。这应成为我们创造活动的一条铁的法则。

五、领导决策者要学会容忍不稳定的环境

因为创造就是在打破和打乱旧的东西中,创造出新的东西,所以其创造环境必然是不稳定或说其只能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当新事物出现时,又不可能马上建立新的秩序。所以,允许、容忍不稳定的环境,是创新的应有之意。在日常生活中,在惯性的意识里,我们大多数人是不愿意、不容易接受乱的。但是,有成就的企业家,有意识创新的人,又是敢于向稳定秩序挑战的。因为,具有挑战精神,才是决策者的必备素质。

六、领导决策者要始终保持允许失败的气氛

航天某型号武器总设计师王振华,在临终前说:“往往先进的东西是过去没有的。没有的东西,不做出来,怎么说它行还是不行。没有的东西,自然会有疑问,有人反对并不奇怪,但不意味它不行。行,也必须用东西证明它,在这个问题上,希望我们科研队伍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虽然的讲给科研人员的,但却十分深刻。允许失败应该两个方面,一是允许别人失败,二是有允许失败的环境和氛围。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创新也要允许失败,没有失败的创新固然不错,但不能不允许创新有失败。

七、领导决策者要注意创新的方法论问题

4.领导意识形态述职报告 篇四

关于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的

通 知

各科室:

为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有关精神,切实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经院党支部委员会研究,决定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为各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任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制定落实本单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推动我院意识形态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三)每半年要专题研究一次意识形态工作,每半年向 上级党组织专题汇报一次意识形态工作,形成专题报告等台账。

(四)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并进行妥善处置。

三、工作要求

(一)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负责督促和检查各科室任务落实情况,并及时向院领导小组报送工作开展情况。

**医院

5.领导意识形态述职报告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同时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到各门课程当中。网络的普遍使用使鱼龙混杂的信息涌入学生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所以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对当今各大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要性

(一)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

意识形态作为人的感官思想,容易被外界迷惑。历史证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才能够取得成功。十月革命之前,中国一批有志之士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带领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成功。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让人们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我们国家而言至关重要。它关乎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探索取得的政权能不能够长期执政,能不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向往的生活,能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同时,一个国家政权崩溃往往是从思想方面开始的,意识形态方面受到影响,其他方面也会受到影响,有可能还会更为严重。所以,我们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决不动摇,为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斗。

(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在要求

从古至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都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打压,甚至把意识形态作为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工具。美国中央情报区在打压中国的十条当中有几条专门针对的就是青年的意识形态问题,例如:向中国青年传输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吸毒放毒、恐怖主义、唯利是图等,让中国青年走向堕落。这无不是把青年引向深渊,这也使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受到影响。物质引诱、思想引导等都是他们诱导青年的伎俩。青年作为中国的希望,年轻的一代,毁灭了他们就相当于毁灭了中国的未来,也达到他们打压中国的目的。另外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期间,西方国家也丝毫没有放过打压中国的机会,疫情到底从哪产生还没有定论,只因为中国最早重视疫情并做好及时防控,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其他国家在随后也出现了疫情,他们就把矛头指向了中国,让中国对他们做出赔偿。表面上他们让中国赔偿,实际上还是美国意识形态的指引,是想借机打压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甚至把高校作为渗透的主阵地。高校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的危险,要求加强高校党的意识形态方面建设,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三)抵御西方文化价值观渗透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与世界各国联系密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中国日益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国际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意味着在文化领域,西方文化在我国存在着逐渐渗透的现象。高校大学生目前受信息化的影响接触到的信息纷繁复杂,西方文化价值观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渗透到各大高校,韩剧和美剧中的“英雄主义”“追星文化”“普世价值”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致使部分大学生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考虑家庭承受能力;追求名牌,用金钱衡量事情的价值;甚至有的学生为了金钱放弃自己的学业,在恋爱、婚姻观念也是金钱至上。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在面临西方文化价值观入侵及其严重的情况下,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越来越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也越来越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我们要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

意识形态工作对于高校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为了高校持续而稳定的发展,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也就是党在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今社会,一部分高校对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意识形态对于高校来说并不重要,各级党组织布置的相关任务以应付为重,在意识形态方面干不出业绩,做不出成果,强调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教学和科研上面,意识形态和思想方面只追求不出大事就行。部分高校师生对意识形态工作还存在抵触情绪,认为是小题大做,浪费时间,为他们增加任务,对意识形态概念、范畴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心中对此存在抱怨。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出现问题之后,往往又会手足无措,没有应对的预案,处在非常被动的局面。

(二)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强度不够

高校课程有公共课和专业课之分,学生为了自身以后的发展,更多时间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当中,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只进行专业课程的教授,缺乏意识形态的培养,把培养任务更多地放在思政课程当中。但是由于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部分教师只是单单进行知识内容传授,没有过多进行实践和谈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课程思政及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推进的目标并未实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进行的强度不够,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力度不够

