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4-06-26

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精选8篇)

1.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篇一

企业上市对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的影响

1.融资

自我国公开的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国有企业上市就一直受到照顾。到底,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就达到1088家,境外上市公司52家,这些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近年来,结合扭亏脱困的进程,国有企业上市进一步加快了。为了迎接国际竞争,为了加快同国际接轨,近年一些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还在境外实现了上市。上市为企业的直接融资提供了重要渠道,时间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累计筹资近10000亿元,其中仅20境内境外筹资金额就达到3249亿元。

2.股权结构的变动

国有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了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还是国有控股公司,境内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平均占总股本60%以上,但是频繁发生的股权转让和正在推行的国有股减持将有利于股权结构的进一步改善。事实上,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比例都在逐年下降。无论如何,上市公司股权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比非上市公司要高得多,因而股权结构的调整也要容易得多。可以肯定的是,上市公司将会比非上市的国有企业更快地实现股权结构的合理化,这将会为企业经营机制的真正转换奠定必要的基础。

3.治理结构的新问题:虚假陈述、利益转移、内幕交易

国有企业上市既为治理结构带来了新问题,同时也为治理结构的改善带来了强大压力。对于非上市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而言,我们更多的是在谈论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对于上市的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大量小股东的出现,由于融资行为和证券交易行为的发生,上市时的虚假陈述、上市后的自我交易和内幕交易就成为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问题。

国有企业上市时的虚假陈述在我国屡见不鲜。许多国有企业的资产质量、业务前景并不很好,但是为了实现上市和从证券市场融资,在股票发行和上市的时候就存在着包装、虚假陈述的现象,发起人和中介机构对重大事实进行有意隐瞒,对证券投资者进行蓄意欺诈,使证券投资者承受了重大风险。

国有企业上市后的自我交易非常普遍。自我交易一般发生在上市公司同国有的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之间,上市公司通过自我交易向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实现利益转移。如上市公司以高价从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购买产品、劳务或承租资产;上市公司以高价从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购买资产、回购股权及收购企业;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从上市公司以低息拆借资金,甚至根本借而不还,最后以高价向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等方法抵消债务;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与上市公司设立合股企业,母公司高估人股资产从而多占股份或以此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为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作贷款担保,但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不还贷从而将责任转嫁给上市公司,等等,都是自我交易的形式。

我国上市公司向控股母公司转移利益的动因,主要是国有的控股母公司在上市公司中的“一股独大”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优质资产和赢利性强的业务都被集中起来上市,而学校、医院等庞大的非经营性资产,赢利能力很差的业务以及退休职工和在职冗员都放在国有的控股母公司,一旦上市融资的目的实现,上市公司向控股母公司转移利益就成了一种“赡养义务”;另一方面,国有控股母公司的经营机制比上市公司更僵化、经营行为更加缺乏约束,使控股母公司像一个资金漏斗和无底洞,而上市公司就是当然的资金源。自我交易和利益转移“赡养”了国有控股母公司,但严重损害了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对于小股东和债权人而言,它们无力阻止这种自我交易和利益转移,它们只能看着资金和利润的流失,看着上市公司逐步在自我交易和利益转移中变成空壳,而他们的投资回报和债务偿还却失去了应有的保障。通过自我交易向控股母公司转移利益已经引起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一些上市公司因此而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困境中。为了解决自我交易和利益转移的问题,加快国有股的减持、尽快改变“一股独大”的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进行内幕交易的现象也很常见。上市公司经理人员从内幕交易中牟利,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公平性,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同外部机构勾结起来“做庄”,操纵证券市场,使证券市场被严重扭曲。

4.小股东利益与国企发展

国有企业上市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新问题:即使上市有利于国有企业融资、有利于国有企业发展,甚至也有利于国有股的溢价升值,但如果这些“有利于”是建立在对小股东掠夺的基础上,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股的溢价升值也是不值得肯定的。如果国有企业上市后的生存、发展对小股东的利益构成损害并且得不到制止,证券市场将会失败,最终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和捷克等不少东欧国家都见证了证券市场失败,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5.证券市场对治理结构的压力

但是,不能不肯定上市后证券市场对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善和经营机制彻底转换带来的巨大压力。上市后,企业的决策、监督都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企业的业绩必须要经过独立的会计师的审核,企业财务必须要有基本的透明度,特别是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这方面的法律和监管更严,这对于减少失误、提高效率、改善业绩,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尽管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乃至中介机构在业绩报告、财务报表等方面都有很多的造假行为,但小股东的呼声和“用脚投票”行为必将给上市公司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上市公司也将越来越难以忽视这种压力。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文魁 来源:国研网

2.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篇二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经营绩效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必须以创新技术的更新为支撑, 首先对技术进行创新, 才能更好的帮助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提升创新能力帮助企业获取更好的经营绩效。现在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 而经济全球化的形式更是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科技文化的交流, 同时科技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科技的创新。现在科技创新已经逐步迈进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 并且为企业的经营绩效的提升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现在的时代是个科技创新的时代, 创新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会提升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企业由此也发展起来, 同时企业也能够带动其周围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反过来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要想在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中脱颖而出, 就需要把握住企业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于企业科研成果创新含量。因为刚上市的公司经济实力比较薄弱, 资金流动也不足一亿, 因此中小板市场是刚上市公司的首选市场。而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正在不断的改进发展中, 所以创新能力的保障和创新成果的研发是它的重中之重, 使得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只有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够具有独立研发创新的成果。创新型科技成果能够帮助中小板上市公司赢得更多的关注, 具有更多的经济合作伙伴, 进而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类型

