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2024-08-2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精选10篇)

1.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篇一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重视不够,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虚化、泛化或错位、缺位的情况比较严重。至于在目标设定中,不能用合适的语言将教学目标表述清楚地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一、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功能

(二)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三)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教学目标看似简单,不过三五条、十来句话,却凝聚着老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出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制订好教学目标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历练。.《语文课程标准》。

.编写意图(年级要求、单元要求)

(一)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单元目标 1.在单元提示中领会单元目标 2.结合同一单元文章领会单元目标

(二)仔细阅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预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恰当设计目标。

教材编写者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提示主要体现在文前提示与课后练习中。

3.文本特点。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都是写浓浓亲情,但要结合各课的特点,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

(四)、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1、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1)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学生(2)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可观察可检测的

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之类的含混不清的结论性的词语。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能找出本文的线索”清楚。再如,“学习托物喻人的写法”(《蝉》目标)“学习倒叙的写法”(《风筝》目标)“领会欲扬先仰的写法”(《蝉》目标)等都是带有结论性的表述。如果换成“本文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主旨的?”“按什么顺序组材的?”“本文旨在赞蝉,作者却说听了很烦,这种情感对赞美之情是增强,还是削弱?”这样,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述目标,一定能唤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根据实际情况叙述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需要利用的材料、时间因素、行为出现的地点等等,如“借助工具书„„”、“读课文之后„„”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行为产生的条件

限定了教师的灵活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活动过程,有一系列行为构成,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一般认为行为目标的陈述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而且表述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结论性语句。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看什么

1.教学环节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所采用的哪些教学策略促进了目标的有效达成?有何建议?

2.能否紧扣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点与作业?

3、从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哪些达成度较高?哪些属于失效目标(未达成或达成度不高)?

4.课堂是否有无效教学环节?是否有精彩生成环节?教师是怎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5、教师是如何处理好统一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本策略

1、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2、优化教学方法。

3、关注目标的生成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我们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制定,而在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实施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的。

(三)教学目标如何达成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地达成

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特别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1.有效地提问。

2.有效地“对话”。

3.有效地朗读。

4.有效地感悟。

5.有效地迁移。

2.谈教学三维目标的确立与达成 篇二

作家茅盾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二十多年前,笔者就是坐在呼兰河畔,吮吸着《呼兰河传》赋予的精神营养度过了大学时光,对同饮一江水长大的萧红有着无比崇敬的情愫。二十多年后,当发现《呼兰河传》被苏教版节选为课文时,一种激动、一份亲切和一股暖流充溢笔者的周身。体味着呼兰河脉脉的余温,笔者欣然选了老师们上公开课常常回避的《呼兰河传(节选)》一课作为自己本学期的同行示范课。也许是因为这篇文章传递了暖暖的乡情,抑或是唤起了笔者对呼兰河畔那段美好青春的记忆,笔者精心设计了这堂课,并和学生在愉悦中共同走进了萧红那段充满亲情温暖的快乐童年。课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以儿童的视角与作者、文本和人物进行对话,课后看着学生们意犹未尽的神情,耳边回响着同行和专家们赞许的点评,笔者很欣慰。在反思课堂出现的小瑕疵的同时,笔者觉得本课较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科学确立和有效达成。

下面笔者就以《呼兰河传(节选)》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设计中如何科学确立并有效达成三维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反复研读文本,笔者收集了大量关于作者人生经历和《呼兰河传》写作的背景资料,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生长点的现状,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请圈画出本课的生难字词;

(2)欣赏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和鲜活的语言;

(3)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4)体会儿童天真烂漫及自由的个性;

(5)感悟作者心路历程对质朴而厚重。

这五点目标的确立是在解读文本和研读学生及教法基础上,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指导建议而形成的,具体表现在:

(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探究能力、明辩是非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感情;

(4)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文字欣赏能力;

(5)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文字、文化知识等。

为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课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们读课文、查资料,解决文中的疑难和重点的字词,同时了解作者萧红的人生经历及其主要作品,特别是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一,以提问方式检查预习情况,并示幻灯片。

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马伯乐》、《孤独的生活》、《砂粒》、《牛车上》、《小城三月》、《生死场》、《旷野的呼唤》、《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呼兰河传》等。《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性的散文体小说,是作者描写故土与童年的一部回忆性长篇小说,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出示字词:蚂蚱(màzha)、蚌壳(bàngké)、倭瓜(wōguā)、谎花(huǎnghuā)、顽腻(nì)、蚯蚓(qiūyǐn)、蝙蝠(biānfú)、韭菜(jiǔ cài)让学生会读写。同时出示流言蜚fēi语、诽fěi谤和妄自菲fěi薄、绯fēi红这组词,让学生辨识。

第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给文章加个标题。

学生分组活动,代表发言板书,确定本文标题最佳答案——那时、那地、那人。学生们鼓掌通过,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出示确定标题的小提示:要准确贴切、要简洁醒目、要突出关键字眼、要新颖有意味有美感。

第三,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作者写了花园中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文中写了“我”和爷爷在花园的哪些事?分析“我”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细节和情节说说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的童年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就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和作品及对作者的理解之上的,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作答,基于文本,答案很鲜活并富于个性。

第四,提升学生的理解、审美能力。

笔者挖掘自身资源,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去过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都觉得平淡无奇,根本没有鲁迅描写的那样让人心动。如果现在给你个机会去一下萧红笔下的后花园,你希望那里会有怎样的一番图景呢?请大胆想象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热情,大家纷纷表达对后花园的千奇百怪的描述。

一阵热烈的气氛后,笔者突然出示了自己和老师20年前去萧红故居的照片,描述了亲见的后花园,学生开始沉默思考了。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并出示了萧红的介绍: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9岁丧母,父亲暴戾,继母虐待。后因反抗包办婚姻逃离家家庭,走上文学之路。

