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爱家乡

2024-09-12

大班社会活动爱家乡(精选12篇)

1.大班社会活动爱家乡 篇一

“爱祖国、爱家乡,庆国庆、话仲秋”

活动方案

南坡湾少先大队各中队:

为了进一步提高各队员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迎接国庆节的到来,我少先大队决定举办“爱祖国、爱家乡,庆国庆、话仲秋”手抄报、黑板报大赛,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少先大队辅导员。

组员:、教导、各辅导员(评委)

二、参赛对象:各中队队员

三、比赛内容:

手抄报、黑板报(有关国庆节、中秋节的内容)

四、比赛办法:

每人一份手抄报,星期五下午课外活动展出,由评审委员会成员进行评选。最后评选出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

五、评分要求:

主题鲜明、版面设计科学、合理、书写规范。

“爱祖国、爱家乡,庆国庆、话仲秋”

活动方案活动仪程

一、布置任务

二、展出手抄报、黑板报

三、对手抄报进行评选

四、给获奖人员颁奖

五、活动结束

普通话演讲获奖名单

一等奖:(六年级)

(五年级)

二等奖:(四年级)

(六年级)

(四年级)

三等奖:(五年级)

(二年级)

(六年级)

(四年级)

(一年级)

(三年级)

2.大班社会活动爱家乡 篇二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赤湖中心幼儿园大班幼儿, 最主要的是采取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走访、查阅资料, 调查了解大葱、“新种花”地瓜的各种知识, 从中筛选出易于幼儿理解并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 并寻求适当的指导策略, 让幼儿通过多渠道感知、体验、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变化, 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关注家乡、萌发幼儿爱赤湖、亲赤湖的情感。

(三) 研究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8月

(1) 调查、走访、了解大葱、“新种花”地瓜的生长周期、特征, 收集资料。

(2) 设计相关的教案。

(3) 对教师实施方案做全方位的培训, 让全体教师明确研究目标、实施步骤、实践方法等。

2.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1) 建立试验区, 进行尝试实验。

(2) 整合教材, 以主题活动为主要模式, 具体课例以一课三研的形式进行教研, 反复探索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实施途径, 积累个案, 初步形成主题网络。

具体的步骤:分3个二级主题《好吃的地瓜》《赤湖的大葱》《我是赤湖小主人》, 用3个阶段来完成。

3.调整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

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后再实施, 逐渐完善主题计划。

4.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

进行资料处理、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总结和反思研究历程, 能产生预期成果并争取顺利结题。

二、开展“家乡的特产”系列活动, 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的有效策略

(一) 巧用“头脑风暴”, 激发教师创造力与积极性

一群没有经验的人去开发园本课程, 最大的困难其实不是不知道怎么做, 而是对未知的畏难:我们怎么可能做得好?面对这种现状, 怎样激发教师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呢?我们采用了“头脑风暴法”。当时, 我园教师平均年龄29岁, 在教学上各有擅长。我园在管理上一直由教师自治为主, 又一贯推崇良性竞争, 非常适合在课题初期采用“头脑风暴法”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培养教师做课题的自信心, 使他们“愿意研, 乐于研”。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会前知识准备。我们在会前为每位教师提供与课题有关的原始材料, 做好知识准备, 使每位教师对课题涉及的资料与知识了然于心, 激发想法。

2.精心设计议题。在会议前, 我们根据每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议题。

3.创新主持会议, 确保每位教师畅所欲言。我们在会议开始时会设计一两个分散思维的小游戏, 以分散教师的思维, 为接下来的议题的创造性展开预热。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都不评价别人的想法, 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4.展开议题讨论, 记录教师想法。

5.用“质疑头脑风暴法”确定最初计划, 每位教师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设计活动案例。如我们有两位教师一个认为番薯的作用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幼儿, 她创编了故事《花花、瓜瓜历险记》, 把地瓜“润肠通便、增强人体吸收水分”的功能与人体消化器官认识相结合, 以大班幼儿“花花”和地瓜干“瓜瓜”在人体的历险为线索, 把“花花”“瓜瓜”经过嘴巴———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的过程在故事中呈现, 让幼儿了解人体消化器官及其功能, 用“瓜瓜”的魔力展示地瓜的功能, 并结合游戏《历险记》让幼儿扮演“花花”“瓜瓜”到“人体”各个部位历险, 活动设计新颖有趣、科学合理;另一位教师认为可用儿歌来展现番薯的作用, 她创编了儿歌《番薯全身都是宝》:“番薯全身都是宝, 薯藤可以当肥料, 薯叶炒菜喷喷香, 薯皮喂猪猪儿壮, 薯肉吃法真正多, 蒸煮煎炸都不错。番薯番薯本领大, 天然色素人人夸, 制成饮料味道好, 健胃益气降血压, 润肠通便防肠癌, 减肥轻身抗衰老。番薯全身都是宝, 大家多吃身体好。”在教学时采用图片解说、填词游戏、儿歌接龙等好玩的方法进行教学, 也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头脑风暴法”成功地激发出我园教师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使他们对开发园本课程充满自信, “愿意研, 乐于研”, 极大地满足我园教师对成功的渴望。

(二) 妙用一课三研, 在行动研究中追求有效的园本课题研究

当每位教师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而形成一个个案例时, 我们怎样判断案例的科学性与适宜性呢?哪些活动改放在课题初步, 哪些课题在中后期呢……对于这些具体问题的研究, 我们采用了一课三研的方式进行。

我园的一课三研, 即一研由活动设计者在教研会议上模拟教学, 其他教师当“幼儿”, “课后”活动设计者进行说课, 其他教师就活动目标、准备、环节设计进行评议, 目的在于初步判断该活动的科学性、必要性及活动在课题的前后安排;“二研”由实验班教师在班上执教, 不当班的教师进行观摩, 每个活动后进行自评与他评, 目的在于通过与幼儿互动发现每个活动设计的缺陷与不足, 修正活动设计, 使之与实验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相符, 同时检验每个活动前后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理顺各个活动的内在联系;“三研”是由另两个实验班教师各自在班上执教, 重点研讨活动的实施细节部分的完善, 追求有效的指导策略。特别是当教师意见相左时, 我们就在两个实验班分别试施各自的策略, 再根据实践结果进行修改, 务求课题中的每一个案例都精益求精, 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可以说, 一课三研是幼儿园在追求科学、有效的园本课程研究中的一种很实用、很高效的行动研究法。从宏观上看, 它可以让我们在反复实践中建构科学的课题框架、目标与实施模式;从微观上看, 它可以一步步地锤炼活动案例, 让活动设计更符合本园幼儿的学习特点, 更科学、高效。

