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幸福家园

2024-09-26

和谐幸福家园(精选8篇)

1.和谐幸福家园 篇一

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建优美和谐幸福家园

—寿光市有害生物生态防治记实

面对园林绿化均分布在市民相对集中在城区的特点,我市城区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中全面采取生物防治技术、人工物理综合防治技术及利用仿生制剂进行防治等多种生态环保防治技术,有效的保护了我市的园林绿化成果。

一、生物防治

1、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在美国白蛾蛹期前,引进周氏啮小蜂在公园、游园及居住区等公共场所进行释放,利用成熟的周氏啮小蜂依循本能寻找并侵入美国白蛾或其它鳞翅目害虫的蛹内,在蛹内定居繁衍后代,吸尽蛹中营养,达到消灭美国白蛾的目的(图为园林工作人员在绿地内悬挂周氏啮小蜂虫蛹及放飞已羽化的周氏啮小蜂成虫)。

2、保护益鸟、益虫进行以鸟治虫、以虫治虫。

我市积极推广鸟类、益虫保护工作,市林业局成立了森林公安负责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燕子、山雀、灰喜鹊、啄木鸟、麻雀、家燕等益鸟得到有效保护,在日常病虫害防治中采用仿生植物制剂进行虫害防治,有效的保护了七星瓢虫、蜻蜓、金小蜂、螳螂、蜘蛛等益虫,加强水源保护确保了蛙类及蜻蜓的繁殖,也为生物防治提供了生力军。

二、人工物理防治

1、人工捉拿美国白蛾等害虫成虫。利用部分害虫成虫飞翔力不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园林养护员多的优势,人工捉拿天牛、美国白蛾、象甲、斑衣蜡蝉等害虫成虫,从源头上消灭了害虫,切断害虫传播途径,降低害虫危害基数。建立奖励机制,对人工捉拿美国白蛾等成虫活体的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奖励,从而达到群防群治的防治效果。

2、灯光诱杀:成虫期,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趋光性,用振频式黑光灯诱杀美国白蛾成虫,从源头上切断美国白蛾传播途径(图为园林工作人员在仓圣公园安装太阳能黑光灯)。

3、人工剪初:利用害虫幼虫聚集的特点人工剪除网幕或摘除叶片。美国白蛾幼虫3龄前吐丝结网,聚集在网幕中取食危害,网幕明显,容易发现,因此,在美国白蛾网幕期,采取人工剪除网幕,并就地销毁,是一项无公害,效果快捷的防治方法。在技术员指导下城中村市民剪除法桐美国白蛾网幕。

4、草把、药膏诱集:根据幼虫下树的特性,捆绑草把或涂抹杀虫胶诱集害虫。利用美国白蛾、黄刺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特性,在树干1.5米高处,用谷草、稻草、草帘等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集中化蛹,定期解下草把连同老熟幼虫集中销毁;利用草履介、尺蠖等越冬幼虫上树的特性在树干距离地面20-30厘米处涂抹20厘米杀虫胶诱杀上树危害幼虫。

5、人工挖蛹:在美国白蛾各代蛹期,寻找在树皮缝、土石块下、林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或土壤表层内、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越夏虫蛹,采取人工挖蛹的措施,可以取得较好防效。

三、植物源仿生药剂防治法

园林处直管的900余公顷园林绿地全部采用除虫菊·苦参碱仿生制剂及茴蒿素植物源制剂进行防治,有效的保护了人畜安全,保护了生态环境。

通过,园林职能部门及全市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寿光市生物防治推广率达100%,有效的改善了我市广大市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通讯员:王素珍)

2.和谐幸福家园 篇二

近年来, 湖北省黄梅县房管部门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人房结合、规范管理、创新服务”的工作思路, 坚持“管理全覆盖、服务全天候、环境全方位”的工作理念, 初步形成了创新保障性住房管理的强大合力, 使保障性住房小区成为活力、宜居、和谐的幸福家园。