1932年在哈尔滨萧红与萧军结合。1934年与萧军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1936年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1937年归国。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坚持文学创作。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怀念养育她的呼兰河,写下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2年萧红病逝于香港。学生开始理解了儿时的萧红和她的世界。最后笔者引用茅盾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来结束本课,意味深长,引人思考。

在《呼兰河传(节选)》的教学设计中,笔者时时注意三维目标的实现,感悟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赖以生存的财富。

在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是同等重要的,不能忽视和偏废某一维度,它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整体,因为它是面对人的。这样既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3.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篇三

2008年02月06日 星期三 02:

32明确目标的意义

没有目标的人,是把成功的希望交给机遇的人,这种人偶然成功的机率比有计划有目标的人小得多.一、不要随波逐流。

河流这边的毛毛虫“少数人渡过河流,多数人站在河流的这一边;他们站在河岸边,跑上又跑下。”伟大的佛陀,以它超然的大智大慧俯视芸芸众生,传达出这个超越时空的喻示。人们在生活中行色匆匆,却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于是,在“河岸边”跑上跑下,又忙又累,终究碌碌无为,没有到过彼岸。这就是人生。

每个人看起来总是忙碌不堪,但是当被问到为何而忙时,大多数人除了一问三摇头之外,唯一可能的回答就是:“瞎忙!”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花盆周围不到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尽而死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稍与众不同,便立时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吃松叶)。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随大流,绕圈子,瞎忙空耗,终其一生。一幕幕“悲剧”的根源,皆因缺乏自己的人生目标。古希腊彼得斯说:“须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古罗马小塞涅卡说:“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二、人生在世,最紧要的不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活动的方向.成功者总是少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确定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确定,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十年之后,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到了,95%的人还在;属于原来那97%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和平庸;而那原来与众不同的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成功。他们十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人生在世,最紧要的不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活动的方向。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开始我们的一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一生下来就处在一种身不由己的环境中。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选择就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选择居处、婚姻、工作、朋友,可以选择人生的方向。作出越多的人生选择,就越应该为自己的处境负责。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满腔的热血、能量(积极的心态)才有着落,才有责任、使命、荣誉,甚至“健康”„„美国曾有一位医生对世界各地数十名百岁老人进行研究,想从他们的共同特点中,找出使人长寿的根本因素。他原以为这些因素会是食物、运动、节制等,然而研究结果令医生大为惊讶。

他发现,这些寿星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并没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有长寿目标!

生活中常见两类退休老人。一类是退休后,便拼命找事干,像什么上老年大学、学书法、学画画、打门球、唱歌跳舞、养花溜鸟、看门收发或带带小孙子等,属“自找麻烦”类;另一类,则长长舒了一口气,早就盼望着退休后的清闲生活,干了几十年,该歇歇了,这属“隐居”类。几年后再见这些老人,就会发现:“自找麻烦”类的老人,情绪稳定,精神焕发,有“越活越年轻”之迹象。而“隐居”类的老人,则“垮”得很快,变得苍老、憔悴,脾气变得古怪、易怒、小气、脆弱,被人们称为“老小”,凡事总要“让”着他,呈日薄西山之相。无所事事,使他们盼望已久的“靠退休工资享清福”的愿望,变得索然无味。没有烦恼,本身就是最大的烦恼,明天要干什么,不知道。生活就是减法,过一天少一天。西谚有云,只有知道明天干什么,今天活着才有意义。

有目标,生活才处于追索的状态,才会感到充实,感到快乐。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的两位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关于“幸福”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一些自称幸福的人。结果,幸福的人们的共同之处,不是财富,不是爱情,甚至也不是健康。他们只有两点是共同的:第一,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第二,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

三、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出租车最危险是在什么时候?答案是:没有乘客的时候。因为,有乘客的时候,司机有目标,他就会全神贯注驾驶,同时想方设法尽快到达目的地;而没有乘客的时候,他是盲目的,走到十字路口左转右转犹豫不定,同时左顾右盼精力分散。

一句英国谚语说得好:“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目标是我们行动的依据。没有目标,我们的热忱便无的放矢,无处依归。有目标,才有斗志,才能开发我们的潜能。

人生的目标,不仅是理想,同时也是约束。有约束,才有超越,才有发展,才有“自由”!就像一位跳高运动员,如果他的前面不放一根横杆,让他漫无目的自由地跳高,可以肯定,永远也跳不出好成绩来。正确的方法是,在他面前设定目标,放置一根横杆约束他,让他不断地超越,横杆也就不断升高。甚至会有这样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横杆越高,跳得就越高;横杆很低时,他却跳不起来,因为,没有目标(横杆很低)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这又很像物理学的一条原理,没有参照物,运动或静止都没有意义。

四、目标产生信念。清晰的目标产生坚定的信念。信念就是“自信必胜”。目标越清晰,信念越坚定。

信念因目标而生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目标产生信念。清晰的目标产生坚定的信念。信念就是“自信必胜”。目标越清晰,信念越坚定。否则,“苦海无边”也只好“回头是岸”。

34岁的美国妇女弗罗纶丝·查德威克是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女性。完成这项壮举之后,她决定向另一距离更远的海峡卡塔林纳海峡挑战,即从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游向加州海岸。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西海岸及附近的太平洋洋面,笼罩在浓雾中。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船都几乎看不到。她一个人坚定地游着。千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过去,已经15个小时了,她仍然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终于,她感到又累又冷,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请求拉她上船。随船的教练及她的母亲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浓雾弥漫,什么也看不到!最后,在她的再三请求下(从她出发算起15小时55分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后来她总结道,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说实在的,”她对记者说,“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就能坚持下来。”迷茫的目标,动摇了她的信念。两个月后,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仍然是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第一位女性,且比男子的纪录快了大约两小时。这次,她有了非常清晰的目标。商界巨子J·C·宾尼说:“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人;而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一个普通职员。

