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选10篇)
1.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 篇一
各党总支、党支部: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已经~结束,这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的会议,是一次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会议。认真贯彻好xx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全面建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指导和推动我校创建全国一流学校的工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是贯彻落实xx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前提,也是当前各党支部必须抓紧抓好的重点工作。现根据校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就各党支部组织好党员和教职工学习xx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以下要求:
一、突出学习重点。11月底前,要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和教职工认真学习xx届五中全会公报和文件,重点学习xx同志的工作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围绕一年来以及“十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和经验;“xxx”规划建议提出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问题,组织党员和教职工进行重点学习和深刻领会,并以“实践十五规划的启示”、“当前的形势和xxx的任务”、“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创建一流学校”等为主题,认真组织专题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真正把党员和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
二、紧密联系实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针,努力把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与推动创建一流工作结合起来。各党支部要积极协助部门负责人结合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制定好部门工作发展的五年规划,努力完成当前的各项任务;要努力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对支部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进一步抓好支部的整改工作;要引导党员和教职工紧密联系我校创建一流学校的实践和自身的思想、工作实际,提高思想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
三、创新学习方法。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方法抓好学习,努力通过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机关党委将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一次全校辅导报告会,安排一次党务干部考察学习活动,11月上旬,对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测试。各支部也要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研讨、讲座、笔谈、参观等多种形式,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果。要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刊物、宣传栏等校内宣传媒体和手段,宣传全会精神,交流学习体会,营造学习氛围,推动学习活动。各总支要组织刊出一期宣传栏。
四、保障学习时间。各支部要对党员提出自学的要求,并在抓好个人自学的同时,及时安排和落实好支部和部门集中学习和讨论活动。各党支部和部门组织集中学习讨论的时间,至少在三个半天以上。支部学习讨论要有重点发言,并认真做好学习讨论记录。
五、加强组织领导。各支部要把组织党员和教职工学习xx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下半年的重要工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要及时制定支部学习讨论的计划安排(包括时间、内容、地点),并于10月25日前报机关党委;要加强对党员学习情况的检查督促,了解党员及教职工的思想动态;要认真组织党员和教职工参加学校的各项学习活动,落实校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意见;支部的学习情况要向机关党委及时沟通、及时反馈,12月10日前要将支部的学习情况报机关党委。各支部负责人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宣传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做到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充分发挥学习的表率作用。
机关党委将根据校委的要求,认真做好集中学习活动的组织工作,加强对支部和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情况的检查督促,帮助支部解决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校委反映支部和部门的学习情况,将各支部学习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情况作为支部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和评选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的重要依据。
机关党委
2.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 篇二
(2007年1月12日中国共产党
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河南实际,对推进和谐中原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和谐中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和谐中原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河南的具体实践,是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总体保持和谐。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为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我省基础差、底子薄的基本省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不强,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和谐中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加积极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创造性地做好和谐中原建设的各项工作。
推进和谐中原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为基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民主法治和社会稳定为保障,以和谐文化为精神支撑,以加强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为重心,以党的领导为政治保证,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而奋斗。
今后五年,和谐中原建设的目标任务是: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分配秩序逐步规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人民各项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型河南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社会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持安定有序;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使全省物质基础更加雄厚、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良好、社会更加和谐。
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在工作实践中要认真把握以下要求:
——把加快发展与促进和谐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夯实和谐中原建设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把效率与公平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提高效率、加快发展,不断完善平等竞争的体制机制,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建立健全社会公平保障机制,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把维护稳定与激发活力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稳定和谐,以深化改革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实现稳定与活力的相互促进。
——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积极主动地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扎实做好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着力建立健全促进和谐的长效机制。
——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与群众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营造环境,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主导作用,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坚持科学发展,夯实和谐中原建设的物质基础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科学发展是解决我省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增强财力的有机统一。进一步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积极利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充分发挥科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作用。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技术进步和聚集发展为基本途径,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基地化、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化,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发挥投资、消费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作用。
(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壮大城市经济实力,走以工业化城镇化提升农业、带动农村、富裕农民的发展路子,引导、帮助农民持续稳定转移,促进农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加快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培训农民的长效机制,加快培养新型农民。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鼓励中原城市群率先发展,大力支持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地区加快发展,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支持传统农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务经济,多渠道吸引外来投资,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对产粮大县、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经济困难县和资源枯竭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改善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积极推进,使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突出社会事业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快社会事业的改革和创新,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社会事业资源整合,推行规范化管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发展水平。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集约用地,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十一五”期间确保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年均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减少2%以上。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集约节约用地,加强土地整治,努力探索土地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路子。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加快环境科技进步,加大污染防治、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行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严格环境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加强生态建设,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深入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促稳定、促和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着力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坚持政治上放心、发展上放开、管理上放手,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大力推进创新型河南建设,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树立人民群众是创业主体的观念,鼓励和支持广大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重大突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认真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和谐中原建设既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又是一项重大现实课题。