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2024-10-08

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12篇)

1.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篇一

柯达相机“牺牲打”的市场策略

背景

1964年,柯达立即自动相机上市,当年销掉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记录;1966年,柯达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二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 l/6;1996年,在品牌顾问公司排名的10大品牌中,柯达位居第4,是感光界当之无愧的霸主。

柯达的霸主地位是靠什么赢得的?

策略

柯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市场营销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在定价中采用独特的“牺牲打”策略。所谓“栖牲打”,即以一种产品作为扩充市场的先锋,以高质低价格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之后,通过扩大相关产品的销售量弥补先锋产品跌价所造成的损失。

1964年,柯达推出“立即自动”相机之后,定价相当低,最低者13美元,8种机型中,有一半在50美元以下。更出人意料的是:在柯达相机备受欢迎,销售直线上升之际,柯达公司宣布:“柯达相机,人人可以仿造。”柯达将10年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这种大将风度令人大惑不解。然而不久人们就明白了,而且为柯达的精明所折服。原来,柯达早就考虑到了随着照相机销量的增加,胶卷冲印服务肯定会有大量的需求。于是在大家争相生产“立即自动”相机之时,柯达已将生产能力重点放在了胶卷的生产和冲印上。果然,柯达的胶卷销量猛增,同时几乎垄断了整个冲印市场。

“迷你型”相机上市后,柯达又以同样的方法,降低价格,使“人人都买得起”,结果柯达的胶卷、照相机及相关器材的销量扶摇直上,尽管爱克发拼力使出密集式供应的老方法,富士、樱花不借血本降价,但总敌不过柯达胶卷的销售量。

点评

柯达的过人之处在于,它舍得放弃短期利益去追求长远利益。看似“愚蠢”的行为有时是最聪明之举。

2.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篇二

一、中国证券市场20年发展的基本分析

1. 在宏观和微观方面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 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也发展迅速, 投资者普遍盈利, 但个人账户的盈利相对较少, 甚至部分个人账户亏损。因此, 中国股市不具备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经济增长未能给投资者带来红利。同时, 在20年发展过程中, 境外市场的股指不断上涨, 其中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涨幅加大, 但中国证券股指涨幅较小, 全球排名靠后。

2. 在融资和回报方面

据分析, 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 投资者的付出为6.2万亿, 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为2.7万亿。中国股市的融资水平低于美国、法国, 但与日本、德国相比较高。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上涨乏力、分红意识较弱、信息披露不足, 导致证券市场的吸引力较低, 股市“圈钱”现象较为普遍。但中国实体经济在资本市场的作用下, 发展较为迅速, 资本市场对社会有一定的回报。

3. 在政策和导向方面

我国为了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同时通过交易制度、印花税、股票发行等不断对股市进行调控, 中国股市的转变与政策的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证券市场持续处于熊市时, 政府采取利好政策, 在证券市场持续处于牛市时, 政府采取降温政策, 从而实现对证券市场的良好导向。

4. 在违规和监管方面

目前, 中国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案件逐渐增多, 2012年案件涨幅为21%, 2013年案件涨幅为40%。中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内幕交易案件, 其中也存在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案件等。违法违规案件的增多主要是由于未对其进行严格检查和严肃处理。随着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发展, 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违法违规案件明显增多。

二、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1. 依赖性严重

1994年, 中国股市在政策扶持下得以扭转。此后, 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依赖政府政策, 投资者根据国家政策开始投资, 投资者普遍认为只要根据政府的政策投资, 便一定可以获得回报;市场也开始依赖政府的政策, “利好”依赖情况十分严重, 对政府政策依赖不断增强;政府的持续干预让投资者与市场的依赖不断强化, 但由于政策的过多运用, 其效果在不断减弱, 政府的信用逐步丧失。在证券市场出现问题时, 投资者急需国家进行干预, 为了维稳, 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证券市场进行干预, 监管部门的工作内容不断增多, 监管范围不断扩大, 不仅包括行业准入、审查与审批、上市监管等, 还包括救市、平抑市场等, 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与管理, 通过行政手段, 从而实现对市场的调控。

2. 功能性较弱

证券市场中涉及大量资源, 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场所, 其最明显的功能便是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为企业或个人创造财富。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不健全的制度问题, 使其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各种资源未能得到优化配置, 甚至可能产生“逆配置”现象。在中国, 证券市场的资源是由政府来决定其配置的, 政府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的需求对资源进行配置, 市场的功能未能得到高效发挥。同时部门间因自身的利益而对证券市场进行分割, 也制约着市场作用的发挥, 影响着资源的合理配置。

3. 合力未能形成

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 在制度、管理与创新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整, 但收效甚微, 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便是政府干预过多, 市场的作用未能得到发挥。证券市场主体有上市公司、交易所、券商等, 各方面利益取向各有不同, 合力较弱, 唯有通过全面的配合, 中国证券市场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三、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 思考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一直是稳定的, 在世界金融危机中, 通过对制度、技术与管理等方面不断调整, 未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 政策发挥着积极作用, 不仅实现了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还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与国际化。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 股市经历过熊市与牛市, 通过政府政策的干预, 才保证了股市危机的解决,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证券市场需要完整的制度与无形的文化, 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其制度将逐步完善, 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西方股市制度相对健全, 其文化内涵有诚信、创新、负责与契约等, 但中国证券市场在制度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尚未完善, 同时其文化内涵严重欠缺。目前, 中国社会严重缺乏信任, 证券市场的“失信”也比较严重。因此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要通过信用评级、法律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机构维持社会的信用文化。

2. 建议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 制约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在此, 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几点建议:

⑴健全法律制度。目前, 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法治建设仍需加强, 法治精神需要不断弘扬, 在法律制定、实施、遵守与法治文化、环境等每个方面均要完善, 使之符合资本市场发展的需求, 缩小与国际法治建设的差距, 从而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保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首先, 修订《证券法》, 以市场化为理念, 对股票发行、上市、退市、交易、信息披露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对市场主体、政府与管理机构进行明确的界定, 积极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其次, 建立健全证券民事赔偿制度, 保护投资者的实际利益。对投资者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 减少民事诉讼的程序。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诉讼制度, 从而保证机制的便捷性与实效性, 增强投资者对法治、公正的信心。最后, 加大惩罚力度, 根据《证券法》与《刑法》, 对市场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惩处, 通过大力度惩罚, 增加其违法成本, 从而保证证券市场的诚信建设, 为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⑵树立诚信意识。现阶段, 中国资本市场逐渐趋于多层次、区域性发展, 面对新型的市场发展, 需要树立诚信意识。通过诚信, 实现自律建设、规范运行, 从而促进中国证券市场逐渐形成企业对投资者的尊重, 投资者对企业的尊重, 并通过中间机构, 促进诚信意识的树立。

⑶完善市场功能。市场功能中最基础的便是筹资, 但中国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 其他功能的成效较弱, 功能也不具备全面性。因此, 要促进其筹资功能的发挥, 通过退市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诚信监督机制与发行制度等, 实现功能的完善。同时也要不断进行创新, 使中国证券市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⑷加强市场监管。中国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随着证券市场的改革, 其监管要归还给市场, 政府要调整职能, 更新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制度, 从而培育市场自律监管的机制, 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 中国证券市场在其20年发展过程中,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要调整其发展战略, 完善其发展制度, 更新其发展思想等。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完善, 中国证券市场将迎接挑战, 把握机遇, 从而实现快速发展。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 经历过不同的阶段, 总市值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中国证券市场20年发展进行思考, 并阐述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旨在根据其发展的规律,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戴文华, 夏峰.关于中国证券市场20年发展的基本分析与思考[J].市场动态, 2014, 1 (12) :4-5.

[2]胡海峰, 张琦.中国证券市场的演进轨迹[J].全球化与中国, 2010 (07) :116-117.

3.斯柯达中国复兴记 篇三

斯柯达(SOKDA),这个由两个捷克人于1895年开启的百年品牌,其实很早就与中国结缘。1958年,为试制红旗轿车,周总理特意把法国雷诺公司送给他的轿车赠给一汽作样车,朱德委员长也把他的捷克产“斯柯达”轿车送给一汽,陈毅副总理也赠送了自己坐的“奔驰”600型轿车。

上世纪90年代初,曾有一批斯柯达车进入中国市场,但在消费者心中,来自东欧的这个品牌并不响亮。但也正是在90年代,源自捷克的斯柯达品牌被德国大众收购,成为其众多知名品牌中的一员,这也是其复兴的开始。

2006年9月份,上海大众正式宣布:导入斯柯达品牌,实行双品牌策略。在11月的北京车展上,上海大众宣布了第一款国产斯柯达定名“明锐”。

变革与改款车盛行

“领驭”的设计师德国人费里奇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表示,“虽然韩国车在欧洲卖得并不好,但韩国、日本的车在中国市场有优势,我们必须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教训。”“领驭”,这款帕萨特的改款车,正是2006年上海大众的一大成功之作。

“上海大众将成为大众战略中开发适应亚洲市场车型的中心。”上海大众产品工程部一位工程师说,“我们希望保持德国的设计水准,但我们在寻找中国的设计语言。”

“领驭”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上海大众变革的力量。POLO“劲情”和“劲取”是上海大众借“领驭模式”的再度出击,其推出的背后,则是上海大众2年来复兴路程的一个投射。

新POLO的设计完全从中国市场的消费特点出发,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消费者调查。从那开始,上海大众事实上对其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位,对其市场进行了重新的分析。

“这些工作都是上海大众在前两三年就开始进行,现在开始见到成效了。”一名上海大众员工说。他认为,接下来上海大众将可能渐入佳境,那些专门为中国市场全新开发的车型将——亮相。

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把上海大众的自主开发分成三个阶段: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和国产化、联合开发、自主开发。

“在中国开发一个新车型,大概费用仅相当于在欧洲开发同等项目费用的八分之一。”上海大众一位工程师对记者说。“劲情”和“劲取”、“领驭”等品牌的成功证明,上海大众对车型的本土化改进研发的实力不容小觑。这给了上海大众相当的信心。

陈志鑫说,未来,上海大众将推出更多完全由上海大众主导开发的车型。

斯柯达有望成为主流品牌

2006年9月,上海大众在北京宣布,斯柯达品牌旗下三大产品系列将全线引入中国。多品牌的引入,将使上海大众发展获得新的基点,也意味着上海大众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众在中国有三个部分,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和全进口车,三者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一位上海大众德方经理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费里奇认为,上海大众将成为大众体系中,生产并设计亚洲风格轿车的基地。而一汽大众则将生产“原汁原味”的大众轿车;进口车市场,则留给甲克虫等这些个性化更强的车型。在战略上,大众希望三者如“齿轮般交错开来,同时彼此互补”,形成—个相对完整的车系、来占领市场。

斯柯达将成为这个战略中重要的一环。目前,上海大众的“VW”品牌中,高端的帕萨特与普桑、普桑2000、3000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市场机会,而一向以技术领先示人的大众“VW”品牌则有略嫌生硬之感,这正是斯柯达的机会所在。

在目前上海大众的品牌体系中,“VW”覆盖了低端的部分,即普桑等,这部分消费者看重性价比等实际部分;而POLO的消费者,则是认同其机械性能的基础上,认同其体现的生活方式;“领驭”则属于商务车中强调低调沉稳的一翼。

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副总监付强认为,今天的斯柯达和过去的斯柯达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付强是原一汽大众负责AUDI品牌销售的副总经理,在被忽然调离销售一线后,不甘寂寞的他在沉默一年后转投上海大众,负责斯柯达项目。对此,他只是淡淡地对记者说,“我只是觉得我在销售方面还是有一些积累,不愿意放弃销售工作。”

付强告诉记者,北京车展上,斯柯达展出了8个车型,首推的是两款由上海大众生产的Octavia明锐轿车。付强告诉记者,Octavia明锐,将在2007年二季度投放市场。

“除此之外,还有6款来自于斯柯达不同级别的产品,其中有一款是SUV的概念车,叫Yeti,另外还有一款是多功能的小型MPV,叫Roomster。”付强说。

他对斯柯达品牌相当看好。“斯柯达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悠久品牌。目前还在量产的超过100年的品牌,全球有4个,斯柯达是其中之一。”

