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心得体会

2024-07-01

公共关系心得体会(12篇)

1.公共关系心得体会 篇一

公共关系心得体会

09机制1班 柳二猛 4090105126 今年我选修的科目是公共关系学,这个科目虽然听上去很是枯燥无味,但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据有些资料显示公共关系在国内研究的人不多,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课题,很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公共关系学产生于美国,它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也不具有十分完美的理论体系,但他强有力地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功能,已日益得到社会的公认。有人说公共关系学是管理哲学,还有人说公共关系学是经营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结合物。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公共关系学其实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社会科学,它以公共关系发生的条件、要素、过程、功能、规律和方法为自己学科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字经历的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一直都在不断的发展,人们也不断的进行研究.在现代公共关系学中不断出现新的学说,(公共关系),(基础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与成功企业管理)........公共关系从人与人之间开始向企业与企业,甚至到国与国之间,可见公共关系学已经被人们所认同.公共关系调研的主要特点:公共关系调研需要借助的运用社会调查的很多方法,手段,要求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可靠,准确,系统.在这些方面它同别的调研有相同之处.但它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有别于一般的社会调研活动.公共关系调研活动的主体是某个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或该组织所委托的某公司.其对象主要是该组织的公众,以及与该组织有关的各种机构,媒体和信息网络.其目的是根据不同的需要,了解,辨别很分析该组织的公共关系信息以及与该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信息,为该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和各项决策提供服务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任何组织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和多种类型的信息来源和接收途径.公共关系人员在自己的调研工作中应充分注意和利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与组织其他部门的调研活动保持紧密联系,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做到这一点,公共关系调研就事半功倍.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关系是紧密的。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公共关系工作在企业中,几乎与市场营销融合在一起。换言之,企业的公共关系工作几乎完全为市场营销活动服务。正如英国公关专家弗兰克·杰夫金斯所说:“销售中的每一个因素都需要公关人员来加强、完善”。因此,公共关系可以涉及市场营销的各个角落。它们的联系主要在:共同的产生条件——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共同的指导思想——用户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相似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市场营销把公共关系作为组成部分1.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范围不同。市场营销仅限于企业生产流通领域,最多不过是经济领域内,但公共关系所涉及的是社会任何一种组织与公众的关系。除企业外,公共关系还涉及政府、学校、医院等各种组织,远远超过了经济领域。公共关系比市场营销有更广泛的社会性,学科应用范围也更为广阔。

(2)目的不同。市场营销的直接目的是销售产品,从而进一步扩大赢利,产生企业效益;公共关系的目的是树立组织形象,产生良好的公众信誉,从而使组织获得长足的发展。

(3)手段不同。市场营销所采用的手段是价格、推销、广告、包装、商标、产品设计、分销等。这些手段都是紧紧地围绕着产品销售的目的。而公共关系所采用的手段是宣传资料、各种专题活动,如记者招待会、社会赞助、典礼仪式、危机处理等活动。

(4)目标不同:市场营销是在一个长期的基础上,吸引和满足顾客,以便赢得一个组织的经济目标,其基本责任是建立和维护一个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市场;公共关系通过长期努力,赢得组织的良好形象,而并非仅仅是仅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社会方面的利益,其基本责任则是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惠互利的关系

(5)聚焦不同:市场营销主要聚焦于顾客的交换关系,其基本过程是通过交换即满足顾客需要又赢得经济利益;而公共关系涉及范围广泛的各类公众包括顾客公众和非顾客公众,如:雇员、投资者、政府、特殊利益集团。

(6)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在范围上也不存在谁包含谁的问题,有效的公共关系通过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和政治环境促进市场营销工作;而成功的市场营销同样有助于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公共关系,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手段。离开了,公众无从了解组织,组织也无从了解公众。公共关系已经在每一个人的脑里形成了相对的意识形态,人们已经了解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他是人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她,交流离不开她.一个好的公共关系会让你的个人以及到企业都是很有用的。

总之,在公共关系这门学科的学习上,我的思想和认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原来,搞公共关系也不是一件易事;原来,搞公关是那么的有意义;原来,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在搞公关。这门课程虽然已经学完了,但是我们对公共关系的学习才刚刚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遥远,但是道路却很光明了。

2.公共关系心得体会 篇二

1 学会关爱病人

关爱是一种人性, 是一种情感, 是一种人际关系, 是一种护理介入。关爱可以预防和避免疾病发生, 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应当充分运用情感技巧, 以“关爱”为出发点。没有关爱, 也就没有护理。良好的专业性关爱, 可增进非语言交流的效果。护士的关爱是对病人及其家属给予的情感慰藉与支持。

2 善于与病人沟通

2.1 重视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是指语调、举止、行为、表情、动作等的沟通方式。护士衣着应端庄大方;头发清洁, 梳理整齐;面带微笑, 平易近人;步态轻盈、稳重, 面对急症病人要做到“急于心, 稳于行, 步态坚定而踏实”, 让病人产生信任感;护士在病人面前应有良好的姿势, 给人以庄重感;与病人说话时语气要亲切而坚定, 并有意识地把语速放慢、语气放柔, 让病人感到亲切、温暖。

2.2 沟通注意事项

语言艺术是护患关系相处融洽的关键[1]。与病人正式交谈前要了解病情, 计划交谈的具体目的和内容, 使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 并使病人乐意接受。如果病人因病情注意力不集中, 处于焦虑、抑郁、愤怒或病人对护士不信任时, 不宜正式交谈。

交谈时要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对谈话的内容表示很感兴趣,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理解病人的处境和情感, 使病人确实感到护士能理解其内心世界和感受。一般不要中断病人的谈话。, 要尊重病人人格, 防止一切不良因素给病人带来躯体和精神痛苦。涉及病人隐私的谈话, 应在没有其他病人的场合进行, 此时工作人员也应尽量减少。交谈过程应注意礼貌待人, 按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 恰当称呼病人。要善于体会病人的心境, 给病人温暖、同情、关心和体贴。谈话要针对性强, 使病人得到安慰、鼓励, 乐意接受治疗护理。交谈中要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和自然的姿势, 用平静、友好和接纳的方式清楚、有序地交谈。谈话的声调要温和、富有感染力。接触交谈时要注意倾听病人的谈话与要求, 既肯定正常的谈话内容, 也倾听病态的异常内容, 不可表露厌烦、否定的对立情绪。对病人的许诺应兑现, 办不到的事情应耐心解释, 取得病人谅解。如有不同意见, 应采取婉转方式尽量使病人乐意接受, 决不能粗暴地顶撞病人。对病人的病态言行不可嘲笑愚弄。注意避免因言语暗示、解释含糊、指导失误等造成医源性问题。不可议论病人缺陷、家事和不良预后, 对病人谈话内容应注意保密。

