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精选20篇)
1.新课改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篇一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摘 要: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模式的影响,部分教育工作者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中的先进教学观点,致使新课改的实践应用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这一教学话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领域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呼声也随着愈来愈高。在此背景下,新一轮的课程教育改革得到了大范围的实施与普及。可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及模式的影响,部分教育工作者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中的先进教学观点,致使新课改的实践应用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就“如何以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更好地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这一教学话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促进广大教学同仁更好地成长与进步。
一、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新课标尤其注重每个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以及运用启发性、探究性、人文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上进心。进一步的,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运用自身形成的知识框架,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填充与丰富知识。概而言之,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教师所起的是指引作用,同时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二、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契机,倡导学生在体验与参与中进行学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性地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英语学习任务”。
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在教学“单数人称代词的排列顺序”这部分知识时,我抛弃了之前将罗列好的语法规,生硬灌输给学生的做法,而是在黑板上为学生写出了几个句子:
1.You,he and I all worked in the same company ten years ago.2.Vivian and I did not go to the concert.3.Both she and I like the music very much.4.Who will go to the party?You and I.之后我便告诉学生这些句子都体现了“单数人称代词的排列顺序”的统一规律,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认真分析这些英语句子的基础之上尝试自主归纳出其背后蕴含的英语准则。
以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
A组:我们认为,第一个句子涵盖了三种人称,他们的排序规律先后是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因此,我们大胆推断这就是多种人称同时出现时应遵循的排序规律;
B组:我们认同A组学生的规律,第二个和第三个句子都遵循了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排序规律;
C组:第四个句子同时出现了两种人称,并按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这同样符合A组学生的推断;
……
将具体知识点融入学习任务之中,一方面利用了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在“激将法”的推动下真正将自己融入学习活动之中;另一方面通过亲身的参与及体验,学生又真正加深了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深刻认识与理解,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当节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无疑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积极开发多媒体资源,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大范围普及,多媒体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都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通过对新课标精神的认真学习与研读,我将这一理念灵活运用到了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并都从学生处收获了良好的反响与回应。
如,初中生大多未深入接触过老舍的《茶馆》,更谈不上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而上升到以英语思维实现对这一经典作品的品析与鉴赏了。为了打破这一教学尴尬局面,我在学习Module 10 Lao She’s Teahouse这一章节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普及了有关老舍《茶馆》的文化知识以及历史内涵,随后又借助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了改编自原著的电影。
多媒体本来就兼具生动形象、直观立体的特点,因此,通过上述两项措施,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这章知识的探究兴趣以及学习欲望,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如若其境,有亲身体验之感,这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老舍先生的《茶馆》,并逐渐上升到以英语思维进行欣赏产生了很大的帮助与推动作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普及,在为英语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元素的同时,也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必须以新课标的理念武装自己,实现自身教育理念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完善。相信,如此方能切实推动初中英语教育的更好发展,进而为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与进步不断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2.新课改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篇二
一、高中体育教学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 存在学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因为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学校, 所以学生的个体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在技能和体质上的差别越来越大, 特别是近年来高中女生的比例逐渐地增多, 很多女生和一部分体质较弱的男生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程中出现“吃不消”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的产生, 打击了很多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
2. 选择运动项目时间的不统一导致了学生水平的不平衡。
在高中三年的体育课程学习中, 一部分学生在面对多次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 却出现选择同一科目的现象。这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和困扰。因为学生汇合起来上课会造成素质的高低不同。
3. 无法燃起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
高中体育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养成喜欢锻炼的好习惯, 可是现今大多数高中体育教材却偏重于学生的一些专项技能的培训和身体素质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 这不仅不利于高中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也会使学生觉得学习体育枯燥乏味。
4. 学生处在被动地位,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高中体育教师基础教学的现状就是对学生的技能进行传授, 忽视了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知识和技能原理的掌握,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得非常被动, 无法解放学生的个性, 发掘学生的潜能。
5.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似乎成了直接参与评判学生的唯一裁判。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位置上, 甚至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直接决定了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否, 以统一的标准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 这并不科学也不客观, 大大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所以我们针对这一现状必须进行改革。
二、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有哪些
1. 首先要转变高中教师的教育观念。
以校为本是新课程改革实践所需要的, 在理论的指导下, 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 不断地吸取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 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 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 使自己一步步成为具有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教师。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 应该树立起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把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 这样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引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学生在民主并且生动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批判精神, 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2. 创新改革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高中体育教学设置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比如说把游泳课作为必修课程。在技术上如果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 师生可以相互讨论, 适当地加以修改教学内容。为了方便学生和教师的选择, 更好地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互统一起来, 在选修课程中可以适当地把教学内容进行分层。适当的分层次和分类型教学可以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且积极地参与其中,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
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积极振奋的语言、专业的技能、乐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学生, 使学生产成一种想要参与其中的心理。并且体育教师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加以鼓励。学生感觉到自我价值能够得到肯定,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这是高中体育课程的理念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可以选择一定的竞赛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教师要配合学生, 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 使学生主观上认识到学习体育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会得到提高。体育教师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讨论, 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有很好的作用。
4. 多样性的教师评价。
在体育课程中, 教师首先看到的应该是每个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态度。判断学生的体育素质不应该由教师单一评价, 而应该根据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主动性来进行判断, 如果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很有积极性, 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力不从心, 那教师可以用积极友爱的态度来帮助学生, 为学生制定克服不足的科学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要学好体育的决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精神, 引导他们稳定的情绪,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使学生明白在体育课上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得到解决的。同时, 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需要教师的密切观察, 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有正确价值观的人。
总而言之,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创新教育方式, 不断改革旧的教育思想, 不断更换新的教育理念, 认真地学习研究,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以学生为主, 不断地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和调整, 使体育课程成为学生培养身心健康的一个温馨港湾。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体育教学提供的全新的理念。
摘要:当代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改正和完善。而新课改目标的关键是把传统的应试教育最终转变为素质教育, 最终使得高中体育课程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的一个重要港湾。
关键词:新课改,分层,高中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郑锦英.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之友, 2010 (18) .