他介绍,在过去的10年中,在斯柯达加入德国大众集团之后,由于把德国大众目前最先进的科技和制造工艺与斯柯达具有历史的造车传统结合,斯柯达也焕发了第二个青春。

“目前斯柯达是在欧洲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主流品牌。”付强告诉记者。

如何突围

目前市场竞争与斯柯达当年第一次进入时已经远远不同,斯柯达如何突围?费里奇称,“在北欧,人们更喜欢小型车,因为那些车看起来简单、紧凑,而在中国,首先外观上要大,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他以大众的GOLF为例,这款车功能强大,但没有过多修饰。这就是很多在欧洲成功的车,到国内却失败的原因。“在中国我们需要的是:更闪闪发光,更大、更优雅、更张扬。”

网上车市关于斯柯达的调查显示,有46.4%的消费者表示可能会购买,但是其前提条件是车型的性价比高。也就是说,消费者希望国产的斯柯达要价格便宜,而且要配置齐全。

“实际上我们引进产品不单单是把一个产品拿来放到市场当中,”付强对记者介绍。北京车展展出的Cctavia明锐跟它的原形车相比,无论是在造型、内饰、装备上,都有了很大的调整,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装备了EA888的1.8TFSI发动机,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网上车市的一份调查显示,将近有76.7%的消费者对斯柯达这一品牌有所了解。其中27%的消费者对这一品牌非常了解。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消费者了解这一品牌,是由于斯柯达汽车之前就以进口的形式正式进入中国了。

这可能将是斯柯达成为上海大众主流品牌的一个契机。对此,付强也认为,这将是斯柯达的一大优势。

付强说,“在未来几年当中,斯柯达将每一年推出一个新的产品。能够预计到的已经列入到我们时间表当中的,将会有斯柯达的Superb和斯柯达的Fabia这两款产品。”此外,据了解,在北京车展展台上亮相的一些运动版、旅行版的斯柯达车型也有国产的可能。

付强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大众斯柯达事业部已经跟将近80家的经销商签订了合作意向,这些经销商中绝大多数现在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展厅的建设和维修车间的建设。

4.斯柯达汽车品牌渠道营销研究论文 篇四

摘要营销渠道是汽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资源,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现实和影响营销渠道因素的发展趋势使营销渠道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渠道是否健全,流通是否顺畅,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不断推出高品质产品的同时,还要有高质量的营销渠道,完善优质的销售服务渠道是保障汽车企业今后得以快速发展的营销战略工程。

本文以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的营销渠道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并研究了汽车营销渠道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将来斯柯达品牌的营销渠道的构建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首先,论文介绍了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对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的历史、发展阶段、现有产品结构、品牌建设、服务构成、价格策略、促销组合、渠道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和说明。接下来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建设的环境,提出了在该品牌目前的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讲,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为将来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消费者日趋理性的购车行为也为汽车企业的设计、营销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就内部而言,企业对营销渠道的构建支持力度较大,再加上上海大众斯柯达的营销网络具备一支高职业素质的运营团队,品牌本身又拥有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理念,所以斯柯达品牌的营销渠道构建的内外部环境是相对成熟、有利的。

其次,论文结合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营销渠道构建的经验,提出了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体系设计的目标和原则,指出企业应当通过不断地优化渠道设计,力求提高渠道信息沟通和传递效率,在实现消费者价值、渠道成员盈利的基础上,提升市场占有率、投资回报率,塑造产品和企业品牌形象。这一渠道目标既包含了消费者的利益、渠道成员利益,也包含了厂家的营销战略。

最后,论文围绕渠道宽度、渠道层次、终端形态、大区划定、城市分级等方面论述了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设计方案,并以动态渠道评估模型为核心设计了渠道设计动态评估方案。与方案相对应,论文还设计了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策略的实施,通过整合现有营销渠道资源,实现营销渠道管理模式的`差别化和经销商管理的差别化,采取市场化的竞争手段调动厂、商两方面的积极性。

文章结论部分阐述了未来汽车营销渠道发展的趋势,以及斯柯达汽车营销渠道方案随市场变化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未来变化的建议。

关键词:上海大众汽车 斯柯达品牌 营销渠道 渠道设计 渠道评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2渠道建设在汽车产品营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2选题的意义

1.2.1本文的理论价值

1.2.2本文的实践意义

1.3研究的基本框架及内容

1.4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1.5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营销渠道理论

2.1.1营销渠道的概念

2.1.2国外学者对营销渠道的研究成果

2.1.3国内学者对营销渠道的研究成果

2.2网络营销理论

2.2.1网络营销的概念

2.2.2国外学者对网络营销的研究成果

2.2.3国内学者对网络营销的研究成果

2.3战略管理理论

2.3.1战略管理的概念

2.3.2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

第三章 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1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发展现状

3.1.1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概况

3.1.2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渠道建设现状

3.2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的渠道策略存在的问题

3.2.1经销商体系扩张之困

3.2.2渠道成员管理中的困难

第四章 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构建的环境分析

4.1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构建的外部环境

4.1.1逐步改善的产业环境

4.1.2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4.1.3日趋理性的消费行为

4.2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构建的内部环境

4.2.1渠道网络扩张支持力度大

4.2.2营销管理团队素质较高

4.2.3服务理念先进

4.2.4产品幵发的延续性

4.3国内外汽车品牌营销渠道构建的经验

4.3.1国外汽车营销渠道分析

4.3.2国内汽车营销渠道分析

第五章 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体系设计

5.1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体系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5.1.1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设计所期望达成的目标

5.1.2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5.2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设计方案

5.2.1营销渠道设计的影响要素

5.2.2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设计要求

5.2.3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的设计方案

5.2.4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方案的评估

第六章 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设计方案的实施

6.1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设计方案的实施

6.2上海大众汽车斯柯达品牌营销渠道设计方案实施的保障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5.关于中国动漫市场的调查 篇五

日本动漫打入中国市场的查询拜访报告

调查后援: 调查后援:

有人说那时曾经进入了“ACG”期间。所谓“ACG”,是 Animation(卡通动 画)、Comnics((漫画)、Game(游戏)的简称,它的三位一体,拼凑出的是 一个全新时代的沙盘。日本是“ACG”这个新时期的领跑者。比年来,当日本在 制造范围遭逢泛滥强大敌手、再也不能桂林一枝于世界舞台时,日本致力于用新技 术出产新文化产品,使得它从一个产品制造大国,转向一个文化输入大国。今朝,日本的动漫内容市场的总体规模,包孕动漫衍生产品市场,诸如动画人物的应用 授权、动画人物的玩具制造等,据估量已经达到 2 兆多日元,广义动漫财产占日 本 GDP 的十多个百分点,它正以势不可挡的海潮注入中国市场。调查方针: 查询拜访目标:

了然日本动漫打入中国市场的发展环境,进而赏析我国动漫进行中碰着的困 难及提出相应的希图举措。

调核查象: 调核查象:

调查方式: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网上查询拜访、直接采访

调查年华: 查询拜访工夫:

2010 年 7 月 1-5 日

查询拜访内容: 调查内容:

首要调查了日本动漫为安在中国市场如此受接待,日本动漫与我国动漫的区 别,以及如何促退我国动漫发展的相干倡导,调查询卷中共有 15 个问题。

调查数据阐述: 查数据叙述: 叙述

(一)调核对象的性别比例

(二)调查对象中的年龄比例

从下面两组数据中反映出动漫在中国市场内普遍,散布各年齿段。

(三)对动漫的态度

该题短缺反映了人群中个中有 73%的人显露恋情看动漫,而只要多半的 7% 的人显现对于旁观动漫持不LOVE的态度。

(四)love看动漫的原因

数据反映出大部人看动漫的主要原由是其题材新颖,故事挫折,但尚有多半 人是因为无聊才看动漫。

(五)颠末哪一个途径寓目动漫

下面的数据子虚反映了大家平常观影的内容,其中 45%的人群抉择的是颠末 Internet形式,30%的人群是经过电视,25%的人群是去片子院进行寓目,这注明网络 对付动漫传播起着相当需求的浸染。

(六)最LOVE哪一个国度的动漫

经过对这道题的数据咱们可以看到差别地域的动漫在我国的受欢送水平。其 中有一半以上的人love日本动漫,恋爱美国动漫的占 23%,而爱情我国本土动漫 的只要 17%,注明我国脉土的动漫需要很多方面的改进。

(七)一周中概略花多少时间来观察迟疑动漫这道标题问题反映了差异人群花在看动漫上的岁月各有分歧,其中有 45%的人每 周看动漫的岁月少于 10 个小时,35%的人每周看动漫的时日在 10 到 20 个小时之 间,超越 20 小时的则占 20%。

(八)大白到动漫的质料是经由哪个路子

下面的数据表述,各人获得动漫质料的渠道主要是靠网络,因为有 47%的人 选择了通过Internet来熟谙动漫资料,25%的人是经由电视,15%的人是通过看海报宣 传,而只有多数 13%的人是经由过程朋侪引见。

(九)love哪品种型的动漫

下面的数据显示在调查人群中,傍观动漫的类型类型主要照样少年动漫,其 所占比例是 52%,少女动漫占 30%,成人动漫占 18%。

(十)看动漫的启航点

上述数据讲明不合人群观察迟疑动漫的停航点一致,有 63%的人看动漫是背起故 事故节所排汇,有 20%的人以为看动漫是一种现代风行,17%的人看动漫是依据 其导演的出名度。

(十一)日本动漫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十一)

图表反映出日本动漫在我国市场发展良好,日本动漫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其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题材新颖,主题深刻,动漫类型齐全。

(十二)中国动漫面的发展临最大的问题是 十二)

相对日本动漫,国产动漫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有 40%的人群认为中国对国 产动画实施过分保护,35%的人群认为国产动漫题材过于陈旧,缺乏现代流行感,还有 25%的人群认为内容太空洞,没有赋予真事情感。

(十三)应该通过那些途径提高我国动漫的质量 十

三)应该通过那些途径提高我国动漫的质量 动漫

从该数据显示,我国动漫质量提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最主要的是提高动漫 制作水平,还有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开发周边产品。

(十四)中国的动漫与日本动漫的最大区别 十四)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的动漫教育性太强,而日本动漫却不局限于此

(十五)日本动漫最成功的是 十五)大多数人都认为:日本动漫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看,而中国动漫却只适合小 孩子看。

调查结果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动漫在中国确实占据了一定的市 场,有超过大半的人都认为日本动漫要比中国动漫要有吸引力,不仅仅是因为日 本动漫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看,更是由于它的设计理念创新、题材新颖、故事情 节曲折动人。相比之下,中国的动漫教育性太强,大多数都是历史题材,没有什 么创新,自然在动漫市场丧失了优势。调查分析

一、那么日本动漫以势不可挡的浪潮打入中国市场,原因何在?经过调查我 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日本角度解释,原因有以下:

1、运行良好的产品开发投资模式 产品开发的投资联盟体系是日本动漫走向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在日本,一 部动画作品往往是由几个方面来共同投资的,这其中包括:电视台或电影公司、广告公司、玩具商、游戏软件公司、动漫作品原创的出版商等。通过各方的共同 投资,一方面分散了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另一方面拓宽了资金的筹集渠道。吉 卜力工作室的代表作《千里千寻》就是非常好地运用了产品开发的投资联盟体系 的一个案例。《千里千寻》是由 Tokuma Shoten 出版社、Nippon 电视网、Dentsu 公司(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Tohokushinsha 电影公司和其他一些机构组成的 投资联盟共同投资制作的,制作费用将近25 亿日元。投资方根据各自的投资在 总投资中的比例获取收益。由于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所以强化了各投资机构的 共同目标,进而各投资部门的积极参与,又强化了市场。2001 年《千里千寻》 的票房达到 304 亿日元,高业绩地回报了各投资机构。

2、拥有国际顶尖级的动漫大师和大量动漫制作人才和机构 拥有一批国际顶尖级的漫画大师是日本动漫近年来在世界上扬名立腕、牛气 冲天的一个主要原因。日本动漫产业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繁荣,动画影片的 流行程度在日本迅速反超美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著名漫画艺术家手冢治虫(Osamu Tezuka)中功不可没。这不仅因为他创办了第一家电视动画制作室,或 者是他的《铁臂阿童木》让世界认识了日本动画,更重要的是他影响了日本人对 动漫画的态度。手冢治虫在日本是非常受欢迎,他的作品涉及各个领域,遍布在各类人群中。他认为漫画这种艺术表达形式可以被各类人群所接受,所以他既为 孩子