(三) 运用闽南语教学, 让幼儿体验乡音韵味, 培养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闽南语作为闽南人的母语, 是闽南文化传承的载体和途径, 是闽南人的根。培养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让幼儿学说、会说、爱说闽南语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开展闽南语教学, 让幼儿体验乡音韵味, 培养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1.开发教师才智, 创编闽南语童谣与歌曲, 提供闽南语教材。我们在课题研究中, 自主创作了4首闽南语童谣和3首闽南语歌曲, 把课题知识和母语合理结合, 让幼儿在学习闽南语时推进课题进程。如闽南语童谣《赤湖番茨尚好料》:“红番茨, 白番茨, 黄番茨甲紫番茨, 哪种番茨尚第圆?就是阮赤湖大番茨。赤湖番茨‘新种花’吃得松, 又得甜, 有营养阁便宜, 贺你越吃越沙嘴。阿姨阿婶爱要水, 紧吃番茨来减肥, 减肥成功心欢喜, 番茨番茨我爱你。”这首童谣是用闽南语表达出我们赤湖人对“新种花”番茨的喜爱及“新种花”番茨的特点, 语言活泼押韵, 简单易懂, 幼儿读来朗朗上口, 极其喜欢。用闽南语进行课题教学, 很好地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是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非常好的一种途径。

2.“润物细无声”, 在自然情景中学习闽南语。

(四) 善用社区力量, 让幼儿在课题中体会家乡的魅力

在课题进行中, 我们善于借助社区力量, 推进课题的顺利开展。如在开展二级主题《赤湖番薯》时, 我们利用幼儿园周边的番薯地带幼儿参观番薯地, 让幼儿初步感知番薯的外形, 并请一位老农为幼儿讲解番薯的种植常识, 教孩子们种番薯;在开展二级主题《赤湖大葱》时, 我们带幼儿观看赤湖镇“大葱种植园”“大葱加工厂”、大葱食品等, 让幼儿直观地从社区环境中体会赤湖特产的魅力, 体会社区人们对他们的爱护与希望, 体会家乡的魅力, 激发幼儿对周边事物的关注、对家乡的关注, 产生“我是赤湖小主人”的自觉与自豪, 产生长大为家乡做贡献的爱家乡情感。

(五) 借用新闻传媒力量, 引发社会关注, 有效推广研究成果

在我园课题开展期间, 正值我县电视台“教育视窗”开播每月一期的“欢乐校园行”栏目, 我园争取到电视台来我园录制节目的机会, 通过与节目制作人沟通商讨, 最后录制了长达12分钟的《赤湖中心幼儿园映像》, 节目在2011年3月底在县台播放, 取得巨大成功, 在家长、社区、我县幼教同行中引起轰动, 节目收益良好。电视台乘胜追击, 2011年5月又到我园录制节目《大家一起种地瓜》, 并把该节目送报参加年度漳州市电视少儿节目奖评比, 荣获二等奖;送报参加年度福建省电视少儿节目奖评比, 荣获三等奖。

新闻传媒的力量使我园课题研究有效地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得到家长、社区及我县幼教人士的称赞与支持, 提升了我园的教育品牌, 提高了我园在公众心目的地位, 有效地推广了我园课题的研究成果。

三、结果

经过一年半的课题研究, 我们取得了许多经验与成绩, 很好地完成了课题的预设目标, 其主要成果如下。

(一) 构建科学的园本课程, 提高我园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共收集优秀活动案例30多个, 拍摄优秀活动案例摄影10个, 构建3个二级主题网络, 收录园本课题教材一册, 园本课题论文集一册, 以一课三研的研讨模式探讨了课题的有效组织形式、策略, 形成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园本课程, 增加了我园教育教学特色。

(二) 以园本课程为载体,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向更深入更广泛的专业发展, 如在教师常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师教育技能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师专业情意的提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协调能力等各方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而教师的成长反过来也提高了课题成功率,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三) 以“家乡的特产”为切入口, 引发幼儿对家乡的关注

课题的开展使我园大班幼儿科学、系统、深入地了解了我镇的特产大葱、“新种花”地瓜, 并且于此为切入口, 引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对家乡的关注, 萌发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四) 家园合作, 提高家长对我园的认同和信任感

课题始终是在与家长的紧密合作下开展的, 家长参与到课题资料的收集、课题的摄影、课题支教、实地参观等工作中, 大大拉近了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 加强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而本次课题的教材、案例均是我园教师原创、自主设计的, 教师的专业能力令家长折服, 与以前相比, 家长更加信任、尊重教师, 更支持幼儿园工作。

四、讨论与建议

1.要培养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途径不单单可以从“家乡的特产”入手, 也可从家乡的民俗、人文、景观、民间游戏等入手, 最主要是这个题材必须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身边的人与物, 要在幼儿的生活与快乐中培养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2.主题活动也包括区域活动, 我园面前更多的是侧重集中活动的研讨, 下阶段将有所扩展, 力求解决区域活动的合理构建。

3.园本课题研究不是一个单独、静止的研究, 而应该是一个持续、综合的过程, 要把在园本课题研究中得到的各种宝贵经验运用到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 比如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学习特点设计活动的能力、组织、评价教学的能力, 幼儿园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等方面, 不是课题结束就不再用科学的、探索的精神去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

4.农村园做园本课题研究一定要量力而行, 如果跟我们一样是“新手上路”, 那就一定要选最拿手、小的课题去做, 不要为了跟风或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的盲目态度去做课题, 这样一旦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反而会不了了之, 打击教师积极性和信心。我们要从“小”做起, 做自己能做的, 以务实的精神追求有效的园本课题研究。

摘要:爱家乡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幼儿从小具有爱家乡的情感是我们教育的方向和重要目标。《开展“家乡的特产”系列活动, 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探索研究》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的方法, 运用有效策略——“头脑风暴”、一课三研、闽南语教学、社区力量、新闻传媒力量, 以“家乡的特产”为切入口, 让幼儿在课题中体会家乡的魅力, 引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对家乡的关注, 萌发幼儿的爱家乡情感。

关键词:家乡特产,幼儿,爱家乡情感

参考文献

[1]于琛.农村幼儿园一课三研的新尝试[J].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0 (1) .

[2]廖桂娴.农村幼儿园开发乡土资源时应遵循的三个原则[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0 (9) .

