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常用汉语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论文

2024-06-13

韩国留学生常用汉语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论文(精选4篇)

1.韩国留学生常用汉语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论文 篇一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以外国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大量偏误为语料,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对不同偏误类型的典型例句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语义偏误主要是学生对惯用语的感情色彩、实际意义的把握出现偏差,句法偏误主要是不了解惯用语的.结构和功能,语用偏误则是由于不明确惯用语的使用场合和对象.由此提出针对惯用语偏误的教学策略.

作 者:马晓娜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9(2)分类号:H195.3关键词:对外汉语 惯用语 偏误 对策

2.韩国留学生常用汉语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论文 篇二

关键词:汉语,韩语,主宾谓语序

一、偏误分析概况

在本世纪70年代, 人们考虑到对比分析的局限性, 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偏误分析上来。科德 (Corder, S.P.) 是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的最早倡导者。在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界, 偏误分析的研究, 开始于鲁健骥在1984年发表的《中介语理论外国人学习的语音偏误分析》

二、韩国留学生主宾谓语序偏误形成的原因

韩国留学生主宾谓语序偏误形成主要是由于语言类型的差异和学习中的负迁移造成的。深入细致地分析不同母语的学生所产生的不同偏误, 对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编写专门的针对性教材有很大的帮助。

汉语属于孤立语 (isolating language) , 韩语属于黏着语 (agglutinating language) , 这是两者的主要特点上有所不同, 但语序上的也有所不同。汉语的语序是主谓宾, 而韩语的语序第主宾谓。

1、语法方面

韩国语在历史上虽然受到汉语的影响较大, 从汉语中借用了大量的汉字, 现代韩国语中仍有很多的汉字词, 且其意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相近者居多, 但其语言类型与汉语很不相同, 如室内 (실내) 、室外 (실외) 、家族 (가족) 、教室 (교실) 等等。韩国语不像汉语主要依靠虚词和语序表达语法关系, 它主要依靠附加成分 (词尾) 表示语法关系。其句子成分的排列不十分严格, 在必要时可以调换, 语序变了, 只要词尾不变, 句子成分就不变。韩国语的这些特点, 使得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较容易掌握汉字及词汇, 而较难掌握词的语法功能及句法结构, 在这里, 我们强调的是最基本语序问题 (SVO与SOV) 。

很明显, 这种偏误是出现在宾语与谓语的位置上。由于韩语的宾语在动词前, 所以韩国学生不仅在初级阶段会受自己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而且在以后的运用中也会不自觉地将宾语置后, 把宾语置于动词性成分之前。例如:

(1) 老师讲故事。 (老师故事讲。/선생님께서이야기하세요.)

(2) 最近每天做运动。 (最近每天运动做。/요즘날마다운동을합니다.)

(3) 明天下雨! (明天雨要下。/내일비가오겠습니다.)

(4) 你昨天做什么了? (昨天你什么做?/어제너는무엇을했습니까?)

在实际教学中, 会经常发现, 韩国留学生在造句子时, 或是在对话时, 往往会没有动词或把动词填在最后, 而且, 经常纠正, 但下次还是如此。例如:

(5) 你觉得好的东西可以买。 (你觉得好的东西/买。

(6) 菜里经常放辣椒吗? (菜里经常/辣椒/放吗?)

(7) 我做那件事。 (我/那件事/做。)

(8) 你能不能教我这几方面的知识呢? (您能不能/几个方面的知识/教我呢?)

以上9个例子中, 括号内的中文句子都是实际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 大部分在交流时候是忘记加动词的, 而且, 就算加动词, 也是试探性的添加。

2、韵律方面

语言有三大层面:语音、词汇、语法, 然而, 音律是第四个层面, 他可以解释一些在以上三个层面中所部能解释的一些问题。简单地解释一下, 汉语是为重音, 先抑后扬, 如, 可以说, “买白菜”, 说普通话的人多觉得是可以的, 是正确的, 但如果说“种植树”, 就会不顺耳, 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是语法上是可以的, 动词接名词。解释器原因是:“种植”是两个事实在在的动词, 分量很大, 而“树”只是一个词, 分量上不能和两个字的动词“种植”相抗衡, 所以就形成了前中后轻, 先扬后抑的韵律结构, 不符合汉语的韵律结构, 所以听起来不顺耳, 改成“种植树木”就好多了。

