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反思

2024-11-06

我是中国人反思(精选12篇)

1.我是中国人反思 篇一

一、主题活动背景:

开学一个月后就将迎来祖国妈妈的生日――十月一国庆节。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龙的传人的笑脸,都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了痕迹,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孩子们对这个节日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有关国庆的、祖国的知识,这些可从孩子的日常交谈中发现。如孩子们会问:“长城到底有多长?爬长城累吗?”“国旗上为什么有五颗星?”“北京好玩吗?究竟有些什么?”“少数民族的.人和我们一样吗?”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想知道,想了解的。根据孩子们已有的粗浅知识和想深入探索的欲望,我们将开展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帮助孩子们了解: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是龙的传人;长城、长江、黄河是中国的象征;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京剧、国画是民族的艺术,还有我国多民族的民俗民风,这些都将在这个主题活动中等待孩子们去探索,随着他们的发现越来越多,惊奇越来越多,感受也会越来越深,他们的内心会逐渐萌发出爱国之情。

二、主题开展情况:

活动一《我是中国人》

幼儿对祖国认识得最多的便是国旗、国徽、国歌,而对祖国的文化历史却知知甚少,西方国家的东西越来越多的影响了幼儿,饮食、服饰等越来越西化,孩子们冲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日益滋生,因此我选择中国文化历史的题材,希望孩子们更多的了解中国人的伟大与智慧,从而使孩子们感受做中国人的骄傲。

在活动中,我将祖国的文化历史用角色游戏――参观展览会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而筷子游戏和功夫表演让幼儿得到了自我展示,整个活动都时刻的吸引着孩子,气氛十分的活跃,幼儿对祖国的文化也了解得很多,对自己是中国人也感到更加自豪。

活动二《戏说脸谱》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京剧脸谱、服饰、唱腔都非常有特点,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动作,都深深吸引孩子们。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的探究中,为满足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我特地教了两首京剧选段《戏说脸谱》和《红灯记》。每天总是听到孩子们在不听地的唱,边唱边自己做动作。为了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京剧,设计了了这一活动,旨在从京剧脸谱入手,让幼儿欣赏、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听听、哼哼、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对我国的京剧艺术有了一个浅显的初步了解。从一开始幼儿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睁大了眼睛看录像中的包公,因而勾起了他们想说的欲望。在谈感受时,幼儿各抒己见,踊跃说出自己的感受,由于幼儿已学过一些京剧选段,所以在了解脸谱色彩所代表的含义时,幼儿能轻松掌握,并根据自己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制作出各种形象的脸谱。

活动三《中国功夫》

近年来社会上对外国的节日、文化比较崇尚,而在很多地方忽视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因此,开展了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从四大发明到现代火箭;从中华健儿勇夺奥运金牌到我国的名胜特产;从国粹京剧到各民族歌舞┅┅孩子们发现越来越多,惊奇越来越多,感受也会越来越多。在看了成龙的电影和动画片《大闹天宫》后,幼儿对中国工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选取了《中国工夫》这首歌曲,让幼儿体验中国工夫的雄壮有力的气概,激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中国工夫,给幼儿以表达表现的空间。使幼儿能在音乐气氛的感染下,在富有力度的动作表演中,对民族精神有所体味,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让孩子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中国武术?这次活动只是“我只中国人”主题的一个活动之一,我们还将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让孩子了解我们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中国人,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小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和强盛作出应有的贡献。

活动四《国旗飘飘》

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经验,创设了“国旗飘飘”,搭建“长城、天安门”,结合民族音乐、舞蹈、展示民族服饰等,这些都是为了让幼儿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进一步感受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初步感受多元文化。“国旗飘飘”随着一幅世界地图的投放引起了幼儿新的爱好点,他们画的这些国旗是哪个国家的?这个国家在地图的什么地方?他们会经常在地图边寻找。

2.我是中国人反思 篇二

2012年夏天, 浙江卫视的一档选秀节目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中国好声音》从大量同类的节目中脱颖而出, 收视率颇高, 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这档来自荷兰的选秀节目霸占了全球2012年的夏天, 从欧洲到美洲再到亚洲, 它的身影无处不在。在中国, 由灿星公司引进制作, 浙江卫视作为播出平台, 节目大获成功。总结起来, 大概有以下几点重要的原因:首先, 选秀样式新。以前的选秀节目从来没有只听歌手声音而不看歌手造型的先例, 从这点上讲, 《中国好声音》是注重声音品质的;其次, 评委组合新。以往的评委经常会有非歌手出现, 但这次的评委组合全部是专业歌手, 各有特点, 在各自的领域和时期内对中国流行乐坛贡献很大, 并且直至今日, 他们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所以评论和意见更能让人信服。再次, 选手本身水平较高。之前的选秀节目任何人都可以报名, 所以水平难以保证。《中国好声音》的参赛选手是节目编导通过各种途径“淘”来的, 因此, 音乐品质更胜一筹。最后, 赛制创新。这次的评委不是单纯的评委, 节目赋予他们的责任不仅仅是评论, 更重要的是创建一支属于各自的小团队, 在小团队的训练当中, 他们要履行导师的责任和义务, 那就是指导帮助提升每一位入选学员的歌唱能力, 真正提高了学员的音乐素养。基于此点, 本来是单个学员之间的竞争, 由于赛制的安排, 最后演变成导师之间的竞争, 无形中给导师增加了压力, 节目也更加好看。另外, 这次的主持人也很有风格, 华少因为《中国好声音》成了顶尖的凉茶销售员, 他飞快的嘴唇和灵巧的舌头成为了他自己甚至是《中国好声音》的标签。