五、目标心态,生命期待目标,是积极心态的主要标志。

心态积极,必定是因为有目标,而目标,又使心态更加积极。”二战“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不到5%。据身临其境的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观察研究,幸存者几乎毫无例外,都是深知生命的积极意义的人。他们顽强地活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做的事还没有做完“,”活着与爱着的人重逢“。弗兰克的一个牢友在那个与死神相伴的环境里,曾绝望地对他说:”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期待了。“"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弗兰克说,“而是生命期待着你!什么是生命?它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是对自己生命的贡献。”他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分析生命的意义、目的,终使那位牢友扭转了悲观的人生态度,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渴望。没有脱离远大人生目标的积极心态,也没有消极心态产生的远大人生目标。目标反映了心态,心态决定了目标。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目标受利益趋动。此处所说的利益是广义的,并非仅仅指“功、名、利、禄”,还有健康、尊严等等。利益诱发欲望,欲望引起需要,需要确定目的。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求、需要、事业、计划、志向、梦想、愿望、选择、打算、目的、企图、追求、任务、工作、责任、满足等等想法。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叫做“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都应该有目标。只不过目标的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时间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罢了。短的、小的目标,我们常叫做打算、想法;中的目标,我们常叫任务、计划;远的、大的目标,就是事业了。大到“为真理作证”,救黎民于水火;小到仅为了顿饭,为了再来一杯。都是目标。除非死了,活着本身就是一个目标。正像人们常说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梦想”,有梦想的地方当然就有目标。抽象一点说,目标就是事物在时空中的某种方向性或趋势性。通俗一点说,目标就是你欲望的具体化,你的欲求。说白了,目标就是你到底想要什么。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有一个误解,认为目标就是崇

高的理想,只有大人物、科学家才配有“目标”。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有目标,每一件事都可以设定目标,也应该有目标。美国有个叫约翰·歌德的人,20岁以前几乎一无是处,25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美国成功学院的一个关于精神、信念和目标的讲座。听完讲座后,他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从那时起,便按照学到的方法,为自己设定了123个目标。这些目标中,最大的是成为亿万富翁和登上月球,最小的包括交友、收入、住所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琐事。30年过去了,他的123个目标实现了105个,其中包括成为亿万富翁。

如何设定清晰的人生目标!

在进行目标设置时,应当做到五点:

目标清晰明确

有具体的实施计划

目标是可达到的目标是可控制的目标必须是书面的1、目标应当清晰明确。

目标应当明确到你想要什么。说“我想从事那些可以帮助别人的工作”,这样太宽泛了。因为这样的工作有几千个,从送气员到神经科医生。然而,像“我们成为一个帮助弱势群体子女的社会工作者”这样的目标是清晰的。不明确化,实现目标的计划成为个人内心冲突的开始。也就是说,如果是这样,你将面临不知道是否真正达到自己目标的痛苦境地。目标要清晰到你自己能准备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一个清晰的目标必定是可以量化的。你能准确地知道达到什么样子才算真正完成目标。如果你为自己选择的目标是“我想成为一个富人”。如果量化的话,就可以这样定义:“我想拥有100万或200万”。

另外,一个清晰的目标,应当是一个包括系列目标完成的时间表。要为每一个目标的完成定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期限。有了具体的最后期限,人们更可能按照预定的步骤实现目标,也可以能过双倍的努力在时间期限内完成目标。没有最后期限,人们很可能会说:“急什么?时间够了!”结果一个本该一个星期完成的目标拖了一个又一个星期,甚至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2、必须有实现目标的步骤计划。

行动步骤计划给人的是一幅实现目标的路径图。一般来讲,相对于那些大而难的目标,人们更容易完成那些小而易的目标。这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去完成大而难的目标。因为任何大而难的目标都可以分成小而易的目标。所以,要完成大而难的目标,我们就必须把它分解成长、中、短三种目标,以小的短期目标为过渡和中介,小的目标实现了,就积极了“小成”(很多短期小目标的实现),小成积多了,成了“中成”(中期目标的实现),中成积多了成了

“大成”(长期的大目标的实现)。

目标达到的一个关键就是设计一个计划来达到你所想的,并且要细心规划。失败的计划或依赖命运安排,就是一个陈列室的橱窗希望阳光阳的进入一样。相反,如果你创建并努力实施之,每个月存一定量的钱,当你获得了足够的钱的时候,你就可以买你想要的东西了。

3、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

罗杰斯(Will Rogers)说,人们应当设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而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高而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只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终究是要消灭的。这样的目标给人以挫败感。例如一位大学生为自己设立的目标是大学一年级挣十万元钱,一部分作为学费,一部分给家里,一部分用于恋爱消费,还有一部分用于买电脑。这个目标虽然是清晰量化,也有完成期限,但是不可实现的。

一个好的目标应当是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可能达到的。即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一个好的目标应当是高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4、目标的实现必须是可控制的。

在设计长远目标的时候,你必须到那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如果你的目标最终实现仅仅是因为中了“六合彩”或其它好运,那你这个目标是不可控的。一个好的目标不应当是幻想某一天诺贝尔奖在某一天落到你的怀里。你不能把目标的实现交给命运。把目标定位在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可以实现的,而不是定位在某一时的可能运气来临和其它不可控制的因素。

5、目标必须是书面的。

制了合理的目标之后,你必须把它写下来,放在一个易接近的和可注意到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写下来的目标比不写下来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4.教学目标达成不理想的原因论文 篇四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所教学生的接受能力了解不够,往往在课前将一堂课的容量设计过大,因而出现课前精心准备,而课上却没有足够时间将所准备的内容讲完或讲透。为此,课前我们要更加透彻地钻研教材、教参、大纲,确定好教学内容,适当地增减教材;同时还须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从容并有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目标。