在不考虑强调重音、对比重音以及问答重音的情况下, 只是就普通重音而言, 所有的SVO语序语言 (如:汉语、英语等) 的重音都是在动词的右侧, 而SOV语序语言 (如:日语、韩语等) 的重音全部在动词的左侧。

强调重音, 例如, “我是打了他一下。”其中, “是”是焦点标记;对比重音, 例如, “我大了他一下, 不是两下。”;回答重音, 例如, “--谁看见那本书了?--我看见了。”而普通重音是指回答怎么回事, 所涉及的全部内容都是新的信息, 不是只有不分信息是新的。如上边的例子中的回答“我看见了。”是回答“谁”, 且只有这部分是新的信息。又如, “--他怎么哭了?--他丢了100元钱。”这句后面的回答中的内容全部新的。再如,

(11) 我想买毛衣。 (毛衣是重音所在)

(12) I don’t like the shoes.【重音在shoes (鞋) 上】 (我不喜欢这双鞋。)

(13) 당신는사랑합니다.【重音在당신 (你) 上】 (我爱你。)

所以, 在口语交流时, 韩国学生会不自然的讲后面的音吞掉, 就会导致整个句子的信息不分丢失, 听不清说什么, 自然也就不能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继续交流下去。在实际授课的时候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这对改变学生的语音面貌有很大的帮助。

三、应对策略

1、对待偏误要有正确的态度

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要看到它积极意义的一面。偏误是语言学习中的自然现象, 伴随学习过程始终。学习者正是不断地克服偏误才学会目的语。教师不能视偏误为一种失败的表现。韩国学生一般都很腼腆, 不如欧美学生的开朗, 喜欢表达, 所以老师要特备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只要学生有表达的意愿, 就任其表达。根据中介语理论, 任何偏误在学生对汉语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自然消失。所以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上狠下工夫, 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2、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在授课时运用普通话, 而不是方言。教师就要在这过程中随时的纠正其出现的错误, 其中就包括韩国学生受母语语序的影响, 还有语音重音的不同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也是对外汉语教师在实际授课时要注意的一点。在反复的联系与纠正中一定会在汉语的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的。

参考文献

[1]赵金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午印书馆.2008.

3.韩国留学生常用汉语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韩国留学生 语音习得偏误 声调

一、引言

语音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基础打不好,就会影响整个学习过程。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具有区别语义的重要作用,也是汉语语音最突出的特点,如果声调改变了,音节的意义也往往会随之改变,由它组成的词义也就完全不同了。如“买菜”和“卖菜”,“买”和“卖”的声调不同,意义完全相反。韩国语标准语是没有声调的语言,所以虽然韩国属于汉字文化圈,但韩国人在声调习得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目前,针对韩国留学生语音习得情况的研究多为结论性的阐述,用调查统计方法进行的研究还很少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发音测试的方式对韩国留学生的语音习得状况进行研究,运用声学数据和统计数据对习得状况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以期找出韩国留学生声调习得的特点和偏误规律。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调查对象: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韩国留学生中随机抽取的30名本科生与研究生。

调查方法:问卷。于2014年5月发放30份,回收30份,其中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

调查手段:问卷调查与发音测试相结合。

调查问卷以韩国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状况为重点,设计了19道问题,涉及留学生的姓名、年龄、母语、性别等基本情况和一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调查。发音测试部分包括“声母、单字调、双字调、变调以及句子组声调”五个方面,重点在声调方面。所有的发音材料都注上了汉语拼音,并于正式录音时打乱排列顺序。

三、数据分析

(一)韩国留学生基本情况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性别比例既反映出韩国留学生中男女比例较均衡的状况,又反映出学习语言的学生中,一般女生略占多数的现象。年龄统计显示,来上海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大多是青年人,在年龄上趋于年轻化。从统计中可以看出,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平均分布于1~4年之间。

(二)韩国留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统计分析 (见表2)

1.学习环境:Q1显示,韩国留学生大多会选择直接来上海学汉语,占了88.5%。作为韩国的近邻,中国与韩国在地缘、民族、宗教、历史、文化方面存在广泛联系。韩国留学生来上海留学,生活上没有太大的障碍,所以他们在上海留学也不会感到寂寞。