坚持管理全覆盖, 着力构建活力家园

按照“政府引导、房管负责、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 黄梅县房管部门不断创新保障性住房管理模式, 找准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的着力点和结合点, 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行政府管理与市场管理相结合。本着“放手、放权、放心”的原则, 将政府房管部门该管的事管到位, 把更多的具体运行管理职能推向市场, 交给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按照社区管理全覆盖、服务广延伸的思路, 实施“四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由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区民警、物业四方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 建立小区管理中心。社区划分的片区网格内专门以保障性住房小区为单位, 将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和综合协管员安排到每一个网格, 并专门在保障性住房小区设立社区工作站。同时, 将物管员、楼栋门长作为网格管理员, 落实责任区, 形成了社区立体式、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网络。

实行物业管理与自治管理相配合。保障性住房小区居民多为特殊群体、困难群体, 管理难度大, 居民诉求非常复杂, 其后续管理关系着长期的惠民效果和社会稳定。为破解物业公司“收费难”、“居民反映问题难落实”等问题, 黄梅县房管部门以社区为平台, 建立相关部门、乡镇、社区联动机制, 积极探索居民自治管理与小区物业公司齐抓共管的新模式, 填补了小区管理的“真空”和“死角”。保障性住房小区逐步建立起住户代表委员会和住户代表议事会议制度, 保障性住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任议事会主席、物业公司负责人任副主席。小区以家庭为单位, 每15至20个家庭民主推选一名议事代表。通过召开会议、定期议事、民主决策, 确保了物业公司和居民的利益平衡, 有效化解了各种矛盾。

实行规范管理与动态管理相补充。为进一步规范入住保障性住房家庭居住使用行为, 加强住房的使用动态监督管理。黄梅县建立了严格的“三审两榜公示”的资格认定制度, 按照“个人社区申请、社区评议初审、房管所复审、房管局审核、逐级张榜公示、社会公开监督”的程序进行。通过严把准入关、审查关、公示关, 通过与各社区紧密联系, 确保了分配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房管部门积极与小区物管共同开展日常检查, 发现转租、转借、闲置、改变用途、违章搭盖、擅自拆改房屋和违规使用公共空间等各类违规行为的, 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制止。

保障性住房的档案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中重要环节, 县房产管理部门与物业公司分别对入住家庭基本信息进行登记, 掌握其动态变化情况。对所有保障性住房档案进行专业系统化操作, 并实行软件管理, 确保保障性住房档案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坚持服务全天候, 着力打造宜居家园

为使广大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不仅“住有所居”, 还能“安居乐业”, 黄梅县房管部门围绕“三进”做文章, 搭建了全天候服务居民的组织网络, 真正使保障性住房小区成为方便宜居的家园。

公共服务进小区。黄梅县把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进小区作为保障性住房小区服务工作的关键,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 要求保障房小区在规划选址时充分考虑基础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的需要, 保证政府公共服务在保障房小区没有“盲区”, 将教育、民政、卫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会、残联、妇联等民生部门和各类社会资源延伸至保障房小区。对较大规模的保障房小区, 房管部门通过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功能设置, 灵活配置人员, 促进群众诉求与特色服务的有机衔接。

乡镇社区进小区。黄梅县把乡镇社区进小区作为保障性住房小区服务工作的基层, 积极组织协调, 在保障房小区设立社区服务站, 社区服务站在乡镇社区的领导下, 开展社会治安、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统计人房信息、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民政救济、健康服务、文体教育等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组织建立小区自治管理组织, 了解、反映、处理保障对象诉求与建议。

社会组织进小区。黄梅县把社会组织进小区作为保障性住房小区服务工作的补充, 结合保障对象需求, 有效利用社会组织信息服务平台, 积极引导其自愿参与保障房小区公益服务, 为保障对象提供服务。通过与工会等组织沟通, 在保障性住房小区建立由住户组成的小区志愿者服务队, 协助物业开展小区公益活动和搞好服务工作, 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老年人家庭等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 劝导小区不文明行为, 维护小区日常生活秩序。目前, 在黄梅县惠民小区已尝试建立了3支、近50人的居民志愿者服务小分队, 对小区基本实现社会帮扶的全覆盖, 得到了广大小区居民的认可。

