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听觉训练策略分析论文(8篇)
1.钢琴教学听觉训练策略分析论文 篇一
摘 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尤为重要,所有技法都应该为声音服务。但是听觉与声音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我们只有用“听”来辨别技法的科学性、合理性,用“听”指导技法的进步,使“听”作为我们提高弹奏钢琴技术的支点,才能使掌握技术有的放矢,才能使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关键词:声音听觉 钢琴音响 内在听觉 音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我们的小琴童们也日益增多。而在我们现阶段的钢琴教育中却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训练学生的技术、技巧,而忽略了音乐中最美好的东西——声音以及如何辨别声音等。今天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正确看待声音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它没有看得见的形象,也不是用文字和概念来表达的,它只用声音来表达,可是声音也像文字、概念和可见的形象一样,能够表达得清楚易懂。既然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那么每一个教师首先应当关心的是声音的训练,他的最重要的任务也在于此。但有些教师总是把注意力放在狭义的技术、华丽的快速上,而把最重要的声音训练挤掉了,或者把它放在次要的地位上。
一些教师对于如何感受声音和在钢琴上表达声音这一问题有着不正确的看法:对声音不够重视。他们对于钢琴上特别丰富多彩的力度变化和声音变化不加思考和钻研,一味地追求前面讲过的狭义的“技术”,这样导致孩子们的听觉缺乏训练,想象力也不够,更不善于倾听自己的声音。然而声音是学琴之人应当掌握的全部手段中最重要的一个。我经常听到一些钢琴老师谈论并且自己也感受到,教会学生弹好听的声音比什么都难,因为几乎一切都靠学生本人。这里指出的并不是这项工作的困难程度,而是它的重要性和尽可能完善地解决这问题的必要性。当然,训练声音是一件最困难的工作,它和学生的听觉禀赋以及精神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听觉越是迟钝,声音也就越是呆板,因此声音听觉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课题。
二、怎样教学生从“听好”到“好听”
声音听觉是什么呢?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本身包括许多组成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音高听觉、调式听觉、色彩力度变化听觉与内在听觉,这四种听觉中每一种对学习钢琴都有重大意义。
分析了什么是声音听觉,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觉呢?我认为听觉和其他能力一样是在要求它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必须首先做到整个钢琴弹奏都是在不断的听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时我询问一些学生,应不应该在弹奏时一直倾听自己的演奏,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可惜的是实际情况完全不同。他们在弹奏上最普遍的一个缺点恰巧是很少用听觉参加弹奏,在学习作品的最初阶段,总是不注意听声音,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花在视谱、节奏和“手指”上,而在学习作品的中期阶段,学生又特别热衷于技术锻炼,拼命“死抠”一些难弹的地方。长时间的这样练习,最后就导致了用粗糙而过急的触键“硬挤出”每一个音,声音平淡而无表情,更可怕的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残害自己的听觉。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上个世纪R.H.伊古姆诺夫的《钢琴演奏原则和教学原则》中提到:“在弹钢琴技术练习时,哪怕是最简单的练习,康士坦丁·尼古拉耶维奇没有一刻不考虑到声音的处理是否合适,他所弹奏的一切无论如何都是极具音响色彩性的,他曾那么坦诚地承认:‘对我来说,除了具体真实的声音就没有音乐。’”
2.钢琴教学听觉训练策略分析论文 篇二
首先, 我们应了解器乐学习中存在的矛盾和关系。众所周知, 器乐学习存在着较强的技术性。音乐表现力建立在技术支持基础上完成。故多数人容易理解为技术学习应当放在第一位。但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是, 器乐初学者在初级阶段因大量练习技术, 从而导致失去对音乐美好感受的信心, 最终辍学。如果因为技术练习而抹煞了人们对美好音乐的向往, 则失去了学习器乐的意义。但如果没有技术支持, 我们又如何才能完成实现音乐表现力呢?
