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我盘点散文(精选4篇)
1.年味我盘点散文 篇一
在我们农村老家,腊八象征着进入春节倒计时,明天就是腊八了,年味一天天地浓了,空气中弥满着过年的味道,家家户户都开始着手忙碌置办年货。小镇上的集市更是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派节日的祥和气氛……
——题记
一
“腊八祭灶,年夜来到。小闺女要花,小小子要炮。老婆要个破棉袄,老头没啥要,要个破草帽。”这是我们小时候过年时和小伙伴们跳皮筋时常念叨的一首儿歌,如今依然耳熟能详。记得小时候,每当腊八这一天,勤劳的母亲总会早早地起床,在地锅里用红豆、绿豆、花生、芝麻、玉米糁、麦仁等熬上一锅腊八粥,害怕糊锅,母亲就不停地用勺子在锅里转着圈子搅动,虽然是寒冬腊月天,母亲却忙活得满脸汗珠,她的脸上洋溢着满是喜悦的表情。看着色彩鲜艳的粥,闻着浓浓的、香香的味道,让我不觉垂涎欲滴,我和妹妹总会美美地喝上两大碗。
小时候,我盼着过年是有私心的,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好吃的,像白面馍、炖肉、炸丸子……过年还可以穿上新衣服,这是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家里的孩子多生活条件差,从小到大我总是拾哥哥姐姐的旧衣服穿。一件棉袄,大了穿破了才舍得给弟弟妹妹;一双棉鞋因为脚长得快,总是在大拇指的地方穿出个大洞,也舍不得扔掉,母亲便在灯下把它缝了又缝,穿在脚上依然感觉很暖和。小时候,只有家里穷,买不起衣服,才会在衣服补丁摞补丁。可过春节那就不一样了,家里条件再不济,做父母的想方设法也会让孩子穿上新的衣服,过年时喜气洋洋的。
腊月里,母亲会亲手为我们每人缝两件新衣服,春节那天,罩到破棉袄、棉裤上。她的线筐里放满了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棉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停在爱的港湾。小孩子是没有多少耐心的,母亲还没有做好鞋,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拿着没有做好的鞋样,在自己的脚上比划来比划去的,看看哪一双是自己的鞋子。鞋子一完工,母亲总会高兴地招呼我:“巧儿,来试试你的棉鞋,看看合不合脚?”我高兴得一穿上就不愿意再脱下来,如获至宝,爱惜得不得了。
父亲也像个孩子似的慌着过年。一向不下厨房的他,每到春节都是最称职的厨师,忙里忙外的。他去赶集买年货、发面、炖肉……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不轻易做饭,只有家里来客人了,父亲才会卷起袖子到厨房里露两手。父亲的厨艺顶呱呱的,绝对不在母亲之下,每听到我们的夸奖,父亲脸上总会露出少有的笑容。
父亲最拿手的是写春联,他的一手好毛笔字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每年春节前夕,我们家总是门庭若市,热闹得不得了,这个说:“叔,麻烦你给写副对联呗!”那个说:“老哥,我把笔墨纸都准备好了,烦请给写一副对联!”并顺手给父亲送上一支香烟,父亲忙得没有空吸烟,把烟夹到耳朵上,就忙活开了。村里的老少爷们都喜欢向他来讨要笔墨,父亲是个热心肠,他总是来者不拒。如今,人们都用上买的对联,想要什么字体、什么花样,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父亲的墨宝也束之高阁了,这让父亲多少有些失落,但他依然如孩子般喜欢慌着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记得第一年上班,我每月工资并不高,自己吃吃花花也没有几个钱了,但毕竟是自己亲手挣的钱,不用再向父母伸手要钱了,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回家过年,我把自己挣的钱给母亲和父亲一人买了一身新衣服,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这是我巧姑娘买的衣服,不大不小正合身!”父母是多么容易满足啊,他们为儿女付出那么多,儿女哪怕只有一点点回报,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二