3.新课改指导下的数学教学 篇三
一、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理念,更新数学教学观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以人为本,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是指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心中有学生”是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将来,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探索与发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会用数学的头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二、正确使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恰当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又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三、正确扮演教师角色,开放教学环境
面对新课程,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和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供一个有效的操作平台,让师生共同体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要进行总结反思,这种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师生行为上,一是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失,主要涉及的是教学方法的反思,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应的方法,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合性,二是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失,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教学进行的步骤看,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从教学内容看,可以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性,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和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妥否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好、中、差各层次的学生会有他们不同的看法,学生的某些想法也许教师没想到。通过对他们意见的征询,结合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教学中教师要勤于积累,善于思考,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为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而尽心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4.新课改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篇四
摘要:当今下的课改,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传统的体育教学采用灌输式,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所以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创新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手段情境性
现状:长期以来,广大学生和家长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觉得读小学只要把语文、数学等课程学好,为将来继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就可以了,大部分学生以为体育课就是玩耍、游戏.因而在纪律、思想等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不高,甚至认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据有关统计,现在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数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学生身体偏胖成为广大教育专家和家长非常关心也非常头疼的问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已成为了今天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的体育教育必须担负起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任。
在实施优质教育过程中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它应有的贡献。很多科目学生都很喜爱,很想了解,但没有一种科目像体育那样既能掌握知识、满足兴趣、快乐氛围,又有非常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强身健体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传授体育技能,要提高教学质量、达成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突破常规教学方法的局限,创造性地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体验体育运动中的真正乐趣,真正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并通过合理的自我体育实践养成喜爱运动健身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最终使得每个学生练就健康的身体,以应付今后学习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身心挑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做到小学体育的教学创新,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共同参与
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仍旧无法抛开学习前苏联的体育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讲→示→练”模式,这种模式虽有利于教师系统传授知识、技能,但却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练是被动、消极的。体育教学最本质的特点是学习者从事大量的“身体练习”,但学生的“练习”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动作重复,如何使被动的教与学变成主动的教与学,让教材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载体,最好的`方式就是老师的共同参与。
1.1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不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势必会导致课堂的失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知识面不是很广,作为教师就应该做好“诱”的角色。教师应该多和学生共同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动向,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原则,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再进行精心的设计。同时这样也打破了教与学的界限,优化了师生的关系,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中,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而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而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有些内容在教材中非常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在师生共同活动的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笔者对学生进行生活保健的教学中,情景剧成了我的朋友。在剧中,教师充当学生的角色,而学生充当家长的角色,进行换位的表演,让“家长”帮“学生”解决生活中有关保健的问题。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度.同时也增进了师生的感情,这种教师共同参与的方法对于增强课程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1.2课堂组织情景性
爱听故事,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根据这一天性,我们可以把整节课的内容融入自创的童话剧中,师生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达到在“玩乐”中锻炼身体的目的。如“猫捉老鼠”一课,我把整节课的内容融入自创的童话剧中,师生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如:“猫捉老鼠”一课,老师扮演猫,让学生扮演老鼠,表演中我做出“猫”猛扑、静待战机等动作,同时引导“鼠”的动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与积极性。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在无意识中完成了模仿的过程,并进行了探索、创新。既发展了学生的运动素质,又提高了参与积极性。
2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一般强调以老师为主,教师的教授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做到体育教学的创新,尊重并且吸收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也非常重要。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较呆板、刻极,课堂气氛不易调动。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发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由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总结哪种动作方法最合适,当学生已经初步领会了教材方法和要领后,教师再适时地引导讲评。这样,学生亲身体验的东西在大脑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巩固与保持,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每个人的发现在大家的确认(对照)下,朝着“应该如何去做”,即创造的方向在哪,这种教育理念,对我们当前的教学改革应该说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3新的教学模式
3.1团队学习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不善与人交往,也会由于一些外在的客观原因造成自卑、封闭的现象,他们长期脱离集体,体会不到集体生活学习的乐趣,也享受不到在集体中与人合作带来的成功和愉悦感。而体育与其它学科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它具有开放性、活动空间大、个体间交流频繁等特点,所以在小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针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以“团体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协助个体认识自我、探究自我,接纳自我,从而促进自我的完善与发展。所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可以保持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同时,信心得以增强,求知欲受到激发,勇气得到培养,在困难、挫折面前能够勇敢面对。
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实现程序化,并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出一套逻辑严密的实施策略,在此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创设一个既能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又能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的环境,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3.2自主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潜力与发展潜能,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师生互动,而这种互动方式是多元化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散性、批判性和探索性,如在学习行为和评价目标上对他人不具有信赖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全面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同学,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批判性思维。
3.3情境性教学
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其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思维,让学生创造想象。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
3.3.1寓意情景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及录像、电视,有意识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
3.3.2成功情境
成功情境中的情境是教师根据成就动机的需要设置的,能激起学生认知内驱力,归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并转化为活动动力的情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艰苦努力而获得运动技能提高,而这种成功感又会不断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产生。
3.3.3疑难情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地设“疑”布“障”,有意识地让学生“碰碰钉子”,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多角度思维思考,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通过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力法和途径,自己攻克难关,获得知识。
3.3.4学生自编游戏内容
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先明确并向学生提出游戏目标,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教学手段多样化、生活化
4.1形象化、多样化
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形象化的动作古籍深刻、印象深明。因此,首先表述要生动,用形象化的语言导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把动作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
低年级的学生特点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方式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前脚掌着地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接力赛跑中,不是千篇 一律的重复,每次练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时。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情景表演等手段。如利用一些相关的作品,请学生上台进行情境的表演.教师从旁进行提问,学生出主意进行解决。这样,既有娱乐性.又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体会。而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些学习方式总是乐此不疲,我们的教师又何不投其所好呢!
4.2生活化
生活化就是在教学中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游戏。这种教学中的就近性原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是极其明显的。比如,在笔者进行一堂行走的练习时,对学生进行了“过家家”的设置。“妈妈”带着孩子“小蚂蚁”们搬家、玩游戏、做饭,在我们创设的情景中,孩子们感觉更像是在过家家,而过家家哪个孩子不喜欢?“小蚂蚁”搬家时,遇到红灯亮的时候要自觉地停下来,游戏“绿灯黄灯红灯亮亮”,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熟悉、理解、遵守交通规则。过家家当然离不开做饭做菜,每个小组各显手艺,“凉拌黄瓜”真好吃,“醋溜白菜”也不错。有点像童话剧,又有点像生活课,但又不全是。而是它们的交叉、渗透、综合,教师成了“妈妈”,课堂变成剧场。也许这更适合低年级儿童,因为他们的世界是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在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时,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直的姿势,可以让学生看看,在我们身边的同学、学长,他们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的姿势,那么他们的动作优美吗,他们的身体健康吗?这时,学生就会体会到生活和学习中保持正确的姿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
5媒介→教师创造性开发
所谓媒介,是指运载、携带信息来往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中介物。具体的讲是教学的物质条件和完成教学的手段、方法。它主要是沟通师生间的信息,将师生的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同步活动,保证体育教学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有序地进行。为此,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意见,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既可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可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其次,要大力加强教学方法作对体育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如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来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我们要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体育设施,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提高场地利用价值,为学生的学习与锻炼提供物质保证。
结论:在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就是要达到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了解体育、乐于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好身体的目的。这不单单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达到的。还要让他们懂得学习这门学科的必要性。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不断地进行科学的教学实践。当今的体育课程改革中,有许多教学经验丰富、新颖的教学手段,教师们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参考。
参考文献
曲宗湖.学校体育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
吴维库.情商与影响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左海明.体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浅说.安徽体育科技,(1):83.
