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我的父亲

2024-07-28

祭文我的父亲(共18篇)

1.祭文我的父亲 篇一

父亲杨克桃,生于解放前的动荡年代。家里兄妹六人,父亲从小跟随当船工的爷爷飘泊于江河之上,以水为院,以船为家,无根无靠。解放后,响应国家精减城市人口支持下乡建设的号召,父亲兄妹六人跟随奶奶一起自愿下放到湖北省汉川县榔头镇长岗村为农民,扎根于农村建设。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为了多一个人口争工分,父亲早早和母亲结婚成家,支撑大家庭的同时,也挑起自己家庭生活的重担。成家的父母居无住所,借住在乡邻家。早出晚归,辛勤劳作。随着我们儿女的降临,父亲除了生活之担外,还于点滴的积累中建起自己第一个两间的房屋。屋子虽小,却给了孩子们一个安身之所。

为了还建房欠债,父亲留下母亲和一群待抚的孩子,独自飘泊在外到武汉做起小生意,住车站,睡街头,风餐露宿,吃尽苦头。间歇中回到家中,带回自己辛苦积蓄之时,也给童年中的我们带回点点的零食,带回孩子们期盼的快乐。

看着慢慢长大的孩子们挤住在厨房中的一张床上,父亲有了第二次建房的压力,更多辛苦的外出贩卖瓜果蔬菜,旅馆简易和小吃摊点是他暂时的歇脚处。一年到头,把辛苦赚来的钱上交给生产队里因自家缺少劳动力而欠的工分外,余下部分为再次建房而累积。八十年代初农村包干后,父亲终于在村子里建起首屈一指的三间大房,使得三个儿女都有了自己各自的房间,而父亲不得不为了再次还房债飘泊在外。把家里的农活丢给母亲和年幼的孩子们一起承担。

八十年代未,父母亲一起放下农田,离开了自己辛苦建起未住几年的新房,租住到武汉做废品收购生意,穿梭于城市中的各个角落,在城市人熟睡的午休中洒下自己辛勤的汗水为城市的废物利用奉献着自己体能和智慧,从中谋取微薄的利润养活全家。自建了两次房子的父亲直到中年,母亲也出外后才和母亲一起租住着城市里简单狭小的小屋,给自己暂时的一个家,结束了独自飘泊动荡、风餐露宿的生活。

九十年代初,父亲的废品生意达到顶峰,心地善良的父亲说服亲戚朋友们都出动到武汉,带领他们一起走致富之路。在繁忙的生意中,父亲还到处跑动关系把父辈兄妹几人的户口按返城政策转回到武汉,同时还设法捎带上自家亲戚顶替本已是武汉户口的四弟之名,为身边的亲戚们谋取生存之利。同时善良的父亲也因为个性直率,在为大家出钱出力后却反而落下一堆的不是,而导致亲朋的误解,导致亲兄弟十多年没有往来。

在遭受亲戚的打击后,父亲的生意日渐下滑,父亲趁此在汉川城关第三次买下房产,同时为两个儿子操办婚事。至此又欠下一堆债务的父亲又和母亲一起到武汉红钢城租住房子,以挑铁为生,以体力钱的积累还债。

父亲的身体也逐渐在辛苦中落下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病痛。在还完所欠债务后,已近六旬的父亲再也无力做体力之类的活,辗转于古田转向于维持父母生计的小营生,同时也时不时的照顾着子孙们。

年过六十后父亲的生计越来越难,但他却把压力深藏于自己的心里,暗自节省,甚至为了生活费用和母亲吵架,也不对我们三个子女提出生活的要求。每次当我们问及父亲的生活时,他总是回答说我还能照顾好自己,不用你们操心。可是,暗地里,他却每天为了省下几块钱饭钱而只在早上吃两个包子后饿着肚子晚上回家吃饭。动脉硬化、高血压、长期咳嗽等病痛也强忍着不去大医院检查。腿痛得走路都困难也只是轻描淡写说说了事。而我们作为子女,却忽视了父亲自己心里的压力,忽略了父亲身上的重病,有时甚至还怪父亲自私。

父亲发病住院到父亲猝然离世仅仅三天时间,这与父亲身上常年的疾病与病症无不相关。联想这些,我才明白是我们太忽视了父亲的身体和生活,是我们的不孝才导致了父亲走得如此猝不及防,连留下一句遗言的时间也没有;是我们的不孝才导致父亲走得如此早,没给我们任何尽孝和挽回的机会;只给我们留下难以接受的突变与悲伤。

父亲,您匆匆走了,带走了您身上长期的病痛,带走了您一辈子操劳;

父亲,您猝然走了,留给我们无数的悔恨,留给我们无尽的遗憾;

父亲,您走了,你看到了吗?您生前所有的亲朋都来送您了,包括您十多年没往来的四弟;四叔是擦着泪花送您的,您生前未尽的兄弟和睦的心愿可以了结了;

父亲,您走了,在您生前我们没有尽到孝,没有赡养过您,我们只能用无数的鞭炮为您送行,送您到天国门口;我们跪求您的原谅:原谅我们的粗心;原谅我们没有为您的生活分忧解难;原谅我们没有在早前重视您的病征,及早治疗和预防;原谅我们的没有为您养老、为您送终;原谅我们的所有不孝;用您的生命来告诫警醒我们的不孝,这样的代价该是如何之沉重啊;

父亲,您走了,在为您出殡那天,从武汉运送您遗体回汉川的灵车上,我长跪您旁边,握着您的手,挨着您冰凉的身体,一路牵着您、陪着您最后走完武汉到汉川这条你独自走了无数次的路,一遍遍的看着您紧闭的双眼、微肿的面容,一次次的把您留在了我心底,永远留在我心里;我没有哭出来,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和您说话,只能以长跪的方式表达我过去对您疏于照顾的无尽悔意;看着灵车后建新表哥的车一路上都以闪烁车灯的方式来祭奠您的离去,想着您再也体会不到人间的喜怒哀乐,更是悲伤不已;我不知道子女的长跪和亲朋好友的哀思是否能让您在去天国的路上有一些欣慰?表哥白天里闪烁的车灯是否能为您照亮去天国的长路?让您不是孤孤单单的在路上找不到方向?

父亲,您走了,留下母亲独自一人,我们会好好的赡养母亲,把对您没尽到的孝心累积到母亲身上;您知道么?看到您辛辛苦苦为母亲留下的存折,我只能长泪。是我们不好,让您对我们赡养父母没有信心,才逼使您刻薄自己为母亲攒钱;

父亲,您走了,去了另一个国度,但愿那里再没有病痛,没有压力,没有让您烦心的生活;女儿祝您在天国安好,平静快乐!请您托梦给我,请您再次走入我的梦中,让我再看看您,再和您说说话,再听听您的声音。

2.祭文我的父亲 篇二

从小就爱看书的, 一读到江南水乡的优美诗句, 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那是少女梦中的水乡。牛羊在田里啃着青草, 我在河畔啃着书本, 累了躺在草地上, 仰望天空, 白云被风追着不停地跑, 偶尔头顶飞过几只不知名的小鸟, 鸭在水里悠闲地散步, 山谷中如此的宁静, 下午的太阳照在身上, 暖暖的, 微风轻轻地吹在脸庞, 似情人温柔的抚摸, 痒痒的……

虽然没有漂亮的花裙子, 但每天是如此的幸福, 我可以上学, 还有令人骄傲的成绩。然而家里一天不如一天了, 常常是一学期都快结束了家里才凑足了学费。母亲的一次重病让本已一贫如洗的家雪上加霜。“无论如何即使砸锅卖铁, 我都会供你读书。”父亲的决定平息了我怕失学的心。

因为母亲看病, 我才第一次到县城。到饭店吃饭, 看着邻桌点的腰花, 我问爸, 那是什么?我也想吃。腰花。要十几元一份, 对于那时的我们, 真的是一份昂贵的菜。但因为女儿要吃, 父亲咬了牙, 点了一份。就看着女儿吃, 自己却舍不得动一下筷子。我却一直以为父亲是不喜欢吃腰花的。后来才明白其中的缘由啊!