坚持环境全方位, 着力打造和谐家园

黄梅县房管部门把优化、美化环境摆在小区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 真正使小区成为和谐家园。

改善人居环境, 是事关百姓利益的民生问题, 是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为确保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的保障性住房能够真正体现政府对中低收入群众的关心帮助, 黄梅县所交付使用的保障性住房小区都配建了物业管理用房, 实现了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涵盖, 既方便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日常生活, 又降低了生活成本, 群众满意度较高。同时, 结合全县“四城同创”、“城管大会战”在小区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配套建设推进行动, 使小区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

黄梅县把保障性住房小区作为重点治安保护单位, 大力推动社区网格警务工作点机制, 在保障性住房小区建立了警务工作点, 安装监控设施, 大大降低了保障性住房小区发案率。在人口管理上, 充分利用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果, 按照“以房管人”模式, 对小区的重要管控对象、人口变动、房屋使用进行动态管理, 效果明显。同时, 为保障居民安全, 还在小区内严格落实“禁限鞭”规定, 禁止燃放烟花、礼花, 除特定时节外, 限制燃放鞭炮。

3.和谐幸福家园 篇三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又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大力开展社区和谐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无疑是我们群文工作者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课题。本文谨结合深圳部分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围绕社区文化在建设和谐文化乃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社区环境与良好社会文化氛围问题作一个大体上的探讨。

一、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活动网络,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目标

何谓和谐文化?有专家学者曾用拆字法解释“和谐”的含义说:“和”字由“禾”“口”两字组成,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也就是民生;“谐”由“言”字旁和“皆”组成,当理解为民主。所谓和谐文化,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民生与民乐问题,亦即是说要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要让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人人享有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有关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问题,刘云山同志在一篇专文中曾作过深刻的论述:“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养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社区,作为城市及乡镇居民的“居住共同体”,是城乡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人口集中、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社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小社会的和谐,便没有大社会的和谐可言。要让生活在每一个社区的人们能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欢悦祥和、安居乐业,就必须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文化环境和文明、健康、向上的氛围。不言而喻,社区文化在建设和谐社区以至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我們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崇尚“天人合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良性循环经济的同时,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和合”文化传统,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优质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努力实现广大居民的文化权利,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文化环境和文明健康氛围打下扎实的社会基础。

二、深圳经过多年来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和“文化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为今后建设更加美满和谐的社区文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区是构成城、乡的基本细胞,又是所在地众多居民的共同家园。社区和谐与否,关系到整个城市及乡镇的安宁与稳定。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和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城市的深圳,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实施创建文明小区活动,社区文化建设也已走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早于1994年,市政府就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地方物业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根据该《条例》规定,全市各区、街道、社区居委均要求设有负责本辖区的文化行政管理和协调机构,并配以文艺、新闻、体育等方面的专业员工,对社区内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扶植、引导、整合和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主要由居民自治,以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和连续性,并成为居民的自觉行为。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深圳社区文化建设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处于市中心地带的福田区,就是以市里制定的有关规定为框架,大抓“文化社区”建设和创建文明小区活动。该区区委区政府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不但把它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来实施,而且在布局上努力构造“一公里文化生活圈”,先后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完善文化馆、站和基层社区各类文化设施及活动网络,以保证各社区普通居民出门一公里范围内,就可以享受到公益性公共文化场所的服务。

该区莲花北小区共有5820多户,3万多居民的住宅区。由于街道、社区都很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所以在这个空间有限的小区里,建有3个可是同时容纳上万人的大型露天文化广场,11个各类文化活动中心场所;由社区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的文化艺术团体就有20个;而群众自发组织的小型文艺团体更达几十个。仅近几年,小区内共举办了300多场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在姹紫嫣红的社区文化氛围中,居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互不相识的局面,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融入了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之中。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社区文化让小区居民尽情分享和谐文化的欢乐与祥和。