许向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国学校体育,(1):59.
5.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成长 篇五
教师:于文喜
新课改下体育教师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除了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一专多能”的能力外,还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这个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时代,教师仅靠从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进入工作岗位要不断的向网络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只有不断地充电才够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学习和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成为学科骨干,最终成长为名师。本人认为教师的学习和反思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一、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因此体育教师要活学活用,常学常用。作为年轻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大学所学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多关注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例如现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舞蹈和健身操,体育教师在这方面都比较薄弱,教师要多下载一些这方面的视频买一些这方面的光碟,通过观看视频光碟反复模仿练习,掌握这方面的运动技能。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满足学生的爱好,使得学生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媒体不容忽视,要多关注一些体育方面和娱乐方面的节目,在这些节目中能给我们一些灵感和启迪。例如: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就有很多我们效仿和学习的内容,让追求时尚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满足,让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参加体育活动。另外有条件的老师要多参加这方面的学术交流,多参加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和观摩活动,只有走出去才能有所提升和发展。
二 .条件性知识的学习
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条件性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一些教材教法等。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它能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促使着教师的成长,起到一个导航仪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学习呢?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多读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书籍,从这些书籍中能学到很多知识,能够指导我们解决许多现实问题。例如: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安排我干班主任,我当时是很无助,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当时顺手翻了一本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里面就有我所需要的问题答案------班集体如何构建?做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如何面对问题学生?如何处理学生间的矛盾?等等。我如获至宝,用了一天的时间通读了这本书,为以后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班级各项活动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由于我的工作开展的出色,在学期结束时被评为了“优秀班主任”。教育理论书籍指导着我的教育教学,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也不能离开他,成为了我一生事业的伴侣。
三. 实践性知识的学习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参加教育实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阶段教师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熟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对象、教学任务,适应学校环境,积累经验,一般要开展师徒结对工作,以利于其快速成长。第二阶段在成长期教师积累经验,开始能够独立、熟练地从事教学,并逐渐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雏形,创造出自己的特色。第三阶段成熟期的教师已经完全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较好的认知结构,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功底深厚,工作上驾轻就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育科研能力很强,教学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很强,教育教学能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具有先进、独特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多关注一些教育名著,例如《陶行知教育名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教育专著等,这些书中既有着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有一些教育案例,对于指导教学大有裨益,对于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渊博的文化知识
以前讲:“教师要交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缸水”。现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不断更新的长流不断的溪水。在一些权威的调查中,学生最喜欢的两类教师:第一和蔼可亲的教师;第二知识渊博并且幽默诙谐的教师,这足以见得教师知识渊博的重要性了。教师怎样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呢?应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呢?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待进一步塑造的学生,因此强调教师的人文性特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能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教师理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教师应该具有以下方面普通文化的知识:第一,人文类的知识;第二是科技类的知识;第三是工具类的知识;第四,劳技类的知识。如一般的劳动生产类的知识。
总之,在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和反思,教师只有具备了终身学习意识,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才会在教学这个岗位上成为教学的骨干,最终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6.新课改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篇六
论新课改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
本文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全面开发的.基本思路,以及开发的主要途径,为学校的体育教育与教学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
作 者:夏素青 作者单位:苍南县龙港第二高级中学,浙江苍南,325802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8) 分类号:G42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与健康”课程 全面开发7.新课改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篇七
课改后的这套高中语文课本,重点突出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新理念,随之而来的当然要有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农村中学既有跟城市中学相同的地方,又有跟其不同的地方,所以,课堂教学实施方面肯定也得有相应的调整与变化。那么如何进行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指导研究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教师教法的实施指导
(一)课堂教学方式在继承中稳步发展
尽管新课程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忘记传统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教学的目标意识,不能盲目跟风、创新。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需要,接受性学习也需要。需要讲解的时候,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主体作用和滔滔不绝的一堂课,如果确有必要且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方法的掌握、情感的熏陶,我们为何不去做呢?花哨的形式、热闹的表面现象不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必然。切合实际,符合语文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发展的做法才是科学的、正确的;盲目借鉴,照搬别人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在继承中稳步发展,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仍要继承。
(二)教师要善于展示个人教学魅力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我们看到不少的语文课堂,学生根本不会做主人,往往是老师提出三个问题,开始分组讨论,乱哄哄一阵之后,老师点名几个“尖子”回答了事。这样的课,看着热闹,学生开心,老师轻松,但是学习效果却大打折扣。
我们当然不是说老师都要满腹经纶,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学生只有记笔记听讲的份。但是如果老师腹中空空,怎么奢望学生才华横溢?语文教师应有扎实的基本功,较为宽泛的阅读面,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有的教师有很好的先天条件,下功夫练习朗诵,范读课文酣畅淋漓,令人倾倒;有的潜心研究板书艺术,每一堂课结束都留下一份精美的板书,令学生久久难以忘怀;有的教师对写作颇有心得,经常在报刊发表作品,讲解作文之道忘乎所以,这样的老师的学生怎么会视作文为畏途?当然,教师不能够以教代学,不能代替或者包办学生的学习,不能因为自己读得好而舍不得给学生读的时间,这实际上是一个只要耐心把握,所有的教师都可以完成的尺度问题。
(三)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师生之间不再也不会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如果教师进入课堂以后,板着面孔,一副严肃刻板的样子,即使再有学问,学生们也是不太喜欢的。当然,宽松不是放松,和谐不是松懈。有的教师为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就扔给让学生们讨论,自己只是在教室里转来转去看看,表面看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是宽松和谐,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目的性不强的宽松和谐,是不足取的,这样的课堂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研究表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相当大的导向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选拔鉴别,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只用纸笔测验的单一方式给每一位学生分数,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取得高分,学习环境则是一味地解答试题。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评价应侧重于激励学生,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只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学生的一个面,还应该看到其它面的。有的学生听课认真,教师应该肯定;有的学生书写漂亮,教师应该肯定;有的学生朗读课文声情并茂,教师也应该肯定。教师应该本着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多鼓励、多肯定学生,建立一种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