时间就这样的流逝, 父亲也一直坚持自己的诺言, 我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 父亲成了邻居羡慕的对象, 可面对高昂的学费, 父亲的头发白了许多, 脸上的皱纹也多了许多……到了县城我迷茫了, 因为我的家, 因为我的傻父亲, 我自卑!

当父亲清晨从家走了几十里的山路, 把自家酿的蜂蜜带到学校, 看着土里土气还满身是泥的父亲, 我只觉得他的到来给我丢脸了。让人知道我有个这样的父亲, 我甚至都没问他吃早饭没有, 就那样匆忙的送走了他。想来我是真的愧对父亲, 那时真的不理解父亲的爱。也许人都会在年轻的时候犯下许多的错, 但父母亲都宽恕了。

再后来考上了省城的大学, 离家也越来越远……家渐渐的成了一种记忆!

再后来有了工作, 不错的收入, 稳定的居所, 有了自己的家, 想着自己辛劳了大半辈子的父亲, 过年回了老家, 接他到城里。习惯了大声说话的父亲到了城里也这样, 周围的人奇怪的看着他, 我已没有了以前的自卑, 坦然地向周围人解释, 我的父亲才从农村来, 几十年习惯了这样大声说话。父亲是我的骄傲!虽然他没文化, 但他养育了一个大学生女儿!以前在城里他是过客, 打工者, 农民工, 这次他是以游客的身份到城市, 我的女儿就住在这座城市, 不知道父亲的心情如何, 只知道除了不适应外, 父亲的脸上多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苦了盼了几十年, 现在, 终于如愿了!

我的傻父亲, 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的父亲, 你给了我两次生命, 生了我, 用自己的血养育了我, 你的恩、你的情, 我是永远也还不清啊!虽然我的家没留给我家产万贯, 但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吃苦耐劳, 这是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财产!

3.我的父亲,我的土豆 篇三

我把父亲给我的一袋土豆搁放在一个墙角落里。当我往它们身上看的时间长了之后,会觉得像我的父亲坐在那里,体形敦实,沉默无言。到后来,总会留下吃不完的那几颗土豆,它们像冬日的一个个老人,在时间中打盹,等待春天的来临。

我的视线延伸进这几颗土豆的内里,那细细的芽儿探头探脑地向外张望,一缕阳光照射过来,它们的眼睛眯成一道线。这让我想起了我父亲的眼睛。父亲在小时候因罹患天花,造成左眼几乎失明,原本的双眼皮萎缩耷拉,整只左眼变成一条可怕的细缝。父亲几十年来竭力让这道缝闪着光亮,他一直认为,这只眼并不妨碍他的生活和工作,一样能看见世上所有事物,包括每一颗土豆的微小变化。比如他总会眯起左眼观察土豆细细的芽,并小心地将土豆一个个平放在干净的地上,使细芽向上。

就这样,我分不清是土豆的眼还是父亲的那只眼,让我寻回岁月深处的一些片断。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太阳很暖,照得人们的脸膛流光溢彩,大家心里盘算着该在自留田里下种哪些瓜果蔬菜。我父亲额头的两道皱纹舒展开来,头发理得光滑黑亮。他来到柴屋后墙,蹲下身,满目温情,那只左眼发出柔软的光线,落在躺满一地的土豆上面。他看到豆芽长得很快,有一根手指那么高,便吩咐母亲和我把土豆搬到篮子里,并特别关照不能碰坏一根豆苗,然后一个人去地里翻土施肥。

父亲脱了棉袄,只穿一件薄毛衣,卷起袖子,不停地上下抡着铁耙,致使小臂上青筋直暴。这一刻,这三分僵硬的土地在慢慢醒來,变得松松垮垮的。父亲像春天水塘里的一条鱼,欢快而迅捷地来回游动着。他的左眼在放光,浑身散发出一股强烈的热量,和地表下面的热气交融,瓦解了冬季的残寒。

早春的旷野上,草和树都干枯着,在冷风里瑟瑟发抖。父亲却干得热火朝天,翻完地,挖好一行行垄沟,它们像用梳子梳理过一般,整齐规范。他又去粪坑挑大粪,按他的说法,要让荒地变肥,多浇几担大粪。记得我头一回跟着母亲去种土豆,踏进这粪便狼藉的地里,就捂着鼻子逃回家。后来,父亲在饭桌上问我,这些饭菜好吃吗?我点点头。他就说,你吃进去的东西都是地里种出来的,你不吃它们,行吗?我摇摇头。我只看到父亲的左眼用力挤了一下,并听到他的喉咙内发出一声重音。他接着说,那以后不许再逃避劳动。自此,我对父亲心生畏惧,也很少正视过他的眼睛。

村野的田埂很窄,父亲挑着沉重的大粪,嘴里有节奏地喊着号子,脚步稳健,精神抖擞。母亲帮父亲将大粪浇在垄沟里,他们还欢快地谈论着这块名叫“河上丘”田地的种种好处。我在这样的场景当中,被父母的劳动热情所感染,也动作麻利地把一个个发芽的土豆种到地里。我的内心像有一条小溪在流淌,我肉眼所看到的事物变得干净起来,而父亲劳作时的身影烙在了我的心中。后来,当我看到土豆,这样的情景就会重现。我想到我来到人世,和父亲种土豆没有两样。是他让我来到世上,他一定是满怀希望的,就像他坚信自己的左眼也能和土豆的细芽亲密接触交流一样。

父亲种出的土豆可以让我们吃很久。土豆有多种吃法,而我最喜欢吃那些煮熟后剥了皮再红烧的土豆。其实也不是纯碎为了吃,而是喜欢静静地坐在板凳上剥土豆。我抚摸着那些干净嫩滑的土豆,我会觉得很满足。拿起一颗和我拳头一般大的土豆放在掌心细看,发现它就像我的家一样,结实温暖。我再翻出一颗稍小一点的土豆,那形状如同一个枕头,它应该是我的父亲了。我继续翻看着每一颗土豆,偷偷乐了,原来不光是我们一家人在里面,还有村上的一些人和物都可以从中找到。

我的村庄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凤凰基。传说在几百年这里飞来一只神奇之鸟,形如凤凰,当时正好有一个姓王的家属在此安生,便取名为“凤凰基”。这里地处偏僻,被老祖宗称之为“野猫不拉屎的地方”。能让父亲和村人们欣慰的就是西边的一条大河,它可以通向外面的世界。到我上小学三年级后,在大约十年的时间内,我面对这个蔽塞的乡村和村外那条黄泥路,有时会莫名其妙地怨恨我的父亲。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离开这个穷乡僻壤。

4.父亲三周年祭文 篇四

今天是我们的父亲离开我们三周年的日子,我们以此祭文来表达儿女们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父亲于1960年12月30日出生,1979年12月参军入伍,期间历任解放军112师335团副连长、连长、副营职干事职务,荣获三等功;1997年9月转业到县公安局工作,曾任刑警中队副队长、XX派出所指导员、XX营刑警队长等职务,二级警督警衔。2013年11月5日凌晨,父亲因急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我们失去了最亲爱的、最重要的亲人——亲爱的父亲。

在送别父亲的仪式上,公安局领导这样评价了我们的父亲:父亲一生谦虚谨慎、任劳任怨,勤奋敬业,在三十四年的工作历程中,作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父亲无论是做为一名军人,还是做为一名警察,都一心扑在他所热爱的事业上,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团结同志、无私奉献,是党的优秀干部,也是人民的忠诚卫士。父亲做为一名人民警察,带领同志们始终奋斗在公安工作最前沿,履职尽责,攻破大案要案、缉捕逃犯,维护一方百姓平安。父亲的工作作风和做人原则,深受局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邯郸市优秀人民警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父亲为人忠厚善良、勤俭节约,襟怀坦荡、与人为善。他对街坊邻居实诚可靠、以诚相待,深受人们依赖;他对子女宽厚仁慈、和蔼可亲,深得晚辈敬仰;他对自家兄弟侄嗣、亲朋好友关心支持、热情帮助,赢得众人敬重。父亲的一生是勤劳奉献的一生,是操劳奋斗的一生。他辛苦了一辈子,如今我们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父亲却再也看不到了……

三年来我们时常想起父亲,想起父亲对我们的教导和关爱;想起父亲留给我们正派做人、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财富;想起父亲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亲爱的父亲,您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三年的时光流逝,带不走我们对您无尽的思念,也带不走我们对您深深的敬仰!

