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新闻稿范文

2024-07-21

人物特写新闻稿范文(共7篇)

1.人物特写新闻稿范文 篇一

她站在运动场上,主持人正播报着她的名字。她镇定自若,脸上流露出自信,她的教练团对她的表现满怀期待。

这时,她深吸一口气,轻轻拿起黑色的铅球。只见她用力举起手,闭着眼使劲把铅球往前一抛。紧接着,球在空中旋转了不知多少圈,几秒时间里,铅球就和场上的草地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裁判员急忙上前记录成绩――20。56米。结果出来了,她再也收不住强忍的泪水,大声地哭了出来。是的,她做到了,她为这一刻准备了。她这一掷,为中国队又添了一枚金牌。

她走向教练团,主教练为她竖起了大拇指。整个运动场上的媒体都争先恐后地来报道这位少女。当各国记者争先采访她时,她只说了一句话:“一定要沿着自己梦想的那条路去走!”

2.如何写好人物特写 篇二

特写,最初是电影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术语。本意是指电影中突出地拍摄人的面部或其他局部,一个物品或其局部的镜头。特写镜头呈现在银幕上,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清晰的视觉形象,获得突出和强调的效果。

特写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文体,是指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特写的主要特点] 与一般的新闻报道比较,特写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现场感-

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特别强调用描写的手法去再现报道对象。通过精心的描绘,渲染气氛,使其达到情景交融,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特写的现场感,首先是来自记者的现场观察。一般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主要是由记者访问得到的,而特写的采访则特别强调记者的现场观察,强调第一手材料的获取。没有现场观察,记者是无法写出特写来的。所以,在不少的特写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记者观察活动的存在。

其次,具体的描写也是产生现场感的重要手法。一般报道以叙述的手法来报道事物的基本情况,特写则必须对报道对象的具体状态作真实的再现。如关于水下潜艇发射火箭的报道:“记者从直升飞机上俯瞰。只见火箭喷出的桔红色火焰,把蓝天、碧海染得金碧辉煌。巨大的气浪压迫升腾的水柱绽开来,犹如一朵盛开的硕大雪莲。”将实况描绘得栩栩如生。

-局部化-

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从时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对生活作片段的截取。它不是去展示事件发展的前前后后,而是选取那种最具包孕性的片断,动中取静,以静写动,让人们通过一个典型的镜头,一个画面,获得对其前前后后经过的了解。这种片断,通常是能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断或事件发展的高潮部分。从空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选取那些最有特征、最富表现力的细节。如《经济学家赶集》中写薛暮桥在市场上买鱼买挖耳勺的细节,以小见大地表现了自由市场的经济活力,便民利民,大受欢迎。

-可视性-

特写由于借鉴了影视手法,将对象镜头化,所以能产生很强的可视性,人们常把它称为“视觉新闻”。穆青在《学会写视觉新闻》中说:“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

通过描绘,让读者将文字的内容转换为可视的画面。这其中,关键在于描写必须写形传神。这个“神”,就是报道对象的个性、它的特色、它的本质特征。不抓住这些,即使用大量的笔墨去细描一些外在的东西,简单地追求形似,也是无法产生出电视报道的视觉效果的。所以,特写必须以“神似”来取胜。

[特写的种类]

按篇幅长短来划分,特写可分为特写性消息和特写性通讯两类。

按报道对象来划分,特写可分为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两类。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于这类划分法。

-人物特写-

人物特写以人物为特写对象,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或行动,并透视其思想境界;或者是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展示,揭示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以此来解释人物行为的时代依据,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特征。请看《小记者走访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报1999年3月10日)

本报讯 日前,北京109中学的3名小记者来到北京饭店采访人大代表——香港立法委员会主席范徐丽泰女士。

进入接待大厅,小记者向范徐丽泰女士敬献了鲜花,范徐丽泰女士愉快地接受并真诚地说:“谢谢你们。”