二、课堂导入用时过长

一堂完美的课,良好的开头不可缺少。但许多时候我们在课前导入环节耗时太多,因而下面环节的教授时间受到约束,这样就导致我们在新内容的讲授上时间不足。笔者认为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完全必要的,但其教学用时一定要好好把握。这就要求教者在课堂导入时尽量剔除罗嗦,迂回的语句和环节,尽可能使导入自然、有效、精炼。

三、课堂延伸过多,过广

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教参也只对部分教学环节作示范性引导。这就给我们教师充分的发挥余地,可以不必再为教材所束缚。正因为这样,我们很多时候在不经意间对某个知识点作了大量的扩充,花去了很多时间。我个人认为,适当的补充,延展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教者精心钻研教材的一种体现。但我们在发掘教材外延的同时一定要认真对照教材的编排理念,紧扣教学大纲要求。要做到有的放矢,千万不能挖掘过多,过深,一定要使的课堂拓展有效、有意义。

四、课堂环节考虑不够全面

一堂良好的课,师生互动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说明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是我们每位老师都大伤脑筋的问题。很多时后,我们为了降低互动的门槛,对学生们进行启发,但我们发现因为种种原因,学生门对我们的好心并不领情,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不知不觉,宝贵的课堂时间就耗费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适时的运用教学技巧,如请其他同学帮忙完成这个问题等。

五、课后练习没有跟上

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清楚,不管课堂上你讲解得多么精彩,学生反应多么积极,但是如果没有课后的跟踪练习和反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就会被学生淡忘,这样所谓的教学目标也就难以达成。因此,课后我们必须要精心设计针对性练习,让学生们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并做到经常复习,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5.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定 篇五

当前,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再是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而我们现在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国家教育的任务、性质和课程目标,以及将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更加重视。尤其是现行的初中数学教育,就明确提出了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并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而且要在考虑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其他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目标的制定。情感发展方面包括对学生数学活动课的兴趣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等。认知发展方面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或验证数学结论,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的感性经验。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好数学教学目标,并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任务高质量地完成。

完善教学技巧,树立学生目标意识

一直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只单纯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上,而忽略了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因此,只有在课堂上多留出一些自主学习、思考和讨论的空间给学生,才能让其更快、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所学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唤起他们强烈的创造欲和求知欲。

6.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篇六

在这一章节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如下:1.学生应较全面地体验古代艺术的各种形式,認识其丰富内涵。2.教师应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充分交流。 中学生对于中国的古代艺术具有一定的史实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章节内容的目标要求,笔者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一、精心建构人文课堂,有效张扬学生个性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关爱学生、倾听其心声,才能悉心了解他们,才能耐心地去塑造他们。这要求教师用爱心融化、打动学生,一方面通过谈心、书写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所知、所思、所为;另一方面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关注其个性发展,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同样的关注,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这样一个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则下, 建构一个宽松、民主的人文课堂,能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学习本课知识前,从学生现在的书法现状聊到书法的起源,学生的兴趣相当浓厚,接着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即搜集、整理和中国古代艺术有关的资料包括图片,同时提醒他们课堂将以五个艺术小组pk的形式展开教学,即书法组、 绘画组、音乐组、舞蹈组、戏曲组,每位学生各司其职,主人翁意识增强。这样,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人文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乐意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己去体验中国古代艺术的各种形式,发现中国古代艺术的美。

二、积极组织教学活动,精心雕塑学生品能

本章节内容涉及艺术领域较多,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五个门类,史实较多,且每项艺术的内涵都较丰富。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是组织教学时应关注的重点所在。学习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通过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学习、古汉字书写、多媒体展示、京剧表演等诸多活动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1.小组合作学习。

把学生分成五个艺术小组:书法组、绘画组、音乐组、舞蹈组、戏曲组,来张扬学生的个性,增强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

2.古汉字书写。

书法艺术组成员介绍每一种书法字体的特征时,单纯的语言表述难以形象说明,他们边介绍边书写相关的字体,这样更形象、具体。

3.京剧表演。

戏曲艺术组在梳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脉络后,还即兴表演了一些京剧的经典片段学唱活动,有学生还演唱了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说唱脸谱》,学生跟随合唱。此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这一国粹的艺术感召力。

4.音乐鉴赏。

选取唐朝、宋元、明清具有代表性朝代的音乐请学生鉴赏,体味音乐的魅力,感受古人的呼吸。

三、 巧妙运用情境教学,引领学生感悟历史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强调的是史学的实用功能,即社会价值。而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只有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环境,才能去真正地解读当时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才能去感知其所思、领悟其所思。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需要,可采用展示历史图画、播放历史音乐、编写历史小话剧等诸多方式来创设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走进历史,感悟历史的真谛。

四、 适量组织习题训练,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学习古代艺术史实的同时,为了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运用问题的能力,还穿插了适量的、合理的习题训练。在设计习题时,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原则上以考查基础史实掌握为侧重点,同时注重史实的融合、贯通能力的训练。如考查宋、元、明、清的文化艺术时,联系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来权衡,会更深刻理解其内涵,也能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认知能力的目的。

7.如何达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篇七

新课标下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三大块(1)增进学生身体健康;(2)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3)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我以篮球教学中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谈谈我总结的一些教法。由于我校学生多数并未接触过篮球运动,所以可以说是毫无基础可言。针对我校这一现状,我们体育组教师多次对此课进行教研,探讨如何解决学生学习的效率,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1、在体育课堂上将学生集中在篮球场,首先向学生渗透篮球场的长度、宽度、前后半场之分以及篮球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则。例如:以提问的方式问学生带球走步违例是怎样形成的,一些稍有接触过篮球的学生都能够回答上来。然后教师再向学生示范运球走步的动作。通过正确和错误的示范学生基本能够明白何为走步违例。(这一过程大概需要10分钟)