但节目中间插播广告太多, 虽然这是目前的普遍状况, 但太多广告会打乱节目的节奏, 本来紧张刺激的比赛由于过多的广告, 悬念不再起作用, 比赛也不再激动人心。这个问题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尤为突出。

另外, 专业导师和非专业评审共同决定学员的去留让节目更具话题性。例如那英组多亮离开时, 由于大众评审与导师那英的意见出现严重的分歧, 致使多亮离开舞台, 那英痛哭, 直说“没留住你”, 其他选秀节目的现场还没有出现过如此场面。

《我是歌手》是中国首档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综艺秀。作为湖南卫视“领SHOW2013”的开篇之作。本档节目引自韩国MBC电视台热播综艺节目《我是歌手》, 也是韩国第一次对外输出版权模式的电视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将以季播的方式于2013年1月18日开始在湖南卫视周五晚22点档播出。收视率也相当高, 已播出的六集同时段全国收视率第一。

《我是歌手》的节目制作跟《中国好声音》完全不一样。同样是唱歌, 但不选秀, 同样是竞争, 但压力更大。参赛的诸位选手是已经成名的歌手, 他们有自己长期形成的风格, 有代表作, 有固定的一批人支持他们, 有的歌手甚至是中国流行乐坛上的某一个标记, 像齐秦、羽泉、黄贯中、周晓鸥, 这些人都代表着一个时代。那么, 既然已经成名, 压力来自哪里?是比赛就一定会有输赢, 总会有人被淘汰, 可如果胜了, 自然可彰显实力。对于这些明星来说, 淘汰可实在不是件光彩的事。有人说, 只要敢来参赛, 不管是否被淘汰, 或在哪一轮被淘汰, 都是强者。但这一点恰恰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节目创意者的聪明之处, 他们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尴尬且诱人的橄榄枝。

节目的评委是谁呢?不再是老师, 而是普通的爱听歌的观众。这些人在网上报名, 通过随机抽取来决定是否能来现场成为投票者。也就是说, 这些人都是爱听歌的人, 他们的耳朵很挑剔却并非专业, 那么, 跟《中国好声音》比起来, 优胜的标准自然有所不同。按节目中歌手的话来说, “你要接地气才行”。

《我是歌手》每期有七位参赛者, 淘汰一位补入一位, 相对于90分钟的节目时长, 时间较为充裕, 故此, 每一首歌都会有完整版的演绎。而《中国好声音》由于每期学员较多, 歌曲只能演绎最精彩的一部分, 从某个角度来讲, 降低了节目的精彩度。

前面说《中国好声音》的广告太多影响节目质量。而《我是歌手》除了演唱部分, 幕后花絮及采访等非比赛内容太多。观众可以理解这种节目剪接方式是为了造悬念, 做铺垫, 力求新颖, 让大家更多地看到节目制作的过程, 所以就连彩排的小部分内容都被安排进节目, 这么做无可厚非, 但如果太多就会冲淡比赛本身。90分钟的节目, 有一半都在做幕后, 显得太过冗长。总是让观众等很久才等来一首歌, 唱完之后, 其他选手千篇一律地表示祝贺, 赞赏, 毫无新意。为什么不能适当删去一些呢?毫无打扰地、完整地欣赏演唱才是最重要的。

两个节目的观众区别很大。《中国好声音》的观众很少有特写, 但《我是歌手》的观众总是能得此殊荣。经常能在画面上看到一位泪流满面, 或激动地无法自已, 手舞足蹈的观众特写。这样的画面可以有, 对节目是有益的, 但太多就未免有些造作。

再来看主持人。这次《我是歌手》的主持人是参赛组合羽泉其中的一位, 这个方式还是很新颖的。胡海泉既是参赛者又是主持人, 相对华少, 海泉当然显得不够游刃有余, 经常咬字不清, 自己也总是很无奈, 但这一点点笑料也为紧张的现场增添了一丝轻松的气氛, 也算是节目的看点之一吧。

音乐质量。《我是歌手》不是演唱会, 而是比赛。选手们虽都是成熟歌手, 舞台上的常客, 但面对这样的气氛, 他们异常认真, 所以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最好水平面对竞争。演唱会及一般性表演中能看见的松松垮垮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丝毫看不到, 每首歌都经过细心地编排和演绎, 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唱的还不完美, 某些地方还可以再改进, 如此用心, 表演如何能不好看, 收视率第一也是情理之中。

总体来说, 这两档节目在创意和制作上都属精良, 节目的各个环节都能扣人心悬。但以上所说的问题也是现实存在的。希望我们的电视工作者在继承引进的基础上能够有所改良甚至创新。

摘要:中国选秀节目近年来以引进为主, 能够独当一面的节目也多是引进版权, 国内公司制作后播出。自2012年夏天起至今, 有两档音乐类选秀节目很是突出, 不仅收视率高, 在观众中更是口碑很好。那么, 他们各自都有哪些优缺点呢?我们能否借分析节目找出他们成功的原因呢?