画小儿书、为女性读者画浪漫故事画册、为男性杂志画幽默漫画,也为报纸 画政治卡通漫画。手冢治虫的动漫理念有效地传达给了他的读者,使动漫作品成 为一种老少皆宜的艺术欣赏形式。近些年来,宫崎骏(Hayao Miyazaki)、押井守(Mamoru Oshii)大友克 洋(Katsuhiro Otomo)等动漫大师的辉煌崛起,更是在国际市场掀起了一波又 一波浪潮。没有他们,日本动漫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另外,日本大量优秀的动漫导演和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动画人才以及动 漫制作公司,是打造成功动漫产业的根本保证。目前,全日本有 430 多家动漫制 作公司,其中的 264 家,即 61.4%集中在东京,产业群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但 关于日本动漫领域的专业人才、动漫企业员工的具体数量不是很清楚。在动漫人 才的培养方面,日本有专门的动画制作学校,一些高校比如东京大学也设立有动 画专业。Wao 公司在 1997 年的时候建立了日本第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动漫人 才。

3、政府的支持 伴随着文化娱乐产业的兴起壮大,日本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普遍认识到内容 产业的美好前景,加大了对它的支持力度。内容产业最早由 1995 年“西方七国 信息会议”提出,简单地说,就是“由主要生产内容的信息和娱乐业所提供的新 型服务产业”,具体包括电影、电视、音乐、广播、出版和印刷等产业部门。这 一称谓在美国叫做“版权产业”,在欧洲叫做“创造产业”,前者包括计算机软 件和信息处理服务,后者还包括设计和艺术领域。2006 年全球内容产业的增长 预计将达到 6.5%,超过 GDP 的增长,而 2003 年日本内容产业出口占总出口的比 例仅为 3%,远低于美国的 17%,所以日本内容产业并不像它表面所看到的那样具 有竞争力。于是,日本政府开始推进内容产业。2003 年,政府在知识产权战略 总部组织建立了进行数字内容工作的专门工作组织,并且把内容产业作为一个战 略部门,精心策划和打造,从而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性。作为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产业获得了来自政府的支持。日本每年 都有文化勋章,颁予对日本文化有贡献的人,不少漫画家、动画家都获此殊荣。日本动漫大家可以把作品陈设在国立美术馆和博物馆,有时官方甚至出资在海外 进行展览。1997 年日本国际贸易产业部发起组织了一个数字动画研究团体,旨 在研究如何推进动漫产业。中央政府的这一举措得到了来自各地方政府的响应。比如在主要的动漫产品发源地东京,2002 年 2 月举办了 21 届东京国际动漫节,在 这是日本商业动漫产品的第一次国际贸易展。来自日本、法国、南韩、美国等国 家的 104 家动漫公司参加了展览,吸引了 5 万多名参观者。从前,动漫产品被认

为是缺乏任何市场保证的,因此它的支持资金很难取得。2004 年,由 Gonzo、日 本数字内容、Rakuten 证券和 JET 证券共同发起和建立了日本第一家动漫基金。2005 年,日本数字内容、中小企业部和地区创新部(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又 各投资 5 亿日元为内容产品建立了一个投资基金。银行也开始改变原先的相对保 守的态度,以积极的、进取性的姿态投入内容产业。

4、顺应国际市场要求,调整产品品位和风格 日本动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成人动漫,所以在有些动漫产品中张扬着浓 厚的血腥、暴力、色情和宗教的色彩,这些不健康或不适宜的内容曾经阻碍着日 本的动漫进入国际市场。当日本动漫公司把目光放远国际时,首先就是要适应国 际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品位和风格。于是在日本国内发行的动漫作品被推广到国 际市场时,动画片中的暴力、色情、宗教等不适宜的画面被剪掉了。目前,产品 输出成为日本动漫产业的战略定位,因此,很多动漫产品在策划和制作之初中,就充分考虑外国观众的习惯和口味,将日本民族风格的外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有机 地糅合在一起,使日本动漫能够顺利地推进国际市场。日本动漫能够领跑于国际市场,除了以上原因外,衍生产品的成功开发,电 视和网络传媒的普及和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等等,都是日本动漫产业不断 发展和壮大动因。

(二)从中国方面解释,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主要因为中国对国产动画过分实施保护,反正不论你画得好不好,电视台 也一定会购买来播放,毕竟新国产动画出品得很少,电视台每天要播日本动漫的 话就必须要有 60%以上国产动画.2、缺乏题材,一味的去画那些历史文献,中国的历史题材是好,但看

得多都厌 的啦,缺乏现代流行感《,Q 版三国》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可就只有这个优点,其它 方面都是垃圾:低级搞笑+样衰的人物+无聊剧情等等„„

3、公众对动画的心态不正常,觉得动画片只是给智商没发育完全的孩子看的? 其实动画和电影一样,动画其实也是电影的另一种表现方式.谁说看动漫的孩子 专利,日本动漫是适合任何年龄段人群看的.4、缺乏自我反思,为什么日本动漫这么受欢迎?因为动画已经不只是会动的 图画,里面有作者表达的思想,有让人感动的爱情,有精彩战斗场面,有玄念的剧 情等等。

5、国家对国产限制太多了,一定要有教育意义,其实不用那么死板的,在学校也是学习,回家看动漫又要学习,谁还会有这心情看啊„„教育可以多方面,例如 《火影忍者》 可以教育青少年,要有目标,要有理想,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勇敢去 面对现实中种种困难,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6、中国不注意培养动画制作方面的人才,只会闭关自守,不让外国好看的动 漫进来,中国的动画片人物一般都是动物,猫猫狗狗的,没有背影,颜色 16 色,8 色 甚至更少的.二、改进中国动漫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动画片的针对年龄层次 目前中国动漫产品无论在画风还是作品的内涵所针对的年龄层次都明显偏 低,许多作品所针对的都是 3-10 岁的儿童观众,如央视推出的一系列动画连续 剧,都是为吸引少儿观众的观看的而制作的,忽略了众多的青少年观众。前些年 号称大制作的动画影片《宝莲灯》虽然聚集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但制作出来的 却是个不算成功的作品,根本无法和宫崎骏的《魔法公主》相提并论,这两个作 品放到一起比较就好象是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少年在较力,不知道当中国的动漫制 作人看到宫崎骏的大作屡次刷新日本票房记录的时候,他们心中的滋味是怎样 的。

(二)提高动画片制作水平我说的制作水平提高不只局限于画面的制作,盲目追求 3D 光影效果,我个 人认为中国的动漫制作问题出现在思想意识中,动漫制作队伍应该更加趋于年轻 化,年龄大的制作人虽然经验足,但在潜意识的思想中却不一定能和现时代的年 轻人接轨。所以很多作品都不为青年人接受,相反 FLASH 这种制作简单的动画却 能够佳作不断,可见画面精美的作品人气不一定就高,关键还是要看制作人的潜 意识思想是不是能够跟上现在的潮流。不要老是认为动画就是少儿节目的代名 词,中国动漫要发展就要多推佳作,避免滥竽充数。

(三)开发周边产品 动漫要发展的话就不要局限于只在动画和漫画上做文章,其实动漫的利润有 50%多来自于动漫的周遍产品,在产品的宣传上也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日 本动画、漫画、游戏、周遍衍生产品这些产业之间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形成了一 个有序的市场体系,而中国现在基本上还处于各自为政的时期,虽然偶尔也有所 合作但却只局限于小规模的市场运作。虽然现在在中国,有很多中小学生甚至 大学生还是动漫迷。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动漫只是小孩的专利,甚至,他 们分不清楚卡通跟动漫有什么不同。而在日本,动漫看分为三种:少年动漫、少 女动漫、成人动漫。日本动漫涉及各个年龄阶层,不像中国动漫把对象停留在小 孩群中(说夸张点是少儿)。日本把动漫看作一个产业,一部日本动漫,他们从 其音乐(主题曲 OP、结尾曲 ED 等)、声优、画面制作、周边产品、相关游戏、COSPLAY(角色扮演)等多方面投资,自然收获也很多。而一部中国动漫,音乐 像是儿歌、也不注重周边产品的开发,更遑论相关游戏和 COSPLAY 了。日本动漫的 OP、ED、声优都有一定的偶像群,决不会随随便便找一个无名的人来的。而 日本动漫的周边产品也十分多,且远销国外,在中国也能看到周边店,里面几乎 全部都是日本动漫的周边,根本看不到中国动漫的周边。日本的动漫跟游戏可以 说是关系很近的,基本上有这部动漫就有相关的游戏,而且很多动漫还是由游戏 改编的。还有 COSPLAY,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只要有漫展,就一定有 COSPLAY,但是全部都是 COS 日本动漫的人物,根本没见过有 COS 中国动漫的角色的。

调查结论: 调查结论:

日本动漫凭借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我国动漫市场在发展趋势良好;我国 动漫的发展走上正轨或走出国门都面临机遇也迎来挑战,“改变观念、创新内容、学习先进”是国

6.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篇六

一、前言

减肥咖啡(瘦身咖啡)由未经烘焙的咖啡豆和阿拉比卡咖啡豆混合制成,可加入藤黄果精华、柑橘果实精华、低甜分活性果糖成份,其中含有天然的咖啡碱成分能有效的分解体内脂肪,将脂肪释放在血液中,饮用咖啡30~40分钟后,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会变高,这时适量运动,可将脂肪酸转变成热能,有效燃烧指肪,从而达到瘦身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于自身的保健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起来,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之改变。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减肥的行列,为的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体型。而咖啡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较早,中国的咖啡潜在消费者在2亿到2.5亿,不亚于美国。

本文将从中国的减肥产品、咖啡产品和市场上各类减肥咖啡品牌进行比较分析减肥咖啡在中国市场的前景。

二、关于减肥产品消费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不再是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吃好。生活水准高了自然对于吃的要求也高了,许多高脂肪、高热量的美食成了普通大众餐桌上的常客,因此许多人的体重也随之增长起来,既有碍于穿衣打扮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于是就有很多人想到了减肥。

下面通过一份对普通民众的入户调查,来分析减肥产品消费市场.1、消费群体

☆在受访者中最希望减肥的是20-30岁的人群,它占到了31.2%,其次是41-50岁的人群,占了26.8%;排在最后一位的是61-70岁的人群,它仅为6.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减肥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为中青年,其中女性消费者明显多于男性。一些年纪较小并且身高相对较矮小的女性是主要的减肥人群。出于对美的追求,她们追求时尚,追赶潮流,她们成为了瘦身的追随者。

2、消费原因

多数人认为减肥有助于保持优美的体型。

☆有利于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有46.0%的受访者希望减肥的原因是出于保持优美的体型的考虑;其次有42.0%的受访者是出于有利身体健康的原因而想要减肥的;有6.0%的受访者想让自己能穿得下过去的衣服;希望自己活动起来更加灵活的有4.0%;出于其他原因的只有2.0%的受访者。

3、减肥产品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步入瘦身大军,翻开报纸和杂志,各种各样的减肥产品广告不时的映入眼帘。近一段时间来,减肥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种时尚。

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减肥产品也开始水涨船高起来,零零总总的加起来少说也有几十种,其中以减肥茶最为热门。

☆(多选题合计》100%)调查数据显示,减肥茶是目前减肥产品消费人群最普遍选用的减肥产品,约有82.4%的消费者选用了减肥茶。而减肥食品的选用率为22.3%,减肥药品的选用率为17.1%,而选用了其他减肥产品的消费者共有36.9%。

4、产品选择原因

减肥食品的选用与消费者的经济情况直接相关,减肥食品在口味上较之减肥药丸等形式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使它成了继减肥茶后用的人较多的另一种减肥产品。

☆减肥产品的效果是关键(多选题合计》100%)。调查数据显示:产品效果以83.5%的中选率居于消费者考虑因素首席;产品价格其次为55.0%;使用方便性为47.1%;副作用大小为40.0%;、品牌知名度为13.8%;品牌信任感为13.2%。