结婚后,每到春节前,我和爱人孩子总会坐上公交车回到老家,和公公婆婆一起过年。婆婆像有心灵感应似的,总是趁天好早早地为我们晒好了棉被,把我们结婚时居住的小屋收拾得一尘不染。年年如此,她盼望儿孙们归来,许是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三十晚上,一家人可以有说有笑地吃上个团圆饭。邻居们会热情地来串门拉拉家常,冷清的小院,因为我们的回来而变得充满了欢乐,可是我们总是在家住不上几天,就匆忙地回到了开封,初四再回到娘家走亲戚。
公婆都是节俭惯了,不舍得乱花钱,那台黑白电视陪伴他们多少年了,一直不舍得换掉。有时,公公拉着天线在那儿摆弄半天,还不出个人影。那时,我和爱人也是靠自己打拼刚在城里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生活并不宽裕,那年春节我和爱人一商量,用自己不多的工资为二老买了一台纯平大彩电,坐长途汽车运回了老家,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总算可以坐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不用再跑到大哥家去看电视啦。
他们在农村生活惯了,不愿意跟我们到城市里生活嫌闹腾,也没地去串门。我时不时地回来看望他们,春节就在家住上个三五天。平时,家里只有二位老人,公公烧锅,婆婆做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农闲时,他们到街上和村里人天南地北地聊着天,倒也过得自在。家里那只小黄狗,记忆特别好,别人来我们家,它可能还会汪汪汪地叫两声,可是看到我们回来,它就会快速跑过来,亲热得围着转来转去,尾巴摇得更有劲了,一会儿扑上来撒欢,好像在说:“主人,你们可回来啦!”
去年,爱人因工作需要去了国外,春节也没有回来过年。为了不让二位老人伤心,我和女儿决定依然像往年一样,回老家陪她爷爷奶奶过年。在大年三十那天,二哥开着车把我和女儿送回婆家过年。公公婆婆眼里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落寞,我知道她准是又想念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了,但看到我们回来很高兴,他们把过节的东西早早地就准备好了,什么也不让我操心。公公领着孙女买上几挂鞭炮,在门口放个噼哩啪啦震天响。公公虽然不善言语,但人很善良勤劳,门口的春联,公公二十八便早早地糊到了门上,年年少不了的是门口榆树上贴着:满院春光,院门口的电线杆上贴着:出门见喜,喂牛的牲口槽上贴着:六畜兴旺。这不大的农家小院,因此处处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今年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好了,也买上了新车,我和爱人准备自己开车回家过年,让公婆坐着自己儿子开的车到城里逛逛春节庙会,让二老也享享清福。虽然还没有到春节,但我的心却早已飞回到了故乡,我已经闻到了那浓浓的年味,感受到了那让人牵肠挂肚的亲情……
2.年味著名散文 篇二
久居闹市,早已经习惯了每天的按部就班。年关已近,却总在怀疑是不是真的要过年了。总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只有在路上看见那些红红的福字,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才不得不相信,是真的要过年了。
其实,内心还是怀念小时候的年味。虽然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好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但那时候的岁月,却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记住,去回忆,去眷恋。
小时候,年味是一卷泛黄的刺绣。朴素的针脚,蜿蜒着儿时的快乐与童真。
那时候,一进腊月门,就会有一种淡淡的喜气与忙碌萦绕在耳边身畔。一场雪后,大片大片的阳光照耀在屋檐上。空气里到处洋溢着一种叫做吉祥的气氛。寒冷的北风,好像渐渐疲倦,偶尔会停靠在窗外的石榴树上休憩,广袤的平原一片寂静。
