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

2024-06-25

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精选4篇)

1.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 篇一

从“光辉的旗帜”及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中思考与展望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发展与建设

19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日子,从这一天起,共产党的命运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如罗盘,给伟大的中华民族导引方向;如船舶,载着我们的民族出海远行。正是在伟大的党的领导下,如今的中国已傲然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

在党阳光般沐浴下成长的党员又如莹莹光无尽的珍珠,一颗串联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那是美丽的珍珠链,更是历史的脊梁骨。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拥有了广大优秀党员才促成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建党90周年,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重温历史、再次定位的有利契机。其核心便是在当前的条件下如何继续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中国共产党。

如何得民心呢?就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得以体现。回顾历史,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英勇就义的“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为了不暴露目标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重温这一串串的名字我们有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一种动力。他们表现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犹如钻石,亘古不变,熠熠生辉;犹如太阳,温暖,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近几年来,在无情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共党员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私、舍我、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更是新时期对当代党员进行的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教育。

2008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凝灾害让人措手不及,一大批共产党员奋战在抗冰抢险的第一线。在雪凝灾害最严重的几天里,华平村党员干部李洪刚一直坚持在一线对灾民进行走访、调查、慰问,不顾山陡路滑的危险,提着大家捐来的衣物,一户一户的分发,看见衣物不够了,就从自已家里拿来发。在华平村村委会发放国家补助的救济款物时,由于灾民多工作人员少,有部分物资被灾民领走后没来得及登记签字,李洪刚知道后,说:“没问题,没问题,这个人我认得,他是党员!”从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出,李支书是个很讲党性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对党员的要求就和普通群众不一样,党员就应该带头,特别是在面对大灾的危急情况下,其先进性是不可置疑的。1月23日,由于雪凝严重,岑巩县供电国网线路瘫痪了,新兴地区突然停电停水,县医院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科室主任刘伟萍在搞好本科室的同时,主动承担各临床科室的工作和生活用水以及应急物资的供应。为了确保病人用水,刘伟萍就带头组织医护人员下河提水,一起把水送到了各病区,为病人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医院没电是不行的,刘伟萍组织人员使用柴油发电机,由于天气太冷,连油都被冻住了,每次发电都得用火烧烤、反复摇转才行,每次发电电工师傅都会摇得手酸臂痛,柴油机功率太小,只能保证手术用电和一个科室的照明用电,为保障柴油机不出意外,她组织人员守护在发电机旁,一定要把柴油机看好。越是最困难的时候,住院部各科室都能见到刘伟萍同志的身影,她始终和同志们战斗在第一线,在冰雪严寒灾害的十余天里,她总是晚上11点钟左右才离开医院。但是谁也不知道,她自己家里也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他们都有一个朴实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

同样,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无数的党员用他们的行动再次向我们展示了中共党员的伟大。险情下,无数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冲锋在前,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灾区第一线。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是许多共产党员在灾难中的本能选择。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政治老师谭千秋在大地震突然降临时,张开手臂守护桌下4个学生,这一英雄形象成为永恒的定格。什邡市21岁的向倩、26岁的袁文婷、38岁的刘继军等青年教师都是入党积极分子,在灾难降临时,他们一心只顾把自己的学生抢救到安全地带,自己却永远离开了可爱的学生和牵挂的亲人,他们是用鲜血和生命填写了入党志愿书。

在大灾面前,许多党员干部奋不顾身,舍小家、顾大家,舍亲人、救群众,发挥带头作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

在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中,同样的一幕幕再次涌现。灾难无情,大难之初,是人们最脆弱和无助的时候,像马前国、龙德强这样一批基层党员干部,化悲痛为力量,舍小家为大家,带领群众以难以想象的顽强与坚韧,与灾难抗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理念,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无字丰碑。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行动的真实写照。今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这一段段先进事迹、一串串名字,我们有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一种动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在大自然的一次次挑战面前从他们身上体现了一个优秀党员的真诚质朴、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都内化为共和国的集体记忆,历久弥新。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会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这就是来自现实的榜样,永远的榜样!在联系到我党的党员队伍的发展与建设上来。我认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由党员来体现,我们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优秀党员的品质,真正成为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要建设一支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本色的党员队伍。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历程中的不同节点,都高度重视总结经验。成功的就坚持下来,负面的就用来警示,这已成为一个传统。

