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环保的种子

2024-07-06

播撒环保的种子(精选18篇)

1.播撒环保的种子 篇一

播撒文明的种子

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你在纯洁的心田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决定着你未来的生命之树怎么成长,决定着你的人生将收获哪些果实。你若渴望拥有美好的道德情操,那就请在此刻种下道德文明的种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作为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炎黄子孙,就应该要有良好的文明美德。那么,什么才是文明美德呢?

其实,良好的文明道德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来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遇见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遇到家人朋友时一句亲切的问候;与人交谈时吐字清楚,不说脏话,不骂人;在别人失望伤心时送上一些鼓励的话等,这都是语言上的文明。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积极帮助同学;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见到地上的纸屑弯腰捡起;注意衣服的整洁,举止的文雅等,这是行为上的文明。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以及不良思想的诱惑;相信自己,有目标,有理想,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这是思想上的文明……这些文明习惯在生活中不都是可见可闻的吗?

在小学时,扔垃圾是我每天必做的家务活之一。每天在上学途中,我就负责把包好的垃圾丢到小区的垃圾桶里。有一次,我起得晚了些,怕上学迟到,匆忙之中,我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旁边。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我看过的一幅漫画——《文明只差一步》,内心不禁觉得有些羞愧。接着我又想到了我的好朋友——文明礼仪。于是我飞快地跑回垃圾桶旁边,把掉在地上那包垃圾送回了属于它的“家”。感谢文明礼仪,是它在我们的心田里撒播下了文明的种子,让我们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大地震。老师告诉我们,灾区人民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回家以后,我把平时存下的长辈给我的零花钱拿了出来,捐给了灾区。老师把我们的捐款以班级的名义,办理了一个“爱心包裹”,寄给了灾区小朋友。感谢文明礼仪,是它让我们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好的文明行为。送人鲜花,手有余香。文明礼仪之花,它装扮了我们心灵的春天,让我们成为一名“爱心小天使”。

作为中学生,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因此,请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

文明来自生活,生活完善文明。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文明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炎黄子孙,懂文明,讲文明是文明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体现,也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今天,我们既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又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美德。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粒种子,只要你注重它,陪伴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发芽,生长,结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让文明之果伴随我们一路成长!

2.播撒环保的种子 篇二

2008年秋, 新的学年开始时学校安排我担任二年级三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半学期以后, 经过我的严格管理和教育, 大多数学尘在纪律、学习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然而一名男同学却一点进步也没有。他叫苏城诚, 在没有接本班以前, 我就知道他学习成绩差, 语文、数学两门加在一起也不达60分, 组织纪律性差, 课堂上小动作不断, 课后更是不完成家庭作业。接任本班, 我就把他作为重点转差对象, 但第一次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就让我失望透顶, 在我灰心丧气时, 我忽然想起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因此, 期中考试后,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 摸清他后进的原因, 洞悉他的内心世界, 我了解到, 他自信心缺乏, 再加上知识欠缺了很多, 就干脆破罐子破摔。

知道原因后, 我就打算用爱心来帮他重塑自信, 课堂上我尽量抽简单的问题来提问他, 并及时给予表扬:课后经常找他聊天, 帮他消除心理障碍。为了进一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 感化他, 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 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 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 不要歧视他, 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 耐心地帮助他, 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 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 教育他。有时, 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 说他不太听话, 不太乐学……此时, 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 慢慢来。后来, 他取得进步时, 除了表扬他, 我还鼓励他说, 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 特别是同桌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 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为此我会心地笑了。

苏城诚同学这个案例, 我认识到后进生也能转优, 教师的职责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学生, 而是要唤醒他们沉睡的良知和潜在的能力。智力因素较弱的学生, 思维不活跃、悟性不好, 只要我们引导得法, 紧抓他们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 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强, 作为教育工作者, 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 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我们一起播下希望的种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吧!

3.播撒幸福的种子 篇三

德育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生幸福的重要途径。以往我们谈论德育,强调的是各种社会规范对人的制约,而“幸福”多指向自由、愉快的心理感受,与“制约”之间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我为什么把“幸福”寄托于德育呢?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他的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就是道德。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意识,不能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不能被周围的人所接受,这个人何来幸福的心理感受?可以说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没有幸福,德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人学会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一个人的幸福指数高低与其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相关,而这种价值的实现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主要看社会,或者与其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周围人群对其价值或者成就的认可程度。得到周围人认可程度越高,其成就感就越强,对幸福的感觉也会越强烈。一个道德沦丧的人是不会被社会和周围人群所认可的,也就没有个人价值可言,一个没有价值的人能有幸福吗?人的发展需求层次越高,对良好品德的依赖就愈重,一个人要实现其人生价值,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基础。

德育要遵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德育事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是在播撒幸福的种子。“播种”,要有强烈的“时令”意识,不可错过时机。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这样说:“大学之教也,时。”“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儿童幼小的时候,他们的心灵很容易接受情感影响作用的时候,向他们展示全人类的道德准则,把初步道德教给他们。” “初步的道德是在儿童时期学到的。”

中小学时期是人生的春天,教育工作者要有“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在人生的春天,播下道德的种子。

就像播种要讲究“节气”一样,教育孩子,要在“当其可之”之时而教之。以往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常犯的毛病就是不看对象,不分层次,不讲针对性,从大学生到幼儿园的娃娃,一个口号,一个主题,一个要求,甚至先后顺序颠倒,本末倒置,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那么,什么是“当其可之”之时呢?有人总结古今教育规律,提出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教育理念,我认为这反映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

人最难改变的是习惯,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则终身受益,反之则受害无穷。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关键期,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德育工作才会有效。

德育要依照社会规范的接收规律进行。中小学德育的最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接受社会规范。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即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并且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的过程。

社会规范(或称行为规范)是社会组织根据社会需要而提出的调节其成员社会行为的标准,包括思想、政治、法律、道德、工作、学习、生活等各种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应以社会规范的学习与实践为主要内容,通过社会规范的学习,形成学生对社会规范的遵从态度,获得执行规范的行为体验,从而形成和发展品德结构。

社会规范的接受(行为习惯的养成)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从。依从有两种形式,一是服从,这是对权威和现实压力的一种接受态度,还有一种是从众,即我们常说的“随大流”。依从是社会规范学习与接受的初级阶段,具有不稳定性,但是它可以学到行为规范的执行方式,是不可缺少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理解的要执行,暂时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理解,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第二阶段是认同,即对榜样的遵从和模仿。崇拜英雄是中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每个学生往往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并有意识地模仿他们的行为。学生对自己的偶像高度认同,被崇拜者的发型服饰,甚至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这种模仿不免盲目,但都热烈而执着。第三阶段是信奉或称为内化。到了这个阶段,学生的规范行为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盲目的崇拜,而是来源于对规范价值的深刻认识,即明白为什么要遵从规范,遵从规范之后对社会、对自己会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基于上述认识,京源学校在德育中努力做到六个重视。

重视“集体”在德育中的作用。每个人都要生活在某一个特定的“集体”之中,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集体风气,关乎学生依从什么,认同什么,向谁学习,“随大流”随的是什么。为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特别重视班集体建设,注重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和集体舆论环境,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建设“真善美”的校风。同时,必须看到,我们还有一个大集体,这就是社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党和政府而言,抓青少年德育,根本的是整肃社会风气。全社会重视教育,根本的是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小集体,这就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集体”构成了学生成长的全部人文环境,只有三个集体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是有效的。

重视良好秩序的建设与维护。良好的秩序会给予学生一种良好而强大的现实压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行为规范的依从行为。为此,京源学校特别重视校规校纪的建设与执行,坚决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重视遵纪守法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守法公民。

重视榜样的力量。京源学校特别注意利用一切机会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注意培养和树立学生中的各种典型,利用相关课程和专题教育以及历史人物传记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随处能看到、听到可以遵从和模仿的对象。我们还经常倡导教师和家长,牢记自己对孩子的示范作用,加强个人修养,言传身教,行为示范。