街道两旁,红红的灯笼,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福字,开始陆续走进千家万户,就等除夕那天,用来装饰来年那个红红的希望。每当这时,父亲和母亲都会开始忙碌各自的分工。
父亲会把平时乱七八糟堆在院里的柴火,仔细的用砍刀或者斧头裁成一段一段,整齐的摆放在某个墙角,等母亲用来生火烹煮。然后,就会把一些黄米用清水淘洗,捞出沥干,等晾的半干就开始把黄米里面的小石头或者沙子挑选干净,拿去邻村的大石磨上磨成米粉,用来做年糕。最喜欢妈妈做的年糕,放一点糖,粘粘的,香香的,甜甜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清香,现在想想还是意犹未尽。
通常,我做的活就是擦玻璃,不一会就可以让一整个窗户明亮的一尘不染。偶尔,母亲也会让我帮着做一些小活,譬如烧火,或者喂猪,平时母亲都不用我,只有到了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叫上我。
日子,不觉到了腊月二十一,父亲和母亲就开始扫尘。这可真是个累活,因有的大物件一年没动过,就需要挪开或者搬到院子里,等把屋子里扫好了再搬进去。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钻进暖暖的被窝,闻着阳光的味道,虽然累点却感觉真的很幸福。
忙着,说着,笑着,不觉又到了该我过生日的时候。我的生日是腊月二十六,不知为什么,母亲总会把做馒头这一件大事情放在这一天。印象中,在娘家时好像每个生日都是与馒头有关。
每当这一天,便会有邻家的婶婶大娘过来,帮着母亲蒸馒头,由于是摆供要用的东西,所以母亲从来不让我们小孩子插手。
好像她们早就做好了分工,拉呱一会就开始做各人的工作。通常,都是最有劲的那一个和面,由于面需要比平常硬一些才可以站住形。剩下的几个人就开始轮流把和好的面从一遍揉到两遍到三遍甚至四遍。慢慢的,一块看似粗糙的面被母亲他们雕琢成了一个个白白的泛着光的大桃子。这些大桃子一般差不多就是两斤或者两斤二两。为了准确一些,我还看到婶婶把揉好的面团都称了一下。呵,她们的手可真准,一般都分得八九不离十。
“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这一直是母亲他们的话题。其实,那时候真的不懂是什么含义。现在终于明白了,面越揉越白越劲道越好吃,至于“打到的媳妇”在现在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我想应该不会有这种现象了。爱还爱不够,怎么舍得打呢。
等面桃子在他们手里转了好几遍,母亲便会下炕去烧水。她要将炕烧热,这可不是为了再暖和一些,她是为了让炕热了以后便于做好的馒头起发得快一些。
馒头在母亲们的手里越揉越白,圆圆的头顶泛着淡淡的青光,不久就成了一个个小圆柱体。为了让做好的馒头起发得快一些,母亲总会准备一床干净的被子折叠成上下两层,中间再放上包袱。那些小柱子,就像一个个小娃娃一样被母亲们放在了暖暖的被窝里。
屋子里渐渐热气腾腾,由于炕比较热嘛,那些成型的馒头在被窝里开始发热,冒出热气。就这样,轻声笑着,做着,揉着,就像一场盛大的聚会。忽然就会感觉有种暖暖的东西在心间漾开,我体味到了淡淡烟火里的快乐与简单的幸福。
馒头,在母亲们的说笑中做好蒸熟了。如果时光充裕,母亲就会直接蒸年糕。最喜欢吃年糕,粘粘的,蘸一口糖,又香又甜,不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了。那时,虽然不曾刻意为我过过生日,我却永远记得母亲和婶婶大娘们忙碌的身影,还有那蒸好的馒头浑圆浑圆的像一座座小山,洁白,剔透。
时光如水,淡淡如烟。现在回想起母亲们做得大馒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知道,那里面不仅有劳动的艰辛,更有一份他们对来年的敬重与希望。
结婚后,生日都是在婆婆家过。虽然再也看不到母亲们忙碌的热闹劲,却依然可以感受到母亲一样的温暖。婆婆再忙,也会和公公准备好一桌子菜,大家一起吃着,笑着,生日就在其乐融融的一顿晚宴中度过。感恩十几年以来,婆婆始终如一让我在浓浓的亲情里感受她不曾说出口的爱意。
生活,浓墨淡彩。总认为过年,是属于一岁中最浓的那一笔,隐匿着盛大的狂欢。我们作为龙的传人一直重复着相同的习俗。腊八,辞灶,除夕,守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渐远的岁月里拥有了更多的智慧与精彩,我们也越来越知道珍惜珍惜这种平淡而深远的幸福。