高校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高校未来的发展道路。因为教学任务和学生招生人数变化的安排,各大高校教师人数比例并没有达到高校的要求,部分高校相差极大,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为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培养。还有部分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受西方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存在偏差,甚至对意识形态工作不认可,持反对意见。另外由于课程任务的需要,每年需要一批新进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但是这些新教师从“校园”到校园,从来没有登上过讲台,缺乏授课和育人经验。这些原因会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为学生传播一些虚幻缥缈、似有似无的反面信息,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够,从而会受到影响。只有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培养。

(四)配套设施完善程度不够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目前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方面还存在配套设施完善程度不够的问题。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管理配套设施不够等。另外高校每年举办的活动很多,但是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却并不尽人意,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活动也不多,对于学生的影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壮大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既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又要注重教师意识形态工作。同时学校相关部门要尽可能多的组织各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要让学生听得懂同时又能增强党性修养,为我们国家发展提供更多有用人才。

三、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路径探索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对高校来说迫在眉睫,只有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防范化解意识形态方面出现的重大风险,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更好地实现高校长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成为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高校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融入其他课程当中,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的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在各门课程中都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更能实现高校的育人目标。

(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正确引导

话语权即说话权和控制舆论的能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一方面要抓好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的线下话语权,另一方面要抓好网络舆论引导权。

1.抓好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的线下话语权

部分高校都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虽然思政课教师主要是传播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但是由于思政课在很多高校都是作为公共课而存在,甚至没有相关专业,学生对于课程不重视,上课玩手机、考试及格就万事大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所以作为高校来说,每门课程都要融入教书育人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形态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政课教师更应该自身重视起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提高听课率和学生抬头率,例如,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结合当前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另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校训、奋斗精神,这些校训、奋斗精神都是从长期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是一个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看到校园文化的闪光点,发挥育人作用,对于意识形态培养也起着积极作用。加大这些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标语分布在学校的每一个地方,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会形成好的意识形态。

2.抓好网络舆论引导权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了世界,同时对高校来说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目前,5G手机、5G网络不断推行,标志着我们国家的信息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但是也存在弊端。越来越多的人沉迷手机无法自拔,甚至已经达到一天没有手机和网络就感觉活不下去的地步。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在影响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学生对于那些虚假、误导信息缺乏理性的判断,甚至对这些内容反而更感兴趣。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等这些无不把他们拉入深渊。在网络上曾经还出现过“我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话语,这都反映了当今社会还存在错误的意识形态思潮,在高校中这些错误思潮也在不断蔓延。高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培养学生吸收积极健康的文化义不容辞,所以我们要加强高校网络内容建设,分析网络话语背后的问题,抓好网络舆论引导权,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一个向上向善的高校网络文化空间。

(三)加强配套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高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学校意识形态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报刊、宣传栏,增加活动中心,为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提供条件。让意识形态工作宣传实实在在的进校园。教师是加强学生树立良好意识形态的主力军,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能否实现好和落实好。按照国家要求相关比例增加辅导员和教师人数,增设意识形态工作宣传人员,增加意识形态专项经费,鼓励教师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相关科研和实践,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方面讲座和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素质和落实能力。

(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意识形态工作要落实到人,谁主管谁主办,树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科学判断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保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高校可以形成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门的督查部门进行监督,把意识形态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党建廉政建设工作、述职工作等相结合,真正把工作落实到实处。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统一管理,各院部互相监督、共同执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6.领导干部要强化公仆意识 篇六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强化公仆意识。这既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性质,又指明了国家权力的意义和目的。权力的性质决定着权力的功能,人民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那么执

政党的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当强化公仆意识,忠于党的事业,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法行使权力,公正、公平、公开办事,当好人民公仆和勤务员。我们党的优秀干部焦禄玉、孔繁森、郑培民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无论做什么,但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经常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严于律己,勤政廉政,平易近人,以自身的形象视作群众认识党的窗口,用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用自己的言行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终生实践了党的宗旨。[本文出自-http:///]

当前,我们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加快电力改革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另一方面,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加强修养。结合岗位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因此它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做一个员工满意的公仆,同时必须注重自身修养,加强党性锻炼,自觉过好“三关”。即:一是是非关。在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和信念,要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担负的责任和从事工作之中去,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二是权力关。权力是有二重性,既能使人高尚,也会让人堕落。权力越大,考验也就越多,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认清职位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甘当人民的公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光辉形象。三是欲望关。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内在的道德约束,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把得住嘴巴,抗得住诱惑,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公仆。各级领导干部在过好“三关”的同时,大力倡导三种精神:一是敬业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应当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二是实干精神。实干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品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处处坚持重实际,讲实话,务实事,求实效,以真抓实干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的拥戴。三是创新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已往“老祖宗”没有讲过的就不能做、书本上写了就不能变、别人没说过、没写过的就不能干的教条主义老框框,应重新树立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精神,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公仆。

