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家长该怎么正确教育(共10篇)
1.孩子犯了错家长该怎么正确教育 篇一
学生犯了错到底该不该批评
专家指出,关键是要提出善意正确的批评新闻晨报
日前,山东济南市一所学校规定该校教师“不许以任何方式批评学生”,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中小学中产生了广泛的反响。批评该不该保留,批评又该如何进行,这些都成为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讨论的话题。
笔者日前通过采访济南市部分学校了解到,保留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权成为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的共识,部分学校还对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作了规范,以引导教师更好地育人。
学校:批评也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批评也是一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控江中学朱校长表示,每个学生都会犯错误,只是有程度的轻重,如果对学生的过错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而不加以批评的话,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现在学校虽然强调多赞赏、多鼓励,从正面引导学生,但批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也是不可少的,对于一些违纪违规行为,不仅要批评,必要时还要处分。
夏老师是虹口区一所中学初三某班的班主任,在长期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批评方法。她表示,现在的孩子个性很强,家长又把孩子看得很娇贵,学生一旦犯了错误受到批评,说轻了没效果,说重了又伤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批评的关键是要适度,掌握方法,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这样的批评才能使孩子自觉认识到错误,而又不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批评要注重沟通
对于孩子在校受批评,家长们普遍抱以理解的态度。黄浦区的张萍有一对双胞胎女儿正在上小学,她表示,适当的批评可以使孩子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就算在家里孩子犯了错,张女士也会批评她们。她还表示,家长应该多多参与到学校的亲子活动中,对孩子的成长多提一些意见。
杨浦区王先生的儿子正在上高三,他表示,孩子如果成绩退步了,或者上课时不认真,老师对此提出批评,也可以对孩子起到一个提醒作用。同时他还表示,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孩子提出意见。
学生:批评不要伤自尊
对于老师的批评,大多数学生表示可以接受。也有学生对老师批评的方式提出了不满,他们表示,错误的批评和伤害自尊心的批评最容易引起人的反感。
正在读初三的黄同学告诉笔者,有一次考试他数学没有考好,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兜头就是一阵狠批:“数学没及格,语文也在退步,外语也没考好,你什么时候才能进步?”他当时听了觉得很不是滋味,心想就算犯了错也不能无限夸大吧,以后他就对班主任产生了反感。
而同班的另一位周同学则表示,有一次语文考试,他一时粗心犯了个常识性的错误,结果语文老师不仅
[1] [2]
2.那一次,我犯了错初中作文 篇二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们总是在错误中成长。每当我回想起那件事时,就会羞愧不已。
那是一年盛夏,我在乡下奶奶家玩。那天,我坐在床上,手里拿着剪刀在剪纸,一不小心,剪到了奶奶的衬衫。这可不得了了,我连忙拿起衬衫,看看哪里剪破了,发现衣领上剪破了一个大窟窿。我急得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想到等会被奶奶骂的情形,我急得额头前的汗珠不断地冒出来。唉,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便收拾好床上的东西,走到客厅里去看电视了。
过了一会,突然听见奶奶一声大叫:“我的衣服被哪个人给剪破的?这可是我今年新买的呀。”这时,奶奶看了看哥哥,哥哥一脸无辜地说:“冤枉啊,我今天碰都没碰过剪刀。”奶奶又看看表妹,表妹大叫:“我今上午都在看电视,根本就没用过剪刀。”奶奶的目光转移到了我身上,我低着头说:“我今天虽然用过剪刀,也不可能剪您的衣服呀。奶奶,您可一定要相信我呀。”
说完,我在心里嘀咕着,一定要先确定“凶手”,让奶奶锁定一个目标,才不会怀疑到我的身上。这时突然冒出一个最恶毒的主意,表哥比我大,脑子比较灵活,表妹才四岁,小孩子连话也说不清,一定能瞒过奶奶。于是我小声地对奶奶说:“其实我知道是谁剪破的。”奶奶心急如焚地问:“是谁?”我吞吞吐吐地说:“是……是表妹。”我边说边指着表妹。奶奶走到表妹身边,举起手狠狠地打她屁股,边打还边骂:“你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撒谎,连姐姐都说是你剪破的,你还不承认!”表妹委屈地大哭起来:“我没有剪,我没有剪!”看着她那双泪汪汪的眼睛,听着她委屈的.哭声,我感觉自己就像做了贼一样卑鄙。我在心里暗暗地说:“表妹,对不起,让你受苦了,但我不能向奶奶承认事实,怕她骂我,怕她打我,更怕她从此会认为我是一个坏孩子。
晚上,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夜里,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一个怪兽吃掉了我!到了第二天早晨,我走进表妹房间里,看见表妹躺在床上,眼睛肿得像个核桃,我悄悄的走到表妹身边,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其实昨天是我不小心剪破奶奶的衬衫,我却对奶奶说是你……”我走出表妹的房间,鼓足勇气对奶奶说明了事实的真相,可出乎我的意料,奶奶并没有骂我,奶奶说:“做错事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勇于承认。”我点点头,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3.家长该怎么应对孩子的欺骗心理? 篇三
01
一位9岁女孩的妈妈,在孩子期末考试前夕,焦虑地问:“刷了不少育儿文章,知道要克制情绪,不能冲孩子发火,可她发现我不那么严厉了,写作业也应付差事。最近她竟敢模仿我的签字,上交给老师。又狠批了她一顿。真纠结,该怎么办呢?”
听着倾诉,我感受到她满满的爱意,和更多的急虑,像想打但又克制的空手拳打向半空,又砸在心窝,得不到释放。
“你是担心孩子自我松懈吗?”