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让环境发挥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校园应是一部立体的教科书,其间的楼房、道路、广场、雕塑、花草、树木、墙面装饰都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师生置身其间,耳濡目染,于不知不觉之间,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情感、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的熏陶。人的高雅气质是高尚文化和优美环境熏染出来的。建设学校环境,就是建设学校文化,教育者要表达什么,要实施怎样的教育,都会在环境建设中表现出来。例如,我们在学校中尽可能地使用太阳能、建设雨水回收利用设施,就是在向学生传达一种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良好环境对人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倡导、提示和规范作用。这里强调的是文化的力量,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绿化、美化、人文化的文化校园。本学期我们正在开展学校文化系列活动:发现校园的文化元素→校园文化元素释义→校园文化知识竞赛→我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主意→评选文化气息最浓厚班级,以期提高全校师生对学校环境和文化的认同感。

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是青少年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青少年朝气蓬勃,天性好动,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教育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活动是学生将道德认识升华为道德情感、演化为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再有说服力的说教都无法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京源学校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安排了大量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如孔子故里行、登泰山绝顶、走访革命圣地、敬拜中华人文始祖等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十年坚持不辍的青春一封信系列活动、告别红领巾建团退队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还有午间音乐会、科技节、读书节、文化艺术节等多彩多姿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也许不能让学生在应试的考场上得到多少分数,但我深信,它一定能让学生在人生的考场上占领先机。

重视课堂主渠道作用,强调学科教学中德育任务的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在描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时,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明确列入课程目标。学科学习的过程是重要的德育过程。任何一门学科都显性或隐性地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德育任务,它们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京源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有明确的德育意识,要深刻理解所教学科的德育价值,在教学中自觉地、不露痕迹地、适时地实施德育。学校更在自主开发的国学精典诵读、长白山地质植被考察、黄山人文地理和历史考察、沿河城野外地理实习、走进博物馆、挑战自我拓展训练、“今年春游去哪里”等校本课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了大量德育元素等,让德育变得更生动、更深入。

良好的品德是人获得一生幸福的基础和保障,德育就是培育道德,培育道德就是培育幸福。□

(作者单位:北京市京源学校)

4.播撒诚信的种子 篇四

有位智者曾说:“诚信是人类闪光的金子。”是的,当我们拥有诚信,我们便会得到同学的友情,取得他人的信任,我们也会收获丰硕的成功之果,得到一种无形的人生财富,让我们平凡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国古代作家宋濂就是因为把诚信的种子姥姥的根植在自己心里,所以它不但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而且最终成为了一代文豪。宋濂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里太穷,没钱买书,所以只好向人家借。他每次结束,都讲好期限,按时归还,从不违约,因此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喜欢,便想把它抄下来。眼看着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决定连夜抄书。那时正是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只披着薄被,浑身直哆嗦。妈妈对他说:“孩子,都半夜了,明天再抄吧,人家又不等着这书看。”宋濂摇摇头,坚决地说:“不管人家看不看这本书,到期就要归还,咱说话要讲信用!”

罗曼?罗兰说:“人生的航向永远都可以用诚信来把握,有了诚信,你的小船才不会被大海吞没。”有了诚信,商鞅才能够顺利变法;有了诚信,徐桓公才能够成就春秋霸业;有了诚信,徐虎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它像春雨,冲刷掉人们心灵的尘埃;它像沃土,孕育出世界上的信任之花;它像彩虹,装扮着我们美丽的人生。

相反,因为不讲诚信,日本东芝笔记本电脑失去了东亚这片广袤的市场;因为不讲诚信,模样的孩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的人买东西时,多找了钱,而没有去归还,反而走了,等售货员知道怎么回事时,那个人早跑了。分东西时,本来人人相等,可有人又偷偷去拿别人的。现在许多事令人骇然:假烟、假酒、假种子、假农药……这些都危害了我们,欺骗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使人厌恶。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准则,让我们把诚信之种深深地根植在自己的心中,我们承诺了别人的事,要自觉履行诺言,我们借别人的物品,要如期归还;不说谎话,不期瞒别人,自觉遵守规则。

5.播撒安全的种子-作文 篇五

有人说“平安是福”,是啊!正是有了平安我们幸福的生活才能继续下去,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彰显自己的价值。

日月交替,岁月变更,多少曾经夏花般绚烂的生命由于不注意安全,结果白白葬送了。无言地退离了生活的舞台,这是谁的错?我不禁想问,然而我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的错,是由于我们不把安全放在心里而一手造成的。

我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篇报道:几位富家的“公子哥”开着高级跑车在夜里不顾他人安全,竟开始了一场刺激的游戏——飙车,当开向斑马线的时候,一名行人正慢慢地走过,只听“咚”的一声,行人像根栏杆似的飞向两三层楼高,并且在二十米以外的距离重重摔下,地下一片鲜红…… 一名无辜的受害者就这样丧失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谁一手造成的?是这几位不把安全放在眼里的富人!难道在他们认为普通人的生命就如一张纸?一粒石子?他们不知道放纵会给受害者的家属蒙上一层抹不去的阴影?也给自己一生带来无尽的悔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车辆川流不息,南来北往,然而由于一些人交通观念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那鲜活的生命蓦然地消失在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掩没在尖锐的气笛声中;当你面对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场景时,难道你不心痛,不悲伤吗?交通事故永远都是各种事故领域里的“头号杀手”。所以不要当这“头号杀手”靠近我们时,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遵守安全规则:不闯红灯,不在路上追逐打闹,不在学校里翻越护栏……因为我们自身的安全不仅仅联系到我们,还关系到我们的亲人,让他减少一份痛苦,增加一份安慰吧!

6.播撒师爱的种子 篇六

樊平丽

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的心灵受到了深刻的震撼和洗礼,使我深深地懂得高素质的教师应该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永远不对任何学生轻言放弃,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大教育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在初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时,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他用了不少笔墨写了每个孩子的情况。但当我深入读下去时才明白他的用意,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没有对每个孩子那么深入的了解,就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大教育家做的不是惊天动地的事,而是我们大家没有耐心,没有热情去做的事。是对教育的爱,对孩子的爱引领着他走进了教育的“世外桃源”。在我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曾经一味地为了追求教学成绩而苛刻地要求过孩子们,曾经因为孩子们无心的过失而粗暴地训斥过他们,曾经因为孩子们的好心而深深地误解过他们 „„当我走进《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时,才深深地懂得心中无爱,又怎能教孩子去爱呢?真正的爱是不需要声张的,于是,我更加深深地懂得了不要冷漠地批评犯了错的孩子,不要苛刻地要求孩子这样那样,更不要无视孩子的天真烂漫。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是对孩子们深沉的爱,是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

爱。该书中浸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们的爱,正如他在书中所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是最大的幸福。”只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孩子放到心灵的深处,和孩子们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们进行活跃的、自然的、不中断的交往,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到达教育活动的至高境界。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要想把教育工作做好,首先要爱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忠实的朋友,保持一颗童心,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使其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还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大教育家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放飞美好的梦想,成就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解决房价你 好

恢复恢复成不让发第一 就会您好好 好发挥和你们领导立刻就分开看挺符合 好好和你就会把你就会那句

胡干活dhhhgbgdvgvxdgvbdgf

hdjhfbdhbfhdbdnfdbfbfhfjhfnfhnhbdhb

hjgbdshbcfhhgd

hfkmufghhrjhfjdhfgjvgh

yhfjduhhfdjhbvhdnvghjhvhuuhuuhuhuujh

gvghfuhhdkfgbguhbvhhvjdhf的罚款们更加愤怒攻击高

以及房价看哈哈如何发好的建议分页符合个人发挥以人格和发育阶段回复就恢复和部分恢复恢复

金额高负荷和广大员工分一分一分一分会不会vbeywtywfyyfge获得更引发股市应该一分也应该发扬

获得很高发言完毕后会更好法宝法宝附件会不会放过恢复快减肥减肥减肥激怒的vu

7.数学周记播撒数学文化的种子 篇七

反思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它反映一个人对其身心状况的认识。新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成长记录,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的情况和成长过程。”新课程标准把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学会反思体验的习惯的素养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反思体验的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机会,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写数学周记是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的有效手段。数学周记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作业,实践证明,数学周记具有存在的必要性。数学作业不是只是做几道数学题就算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亲身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从中获得更高层次的数学素养,乃至更广泛的综合素质。毋庸置疑,数学周记这一新型的数学作业,为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数学与语文一样,也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科学的语言。但是语文课有周记或作文,数学课没有。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数学的看法,即认为数学是冰冷的,对任何人都一样的,没有个性的。有关的学者和教师研究发现,数学同样有“火热的思考”,学生有自己的“数学情感”,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学个性”。数学周记或数学作文就是让学生张扬数学个性的教学方式。总之,数学周记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却少的内容,将数学学习当作一种文化来学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为今后学习数学论文的写作,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帮助。写数学周记,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学习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它能架起教师与学生心与心交流的平台。