7.提升领导力,校长需具备六种意识 篇七

一是:管理意识。校长, 应是学校管理的牵头人。学校的管理应该以人的自我管理为主, 自我管理是学校的全体成员对教育的整个过程及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自主自发的管理。校长作为牵头人, 应该是对学校进行整体管理, 主要工作是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各学科之间、课内外之间、校内外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之在组合结构上实现极大优化。主要措施是实行校长负责的层级管理系统, 设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处下设学生会、团支部、大队委、家长委员会;教导处下有教研组、备课组、体卫组;总务处下有财务组、后勤组。学生管理推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整体负责制。坚持德育队伍的“两手抓”, 一是以班主任队伍为主的德育骨干力量培养, 二是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为主导的全员德育队伍建设。在教师全员参与德育工作方面, 更多地强调用制度进行规范和监管, 将任课教师的课堂纪律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情况纳入教师个体评价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范畴。

二是:超前意识。基础教育是未来人才的奠基工程, 我们中小学教育, 工作是做在现在, 但效果却体现在未来, 即“用昨天的知识加上今天的理念, 来培养明天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样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要求每一位中小学校长, 要想在今天, 干在明天, 着眼于今后社会的发展。要有开拓创新的胆略和超前意识, 要敢于破除旧的观念, 把握好学校的发展方向, 要敢于改革落后的管理方法及教学手段。工作中立足点要高, 一个目标实现了, 再设计一个新的目标, 做到短期有打算、长期有计划, 年年有新变化, 一步一个新起点, 使学校发展永远充满希望。要能带出一支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对愿意进取的教师要不断打磨, 对安于现状的教师要不断施压, 要能培养出一批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要让学校形成你追我赶、千帆竞发的大好局面。要正确面对改革中的风险, 不怕问题和困难, 不怕遭遇挫折和打击, 不断历炼自身意志, 看准目标奋勇前进, 才能最终走上成功之道。

三是:学术意识。校长是学校的核心管理者, 学校办成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与校长学术素养直接相关。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再是一桶水, 而是一条常流常新、敢于不断否定自己、更新自己的小河, 作为校长更应拔高要求, 不能仅满足于做一条小河, 而应将自己打造为能广纳百川、包罗星汉的江海。应不断地学习探索, 不断吸纳学科的前沿知识, 不仅要“知得深”, 还要“知得广”。只有这样, 才能始终站在学术的前沿, 高屋建瓴地进行教育教学指导工作, 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拥有最终发言权。

四是:民主意识。常言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是仅凭校长有高尚的思想品质、过硬的业务水平、超强的工作能力还不行, 校长还需具备较强的民主意识。这种民主意识要求校长尊重广大教师的人格尊严、个性特点, 并与他们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校长的民主意识具体表现为校长的思想民主、管理民主和作风民主。教师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群体, 是学校的主人, 肩负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 学校各项工作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因此, 学校工作的领导者———校长, 在引领学校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紧密地团结教师、依靠教师,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 而不因教师的家庭背景、性别男女、工龄长短而区别对待。任何偏爱、袒护、歧视、忽视教师的行为都有悖于民主精神, 因为人的尊严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因为教师是学校的主人,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意识的程度, 校长要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 就要尊重教师, 激发出教师的责任感, 这就要求校长在管理中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 善于把学校的管理意图变成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让教师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五是:服务意识。所谓服务意识,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校长要抓住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把握住改革的方向, 积极地探索, 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有关教育的体制机制改革决策提供献言献策。二是要为全体教职工服务, 要把教职工的冷暖装在心里, 在可能的条件下, 尽最大努力满足教师政治精神上的需要, 事业上成就上的需要, 业务进修上的需要, 家庭生活上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要为广大学生服务, 为学生服务, 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按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 抓住学生的最佳教育周期, 在德智体诸多方面对学生予以高度关注。

六是:职责意识。校长不是一般的教育者, 校长是受党和政府的委托, 负责领导和管理学校的, 校长在校内是领导和管理者, 对上级则是执行者和任务的落实者。校长的职务, 是职权和职责的统一, 拥有职权, 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 履行更多的义务。只有把自我角色的义务感和教职工的期待心里结合起来, 并使之作为自己履行职责的内驱力, 原动力, 才能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才能顺利处理好上下的各种关系, 才能把职、权、责统一起来, 正确的行驶校长的权利, 履行校长的义务, 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总之, 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校长只有以极强的责任意识,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认真抓好以上六个意识的培养, 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领导力, 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无愧于有限的职业人生。