十多年来,以“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为主要品牌的深圳市常设性社会文化艺术大展演、大检阅等系列群众文艺比赛和评选活动,拉动了数以千计的社区和上万名社区文艺积极分子,参与活动及观看的居民数百万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社区文化建设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至目前为止,有2300多个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小区,并涌现了象梅林一村、皇岗新村等大批社区文化先进小区。即便是在城市化转型期的宝安、龙岗两区,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宝安区新安街道所辖地域多数是开发比较早、人口最为集中的社区。该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实施《社区文化建设工程》以来,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各社区有关资源,采取多渠道等集资金,不断完善各类文化阵地设施和文化活动网络;尽量发挥辖区内的区、街道、社区居委三级各种文艺社团组织的作用,推动了基层社区文化活动的持久开展,为构建和谐新城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西乡街道的“桃源居”,是一个拥有5万多不同阶层人群居住的大型商品房住宅区,该社区发展商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在当地党委和政府以及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已打造成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示范单位和成功模式。这个20年前还是一片荒山野岭的住宅区,如今已成为所有业主无违法案例、邻里无民事纠纷、社区无黄赌毒,无未成年人犯罪的理想人居之地。业主们自发组织起来的舞蹈队、秧歌队、合唱团等各类民间社团,常年把社区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每年与文化部门联合举办的“桃源居”文化节等系列大型综艺活动,已成为该社区居民的共同节目,新老居民和谐共处在这个名不虚传的现代“桃花源”中,先后被联合国有关组织授予“全球理想人居”、“国际花园社区奖”等殊荣。

“桃源居”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切实保障广大居民的文化权益,大力倡导文明、关爱新风,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大家共建共享平安、祥和,共同构建和谐美好家园的先进事迹,不但给众多发展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化与地产互动的发展好模式,也为当地营造了一个社区文化建设成功的范例。这些实践经验和成果,无疑给全市社区文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深入持久开展和谐社区文化活动,是巩固文明社区创建成果和提高社区文化发展水平,实现“文化立市”、“幸福深圳”的重要途径

正如上文所述,深圳社区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的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它为本土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文化立市”和建设“文化强区”的宏伟目标要求来看,深圳社区文化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深圳是一座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新兴城市,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可是不少社区基础设施与人口迅猛增长与需求却未能完成同步。加之由于早期一些区域规划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导致部分街道、社区文化设施不甚配套,难以适应当今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特别是原特区管理线關外的几个新区,虽然全面实施城市化已有几年,但仅就社区文化而言,不少镇改街道、村改居委的社区建设和原住民的思想意识仍然处于转型期。要真正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仍有较大的距离。这种不平衡、不“和谐”状况无疑会制约着全市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步伐和整体水平。

因此,要使深圳社区文化事业可持续地向高层次发展,必须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大做文章,切实加强次发达或新开发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以确保全市社区文化事业健康、和谐地向前推进。

(一)继续加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活动阵地,进一步健全覆盖全市的基层文化工作网络。

社区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当地居民最直接的精神生活园地。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以及《深圳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等精神,把社区文化设施真正纳入各级城建总体规划之中。尤其是先后成立的几个新区及所属各街道办事处,应站在“文化立市”和贯彻落实《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高度,切实加大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为当地居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大力扶持工业园区的“企业文化”,关心弱势群体,尽量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深圳是一座典型的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比例明显倒挂、外来务工人员占总人口大多数的特殊城市。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在现时居住在本市的1500万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就达1200多万。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大部分劳作、生活在各大、中企业所属的工业园区,他们的文化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到当地社会的安宁与稳定。不认真解决千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文化需求问题,我们这座多层次、多元化的移民城市无论如何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谐”。