二、对问题的认识

1. 对数学周记的认识

有人讲,周记是语文学习中的常见作业,也可以这样讲,理科的学习没有必要学写周记或作文。其实这种认识是对理科学习的不完整的理解,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数学周记是开展数学文化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用写作方式表达他们的数学观念,反映数学思考的过程和体验,以及公布自己进行数学探究的结果与存在的问题。数学周记能够展示学生情感领域,成为透视学生“数学现实”的一个平台。反过来,学生的数学周记是检测数学教学质量的一面镜子,能够引起教师对其教育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反省与深思。数学周记可以是对数学现象、数学问题的看法、认识和探索;对数学中的简洁、统一、对称等美的认识和感受;对数学学习兴趣、动机、思想、方法等的感想和反思;对数学知识、教师教学等的批判性思考;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探索、跨学科的应用、整合的理解;对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创新,甚至是由数学而产生的科学幻想和精神、数学方法与策略的领悟、理解、应用和推广;关于数学现象和数学价值的认识和陈述;探索、研究数学问题;欣赏与追求数学的美;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看法、体验、感悟与评价等等。在写作形式上,可以是自述型的,也可以是他说型的。可以采取陈述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寓言的形式,还可以是说明文、记叙文、应用小论文、议论文、诗歌、散文、故事等。总之一句话:将自己的感悟写清楚,写的东西得到能交流的目的就可以了。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达到培养数学素养的目的。

2. 数学周记的选题

数学周记可以根据选题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反思数学知识的周记:这一类周记的选题侧重点应放在对数学知识的反思和总结,写出你在学习过程中学了哪些知识?哪些学起来比较容易?哪些学起来比较难?哪些觉得有点困难?通过一章的学习,能否勾画出数学知识的网络图?(2)反思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周记:通过学习,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过哪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你在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碰到那些钉子?现在解决了吗,如果解决了是怎样解决的?你在学习中有做错的习题吗?是怎样做错的?这样做为什么不行?正确的解法是怎样的?你在学习中有没有得意的习题的解法,得意之处在哪里?你在学习中有没有多解题,把自己的方法记下来,与同学教师交流?(3)反思情感体验的周记: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有什么经验教训?你在学习中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好在哪里?下面来看几则学生的周记,

周记一:

恒心搭起成功路

七年级(3)班陈倩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万事万物,我们都应存有一颗持之以恒之心。不要以为不行,而要相信只要坚持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自古以来,古今中外不乏典例:贝多芬眼盲而心不盲,一心刻苦研究音乐,经过长期努力,不懈奋斗,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音乐家;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之典故,小时听大人讲不以为然,长大后才以小见大,深有感触;我儿时学古筝,多次欲摔琴,但最终选择了坚持。现在已过九级,而同学中有的怕苦,家中又骄惯,学到三级就停步了,至今四级未过。这又不得不让我再次思考:是什么使人们走向成功之路呢?

恒心!这成功之路的灵魂!这胜利山峰之阶梯!我们也许没有处处在意它,但它却时时刻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许在一念之间,你便将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在举手投足,你便将与成功擦肩而过!同样的,学习数学也需要一颗恒心。遇到难题,同生们会有两种选择:放弃或思考。在这一瞬间,会有许多人选择放弃,少数人选择思考。你能否说放弃之人没有恒心呢?不能。一次能否拉出差距呢?也不能!但放弃了一次,下次往往还会放弃,思考并成功了,下次仍然思考仍然会成功。一次次红勾与问号演变为失败与成功的分水岭。

“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才”。换名话说,也就是:“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恒心加一分天才。”有一句很老很老的话叫“坚持就是胜利”,把它用在数学上也再合适不过了。数学其实并不神秘,只要你有一颗不畏困苦、坚持探索的心,难题便不再是难题;只要你一直在敲数学之门,一直在坚持,数学之门总会为你敞开!倘若你用恒心战胜了一切阻拦,在你前面的就是顺畅的光明大道,无碍的成功之路———恒心搭起成功路,没错的!

一句话,也是我的自创“名”言:要是有恒心,成功有一拼;恒心若不在,万事都无奈!

这是一篇教师在学生刚刚进入初中以后布置的周记,不难看出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跟做其它事情一样,除了需要信心以外,更需要的是一片“恒心打起成功路”的充分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到达学习数学的成功彼岸。

再来看周记二:

会“整”人的数学

七年级(2)班张宝文

-12与(-1) 2是两个好兄弟,为了好玩,他俩常常捉弄人。-12的妈妈1时常对它说:“不要去捉弄人了。”可顽皮的-12还是不听,当它整人成功,把它与它的好兄弟(-1) 2弄混淆时,-12便乐坏了。(-1) 2听了他妈妈的劝说后,不怎么捉弄人了,可有时也会捉弄人。为了不再被他俩捉弄,我们擦亮眼睛来找他们的亲戚关系!

-12的父亲是平方(指数),他的母亲是1(底数),他的亲姐姐就是他的相反数(结果),它———-12是一个四口之家。

(-1) 2的爸爸是平方(指数),他的妈妈是1(底数),他没有兄弟姐妹(结果它本身),是一个三口之家。-12与(-1) 2的爸爸是亲兄弟,所以-12与(-1) 2就是堂、表兄。这样一想,嘿!我们就不用被那调皮的兄俩蒙骗了。

这是一篇典型的总结性的周记。学会总结,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通过独立的对数学知识进行联想、归纳、概括,学生就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通过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数学周记同语文周记写得一样精彩。

三、实践过程的几点思考

1. 在学生第一次涉及到数学周记时,首先要给学生讲明写数学周记的意义,让他们对这项作业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写数学周记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2.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坚持循循渐进的原则,开始应指导学生写什么,可以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收获入手,让他们感到数学周记的内容就是学习中的内容,是自己身边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善于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积极主动的总结和提炼。

3. 数学周记的写作要与相关的学科教师积极配合,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克服有时写,有时不写等情况,要长期坚持下来,这样对学生学习数学是十分有益的。

摘要:学会反思是学生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掌握的方法。本文作者对如何利用数学周记促进学生学会反思,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周记,反思,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数学课, 我们写作文吧.教育导报, 2005.4.14.

[2]王仲英, 曹一鸣文.以数学周记的形式培养数学反思能力.

8.播撒灵性的种子 篇八

初次接触马蒂斯,我选择了他的作品《蔬菜》,引导幼儿欣赏。我先引导幼儿猜一猜,马蒂斯爷爷是用什么材料“画”的这幅画。很多小朋友都猜是用色彩鲜艳的颜料画的,当他们得知作品竟然是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剪贴而成时,在惊叹的同时也对马蒂斯爷爷顿生敬意,知道了不仅能用画笔画画,用彩纸也能“画”出漂亮的图画来。

孩子们对画面上的图案也充满了好奇,“老师,马蒂斯爷爷剪的是什么呀?”“你看出是什么了吗?”我引导幼儿猜想着画面。“老师,那棵绿色的植物好像是一棵青菜。”“对,马蒂斯爷爷剪的可都是一些蔬菜,你还看出什么蔬菜了?”“老师,那黄色的好像是一颗颗花生。”“还像一个个土豆。”“老师,下面那个绿色的,好像是一个大大的菜椒。”……孩子们争相大胆猜想着画面,在猜想中感受着马蒂斯爷爷作品所带来的充满绮丽幻想的艺术美。一颗颗充满灵性的种子悄悄地在孩子们的心里着落。

我用七彩的彩纸拼贴成了背景,对孩子们说,“看,七彩的桌布已经铺好了,你想不想和马蒂斯爷爷一样在桌布上摆上各种蔬菜和水果呢?”“想!”孩子们异口同声。“那你想摆上什么蔬菜或水果呢?”“我想摆上一串香蕉。”“我想摆上一条绿绿的黄瓜。”“我想摆上一棵大白菜。”……孩子们各抒己见,说着自己的想法。到了自由创作的时间了,我请小朋友自己选择桌上的彩纸表现蔬菜或水果,剪好后,可黏贴到彩色的“桌布”上来。