亲爱的父亲,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侍奉好我们的母亲,让她老人家健康快乐;我们兄弟一定会团结齐心,有事同商,有难同当;我们一定会以您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力量,干出成绩;我们也一定会关心教育好我们的子女,使我们的家庭和和睦睦,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亲爱的父亲,愿您在天堂,没有苦难,没有病魔,没有灾难,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亲爱的父亲,请您在天堂安息吧!我们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们将永远铭记您的大恩大德,您永远是我们的好父亲!内心的思念和悲伤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有用此文来祭奠父亲的在天之灵。

5.父亲祭文 篇五

两年多了,时至如今,我依然不愿相信父亲已经离我们而去。有时会做梦又与父亲在一起了,待醒来了,竟然分不清那一幕是往事,还是我的幻觉。 时常回想起到幼年时,父亲将我背在背上赶路时,那有节率的小颠簸,回想起父亲牵着我的小手在田野里、在山坡上采野花、放风筝时,迎风飘来的七里花香;回想起到小学时,因为停电而只能点着油灯做作业,父亲为了让油灯亮一点,那小心翼翼用捻子挑着灯芯的满是皱纹的手;回想起中学时,下了晚自习,父亲将我驼在自行车后座上,带我回家,我一手环着父亲的腰,靠在父亲的背上,那份透过衣服传到我脸颊上的暖暖的体温;时常回想起大学时,每次返校前,父亲帮我拎着大包小包送我到车站,那一路上不住的嘱咐;时常回想起工作后,每次出差前,将年幼的女儿交托给父亲,请父亲帮忙照看时,父亲每次都笑着对我说:“你放心!”,那一刻心中的踏实与坦然。

然而,这一切都在两年前的那个寒冷的冬日里嘎然而止,突然改变。永远忘不了背包里突然响起的那急促的手机铃声;永远忘不了母亲电话里那哭泣的慌乱的断断续续的话语;永远忘不了当我赶到时,目光散乱的母亲眼底的深深的无助;永远忘不了当我看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父亲时,心里的茫然与不知所措;永远忘不了父亲禁闭的双眼、深锁的眉头;永远忘不了父亲那微微张开,似乎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已经褪去了血色的嘴唇----只是,我再也听不见、再也不能知道父亲这句未说出来的话了!永远忘不了父亲的遗体被缓缓推进焚烧炉时,我心底的千里不舍、万分悲痛。望着父亲离我越来越远,我多想追上去,再一次握紧父亲的手;我多想扑上去,再一次拥进父亲的怀;然而,此刻的我的双腿却似有千斤万斤沉重,竟然一步也迈不出去,只能木然地杵在原地,任眼泪如断线的珠子般,不住地往下滴落,偏喉咙处如有蜡封住,一声也哭不出来,只能徒然地张张嘴,然后又用力闭上,咬紧牙齿,强忍住因悲恸而引起的全身的颤抖,忍不住的却是内心涌起的无尽的悔恨、无限的凄凉。

还记得曾经想过要带着父亲去影院看一场立体的电影,曾经想过要陪着父亲去海边吹吹凉爽的海风,曾经想过要领着父亲去影楼拍一套温馨的全家福;曾经想过要给父亲买一张按摩椅,让他躺在上面好好休息;曾经想过要给父亲制一套合身的运动装,让他晨练时更加自如;曾经想过要让父亲不再操劳,开开心心地安度晚年。然而,这些都因为“太忙”,因为“没时间”,因为觉得“还早”,因为觉得“不着急”,因为觉得“来日方长”,而一拖再拖,直到父亲的突然离世,我才番然悔悟,原来,“来日”并不“方长”!

我们都习惯了从父母处获取关爱,我们都习惯了从父母处得到照顾,我们都习惯了父母的付出,我们都习惯了父母的不求回报,我们都习惯了这种“理所当然”。我们总是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我们会报答父母的,只是,等我再多挣点儿钱,等我再多攒点儿假,等我再升一次职,等我……,等我……,只是,我们忘记了,父母真的“等不起”了。我们忽视了父母眼角越来越深的皱纹,我们忽视了父母头上越来越多的白发,我们忽视了父母越来越弓驼的身躯,我们忽视了父母越来越蹒跚的步伐,我们忽视了父母越来越迟缓的动作,我们忽视了父母越来越不舍的眼神。

再一次轻抚着父亲的墓碑,我知道这份悔恨,这份愧疚终将伴我一生,想起龙应台在《目送》里写道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6.父亲追悼会祭文 篇六

家父于xxxx年出生,童年不幸,家境贫困,寒九三伏,吃不饱、穿不暖,过早的承担起了全家人的生活,过度的劳动压弯了一个未成年人的脊梁,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多少辛酸和凄然!

家父成家后,和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了八个儿女。父亲的勤劳与俭朴有口皆碑。父亲是闲不住的人,我们小时侯家中不裕,父亲总是起为了我们的温饱,勤劳的父亲就上山砍柴,下地务农,父亲这辈子早贪黑,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嫌脏,不怕累,为家庭想尽办法竭尽全力。即便是后来我们的经济宽裕,生活渐好,不需要年迈的父亲干活养家时,他还总是不听劝,坚持劳动、自食其力,绝不拖累儿女。

父亲一生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在他老人家的教导和影响下,我们兄妹八人无论是在外上班的还是务农的都是本本分分,堂堂正正。

暮年的父亲由于一生的操劳积劳成疾。去年发现疾病后仍然坚持自己生活,儿子知道你老人家是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啊。生病期间,父亲展现出了对抗病魔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疼痛超常的耐受力,儿子知道你老人家是撂不下我们这些儿女子孙啊!

追念父亲一生,我们十分悲痛,正当我们兄妹要敬奉您、报答您的时候,您老人家却匆匆离开了我们,父亲啊,您老人家只在世上走过七十五年,为什么就这样委曲地渡完了自己的一生?,我们千声哭,万声喊,哭喊我们敬爱的父亲,我们的心都要碎了,儿子不孝,未能在床侧朝夕伺候,我们对不住您啊!还没有来得及回报您的养育之恩,我们还没有让您享受人生的幸福。你老人家为什么就走了啊?

父恩如山,母恩似海,空留孝心,儿子无以为报,痛心疾首啊!想着从此后再也难睹家父音容,儿失声痛哭、泪流满面;想着子欲养而亲不在,儿痛心疾首,心如刀绞!