立足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耳朵则是总指挥。只有符合我们耳朵需要的声音, 才能打动人心, 使人受到音乐的感染产生美的共鸣。学会倾听, 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在钢琴演奏学习中同适用。出于钢琴这种器乐演奏特殊性, 我们从听觉的七个角度, 来谈谈儿童钢琴学习中, 如何由听辨入手, 解决技术性与音乐性的融合问题。
一、避免错音
这点看似最基本的要求, 却往往是很多老师经常遇到的头疼题。经常有孩子们在弹奏曲时, 每一遍弹奏都出现不同的错音。尽管每遍老师都会指出其错误所在, 并要求改正。但孩子们可能依然我行我素的错音。不要责怪孩子粗心大意。因为有时候, 真的不是因为粗心造成, 而是没有建立听辨和声的能力, 因此而不能分辨出错音。
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听, 你觉得双手合作声音和谐吗?这个声音好听吗?”并多重复几次不同错音的弹奏, 要求孩子们听辨不同。直到孩子们能细心听出各种声音的区别。这样在孩子继续练习的时候, 即使再出现错音, 孩子能立刻发觉并自主改正。
二、整齐融合声音
是否你也在钢琴教学中遇到孩子经常双手对位不协调、弹奏声音出现前后时差不整齐的现象?事实上, 这仍然不是因为粗心造成, 而是因为孩子们从未意识到——当双手共同完成整齐声音会使整首演奏乐曲变得更好听!这一切是由于没有训练过并形成听辨融合整齐和声声音的意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描述为:“在排队的时候, 我的鞋被谁踩到了?”并要求孩子们慢速整齐的发出双手声音的习惯。
三、听辨声音虚实
相信很多钢琴老师也遇到过, 孩子们为表现P力度, 力量不敢出声, 蹑手如做贼般动作。而遇见f力度时, 则拼命砸琴现象。这种弹奏必然使乐曲失去准确表达, 使听众感到突兀。不要怪孩子, 那是因为对孩子们没有做过听辨声音虚实的听力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描述为:“我很自信”, 并让孩子以自信的状态弹奏结实声音。用“叹息”来描述P力度, 让孩子以描述状态来弹个P力度。在经过反复多次听与手力量状态磨合后, 孩子们就能够知道声音虚与实是如何产生和表现的了。
四、分清声音层次
钢琴演奏是双手精密合作的过程。其中一项基本技能就是, 在表达音乐性的时候, 双手往往没有相同的力度, 也没有相同的动作。这是钢琴音乐声部、音色层次体现的方式。孩子们在弹琴的时候是否声音干瘪而毫无乐音感, 甚至听起来很吵闹?那往往是因为孩子们没有懂得, 钢琴音乐很多时候是需要分声部、层次、和声感的。让孩子明白这点, 会使弹奏音色明显进步。我们可以多引导孩子听声音的感受。例如引导提问:“你听, 这是小鸟在歌唱?还是有人在吵架呢?”让孩子在弹奏中学会听自己弹出的声音是否美妙。
五、听辨和声色彩
这里所指的和声色彩是和声产生的情感音色。比如, 大调和弦是明亮的色彩;小调和弦产生忧郁的色彩;增三和弦造成扩张的声音;减三和弦给人紧张收缩的感受。也许和弦仅仅是半个音之差异, 但造成的声音结果却大不相同。让孩子们多听听和弦之间的声音对比, 使感受不同, 这样能增加孩子对不同和声色彩的感受力, 也使孩子在弹奏曲目时更正确理解乐曲的表情意途。
六、还原音乐的语言性
音乐最初始于劳动号子。后来逐渐发展, 渐渐语言化。这在后来很多歌曲中有所体现。我们常要求同学们要想弹好钢琴音乐要先学会唱歌。因为钢琴音乐歌唱性相通于歌唱情感表达。歌唱又大部分来源于人类的情感语言。所以, 还原音乐的语言性, 能使钢琴音乐更贴近人们的心灵情感而动人。例如, 车尔尼作品OP599中第36条中, 我们会根据右手连线的句法, 以及旋律音色和起伏, 要求同学们多听自己的各种弹奏设计, 并尝试编个故事。故事的语言与乐曲的句法必须一致。当同学们讲出自己最合理的故事情节时, 我们会要求同学弹奏此曲时要倾听自己所述故事的音量、呼吸、抑扬顿挫, 并与自己弹奏的声音保持一致。这样弹出来的曲子就如同数说故事一样吸引人了。
七、分辨音乐的表情状态
分辨音乐的表情状态, 实际目的就是为了使同学们获得情感体验, 并将自己情感状态产生的弹奏声音运用于乐曲演奏中, 从而获得听众情感共鸣。在教学中为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可以多示范不同感情状态下发出地不同情感状态的声音, 并让学生听辨。例如, 激动兴奋状态下弹出的触键声音会直接而明亮、响亮而激动;而失望伤心的情感状态下, 手指的触键会相应变得缓慢而弱力度, 从而产生对应的情感音色。人的多种情感各有相应的弹奏状态。要想准确表达乐曲中的情感共鸣, 不仅要有一定的阅历, 也需要平时有针对性的练习情感与手指的协调力。更需要用耳朵作为总指挥进行听辨和分配全身力量状态练习。
3.钢琴教学听觉训练策略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钢琴教学;听觉;触觉;视觉;协同
1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触觉、视觉科学的协同理论基础和研究必要性
1.1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触觉、视觉科学的协同理论基础
简单的说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在演奏钢琴时候必然的需要动用我们身体,主要就是一双灵巧的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是什么来指挥我们的手呢?是大脑!而且当然不是“乱弹琴”,而是有序的、有理性和充满灵性的运作,那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是节奏感、是抒发、是述说!甚至可以只有一只手、或是你能用脚趾头,所以我们实际需要的是一个能充分运作的大脑,对我们身体反应下来的触觉、听觉、视觉进行有机整体的协调统一指挥能力。