5、对减肥产品效果评价

消费者在选择减肥产品时,考虑最多的是产品的效果,许多消费者认为减肥最终要看的还是减肥后的效果如何。效果的好坏才是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减肥产品的效果评价是缺憾调查数据显示,有44.0%的正在减肥的消费者认为目前的减肥产品的效果是一般的;22.0%的人认为比较明显;20.0%的人认为没有什么效果;11.0%的人认为效果不明显;只有3.0%的人认为效果很明显。

6、对促销手段的评分

人们更能够接受无效退款和免费试用的促销方式

☆本次研究中请消费者使用5分制来对各种促销手段打分,最高分为5分,调查数据显示,对消费者而言,最有吸引力的促销手法有:无效退款3.95分、免费试用3.88分、大型免费咨询活动3.70分和赠品3.56分。而打折2.96分和抽奖2.56分则被消费者认为是没有吸引力的。

7、购买方式

由于目前市场上许多商家在打折时采用先加价后打折的方法,在实际上形成明降暗升或明降暗不降的局面,使得消费者对打折这种促销手法已经失去了信任。因此,消费者对于打折的接受程度比较其他几项促销手法稍低些。

☆购买场所以药店为主(多选题合计》100%)调查数据显示,有85.0%的消费者在药店购买减肥产品;超市紧随其后。其次为,百货公司,食品店,杂货店及其他场所。

药店是购买药品的一个正规场所,很多人买药都会选择去药店。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药店有很高的信赖度,是值得信任的购买场所。出于对药店的信任,因此,多数的人在买减肥产品时也会选择去药店购买。他们认为在药店购买会更安全、更放心。

8、减肥茶

减肥茶是一种各年龄段、各种体型、各种职业和各种背景的人都比较偏爱的减肥产品。减肥茶以其服用方便和附作用小、价格适中等因素受到了广大减肥者的喜爱,这也是其使用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对于减肥茶来说,其优点在于单价不贵,使用方便,比较贴近日常生活,而缺点是需要长期连续的使用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对减肥茶这样的产品,顾客可能是长期的用户,有不少减肥茶使用者已经形成了消费习惯,即使在体重上已经并不是很必要减肥,仍然会坚持饮用减肥茶。在产品形态结构方面,减肥药品属于药类,相对不会对减肥茶形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减肥茶仍将占据市场的主要地位。

三、关于咖啡市场

咖啡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已进入中国市场。

雀巢咖啡(Nestle)一支独秀

调查结果显示,雀巢在消费者认为最好的咖啡品牌中一支独秀,品牌美誉度远远超出其它咖啡品牌,消费者选择比率高达74.4%;排在消费者认为最好咖啡品牌第二、三位的分别是星巴克和上岛,消费者选择比率分别只有6.7%和5.1%;磨卡仅为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3%;其它品牌合计只有12.5%。精准企划认为咖啡市场这种垄断性的竞争或非对称性的竞争格局,一方面表明雀巢咖啡在品牌传播和市场规划方面的非凡功力;同时也预示着目前咖啡市场的后续品牌有着足够大的市场提升空间。口味好是消费者喝咖啡最主要的原因

消费者喜欢喝咖啡的首要原因是因为咖啡产品口味好,喜欢喝咖啡的这种味道,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39.0%;其次是咖啡好喝,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9.4%;上述两项原因也可以合并,共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58.4%。往下依次是品牌占9.0%;喝咖啡提神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6.5%;方便占3.9%;喜欢喝咖啡的其它原因合计为22.2%。可见口味好是消费者喝咖啡最主要的原因,提神和方便也是消费者选择喝咖啡的重要原因。

消费者最喜欢喝哪种口味的咖啡

调查数据表明,喝咖啡时加奶的消费者比率最高,占44.3%;紧接着是喝咖啡时喜欢加糖的消费者,比率为41.5%;喝咖啡是喜欢加咖啡伴侣的消费者比率为28.8%;在喝咖啡时同时加奶、糖和咖啡伴侣的消费者只有6.0%;喜欢喝清咖啡的消费者比率为18.0%。可以看出大多数消费者在喝咖啡时都需要加别的东西,主要包括奶、糖和咖啡伴侣三种;在喝咖啡时什么都不加的消费者只占所有喝咖啡人数的一小部分。口味、价格、品牌和浓度是购买咖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购买咖啡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口味,占选择比率的34.7%;其次是咖啡产品的价格,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9.9%;消费者购买咖啡时考虑的第三个因素是咖啡的品牌,占选择比率的17.6%;咖啡产品的浓度以13.2%的消费者选择比率排在第四位。咖啡产地、色泽和产品包装的消费者选择比率很少,分别只有5.6%、4.9%和4.1%。可以看出,咖啡产品的口味、价格、品牌和浓度是消费者购买咖啡时考虑的四个主要因素。

提神是消费者喝咖啡满足的核心需求

消费者喝咖啡需要满足的首要需求是提神,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63.2%;其次是休闲占7.7%,口味好占7.1%;喝咖啡是为了满足其它需求合计为21.9%。可以看出,提神是消费者喝咖啡需要满足的核心需求。

消费者喝咖啡的主要顾虑

消费者喝咖啡的主要顾虑首先是不利健康,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20.2%;其次是影响睡眠,占消费者选择比率的19.4%;口味不好占17.4%;价格高占10.9%;质量不好占8.1%;其它顾虑合计为24.0%。可以看出,消费者喝咖啡主要有不利健康、影响睡眠、口味不好、价格高和质量不好五个方面的顾虑。

袋装和玻璃瓶装是消费者喜欢的包装

喜欢袋装咖啡的消费者比率最高,达到43.0%;喜欢玻璃瓶包装的消费者比率为21.2%;喜欢盒装、桶装和杯装咖啡的消费者比率分别为14.2%、13.9%和7.6%。可见袋装和玻璃瓶装的咖啡产品是消费者喜欢的包装。

☆咖啡市场调查.PPT(按ctrl点击观看)

四、关于减肥咖啡

减肥咖啡也叫瘦身咖啡,是这几年才进入中国的一种健康饮品。

1、简介

减肥咖啡是指不加任何修饰的咖啡,它集合了咖啡香甘醇酸苦五味的特点,原始而又粗犷,深邃而又耐人寻味。减肥咖啡强调咖啡本身的香味,香味是咖啡品质的生命,也最能表现减肥咖啡生产过程和特殊的烘焙技术。生产地的气候、品种、收成、储藏条件,消费国的烘焙手法等,都是决定减肥咖啡香味和减肥效果的条件。苦是减肥咖啡的基本味道,有强弱和质地的区别,生豆只含极微量的苦味成分,其后由烘焙造成的糖分、一部分的淀粉、纤维质的焦糖化及炭化,才产生出减肥咖啡最具象征性的苦味。真正的减肥咖啡苦味比较浓重,而酸味相对少些,适当的热作用产生浓厚的咖啡香,可使咖啡的味道更佳浓厚,让人觉得更有深度。饮用上口感更佳。

成分

纯天然的咖啡原豆,经过特殊烘焙之后使之咖啡因含量降低,咖啡碱的含量升高,咖啡碱含量约占1.3%左右。

减肥原理

纯正的减肥咖啡是可以把脂肪转化成为脂肪酸,经过少量的运动后,可以顺人体微循环系统排出体外,达到减肥功效。

湖南卫视《百科全说》里面,美国减肥专科学会的华人医生邱正宏医生在《百科全说》节目中,向大家推荐了“减肥咖啡瘦身法”。

效果

不同肥胖类型的人饮用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肥效果

根据实验证明显示:每天饮用两杯减肥咖啡的肥胖者,两周平均减掉1.46公斤的体重按照计划饮用减肥咖啡的肥胖者,两周平均减掉2.56公斤的体重

饮用其他普通咖啡豆饮品,没有任何减肥功效。

一般减肥周期为60天。60天之内的减肥效果是最好的。瘦身的过程中。建议稍作运动,饮食上也要营养均衡,少食油腻,油炸食品。

2、中国同类产品

市场上主要的减肥咖啡品牌有卡芭娜左旋360减肥咖啡、柳之美神奇26瘦身咖啡等等。而其它在各种渠道销售比如网络、电视销售的减肥咖啡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在淘宝网输入减肥咖啡,约有24000件商品销售,品牌鱼龙混杂。

☆以下是淘宝网搜索“减肥咖啡”出现的相关信息

五、总结

目前减肥咖啡的产品认知度还不高,其销售多以直销和网络销售为主,如果要销售减肥咖啡,相关的产品知识普及和品牌广告推广是必不可少的。

优势

减肥咖啡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诱导生热”原理,加速脂肪燃烧,有助舒缓消化系统,帮助新陈代谢循环,从而达到瘦身的效果。且该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间短,同类产品竞争性不高。综合上述的减肥产品市场和咖啡市场分析,在时下追求时尚、追求以瘦为美的环境下,市场潜力还是不错的。

劣势

相对的,减肥咖啡的劣势也很明显。产品认知度不高是最主要因素,像这种产品,推广的好潜力无限,推广不好就是昙花一现。例如,去年大热的养生产品,就由于广告泛滥,品牌混杂,而最终仅仅只是昙花一现。而诸如此类减肥产品,效果又是左右品牌生存的另一大关键,根据上述的调查,可知83.5%的消费者根据效果来选择品牌,而此类产品往往容易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另产品形象大大降低。

7.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篇七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相机报错,故障代码为:26-165。查用户手册,该故障为胶片在2区卡片。

1.2 分析与检修

为维修和说明方便,柯达公司将8900激光相机按照功能结构分成了六个区域:胶片抽屉为1区,胶片传送通道为2区,压片支架为3区,加热转鼓为4区,AIQC与密度计为5区,胶片分类架为6区。在完整的打印过程中,胶片从片盒取出后,先经过传送通道被送入激光桶进行激光扫描,再经传送通道送到加热部分进行加热。此过程胶片先下后上两次通过传送通道(2区),打开前门仔细观察卡片的位置和现象,发现胶片卡在上升过程中,且胶片呈倾斜状态卡在两滚轴中间,明显是胶片在上升过程中传送压力不均匀造成的,经过检查发现胶片传输通道的一副滚轴间隙不均匀,导致压力不平衡造成卡片现象,调整滚轮两侧弹簧,并清洁滚轴后开机使用正常。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在胶片打印过程中,突然出现打印出的胶片整体变白,之前一切正常,没有出现打印校准片,也没有出现故障提示代码。

2.2 分析与检修

分析这种情况多为电源供电不正常造成的。用万用表测量电源电压220伏,正常。打开相机所有前门及后门观察,无异常情况。但仔细观察激光相机机箱的分布结构,很快就发现进行活性碳过滤的滤芯下部紧贴着主机电源部分。用手触摸活性碳滤芯下部底板,发现底板温度很高。取出活性炭滤芯,发现里面有很多灰尘。当夏天机器连续工作时,活性碳滤芯长时间过滤热鼓中排出的热气,由于活性炭太脏,通透性变差,造成散热不良、温度过高、发烫,经铁板传到下面的电源部分,导致电源元器件工作点线性漂移,不能正常工作。滤芯有4个口,使用吸尘器对着滤芯4个口,把灰尘吸出,重新放入机器。机器工作正常。出现这种情况,也可以临时取出滤芯不用,待清洗干净后再放入。

3 故障三

3.1 故障现象

打印出来的片子中出现一条宽阴影。

3.2 分析与检修

此故障一般为激光头或者其它光学组件脏造成的。8900相机与8100相机结构上有很大不同。8100光学模块是完全封闭的,而8900光学模块有一部分是开放的。当长时间使用时,光学透镜表面会有灰尘落在上面,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将相机后盖打开,将右下角的激光架上的两个螺丝拆下,三个接线端子拔下,从前面把激光架取出,用专用镜头清洗剂或无水乙醇把棱镜表面上的灰尘轻轻擦拭干净,自然风干,用气球吹干重新安装后,开机试验正常。这是柯达8900激光相机较容易出现的故障之一。

4 总结

激光照相机机房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通常要求温度在(18±2)℃,湿度在70%±5%,要求机房空气洁净度高,通风情况良好。若机房温度、湿度发生突变,常常会造成胶片传送故障,即卡片,打印故障等。因此在机房中应安放温度、湿度计以便随时监控,尽量避免机房温度、湿度偏差过大,保持机房内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并且定期做好保养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力.激光相机的工作原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2):71.

[2]丛地民,等.Kodak Ektascan160激光相机故障检修二例[J].医疗装备,2004(10):52.