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形成长效机制,使建设和谐中原的过程成为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实现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过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支持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升劳务输出层次,加快我省由劳务大省向劳务强省转变。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退役军人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稳定就业能力。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服务,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成果机制,支持并规范发展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派遣、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就业服务机构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完善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小额贷款,落实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大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人员、残疾人、独立工矿区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健全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实行“阳光仲裁”,及时化解劳动纠纷。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做好各类企业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尽快使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各类企业。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征缴发放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实现省级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难问题,尽快建立面向全体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加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在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措施,提高标准,把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灾民救助、孤儿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临时捐助等制度,逐步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老龄事业,搞好老龄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慈善事业,落实社会捐赠减免税政策,健全社会扶助体系。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通过增加就业、健全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举措,促进低收入者稳定增收。坚持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依法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鼓励更多的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加快致富。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津贴补贴,积极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国有企业管理者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
(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继续发展高中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保持高等教育适度增长,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硬件及师资队伍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解决山区和农村偏远地区学校教师配置不合理、教育质量较低等突出问题,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7年在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在城市逐步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政府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鼓励社会捐资助学,不断完善对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资助体系,确保所有学生不因贫失学。规范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收费和经费管理,坚决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鼓励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五)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到2010年,以县为单位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率达到85%,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90%。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医学科研,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及医疗救治能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群众卫生观念和自我保健意识,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职业病、地方病防治和残疾预防。加大艾滋病预防和救治救助力度,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公共卫生财政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投入水平。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加强城乡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完善和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8年实现全覆盖。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倾向。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医药费用。依法整治医疗医药广告。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鼓励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六)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规范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和产权转让,妥善安置职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规范工资支付,健全工资保障金制度,加大清理拖欠工资工作力度,严厉打击恶意欠薪、逃薪行为,确保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规范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切实做好被拆迁居民安置工作。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依法提高补偿标准,加强征地补偿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搞好县、乡、村公路建设和管理,2007年基本实现建制村通水泥(油)路,积极推进村道联网成片,切实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加快实施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结合农村改水、改厕和发展家庭养殖,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为农民取暖做饭提供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根据群众意愿,搞好村庄规划和住宅设计,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建设,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增加财政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扶贫,逐步减少贫困人口。
四、加强民主法治和社会稳定工作,为和谐中原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民主法治是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完善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坚持依法治省,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妥善解决社会矛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推广和完善基层创造的成功经验。建立群众工作网络,健全群众工作新机制,主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做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引导群众依法合理地表达利益诉求。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推行部门联合接访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基层联系点等制度,开通热线电话和政府电子信箱,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方便群众表达意见、反映情况。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和信访工作责任制,对重大问题实行领导包案,确保信访案件三级终结。重点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两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社会矛盾就地化解。探索建立轻伤害案件委托人民调解机制,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伤害案件,试行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重点打击有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严重经济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类犯罪,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和各种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积极推行社区矫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完善流浪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闲散青少年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监护、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和改进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感化和管理好吸毒人员。完善政法保障机制,加强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政法组织建设,改革和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建立健全平安建设责任制,广泛开展平安地区、平安单位创建活动,2010年8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标准。
(三)完善司法体制机制,促进司法公正。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充分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落实国家关于诉讼、检察监督、刑罚执行、教育矫治、司法鉴定、刑事赔偿、司法考试等制度的改革措施。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健全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制度,发挥律师、公证、仲裁的积极作用。推行司法便民措施,公示立案标准、诉讼收费标准,健全远程立案、诉讼引导、巡回审判制度,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落实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做好判前释法、判后答疑和诉讼调解工作。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严格依照法定原则和程序进行诉讼活动,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改革完善执行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大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健全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认真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严肃查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徇私枉法和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