摘要:新时期, 学校教育面临诸多的难题, 需要不断地创新,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支要力量——校长队伍, 必须不断地提高领导力, 用以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要提高领导力, 校长必须具备管理、超前、学术、民主、服务、职责等六种意识。

8.领导意识形态述职报告 篇八

一、抓道德修养,提政治素质,坚定执政为公的理想信仰

在国有企业发展进程中党员领导干部是生产管理工作的决策者,是构建企业内在价值的驱动力,是引领职工群众凝心聚力谋求发展的带头人。如何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是对领导干部信念的严峻考验,也是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挑战。

(一)端正是非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持之以恒开展道德教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提倡以道德教化为原则的“德治”,德行的高低决定着“才”的用力方向与施展力度,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道德品质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手握戒尺严惩道德失范。俗话说“小节不保,大节必失”,对轻微道德失范问题绝对不能轻视、忽视,坚守“严管即厚爱”的原则;对于那些自甘堕落、有违道德的行为,要下猛药,施重典,绝不姑息。选拔任用遵循以德为先。选拔、任用、考核党员领导干部时,要认真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从源头上净化干部队伍,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确保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领导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二)学习严谨踏实,巩固引领思想的话语权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学习,并将所学所悟具体化、简单化为生产生活中的方式方法,从而武装自己、武装职工群众,保持党在思想认识上的先进性,巩固对职工思想意识的引领作用。理论指导实践,提升决策能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结合实际、果断决策、敢于创新,既不大胆盲目冒进,也不畏首畏尾驻足不前,为集体决策提供正确有效的建议,避免给企业和职工群众带来损失。

(三)弘扬红色文化,增强兴企强企的自信心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灵魂支柱。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守好、传承好、弘扬好红色文化,以文化强企、文化兴企,推行主流的意识形态,培养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引导正确的工作方式和价值取向,为企业发展打好稳固的思想基础。

二、倡廉洁作风,塑公仆形象,强化清正廉洁的政治定力

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队伍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重塑为民清廉的公仆形象,增强公权姓公的用权意识,巩固拒腐防变的政治定力。

(一)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增强宗旨意识,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国企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就要把职工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以职工为主体,保障广大职工的利益。增强宗旨意识,表现在改进作风。作风的好与坏,往往折射出宗旨观念强不强,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党员干部,必然有着良好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宗旨意识,体现在勤政廉政上。要始终同广大职工群众同甘共苦,强化责任意识,努力为广大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才能赢得广大职工的真诚信赖。

(二)坚持以上率下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

孔子曾经在《论语》里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在企业中党员领导干部也要率先垂范,认真查找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常问自己有没有把宗旨意识牢记在心,有没有心无旁骛真正把职业当事业来追求,有没有坚守共产党员的底线。

(三)突出问题导向主动纠正作风问题

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查找纠正“四风问题”,坚持整改工作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防止查摆过程不疼不痒、走形变味,为抓改革谋发展促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三、传递正能量,树立新形象,力挺国企重要地位不动摇

近几年,国有企业问题多发频发,比如行业垄断、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等,使国企成为“腐败、事故、垄断、暴力”的反面教材,国有企业重塑形象已经刻不容缓。

珍爱企业形象,展示国企文化软实力。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着引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任务,而国企形象的塑造不是简单的商标设计、标语宣传和产品包装,更需要领导干部具有发自内心的人本情怀,在乎职工在企业中的成长与收获,珍视普通职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样的企业才有凝聚力,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成功的企业文化。

突出关键少数,为发展保驾护航。要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提高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水平,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深化工作程序的落实,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改落实,驰而不息的正风肃纪,有效防止“四风”反弹,严守纪律和规矩,努力打造坚强有力、守纪合规、团结和谐的企业领导团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9.增强领导者法律意识的途径 篇九

法律意识是领导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意识的高低不仅体现着一个国家法治化程度的高低,也体现着一个领导者干事创业的水平。好的领导者要具备较公众更高的法律意识,用法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

如何提高领导者的法律意识?我想主要应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廉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要使领导者从思想上重视法律,行为上受法律约束。廉洁自律是指领导者自觉地按照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在思想上树立法律权威和法律至上的观念。还要充分认识到,对于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各级领导人,不论其地位多高、功劳多大,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对于触犯法律的要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他律,是通过国家行政的、法律的力量,使领导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行为合法化。

二是正确使用领导职权。领导者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同时还必须责权统一。只有认识到这一点,领导者在行使职权时,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才能照章办事,才能正确地使用党和人民交给他们的权力。

三是领导干部要做到决策法制化。在一个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国家里,无一不受法律的约束和限制,领导干部在做出决策时要依法律规定,实现领导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比如,在制定地区优惠政策时一定要考虑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要知道地方政策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做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在法律规定的程序内实施。