小记者事前知道范徐丽泰女士不仅是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位好妈妈。她们对范阿姨把自己的肾脏移植给自己的女儿的事深为感动。当小记者问及此事时,范徐丽泰女士说:“这件事其实没什么说的。不就是自己身上缺少了一个零件吗?”她边说边笑。小记者要求范阿姨详细介绍一下给女儿移植肾脏的事情。范徐丽泰女士详细介绍了事情的经过。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举动都蕴含着伟大的母爱。小记者听了很感动。小记者还向范阿姨询问了关于家长和孩子两代人如何沟通的问题。范徐丽泰女士说:“当家长的要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闯;当孩子的要知道,家长永远是关心和支持你们的。”

采访结束后,3名小记者和范徐丽泰女士合影留念。4点整,范徐丽泰女士急忙又去参加下午的人大分组讨论会了。

这条人物特写,焦点对准范徐丽泰身上所蕴含的伟大母爱。重点抓住了范徐丽泰向小记者谈给女儿献肾的事,一问一答几句话,充分展示了这位人大代表的爱心。

-场景特写-

场景特写重在摄取新闻事件中最典型、最集中、最感人的场面,通过再现场面的特色、规模、气氛等,完成对整个事件或社会风貌的把握。比起其他报道形式来,特写在场景的再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最能产生画面般的可视感。请看《侗家厕旁议实事》:

3月柳州,龙潭湖畔,小雨淅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振潜与卫生部长陈敏章信步走近山坡上的一幢侗家“竹楼”。

竹楼墙上有副对联,上联是“男女有别来此行方便需认清去向”;下联是“大小均可入内得轻松请注意卫生”;横批“轻松山房”。

两人都笑了,原来这是公厕。身兼全国爱卫会副主任的陈敏章说:“这联写得风趣。不知‘内容’怎样?进去看看。”

进至厕内,陈敏章连声称道。认为它清洁,处理污水得当,地方政府为少数民族办了很好的实事,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有远见。

陈敏章还说,厕所问题不是小事。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粪便、污水的处理极有关系。„„柳州从教育、引导、支持入手解决卫生习惯问题,就值得提倡。

这篇场景特写,镜头对准一侗家公厕。特别是对一幅对联作了特写。一个小镜头,人、事、景三者浑然,气氛幽默,趣味盎然。同时,透过这一画面,我们又可看到一个关于人的生存的大主题。以小见大,正是特写之妙处。

[特写的写作]

-加强描写的生动性-

特写是一种描绘性的新闻报道。写作中应以生动、准确而富有动作感、立体感的描写为基础。要做到这一点,要求记者在描写中能准确地抓住对象的关键点并成功地表现这个关键点。加强描写的生动性,还要努力把握对象的神韵和动感,以加强特写的可视性,造成叙事如画的效果。请看李普的人物特写《漫画孙殿英》对俘虏军官孙殿英这一奇特人物的描写:“穿着草绿哔叽服,骨瘦如柴,脸色惨白,原来是一个很久没有见过阳光的鸦片烟鬼。他的美式大盖帽是紫红色的,和别人的不同,不知是蒋军美化以后部队长官的特殊标帜,还是这只是把他的脸色衬托得更加怕人。我看见他的时候,他正患感冒,缩在炕上呻吟,还悻悻然发了蒋介石两句牢骚,埋怨蒋没有积极救援他。然后就躺在炕上大声哼叫起来。看着这种可笑的样子,我脑子里忽然涌出一幅漫画来。这个鸦片烟鬼,头上还戴着那顶美式帽,点缀着冈村宁茨和蒋介石的委任状和嘉奖令。那么半封建的特点有了,半殖民地的特点也有了。作为这个社会没落阶级的一个代表,他正在人民解放军的战俘营里哀吟着,这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镜头吗?”