我们必须参照《深圳市文化局开展外来工文化服务工程方案》的要求,大力扶持各大小工业园区务工人员密集的社区,充分调动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感和兴办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千方百计满足广大员工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认真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社会职能和作用,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丰富优质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文化馆、文化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工作的主力军。全体群文工作者在认真做好当地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辅导和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的同时,要坚持文艺工作下基层,重点扶持各社区,积极举办各类学习班,为社区培养造就大批专、兼职文化指导员和业余文艺骨干以及热心社区文化事业的“文化志愿者”,努力提高社区文化建设基本队伍的综合素质。

(四)要充分发挥其他公共活动场所应有功能,满足社区不同层次居民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生活需求,真正做到社会公共文化资源人人共享。

深圳既是一座多元文化的移民城市,又是人口高度密集的新都市。要满足这么多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人群的各种文化生活需求,单靠各社区居委所在地有限的活动场地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应充分利用全市现有160个各类文化广场、178个“大家乐”舞台、83个公园以及其他可供利用的公共活动场所等资源,为广大居民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方便。

不久前,以“自然、和谐、康乐”为主题,围绕“加强公园文化建设,丰富公园文化内涵,提高群众文明素养,提升城市品位”为宗旨,历时3个月的深圳市“公园文化节”,就是一次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的具体实践。据统计,此次“文化节”共有456家单位、1573个节目、24889人参加演出,受益市民达207.5万人次。可见,其社会效益不能低估。象此类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对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居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营造和谐文化,实现公共文化资源人人共享的目标,无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和谐社区,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互相配合、大家合建、共同分享。但愿我们全体市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齐心协力创造更加和谐的社区人居环境,为实现“文化立市”、“幸福广东”的宏伟目标,构建文明和谐美满幸福家园而共同努力。

4.共建和谐家园 篇四

——我的第二故乡廊坊

十几载寒窗苦读,几经困难磨砺,跨过了高考这道坎儿,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与此同时也开始了我对这个陌生城市的融入与探索。回首过往的时光,看看岁月擦过的点点滴滴,缕缕清香洒满回忆路。阳光普洒暖暖入心,照亮前方的路一片光明。

融入校园

有过抱怨,为什么没有走到自己喜爱的南方,为什么没进自己理想的大学?当一切尘埃落定,面对现实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必须我也是这么做的——满怀信心来到了这里。虽然不喜欢北方的干硬,虽然没有太多南方的水汽,但我知道这个时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过多的抱怨身边的什么。校园里,我看到了天未大亮便在晨练的人们,那种不做懒虫的精神,即使在大学如此随便的氛围里,我们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看到了,自习室埋头学习的同学,那种勤奋,无论严寒酷暑,披星戴月,走在求知的道路上。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我看到了在“大学生素质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等一系列校园比赛中,同学踊跃报名参加,优秀地展现自己的特长与才华,年轻人的毫无畏惧,又水平不一般,这是一种环境——努力拓展自身素质的氛围。所有的看到让我恍然大悟:我的抱怨是多么的令人耻笑,我不应该那么挑剔环境,更应该做的是提高自己。

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脱掉那些一个人的自私,开始融入校园生活。于是操场上有了我跑动的身影,校园里有了我的读书声,自习室有了我趴案伏笔的勤奋。我开始正视我的大学生活,正视每一个二十四小时,不只是要学习好,参加活动,譬如朗诵演讲等,来提升自己的社会素养。多读书,来增加自己的内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所应有的素质,将在大学里一点点学习收获。我是这个校园的一分子,这里就是我的家,作为家的成员,我有权力,更有义务为这里作出自己的贡献,提升自己,为校争光。

融入廊坊

上大学,不只是上学。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形形色色,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是在走向社会。读大学,不仅要融入学校,也要融入这个城市。

廊坊,坐落在京津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承接地理位置最优越的美名。也正是此位置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没有大城市的人山人海,自独有一份令人怡心的繁华;没有无尽的喧嚣,自给人心灵宁静的港湾感。

有一个初中同学,一直想来廊坊,每次碰面都会关切地问:在那里怎么样?好吧?没等我回答又开始对我讲:多好的地方,肯定呆得特别好。他复读了两年还是没能来到这里。我开始在他的话里,渐渐喜欢这个城市。