1.企业对技术进行创新

技术对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及其重要, 如果只照搬传统的技术方法来发展公司是不可行的,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必须要自始至终将技术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才能够保证企业不被社会淘汰。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 同时也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创新提升与技术相关的工作, 首先要对创新型的技术进行研发, 然后对该技术进行试用, 成功后就可以将该创新型技术在全公司内进行推广。技术创新的目的是研发出创新型成果, 而成果又能够研发成生产产品为企业赢得经营绩效。只有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能够研发出创新型产品才能真正的提升经营绩效, 只有被广泛关注的产品才有好的销售市场, 进而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绩效。

2.提升企业的综合创新管理能力

中小板上市公司要想快速的赢得市场, 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不但需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还需要改进企业的管理模式, 对企业管理进行科学化的创新。管理工作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 管理手段要想非常高明具有成效, 就需要通过将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才能有效的提升管理成效。因此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理论的创新, 以传统管理理论作为参考, 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和上市公司实际运营状况对管理理论进行切合自身发展的改革和创新, 管理理论的创新能够更好地指导管理工作的创新。其次就是对管理手段的创新, 创新型的管理方法必须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 能够对企业资源进行最大限度上应用。而资源科学有效的利用则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赢得更多的经济利润, 进而实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提升。

3.对企业规章进行创新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特定的规章制度, 熟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良好有效的规章制度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的运营, 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能够保证企业更好的运行。但是规章制度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快速发展中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不断发展中的上市公司具有非常大的变动, 因此企业的规章制度也要时不时的根据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进行创新和改革。企业规章制度的创新是以提升经营绩效为目标的。首先要对企业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完善, 改进制度中的不足之处, 其次就是要对企业制度进行创新, 企业制度的创新可以通过更改制度模式进行, 创新型的制度能够让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中更加顺利, 并且对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尤为重要, 让上市公司具有新的生机和活力迎接新的挑战。

4.企业对营销手段进行创新改进

企业的经营组成中, 营销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对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来说, 把握好营销手段就是把握住了企业一多半的命运和前程。上市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营销手段对其极其重要, 只有企业生产的商品售卖出去才能真正的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 而商品售卖出去的前提是具有好的营销手段。旧的企业营销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因此要积极的研究出适合新型市场营销手段, 就需要对企业营销手段进行创新。首先要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市场进行明确, 营销手段的创新还需要结合销售市场的实际运作状况。通过对市场的环境和需求做充分的调查研究才能够制定出非常科学有效的营销手段, 并且营销手段的创新要以具体的商品销售环节作为支撑。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营销手段对于提升经营绩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如果企业进行有效的营销手段的创新, 则可以为企业赢得更为宽广的市场, 保证新的上市公司不会在企业间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三、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1.企业技术创新的与经营绩效关系

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研发出创新型产品的强有力支撑, 而要提升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就需要对企业创新型产品的研发, 所以也需要不断的提升企业的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帮助企业研发生产出受到大众喜欢的创新型产品, 能够获得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 创新产品不仅能够满足老顾客对创新型商品的需求, 更会增加顾客对企业品牌和信誉度的好评, 从而吸引更多的新顾客来购买商品。只有企业创新型产品具有非常乐观的市场后才能进一步有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和扩张。可以说企业创新技术是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核心内容, 帮助上市公司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能更持续研发并且推出新型的创新产品。一波又一波的创新产品的上市不断的满足新老顾客对事物新鲜感的追求, 因此为企业赢得越来越多的顾客和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新的顾客和新的市场则是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重点。现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社会, 如果上市公司一但出现了没有创新技术的现象, 产品就会停滞不前, 而企业也不会继续发展了, 反之将会一路下坡, 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因此企业要想拥有不变的市场和顾客, 并且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则需要首先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消失, 这样才会让中小板上市公司处于不败之地。

现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竞争, 更多的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 技术创新虽然只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一部分, 但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例。