参考文献

3.公共关系心得体会 篇三

【摘要】公共卫生博士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最高层次,其不仅是培养高层次医学科研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各大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路径。相较于美国,我国的公共卫生博士研究生培养起步相对较晚,相关培养体系还需完善和发展。本文以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培养为对照,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从入选条件,科研学术环境,毕业制度,和导师的作用四个方面,对中美公共卫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比较,为我国的公共卫生博士研究生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卫生博士 培养差异 科研 学术 导师

【Abstract】The education of Public health philosophy doctor(PhD) graduates is the top level of high?鄄level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is not only the main way to tain high?鄄level medical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personnel,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education in China is relatively late, and the its education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the education of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in the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was set as control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the education model of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by PhD amission examination,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the graduation system and the role of supervisor,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China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Key words】public health PhD; education differ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cademic; supervisor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84-01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作者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了为期15个月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在此期间作者深深感到中美公共卫生博士培养方式的差异,及哈佛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的校风,对于国内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有很多借鉴之处。

1.严格的博士研究生入选条件

以哈佛大学为例,对于博士研究生的筛选主要参考以下考试成绩,如GRE或MAT,2-3封推荐信,个人申请材料和面试,哈佛大学的博士筛选要求不一味强调书面成绩的重要性,即使是GRE等考试也只是作为参考,更多的注重在面试和推荐人的评价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体现了其对于博士研究生能力全面性和价值性的要求,同时没有年龄限制[1],以作者在美国导师的博士研究生为例,总共4位博士研究生,均为5年制,其中有过工作经历的博士研究生就有3位,只有一位是来自耶鲁的应届生。相比较,国内的博士入学招生,其中考试成绩是占绝大比例,面试成绩占比相对较低,同时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上,美国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都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而国内基本上只有教授才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

2.开放自由严谨的科研学术环境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有3年制硕士转博士和5年制直博两种,其中主要为5年制[2]。以五年制博士研究生为例,前两年主要为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在这两年中基本不进入实验室,到第三年只有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和实验动物培训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和进行实验,培训过程为期一个月,各个实验室以PI为核心,以专业小组来进行科研学习和工作,以作者所在教研室为例,环境卫生学系下设暴露、流行病和风险研究小组,环境和职业医学和流行病项目小组,分子整合生理科学小组。作者所在PI是分子整合生理科学小组的主任,所有的科研学术活动基本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二上午9:30都会邀请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讨论。在以小组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整个公共卫生学院在中午都会进行提供午餐的学术汇报。在所有的汇报过程中,任何人有问题都可以随时提出,讨论非常热烈,同时所有邀请来的专家都会将最新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当然在汇报过程中是严禁拍照的。所有邀请来的专家不仅包括专业学术领域,同时也包括各个基金会的负责人和捐赠者,如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等,同时导师也要求研究生一年要完成至少一次系内的学术报告,主要为自己的近期研究内容。因此所有的学术汇报都是非常前言的,同时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也促进了科研上的合作,以哈佛大学为例,就与麻省理工学院成立哈佛-麻省理工联合研究中心。在博士生学术培养上,良好的学术氛围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完成学术工作的同时,博士研究生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比如短期的各国间博士研究生的交流项目,非洲援助项目等,应该说哈佛大学在培养上除了学术能力上,也非常注重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适应不同职业的要求,掌握公共卫生理论知识,能够独立领导完成相应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

3.自由严谨的毕业制度

国内大学对于博士毕业有着较为严格的条件,同时在一些要求上略有不同,但一般需要研究生完成相应学分,通过盲审,查重,毕业答辩,和发表相应数量及SCI影响因子的文章,哈佛大学对于博士学生毕业除了有学分要求外,还设有一个专家委员会[3],委员会根据研究的内容进行审核,来决定是否学生具有启动答辩的必要,一般对于研究内容要求能发表1-2篇文章的工作量。作者所在课题组就有一位博士2年内,因为专家委员会认为其研究内容还缺少关键的环节,多次不同意其启动毕业答辩。

4.导师的作用

中美博士研究生都有一位指定的导师,区别在于导师职责的不同。国内导师管理研究生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觉,自律,当然也有部分导师会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哈佛的导师则不同,其十分注重引导的作用,非常善于听取博士生的意见和建议,他会从他的角度提出一些引导。同时中美导师对于学生的发展期待不同。国内导师都希望学生毕业后能留在自己实验室,甚至存在近亲繁殖的现象,而作者在哈佛大学看到基本上所有哈佛毕业的学生都不会留在本校,甚至是做博士后也会到其他学校,没有留校这一说法,这样一个是可以吸取多个实验室的经验,掌握多门技术,另一个也有利于科研思路的突破。

总之,相比较国内,美国的博士研究生更多的注重个人独立思考,领导能力和专业学术能力的培养[4],其入学的要求相对灵活,特别是在招生上,更是显示出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特别是公共卫生的博士研究生,哈佛大学在培养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领导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博士研究生期间会不定期请各国卫生部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来校进行探讨,充分培养其个人能力。从作者学习期间的了解,美国大学对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是具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所有的课程,培训,交流,学术或非学术讨论都是围绕着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出发的[5],而国内现行的教育模式更多的强调单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缺乏相关的专业引导,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个人能力问题凸显不足。

参考文献:

[1]温世浩,任为民,马修强,王錾,许放,周东,贺祥:中美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教育比较研究.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72-473.

[2]李跃华: 中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 6:606-608.

[3]何勇涛,罗长坤,黄国琼.中美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466-469.

[4]马玉龙:自由与创新: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探析.西北医学教育2015,23:960-963.

[5]李立国,詹宏毅: 中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结构比较分析. 中国高教研究 2008:29-39.