(四)加强法制建设,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规范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规体系。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认真实施“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推动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农民工和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利。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严格实行重大决策的公示、咨询、听证等制度,积极探索和推行各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财政与编制“两公开”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保证党员和广大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五、建设和谐文化,为和谐中原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建设和谐中原需要广泛的社会共识、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必须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形成全省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指导工作。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弘扬河南人民朴实正直、自强不息、团结友善、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优秀品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省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全省人民加快中原崛起的信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引导全省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
(二)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风尚。继续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引导人民群众移风易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扎实推进诚信河南建设,全面实施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重点的诚信体系建设工程,努力树立河南新形象。积极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活动。加强信用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全省公共信用信息网络。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加强诚信教育和宣传,培养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营造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三)以和谐创建活动为载体,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坚持把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庄、和谐单位、和谐企业、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美、人际和谐,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广泛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健全社区、学校、企业的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四)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体制机制,整合资源,精心谋划,加大力度,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按照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到2010年基本实现县(市、区)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有文化服务中心,农村建制村和城市社区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积极推进“户户通”。创新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实施全民读书计划,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科学制定规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建设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价格合理、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发演艺文化、武术文化、杂技文化、影视文化、旅游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五)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宣传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加快中原崛起的成功实践,唱响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主旋律。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安定有序的社会舆论环境。倡导创业创新有功、合法致富光荣的观念,进一步清除封闭保守、嫉能妒富的小农意识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营造崇尚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善待他人的和谐创业环境。围绕全省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对互联网等媒体的应用和管理,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净化出版物市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对“两大跨越”、“两大建设”的研究和推动。文学艺术要弘扬真善美,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思想情操、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作品。
六、加强以城乡社区建设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工作,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转变政府职能,下移社会管理工作重心,以社区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推进政事分开,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农资市场整治和保护知识产权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传销和变相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增加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形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财政补贴制度,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积极化解乡村债务,严禁发生新的债务。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城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行政首长、执法部门和业主三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坚持预防为主,突出抓好煤矿、危险化学品、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加强对公共场所和重要设施的安全管理,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禁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城乡社区安全工作的自防自治,构建工矿商贸、城市社区和农村“三位一体”的安全新格局。
(二)推进社区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居民作为社区工作主题,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区管理。以建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化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减少行政管理层级,整合政府部门在基层的办事机构。发挥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网络,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
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完善村委会民主选举制度,推进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健全居(村)民会议和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壮大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优化人员结构,加快实现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
增强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建立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社区的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安全、计划生育和离退休人员、流动人口、农民工等方面的服务,完善社区警务室、医疗点及文化体育设施等硬件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自助互助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积极引导驻区单位服务设施向社区开放。探索建立政府对社区组织发展公益事业的扶持补助制度,通过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以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建设为重点,加大各级财政对社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自动化、现代化水平。
(三)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方针,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作用明显、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体系。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积极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公益慈善类和基层服务类民间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和规范各类基金会以及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健全政府与社会组织协作机制,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资助机制,制定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健全社会组织监管体系,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
七、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形成建设和谐中原的合力
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和谐中原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为和谐中原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正确把握和谐中原建设的方向,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团结,自觉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注重选拔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优秀干部。加强社会建设管理理论、社会政策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加强对和谐中原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正确把握和谐中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支持和鼓励他们在和谐中原建设中建功立业。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和拓展“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推进强基富民工程,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做好企业、城市社区、机关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外出务工人员的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积极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
(三)为和谐中原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把培养社会工作人才作为一项紧迫任务,纳入全省人才总体规划,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合理调整省属高校的专业设置,抓紧培养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建立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
(四)深入持久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全社会的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加大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力度,把党内监督与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坚持纠建并举、综合治理,切实纠正干部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大查处案件工作力度,特别要注意查处工程项目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和发展全党动手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局面,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五)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共创和谐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发挥统一战线促进社会和谐的独特优势。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扩大与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做好侨务工作。