2.企业管理创新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运行正常不会出现问题的企业都有很科学的管理方式, 但是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中创新型企业的管理模式要不断更新的。管理创新能够从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和改革进行, 补充管理的不足之处, 同时也从新的角度审视公司内部整体的工作流程, 可以从实际层面对企业内的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后能够更好的对公司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更精炼简洁, 。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业务的升级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 同时公司也有了新的活力源泉, 员工也就会付出更高的热情去面对工作, 为公司服务, 使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内部发展更加充满竞争力量。管理创新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的经营绩效有着非常重要影响作用。其次就是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对外部管理进行创新, 外部管理创新要和内部管理创新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帮助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更好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企业外部管理创新对于企业塑造新的公众形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提升社会地位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企业外部管理创新和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工作是相应相生不可分割的。外部管理帮助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更好的把握市场变化, 及时获得新的信息和资源供企业参考应用, 再加以适当的创新, 将内部和外部的情况有效的改革发展, 使得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过程中, 可以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3.对企业内部工作规则进行创新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 其创造空间和上升空间都非常大, 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动中。对于每一个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来说, 工作规章制度都非常重要, 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是维护企业工作正常运行的准则, 科学有效的制度对于企业正常运营至关重要。而企业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制度也要不断的变动和改革, 而创新型的规章制度则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在企业竞争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制度创新就是通过对市场进行调研和数据收集, 根据实际的企业运营状况和市场竞争环境, 制定出适合企业更好的发展和市场规则的新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科学有效的创新性规章制度让企业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适应市场需求, 进而生产出创新性产品, 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新的规章制度能够更好地提升对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对高层工作人员有更好地约束作用, 高层人员的工作活动和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可信度更高, 企业出现资金外流的情况也会减少。企业内部将会有更多的高层严以律己躬身而为, 为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共同作出努力。制度的创新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变动的市场, 有较强的能力应对市场竞争, 在越演越烈的竞争市场中留的一席之地。科学有效的创新制度也能为企业团聚力作出贡献, 只有上市公司内部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才能更好的帮助企业进步。企业制度的更新也提升了公司内部的竞争力, 让工作人员有更好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为提升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做出努力。

4.对企业进行经营创新

企业经营营销是其最终目的, 只有产品销售出去才能将公司创新能力转化为实际成果, 企业存在的本质就是通过生产产品销售实现利益的再造, 进而获得利润。企业要想获取利润和市场地位, 就需要有非常棒的营销团队共同努力, 而为了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的竞争变化, 就需要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营就进行创新。创新的营销手段可以让顾客对创新产品有更好地消费体验, 为产品赢得更好的评分, 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客户来购买创新产品, 进而在慢慢的提升了上市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企业的经营绩效。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提升经营绩效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通过各种数据表比对后发现对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离不开对企业技术创新, 经营创新, 制度创新和营销创新。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 能够有效的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提升和改进, 进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通过理论描述和描述性统计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对上市公司有中体的认识, 并且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的立足脚跟, 赢得一席之地。只有企业不断的提升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工作管理能力, 经营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 才能够保障企业长远的发展, 不被其他企业所淘汰。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尤其和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有很大的关联。通过描述性数据分析创新能力对于整体的经营绩效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因此必须要重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综合创新能力, 提升管理营销制度经营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嵩.技术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以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D].山东大学, 2013.

[2]卞冉冉.我国中小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对经营绩效的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5) .

[3]杨敏.成长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我国创业板企业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2) .

[4]卞冉冉.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 2014.

[5]赵翔翔.上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5.

3.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篇三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创新便成为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对于近几年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要想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必须将技术创新和企业内部治理作为源头,了解利益相关者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如何,才能有效创新。

关键词: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高新技术企业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用科技促进企业转型,用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因此,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的命脉。

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因此与传统企业有显著不同。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比较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企业,股东构成中机构投资占很大比例,独立董事的作用有限,技术员工占多数,参与企业决策。而股东、机构投资者、员工等都是主要利益相关者,因此利益相关者治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很重要的影响。

二、利益相关者治理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股东治理、债权人治理和经理人治理三方面探讨利益相关者治理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股权集中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股东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从股权集中度看,股权结构过于集中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股东性质看,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较低。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则越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综述所述,企业可以通过改善股东治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在一定的范围内,股权越集中,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则越掌控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活动,越容易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可能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出现短视行为,忽视那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价值增值的创新活动。

从机构投资者持股多少来看,其持股越多,越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管理、财务监督、市场监督以及作为股东特有的权利使得其更愿意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促进企业进行创新,从而获得长期效益。

2、债权人为企业资金提供支持,因此企业面对财务和融资的双重压力,为避免破产的威胁,其创新项目的启动和项目资金是否充足都受到债权人的制约和影响。在研究分析中,以资产负债率作为债权人治理的指标。通过研究表明,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相关的作用。债权人属于风险规避型,一般情况下对企业技术创新不热衷,但是当资产负债率达到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债权人要想得到相应的收益并保证不亏损就必须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债权人被股东“绑架”。而债权人有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因此也有动机和能力对企业进行监督,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债权人做出的决定将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从而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坚实的资金支持。

3、经理人是否努力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有显著影响。经理人掌握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他对公司的创新项目信息了解更为全面,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不容忽视其作用。一般情况下,主要通过经理人薪酬水平,职位权力大小以及股权激励三个方面来测度经理人治理机制,分析经理人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有多大程度的影响。调查研究显示,经理人薪酬越高、经理人努力程度越高则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经理人、董事长二者不合一则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有效制衡经理人权力,避免滥用权力出现短期行为,利于企业从长远角度提升企业价值,促进创新活动的展开;然而经理人的股权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机制实施时间较短,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导致其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没有起到正面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增大研究样本范围,将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更为全面地进行分析。

三、政策建议

1、改善股权结构

根据理论综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改善股权结构来达到促进的效果。从国家宏观角度看,政府可以采用完善政策法规,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股权结构,从而提高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首先,可以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不同性质股东之间的制衡,让市场成为企业导向,监督和促进经理人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其次,重视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实现多元化的投资机构,发挥机构投资者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监控作用,并指引企业战略决策的正确性;最后,保护中小股东的相关利益,完善相应的政策机制,例如制定申述机制,降低成本,提供中小股东维护自身利益的依据,从而尽量避免大股东独自侵占利益的行为。