作者简介:

莫烽锋(1984-),男,博士,讲师。

4.公共关系心得体会 篇四

我们深化地体会到,有效的警察公共关系工作,可以为我们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并赢得人民群众的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而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根基是警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基本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理解的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以现代信息传播为手段,以建立互利合作的人民群众关系为重点,以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为目标的管理科学和行为艺术,是以队伍建设与文化建设为依托的形象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建设不仅是活跃队伍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新警察公众行为与警察文化的方针与实践。

一、塑造警察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运作的起点和前提,而警察文化对于塑造警察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警察文化决定着警察形象

5.公共关系学学习心得 篇五

公关工作的重要前提。这让我们明白了我们还得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

公共关系学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不了解公共关系,通过老师系统理论的讲解,方才明白公共关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动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采取的行为规范。它开始形成系统的学科是于19世纪末,那是在欧美的经济发展时期。20世纪的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门学科也在中国生根发芽。可见,这是一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是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就没有公共关系。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公共关系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我们学习公共关系学,除了研究公共关系的意义之外,更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公关认识和水平。

通过公共关系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要与公众中的大多数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而由于公共关系的涵盖面非常广,因此实现这种良好关系的方法与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组织传

播,可以是人际接触,也可以是传媒影响或者是其他组织性形象表现形式等等。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出于改善公众舆论,创造美誉,为组织建立和保持令人满意的声望。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公共关系并非只处于社会企业当中,事实上是任何人都离不开公共关系的。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公共关系意味着形象和信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自发活动,已形成一股潜在的、独立的社会势力,其能量与作用足以与组织对峙,并有可能对有关组织经营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任何处于公共关系当中的个人,其关系网络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整体。我们学习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与自我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研究公共关系学对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关系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要使自己的发展中使他人同时也得到实惠和效益的思想。公共关系又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一种“要使自己的发展中使他人同时也得到实惠和效益的思想”转化为实践的一种专业技能。这学期的公共关系学习,我们不仅对公共关系产生了系统的认识,也学到了不少处理公共关系的方法。通过老师的生动的实例讲解,令我更加印象深刻,也极大的刺激了我对于公共关系的学习和研究。在查找和阅读了一些公共关系的理论和案例之后。我认识到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公共关系是一门不断创新的学科,要想把公共关系变成自己的知识,还需要随时随地注意我们身边的新案例。许多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新鲜案例。每个组织进行公关活动,都会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他们的构思、设计、实施都有一些巧妙之处,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这样我们的认识才能跟

得上时代,实践时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列宁说:“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中的丰富经验将会推动理论不断发展。我们要将公共关系融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体会,学习提高。我们学习了公共关系的职能,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协调沟通。这其中除了协调最重要的就是感情沟通。人是有感情的,组织与个人之间有情感关系。如果双方感情好,任何事情都好办;感情不和,就会造成阻力。我们要重视心理情感的协调,善于拉近个人与组织的心理距离。从前的自己并不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性格上也比较喜欢凭着自己的好恶对人对事。并没有去注意去处理完善人际间的感情关系。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意识到注意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任何人都是不可以忽视的,理智的对待每一个人,特别是在处理是非事情的时候,不要因为个人感情而冒失决断。同时及时的与每个相关的人做好感情的沟通,这也是处理公共关系时必须要把把握的。我们更加不能够忽略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常行为举止,其实正是我们搞好公关工作的重要前提。

公共关系是一种新兴的职业,这种被誉为“朝阳产业”代表的实体正在日益发展。公共关系还可以理解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尊重、理解、支持、合作”便是它的深层蕴藉。当我们开始研究公共关系以用做未来的工作时,我们所研究的,是我们的未来。当我们认识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发现,公共关系是形象、是舆论、是评价、是信誉度;更深一点的说,公共关系是科学、是艺术。于是有人说:“不学公关能做人,学了公关做能人。我们在未来的职业规

划时,一定要把公共关系作为第一要素来对待,而公共关系学,则是我们处理公共关系时候的法宝和秘籍。应用公关策划的知识,我们可以对我们自身做个规划,例如我们即将毕业,对我们毕业以后的职业做个“职业规划”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能只是一名平凡的普通人。我们要做一名具有优秀品行、具有高级素养的“能人”。通过类似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使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从而应对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大熔炉里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我们还学习了危机公关的处理。危机公关的学习,对于我们的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组织能力都有了很大的促进和提高。而且,危机事件本来就是不可避免的,学习危机公关处理,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它富有挑战性,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许多的实际案例,都令我们受益良深。虽然在危机的处理回个应对方面,我们都是新手,完全没有经验,可是却形成了一种直观的认识,我们可以预想到,在未来公共关系的处理当中,危机是必然会有出现的,我们无法避免,可是我们却有面对任何变化的准备和信心。在处理某项具体事务之前,我们都能做两手的准备。在有准备的心态下,危机都只会是挑战而已。引用汤姆·克鲁斯说过的一句话:“我从不害怕挑战。”

总之,在公共关系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上,我的思想和认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搞好公共关系并非一件易事;生活无时无处不在搞公关。一个学期的学习下来,不能说还留下了什么。因为这门学科对

6.医患关系心得体会 篇六

医患关系心得体会篇1

在靖边工作已半年了,见识了陕北人的热情好客,经常会有人招呼你一起吃饭。同时也发现一个现象,半年来,未见到有医患之间的纠纷发生,而纠纷在很多地方是司空见惯的。是陕北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已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了吗?显然不是。无论医疗技术还是服务理念,这儿和沿海较发达地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那为什么反而大家更能平安相处呢?是陕北人固有的宽容,还是这儿的农民看病不易所以更珍惜、更敬重医生呢?可能两者都有一些关系,由此也对医患之间的关系有一些感想。

医患关系是现今比较能吸引眼球的字眼,在各类媒体的出现率较高。近几年来当它出现时基本是反映医患关系的紧张、冲突,只有在非典时期是例外,那个时候媒体反映的无一例外是医务工作者的忘我工作、勇于献身的事迹和精神。当然可以理解即使是标榜客观中立的媒体,其新闻报道和舆论导向也总是有其现实需要性的。然而,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医德的“败坏”也不会是一个晚上能完成的,所以,当医生们从非典时期的“最可爱的人”突变成了千夫所指的“白狼”,巨大的角色反差使许多人感到不知所措,这在年轻医生之中尤其明显,进而使他们感到沮丧、压力、挫折感。正所谓防民之口胜于防川,辩解是如此的苍白无力,更何况面对占绝大多数的人群辩解时,你的声音根本无人听到。