每个周末,都会和同学一起骑上自行车,从学校出发,沿着街道,一条一条地走,标志性的建筑都融入心间。博物馆在哪里?中心医院在哪里?电子城在哪里?哪里的农贸市场东西比较便宜?等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在班里,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小导游了。同学有故友来了,带他们去哪里看廊坊?去哪里玩?去哪里购物?且听我们一一到来。融入廊坊,从熟悉这个城市开始。

爸妈来了,我作为这里的小导游,带他们转了转廊坊。人民公园、电子城、明珠购物广场等地。早晨的公园令他们印象深刻,爸说:“以后毕业就留在这里吧,这个早晨的公园让我看到了这个城市的面貌。”妈说:“这里环境不错,天也蓝,空气也好。”是的,我也觉得我开始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廊坊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但他也有自己的文化,高校文化,独特的城市文化。虽然没有太多灯红酒绿的奢华,我已经走进了这里,走在这里。融入这个生活圈里。

肩负城市责任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荣幸地留在这里,但肯定的是这四年我会一直呆在这里,度过我的大学时光。就像我的户口现在已经暂时落在这里,我这些年属于这里。

城市的发展,要靠所有的公民出谋划策,齐心协力做贡献。落在这里,我们对这个城市有义务。

今年九月,很荣幸加入了“廊坊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扶贫助残小分队,参加志愿服务。每周在课余时间,去残疾老人家里,帮她们擦擦玻璃,扫扫地,也陪他们聊聊天,不仅给他们带来帮助,也觉得自己的内心很暖,很开心。他们也给了我们在这个城市家的感觉。为社区的人们服务,他们大多在周末还要外出工作,孩子无人看管,我们志愿为孩子们做家教,陪他们学习,跟他们一起玩耍。为这个城市的志愿服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付出自己的汗水,收获了更多的快乐,也有更多的城市责任在我们的肩上。

肩上的不只是要学习好、各方面表现全优,更要成为这个城市的或许只是暂时的公民,并在这个公民的基础之上有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为这份城市的责任抬起头颅,挺起腰杆,承负责任感。

5.清洁家园、和谐乡村 篇五

----宽阔镇着力打造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

全面落实城乡建设责任制。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城建和国土的领导为副组长,各村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建设工作小组,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各村及相关部门签订《城乡建设耕地保护责任状》,并制订严格的考核方案。

更新规划观念,完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结合该镇实际,聘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对城镇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制定城镇建设详规,突出自身特色,着力将宽阔打造成“旅游纳凉之都”。

坚持建管并重,突出规范管理。以村庄整治为重点,推进“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活动,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卫生保洁队伍建设,完善配套投入机制,健全管理制度,使城镇管理工作、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12年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8户,村庄整治200户,居民建房10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850万元,完善村庄规划编制3个。

6.和谐家园作文 篇六

我养过小乌龟,它让我体会到与大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我的小乌龟很好看,横竖交叉的规则的花纹把墨绿色的壳华分成美丽的图案,它的一双小眼睛滴溜溜地转,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它的爪子小小的,长着尖钩似的指甲,尾巴一左一右地摆着,防备着周围的一切。

它吃东西的时候也很可爱,它缓缓地向食物爬去,还不时注意着周围的环境,一点响动也会惊得它把头缩进龟壳,人民都说胆小如鼠,我要说胆小如龟更贴切。当它拿到食物后,又是那么贪婪,一手按住肉,用嘴咬住其中一角,用力地拉扯,滑稽的是有一块肉弹到了龟龟的身体下面,短小的爪子怎么也够不到,笨龟龟竟不知道往后退一点,一个劲地摇头晃脑,它那呆头呆脑的样子令我止不住大笑起来。