和谐中原建设事关中原崛起大局,事关河南未来,事关全省人民福祉。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带领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扎实推进和谐中原建设,为创造幸福美好的新河南而努力奋斗。
3.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 篇三
http://.cn2006年10月13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岳西县委组织部以“先行一步,学深学透”为总要求,从三个方面入手,组织全体组工干部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
一、利用媒体及时学。六中全会召开期间,该部及时调整部机关工作时间,采取半天工作、半天学习的方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看会议实况;各科室由科室负责人领学,每天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学习当天报纸上的相关专题报道;每位职工则利用网络传媒自我安排时间,学习全会的相关内容,力求及时、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
二、制定计划专题学。全会结束后,该部迅速制定了学习安排表,把全会精神分成7个专题,从10月中旬开始,部机关每周利用半天时间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次集中学习确定一名领学人员,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讨论,规定全体参学人员每个专题要写出1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
4.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 篇四
2005 年 10 月 8 日~11 日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研究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若干重大举措。
●全会提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全会提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 , 实现 2010 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
●全会提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改革 , 着力提高对外开放 水平;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会提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五中全会强调 , 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 三个代表 ” 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五中全会所提出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 都是 “ 三个代 表 ” 重要思想的体现。
3.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五中全会强调 , 实现 “ 十一 五 ” 规划目标 , 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五中全会强调 ,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 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五中全会认为 , 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 , 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 , 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 , 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6.我们要在本世纪头 20 年 ,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五中全会提出了 “ 十一五 ”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 完成这些目标的过程 , 也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
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五中全会要求 ,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 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举措。
8.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五中全会认为 , 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 , 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五中全会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 强调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 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命题趋势预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十一 五 ” 规划描绘了我国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 因此该热点必定是 2006 年高考的重大时政热点。该热点可以命题的角度很多 ,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等 , 都可以是该热点的命题角度。
【典型例题解析】
材料:在 2004 年 3 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主 , 胡锦涛总书记全面阐释了坚持以人为本 ,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全面发展 ,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 ,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 , 永续发展。
请联系我国国情 , 运用所学知识 , 谈谈你对全面发展或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
解析: 该题考查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材料已经提供了答题方向 , 应该注意结合材料来回答。在理解全面发展的内涵时 , 一要运用课本所学知识 , 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解释清楚;二要准确揭示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在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时 , 一要结合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二要阐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三要说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1)对全面发展内涵的理解: ①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才能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 , 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②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建设是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政治建设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文化建设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 ①我国人口众多 , 资源相对短缺 , 环境问题突出 , 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②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口过多、经济发展路子不对 , 就会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 造成资源过多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 , 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生存。因此 , 只有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适应 , 才能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 又保证子孙后代持续发展。③坚持可持续发展 , 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 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 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关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五中全会指出 , 制定 “ 十一五 ” 规划 , 要以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因为()
①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②它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③它是由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④ 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强大思想武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五中全会要求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是因为对外开放是()
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②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基本尺度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④我国的立国之本、政治保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五中全会强调 , 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 , 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可见 , 我国()
①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 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③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④ 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五中全会强调 , 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①是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②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③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客观要求④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五中全会要求 , 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B.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C.有法可依 , 有法必依 , 执法必严 , 违法必究
D.D.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二、简答题
6.五中全会要求 ,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 , 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请你列举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不少于三条)
(2)党要求 “ 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表明了什么 ?
三、辨析题
7.有人认为 , 只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 就能完成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 务。
请你辨析这个观点。
四、论述题
8.材料 : 五中全会指出 , 制定“ 十一五 ” 规划 ,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 ,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 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坚持以人为本 ,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阅读上述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一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事例 , 并简要分析。
(2)请列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不符合甚至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做法或问题。(不少于三个)
(3)请你就当地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几点建议。(不少于三点)
五、实践与探究题
9.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 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 认真解决 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1)要完成上述任务 , 我国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战略 ?