[3]王得旭,等.柯达激光相机8100故障分析与维修[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6):115.

8.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篇八

自2007年推出首款车型至今,上海大众斯柯达在5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高效稳健的发展,从中国汽车市场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迅速成长为中国汽车主流品牌。目前,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旗下拥有昊锐、明锐、晶锐三大车系,全面覆盖中国汽车市场最富消费实力和消费潜力的B级、A级和A0级市场,累计销量超过77万辆。当然,获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斯柯达5年来全力打造的全方位营销体系。

实战篇

一、体育之音

体育营销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将体育本身作为产品营销。从一支球队和它的运动员,到一场赛事、一次运动会,都可视为营销学意义上的产品,这个层面可以称之为“体育产业营销”。另一种是指以体育赛事为载体而进行的产品的推广和品牌传播等营销。比如我们在奥运会中所看到的赞助商的一切活动和身影,以及它们产品、品牌的巧妙展示等。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营销是指后一个层面。

体育营销可以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快速的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逐步的塑造企业形象展示传播企业实力等等。体育营销强调的是一种文化,真正执行体育营销的企业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文化,一种与消费者针对体育产生共鸣的情感。

体育营销对斯柯达的品牌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因为体育本身是有活力的,健康的,有竞争意识的,对于斯柯达而言,在中国市场迅速的用体育理念与产品对接,这对斯柯达品牌是非常好的帮助,同时,体育也让消费者轻易的联想到很具体的斯柯达产品。

在斯柯达百年文化的沉淀中,运动基因已经成为品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对速度和机械的热情,斯柯达参加汽车运动的历史几乎与其生产汽车的历史一样久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斯柯达一直是汽车运动的代表,多年来,斯柯达品牌在欧洲场地锦标赛、WRC世界拉力锦标赛、蒙特卡罗汽车赛等国际顶尖赛事中成绩显赫。

情谜自行车

进入中国后,斯柯达品牌延续了其对自行车运动的热情。

2007年7月13日——上海大众斯柯达与中国国家自行车队、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举行签约仪式。上海大众斯柯达正式成为“中国国家自行车队主赞助商”以及“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战略合作伙伴”,以支持中国自行车运动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7月9日,上海大众斯柯达再次助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明锐成为赛事官方唯一指定轿车。2009年7月17日,第八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正式拉开帷幕,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作为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的战略合作商,连续第三年鼎力支持该项赛事。作为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惟一官方指定轿车品牌,上海大众斯柯达为赛事组委会提供了45辆赛事护航车,包括6辆Octavla明锐和39辆Fabia晶锐,用作环湖赛事的裁判车、参赛队车和媒体车等服务车。两款实力车型以其卓越品质、强劲动力、稳健操控和五星安全全程保障了环湖赛事的顺利举行。2011年7月1日,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作为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的战略合作方,继2007—2009连续三年成功赞助环湖赛之后,再次携手环湖赛。本次环湖赛上,上海大众斯柯达不仅首次启用了斯柯达品牌旗舰车型吴锐承担起本届环湖赛事的各项用车任务,还全程冠名2011斯柯达“4+2健康骑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业余挑战赛,让更多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和斯柯达车主参与到绿色环保的健康运动中来。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汽车合作伙伴成员企业上海大众的一员,上海大众斯柯达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和参与—直不遗余力。无论是与奥运相关的各类主题活动,还是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赛事运营、电视转播服务等,都有上海大众斯柯达的鼎立支持和倾情服务。

2009年,上海大众斯柯达将赛车运动作为品牌建设的一个平台,正式组建上海大众斯柯达红牛车队,全力投入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RC)赛事。CRC在国内所有赛车项目中是最严苛也最能检验真实水平的赛事,被称为量产车性能的“试金石”。三年的时间里,上海大众斯柯达红牛车队先后采用Fabia晶锐赛车和明锐Rs赛车作为车队主力车型,连续三个赛季荣膺CRC年度总冠军,成为CRC历史上表现最稳定、最出色、完赛率最高的拉力赛车队。辉煌的战绩充分展现了上海大众斯柯达车型的卓越品质和品牌出色的运动基因。

编辑观点

体育营销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并不是一种特色营销,但上海大众斯柯达,利用自己自身的特色与历史传承,重点发力自行车项目,精准的投放与精髓的展现,使得斯柯达的体育营销之路与其他的汽车企业区别开来,让人感受到了风格迥异的汽车体育营销。

二、文化之乐

文化营销是利用各种消费者喜爱的文化活动结合企业产品进行的营销手段。在文化营销观念下,企业的营销活动一般为奉行一些原则:给予产品、企业、品牌以丰富的个性化的文化内涵。

上海大众斯柯达是一个以实力著称的品牌,它既拥有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造车功底,更有着蓬勃活力。张学友个性随和,低调稳重,注重家庭,可以说,他不仅事业成功更有着优秀的人格魅力。这些都与斯柯达品牌及吴锐车型的价值理念与品牌个性高度契合。可以说是张学友与斯柯达吴锐的共有特性,两者的合作可谓是“珠联璧合”。

为了更好地诠释旗下高端小车“硬更IN”的品牌魅力,上海大众斯柯达在2011年特别邀请新生代天后张靓颖担任新Fabia晶锐代言人。作为深受年轻人追捧的硬派实力唱将,张靓颖内心坚毅、爆发力强,一直坚持的执着个性、努力做真实自我的率性风格与斯柯达新Fabia晶锐所倡导的“硬”实力和“IN”生活的理念完美契合。借助张靓颖的形象和人气,新Fabia晶锐所主张的“硬更IN”也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唱响未来

斯柯达在产品推出之时,就开始注重文化营销,2007年12月1日,上海大众斯柯达携手“歌神”张学友在“Octavia明锐。学友光年’张学友好久不见中国巡回演唱会上海站”为众多歌迷联袂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演出,这是百年品牌斯柯达与“歌神”张学友的首度合作。

2011年,上海大众斯柯达再度与张学友牵手,成为2011张学友1/2世纪演唱会中国内地巡演唯一全程指定汽车品牌,其旗舰车型吴锐在全国53个城市的66场演出中为“歌神”及其团队的出行保驾护航,出色地完成了出行用车服务。2012年,上海大众斯柯达不仅继续作为“2012年张学友1/2世纪演唱会”中国内地巡演惟一全程指定汽车品牌为张学友及其团队提供用车服务,更冠名赞助了“斯柯达吴锐之夜——张学友1/2世纪演唱会”广州站及上海站的演出。2011年,上海大众斯柯达新Fabia晶锐独家冠名“张靓颖2011‘我的模样’演唱会”上海站、成都站及广州站。此次巡回演唱会的主题曲《我的模样》充满时尚动感的特色,很好诠释了年轻一代“勇敢做真实自我”的积极精神,完美展现了新Fabia晶锐“硬更IN”的品牌主张,成为新Fabia晶锐的新车广告主题曲。

编辑观点

上海大众斯柯达以音乐作为文化营销的突破口,通过音乐人的形象与品位来展现斯柯达产品的品牌精髓与文化,这样使得斯柯达的形象更加具体化,更加能让人迅速的接受。从文化营销这一层面,上海大众斯柯达可以说是在适当的时间找对了适当的人。这种文化的共鸣让斯柯达品牌唱的更响亮。

三、网络之路

近两年网络购物愈发成熟,消费者也越来越多的青睐网购,在越来越多消费者成为网购达人的前提下,营销也不免要利用网络,或利用网络游戏网罗人气,与消费者进行趣味互动的同时还能获得丰富的消费者数据库资源。

网络销售渠道可以更方便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可以更快捷地发布信息、集客、销售,传播品牌理念和产品信息,是消费者获取汽车信息的重要渠道。正是顺应网络营销的时代特点,2010年上海大众斯柯达试水网络营销,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网”打尽

Fabia晶锐自从上市阶段的“相信生活”主题推广以来,重点就落在了网络互动游戏上,2010年7月8日,上海大众斯柯达正式推出Fabia晶锐2010年度车型,与此同时,开展线上活动,发布与“顶”有关的话题进行参与,以网民之声助力晶锐之势。酷创新城Campaign site活动一个月吸引了24万用户注册参与。

编辑观点

汽车由于其高端消费品的特点,购买前的信息收集成为购买决策最有效的影响力之一,而互联网正是提供网友所需信息最便利,最充实的平台。因此,互联网对汽车厂商的市场营销行为产生直接且重要的作用。

上海大众斯柯达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心理变化,对中国市场开始了针对性的深入研究,适时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开始涉猎“网络营销传播”,初次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斯柯达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月24万的注册用户,这是传统媒体宣传不可能做到的,随着互联网络的营销的不断成熟,相信上海大众斯柯达的网络营销也将不断的深入。

四、公益之旅

上海大众斯柯达作为进入中国较晚的合资企业,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公益事业,上海大众斯柯达也希望通过公益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大爱东方

作为一个百年经典品牌,斯柯达一直把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看成同等重要。从2011年4月19日上海大众斯柯达吴锐启动“吴然胸怀·智爱人生”人文关怀公益活动以来,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仅新浪微博中参与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上万人。通过斯柯达吴锐人文关怀公益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教师、自闭症儿童、孤寡老人、地震回乡者和羌绣扶持,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人也借此认识了吴锐,感受到了斯柯达浓浓的人文关怀和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自2012年8月2日至10月,25日,上海大众斯柯达携手东方卫视,诚献人文关怀系列之《大爱东方》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关注那些曾被忽视的角落,与更多的人一起“用温暖凝聚人心,用力量彰显大爱”。斯柯达参与赞助此栏目,可以看出斯柯达品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编辑观点

斯柯达昊锐“昊然胸怀·智爱人生”人文关怀公益活动唤起了人们对乡村教师,自闭症儿童、孤寡老人、地震回乡者和羌绣扶持的关注,展现了上海大众斯柯达在社会责任上的担当,更让大家充分了解到了昊锐这款旗舰车型在人文关怀上的出色展现,大爱无疆,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昊然胸怀·智爱人生”人文关怀公益活动时,也就有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昊锐智爱人生的昊然胸怀。而2012年8月开始的《大爱东方》是上海大众斯柯达开启的营销新模式,公益营销+文化营销+影视营销,之所以把它归类在公益营销里,就是因为这种营销手段更具社会意义,更能体现上海大众斯柯达的社会责任。更能体现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真实感悟真爱生活”理念。

五、影视之媚

斯柯达进入中国之时,正是中国影视嵌入式营销火爆之时。汽车企业也不断地进行影视嵌入式营销,近年来上海大众斯柯达也开始与娱乐节目、电影、电视剧制作方进行合作,尝试在植入营销中渗透给消费者上海大众斯柯达所要传递的品牌精髓。

上海大众斯柯达在影视方面,通过与湖南卫视《勇往直前》合作,扩大斯柯达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2009年,斯柯达又开始涉猎电影。

勇往直箭

2009年1月18日—3月15日,上海大众斯柯达联手湖南卫视,冠名《勇往直前》栏目,将Fabia晶锐的产品理念和产品优势巧妙融入。作为湖南卫视精心打造的公益慈善类综艺节目,《勇往直前》稳居全国娱乐节目收视率前列,观众人数达5000多万。斯柯达品牌牵手《勇往直前》栏目,以“冰雪极速”、“为爱同行”、“挑战极限”等为主题共推出八期节目,吸引了无数电视观众的关注。而与众多明星共同亮相、迎接挑战的Fabia晶锐,不仅大放光芒、赚足人气,其蕴含的硬朗气质和“相信生活”的理念更是征服了不少观众。

2009年2月1日,宁浩导演的《疯狂的赛车》正式上映。而随着该片的迅速火爆,第一次尝试电影植入营销的斯柯达品牌也一起成为了大赢家。其首款车型明锐在片中担当自行车赛的护航车,其强劲的动力和稳健的操控体现得淋漓尽致,频频出现的精彩镜头给观众带来了速度与激情的快感,而以自行车赛事作为故事主线也巧妙传递出了斯柯达品牌一直以来与自行车运动的深厚渊源。

编辑观点

上海大众斯柯达的企业文化,产品理念,就是利用这些司空见惯的影视手段潜移默化的植入消费者的心里。对于上海大众斯柯达而言,技术,品质,价格是决定其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让消费者能够倾听,捕捉企业,产品的精髓,文化,内涵,进而形成品牌美誉度。对于影视栏目的选择斯柯达也可谓是慎之又慎,从实际的效果来看,着实的事半功倍。