3.故乡的年味散文 篇三
响腊月,闹正月。
腊月的一声爆竹,倏然炸开尘封的记忆,故乡的年味一如奔泻的潮水,汹涌漫过比脚步更远的路,裹挟着感动,强悍在心头登陆。
故乡,不是地球仪上的符号,也不是身份证上的地址,而是魂牵梦绕在心灵深处的一个声音,一个隐藏在小脚趾盖上流传久远的故事。
腊月不绝于耳的爆竹,是遥远故乡的呼喊。
爆竹不响,没有年味。
爆竹不响,游子不归。
2
母亲一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就能让父亲手忙脚乱忙活半天。
二十三,祭灶官。
祭灶,是全村男人最圣神的一项劳动。
一张花花绿绿的纸,衬托着灶王爷和灶王奶,也衬托着五谷丰登的年景和一日三餐的生活。面如满月,慈眉善目,富富态态,宣示着眷顾黎民百姓的决心和对千家万户的承诺。
灶糖太甜太黏,灶王爷说,无需煞费苦心,我懂得人情世故,识得人间烟火。
无需好奇,灶王爷骑着毛驴,带着干粮,就可以平步青云:二十三日去,大年五更来。
肃然起敬,只有学着父亲的样子祷祝: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3
没钱,也得把房子扫得干干净净。
缺粮,也得把家里整得亮亮堂堂。
二十四,扫房子。
大长一年,难免会有穷圪渣落在粱上,旮旯缝道必须打扫,不能让来年有半点晦气。
乡下人再穷,也得讲究这些。
只是,关于健康的话题,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还没来得及挂在嘴上。
扫灰除尘,擦桌抹櫈,虽说不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家,可满眼的整洁,叫人看着就清爽利朗。
4
二十六,割块肉。
记忆中的肉香,最是诱人,胜过山珍海味。
就着斜坡挖一个圆坑,一口大铁锅往上一放,不用招呼,大人小孩都会齐聚过来,等待一个盼望已久的时刻。
杀猪啦——大人们说的这样短促,而兴高采烈的孩子们却是这样扯开嗓子吆喝:杀——猪——啦——
能把猪尿泡抢到手,用土挫去油腥后当气球吹,也并非所有孩子的造化。那种眼气人的炫耀,让你感到能有一个会杀猪的爷爷,都扬眉吐气,敢说大话。
肉,或多或少总要有些。生产队,那时也摽着劲比富。队长的脸,需要用社员的真心笑容去贴金。
把肉割回家,这年就过踏实了。
5
约定俗成的日子,四合院里的每一家都在做着同样的事。
二十八,蒸馍馍。
东屋蒸花卷,西屋蒸豆包,南屋蒸枣花,堂屋蒸大馍。
这时候,小院里最繁忙,小院里最温馨。
忙碌的.婶娘两手沾面,烧火的叔伯叼着烟锅,嬉戏的孩子唱着童谣,撒欢的狗儿上蹿下跳。
袅袅青烟从小院升起,带着温暖在树梢统一集合。
每家每户,馍要蒸得铺天盖地,堆成小山,吃过十五六,吃到龙抬头。
从早上到黄昏,左邻右舍都在大张旗鼓渲染一个以食为天的主题。
从村东到村西,整个小村都在聚精会神传播缕缕垂涎三尺的馍香。
6
家里没有识文断字的人,也要买张红纸,请舞文弄墨的先生写幅春联:鸡鸭成群快快长大,牛羊满圈多多益善。
不用对仗工整,无需高深文雅,图的是个吉利,要的是个心情。
还剩一溜红纸,也不能浪费,就写个“树木兴旺”、“出门见喜”吧。
庄户人家过年,过的就是热闹,过的就是盼头。
4.童年的年味散文 篇四
瑞雪兆丰年。
只是今年这前前后后的两场大面积,大范围的降雪,着实是给出行,以及其他方面,多多少少带来了一些不便。
工地上大多数的工人已经放假提早回家了。工地上只留下了当地一些少数的工人,清理完成做点零活,做最后一些收工前的善后。爸爸在工地上负责开挖剩下的几个下水管道,而连日的几场降雪,大雪过后地面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寒冰。每天早上出门上班时冻的人搓手跺脚的,续挖下水管道的工期也只能往后一拖再拖。
气温偏低,地皮表面冻的结实,冻的实在挖不开!
妈妈作为保洁工,平时没有休假日,寒雪天气依然在高速公路上清扫路面。原本工作还算省心吧,而几场大雪过后沿路结上了清冰。每一次上班的来回,因为路滑不能骑车,只能步行走着去。上下班3/4公里的路程,加上妈妈负责清扫的路面距离。来来回回,反复的几天走下来妈妈的脸开始浮肿得厉害。看到她每次下班回来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脸颊爆红的样子,我真怕这场寒冻再不结束的话,妈妈的身体真该要吃不消了。到那时该怎么办?