四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权力监督。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法治权,对于领导者权力的监督是完善我国法制建设的重点内容。对于领导者在掌权和用权上进行依法监督,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司法监督等,使之对其权力加以限制与监督,以保证领导者的领导权力的公正性。

10.领导班子增强看齐意识发言稿 篇十

要“看齐”,先学习。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和基础。增强“看齐”意识,首先要系统学习、完整理解、全面掌握深刻领会讲话精神,自觉地按照讲话的要求去做。

齐不齐,看行动。增强“看齐”意识,不仅要做到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也要做到行动上的统一。对《前线》杂志来讲,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刊的办刊方向、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学术导向,坚持宣传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坚持批评错误观点和倾向;另一方面要倡导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增强刊文的现实针对性。

增强“看齐”意识,统一思想,团结奋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开创新局面,夺取新胜利,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障,是党的事业永远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

11.党校要加强领导干部问题意识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 党校;领导干部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63-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渠道的党校,在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起点,该怎样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问题意识培养。作为一名基层党校理论工作者,笔者想重点从县市级党校的视角,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问题意识培养是党校的历史任务

“问题意识”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就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疑难或难以解决的实践及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并由此驱使人们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及状态。领导干部的问题意识,简单地说,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承认问题,长于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意识,既要体现在直接面对工作中的困难、现实中的矛盾和群众中的不满,也要体现在完成任务时看到差距、取得成绩时想到不足、受到赞扬时保持清醒。对于高级领导干部来说,还应当具有战略眼光,科学预判可能的困难挑战,未雨绸缪地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马克思曾尖锐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毛泽东同志更是强调:“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新情况接踵而来,新问题层出不穷,客观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领导干部如何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悉心倾听时代的声音,真正了解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辩证认识问题、正确对待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既是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站在改革的新起点,党校干部培训的重点内容和历史任务。

二、领导干部问题意识欠缺的表现及分析

笼而统之地说,一些领导干部问题意识欠缺表现为或看不清问题,或找不准问题,或刻意掩盖问题,或故意回避问题,或无视问题之存在,或不想解决问题等等。笔者以为,种种问题,与领导干部的作风、能力和不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无关系。

(一)问题意识欠缺,是作风不正的表现。作风不正的问题,集中在“四风”上,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其表现不仅仅是一些领导干部因腐败而犯罪,更为普遍的是政治生态的怠惰偷安,因循塞责,长官意志、上级路线、表面文章大行其道,虚诈、迎合、粉饰、浮夸等风气严重。好大喜功者只喜欢说成绩不喜欢谈问题;明哲保身者怕谈问题不敢谈问题;阿谀奉承者热衷于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隐瞒问题。此实深化改革之隐忧,不可不加整顿。

(二)问题意识欠缺,是能力不足的表现。问题意识欠缺,直接反应和体现领导干部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不容否认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不思进取,轻慢学习导致能力不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导致能力不足;私欲膨胀,腐化堕落,导致能力不足。更有甚者,一些买官或带病提拔者,本来就是嘴尖皮厚腹空之徒,这样的领导干部,本身就缺乏正确的问题意识,自然也就发现不了问题,更别说“见于未萌”了。

(三)问题意识欠缺,是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的表现。考核评价体系,是我们对领导干部及其政绩的考核评价制度,“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认真分析近些年來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欺下瞒上,弄虚作假,刻意隐瞒问题的案例,除了与个别领导干部的腐败、不正确的政绩观直接有关之外,也与不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无关系。不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容易造成庸碌之风难除,官僚主义之气难消,刻意隐瞒问题的现象层出不穷。

三、深化党校改革,加强领导干部问题意识培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问题意识培养,是各级党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任务。党校要明确使命,把握重点,通过深化党校自身改革,更好地发挥主渠道、重要阵地、熔炉和思想库的作用。

(一)切实加强对党校的领导。办好党校,关键在于各级党委的重视和领导。党校既是党教育干部的学校,又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市县党委要充分重视党校这个阵地,把党校置于自己的直接领导之下。要把党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党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检查党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指导党校把握正确的办校方向,坚持正确的教学方针,特别是要健全和落实“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同学员座谈的制度“,主要领导不能光出现在会议、报纸和电视镜头当中,应该更多地到党校,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就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与党校教师、学员进行经常性深入交流和探讨,重视和有效利用党校讲台,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

(二)用问题意识深化党校改革。面对新的干部培训形势和任务,市县党校在自身体制、班子建设、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与《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和困难,市县党委政府,应该用问题意识深化党校改革,把那些理论素质高,懂教学会管理,熟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充实到党校领导班子,认真研究解决困扰党校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放办学,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营造浓厚学术氛围,让党校成为说实话、讨论和研究问题的地方,切实加强和改进县市党校工作。

(三)重视和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如何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问题意识,关键在于培养领导干部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和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认真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真正洞悉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并把握时代发展特点,探究时代发展规律,将问题意识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为此,党校必须在办学方针、班次学制、课程设置、教学科研、队伍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和优化,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培养学员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思维,培养学员研究问题的能力;注重求真务实,培养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89-29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的决定》的说明。

[4]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R].1980-8-18.