2.留学动机:从Q2“学习汉语的主要原因”来看,“在中国生活”和“工作”成为最普遍的选择,分别占到20.7%和58.6%。从学习动机分类来看,“在中国生活”属于融入型动机,“工作”属于工具型动机。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韩国跟中国是近邻,跟中国在商业和贸易上的交往十分密切,很多青年人希望能在中国发展。这成为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另一主要原因。

3.学习难点:从Q4可以看出,61.9%的学生认为“三声”最难学;从Q5可以看出,39.3%的学生认为“说的技能”最难学;从Q8可以看出,37.9%的学生认为“口语”需花费最长时间来学习;从Q12可以看出,76%的学生认为发音最主要的问题是“声调不准”,声调问题是产生“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韩国学生把发音问题列为汉语学习困难的首位。究其原因,韩国学生的母语属于无声调语言,他们通常无法读准汉语二、三、四声,因此,韩国学生在汉语语音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4.学习生活:从Q7可以看到,有37.9%的学生课余时间每天用“2个小时以上”学习汉语,有31.1%的学生课余时间每天用“1~2个小时”,这说明韩国留学生来上海学习汉语,很努力和比较努力的有69%,占大多数,但仍然有6.9%的留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很不努力,这部分学生需要对外汉语教师的特别关注。Q9显示,93.1%的学生保持每周练习口语;Q13显示,86.2%的学生用汉语和中国朋友交流;Q14显示,96.2%的学生以韩语和韩国朋友交流,这是很难避免的;Q15显示,86.2%的学生以汉语和其他国家留学生交流。这意味着汉语已成为韩国留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交流工具。

5.学习方式:从Q10可以看出,有37.1%的学生把“在课下与中国人交流”作为练习汉语口语的最主要方式,有25.9%的学生把“与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用汉语交流”,有11.1%的学生把“通过看电视、上网等方法练习口语”作为练习汉语口语的最主要方式。本来在校就读的学生应该以上课为主,但仍有25.9%的学生“只在口语课上练习口语”,这提醒我们应该重视对韩国学生的课堂口语教学。

6.学习成果:从Q16可以看出,86.2%的学生表示用汉语与中国朋友交流的时候,对方能听懂他说的话。从Q17可以看出,89.6%的学生表示在与陌生的中国人交流的时候,对方能听懂他说的话。

7.学习习惯:Q19是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有55.2%的学生表示“当别人纠正你的发音时,你的感觉是:虽然不高兴,但也能接受”;有37.9%的学生表示“当别人纠正你的发音时,你的感觉是:很高兴接受”。由此可见,留学生对汉语的实践性练习更重视一些,态度更积极一些。

(三)韩国留学生辅音声母发音偏误分析(见表3)

实验结果表明:韩国留学生在辅音声母中发音偏误最多的是“z、c、s”与“zh、ch、sh”,r与l次之,b、p、f出现的偏误较少。

(四)韩国留学生双音节词声调组合发音偏误分析(见表4)

实验表明:韩国留学生声调组合发音方面在“上声+阳平”组合中发音偏误最多,“去声+上声”发音偏误较多,“去声+阴平”与“阴平+上声”次之,“阴平+阴平”“阴平+去声”“阳平+阴平”“阳平+阳平”与“去声+去声”相对较少,“上声+阴平”出现的偏误最少。

(五)韩国留学生汉语变调方面的发音偏误分析(见表5)

实验结果表明:韩国留学生在变调方面主要在“一”的变调中发音偏误最多,“不”的变调次之,“第三声”的变调较少,“轻声”出现的偏误最少。

(六)韩国留学生汉语句子语流方面的发音偏误分析

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句子语流中所存在的发音偏误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从声调的“四声”角度分析,阴平方面主要的句子语流发音偏误是把阴平误为上声的有12例,如:“些(xiē)”读成(xiě);把阴平误读成阳平的有3例,如:“班(bān)”读成(bán)。阳平方面把阳平误读成去声的有6例,如:“便(pián)宜”读成“便(piàn)宜”。上声方面把上声误读成阳平的有6例,如:“表(biǎo)”误读为(biáo);把上声误读为去声的有6例,如:“影(yǐng)”误读为(yìng)。去声方面把去声误读为上声的有12例,如:“域(yù)误读为(yǔ);把去声误读为阴平的有3例,如:“上(shàng)”误读为(shāng)。