2、完善经理人权力制衡机制及激励机制

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本又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资源,因此经理人作为人力资本主要所有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与否。理论分析和大量的研究都表明:经理人权力制衡机制及激励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具有很大影响。对此,我国应大力扶持股票市场,使企业的绩效能通过股票价格进行评价,从而保证股权激励对经理人的促进和有效;另外,为了抑制“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对有关于董事会的相关规定也需进行完善和改进,提高执行力,同时对于外部环境,还有经理人市场的完善也不容忽视,对于经理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声誉机制进行约束。

政府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中董事会的相关规定,还要加强执行力度;同时,还应该完善经理人市场,通过声誉机制来约束经理人的行为。

4.论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篇四

数控1104班杨闯20112304043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时代特征鲜明政策导向明确落实要求具体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自主创新是我国企业发展新的战略基点和导向

把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上升到国家意志这在我国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路径的战略转型也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调整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的企业发展确立了新的战略基点和导向。面向未来我国企业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积极主动地跨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准确把握自主创新的丰富内涵和实现形式努力通过自主创新再造企业竞争优势。积极主动地跨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过去我国企业经历过两次创新浪潮第一次创新浪潮发生在计划经济时代特征是封闭状态下的自立创新创新主体是国家第二次创新浪潮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征是开放状态下的全面引进再创新创新主体从国家逐步转移到企业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日渐突出。现在以我国加入WTO过渡期为背景借助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的重大机遇 我国企业迎来了以开放状态下的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第三次创新浪潮。在这次创新浪潮中我国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跨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真正确立企业自己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从宏观层面看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自主创新受到多方制约。但同时应当看到的是新兴工业化的进程也是不断自主创新的过程即使是处于追赶阶段的落后国家也可以创新而且创新是实现赶超的最佳途径。国际上不乏这样的先例。还应当看到的是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诸多有利因素。如我国现有的科技人才已达3200万具有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达105万研发投入总额已跃居人口的巨大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潜力巨大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形成市场导向的自主创新机制。这一切都为我们着力自主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那种认为我国现在还没到强调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自主创新的条件还不具备的观点既不切实际也过于悲观。从微观层面看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已经具备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条件和动力自主创新大有可为。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华为、中兴通讯、海尔、奇瑞等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已经表明一批优秀企业已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生存意识和发展意识他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一刻离不开研发和创新而且研发和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必须为切实强化企业竞争力服务。这是我国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坚持自主创新就无法应对当代经济竞争知识化、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毫无疑问我国企业具备的上述意识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强大动力。

因此无论从宏观层面看还是从微观层面看在第三次创新浪潮中我国企业一

定会积极主动地跨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将自己塑造成自主创新的主体锤炼成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依靠、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

准确把握自主创新的丰富内涵和实现形式 积极主动地跨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要求企业必须准确地把握科技自主创新的丰富内涵和实现形式。对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企业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展开。企业这种创造性活动的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宏观含义一样大体上也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原始创新。这类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这类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类创新是充分消化吸收引进国外技术之后的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只有准确地把握自主创新的丰富内涵才能因时因地合理地选择自主创新形式。民族精神等等因素的状况以及国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创新方式的重点也会逐步演进。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应从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自主创新的实现形式。

三努力通过自主创新再造企业竞争优势

成功企业的实践表明大力强化自主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源源不断地开展技术创新才能再造企业竞争优势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在当今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最高层次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谁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创造出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知名品牌谁就能再造出竞争优势就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提高我国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既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科技政策的科学引导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因此我国的各级政府要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撑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广大企业要牢固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以市场竞争为根本动力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和企业家精神不断革新创新机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浅谈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篇五

摘 要: 全球化信息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让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了世界经济格局和很多行业的重新大洗牌,也为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了可能。另外一方面,信息时代也迫切要求企业的组织、业务、管理等采用新的模式、新的战略。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产品和生产过程、企业和产业、甚至竞争本身的性质。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已经成为过时的观念,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以及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用力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将对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进行浅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变革;影响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迈向信息时代。今天,信息和知识的范围、形式、规模、获取、储存以及传送,都已经或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它使得全球经济活动管理规则在彻底变革,企业对世界的认知图式和价值判断方式在逐步渐变,企业原有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也正在发生着相当大的变化。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在新的时代特征和背景下来改进甚至重构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一、信息技术特点及应用

相比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具有以下颠覆性特征:

1、信息传播打破物理空间上的有形界限,变得更加迅速、便捷;

2、传统仅靠人脑记忆和纸质媒体记录的知识积累手段被彻底改变;

3、信息处理与传递的高度现代化,使得用信息化的系统来实施企业管理成为现实;

4、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决策过程也将越来越复杂;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步为企业界所认同,其广泛应用也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而其已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阶层。

信息技术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

1、自动化的设计、生产系统,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产品市场化的速度;

2、业务处理系统,将基层业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烦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加强了统计、分析和报告的功能,满足了中低层管理者的需求;