3.大班主题活动:颍淮家乡美 篇三

现代社会,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文化的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幼儿教育不能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不仅事关幼儿未来的成长,也会影响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延续。乌申斯基在《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中写到:教育可以凭借的、人所共有的先天趋向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所讲的民族性。南师大学前课程专家虞永平教授认为人类必须从自己深厚的文化沉淀中挑选出最优秀的部分,同时也是与个体早期接受相一致的部分构成一个“文本”,这便是我们的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激发儿童爱家乡的情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教育建议中提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的家乡阜阳,古称颍州,近年来市容市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滨水园林城市”,处处皆美景;阜阳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也有别于其它地区,呈现出淮北平原区域独特的地方特色,散发着质朴浪漫的浓厚淮河文化气息,这些都为我们幼儿园开展“我爱颍淮家乡美”主题教育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通过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无疑是对“课程来自于生活”的最好诠释。

二、主题活动目标

1.感受家乡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多种艺术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喜爱。

2.了解家乡的变化,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丰富有关家乡的印象。

3.参加远足和采摘活动,体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养成乐于探究和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

三、供选择的教育活动

四、主题思考网络

五、相关环境创设及家庭教育资源

1.主题墙

2.家庭教育资源

(1)请家长在双休日带孩子去阜阳景色优美的地方走一走、玩一玩,感受阜阳的美及变化。

(2)家长和幼儿一起玩一玩有本土特色的民间体育游戏。

六、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音乐活动:好一个花鼓灯

活动目标:

1.了解花鼓灯的相关知识,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2.积极参与表演,并从中享受到快乐。

3.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花鼓灯用的扇子,手巾、伞。

2.传统的花鼓灯舞蹈视频。

3.花鼓灯邮票、信封。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花鼓灯独特的音乐

1.“孩子们,今天老师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听后请告诉我,它和我们平时听的音乐一样吗?”

2.师幼共同欣赏《花鼓灯》音乐。

3.提问:“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听出有什么节奏?”

4.小结(简介花鼓灯音乐):这段音乐是由锣、鼓等乐器演奏出来的,给人感觉欢快热烈。配合这样好听的音乐,还可以跳起欢快的舞蹈,你们想看吗?

二、看一看花鼓灯热烈欢快的舞蹈

1.欣赏花鼓灯经典舞蹈视频《鼓乡情韵》节选。

2.提问:“好看吗?这段舞蹈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们知道跳的是什么舞蹈吗?”

3.简介花鼓灯。“在我们淮河两岸的农村,每当过年过节或人们空闲的时候,人们就在铿锵的锣鼓伴奏下,跳起欢快的舞蹈,由于人们在跳舞时打花鼓,而且通常是花灯照耀着演出,所以这种表演形式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花鼓灯”。

三、引导幼儿探索花鼓灯舞蹈动作与生活的联系

“花鼓灯的许多动作都是与生活相联系的,现在王老师就和小朋友玩一个‘看图猜动作’的游戏,看一看谁的小眼睛最亮?”

1.看图。(ppt“风吹杨柳”、“蝴蝶在花中飞舞”、“猴子抱桃”。)

2.幼儿理解图义,了解舞蹈动作名称“风摆柳”、“蝴蝶花”、“猴子抱仙桃”。

3.老师做动作,幼儿探索。

四、跳一跳我们的花鼓灯

1.再次欣赏舞蹈,尝试自由模仿。“你最喜欢哪个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幼儿拿出扇子,探索扇子的玩法。“试一试用手拿住扇子的哪个地方,能把扇子打开?”

3.鼓励幼儿创编造型动作。

(1)“扇子举起抖一抖,除了这样做,还可以怎样抖?”

(2)“我们来玩‘变魔术’的游戏,我喊‘一二三四变变变’当最后一个‘变’时,小朋友做个动作,看谁的动作和别人的不一样?”

(3)“换个口令试一试。‘哐哐、哐哐、叮哐以叮哐’”。

(4)引导幼儿探索结伴造型。“如果两个人合作,可以怎样做?”小结:原来合作可以让舞蹈更优美。

五、欣赏多种形式的花鼓灯表演片段(花鼓灯广场舞蹈,花鼓灯在奥运会上的演出,小朋友在学习花鼓灯。)

小结:“花鼓灯又被誉为‘东方芭蕾’,受到大家的喜爱。它的发源地之一就是我们阜阳颍上。2006年,颍上花鼓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颍上花鼓灯获全国传统舞蹈金奖,还有专门为花鼓灯发行的邮票,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美术活动:界首彩陶。

活动目标:

1.了解界首彩陶的主要特征,感受其质朴、敦厚的艺术美。

2.通过课件欣赏,了解界首彩陶的制作过程,萌发喜爱彩陶、热爱家乡的情感。

3.尝试运用黄胶泥大胆制作彩陶模型,发展想象力和动手创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界首彩陶欣赏角、界首彩陶烧制技艺视频、黄胶泥等泥工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界首彩陶的美

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欣赏界首彩陶。

引导幼儿摸一摸、捏一捏、敲一敲。

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东西制作的?”

二、理解界首彩陶的特点,进一步感受它的艺术美

1.“我们继续来欣赏彩陶。”(播放参观界首彩陶展览馆的录像)“这次欣赏的时候请你仔细看,界首彩陶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2.“谁来介绍一下,你看到的彩陶造型有哪些?”

小结:界首彩陶的造型多以圆形为主。“圆”有“团团圆圆”之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圆形陶器装的东西多,实用性更强。

3.界首彩陶的花纹有什么特点?

小结:界首彩陶的花纹图案有的来自大自然,如花、鸟、鱼、虫图案;有的着重吸取了传统戏曲人物、民间传说中的艺术元素,如红底白花的“刀马人”系列。

4.重点欣赏“三彩刻花鱼盆”。

请你来看看这个小盆,它的图案是怎样的?

在盆中注入清水,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鱼盆的特点。

(小结:水波荡漾,盆里的鱼像活了一样。所以有传说“鱼盆圆又圆,出在沙河南,有人买了去,富贵万万年。”)

三、观看界首彩陶制作技艺视频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你最喜欢哪件陶器?为什么?”

四、大胆创新,尝试制作陶器,并对陶器进行装饰

1.“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名彩陶设计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黄胶泥,还有各种界首彩陶图样,你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大胆设计你心目中的界首彩陶!设计的时候可以把你觉得最美的、最喜欢的东西加入进去。”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课件滚动播放彩陶幻灯片。

2.评价作品,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健康活动:强身健体五禽操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五禽操,能在五禽操的口令指示下较为准确地做动作,锻炼身体。

2.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3.喜欢家乡的民间文化,热爱家乡。

活动准备:

1.邀请五禽操传人。

2.布袋纸偶:华佗。指偶:老虎、小鹿、狗熊、猴子、鸟。

3.五禽操图谱展板各一套(虎戏、鹿戏、熊戏、猴戏、鸟戏)。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五禽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孩子们,今天老师邀请到一位特别的客人,请他来为小朋友们表演,我们仔细地来欣赏。”

2.“你觉得叔叔表演的是什么?”

3.“你看到叔叔的表演里藏着哪几种可爱的动物?”

二、讲述五禽操的由来,引发幼儿的学习愿望

1.出示布袋纸偶和指偶讲述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这儿有个神医,名叫华佗,他看到有的人由于不锻炼,经常生病,就发明了一套好玩有趣的体操,教给大家练习,学了这套操的人身体逐渐变得强壮起来,很少生病。这套操一会儿像老虎一样威猛,一会儿像小鹿一样飞奔,一会儿像猴子一样左跳右跳,一会儿又像大狗熊一样慢慢行走,还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因为在这套操里藏着五种动物,所以这套操的名字叫做五禽操。”

2.提问:“这套操叫什么名字?练习这套操有什么用?”