你的声音虽然无人听到,但这并不能妨碍你的思维。对医患关系的考虑是每个参与这个话题的人必须的一件事,思索的结果可能使你发现你的不足、你的无辜、你的片面偏激。对自身缺点的分析总是被低估的,医方、患方、媒体莫不如此。谁都更愿意强调自己的理由,指责别人的缺点,然而,当这种情绪一次又一次的被放大之后,我们就很难能够听到理性的声音。这种情绪化的语言、报道、处理方式妨碍了我们对事物真相的探究。作为医方要考虑的是当我们的医疗技术、医疗手段越来越进步,治愈率越来越高,医院条件越来越好的时候为什么百姓会有更多的不满的声音;作为患者要考虑的是:你所要求的是不是应该由医生提供或是医生目前能提供的,你所愿意付出的和你想得到的是不是相当;作为媒体要考虑的是:你所报道的的确是事实吗,你所评论的做到客观了吗,或者至少力争如此而不是“纸馅包子”这样以你的个人意志来左右欺骗公众的事情;还有社会要反思当GDP大步前进时医疗投入有多少。当然,我们不必等其他人改变之后再改变自己,让我们想想今天我们给我们的病人微笑了吗,我们体会到了我们的`病人躺在手术床上的心情了吗。

医患关系心得体会篇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倡导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对医疗机构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从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措施。我认为医疗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来促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强化医患沟通是基础。

第一、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医患双方在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应该互相信任,医务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使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医学事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第二、加强医患沟通是患者及家属的需要。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医疗信息极不对称,病人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医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知,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的支持,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关系,也可避免可能发生的矛盾。

第三、加强医患沟通是开展医疗服务工作的需要。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时体现对患者细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宣传医院、吸引病人、提高医院声誉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第四、医患沟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首先应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思想观念。二是要强化对医患沟通建设的领导,健全完善机制和制度,加强

事先防范的管理意识。三是要增强医患沟通的技能。教育医务人员要勤于临床实践,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提高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二、加强内涵建设是关键。

一是要提供精湛、优质的技术服务,让患者放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但要有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要不断地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同人类的各种疾病作斗争,用高新精湛的医术切实解除患者的病痛。

二是要严格医院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性命攸关的头等大事。因此,医生对病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必须努力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

三是要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创新服务举措。患者就医不仅仅关注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医院除了技术、设备等硬实力外,不能忽视管理和服务水平等软实力的竞争。

四是要坚持社会效益准则,打造诚信医院。要以社会效益为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要根据医院自身的条件尽可能地为病人提供方便,尽可能创造条件采取适当措施,减轻病人经济上的负担,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保障。

一是要恪守医德,真正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医生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崇高的医德。医院一方面应理解医务人员,想方设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加强教育、完善规章制度、严肃惩处违纪违规行为。

二是要建立健全医疗告之制度,增进医患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要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做到让患者“五个明白”,即明白诊疗方病情

及预后、注意事项、收费标准、诊疗费用;对诊疗程序、诊治专家、诊治项目和诊疗价格、服务承诺“五个知道”;进而使患者对医生、诊疗、用药、收费、服务“五个放心”。

三是要加强舆论的正面宣传。新闻和舆论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过程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医疗机构应主动搞好与新闻媒体的关系,要化解负面、引导正面,以嬴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法治化管理是根本。

第一、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尽快地建设覆盖我国城乡的城镇社区医疗和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网络,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深化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对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执法要严。医生依法执业、依法行医,遵守法律法规,病人也应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我国是法治国家,对违法违规的医务人员、病人都应依法处理。如果执法部门措施不力,执法不严,某种程度上就是助长了医患矛盾的形成。

医患关系不仅是病人个体和医务人员个体交往关系的集合,而且是整个医务界乃至社会的关系的缩影。彻底解决医患纠纷也不能简单从个案来考虑,更应该上升到政策、文化、经济的层面,通盘予以考量。作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体,我们要不断探索、前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振奋精神、积极努力,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嬴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认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医患关系心得体会篇3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医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病人至上”的观念,对患者充满仁爱之心,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奉献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与患者建立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生和患者本来应该是在同一战壕里的队友,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打垮病魔,有句话形容医生的品德叫“医者父母心”,不知从何时起,医患关系变得“一触即发”。难道医患关系就真的是一条不能逾越的鸿沟吗?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改进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令他触动的柔弱的部分。作为医务工作者,对待病人,我们要付出真心、耐心、诚心,责任心,从细节方面关爱他们。

比如,随着天气转凉,很多病人都会抱怨太冷了,不乐意做心电图、超声等检查,我们科室在为病人做心电图检查时将冷水换成了热水,做超声检查时,专门购买了耦合剂加热器,以免病人受冷刺激,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病人做检查时的不舒适程度,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情谊。所以说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从点滴做起,只要用心,只要有爱,相信医患之花也会开满园,香满天

【医患关系心得体会3篇】相关文章:

1.当代医患关系论文

2.医患关系高一作文

3.医患关系小品剧本

4.护士医患关系演讲稿

5.和谐医患关系的演讲稿

6.2016医患关系调查报告

7.《医患关系》搞笑小品剧本

8.关于医患关系的调查报告

7.公共关系心得体会 篇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1]。我院是县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集中救治定点医院, 2009年10月8日—12月16日共接诊发热患者541例, 收治流行性感冒患者222例。现将有关医院组织管理经验报告如下。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组织管理办法

1.1 制定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具有演变迅速, 危害性大, 处于急速变化的环境中等特点。甲型H1N1流感于2009年上半年从国外引入后, 在我国迅速扩散, 我院接到任务后, 立即组织和召开全院总动员大会, 迅速启动医疗救护应急预案, 成立了防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 专家组召开医疗救治技术培训会。根据近年来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 在医院应急预案的框架下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发生意外事件时, 第一线医务人员接到重大事件发生消息后的第一时间内利用电话口头汇报 (可逐级上报或直接上报医院和防保科) →防保科接到消息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防保科尽可能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作出初步判断→制定行动计划, 并传达下去。行动结束, 进行记录总结。