从科学理论上来解释也就是协同学原理:各要素和系统之间、系统和环境之间又存在的各要素的相对独立却又在一个整体系统中相互合作、作用、协同和互补等关系。在钢琴演奏中,我们身体是一个整体系统,由大脑控制,而用到的手、眼、耳等器官各要素形成的听觉、触觉和视觉都受到大脑的调控协同作用才能完成这一项高级的人类艺术行为。
因此,要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优秀的钢琴表演演奏者,关键就是要加强身体各感官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使之能够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我们就需要分析钢琴演奏中各感官的作用和特点,适当的恰如其分地激发身体蕴藏的潜能,加强互相之间的关联运动,提高钢琴弹奏系统的整体功能。
1.2 研究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触觉、视觉协同的必要性
我们看到天分对于所有艺术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天分对于学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我们又知道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而且是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优秀的钢琴演奏者甚至是只有一只手或者是盲人,相信每个钢琴的学员都会被这样的后天努力的人给感动。
总的来说,有一个健全的身体和优秀的大脑当然是最好,但是我们很多有天分的学生没有掌握合理的有效的学习演奏钢琴的方法,导致演奏生硬、错谱乱音、缺少灵性和激情的支撑,有时候完全看不到钢琴表演艺术的流畅性。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教学方式上入手,首先研究和重视起来对于钢琴演奏教学中整体协同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系统。
2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触觉、视觉科学的协同的具体研究
2.1 听觉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音乐艺术,听觉是最基础和重要的感觉系统,每一个音节、音调的细微变化,没有足够的听觉分辨能力就根本谈不上欣赏和演奏钢琴艺术,在生理上这也是最精密的调节器。对于钢琴演奏或许我们可以用脚,可以没有视力,但绝对不能缺少一双能够倾听的耳朵,在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对于学生更加的需要这样强大分辨率的耳朵已及时纠正学生产生的失误。
2.2 视觉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于一个已经娴熟的钢琴艺术家来说,演奏钢琴时,或许可以暂时不使用视觉,但对于学习的学生来说,这就是很重要的身体对于外界开放性接受的“接收器”,在学习阶段,视觉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亚于听觉。学生需要用眼睛去识谱,并且需要以视力为中心的进行专注的练习,也只有视力的集中才能使学生暂时的投入到钢琴演艺的学习专注中。在迅速的进步下才能逐渐建立学生对于钢琴演奏音乐的爱好兴趣,而视力正是这样一件快速的个人具备的利器。
2.3 触觉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如果说听觉是精密的调节器,那么触觉就是被指挥的执行者,培养触觉是钢琴学习的最基础的目的,因为,要使演奏充满热情,演奏者本身必须对钢琴演奏充满热情,而培养这种爱好的基础就是我们的触觉。关于触觉,总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汗水,而它的回报却是无价的,“得心应手”“行云流水”的境界不正是我们学习钢琴的最终目的吗?在开始学习阶段,所有的不适应都可以归为触觉的不习惯,而在学习后期表演阶段,随着触觉的熟悉,学员开始熟练地使用触觉,享受钢琴音乐的美妙,所以后期触觉配合听觉的调控就完全可以进行钢琴演奏了。
2.4 听觉、视觉、触觉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协同性的研究
钢琴演奏是需要全心意的投入的一件艺术行为,简单的应付只能产生不和谐的噪音,无法使听众和演奏者享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因此,各个感觉系统器官都必须在大脑和身体的自动协调下达到最优化、最合适、最为和谐的合作模式,而这样的和谐模式又必须依靠经验——也就是长久的锻炼之后形成的,是身体自主调节的过程。当然我们的教师则是这一过程的催化剂,至于催化作用那就得看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结果了。
3 总结
对于钢琴演奏的学员来说,学习钢琴演奏就是完整自己的协调能力和利用钢琴艺术的表达能力,是一个锻炼的过程,这就必然需要大量的努力和不断练习,而教师的正确引导则可以是学员及时的纠正失误,少走弯路,尽快的掌握和适应新获得的协同能力。用身体熟悉钢琴,用大脑指挥自己和钢琴合二为一进行神奇的演奏。
参考文献:
[1]金晶.谈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听觉练习[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
[2] 袁媛.协同效应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3] 江海燕.钢琴演奏与内心听觉[J].中国音乐,2005(01).
[4] 匡中明.钢琴演奏中“视觉”与“听觉”的统一[J].大众文艺,2010(10).