“这种放松的管教方式,会不会适得其反啊?”
听到她理解的方式为“放松”,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很多文章在网络盛行,譬如教家长情绪要舒缓,和孩子好好沟通。
关键问题在于,家长如果只是学了几个小妙招、小技巧,就像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如果只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却未关注真正的原因,虽然按捺了火气,就像表面平和的火山,但积压多了的情绪一旦被触发,压抑的不满就会集中释放。
这位妈妈发现“放松”方式不管用,思维容易重新回到命令、发火的老路。命令会立竿见影,孩子畏惧,还让妈妈找到“这才管用”的满足感,澎湃的母爱仿佛得到瞬间回应。
但这种效果的本质在于,孩子表面上服从了,被威严震慑了,但内心是不情愿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认为,孩子是社会人,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中,内心尤其渴求尊重。
真正的“尊重”意味着建立平等对话、交流的基础,而不是依靠发脾气去驱使,让孩子加深恐惧感。
02
回归重点,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我驱动的学习观?共同致力于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首先,为孩子的心理环境提供正面支持,而不是压迫。
很多妈妈一提学习眉头紧锁,仿佛孩子不改正习惯,世界都会崩塌。妈妈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应能力,其实孩子瞬间就敏锐捕捉到大人情绪的磁场。
双方角色成了猫和老鼠,而不是同一阵营。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妈妈陷入思维定式,觉得不立刻改正自己仿佛也不是称职的妈妈,像扑火队员一样急于纠正,却忽略了两点:一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二是行为背后有深层的原因。
其次,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
心理学领域的情绪ABC理论可以供家长们学习参考。
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一个ABC的过程。A是诱发事件,B是人们在遇到事件后产生的信念,即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情绪和行为后果。
孩子的欺骗反应,是他依据肉眼观察,加上还未发育成熟的思维,做出主观判断后的回应。
孩子的作业没有认真写完,这是诱发事件A;B是他的信念,基于一直以来他观察家长的情绪经验,认定被发现肯定被猛批。于是导致了C,即偷偷模仿签名逃避的行为。
惩罚和威吓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偷偷摸摸”地去做。模仿签字就是典型的一种反应。孩子的行为是心理冰山之上看到的部分,对于冰山下隐藏的动机,家长还不了解就开始批评,会适得其反。
学科学习太困难?注意力容易分散?玩游戏的时间太长了?
孩子年龄小,家长才是耐心去挖掘真正原因的首选。可惜,很多家长把爱的力量使错了方向,停留在表面的指责,陷入恶性循环。
接下来,和孩子一起制定阶段目标,致力于寻找解决方案。
美国资深教育学家简尼尔森建议家长持有“温和而坚定”的态度。
温和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不滥用家长的权威发火惩罚,“坚定”指的是家长要遵循的规则,即制定好的规则去维护管理。
具体分析原因,如果是偶尔拖延,可以共同制定时间表,譬如晚上6点写,中间休息一会,循序渐进;如果学科学习吃力,可以针对性补习。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03
有位妈妈遇到了同样挑战后,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不但和孩子沟通地更加顺畅,还悟出了教育的本质。
“孩子最近好像长大了,作业能在不催促下完成了。作为家长必须要耐心等待,之前是我心太急了。
我问自己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完成作业吗?
不,是我对作业的过多关注,导致双方精神紧张。”
希望更多的家长,可以像这位妈妈说的,“由具体的事情转变成沟通做人做事的态度、原则,感到孩子正在快速成长,父母也要跟上成长的步伐。放松自我,温和地站在孩子身边。”
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很多家长焦躁不安,这时候或许需要停下来,问一下自己教育的初心了。
通过邀请孩子讨论思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盯着作业更为重要。
4.孩子逆反心理太强家长该怎么办 篇四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有阶段性的,一是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由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亲的观点会产生冲突;第二个逆反时期是在青春期前后。
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宝宝的这种逆反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宝宝活动能力的增强,知识的不断丰富,他的心理需求也跟着发生急剧的变化,如果父母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宝宝,要求宝宝,宝宝就会用他的行动来反抗。反抗是宝宝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这个时期宝宝的发展受到压抑,他的个性就无法得到发展,就可能影响到宝宝今后的成长。因此,经历“反抗期”是宝宝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
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如果不是唠叨就是打骂,孩子必然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心理上也会产生反感。
其次要冷静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应注意改进,成人应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无理取闹,则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其逆反行为不予理睬,事后再进行教育、诱导,说明利害关系,千万不要“犟过孩子头”而火上浇油,把事情搞得更糟。还可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孩子服从正确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外面玩,明明走得动却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以这么对他讲:“你看那边的小弟弟都自己走路,你不会比他差吧?”孩子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会自己走路了。这种方法用得得当,不亚于正面说教。
最后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例如孩子好奇、好问、爱动脑筋,家长要因势利导,讲一些孩子听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盘否定。当然,发现孩子的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及时制止,并讲明道理。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幼儿逆反心理这一现象,并耐心地教育、诱导,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5.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篇五
摘要: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不能把一切推给学校。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家长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
关键词:家长,“资格证”,关心,耐心,自信心
引言:现在的孩子都是在长辈的宠爱中长大的,在家庭中,一个孩子成了所有人的核心。孩子一出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齐心协力,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创造幸福生活的条件,造就了现在的娇男弱女,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畏缩不前,碰到挫折就抑郁逃避、脾气暴躁、情绪低落不知怎样去做,更不主动从自身做起,寻找解决办法。难道我们用尽全力、尽己所能就为培养这样的孩子吗?