1.2 建立应急救护队伍

抽调全院重点科室的主任、护士长和急诊科、相关科室业务骨干参加医院的急救医疗队。建立以医院为中心的业务院长、应急办医务科护理部、科主任护士长三级应急管理体系, 成立领导小组, 共有成员20名。

1.3 严格岗前培训

医务科护理部拟定培训计划, 采取全院培训与重点科室培训相结合, 专题讲座和技术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岗前培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科医师上网或到上级医院参加学习后组织全院学习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如H1N1的概念、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用药原则、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等;二是消毒防护技术规范, 包括隔离区域划分和管理, 穿脱隔离衣, 洗手、消毒隔离制度等;三是对工作流程、仪器操作使用和管理等向医护人员示范和讲解, 使每个医务人员都能掌握。

1.4 病区和物资准备

我院将远离病区的感染性疾病科设为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隔离病区, 医院将其他传染病的患者全部转入到另一病区, 对拟收治疑似患者的病区进行了改造, 严格区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标识清晰醒目, 使其符合消毒隔离要求。患者有单独的出入口, 每个病室均有专用厕所, 每个病室配置一个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和“84”消毒液, 教会患者如何使用“84”消毒液, 每位患者均配戴口罩, 禁止患者互串病房。各相关的辅助部门科室全部按照严密隔离要求配套配置。后勤保障充足, 以保障临床所需物资, 对所进出病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演练, 严格管理。

1.5 完善和落实各项相关制度,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2009年修订版) 和贵州省卫生厅“对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管理规定”要求, 医院设置防控小组, 应急办、医务科、护理部协调管理调配和监督。根据实际情况, 迅速收集疾病的有关防治信息, 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及健康指导, 保证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依, 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病区主任、护士长做好最基层的监督管理, 1~2人进入病区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按照先疑似患者后确诊患者顺序进行检查、护理操作, 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保证防治医院感染工作落实到位。

1.6 人员实施动态管理, 集中调配

医院除了成立院前急救和首批应急小组外, 要求医务科护理部对各科室安排好人员梯队备用, 根据工作年限和患者多少及急重程度随时调换和补充人员, 病区工作人员实行24 h负责制, 药物集中配制。

1.7 依法行事, 强化安全意识

突发事件因其种类的不同与不同的法律有着联系, 基层医院一定要依法行事, 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督促、提醒科室严格执行, 尤其要注重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 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严格执行相关上报制度, 还应注重保存证据, 同时强调病历的书写必须及时、准确、客观、真实。

1.8 心理疏导, 健康指导

1.8.1 做好医务人员的心理支持工作

社会心理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心理应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 人们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一方面应激要消耗精力和体力, 过度时则形成“消极应激”。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护士职业压力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 也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2];另一方面是在维持稳态过程中增长和发展应对能力, 即提高适应及作业能力, 构成“积极应激”。王卫等[3]调查发现, 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院领导要及时通过不同形式向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 减少可控制性职业压力源[4], 如合理调配人员, 缓解工作压力, 了解其工作和家庭困难等, 改善和提高其应对水平, 降低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积极应激”提高应对水平。有资料显示, 医护人员在应对压力时所获得的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越多, 工作压力就会明显减少。

1.8.2 患者的心理疏导, 健康指导

在隔离期间, 病区医护人员对新进患者进行了病室环境知识的宣教、饮食知识宣教、患者及家属自我防护知识的宣教、住院期间约束的配合教育、患者日常生活用品和污染物的管理教育、心理护理等等, 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 有效配合医务人员接受隔离治疗, 以利于早日康复。

2 结果

我院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防治工作, 自2009年10月以来共接诊发热患者541例, 流行性感冒患者222例, 无死亡病例。住院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 经卫生主管部门检查达到要求。

3 体会

医院根据突发情况做好整体调整和应对, 在突发初期, 院领导迅速调整思想认识, 发扬团队精神, 将工作重点调整到应对突发事件上, 应急办制定和启动各种应对方案, 如学习相关知识、防控措施, 制定各项制度、工作流程;医务科护理部及时做好岗前培训, 调整人力, 加强现场演练, 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协调解决各种问题;药剂科、设备科准备药品、医疗仪器等。在工作就绪后, 医务科护理部院感染科重点抓监督、协调和规范管理, 总务科负责后勤保障。全院在医院领导的统一指挥下, 甲流工作开展顺利, 发热患者得到控制, 从而使百姓安心, 社会环境稳定。

参考文献

[1]徐鑫荣.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系统构建[J].中医急诊学, 2005, 14 (12) :1055.

[2]黄梅, 张继翠.护士工作倦怠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医学, 2006, 32 (4) :291-292.

[3]王卫, 刘景红, 高文斌, 等.军队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7) :14-16.

8.公共关系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学生    和谐关系     构建

随着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强调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学事业改革的重要性保证。在和谐气氛中,小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有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

一、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构建的发展现状

(一)班主任对学生的耐心不足

现阶段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个性特点较为突出,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在学习及生活的过程中会经常犯错误,对于同一种错误会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而当这种问题出现时,一些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会失去耐心,更严重的会对学生们进行体罚,这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二)教师的发展思维较为片面化

虽然在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改革,但是应试教育思想在师生大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很多小学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的评判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经常会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去衡量学生的整体情况,更严重的会忽视学生的特长及优点,过分关注优等生,从而导致学生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也为和谐化师生关系的建立及发展带来了制约性的影响。

(三)班级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往往都是高高在上的,只要班主任一出现,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紧张的气氛;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的问题,也不敢主动提问,从而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性。与此同时,在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班主任管理的范围相对较大,并没有让学生充分融入管理的过程中,长期下去,学生形成了依赖性的学习习惯,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分析

(一)尊重学生们的天性

小学生,在整个学习及生活过程中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外界的变化极为敏感。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想走进学生们的内心,就应该充分了解学生们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天性。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够仅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判定,而应该根据他们的成长变化,对其天性进行充分了解。可以设置游戏化的管理制度,让学生融入管理的过程之中,从而从根本上赢得学生们的好感,拉近师生距离,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保证。