2、将学生分为两两一组,保证每两个同学一个篮球,均站在后半个篮球场。有教师先来讲解双人传接球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并且找一个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来做示范动作。对双手传接球的重点和难点着重说明。例如传接球时手腕外拨时的动作力量等。然后开始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循序渐进,之后发展成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这样一来,学生之间必须有默契的合作才能将此动作完成的干脆、成功。使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一过程需要十12分钟)

3、将动作规范,完成得好的同学挑选出来。由这些同学给其他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一方面能够给完成好的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更有激情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给其他的同学制造目标,是其他学生有对比竞争的心态,努力练习追赶动作完成规范学生的步伐。(这一过程需要10分钟)

8.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篇八

摘要:中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认知能力较低,他们刚刚开始接触古诗文,从整个初中阶段来说,属于培养兴趣、注重积累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通过制定适宜的古诗文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初中六、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力求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与反思中,进行中低年级古诗文教学目标设定的探究。通过探究,希望能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古诗文,愿意积累古诗文,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探索,能为中高年级古诗文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参考,使整个中古诗文教学体现清晰的层次,形成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 中低年级 古诗文教学 目标设定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沪版初中低年级阶段的教材中,精选了不少包括唐诗、宋词、先秦诸子散文在内的名家美文,每一首(篇)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然而当前古诗文的课堂教学现状却不理想,教师为了出成绩不断地让学生读、背、默,于是许多学生对于这些文质兼美、意蕴丰富的古典诗文毫无兴趣、味同嚼蜡,丝毫感受不到诗文动人的艺术魅力,很多古诗文课堂陷入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境地。

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很难制定出适宜的古诗文教学目标。目标不适宜,课堂教学效果很可能产生偏差,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难保证。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促使了教材之间衔接不严密,教材变化大,同一首古诗,同一篇古文可以放在不同的年级上。例如古诗,同样是绝句,在初中低年级与高年级如何设定适宜的教学目标,给每一位语文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因此,如何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体现了教学目标也是个系统,它包括了课程、单元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是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要求初中阶段古诗文的教学目标是:

1.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或判定某个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2.能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将指定的文言语段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能有条理的恰当的用自己的话清晰地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能根据诗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人笔下的画面。

5.能依据诗文的内容及情感,对诗句描绘的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丰富画面。6.能简要地指出诗词中意象的含义。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最需要思考的是:结合具体的学情,怎样较合理地确定古诗文的教学目标,并据此确定哪些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教学内容,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教师是服务于具体情境中的具体学生的,他认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即确定何种教学内容)主要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程专家提供的“一般应该教什么”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将教材专家建议的“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转化为“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他认为:语文教学内容的本来含义,就是要关注与学生实际的契合。

根据初中阶段的古诗文学习任务,教师如何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去探索:初中低年级古诗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六七年级古诗文教学目标如何体现与八九年级的不同层次性?它与八九年级的区别又体现在哪里?这是制定适宜目标的前提条件,需要语文老师好好思考一番。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作了如下实践探究:

一、目标设定以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为基础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所以,兴趣是学好古诗文的内驱力,是学好古诗文的根,“兴趣点”的价值在于可以营造学习主体接受心理节奏的起落跌宕,可以影响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节奏、氛围、效果。六、七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中的求知欲较强,喜欢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尊重他们自身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并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在七年级(下)教材中有一篇寓言故事:《枭将东徙》,这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以枭和鸠问答的形式连缀成文,情节完整,寓意深刻。作为一篇寓言故事,了解寓意是课堂最终的目标,怎么才能把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较好地传达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文本中学生的兴趣点,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们才愿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基于这一点,我把“通过品读,了解故事中枭搬家的原因”作为我的一个教学目标。在课堂里,我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枭向东迁徙,是否是心甘情愿的?结果,很多同学都摇起了头,几个大胆的孩子告诉老师:“它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师接着问:“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立即举手,找了文中的一句话:“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了解了枭将东徙的原因,就离这篇寓言的寓意近了一步,接着,我又趁热打铁追问道:“在枭搬家的途中遇到了鸠,鸠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是这只枭,你会有什么想法,又会怎样去做呢?请为课文叙写一个结尾。”

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写了起来,因为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所以他们都急于想要把自己的见解,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甚至,很多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尝试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续写:“枭曰:吾闻命矣。遂日日更鸣,乡人终不恶之。”

在这节课中我清晰地发现:只有找准了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中呈现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最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师生都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

所以,低年级古文课堂前的教学设计也应突破常规:不能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理解,这样的话,会让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文言文很枯燥,进而会产生害怕学、不愿学的情绪。那么,教师就要在备课前,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能在课堂上多提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让初中低年级的孩子能慢慢地喜欢上古文的学习。

二、目标设定以挖掘学生的生长点为关键

挖掘学生的生长点,是指立足于文本,进行作家、题材、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拓展延伸,以突破时空限制的延伸,丰富学生感知的信息。

在教授了《枭将东徙》后,我发现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这良好的情境中,我还想在找准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逐步挖掘他们的生长点。

例如在上《卖油翁》一课时我作了如下思考和实践:

《卖油翁》选编于七年级第一学期 “技艺超群”这个单元中,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篇文章故事性强,人物对话虽不多,但人物形象却十分鲜明,值得细细品读。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掌握“矜、睨、释、颔、徐、遣、但”等文言词语。

(2)、学会利用文中的“但微颔之”、“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等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并逐步探究“卖油”与“射箭”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培养“由现象到探究形成过程”的思维习惯。

古文中的实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应该贯穿于整个初中的学习,所以作为初中的低龄学段,还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积累。另外,学生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文本,很快能够得出“熟能生巧”的这个道理,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也不需要特意设置一个环节,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去花很多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而目标中的“逐步探究“卖油”与“射箭”之间的联系,”是因为出于对卖油与射箭本来就是两件毫无牵连的事情,卖油翁为何出此言“亦无他,唯手熟尔。”的思考。在这其中有一个思维的过渡,所以这应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由教师点拨学生能意识到:不管是射箭还是卖油,它们之间还是有许多的相似性:目标要准确,不断地实践,心态要平和„„教师如能紧紧抓住这样的契机,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思维训练,那就为以后高年级的古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对七年级的孩子教授古诗文中,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找准他们学习的生长点,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迁移,这也是初中低年级的孩子应该要慢慢培养起来的重要能力。