正文:
我是个刚刚踏出学校门的老师。这个身份的转变,让我对有些现象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在这里主要是对那些不懂教育,也可以说是不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的人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读到了太多这种失败的教育了。
例如:
(1)一个安徽阜阳的父亲说到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一直偷偷往他的喝水杯里放铅笔芯末想要“毒”死他的时候,一个七尺高的汉子在失声痛哭;
(2)一个成都来的8岁孩子,光二年级就转了三回学,最后被学校强行转到特殊教育学校……她漂亮要强的妈妈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小时候人见人夸的聪明宝贝,怎么竟然会变成一个“弱智”儿童?妈妈欲哭无泪,觉得无颜见人------她已经好几年没带孩子回过娘家了;
(3)还有一位内蒙古包头的母亲生拉硬拽着孩子来参加我的课程: 孩子不愿上学,也不愿回家,从来不跟她交流,只有在伸手要钱的时候才跟她说话,说急了还跟她对打,老公则埋怨她没把孩子教好……母亲绝望了,对整个生活都心灰意冷。
这些都是多么失败的事例啊,他们是那么的真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难道还不足以令我们提高警惕吗?
现在的家庭,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例如:
有的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每天送幼儿园都又哭又闹…
有的孩子胆小,怕生人,不爱说话,也不爱跟同学玩,甚至有轻微的忧郁症… 有的孩子自制力差,光知道玩游戏,不爱学习,一提到学习就讨价还价… 有的孩子平时成绩很好,但是一上考场就考砸,越来越没自信…
有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嘲笑娘娘腔,很苦恼,不知怎么安慰…
有的孩子无论做作业还是其他事情总是磨蹭、拖拉、丢三落四,永远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当在孩子出生时内心充满了喜悦和骄傲的父母,在仅仅过去几年之后,心头肉变成了心头刺,无比开心变成了无尽闹心,无上骄傲变成了无地自容,甚至感觉生不如死!
所以,我认为:做父母也需要取得“资格证”!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其实,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但是这老师也不好当啊.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孩子们在吃、穿、用、行方面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别是现在,可以说几乎没有多少来自外界的苦让孩子吃。然而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与时俱进,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安逸的生活条件恰恰弱化了人的许多能力。我们要知道被家长过细过多的照顾,反而造成了他们现在的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这种教育结果与家长愿望南辕北辙的现象是任何人都啊不愿见到、难以接受的。那么如何使孩子从小就不惧怕困难挫折,有乐观、自信的品质呢?
第一,我认为说的再多再好,不如给孩子作出好样子,并做到平等。此所谓大家说的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应该做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要求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清洁、讲卫生、爱学习。只要孩子做得好,我们就要总是赞美他;不好的习惯慢慢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多重视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还要 正如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也应该做一个好榜样。那些要孩子忙学习,自己却忙于打麻将的家长,叫孩子心理如何能“平衡”,即便孩子不说,那嘈杂的环境,甚至是污言秽语的环境,如何教育好孩子!所以我奉劝家长在孩子学习时,不要吸烟,搓麻将,放电视或大声喧哗,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我觉得平等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子,真正把孩子当朋友,要多鼓励,不轻易放过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而加以表扬,以树立孩子的信心和自尊.孩子犯了错误,千万不能以打骂代替教育,要帮助孩子分析或找出犯错误的原因,指出错误的危害之处及严重性,告诉孩子以后怎样少犯或不犯此类错误的方法.其实施教方法很多,但润物细无声,平时的正面引导,潜移默化的和风细雨式教育将是事半而功倍。
第二,要做到真正的爱自己的孩子。有人会说,这谁都会,还用你在这里啰嗦。许多家长也会说,我们一直在爱孩子呀。我们省吃俭用,我们费尽心思,都是为了孩子呀。我们一直在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可是家长何曾想到,你们的爱给了孩子什么?娇弱、任性、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谁都不曾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付出予以回报,不让孩子付出一点的劳动和爱心。我们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许多能力和权利,我们把孩子圈在爱的海洋里。用蜜圈养他们,我们的爱过了头是溺爱。我们要的是关爱不是溺爱。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唤,这个呼声在中国的上空飘荡了近一个世纪。如今有许多家长正是用溺爱吃掉了孩子,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品质、能力和精神。爱与溺爱一字之差,它们的区别在于用理性的方式去爱才是真正的爱,而完全用情感去爱就是溺爱,用理性去爱,就应该知道如何正确地实现你的爱,如果仅仅用情感去爱,就只能在溺爱中迷失方向。
这里说的关爱除了关心孩子的吃喝玩睡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不用命令或粗暴语言对待孩子;(2)保守孩子的秘密;(3)尊重孩子的隐私;(4)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5)尽量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6)答应的要兑现,一时办不到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不能一味迎合乱表态;(7)教一些孩子自我防卫技巧;(8)有意无意地向孩子讲一些心理 生理知识等等。做到关爱孩子的每一天,别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起需要格外关照孩子.同时,关于对孩子的教育我认为还应该保持家庭的和睦安静祥和温馨的气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三,要学会拒绝。会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会爱孩子,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就要果断地对孩子说“不”,其实拒绝也是一种爱。孩子摔倒了拒绝扶他,要鼓励他,让他自己站起来;孩子不吃饭要拒绝喂他,现在的家长生怕小孩饿死了,就千般哄,其实我觉得没必要,这样只会纵然孩子更任性,当他饿了自然会找吃的,当他要吃时再表扬他一下,那他下次就更愿意吃了;当孩子有一定能力时拒绝帮他做一切他力所能及的事;当他做错事时拒绝替他承担后果。