[5]《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四)款

12.领导意识形态述职报告 篇十二

一、课程领导事务和参与主体的复杂性

徐佳(以下简称“徐”):课程领导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意味着对规划课程、颁定课程和改进课程所进行的全方位领导,您能否就课程领导的主体问题做一些说明?

马:课程领导在参与主体上涉及学校外部主体与学校内部主体两个层面。

1. 学校外部主体

第一,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许多国家,都是由国家一级和州一级政府和教育行政官员主管课程决策。负责教育系统的高级官员拥有不同的头衔,但都掌管着范围广泛的教育决定权。许多这样的高级官员对课程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一直在推动建立革新的实践。第二,中介性的专业机构和利益群体。在英国,全国教育研究基金会在考试命题和学业成就监控方面发挥着作用。在澳大利亚,全澳教育研究理事会通过对学校教育的项目研究而对课程发挥重要影响。此外,还有教师协会、教科书编写者和出版商、家长与学校理事会、新闻媒体、其他社会团体等,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以某种方式实现着对课程的领导作用。第三,司法部门。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美国,教师、学生和家长就教育乃至课程事务对簿公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法庭审判甚至已就诸如学校必须采用的具体任务、方法等问题进行裁决,因此需要司法部门介入学校课程事务。

2. 学校内部主体

徐:那么,学校内部主体各自在课程领导方面的意义应怎样去理解呢?

马:首先,校长的课程领导。校长的地位肯定是不容忽视的,校长有机会在学校层面进行大量课程决策,是关键性的课程变革的代理人。其次,教师的课程领导。教师要负责各种课堂决策,还要处理各种与日常教学相关的复杂问题,他们努力在可能无序的环境中创造秩序和稳定,因此教师有能力成为主要的决策者。再次,学生的课程领导。学生是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和最终消费者,学生以课程为媒介来影响课程政策。在有些课堂中,教师可以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看法,这是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所期望和追求的。

二、课程领导的研究动向

徐:近年来,关于课程领导的研究重点呈现出更加深入和多样化的趋势。您能否阐述一下关于课程领导问题的研究动向?

马:以我个人的观察,西方国家的课程领导,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更多关注的是学校层面的课程领导问题。学校非常需要有能力的校长进行领导,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而校长必须发展应对策略,校长和教师一样必须成为反思型实践者。校长可以通过在教师中形成共同的愿景来形成更加广泛的课程领导。这样,校长实际上是在运用自己的权威重新分配学校的权威和权力,以便同伴文化和专业共同体能够成长起来。

除校长外,一所学校的课程领导职位可能包括年级或学科组长、其他校级领导、教师顾问、社区领导者以及技术领导者等。每一个职位都可以发挥出色的课程领导作用。在学校层面,课程领导的动向是在扩大校长角色功能的基础上,将学校的领导角色广泛地分配给教师,从而实现学校共同体的课程领导价值。

13.关于领导干部增强看齐意识发言稿 篇十三

领导干部增强看齐意识发言稿【范文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大家一致认为,总书记就中央政治局当好“三严三实”表率提出的四点要求,不仅是对中央政治局同志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殷切期望。每名基层党员都必须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学深吃透讲话精神本质,自觉用“三严三实”要求对照自身言行,以实际行动不负人民重托。

河南省封丘县委书记李晖表示,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最大的感受是总书记时时在为全党作出表率。作为一名县委书记,必须带头落实总书记要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和亲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为民所用,决不能假公济私、更不能以权谋私;必须带头不折不扣地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时刻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强化党性修养,严格自我约束,树立好人民公仆形象。

“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精神后,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深受教育和鼓舞,感受到中央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中央政治局为全党践行‘三严三实’树立了标杆、作出了示范。”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街道工委书记宝月凤说,“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向中央看齐,领导班子带头,扎实开展‘查思想提精神,着力解决作风问题;查标准转方式,着力解决攻坚能力问题;查流程重精细,着力解决服务成效问题’的‘三查三着力’活动,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带动更多党员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三严三实”,严是主基调,实是着力处。发挥表率作用,核心要在严上努力,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能有分毫动摇,不能变形走样;发挥表率作用,根本还看实事磨练,如果自己分管的没管住,甚至自己都没管住,谈何率人、率下?总书记要求的“四个自觉”紧紧围绕管党治党的关键点,为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立起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青海省委组织部干部姚剑锋表示,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问题、巩固党内团结的有效途径。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明确指出,要自觉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上,为民主生活会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批评是在善意提醒中让闻者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止、有所戒,进一步修正细节、矫正方向,保持党的政治定力和正确方向。