如今儿女们再苦再喊也不尽家父滴水之恩,万千泪水也难报家父养育之情。愿家父在天之灵,能体谅不孝子之思念之苦,天人分离的无限悲伤……

敬爱的父亲,您老放心吧,我们要定会牢记您老人家的教诲,教养好儿女,兄妹团结,勤俭持家,为国家,为集体,为乡亲们贡献我们的力量。

7.小时候,父亲是这样教我的 篇七

过了一会儿,我又帮着把马赛克重新堆起来。这次我们变出了些复杂点儿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我母亲忍不住说:“唉,你让小家伙随便玩不就是了?他爱在那儿加个蓝的,就让他加好了。”

可我父亲回答道:“这不行。我正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诉他这是多么有趣呢!这是数学的第一步。”我父亲就是这样,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教我认识世界和它的奇妙。

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我坐在他的膝上,给我念里边的章节。比如有一次念到恐龙,书里说,“恐龙的身高有25英尺,头有6英尺宽”,父亲停顿了念书,对我说:“唔,让我们想一下这是什么意思。这也就是说,要是恐龙站在门前的院子里,那么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脑袋凑着咱们这两层楼的窗户;可它的脑袋却伸不进窗户,因为它比窗户还宽呢!”就是这样,他总是把所教的概念变成可触可摸、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我难以想象居然有这么大的动物,而且居然都由于无人知晓的原因而灭绝了,觉得兴奋新奇极了,一点也不害怕会有恐龙从窗外扎进头来。我从父亲那儿学会了“翻译”———学到的任何东西,我都要琢磨出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实际意义是什么。

那时我们常去卡次基山,那是纽约市的人们伏天避暑消夏的去处。孩子们的父亲工作日都在纽约干活,周末才回家。我父亲常在周末带我去卡次基山,在漫步于丛林的时候给我讲好多关于树林里动植物的新鲜事儿。其他孩子的母亲瞧见了,觉得这着实不错,便纷纷敦促丈夫们也学着做。可是这些丈夫们不理她们。她们便来央求我父亲带他们的小孩去玩。我父亲没有答应,因为他和我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不想让别人夹杂进来。于是,其他小孩的父亲也就只好带着他们的小孩去山里玩了。

周末过去了,父亲们都回城里做事去了。孩子们又聚在一起时,一个小朋友问我:“你瞧见那只鸟儿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

我说:“我不知道它叫什么。”

他说:“那是只黑颈鸫呀!你爸爸怎么什么都没教你呢?”

其实,情况正相反。我父亲是这样教我的———“看见那鸟儿了么?”他说,“那是只斯氏鸣禽。” (我那时就猜出其实他并不知道这鸟的学名。) 他接着说:“在意大利,人们把它叫做‘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鹈’,日本人叫它‘卡塔诺·特克达’。你可以知道所有的语言是怎么叫这种鸟的,可是终了还是一点也不懂得它。你仅仅是知道了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怎么称呼这只鸟罢了。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于是很早就懂得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

他又接着说:“瞧,那鸟儿总是在啄它的羽毛,看见了吗?它一边走一边在啄自己的羽毛。”

“是。”我说。

他问:“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说:“大概是它飞翔的时候弄乱了羽毛,要把羽毛再梳理整齐吧。”

“唔,”他说,“如果是那样,那么在刚飞完时,它们应该很勤快地啄,而过了一会儿后,就该缓下来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

他说:“那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是不是在刚飞完时啄的次数多得多。”

不难发现,鸟儿们在刚飞完和过了一会儿之后啄的次数差不多。我说:“得啦,我想不出来。你说道理在哪儿?”

“因为有虱子在作怪,”他说,“虱子在吃羽毛上的蛋白质。虱子的腿上又分泌蜡,蜡又有螨来吃。螨吃了不消化,就拉出来黏黏的像糖一样的东西,细菌于是又在这上头生长。”

最后他说:“你看,只要哪儿有食物,哪儿就会有某种生物以之为生。”

现在,我知道鸟腿上未必有虱子,虱子腿上也未必有螨。他的故事在细节上未必对,但是在原则上是正确的。

又有一次,我长大了一点,他摘了一片树叶。我们注意到树叶上有一个C形的坏死的地方,从中线开始,蔓延向边缘。

“瞧这枯黄的C形,”他说,“在中线开始时比较细,在边缘时比较粗。这是一只蝇,一只黄眼睛、绿翅膀的蝇在这儿下了卵,卵变成了像毛毛虫似的蛆,蛆以吃树叶为生。于是,它每吃一点就在后边留下了坏死的组织。它边吃边长大,吃的也就越多,这条坏死的线也就越宽。直到蛆变成了蛹,又变成了黄眼睛、绿翅膀的蝇,从树叶上飞走了,它又会到另一片树叶上去产卵。”

同上一例一样,我现在知道他说的细节未必对———没准儿那不是蝇而是甲壳虫,但是他指出的那个概念却是生命现象中极有趣的一面:生殖繁衍是最终的目的。不管过程多么复杂,主题却是重复一遍又一遍。

我没有接触过其他人的父亲,所以在当时我并不懂得我父亲有多么了不起。他究竟是怎么学会了科学最根本的法则:对科学的热爱,科学深层的意义,以及为什么值得去探究。我从未问过他,因为我当时以为所有的父亲都理所应当地知道这些。

我父亲培养了我留意观察的习惯。一天,我在玩马车玩具。在马车的车斗里有一个小球。当我拉动马车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小球的运动方式。我找到父亲,说:“嘿,爸,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当我拉动马车的时候,小球往后走;当马车在走,而我把它停住的时候,小球往前滚。这是为什么呢?”

“这,谁都不知道。”他说,“一个普遍的公理是:运动的物体总是趋于保持运动;静止的东西总是趋于保持静止,除非你去推它。这种趋势就是惯性。但是,还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你瞧,这是很深入的理解,他并不只是给我一个名词。

他接着说:“如果从边上看,小车的后板擦着小球,摩擦开始的时候,小球相对于地面来说其实还是往前挪了一点,而不是向后走。”

我跑回去把球又放在车上,从边上观察。果然,父亲没错———车往前拉的时候,球相对于地面确实是向前挪了一点。

我父亲就是这样教育我的。他用许多这样的实例来讨论,没有任何压力,只是兴趣盎然的讨论。他在一生中一直激励我,使我对所有的科学领域着迷。我只是碰巧在物理学中建树多一些罢了。

8.我的红军父亲 篇八

撰文:万乾红

“父亲”一词意味着什么?代表着什么?父亲是一道高大的山梁,是一面宽厚的脊背,是一个安全的怀抱……对于我来说,父亲是——

布鞋 长征

江西兴国县于我是一个遥远且亲近的地方,说遥远,是因为我从不曾去过;说亲近,是因为那是我的老家。1915年5月,兴国县东福后村的一个贫农家庭新添了一个男孩,他就是我的父亲,爷爷为他取名“王道金”。1930年,15岁的父亲参加了红军,临行前,奶奶为他准备了两双布鞋,一双塞在他手里,一双为他穿在脚上,并说:“当红军要行千里路,穿上妈妈的鞋,保儿一路平安。” 穿上这双鞋后,父亲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不知是否是奶奶布鞋的庇佑,父亲参加了红军保卫苏区的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的抗日战争、五年的解放战争,除了三次负伤外,的确平安地走完了战争年代。对于那三道战争留下的疤痕,父亲从不愿多说,只说1935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天是他一生中最光荣的日子。

故事 勋章

小时候,伙伴们都喜欢“巴结”我,其“居心”就是想去我家听父亲讲红军的故事。白天,父亲的故事是我们游戏的剧本;夜晚,父亲的故事是我们的梦境。小孩子总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只有一件事我们永远能形成共识——长大了要一起当解放军。

现在我们家客人中最多的是小学生,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嚷着要听红军的故事,有时候还拿出本子要父亲题词。父亲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人民、关心献给他人。

小时候我喜欢在家中捣鼓,有一次在衣柜的深处翻出一些亮闪闪的东西,母亲告诉我那叫——勋章,并且一枚枚的告诉我这是八一勋章,这是独立自由勋章,这是解放勋章……都是党和人民授予像你父亲那样的英雄的崇高荣誉。当时听不懂母亲的话,只是看见母亲细细抚摸着那些叫勋章的东西的神情,知道一定很是珍贵。母亲过世后,有一天帮父亲收拾房间,又翻出那些勋章,想起当年母亲的神情,不禁泪流满面。我想有一天我也会为儿子讲述这些勋章的故事。