4.钢琴教学听觉训练策略分析论文 篇四
摘要:提高钢琴作品演奏质量,加强自身听觉素质培养。从各方面加以理解分析,树立正确声音观念,并结合科学的技术训练,从多角度培养良好的听觉素质。
关键词:钢琴演奏;听觉素质;提高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通过听觉器官来接受、欣赏和鉴别音乐。具备对音乐的敏感听觉,才能学好音乐。钢琴是表现音乐、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媒介。爱因斯坦曾说过:“乐器在钢琴家想象力的驾驭下,可以创造千百种音响世界。”演奏者仅靠无拘束的想象是不够的,需要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在钢琴练习中离不开主体听觉监控,以准确听觉判断去控制和校正演奏印象,凭听觉推测出一切发生的准确度,凭听觉去协调音与音之间相互关系,这都离不开敏锐的听觉和良好的音乐鉴赏力。技术训练和素质培养必须要同步,那么,钢琴练习中怎样提高演奏者听觉素质呢?
一、感受无穷尽的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进行的主导。起基础作用的主导旋律变成音调,形成具有特定旋律与特征的意义片段时,就成了旋律主题音调,并发挥着变化导向作用。决定音响运动的关键,在于音高关系。音高起伏与波动,形成了一定高或低、升或降、平直或曲折等变化多端的音响流动线。演奏者要感受这些旋律线的丰富变化,才能在音色处理中把握变化,用心体会旋律线条,感受其进行方向,处理强弱控制与起伏。根据旋律风格去感受音乐音色,用真诚体会去抒发内心情感,发挥音乐本质功效。任何音乐审美都缘自于原始的歌唱。演奏前,发挥想象力作用,创设完美声音意境;对旋律线条加以设计,构成初级印象。演奏抒情乐句如何把握音色控制,坚定旋律如何进行力量释放,都需要用听觉去评判,只有用听觉去感受无穷尽旋律,才能把最好的音乐奉献给观众。
二、感受复杂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时间形式,是音乐的骨架。音响长短时值与强弱等不同表现,形成旋律的节奏关系。要善于感受和理解节奏强弱力度、长短力度,以和谐有致的演奏去抒情达意。演奏者可根据本人理解,参照版本标记,对速度合理调整。对不同作品所处不同背景,采用贴切的速度体现。抓住节奏复杂多变的特点,体会强弱效果,适度表现。每个节奏型是一个独立个体,只有诸多个体连接在一起,才能形成整体。旋律要依附于节奏,不能离开这个音乐之“骨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练习中,把握音值长短和强弱、拍位律动规律、作品节奏特征与风格,运用长短、强弱、徐疾、张弛、动静对比等基本训练,挖掘音响节奏与肢体节奏通感,从而达到织体节奏与音乐审美融合,即具体与抽象的协调统一。
三、感受美妙的和声
和声是多声部旋律结构的有机构成体。和声有丰富的表现形态,要善于在多声部组合中明确自身声部位置,或主导,或辅助,创造有整体和声的和谐效果。和声感本身正是协调不同声部创造完美统一音响的重要心理素质。演奏不同和声,体会不同作曲家创作意图,弹奏出和声色彩变化。在练习中,用心体会和声进行,品味和声倾向性、旋律性、色彩性和立体感。要表现高音旋律部分,把它当作一组和声表层对待;借助和声表现印象与绘画的,要细致倾听和声色彩,创造独特和声与音乐结构体系。如:弹奏19世纪作品要倾听高声部中旋律线条,弹奏20世纪印象派作品时,感受其极富表现的和声色彩。技能方面通过调整重心、远近距离、前后支点等来把握和声。像德彪西说过:“我们期望的音乐,必须柔顺到足以是自己能适应从内心发出的、不受约束的抒情和梦境的幻想。”
四、感受丰富的音色
音色直译为声音的颜色与色彩。每件乐器有自己独特音色,同一乐器也能表现出不同音色。演奏者通过听觉器官感受音色,但往往有一定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各种音色分别注入了物化意想和感情色彩,并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建立不同音色标准。不同颜色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觉,不同乐器让人产生不同色彩感和情绪。因此,要培养正确的音色审美观念。练习中,对音色的把握与处理尤为重要。如:手指触键速度快慢、高低不同的方法、深浅不一的力度演奏,都能使钢琴发出清亮、坚定,或雄壮、抒情、静谧的音色。练习者应该遵守作品内涵,发挥内心听觉,仔细揣摩,反复练习,最终得以合适地表达乐曲情感。可见,对音色的选择与应用不单是方法、技术和形式的问题,而是在一定审美理念指导下的有意识的创造性行为。
五、感受多声部的层次
乐曲多声部的层次,在整个乐器作品中出现几率非常大。所说的.层次,包括旋律曲调本身、和声整体效果、各个声部之间层次。如何培养正确声部审美观?一方面,培养主体内心听觉主动性,从练习第一个音就学会去听。把旋律本身和声分出层次,就像在聆听管旋乐作品中多乐器演奏一样,学会用不同乐器的音色来表现音乐,这样,整个作品才会表现得丰富与生动。最好在练习之前,通过联想和逻辑分析,构建完整知识框架,获得演奏中的丰富营养。针对多声部层次,尤指复调作品的演奏,层次感把握更为重要。在强调每个声部主题同时,不能忽视与其他声部对称。注意旋律层次感,使主题鲜明。保证主题线条鲜明的同时,要注意声部之间对称。做到这几点,手指要有很强的控制力和表现力,这些都要靠演奏者用听觉来感受、判断与调整。