(2)请你写一则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宣传标语。
(3)你准备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奋斗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C 5.D
二、简答题
6.(1)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文化产品问题; 医疗卫生问题; 计划生育问题;安全生产问题 ; 社会治安问题等。
(2 〉①表明了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 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表明了党坚持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表明了党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④表明了党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辨析题
7.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 但这绝不仅仅意味着加快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 , 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 , 也要加速发展 , 城乡差距也要逐步得到缩小 , 农村面貌也应发生历史性巨变。
四、论述题。提示:(1)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例:①保护环境方面的事例 ,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②关心群众利益方面的事例 ,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③ “ 三个文明 ” 一齐抓方面的事例 , 符合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④重视 “ 三农 ” 问题方面的事例 , 符合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等。
(2)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做法:重复建设 , 浪费资源 , 环境污染;产品科技含量低; 忽视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不平衡 , 农民增收缓慢等。
(3)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建议:①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 “ 三 个文明 ” 协调发展。③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④促进农民增收。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⑥坚持改革开放。⑦坚持以人为本等。
五、实践与探究题
9.(1)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人有责; 爱情资源 , 保护环境 , 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5.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 篇五
在中共山西省委十届一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11月10日上午,浮山县畜牧中心认真学习《坚定信念抓落实 奋力共建新山西》袁纯清在中共山西省委十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全体干部职工以袁纯清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努力创造全县畜牧工作新局面。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念。以学习讲话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念,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努力保持畜牧工作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我县畜牧业转型跨越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服务农民,狠抓落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重点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加强饲草饲料建设、强化监督执法工作,全力推进生态畜牧强县建设步伐。
三、突出重点,奋力作为。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牛羊生产为重点,以产业化经营为途径,不断推行健康规模养殖,强化系列化服务,通过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切实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健康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充分发
四、创先争优作表率。认真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努力提升全体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树立浮山畜牧部门新形象。
6.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弘扬古田会议精神,继承苏区干部好作风”为主题,以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为根本,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重点,突出治理“庸、懒”等问题,全面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为我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纪律保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党员干部创新实践、破解难题的能力有新提高;二是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的环境有新优化;三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有新成效;四是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作风有新改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本色有新彰显;五是遵纪守法、廉洁从政的意识有新增强;六是人民群众对机关作风建设的满意率有新提高。
三、治理重点及处理方式
努力整治干部队伍中“占着岗位不谋事、发展任务不落实、拖拉扯皮不办事、工作纪律不遵守”等“庸、懒、散”现象和漂浮习气。“庸”的具体表现—— 主要是指对上级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和部署不能坚决贯彻落实,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暧昧。对工作职能和工作岗位职责认识不清,难以胜任岗位职务,所在股室、站、所和具体岗位工作多年无起色等行为。“懒”的具体表现—— 主要是指工作人员没有工作责任心,精神状态差,不积极履行职责,置上级的明文规定、行为规范和办事程序于不顾,敷衍塞责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情况:
(一)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县作出的重大决策、决议以及交办的事项不认真执行,或对组织确定的工作任务,特别是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工作落实不力,不能按期保质完成的;
(二)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回避矛盾和问题,推卸责任,以致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并造成较严重后果;或工作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工作拖拉,推诿扯皮,得过且过,工作创新不够,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因个人因素或能力、知识结构不适应从事本岗位工作要求,完不成工作任务的;
(四)对职责范围内事关林农、服务对象或企业主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妥善处理和解决,以及向社会公开承诺要办的事项没有兑现的;
(五)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重大案件,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或处置不当,以及未按要求及时报告的;
(六)对上级指示、决定拒不执行、拖延不办,或不服从组织安排工作或调配工作的;
(七)执法不严,监督不力,造成不良影响或其他较严重后果的;会同相关部门或股室共同办理的事项,不积极主动协调配合,影响工作推进的;
(八)工作不负责任,失职渎职,发生严重事件、事故的;服务质量差,工作效果不明显,影响全局工作或造成不良后果的;工作平庸,得过且过,碌碌无为的;
(九)对上级下达的督办事项不办理,或没有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或办理结果未达到规定要求,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
(十)工作人员组织纪律涣散、迟到早退现象严重,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炒股炒金等从事与工作无关事项的;工作期间酗酒而影响或耽误工作、参与赌博等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擅离职守、随意脱岗,且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
对出现上述“庸、懒”现象及典型问题,按杭委办[2010]220号文件精神将依据党政纪条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以及机关效能建设相关规定,视其情节轻重,交由相应的有权机关按以下三种方式作出严肃处理。
(一)一般处理方式:通报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整改、诫勉谈话、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含年度考核)。
(二)组织处理方式:效能告诫,调离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