当前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风险因素增多,矛盾碰头叠加,尤其是腐败问题的存在,个别党员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失去了党的先进性,最可怕的是官员群体已经形成了利益联合体,拖不跨打不烂,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改观,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因此,要搞好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建设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党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这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提高党员的拒腐防变能力,从源头上防范腐败。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二、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十七大报告形成了对权利制约和监督的理念。党与腐败“水火不容”这样的铿锵之词首次出现在了报告之中。胡锦涛说:“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确保权力正确行驶,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对党和我们的国家充满信心。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把我们的党建设的更加的美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这才是建党90周年应该重点面对的。

温习90年历史,灿若星河的那些革命先辈、英模人物,以伟大的精神、钢铁的意志、崇高的品质和超人的智慧,为缔造崭新的共和国、创造新中国的辉煌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也为我们增进党性修养提供了借鉴。因此,可以说,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书中记载着他们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他们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只要想起他们心中便有一股浩然正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也坚信,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会继续涌现出一批批任劳任怨、呕心沥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员是永不驻足的行者!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引领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行!

2.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 篇二

一、确立“中性”的外贸战略

第一,改变以前“出口创汇”、“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目标,转为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目标,同时追求贸易平衡协调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公平与自由的贸易的经济目标,以及国家安全、社会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对外经济关系等非经济目标。

第二,通过国际规范的而非扭曲贸易的政策措施和工具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继续为中国的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内部,继续在WTO的规范下完善现有的贸易促进政策体系;在外部,在WTO的框架下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进程,通过加快实施区域、双边经济一体化战略,为中国产品出口扩大市场空间。

第三,制定进口战略以推动经济增长。引导进口结构,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实现进口市场的多元化,以规避国际经济风险等。

第四,实施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政策。贸易自由化可以增进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贸易自由化的“开放推动改革效应”和“竞争效应”也将推动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体制改革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将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还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适度管理,防范贸易自由化带来的风险。实现贸易自由化还应消除国内地方市场分割,建立真正统一的全国大市场。

二、制定“安全发展”的进口战略

针对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上升、国际经济贸易摩擦增加的现实,我国需要实行“安全发展”的进口战略。这是一种“发展和安全并重的战略”,而不是一种仅仅强调发展和规模扩张的战略,也不是仅仅强调安全而放慢发展的战略。

第一,应以进口多元化为总体战略,增强我国进口的灵活性和主动性。面对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实施进口多元化战略主要包括:积极推行石油、矿产资源等重要战略物资的进口多元化策略;通过海外投资,强化供应基地的多元化,稳定进口来源;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等措施。

第二,建立进口安全保障体系。进口的管理最终需要进口法规加以约制。因此,在保障进口安全方面,首先,要完善进口法规,限制不良进口,维护进口的正常秩序;其次,要建立进口产业安全监控和预警机制;最后,要建立完善的贸易救济快速反应机制。

第三,努力掌握进口定价权。首先,优化进口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进口竞争力;其次,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期货市场、推行大宗商品的集中采购模式等策略,掌握进口定价权。

第四,建立稳固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抓住国际市场上大宗资源产品价格下降或相对稳定的机会,增加战略物资的储备,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

三、拓展与深化新兴市场战略

一是有序推进。拓展与深化新兴市场战略,应根据我国与新兴市场根据之间的贸易合作潜力状况,有重点、有次序地渐次推进。根据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指数、贸易互补指数的测度结果,我国对如下12个新兴市场有较大的出口潜力:墨西哥、菲律宾、俄罗斯、巴西、越南、南非、土耳其、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对如下8个新兴市场有较大的进口潜力:墨西哥、菲律宾、巴西、印尼、印度、越南、伊朗、巴基斯坦。

二是建立拓展新兴市场的贸易促进体系。贸易促进的目标不仅仅是扩大出口,而且应促进对那些与我国有长期贸易顺差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口,这样才能达到互利共赢。外贸促进的对象应主要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对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出口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对外援助、境外资源开发、扩大进口、债务减免等多种经济合作方式密切结合起来,扩大政策的综合效应。