总之,由于音乐时间性特性,只有通过表演才能得以存在。演奏者所创造音乐音响美感,必须和人自身审美听觉形成一种和谐、自然的关系。练习中要挖掘自己听觉机能潜力,捕捉每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音符,充分感受旋律与丰富情感之间的交融,树立正确审美观,培养直创声音音响效果的最理想的听觉素质。音乐听觉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综合运动过程,也是作用于听觉器官的思维心理过程。完成这个过程,要求演奏者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包括理性逻辑思维、直觉感官印象、科学练习方法、正确审美观念,当然,还要有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周薇 《西方钢琴音乐史》
[2]王辉华 乔建中 《音乐学概论》
[5]张前 王次 《音乐美学基础》
5.中度智障儿童听觉训练活动设计 篇五
听觉注意力
活动
一、听听谁的耳朵灵
一、功能
1、培养特殊儿童的听觉推理能力与想象力。
2、提高特殊儿童听觉的记忆力。
3、提高特殊儿童的听觉敏锐力与注意力。
二、方法、准备:标有音名的与儿童人数相同的铝板琴、木槌。
三、操作层次
1.老师单音弹琴,请儿童注意聆听。
2.从最低的音Do弹起,依音阶顺序弹到最高音Do,每次都请儿童说出所弹的音名。
3.这一部分儿童掌握熟练后,可以增加难度,三度三度地弹。比如: Do——Mi——So、Re——Fa——La。
4.也可将8个音符打乱顺序弹,请儿童聆听并说出音名。
5.请儿童将铝板琴放到桌子上,用木槌敲击。通过自己操作,找出各个音的位置。
6.对掌握较好的儿童,可以指导其按音高顺序自己练习敲,以培养乐感。
听觉辨别力
活动
二、猜猜是什么物体的声音
一、功能
1、培养儿童辨别物体声音的能力。
2、提高特殊儿童听觉的敏锐力与注意力。
3、提高特殊儿童听觉的辨别能力与记忆力。
二、方法、准备:1.活动区的物品——杯子、木片、金属、塑料、一块大布、一根小棍。2各种打击乐器。
三、操作层次
1、把杯子、木片、金属、塑料等物品取过来,置于教师和小朋友的中间。
2、.用一块布将这些东西蒙上。
3、请儿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是什么声音(教师用小棍轻轻地敲击杯子等物)。
4、可依次敲下去,请儿童分辨声音。
听觉记忆力
活动
三、找出活动相同的声音配对
一、功能
1.培养儿童辨别声音强弱的能力,让听觉更灵敏。2.培养专注力与敏锐力。
3.发展儿童腕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柔韧性,做好书写前的准备。
二、方法
准备:请儿童协助取来红、绿两盒音筒,放到毯上。老师先拿出红盒中的强弱两个音筒(强度相差较大)放在幼儿前面。
三、操作层次
1.先拿声音较强的音筒来摇,请幼儿注意听,请幼儿做同样的动作。2.接着再拿声音较弱的音筒摇给幼儿听,请幼儿亲手操作。
3.先听强音再听弱音,听完后,强音放在绿桶里,弱音放在红桶里,让儿童进行强强—弱弱配对。
4.以此类推,将6种不同的音筒配对成双。
听觉理解力
活动
四、帮我演出来
一、功能
1.培养特殊儿童的粗大与精细动作。2.培养特殊儿童的听觉注意力与敏锐力。3.提高特殊儿童的语言理解力。
二、方法
准备:老师先做几个有着简单动词的卡片。比如:下雨、跑步、踢足球、鼓掌、梳头、刷牙等动词。
三、操作层次
1.老师拿出所有的卡片,然后教儿童一一演完。2.再次拿出刚演完的图片,随机抽取让儿童表演。
3.以此类推,几次训练后,以后再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逐次增加难度训练。
复述
活动
五、跟我一起演一演
一、功能
1.提高特殊儿童的听觉注意力与辨别力。2.提高特殊儿童的听觉记忆力。
3.培养特殊儿童的逻辑思考、推理与判断能力以及想象力。4.培养特殊儿童的听觉理解力。
二、方法
准备:老师准备一个有趣的故事
三、操作层次
1老师准备好先给儿童讲一个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
6.钢琴教学中的放松训练论文 篇六
学习钢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需要复杂的、正确的技术支持。而放松训练是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每一个学生从学琴伊始就被老师告知要放松再放松,但具体怎么做到,却是每个学琴之人备受困扰的问题。那么,何谓放松?前苏联钢琴家尼古拉耶夫对演奏者手的状态曾这样描述:“手不应该像木棒那样僵硬,也不能像烂布那样松软,它应该像弹簧那样有弹性。”
放松,是指身体的自然放松,即从肩关节到手腕都完全放松。触键时,指尖能够撑住整个臂部的重量,腕和肘能灵活地向其他方向移动。演奏者能够感觉到肩、腕、肘以及整个手臂轻松自如,弹出的曲子坚实而有力,在快速弹奏时做到均匀、灵活、清晰。所以,钢琴演奏中的放松,是运动中的放松,是积极的放松,是松而不懈。这是掌握钢琴弹奏技术的重要基础。
一、关于手型的问题。
笔者接触过许多学生,在学琴伊始,就被告知手型很重要,一定要将手指第一指关节勾回来使指尖正对琴键,手心是空的,像手中握着一个鸡蛋的感觉,手掌在弹奏时起支撑作用。很多学生为了保持这样的手型,给整个手掌绷住了力量,手型是做出来了,但整个手掌是僵硬的。用这样的手型弹奏钢琴,是毫无音色可言的。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不应对学生刻意强调手型的问题。告诉他们让手掌自然放松置于琴上,当手掌处于自然状态时,手型也很漂亮,此时弹奏出来的音色就会很好听,乐句也会很连贯。
二、笔者认为演奏时手指落键之后的放松问题也应值得认真对待。