(二)班主任应融入活动之中

在现阶段小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除了要尊重学生们的天性之外,班主任也应该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尽量融入学生集体中,使学生消除对班主任的畏惧心理。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班主任也应该尽量避免占据中心位置,要体现自己在活动中的辅助性地位,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突破自己,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此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整体性状态,要抛开班主任的身份,充分融入整个互动之中,从而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充分保证。

(三)应融入有效性的情感交流

要打造和谐的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首先应该获得学生们的好感,其次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在整个教学及管理过程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在现阶段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化师生关系营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和谐化的交流模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正处于情感的敏感时期,对于周围各种因素的反应都相对较大。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放低自己的位置,不可以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防止学生出现抵触心理,从而通过良好地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充分发挥出情感交流的重要意义,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保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小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和谐化师生关系的构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应该逐渐改变小学班主任的思维意识,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各个项目之中,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激发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思维,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情感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情感变化,解决学生们心中的疑惑,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李云洁.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32-33.

[2]吕亚娟.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学周刊,2013(35):12.

9.师生关系心得体会 篇九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4、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5、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10.和谐师生关系心得体会) 篇十

和谐师生关系心得体会范文(一)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矗

4、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5、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和谐师生关系心得体会范文(二)

5月17日下午听了教育局朱良俊副局长题为《向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质量》的讲座,朱老师列举了很多生动的事例,来说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会后我也认真思考了朱老师说过的话,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情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朱老师讲座中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以学生为主,从教师做起;以尊重为主,从理解做起;以支持为主,从鼓励做起;以服务为主,从帮助做起”。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尊重理解学生,支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亲切的笑脸、赞许的目光都是对学生的鼓励,也许学生对我们并没有多少要求,只要能从你的目光中觉察到你对他的肯定,就是对他最大的赞扬。就已经足够。而相反,如果教师总是批评学生,讽刺学生,势必会使学生反感,对老师有意见,进而对他任教的学科产生同样的感觉,带着这种逆反的情绪的,怎么可能上好课,怎么能学好这门课呢?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之间的关系好了,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为主,从教师做起。

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一味的填鸭式教育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国的传统观点,“师道尊严”“师威不可侵犯”总是把老师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教师自己也有意无意的维持这种威严,以自我为中心,不肯放下面子和学生真诚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必然使师生之间存在隔阂。要打破这种障碍,必须从教师做起,放下所谓的尊严,走近学生。

二、以尊重为主,从理解做起;以支持为主,从鼓励做起

学生虽然年龄小,身心都不成熟,但也是有思想的,有个性的个体,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重,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对学生要少说气话,多些温馨教育,多加以鼓励。鼓励的话像一段绳子,无形中就会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曾在教学中遇到过类似情况,一个很聪明的调皮男生,作业完成的不好,我把他喊到办公室,骂了他一顿,没想到他很不满,订正起来也是赌气完成的。后来有一道题目他做的很好,我就抓住机会,鼓励了他几句,没想到他开心得笑了,做起题目来也很起劲,正确率也提高了。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以服务为主,从帮助做起

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去了解学生,走近学生,无论是作为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接触,能更好的了解他们想些什么,喜欢做些什么,学习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学习的难关,或者生活的困境,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爱,这样更有助于师生感情的加深。现在每次上好课后,总要问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懂,不理解之处,鼓励他们问问题;或者在班级里走走,询问一些后进生,是否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并耐心的帮助他们解决。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收到一个学生写给我的纸条,上面倾诉了他在学习物理时遇到的困难,并表示决心学好物理,希望我给他点建议。后来我找到了他,和他谈谈心,了解到他学习困难的原因,并给提出了建议,以后又经常关心他的学习状况,询问是否有困难,在他进步的时候,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与鼓励,后来他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他的进步也带动了班级里的其他 同学,也使得同学们和我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了。

朱局长的讲座中,对如何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提出了三点建议:

1、少下结论,学会等待;

2、少用经验,尊重意外;

3、少说气话,温馨教育。他告诉我们“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榜样。”对于我们新教师更应该从这段话中深深领悟点什么,为了能压住学生,让学生怕我们,上课时不敢对学生微笑,下课也不敢跟学生聊得太多,听了他的讲座,让我觉得,让学生“怕”是没有用的,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我们要做的是大胆的走近学生,利用我们年龄相近的优势,多多交流,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对老师不是怕,而是爱和敬。

总之,多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功夫,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自身的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好处,这也是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前提。让我们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上多努力吧,相信会看到很好的效果。

和谐师生关系心得体会范文(三)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4、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5、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11.政府公共关系综述 篇十一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政府管理;公共危机;公关理念

一、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背景

政府公共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应用始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1917年4月14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成立了“宣传委员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政府公共关系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国内外公众提供美国参战的解释材料,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劝说活动,为获取民众支持,赢得战争奠定基础;1924年,英国交易局开始利用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促进贸易,被人称为“政府公关部的原型”。在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亦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之道,这是古代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公共关系理论系统地传播到我国,工商业充当了公共关系的开路先锋。20世纪80年代,公共关系开始进入政府管理活动中,例如,80年代天津市开展了一系列以树立政府形象、加强党群关系为目的的公共关系活动,沈阳市政府1988年4月专门成立了接待办公室公关处,1996年7月实行行政管理公开制,上海市从2000年起将政府公报在政府设在各地的公告栏上广泛张贴,四川乡镇广泛开展的乡镇政务公开等等,这都说明政府公共关系在政府领导人心目中有了地位,各级政府也有了实质性的行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组织结构、思想观念、制度建设等方面逐步健全,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国政府加强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管理。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

“公共关系”一词是舶来品,简称“公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由南向北逐渐被广泛使用。根据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地协调它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它们的共同利益。简言之,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的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而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协调、改善关系的政府行为。政府公共关系是以政府为主体,为了维护政府良好的形象,通过发挥传播沟通、规范行为等职能,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一种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的传播活动。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

1、主体的唯一性和权威性。政府公共关系主体只有一个,即政府,其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国家行政权力的执行者,是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主体之一。