铁骨 柔情

我家的住房是1988年分配的,没有装修过,家里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地板还是八十年代的水磨地坪,房门漆过几遍,又几遍的斑驳了。我们兄妹商量过好几次,要为父亲装装房子,或添置新的家具,都被父亲严厉拒绝了。他说:“现在生活好了,可不能学会奢侈浪费,我现在吃得饱、穿得暖。你们的工资涨了,拿出点钱捐给读不起书的农村孩子们。”2003年,市领导要给父亲换房子,父亲也拒绝了,他说住惯了,挺方便,挺好的,不用换了。

2004年5月,按照传统习俗,想给父亲过90大寿,我们兄妹都不敢直接跟父亲提,让母亲去说,还是被父亲喝斥回来了。只有每年过年,借着拜年的机会给父亲买衣服、皮鞋,父亲这才不再拒絕。但他总是穿他的布鞋,戴那顶洗得泛白的蓝布帽。

每年清明节,市老干部局都会组织老干部在红军山开展扫墓活动,父亲总会提前写好要在红军烈士墓前的讲话稿,就像给老朋友写信一样,那是他要对战友们说的话,有好几次我都看见那稿子被泪水打湿了。相对平时严厉的父亲,他柔情的一面总让我觉得和他战争英雄的一面很矛盾,倒是妻子用四个字来形容——剑胆琴心。

财富 微笑

1984年,我到地委老干部局工作。每一个老干部工作者都必知的 一句话——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笔“财富”中也包括我的父亲。我常想父亲留给我的到底是笔什么样的“财富”?是俭朴的生活方式,是坦荡做人的品格,是公心为国为党的信念……

1997年,我申请调入了公安部门工作,父亲问我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我笑着说:“上阵不离父子兵嘛。”父亲说:“现在都是和平年代了。”我回答那就做一对和平年代的父子兵,要不然您为什么给我起名王军。父亲很难得地对我笑了。其实我心中很想对他说:“把您手中保家卫国的火把交给我吧,因为我是您的儿子。”

9.情感随笔:催人泪下的父亲祭文 篇九

这几天在整理他并不多的遗物时,我含着泪看完父亲没来得及写完的人生历程记录,涌现在我脑海里的词是:“无奈”“悲惨”“坚强”!无奈因家庭成分,父亲被扣上了帽子,不能寻亲访友、终日早起晚归干活,还得早报告晚汇报。当时的社会环境迫使他放弃了教书、放弃了会计工作、放弃了经商等,因感前途无望,无奈放弃了理想,并遭到非人的折磨。父亲的身心受到了惨重的伤害,多悲惨的人生岁月啊!但他都凭着坚强的毅力挺过来了,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瘦弱但坚强的脊梁支撑着我们这个家,养育着我们四个儿女,健康成长。爸爸呀爸爸!您一生为人宽厚仁爱,善良本分,襟怀坦荡,兢兢业业,闻名乡里,有口皆碑。含辛茹苦,任劳任怨,重视教育,供子女上学,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在我们眼里,您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怀才不遇的文人;您是我们的慈父,更是启蒙老师。您教导我们只能别人负我,我不负人。培养我们自尊自强自立,您吃的是草,奉献给我们的是奶和血,您是我们登天的梯,您是我们拉车的牛,您用勤劳的双手搀扶着我们走上人生的征程,您一生付出的心血和代价太多太多了……

如今,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儿女子孙都很出色,都很孝顺,晚年幸福生活还没过几年,然而无情的病魔却夺去了父亲宝贵的生命。回想起父亲住院期间,我们不敢告诉他病情,只想让他安心接受治疗,减少病痛。所以在住院一个多月时,他天天要求回家,我们知道他担心钱,他以为好转了,干吗还住院?其实不然,但最后我们想尽量满足他的心愿,跟医生商量好让他回家治疗,可是还没来得及回家,病情加重了,在接下来的几次呕血、抢救后,父亲也意识到他可能出不去了,后来他再也不提出院的话了,一直希望医生能治好他的病。当癌细胞吃空了他的胃,经常吐血,滴水不沾,他还坚强地忍着病痛,也从不说身上插的管子有多难受,尽管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滴落着,他也从来不呻吟,只是用求生欲望极强的目光凝视着医生,连医生都感动了,说“阿公真是坚强。”大家都很钦佩他的意志。他多么想活啊!在医院和胃癌病魔斗争的四个多月里,他一直在坚持着,他不放弃,爸爸是个意志坚强的人,也是个热爱现在美好生活的人。他不放弃,我们怎忍心放弃他呢?但在最后劝他回家时,坚强如斯的他哭了,医生护士也哭了。回家后他一直坚强地与癌症病魔斗争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终于走了。

10.祭文我的父亲 篇十

爸爸中等个子,留着小平头,显得非常精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不管在我伤心还是失落、高兴还是兴奋时,我都能从爸爸的眼睛里看到对我的信任和鼓励。爸爸一直教育我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每次他给我讲好人好事的时候我都听得津津有味,他是一个聪明而又有耐心的好爸爸。

有一次,快到去学校的时间了,我的周末作业还没做完,主要是我很怕的古诗背诵没有完成。背古诗是我的难题,从星期五到星期天一直背,可这首诗像是在和我作对一样,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却还是背不了。时间快到了,我心急如焚,怎么办啊?这时,爸爸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轻轻地对我说:“硬背很难,不如我们试试先看看译文,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再根据译文来记诗句,说不定一会就能背下来哟。”我听后,用这个决窍轻松背完了古诗。爸爸还打趣我像“一休哥”一样聪明,弄得我怪不好意思。

爸爸不仅聪明,还吃苦耐劳。他在不辞辛劳照顾我的同时,还很热爱自己的工作。

我们家住在德阳市中江县,离学校大约有70多公里。爸爸怕我一个人在绵阳上学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所以他每周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绵阳照顾我。他每周二开车来一趟绵阳陪我聊天,为了陪我几个小时,他要来回开100多公里的车。每个周末还要来监督我的学习和照顾我的生活,把我在学校做的作业和试卷从头到尾看个遍,提醒我认真改错。每天还要给我做很多好吃的东西,为了做到这些,爸爸每周要开车跑300多公里,连我爸爸的汽车都觉得累了,可爸爸却从不抱怨什么,嘴里常常挂着:“儿子,今天的菜好吃吗?”我们班除了我爸爸,几乎没有哪个家长能做到吧。在家里,他总是早出晚归,有时出差忙得连饭到顾不上吃。妈妈常对他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却总是笑笑而已。晚上,别人家的灯早就熄了,只有我爸爸的书房还是亮堂堂的。

11.我的父亲母亲 篇十一

今又清明,想起我就心疼,悲痛,流泪无法做事。每年清明我都心如坠铅般坐在他们在海淀西山的墓前,默默叙说对他们的思念,痛苦地望着他们已离开。我下定决心,关掉所有的灯,在黑暗中,在泪水中盲写此文。

我的父亲在我童年时就去世了。那时文革刚开始,作为运动中被批判的干部,他在混乱中患病,他的疾病在批判和混乱中患上并加重了,到北京治疗时,混乱的医院给了混乱的治疗,无奈他又回到家中。一天,我领妹妹从街上回来,父亲已去世。

初始,我对父亲的去世感受还是不强烈的,只是清晰的记着他在世的一些事:一次去他的单位,看见通讯员在擦手枪,就好奇的问了许多问题,并一再用手摸枪。父亲当时没说我,回来后狠狠的教训了我一顿,让我要懂礼貌,守纪律。还有一次,我因上课不认真听讲常常被老师留下不准回家,到我忍无可忍时,我把教室的钥匙藏起来。老师放我回家后到处找钥匙也找不到,只好小心小心翼翼地到我家同我父亲说明,在父亲得逼迫下,老师知道了藏钥匙的地方,走后留给我的是父亲的严厉批评。后来生活的艰辛,使我常常在梦中梦见父亲是出远差,又回来了。他回来了,压在我家的艰辛就没了,我也可无忧无虑地玩了。但每次梦后醒来,都很失望,都要残忍地面对父亲的去世。可每次的梦中,我都盼望着父亲回来,重新回到我的身边,讲述他打日本,打土匪的真实经历,恢复我无忧的生活。