三是促进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国家以财政拨款的形式建立各种开拓新兴市场的基金,以弥补企业从新兴市场国家进口商品发生的损失,降低企业拓展新兴市场的风险,鼓励企业扩大进口,减少开拓市场的阻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基金、援外合资合作基金、援外优惠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加大保险支持力度,以分散和避免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风险;加大信息技术援助;大力推进金融合作计划,主要包括“货币互换计划”和“贸易融资计划”。

四是促进从新兴市场的进口。为了实现安全和发展这两个战略目标,在当前和未来几年可以采取“抓住两头、放开中间、促进平衡”的进口政策。“两头”是指资源类行业和高技术行业,“中间”是指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平衡”是指进出口在长期内的基本平衡。

五是促进对新兴市场的服务贸易。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开拓新兴市场中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应积极调整服务贸易的发展思路,实现服务贸易发展的三大战略转变: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服务贸易优势,将对外政府援助行为转变为对外服务贸易行为,将对外交流活动转变为对外服务贸易活动。一方面要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则要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体系。

六是促进对新兴市场的投资。在全球化的分工格局下,贸易与投资高度结合,市场多元化背后也涉及投资多元化,要加强吸引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并“走出去”到新兴市场进行投资,通过投资带动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一方面,吸引新兴市场国家来华投资,引导新兴市场国家投资方向,鼓励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引导国内企业同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优先鼓励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到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另一方面,推动我国企业到新兴市场国家投资,重点加强“走出去”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走出去”的协调机制,加强“走出去”服务体系的建设。

七是积极推进与新兴市场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中,应努力制定目标明确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规划。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不要仅局限于传统的货物贸易,而应拓展到服务贸易、投资以及多种便利化方面,其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态收益,实现“深度一体化”,努力发挥地区经济的主导作用。

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扭转贸易失衡局面

我国贸易顺差增大,表面上是贸易问题,是流通领域中的问题,实质上却是生产领域的问题在贸易和流通中的表现,是在生产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生产能力的产物。要缓解我国贸易顺差扩大的趋势,就必须从生产领域入手,从外商投资入手。第一,严格禁止各地在对外招商引资中攀比、让渡优惠政策。第二,提高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环境成本,严格执行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禁止高污染产业外商投资,限制资源高消耗型的外商投资。第三,适当提高包括内外资企业在内的劳工标准,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第四,限制国内产能过剩产业的外商投资。

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

应利用外商投资的技术外溢和技术转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一是提高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二是加强人力资本开发,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三是继续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四是完善市场环境,为高科技企业更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人员自主创业提供金融支持;五是培育自主品牌。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加大国家的资金支持和重点投入,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在制造业等生产领域、商业等服务领域,即竞争性领域,创造自主品牌是企业盈利模式的选择问题,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一方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拆除行政性垄断等措施来提升创造自主品牌的比较利益;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技术创新和研发孵化基金等方式,协助企业化解创造自主品牌的瓶颈,以提高企业创造自主品牌的能力。

六、鼓励、规范外资并购,避免外资垄断市场

为有效利用外资并购的积极效应,规制外资并购的负面效应,我国应完善外资并购立法。第一,在《反垄断法》和《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的基础上单独制定外资并购反垄断法。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立法,一方面要以《反垄断法》为基础,将反垄断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确立起来,便于操作执行;另一方面,又要留有余地,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积累经验后,再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同时,还应与已经实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相衔接。第二,外资并购反垄断立法与产业政策配套。在外商投资产业政策上,我国将外资准入领域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种类型,并明确部分产业或者项目必须由中方控股或不允许外商独资,未来应该根据国内发展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第三,反垄断审查与国家审查需进一步具体化,并设立独立的并购审查机构。第四,应强化外资并购反垄断执行机构的权威。

七、利用外资企业独资化和外资转移的契机,推动中西部开发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利用FDI独资化的积极作用,又要控制其消极影响,防范FDI独资化的风险。首先,政府需要合理进行产业筹划,调整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世界经济发展动态,确定外商能够控股、并购和独资经营的产业领域。其次,对允许、限制的外资控股并购和独资形式的投资,实行事先审查制度。再次,加快制定实施反垄断法,防止外商独资化过程中造成市场垄断。再者,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最后,内资企业应积极参加外资企业的本土化体系,加入在华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第二,促进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移FDI向内地转移。一是要正视中国二元经济现实,避免在工业化进程中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二是明确由中部省份承接沿海FDI转移。三是在中部地区选择区域中心,形成承接沿海FDI转移的集群效应。四是培育完整产业链,提高企业配套能力。五是努力降低FDI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八、有效管理外汇储备,加强我国金融安全