三、自主学习五禽操,体味五禽操的独特

1.幼儿自主选择图谱展板,进行探索学习。“孩子们,这里有五禽操的图谱,请你选你喜欢的动作学一学!”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发现自己所学动作的特点。“你学的是什么?手是什么样子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幼儿分享自己所学的动作。

(1)“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学的动作?”

(2)“谁能把排成一排的动作连起来试一试?”

(3)引导幼儿把动作与五禽操生动形象的名字联系起来,轻松掌握动作特点。

“把动作连起来,你觉得老虎(小鹿、狗熊、猴子、小鸟)在干什么?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小结:老虎操是很凶猛的,小鹿操是快快乐乐的,大狗熊操是笨笨的,猴子操是很敏捷的,小鸟操做起来是轻轻松松的。

四、师幼集体练习五禽操,强身健体

“孩子们,我们也跟着叔叔来练习五禽操,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更强壮!”

附:五禽操动作名称:

老虎(虎虎生威):张牙舞爪、摇头摆尾、饿虎扑食;

小鹿(动作敏捷):伸腰亮角、扒草寻食、小鹿跳跃;

狗熊(憨态可掬):狗熊走路、狗熊擦痒、懒熊伸腰;

猴子(肢体灵敏):猴子摘桃、抓耳挠腮、猴子挠痒;

小鸟(轻松自在):鸟戏水、鸟展翅、鸟飞翔。

社会活动:我爱家乡的桥

活动目标:

1.了解最具特色的家乡桥和它们在城市中的大概分布位置。

2.学习记录、统计,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3.激发亲近家乡、喜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桥的演变课件、有代表性的桥在城市中的分布位置课件。

2.统计表、家乡桥梁图片(彩虹桥、颍河大桥、国贸天桥、文峰石拱桥)。

3.画桥、做桥材料(各种积木、插塑、纸盒、可乐瓶、易拉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入主题

谜面:年年月月立水中,不怕雨来不怕风,只为方便大家走,坚持日夜不收工。幼儿猜谜底。

二、讲述“桥的演变”故事(课件演示)

师:很久很久以前,河上没有桥。被风吹倒的大树正好横搭在河两岸,人们从上面走过去很方便,这就成了最早的桥,也就是独木桥。后来人们试着用藤条、木板来做桥,于是就有了悬在河上的吊桥。再后来,人们还试着用石头垒成桥,桥就更牢固了,这就成了石拱桥。现在人们已经会造各式各样的桥啦。不仅在河上面有石桥、钢索桥;还有马路中间缓解交通的立交桥、人行天桥;还有休闲娱乐的吊桥。

三、讨论家乡的桥

1.师:孩子们,我们家乡阜阳也有各式各样的桥。你最熟悉的是哪座桥?咱们幼儿园附近有什么桥?你家附近有什么桥?你知道我们阜阳还有哪些桥?

2.寻找熟悉的典型的桥的位置。先找幼儿园附近“彩虹桥”的位置,再找幼儿最熟悉的桥在城市地图中的具体位置。

3.猜测自己不熟悉的桥可能在城市的什么位置,通过课件一一验证。

4.操作:把自己熟悉的桥贴到城市地图相应的位置,记录、提升幼儿对家乡桥的整体认识。

5.分小组统计“自己最喜欢的家乡桥”,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四、谈话加深对家乡桥的印象

“在桥的附近都有人们可以休闲游玩的地方。在颍河大桥附近,就有一个大花园——三角洲公园,在别的桥附近,你知道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五、创建新桥

1.“孩子们,如果咱们家乡要建一座新桥,你想建成什么样的?请把你的想法画出来或者搭建出来吧!”

2.提供画纸、画笔以及各种积木、插塑、纸盒、可乐瓶、易拉罐。幼儿分组选择操作用画纸设计桥或选择材料搭桥。

折纸活动:三篷塔 七篷塔

活动目标:

1.复习双三角折法,学习塔的折叠方法。

2.能通过尝试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共同探讨折叠的方法。

3.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三篷塔、七篷塔的照片。

2.大范例一份,幼儿动手拆折的范例每桌一份。

3.幼儿使用的正方形纸若干(各色纸、挂历纸等不同纸的类型供幼儿选择)。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1.播放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小朋友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片?”

2.提问:“我们刚才看见的塔是什么样子的呢?”

3.你知道我们的阜阳有塔吗?哪里有塔?它有名字吗?什么塔?

4.教师出示七篷塔图片。

①“你见过这个塔吗?它叫什么名字?”

小结:七篷塔也叫文峰塔,在塔上还有一些美丽的砖雕,有长寿鹿、灵芝草、龙、凤,象征着吉祥如意,表达了古代颍州人民对生活的祝福。

②“在文峰塔的附近,还有一座塔与它互相映衬,这就是三篷塔,三篷塔又叫奎星楼,它是阜阳市的正中心。”

二、学习折塔

1.幼儿自主感知折纸步骤。

①“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折纸——塔,每个桌子上都有老师折好的塔,请你们试一试把它拆开,再试一试组合到一起。”幼儿分组对塔的折叠方法进行分拆组合,探讨塔的折叠方法。

②谈谈自己的发现:

“你看到塔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单个的塔层是怎样折叠的?你认为,折叠的步骤可能会有哪些?”

2.图示法讲解。

教师出示大范例,分步介绍塔单层的折叠方法,和幼儿的发现进行对比。

3.幼儿操作练习。

启发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进行折叠,教师巡回进行指导。对折叠较好的幼儿,教师请他们对旁边的幼儿进行指导。

三、创意组图

幼儿将单层的小塔折好后,每组小朋友合作,将单层的塔组合在一起变成完整的三篷塔或七篷塔的造型,并在塔上进行装饰。

四、作品展示

幼儿各组间相互欣赏,并进行评价。

健康活动:大坝远足

活动目标:

1.了解远足活动的意义,体验远足带来的快乐。

2.在远足途中要照顾好自己,培养坚强、勇敢的品质。

活动准备:

1.选好远足路线(幼儿园—十字路口—滨河小路—文峰塔—小山坡)。

2.与家长沟通:为幼儿穿上合体的衣服和合脚的运动鞋,准备好一瓶水、少许零食和一个备用塑料袋,装在小书包里。

活动过程:

一、远足前的谈话

1.“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去远足,你们知道什么是远足?远足对小朋友有什么好处?”

小结:远足就是走着去比较远的地方,不仅能和好朋友们一起欣赏美景,还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2.“你们觉得,在远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结:在远足时,要听老师的口令,还要注意安全。

3.“孩子们,我们检查一下自己的东西,看一看衣服是不是穿好了?鞋带是不是系好了?把我们的背包背好,准备出发!”

