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教学总结

2024-07-10

四年级数学下教学总结(精选8篇)

1.四年级数学下教学总结 篇一

四年级数学下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1、备课。

在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学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课做到有备而来,并制作了有趣的教具,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上课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

做到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尽量多,同时照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3)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4)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与教学,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一定会和新课标同行,用新课标来指引前行。

2.四年级数学下教学总结 篇二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及其年龄小等特点, 决定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对直观材料的依赖性。因此, 在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 笔者总结了四个“注重”, 对小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掌握, 效果不错。

一、注重情境创设, 让学生“感知”概念

相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 对数学概念的感知度, 往往与创设的教学情境有着密切关系。有效的教学情境, 是将数学概念寓于其中,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或形象化, 让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比如“平均分”教学, 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朋友们, 会分东西吗?可是, 花果山的小猴子在分桃子时, 有个小猴却哭了, 你们猜一猜, 为什么哭了?课件展示无数只小猴子和桃子, 其中一只小猴子作哭状。

师:仔细观察, 这只小猴为什么哭了?

许多小学生的回答是:“分得不一样多”“少分了一个桃子”“没分到桃子”等。

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可以让学生在分东西中发现问题, 初步感知“平均分”这一概念。分东西时所包含的“一样多”等问题, 正是“平均分”概念的原型。这种设计, 较好地突出了“平均分”概念的本质属性, 有利于学生进行理解与探索。

二、注重操作实践, 让学生“形成”概念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 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 必须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操作空间, 让小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动口说一说, 动脑想一想, 只有经历这些实践操作活动, 才能逐渐内化为具体的概念。对低年级学生来说, 动手操作是将抽象的静态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形象的动态的思维之上, 通过操作实践, 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体验与形成。

再以“平均分”概念教学为例, 教师将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然后要求小朋友们帮助小猴子分桃子, 有多少种分法。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动手分一分, 然后小组内交流, 说一说自己想出了几种分法。再让学生在充分操作与交流的前提下, 得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 就是平均分。学生自然明白, 这种桃子的分法, 小猴子就不会哭了。

当然, 学生的操作不能只停留在“操作”层面上, 要让小学生学会边操作边反思。比如, 学生简单地形成了平均分的概念后, 教师可继续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将8个桃子进行平均分, 提出要求:1.平均分给两个小猴子;2.平均分成四份;3.每只小猴分2个桃子, 可以怎样分?学生操作后让其说一说怎么分的, 为什么, 等等。这对平均分概念的形成有更好的推进作用。

要注意的是, 直观操作只是一种手段, 不是目的。教师要根椐学生掌握概念的实际情况, 可让学生脱离直观操作, 及时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如追问:通过刚才的操作, 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概念。

三、注重巩固应用, 让学生“内化”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 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学生感知了数学概念, 理解了数学概念, 并不等于学生一定掌握了数学概念, 更不等于学生会应用数学概念。因此, 在完成上述两个环节后, 要对数学概念进行强化巩固, 比如运用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等方法,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对现实中的材料“数学化”, 并初步养成学习探究的独立性和想象性, 使学生牢固并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概念, 最终达到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目的。

比如, 在“平均分”概念教学中, 可以进行如下应用设计。

1.想一想, 辨一辨:下边哪些是平均分, 哪些不是? (让学生在辨析中区别并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2.分一分, 填一填:有12个桃子, 每2个一份, 可以分 () 份;每3个一份, 可以分 () 份;每4个一份, 可以分 () 份。

3.圈一圈, 填一填:有10个桃子, 每个猴子分2个, 可以分给 () 个猴子;15个桃子, 每个小猴5个, 可以分给 () 个小猴。

4.你会把16个桃子进行平均分吗?用学具试一试, 在小组内交流, 说一说你有几种分法?

5.有9个桃子, 要分给5只猴子, 能平均分吗?分一分, 说一说原因。

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 要注意巩固应用的目的性, 设计时要紧紧围绕所学的内容, 难易适度, 分层设计, 动手与思维结合, 还要注意应用形式的多样性, 调动小学生的兴趣, 尤其要注意进行针对性指导与评价, 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与感悟。

四、注重评价反馈, 让学生“回味”概念

这里的评价包括小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更包括教师评价。每节课的及时反思, 可以让小学生对刚刚学习的数学概念进行咀嚼, 再次回味、渗透,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再带着问题出课堂, 体现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比如, “平均分”概念教学, 教师追问:同学们, 回忆一下, 刚才是怎样学习“平均分”的?在分的过程中, 你认为自己表现怎样?在平时生活中同学们接触过“平均分”吗?

随着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回顾, 教师适时评价,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关键点, 形成简单的知识网络,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是一个难点, 只有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 采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才能让学生感知, 形成概念、理解概念, “四注重”概念教学法就是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效果较好。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学习,概念教学,四注重

参考文献

[1]黄肖容.浅谈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J].教育导刊, 2008 (Z2) .