我平时都把它放在玻璃缸里,有空的时候,就会把它放出来,它也毫不客气,满屋子乱爬,横在路中间,我也由着它。在我们吃饭时,它似乎也闻到了肉香,不知什么时候也已爬到桌下,一屁股坐在我的脚背上,尾巴左右摇摆,碰碰我的脚,我看了看,真好玩,它的前爪搭在我脚上,眼睛滴溜溜望着我,不时张张嘴,好象在说:“俺饿了,好吃的,给俺也来点!”我笑笑,抱起它放回它的小房子,丢了肉下去,它猛扑上去,狼吞虎咽地吞食着,仿佛十年没有吃东西过。

它很喜欢跟我玩,当我故意在它不注意我时就偷偷躲起来,可它很聪明,不出一分钟,总是能找到我,就象一条猎狗。

7.为留守儿童打造幸福家园 篇七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 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担当起留守儿童幸福守护者的角色, 积极把学校建设成为真正能为留守儿童“遮风挡雨”的幸福家园。

一、把学校建成留守儿童的幸福家园

(一) 开办寄宿制学校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夜间管理的空缺, 白天在学校有教师的管理, 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当下午放学离开学校, 离开教师管教的范围时, 就是问题集中爆发的时间, 因此开办寄宿制学校, 把留守儿童集中起来管理,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1、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 有助于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2、可以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不方便就近入学的留守

儿童提供就学保障, 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并有效减少留守儿童在家或上学途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实行寄宿制办学, 可以不断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有助于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二) 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1、健全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内容包括家庭情况、在校情况、父母所在地及联系方式、监护人情况、家访记录、关爱记录等;建立代理家长制度, 填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空白。代理家长主要由任课教师、退休教师以及学校发动的爱心人士组成, 学校负责对代理家长进行培训;任课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 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 经常与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让学生在学校也感受到亲情的存在。

2、建立齐全的功能室。

在留守儿童之家里开设阅览室, 舞蹈练功室, 体育活动室等, 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种兴趣活动, 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开设亲情聊天室, 利用电话和QQ聊天, 架起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桥梁,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不断升华;建立心理咨询室,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解决留守儿童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帮助指导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 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3、建立春苗营养厨房。

通过营养厨房改变留守儿童的就餐环境和饭菜质量, 让留守儿童“告别咸菜吃上营养餐”的幸福梦想真的变得触手可及。

二、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幸福守护者

教师要积极转换传统角色, 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既要做孩子思想道路的引路人, 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

1、用爱浇灌。爱是教育的基石。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关爱和督促, 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 教师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 从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上去关心、去照顾, 让他们得到爱的浇灌, 感受到家的温暖。如天气凉了, 提醒他们多穿衣;病了, 督促其按时吃药;违纪了, 多和他面对面聊聊等。同时应利用一些特定时间, 如各种节日、留守儿童生日等, 举行一些有创意的活动, 让留守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幸福大家庭的爱。

2、用心沟通。留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往往表现异常, 而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往往是摧残留守儿童的“重磅炸弹”, 因此教师应结合心理健康课, 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如设立“情感俱乐部”, 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 做学生烦恼的倾听者, 为学生打开“心结”, 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情感寄托的空缺, 排解留守儿童心中的疑虑、自卑、愤恨、焦躁, 让濒临残缺的心灵驶入“幸福港湾”。

3、以诚相待。教师要扮演好“严父慈母”和朋友的角色, 平等对待留守儿童, 真心诚意地指出他们的不足, 肯定他们的优点。在处理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问题时, 要不急不火、不粗暴,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 以父母般的宽容和朋友的理解进行及时地了解, 给予他们荒芜的心灵以帮助。

4、以理导行。留守儿童往往出现性格孤僻、纪律散漫等问题, 继续发展很可能变成“问题学生”。在教育前, 教师要先摸清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 通过班干部会、个别谈话、学生代表交流等形式, 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并利用心理学知识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以充足的理由使学生信服, 从而让留守儿童回归到正确的行为道路上。

作为当代中国特殊社会群体的留守儿童, 在一定时期内会长期存在并且数量会越来越庞大。为此,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爱心、诚心、耐心去帮助他们, 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 做留守儿童的幸福守护者, 把学校建设成留守儿童的幸福家园, 让留守儿童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幸福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 (1) .