3.我是中国人 篇三

我知道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S会说你又写这些假大空的标题。以往,我写这些的时候,他都轻轻地冷笑。

有的时候,我顾忌他的锋芒,便会做一些妥协。但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鼻子一酸,差点落下眼泪。

已经有多久了?那时我在北方宽阔的马路上,看到笔直的烟囱里冒出浓烈的青烟,还看到远处人们平和的笑脸,渐渐地风吹了过来,好像带来的是我们小时候的大声歌唱。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但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们像一颗种子,渐渐地埋藏,起伏。

是渐渐地埋藏,起伏。有时候失踪,无影无踪,好像我并不生活在此国度。城池上,我顾影自怜,满腔都是自己的哀伤与忧愁。

我偶尔看到别人的苦痛,好像自己的一样,见证得渐渐多了,柔弱的哀怜,渐渐地失去了力气,从此只道是别人的,与我无关。

如L所言:那便是你的世界。风花雪月,与他人无关联。

所以,当月亮冷清清地悬在人世间,北京的冬天往往如此,前日大风如千军万马,近日晚上,氤着寒风,便是朗朗的晴天。我突然想起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落下来,你看,我是多么脆弱。

年初的时光。我看到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行走在路上,大风吹起,雪花飘忽,一年就这么一次,唯有中国人有这习惯,奔波在路上,分别的,要去团聚;贫穷的,好像要相遇奢侈;无数人在路上的时候,无数人就在等候,等候他们的妻子父母,兄弟姐妹。在外受气的,可以诉说委屈;在外强横的,展示柔弱。但我并不认为这与我有什么关联。因为彼时的我,在北方温暖的家中,飘忽不定。

春寒的时光,火炬被争夺,那个时候,我也曾鼻子酸,想起国家百年来的屈辱,想起这个渐渐富起来的国家,如我周边的人一样,渴望被尊重。那个时候,我就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看那些视频,血脉贲张,仿佛受欺凌的不是国家,而是我们的父母。

我生在80年代,我可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的喜怒哀乐,与这个国家能够关联。如20年前,我一个人在白雪皑皑的山上奔跑,及至看到父母,然后委屈地落下泪来。

5月,地动山摇。我看到他们流离失所,有的死去,他们曾经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可是来不及躲闪,与我们分离。哀悼日那天,我庄严地和许多人一样,低下了头,那一个月我流了比任何一个月都多的眼泪。感觉到生离死别如此容易,自己越来越脆弱,内心温暖地崩溃。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我渐渐地知道我就是一个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爱祖国这个庄严的故事,也爱祖国的草木江河,还有兄弟姐妹。这个名字平常远离我,可是很多时候,它突然崛起。

8月。最震撼我的不是奥运会的恢宏,是2000年前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可从来没有想到过,这句我初一就知道的话,竟在此时如此地震撼。这是这个国家的气度,这是这个国家人民的气度,柔弱的力量,你看,就排山倒海地到来。

从来没有一刻,像现在一样奔腾。这是凌晨的北京,大风吹起,洪荒安宁。当我写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时候,我的鼻子一酸,差点落下眼泪。

4.我是中国人反思 篇四

1、使幼儿知道自己中国人。

2、初步激发幼儿做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3、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一面镜子。

2、挂图“我是中国人”。

3、汉语、英语录音各一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1)请小朋友照镜子,说说自己的外貌特征,让幼儿知道我们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请幼儿看图片,观察外国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黄头发的,有的是黑头发,有的是蓝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肤,有的是黄皮肤,有的是黑皮肤……)说说他们和中国娃娃有什么不同。然后请幼儿从教学挂图画面上不同种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国娃娃,并说出他们的特征来。

(3)请幼儿和同伴相互交谈,说说对方及自己的相貌与外国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儿对中国人的外貌特征的认识。

2、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1)请幼儿看世界地图,找出中国在当天上的位置,并观察中国地图的轮廓。

(2)让幼儿知道中国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让幼儿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1)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请幼儿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然后告诉幼儿我们说的语言是汉语普通话。

(2)请幼儿说说幼儿用书画面上哪儿是我们国家的文字,然后告诉幼儿,我们写的字是汉字,也叫方块字。

4、教师小结。

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人在外貌形象、饮食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初步引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找找作为一名中国人,为何会骄傲,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了,有的说中国的四大发明,有的说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的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的说中国还有不少的伟人,有的说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有的说神州六号升入太空……

最后当我引导学生饱含深情,我发现学生们也情不自禁地起来,脸上流露的是自豪,是憧憬,是由衷的对祖国的赞叹。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我是中国人》含反思】相关文章:

1.《我们要节约用水》幼儿园大班教案含反思

2.中班社会教案反思

3.社会我的属相教案反思

4.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及反思

5.品德与社会《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的教学反思

6.幼儿社会活动《我是中国人》的教学反思

7.幼儿园大班社会《大班社会教案》教案

8.波斯集市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反思

5.我是中国人反思 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2.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很聪明,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各种肤色的小朋友图片或录像。

2.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1.经验交流。

――出示各种肤色小朋友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上的中国小朋友。

――中国的`小朋友长得什么样?除了中国小朋友,图片上还有谁?

――启发幼儿将中国小朋友与其他国家小朋友进行作比较,说说他们的不同之处。

――讨论:我们最爱吃什么?外国小朋友最爱吃什么?