全球经济失衡,我国作为世界头号外汇储备大国,面临着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和外汇储备稳定性下降这两大金融安全问题。为此,必须有效管理外汇储备,避免国际铸币税的剥削,同时通过人民币的国际化来分享国际铸币税。第一,对投机资本的流入和外资炒作行为予以密切监控和严厉打击。第二,拓展外汇储备投资渠道。要跳出流动性管理的框框,进行长期投资,追求高收益。第三,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增持黄金储备;第四,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实现资本项目人民币自由兑换,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九、实行“走出去”战略,推动对外投资与合作的发展

在推动对外投资方面,第一,完善对外投资政策环境,逐渐取消对对外直接投资设置的障碍,实行对外直接投资鼓励促进政策。第二,推动跨国经营与开放海外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相结合。第三,利用双边、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扩大我国对外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在推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重视国际投资中的市场区位选择,加强质量管理,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在推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要破除对外劳务合作的体制瓶颈,开发多元市场,以及提高劳务人员竞争力等。

十、在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中防范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坚持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推进贸易、投资、金融的自由化进程,把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与有效监管结合起来,维护经济制度安全。第二,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水平,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增强对外贸易主导权,避免对外贸易大幅度波动,提高对外贸易利益,维护贸易安全。第三,完善金融市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第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把积极合理有效地吸收外资与改善外资监管结合起来,调整外资产业政策,维护产业安全。第五,建立战略物资储备体系。第六,完善外资企业市场集中度的审查制度,建立反垄断法律体系,防止跨国公司垄断我国市场,维护市场安全。

我国需要实行“安全发展”的进口战略。这是一种“发展和安全并重的战略”,而不是一种仅仅强调发展和规模扩张的战略,也不是仅仅强调安全而放慢发展的战略。

要缓解我国贸易顺差扩大的趋势,就必须从生产领域入手,从外商投资入手。

摘要:经历32年的渐进式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对外投资等全面发展,并融入全球经济主流。进入后危机时期,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都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结合新时期的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包括确立“中性”的外贸战略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路径。

3.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 篇三

关键词:农村 财政分配 经济发展

引言

农村财政分配格局主要有县乡两级财政分配格局,它是农村地区财政分配的局势和态势。农村财政分配格局涉及到财政职能、财政体制、财政政策、支出结构等许多方面,它在整个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中既有基础性的作用,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的着力点。

一、当前农村财政分配格局村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研究农村财政分配格局的原因在于农村财政分配格局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存在诸多不适应性,影响到国家支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分配。存在的问题可以简单归结为四个方面:

1、农村政府和财政职能定位不清楚。长期以来,农村改革发展存在缺乏长远战略定位和总体宏观规划问题,缺乏创性和活力,致使农村地区政府和财政职能定位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思路。

2、农村政府之间事权配置不合理。我国农村财政分配格局脱胎于改革开放前依靠农村自筹财力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各级财政往往只考虑各自的财政收支平衡,这种不合理的事权配置和农村地区发展的落后导致了县乡两级财政资源紧缺,收支矛盾尖锐。分税制后依然未能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事权配置模式,使得县乡财政多产生一些不规范行为,损害大片农民的利益。

3、县乡财力难以保证政府发挥职能能用。由于财权和财力集中在上级政府,农村地区由于财力匮乏,使得农村财政分配格局出现退化和混乱,只能够利用有限的资金有限保障政权运转和公教人员的工资,而无力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致使城乡发展差距加大。

4、民生基本制度建设和投入机制有待完善。改革开放后,政府对于农村地区民生保障长期投入不足,致使农村民生保障陷入困境。近几年,虽然政府在改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推出了以一些新的政策措施,但这与农村现实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亟需加快构建农村各项保障民生的基本制度和政府资金投入机制,构筑新的农村发展分配格局。