三、目标设定以立足学生的朗读体悟为根本

朗读是学好古诗文的本,古诗文课堂应该声声入耳,师生共同美吟诵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也能陶冶学生的身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古诗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凸显朗读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动起来,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起来。

(一)朗朗诵读入物境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生动传神的艺术语言能够带领读者进入具体可感的形象世界。诗歌中的形象丰富多彩,因此熔铸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而转化为具体的图景,把握形象、感受图景是进入诗词意境的通行证。因此,当我们的学生学习诗歌时,不妨通过反复的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借助想象和联想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中,从而为感受诗人的情感波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山居秋暝》 这首诗是王维的代表作,诗中写景生动而富有情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寂的山,初霁的雨,略有寒意的秋风,皎洁的月光星星点点洒在松林之间,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淙淙流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王维诗歌的一大特点,怎么让学生在脑海出呈现出这幅画面,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语言丰富诗人笔下的画面。”下面我就截取教学的一个片段,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让学生逐渐地感受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的:

师:请课代表读一下诗,其他同学认真聆听。生:读《山居秋暝》。

师:恩,读得不错,哪位同学也愿意尝试一下吗? 生:有三、五位同学举手。师:随机抽取几位同学朗读。

师:听了这么几位同学朗读后,你们感觉他们哪些地方读得比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生1:课代表前面的两联读得很好,后面两联感觉还缺少一点东西。

生2:我觉得他们前面的两联读得都不错,让我感觉特别的舒服,有一种美的享受。

师:哦?是吗?请你也来读一下吧,把这种美好的感觉也带给大家,好吗? 尊重学生的最初感觉,先重点品读前面的两联。生:重读《山居秋暝》

师:请问,在你自己读了之后,有什么要补充的内容? 生:我觉得这里的环境很清净。

生1:老师,我也同意,在他们读得时候,我感觉有一幅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特别的清新,像一幅水墨画。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绘画高手,那请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诵读一下这首诗,感受一下画中有哪些景物。

生:全班齐读。

生1:我感觉山里刚下过一场雨,不是特别的大,所以山里的空气很清新。生2:因为下了一场雨,山里更冷了。抬头看到天上有一轮明月,那晚特别的亮,月光洒在一片松树林中。

生3:还有一股清清的泉水从山石上淙淙流过,叮叮咚咚特别的悦耳。师:同学们讲得太好了,这些景有什么特点呢? 生1:有的静、有的动。生2:动静结合

师:太棒了,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还有另外的发现。生:沉默片刻

师:一轮明月,一片松林„„ 生:哦,老师,从上往下在写。师:我们再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两联。

生:朗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紧紧围绕课前的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语言丰富诗人笔下的画面。”随即在课堂里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朗读,王维诗中的画面就被这群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出来,而且,每个孩子的用语是那么的真实。在这幅画面在他们的脑海形成后,整首诗所表现的清新、静谧、空灵,就自然而然地深入了孩子们的心。因为画面的呈现,所以景物的描写特点就“迎刃而解”,真可谓真正地“入了物境”,给初学诗的孩子以美的感受。

(二)朗朗诵读入诗境

例:《送友人》(《李白诗二首》其一)

诗歌语言凝练、篇幅短小、构思独特,但解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六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文化背景较生疏,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对于六年级的孩子而言,不一定要在现阶段弄清诗歌创作的来龙去脉,也不一定非要字字落实,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把诵读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记忆。另外,作为初中的起始阶段,也可以逐步培养学生个体对诗歌的初步感觉。

《送友人》这首诗选编于六年级 “唐诗精华”这个单元中,这是一首情深意长的送别诗,是盛唐五律的代表作品,作者通过描绘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渲染了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那么诗人的这种情感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体会到呢?诗中并没有出现直接抒发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词句,这些情感都需要学生慢慢地去体会,所以,在制定《送友人》这首诗的教学目标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我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中的情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读来掌握诗歌的节奏,通过读来掌握诗歌的内容,最后,通过读让大部分同学能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可谓:以读为先导,心随入耳声,复读辨感觉,逐词觅诗情,咀嚼似有悟,化育真性灵。

根据目标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中的情韵”这一教学重点,在课堂中就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自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这个基础上,不同学生能根据自身的阅读感受,抓住诗中的“孤蓬”、“落日”等词语,感觉出了一种离愁别绪。而且,有些学生结合自己的味觉;“我觉得读这首诗,像在吃一块黑巧克力”“我感觉像在吃黄瓜,外硬内软”,虽然都停留于一种味觉的层面,但能让低年级的孩子讲出他们的真实感觉,这也是一位语文教师要着力培养的。而讲出他们真实感受的关键在于:让孩子们反复地朗读诗歌。

当然,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古文的特点,在教学目标中立足学生的朗读体悟:如在教学《孙权劝学》一课: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从而体会文中三位人物说话时各自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基于这一教学目标,课堂中坚持将诵读进行到底: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再读课文,读懂大意

(三)理解内容,读出语气„„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为理解文章的内涵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也能大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以后文言文的学习。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的真实情景,还原古诗文学习真实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努力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挖掘他们的兴趣点,并立足于朗读体悟之本,才能真正地让古诗文散发出她的“原汁原味”,让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这些文学中的精粹,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才会有一个主动体验的过程,而这种体验是他们难以忘怀的,这也为他们今后的高年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一篇篇古诗文,文辞优美,思想深邃,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在教授这些“经典”时,我们如何拉近学生与先哲们的距离,让学生在读这些经典篇章时,犹如与先哲们面对面地交流,是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因为,有时,我们只需多想一步,学生就会多迈一步。