正是靠这些生动的描写,读者便能感受到仿佛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漫画”。

-力求特写的透视力-

特写是描写性报道,但不是为描写而描写。优秀的特写不仅再现报道对象,而且要帮助读者透过画面的“形”去把握时代、社会的“神”。《经济学家赶集》即是这方面的范例。记者对薛暮桥赶集的描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他先是“兴致勃勃地挤进人群,东瞧西看,问这问那”。见到卖鲜鱼的,他也买一条,一边付钱一边还说:“看来还是两个市场好。”买完鱼,又买了擀面杖,还花了三分钱买下一早就想买下而买不着的挖耳勺。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农副市场是热闹繁华的,货物是琳琅满目的,在国营市场买不到的东西这里可以买到。写经济学家薛暮桥对市场的肯定、支持,实际上宣传了农副市场的作用。

力求特写的透视力,实际上就是要求记者看问题的眼光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要透过表面看实质,深入挖掘报道的主题。如《侗家厕旁议实事》,写的是卫生部长陈敏章等人参观侗家公厕,作者着意开掘“小事”所蕴含的意义,特别是着重地报道陈敏章的谈话,如地方政府为少数民族办实事的问题、厕所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经济发达地区与老少边穷地区厕所问题的比较等等,突出地表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无微不至地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的一贯精神。

-注意情景交融,在生动的描绘中着上作者的感情色彩-

3.新闻特写 篇三

5月10日17时32分至18时15分,岷县发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8个乡镇35.8万人受灾。关键时刻,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迅速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迅速投身抢险救援一线,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实际行动在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践行创先争优的承诺。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害,换届后的乡村两级党组织接受了一次“大考”,第一时间维护了灾区人民的最大利益。

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岷县各级党组织迅速组织16000多名乡村党员干部,紧急开展救灾行动。转移群众、抢救伤员、道路清淤、排查险情等工作同步进行。灾害发生当晚,及时将1263名群众转移到乡镇政府会议室、干部宿舍和乡村学校等安全地带,同时搭建临时帐篷,动员群众投亲靠友,共分散安置灾区群众2.93万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一位70多岁的农民动情地说:“关键时刻,党组织是冲不垮的堤坝,是我们的主心骨。” 茶埠镇沟门村是受灾最严重的村之一。洪水裹挟着沙石汹涌翻滚,肆虐房屋、道路和河道……山洪的咆哮声、老人孩子的哭声、冰雹猛烈敲打屋瓦的破裂声响彻山村。灾情就是命令。茶埠镇党委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成立了茶埠镇“5.10”抗洪救灾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抢险救灾及灾情核查组、善后工作组。迅速组织全镇8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奔赴受灾最重的沟门村,冒雨进行紧急转移安置,帮助群众抢险救灾,妥善安排生产生活。

禾驮乡石门村在这次灾害中由于撤离及时,全村无1人伤亡。这一切,都应归功以石寿芳为书记的石门村党支部。灾情发生后,党支部在认真查看、核实并分析灾情后,及时动员党员干部和村民,迅速展开了紧张有序的抗灾救灾工作。针对村旁一座主道桥梁被堵,洪水淤积,对村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现状,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突击队及时清除了桥洞内外的树干、电线、车轮等杂物,疏通水流,从根本上消除了次生灾害的发生;面对部分无家可归的村民,党支部动员他们暂时投亲靠友,就近寄住到安全地带的村民家里;针对生活物资紧缺,群众生活缺少保障的现状,党支部在安抚群众情绪、倡导村民相互帮助的同时,积极上报灾情,公平发放救援物资。石寿芳说:“党支部只有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发挥好作用,老百姓才能认可你,夸你攒劲。” 灾区缺电、缺药、缺帐篷,但运输物资的主要通道省道306线(申都段)严重堵塞。救灾必先抢通生命线。5月11日,申都乡党委积极组织协调,发动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调动装载机5辆、挖掘机2辆,组建党员突击队、民兵抢险队、志愿者服务队全力开展工作,从上午8时至下午15时50分省道306线(申都段14.5公里)生命通道被打通,保障了全乡以及兄弟乡镇救灾物资运送和伤亡人员转移安置以及险沟险段人员撤离。“解决好灾区群众的吃、穿、住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整个救灾工作的核心。”申都乡党委书记朱江龙面对灾情掷地有声地说。