二、农村财政分配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当前农村财政分配的主要内容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农民以及经济发展等各类分配关系,提高农村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原则上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将农村财政分配格局置于目前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财政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制定和调整应该转变思维和理念,以科学发展为理论指导,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2、将农村财政分配格局置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循环体系中。财政是政府发挥职能作用的物质保障,财政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财政分配格局应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体系之中定位和施政,而不能固步自封,割裂财政分配和弄滚发展的关系。

3、农村财政分配格局应该以人为本,民生优先,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农村财力有限,因而必须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安排各种需求,优先解决民生保障问题,解决农民的切实困难,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秩序,在此基础上再统筹考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以及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三、调整农村财政分配格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1、明确县级政府财政辖区责任,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提高农村政府服务水平。将县乡政府职能统筹考虑,县级政府实行总负责,乡级政府则重点在协助和落实县级政府的政策上,做到合理分配县乡之间的公共支出责任,此外还应调整乡级政府的职能,完善县乡事权划分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

2、完善管理机制,创新支持方式,确保财政资金合理有效使用。为了确保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必须推进基层预算管理改革,完善财政管理机制,同时科学选择财政支农的方式,提高资金分配使用的效益。

3、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人口合理转移

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闲置的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财政应该加大对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地区转移,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劳动力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政策措施上政府可以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和支持,鼓励地方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同时加大配套服务也和民生设施建设的力度。

4、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必须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根据县乡公共需求的不同制定各自的管理表准,实行差别管理。在目前县乡财政紧缺的情况下,应该按照公共服务据邓华的要求,研究界定县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然后依照这些标准确定各县的财力需求。

四、结论

总上所述,农村财政分配格局的建立和调整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遵循农村财政分配的原则,调整目前农村财政分配格局,使之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敬松.统筹城乡发展 改进财政政策.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

[2]张晓丽.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对策研究[硕士论文].山西财经大学,2010

[3]何振一.关于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财政困难的深层思考.财政政策研究,2004

4.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 篇四

李彦文 赵霏 王小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

【摘 要】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牢牢把握了时代精神与我军特色,其基本特征是: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继承发展,不断创新;标准实效,清晰精确;规范协调,和谐一致;宏微并举,广泛深刻。

【关键词】军队管理 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E07【文献标识码】A

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反应。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领域和地域发生的伟大变革。它深刻地继承民族的和我军的优秀管理传统,广泛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把时代的要求与古今中外的管理理论进行了融合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先进的创新精神,内容广泛而深刻。

一 与时俱进,特色鲜明

新时期我军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 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重视竞争、追求创新等市场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利益主体不断多元化,这些思想深入军营,一方面为军队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充分依托社会资源,促进管理改革;另一方面也给军事管理的人员、装备训练等方面提出新问题。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军委领导提出“管理也是有科学的”,要求以军队“三化”建设为核心,加强管理工作建设,从而不断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各国普遍重视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际竞争力,江泽民把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用于指导部队建设,指出“科学管理出战斗力”,突出强调管理科学建设,把军队管理科学建设作为军队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最高要求和奋斗目标,就军队管理科学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途径和道路作一系列指示,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加强军队管理科学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和行动指南。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部队编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军费投入不断增加,军事管理内涵大大拓展,对军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加强科学管理,转变管理模式,提高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可见,时代发展是军队科学管理前进的助推器,内容也在变化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 继承发展,不断创新

任何管理思想都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而一定的社会文化又与历史有着一定的联系,并且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因此,面对新时期我军科学管理思想发展问题,不能割裂历史仅从单纯的一个时代属性去认识,它与我国的国情、军情密不可分,首先,它继承我国优秀的管理思想,特别是优秀的军事管理思想,如用人上强调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在对人才的管理上,宋代政治学家王安石指出:“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而非求其全。”很多军事管理者容易做到用人之长,但很难做到不计其短这样的用人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再如在决策方面,要穷究事理、运用谋略。决策和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如何进行谋划?“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决策计划的基础在于广泛地掌握大量真实可靠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妙算”。同时,它又继承我军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管理传统,尤其是毛泽东一些关于军队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制度的论述,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使军队组织内部建立了新型的官兵关系;始终坚持官兵一致,大公无私,干部以身作则的方式,使三大民主原则等管理理念和制度得以贯彻实施;始终坚持人民军队严明的纪律性,注意法制性进程,带领我军制定一系列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提高了军事管理的规范性。在此基础上,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不断创新,推进了我军的管理革命进程。