二、学生学法的实施指导
(一)学生自己要认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自己认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检查,教师指导督促实施。制定过多的学习目标,会“贪多嚼不烂”。有的老师在一节课中仅词语就画出了20多个,花费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有些词语根本就是无关紧要,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把必须掌握的内容遗忘了。新课标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应当随文教学,不要过于集中,有些词语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多次语境学习慢慢掌握。还有的老师让学生讨论问题,一下子设计了10多个问题,学生讨论了半天,还没时间交流就下课了,更不用说自己再质疑、探究了。记得魏书生老师的一节课,他只让学生自己画了三四个词语,先揣摩其意义用法,后又让学生造句,再共同评价是否恰当,看上去很简单的教学设计,但是可以使学生能够学一个掌握一个,效果很好。因此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必须让学生解决的一两个问题,集中解决,这样比布置一大堆任务而完不成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二)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然前提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法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被迫“填鸭”,那学生根本就没有办法积极起来。所以学生的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就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会彰显其“平等中的首席”的特点。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滕王阁序》时,把课文学习分为“自主解题”“分层美读”“景象描述”“勾画点评”“观点表述”“词语积累”“鉴赏链接”等七项活动让学生参与,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各显其能。
(三)学生要争取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活动空间
讨论课上,教师设计好讨论方案,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参与讨论。在课堂上,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作明确的分工。每次讨论有学生主持,有学生汇报,有学生记录,有学生代表其他学生交流发言,避免了有些讨论课上看着热闹但实际上流于形式的弊端,也不会出现有学生充当旁观者的现象,形成合作学习氛围。在课堂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我们强调的合作是“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形成合作学习氛围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互动关系。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能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的氛围和环境,以鼓励学生提问、概括,用激励来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此时,学生就应该积极主动地争取这种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活动空间,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学生要养成动笔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都带来益处。因此,我坚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做到“笔到”,在听课过程中要学会记笔记,将老师上课讲的有关内容有选择的记下来,并及时将听课笔记加以整理,认真进行复习,过一段时间就要将听课笔记好好翻一翻,以便巩固记忆,掌握所学知识。刚开始,学生是被动的,慢慢的,学生就习惯了,不知不觉中语文成绩就提高了。因此,养成动笔的习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积累知识的方式。
总之,对课改下的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指导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它既是对课改精神的深化,又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当然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希望语文课堂能够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王文彦, 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8.新课改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篇八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师生互动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14-010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创设师生互动的课堂教育环境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
一、目前生物课中师生互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教学的本质来讲,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过程。但在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注意到了课堂上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师生间并没有体现真正的互动。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堂上确实也实现了“讨论”的热烈气氛,但很快教师就会接着问题:“哪一组同学想谈谈自己的见解?”“有没有不同的看法?”等等,根本没有给足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一番讨论之后,教师只是象征性的抽几个学生来回答。这样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多数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讨论,只是“合”而未“作”;这样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合作学习和讨论中的角色定位。究其原因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本身对“互动”教学理论理解得不够,以为在课堂上多问几个问题,多做几道练习就行了;或者是师生在课堂上缺少平等、友好、互相协作的师生关系,缺少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得师生之间的活动“动”不起来。
因此,开展互动教学的前提是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让新思想、新观念尽快进入课堂。
二、教学中师生互动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从学生角度考虑,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实情感
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状况。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良好教学情境的前提。只有师生在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发表见解,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将个性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
2.根据初中生物教材要求,给学生一个互动的环境
由于现在的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实验活动,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实践互动给学生一个充分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掌握操作技术、学会做人。比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下表皮细胞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仔细的自己制作装片,观察装片,在制作和观察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互相交流,探讨,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目的,并且能很快地完成教学中的学习任务,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三、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互动性学习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科学而有层次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互动的内驱力,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讲究教的艺术,精心设置,创设简明的、呈现梯度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制造、优化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面或氛围来创设情景教学,使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它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为互动创造条件。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互动性学习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情况及学生实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合作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课堂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合作中学生之间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可以进行阅读、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还是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四)改进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与交往的主动性
在互动式教学的评价中,首先要通过实施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与交往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教师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师生互动。只有评价方式得到全新的改变,课堂的气氛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真正的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形成。
总之,合理有效开展初中生物课堂互动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讨论等互动方式亲近学生、了解学生、鼓励学生,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根据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和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互动教学,以促进初中生物课程能更好的完成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理解掌握生物科学知识的综合素质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潘大洪.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J].新课程(下),2012,(01).