8.用“心”构建和谐家园 篇八

【关键词】管理 和谐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8-02

园长是幼教工作的灵魂,新时期的幼儿园园长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比一比学一学,业务水平上台阶;赶一赶超一超,服务质量跳龙门。近年来,我园全面贯彻落实“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年”活动部署,全体教职工比决心、专心学、奋力赶、勇于超,不断提高工作精细化、服务优质化,整个幼儿园呈现出积极乐观的工作局面。作为园长,我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与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管理能力。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用“心”构建和谐家园。

一、打造师资,队伍建设——“精”

围绕和谐幼儿园建设,首先园领导班子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为教师树立良好的领头雁形象;其次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作用,鼓励骨干教师立足本职争当学习上的榜样、业务上的骨干、师德上的楷模;鼓励教职工自我加压、主动学习,为职工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帮助教师在幼儿园发展和自身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园所形成积极、努力、团结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进落实“名课、名师、名园”三年发展规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责任感。

为了活跃气氛,创建和谐团队,幼儿园经常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领导重视,育人环境——“优”

在社区领导大力支持下,我园的硬件设施得到很大的完善,室内外焕然一新,从幼儿安全角度出发铺设塑胶跑道、走廊安装安全护栏扶手,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

在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物质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将心理环境的创设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开展“微笑服务明星”活动,要求每一位教职工从自身做起,积极创设宽松、和谐、宽容、信任的人际环境,努力优化师幼关系、同事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等,让微笑常挂脸上,让爱常驻六幼,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六幼爱的温暖。

三、保教并重,服务意识——“强”

一日活动是对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保教人员向每一分钟要质量,以真诚、细致、超值的服务,不断提升家长满意率。根据以往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严重现象,通过体验式家长会、中大班家长见面会、幼小衔接家长座谈等形式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博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高度赞赏,使在册幼儿数不断攀升。

我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了管理局组织的北京、上海南京名园跟班学习、参观学习。学成之后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园本培训交流。他们带回的先进理念对我园老师今后主题教学、环境创设、区角游戏活动起到了借鉴作用。

充分发挥幼儿园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分阶段有重点的请心灵手巧的老师培训保育员折纸、泥塑,请舞姿优美的老师教大家学习律动组合,请基本功扎实的老师指导保育老师的简谱视唱。保育老师们学习积极性高涨,勤学苦练,班里的活动区中自制玩具越来越丰富,课堂上时常传来保育老师的稚嫩琴声。

四、严谨规范,安全管理——“细”

重视卫生保健工作,提高防病控病能力。重视安全保健,创建平安校园。我园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坚持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坚持每月安全检查,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后勤人员的安全责任心,严格按卫生部门的要求做好食堂的索证、进货验收、留样、消毒、卫生等工作,规范各项操作程序。各班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借助新闻报道的安全事例向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家长持卡接送工作。结合消防日开展师生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定期向全体教工教授正确的消防器械使用方法,加强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全体教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家园合作,携手共进——“诚”

幼儿园要生存发展,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因此密切与家长的合作,积极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统一家园教育的步伐,使家园密切合作。通过开展家长进课堂、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听取家长意见,重视家园的互动性,充分整合和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让家长成为参与管理幼儿园的一分子,不断提高家长满意率。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通过亲子旅游、亲子游戏、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加深幼儿园与家长、幼儿的情感和联系。

园长是一个园的领头人,在教育观念上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确立培养完整儿童理念;在管理思想上要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在管理行为上,要采用柔性管理的方法,注重营造健康向上的园所文化氛围。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辛勤和汗水来营造幼儿园的和谐氛围,让教职工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共同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创新管理》.2004,3

2.《多元整合幼儿园管理》.2007,8

上一篇:行政月度工作简报下一篇:电气应知应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