大多时候,一些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弹奏时的放松,却很少注意到手指落键之后的放松问题。学生弹奏时,手掌很放松,抬指时也很自然,但随着手指的落键,却将力量紧紧地绷在了手掌的掌面和小臂上,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放松”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只是抬指时放松,落键后却不知道将力量从手掌面和小臂上解放出来,手指还是紧张的。手指落键之后,指尖部位的肌肉及手臂都应处于放松的弹性状态,而非僵硬地死压琴键。指尖恰到好处地把琴键保持在键盘底部,弹出的音色就优美。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这一点在钢琴教学中很重要,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尤其是对初学的学生。
放松与紧张,要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松紧适度。如何让学生体会放松?笔者认为,一是要进行琴下的练习。让学生坐在琴凳上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告诉学生不要用任何力,老师用手托住学生的左手腕或右手腕,慢速向上抬起,越慢越好,如果感到学生的手臂很轻,说明学生没有放松,老师可以让学生托住老师的手腕,慢慢向上抬起,并启发学生越往上抬感觉老师的手臂越重,抬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把手立即离开,这时老师的手腕会迅速落在大腿上,这种迅速落下的状态说明手臂是放松的。通过多次托腕、上抬、离腕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手臂、手腕的放松。二是进行琴上的放松练习。学生在离琴状态下,手臂获得了很好的放松后,进入琴上放松训练。在琴上放松训练时,不用要求学生的手型,如果一开始要求学生的手型,会造成手的紧张。学生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教师将学生的左手或右手自然放在琴上,通过反复练习,做到放松。然后教师用手托住学生的手腕,向上抬起,抬到一定的高度突然离开,学生的手迅速落在琴键上,许多琴键同时下键,琴声饱满圆润。如果手臂紧张,收回缓慢落下,琴声发虚,不饱满;如果手腕加力则琴声发硬。教师可以用三种触键法弹奏,比较不同的音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触键法、正确的声音概念。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琴上的放松。
笔者认为“聆听”对于放松训练是有帮助的。法国钢琴家齐格勒总结成功的钢琴演奏时说:“许多富于才能的人所学习的钢琴奏法秘诀,绝对不是只靠手指的练习,而是借着‘以心聆听’自己弹出的声音,具备符合调节演奏效果的能力。”她的教学理念是靠听觉,“唯有用耳朵去调整,动作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齐格勒的主张非常正确。动作的放松,首先在于心态、神情,强调肢体,但不能忘记了声音、音乐本身。若全然放弃依靠耳朵,“以心聆听”去调整肢体的放松,也很难奏效。
放松训练要始终贯穿于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不论何时,这项训练都应进行,正确的放松是弹出好作品的前提。
参考文献:
7.钢琴教学听觉训练策略分析论文 篇七
在钢琴教学中,音阶、半音阶、琶音、属七和减七和弦琶音、双八度以及双三度等等这些技术类型的训练,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往往受到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究其原因有三:
一、弹起来或教起来都枯燥乏味;
二、不易“立竿见影”地看见效果;三,学生往往以为多弹练习曲或乐曲也能有效地提高技术。
练习曲或乐曲当然不容忽视,但练音阶、琶音自有其不能取代的作用。当我们从听到大师的演奏时,不能不为他们惊人的的技巧所倾倒。这点想必跟他们受过严格训练分不开。一个学生在他演奏技术成长的过程中,音阶、琶音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技术训练,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提高手和手指的机能,同时让大脑能加以完善的控制。这些是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的。当掌握了合理的弹奏方法之后,练习时间的多少就是决定的因素,总的来说,在这方面,音阶、琶音是演奏好练习曲或乐曲的基础。学生平时只要连续弹上十几分钟音阶、琶音,手臂就会有发酸的感觉。如果学生能每天连续弹上半个小时到一小时,手指的活动量就相当可观了。这就是练习音阶、琶音的一个作用。
此外,还有些特定的技术要求,在音阶、琶音的练习中能最集中地得到训练。一个人要想把音阶、琶音都弹好,不花费很大的功夫是办不到的。
弹得不均匀不流畅是音阶、琶音练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这样说,练习音阶、琶音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要能弹得均匀流畅。
不均匀流畅,一方面指的是手指的力度,另一方面指的是跑动的速度。不少人弹音阶、琶音,这两方面的不均匀都兼而有之。原因之一就是手指独立能 1