9.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篇九
秋河小学 余康俊
新课改是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展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改革将彻底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现状,改变旧的教育理念,改变教材繁难偏旧的现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及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一、只有把握新课改的特点,才能使教师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做到得点突出,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新课程在课程理念上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其价值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要贯穿于学生整个一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新的课程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第二,“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第三,课程是学生反思、创造性实践而构建的人生意义的活动。
2、新课程在课程体系上着眼于“开放、创新”。新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积极稳妥地走向综合化。新课程体系强调的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一门学科,向学生经验与生活回归。第二,不同学科,追求彼此联系,如新设“综合”学科: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历史与社会、艺术。第三,新课程设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这是体现新课改的“开放性”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新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提倡“新、活、宽”
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强调是的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
4、新课程在课程学习方式上运用的是“自主、探究与合作” 当前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本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现象,融学习于活动之中,寓乐于教育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得以实现。
二、全面认识课堂,重新变革课堂
1、课堂不应该成为教师单极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实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和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顺利展开。这种课堂才是充满生机和生命活力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本来意义上的课堂。
2、课堂不应该成为训练学生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教育场所。学校课堂应该变革,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反思习惯形成后,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和能力就会比较好地向前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实现了,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学校的社会意义也就充分展现了。
10.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篇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判断信息
在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学生要想找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必须掌握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搜集和选择各种学习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在教师的讲授,作为高中生来说,有其独立的思考能力、事物辨别能力,一味的“灌”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思维习惯。对于信息技术来说,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一种能力,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为学生创造好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协商,并辅以指导,从而完成学生对知识的
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们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兴趣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倾向。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中走出来,单纯的计算机教育是机械的、枯燥的,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把无味的知识化成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不但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一重工具,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就是要使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而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在新课改的改革大潮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既然是工具,那么要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必须要让学生参与的信息的挖掘、判断、评价中。以当前的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或者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资源环境,开放机房,学生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信息技术获得资料,然后个小组讨论研究,形成结论,交给老师进行评价或者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兴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前社会,团队合作是个人、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营造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学生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而,要让学生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并能利用网络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取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利用学校现有网络环境,尽可能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学习;组织信息技术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让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6.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11.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新探索 篇十一
如何让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评价机制真正全面的深入落实和实施,扭转传统教育思想不良部分的束缚,用新课程的思想观念,冲洗传统教学观念不良部分的污泥浊水,挣脱束缚我们几十年的影响学生能力发展、限制教师展示才华和发挥空间的铁链枷锁,跨越式的达到新课程精神要求的境界。是摆在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和体育与健康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一年来,在总结过去我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特别是实施新课标以来的体育教学情况,我们觉得:初中体育教学尽管有盲区,但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足以可以显示教改的阶段成果。具体表现:
一、领导重视课改 、教师关注课标
各级学校领导,对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十分重视,认识较高,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能亲自带骨干教师参加各类会议接受新理念;走出去处参观学习;深入基层和教师座谈、研讨、研究实施方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对此,广大教师也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探讨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其实质,积极开动脑筋设计体育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形势的需要和要求。在行动上积极大胆进行实验,抛弃框框,探索课改新途径,摸索经验,积极投身校本教研活动,为全面适应性课程进行铺垫。
二、教学理念时尚、改革意味浓烈
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迎来了体育的科学春天。以新理念、新形式、新教学方法为指导思想的各类教研活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令看课教师耳目一新,受益非浅。实验中学实施的自选项目上课形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具体表现在给教师足够的选择空间,教学内容自定,教学形式不限;给学生充分选择余地,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和展示才华的机会。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我们在教材教法多样性上的处理上,进行了大胆尝试,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引进多种土教材,满足不同学的不同需要。我们知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哪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需要根据授课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决不能千篇一律,受任何形式的束缚,要以学生喜欢、愿学、能学为前提。
如:竹竿舞、土保龄球、“珍珠球”引入课堂,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運动项目,即能满足学生的乐趣又能增加和体现竞争性、娱乐性,对场地器材要求的也不高,而且,同样可以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这也是开发校本课程和体育资源的具体表现。
三、开发课程资源、设计体育器材、蔚然成风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改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学成果。场地和器材是体育与健康课质量的保证。宽敞的场地,充足的教学用具和辅助器材,再加上布置合理新颖,会给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带来无限的乐趣,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陋就简,利用废旧的饮料瓶、矿泉水瓶自制土保龄球,充分发挥小垫子的各种功能、一材多用、小凳子的使用也更加丰富起来,这些都为校本器材开发带了好头。因为我们现有的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自制土器材的做法是十分提倡的和可取的。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和活动空间,一场开发校本课程和体育设施资源开发的良好氛围以形成。
四、教研形式各异、反思内涵丰富
校本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标准十分提倡的一种教研形式,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通过形式各异的教研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中校本教研制度抓的实实在在,会议组织形式别具一格、会议内容丰富多彩,看课后现场讨论研究,能使看课人、上课人知其一并知其二,明确可取之处、摒弃地方、教师意图,改革意向;不一家之言也不牵强附会让谁接受,共同探讨,教研员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不居高临下。
因为学术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问题。通过校本教研,教师自我反思,研究讨论,教研员专业引领,上课教师受启迪,看课教师有收获,教研员受启发。真正达到了校本教研的目的。为校本教研带了好头。
五、评价得体、教学相长、评价机制趋于合理化
课程评价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课改发展的进程。以往的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中,推崇和借鉴的是统计学中的正态分布原理。现代教学评价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重视发展过程,关注个体差异,重综合评价和多元化评价。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评价问题是一直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难就难在尺度的把握上,其难度就是难在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上,注重终结忽略过程。找不准和发现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吝惜分数,不愿奖励。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看到每一个学生进步,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12.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改革 篇十二
为了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对教师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风趣幽默, 调节课堂气氛, 使整个课堂活泼生动、丰富多彩, 从而达到既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曾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英语的学习最终目的就是用于交际, 因此, 英文教育本就是一场寓教于乐的交际活动。语言结构作为新教材的主体, 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贯穿始终, 教导学生如何通过语言来学习语言, 促使英语教学过程转变为语言交际的过程。每个单元的对话练习都具有针对性而且是连环相扣的, 这一点为学生对语言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如果教师能够从课本出发, 根据教材特点来精心设计情境, 安排教学课程, 对每个环节都用心考虑到位, 将知识和趣味紧密结合在一起,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一直保持下去。
首先, 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 熟练掌握课本上的每个知识点, 多进行情境教学创设。教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地将语言教材置于各种实际情境中去,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只是需要死记硬背的枯燥知识点, 所学的知识点在一定的场合上可以派上用场, 是十分富有生气的语言教材资源。其次, 针对学生好学的心理特点,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可以将课堂知识向外延伸, 扩大课外知识。如在学习贝多芬这篇英文长篇对话时, 可以向学生简介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等, 扩大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再次, 要注意新旧知识的串联, 做到以旧引新、以新温旧。教师的教学通常都具有反复性, 每次上课都会温习一遍, 所以早已对知识点滚瓜烂熟。这样, 在复习旧的课程时就会为新课程埋下伏笔, 教授新课程时就能更好地复习已学知识。于是, 学生所学的知识就能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越加深刻,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随之被大大激发。另外, 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实践, 鼓励学生尝试用英语交谈, 在交谈之间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 也会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 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实用性, 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 即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当今的应试制度下, 为了应付考试, 有多种考试技巧来应对从而考取高分, 但高分并不代表着学生已将所学知识完全掌握并将之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读与写的能力主要在于单词量的积累, 由于都是“纸上谈兵”, 虽然不能将之忽略, 但却不似听与说, 时刻不离生活。听说在生活中几乎每分每秒都在进行, 听说就是语言学的载体, 由此可见, 听说的实用性以及它的重要性。虽说是学习, 由于听说比课本知识的学习生动有趣, 情境设计起来较为容易, 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因此, 听说二者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