――请幼儿帮助不同国家的小娃娃选择餐具和食物。

――鼓励幼儿学学各国小朋友相互问好的语言。

2.寻找发现中国的地理位置。

――出示世界地图,以“中国娃娃住在哪里”为题,请幼儿在世界地图上找找中国的位置,并用笔做上记号。

――共同认识首都北京的位置以及地图上的特殊标记。

――引导幼儿尝试在世界地图上找到某些外国小朋友居住的大致位置,并将他们送回家(粘贴在地图上)。

3.感受祖国真大。

――在世界地图上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大小,知道中国很大。

――看中国地图,启发幼儿说说中国地图的外形像什么,通过比较知道中国很大。

――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活动建议

1.“国”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但又不能完全回避的概念,采用从自身出发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知道有中国与外国之分,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主意识,意在化抽象为具体。

2.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请外国小朋友来园参加活动,帮助幼儿直接感受中国娃与外国娃的区别。

附: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们,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活动反思

6.《我是猫》教学反思 篇六

1、注重学习方法的贯穿。陶行知先生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引导学生品读、理解课文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方法的贯穿。如:通过学习猫发现的第一条真理后小结学习方法,体会第二、三条真理时,让学生按照学法,有步骤地进行学习。整个过程由扶到放,由易到难,慢慢过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努力不断增强。

2、注重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评价语言具有针对性、激励性和导向性。当学生表演完时,我给予肯定,给予奖励,也鼓励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建议,以评促演。从而营造了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动参与,乐于展示自己。

3、注重说话训练的渗透。课堂中设计的说话训练是一个亮点,老师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孩子像花儿一样在课堂上绽放,语言生动活泼,富有个性。

4、注重大语文思想的渗透。课外拓展延伸时,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真正使学生终生受益。

当然,一堂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课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学生对文本的体会感悟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这只猫让人好笑的层面,对深层的寓意体会不到位。

2、要加强朗读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达到预期的目标。如,齐读时,抓重点语句读,学习王崧舟老师用语言进行铺垫渲染,通过朗读的复沓一步一步加深读的深度,读出语文味,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猫的心情。

3、写作技巧的总结应自然无痕,随机渗透。思想是盐,要把它放进汤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吸收。所以不必在结课时刻意总结写作方法,应在讲解相应段落时渗透其中,如水过无痕、潜移默化。

7.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篇七

一个甲子的轮回,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60年的时间一晃擦肩而过……——题记

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初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礼炮的隆隆巨响,那排山倒海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飞舞。人们扬起了头颅,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们站起来了!这历史凝聚了宏伟,尽情地涂染了十月的阳光;这气势慷慨激昂,筑起一座座丰碑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炎黄子孙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们是如此的豪迈与欢畅。然而,回首过去的道路,却是那样崎岖、坎坷。你看,那洒满热血、鲜花和汗水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了多少风雨沧桑。

60年前的中国,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我国政府面对一个个充满期待的面孔,号召人民鼓足干劲,勇往直前。从“长征号”到“神舟七号”,从饥荒年代到基本实现小康水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发奋图强、艰苦创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2008年,我国人民面对汶川地震,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众志成城,战胜了这次灾难,随后又为世界献上了一场完美的运动盛会,当我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后,我们相信“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很快我们就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网上有人这样说: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当主权面对挑战,我们亮出利剑;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作为一名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小时候,我只知道“中国”是我的国家,但看到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雪洗礼,一次又一次地顽强挺过来,我才更加深刻地读懂了那两个字——中国!她不仅仅是个国家,她还代表着团结!诠释着毅力!象征着希望!

今天,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科技硕果累累,我们的教育日新月异,我们的体育突飞猛进,我们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我们……这些都在向世界昭示:我们的祖国是腾飞的蛟龙!我们的祖国是屹立的巨人!

六十年的画卷翻开的是一路豪情万丈,六十年的诗篇书写的是一首首壮美史诗,六十年的歌唱得震彻云霄。六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我,只是一个注定平凡的人。我无法为祖国咏出惊世的篇章,但我有最明亮的祝福;我无法为祖国支撑起炫目的荣耀,但请允许我为你的光环添一盏明灯;我无法丰富祖国厚重的历史,但我愿能在那庄严的纸页里加上稚嫩的一笔。

在岁月滚滚的浪潮席卷一切的时候,我无法找个罅隙停留其中,但我依然会在芙蓉花灼灼燃烧的季节呼唤你的名字。

举目抬头,我望着蓝天的映衬下那一抹鲜亮的红,心中不禁汹涌澎湃。我想向世界大声呼喊: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8.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八

2、低年级的课堂应该安排大量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不应该单纯地、过细地分析课文,注意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适当穿插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如我可插图讲解“灌溉”的词语意思,相机进行情境识字的教学,认识反义词,参照课文句型造句,分析课文后重视集体感悟式的朗读,等等,教学反思《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3、学习任务过于细化,同时布置给学生思考的问题过多,我应该把问题通过课件的形式投影在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根据问题思考。我要充分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思考空间,注意明确学习任务并有条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完整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重视他们学习的独特体验,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提问,如淡化预设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开展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在理解和阅读中激活思维和发现,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阅读。