孩子们投入到创作之中,真像一个个小小马蒂斯。“桌布”上的蔬果渐渐丰富起来,稚嫩又不乏灵性。

9.读《播撒诚信的种子》有感 篇九

书中有篇文章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文中这样写道:七年级的300余名学生与老师们签署了一份特殊的“诚信协议”。学生们保证了在无人监考的考场上遵守纪律,不作弊。学校相信了学生的承诺,不设监考老师,教室的监控设备全都不开。考试的时候,也仅有一名老师在外巡视。结果,考试时同学们不但按照承诺书实现了自己考前承诺,而且考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想这场诚信考试是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诚信教育课。这样一次诚信考试比阅读数十本关于诚信的书籍更有价值,更令人深思,不是吗?如果考试时同学们没有按照协议里去遵守,这又将引发一场怎样的结局呢?我实在无法想象。

在当今社会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诚实守信,那么我想就没有所谓的考试作弊和黑心商人了吧。可是这样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的行为,谁又能从一而终的坚持呢?这谈何容易。我自己,也曾犯过这样不良的错误。

那天要公布期中的成绩,我假装镇定自若地坐在椅子上,仿佛揣了只兔子,急促地跳动。分数公布了,我盯着试卷的分数,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心里似乎有只小鹿在欢乐地跳着。同学们表情各异,心情随着分数而高低起伏,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我反复看着自己的试卷,一丝不苟地注视着每道题的解答,嘴里不停地嘀咕赞叹着自己的才华。等等!这最后一道题的答案怎么跟正确答案不一样?而且我还得了满分。这不应该啊!难道是老师改错了?顿时间,我好像被一盆冷水浇醒。我瘫坐在椅子,手里紧攥着这张假的高分试卷,色若死灰。难道我要告诉老师把分数改回来?不!后来,我选择了隐瞒。回到家,我的心里充斥着隐忧,害怕这件事被别人发现。之后几天我的心思都被这件事缠绕着,整天魂不守色。终于,我决定告诉老师把真实的分数改回来。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坚信当初的行为是正确的。我认为一个人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做错了却不敢勇于承认将这个错误继续下去,知错就改也是诚实的体现,不是吗?如今,有很多人做错事不敢承认怕被他人指责,可是换个角度来想:别人的批评可以让你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人就犹如一篇文章,只有一次又一次地批改,最终才能呈现出最精彩的内容。没有人生来就是十全十美的,不断地经历才会使我们懂得更多,列如诚信,友善,文明等。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诚信做人。在学校遵守校规,在家里听从父母,多到社会中做志愿工作,从自身带动他人。

10.《播撒诚信的种子》读后感 篇十

当我读完《播撒诚信的种子》一书时,我的心灵好似受到了一次美好的洗礼,对柔斯特的那句话体会更加深刻。

苏武,一个为国为民的人,为了完成朝廷的使命,宁愿被凶残的匈奴人放逐到北海十几年,杨利伟――“中国航天第一人”为了完成飞天梦想,许下诺言,勤奋刻苦,志在千里;还有孔胜东,当代“保尔”张海迪……甚至于小小年纪的埃默纽,为了诚信,竟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们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诚信”,捍卫了真理。

想想这些平凡的人伟大的事,再想想我们,如今,这股不良风气已在我们身边滋生、蔓延。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写起了新学期的计划:一、上课认真听讲;二、作业按时按量完成;三、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四……同学们写的计划很好,可是事实上又有多少人踏踏实实地做到呢?上课开小差的有之,不交作业的有之,考试作弊的有之,大家都忘记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看到这些,怎能不感到心痛和无奈呢?

曾几何时,我们学会了说谎、学会了欺骗。难道,我们忘记了《狼来了》的教训?忘记了《列宁与花瓶的故事》里的真理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理解吗?

11.播撒快乐的种子 篇十一

搜寻记忆中读过的各种教育类书籍,以“孩子快乐”为出发点的,少之又少。近来,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教育界及全社会的重视。有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此时,得到《合群的孩子更快乐》这本书,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作为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的家长,能读到这本书,无疑是幸福的。编者在书中的很多阐述,很多正面的案例和我的做法及思想不谋而合,在思想上产生着强烈的共鸣。比如,为了培养我家的棒棒小朋友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能力,我常常利用周末鼓励他与小伙伴一起去公园骑自行车,允许他约自己要好的同学周末来家里一起写作业,一起打羽毛球……读到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这些做法是正确的。

幸福的原因,更多的是书中的大量调研事例生动地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正面和负面的事例,让人读后不禁与自己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每章后面的“亲子小游戏”更是有着极强的操作性。书还没读完,我家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场激烈的“网络是把双刃剑”的家庭辩论赛。

捧書细读,发现它不仅是家长的老师,亦是教师的助手。这学期,班里转来了一位名叫依依的新同学。依依转学的原因是在原先的学校与同学相处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孩子情绪波动特别大甚至厌学。

说实话,新同学的到来给了我不小的压力,最初那几天总是心惊胆战地怕她惹事生非。当读到书里处在“青春期”的那个冲动的小男孩的案例时,我忽然有了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感觉。因为激素水平不稳定的原因,她常常会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这不正是我们的依依吗?我茅塞顿开。她其实不是一个惹事生非的“定时炸弹”,而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小女孩”。我要关注的,不是时时提防她的“爆炸”,而是告诉她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果然,在“教会孩子学会处理冲突”这一章节的指引下,我愉快地与她分享了我读到的这本书。本来热爱阅读的她,读这个章节毫不费力,她微笑着读完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的几天,在我的呵护与依依的努力调整中,我越来越多地看到了依依的笑颜,当我看到她在操场上和同学一起快乐地玩课间游戏,当我收到她妈妈发来的短信,说她这周的进步特别大,愿意和妈妈聊天了,看起来快乐了许多时,我的心里真的如吃了蜜糖一般快乐。《合群的孩子更快乐》将带领着我和我们班里的宝贝们一起寻找更多的快乐。

感谢编者老师,在这本书里撇下快乐的种子。《合群的孩子更快乐》将带领着家长、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去收获更多的快乐。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

12.播撒“绿色”种子,共建美好家园 篇十二

关键词:环保教育,幼儿,绿化美化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几年来, 幼儿园以“贡献力量, 奉献绿色”为环保宣言, 将环保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科学规划、整体推动、重点突破, 使整个校园绿化、美化、香化、艺术化、儿童化。现结合工作中的实际, 谈谈近年来我们实施环保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强化组织建设, 增强绿色管理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 时下环保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的热门话题, 因此, 在强化组织建设中我们要做到四强:

1、强领导重视。

成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 由正副院长亲任正副组长, 协调办公室、团支部、年级组、骨干教师、热心家长等部分、教师具体组织实施、落实环境教育工作。

2、强计划制定。

每学期制定完善的环保工作计划, 提出具体要求并定期检查、督促, 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3、强多元培训。

认真组织领导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环境教育专题培训, 认真开展环境教育教学研究等活动, 督促检查有关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情况。

4、强建章立制。

制定详细的幼儿园卫生标准、班级环境评比细则、幼儿园“绿色娃娃”评比要求、幼儿园节约能源管理制度等, 并每月定期检查。

二、亮化绿色环境, 构建绿色空间

绿化美化的校园知识绿色校园的表面, 而不是绿色学校的真实内涵。绿色的校园应该具有高度的和谐, 因此在环境建设时我们要做到四亮:

1、亮多元立体的绿色校园。

幼儿园是师生共有的第二个家, 幼儿园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校园内绿树成荫, 教学楼窗明几净, 呈现春有花, 夏有荫, 秋有果的绿色景象。每棵树上都有挂牌, 草地上都有爱护小花小草的宣传标语。孩子们亲子动手制作的鸟窝丰富多样、温暖舒适。

2、亮自然和谐的绿色家园。

积极开拓空间, 让每个角落都充满绿衣, 让每个师生都置身于清新舒适的绿色世界之中。走廊里葱葱郁郁的自然角, 楼梯口的绿色盆栽, 办公室里的绿色植物, 到处都洋溢着绿色。