4、经理信息系统和决策与集体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并且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现代化企业的方方面面。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对象,并且资讯管理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与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研发管理鼎足而立,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树立资讯意识,在企业中建立全面的资讯管理。

二、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应用

当今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的研究和开发上面,而产品、技术、工艺和材料等研究和开发,则是以不断完善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为后盾。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部署涉及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它在具体产业或企业中的意义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没有战略观念和眼光,没有一定优势的战略竞争手段,就不可能有竞争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和占有可靠信息,更充分地存储和处理信息,研究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般矛盾和特殊矛盾,从而做出具有超前意识和准确预测能力的决策。

信息技术强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得一些数学性很强的管理方法,如运筹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大量应用以支持企业运营,甚至采用决策支持技术进行决策。通讯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决策时越来越重视获得企业内部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外部信息,决策更加民主、公开、合理,并且通过有效的沟通产生了建立在情感与理智共识基础上的“最合适”的决策。以扁平化为代表的新的组织形式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了新时代的人本管理思想。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承担了大量的决策与运营任务,减少了中间管理层次和中层管理人员,这种扁平化的成因就是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对组织精简的强度比依靠管理者个人的能力更大,信息技术的采用带来了员工结构的变化,减少了大量的手工劳动者,增加了销售、服务人员。可以说信息技术是扁平化组织良好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和强有力的保障。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归纳为五大领域:

1、策略资讯系统:策略资讯系统能透过信息系统而创造公司的策略性优势;

2、办公自动化:通过电子邮件有效提高企业日常管理的自动化处理水平,从而达到“无纸化”的境界;

3、生产自动化:产品开发、制造和经营的全过程实现电脑化,强化物料管理,有效执行操作控制自动化系统,并保证产品质量体系的完善,如制造业资源计划系统MRPII,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等;

4、电讯与配销系统:透过高速及宽频的电讯传输系统,提高配销资料处理效率,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系统就是实时销售POS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

5、人工智慧系统:以精密、高速的电脑为基础,开发能模拟人类智慧的系统,使用此系统可以解决任何复杂而没有固定模式的问题及其相关决策,如决策支持系统D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经理支持系统ESS等。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既然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都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首当其冲,企业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和基本的经济活动,自然要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从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将电子计算机用于工资计算开创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新纪元始,至今世界上80%的计算机是用于管理领域。尤其是过去的企业管理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多是以传统的大生产的工业社会为背景产生的,显然信息社会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一定是革命性的。而且这中革命是全方位的,涉及21世纪管理所关注的所有主题:管理与管理者、领导、组织与人事、效率、市场与顾客、竞争与战略、管理创新与组织变革、大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全球化等。

这种变革至少可以归结为五方面:

1、信息社会给企业生产、管理活动的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2、信息技术将企业组织内外的各种经营管理职能、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3、信息社会的到来会改变许多方面产业的竞争格局和态势。

4、信息社会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战略性的机遇,促使企业对其使命和活动进行反思。

5、为了成功地运用信息技术,必须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的变革。

归根到底,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重大挑战是如何变革管理,改革企业,使其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适应信息社会,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传递和处理信息效率的提高,企业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等级管理向全员参与、模块组织、水平组织等新型组织模式转变,管理幅度可以冲破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垂直的层级组织中大量的中间层已经没有必要,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2、市场营销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市场营销领域出现了新的营销方式,即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和比例正日益增加,以势不可挡的趋势迅速发展。网络营销的特点是能根据市场变化快速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减少印刷和邮政费用,节省销售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消费者可随时查询,信息量大、准确性高;可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可全天候提供全球范围的营销服务。

3、降低企业的成本:现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POS系统、EDI系统等,不仅确保了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且能改善产品库存,而制造业普遍使用的MRPⅡ系统能合理安排生产,提高零部件配套率,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

4、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如汽车制造业中,在日本和美国,由于运用CAD设计新型车型,将原来的开发周期由5年缩短至1年,效率之高可见一斑。

5、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产

品服务的创新,一般是不容易被同行效仿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服务的差异化,增加了竞争优势。

五、信息时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和竞争

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三大时代大潮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带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 在这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时代,企业不能再墨守成规,被动的接受变化,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变化。企业作为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主体,在各方面都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和竞争。

(一)信息时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信息鉴别困难。新信息、新知识每时每刻都在产生,使鉴别使用变得十分围难;

2、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更新速度超乎想象,往往是旧的没掌握,新的就已经出现,学习者、使用者瘦于奔命;

3、产品、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管理人员对产品、设备的了解掌握越来越困难。

4、组织机构庞大。跨行业、集成化、连锁、协作型组织形式成为趋势,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5、管理决策的时效性越来越强。信息时代,机会稍纵即逝,要求管理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果断决策。

6、员工的管理越来越困难。员工的生活水平、接受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技术人才的关键作用突现,组织对员工的依赖增加,员工管理的难度加大。

7、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为管理增加了新内容。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增加了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安全等管理内容,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技术风险。

(二)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的竞争

企业竞争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长处,即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无论在战争还是企业竞争中,集中的原则永远是争取胜利的铁律。集中优势的原则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信息技术以三种形式影响竞争:

1、改变产业结构,并由此改变竞争规则;

2、创造竞争优势,并为企业带来战胜竞争对手的新方法;