4、我的语文基本功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提升。如制作教学课件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多元化,可以借助动画和声音展现流水的不同动态,让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充分感受课文,更好地进行朗读感悟。如我对字句方面的把握还不够投入和准确到位,我范读水做坏事的句子时不应该重读以突出水的破坏力,应该读出水的惭愧和后悔;融入角色是为了体会人物的心情,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表达和积淀,我要正确把握好课文的正确解读,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发展学生。

5、教学观念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备课时,我要更重视备教材、备学生,巧妙地利用学生生活中已生成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课文。如我可以通过借助生活情境引导他们感受“落”、“打”、“飘”。语文即是生活,我要善于发现、思考和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灵感和知识,丰富我课堂中的人文底蕴,我们的心一直在路上。我很高兴这次教学能用上自己云南、上海旅行时的照片和见闻,更深入的讲解水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6、要充分把握儿童的思维和心理特点,明确语文教学需要一张一弛,适当将学习的高潮安排在课堂的后部分,积极探索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多使用奖励小红花等的激励机制,活跃课堂气氛。

9.《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是什么》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是什么》是一篇拟人的科学小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在讲本课时,我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通过课件让学生看到了先乘着阳光到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变为雨,变为雹子,变为雪;落到地面,就在“家”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教学中,我喜欢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边读加动作表演出来。同时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我又让学生读雹子、雪的句子,通过对比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柔。因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又给学生推荐了一些有关科普方面的书籍,使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在玩耍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些课外小知识。

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2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是一片充满童趣的科普文章,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阅读学习。文章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水的变化,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这篇文章很易于孩子理解,全篇虽然不着一个水字,但学生还是很容易判断这是“水”。

融教与读是我在讲这一课时最多的考虑。课文的内容学生们在读的过程中大多能够理解。尝试不同的方法的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式。本节教学中设计了3处重点句子的品读。一处使写云的色彩的句子。朗读加想象,把云彩想象成那爱美的小姑娘。时而白衣飘飘,时而一身肃穆,时而红衫耀眼迷人。另一处是第二段,云遇到冷风落下时,三个不同的动作:“落”、“打”、“飘”特别是“打”字,先让学生了解了何为“雹子”,再加一生活体会,小硬球砸下来,力量可是很大的。,所以用“打”.做着动作读这一段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三段的读是让学生表演读。水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动态:在池子里睡觉、小溪里散步、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让小学生分别表演不同姿态的水,表演加朗读,学生的兴趣很高。

设计这节课的第二个考虑是想借这篇课文对学生进行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思想教育。这一想法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设计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观看大自然中的水被污染的触目惊心的画面,大地因为缺水干涸,禾苗因为缺水枯死的画面。这些画面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纷纷发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幅宣传标语。学生们用他们稚嫩的笔,写出了发自内心的呼喊。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浅显的反思,所谓学无止境,教育也永无止境,仅作为一点小小的心得吧。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3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小语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一篇科普短文,这篇课文以环境保护为题材,写了小作者看到生活中的污染而产生的美好愿望。全诗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儿童的内心感受。文章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变化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利害关系。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新颖,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二年级儿童的特点,恰地使用直观形象手段。学习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二年级教学,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重点。我重视了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并将读书、识字、写字、学词融为一体。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但是,我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到位,比如:

1.指导有感情朗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叫了几个学生单独读句子,分组读,没有变换更多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试着也读出这种感情,也就不了解他们真正的朗读情况。

2.没有设计出很好的随堂练习。整节课老师和学生其乐融融,相互交流,探讨着“我是什么”,学生也很主动。但没有练习也是我这一节课的遗憾,应该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4

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整堂课,我能够围绕语文课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了解自然常识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语文的味道。比如,抓住关键字、重点词的理解,品读,图文结合,创设情境,展开想象。让学生感悟不同地方的水的不同状态,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了语感。把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另外,通过这节课,我充分感受到学生饱满的学习积极性,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得当,学生是可以发挥出极大的潜力的。

但我也觉得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朗读的形式还不够多,对学生课堂上的发言,有的还未能及时作出评价,还有问题的提出不够精炼。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2.学习书写10个汉字。

3.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4.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生字,认识事物

1.认读“滴、溪”。

(1)出示图片:水滴、小溪。这是什么?谁认识?“滴”和“溪”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偏旁一致,都是“氵”;都与水有关。

(2)课文里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它们也和水有关吗?

要点:“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没”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与水有关。但是有些字偏旁虽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关。比如“雨”,你还能找一找带有“雨字头”的字吗?

要点:“雹、雪、雾、露、霜”等。

(4)你能为这些表示水的字再组个词吗?看谁能组得最多。

2.整体认读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板块二朗读课文

1.教读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要点:教师范读,一种没有重音,一种带有重音,让学生辨析哪种朗读更好听;让学生听读,标出老师语气加重的词语“无数、极小极小、一片、飘浮”;学生模仿读。

(2)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变化。你来听,哪些地方的词语被老师重读了?

提示:教师可示范朗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等语句;学生听读,标出老师停顿和语气加重的地方;学生模仿读。

2.教读短语连缀式语句。

(1)出示短语:

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谁会读?

要点: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2)同样是水,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状态就不一样呢?