二、我们一起去远足

1.整好队形,从幼儿园出发。

2.引导幼儿观察一路上的景色,并紧跟队伍,随机讲交通规则。靠右行走,过十字路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你就等一等,礼让三先。

3.滨河小路。注意不要靠近栏杆。欣赏河边美景,同时要注意不摘花,不折柳枝,不随地吐痰,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

4.欣赏文峰塔。注意别触碰观赏灯的电线,不在文物古迹上乱涂画。

5.爬小山坡——小伙伴相互帮助勇敢地爬上小山坡,上的时候脚要踩稳。

6.来到山坡上的草地,休息片刻,并观赏家乡的美景。组织幼儿自己喜欢的游戏,感受远足的快乐,提醒幼儿热了要及时脱掉外衣。

7.快乐分享:幼儿喝水,并将自己所带来的物品与好朋友一起分享,把吃剩的东西放入书包,把垃圾装入备用塑料袋中准备放入垃圾箱。

三、整队回园

回来的路上鼓励幼儿坚持走路,自己保管背包和脱下的衣服。

四、观看远足途中拍摄的照片,组织幼儿进行谈话

你认为今天的远足活动快乐吗?

小结:我们今天走了很远的路,小朋友们不怕累,我们都是坚强、勇敢、做事坚持到底的好孩子。

七、主题活动效果及反思

4.大班社会教学活动《美丽的家乡》 篇四

活动名称:《美丽的家乡》

大方县理化乡中心幼儿园—赵泽选

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变化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大方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典籍繁多,人文景观丰富,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同时拥有丰富的土特产资源,所以我根据了《指南》设计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了解家乡的丰富资源,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为家乡尽力的情感。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立志建设家乡的愿望;

2、使幼儿知道自己的家乡是贵州大方;

3、引导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大方的风景名胜和土特产。活动准备:

1、大方风景图片

2、(大方风景、土特产课件)

3、音乐《乌蒙磅礴》、《美丽大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导入)

1、听音乐《乌蒙磅礴》拍手进入活动室。

2、听音乐《美丽大方》教师带领幼儿说出大方。

3、(出示几幅大方的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4、介绍: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大方,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出示课件)

二、基本部分:

1、了解土特产:我们大方土特产很丰富,有好多的土特产,你们都知道哪些?(大方的豆干、大方阁丫黄粑、核桃工艺品、天麻、皱椒,农民画等。)简介:(逐一播放课件,结合课件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

(1)大方豆干:请幼儿谈一谈自己知道的豆干都有那些,什么味道?什么颜色以及形状?幼儿讨论后教师简单小结:大方豆干都有糍粑豆干丑豆干等很多种。颜色主要有白色,淡黄色。大方豆干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吃法多,形状也很有特色。(2)、大方阁丫黄粑:小朋友们都吃过黄粑吗?那黄粑是用什么做成的,是什么味道、什么颜色的呢?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大方阁丫黄粑是用粳米、糯米、大豆等磨成浆,经大火蒸、文火旱而做成的,阁丫黄粑很甜吃起来特别好吃,主要有杏黄色和樱桃色。

(3)、大方皱椒:又名鸡爪辣、线辣,是贵州大方县内传统特产,其中又以大方鸡场乡的鸡爪辣最为出名。鸡场乡大部分的土壤、土质均非常适合皱椒生产,而且农户有种植习惯和长期积累的经验,鸡爪辣维生素C含量高,颜色鲜红,体长多皱,肉质厚实,香味浓、辣味适度的优点,是佐餐调味的佳品,比较著名的贵阳老干妈品牌辣椒系列就是用大方鸡爪辣为原料的.东南亚各国都很喜欢。

(4)、大方漆器:是贵州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大方漆器的特点是,图案幽雅逼真,造型朴实,漆色光亮可照人影,色彩艳丽,很耐用,并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5)、大方农作物:在我们这儿都种什么农作物?(请小朋友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在我们这儿有农作物20多种,小麦、胡麻、土豆、玉米、蔬菜等等很适宜在我们这儿生长。在我们大方还有很多好吃的,(麻辣土豆片、大方圆珠半夏、豆鼓粑、八堡苗家水花酒等)。这些东西在我们大方都很出名,深受人们的喜欢。所以人们都称大方县为《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漆器之乡、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五乡”称号。》

2、向幼儿介绍大方的美景:大方县不仅物产丰富,风景更美:小朋友,你们都去过大方县的哪些美丽好玩的地方?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去过的地方。老师知道我们很多小朋友都想去这些美丽的地方玩耍了,让我们一起开着我们的小旅游车去旅行吧!(教师出示课件)结合课件教师先引导幼儿逐个观察各景点的特点,引导幼儿认识各风景点:

(1)、(开起小汽车、笛笛笛、笛笛笛)小朋友们请看,我们来到哪里了?(百里杜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有杜鹃花,有大草原,还有亭子)对了,是百里杜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百里杜鹃的面积有多大吗?待幼儿回答后教师简单的小结。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西北部黔西、大方两县交界处,总面积180平方公里,海拔为1000-3000米。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延绵50余公里,宽1—3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杜鹃林带。百里杜鹃被誉为“高原上的天然大花园。(2)、(开起小汽车、笛笛笛、笛笛笛)这是哪里?(奢香博物馆)请幼儿观察奢香博物馆里都有些什么。教师小结:奢香博物馆大门上是彝汉文合璧,馆内有6个陈列室,收藏了大量的彝文古籍,彝族社会传统文化、艺术、异俗等。奢香博物馆是保存彝族文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场所。

(3)、(开起小汽车、笛笛笛、笛笛笛)请小朋友一起欣赏(课件)。小朋友,我们现在到哪了?(水西湖):水西湖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黔西、织金、纳雍4县境内,拥有水库面积达80.54平方千米的宽阔湖面,水西湖库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是天然避暑胜地。

(4)(开起小汽车、笛笛笛、笛笛笛)(九洞天)这又是哪里呢?九洞天位于纳雍、大方两县交界处。六冲河自西向东流经两县,形成上游总溪河景区,下游九洞天景区。河水在此潜入地下,称瓜仲河伏流,长约7公里。伏流下游山脊上,有九个巨大天窗,天空时隐时现,九洞天由此得名。(5)、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都旅游了哪些景点?(课件总结)这么多景点,你最喜欢那个地方?小朋友都知道我们大方还有什么美丽的地方?(拓展一下幼儿的思维)(6)游戏:我当小导游

请幼儿互相讲一讲自己熟悉的景点;请个别幼儿上台介绍自己熟悉的风景点,(播放相应的课件)教幼儿怎样当小导游: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xxx,今天由我带大家游览,首先,游览xxx,介绍这个景点的特点。请讲得好的幼儿当小导游,到自己喜欢的景点,来给小朋友们讲解。其他幼儿当游客,游戏开始。

三、结束部分:

1、情感教育:小朋友们玩的高兴吗?你都到哪里去玩了?(„„)