有时痛苦的经历反而能历练孩子,增强孩子抵御失败和伤痛的能力。拒绝包办代替,让孩子自立;拒绝过分关爱,让孩子自强。因为我也是从那种情况过来的,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第四,就是要有耐心。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我记得费朗西斯·费奈隆说过: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照顾孩子的人所必备的唯一的条件,我会回答是耐心,对孩子的脾气、理解力和进步都应有耐心。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心烦意噪,火冒三丈,用骂声或巴掌来制止孩子;有的家长想尽办法哄孩子,用物质刺激孩子,或让孩子提条件,以便制止孩子。孩子哭闹必有原因,家长只有找着根源仔细分析,耐心地去引导孩子,告诉孩子为什么路要自己走,为什么不能买遥控车,为什么不能打的,为什么要多吃蔬菜和饭,少吃零食等。而且家长对自己的道理一定要耐心地坚持,当孩子过了脾气,他不会再坚持而家长的耐心坚持也就成功了。
第五,要培养孩子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学习成功的精神支柱,也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家庭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有很大作用。首先家长要言行一致,要为孩子培养自信心做出榜样。家长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不要怨天尤人、不要乱发牢骚,如果这样做会通过模仿、感染的形式传给孩子,孩子越小感染的程度越重,模仿父母的能力越强,父母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克服困难充满信心,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基础。其次,积极鼓励、表扬孩子。如肯定、赞许、赞扬、期待、激励、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等。切忌当孩子失败或做错事时夸大措辞、批评打骂、讽刺挖苦,或者态度冷漠、不理不睬、任其发展。
第六,家长要配合老师,作好学校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学以后,可能家长的工作很忙,常是早起晚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可以经常通过孩子了解他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第七,学会倾听。倾听既是家长教育子女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教育子女一个好的方法。这是因为孩子的教育80%在于沟通,20%才是教育,只要沟通到位,教育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要使沟通顺畅,家长必须要学会和掌握倾听的技巧。那么如何正确的应用倾听艺术,使自己在和孩子沟通的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一要有主动倾听的意识。
二要允许孩子申辩、解释。
三要善于运用倾听的净化作用,协助孩子及排解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第八,家长还要懂得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我们要知道,教育也是一门科学。现在许多家长不学习关于教育孩子的相关知识,不注重教育孩子的科学性。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玩好、吃好、穿好、学好就可以了。不知道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几岁,不知道孩子是从何时有了自我意识的,不懂得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不知道让孩子从小尝试适当挫折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家长常常不知道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可悲的是许多家长没有学习意识,常常认为我就是这样长大的,也挺好。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方法,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那么你的教育就不会有的放矢,就会走许多弯路。家长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只有这样才会教育出健康的孩子。
第九,让孩子尝试困难和挫折。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尝试困难和挫折,孩子自立自主精神较差,抗挫的能力较差,日趋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削弱了孩子应具备的忍耐力,心理承受力和坚忍不的意志力。众所周知,人的一生总有坎坷,我们的孩子从小不知道什么是苦难,什么是挫折。他们成长道路一帆风顺。当孩子长大成人,遇到困难就无所适从,就害怕胆怯,甚至逃避。孩子没有建构起面对困难的心理应对机制,没有相关的经验。许多人因此失去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萎靡不振、自怨自哀。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远比一个经不得风吹雨淋的名门学子更有前途,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有坚实的抗挫能力。
我们要知道,哪个伟人不是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才见到的彩虹啊?可见,孩子只有在逆境中成长,才能承受人生的坎坷。
参考文献:
孙京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中央编译出版社
于平《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月刊
6.教育孩子家长该杜绝哪些行为 篇六
教育孩子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要令孩子懂得明辨是非,让孩子懂得拒绝一些不良的.行为。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这样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3、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4、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5、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6、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而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做了彻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7、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这样,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不致于感到意外。
8、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要让自己干活挣钱,也别叫他节省,何如能让他和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呢?