教师: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有关;教师可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

(3)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好听。

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节奏有变化。朗读“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时语速放慢,声音轻柔;朗读“在江河里奔跑”时语速加快,声音高昂;朗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调轻快,其中“开大会”舒缓一些。

(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

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板块三迁移运用

1.说说水的变化。

(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

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

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

2.准确运用动词。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

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

(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3)请你来填一填。

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下来了。

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在树叶上啪啪的响。

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下来。

(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

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来。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壮观。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

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

(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

(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教学:变、带、片。

(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

“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6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保护水资源,维护水资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具准备:

CAI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悬念激趣,导入新课。

1.大家知道我是谁吗?请你介绍一下你是谁。有一位小朋友不知道自身是谁。你们能帮助猜一猜吗?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猜“我”是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三、学习全文。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需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需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5.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四、扩展练习。

课件出示三项作业,你想做哪一个就做哪一个。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方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板书设计:我是什么

形态汽云雨雹子雪

水状态静动

性格温和暴躁

《我是什么》说课稿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出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和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局部: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保护水资源,维护水资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沛地展示才干,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胜利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第一课时充沛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身,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身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身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沛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需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需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7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我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后,自然地猜出是“水”。接着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能够按照课文内容回答,品读水的变化:先学习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习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

“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

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充分利用课件观察看见什么了?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状态。以读代讲,让学生把对这段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让学生课后观察水在生活中的变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并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小卫士”的活动,帮助、监督身边的人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使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

但是在指导有感情朗读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叫了几个学生单独读句子,分组读,男女读,齐读较多,没有变换更多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试着也读出这种感情,也就不了解他们真正的朗读情况。语言方面用词不够贴切严谨,需要加强,教学生字部分,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忽略很多环节,总之,与最初的目标定位相距甚远。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8

一、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

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1.投映画面,突出重点。

2.对比画面,加深理解。

利用课件播放水“温和”时,为人们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三峡大坝发电站;“暴躁”时,为人们做坏事,淹没庄稼,给人们交通带了不便,冲毁房屋,危害人们生活,给人们带了灾害。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完成了使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的教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

1.没紧紧围绕书本。上完课后,我觉得同学们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但是回过头一想,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拿着书读的机会很少,大多是看大屏幕。看着大屏幕读是很方便,而且又有图片可看,但丢掉书本去读书还是不行的吧?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时候还得让他们多去品读感悟,不能太直接地给了他们答案。

2.不要太多理论的说教。低年级学生重在感悟,有真实的感受就行。比如在学读问句时,学生有生活体验,知道如何读问句,掌握方法就行,不要说太多深奥的理论,把简单的东西弄复杂了。

3.没发挥范读的作用。我在朗读指导中注重了言语描述、图片欣赏、生活体验对朗读的指导作用,但回过头一想,老师亲身的示范很少,虽然小朋友们有体验,但老师如果能起个示范作用,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朗读的方法。

4.注意语言的锺炼。同样的意思,表达方法不一样,小朋友们理解得深度就不一样。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者提问时语言既要精炼又得适合语文阅读课的本质,能够让小朋友们更明白。有些地方我也疏忽了,语言组织上不够注意,好像在上自然课。

5.没有设计出很好的随堂练习。整节课老师和学生其乐融融,相互交流,探讨着“我是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9

《我是什么》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阅读,把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被课文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至关重要。

在初步读文后,学生反馈交流读懂了什么。当时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基本上已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补充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学生甚至能把课文都背诵下来。这样一来,就将我本来的教学设计打乱了,如果再照着教案按部就班,则很难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和思维火花产生碰撞。于是我放开约束,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把课外收集到的有关水的知识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布卢姆说得好: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应从零开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情感,总能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的似曾相识之感。事实上,仅仅一个课时在教室这样狭小空间的阅读教学,是无法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的。只有生活才是语文学习永远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上《我是什么》之前,我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语文资料,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加大阅读的总量。这也为学生在课堂上能侃侃而谈提供了保证。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语言学习并不是孤立的,他和民族的文化紧紧相连,和生活实际紧紧相连。可见,丰富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既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又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手段。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参与来实现。

“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前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更重要的是课上学习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呼应对照,能够促使其读写能力尽快提高。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观察和直观感受,被唤起的必定是与作者相同的感受,吸取的必然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生动传神的描写。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0

《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从而拓展学生知识,丰富课堂教学。

一、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文章的主线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思路清晰,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抓重点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1.投映画面,突出重点。

学习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霞”。第三自然段我先用课件出示各种水的图片,从平静的湖水到汹涌海涛,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水。他们说了很多,宁静、美丽、平静、清澈见底,活泼、调皮、活跃,奔腾不息、川流不息、汹涌澎湃……然后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这样的水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对比画面,加深理解。

利用课件播放水“温和”时,为人们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三峡大坝发电站;“暴躁”时,为人们做坏事,淹没庄稼,给人们交通带了不便,冲毁房屋,危害人们生活,给人们带了灾害。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完成了使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的教学目标。

三、收集信息,延伸课外。

讲解课文第四段,从整体把握,引导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水,让水给人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人们植树造林,建三峡大坝来防洪、发电、航运,既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也培养了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1

本课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的理念。遵照《语文课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这一要求让学生读中感知课文、领悟课文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1、互动朗读,导入新知

上课开始,我就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孩子们还记得我们学习的《雨点儿》一课中,小雨点齐读句子,雪孩子为了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变成了齐读句子。云,雨,雪之间有着怎样的紧密联系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2、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帮助理解课文