2.从声母角度分析,省略了声母有9例,如“gua”误为“wa”;平翘舌不分有24例,如“zai”和“zhai”混淆、“zuo”和“zhuo”不分、“si”和“shi”混读;r与l不分,如:“leng”误读为“reng”;b与f不分,如:“bei”误为“fei”。

3.从韵母角度分析,e与o不分,如:“ke”误为“ko”;省略韵头,如:“kuai”误读为“kai”;添加韵尾,如“ka”误读为“kai”。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师要充分了解留学生汉语语音的学习情况,了解韩国文化,了解韩国学生心理及年龄状况,了解韩国学生的学习习惯。综合各种因素,才能有效地分析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出现的偏误,并针对这些偏误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娟.浅议对外汉语语音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0,(7).

[2]曹巧玲.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和教学[M].天津:南开大学学

位论文,2005.

[3]刘逆平.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时间与思考——浅谈韩国学生学习

汉语声母的实践及对策[J].2009.

[4]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王晖琼.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中的发音偏误分析[J].2007.

[6]王安红.汉语声调特征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

(3).

[7]宋春阳.谈对韩国学生的语言教学——难音及对策[J].南开学报,

1998,(3).

[8]赵金铭.从一些声调语言的声调说道汉语声调[A].第二届国际汉

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8.

[9]桂明超.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干扰[J].世界

汉语教学,2000,(1).

[10]李红印.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J].世界汉语教学,

1995,(2).

[11]张颂.韩国人学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科技信息,

2009,(31).

4.留学生常用汉语成语偏误调查报告 篇四

关键词:对外汉语 成语 偏误分析

一、调查报告设计

(一)偏误调查对象

本次留学生常用汉语成语偏误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了解各国留学生在汉语成语学习上的主要困难和障碍,并收集成语偏误进行分析。所调查的对象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尼、美国、意大利籍者,分别是中文专业外籍留学生、学习过中文的外籍海外或在华工作者。

(二)偏误调查设计

调查问卷题型包括:单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其中第一大题考查成语语义的掌握情况;第二大题是对近义成语和形近成语的辨析;第三大题考查成语语法的使用情况;第四大题根据解释造句,考查常用成语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其中正确释义均引自百度百科,例句均引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三)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实际收回49份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国内在校留学生24份和外籍在华工作者12份、日本大阪大学中文专业在校生8份和外籍海外工作者5份。本次问卷调查回收率为81.67%,经过筛选,有效问卷有42份,占70%。书写方面,由于部分问卷采用在线调查形式,受访者大多采用输入法答卷,故未收集到成语书写形式方面的偏误。各题各选项所选情况分布如下:

表1:调查问卷答题情况

汉语学习时间一年左右 15两年 8三年 9三年以上 10

题号ABC正确率

一1430871.43%

2234680.95%

32132764.3%

4040295.24%

5309371.43%

62241657.14%

题号①②未答正确率

二1339078.57%

21230071.43%

33111073.81%

4357083.33%

53012071.43%

61923045.24%

71524335.71%

81325459.52%

题号√×未答正确率

三11526161.9%

21724157.14%

32614261.9%

42516138.1%

53011171.43%

62316338.1%

题号完成未完成语句正确正确率

四126162047.62%

226161842.86%

321211740.48%

419231638%

(注:凡未答项均计入错误数中。)

二、留学生常用成语偏误类型

调查问卷对偏误例句的收集主要集中在第四大题造句中,42份有效问卷中,有23人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该题的作答。偏误分析所使用的语料如下:

(1)我工作辛苦,有个安慰是理所应当的。

(2)官儿很努力服务人民是理所当然。

(3)你是我朋友是理所当然。

(4)我对你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许多事都觉得奇怪。

(5)小孩不喜欢吃蔬菜,无可奈何避免吃。

(6)事情已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就算了吧。

(7)我的肚子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从明天起,要跑步减肥。

(8)这件事无可奈何解决。

(9)这么严重的问题,我真是无可奈何你!