力差,这就需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大指的弹奏经常是一个问题。音阶、琶音都必须通过大指的穿指动作得到连贯。如果大指动作不好,就会影响连贯,听起来有一组一组的感觉。大指除了与其它各指一样作垂直的运动之外,还能作水平的转弯运动,来支撑弹音阶、琶音时手的位置转换。正是由于大指的这一功能我们才能够很容易地弹奏长串的音阶、琶音。
学生在演奏时,常常会把大指平躺着往下压键,这样就会导致演奏的音色沉重浑浊。大指弹奏须注意大指掌关节的灵活运用,弹下后,整个大指应呈倾斜状,以指尖的外侧触键。这样的弹奏就可以接近于其他各指,求得音色的统一。
大指的另一种运动方式,即水平的转弯,也应该倚重掌关节的活动。有的学生弹奏琶音时大指是跳过去的,所弹的声音之间,就会出现断裂,破坏了音的连接。应该要求学生大指演奏完要迅速的往手掌下面弯进去,直到大指把音按下,弹前一个音的手指才能离键。这仅仅是一个要求是否严格的问题,要做到其实不困难。
弹琶音时手腕也要主动起来,因为手指伸展较宽时,手需要跟随每个手指的弹奏作一些水平的移动。大指作转弯的动作,手腕可升高一点,使大指容易通过,然后手腕复原。所以,手腕动作可略有一点起伏,但需动作要小,不可太突然,也不要做的太大。
至于弹音阶,因为手指处于密集状态,不需要手腕太多的动作,随着手指的移动及时的移动手臂的重心就好,但要注意防止用大指和小指弹奏时手腕下 2
沉。
小指很弱,学生常常会用手的摆动来帮助小指弹奏,从而造成含糊不清的声音,应该让小指主动抬起,独立弹奏。
音阶、琶音的声音要弹奏得非常清楚是不太容易的,特别在速度快的时候。手指独立性就显的十分重要。学生演奏时会仅注意到手指触键,而忽略了手指弹完后的离键,从而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应要求学生当一个手指弹下时,另一个手指同时抬起。如果弹完后手指还搭在键上,就会造成不清楚的效果。尤其应该注意四指的抬起。
弹黑键也很容易发出含糊的声音,由于黑键突出在键盘上面,跟指尖很接近,所以往往容易顺势摸下弹奏,从而造成弹出来的音色,散而没有光泽。
手腕抖动是钢琴演奏中最为有害的现象,它表明弹奏者手指独立性很差,弹得稍久,就会造成演奏者手腕和前臂酸痛。演奏的声音也会出现抖动并且音和音之间缺乏连贯性、流畅性。要解决手腕抖动首先要解决演奏的基本方法,强调慢起,快下放松。所以我们必须要求学生首先用较慢的速度来进行音阶、琶音练习。
那么关于音阶、琶音练习时所用的速度,应该不同的速度反复练习,即先慢后快,再慢练再快练,通过快练发现演奏时出现的问题,再通慢练解决问题,这样反复的做练习,直到能用很快的速度演奏出清晰,流畅音色集中的音阶、琶音为止。
弹奏音阶、琶音时还要注意节奏问题,最好数拍子。音阶是四个音一拍,结束时刚好停在拍子上。琶音也是四个音一拍,要注意把重音演奏在每四个音 3 的第一个音上,要表现出节拍的律动感。
练习音阶、琶音最好每天要多做练习,使手得到充分的连续的练习。在钢琴技术训练中,持久练习很有用处,车尔尼通过他的练习曲集作品337。他要求弹这本练习曲每一首的每一小段,都反复弹奏十几、甚至二十遍,这种练习虽然枯燥,但对手指的耐力、灵敏度和力度的提高会有很好的效果。三度、六度和十度音阶,比起八度音阶来难弹得多,特别是六度音阶。它的难度不在于手指的负担上,而在大脑的控制上。没有完善的控制,两手就要错乱。因此三度、六度和十度就比八度难弹。这种控制,也需要苦练才能培养出来。半音阶也可以用三度、六度和十度弹奏。这些内容的练习,会占去学生大量的练习时间,但学生会从中得到很大的收获。
还有就是双八度音阶弹双三度音阶,不仅对整体钢琴演奏技术的提高有很好的功效,并且对加强整个手的力量和手指的独立性也有作用。多加练习,整个手就能很好地支撑来自手臂的巨大力量,弹出好的声音。
钢琴演奏技术的各种类型之间,都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能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作为钢琴演奏者一定要多弹各种各样类型的练习,技术才会进步得快。从而是演奏的水平得以较大的提高。
因此,我们一定要遵循一套科学的、正确的、有效的训练方法,抓住音阶琶音等各类技术的弹奏要领,有意识地、明确地,又有具体措施地练习,方能快见成效。
8.钢琴教学听觉训练策略分析论文 篇八
在当今开放式教育的背景下,钢琴教师要走近学生,尽量多与学生互动,着重了解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完成基本功的训练。同时要改变教学方式,让乏味的课堂变的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及时纠正学生们演奏技术中的盲点,促使学生完美的演绎曲目,为听众带来一场听觉盛宴。
一、钢琴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学生划分
每个学习钢琴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验阅历,所以他们对钢琴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基本功也参差不齐。一类是学习钢琴的专业生,他们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对钢琴的理解也相对较深,可以演奏出一些比较难的曲子。这类学生比较好管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较高;第二类是学习一些与音乐有关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于钢琴的基本功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并不扎实,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第一类的高;还有一类是与钢琴专业无关的学生,他们在钢琴面前完全是个新人,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很高。