3.四年级数学下教学总结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四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四年级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缺乏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等多种问题,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需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笔者收集并整理了多项相关的文献报道,主要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巧设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环节,良好、有效的课堂导入等于成功了一半。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遵循新课程标准,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分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不直接教授学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知识,而是先利用课件为班级学生展示“横木在电线杆上上下晃动”的情景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才能使横木固定不动呢?以此种生活问题开展教学,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指导班级学生积极讨论;待课堂讨论后,有学生回答:在晃动的横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几条边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就可以稳定横木了。之后,教师可依据学生所讲使用电脑演示完成这一操作过程,并顺势引入新课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率。

二、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从本质上来讲,数学学科知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提前熟悉和了解教材内容,并积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从抽象、枯燥的公式、符号中解脱出来,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实践课堂教学中,由于本节课的课堂知识比较抽象化,学生自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自主学习效果不容乐观。故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课堂知识,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现实中的一些生活用品或建筑物,并鼓励其积极开动脑筋,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形状,使其于脑海中形成抽象、立体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图形,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同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角的分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其自行捕捉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使其在脑海中建立“角”的概念,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适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单单依靠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积极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接,将现代化教育手段渗透到实践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多面的优越性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整体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课堂知识之后,为了加深班级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与记忆,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画、动画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将数学教材中抽象的、代表特殊含义的图形与符号直观化、形象化地呈现出来,通过多媒体图形动态性的平移展示,增强学生对“图形平移”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对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搜索,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增添活力,开阔学生视野,使其能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培养和发展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此种教学现状,本文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实践课堂教学中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法,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依据教学内容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同时也可适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秦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2):97.

[2]张荣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好家长,2015(1):196.

4.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黑箐小学:龙潭

大家知道,毒品是危害人类的杀手,一场鸦片战争让整个清王朝瘫痪,在当代,禁毒工作更是刻不容缓,江泽民曾对此说到:‚拒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此我们深感自己肩头的分量,在禁毒活动中,更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本人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名宣传教师,现就一些教学中所得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国家领导人曾强调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足球等体育项目也要从娃娃抓起。我认为禁毒防艾正如生活读本所提倡的一样从青少年抓起。而凉山州是毒品、艾滋病的重灾区,青少年是从儿童期到成人期的过度时期。虽然在生理上趋于成熟,但在心理和社会方面尚处在发展之中。他们充满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甚至与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密切相关的吸毒和不安全性行为。另外,由于特殊的风俗习惯和落后的思想意识,以及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很多青少年并未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使青少年有可能成为艾滋病的牺牲品。结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针对中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景和中学的实际需要,教给了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选择正确的生活技能、与人的正确相处、寻求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以及自己如何帮助别人、认识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人生之路。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毒品及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对他们的身心发育和健康很有益处。

我校在班级中开设了每周一节的禁毒防艾教育活动,通过读本知识、宣传板报、知识竞赛。目的是积极开展毒品、艾滋病预防教育,使大家远离毒品、艾滋病,拒绝毒品,向毒品说‚不‛,真正实现‘‘师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远大目标。并利用学生向社会、家庭宣传远离毒品、艾滋病工作。

通过本人本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构建远离毒品、艾滋病教育的有效防线,要树立‚四个意识‛,构筑‘‘四道防线’’

‘‘四个意识‛是:一是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认清毒品及其危害。呼吁吸毒者自爱自重,也呼吁社会对戒毒人员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支持。毒品的危害罄竹难书!二是让大家明白毒品具有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依赖性。牢固树立‚一日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毒品是一条恶魔之蛇。它可以毁灭一个家庭,毁灭人类;能把人变成一头畜牲!还有毒品是一条看不见的铁链,把你像狗一样拴起来,让你活得没自尊,没人性。千万别碰。三是积极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教育,树立‚吸毒违法,贩毒犯罪‛的意识。四是积极开展珍爱生命的教育,懂得生命属于你的父母、亲人、国家和社会,只有一次,是极其珍贵的。

‚四道防线‛是:一是心理防线。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把握好奇心,避免空虚无聊,不要以吸毒为时髦等错误认识,抵抗毒品的诱惑。二是行为防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进歌舞厅、游戏厅、酒吧等地方。三是思想防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努力学习,正确把握自己的行动与交友,以免走上歧途、误入毒海。四是风俗防线。相信科学,有病就医,不要以伤风感冒,吸两口海洛因就能治病。有了艾滋病,不要以毕摩治疗,并要注意家人的防范,避免传染。

5.四年级下数学总结 篇五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本学期工作已圆满结束,针对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 工作回顾: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本册教材在“数与代数”这块内容中安排了两部分的内容:数的认识和运算、式与方程。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倍数和因数;第二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本册教材在“空间与图形”中用了四个单元,分三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升与毫升;第二部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第三部分: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