父亲很早就加入共产党,打过日本侵略者,参加过国共四平争夺战,打过土匪。他在1958年被划为党内右倾,仅仅因为他的真言,仅仅因为他尊重现实,从此他的境遇可想而知。但他从不同我们说起这些,从不抱怨,积极工作,为百姓排忧解难。他的行为是活生生的教育,他传递的文化至今是我心中不倒的丰碑。中国古代武将讲“忠”,文官讲“节”,在父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忠”和“节”。我上大学时,父亲平反了,看到他档案中错误的处分和撤销的处分,我的心五味俱全,无话可说,因为他已不在了。一个集团,用国家的名义,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体的剥夺是否太多了。以至于太多的人含冤而去。一个人,如果犯了错误,自己无可避免地承担责任。一个集团,如果犯了错误,如何不可避免的承担责任,还人类公平,是人类社会需付学费学习的。走过了不同的国家,我理解到:我们“忠”的对象应是人类,我们的“节”也应为人类,而不是一个集团,或打着集团幌子的个人。

父亲走了,沉重的负担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最大的哥哥也刚刚上初中。母亲领着我们兄妹六人,每月领着政府给干部遗属的四十九元的抚养金艰难地生活着。每人每月无钱,买粮需近三十五元,再买油盐酱醋,所剩无几,我们兄妹的衣服都是补丁加补丁。我现在也以穿补丁的衣服为荣。我有次同女儿说:“我从未交过学费,中小学时交不起,只好免费,上大学,读硕士,读博士都是拿的奖学金。”

在那艰难的岁月,我们有时是吃不饱的,母亲看着饥饿的我们,四处奔波,求朋借友,使我们能够生存下来,

在艰难中,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她的话至今仍在规范着我,我至今仍在理解其中的深意。认为这句话是经济学规律的最深刻最经典的总结。

记得我上山下乡时,每次我回农村,母亲都送我送得很远,一直到望不到我的身影才回去。

母亲知道我从小就喜欢读书,而且读书速度要比别人快几倍,一本二,三十万字的书两三个小时就读完,书中的重点和关键处能背诵出来。而且拿到任何书,都一口气读完,读完之前绝不吃饭和睡觉。她常常告诉我只读书会读傻,当她知道18岁的我管理着一个村庄,每天为上千的人口吃饭,生活,劳动,婚丧嫁娶,计划生育等事情操心时,对我的心疼,和对我没法继续学习的遗憾时时回荡在她的心中。她常常抱怨说:“我儿子这么小,他们为什么让你操那么多心。”她的潜台词是一个中学生毕业为什么不能正常上大学,要被送到农村去。

记得我出国时,母亲执意要送我到北京机场,母亲的不舍都凝聚在她的脸上,当时国内的不实宣传也让她对我的异国之行有许多的担忧。我无法割断母亲的不舍,无法释放母亲的担忧,不敢回头登上了飞机,留给母亲更多的惦念。

在德国时,我让8岁的女儿给奶奶买块手表,她回国时送给了奶奶。母亲从手表的质量和孙女的描述中知道了外面世界的真实,惦念少了一些。她去世时仍带着该表,之前,我几次想给她换一个,她都不肯。

母亲病重时,恰逢公司创业时,创业艰难百战多,工作繁重可想而知,不能终日守在母亲床前,为的是公司的发展,员工的生活。每当有人提起“剩余价值理论”,我都认为该理论不符事实,因为我办公司就没有为剩余价值奋斗。可现在回想起来,管那么多无聊的人终日纠缠的事干吗?反使不能终日护理母亲成为我的终生遗憾。

事业上,成也好,败也好,都无遗憾。

遗憾的是对父母的回报太少,厮守的太少,令他们操心的太多,惦念的太多。

每次我呆立在父母的墓前,我都心痛,神痛,身痛。为自己的漂泊不能守在母亲的身旁。为自己为父母做得太少太少。我都在想:您们能否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从新孝敬您。您们是否能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重新照看您。您们是我酣睡的温床,您们是我成长的阳光,您们是我飞翔的天堂。您们的离去,让我心中的泪水流淌。

和天下为子女呕心沥血的所有逝去的父母一样,您们是永远耸立,永难超越的丰碑。

12.祭文我的父亲 篇十二

关键词:叙事时间,逆时序,叙事频率,时间畸变

1 影片叙事时间

时间在电影叙事中是一个相当重要和复杂的概念。如何改变与组织故事的时间也成为导演叙事的关键。

热奈特曾从叙事话语的角度对叙事时间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指出,叙事作品中的时间具有双重性,具有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差异。故事时间,是指所叙述事件发生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叙述时间,是指用于叙述事件的文本时间。

本事时间是虚构出来的艺术时间,呈现封闭性的时间特点。本文时间是故事中编导设定时间。影片《我的父亲母亲》将本是时间框定在了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后,本文时间大部分被置放于20世纪50年代,少部分被安排在了20世纪90年代,整体上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时空运动过程轨迹为由90年代回溯至20世纪50年代来展现影片的主要情节和主旨。

2 影片叙事进程中的时间重构

叙事与时间的关系总是那么微妙,有人说“叙事是对神秘的、易逝的时间的凝固与保存”,也有人说“叙事把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在时间叙事中,叙事进程中的时间重构主要跟时序、叙事频率、时间畸变三者有着密切关联。

2.1 溯回:逆时叙述的采用

叙事学中的时序研究,主要是指电影故事中的编年时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电影文本中排列的时间顺序之间的关系。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主要运用了逆时序运动轨迹中的闪回,采用外部闪回对故事进行安排,叙述者有意从最后讲起,对往事进行追溯,这种追叙不仅扩展了故事的时空,而且省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叙述,使结构更加紧凑。

总的来说,导演张艺谋用颇为复杂的时空交叠式结构,一改传统的时间叙述方式,以后的人——“我”,讲述父亲母亲爱情史的形式铺展开,形成一种存在于“我”意识流中的由现在与过去时态交错、回溯、重叠的立体结构式“心理时间”,以“我”的思想活动和内心感受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2 复刻:叙述频率的画面呈现

叙述频率,即“一个事件出现在故事中的次数与该事件出现在文本中的叙述(或提及)次数之间的关系。”在本片的叙事进程中,采用了重复叙述,几次发生、几次事件的叙述频率,使影片获得了结构上的呼应和统一。

影片中一幅幅唯美恬静的画面:招娣来回奔跑的金黄淡雅的田野,骆长余护送孩子回家的弯曲延伸的道路,教室内朗朗读书声,这些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彩色画面。尤其是六次奔跑的镜头,它们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进一步讲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外在依据。

2.3 幻化:时间畸变的发生

在电影中,导演可以通过对时间结构安排和再现形式的表现,实现物理性时间和人物心理时间的深层把握,以便来表达主题,深化内涵,而时间畸变是一切虚构叙事,尤其是电影叙事的中心环节。

影片中对于父母亲爱情故事叙事的展开、推进与高潮都是借助于时间畸变来完成的。任何叙事的开头都巧妙地遮盖了源头的缺失所造成的空白。影片的开头用画外音呈现第一人称的叙事形态,这时导演给我们一种虚记忆,让故事的开头既作为叙事的一部分身处文本之内,又作为先于故事存在而又身处故事之外,然后顺着叙述者“我”叙事的线条一步步回溯,引起无穷无尽的回退,然后跟着“我”的叙述进入影片。