(三)党政纪处分措施:党纪方面,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政纪方面,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作为林业干部,不论是否林业专业毕业,都应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着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特别是非林业专业的干部职工,更应把林业业务知识的学习当作自身履职的头等大事,要克服“不懂”就可轻闲的错误思想。林业干部要始终树立工作学习一体化的理念,把学习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要采取引学、研学、考学、评学、奖学“五管齐下”等措施,切实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努力使自身成为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成为岗位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推行绩效工资与工作业绩等挂钩制,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要推行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人员个人绩效工资与工作业绩、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林业执法证、推荐后备干部等挂钩制,细化量化绩效工资的考核标准。将考勤、工作量、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奖惩情况、加班值班情况、材料上报情况等等由相关职能股室提供、办公室汇总量化后与绩效工资挂钩,适当拉开绩效工资差距,奖勤奖优罚庸罚懒,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旧习,使治庸治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落实首问责任制,提高为民服务的满意度。
即在局机关、在基层各站所,在接待单位、个人及群众来信来访、办事或电话咨询时,第一个接受来访办事或询问的工作人员负有首次接待的责任,即为首问责任人。不论询问的内容与本人职责是否有关,首问责任人都要热情接待,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在受理过程中,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暂时不能办理的,必须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作出限期办理承诺;不属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首问责任人要向来人耐心说明并介绍清楚应承办的股室,有责任亲自领其到相关的股室或具体办理人员,首问责任人不得以不属自身的职责为由借故推诿、敷衍了事。对涉及跨股室站所的事项,能立即与相关股室说明的,应与相关股室协商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应向来访当事人说明并留下其联系电话便于在承诺的限期内予以答复反馈,同时应立即向上一级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协商寻求解决的办法。在首问责任或办理事项过程中,如干部职工受到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投诉并查属实的,一律扣发其一个月的绩效工资;年度内两次被投诉并查属实的,扣发其一季度的绩效工资并给予交流轮岗;年度内三次被投诉并查属实的,扣发其半年的绩效工资,同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试行轮岗交流制,提高干部的执行力。
为加强治庸治懒专项治理工作,拟试行干部轮岗交流制。轮岗交流的对象为:存在“庸、懒、散”现象和漂浮习气而影响工作的;在一个股室基层站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相关股室或站所负责人无法指挥下属或有明确意见的;干部本人要求轮岗的;按廉政建设有关规定须执行轮岗制度的。结合部门编制、岗位、人员结构及干部特长等情况,在机关股室与基层站之间、机关股室之间、基层站之间按双向选择的方式坚持集体讨论研究确定轮岗人员。对存在“庸、懒、散”现象和漂浮习气而影响工作的人员、经查实的被投诉人员、违反效能纪律被效能办查实的人员,经批评教育无明显悔改的,列入轮岗对象、降低职称评聘等级等。
(五)强化效能督查,提升局整体形象
要认真执行《关于进一步严肃机关效能工作纪律的通知》(杭林[2008] 212号)和《关于加强乡镇林业站效能建设的通知》(杭林[2009]129号)文件精神,局领导及局效能办要不定期开展效能工作纪律的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全系统口头或书面通报批评。对受到书面通报批评等一般处理方式、组织处理方式及党政纪处分者,无论是局级还是县级作出的处理决定,一律取消当年的评先评优资格、并与职称评聘相挂钩,同时给予相关处理。违反机关效能工作纪律,如被上级效能办查实而导致县年度绩效考评分被扣或局干部职工第十三个月工资被扣的,扣发违纪者第十三个月工资,给予交流轮岗,同时按有关规定处理;如被上级效能办查实而导致局年度绩效考评分被扣的,每扣0.1分扣发违纪者2个月的绩效工资,同时按相关规定处理。如未明确当事人的,扣发其负责人1个月的绩效工资。对在督查中发现的好人好事,应书面通报表扬。对局及县以上书面通报表扬或报刊报道先进事迹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包括列入当年评先评优等)。要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在全县林业系统中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剔除庸、懒、散等陋习,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弘扬先进的良好风气。
五、工作要求
(一)组织有力,领导到位
开展“治庸治懒”专项工作,是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也是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的重要举措。各股室各其层站所务必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为强化“治庸治懒”专项工作,局成立“治庸治懒”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局长吴绍安任组长,赖福胜、丘生贤为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专项治理办公室挂靠局机关效能办,负责日常治理活动的组织协调。专项治理办公室主任由丘生贤兼任,成员为丘日荣、梁永强、蓝文琳。各股室各基层站所要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各股室站所负责人要针对本股室站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治理措施,要找准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纪律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本单位效能建设水平。
(二)自查自纠,整改到位
机关各股室基层各站所要结合今年部署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认真开展自查活动,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实事求是,真查实纠,广泛征求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拿出过硬的整改措施,切实加以整改。对在整改中仍不纠正问题的干部,相关股室或站所负责人有明确意见的可通过书面形式上报局领导,作为今后交流轮岗的参考依据。要通过自查自纠活动,使干部执行力真正提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机关作风切实改进,工作效能加快提升。
7.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感想 篇七
[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落实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不断扩大社会就业。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加强基层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增强执政意识和政权意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统一、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8.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 篇八
神
保险业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2007-02-06 12:26:3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负有重要的责任。作为国内大型保险企业,中国人保近年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金融保
险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自主创新,全面加快发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现阶段中国人保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进一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和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建设制度科学、机制完善、运营高效、发展协调、分配公平、文化先进、充满内在活力的现代保险企业,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保险市场、保险主体、保险监管、保险消费还不成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保险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这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抓住抓好,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整合内外部资源,突破重点领域,注重数量、规模的快速扩张,注重效益、结构的快速提升,又快又好做大做强,这是新时期中国人保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要
求,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中国人保到2010年要努力实现管理总资产比2005年底翻两番、保险业务收入比2005年底翻一番以上的目标,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基本建成国际金融集团。全面实现这个目标,是我们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水平和能力提升到新高度的重要标志。同时,我们还要重点建设好核心主业板块、盈利增长板块和种子业务板块,实现中国人保从单一财险品牌向专业、全能保险品牌的转型,快速发展第三方资金托管业务,通过战略性资本运作,扩大管理资产规模,增强综合实力。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在实践中,我们要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建立健全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企业和谐的体制机制。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股权的引导、控制和