临近腊月初八,爸爸妈妈依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家里已然一团乱,我和妹妹眼睁睁的看着,身体且一动不能动只能躺着帮不上什么忙。心里只期盼着爸妈的身体都好好的,别因为工作的操劳,不要因为想让我们过上一个好年,而把自己给累垮了。
农历二十三,过完了小年,这下爸爸妈妈这才总算忙得差不多了。家里面开始也慢慢有了一些年的味道。开始零零散散的置办年货,开始上街货购物,打扫房间,闲暇之余享受慵懒的年前喜悦。
要说过年,记得小时候别说是现在(已经过完小年了)。要知道提前,早在大半个月前,村子里面的大人们,家家户户,早早的就开始着手筹备起过年所有的吃喝啦。每逢临近腊月,老老少少,大人小孩们的脸上都挂着幸福欢乐的笑脸,交手以待只等着新年喜庆快快的到来。童年的年味,仿佛格外的浓厚,对于新年的期许也特别的厚重。它就像一壶精心酿制的美酒,因为有着一点一滴亲力亲为细致精心的准备,因为有了家人共同付出岁月的酝酿。所以待到开封时,等到彼此大家品尝着侵入了自己汗水酿制的美酒,唇齿之间的滋味自然也是格外的甘甜。
记得童年过年时,家人们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无论走到哪里都跟赶大集似的队伍排成长龙。在农村吃的小麦面粉都是大家自己个磨的,过年时家家更是要提早个半个多月,趁着天气好,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淘麦子了。
每到这时房屋后面那块平日里闲置空闲着的场地,此时已然就成为了大家争先抢后聚集热闹的场所。早上起来大人们会排队先积攒好,淘小麦所需要用的清水。接下来随后的整个过程,大致得要用一个偌大的塑料盆,先将打好的麦子放进盘里,然后在倒上清水,用竹条编织成的罩滤,一下下轻轻的打捞起漂浮在水面上的杂物。最后在用罩滤把水里的小麦轻轻地捞出,从而过滤出参杂在麦子里面的石子。然后把麦子放在席子上晾干水分,再就可以磨成我们吃的面粉了。
先将麦子淘好,接着还得放在席子上晒干。要想磨成细致雪白的面粉,这个环节必不可少,而在着整个晾晒的过程中怎么又能少了我们的偷吃贼,来凑热闹呢?
要知道自古对于美食,万物生灵,都有着与世俱来本能的天性。
说起在农村,农家人平日里,大家少不了会闲养着几只雏鸡。等到长大以后公鸡大多是卖掉,母鸡就留着下蛋。这些小鸡仔儿平时就散养在外面,自己个觅食。而像这种集中晾晒麦子,要说这等的好事儿怎么可能少得了他们凑热闹呢。当预备着淘麦子,早上人们还在筹备中时还有开始,这些个小贪吃鬼,已经开始围绕在大人们身后跃跃欲试准备好了。当经过了一大早的,淘麦子,晾晒麦子,中午的大人累得已经直不起腰板了。要像这种驱赶小鸡的活,一般就会交付孩子们接手。临走前,大人们还会再三的嘱托道;乖乖的你就待在席子旁边看着,可哪都别去哦,知道不?还会眯着自己那双极其温柔的眼睛对孩子说,俺回家拿个东西一一会儿就来。小小孩童听着妈妈的嘱托交给自己的工作,一下子突然责任感增强,摇晃着脑袋,小脑瓜晃得像个拨浪鼓似的`,连连的点头回答俺晓得!