李书记可是个大好人!“"没有李书记的帮助,我们今天可能还没有干净的水源!”......提起老党员李三个,申都灾区的灾民们个个赞不绝口。其实李三个并不是当地的书记,他现在的身份是修建申都乡人畜饮水工程及河堤修筑的个体老板。他家住在岷县西寨镇上山村,曾在村上当了三十多年的村支书,所以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李书记”。灾害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中断,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救人!“李书记”立刻调动自己仅有的两台车辆,带上在身边的3个工程队员火速奔向受灾点。天黑了,紧急救灾指挥中心乡政府人影慌乱,匆匆忙忙,办公设备不能启用。“李书记”知道了,赶忙运来了工地上的发电机;没有柴油,“李书记”拿出自己身上仅带的300多元去购买。终于,指挥中心的灯亮了,抢险工作高效展开了!灾民饮水告急,李书记又带上自己的人员出发了。经过一天多的奋战,洁净的水源疏通了,灾民的饮水解决了。然而,“李书记”的工作并未停止,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仍奔波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他常说,自已虽然已离开了村支书的岗位,但还是一名党员,无论在任不在任,心里一定要有老百姓。

4.新闻特写 篇四

一个雨天的下午,刚走进教室,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戴着眼镜的男老师正坐在讲桌前翻着书看。于是很自觉地退回到教室门口,又重新确认了一下上课教室,这才重新走进去。找了个靠前的位子坐下来,仔细打量了下这位“新”老师。他上身红褐色外套的拉链拉着一半,里面穿着淡蓝色衬衣,最上面两粒纽扣没扣;下面穿着一条微微泛白的宽松牛仔裤和白色的运动鞋,还可以隐约看到鞋子周围的水渍。俊朗清瘦的脸上,一双大眼睛可能是因为长期戴眼镜的原因而有些深陷,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颇有些文艺男青年的味道。

上课铃响了,他微笑着站起来说道:“大家好,我是你们老师的师兄,由于家里有点事他回老家了,所以我带他给你们上今天的课。”接着同学们鼓掌欢迎。“教师心理学的课程就是很结合实际的一门课,因此我们大家可以很开放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始终用一种很标准的普通话说着。当说到对于课堂上教学时,应该以哪种方式为主,老师走到我们的座位旁让大家随意发言,第一个同学要站起来发言时,他就用手轻轻的拍着同学的肩膀让他坐着说。‘‘坐着说才轻松嘛,大家想说的都可以畅所欲言,这样才有氛围!’’其间他说到自己小时候上学的经历,引来我们的一阵阵笑声。

他喜欢把一只还很长的粉笔在手指间转来转去,一边讲课一边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你们觉得什么样的老师最受欢迎呢?”他闭上眼睛歪着脑袋想了一下,俨然一个小学生认真思考的模样。“我上学时,最喜欢不提问自己的老师。”有个同学说她也喜欢这样的老师,老师走到她身旁笑着说到:“看来学生都怕提问啊,但是有问题还是要回答的,不过好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至于回答的对错不要直接评价,要说很好,很不错的鼓励话语,至于对错,要让他自己感觉。”看来老师深知学生心理啊!

课间老师坐在我们中间,问我们所期待的教师生涯是怎么样的。后来他又说:“我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不是很熟悉你们以往的上课模式,所以就根据自己以往的上课风格上了,希望不会很差劲啊。”脸上始终带着浅浅的笑。课程结束的时候,新老师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并说道:“以后如果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话,可以联系我的。”

5.人物特写新闻稿范文 篇五

——写给2049年祖国的一封信

长丰县杜集中心校 五(1)班 程涛

乘着多拉A梦制造的穿梭机,带着高科技的摄像机,我来到了36年以后的中国。请随着我的镜头去看看那时的魅力中国吧!镜头一时间:白天 地点:繁华大道

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养眼的绿化带。美观,节能,可180度自动旋转的路灯,装饰着道路两旁。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

马路上新型的环保车辆川流不息,交通却井然有序,空气格外清新。没有烟尘,没有难闻的气味,也没有刺耳的噪音。车辆从我身边驶过,就像一阵微风吹过。

镜头二时间:夜晚 地点:繁华大道

相比白天,此时又是另一番风情。白天像是卸了妆一样,而夜晚则是灯火辉煌,就像一位化了妆的少女。繁华的街道上,璀璨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移动的车辆尾灯似满天的小星星,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银河。