学生通过边看,边读,边感悟,体会水的四种变化的神奇。同时读时加入训练点: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我让学生在教师以优美、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孩子们,天空中各种各样,五彩缤纷,色彩绚丽的云朵,带给了我们许多美的享受。”(播放课件)把学生带进美轮美奂的云的世界中,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起来朗读,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朗读欲望,就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自己独特的美的感受。训练点:“落,打,飘“我利用全班齐读加动作朗读来突破它们的不同。又结合生活让学生产生想的空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水的其它样子吗?让学生充分说,自己也准备了一些跟北方有关系的美丽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

3、随文识字

学生通过朗读就能找出水“温和”和“暴躁”的一面,接着教师提出“你在家里谁对你比较温和,谁又比较暴躁呢?”这一问题进行拓展,让学生从生活中出发理解“温和”和“暴躁”的意思。对于难于读准的字音,我利用了图片让学生记住字的样子,如“灌溉”。又通过换语境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了“毁”和“淹没”。

4、指导写字

通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字着手,让学生从直观上分析字的形与义,又让学生从中找出比较难写的2个字进行具体指导,其他两个字让学生自己描红书写。

虽然这节课已经上完,但是好像还有许多意犹味尽的感觉,还有许多不足,如自己的评价不够及时,不能因人而异进行评价。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2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它与《植物妈妈有办法》一同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知识、自然常识,进行环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本课的教学要求有: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一、多种形式展读,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几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听仔细了:我在天空变魔术,变猫变狗变花朵,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走(云);千条线,万条线,落进水里都不见(雨);

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朵朵都是天上来(雪)

我们今天来学习的课文也是一个谜语,看老师写课题“我是什么”。谁来读一读,读准“什么”;读出问的语气),想猜吗?

(课开始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功,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想一想:学习伙伴是谁?(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勾勒出不懂的词、句,记不明白的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师对难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创新识字。

(老师出示课件教给学生巧记:一只小黑狗,长着四个口(器)。水大好发电(淹)。禾苗的家(稼)。家里玩火(灾)。闯了大祸一只脚踢三球,一脚踢到树上头(躁)。学生猜字谜,并自编字谜。如:学生说:“下雨天吃包子(雹),太阳在西边(晒)……通过这个环节增加识字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4.以读促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朗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汽”为什么会变成“云”?为什么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雹子是什么?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质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解答。(师问:通过读文,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b师梳理、归类,自学完后,小组内交换意见,再推荐汇报。”)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思考理解感悟,把阅读心理过程外化,学生经历:提出问——分析问——解决问的完整训练,主体地位凸现。

5.以读悟情。首先教学中我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形状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二、多种媒体展示,整合尝试

1.利用全文动画来突破难点,激发兴趣。

(1)学生讨论云变成雨、雹子、雪的过程后。通过动画演示雨、雹子、雪形成过程,给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适当点拨向学生解释“雹子”是空中降下来的冰块,多数出现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后伴随雷阵雨出现。冰雹给农作物带来很大的危害,大冰雹对人、畜、建筑物也会造成危害。)

(2)揭示谜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汽在空中会变成云,云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又会变成雨、雹子、雪。由此可见,云、雨、雹子、雪都是由什么变成的?(水)

(3)小结: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其实,我们刚才所认识的云、雨、雹子、雪都是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

2.认识水乃命之源,拓展知识,揭示水的利与弊。

(1)联系实际讨论: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办法,让水多做好事,少做坏事?水还有哪些变化?

(2)学生交流。(重在引导学生提到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预防水土流失;处理污水;不倾倒垃圾......比如说还有冰、雾、汽、露珠等)面对现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面对现在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实,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保护它,这样才能让它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教学中用电脑课件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感性知识,通过专题网站,拓宽知识面,使学生既能一边学课文,又能一边了解到平时生活中不能看见,或不能理解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知识,丰富形象思维。)

三、多种情境展现,发散思维

诵读本文,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是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到了空中飘浮,变成云,遇冷凝结,或成雨、雹、雪,落在地面,就在“家”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人们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假如你是一滴水,你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的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学词和朗读。基于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正确、规范地书写“冲、晒、池、浮、”四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本节课上完,我觉的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谜面紧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二年级教学,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重点。我重视了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并将读书、识字、写字、学词融为一体。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第三,给每个学生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

在这节课上我尽量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我先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给多数学生以发言的机会。所以,这节课上孩子们都积极地表现自己。

但是,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当之处,比如在巩固识字环节上应再灵活多样些,若是再加一个拓展阅读环节,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编成一个小短文,呈现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另外,指导写字时,应该教师指导一个就让学生练写一个,更有利于学生的书写记忆。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4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0课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习。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近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近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板书设计独特新颖。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不但用贴图展示了水的六种变化后形态,还用四个字卡展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画龙点睛之用。

二、不足之处

1.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总之,作为一名教研人员长期与教师对话,能够有这么珍贵的与学生近距离的课堂接触,将平时积累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难能可贵,一节课下来,我为之感到收获颇丰之余,体会到教学研究任重道远!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

《我是什么》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我采取了一些教学手段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魔术激趣,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特点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和抓住“水”是会变化的一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在导入时,我特意说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