3、带来企业本身业务以外的新的业务。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价值链的各个部分,改变着价值活动的进行和活动之间的联系,造成全方位的竞争。信息技术已贯穿整个价值活动中,体现出优化、控制和判断等功能。将信息技

术运用于成本、差别化、发展、创新和联合等竞争手段,创造企业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的有力竞争武器。

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必将对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带来深刻而重大的变革,建立全面的资讯管理成为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一个新的挑战。全球化信息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企业家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原有企业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寻找对策,探索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使企业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适应信息社会,从而能在时代的潮流中发展、壮大,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2、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商战决胜的利器--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

3、28商机网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4、周文 《高管论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6.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篇六

信息技术发展对中小旅游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作者:苏 健 阮 波 贺 忠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2期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为中小型旅游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对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结合广西的企业现状,论述了信息技术应用条件下中小型旅游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关键词]企业信息技术;旅游企业;企业组织结构

[中图分类号]G40—12

7.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篇七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过, 扩张的欲望是人性最本质的欲望之一, 而我们通常理解为 “一要生存二要发展”。当这种欲望被人类带入到市场经济中时, 便会表现为人类对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组织———企业的成长的强烈追求 ( 彭罗斯[1]) 。企业的成长首先应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 “量”的方面, 还应该关注“质” 的方面, 虽然有了 “量的积累” 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但是如果只偏重于 “量”的话, 很有可能出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的结果。相反, “质”的保证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内在实力, 而且随着这种内在实力的不断增强, “量” 也会自然而然的增大。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质” 的保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一般说来, 技术创新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研发强度, 二是研发人员比例。但是也有学者研究发现企业的专利数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并强调了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有机衔接, 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 “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 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但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创新都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因为公司治理是技术创新的微观制度动力源, 技术创新必须与公司治理的变革同步进行、共同演进 ( 权立波[2]) 。公司治理总体上决定了必要的创新资源供给, 董事会、监事会的设置以及CEO的激励等要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方式和创新绩效 ( 鲁银梭, 郝云宏[3])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 因此, 通过公司治理内部结构的变革来推进技术创新, 是增进企业活力、改善企业绩效以及促进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成长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 是指有机体有小到大的发展机制和过程, 相对应的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不断变革的过程 ( 刘曜, 干胜道[4]) 。因此, 对于企业成长, 讨论的重点应该落在中小企业的身上。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但是2008 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却让中小企业面临了巨大的生存挑战, 基于这样一个社会经济现象, 我们有必要重新把这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结合实际经济环境做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属于最具潜力、最活跃的企业群体, 个人计算机、自动传送设备以及胰岛素等的发明和创新都是中小企业的杰作 ( 杨伟娜[5])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8% 以上, 中小企业毛细血管般的存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不仅帮助解决了相当程度的就业问题,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维护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 ( 张慧丽[6]) 。但是, 由于资金、规模等多方面的限制, 其生存与成长总是显得非常艰难, 面对大环境的变化时还是比较脆弱。因此, 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生存与成长是当下以及今后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2. 1 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

经济学理论认为, 创新在企业成长中起着核心作用 ( Geroski P. A.[7]) , 技术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但目前, 对于技术创新水平的度量手段没有统一的标准, 人均研发支出可以用来度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 Wu&Tu[8]) , 研销比 ( 研发支出与销售额的比值) 也能被用来度量技术创新 ( Berrone et al.[9]) , 但这些是从有形的方面对技术创新进行的度量, 从无形的角度来说, 技术创新的能力由R&D能力、创新决策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生产能力5 个要素组成 ( 张同建, 孔胜, 李迅[10]) 。专利拥有数量反映的是企业的技术积累能力, 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 ( 马胜杰[11]) 。因为专利制度可以授予创新者垄断实施权, 减少了很多顾虑, 从而以自我保护的方式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 Pugatch[12]) 。相对于其他指标而言, R&D投入比例可以算是认可度较高的衡量指标之一, 公司内部的R&D活动以及技术转移对企业的生产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Hu et al.[13]) , 而且越是促使企业进行长期R&D投资的部门越是与大量的专利引用紧密相关 ( Lerner, Wulf[14]) 。企业的成长分不同的阶段, 结合分位数的回归方法对其不同成长阶段内的R&D投入与企业成长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 处于高成长阶段的企业, R&D投入与企业成长之间的相关性更强 ( Alex Code & Rekha Rao[15]) 。同时, 创新效用曲线也已被用来解决企业成长的问题 ( Kandybin, A[16]) 。