影片开篇以儿子的内心独白作为画外音,加上黑白影调讲述“我”回家原因和父亲去世的现状,让人倍感凄凉。随即以开端时间为起点的叙述方式开始了对现状的演绎,紧接着运用了“混合闪回”:“我”看着当年父母亲的照片,陷入沉思,此时凄婉唯美的音调声响起,跟随“我”的讲述,画面色调由黑白转入彩色,叙述即偏离现实叙述故事层去追溯过去,进入父亲和母亲年轻时恋爱的过程,倒叙开始,画面中父亲搭乘的马车自远方奔来,这是第一次时间畸变,影片的核心叙事也借助这次时间畸变得以开展;第二次的时间畸变开始于母亲守在路边等候父亲归来后,“我”以一句“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故事”使声音和画面有序衔接,让观众对影像画面产生了认同感,潜意识里跟随人物的视角进行情感体验。

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我们看到了作为儿子对父母纯真爱情的情感叙述。可以看到,整个叙述过程是对过去记忆的再现,影片的时间链条不断被作者打断,,是对过去记忆的重复再现,更体现了叙事进程中的时间重构。

参考文献

13.我的父亲-父亲作文900字 篇十三

“一直向您索要却未曾说感谢您,直至长大后才明白你没非常容易……”我的心里有一个人,尽管他不是什么风云人物,但他则是危害我一生的人,他便是我的爸爸。

爸爸中等水平身高,存着平头,看起来十分精神实质。一双眼睛神采奕奕,无论在我难过或是迷失、开心或是激动时,我都能从爸爸的眼睛里见到对于我的信赖和激励。爸爸一直文化教育我要做一个刚正不阿心地善良,每一次他帮我讲好人好事事迹的情况下我都听的英文津津乐道,他是一个聪慧而又有耐心的好爸爸。

有一次,快到去学校的.時间了,我的周末工作还没有做完,关键就是我害怕的古诗背诵沒有进行。背古诗就是我的难点,从星期五到周末一直背,可这首诗好像在与我对着干一样,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却或是背不上。時间快到了,我心急火燎,怎么办啊?这时候,爸爸走回来,摸了我的头,缓缓的对我说:“硬背难以,比不上大家试一下先看一下译文翻译,掌握这首歌诗的意思,再依据译文翻译来记诗词,或许一会就能背熟哟。”听后,用这一决窍轻轻松松背完后古诗词。爸爸还调侃我像“一休哥”一样聪慧,弄得我怪过意不去。

爸爸不但聪慧,还任劳任怨。他在任劳任怨照顾我的与此同时,还很喜爱自身的工作中。

大家住在在德阳市中江县,离院校大概有70多少公里。爸爸怕我一个人在绵阳念书体会不上家的温暖,因此他每星期都需要花很多的時间和活力来绵阳照顾我。他每星期二驾车来一趟绵阳陪我聊天,为了更好地陪着我好多个钟头,他要往返开100多少公里的车。每一个礼拜天还需要来监管在学习上和照顾我们的生活,将我在学校做的工作和考卷从头至尾看个遍,提示我用心就改。每日还需要帮我做许多好吃的小吃,为了更好地保证这种,爸爸每星期要驾车跑300多少公里,我爸爸的车辆都感觉太累了,可爸爸却从来不埋怨哪些,口中经常挂着:“孩子,今日的菜好吃吗?”我们班除开我爸爸,基本上沒有哪一个父母能保证吧。在家里,他总是起早贪黑,有时候公出忙得连饭到顾不得吃。母亲常告诉他:“人体是改革的成本!”他却一直笑一笑罢了。夜里,他人家的灯早已熄了,只有我自己爸爸的小书房或是亮堂的。

14.我的父亲-父亲的作文500字 篇十四

我的父亲相貌并不出众,没有鹤立鸡群的身高,平平凡凡,初次见面的人们,只能记得她那一双深邃有神的眼睛和鼻子上那道浅浅的纹。

我的父亲很爱我。他并不大管我的学习情况,也不大嘘寒问暖,但我的父亲却是我唯一的“报警器”。在我迷失方向时,总是他,像一盏明灯,把我引回正途;在我失去自我时,总是他,像自然界的时钟,告知我旅途结束;在我骄傲自满时,总是他,像一句警言,劝导我要谦虚。父亲很严肃,不让去我出现错误,因此,我也有时偷偷的抱怨父亲,抱怨他的一丝不苟。所以至今,父亲在我心里仿佛就是一座庄严的塑像,让人大气也不敢出。

我的父亲也爱我的母亲,但他并不大会表达。当我们全家人去旅游时,父亲总是扮演拍摄者的角色。翻看相片,别人总是会问我:“你爸爸长什么样?”

父亲不但爱我和妈妈,也爱老人。父亲每年过年过节都寄一些赡养费和营养品。祖父家离得近,爸爸每年都回家探望。外祖父家离得很远,爸爸有时间也带着我们回家探望。当他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时,就又变成了小时模样。

15.我的农民父亲 篇十五

因为小时候家里穷,父亲上完初中就不再念书了。在那张仅存的泛黄的毕业照上,当年的父亲是如此的青春勃发血气方刚。可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却只能与土地为伴。然而,父亲没有怨言。

父亲总是很乐观,就像他种的玉米一样,今天被大风刮倒,明天依然会精神抖擞地站起来。有一年夏天,数日连降暴雨,田里的西瓜被雨水浸泡,渐渐腐烂发出阵阵恶臭。父亲皱着眉头,低头看看西瓜,又无奈地抬头看看天,一连郁闷了好几天。后来有一天,父亲一展愁眉,开心地对我说:“今年的西瓜收成不好,很多人都亏了本。等到来年,种西瓜的人少了,瓜的价钱就上去了。哈哈,这一点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父亲又满怀信心扛着锄头去田间,将积水排尽,开始新的耕种。

除了种地,农闲时父亲还到城里去卖菜赚些钱来补贴家用。天不亮,父亲就出门,直到很晚才回家。每次父亲回到家,我总看见他眼里布满了血丝。因为叫卖了一天,他和我说话时嗓音沙哑。父亲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大口喝水,喝完后,看着我憨憨地笑。想到父亲为了省钱,一整天都忍住口渴不买水喝,我不免一阵心酸。他曾对我说:“占摊位就像你们的百米赛跑,负责看管市场大门的大爷在早晨5点半就开门,门一开,大家就冲进去。跑得快的人就能抢到好摊位,我有时还帮邻居老大爷抢一个。”尽管父亲是笑着讲这番话的,但我怎么也笑不出来。我知道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我很不忍心,总劝父亲不要这么辛苦。

每次我要离家时,父亲总在田间倚着锄头喊道:“在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有啥想吃的就买来吃,别饿着自己,别担心家里,好好读书。”

16.我的父亲-父亲的作文500字 篇十六

“您看!这是上个星期我爸带我去玩的照片,您知道么?他……”长大时,在朋友的家里处处可以看到与家人的合照,相框里的她总是一脸幸福。 我努力地回想,可最近的回忆,也只是在约一年前他陪我去买四大名著了。那时,我眼中的父亲,是忙碌的。

难道我的父亲不一样吗?我翻来覆去,脑海里充斥着大大的问号,挥之不去。“睡了么?”我听见爸爸的问话紧接着几乎听不见的开门声。“睡了……”这是妈妈的声音。然后我听到父亲似乎踮起脚尖,向这边走来,他轻手轻脚地将门推开一条小缝,身体挤了进来。然后轻轻走到我床边——在黑暗中我似乎能感受到他专注看着我的眼神。他微微抚了抚我的头发、拉了拉我的被子,继而又踮起脚尖,我依稀能听到他摇晃了一下,脚步有些不稳。室外橙色的灯光闪了一下,然后重归黑暗。一片寂静。可我的心已被那刹那间的温暖烘得很幸福,快乐在快乐的叫嚣着,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了。