我们大方好玩的地方多不多?我们大方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发展建设特别快,一座座高楼不断建成,一条条马路越来越宽敞,大大小小的广场到处都是,每一个地方都是一处风景,祖国各地游人不断,大家都在夸大方呢?小朋友,生活在大方高兴吗?你喜欢我们的家乡吗?现在咱们就来夸一夸我们美丽的大方(听音乐“美丽大方”)

5.大班社会爱心树 篇五

目标:

1、理解故事《爱心树》,感受大树对男孩无私的爱与奉献;并能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

2、结合行为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应该用感恩的言行,表达对父母的爱意。准备:

大树分解的组合教具、爱心卡每人一份,爱心树音乐、背景音乐神秘园,爱心树的PPT。过程:

一、引题:看大书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特殊的书,大家一起先来看一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2、大树和孩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本《爱心树》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背景音乐

1、第一段:(教师先来讲述故事的开始)大树和小男孩都很快乐 A、大树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个男孩子? B、大树是怎么关心小男孩的?

C、小朋友,当你累的时候,有没有依偎在妈妈的环抱里?你感觉怎么样? D、请个别小朋友依在老师的怀里,感受温暖与幸福。

3、讲述第二段:大树愿意为小男孩付出自己的一切。A、小男孩长大了,他有没有每天跑到大树那里去玩? B、大树觉得自己怎么样?(很孤单)

C、当小男孩子需要买东西问大树要钱的时候,大树是怎么做的?

小男孩很快乐,你觉得大树还快乐吗?

D、当小男孩需要树枝做房子时,大树是怎么做的? 大树没有了树枝,他还快乐吗?

E、当小男孩需要树干做木船的时候,大树又是怎么做的?

你觉得大树还快乐吗? G:现在大树只剩下了什么?

H:对,大树没有了果子、树枝、树干,只剩下了树桩,它为什么还快乐呢? 小结:因为大树深深地爱着小男孩,她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只要男孩快乐,大树就是快乐的。

三、让孩子理解爱与被爱——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

1、大树深深的爱这个男孩子,那大树像我们身边的谁呢?

2、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人像大树一样爱着我们,我们多幸福呀!

3、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样?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爱我们的呢,让我们很快乐!

4、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师生共享幸福感。

小结:爸爸妈妈对我们真好,你们觉得快乐吗?

对了,只要你们快乐,爸爸妈妈就更加的快乐。

5、那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他们快乐、幸福呢? 幼儿讲述,教师及时的表扬

四、幼儿操作

1、我们先把感谢的话、对他们的爱画在这颗爱心里。

2、昨天董老师还采访了一位妈妈,出示大屏幕,是谁的妈妈?我们来听听妈妈是怎么说的?给爸妈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呀?

6.爱家乡活动策划书 篇六

一、活动内容:

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通过书法、绘画、摄影、剪纸、征文等形式,记录日常生活点滴,讲述平凡故事,再现感动瞬间,弘扬历史文化,宣传移穰村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让广大人民、教师、学生在活动中深刻领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内涵,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二、主办单位:

主办:移穰村村支两委

承办:移穰示范小学暨移穰乡村学校少年宫

三、活动主题:

爱家乡、爱移穰

四、参与范围:中小学生、移穰村民及移穰居住、工作过的或本村在外的同志。

五、活动组织、报送:

1、村民组及社会各界人士组:村党支部邵文兰书记、村书协王润保老师具体负责组织、作品收集、报送。

2、中小学生组:各班为独立参赛单位,由班主任负责组织、指导和作品报送。作品分别报送李忠富(书法)、路迢(绘画)、翟海霞(剪纸)、王文宇(摄影)、李禅生(征文)。

3.教师组:组织、作品报送:李忠富(书法)、路迢(绘画)、翟海霞(剪纸)、王文宇(摄影)、李禅生(征文)负责。

六、作品要求:

1、书法作品书体不限:要求宣纸完成,学校免费领取专用纸,规格最大不超过4尺对开、4尺4开;其中书法作品10岁以下儿童不少于4个字,10岁以上儿童不少于10个字;

2、美术作品:儿童画、卡通画、速写、素描、手工画均可,作品规格为8开(约A3大小)和4开(约A2大小)两个尺寸,学校免费领取专用纸。

3、摄影作品:要求电子原版,不得压缩,大小在2M以上,同时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年龄及拍摄时间和地点,并于5月20日前将摄影作品发送至邮箱yrxx111@163.com 。

4、剪纸作品:题材、大小不限,作品平整,不能破损。

5、征文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字数1000字以内,电子稿标注姓名发送至邮箱yrxx111@163.com 。

6、书法等作品需在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注明姓名、性别、年龄、通讯地址;学校、年级、班级、姓名、性别、指导教师、联系电话等事项;指导教师要注明姓名、工作单位(每件作品只限一名指导教师)。

7、作品、征文征稿时间:20**年4月20日—20**年6月10日。

七、时间安排:

4月10日——4月20日,制定方案,广泛宣传,动员村民爱好者、学校教师和学生参赛。

4月21日——6月10日,收集作品,微信平台展示优秀作品。

7月1日——9月9日,布置展室,优秀作品展览,现场展示。

八、活动组委会联系方式:

李枢评:联系电话:13903532842,市教育局思政科科长。 本次活动名誉顾问(特邀)。

邵文兰:联系电话:15835316221,村党支部书记。负责村民参赛和经费保障、月展览室看护和来宾接待。

王润保:联系电话:13935366350,移穰村书协负责人。负责本次活动社会各界人士参展活动宣传、协调工作。

时瑾:联系电话:13934276637,移穰示范小学校长,乡村学校少年宫办公室主任。负责与两委协商制定活动方案,落实资金、活动地点、作品装裱、人员招待、开幕式等事宜。

杨瑞红:联系电话:移穰示范小学教导主任、移穰乡村学校少年宫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中小学生、教师作品整理、评选等。

望广大村民、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踊跃参加,积极供稿,争创佳绩。谢谢!