对于听力的训练, 我主张趣味听力。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多听英文歌曲以及英文电影, 学生一般对音乐电影等娱乐性的东西十分热爱, 自然会集中注意来听。教师要督促学生在听的时候尽量不看字幕, 以免达不到听力训练的作用。对于口语训练, 教师要组织学生在早自习时进行晨读。熟练的语感将会促使学生说英语时不加思考就能脱口而出。在进行口语练习情境设计时, 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自行编排对话, 然后上台表演。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信的心理, 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英语说出来, 多说才能会说。加强听说的训练, 会听会说后再用文字表达出来自然不在话下, 只需要加强对单词的熟练度。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 尊重学生, 帮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英语向来是学生偏科的主要科目之一, 学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指导, 帮助他们补充不足。在学生犯错时, 教师一个鼓励的微笑, 在学生有所进步时一个肯定的点头, 对学生自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让学生学有所用, 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也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将新课程落到实处。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学目的是将使教学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更新, 能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新课程将学科综合性加强, 设置综合课程,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具体体现出来。因此, 为了遵循新的课程改革并将之落到实处, 作为英语教师也应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实用性, 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的综合性, 促进课程的效率提高, 使学生在英语这门课程上能够得到综合性的掌握与提高。
关键词:兴趣,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晓红.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13.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篇十三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为了避免课程的突然更换,令广大师生因为不适应,而给教学带来影响。我就有了用 教材尝试新课程的想法。
一、让旧教材体现新精神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
从课堂教学“学、思、乐”三字经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小学中底年级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针对这一时期的期待,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童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既是帮助他们做好学前心里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热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若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简单的提示,并鼓励、表扬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孩子,最后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去解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寻求帮助。比如在讲质量问题的时候,我先提出: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哪一个比较重?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有人说当然是铁重。也有人认为一样重。我让双方自由辩论,认为一样重的是甲方,认为铁重的是乙方。学生各讲各的道理,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我抓住时机肯定了甲方(胜方)的正确判断,同时也表扬了乙方(败方):“谢谢乙方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讨论辨别是非的机会,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好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乙方的同学并不因此而消极,反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才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二、让旧教材焕发新活力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教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有权调控课堂,并引领教学的进程,但教师的过度控制又会妨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新世纪新课堂的重要特征。为此,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创意和合理的要求均需得到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
每个孩子都是活泼的生命体,他们会幻想、会想象,会玩耍、会创造,他们有主观、有个性。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他们自己的含义,这也是他们的权利。教师千万不能用成人的心理或目光来挑剔他们。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不仅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更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的道理。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况且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在教学“巧数线段”时,我决定不直接讲解,而是尝试让学生用合作探讨的方法数一数A B C D 中有几条线段,同学们马上积极思考、研究起来。几分钟后,我请两个小组的代表起来说一说:
学生A说:“因为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 2 1=6(条)线段。”
学生B说:“我们的方法是以A为左端点有AB、AC、AD三条,又以B为左端点有BC、BD两条,再以C为左端点有CD一条线段,所以共有3 2 1=6(条)。”
我大大表扬了这两名同学的勇敢和自信,并肯定了他们都是正确的。这时,其他同学也开始议论纷纷:我和A的方法一样,我和B的想法一样……。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露出了神气的表情,我才放心了。看来,我们真的要适应新课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发展。千万不能再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了!
实现新旧教材过渡的前提在于教师从“教教材”到会“用教材”,创新性的“整合教材”,把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上,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对数学知识解释、应用的过程。教会学生把握自己,积极探索,主动发展。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学生认同了,我们才能圆满完成从“教材”到“学材”的过渡。
新课改新理念教学论文
吉木萨尔县第三小学
14.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定稿) 篇十四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获得提高,最终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准的基本理念之一。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在学习“气候的影响因素”时,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或生活经验(元宵节时,在广州会见到百花争艳,而在哈尔滨会看到冰灯、冰雕;夏季的白天,站在海滩上的人感觉“地面好烫”,而水中的人则感觉“水里很凉”,晚上则相反;山顶上要比山下凉快),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问题,从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便于学生接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是影响气候的三大主要因素”。
发挥学科优势,增强学生的趣味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看学生学得如何,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国家地理时”,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各国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新课标教材从结构和内容上均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的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重视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5.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篇十五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教学,教学观念,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各个学校都开始学习和实施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体育新课标的主要中心是, 重点强调了学生为主的核心要求, 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 首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特性, 这一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 性格较为好动, 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 求知欲较强, 我们应该利用小学生这种性格, 将每节体育课都安排得有“新”的感觉, 通过开展各种新鲜的体育活动, 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 引起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刺激他们内心的探索欲望, 使得他们对体育项目有更多的认识。小学体育不仅仅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也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的提出为我们的体育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它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最终达成教学目的。本文将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这三方面对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展开论述。
一、改变教学观念,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师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操作者, 要懂得站在时代的尖端, 思想上要创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抛弃满堂灌、提倡探索式教学”、“以学生为本”、“重视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教学思想在不断被体育教师们接受, 并且陆续实施到课程教学中。身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 我对新课改带来的强大力量深有感触。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渐取代陈旧的教学思想, 传统的教学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 我真正体会到体育这门课程还有更加深远的探索研究空间, 通过不断更新体育教学观念, 推动体育专业的长远发展。在这次新课改的推动下,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推上最高层次。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现象, 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通过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主动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去思考和锻炼。我为学生设置悬念, 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课堂上, 我始终将“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思想埋于心中, 并时刻提醒自己要遵从新课标的要求。
二、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趣味性和多样性
1. 体育课想必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学生们可以在课上尽情玩耍。
但玩耍过程应把体育思想和体育知识纳入其中。应新课改的要求, 我们要丰富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 提高其趣味性。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 以游戏或者小竞赛的形式, 将体育技能教给学生, 让小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增加小学生的趣味游戏, 例如投掷游戏, 教师可以在旁对学生的投掷距离和准度进行记录并比较, 给成绩最好的同学奖励。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 例如让小学生进行一些有情节和主题的小游戏, 如“舞龙”、“走出迷宫”等。
2. 让我们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小学生好奇心较重, 比较爱玩, 但是缺乏耐心。因此要求教学内容丰富化, 一节课下来不能只安排一项内容, 每节课至少安排三四个活动项目, 有动有静, 每个项目内容都紧密联系起来, 让课程进行得充实。我们以往的体育活动多以耐久跑、跳远等为主, 教师可以增加体育课上的活动, 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如“老鹰捉小鸡”、“勇敢的士兵”、“危险急救”、“花样跳绳”、“踢毽子”等游戏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增进师生感情, 使学生进行自主活动。
三、创新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 以往我国小学体育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小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会感到乏味, 体育课并没有真正带领学生进行活动, 学到相关的体育知识。在新课改的带动下,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体育项目不再是简单的讲解和演示, 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项目的表演中来,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所在,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另外, 新课改中特别强调注重情感教育, 因此, 与学生一起进行体育项目的探讨, 共同参与体育活动, 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2.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 只有让学生对体育感兴趣才能进行体育学习,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问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模式、多媒体辅助、音乐等多种方式增加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体育趣味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进行简单易行的游戏如轮滑、乒乓球、篮球、足球等,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强健身体。
3.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学过程中, 小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 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尤其是教师的肯定, 能让他们内心愉快, 增强信心。因此, 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体育技能, 还要注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给学生适当的鼓励, 加强他们对学习体育知识的信心, 激发他们对体育知识的渴望, 这样一来, 对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 在新课改的带动下, 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主, 改进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 增加体育课的活动项目, 使学生的活动多样化, 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这样才能真正的发展体育, 让教师的“教”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学”, 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继多.小学体育教学浅谈[EB/OL] (.2010-03-03) .http://www.studa.net/xueke/100303/11101495.html.