17.情感随笔:催人泪下的父亲祭文 篇十七

公元1940年农历六月初六日,父亲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社会,命运坎坷,历尽磨难。父亲一岁半过继其伯父,六岁时继父病故,不久,继母改嫁。无依无靠的父亲经历了什么样的童年,我们无法想像。父亲天资聪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泰和中学,无奈家庭条件的限制,上了一个学期后,被迫辍学。少年时期曾在乡卫生院学习中医两年,崭露头角。后因故弃医从农。即便如此,只有小学文化的父亲仍旧刻苦钻研,自学中医理论,熟谙中医药理,为不少群众开方治病,从不收取分文。父亲在20岁时,因人赏识,介绍进入永新县曲江采育林场工作,先后担任护林员、检尺员、业务员、会计等职务。无论是干哪种工作,父亲都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单位里,他是一位好员工,在邻里间,他是一个好邻居。即便是退休在家十多年后,无论是单位同事还是当地群众,每当提起他的名字,无不交口称赞。

父亲在林场工作时与母亲相识、相爱,22岁结婚后,携妻带子,辗转流离,居无定所,先后借住过八户民居,最困难时甚至住过祠堂、茅屋和牛栏。父亲与母亲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历尽千辛万苦,尝尽人间冷暖,终于在1987年在故乡毛家村建成了属于自己的新屋。可是没住几年,因为政府修建南车水库,忍痛割爱,被迫拆迁,只好随儿子移居文田。家乡那栋父母亲手建造的房屋被拆,一直是父亲挥之不去的心痛。所幸,儿女们都有很争气,各自又都建起了自己的新屋,父亲和母亲总算得以宽慰。

父亲于12月退休回家,辛苦工作几十年后,本来可以休息了,但一生勤勤恳恳的他,仍旧辛勤操劳,与母亲一起,种植、养殖,并帮助儿女抚养孙儿孙女们。正是父亲无私的奉献,我们兄弟几家,才能安心工作,发家致富,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可是命运多有不公,年过花甲的父亲却不慎摔伤致股骨骨折,卧床两年后,坚强的父亲终于重新站立起来了。年近古稀,父亲又不幸患上支气管炎,继而心肺衰竭,一病不起。父亲是一个从不向困难低头的人,他坚强与病魔斗争了八年之久,终因心力交瘁,未能幸免,被病魔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父亲与母亲,夫妻恩爱,相濡以沫,携手相伴走过了五十一年的风雨同舟路,堪称楷模;父亲一生辛苦奔波,与母亲一道,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五儿一女,并且节衣缩食,供我们上中学、上大学;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经济十分拮据的年月,父亲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再穷也要供孩子们上学。如今,我们都已成家立业。父亲膝下儿孙满堂,本该安享晚年,尽享天伦之乐。但是万分不幸,父亲却被病魔吞噬,与我们阴阳两隔,从此天各一方。

父亲是一个严厉又慈爱的人,他善于从细微之处关爱子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只要他知道,必定会尽心尽力地帮助我们。他乐意为我们做一切细碎的事情,一丝不苟,不怕麻烦,却从不愿轻易接受我们的回报。即使在病重期间,他还是总想着不要给亲朋好友带来不便,也不愿让子女们增加更多的麻烦,宁可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病痛的折磨,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父亲大人啦,如果可以减轻您的痛苦,我们情愿为您分担;如果能够挽救您的生命,我们哪怕散尽家财!所有这些,总让我们感到十分心酸和悲伤。

父亲大人,在您患病的这些年里,多少个日日夜夜,母亲任劳任怨、无微不致地伺候在您的身旁;由于母亲的细心呵护,您曾多次化险为夷;虽然您从不用言语表达,但从您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您对母亲的感激。您用这无声的爱,教会我们执着和坚强;

父亲大人,您的音容笑貌,我们历历在目;您的谆谆教诲,我们铭记在心;您的坚韧不拔的品质,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您给予我们的这份父爱,蕴含着伟大与慈祥!父爱如山,深沉厚重!父爱如海,博大宽广!父亲大人,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父亲大人,您的每个儿女都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我们继承了您的正直、勤劳、自强、奋发的品德;我们继承了您诚恳待人、踏实做事的作风。今天,在众多亲朋好友及教会弟兄姐妹们面前,我们郑重承诺:一定遵照父亲的遗嘱,遵从教会的规则,尽心尽力地办好您所交待的所有事情,完成您的遗愿;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后一定会尽责尽孝地照顾母亲,让她老人家心情愉快、幸福美满、健康长寿地安度晚年生活。同时,我们也会好好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子女,脚踏实地、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以优异的业绩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您老就放心地去吧!

岁月无情,人间有爱。在父亲病重期间,父亲生前的亲朋好友、父老乡亲和教会弟兄姐妹们都多次前来探望或电话慰问,给了父亲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让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感受到了人间最真挚的友情和最珍贵的亲情。在此,请允许我再次代表我的母亲以及全家,向你们表达最衷心的感谢!。

父亲大人离我们而去了,留下了他对生活深深的眷恋,留下了他对我们深切的关爱,留下了他那挥之不去的音容笑貌,也留下了许多难以言喻的遗憾。但父亲一生问心无愧、光明磊落、高风亮节,是一位值得后辈们永远怀念的长者!他将永久活在我们的心里!

安息吧,父亲大人!

18.我的“果树迷”父亲 篇十八

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从部队复员到地方工作。因为在城市工作的工资低,家里负担又较重,他便主动放弃城市工作,回乡当了一位农民。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看到村里有人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栽种果树,就先后向几个村庄的农户要了一些桃树和柑橘树苗,栽种在自家菜地里。

在那个年代,栽种果树的人家还不是很多。等到果子成熟的时候。父亲就会送些桃子给大家尝鲜,我也常常在上学和放牛的路上拿些桃子与同伴一起分享。

后来,我家承包了村里的一块花生地,父亲决定连同已有的菜地一起改种果树。母亲觉得用那么多地只种果树太可惜了,而且以后收成还不好说。为此没少与父亲争吵。可父亲坚持说:“我自有打算,你就不用操心了。”尽管母亲对父亲的一意孤行有意见,但她还是和父亲一起去种果树。父亲挥舞着锄头、铁锹挖树坑。母亲就扶正树苗、填土、踩实,然后父亲又去提水给树苗浇水。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只对果树情有独钟。自从栽上成片的树苗以后,父亲的心就全拴在这些树苗上了。每天一起床。他都要先看看这些小树,一去就是很久,母亲在家里常常十分担心。有好几次,突然下起了大雨,父亲忘记带伞,回来时身上衣服全部湿透了,一拧全是水。

父亲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在果园松土、施肥、拔草外,就是回家吃饭休息。一年中,除了大年初一因农村风俗认为不宜动用劳动工具以外,其余时间就没有什么能阻止他去果园的脚步。

有一年的国庆假期,我陪母亲去果园摘板栗。刚进果园,我就看见柑橘树下蹲着一个人,走近一看,才发现是父亲在给柑橘树做护理。父亲双膝跪地,猫着腰,用刀片小心翼翼地刮去腐烂的树皮。每个动作都是慎之又慎,生怕掉在地上的腐烂病菌蔓延。刮完后,父亲用刷子在树的“伤口”涂上药汁,再用塑料纸包扎。对树干上的那些小洞,父亲还会用注射器将药水注入洞内。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一年四季,果园里的春播夏管、秋收冬藏,这些活就够父亲忙的了。除了干稻田里的农活,父亲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交给了他喜爱的那些果树。育苗、栽植、管护、修枝,他一刻也没有闲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到成片的果园,树与树、枝与枝错落有致,间隙相让,风浸雨润,如同书画上的“艺术作品”,父亲是那样的欣慰和开心。

现在,父亲虽然年近八旬,但是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丝毫未减,他对果园中的那些果树仍然爱护有加。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勤劳、智慧、纯朴和善良,值得我用一生去体味。

责编/文邦

上一篇:石油工程的采油技术现状论文下一篇:小鸡蛋大快乐二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