本册教材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安排了单式和复式统计表的学习,由方块图形到条形图、由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逐步安排用单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在此基础上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分别是“美妙的杯琴”、“我们去春游”、“图案的欣赏与设计”、“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在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九单元:统计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二.工作成绩

1、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掌握几百乘几

十、几百乘几十几(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并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5、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高,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8、使学生学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度。

9、使学生经历探索数(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

10、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能够将这些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只管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12、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13、使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简化形如“ax±bx”的式子。

14.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 不足之处:

1有个别学生课堂纪律较差,学习不是很认真。

2有些学生的基础较差,数的加法、减法学习得不是很牢固。

四. 补救措施:

1复习、巩固以前基础不扎实的内容认真上好每一课,做好预习、学习及巩固。

2让学生多练习习题,多接触一些题目。

3正确处理传播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

五.今后发展方向:

1.2.

3.4. 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内容的深广度,做到难易适度,注意培养学生的素质。继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教给他们学习方法,使他们会

举一反三。

5.6.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标。注意教师自己思想观念的转变,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拟定人:张甜甜

6.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六

201-2017学第二学期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31人,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但是回答问题不够踊跃。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正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个别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较多,控制不好自己,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和习惯,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做如下总结。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充分利用课件白板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对该课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后记。现在网络上的备课资料很多,但每一节课对于不同的班级来都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因为对于每个教师来说,要选择与自己班级学情相符合的教学设计是需要功夫的,所以在每次上课前,我都要认真参考教案,设计或是修改一下教案,课件,让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相符合,2、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实践性家庭作业的督导不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3、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老师的关注度没有平均分配。我习惯是抓两头,放中间。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手段,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2、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3、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4、作为我个人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的行为,记录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创造,不断完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提高。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201-2017学第二学期

2017.7.4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全班学生共有42人,通过一年的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电子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易”变“ 难”,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认真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用好信息技术教育

本学期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努力运用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传统的板书,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板书浪费时间的内容,我事先制成课件,教学时只是轻轻地点击几下鼠标就可以了。教学综合利用声、光、形、色等形式,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既有利于表象的形成,也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巩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无疑是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听课10节,自己上公开课2节,通过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部分家长没积极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马 发 仓

7.四年级数学下教学总结 篇七

概括地说,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四段式教学模式的立足点,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发散思维、质疑问难是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出发点, 启发学生深入探究、类比归纳、产生创造性结论是四段式教学模式的侧重点, 促成学生理解领悟、完善体系、实现飞跃是四段式教学模式的落脚点。

一、“人课合一”理念是四段式教学模式提出的思想基础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和谐的、舒适的、自然的课堂, 数学教学要注重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发展, 注重学与练、学与思、学与做的统筹兼顾, 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科书、学生与教科书的和谐统一, 即数学教学的“人课合一”。

具体来讲, “人课合一”需要实现以下几种关系的和谐统一。

1. 教师与学生自然融洽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数学教学的“双主体”, 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实现人课合一, 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师生间融洽的关系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努力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 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 常与他们交流, 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2. 教师与教科书的合一。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师只有对教科书有了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地钻研教科书, 不断思考和研究教科书设计的意义, 章节之间的联系, 如何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教师要落实数学教学的自然性, 自然地使学生的学习从已知过渡到未知, 从旧知过渡到新知。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数学知识逻辑发展所自然产生的, 那么就要自然地设计问题情景, 自然地进入新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自然地思考与探索。通过不断地研究教科书, 实现教师与教科书的合一。

3. 学生与教科书的合一。

教育家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就是说, 教师是用教科书教, 而不是教教科书。学生通过学习最终留下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更多的是知识以外的东西, 即学生获得的终身可持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所以,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通过引领使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与难点, 吃透教科书, 独立地提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教科书的学习中实现与教科书的合一。

4. 教师、学生与课堂的合一。

一堂好课经常使教师与学生觉得时间过得快, 这是因为课堂上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合一, 学生的学习投入进去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 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启发、引导、释疑, 学生间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并可将这种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堂以外 (如研究性学习等) 。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 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 这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教科书合一、学生与教科书合一与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

5. 数学与生活的合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最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的合一,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景中的数学问题, 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这对数学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联想导入—发现探究—归纳概括—应用提升”四段式教学模式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学生、教科书和谐统一关系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二、四段式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1. 新的课程观。

新课程改革以来, 人们的课程观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人课合一”理念下的数学四段式教学模式体现了新的课程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倡导建构式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 主体性教学观。

主体论认为人是人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表现在:人受其内在需要的驱动, 主动地、自觉地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表现出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给予学生学习中个性发展的空间, 充分发挥其巨大的能动性和学习潜能, 鼓励其产生创造性成果。