7.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篇七

沉默是金 | 2008-12-2 15:20:00

“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宁夏吴忠市古城金星小学

刘卫红

罗立芳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道德传统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爱国、爱家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小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存。小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信息,了解许多社会现象,接受了一些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他们对新奇,趣味的事物着迷。然而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包括社区、家乡不愿或缺乏了解,因而感情淡薄,这不得不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特别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因时而教,因人而教,激发学生爱祖国先爱家乡情感,帮助学生树立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时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农村学生生活范围不广,眼界不开阔,社会面狭窄,对家乡的风土乡俗、人文地理了解甚少,为此我们开展以“爱家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指导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进一不了解家乡,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

二、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外因与主体关系的理论。通过教育,将其内化为“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服务家乡。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中小学德育纲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为成年人发展纲要》中爱祖国的要求。

4、教育学、心理学、德育学有关理论以及自身特点、认知发展的规律。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⑴、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原则;

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⑶、基础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四、研究目标

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交通工具的变化等,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五、研究内容

1、高年级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

2、综合实践课如何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3、在综合实践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正确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5、如何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意识。

六、研究方法、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分类走访调查法、行为指导法,教育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爱家乡前测与后测问卷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对比,有针对性的展开研究。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05.9—2006.3

工作内容:

1、理论知识的储备。

2、依据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3、参加培训,写好培训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06.4—2007.7

研究阶段:学习理论,明确个人职责,课题研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

1、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2、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

3、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4、调查交通工具的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在活动中及时与家长联系配合学生调查、搜集了解相关内容,并把成绩与作品纳入成长记录册。充分运用评价功能的激励作用,做到师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学校评,使活动开展更有实效性。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2007.8—2007.12

①、完成资料的整理、归类。

②、完成结题报告。

③、结题

七、研究结果与成果

研究结果表明:以小学生爱家乡美德教育研究为主题,培养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新世纪崇高的道德素养的一代新人,在我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一)研究结果

1、挖掘资源优势,注重学科渗透,在体验中升华爱家乡美德。

在爱家乡体验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而爱家乡体验活动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

通过开展“家乡巨变”展示课,在学生心中树家乡的良好丰碑。本堂课是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后辅助的一堂展示课,能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多方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把学生熟悉的家乡美景和美食作为探究内容,学生自始至终有一种亲切感。并注意现场资源的利用,把听课的老师当成游客,现场互动,师生、生生融为一体,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听说读写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等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2、爱家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自立自理性

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性教育,如料理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是非常必要的。在学校包括值日,保持教室、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绿化、美化校园等,这类的自我服务性、自立自理性劳动,不单单是为自己服务,包括为自己所在的集体服务,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为国家服务。这类劳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家乡的一员,有责任关心家乡的一切事情,学会作家乡的主人,并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承担重任的优良品德。

3、爱家乡实践活动,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越来越具有复杂和深刻的特点。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性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在交往中,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学会与人相处等做人的准则。更重要的是通过交往、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能够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对照检查自己,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对自己有了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交往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4、爱家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社会公德

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手拉手互助活动、为希望工程募捐活动、青学生志愿者活动。这类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应尽一份义务。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学生从中不仅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对以往说与做两张皮的现象,具有特殊的批判和修正作用。

学生参加这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家乡,学生们为自己小小年纪,用学到的知识为当地发展献策出力小试身手,发挥个人潜能而欢欣鼓舞,这正是爱国爱家的具体体现;向别人宣传环保,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5、学生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6、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亲身经历了研究,在专业成长中有所收获,教学中自觉有效地进行客观地、有效、积极地指导、评价,并创建评价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将评价扩展到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研究成果

1、撰写的论文《家乡巨变》、《基于远程教育网络环境下学生综合实践能

力的培养》及《温馨的母爱》教学设计获学校论文优秀奖。

2、《温馨的母爱》资源包送吴忠市推荐评选。

3、指导的学生《爱家乡》作文分别获慧光杯一、二等奖.

4、远程教育论文获学校优秀奖。

5、消防知识竞赛或二等奖

八、研究体会与讨论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的研究是使我体悟到:社会、学校、家庭、教师的重视,都是实验成功的有利保证,尽管研究告一段落,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相信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上好综合实践课,为促进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而努力。

8.大班社会活动爱家乡 篇八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指导,深入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落实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建国建队六十周年为契机,通过“我的家乡变化大”这一主题活动,讴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胜利,描绘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果,宏扬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为家乡,为祖国做贡献的良好思想品质。

二、活动主题 爱祖国爱家乡

三、活动时间 2009年9月

四、活动内容

1、家乡美景上邮票

以班级为单位,以“我的家乡变化大”为主题,绘画家乡的变化可以是建筑村落、乡村特色、旅游景点……并把绘画作品做成邮票的形式。要求:

(1)、作品内容要紧紧围绕主题“我的家乡变化大”突出家乡的巨大变化,突出家乡的特色,具有创新性。

(2)、作品要求是学生的绘画作品,体裁不限,纸张类型不限。

(3)、1-2年级作品每班不少于5幅;3-5年级作品每班不少于10幅。

(征稿时间:9月1日—9月25日)

2、“我伟大的祖国”主题班队会

以“说说我心中的祖国”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可以自主开展以朗诵、表演、演讲、讨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时间:9月14日—9月18日)

3、开展“爱祖国、爱家乡”国旗下讲话

抓住周一升旗仪式的时机,利用国旗下讲话,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深化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开展时间:9月14日、9月28日。)

六、组织机构

组长:徐建民

副组长:刘珂 王雪香

组员:各中队辅导员

七、几点说明

1.由领导小组组长对组员进行分组,进行对活动开展进行打分,对参赛作品的考核评定。最终分数纳入班级考核,学生作品获奖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考核。

2、做好宣传工作,确保至少在市级媒体上发表一篇新闻,向张店教育信息网投稿一至两篇。

湖田第一小学

2009年9月

9.大班绘本活动:爱心树 篇九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美好的,只要他们张口提出要求,父母总是想尽办法满足他们,有时甚至是一些无理的要求。但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总是依着自己的性子、爱好来,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很多孩子都非常自私,在他们的心里,自己永远是第一,没有别人,更谈不上拥有一颗爱心。绘本《爱心树》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故事中的男孩和我们的孩子很像,因此,我选择了《爱心树》这个绘本,想通过这个绘本教育幼儿要拥有一颗爱心,了解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并学会感恩。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2.体会家人对自己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关爱之情,尝试在生活中去关心他们。重点:感受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难点:切身体会大树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关爱之情,尝试在生活中关心为我们付出的亲人。

活动准备 《爱心树》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激发幼儿阅读兴趣。1.仔细观察,封面上有什么? 2.猜测故事内容。

二、逐步阅读绘本,理解故事内容。

(一)看图1—4,体会大树与男孩的感情。图1,猜猜小男孩每天跑到树下干什么?

图2—4,男孩在干什么?为什么?树是怎么做的?

总结:男孩每天都会跑来和大树玩,他很爱这棵树,同样树也很爱他。

(二)看图5—9,初步感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图5—6,树为什么觉得孤独?

图7,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大树心情怎么样?猜猜男孩会怎么做? 图8—9,为什么大树把满树的苹果都给了男孩,心里却还很快乐?