2、客体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政府所服务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公民,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范围相当广泛,是与政府各类政策相关的组织与个人。政府公共关系工作面向社会的全体成员,若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社会民众又可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群体既有共同的社会利益,又有不同的特殊利益。

3、目标取向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公益性就是指社会公益性,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目的与其他社会组织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对公共利益的体现和关注方面。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视野更加博大,其他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也考虑公益性,但社会利益不是他们直接追求的目标,而是他们实现各自目标必须考虑的前提,不可冒犯的原则。

4、传播渠道的严肃性。政府直接掌握大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大众传播媒介,可以通过各个角度大量地、反复地播放某种信息来加深公众印象,提高公共关系的传播效率。另外,政府是结构严密的行政组织,内部传播严密、迅速,传播条件也具有主动灵话、覆盖宽广等综合优势,信息的有效传播使得政府在公关活动中始终保持主动,体现出无法比拟的驾驭能力与调控能力。

四、政府公共关系的作用

1、增强公共危机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对社会公众而言,公共危机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意味着对他们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尊重,政府危机处理的公开和公正,使他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在公共危机中,政府通过媒体传播开展公共关系活动,通过新闻发布会、互联网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的、尽可能多的有关危机险情和危机决策的原始信息,针对公众的疑虑及时进行科学、客观地解释,增强了危机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有利于获得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危机管理的支持。

2、促进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公共危机管理科学化是指现代科学的应用和应对危机的科学管理。要战胜危机,首先要发挥科学的作用和依靠科学管理。人类是在同各种灾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通过运用科学技术、科学手段和科学管理来战胜这些灾难的。科学管理是相对经验管理而言的,它要求政府下作必须树立科学的态度,严格遵守科学的程序和制度,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知识体系和工作方式,运用于政府管理领域之中。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注重运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通过大众媒体和互联网,为政府与广大民众、科技人员和专家学者之间构建自接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台,有利于政府的信息管理和集思广益,使政府能够及时听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危机。

3、加强国际合作,树立政府良好的国际形象。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时代,公共危机有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以控制和消除危机。通过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利用现代信息传播下具,与国外的公众、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在反恐、科技、经济、卫生和生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也使国际社会和国际公众对政府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所了解,有助于维护和树立政府的国际形象。

五、结论

政府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科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也日益成为政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从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适应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需要。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和作用,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政府公共关系,从而充分发挥政府的价值。(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文光.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4.

[2]高猛.公共危机下的政府公共关系.湖北社会科学.2008,4.

[3]吴玉宗.论加强政府公共关系.社会科学研究.2003,6.

[4]周晓丽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与实践2008,5

[5]李雪峰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完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1

[6]赵宇峰.试析政府公共关系与政府形象策略.社会科学家.2003,9.

[7]张宇.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策略的转型文献综述.华章.2012,2.

[8]陈锐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困境与对策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1

[9]褚晓雯.公共危机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关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4.

12.公共关系心得体会 篇十二

1 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共识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组建于2001年, 在国内众多公共卫生学院 (系) 中, 如何迅速提升综合影响力, 是学院建设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话题。根据现代大学使命, 结合学院现实状况, 在经过教授会、职代会和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广泛调研基础上, 统一思想认识, 形成了学院发展的共同愿景[2,4]:一是要实现跨越发展, 必须抓住国家“新医改”和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 以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为突破口;二是必须依托武汉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 瞄准国内外重大公共卫生新议题, 以需求谋发展, 以贡献树影响。最后, 确定以实施“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教学改革作为学院发展的切入点, 形成武汉大学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特色。其核心包括[5]: (1) 充分发挥武汉大学综合学科优势, 优化、精简传统基础、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 增设通识教育课程模块, 包括沟通与写作类、数学与推论类、人文与社会类等, 该模块学分占总学分的26.1% (47/180) , 同时, 设置自主选修课程16个学分,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取向, 自主选择某一方面的课程, 推行个性化选课学习, 在上述基础上, 还鼓励学生辅修第二学位, 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 (2) 加强国际公共卫生教育交流合作,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 与美国杜克大学、夏威夷大学、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泰国的玛希隆大学等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提供学生海外暑期交流、实习实践机会, 开阔学生思维视野; (3) 实施全程“双导师制”、特色“第二课堂”和多机构实习实践机制, 增强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包括与校外实践导师共同指导开展“公共卫生技能与专业设计大赛”, 与湖北省全部17家省市 (州) CDC专业机构联合共建“湖北省公共卫生实践示范基地”, 与深圳市坪山新区政府合作, 设立“公共卫生教学科研综合基地”, 进行以“岗位能力为导向”, 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实习实践教学活动, 促进“理论”与“实践”对接, 提升能力。

在充分认识“人才培养是立院之本、强院之基”后, 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学院文化。先后建立了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教学改革财务预算优先保障与激励制度等。形成了学院党政班子及学术骨干带头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全院重视人才培养的工作氛围。仅以2013年为例,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批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 平均3位教师获批1项教学研究课题, 居武汉大学38个学院之首;在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评估中, 公共卫生学院连续多年获得一等奖, 进入全校100余个本科专业的第一方阵。

2 夯实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平台

实施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 不能“空穴来风”, 不能仅凭“满腔热情”, 更不可以“蛮干”, 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基础平台”。根据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凝练出的“国际化”、“复合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在学院建设发展中,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夯实教学改革的环境平台。

健全人才培养的学科支撑体系。按照现代公共卫生学科构架与创新人才培养需要, 夯实学科基础, 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学院初期只有3个教研室 (卫生学、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教研室) , 经过5年发展与积淀, 于2006年组建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与劳动卫生学、营养卫生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5个二级学科系;将分散在原有3个教研室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人员集中管理, 成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6倍, 实验教学用房面积增加3倍;在“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的基础上, 创建了一批以政府为依托的教学科研综合基地, 例如深圳市坪山新区综合实习实践基地[3];成立了“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水环境健康实验中心”和“妇幼儿童健康研究中心”等跨学科教学科研机构。