9、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否则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10、当他和邻居,老师或jc发生冲突时,家长[微博]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7.家长面对孩子教育问题该如何减压 篇七
由此可见,父母养育子女的心力成本和财力成本不但大大增加了,而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如今,为此患上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的父母屡见不鲜,而母亲承受的心理压力又大大超过父亲。一部分已婚家庭因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意见不一,而出现了矛盾冲突,成为目前城市中已婚夫妇除“外遇”之外,排名第二的离婚诱因。
那么,父母们应如何相互协作,并适时地减压,共同教育好孩子呢?我们先听听几位有见地的父母的建议吧。
家长观点之一:孩子功课好,父母将来就幸福?那可未必。(钱伟,36岁,会计,孩子10岁)
在咱们中国,为什么孩子考不好,最痛心疾首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我认为,这与传统的家庭观念有关。很多父母对独生子女在精神上非常依赖,逼着孩子有出息,不允许孩子“泯然众人矣”,说到底就是为自己争面子,老了可以有靠山。这是许多声称“我是为你好”的父母说不出口的一个私心。然而,出类拔萃的孩子等父母老了,真会留在你身边尽孝心吗?no!营养大师洪昭光曾谈到了,什么样的老年人最开心,什么样的老人最孤独失意,我很受启发。他说,最开心的老人是拖平板车的老爷子,闺女在胡同口卖水果,儿子在家门口修自行车,有事一喊全来了,含饴弄孙其乐融融;最孤独失意的老人是大学里的老教授,儿女全在国外,想孩子在视频上见见就不错了,圣诞节寄1000美金一张卡来,就算尽了全副孝心。谁的幸福感更多,我们一看便知。其实,洪教授并不是叫做父母的去挡着儿女出息的路,而是叫父母别那么一根筋、死心眼,光以孩子的高分为乐,以孩子的低分为悲。换言之,孩子能给父母带来荣誉,但并不一定能带来嘘寒问暖的实惠。如果我们想通了这一点,至少就不会因为孩子没考上清华、北大而郁闷难当了。
家长观点之二:既然教育是投资,就要关注到它的风险。降低压力和风险的方法之一,是把投资控制在你不后悔的范围之内。(程夕清,39岁,公务员,孩子12岁)
很多朋友和我聊天时说,孩子一学钢琴,她们就变成“后娘”了。为什么呢?我们来算笔账,一台钢琴1.5~3万元,不少家庭为买钢琴还调大了房子;老师一周授课一次,50分钟/次,学费120~150元;考级前的专门辅导每周两次,费用200元/次。对于任何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投资。所以,从钢琴一入家门,父母就开始用戒尺伺候不听话的孩子了。一位好友不禁反问说:“如果某一项投资超出了你们的支付能力,你们当然会为此血压上升、手心冒汗,容不得它出一点儿差错,教育投资也是这样。那么,你们为什么不能把投资控制在自己不后悔的范围之内呢?” 我听了这话,觉得说得在理。
于是,我对女儿试着降低标准,让她只学游泳和书法。因为她喜欢游泳,而书法的投资又很小,所有的废报纸都可以当练习纸用,写后照样能卖废纸。既然我和爱人不想让女儿当游泳健将、书法家,便对女儿“约法三章”:学够三年即可。正是因为没有给女儿施加压力,她反而把两件事都坚持了下来。现在,她不但多年没生过病,而且字也写得相当好。我和爱人开玩笑说,以女儿的身体素质和书法功底,当居委会主任肯定没问题。女儿笑着说,我们既没花多少钱又没陪上多少时间,能当居委会主任助理就不错了……
因此,我们在给孩子投资之前,千万不要给自己“不成功便成仁”的太大压力。最好先问自己一声:如果血本无归,是否可以一笑置之?
家长观点之三:如何让“厌学”的孩子度过在校的最后时光?(周连芝,42岁,中学教师,孩子16岁)
我在一所四星级重点中学教书,带班带得很好,各种荣誉得了一大堆,可就是带不好自家的孩子。儿子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9岁才回到我们身边,此时他的脾气性情已定型了。他特别任性,喜欢学的课程比老师懂得还多,也肯钻研;不喜欢的课程,学完后书好像没翻过一样。可是,他喜欢的全是学校不重视的副科:音乐、劳技、信息技术、体育,而数理化和语文、英语,上初三以后就跟听天书似的。我愁得头发都白了,整天在他耳旁唠叨,还带他去劳动力市场感受没文凭的人生存有多困难,功夫没少费,可全白搭。有段日子,我们天天冷战,双方一开口就吵架,我气得直冒火,他也不甘示弱,宁可睡网吧也不愿回家。
丈夫后来对我说了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儿子厌学已经是事实了,咱们得接受事实。你再发脾气也于事无补。你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应仔细想一想,如果他是你班上的学生,你会怎么对待他?”我的头脑忽然冷静了,如果我不把儿子当作自己的脸面,而把他当作工作对象,应该怎样与之相处,一同度过初中的最后时光呢?
从那一天起,我改变了跟儿子的谈话方式,不再问他今天考试了吗?测验了吗?排名倒数第几?而是问他:今天在学校发生哪些可乐的事?帮别人什么忙了?我告诉他,坏消息可以忘掉,但好消息一定要与父母分享。此后,儿子虽然还是厌学,但至少可以高高兴兴地上学了。他参加了学校的航模组和无线电兴趣小组,老师发现他动手能力很强,便建议中考时报考热门的汽车修理专业。没想到,儿子还真争气,真的考上了。现在,他到了一个喜欢的环境,信心大增,说读完中专还想上大专,学航空机械修理……
从亲身经历中,我得到两条宝贵经验:一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上大学,有的孩子会走别的谋生之路,父母要有思想准备;二是,有的孩子会在16岁以后才能尝试到学习的乐趣,有学习的动力,在此之前,你与其逼他、打他,不如想办法使父子(母子)关系变得融洽些,静等孩子“开窍”。
家长观点之四:放下了攀比心,压力就稀释了一半。(刘英娇,37岁,公司职员,孩子12岁)
在我周围的朋友当中,女性朋友对子女的教育付出更多,期望值更高,承受的压力也更大。特别是那些兄弟姐妹或同事朋友的孩子特别出色的女性,自家孩子一平庸,就格外容易着急上火。三年前,我也是如此。只要孩子不是前三名,家里就会起“战火”。同事劝我说:“你在公司里也不是前三嘛,干嘛非对孩子要求这么高呢?”