六、产品之力

营销的核心是产品满足需求,产品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一对应的程度”称之为产品力,对应的程度越高,产品力越强,则生命周期越长。在营销运作中,产品是营销人员运作市场的武器与前提,塑造产品力则成为运作市场的首要任务,但产品的内在、外在等一系列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产品上市后在市场上的表现。

自2007年6月推出首款战略车型Octavla明锐以来,上海大众斯柯达以“三年三款战略”车型的步伐初步搭建起了覆盖AO、A、B级车市的产品架构,并陆续推出了环保车型明锐GreenLlne绿动、高性能都市轿跑车型明锐RS以及跨界车型Fabia Scout等细分车型,对系列产品线持续完善不断提升。目前,上海大众斯柯达拥有Superb吴锐、Octavia明锐、Fabia晶锐三大车系数十款车型,全面覆盖中国最具消费实力和消费潜力的B级、A级、A0级汽车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凭借全面出色的产品品质,斯柯达品牌系列车型在各自细分市场均已位居高端主流车型之列,更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实力说话

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首款战略车型Octavla明锐发展至今,共有1.6L、2.L、1.8TSI和1.4TSI四种排量12款车型。明锐拥有精致隽雅的外观设计、高效细腻的动力操控以及均衡周全的科技配置,是上海大众斯柯达为内外兼修又兼具时尚气息与内在实力的社会中坚力量量身打造的一款实力座驾。斯柯达百年的造车智慧成就了明锐的高技术含量以及个性内敛的特征,成为追求生活品质和效率、关爱家庭、追求现代与传统平衡的智慧型实力消费者的睿智之选。

编辑观点

斯柯达明锐,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对‘TSI’概念的营销传播,而作为新引入的产品,明锐在大众旗下产品中率先使用“TSI”发动机也使得明锐拥有了无法匹敌的产品竞争力。通过明锐,上海大众刮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T’旋风。

七、服务之美

服务对于上海大众来说一直是个强项,而对于斯柯达,依托于上海大众,则是更加的精益求精,在汽车同质化严重的现今,服务成为了汽车营销的重要手段。而在服务这一点上,上海大众斯柯达可谓是深度挖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深度挖掘

在营销服务网络建设上,依托上海大众二十多年本土化经营的丰富经验,以及斯柯达全球统一的高品质网络建设标准,上海大众斯柯达在短短几年内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12年6月,上海大众斯柯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399家营销服务网点,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便捷地享受到斯柯达品牌的专业服务。

在不断完善网络布局的同时,上海大众斯柯达也积极致力于网络能力的提升。自2008年起,上海大众斯柯达便搭建起由授权经销商、技术中心站以及售后服务技术工程师所组成的三级技术服务网络,有效提升全网络成员的客户服务能力。此外,上海大众斯柯达还通过举办销售顾问大赛和服务技能大赛等专业竞技活动不断加强经销商体系内服务人才的培养和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并在经销商内部建立起了季度技术测评等制度,确保车主享受到高标准的专业化服务。从2009年起,上海大众斯柯达推出了一项经典的客户关爱活动——斯柯达学苑。这一备受车主赞誉的关爱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海大众斯柯达4S店陆续展开,为斯柯达车主提供专业的用车知识普及,让车主更真切体会到斯柯达品牌的人性化关爱特色。在斯柯达学苑,车主不仅可以增加用车的经验和技巧,对于自身车辆的科学合理保养也有了更好的了解,并在贴心服务中体验到尊崇、愉悦的有车生活。上海大众斯柯达学苑已经形成一个品牌化的关爱活动,赢得了广大车主的认同与好评。

而斯柯达车友会,是斯柯达品牌服务的延伸,斯柯达车友汇于2009年1月1日试运营,3月15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与传统自发组织的车主俱乐部不同,斯柯达车友汇是由上海大众斯柯达牵头,旗下经销商共同参与的官方车主俱乐部,既保证了车友汇的全国统一性和官方身份,更好地营造斯柯达品牌认同和归属感,又能通过经销商分会的参与为各地车友汇成员提供区域性、个性化的售后服务优惠和便利服务。

上海大众斯柯达北京机场客户服务则是更具特色的服务,是国内第一家在机场开设客户服务中心的非豪华汽车品牌。会员服务区是最受车主欢迎的区域,温馨的环境、诸如按摩椅、擦鞋机等多样的休闲娱乐服务与设施以及多种饮料茶点让斯柯达车主度过轻松愉快的候机时间。上海大众斯柯达北京机场客户服务中心还特别设置了车辆服务区,加入斯柯达车友汇的车主在这里能享受免费洗车、免费限时泊车、一年3到8昼夜过夜泊车的服务:而考虑到车友汇会员的商务便利性,机场客户服务中心还提供了免费打印、复印和发送传真服务,可谓贴心周到。最令车主动心的莫过于车辆交接维保服务,斯柯达车友汇会员在机场服务中心可将车辆转交给指定经销商,在车主外出期间按照车主要求对车辆进行相关维保服务,完成后再将车辆送至机场服务中心。

编辑观点

五年来,上海大众斯柯达在渠道建设、服务理念、内容和形式上稳步推进并不断创新完善,已经逐渐成长为汽车行业服务领域的新标杆,斯柯达“关爱车 更关爱人”的全方位贴心服务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口碑。服务使得上海大众斯柯达的营销站在了一个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说服务的完善使得斯柯达的营销显得游刃有余。

八、体验之优

体验营销是通过看、听、用、参与等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重新定义和设计的一种思考方式的营销方法。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趋向理性,汽车品质、安全和服务等已经上升为购车的重要因素,降价已不再是营销手段中的中流砥柱。上海大众斯柯达在上市之初就把全方位的体验与服务作为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倾情体验

2009年11月6日至8日,上海大众斯柯达在上海天马山赛车场启动了Fabia晶锐“锐客赛训营”活动,对来自全国各地的Fabia晶锐车主进行为期3天的封闭式赛车训练,系统培训了赛车专业知识和正确驾驶技巧,经过培训考核胜出的Fabia晶锐车主将成为上海大众斯柯达红牛车队的车手,这就是上海大众斯柯达“赛训营”的前身。

2011年,上海大众斯柯达对Fabia晶锐“锐客赛训营”活动进行了深入拓展,升级为“斯柯达赛训营”,为全国汽车爱好者提供专业的驾驶技术培训和专业赛道体验,更精心安排斯柯达全系车型的试驾体验,全方位展现斯柯达品牌深厚的运动基因和旗下车型出色的动力和操控性能。

斯柯达“赛训营”培训全程由中汽联赛事主任担任营长教官,斯柯达红牛车队车手全程担任随车教练,是目前国内极其专业的赛车培训。学员在参加赛训营并通过G级场地赛车培训之后,可获得中国汽联颁发的G级执照。

编辑观点

9.中国市场营销趋势分析 篇九

,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金,已进入重要的经济发展转折点和社会变革时期。因应中国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深化与成熟,中国的市场营销领域也呈现出众多值得关注的变革与发展态势。

一、 细分,细分、再细分

20,更多的企业面向细分客户市场推出新产品,展现了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态势。tcl推出面向女性市场的蒙宝欧(mobo)手机,sony推出面向高端商务人士的905机型。继可口可乐在成功推出面向儿童市场的“酷儿”饮品,平衡饮料因强调体液平衡而打开了独特一个细分饮料市场空间,王老吉茶饮品为降火作为市场诉求而迅速走红市场。华夏银行推出服务于白领女士的华夏丽人卡,招商银行在国内率先推出一卡通的基础上,重点营销白金国际卡,以及服务于高端客户的金葵花理财卡。能否在细分客户市场中建立品牌和产品优势,正在成为企业未来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中国地域的辽阔性和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逐步扩大的收入差别和消费模式差别,决定中国市场不同商品的消费类别和消费额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这两个重要的消费细分变量的进一步发展,揭示了中国市场正转向满足细分消费人群差异化需求。单一企业的单一产品不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使得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发展成为庞大的市场需求。企业为规避领导厂商的竞争压力,细分市场开发产品,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年多数企业将目标客户群体的选择由大众市场转向细分产品市场,在这一趋势下,更多企业力争打造细分市场领域的产品优势和客户口碑,赢得忠诚消费群体,为企业的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二、乡镇市场渐成新宠

2004年,联想结盟美国芯片制造商amd推出面向县镇的3999元低价电脑,可口可乐推出葛优的乡村版广告,成为众多企业加速对县镇市场的渗透和布局,加速进军乡镇市场的明显信号。随着农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县镇市场的居民消费处于快速成长期,消费模式也正处于转变过程中,开发适合乡镇市场的产品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重点。相对于大中城市竞争激烈,品牌导向的消费模式,低价商品依然为乡镇市场主流消费商品,有一定客户知晓度的二三线品牌和地域品牌,其高性价比商品和贴近当地客户需求的营销服务更受消费者青睐,并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

大中城市居民由于人口多,居住集中,收入较多,体现出的消费集中、消费力强、销量大的特性。乡镇市场由于人口较少,居住相对分散,且收入相对较低,购买力不是很强,销售网点的布局也较为分散,单个地点的销量和销售额也相对较小。企业自建营销渠道,其营销费用和运输成本往往比较高,经营风险较大。同时,乡镇市场有资本实力和经营能力的经销商数量也相对较少,因此能否及时有效的发展经销商,掌控营销渠道就成为乡镇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三、洋品牌加速本土化

从20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乏力,消费相对低迷,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日益显现的市场潜力,使得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日趋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在市场推广方面,众多跨国企业也在品牌营销方面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同时加速对二三线市场的开拓和渗透。菲利普、东芝、松下等企业都投入巨资进行品牌重塑和广告宣传。暨肯德基在中国开店超过千家后,餐饮巨头麦当劳也宣布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经销商发展计划。应对非常可乐等企业的竞争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成功实施,可口可乐推出了王力宏的城市版广告和葛优的农村版的广告,并重新推出可回收的玻璃瓶可乐产品,加大对乡镇市场的渗透。面对雕牌、立白、好迪等民族日化品牌在低端市场的崛起,宝洁公司在保持和加强广告宣传力度的同时,对其部分产品也降低了价格,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四、价格战转向品牌营销

多年来,众多中国企业把商品价格作为主要市场竞争手段,深陷价格战的泥潭,直至整个行业的亏损。2004年以来,更多中国企业和商家的市场竞争策略,从偏好价格竞争转向更为务实的品牌建设,逐渐呈现出品牌导向的竞争态势。企业对于品牌建设更为关注,在电视、平面媒体广告等方面的营销投入增幅明显,同时加大销售终端形象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扩大企业和商品的大众认知度。随着对于品牌建设认识的深入,企业更为注重品牌内在的价值要素。企业更为重视产品质量控制和科技含量,努力打造质量和科技品牌,海信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企业注重提升售后服务体系的质量,提升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打造出企业的服务品牌。海尔通过服务体系的建设,成功提升品牌形象,获得了超值的品牌销售溢价。此外企业更为重视品牌所蕴涵的时尚、创新、人文关怀等情感诉求,倾力打造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白沙集团持续推出的“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系列广告颇为业内称道。总之,企业正努力通过多方面的系统建设,提升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赢得长期客户价值。

五、消费渠道加速变革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大众消费模式的变化,企业原有的渠道管理模式正加速变革。众多企业更为重视省市级经销商的发展,逐步实施营销渠道扁平化,降低销售重心,以进一步贴近客户需求,努力加快市场反应速度,同时加快商品周转速度。

在电脑领域,随着美国戴尔公司在中国市场份额的迅速增长,其基于电话、互联网和销售代表的直销模式已引起国内电脑厂商越来越多的警惕、关注和学习。年到2004年以来,联想在坚持原有的代理商营销体系的同时,将全国市场细分为18个销售区域,实施精细营销。同时联想在集团总部成立了电话营销部门,开始了直销模式的尝试。彩电巨头长虹在赵勇主持大局后,也迅速与合作伙伴组建了多家合资公司,加速在上游零部件生产领域的产业布局的调整,并快速切入3c市场。在中国手机产业领域,tcl、波导、夏新等厂商在推出款式新颖的手机产品的同时,通过自建渠道,掌控近万余终端,聘用数万一线销售和服务人员贴近消费者大力营销,迅速崛起,市场份额撑起半壁江山。应对国内手机厂商的崛起,年初开始,国外厂商也加速了渠道变革,诺基亚也将全国代理商由四家缩减为两家,重点发展省级经销商,同时对国美、苏宁等连锁超市实施直接供货,并在江苏等地开始了诺基亚专卖店的尝试。