企业的创新内容与结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且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的长远性成长是息息相关的 ( Jie Yang[17]) , 技术投入对企业的成长有正面影响 ( 焦珮珮[18]) 。而技术创新说到底是人力作用的发挥, 是人工智力的结晶 ( 毛荐其[19]) 。在企业科学家、企业工程师和企业科技人员是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要因素方面, 可以把企业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全部员工的比例、企业科技人员占企业员工的比例作为衡量企业创新投入的重要指标 ( 支军, 王忠辉[20]) 。但客观事实是, 高技术人力资源的相对欠缺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成长。如果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具体分析制约企业成长要素的话,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以及信息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无形中就失去了许多发展与成长的机会 ( 孟利锋[21]) 。技术变革是驱动企业成长的一种根本性力量, 技术变革又是技术创新的结晶, 现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又需要人才, 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往往缺乏人才, 针对此种现象, 人才的内部培养一体化机制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好办法。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前提之一, 对其的正确利用与管理也是很重要的。虽然企业独立研发与自身的成长呈正相关关系, 但如果不加强对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的使用与管理, 并提高自身的独立研发能力, 那么研发经费投入与研发人员投入是不会对其成长产生应有的作用的 ( 池仁勇, 蔡曜宇, 张化尧[22]) , 这就显示了管理的作用。在实际经济生活中, 不仅管理问题会影响技术创新的效果, 还有可能出现由于滞后性造成的负向效果 ( 肖惠[23]) 。

总的来说,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引擎”, 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因为中小企业从一出生起, 就开始面临着全方位的竞争和挤压, 资金实力、人力储备等限制性因素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一开始就走上全面创新并且能够引领技术创新潮流的道路, 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突破其成长上限的过程, 对于技术创新模式的适时转变则是其突破成长上限、维持其持续成长的关键 ( 王丽平, 许娜[24]) 。不断突破并且可持续成长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技术的难以模仿性和专有性, 还在于其技术创新发展能力 ( 梁家骅[25]) 。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以及它们间的协同, 才能增强其综合竞争优势, 驱动其持续稳定地 “成长”, 也即创新协同驱动型企业成长模式 ( 饶扬德, 梅洪常, 王学军[26]) 。

2. 2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公司治理在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于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也有进行梳理的必要。实证研究表明, 公司治理作为一组制度安排, 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根本性的影响 ( 纪松涛[27], 权立波[28]) 。一方面, 技术的发展受制于既有的制度框架, 技术创新活动应该是在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进行的, 适应技术创新的治理结构可以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的进行, 从而构成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 技术创新又决定了公司治理的结构, 技术的发展要求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相应的改变, 进而可以促进企业治理的变革。技术创新必须与公司治理的变革同步进行、共同演进, 即公司治理是技术创新的微观制度动力源。从某种角度来说, 公司治理属于制度的范畴, 因此,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也能理解为制度创新。借用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 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若单独进行其中一种创新, 企业的生命周期则会是一个闭区间, 企业或早或晚都会衰亡, 但若同时进行, 则其协同作用就可使企业的生命周期变成一个开区间 ( 徐英吉, 徐向艺[29])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 “两翼”, 技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研发人员占总人员的比重、新产品数以及专利数共4 个测度指标; 公司治理创新包括股东大会作用、经营者对股东利益关注程度、监事会的作用以及董事会的作用共4 个测量指标 ( 徐英吉, 徐向艺[30]) 。通过对英国企业的公司治理与财务系统对企业创新的支持研究得出结论, 公司治理及财务系统与R&D强度有紧密相关性, 也就是说公司治理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影响 ( Andrew Tylecote, Paulina Ramirez[31]) 。

通过实证分析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经营者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 “倒U型”关系; 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 国有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效应, 机构持股比例越高, 技术创新能力则越强; 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总人数比较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要高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 ( 冯根福, 温军[32]) 。考虑到企业本身的性质, 相较于民营控股公司, 国有控股公司的创新投入少 ( 赵洪红, 陈学华, 夏晖[33]) , 且缺乏创新绩效 ( 张宗益, 张湄[34]) 。通过对公司最终控制人类型对公司创新效率影响的考察, 研究得出公司最终控制人为国有的企业, 其创新效率明显低于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的企业 ( 张洪辉[35]) 。进一步探究国有股对企业创新方式产生的影响, 发现国有股主导的企业倾向于内部投资的自主创新方式 ( 徐二明, 张晗[36]) , 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成长的内在驱动因素。然而也有不同的研究结论, 该研究发现大股东治理机制中由民营股东控制的企业相对于国有股东控制的企业的技术创新程度要弱 ( 毛良虎[37]) 。

2. 3 公司治理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

彭罗斯认为, 企业的内在因素决定了企业的成长。企业使用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源所产生的 “服务”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 企业的成长并非由市场的均衡力量所决定, 而是由每个企业自身的独特力量所推动。彭罗斯认为的 “服务”又可分为 “企业家服务” ( entrepreneurial services) 和 “管理服务” ( managerial services) 。其中, “企业家服务”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必要条件, “管理服务” 的实践可以产生新的知识, 而知识的增加又会导致管理力量的增长, 从而推动企业的成长。由此及彼, 可以推出现代公司治理对于企业成长的重要程度。对于现代公司治理, 2006 年,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构造了一个公司治理指数 ( CCGI以及其所涉及的6 个维度) , 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成长能力, 具体来说, 也即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股本扩张能力、运营效率和成长能力, 对企业的增长有积极的作用[38]。还有其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 孙烨[39]) 。公司当下的能耐秉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持续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 Lichtentchaler, U.[40]) , 因此, 公司治理对于企业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较于外部影响因素而言, 作为内因的公司治理因素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有研究结果表明, 外部环境因素中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均不能够显著地解释中小企业的绩效, 而绩效是组成企业成长衡量指标的因素之一, 因此对企业成长的解释也就显得无力, 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两职设置情况能够显著解释中小企业的绩效和成长 ( 郝臣[41]) 。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可以发现, 在行业竞争性大的环境中, 中小上市公司有更强烈的拼搏精神, 这种精神可以促使管理者更好地经营企业, 从而促使企业的成长。现实经济社会中, 很大部分中小上市公司能始终保持相对良好的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状态, 这和企业本身的治理结构和成长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 ( 岳秀敏[42]) , 内因往往才是决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不同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技术创新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因此,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 建立良好的治理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从而促进企业的成长 ( 李宝新, 岳亮[43]) 。