“学习了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让人倍感振奋。”浙江省建德市基层干部程建全说,“三严三实”是全体党员干部修身做人、干事创业的基本遵循。以中央政治局为标杆,践行“三严三实”,首先必须先从自己“开刀”,坚持严以修身,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具备特别过硬的思想定力、战略定力、道德定力,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因此,更需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关键时刻能够立得住、守得牢。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淑真分析,这次会议对十八大以来三年多的党风廉政建设成果作了全面的总结,首次提出“不敢腐的氛围总体形成,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正在深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政治方向、重大决策部署、分管工作、严格要求自身四个方面作出具体要求,正是在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纷纷表示,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作为基层普通党员,就应把看齐意识变成自觉行动,在想办法、做事情中时刻以大局为重,主动融入,自觉服从,积极服务于中心工作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自觉担当起完成中心工作任务的担子,只要中央有要求、有部署,就第一时间按照决策部署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决不讲条件、打折扣。

领导干部增强看齐意识发言稿【范文二】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学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要切实增强看齐意识,当好践行“三严三实”表率,持续发力推动专题教育善作善成,以严实精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省委书记罗志军主持会议。

会议交流了学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常委们一致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总结“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的成效,科学分析作风建设形势,就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作出深刻阐述,对中央政治局当好“三严三实”表率提出四点要求,不仅是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的庄严承诺,而且是对全党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政治引领。一致表示,要主动向中央对标看齐,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上向中央看齐,在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向中央看齐,在严格要求自己上向中央看齐,为全省党员干部当好示范。

会议传达学习了刘云山同志在部分省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听取了我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了专题教育下阶段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专题教育是最需要上劲的时候,要按照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重要讲话提出的要求和中央座谈会精神,始终坚持严的标准抓紧抓好。一是对照“三个见实效”目标要求,对专题教育认真组织一次“回头看”,着重看学习研讨有没有学深学透、整治“四风”有没有到位、党规党纪有没有严格执行、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为问题有没有解决,工作不足的要补课,力度不够的要加把火。二是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教育要继续深化,查找问题要深刻到位,党性分析要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动真格有辣味,确保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取得好效果。三是持续抓好问题整改,围绕中央提出的“三个着力解决”要求,制定详细的问题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从严从紧立规执纪,推动践行“三严三实”常态化、长效化。

会议强调,要把开展专题教育、践行“三严三实”与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紧密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提振精气神、树立好作风、增强执行力,切实抓好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谋划好今年和“十三五”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势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全省社会大局稳定,以各项工作的新成绩体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

领导干部增强看齐意识发言稿【范文三】

1945年,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在讲团结问题时,毛主席有一句非常形象生动的话,他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今年5月,人民网上有一篇评论文章,叫《转作风,领导干部要有“看齐”意识》。这篇文章所说的“看齐”意识是指中央政治局制定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后,中央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各级领导干也应该向中央看齐,并让普通干部和群众向自己看齐。这里讲的“看齐”,是指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上要做出表率。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看齐”意识,是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可以叫做保持一致意识。“看齐”意识,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一种形象表达、一种通俗的说法。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经济上陷入困境,政治上出现僵局,社会动荡不安,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而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很快,矛盾和问题也很多,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同时,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增强政治意识和“看齐”意识。

要“看齐”,先学习。前一段,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在部署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指出,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和基础。增强“看齐”意识,首先要系统学习、完整理解、全面掌握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是全党智慧的汇聚和集中反映。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认真、系统、深入地学习贯彻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才能自觉地按照讲话的要求去做。

联系《前线》杂志的实际看,增强政治意识和“看齐”意识,就是要发挥党刊的优势和作用,带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在搞好自身对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党刊的理论研究和宣传优势,把对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作为深化宣传讲话精神的基础工作,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帮助党员干部提高认识的前提,努力推出一批重要理论文章,为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今年6月,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后,《前线》第七期就刊发了意见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并围绕需要系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于科学发展等七个方面的重要论述,做了索引链接,方便党员干部学习时对照查找原文。第七期、第八期开设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栏,第九期开设了“学习8·19讲话精神”专栏,分别刊载了专家学者学习阐释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改进作风的重要论述和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的体会文章和理论文章。

为推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不断深入,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从第十期起开设了“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栏,围绕总书记系列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陆续刊登充分体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观点明确、导向正确,文风朴实、语言生动的理论文章,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讲话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全市人民团结和凝聚在党中央的周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同时,也使《前线》杂志成为学习研究宣传贯彻讲话精神的重要阵地。