3、亮个性鲜明的绿色区域。

为了营造浓郁的绿色氛围, 班班都有绿色三区:分别是绿色专栏区:有环保知识、环保儿歌、环保宣言的战士, 有幼儿参与环保活动的点滴记录。绿色专评区:每周评选绿色娃娃, 将他们的绿色创意、绿色行动亮相展示。绿色节水区:呈现幼儿设计的节水标语和节水标志。

4、亮丰富新颖的绿色资源。

我们借助农作物、沙土等自然资源, 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生态环保的沙画资源室、绿色创意室, 每周幼儿都定期入室活动。如:绿色资源室里, 我们给种子分类、去壳, 观察刀子变大米的过程。绿色创意室里, 各种废旧材料:瓶子、罐子、直通、纸盒在孩子们充满创意的小手中得到了再次利用, 变成了一架架栩栩如生的小飞机、一个个可爱又童趣的小动物。

三、升入实践体验, 推进绿色行动

我园地处农村, 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因此为了让幼儿领略自然的美妙, 我们为孩子创设了很多亲近自然的机会, 时时都要做到三深:

1、深入一日活动, 时时融入绿色教育。

环保教育重在渗透, 重在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为此, 我们每周开展丰富的环保教育活动。如在班级内开展我是节水小卫士的评比活动, 提醒幼儿洗手时及时关上水龙头, 节约用水;开展“节约之星”评比活动, 鼓励幼儿进餐时不洒饭粒, 节约粮食。每个班还认领班花班树, 经常维护、观察班花班树的生长情况。每周升旗仪式时, 园长亲自颁发“绿色娃娃”奖章, 以此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2、深入实践行动, 认认享受绿色生活。

(1) 游园行动。美丽的苏州江南文化农耕园就在南丰, 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的季节, 我们带领幼儿来到永联小镇, 让幼儿接受自然美的熏陶。植树节时, 我们和农耕园联合举办了“贡献力量, 奉献绿色”植树节实践体验活动, 幼儿感受多多。 (2) 亲子行动。每学期, 我们都要组织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利用废旧材料进行亲子小制作, 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环境, 更增强了家长和幼儿的环保意识。 (3) 演出行动。每年六月的“环保节”中, 我们都要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并开展环保时装秀表演, 活动精彩纷呈, 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社会的好评, 也更好的宣传了绿色环保。 (4) 宣传行动。环境保护, 人人有责。在社区层面, 我们与孩子一起分发“环保知识传单”。在幼儿园层面, 我们每月定期发放绿色信息报, 编辑整理了绿色教育刊《环保教案》。在家园共育层面, 每学期定期开展亲子废旧材料制作、亲子环保小报设计等活动。在幼儿层面, 积极开展环保标记、环保书签、环保绘画设计评比活动。

3、深入沙艺特色, 个个创意绿色世界。

沙子是信手捏来的自然物材料, 它天然无饰, 纯净无污染, 是孩子最喜欢、最环保的游戏材料。结合我园沙艺术文化特色, 我们重点开辟了园所文化与环保教育融为一体的沙艺术特色环境, 孩子们在千变万探的沙艺世界里自由玩耍、自主创意, 快乐无限。

(1) 沙箱画演绎。沙画资源室里, 一张沙画台, 一捧细沙, 一双小手, 他们以手为笔, 以沙为墨, 足不出户就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乐在其中。 (2) 沙画创作。绿色创意室里, 幼儿置身在沙的海洋里, 看沙、玩沙、赏沙艺作品、做儿童沙画, 无比惬意、好不自在。 (3) 沙雕探索。在沙雕探索去, 孩子们大胆尝试、自由表现, 富有创意的沙雕作品呈现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让人为之赞叹。 (4) 沙艺种植。在每个教室的自然角, 我们更是将啥子融入种植园地和自然角, 让幼儿更深入的感受沙子的奥秘。 (5) 沙具锻炼。在幼儿晨间锻炼中, 我们不仅仅局限于现成的锻炼器材, 还创新之作了丰富多样、环保低碳的体育器具。如在废旧椰奶罐里装上沙子进行沙艺操的锻炼;还提供沙包、沙袋、沙瓶等器材供幼儿锻炼, 幼儿兴趣盎然, 趣味多多。

13.播撒爱的种子 收获幸福果实 篇十三

贵定四小 潘晓丽

教育是叶的事业,教师就是一片片绿叶,爱心就是这绿叶上晶莹的露珠。有了它,绿叶才会永远鲜亮。作为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宽容与关爱,才能进行更为有效的教育。

从教十四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都没敢忘记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儿时起就拥抱的梦想。我时时刻刻都清楚地知道一个人民教师肩负的责任:我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播种文明,我更是在塑造人的灵魂,在培育民族的未来。

有一种爱,叫无私,有一种爱,叫关怀,有一种爱,刻画着伟大的灵魂,有一种爱,歌咏着崇高的品质。前苏联教育学家马柯连卡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爱,像春天的甘露能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育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教学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0年9月,我担任了四年级(1)班的班主任并兼任数学教学。这个班级的班风很不好,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了解,班里一个叫张俊文的男孩子跳入了我的视线。他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学习比较惰性,带头闹事不说,班上发生的许多不良事情都有他,号召力极强。我从他以前的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那里了解到他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打工,他和哥哥跟随年迈的奶奶在城里读书。常年没有父母在身边,加上奶奶的溺爱,哥两就养成了喜欢打架闹事的习惯。看来,要改变这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得先从他下手!就这样张俊文就成了我接四(1)班以后第一个备受关爱的学生。课堂上,我对他特别关注,抽他回答问题,微笑着给他鼓励;课间,我找他摆龙门阵,交流谈心,经常让他帮我到办公室拿东西。有一次,三年级的一位学生家长找到我,说张俊文把她女儿给打了。我找到张俊文了解情况,我还没开口,他就不耐烦了,说什么也不承认是他打人,还扬言说不读书了。介于这种情况,我把家长打发走了,把张俊文带到走廊的尽头,让他把情况跟我说清楚,同时我还找了几个在场的同学了解。通过与他的沟通,我知道那个告状的学生错在先,张俊文也有错。他不服气的是每次只要有人告状,老师就认定是他的错。我把道理跟他一讲,让他认识到自己也有错,带着有色眼镜看他的老师也不对。听我这么一说,张俊文黑黝黝的脸蛋上多了几分自信的笑容。从那以后,张俊文不带头闹事了,班集体活动也积极参与了。在后面的班级管理中,没有了张俊文的“号召”可就省事多了。张俊文的改变让我尝到了甜头,也让我越来越明白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在今年的教师节,已经进入中学的他专程来到学校给我送鲜花,还有好多学生给我发来祝福的短信,那一刻,我感觉好幸福。我坚信只有用爱心和真情浇灌的花朵才能开放得最鲜艳。用我们的言行去净化孩子的心灵,那么孩子就会在我们的爱抚中学会关心他人。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作为一个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时时处处用一双慧眼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份鼓励,用“爱”播撒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健康成长!

回顾在教师岗位上走过的风雨晨昏,纵然岁月消逝了我的青春,但,我依然无悔!“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为把贵定四小建设成教育高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

14.播撒环保的种子 篇十四

一、实践探索

1. 创设感恩的“三优”环境

一是创设能感恩的校园环境。古有孟母三迁择邻, 今有父母投资择校。许多慕名而来的家长尽全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剡山, 是因为他们看中了我校以浓浓的人文环境来熏陶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校园文化中最靓丽的就是一道道道德风景线: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的道德宣传窗、黑板报, “快乐星期三”活动, 红领巾广播, 红领巾电视台, 《剡山风》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等。特别是“快乐星期三”活动, 利用中央电视台《东方小故事》的内容, 腾出每星期三的整个下午, 专门安排看“红领巾电视”、听“红领巾广播”、搞“班队活动"和“实践活动”。通过“红领巾电视台”收看一个个鲜活的“感恩孝心”典范, 通过“红领巾广播”聆听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感恩孝心事例,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孝敬故事》一书, 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为学做“孝星”获得应有的感知, 为开展“孝星在行动”活动奠定基础。