大型连锁卖场以丰富的商品和富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其众多的销售网点,庞大的销售额,又使得连锁卖场在对企业的商品采购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国内华润、百联、国美、苏宁等大型连锁卖场的实力日渐增强,仍处于迅速扩张过程中。同时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隆、百安居等外资大型零售集团都加大了在中国扩张的步伐和开店的速度。大型卖场通过掌控顾客从而控制厂商的趋势正逐步显现。

六、企业品牌整合和集中趋势明显

2004年,随着跨国巨头的不断涌入,以及各行业领导品牌的`发展壮大,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中国行业市场的商品品牌整合和集中的趋势日趋明显。大型企业凭借资源优势和强势市场地位,出现强者恒强的趋势,后进入的中小企业品牌的生存和发展更为艰难。企业发展模式由自我积累更多的转向外部的资源整合,市场上强势品牌通过购并整合弱势品牌实现快速扩张的态势日益明显。

海尔、tcl等家电领导厂商,依靠品牌实力,以及生产和营销优势,开始在细分市场的品牌延伸和市场拓展。在电脑市场,领导厂商的市场份额有扩大趋势明显,联想的市场份额相对平稳,dell的市场份额上升态势明显,而地方中小品牌由于缺少规模优势和营销实力,市场份额日趋萎缩甚至倒闭,目前已有一些小品牌退出市场。在啤酒市场,青岛啤酒、华润等啤酒行业的领导厂商加速了对地方啤酒企业的并购。地方啤酒品牌在失去地方保护后如何进一步发展也前景堪忧。随着零售业全面开放的大限即将到来,中小零售企业由于缺乏规模采购的成本优势和品牌实力,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零售企业的并购也因而暗潮汹涌。华润先后并购万佳超市、苏果超市;上海百联集团也加速在全国市场的并购与扩张,各地的大型商业企业正加速整合。

七、本土品牌加速国际化

在2004年,联想投入巨资参与奥运top10伙伴计划,以及tcl先后与汤姆逊、阿尔卡特、东芝建立合资企业,成为中国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的标志性事件。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增强和产能的扩张,应对日益加剧的国内竞争和跨国企业的本土化竞争,国内企业加速了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并在国际化发展上呈现了如下趋势:企业加速自有品牌营销的努力;企业建设和掌控自有销售渠道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企业并购成为可行的市场快速切入方式。

10.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篇十

关键词:组合投资;资本市场线;证券市场线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在马柯维茨的现代组合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其创立之日起就在现实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普通投资者、基金管理者和投资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重要工具之一。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一)模型的假设

在证券组合投资中,投资者是在期望效用最大化准则下选择投资决策。该理论是以非常有力的假定为基础的。具体假定条件是:

1.投资者以资产组合在某段时期内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来评价该资产组合。

2.存在着均一性的理性预期。

3.有资产者有着相同的资产持有期。

4.市场是无摩擦的和竞争性的,没有交易成本及所得税,所有投资者均可免费得到所有有的信息。

5.资产无限可分,即投资者可购买一个股份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保证投资者以任何比例分配其投资。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供了有关证券的市场定价及期望报酬率测定的思想,它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投资管理和公司财务中。

(一)用于风险投资决策一计算风险调整贴现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供了与投资组合理论相一致的单一证券风险的计量指标,有助于投资者预计单一资产的不可分散风险。该模型可表述为:期望的投资报酬率(或预期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斜率×风险程度其中风險程度用标准差或变化系数等计量。风险报酬斜率取决于全体投资者的风险回避态度,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测定。

该模型用于风险投资项目的决策,最常用的方法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于高风险的项目,采用较高的贴现率(风险调整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法的规则来选择方案。

(二)用于投资组合决策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源于投资组合理论,又反过来用于投资组合决策。如前所述,某一投资组合的贝他系数等于组合中个别证券的贝他系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P=ΣWiβi用于投资组合决策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表述为:投资组合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市场平均的风险报酬率一无风险报酬率)×投资组合的贝他系数。

利用该模型进行投资组合决策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定不同证券投资组合的B系数;其次,计算各证券组合的风险收益率证券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市场平均的风险报酬率一无风险报酬率)X投资组合的贝他系数;第三,确定各投资组合的报酬率;最后,比较投资组合的报酬率,并结合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和风险收益率来进行投资组合方案决策。或者用上述步骤计算某证券投资组合的报酬率,将其与期望的最低报酬率相比较,进行选择与否的决策。

(三)用于筹资决策中普通股资本成本的计算

普通股的资本成本率可以用投资者对发行企业的风险程度与股票投资承担的平均风险水平来评价。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通常被定义为其股票的预期报酬率。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普通股的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报酬率+(股票市场平均报酬率一无风险报酬率) ×贝他系数。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

CAPM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的,如投资者是通过投资组合在某一段时期内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来评价这个投资组合的;每一个资产都是无限可分的等等。这些假设条件过于严格化、理想化使CAPM无法应用于现实市场。为了使CAPM适应现实市场,许多学者对CAPM进行了修正。这里主要介绍几种修正模型:

(一)布菜克的CAPM

布莱克CAPM是布菜克(1972)对放宽原有CAPM的假设条件(市场上存在无风险资产)后提

出的方案其表达式为:E(Ri)=E(Rz(N))+βi[E(rN)一E(rz(N))]。

其中:Rz(N)一零B资产组合的收益率。

这一模型适合于资本市场发生较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形,此时资本市场不存在价值不变的、稳定的无风险资产,即投资者不能无风险的进行借人和贷出。

(二)投资者预期不一致的CAPM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投资者的预期往往不一致,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也会不一样。市场上投资者都会按自己的有效边界与最优风险证券组合得出的个人证券市场线进行投资。此时表达式为:Ek(Ri)=Rf+β[Ek(Rmi)一Rf]。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市场证券组合就是个别投资者最优风险证券组合的组合,且这种组合是线性的。我们就会得到表达式与标准CAPM 相似的CAPM,可以说,这一扩展模型突破了投资者以同一评价标准评价证券的假设条件。

(三)套利定价(APT)理论

它是基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将不存在套利机会”的假设推导出一个包含多因素的套利定价模型。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应用的前景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成立依赖于一系列假设条件,包括上文中提到的有效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理性预期和决策等前提因素,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很不完善,还远远不能满足该模型得以发挥作用的条件,具体说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息披露不完善,信息公开化程度低。

2.投资者结构不合理。

3.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为了提高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证券市场。为此,应注意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管理。确保信息向所有的公众公布;确保所披露的信息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确保有关信息毫不延迟地得到披露;确保有关信息完全加以披露。其二,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改善投资主体结构。积极发展共同基金组织,推动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人市。其三,合理解决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以健全信息交流机制、改善市场结构、减少由于投机造成的股价信号扭曲,能有效地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进而提高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威廉·P·夏普,戈登·J·亚历山大,杰弗里·V贝利.投资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威廉·P·夏普.证券投资理论与资本市场[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3]李贤平.概率论基础[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黄小花.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制度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3).

[5]蒋福坤,刘正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4(1).

[6]景乃权.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评述[J].经济学家,2000(4).

11.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战略转型,企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波特五力模型

企业战略转型是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是企业由传统运营模式转变为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进入21世纪,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变形势下,各国企业战略转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深度展开。对跨国大型企业而言,战略转型的成功与失败意味着企业的存续与破产。本文特以“富士”与“柯达”公司为例,从企业生命周期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剖析企业转型关键因素,以资借鉴。

一、“富士”与“柯达”转型发展简史

1.富士施乐股份有限公司(Fuji Xerox Co.,Ltd.,以下简称“富士”)是全球最大数字与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商。目前其复印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富士经历了创建、联合、成功转型三个阶段。(1)创建发展期。富士前身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富士胶片”),创建于1934年,以大日本塑料的“胶卷试验所”为成立基础。此初始阶段延续近30年,主要注重日本国内影像基础技术研发及市场开拓,树立富士品牌。(2)海外联合期。1962年,富士胶片与英国的兰克施乐公司合资建立富士。此中期阶段延续近40年,其间富士积极向海外发展,构筑了强大的全球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其业务范围拓展至影像事业(传统和数码两大产品群)、信息事业及文件处理产品及服务等,成绩卓越。(3)全面转型期。21世纪初至今,富士开展全面战略转型,执行“绿富士”计划,即一方面将传统胶片业务压缩至收入1%,同时全力巩固深化优势领域,将核心技术作为企业跨界的助力,整合成立“富士胶片先进研究所”,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含化妆品)的开发便是上述创新平台的产物。目前,富士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

2.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以下简称“柯达”)是一家大型跨国摄影器材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其发展、鼎盛及衰败亦可分为三个阶段,或称为三次战略转型:(1)始创发展期。1880年,柯达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在随后约20年时间里,柯达实现第一阶段成功战略转型,即果断抛弃玻璃干板转向胶片技术,从一个小型干版胶片研发公司,转型步入影像产品全新领域,引领该行业革命性变化,其战略转型速度与空前市场回报有力佐证其正确选择。(2)鼎盛垄断期。时至1930年,柯达已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在随后60余年中,柯达实现第二次成功战略转型,从一个本地化优质感光器材公司发展为覆盖全球的跨国摄影器材公司,其经营战略、研发模式及其资源配置方式已发生了相应转变,垄断世界感光行业市场。(3)盲目衰落期。2003年9月26日,柯达宣布实施另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转变: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短短9年后,2012年1月19日,柯达公司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这意味着柯达第三次战略转型失败,即从影像领域的最大生产供应商,衰落为遭受市场冷遇而售卖百年专利救局的艰难存续者。

二、企业生命周期:富士清醒常绿VS.柯达盲目衰落

生命周期理论以企业成长和发展为基点展开,指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具有不同特点的若干发展阶段,而企业自身需在各方面实施不断变革与之适应。此理论较为务实有用,可指导管理者清醒认识企业的发展阶段,准确把握转变战略的时机与空间。伊查克·爱迪思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学家之一。他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把企业成长过程分为婴儿期、青春期、盛年期、贵族期,以及死亡期等十个阶段,更具意味的是,他利用管理学深入阐释了企业成长与衰落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企业成长与衰落的每个阶段都可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当企业初建或年轻时,充满灵活性,做出变革相对容易,但可控性较差,行为难以预测;而当企业进入老化期,企业对行为的控制力较强,但缺乏灵活性,直到最终走向死亡。按照上述管理学理论分析富士与柯达的内部因素,发现两家企业有惊人的相似及相异点。

1.富士清醒常绿。富士管理者保持清醒,明确企业生命周期节点与状态,在其三个发展期皆有体现。创建阶段积累发展,清晰明了当时影像领域的顶尖公司为柯达;继而联合兰克施乐公司,战略经营转向信息事业及文件处理,同时影像事业并未停滞,依然向纵深发展;第三步全面战略转型则为企业长青之必然,一方面依托优势技术继续引领影像事业,另一方面注重科研创新,成功跨界经营。由此分析,富士一直保持既灵活又可控状态,具备年轻和成熟的双向优势,长期处于“盛年”期常绿状态。而理论中的盛年期,既为稳定荣耀时段,也为企业管理弊端弱点频现时刻。但富士始终保持冷静的成长期待,积极应对新市场、新技术及新布局,在盛年期中开创新的成长期,实现持续发展。

2.柯达盲目衰落。柯达发展历程与富士极为相似。同为优质企业,积累创新逐步确立全球影像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自身综合实力日趋成熟,其鼎盛期的深度及广度甚而大大超过富士,雄踞全球霸主地位。然而柯达百年发展历程与生命周期惊人吻合,当其进入蓬勃的盛年期和自傲的贵族期时,如影相随的便是内部大量潜伏的消极因素,使之路径发生逆转快速衰落。柯达高层为其卓越发展创新史表现出极度盲目自信,认为“胶片之王”地位不可撼动。正是如此,柯达失去了往日的创新精神与清醒头脑,对数码技术日益显现的潜在竞争力失去应有的敏感性。时隔十年发现战略决策失误,而此时已积重难返,衰落已成必然。