镜头三时间:下午 地点:鸟巢

(由于咱们中国环境好,条件符合,所以奥运会再次在我们北京举

办。)看,咱们中国的运动员获得足球比赛的金牌,正在颁奖呢!领到金牌以后,他们手拿金牌使劲挥舞着。此时,他们心中无比自豪。镜头四时间:早上地点:学校

优美的校园环境,电动化的大门,宽阔的操场,精致清新的小花园,到处都是红花绿。教室既宽敞又明亮,桌椅设计合理科学。每个班都有电子版,多媒体设备……

当我坐着时光穿梭机返回时,心里默默地想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们,一定会让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所以我们要努力打拼好好学习。

指导老师:周义婷

6.华尔街日报体和新闻特写 篇六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华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

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人文关怀

“华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贴近性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从读者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最佳的新闻角度。贴近性越高,读者对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透过普通人这个点来深化有主题的面,一方面赋予了人情味,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读者产

生共鸣。

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

“华尔街日报体”个性化的开头可以为记者节省大量笔墨,同时受众可以在轻松的阅读状态

中获得丰富的信息。

人文学院足球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嗖”的一声,球快速坠入球门远角。曾经的人文学院足球队队长佟尼昊打进了回校后的第一粒进球,他和往常一样和队友们进行着山呼海啸般得庆祝。球场上一招一式仿佛就像是在昨天一般,他也和往常一样如同精灵一般在场上穿梭,潇洒的过人、灵活的步伐、迅捷的速度,给整只球队带回了曾经的回忆。

这是一场队内欢迎赛和告别赛,参赛的双方均为人文足球队的队员,只不过参加比赛的双方分别是毕业生代表队和在校生代表队,曾经毕业的学长们在此次端午节之时又回到了母校,来看望曾经一起战斗的兄弟,而在校生作为当今的球队主力人员也对于学长们的归来感到异常的兴奋,仿佛球队就像一个大家庭,在今天团聚了。

“英雄归来”——学长们

在每一年的端午节,人文足球队有个传统的友谊赛——新老生交流赛。今年的端午一样迎来了阔别已久的学长们,06届的任宾、07届的志辉、10届的佟尼昊和白向田等学长们在毕业多年后又一次回到了河北经贸大学人文足球队。学长们的归来,仿佛英雄般得降临,使得现在的球员感到很高兴,因为大家一直都在网络上保持着联系,有些新的队员没有见过他们,只是听到过关于他们曾近的趣闻,今天的见面使得双方都感到异常的开心。

在经过短暂的休息后,比赛开始了。学长们一到球场上便变得生龙活虎,穿着当年毕业时的签名球衣,一样的球场、一样的球衣、一样的氛围,仿佛就像是在昨天,唯一变得是身材均已经发福,球场上的姿态略显笨拙。而队员们面对的学长们得变现,则当仁不让,敢拼敢打,即使是友谊赛青春也要打出自己的风格,青春的的气息环绕球场。不一会儿的功夫,曾经叱咤赛场的学长们,终于还是被体力所打败了,面对活力四射的学弟们,在球场上不停的被抢断、封堵、过掉,即使是曾经球场上的一霸,此时也只能乖乖缴械了。最终,现役队员以6比5的比分险胜,获得了此次“端午友谊赛”的胜利。诙谐幽默的氛围

赛后,曾经的足球队队长佟尼昊表示:“毕业已经一年时间了,非常怀念在学校里的兄弟们,今天看到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自己感到很欣慰。”队友们听到后,笑着齐声说道:“昊哥,你该减肥啦!”随即,球队又陷入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作为球队老大哥的志辉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大学四年人文足球队陪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现在也已经工作了,平时踢球的时间不多,但是一有时间我就会回到学校和小学弟们一起踢球,来一起追寻我们的大学生活。毕竟,无足球,不兄弟嘛!”说话,志辉的眼角泛起了微微泪光。此时不知那冒出来一句说道:“辉哥,我们的嫂子哪去了?”“哪有?还等着你们给我介绍对象呢!”辉哥笑着说到。球队的氛围又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一壶酌酒把言欢