调节功能,充分考虑员工、战略投资者和股东权益,建立包括国有资本、法人资本、外商资本、员工持股在内的多元股权结构,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断促进公司、股东、管理层和员工利益共同增长。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的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确保员工、股东和公司的利益得到维护。要建设紧密型的集团管理模式,努力把集团总部建成集团战略决策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风险控制中心;按照动态调整等原则,建立对各子公司的业绩考核体系,有效协调各子公司利益;完善集团战略发展、人才建设、文化与品牌建设、风险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职能,整合内部资源,实现战略资产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整体竞争力。要完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尊重劳
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努力使公司的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充分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建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主动及时调节收入分配,根据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引导员工薪酬合理增长,确保公司薪酬水平真正反映劳动、技术、知识和资本的价值,确保效率提高的同时,在更高水平上不断实现机会和结果的公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夯实全体干部员工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是现阶段中国人保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丰富公司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要在快速发展的保险市场,继续保持并扩大与中国人保的历史和品牌相适应的市场地位、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就必须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保险金融产品和服务。只有不断提高专业
化运作水平,才能做到精确、精准和精细,即在产品开发设计上做到精确,在目标市场、目标客户定位上做到精准,在资源配置、成本核算上做到精细,才能以最低成本提供最高品质的保险金融服务;只有建设综合性全能型保险金融企业,才能做到广覆盖、深渗透、综合性和便捷化,既提供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的保险产品,又提供高边际利润的投资理财产品;既提供财险、寿险和健康险等保险产品,也提供资产管理、银行、证券、基金和信托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同时努力使消费者节省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方便快捷地提供多样化产品、一站式服务。要大力弘扬“求实、诚信、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求实,就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公司科学发展与和谐企业建设的基本规律,求科学之真;努力学习把握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同时在工作作风、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经营业绩上取得良好成效,求市场之实。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培养正确的忠诚、荣誉和诚实的观念;立足本职工作,以劳动、创新、创造、创业为荣,以贡献为荣;对客户重信践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与客户建立稳定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拼搏,是要超越自我,创造卓越。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善于学习,大胆探索;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建设创新型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注重促进员工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员工正确对待自己、同事、单位和公司,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信自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员工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融入到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去,为公司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保险业是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人力资本状况、创新创业能力决定着保险企业的服务水平、价值创造能力及生存发展前景。因此,要最
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高度重视基层员工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基层员工利益,关心一线员工成长,尊重基层员工的首创精神,着力培育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过硬、遵纪守法、甘于奉献、创造业绩的基层员工队伍。一流的企业要一流的人才。当前,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着力建设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具备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深、技能精湛、善于解决难题的管理、精算、营销、信息技术、核保核赔、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队伍,一支既熟悉保险市场、又熟悉金融市场,既熟悉国内保险金融市场运作规则、又熟悉国际保险金融市场惯例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真正实现技术立司、专家治司和管理强司。我们要保持国内保险市场主导地位,在各专业领域创造领先的利
润增长率和业务增长率,就必须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鼓励员工的创新实践,使一切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创新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断推动公司的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企业,就要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因此,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员工权益;同时要统筹规划集团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保作为一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公司,应该高度重视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保险在社会减灾救困、济危救难中的作用,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在服务社会中实现发展。一要履行发展“三农”
保险的责任。发展好“三农”保险,是我国广大农民有效应对灾害、灾难和疾病,应对自然和商业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我们一定要加快此类险种的发展。二要履行参与社会管理的责任,努力发展安全生产责任、建筑工程责任、产品责任、公众责任、执业责任、董事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保险业务,积极参与社会应急管理。推动健康保险发展,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和农村健康保险业务。积极发展个人、团体养老等保险业务,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拓展补充养老保险服务领域。三要承担社会责任。在满足社会保险需求、增加就业岗位、推动经济发展上做出贡献;在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上做出表率;在诚信经营,维护客户、股东和员工利益上承担责任。四要加强防灾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防控结合、科学适用的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风险监控模式,加强专业化的风险评估、技术咨询、疾病干预、健康管理、防灾检查、安全培训等,帮助客户查找隐患,识别风险,协助制定预防措施和整改方案。进一步强化风险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努力实现与社会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在提高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五要强化道德建设责任。发挥保险的互助合作精神,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增强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风险责任意识,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
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要坚持并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公司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学习和培训,强化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构建和谐企业的本领;进一步弘扬奉献、进取、拼搏的精神,努力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举措上取得新的突破;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组织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班子的团结。二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