总结:树付出了苹果,就可以帮助男孩,这样树自己也会很快乐,所以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10.大班社会活动爱家乡 篇十

活动意图:

5-6岁的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开始有了较稳定的态度和情感。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仍然是零碎、粗浅的。以幼儿生活附近的桥为主题与幼儿共同关注桥的演变。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作用……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对家乡桥的具体印象,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桥的演变。家乡桥在城市中的大概分布位置。

能力目标:学习记录、统计,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寻找熟悉的家乡桥在城市地图上的大概位置(通过教学辅助课件和教师引导完成)。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通过收集我家附近的桥。了解自己熟悉的`桥座落在城市的具体位置。

2、能力准备:具备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心理准备:乐群、乐学。

4、材料准备:

①桥的谜语课件

桥的演变课件

有代表性的桥在城市中的分布位置课件

②画桥、做桥材料

③统计表、家乡桥梁图片、自绘城市地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桥”的谜语课件引入主题

谜面:驼背公公,力大无穷,驼的什么?车水马龙!幼儿猜谜底。

二、闭眼快速画“桥”(粉笔画)了解自己头脑里储存的桥的印象。

三、讲述“桥的演变”故事“课件演示”

师:很久、很久以前河上没有桥。被风吹倒的大树正好横搭在河两岸,人们从上面走过去很方便,这就成了最早的桥。接着人们试着用藤条、木板来做桥,于是有了悬在河上的吊桥。人们还试着用石头垒成桥洞,石头被挤成桥洞很牢固,这就成了石拱桥。后来人们又试着在河面上立桥墩铺石板搭桥,于是在很宽的河面上也能搭桥了。现在人们已经会造各式各样的桥啦。有联结交通要道的石桥、铁桥、钢索桥;有缓解交通的立交桥、人行天桥;有休闲娱乐的风雨桥、凉亭桥、吊桥

四、讨论家乡的桥

师:我们家乡恩施也有各式各样的桥

问题一:你知道我们恩施有哪些桥?你最熟悉的是哪座桥?你家附近有什么桥?

问题二:寻找熟悉的典型的桥的位置。先找幼儿园附近桥的位置,再找幼儿最熟悉的桥在城市地图中的具体位置。猜测自己不熟悉的桥可能在城市的什么位置。课件一一验证,并通过把自己熟悉的桥贴到城市地图相应的位置,记录、提升幼儿对家乡桥的整体认识。

问题三:分小组统计“自己最喜欢的家乡桥”,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五、谈话“家乡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小结家乡是中国健康旅游基地。家乡山高、水好、神奇美丽,为了给来恩施旅游的人带来方便我们还会新建、改建许多桥。

六、一起动手做桥吧!

途径:

①用身体搭桥

②用画纸设计桥

③选择材料搭桥

教学反思:

11.大班社会活动爱家乡 篇十一

教案名称:植树节爱书活动

教案前言:明天就是植树节了,当我们看到路边的参天大树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想,绿色的环境给我们的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生计呢?这是春天带给我们的希望,这是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人类带给自己的希望。植树节爱树活动开始了,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环保意识,从小培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教案目标:

1、初步掌握制作树叶书签、标本和保存树叶的基本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形形色色的树种,了解树的名称、形态、特点、生长规律等。

3、进一步增进幼儿对树的认识,理解人与树的内在联系。

4、通过对树的认识和探究,激发幼儿爱树、护树的情感,培养其环保意识。

教案准备:

1、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

2、教师准备一些市区绿化的录像带、照片等资料。

教案安排:

1.绿化植物知多少: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调查了解幼儿园和幼儿园周围有多少种绿化植物,并摄影,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2.树叶探趣: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幼儿园、公园、植物园等实地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采集树叶标本,制作树叶贴画、树叶标签,……

3.树木护养:老师和家长一起教给孩子一些有关养护植物方面的常识。

12.大班语言活动《有趣的家乡话》 篇十二

执教:韦海涛

活动背景

由于普通话的普及,很多的家长不仅在学校环境用普通话交流,在家庭里也都是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已经很少听到用家乡方言的交流。长此以往,我们将会让我们的家乡话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这是很遗憾的事情。《纲要》要求:“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3—6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大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小中班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尝试更多语言的学习。

因此,设计了这个活动,并把目标定位为:1.感受不同语言的发音,了解自己家乡的话。2.通过听听、说说,感受语言的快乐。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语言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语言的发音,了解自己家乡的话。2.通过听听、说说,感受语言的快乐。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语言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国家的人的问好课件、中国不同民族的问好课件: 2.录音(不同的地方方言)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不同语言给小朋友问好

1.教师再说“小朋友好”时,首先用普通话,然后用几种地方方言。引起幼儿对语言的兴趣。

2.教师:小朋友你听懂老师刚才说的什么了吗? 谁想来学一学用不同的语言给小朋友问好呀? 3.教师用英语或其他外语给小朋友问好

提问:你们知道我这是说的哪个国家的语言吗?(英语)你还懂得其他国家的语言吗?

二、引导幼儿围绕“语言”的话题自由交谈。1.说说自己知道的哪个国家使用的语言。2.欣赏课件,感受世界各地语言的不同发音。

3.教师小结幼儿的谈话: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等。

三、了解各民族、地区的语言。

1.教师: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中国也有很多的语言,叫做“方言” 比如:山东话,广东话、上海话、北京话等等。2.欣赏课件,感受不同民族语言的不同发音。

3.小朋友知道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呢?你会说家乡的方言吗? 让幼儿自由表达,并说一说。

4.播放录音:横县本地几种有代表性的方言

让幼儿分别听一听不同横县的方言,感受语言的奥妙。3.讨论:你们方言与“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四、说好普通话

1.提问:我们的国家有那么多的方言,为什么要说普通话呢?(让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谈一谈自己外出旅游时听不懂方言的经历。)2.教师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如果我们大家都会说普通话,我们走到哪里都不用为听不懂话而发愁了,和那个民族的人都能交流了,这样是不是很方便、很快乐的事情吗?

五、说好家乡话

1.教师:我们的家乡横县有一个很高的荣誉,你们知道吗? 幼儿说一说。

“对了,我们的家乡横县是最适合茉莉花种植的地方,现在被称为“中国茉莉之乡”,每年举办着“世界上最香的音乐节”,我们的家乡话也将会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所以,同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学好自己的家乡话,当你向别人用家乡话向别人问好时,人家一听,就知道:这是来自“中国茉莉之乡”的小朋友,你说,这是多自豪的事呀!家乡话就好像是我们的名片一样哦!

六、延伸活动:通过宣传,让家长参与活动,与孩子共同探讨怎样用家乡话说:“我的家乡在横县,我的家乡有„„有„„还有„„”“回老家,我们是这样做的„„”等句子,为下一个活动《家乡话派对》做准备。

课后反思:

这个活动线索由大到小的走向:(世界有不同语言——中国有不同名族语言——横县有不同的方言——为什么要说普通话——我会说的家乡话),最后定位在了家乡话的认识和了解,对加深幼儿的认识和理解是比较成功的,通过PPT的运用,使不同的语言变得直观和有趣,深深吸引了幼儿的了解和探索,“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为此,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回归家庭的语言环境,让家长参与家乡话的学习,同时也提升了家长的语言教育意识。

上一篇:见习生下一篇:政务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