二是创设表感恩的家庭环境。“孝星”在行动, 这是以家庭为舞台的大课堂, 学生的感恩行动大都在父母长辈面前敬表。为此, 我们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和召开班队干部座谈会后, 根据实际设计制作了“感恩孝心卡”, 并让学生带回家, 让它成为学生“感恩孝心”的一面明镜, 时时处处让父母督促孩子“学孝”“表孝”。如在为父母洗脚中, 多少学生、多少家长在活动中热泪盈眶, 这是幸福的泪、欣慰的泪, 这是浓浓的亲情泪。其中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为父母洗脚虽是一件小事, 但从这一件事中, 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意, 领悟到了父母的辛劳, 也明白了是作为子女在家庭中的一份责任……”

三是创设乐实践的社区环境。为了巩固学生的“感恩”之情, 我们鼓励学生跨出校园、家门, 迈向社会表“感恩”。于是, 一个个楼道长、气象长、宣传长、生活长等社区“官儿”应运而生, 他们帮楼道、社区搞卫生, 帮老人买年货, 他们编中国结、剪窗花, 写对联、行问候礼, 把“感恩”之情从一张卡、一份礼、一首歌、一朵花、一碗菜中来抒表。

2. 实施感恩的“三维”链接

我校把“爱心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 虽然没有特定的上课时间、固定的上课地点, 但在学生的生活、学习、话语、举动、眼神间都传递着浓浓的爱、深深的情。因此, “爱心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

一是校内外结合。就感恩的空间而言, 校外比校内更重要, 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 需要学生定时定地到校外表“孝”, 献“爱心”。如双休日的必修课:给父母洗脚 (洗袜子) , 与父母谈心;上敬老院、福利院送温暖。就感恩的时间而言,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传统节日都是教育学生表孝心的好时机, 三八妇女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因此, 我们非常注重校内学感恩、校外表感恩的连接工作, 而这是活动成败的关键。

二是课内外结合。感恩不是空洞的说教, 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课内学习后有了“感恩心”, 就必须有“感恩行”, 否则就是空话。为此, 我们设计了各种主题活动、专题活动作为载体让学生实现由“感恩心"到“感恩行”的过渡。以“用自己的智慧, 为长辈赢得快乐健康”为主题的“孝心考场"就是一个既展示智慧, 又考察真情孝心和爱心的舞台。正如一位家长所说:“创设这种新颖的课外教育活动载体来教育孩子孝敬长辈, 正是家长们所希望的。”

三是学科间互动。把“感恩孝心”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之中, 一篇感人至深的爱心文章, 一首弘扬爱心的抒情歌曲, 一道加减乘除的爱心四则混合运算, 一幅颂扬“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爱心画, 都是“感恩孝心”教育的好题材, 各科教师都树立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大育人观。

3. 注重感恩的“三元”互动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 他们有丰富的思想, 独特的个性;他们是未成年人, 有可塑性, 也有一定的惰性。因此, 在营造感恩的氛围时, 需不时地点燃他们感恩的火苗, 在一次次指引他们开展感恩实践后使其成为一种“感恩习惯”, 最终享用终生。

一是教师引路。发放“感恩孝心卡”, 详细列出“孝心十做到”等内容, 要求学生以“孝心十做到”为镜子, 每天努力实践。每个月, 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 肯定优点, 指出缺点, 指导行动, 巩固其道德情感。实施一段时间后,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感恩孝心卡”里的部分内容, 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

二是学生自评。要求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恩行动和体会, 以便在班队活动时交流总结。把自己的感恩心、感恩情和感恩行为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 这正是养成他们良好道德习惯的催化剂。

三是家长评价。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要求家长全力配合, 实事求是地填写好反馈表中的评语。家长、社区将学生的表现填入“社区活动反馈卡”, 反馈回学校后, 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社会感恩活动表现, 这样“一来二去”, “反馈卡”成了家、校、社三位一体共同培育孩子孝心的有效载体。

二、初步成效

1.校园里歌颂着“孝心好少年”

学校每学期评出五批“孝心好少年”, 刊出五期感恩孝心黑板报, 展出两期感恩孝心体会文章, 并积集出版《心灵的诗篇》《感恩在行动》等系列丛书, 还把“孝心好少年”的照片与事迹在宣传窗中展出。

2.家庭中营造了文明的育人环境

父母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不但懂得了营造家庭文明环境的重要性, 自己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 社区中涌现出一位位孝顺儿媳, 敬老爱幼蔚然成风, 孝敬之中美德得到了大力弘扬。

3.社会上颂扬着优秀事迹

“孝心好少年”不仅活跃在校园里, 更多时行动在家庭和社区, 他们的优秀事迹在社会上传颂, 再加上校园宣传窗的无声宣传, 间接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反过来, 又让学生成长在充满爱意的社会环境中。

三、几点思考

我校开展的“感恩孝心”教育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只是刚刚起步。为此, 我们对做深做透“感恩孝心”文章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1. 要进一步做好融合文章

要不断设计各种载体, 把中华民族“学孝”的传统美德深深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 紧密融合于学校的德育体系中, 努力使这种教育融合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真正体现“家庭是课堂, 父母是老师;社会是学校, 民情是教材”的大教育观。

2. 要进一步做好延伸文章

15.播撒美境的种子 篇十五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收获吧!

我们这次美境夏令营的口号就是“心中有美境,手绘绿地图”。自然之友的组织者缜密的安排,让我们一步一步深入到绘制绿地图的活动中。从一个游戏到另一个游戏,无一不是为最终目的服务的。而学生和老师乐在其中,受益匪浅。巧妙绝伦的分组游戏,把本来并不熟悉、来自不同地区、年龄差异悬殊的人们聚到了一起。

这次美境夏令营活动是我们终生难忘的,绘制绿地图的过程让我们深深地感到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密切关系,我们去保护她,爱护她,她就会变得更美丽。而有些地区,由于人们的短期利益,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的利益。所以,我们希望人人爱美境,人人爱自然。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我国召开,让世界人们看到中国美丽的环境,中国人美丽的心灵,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呀!

绘制绿地图,人人都参与!

——中关村一小于本河(核桃)

这张地图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有山有水有木屋有树丛有鲜花有蝴蝶有……在我心中,它太完美了,缺点都隐藏在完美之中。

这幅地图包含了大家的心血、感情、祝福。团结的力量使这幅绿地图更加完美。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家共同完成的,每个人的汗水、心血都被它吸收了,她将美展现给每一个人。这次制作绿地图,让我学会了团结;让我知道了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让我明白了只有每个人都付出,作品才会是完美无缺的!绿地图里的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自然。现在的许多地方都人性化了,什么都有,就是少了一些自然的感觉。我真心的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可以有更多的地方这么自然,这么美丽。

——良乡第三小学 杨明(榴莲)

在这个暑假里,让我开心的事很多,但最让我开心的还是参加“美境行动”。而参加美境行动让我尤其开心的是绘制绿地图。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知道了很多的知识,也知道了很多道理。我会记住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我会记住心中有美境,手绘绿地图。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我一定参加。

——国子监中学 黄建正(竹子)

我还是最怀念夜晚上山探险。当夜幕降临时,我们就出发了。进入山中,那里的夜格外的宁静,时不时见到几只飞舞着的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冷光,仿佛就是一些会移动的星星,在夜晚显得格外耀眼。当我们关掉手电,去感受山中夜晚的宁静,天空的美丽,萤火虫的光芒,夜晚金蝉和蝈蝈一起在欢叫,比白天叫得更响亮,使整座山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就像在为宁静的夜空唱着美妙的小夜曲,分外好听。而在城市中却几乎看不到萤火虫了,说明我们更要保护大自然。

夏令营中我们制作了绿地图。绿地图(Green Map)是用一套世界通用的图示在地图上清楚地标示出环境中与你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和文化景点,可以帮助你发现熟悉周遭可能被忽略的绿色资源,换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它的识标是用一些比较精致的图标来表示的。例如一朵花,就代表春花,也就是观察花的好地方,等等,并且都是我们亲自手绘出来的。当然,用具不是我们来配备的,而是要通过团队的努力,闯过五关才能得到的。

这三天愉快相处的日子,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大自然,还培养了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我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也增强了,也知道了“美境”两个字是“美好环境”的简称,而“行动”,则是指只有通过我们身体力行,亲自开展各式各样的环保活动,才有可能实现环境的改善。

——柳荫街小学 李玲(含羞草)

资料:

“美境行动”是一项环保实践活动,旨在提高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中小学生自己设计环保小方案并予以实施,激发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

“美境”两个字是“美好环境”的简称,而“行动”,则是指只有通过我们身体力行,亲自开展各式各样的环保活动,才有可能实现环境的改善。

16.读《播撒诚信种子》有感 篇十六

无法忘记那件事

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每人收费60元。我想:60元,对我家来说是小意思。可不知怎的,回家以后,我竟对爸爸说:“我参加了学校的科技航模兴趣小组,需要交材料费120元。”爸爸二话没说,就把钱给了我。吃过饭,我飞奔到学校,把60元钱交给了老师。看着剩下的60元钱,我心里盘算着:我要去买一部赛车,我要去“大吃一顿”,我要……可没想到,几天后,老师说要到我家家访。我一听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接下来就可想而知了。那一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脸色铁青,满脸失望。她用一种颤抖的声音说着话:“星期一,你常无故缺课,你去哪儿了?为什么你爸妈都不知道?你多拿了60元钱,这又是为什么?你还是我眼中的三好学生吗?你怎么可以这么欺骗你的父亲母亲……”那一刻,我流泪了,为自己的无知,为我自己扔掉的诚信。

今天,当我读了《播撒诚信的种子》一书后,我的心灵好像受到了一次珍贵的洗礼。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且不说苏武忍辱负重、精忠卫国,也不说杨利伟一诺千金、志在千里,就说说埃默纽吧。当他亲眼目睹养父母杀人的事实后,无论他的养父母怎样棍棒相加,鞭子抽打,他却始终不肯说谎,最后竟被活活打死了。小小年纪的埃默纽,他用自己的生命壮烈地捍卫了诚信、捍卫了真理,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想想埃默纽,再想想我当初的所作所为,我为自己感到可耻。我不停地责问自己:我究竟干了些什么?我怎么忍心无缘无故不停地编织着谎言,欺骗老师、欺骗生我养我的父母?我怎么可以这样辜负老师、父母对我的信任?在埃默纽面前,我显得如此渺小,我无地自容,我无法谅解自己的过错。在自责、忏悔的同时,我也更加明白了诚信的重要。

17.读《播撒诚信的种子》有感 篇十七

诚信诚信,其意为诚实守信,故诚信既是谦虚老实之意,又有一言既出,四马难追之义。古往今来,诚信一直被看为做人的标准。谁诚实守信,谁就是好人;谁弄虚作假,谎言连篇,这个人就不合格。所以诚信一直是人们苦苦寻求的生命之花,但要做到真正的诚信,也是不容易的,否则这个世界就到处是光明了,就不会有阴暗了。而《播撒诚信的种子》一书,正确的介绍了诚信之本,具体得告诉我们怎样做到诚信。今天我将他仔细得看了一遍,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

《播撒诚信的种子》一书中明确提出:诚信乃做人的基本。不错,诚信不仅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光明正大,还能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到处都是明媚的,没有一丝阴暗。所以说,诚信的人能给社会带来许多好处,能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合格得活下去,不用像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一样在世界上苟且偷生。我们就要做这样的人!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它体现着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襟怀坦白,也体现着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所以,我们一定要立志做一个诚信的人。要做诚信的人,首先要从小培养。撒慌就像吃榴莲,第一次撒慌时,还能止住,但如果又撒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养成习惯了,那是想止住也来不及了。想做一个诚信的人,就要时时刻刻约束住自己,做正大光明的事,不做亏心事、见不得人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是有时候做错事,也不要紧张,要认真接受事情的结果,主动认错,并能及时改正,也是诚信的一种。特别要记住两句话:诚信为人之本、言必信,行必果这两句话将对我们接下来的人生道路有着很大的帮助!如果你已经做到了不欺心,不欺人,敢肝胆相照,你就是一个诚信的人,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优秀的公民!

18.播撒环保的种子 篇十八

绚烂的彩虹,往往出现在暴雨之后。学院附中向社会递交的成绩单的背后,同样饱含曲折和艰辛。衡量一所学校,无外乎两个方面:教师师资和生源质量。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学院附中在师资队伍上,缺乏一所成熟的学校所必备的“积累”和“沉淀”。平均年龄三十几岁的教师队伍,似乎验证了这一点。最让人忧心忡忡的,是结构复杂、素质偏低的生源。农民子弟、打工子女、棚户区儿童占很大比重,特困、低保、边缘户、单亲、离异、留守等特殊家庭子女比例高达40%。如此“先天不足”的客观条件,却诞生了让人钦佩的“附中奇迹”,这不能不让人产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学院附中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到底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只有八个字:以德育人,以德立校。

当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吹起德育号角之时,学院附中用最实际的方式,调动起所有的力量,像农民耕种土地一样,踏踏实实地在学生心田播种道德的种子。附中创造性地推出“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把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四方面因素全部激活,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力量和全覆盖的德育体系,探索出“以德育人、以德立校”的成功之路。

一、学校是学生成长的舞台,也是立德树人的熔炉

在德育实践中,学院附中科学实施“五个一工程”,使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07年,伴随着北国春天的到来,学院附中召开了一个关乎未来发展的关键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从领导班子到教职员工,都把注意力点集中了一个字上——“德”。面对生源来自三所小学、学制改为三年制等实际问题,经过科学的论证,学院附中确定了“以德育人、以德立校”的总方针,拉开了学院附中德育育人的大幕。多年来,学校立足以学校为主阵地,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以“五个一工程”为主要框架的德育模式。

1. 明确一个德育培养目标。

没有目标的追求,意味着所有努力将白费力气。为了确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学院附中经反复调研论证,最终形成了“三六德育习惯养成目标体系”。所谓“三六”,指的是围绕修身、学习、生活三大方面,分别确定六个良好道德习惯目标。具体来说,培养修身的六个习惯包括:培养心态积极、充满自信的习惯,培养持之以恒、每日进取的习惯,培养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习惯,培养团结友善、和睦相处的习惯,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习惯,培养合作生存、保护环境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养成提前预习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养成集中注意力马上做到、达到当堂就会的习惯,养成复习总结、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养成强化记忆并在听课时动手写摘要的习惯,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养成每天干一次家务的习惯,养成每周做一次饭菜的习惯,养成每周洗一次衣物的习惯,养成每周倒一次垃圾的习惯,养成每周进行劳动一次的习惯,养成每周独立购物一次的习惯。“三六德育习惯养成目标体系”一直为学院附中所坚持,多年未停,一以贯之。

2. 制定一套德育保障机制。

立德树人不在一朝一夕,需做长久之功。为此,学校组织力量,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学校编写了“三六”工程专用的校本教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并制定了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创办了《附中德育》专刊,分为学生版、家长版和教师版,成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交流的重要纽带。制定了《学院附中一日行为规范》《学院附中德育管理细则》《学院附中学生违纪处理暂行规定》等,以《附中德育手册》的形式发到学生手中,让德育要求随身同行。建立了学生德育档案,由班干部、班主任和政教处共同负责记录学生的进步表现和不良行为,直至毕业,全程跟踪。学校还建立了“德育接力本”,当某一学生违纪后,在本上登记并接受“区域保洁”的惩戒,由本人负责保洁区域的卫生监督,发现下一学生在该区域违纪后,将“接力本”传给新的违纪学生。

3. 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德育教育。为此,学院附中推出三项措施来提升队伍素质。首先是开展强化培训,每学期制定班主任教研活动计划,每月由政教处组织开展全校班主任教研活动。多年来,先后策划开展了很多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教研活动,比如观看魏书生等名家的教学光盘、聘请省教育学院景敏教授等专家来校讲学、组织校内优秀班主任轮流开讲座等等,使先进的德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得到传播。其次是开展内部科研交流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建立“班主任工作坊”。各“工作坊”设有坊名、坊训、坊义、坊歌、坊长,共同研究本年级德育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发性问题,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三,与外界开展教研交流活动,学院附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的教学研讨会和评选课活动,还多次选派教师出国学习交流,极大地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更新了教育教学的方法。