3.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理解是一个过程, 学习者必须自主地发现、转换复杂的信息, 以使信息真正为自己所有。学生从复杂的问题或任务入手, 发现解决这类问题或完成这类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学就是创造环境, 以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 学生在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自主选择操纵的机会, 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探索, 形成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建构。

4. 数学观。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 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 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不使学生感到数学课枯燥、沉重的有效方案就是一切尽在自然中。由于数学的对象是思维材料, 因此,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引导学生去认识, 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使认识过程起始于自然;采用有效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 促使学生主动深入探究, 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数学思维的形成实际上就是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结合, 而这决不是通过强加于学生所能达到的。“人课合一”理念下的数学四段式教学模式直接将触角伸到学生的思维层次, 使学生经历舒适的自然的数学思维过程, 从而提升数学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

三、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内容

“联想导入—发现探究—归纳概括—应用提升”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因此, 在四个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彰显。

1. 联想导入。

(1) 知识体系上的联想。

“人课合一”理念强调, 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来得自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先前知识顺序、学习过程的回忆, 使其自然联想到下一步应进行的知识探究, 学生感到即将学习的新知识顺理成章, 知识的引入来得自然。学生便于进行知识梳理, 在学习的同时自然生成知识网络。

(2) 知识内容上的联想。

“人课合一”理念强调, 使知识的产生来得自然。将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或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 新知识就更容易进入记忆并且易于保存。通过呈现即将研究的内容, 学生充分展开联想, 对结论的所有可能性做出假设, 不排除离奇甚至荒诞的结论, 也许创造的灵感在此萌发。

2. 发现探究。

“人课合一”理念强调, 使知识的获取来得自然。有意义的发现与探究是建立在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指导的基础上的发现与探究, 而不是完全异想天开式的自由联想。发现的过程是学生提升数学素养的过程,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推理论证, 使先前的假说一个个得到证实或否定, 从而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捷径, 使思维逐步接近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这个过程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 而是学生通过发现与探究收获了理解与领悟。

3. 归纳概括。

归纳的意义在于抓住本质, 切中要害。在大量的结论与纷繁的发现面前, 抓住主线把握实质是数学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数学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 不仅在于它的思维缜密、逻辑性强, 还在于它畅游于自然语言、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抓住本质, 归纳精致, 最终将发现探究的结论概括、演绎、归纳, 这一过程体现出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因此,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4. 应用提升。

“人课合一”理念强调, 使知识的应用来得自然。提升体现在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构建与知识的实际应用上。提升是否实现体现在学生能否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科学的探究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 “联想导入—发现探究—归纳概括—应用提升”四段式教学模式在“人课合一”理念的指导下, 针对不同的数学课型特点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因此不同的课型使得在四环节中侧重点不同。在新授课中发现探究与归纳概括很关键, 在习题课中联想导入与应用提升尤为重要, 在复习课中联想导入与归纳概括就更为突出。

四、四段式教学模式的成效

从教学效果上看。我曾采用瑞文智力测验与由Diana Doepken等人修订的《数学学习态度测查》量表, 调查了运用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验教学班与对照教学班, 调查结果表明,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智力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是在学科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 实验班优于对照班。实验班高考成绩也高于对照班, 这说明成绩的取得不是由于智力的差异, 而是学科自信、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这说明高中数学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方式, 使学生由真正认识数学, 发展到懂数学、爱数学, 从而实现了学生全身心意义上的学习。数学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从用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来衡量。首先, 学生体验了数学发现的历程, 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上都有了较大提升, 使得数学分数提高与数学素养提升达到了一致。其次, 学生发展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以所学知识为工具进行数学建模研究, 获得社会认可。最后, 热爱数学, 对数学不抵触, 许多学生在报考大学志愿时填报了数学专业。

8.小学数学四年级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篇八

小学生年龄较小,有其独特的年龄段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教给学生“先算什么法则”“再算什么法则”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机械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保证了学生的做题量和对数学题的熟练度,但是长期的机械练习,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

有很多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往往为了让课堂看起来充分,内容丰富,会找很多的课外内容,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本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充分利用课本教材生动的教材内容,既能够立足于课本,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练习,又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然后教师进行教学,这样经过独立思考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在教师进行授课的时候加深知识点的印象。教师进行四则运算教学的时候,不能脱离课本,也需要以课本教材内容为基础。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改革调整,强调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注重将课堂学习的主权放到学生的手里。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也需要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处在小学年龄阶段,正是教师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四则运算是需要学生掌握了运算法则后能够熟练的应用,即使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再多的题练习,也比不上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主练习掌握得更加透彻。所以,在四则运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进行完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后能够及时进行反思,反思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不足,然后在下一节数学课及时改正,这样教师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徐颖.如何处理好“脚踏两只船”:浅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上一篇:昆虫记读后感600字初中水平下一篇:戴尔销售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