三 标准实效,清晰精确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精准、规范、流程,强调求实精神和量化管理,反对形式主义,这与新时期我军科学管理思想的内涵和特征是完全吻合的。新时期我军现代化建设实质上强调的就是一种标准与精确的高效能,体现在管理方面有效提高管理建设的综合质量,产生显而易见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我国军费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最近几年军费有了大幅度增长,但由于长期受粗放管理模式的制约,军事资源的分配、使用、监督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科学之处。所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科学高效管理模式在全军上下受到高度重视。一是针对军费,投向效益不高的问题。军费在分配过程中存在主观上的“跑、冒、滴、漏”现象,还有些项目出现随意性,进而造成浪费现象;二是针对资源利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军队和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教育资源被不同程度地用于非军事发展和非军事建设的领域,未完全起到提高战斗力的作用。我军在现代化建设中,针对这些现象,从管理上找问题,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军事资源进行量化管理,精细化评估,保证科学进出;不断健全

科学的决策机制,杜绝“脑子发热就决策”的愚昧做法;增强专家科学论证,不断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防止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浪费。军事资源的使用效益在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思想的内涵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四 规范协调,和谐一致

规范协调,和谐一致,其实质是法制化、规范化,体现在新时期军队科学管理思想方面就是我军的正规化建设。从邓小平开始,我军就非常重视正规化建设,要求军队订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条令条例,建立科学的编制体制。早在 1977年,他就着手抓我军规章制度的恢复和订立,他认为,正规化的规章制度和条令条例是规范军队各项工作的标准和尺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有这些章程,都是整顿军队、准备打仗所必须的。有了这些章程,我们就有章可循,就能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科学管理要求我军一步一步向统一指挥,统一制度,统一编制,统一纪律,统一训练的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体制上转变,通过立章建制,建立规范化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在部队管理上,过去我军以官代法、以权代法,以“老办法”代法的现象十分普遍,科学管理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规范部队的行动,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防止工作指导上的随意性。军事法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具有权威性、可靠性和强制性,是管理部队的法律依据,新时期科学管理积极倡导法制化建设,尊重法规、依法从严管理的思想意识,重视法律至上的现代思想观念,向违背法规、制度的“土章法”或有法不依的不良倾向入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官兵按章办事的自觉性,提高了广大官兵对军事法规的理解认识,部队正规秩序建设走逐渐步入快速车道。

五 宏微并举,广泛深刻

新时期科学管理思想涉及全局,影响广泛,具有全系统、全员额、全过程等特性。如我军的武器装备管理,就经历了由多部门分散管理,到集中统一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变革,即对武器装备的需求生成、科研立项、预研、定型、生产、采购、维修、报废等环节和过程实施统一的管理。科学管理在宏观层面的深刻性表现在:一是正确确立长远的全局性目标。这种目标的确定,能够遵循合理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手段,统筹兼顾各个方面,从未来发展需求、可行性预测、实现条件等方面,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整体性目标与个体目标统一起来,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综合考虑;二是正确确立宏观科学的方案。通过对内外环境及自身优势分析,确定正确目标,制定合理的军事资源配置计划,找到实施管理的重点,并预测在管理出现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好预案;三是及时地控制。把日常管理活动纳入宏观管理的轨道,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把日常管理的管理转化为现实宏观目标的具体行动,及时根据实施情况做出调整、补充和完善。在微观管理层面的深刻性,突出表现在以量化为特点的精细化管理,以求得管理的过程化和程序化。由于信息技术,以及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机技术、新的理论应用于管理,如统筹法、博弈论、模拟法、线性规划等,使管理做到了管理流程精细化,管理参数具体化,实现了资源的准确配置。

参考文献

[1]王安.推进军事管理创新[ 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5

[2]冯长松.中国特色军事管理创新[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92~98[3]陈巍.军队管理革命与科学管理“补课”[J].国防科技,2007(7)

上一篇:动漫设计专业大学生求职信下一篇:市委书记传达十九大会议精神讲话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