9.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篇九

2011年8月26-27日深圳 | 2011年9月02-03日上海

-------------------------

参加对象:企业总经理、副总、战略管理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业务部门经理、职能部门经理--企业不同业务和职能部门经理组成的管理团队一起参加,效果最好,收获最大参加费用:2800元/人(含培训费、资料费、午餐、茶点等)

-------------------------

会务组织:森涛培训网.森涛培训咨询服务中心

咨询电话:o2o-34O7-125O、34O7-1978(提前报名可享受更多优惠,欢迎来电咨询)-------------------------

《如何设定与实现2012年企业战略与绩效目标》内容大纲(讲师:程守爱)

如何设定与实现2012年企业战略与绩效目标

--BSC与KPI实操训练营

● 课程背景

企业的最高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以及为实现最高目标制定的企业战略和各级战略目标,是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和成功的保证。

但是许多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时,企业战略没有被预先清晰地描述并沟通到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导致管理者和员工不能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考核目标不能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这样不仅绩效管理容易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企业战略难以保证被有效执行。MBO(目标管理)、KPI(关键绩效指标)、BSC(平衡计分卡)是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BSC的战略地图从四个层面对企业战略进行了完整描述。财务和客户层面描述了战略所期望的财务成果和客户成果,内部流程层面确定了为取得战略成功企业必须擅长的少数关键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层面确定了对战略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这四个层面的目标通过因果关系联系在一起。共同绘制企业战略地图的过程能够使企业各个关键部门的关键人物—财务、营销、运营、研发、人力资源、IT等对企业有一个全局观,从而协调一致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同时战略地图的层层沟通使每一位经理与员工都能清楚了解企业获得成功的战略是什么,理解自己的绩效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关系。

至今BSC不仅成为一个全面系统的绩效管理的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战略描述和战略执行的工具,能够十分有效地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调查显示,那些善于描述、衡量和管理战略的组织和它们的竞争对手相比,更容易在竞争中成为“胜出者”。因而,越来越多的针对高层管理者、执行者和职能经理的EMBA培训课程都包括了战略执行和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英杰仕管理咨询公司特邀著名战略绩效管理专家程守爱女士授课,程女士将以她多年的企业管理和咨询培训的丰富经验、教练式的培训方式与您一起绘制企业战略地图描述企业战略,用目标和指标衡量战略,并分享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最新理念与工具,解决企业难题。● 课程目标

◇ 了解企业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关系

◇了解战略管理的概念及战略管理的流程

◇掌握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和具体操作方法

◇对学员企业的战略有更明晰的认识

◇绘制学员企业完整的战略地图

◇掌握企业层面常见的主要指标

◇全面掌握KPI指标分解、目标设定等绩效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

◇针对学员企业的具体问题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

● 课程大纲

一、如何同时做好企业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

1.企业战略管理及绩效管理的关系是什么?

2.战略管理的主要任务

3.企业战略分析的方法

4.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

5.企业为什么需要BSC?

6.BSC的实质是什么?

7.BSC实施的流程与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8.实战研讨:企业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二、描述企业战略--战略地图

1.战略地图因果关系分析

2.常见战略分析:

--总成本最低战略

--差异化战略

--客户亲密度战略

--锁定战略

--蓝海战略

3.案例研讨:不同企业的多种战略

4.实战演练:描述企业战略

三、财务与客户角度--战略期望的成果

1.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财务目标

2.实现财务目标的不同途径

3.如何衡量客户成功

4.目标细分客户的价值主张

5.实战演练:绘制战略地图的财务角度与客户角度

四、内部流程角度--价值创造流程

1.价值创造流程如何支持财务层面和客户层面的结果

2.运营管理、创新、客户管理如何支持财务角度和客户角度

3.卓越的运营管理、创新和客户管理对学习和成长的要求

4.法规与社会流程

5.最常见最难解决的流程问题:跨部门流程

6.案例研讨:不同企业不同的关键少数内部流程

7.实战演练:确定企业关键少数内部流程并绘制战略地图的内部流程角度

五、学习与成长角度—无形资产

1.如何协调和整合企业无形资产

2.人力资本

3.信息资本

4.组织资本

5.实战演练: 绘制企业战略地图的学习与成长角度

六、衡量战略--化战略地图为平衡计分卡

1.衡量指标

2.目标值

3.行动方案

4.实战演练:企业平衡计分卡指标和行动方案的练习

5.如何筛选指标和行动方案

七、如何运用BSC实现组织协同

1.BSC与组织协同

2.如何实现组织上下方向一致?

3.如何实现横向部门的协调统一?

八、把企业BSC落实到部门与个人

1.BSC向下分解的不同途径

2、怎样处理团队业绩与个体业绩的关系?

3、定性指标如何有效量化?

4、主要业绩与非主要业绩的关系怎样处理?

5、分解KPI指标时要注意的问题

6、实战演练:部门战略地图的绘制

7、实战演练:KPI的分解

九、KPI辞典

确定了KPI指标后,为什么还需要建立KPI辞典?KPI辞典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1.为什么要精确定义KPI的含义,怎样定义?

2.定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如何确定指标的衡量方法?

4.怎样保障KPI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实战演练:定义KPI辞典

十、绩效的评价标准--目标值如何确定

1.怎样计算目标达成率和确定员工最后的得分值?

2.目标不容易订准确怎么办?

3.没有历史数据怎样订目标?

4.资源不同能力不同对目标的制定有什么影响?

5.如何让下属主动把目标定的最合适?

6.长周期的目标如何分解到短周期?

7.如何确定KPI指标的权重?

十一、员工目标的设定

1.BSC与能力发展

2.哪些因素决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怎样才能使员工的目标和公司目标、部门目标及主管目标保持一致?