在钢琴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这三类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难度也会大大提升,制定的教学计划也有很大差异,学生之间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分出这三类学生,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当然,不同类别的学生对于钢琴的认知程度也不相同。为了防止学生之间的矛盾,相互之间要分开进行教学,或者各自带上耳机进行不同钢琴曲的弹奏训练,学生之间互不干扰。教师则进行一对一的检查,给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集体式教学”可以有效降低“一对一教学”的高额成本,同时促进学生进步,使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二、钢琴教学基本功训练的能力提升
学生能否弹奏出一首优秀的曲子,识谱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部分学生因为急于求成,对于识谱这项技能的学习并不是特别扎实,在演奏时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常识性错误,给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每一个音符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对每一个音符进行理解和消化,告诫学生不可急于求成,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根本。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针对这些学生放慢教学速度,让学生慢慢提高自己的识谱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心态很重要,要心平气和地教学,引导学生找准每一个音在键盘上的位置,并快速找出下一个音的位置,这样在弹奏过程中才会有更好的体验。灵活的手指是演奏好钢琴的基础,教师要教导学生均匀发展每个手指,因为演奏过程中每个手指都有它的作用,手指的均衡与否直接决定着演奏的成败。不同的钢琴曲对技术的要求也不同,只有均衡提升每个手指才有可能弹出不同的曲子。因为受人本身因素的影响,二、三指常常会牵动四、五指,所以坚持不懈的训练才会在演奏中取得好的效果。不同的曲子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一首曲子中的情感表达同样重要。要把曲子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娴熟的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是演奏的基础之一,但是只一味地追求快速的弹奏缺少对音色以及情感的表达,弹奏出来的曲子也是不完美的。所以,对于触键方法也要尽可能地多的掌握,适当的触键方法能更好的帮助情感的表达,弹奏钢琴本身就是传达一种音乐情感。但是训练者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乏味的训练只会使音乐灵感丧失。一个优秀的演奏师就是用音乐与观众产生共鸣。
三、钢琴教学基本功训练的教学方式
师生互动很重要,同时“填鸭式”教育已经不适合目前的教学形式,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只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教师要学会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堂中来,比如影视作品中的钢琴曲教学或者了解学生们喜欢的钢琴曲教学。真正的钢琴曲是深入人心的,这与每个钢琴师不断地训练是息息相关的。关于触键可以选择可以先从锻炼手速开始,快速的摁一个键和慢速的摁一个键音色是不同的,训练乏味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些锻炼手速的电脑游戏也是不错的。关于音符的训练方法可以准备一些纸片,随机抽取并快速的说出音符所代表的含义。无论什么方法,在弹奏的时候都要用心,用心去感受作者每一个音符所表达的含义。总而言之,要想弹好钢琴,离不开不间断的训练,希望每个有理想、有志向的钢琴师都能克服这些枯燥的训练,吃得苦中苦,才可成为人上人。扎实的基础才是一切优美作品的基础所在。教师同学生都要戒骄戒躁,一同完成每一堂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钢琴教学听觉训练策略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内心听觉与钢琴教学关系探讨论文08-25
钢琴教学法论文06-21
钢琴启蒙教学心得体会的论文12-06
钢琴教学中幼师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论文12-10
简论钢琴复调作品的音乐分析及其演奏与教学01-16
钢琴教学反思11-23
钢琴课教学反思12-18
钢琴节奏训练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