16.关于新课改形势下的体育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导作用;主体地位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只是被动的认识与接受。而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只是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引导。当我们发现学生所做的体育动作不规范或者不完整时,我们所做的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帮助他们克服一些必要的困难;当我们意识到学生对所学内容无法理解和运用的时候,我们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提示,帮助他们扩散思维空间;当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身体不适应时,我们在了解具体情况后要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用力部位,辅助他们逐渐适应,锻炼强度与密度也适当作出调整,做到因人施教;当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有突破性的进展或者创造性的活动时,我们要给予相当的赞扬与鼓励。这种氛围下创建的师生关系无疑是平等的,互相沟通、相互交流,轻松愉快,在这种感情交流下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这种不以教学成绩为目标、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才是理想中的教学手段。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已经是新课程教学中无可争议的主流意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逐步进化并得到提高。相比之下,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在被动的学习条件下多做练习,从而达到接受动作技术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无疑是缺乏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百害而无利。
例如,在以往的篮球技巧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先示范动作、通过讲解分析要领,然后让学生自己加强练习;但是现在我会在教学过程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自主的做出自己所了解的篮球动作,通过这种自主体验,可以让学生明白动作中的不协调与不规范,然后通过教师的逐步示范与讲解,提出动作要领,让学生明白自身不足之处,通过互补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才能敢于体验、大胆尝试、自主探索和掌握动作技术。
三、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一个学生的良好发展不仅在于身体而且在于心理。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后期成长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观察学生在室外练习时的动作完成情况、脸色变化和出汗情况,更要注重学生理论课堂学习中注意力是否集中、学习热情和情绪变化,对于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能在第一时间獲悉并给予帮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一切成果的前提。所以我们适当满足学生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上的赞美和行动上的鼓励使学生随时随地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对于很好完成动作的学生,我们要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对于动作不协调的学生,我们也不能随意贬低学生的人格或者进行体罚。学生的心理都是敏感的,教师的态度、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用鼓励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对学生进行教学,并进行耐心辅导、亲身教育,以行动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的心理世界更加丰富,学习自信增强了才能更好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加强分组练习,培养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有效结合。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注重学生是否学会了动作技术,只是关心学生的最终成绩和结果,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一知半解和所学动作的不规范,不仅减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机会,也降低了学习动作技术的效率。所以新课程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针对体育动作要领,对学生进行分组互补练习,将学得“好”与学得“差”相互结合,辅助帮助加强练习,互相合作与提高。也可以通过分组比赛来加强小组内部的相互协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例如,单杠教学中的单膝挂上动作,只要说明,很多学生就能做出来完整的动作,不过这种做出来的动作很多学生完成是完成了,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动作很别扭,所以我们要给学生讲解动作的方法、时机和力量,让学生相互帮助来完成动作,在这种帮助的过程中学生间的感情能得到培养,身体能得到锻炼,动作还可以更快地掌握,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五、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教学不仅是一门学习课程,更是放松自己学习压力的理想场所。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在探求体育知识的同时更能放松自己的身心疲惫,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无限乐趣。所以在日常的体育实践教学中,只要基本掌握了当堂课的内容后,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剩余时间,自由组合练习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让学生在自身方面学有所长。在此过程中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融入这种氛围中,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与更多的鼓励,用行动感染学生,这样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更是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良好的调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越充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越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教学过程也才会变得轻松有趣。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启明,王海燕,李建英.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9.
[2]董翠香.体育心理学导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建绩,王海增.体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司马容.体育游戏,人类生存的辩证法:现代哲学家对体育本体的反思[J].体育与游戏,1994(05).
[5]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6]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
17.小学数学新课改下的教学体会 篇十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更明确了老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强调了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怎样才是一堂好的数学课呢?根据我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用生动有趣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的感知活起来。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儿童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着属于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去诱发同学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浓烈的情境氛围中,使感知活起来。
曾在一次教研课中,就目睹了精彩的一幕,内容是四年级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了许多长短不一的小棒。教师:今天我们做个小游戏,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怎样的图形,试试看?经过一番亲自体验,大多数同学回答说,能摆三角形,此时有一位同学神色凝重,细心的老师及时地让他反馈意见,他吞吞吐吐地说,他的三根小棒无论如何也摆不出三角形,教师追问,那是怎样的?他说:有两根太短了,接不到一起。教师让他重选棒重摆,最后三角形摆成了,可他还是面有不悦,于是,教师让小组合作探究摆不成的原因。整个课堂孩子们都处在认知过程的主动建构中,使新知识顺利同化,故而,孩子在最后给教师汇报探究结果时,个个脸上都洋溢出一种自豪的笑容。
二、扑捉课堂生成,让孩子们的思维突出来。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自尊心与他的思维积极性、主动性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用商量的口吻、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索,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引发其探求真知的精神,都起着关键性的桥梁作用,其中可能孕育着许多教师不曾预设的生成资源。
有位二年级的教师,在教授整十整百数相加减时,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师:1500-900你们是怎样算的?