4.胜任力模型与员工目标设定

5.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对员工目标设定的启示

6.如何和员工进行有效的目标设定讨论?

● 讲师介绍

程守爱 女士,复旦大学MBA,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国际专业教练协会会员,著名绩效管理咨询专家与领导力教练。

程女士在国营、著名欧美外企(含世界500强)等多家各种体制的企业工作逾二十年,在企

10.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策略 篇十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周丽蕊

目标意识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意识,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定位,而在目标设计科学、明确、具体、适度的基础上,决定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着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怎样提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广大教师教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本文拟结合教学教研实践谈谈自己对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策略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教。

一、导入直奔目标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白课堂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思维,达到教与学富有成效。如何在导入课堂之初便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教学双方进行有效配合呢?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况需要我们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课堂教学,在导入环节必须直奔目标。一般课采用情境导入、谜语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导入都必须与目标紧密相连、直奔目标。有两位老师在教学古诗《鹅》一课时时,设计的目标都是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导入的环节都采用了相似的方法,效果却大相径庭。

案例一: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是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贴出有鹅的挂图)。

学生:(闭目等待)

教师:大家请看,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1:我看到了柳树。学生2:我看到了小河。学生3:我看到了小草。学生4:我看到了鸭子。„„

(在教师的反复提示下,学生才终于说我看到了一只鹅。此时,上课已经6分钟了)

案例二: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它是谁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贴出有鹅的挂图)。

学生:(闭目等待)教师:大家请看,它是谁? 学生:(齐声答)大白鹅!教师:大白鹅什么样子呢? „„

(在在学生简单说说感知之后,迅速进入古诗《鹅》的学习,此时,上课2分钟。)

显而易见,案例一的导入,不符合优质、高效、低耗的原则。案例二直奔目标是有效的导入。由此可见,课堂导入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具有针对性;既要具有新颖性又要具有指向性,只有这样才能省时高效,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作好有效的铺垫。

二、流程围绕目标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理,信息的感知、接受、整合以及输出等。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遵循这些规律,所呈现出的课堂效益是迥然不同的。基于这些认识,我在到学校听课的过程中尤为关注执教老师的教学流程设计。理想的教学流程应该是:循序渐进,合乎规律;主线清晰,内容丰满;设计合理,科学有效;围绕目标,丝丝入扣。有两位老师在执教《上天的蚂蚁》一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都制定了“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甲老师的流程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抄写生字。乙老师的教学流程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认读新词,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读好课文——感知内容,抄写生字。比较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流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流程一没有紧紧围绕目标,偏离了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目 标,割裂了教学目标,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流程二把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在各流程中逐步实施,分步落实,整个流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十分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提高。围绕目标、科学的教学流程能引导学生逐步展开阅读、深入阅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感知和探究,让学生逐渐进入文本之中。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显得流畅而科学,学生在课堂上如坐春风。这样的教学流程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层层推进,能使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活动紧扣目标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双边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活动的设计,尤其是学生活动的设计显得特别重要。正如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的那样:“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对话与交流,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活动,课堂是一个富有情趣、挑战、生活化的大大小小的活动创建起来的。”因此,教师采取活动化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当“因学论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深入教师心中,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时,每堂课上都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出精彩的学生活动,使课堂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能会挑选一些容易设计学生活动的内容,假如这样的活动设计没有紧扣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学生活动就失去了教学效益。有两个《人行道》(教学目标是“认读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儿歌,能背诵儿歌,在读中感知交通规则”)教学中的活动设计让我们对此有了更深的的体会:

活动一:在熟读儿歌《人行道》之后,教师设计了红绿灯游戏,让学生扮演行人,由老师举红绿灯道具,随着红绿灯的举放,学生时走时停、高高兴兴,但是却偏离了教学目标,整个活动除了玩还是玩,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毫无价值可言。

活动二:在熟读儿歌《人行道》之后,教师设计了边做动作边背儿歌的游戏,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在浓浓的趣味中完成了学文的教学目标,是达成教学目标有效的活动。

通过对上述活动的分析,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真正有教学效益的学生活动,一定是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教学目标的。

四、练习强化目标

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任何一项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科学的练习,任何一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的获得和基本能力的习得同样需要相应的练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在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但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一堂目标达成度高的课,练习设计也一定是精心的、有质有量的。我们在练习中最为突出的一点要强化目标达成意识,因为练习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课堂练习的内容和要求是强化目标的关键,练习的度和量是强化目标的保障,练习的形式是强化目标的桥梁。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要把握课标的尺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设计练习内容;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练习的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尽量让练习符合课堂教学目标,能强化课堂教学目标,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小结拓展目标

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中,并非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好的课堂教学小结却耐人寻味,言近意远,能拓展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在课的结束环节,老师们将会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要点,主要方法,重要观点等作一个简单的梳理,或者对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习惯等作一个简要的评价,或者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引向更深、更高的学习境界,无论哪一种小结都必须着眼于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风》一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师们一般都设计让学生仿说:

谁也没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谁也没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

课的结束有着不同的方式,有的老师在学生精彩的交流中自然结束,有的在下课铃声中草草收场,有的夸奖学生是小诗人,提示要是能说两个以上的小节就更能干了,有的盛赞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课后把自己的小诗写下来,我们将在教室里开展我们班的“小诗人作品展览”„„在众多的小结方式中,我们不难 看出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和生活中的小结是值得倡导的,这样的小结超越了对本课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一般学习,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起到了拓展和强化的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策略是非丰富多样的,本文所谈策略的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而科学创造性地运用提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策略,做到导入直奔目标,流程围绕目标,活动紧扣目标,练习强化目标,小结拓展目标,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实现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 2006年9月

2、《小学语文教学》 2007的第10期

3、《教育科研论坛》 2007的第7期

4、《小学语文教师》 2007的第11期

5、《小学语文教师用书》 一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

上一篇:苏教版木兰从军课文下一篇:804土木工程概论(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