二、紧扣主线,朗读感悟

学习课件时,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10.李安:我是文化上的中国人 篇十

随着李安成功幅度的加大,他曾做家庭煮夫多年,被老婆养的这个传统中国人认为很不光彩的事迹也越发的具有被传奇的倾向,而完全不顾这个经历根本不具备复制性的事实。

中国人喜欢李安,喜欢李安的谦和,也许是因为这谦和正是中华民族本来拥有,但已经在近代丧失的特质,就如同人类来自于海洋。李安说,我的温和不是做样子,而是只有这样才最舒服。李安生于一个最传统的儒家家庭,父亲是台湾的一位教育家。父亲给李安的教育是最传统的中国式的,父亲一直认为教书才是正道,而电影为小道。他曾对李安说:你再拍电影十年,应该可以拿到奥斯卡了,到时候就回来教书吧。李安早期的“家庭三部曲”中,郎雄饰演的老父有着鲜明的李安父亲的影子,传统中国式的教育造就了一位谦谦君子,但也使李安的内心野性、想象的一面被压抑。以后李安的电影,很多都是探讨此一问题,如李安对“卧虎藏龙”的解释,认为包含了“压抑”的主题。包括三部曲中的父亲,实际上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碰撞的尴尬比喻。《推手》中,太极大师的父亲与洋儿媳无法相处最后离家出走,《喜宴》中,父亲发现儿子同性恋的事情,最终却忍下这个最无法接受的事实,举手投降。《饮食男女》中的父亲,面对的是家庭传统伦理的捍卫,与自身自由幸福追求的矛盾,本质上仍是古典与现实的冲突。

李安在中国受传统教育长大,而在美国受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最容易成才的“一代半”移民,中国人近代的追求“学贯中西”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在他身上恰如其分,因为同时受到东西方不同的教育,他才可以比美国人更深刻地看清楚美国的文化,也更加清楚地看清中国的伦理本质。李安后期所拍摄的电影,都是非美国土著导演很难理解的题材,其中包括以南北战争为主题的《与魔鬼共骑》;以美国70年代社会道德危机为主题,充满基督教宗教暗喻的《冰风暴》;表现美国流行漫画文化的《绿巨人》;甚至是西部开拓历史上从未有人碰触过的同性恋题材《断臂山》,李安全部拍摄,而且都拍出了让美国人感到震动、之前的思维未曾触到的层面。

代表了西方电影技术的一流成就,但却充满东方式的文化哲思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部在开拍前无人看好的影片,把李安的电影成就推上一个新的高峰。李安曾说,我的个性温顺,人生没有什么大的波动,连结婚都是老婆追我,于是就结婚。但选择拍电影,一定是内心还有一些不安分的东西。某种程度来说,《少年派》可以说是李安人生的一个寓言性的自传。李安说,派就是我。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在电影的结尾,我们发现电影中的老虎,很可能是派幻想出来的一个生物,因为他的旅程太过残酷孤独,所以他想象出来一个老虎,陪他走过这样一段难以坚持的旅程。而同样的,对于一生“没有波动”的李安来说,电影难道不就是他心中的“老虎”?电影虽然是幻想出来的事物,但却可能比真实的世界更重要,更能成为鼓舞一个对现实的世界不满足的人走下去的事物。這大概就是李安说“派就是我”的原因所在吧。

生在中国台湾,在美国读大学并完成最重要的电影成就的李安,也一直面对身份认同的问题,作为艺术家的他也常被卷入与自身无关的政治问题,比如他的《喜宴》在柏林获得银熊奖后,台湾“外交部”就曾要求他在致辞时必须提“中华民国”。而后来,李安在被问起自己的国族身份时这样回答:“我是文化上的中国人”。这也许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一句话,对祖国的认同,也许首先应该是文化上的认同,而不是政治上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也应该首先是文化上的热爱。莫言在在对诺贝奖的质疑时回答:我的胜利是文学的胜利。同样的,我们也可以说,李安的胜利,是开放包容化的中国文化的胜利。

11.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十一

紧扣主线,理解朗读: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写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12.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篇十二

在教学时,我以谜语导入:“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导入形式简洁、趣味,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其中,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汽、云;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雨、雪、雹子;还有的学生回答:“我”还会变成露珠、霜。应对学生们的回答,我及时表扬:你明白的真多!根据声画同步的教学方法,我很快将水的不一样形态以简笔画形式展此刻黑板上,使学生感到亲切、趣味、一目了然,课堂里的气氛更加活跃。我不失时机地追问:“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与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于是,教室里一片热闹的场面。他们有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读;有的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愿意变成云,因为云在不一样时候能够穿上不一样颜色的衣服,异常奇妙!于是,我及时引导:那你们明白云是怎样构成的么?配合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对云的构成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有的学生说想变成雪,因为下雪能够净化空气,景色很美。我就鼓励他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还有的学生说愿意变成雨,我又问:“那你明白雨是怎样来的吗?”有个学生说:“大概是好多云纠缠在一齐产生的雨吧。”还有个学生说:“我想是云和冷风打架打输了,它哭了,这样就下雨了吧……”这样的答案,在教学改革中极富典型意义又极富挑战性。因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而言,这样的答案只能说幼稚甚至荒谬,但从文学角度而言,这样的答案又充满了想象力,甚至于,这种想象力还不限于文学,它又能回归到科学的灵感火花上去。

上一篇:网络公司实习总结下一篇:挂靠单位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合适,还是个人交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