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女性教育子女的压力较男性大得多?后来,我终于明白了,男性一般都不以孩子为中心,不会将自己的荣耀时刻与孩子的成绩绑在一起,他们不会过多地牺牲自我去保障孩子,当然对孩子的期待值就不会那么高。而且男性教育孩子时,很少唠叨没完,常常是几句话就完活,孩子的印象反而更深、收效更大。我丈夫和孩子谈话时,从来不说“你看××的孩子多有出息”而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他只就儿子自身的问题来谈,点到为止,儿子听过后,表现常常大有改观。
联线总结:教育孩子是一项细致的长期工程,中间肯定会有很多挫折和反复,我们必须学会自我减压,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在国外,当父母发现教育子女的压力已无法承受时,通常会去看心理医生或咨询心理健康专家。而在国内,由于心理服务不普遍,我们还没形成看心理医生的习惯,因此大多选择向亲朋好友倾诉来释压。
在朋友圈子中,我们不要一味地结交那些子女特别出类拔萃的朋友,幻想着照搬他们的经验。即便是我们处处照着哈佛女孩儿刘亦婷的培养模式去做,也未必能培养出来这么优秀的子女。有时,反倒是那些小时功课“不佳”,早早步入社会历炼的孩子,能干成一番大事业。
教育孩子是夫妻的共同责任,双方应该相互体谅、全力合作。由于男性与女性的教育观念有差异,承受的压力不同,所以,男性常能正确评价出女性在教育上的偏执与错误。而单亲家庭在教子方面,也应该多听听另一方的意见。两个人一起承担这份压力,心理上就会轻松一半。
当我们压力过大时,也可以寻求孩子的配合与帮助。动辄斥责、打骂不是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把对孩子前程的担忧说出来,试着让孩子去理解我们的苦心,帮助他认清形势,变消极为主动,才是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如果孩子实在无法“成龙成凤”,那么就别逼他,帮他寻求一种可以接受的、能自立谋生的专长。
8.家长该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篇八
1:正确引导青春期的孩子,首先家长自己态度得端正,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和孩子交朋友经常谈心,沟通,不要以为自己是家长,就用教训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其次,要经常和孩子一起户外活动,看电视正确引导.该讲的知识一定要讲清楚.2:生理和心理方面:青春期年龄段的孩子,生理逐渐发生变法,对于身体的变化,孩子紧张、焦虑、害怕,羞涩之中又希望有人能帮助自己得以舒缓。这种清况下,很多事他们都处于好奇阶段,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增心逐渐增强。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到来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一个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问题。孩子步入青春期,诗人瑜之为美好的花季,但生理学家称青春期“心里动荡期”:或“心里风暴期”。孩子们身体迅速发育,性生理也逐步成熟,但心理上则处于“断乳期”,孩子们的心态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敏感和不稳定,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孩子,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了一场巨变,从孩子的心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孩子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罪。所以家长特别要注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做好心理辅导,因为我们做家长的经常跟孩子接近,比学校老师有更多的优势。过去“哄骗瞒”的不科学性大家早已明白,正确的教育应该是注意对青春期心里健康的疏导,对个别处于青春期心理萌动、焦躁的孩子,家长应该格外关怀,经常和其谈心,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应“预防为主,及早发现,对症治疗,长期跟踪”,这时,必须要跟学校老师结合,共商帮助孩子的方法。只有家长的心理“健康了”,孩子们才可能“健康”,为了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很优秀,能健康成长,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多与孩子沟通,平等的与孩子一起看待他们成长的问题,多鼓励、给他(她)们以自信,培养他(她)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思想意识方面: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不再有什么话都与父母说了,有了自己的世界和秘密,把心事都写在日记里,还仔细地锁起来,要是家长翻看了,往往是十分愤怒、伤心。但同时他(她)们是非辨别力弱。尤其法律意识特别薄弱,犯了错、违了法都不知道。
那么究竟如何对待“青春萌动”期现象呢?
一:首先,家长应怀着一颗纯洁的心去对待这种现象。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由,尊重他(她)们的行为,理解他(她)们的困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帮助孩子走出阴影。
其次,家长应该把阳光投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这个时候孩子往往很迷茫的,大人应多从心理上去引导孩子他(她)们树立高远的人生观和正确的择友观。告诉孩子们与异性交往是人类活动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但要注意方法、保持尺度,用健康的心灵去营造和谐的人际。同时,能对孩子的“事情”保密,让他(她)们信任你,为你对他(她)们的尊重而感动,从而能够对你袒露心胸。二:家长应引导孩子“留住美好的回忆,等待神圣时刻到来”。早恋,像美好而神秘的海市蜃楼,像朦胧迷蒙的月夜。学会欣赏,学会克制,勿去摘“带刺的玫瑰”,趁轻春年少多干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把“神圣的时刻”留到未来的日子吧。
三:我们常常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于是很多家长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托在教师的身上,认为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听自己的。但我不完全赞同这个看法,诚然,一个人的成长和知识积累最主要靠得是老师,但他(她)们更不能离开家庭,因为家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父母也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经验告诉我们,优秀的孩子和优秀的人才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为此,我希望家长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主动承担一些责任,多和老师结合直接参于孩子们的中间去,不要把孩子的教育全推给老师,那是达不到效果的,所以,承担孩子的教育少了哪一方都不行,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
四:首先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的目地要明确,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两点,若认识不到,那就会偏离正确的人生观,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引导。
五: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树立崇高理想,应该引导孩子在他(她)们学习的期间是漫长人生的一瞬间,认识到从小学到初中升高中到高考乃至将来人生路上存在的激烈竞争,让孩子明白只有做好每个阶段的事情,才能为更大的成功打下基础,因此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们严格要求自己,在校不能做违反校规班规的事情,认真学习。六:要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方法都比较消极被动,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并使之形成习惯。通常指导孩子学习方法有很多,比如学习的四大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作业练习,家长应该协助教师指导孩子扎实完成这四步。