“七月份的尾巴你是狮子座,八月份的前奏你是狮子座,相遇的时候如果是个意外,离别的时候意外的看不开。。。”队员们在把酒言欢后,一起唱起了这首《狮子座》的队歌,每个人互相搭着肩膀,无论是朝天吼着还是低头吟唱,此时此刻你我之间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是永远的一家人。最后,还是互相告了别,佟尼昊说明年还会回来,志辉也说明天一定有我。。。就像人文足球队的“”说的那样“输赢看淡,兄弟情真意切。”

新闻特写:韩国留学生与人文学院广电班合作参摄微电影 一台架好的摄像机,一位肩扛摄像机的学生,一边是来自韩国的女留学,一边是来自人文学院的男学生,俩人之间正在进行着剧本的演练。

“你好,你就是香仁吧?”男生绅士的说道,“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认识你很高兴。”来自韩国的香仁礼貌的说道。

这就是昨天韩国留学生与人文学院广电班合作拍摄微电影的现场。

下午五点中,盛夏的阳光依然格外明亮,阳光照耀下的孔子像金光闪闪。孔子像下的一行四人在讨论着剧本台词和分脚本镜头,商量着如何进行拍摄。炎炎烈日也难挡同学们对于微电影创作的热情,这是人文学院广电班第一次和外国友人合作拍摄微电影,来自韩国的香仁为此次微电影的女主角,男主则为人文学院的薛聪,俩位摄像分别是人文学院的石浩男、郝佩希。

初次合作拍摄的韩国留学生香仁,在首次参演微电影时显得有些拘谨,但是她的汉语还是挺好,与其他三位同学交流起来比较顺畅。台词中有一些较为难的古诗,因此台词的记忆使得香仁感到很难。但是,此时三位同学耐心的一字一句的教香仁怎么去读,怎么去念。在这过程中,可能是三位男同学对于拼音有些遗忘了,在标写拼音时出现了错误,因此还出了一些笑话。但是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逐渐的相互熟识,彼此之间的合作顺畅,加快了拍摄的速度。

这部微电影的名字叫做《出糗百事通》,主要讲述的是一名韩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在拍摄的过程中,人文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的王黎燕老师,一直在一旁进行指导,例如:对于镜头的拍摄、台词的更正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三位同学也在与香仁的交流过程中成为了好朋友,顺利完成了孔子像旁边、公园、图书馆三个地点的拍摄,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和谐的氛围下只用三个小时便顺利完成了整个微电影的拍摄工作。

7.新闻特写的实例一 篇七

子彬昌

下午3点刚过,门厅接待捐款的刘云杰老师告诉我:“王镜师傅又来了!”在场的人心里都一阵高兴,我撂下手头工作赶忙走到前厅:“大冷的天,这么远您怎么来了?”我问,新闻特写的实例一。他迎过来,右手拿着200块钱一扬:“这不,我把这钱捐了。”

王镜——就是那位住在北京黄杉木店周转房、捡破烂向希望工程和其他社会福利事业捐款万元的退休老工人。今天出现在我眼前的王镜老人,无论从脸色上,还是穿着上,都和以往来时大不一样了:他的脸黑中透出红润,而且胖了;身穿黑色棉外套、土黄色新工作罩裤,足下一双黑色包头胶底棉鞋,显得干净利落。我请老人坐下,没等我问寒问暖,他就满脸堆笑地说:“这不,人家知道我困难,给我寄来200块钱,好人哪!我怎么能要人家的钱呢?”我接过话茬:“你节衣缩食,捡破烂把1万元都捐了,这200块钱人家给您,您留下用也是应该的,范文《新闻特写的实例一》。”老人立即反驳道:“不能!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要。人家一片好心。退休费我足够用了,还是捐给希望工程,给贫困山区办教育吧。”说着,他转过脸对刘老师说:“你一定要写人家的名字,我把收据给他寄去,好好谢谢人家。这情我领了。”“我琢磨,退回去也太不尽人情。可我又不能要,还是给希望工程,顶好!”我一边聆听,一边凑过去接过老人手中的一个信封,那上面写着:河南洛阳一拖公司油泵厂安环科高防。我明白了,这200块钱就是素不相识的高防同志看了中国青年报1994年12月19日刊登的《黄杉木店陋室铭》后汇给王境老人的。

上一篇:财政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下一篇:孝敬父母情景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