4. 组织一系列德育活动。

任何好的规则都不是挂在墙上显示理念的,而是要放到实践中依靠有声有色的活动来取得实际效果。围绕三大方面的十八个习惯,学院附中分别组织了针对性很强的活动,以层出不穷、丰富多样的活动来促进德育习惯的养成。为培养修身习惯,学校开展了“主题周”教育活动,如“诚实守信周”“关心他人周”“爱护环境周”“团结有爱周”“文明礼貌周”“自主学习周”等等,这些主题周配合每周升旗仪式和主题班团队会,使学生的德育习惯不断得到强化。为培养学习习惯,学校开展了“教学四清”活动,即段段清、日日清、周周清和月月清,强调对每段、每日、每周、每月知识的及时复习和测验。为培养生活习惯,学校为每个学生分发了《生活习惯六个一记录本》,用于记录每周活动情况。

5. 营造一种浓厚文化氛围。

德育文化是德育不可或缺的要素。德育文化的浸润熏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德育认知,进而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为打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学院附中加大投入,以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和楼道文化为抓手,建设了“亭廊文化体系”和“教室文化体系”,德育文化遍布校内每个角落。学校坚持开展“书香伴我成长”校园读书活动,倡导师生爱读书、多读书、善读书,相互交流,体会心得,达到了涵养思想、冶炼情操的目的,近三年来,共举办9场读书报告会。学校大胆创新,开设了《弟子规》课程,制定了《弟子规》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表,印制了《弟子规家庭作业本》。

二、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领路人,也是立德树人的主力军

在德育实践中,学院附中的广大教师紧紧把握四个环节,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每天放学后,学院附中家长的手机,都会收到班主任发来的短信。有的短信是布置家庭作业,有的是对近期学习的提示,更多的是对个别学生进步的点评。这些短信,是班主任通过校讯通平台发送的,它让家长和学生感觉到,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领路人,也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在德育工作中,广大教师应注重对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四个环节上下功夫,有效引领学生投入到德育实践中。

1. 把握激励环节。

激励是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催化剂”。学院附中的广大教师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激励环节,坚持使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跟学生交流,给学生输入“我能行”的正能量。全校班主任队伍每人每天都要完成班主任手册中的“心灵之约”和“满园春色”内容,记录每天学生和班级的变化。班主任每天还要找一名学生谈话,发现亮点,真正做到用心交流和倾听。这一做法常年坚持,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更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学校每个班级都开设“我们的成功”和“成长历程”专栏墙报,每天都对进步学生公开表扬。班主任要每周检查一次《生活习惯六个一记录本》,每月检查一次《弟子规家庭作业本》,写出评语,给予鼓励。班主任为每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记录下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各科任教师关注学生点滴进步,对于周周清、月月清中成绩提高较快的学生,会给家长送喜报,让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2. 把握渗透环节。

良好德育习惯的养成,重在潜移默化。学院附中认识到,单靠德育教学,是难以完成培养良好德育习惯的任务的。为此,我们倡导“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由学校政教处制订方案,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准德育的结合点和渗透点,巧妙把德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为促进这一模式的深化,学校每年开展“课堂教学德育渗透评优课活动”,通过公开上课、评审说课等方式进行评优。通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形成了“全员都是德育教师、全科都是德育教学”的良性模式,让德育的和风细雨时时处处都润泽学院附中的莘莘学子。

3. 把握家访环节。

家访是一个常用常新的老方法,学院附中对这一老方法非常重视,制定了严格的家访制度。他们规定,新任班主任一学年内每名学生家访不少于一次,连任班主任一学年家访人数不少于班级1/2,每次家访要做好记录,学校在每学年末审核家访表。针对新形势下的发展变化,学院附中对传统家访进行了“升级”,各班都建立了家长和学生共用的“QQ群”,有条件的班级还建立了班级贴吧,家访的渠道从现实生活转移到虚拟平台,使家访变得更有时代感。除此以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还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保持跟家长的联系。

4. 把握帮教环节。

为保证每名学生在德育教学中“一个都不能少”,学院附中对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不冷遇,想方设法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教育工作。在学校党支部的倡导下,广大党员积极开展“一帮二”活动,每名党员负责两名后进生的教育帮扶工作,定期与“后进生”谈话交流,共同制定帮教计划。在广大党员的影响下,一大批骨干教师也参与帮教行动,用“一帮一”的方式帮助后进生成长进步。

三、家长是学生成长进步的监护人,也是立德树人的推动者

在德育实践中,学院附中抓住“三个关键”来强化家长的德育参与,使家长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 抓住“参与”这个关键。

学院附中把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看作是德育的重要补充。为疏通参与的渠道,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制定了家长学校学年计划;建立了由32位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成为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纽带;开设了校长信箱,家长可以通过信箱直接对学校的德育建设和教学工作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2. 抓住“提高”这个关键。

家长素质的提高是德育教育的现实需要,一名优秀的家长,就等同于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此,学院附中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能力。每学期都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学习自主性培养”“习惯科学化建立”等讲座深受家长欢迎。每逢新生入学,学校都要对家长开展专题教育,尽快解决家长因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后带来的不适应问题。学校还沿袭着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结束后的举行家长会的传统,这一系列家长会不是考试成绩的“发布会”,而是学生综合成长的“恳谈会”,更是提高教育孩子能力的“报告会”。很多家长感慨地说:“孩子进入学院附中后,家长跟孩子一道都有了提高和变化。”

3. 抓住“监督”这个关键。

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监督者。他们的监督作用一旦有效发挥,将有助于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进步。为确保监督作用得到发挥,学院附中推出了“家长天天开放日”活动。这一活动,让更多关心学校、关注班级的家长走进课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监督,更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拉近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距离。此外,家长对学生的监督,学校进行了严格的要求,也得到了家长的密切配合。比如,在《弟子规》的学习中,家长可以在《弟子规家庭作业本》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教学四清“活动中,家长在家里监督学生进行周清试题的测试;在“生活习惯六个一”活动中,家长是学生的“家庭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

四、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客观对象,也是立德树人的自我管理者

在德育实践中,学院附中引导学生在四个方面实施自主成长教育,广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 倡导“自律育德”。

步入初中的青少年学生,正是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阶段。结合这一心理特征,学院附中提出“自律育德”的要求,并开展“人人做德育志愿者”活动,使“自律育德”有了鲜活的载体。“人人做德育志愿者”的举措,让学生成为德育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无论是在教学区、办公区,还是在实验区、操场上,都能看到佩戴德育志愿者授带的学生身影。他们不仅要以身作则,争当表率,还要随时发现学校中的良好言行,制止失德言行,提出中肯的建议和善意的希望。此外,学校建立了由学生会和团委干部组成的监察员队伍,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纪律和卫生情况,改变了师生之间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培养道德习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倡导“自学育智”。

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就是开动智慧的发动机,一旦主动性得到发挥,就等于开动了培育智慧的发动机。为了让每名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思考起来,学校在课堂学习环节,实行了“小组合作、分组联动”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在课后学习环节,增加了自我预习、自我复习、自我阅读、自我思考的学习要求;在课外学习环节,先后开展了“读一本书”“写一个影评”“写一篇家乡游记”“做一次趣味试验”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自我潜能的课外活动。“自学育智”的有效推进,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

3. 倡导“自主做事”。

只有学会自主做事,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为了提高自主做事的意识,培养自主做事的能力,学院附中从最细微的生活细节出发,策划了一系列让学生摸得着、够得上的技能培养活动。学校开展了洗衣技能大赛、烹饪技能大赛、购物技能大赛和洗碗大赛,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市场经济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全校80%的学生在这一系列竞赛活动得到锻炼。同时大力提倡在班级“事事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管”的承包制,同学们的责任感显著增强,同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气逐渐形成。

4. 倡导“自我评价”。

认识自我就是对自身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是自我提高的关键。在这一关键环节上,学院附中设计了“完美自我”和“心灵成长”两种自我评价模式。每天第八节课为“完美自我”活动时间,每班组织学生从修身、学习、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具体环节包括:反思——发现长处、查找不足;整改——发扬优势、弥补差距;提升——找到学习的好榜样、采取措施努力赶超。通过这种“一日三省”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走向成功。每周二、周四中午为“心灵成长”活动时间,每班的主持人朗读一篇励志文章,学生听完后当场写下自己的感悟,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通过这种即听、即写、即说的方式,让学生思想境界和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使德育间各个要素的作用和功能放大了,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学院附中大受其益,走过了泥泞,迎来了春天。

上一篇:汉字文化知识下一篇:环保产品检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