七:要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坏毛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放学回家贪玩,作业马虎,不愿自己检查,帮助孩子克服,让孩子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该学习时就集中精力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
八:注重培养健康心理。孩子像小树,生长中需要水分,也要土壤、阳光和养育。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也非常重要。所以家长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们承受挫折,使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孩子们有关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孩子在每个学习阶段最后冲刺的时候,学习任务都会增加,孩子肯定会觉得比平时更辛苦。但是从人的一生来看这种辛苦,是孩子的一笔最好的财富。家长要经常对孩子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孩子有怨言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为他(她)们讲道理,使他(她)们懂得,不努力、不吃苦就不会有大的收获。同时对他(她)们通过的努力、勤奋得道到的进步要表扬、鼓励。使他(她}们苦衷有乐、苦衷有希望。
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的美丽在于人遵守。孩子上学在学校里是少不了要遵守学校定下来一些学校规则,家长要配合好学校里开展的各项活动,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她)一生的雏形。小时候就好比是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家长应该要求孩子首先作个好人,通过努力学习打好人生的根基,将来成为有本事的人,为社会国家有一番作为。
十:要成才,先学做人。我们不能去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哪怕是细小的事情也要认真地做好,不会做小事情的人,也不会做大事。尤其在教育孩子方面,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不仅有优秀的教师,更有优秀的父母。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平时父母买些好吃的或礼物送给孩子,以此来鼓励,这不是好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关心、呵护、体谅、引导。在特殊的情况下家长还要去学会适应孩子、迎合孩子,在选择适当的机会给孩子耐心疏导,让孩子明白他(她)们做错了,使孩子们的心理很轻松的把错误纠正过来。
家长该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朱
冰
心
9.孩子犯了错家长该怎么正确教育 篇九
我们的家长要重点抓小孩的什么? 可能有不少家长认为:小孩进入小学,主要是来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的。这个观点对不对呢?我感到这个观点起码是比较片面的,是不可取的。不错,小孩进入小学是要开始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了,我们的家长进行学习辅导也是必要的,但这绝对不是小学教育的全部,也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儿童今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仅包括学习的基础,还包括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如果说得简洁点,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这是我们小学教育的任务,也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目标。因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先谈学会做人。学会做人的内容很多,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讲,就是要学会对人有礼貌,学会尊重人,学会关心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再具体一点,就是要对长辈、老师、同学有礼貌,学会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和同学(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体贴、关心父母(不给父母添麻烦、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关心父母的身体和情绪状态、学会询问和安慰父母……),学会关心老师,学会帮助同学,学会同情弱者,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一起游戏、活动),不争吵,不闹别扭。这些都是做人的基础,打好了这些基础,将对小孩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事实证明,凡是会尊重人、关心人,会与人相处和交往的人,都有非常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有比较高的生活质量,都有比较高的事业成就。而不会尊重人、关心人,不会与人交往和相处的人,往往在家庭和单位里,都人际关系紧张,到处碰壁,生活质量很差,事业也常常受到紧张的人际关系的干扰,心情压抑,即使事业有成也没有一点幸福感。这些都说明,从小进行做人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西方教育家有一项研究:教育家对几千个智力超常的孩子进行了长达30多年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智力超常、成绩超群的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取得的成就并不一样,有些人没有什么建树,成绩平平,甚至工作和生活都很糟糕,有些人成就突出,工作和生活都很优秀,且都有幸福感。经过研究,前一类的人在人格上都有些缺陷,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较差,情感素养较低;但后一类的人人格健全,人际关系好,情感素养高。
再谈学会生活。这方面的内容也很多,我们对小朋友的基本要求是: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技能。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不用意志努力的、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使人终身受用。一年级小朋友要培养的生活习惯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晚8点,早6点),早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保持卫生的习惯,勤剪指甲的习惯,物有定所的习惯,等等。一年级小朋友要培养哪些生活技能?自己穿衣脱衣的技能,自己穿鞋系带的技能,自己刷牙洗脸洗脚的技能,自己盛饭的技能,等等,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做。以上这些,从现在起就要重视培养。而这些方面,根据我们的了解,小朋友们存在的问题是很大的,不少小朋友至今不会自己穿衣脱衣,不会系鞋带,不会刷牙洗脸,不会盛饭,本来应该自己做的事全由我们的家长包了,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下去,后果是十分严重。