(10)发生这种事,大家都无可奈何地接受它。

(11)狗狗无可奈何发现自己掉毛了。

(12)外国人试图用成语容易说莫名其妙的话。

(13)我觉得很莫名其妙地跟着他回家。

(14)在学校莫名其妙挨了骂。

(15)让我们恰到好处。

(16)他给出的结论总是恰到好处。

(17)我的心情不好,幸亏他恰到好处带来一个好吃的西瓜来吃。

(18)文章中的那一个和尚也一样。他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对到山底下去挑水的工作他不但没有不满,而且把这件工作看成当然的事情。

(19)他自己也不能想像别人为他做这件事儿。而且他认为这件事就是自己的当然的任务。所以不能向别人委托。

(20)第一个和尚觉得很高兴,因为自己为别人做挑水,所以别人也为自己挑水是当然的。

(21)第二、三……个人是没有得到好处的是当然的,自作自受的。

(22)这个事是对他们三个人很当然的,还有,他们当中没个人都想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过了几天,几月以后,他们三个人来了这儿。

(23)然后他说“我做的理所当然的,没事”。

(24)我小时,父母对我做的是都是当然的。

(25)他想要解脱病人的不堪忍受的痛苦,也是当然的事情。

(26)这是理所当然的。

(27)所以我认为在公共场所不能吸烟是当然的事。

(28)自己吸烟的人得肺炎的话还可以。

(29)因此在公共场所不许抽烟是明显的措施。

(30)我想喜欢流行歌曲,喜欢那个歌手是非常当然的事。

(31)但是发现有的顾客之中问题、他们无可奈何管那个顾客的时候,我只一个人陪着顾客们参观了许多地方。

(32)传说”是代代流传下来的,这历史漫长的时间里,这《“三个和尚”》的内容肯定有一点变化,这是无可奈何的,

(33)现在我无可奈何帮助你们,可是我很爱你们。

(34)不然,“代沟”间题很容易变成一个无可奈何的社会问题。

(35)解决代沟问题不是无可奈何的。

(36)他们知道有不好的影响,还是要吸烟,那我对他们无所谓。就这样过了很多年,我已离开那所学校更离开了教会到社会工作,在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挫拆,尤其在人事方面,弄到母在人生旅程中丧失伩心,很其妙。

(37)带着好奇心学下汉字来真是让人莫名其妙。

其中例(1)-(17)是调查问卷第三大题判断题中超过30%的受访者未能判断出的错句和第四大题造句中收集到的偏误,例(18)-(37)是第四大题所需造句的四个成语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能检索到的错句,包括应用未用和使用不当。

37例偏误中,例(2)-(5)、(9)-(16)、(31)、(33)共14例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成语的语法功能不理解所造成的语法偏误,包括成分缺失、语序错误或句式杂糅等问题。其余23例均属语义偏误,其中例(1)、(18)-(30)共14例是与其他词语混淆,例(6)-(8)、(17)、(32)、(34)-(37)共9例是对词义理解不准确造成的用词不当。

表2:偏误分析表

词语使 用

频 次正确使用

频次正确使用

相对频率偏误出现

频次偏误出现

相对频率正误频率

对比差值

理所当然2502330.93170.070.86

无可奈何1301170.90130.100.80

莫名其妙47420.8950.110.78

恰到好处21180.8630.140.72

(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正确使用频次/总体使用频次;偏误出现相对频率=偏误出现频次/总体使用频次;正误频率对比差值为二者之差。)

(一)语义偏误

留学生常用成语偏误较多集中于语义偏误上,汉语成语有不少光从字面很难猜出正确的意思,有的词语又属于一词多义,所以在第一大题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在处理义项的选择时很困惑。除常用词“一帆风顺”外,其他五题中最高正确率只有80.95%。

超过33%的受访者表示,汉语中同义、近义词很多,在具体使用时有些无从下手。而第二大题设计时,笔者特意选择了容易混淆的常用成语,如“全心全意”和“聚精会神”这两个成语,两者义项有明显区别,但又都有“全心投入”的意思,这道题正确率仅有35.71%。