9.煤矿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篇九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的集中反映,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六中全会的主要精神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重要战略任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崭新课题,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作出全面部署,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党的战略任务、科学理论、伟大实践的重大突破与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新的战略追求,开拓了新的理论境界,开创了新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提出,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的概括,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个重大成果。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表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理念的认识,丰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从认识和理论层面推进到实践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由此全面展开。
二、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以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六中全会公报提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这一点至关重要。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做不大,仅仅在分蛋糕上做文章,社会和谐的目标最终是难以达到的。从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说,发展是一个硬道理。另一方面,我们所讲的发展应当是科学发展。这是为了使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不是大起大落,不是片面推进,避免付出过高的资源、环境和社会冲突代价,归根结底,是为了使发展过程更顺利一些,发展成果更好地被全体人民分享,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公报特别强调要注重发展社会事业,这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重要判断。实现科学发展,需要统筹处理一系列重要关系,包括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等。统筹处理这些关系,关键是要深刻认识这些关系的内在联系,片面强调某个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好的。特别是像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大家反映较多,意见较大,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表现。抓紧解决这些问题,在相关领域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对责任政府提出新课题
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很多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随着开放与发展的进步,社会要经过一个转型期。在今天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多元化的环境下,政府首先要做的是为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提供制度平台。六中全会公报的要求,为各级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在建立各类社会管理机制方面,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尽职尽责地履行政府职能,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另一方面也要权衡各种政策工具的成本,充分鼓励扶持各种社会自治性机制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一种社会管理的新局面。
四、加紧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六中全会公报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小康水平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通过体制和政策上的收入分配调整,让越来越多的人切实体会到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性。而公报的这一要求,为各级政府落实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提供了行动的方向。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要求政府从具体事务的圈子里解脱出来,而把精力放在制度建设这样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上。例如目前不同社会群体表达诉求的能力和渠道大不相同,如果没有高效公平的机制,有可能忽视困难群体的诉求。
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这些机制彼此之间其实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没有良好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就无法保证公平,权益保障机制就成了一句空话。同时,按照全会的精神,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要尊重民意,发扬民主。
六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要想在这些制度建设中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必须从制度建设的过程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民主的原则,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到制度的设计过程中来,依法按照民主程序讨论审议通过。从内容上说,在设计这些制度安排时,要处理好几对关系,包括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五、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这些重要的执政理念的提出,表明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十分丰富,而其中一些要素必不可少: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强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价值,应该是创造条件,达到共同富裕的状态。三是民主。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维护自己的利益,因而也就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实行民主,扩大民主,发展民主。四是文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其根本任务是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以指导和约束各种社会行为。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
六中全会公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集全社会之力,而党更是其中关键,即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加强党的领导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两个方面的问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10.关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 篇十
时间:2013年11月15日
地点:教学楼501教室
内容:
一、活动主题:
关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
二、活动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决议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一中和二中全会主要集中在人事机构变动上,到三中全会,推出中国深层次改革政策,同时研究部署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等工作。
三、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想的行动。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角已经吹起,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去继续探索深化改革的道路与模式,以更坚定的信心去践行改革开放的理念,用新的姿态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四、活动内容:
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
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推荐阅读:
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11-09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08-30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11-06
《中共××县地方税务局党组制度》09-30
中共十九大精神08-04
中共十八大精神解读06-25
中共十七大主要内容09-22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学习贯彻贺国强同志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08-29
中共唐山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10-26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倡廉新气象思考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