最后来说说学会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任务主要靠我们老师在学校来完成。我们的建议是:重点抓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一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来自哪里?来自外在的鼓励,来自知识本身的吸引力,来自学习的成功体验。针对期初拼音学习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家长不要性急,要有耐心,要有宽容之心,要有发展的眼光,不懂拼音的家长不要教小孩拼音,以防教错。二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主要是良好的读写习惯(防止近视),阅读习惯(帮助选书买书,指导阅读),思考问题的习惯,朗读的习惯,整理文具的习惯。
根据我们以往的了解调查,在做人、生活和学习方面,我们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有些孩子,在家没有礼貌,任性放肆,不会尊重人、关心人,对别人缺乏同情心,不能与人友好相处;有些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另外,在学习上,重视知识的多,关注兴趣和习惯的少;关心分数的多,注重能力的少;责怪批评多,鼓励引导少。导致孩子的求知欲下降,习惯不好,能力偏差。我们要改变以上现象,把打好孩子做人的基础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来抓,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作为家庭教育经常性工作来抓,把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作为家庭学习辅导的重点来抓。教孩子学会做人比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孩子不断努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终身受用的素质。
我们怎样抓好家庭教育? 首先,我们在思想上要重视家庭教育,不要认为孩子上学了,我们培养孩子的责任就没有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在所有外在因素中,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我们多年教学的体会是:凡是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孩子的发展一般都比较好;凡是家庭教育有缺陷的,孩子的发展一般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育科研部门的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我们要了解学校和老师有哪些要求,并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这样教育要求才能保持一致。只有了解好了,才能与学校同心同向。学校教育最怕的是相互抵触和干扰。(不给孩子零钱,不买零食,不到地摊买吃的;要按时接送孩子,要到规定地点接孩子;不把汽车开到校门口接孩子等。)再次,我们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环境:要有安静、明亮的学习室,桌凳的高矮要适当,要减少各种干扰(听觉的、视觉的)。还包括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要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气氛和谐,家庭活动健康有益。
10.孩子犯了错家长该怎么正确教育 篇十
01
困扰一:孩子爱攀比 “炫富”变习惯
“我妈晚上开宝马接我回家,你妈开的什么车?”6岁的王语(化名)是渝北区某幼儿园的学生,在班上,他总会向同班同学如此炫耀。“我爸爸以前也开的宝马,不过最近换了辆宾利,他说这个更洋气些。”何南(化名)是王语的好伙伴,两人的谈话中常常离不开物质上的攀比。
曾在某夏令营工作过的小刘对此深有感触。“有一次组织孩子们做游戏,为了鼓励他们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将任务奖励设置为若干5角钱一张的券。”小刘告诉记者,知道游戏规则后,几个孩子就跳出来说:“我爸一天赚上万元,你给5角钱,什么都干不了,我不玩。”
券本是一种形式,是游戏中的一种激励条件,但一些孩子认为得到的物质是什么才重要,而不是游戏过程中所能学习的东西。
锦囊1
不必忌讳谈钱
引导孩子发现物质外的闪光点
追求物质并不是件坏事,家长不必忌讳和孩子谈钱。孩子向往更好的事物也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提出超出家庭情况的物质攀比,家长切忌粗暴拒绝,这会让孩子产生更严重的逆反心理。父母应该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询问他为什么想要这种东西,同时分析家里的情况,拟定一个计划,希望在他的参与下和父母一起来实现目标。如果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出现“嫌贫爱富”的情况,那么家长则要教孩子在金钱之外,从多方面发现一个人的闪光点,比如道德、能力等。
孩子出现爱攀比、虚荣、争强好胜的心态,被称之为“孔雀心态”
02
困扰二:急于被关注不能忍受“被忽视”
“裤子太难看,同学都穿漂亮裙子,我不穿这件,不穿这件……”昨日早晨,在准备去幼儿园上学前,家住綦江的5岁女孩宋云云(化名),坐在地上赖着不换粉红裙子就不上学。宋妈妈只好将一天前洗好的裙子从晾衣架上收下来,孩子顿时喜笑颜开。宋妈妈说,孩子如此表现,是想引起老师更多的关注。“有一次,班上老师夸一名同学的红裙子好看,孩子就嚷着要我买了一条更漂亮的,果然,老师夸她穿着像公主,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小韩是沙坪坝某幼儿园的老师,班上学生的“孔雀心态”让他苦恼不已。“同一组的孩子,每次发奖品,我都不知道先发谁。”小韩告诉记者,有些孩子很在意先后顺序,如果发现自己不是第一个“领奖”的,就会哭闹,让人伤神。
锦囊2
应该赏识适度
家长老师别把夸赞当“口头禅”
小孩年龄越小,越难客观评价自己,往往通过被别人的夸赞中找到存在感。当孩子被夸奖惯了,虚荣心就会膨胀无度,在自我认识能力上出现偏差。
因此,作为家长或老师赞美孩子应该赏识适度,别把夸赞当“口头禅”。一是,表扬一定要务实、恰如其分,不能过度。二是,少当着孩子的面给他评功摆好,因为这会无形中助长孩子逞强的毛病。
探讨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孔雀心态”?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生物,会在与别人的相处中本能地展示自己的优势。”昨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曹贵康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四五岁到十几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快速形成的阶段,出现攀比、争强好胜的心理是一个自然现象。但不是所有孩子都会表现得很激烈,出现“孔雀心态”的孩子,受三方面的人际影响:
首先是父母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有的父母喜欢攀比,或是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比较。
其次是老师的互动。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倾向于和别的孩子比较,而老师的喜好、赞美和倾向性表达,会塑造孩子们的取向。
再次是同伴的往来。越大的孩子受同伴们的影响越大。同伴的喜好会成为孩子的取舍标准。比如在一个圈子中,同伴喜欢炫耀,孩子就有跟风心理。
03
困扰三:不接受比谁差 用过激行为逃避
家住大渡口的兰女士有个5岁的女儿果果,总是不愿接受任何的比谁差。“一次果果和我朋友的女儿同时学跳舞,结果朋友女儿学得比较快,我夸了两句,果果就怄气、不再学了!”兰女士说,平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爱夸果果,但只要有什么“特长”比不过其他小朋友,她就会生气、懊恼,有时候还会出手打人。
昨日,江津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小军(化名)正读小学二年级,考试总是第一名,但某一次,成绩变成了第二名,“老师告诉我,他悄悄把第一名的试卷给撕了。”虽然小军很快认了错,张女士仍然担心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锦囊3
应转移焦点
别对失败“就事论事”
【孩子犯了错家长该怎么正确教育】推荐阅读:
教育孩子,家长该如何做07-15
作为家长怎么教育孩子10-05
家长该如何学会听孩子讲话10-22
初中家长怎样正确引导早恋的孩子10-14
孩子被欺负家长怎么做07-03
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08-11
孩子不想学习,家长怎么办08-20
9岁孩子的教育金该怎么办06-11
孩子撒谎怎么给家长写检讨书10-01
初一家长教育孩子心得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