三、行业生命周期:富士顺势转型VS.柯达逆势停滞

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企业管理另一经典模型,其中提出了某项产品或产业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它指导产业实践者把握产业的发展路径、设定自身的发展方向。按照上述理论分析富士与柯达的外部因素,发现任何产业发展也会依循一个周期轨迹,经历转型及再生的过程。这两个公司作为行业领军者,在如何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能力方面出现较大差异,唯有顺势转型者方可持续发展。

1. 富士顺势转型。

富士管理层不仅领会了行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精髓,还掌握了波特五力模型理论要点,以设定自身的战略定位和竞争策略。富士充分意识到战略转型是个动态过程,通过不断修正企业既有的战略定位,实现不同时期的战略转型。富士敏感察觉到影像产业发展的替代产品、服务或模式,即从战略高度给予数码技术这个“替代者”以应有的定位。而上述“替代者”的发展不仅对传统技术带来全面变革,并将导致消费者消费行为、企业商业模式的彻底变化。富士一方面在传统影像领域,已果断迅速实现数码技术的转型;另一方面成功转型为横跨影像、医疗系统、生命科学系统、高性能材料、光学元器件、印刷系统、记录媒体、办公室和工业产品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品牌,甚至创新性地开发了护肤品。顺势转型成就富士。

2. 柯达逆势停滞。

按照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柯达发展路径貌似按规而行,即在传统影像技术发展相对巅峰的时期,柯达意识到新的数字技术对于影像产业所带来的影响,并抢先于竞争对手,对数码技术实施了战略性的创新研究。美国《大众科学》在2012年评选了最近25年来的最优创新技术和产品,柯达数码相机系统位列其中。可现实状况却大相径庭。为何柯达最早预见并研发新技术,却坚持传统路线而停滞于创新呢?原因在于,柯达违背了上述产业生命周期的基础规律,过分相信自身对于产业的把控能力,认为可以通过掌握了核心的数码技术,从战略上和技术上遏制新的数码技术发展,以此延续原有产业的生命周期过程,永远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但事实表明,以数码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于消费领域和产业模式的影响速度是颠覆性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产业的崛起已经在全世界对欧美电子产业构成了实质性的冲击,一时间电子产品成为年轻人时尚生活的象征。进入21世纪,整个传统影像技术和产业加速衰落,柯达依旧反应停滞迟缓,逆产业和历史而动,最终注定了今天的失败。

四、企业转型关键因素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余年,已发生数不清的企业转型案例。富士和柯达转型成败,给我国产业界和管理界带来启示。通过上述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分析,企业战略转型需考虑的关键因素如下:

1.对内部因素而言,企业应遵循生命周期发展轨迹,以清醒的头脑保持企业稳定持续发展。在进入盛年期时,不断在企业内部分化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生命曲线,以实现企业整体上的持续经营。

2.对外部因素而言,企业应深刻理解产业发展周期,充分结合产业特性、消费者行为习惯等多重因素,在整体上把握了“顺势转型”的战略机会。

3.运用波特五力模型理论,将战略转型视为动态过程,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不断修正企业既有的战略定位,实现不同时期的战略转型。

4.保持对新技术、新模式足够的敏感性,高度重视对影响产业发展的替代产品、服务或模式,及时决策、系统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慧.柯达转型的反思[J].新财经,2010,(12).

[2]柯达破产:自满的代价,警惕产业生命周期[EB/OL].21世纪网,2013,(3).

[3]富士胶片成功转型的秘诀[EB/OL].牛津管理评论,2011,(7).

12.关于中国企业营销创新的探究 篇十二

1 中国企业营销创新的必然性

本世纪,中国企业营销创新成为主旋律具有其必然性,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而言,其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买方市场的形成,中国企业之间竞争加剧

上世纪,中国市场主要是一个卖方市场,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相对居民的消费欲望而言,企业的生产能力显得不足,换句话说只要企业能生产出来产品,便能够通过生硬的模仿其他企业的营销方法获得非常丰厚的利润。但是,到了本世纪,中国市场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总供给是大于总需求的,企业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这时候企业再生硬的模仿其他企业进行生产和营销则很难获得预期的利润。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在市场上长期立足,中国企业只有走创新营销的道路,并且长期坚持营销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营销特色。

1.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2001年11月10日,中国经过多年的谈判,终于被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入世的承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必须进一步降低关税,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随着中国市场的大门向国外敞开,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和产品进入到中国市场,结果必然导致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国内化,并且竞争越来越激烈。毫无疑问,能够打入中国市场的海外企业一般都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很强的营销能力,国内企业很难与之竞争。并且前文提到,上世纪中国企业的营销模式更多的是生硬的模仿国外企业,那么面对国外企业打入国内企业,中国企业以相同的营销模式去竞争,在这场中外营销战的较量中十分容易败下阵来,这好比徒弟和师傅打架,结果必败无疑。所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更加强大的对手和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想要取胜,就必须加强营销创新,坚持走营销创新之路。

1.3 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能力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智力资本将成为第一资本。在21世纪,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将会逐步被知识经济所取代。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经济,知识经济强调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创新能够从内部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大小。营销创新也包括在企业创新能力多个方面之中,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中国企业只有大力进行营销创新,才能稳稳的立足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势头。

1.4 坚持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放弃传统营销模式

中国政府面对世界绿色浪潮的兴起,庄严承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然而,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各企业首先必须得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企业实行洁净化的生产和营销,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企业要实现洁净化的生产和营销,就必须放弃传统工业时代营销做法,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方式,坚持走营销创新之路。

2 21世纪中国企业营销创新内容

2.1 营销观念创新

21世纪,企业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各方面创新的先导。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树立市场营销观念,而是积极的追求与21世纪世界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型营销观念。中国企业近年在营销观念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亲情营销观念、全球营销观念、知识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四个方面。所谓亲情营销观念是指企业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与顾客之间通过建立一种类似于亲情的鱼水关系,最大限度地缩小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这种营销的优势在于企业对顾客进行的“感情投资”换取了顾客对企业的“货币投资”。全球营销观念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现代化大生产客观规律的必然要,它是指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寻求发展机会,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营销企业的产品和开展营销活动,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拥有市场,空中汽车公司营销触角伸向各国市场,海尔提出要实现“海尔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海尔”。知识营销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诞生而诞生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该树立知识营销观念。所谓知识营销观念就是一种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型营销观念,是一种高度重视知识、和智力,凭知识和智力在激烈的市场营销战中取胜的营销观念。为此,主要充分捕捉和利用市场信息,开发和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选择和运用现代化营销手册。绿色营销观念是随着世界绿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产生的,强调企业应该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在营销活动中将环境保护与市场需求密切结合,减少环境污染的危害。

2.2 营销市场创新

21世纪,中国进入买方市场,企业之间的营销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竞争焦点逐渐由争夺已有的市场变为创造一种新的需求。因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采用低价位策略让利不让市的策略来支撑市场只会得不偿失。所以更多的中国企业将营销的视野投向新的市场。实际上,中国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多层性和多样化为中国企业营销市场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具体而言,在21世纪,中国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市场、农村市场、旅游市场、老年市场和文化市场的开拓。高科技市场,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涉及行业较多,拓展价值巨大。中国农村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中国有大约70%的人口是农村人口,由于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那些在城市市场饱和的商品,在农村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开拓农村市场的时候,不能照搬城里人用的商品,而应该根据农村市场的需开发和改进产品。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增加旅游消费,选择外出旅游,所以在21世纪,旅游产业将会成为中国重要支柱产业。中国已步入老年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因此老年市场也将会因为大量老年人的存在而进一步发展,所以中国企业应重点拓展老年市场,但是由于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丰富,消费具有勤俭节省的特点,所以老年市场的开发具有较大的难度。文化市场同样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价值,因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2.3 营销产品创新

俗话说“产品常新,企业长青”,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企业的青春和活力,企业必须进行不断的产品创新。产品创新能让一些百年老字号企业依然青春活力,比如烟台某钟表公司就是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但是企业从未停止过产品创新,时至今日,该企业依旧每年推出数十个种新产品,产品创新是该企业坚持百年依然宝刀未老的秘诀。相反,经营在好的企业要是不坚持产品创新,就会面临重大危机,最终导致企业被市场淘汰,比如武汉某音响公司曾经一度盈利7000多万元,于是领导盲目乐观,将这一大笔利润存入银行,而未去投资开发新产品,于是几年之后,该企业的产品跟不上时代步伐,该企业也因为失去市场的青睐而倒闭。具体而言,企业的产品创新应重点突出产品标准创新,产品品种、花色、样式创新,产品包装创新,产品品牌创新,产品服务创新五个方面。产品标准创新是指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该符合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认证标准的要求,但是也不应该生硬的照搬某一标准。产品品种、花色、样式创新是指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产品的流行色、流行式变化更快,企业应该适时推出新品种、新花色、新样式。产品包装创新是指产品的包装要与产品的特性和价值相符,防止过渡和过简包装,材料有利于环保,尽量节约资源。产品品牌创新是指一方面产品的品牌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加以更新,另一方面逐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产品服务创新强调企业应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措施,尽最大努力让消费者满意。除此之外,企业的产品创新还应该顺应国际大趋势,注重实施产品陈旧化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有意识地淘汰老产品,不断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2.4 营销方法创新

营销方法创新是指中国企业在营销的实践中,要敢创造性地应用国际先进的营销方法,同时也要用于大胆的实施新的营销方法。营销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柔性营销也叫个性化营销,是指企业把对顾客的关注、个性释放及个性需求满足推到空前中心的地位,灵活地调整营销活动,与消费者建立更为个人化的联系,向顾客提供一种个人化的销售和服务,以便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迎合消费者个别需求和品味的一种营销方法。柔性营销要求企业改变以往高度统一的管理方式,实行灵活实际的分散管理,建立以信息网络为中介的“外订内制”的产销模式。其次是网络营销,即在互联网络上开展营销活动的一种方法,网上购物是21世纪人类主要的购买方式之一。网络营销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它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以互联网络为媒体,更有效地促成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的实现,电子邮件营销就是一种典型的网路营销方法,它是指一种利用电子邮件与客户进行交流的直销方式,广泛的应用于网络营销领域。第三是零库存营销,所谓零库存营销是指企业采用先接订单后生产、库存为零的一种营销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企业需要争取到足够的订单。第四方面是无缺陷营销,就是指在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企业不给顾客留下任何遗憾的一种营销方法,这种营销方法包100%地保证产品无缺陷营销、100%地保证挑选的销售无缺陷——100%地保证挑选、和100%地保证满意的务无缺陷。第五方面表现是事件营销,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借助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来强化营销,事件营销的关键在于企业要充分抓好和利用某一具有特殊影响的事件,达到顺水推舟的目的。比如长虹公司借助柯受良驾车事件来宣传产品。第六种营销创新方式是数据库营销,数据库是市场研究的工具,如收集市场资料、销售趋势资料、竞争资料等,通过电脑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便能够确定目标市场,进行销售管理等。第七种创新方式是病毒性营销,病毒性营销常用于进行网站推广、品牌推广等,其利用的是用户口碑传播,在互联网上,这种“口碑传播”能够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成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

2.5 人才创新

从前面分析,我们知道企业的营销创新内容十分广泛,但是最为关键还是人才创新。没有人才的创新,其它创新都只是一句空话。21世纪的营销人才应该是知识型的营销通才,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文化素养、积极的创新精神、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

3 结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企业的营销主要是以模仿为主。21世纪在中国,买方市场的形成,中国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同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让中国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国内外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必须进行营销创新以获得生存和发展。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营销创新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企业只有大力进行营销创新,才能稳稳的立足市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放弃传统工业时代营销做法,坚持走营销创新之路。所以,在本世纪,企业营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中国企业要实现营销创新,必须坚持5个方面的创新,其中企业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各方面创新的先导,人才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关键,营销市场创新、营销产品创新和营销方法创新则是企业营销创新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键.网络经济环境下的旅游营销创新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2011 (13) .

[2]信晓霁.上汽MG的快乐营销法则[J].中国汽车界, 2011 (9) .

上一篇:跳绳比赛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下一篇:车险小额人伤案件处理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