问卷第三大题判断题的第1题设计了一个语义偏误,“自始至终”义为“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常被用作状语,但不是“从开始说到结束、说话连续不断”的意思,35.71%的答题者混淆了语义,将“自始至终”当作“滔滔不绝”使用了。

从表2中我们发现“理所当然”一词的偏误出现频率为0.07,就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所检索到的例18-30来作具体分析。如:

(20)第一个和尚觉得很高兴,因为自己为别人做挑水,所以别人也为自己挑水是当然的。

“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理所当然”意为按道理应该这样。该例中,留学生想要表述别人也认为第一个和尚挑水是完全合理、顺理成章的事情,误用了“当然”,显然应该使用“理所当然”。例(18)-(30)这13个例句都是关于“理所当然”一词的偏误,而且这些偏误的产生又都是由于使用者对词义不理解,需要表述该义项时,误用了他词,属应用未用。

(二)语法偏误

结合问卷调查第三、四大题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我们发现留学生在成语使用的语法偏误上,出现的最主要问题是对成语的语法功能判断不清,句子成分多余或缺失,句子搭配不当等。为了尽可能回避语法错误,第二语言学习者即便是在正确使用成语造句的情况下,也多是造短句或省略句,这种回避策略大大减少了语法偏误出现的次数。以“理所当然”一词为例:

(2)官儿很努力服务人民是理所当然。

(3)你是我朋友是理所当然。

“理所当然”一词从语法功能角度分析可作谓语、定语、状语,但不能作谓语。在上两例中,“理所当然”充当的都应为定语成分。例(2)中缺失了语法结构的标志“的”,应改为“官儿很努力服务人民是理所当然的”。例(3)按句义可改为“你是我朋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4)我对你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许多事都觉得奇怪。

该句中“理所当然”修饰“事”,作“事”的定语,“许多”则修饰“你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按照汉语表述习惯,应该调整为“我对许多你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都觉得奇怪”。

(三)语用偏误

语用方面由于语料收集有限,发现的问题较单一,主要是在具体语境中成语使用不当,过于书面化了,或者是因文化差异不能准确理解成语,从而造成了语用偏误。例如调查问卷第二大题选词填空第8题,该题有31%的人未能正确选择“千方百计”。比较“绞尽脑汁”和“千方百计”两个选项,绞尽脑汁“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一切办法,费尽心思”[1],千方百计的意思是“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2]。虽然两者词义很接近,属近义成语,但这里形容的对象是政府,应该使用褒义词,选错的受访者主要是未能判断出两个选项的感情色彩。

三、成语偏误产生的原因

(一)实际教学中的不足

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对成语的收录标准并不统一,在数量上参差不齐,在难度上差异悬殊,中高级教材的相关习题中,涉及成语使用的题量普遍太少。在中高级汉语综合课中较为普遍的教材是《汉语教材》(三册)和《桥梁》(二册),但其中涉及的成语只占教材中词汇总数的极少一部分。

留学生掌握的成语词汇量偏低,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常常会碰到无法理解的疑难成语,这就可能导致他们对整段对话或文本的理解产生障碍。事实上,在问卷调查的造句部分,虽然完成该题的人中错误率并不高,但如果仔细研读正确用例,就会发现留学生所造的大部分都是短句,显然在造句时有意回避了复杂的句子结构和用法,可见他们在使用该成语时信心不足,并未对这些常用成语达到较理想的掌握程度。

(二)中外文化差异

成语教学本身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高的难度。中外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造成留学生在成语学习中特别容易出现语义和语用偏误。比如,我们关于动物、数字、色彩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像“望子成龙”“朝三暮四”“白手起家”等成语在教学时,就必须先进行相关的文化教学才能使留学生掌握其义。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成语教学也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最具趣味性的教学之一。针对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更多地开展文化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留学生的成语习得,同时也能使他们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汉语学习中去。

(三)语素义理解不全面

一个汉字往往能代表几个不同的语素,留学生在学习掌握了一些常用语素后,往往会盲目地用其已知语素义去代替成语中的语素义。

如调查报告第一大题中的第三小题:

3、层出不穷 ( )

A有很多很多层。 B花了很多钱,还是没有变穷。 C接连不断地出现。

该题有13位答题者选择了B,占到答题人数的31%。这几位留学生显然是把“穷”在“层出不穷”中的意义搞错了,实际上“穷”可以代表五个语素:

①缺乏财物:贫~。~苦。~则思变。

②处境恶劣:~困。~蹙。~窘。~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③达到极点:~目。~形尽相。~兵黩武。

④完了:~尽。山~水尽。日暮途~。

⑤推究到极点:~物之理。~追(a.极力追寻;b.尽力紧追)。~究。[3]

留学生显然对第一个语素义印象深刻,而忽略了第四个语素义,可见对“穷”字的语素义掌握不全面。

(四)用部分代替整体

当成语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单独成词时,留学生容易将该成分的语义等同为成语的语义,错误地使用或是进行不恰当的拆分。这种过度泛化,正是学习者利用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在解决新的语言现象时进行的不恰当类推,也是偏误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

(18)文章中的那一个和尚也一样。他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对到山底下去挑水的工作他不但没有不满,而且把这件工作看成当然的事情。

该处留学生将“当然”作为“理所当然”使用,没有了解两者间的差别,更忽略了成语结构的凝固性,仅是这一个成语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检索,我们就发现了例(18)-(22)、(24)、(25)、(27)、(30)等多个相同的错误,可见这并非个别问题。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为留学生明确一点,成语的部分意义虽然与整体不无关系,但其中的差别有时仅一字之差就是天渊之别。

附录一:

调查问卷/ QUESTIONNAIRE

一、请选择成语的正确意思。

1、无能为力 ( )

A没有体力。 B没有能力、办法。 C没有能量补充体力。

2、不知不觉( )

A不知道。 B没有意识到、注意到。 C没有知觉。

3、层出不穷 ( )

A有很多很多层。 B花了很多钱,还是没有变穷。 C接连不断地出现。

4、一帆风顺( )

A一阵风很大。 B事情很顺利。 C速度很快的船。

5、供不应求( )

A形容买产品的人多。 B形容生产落后。 C不供应产品。

6、名副其实( )

A名义上是副的。 B名声和实际一样。 C确实;的确。

二、选择正确的成语填入句子。

1、对于死亡我们___。

①无能为力 ②无计可施

2、唐僧取经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几乎是___。

①举世瞩目 ②家喻户晓。

3、11月初的天空实在不平静,____的天文现象让天文爱好者目不暇接。

①三番五次 ②接二连三

4、当地最高气温可达40多摄氏度,暴露在阳光下的泳池温度____。

①可想而知 ②众所周知

5、洪灾还使数百人失踪,大量房屋被冲毁,____的居民无家可归。

①成千上万 ②各式各样

6、《水浒传》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梁山英雄____的大起义。

①轰轰烈烈②浩浩荡荡

7、初中一年级学生张小芸席地而坐,____地阅读《彩图中华美德故事》。

①聚精会神 ②全心全意

8、无论如何,绝不能让群众受冻挨饿,政府将____地为老百姓分忧解愁!

①绞尽脑汁 ②千方百计

三、根据解释判断对错,对的填√,错的填×。

1、自始至终:从开始到结束。

( )他一开口就自始至终,别人都插不上嘴。

2、兴高采烈:形容人的情绪或欢乐、喜庆的场面。

( )她答应嫁给我,兴高采烈!

3、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

( )尽管单位领导接二连三地动员,洪明还是决定不买房。

4、有声有色:场面热闹,人们都很高兴。

( )混合学校不太枯燥,生活有声有色。

5、实事求是: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弄虚作假:耍花招欺骗人。

( )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实事求是,不该弄虚作假。

6、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 )互联网前所未有,给人们巨大的帮助。

四、根据解释造句。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无可奈何: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莫名其妙: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恰到好处: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注释:

[1]http://baike.baidu.com/view/807331.htm。

[2]http://dict.baidu.com/s?wd=%C7%A7%B7%BD%B0%D9%BC%C6。

[3]http://www.zdic.net/zd/zi/ZdicE7ZdicA9ZdicB7.htm。

参考文献:

[1]陈晓娣.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研究与教学[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3]洪波.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

[4]李燕凌.基于对外教学的汉语常用成语功能考察[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刘长征,秦鹏.基于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成语使用情况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07,(3).

上一篇:高考英语作文常用词组下一篇:期中考试之后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