培育多学科融合的师资团队。 (1) 学院针对性引进了一批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和数学等学科背景的专职骨干教师, 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 培育了一批多学科融合的师资团队。近5年, 教职工规模增加了1倍; (2) 实施教师经历“国际化”、学历“博士化”工程。实现了教师“博士化”、技术管理人员“硕士化”。几乎全部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研修经历, 几近1/3的教师获得海 (境) 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 学院已经启动了青年教师第二轮“海外研修”计划; (3) 通过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岗位, 聘请了一批理论水平高, 实践资源丰富的海内外兼职教授, 其中, 5位珞珈特聘教授, 全部来自海外著名高校终身教授, 每年来学院工作3个月, 指导或参与相关“课程组”和“课题组”工作。聘请有16位校外第一导师充实学院师资队伍。例如, 原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教授、原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与控制局局长陈贤义教授等被聘为武汉大学兼职教授, 按照相关规定参与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创建立体化国际交流合作网络[6]。为了克服传统“点对点” (专家对专家) 的国际合作交流方式的局限, 自2007年起, 开始探索“面对面” (学院对学院) 的合作机制, 由学院主导, 在北美、欧洲、亚洲地区的日本 (包括港、台地区) 建立一批全面合作友好单位, 例如, 杜克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夏威夷大学、田纳西大学、日本兵库医科大学、香港大学、泰国玛唏隆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等;要求每位教师发挥专业优势, 结交一批国际同行“合伙人”。其内容主要包括: (1) 实现校 (院) 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定期双向互动交流; (2) 整体推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学院管理全方位合作交流, 共同组建课程组、课题组; (3) 学生海外联合培养、暑期交流、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学术会议, 以及接受国外大学生来访, 与我院学生共同学习或共同开展研究。仅以2012年为例, 我院学生出国 (境) 交流学习、联合培养高达42人次。

3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保障制度

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 对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而言, 自19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立我国首个公共卫生学科始, 已有近百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使得公共卫生教育规模数量得到长足发展, 经历几十年摸索出的公共卫生人才教育与培养模式影响深远[1]。因此, 我院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 不仅注重“循序渐进”, 更加重视规范程序、建章立制, 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可持续发展。

规范校外教育教学资源持续利用的规章制度。推行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改革, 必须有效整合学校外部资源优势, 并建立相关措施保障可持续发展。例如, 国际交流合作方面, 注重将“学院与学院间”的交流合作内容纳入双方校际合作范畴。目前与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的交流合作项目, 已由双方校长签署“双边合作协议 (备忘录) ”, 上升为“校际”合作交流文件, 从而保障了双边国际合作交流的经费渠道;海外珞珈特聘教授、校外第一导师及综合实习实践基地, 分别通过大学职能部门按照相关程序遴选, 签订相关“目标任务书”或“协议合同”, 进一步规范各岗位目标任务和职责。校外导师遴选过程中, 注重聘请事业心强、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热衷公共卫生教育事业的公共卫生管理或实践部门专家领导。

完善院内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运行保障机制。 (1) 会议制度。包括每年召开1-2次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 集思广益, 及时评估运行效果, 进一步明晰思路, 细化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每月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 专题研究解决运行中的新问题;每月召开一次教学主任会, 主要布置工作任务, 通报运行状况; (2) 管理运行与职责奖惩制度。例如, 教学与青年教师培养方面, 建立有教学团队管理制度、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激励制度、老中青传帮带制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青年教师学术交流资助制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制度等。在教学改革研究方面, 如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全英文教学课程管理的若干规定等。在学生培养上, 建立了学生国际交流选拔程序、班主任制度及双导师制度等; (3) 咨询决策机制。依托学院教授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团, 完善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咨询决策教学改革重大问题等。

4 结语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经历了长达7年之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我们的体会:在注重借鉴国内兄弟院 (系) 经验, 凝练武汉大学特色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改革内容和路径外, 一定要重视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避免“昙花一现”。首先, 一定要形成全院师生“共识”。只有形成高度共识, 将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学院发展和师生自身发展密切联系, 才能激发最大的“热情”与持久的“动力”;其次, 实施教学改革, 培养公共卫生创新人才, 必须结合自身实际, 搭建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平台环境, 否则, 难以实施、难以走出“新路子”;再次, 注重在实践中总结, 将好的做法“固化”为规章制度, 建立起与人才培养改革相适应的内部机制, 发挥制度的规范性、导向性与持久作用。

总之, 在现有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实施教学改革,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还有漫长的道路。全国近100所公共卫生学院 (系) 的平台环境千差万别。例如, 有的历史积淀悠久实力雄厚、有的成立时间短规模小, 有的隶属综合性大学、有的隶属独立的医科院校, 有的隶属国家重点高校、有的隶属地方普通高校或高职高专院校。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每个公共卫生教育机构的历史使命, 不同的院 (系) 其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内容与方法可以不尽相同, 但是, 为了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持续发展, 必须重视形成改革共识、构建改革平台和制定保障机制。

摘要:伴随我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公共卫生教育者与实践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以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化-复合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课题为个案, 系统梳理总结了保障“人才培养改革”可持续发展的三条经验:形成“人才培养改革”的理念共识, 夯实“人才培养改革”的平台环境, 建立“人才培养改革”的保障机制等。

关键词:公共卫生,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袁利, 王家骥, 肖德生, 等.我国预防医学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0) :44-45, 121.

[2]毛宗福, 宇传华, 毕勇毅, 等.综合性大学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武汉大学教育研究, 2012 (2) :67-69.

[3]邹宇量, 徐勇, 毛宗福, 等.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公共卫生综合实践基地模式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3 (4) :501-503.

[4]宇传华, 毛宗福, 肖海燕, 等.新医改形势下对公共卫生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1) :23-25.

[5]毛宗福, 毕勇毅, 陈华, 等.国际化—复合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17 (6) :542-544.

[6]肖海燕, 何启强, 陈年芳, 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新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 30 (3) :165-167.

[7]靳光付, 马红霞, 胡志斌, 等.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育改革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5) :377-379.

[8]陈国元, 杨克敌, 刘烈刚, 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三种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2) :231-233.

[9]赵莉, 李晓松, 朱昌蕙, 等.反思与重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19) :3678-3679.

[10]肖海燕, 李菲菲, 向浩, 等.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2014 (2) :43-45.

上一篇:三年级作文300字我的铅笔盒下一篇:中国酒店网络营销和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