齐不齐,看行动。增强“看齐”意识,不仅要做到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也要做到行动上的统一。对《前线》杂志来讲,行动上的统一,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刊的办刊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学术导向;就是要坚持宣传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坚持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使理论成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改革开放稳定智力支撑,鼓舞党员干部形成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好地履行好首都工作职责,不断开创首都工作新局面。

14.机关领导强化四个意识发言稿 篇十四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准确把握政治方向。作为市委机关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党报的本分,也是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报业集团所属媒体集群日报、晚报、新媒体等都必须时刻把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职责担当和使命。不仅在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上保持主流媒体的舆论传播优势,更要在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方面深刻反思,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此外,还要打造好市委门户网站——安阳网,让其成为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窗口。

三是强化创新意识,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坚持深化“走转改”活动,坚持建好青年编辑记者实践锻炼基地,坚持提升《走进百姓家·彰显真善美》等受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栏目,引导年轻记者俯下身、沉下心,努力采写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鲜活作品。

15.领导意识形态述职报告 篇十五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政;监督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反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国建立起了反腐倡廉体系并在实践之中不断完善。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否认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对此,我们要不折腾、不懈怠的有序的开展反腐工作,争取做到治标又治本。“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深刻指出了腐败的极大危害性,也给我们党的廉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着重讲到了腐败问题,指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是在深入学习理解十八大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具体的理解党建工作要以反腐倡廉为工作的重点。只有保证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纯洁性,才能得到全国绝大多数人的认同感和拥护。

二、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时刻注意坚持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但是我们部分党员内部还是存有个人主义或者剥削阶级的意识以及政治信仰缺乏的现象。为什么经过思想教育和学习之后仍存在这些错误思想?我们可以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和学习、接受状况来进行寻求答案。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历来是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形式主义占据了一大部分,单纯的理论宣传不能够使得理论深入人心。另外,我们对历史的学习也不足,对于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存在不足。在接受党的政策、方针教育的时候,流于官场上的大话、空话、套话去理解,而不能够真正把握其精髓内涵。

(一)组织发展和考察有漏洞

“人才问题,主要是个组织路线问题。”我们有着正确的组织路线。但是在实际的组织生活中,仍然不能改变加入我们党的人是带有各种不同目的和动机的。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仍然不能够全面执行“德才兼备”这一标准。对于体制内的党员干部更是难以实现“上的去,下的来”,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在我们国内长期形成了一种固有观念就是“‘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的陈旧观念和思想障碍,……使得‘上’的官员不愿‘下’、不能‘下’。”这也是我们对任职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最主要难题之一。在考察党员干部时,流于数字“政绩”的考核而对其德方面的考察基本涉及不到或者只是占据整个考察的一小部分。这就造成了人们不重视德方面的发展,而是盲目的追求靠政绩来积累自己的政治资本。

监督体系和力度不完善单纯的思想教育和正确的组织路线是难以保证廉政的,那么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监督体系的完善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形成了法律监督、政治和政府监督以及社会监督这一体系。但是在我们监督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下级难以监督上级,平级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第二,监督之后的执行力度小,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作为保障;第三,各监督机构“各自为政”,缺乏一个有效的统领机构。监督的缺乏和力度的不够,使得党纪国法在一定范围内就屈服于人治。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思维,腐败也就随之而来。

三、腐败的隐蔽性 复杂性决定了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长期性

(一)加强思想教育和执行纪律相结合

党性问题至关重要。我们要提倡树立共产主义的思想,为实现廉洁政治提供思想基础。只有首先保证党员在政治上不变节才能确保他们在经济上不贪腐,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树立典型进行模范教育。对于模范也应该要勤加教育。“如果只有赞扬,没有教育,骄傲落选,将是必然现象,此点应加注意。”在结合党的政策、方针的同时,要努力做到和实际相结合。另外,“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遏制党员腐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切实加强对腐败党员干部的惩戒力度。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鼓励严刑苛法。而是要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对那些,有严重贪腐和多次违纪违法的人员进行处罚。“犯了错误的干部,多数可以教育好,少数教育不好的清除出去,有利無害。”实事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注意保护干部,不允许出现冤假错案。

(二)坚持“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样,在一个国家如何培养、选拔、任用人才,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够实现长治久安,关键在于人。还是要把共产党内部先搞好。首先要注重对人才“德”的考察。“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任人唯亲的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产生腐败利益集团的可能性最大。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选拔、考核机制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公务员的考核,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只有在源头上,防止投机分子混入党内才可以有效的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在干部任用期间,要注意避免考察的方式方法流于形式化。

(三)加强完善监督体系和提高监督执行力

上一篇:仓库盘点作业管理流程下一篇:《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