3 研究评述

纵观前人的研究, 可以获悉很多具有深度的成果, 其主要揭示了技术创新、公司治理与中小企业成长三者之间的两两关系。但是, 很多研究都是着重于一个角度来解释问题的, 这难免让人觉得片面, 已有的研究成果可能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 1) 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 学者们有不同的衡量方式, 最常见的当属各种可测指标数量上的增长。但是这些仅仅从 “量”的方面体现了企业成长的情况, 实证分析过程中应该融入更多的偏重于体现企业成长 “质”的方面的指标。

( 2) 在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中, 不同的学者对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选择各不相同,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实证分析中数据搜集的困难性, 采用的指标都是比较简单或者单一的。比如, 有很多学者会单独用R&D比例来代表企业的技术创新, 严格来说这是不严谨的。

( 3) 在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中, 或是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或是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 较少地考虑第三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的重点大体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不结合不同的环境进行区别分析, 这很有可能影响研究的结果。

( 4) 在公司治理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中, 大部分都是理论上的分析, 真正把公司治理与中小企业用合理指标表示后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较少。这样的研究结果不是很具有说服力。

8.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篇八

关键词:目标创新;财务会计;发展影响

一、财务会计以及企业目标概述

1.当前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现状

从企业中的财务会计可以对一个企业在整体上的财务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财务变化以及经营状况。而企业对外部提供的财务信息就是企业中财务会计所做出的内容报告,主要以财务报表为主。企业的相关管理者和决策者也会根据这些财务报告内容来对企业、债权人以及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和调整,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的经济决策进行制定。

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最大效益的获得,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各个环节上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可以通过对企业现有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企业的核算,保证企业的决策人和经营者可以做出最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同时也可以对企业在资金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为企业提供相对客观的参考依据,从而保证用最小的投资和风险来获得较大的利润。

2.企业目标发展内涵

企业目标简单而言就是企业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对企业整体理论结构进行构建的基础,也属于企业发展方向确定的抽象范畴。企业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企业发展应该实现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实现这些内容需要采取何种途径。前者是企业的具体发展目标,而后者就关系到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的有效。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目标应该体现出先进性、实用性、稳定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同时也是科学体系构建的重要特点反映。此外就企业发展目标上的创新,也必须先要充分体现出这些特点,才能更为有效的达到企业目标创新的目的。

二、财务会计对企业目标创新上的具体影响

财务会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经济命脉,其财务会计部门上的变化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发展目标上的创新就必须要重视企业财务会计作用上的发挥,同时需要得到企业财务部门的支持。而就财务会计对企业目标创新的影响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企业管理所造成的总体影响

笔者在上文中就已经阐述过,企业的整体发展和财务会计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财务系统表现的也越来越复杂,正是由于两者本身就存在的紧密联系。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促进和协调发展。随着目前各类企业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越来越多,将财务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保证财务会计可以充分参与到企业的相关管理工作,对企业所需制定的所有目标实现动态上的掌握,这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内容。

2.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

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任务部门都是有一定的作用,从大的方面来讲,企业需要通过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对企业发展中的经济形势进行判断,从而实现对企业发展上的微观调控和宏观调控;从小的方面来说,公司里的一个员工就可以利用财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调控。并且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企业的决策内容的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败,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这些正确的决策信息大多数都是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或者是建立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之上所得出的。

3.企业目标创新需要财务会计提供保障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其职能发挥不仅仅是为了为企业提供相关的财务数据,其主要的职能还体现在对企业发展目标上的创新,同时也可以实现与目标制定后的情况对比,财务会计可以对企业目标实现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对执行后的工作业绩进行反映,并且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进行相关调整的重要依据,此外,通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成果进行的整理和分析,一方面可以实现对企业潜在发展潜力上的提升,以及对企业经济效益上的提高;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体现出企业在自身管理上所存在的不足;第三还可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完善措施。

4.是检验企业目标创新是否成功的标准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们的生活水平来对发展水平进行判断,而在企业的发展中其创新目标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其财务分析。一个企业的目标创新决策是否正确与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而是由自身的经营情况所决定的,而企业的经营情况又是根据企业的财务分析来确定的。会计工作结果是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的数量表现,通过对会计结果的信息反馈,可为企业决策提供新的决策依据,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的整体活动进行监督,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在制定上的重要的参考标准。随着目前我国企业发展上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企业在发展目标的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会计工作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也越发的明显,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从最初的信息咨询、信息服务以及信息监督的职能慢慢参与到企业决策的发展,这对于企业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创新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郭秀花: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创新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15)

[2]赵天舒:论财务会计目标[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02)

上一篇:河北教育厅公文范文下一篇: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