然而谁料想,大人们这才刚走不一会儿,旁边的小伙伴就来引诱喊他咧。一遍遍说着来,快过来咱们一块玩沙包呗。小家伙眼瞧着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诱惑机会,另一旁又是妈妈特意嘱托给自己的事,滴溜着脑袋,眨巴着小眼睛,心里只想着到底自己是去呢?还是不去腻?这时抬头在看一看远处的小鸡仔,此时已被自己赶得不知所踪了,那么索性就和小伙伴们玩一会吧,就一会会儿应该没事儿……
天边的日头太阳从南边开始慢慢的往西斜。探头看看满地铺满的小麦,此时居然无人看管,这时候我们的偷吃贼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抖一抖羽毛,得瑟的拍打着自己的一对翅膀,随即悄悄摸摸,轻轻地慢慢摸索着前行,悄悄的就这样来到了席子旁边。睁着一双明惶惶的大眼睛,仰长了脖子,东瞅瞅西望望。所幸没人赶自己了这下可能吃个痛快了。一会的功夫,乒乒乓乓,只听到身后传来一阵阵急切的敲响。小孩伸着脖子回头一看,只见身子后面的席子上,已然围满了哄抢食物小鸡仔儿。看到此景不敢继续贪玩,随手捡起一支地上的苞谷秆奋力的向鸡群跑去,一边喊着一边驱赶,小鸡仔听到了喊声说是迟那时快,越过了席子,纷纷的四处仓皇逃窜。急忙逃跑时小鸡爪哧溜一划拉,一个不小心就将席子上晾着的整整缩缩的麦粒蹬踏的洒落了一地。就在这时妈妈忙完回来了,看着眼前的这般的情景,气得是即拍手又跺脚,指责落荒逃窜的小鸡贼说,给我等着再敢来过年就先把你炖了吃。一边吼着一边还捡起一颗小石子,向着已经跑走的鸡群丢去,结果惹来一阵哈哈大笑!
其实过年在农村,家家户户大多都一样,需要自家磨面的人会有很多队伍往往排长龙。每天从早上排到晚上的都有,而且像这样声势浩大,蜂拥而至,场面壮观的情景还有很多很多。过年除了每家要磨面,蒸馒头,还有就是很多人会两三家凑在一起,或是家庭成员人比较多的,过年必不可少的还有要数做豆腐了。
每次回忆起,那时的那个场景,我都会情不自禁忍不住的想笑。
每回前一天晚上,特意要挑好黄豆,泡好黄豆。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就挑着担子去磨黄豆了。因为如果去的晚了又会赶不上哦。哈哈!
等到中午磨好黄豆回来,家里面的人早早以吃好了早饭。已然已经收拾好了锅碗瓢盆,已经提前烧好了一大锅热水,就等着爸爸回来开始过豆浆了。要说起过滤豆浆,那可是一个费力的技术活哦。因为要把烧开的热水和豆渣一起放进一个密紧严实的布袋子里,然后不断的用力使劲的挤压才能把豆浆完全挤出来,将废弃的豆渣分离去除。
那么为什么?每一次以想到当时的情景,我都会忍不住的想笑呢?那是因为黄豆的身上全都是宝哦。嘻嘻。在童年那个物质并不是很丰富的年代里。过年做豆腐,要知道从一开始大人们才刚刚开始着手准备时,一旁的我们已经就开始兴奋的在等待了。汤锅这才刚刚烧开,一旁已经等待已久的孩子,已经叽叽喳喳的吵着要喝豆浆了,俺要喝豆浆。说起那会豆浆的味道,真是粘粘稠稠的可要比奶粉还要香呢。一碗热腾腾的豆浆,烫的嘴巴吸溜吸溜的还没下肚,锅子里面的豆腐脑这时又该出锅了,趁着松软的豆腐脑,大人还没有完全将它装完箱板,怎么的还不得一人再来上一碗豆腐脑啊。哈哈哈!
一波接着一波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年味,等到这会在看一看时钟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俺的两个眼皮早已是不听使唤,怎么的也是等不到热豆腐开箱了呀,嘻嘻。每每都会这样,每回都是那样迷迷糊糊的就睡着了。所以想一想童年的傻气,儿时过年的情景,还真有点像现在的开心的段子呢,黄豆可真是全身都是宝啊!一场豆腐盛宴任你怎么吃也吃不完,仿佛就如同这童年快乐的回忆一般。
【年味我盘点散文】推荐阅读:
心中的年味的情感散文11-24
我心中的年味为话题作文11-14
盘点我的暑假生活三年级作文750字08-29
失去年味作文12-19
春节年味浓作文08-24
年味作文800字09-14
高一年味浓作文10-05
优秀作文:年味10-27
年味-六年级作文11-07
年味的高二作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