生:1500里有15个百,900里有9个百,15个百减去9个百还剩6个百,于是就等于600。
等等诸如此类,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正当教师庆幸教与学的成功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们都是正着减,我却还能倒减”。倒着减的算法突然让老师愣住了。不过马上教师就让他展示其想法,于是他展示了“1500-900用900-500等于400,就是说500-900不够减,还差400再用1000-400拿来补上,也等于600”。自然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于是纷纷效仿举例验证,自然是殊途同归!在这个活动中课堂上出现了意外生动,教师采取了积极鼓励,而不是漠视,因此,这个原本让人头疼的“意外”有了老师的倾听和真诚期待,竟然带来了“意外”的精彩。
三、春风化雨,让孩子们的自信心醒过来。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月”。由此可见赞美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人人都需要赞美,小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赞美,一句赞美不但能拉近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更能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责任感。
比如,当好同学拿到一个A+时,给他一句“你不愧是老师的好学生”;当同学出现新颖算法时,给他一句“你是最棒的”;当有难题大部分同学都出错,而只有一两个同学做正确时,就在这道题的旁边写“你做的真好”;课堂上,常说“你做对了吗?那么就请为自己鼓一次掌”。而当有学生进步时,更是毫不吝啬地写“老师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看今天,你不就进步了吗?老师为你骄傲,相信你以后会更好”。长此以往,许多孩子从厌恶数学到喜欢数学,从惧怕老师到依恋老师,从沉默寡言到积极举手。这些平凡的语言如化雨之春风,把枯燥的说教变成了快乐的活动。
18.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篇十八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1、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2、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19.新课改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篇十九
一、改变教学方式
1.“健康第一”是生命线。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 人们生活的方式也在改变。虽然社会掀起了健康运动的热潮, 但是学生体质不断的下降, 却是社会及学校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 体育老师要在学生心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 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当然, 体育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让学生自主参与。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思考及理解的能力, 因此,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合作的去学习会比灌输式的教学法更加让学生掌握技巧, 并体会快乐体育的真谛。现代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 从而产生了“自我独尊”的心理, 缺少了合作的精神。只有把学习主动性交给学生, 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从而也达到了三维目标。
3.引入多元化因素。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主要以跑、跳、投三大项为主, 学生接受起来感觉到枯燥无味, 甚至讨厌这种周而复始的形式体育课。把音乐、美术引入到体育课,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音乐, 烘托出气氛。学生在完成活动时会感到轻松和愉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活动中引入美术, 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如在游戏中, 让学生自己拼摆图形, 然后再利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图形进行游戏, 学生既高兴又有成就感。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精神。
4.轻松游戏学习。好多体育老师认为高中生做体育游戏会较少人参加, 从而没有安排体育游戏, 这样恶性循环, 学生参加体育游戏的积极性也渐渐减小。其实不然, 我认为体育课适当布置体育游戏,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操。因为每个人的心都有可爱的一面, 只要把这一面调动起来, 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 而且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能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二、改变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体育成绩, 在以前总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评定, 从而形成了一座无形的大山压着学生, 让学生喘不了气, 那么学生在上课何来创新。因此我认为如果不改变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 那么就无法和现代化教育理念相结合。如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 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1.正确评价学生成绩。评价学生体育成绩要以“健康”为核心, 注意个体的差异, 以往我们评价学生都是以一个标准来进行评价, 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一个1.5米的人和1.8米的人同样跳高, 难度就不一样, 而我们评价就很单一, 没有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个体差异, 进行综合评价。我认为体育考试成绩应以学生进步的空间来进行评定,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可能被调动起来, 并让那些体育素质较差的同学有自觉的锻炼意识。
2.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综合评价学生体育成绩还要以上课表现为辅, 学生上课的好坏, 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体现。学生不旷课, 不早退, 不迟到是上课的基本准则, 学生上课积极认真, 刻苦训练是上课的“核心”。一个学生体育素质不好, 但是上课积极认真, 刻苦训练, 虽然取得不了多大的进步, 但是我觉得这个学生的品质达到了体育道德的品质。
3.充分考虑加分测验。“加分”的内容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安排。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和短项, 如果加分以学生的长项来进行测验, 学生就能够很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达到“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
三、几点建议
1.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 体育不能够引起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负责“两操”和学生课余练习的工作, 每周还要进行12-16课时的教学工作, 工作量相当的大, 而相当部分学校在教师发展和业务提高上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这样, 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2.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 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是由内向外的生长, 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 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 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了解他们已知的, 分析他们未知的,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要避免一味地讲解, 学生一味地记忆。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能活跃, 学生才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3.对体育教师业务水平进行系统的培训。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 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同, 进行同城学校体育教师的交流, 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4.场地器材的配套。部分学校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 特别是农村学校, 从而在体育教学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 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 将是问题的所在。
20.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篇二十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初中生学习的前提。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发展,建立自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接受初中体育教育。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强调对学生的教学,强调的是理论。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教学的缺陷,使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不愿意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实施自主体育教学,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进行耐心交流,与学生进行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平等交流,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给学生一个新的教学理念。
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健康体质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课常采用传统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一结构模式”。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掌握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采用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跳绳》课的设计中,教师出示跳绳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跳绳的各种花样吗?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教师留意观察哪位学生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学生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想到的动作设计成游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并且学生活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高涨、回味无穷。
2.采用自主选项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有时我采用自主选项的方式教学法,把自主选项分为限制性和完全性。所谓限制性自主选项就是给学生限定几个项目(如限定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绳),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去练习,我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技术和练习方法指导。在限定项目时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满足学生的需要;这种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运动、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需要,发挥了特长,提高了兴趣,张扬了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完善,也和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新课改之前,体育课堂的评价机制相对单一,很多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的最终评价中只是参考学生在这项科目中的运动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这项科目中的参与程度和努力程度。这往往导致有些学生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容易偷懒,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而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是在积极地参与、努力地付出,但是由于受先天条件的限制导致最终的成绩可能不够理想,这就会使这部分学生总是感觉付出得不到肯定,也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甚至会不喜欢体育课。
中学阶段的学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尊重。因此,体育教师要完善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要结合学生实际,以人为本。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要给予每一名学生设立符合他自身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力争充分挖掘每一名学生的潜能,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对教学进行反思
对体育教学的成果进行反思是教学中的重要步骤。将教学的结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数据进行评判,实现对教学成果的反思。教师要在反思中不断对自主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完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教学情况进行相关改革,将教学模式不断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教学。对学生的过失行为,教师要积极进行劝导,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改正。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自主教学中进行奖励惩处,实现对学生教学的激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改的脚步刚刚开始,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进完善。我坚信积极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将使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跨上一个新台阶。我相信,只要我们体育教师肯与付出,一定会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缔造辉煌。
【新课改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推荐阅读: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09-07
新课改下的中学作文教学10-25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10-14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08-24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论文09-08
新课改下的关术课堂教12-11
新课改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0-08
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09-16
新课改管理模式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