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17篇)
1.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一
从心理契约角度看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的许多需求是很难用正规的`文字条约写出来的,但却存在于教师与学校的“心理契约”之中.文章从心理契约角度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心理契约理论对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点启示.
作 者:植凤英 杨卫星 ZHI Feng-ying YANG Wei-xing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刊 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24(2) 分类号:B84 关键词:心理契约 职业倦怠 教师2.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二
一、教师的放手让学生有了创造的机会
【课堂回放1】
师:经过海事巡逻飞机的勘测, 发现事发地的位置在这儿。如果我们以中国护卫舰为观测点的话,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事发地的位置吗?
生1:事发地在中国护卫舰的东北方向。
生2:东北方向是个很大的区域, 我们不能精确地确定事发地到底在哪里。
师:光说一个东北方向, 不能准确地确定事发地的位置, 那么要精确地描述这个位置, 需要说清什么呢?小组里交流一下, 可以借助探究纸量量算算。
小组合作画图、量角、标数据。
邀请两位学生代表上台解释他们小组的想法。
汇报1:我们组是这样想的, 我们首先把事发地和中国护卫舰两个点连起来, 量出长度是3厘米, 根据比例尺知道他们的距离是3000千米, 然后我们还量出了这条线和正北方向这条线之间的夹角是30度。
汇报2:我们组的想法和刚才那组的基本相同, 我们也是先连线再量角度和距离, 只是我们量出的是这条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60度, 是从正东向北偏60度。
师:这两组同学的操作有相同也有不同, 谁来比较一下?
生3:他们量出距离的方法是一样的, 只是角度不同, 第一组量出的是正北偏东30度, 而第二组量出的是正东偏北60度。
师电脑演示帮助学生理解:30度是与正北的夹角, 60度是与正东的夹角。
【听课随想】
妙!这里三个学生的回答有个性、有比较, 又有沟通和联系, 学生的回答基本提炼出了要精确确定位置的要素———“方向”和“距离”, 对于“方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会有两种不同的描述方法。
这里, 学生首先用原有知识说明事发地的位置“事发地在中国护卫舰的东北方向”;然后猜测“护卫舰的船只能很快找到事发地的位置吗”, 从而引发冲突“为什么根据这样的描述去找没有立刻找到”。学生直观认识到:东北方向是一个很大的区域, 用它来描述一个点不精确。那还需要说清什么?这是个关键问题。是教师带领学生去发现还是让学生去自主探索?显然, 黄老师采用的是后者, 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画图、测量、讨论、交流……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 学生全身心投入, 思维高度集中, 创造力充分发挥, 个性完全张扬。
学习与发展是一种个体活动, 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数学课中教师过多的引导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潜力是无可限量的, 只有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的思维才能如驰骋在草原上的野马一样自由, 只要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 他们一定能带给你惊喜。正如李吉林老师说:“有人说, 某老师把学生教‘活’了, 某老师把学生教‘呆’了, 实际上这个‘活’与‘呆’, 与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思维空间的‘宽’与‘窄’是密切相关的。这就像雏鹰飞翔, 也许眼下飞得不那么高, 但是飞翔的空间却是广阔无垠的蓝天, 于是就有了长大后的雄鹰翱翔天际的坚硬的翅膀。”
二、适时的反思让学生有了理解的提升
【课堂回放2】
在师生共同总结出精确确定位置的要素“方向 (角度) 、距离”后, 教师这样反问, 以引发学生的反思。
师:同学们, 方向 (角度) 和距离都很重要对吗, (配合手势) 如果只有方向, 确定的是什么?如果知道了方向 (角度) , 确定的又是什么?
学生稍作思考和讨论, 有一位女生自信地站起来说:如果只是知道方向, 那确定的是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面;如果再确定角度, 那就知道了物体所在的一条线;只有确定了方向 (角度) 和距离, 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也就是一个点。
师:同学们能理解她所说的“面、线、点”吗?结合图来想想有道理吗……
教师稍后对齐“方向 (角度) 、距离”板书:
方向 (角度) 、距离
面、线、点
【听课随想】
这是个聪明的女孩, 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回答, 是师生适时的反思, 才有了这样的精彩!
对于平面空间中一个点的位置确定, 虽没有在三维空间中那么复杂, 但它所涉及的因素也很多:观测点、方向 (角度) 、距离。通过以前的学习, 学生对于位置关系的描述, 只有区域之分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大区域) , 位置关系不很精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要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的不仅是区域, 而且要能在这样一个区域中准确地确定这个点。在前面的一个环节中, 学生通过画、量、议、练, 已经体会到怎样才能精确地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学生形成的空间观念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通过两个例子, 学生概括出了精确确定位置的要素是“方向 (角度) 、距离”。这时老师的追问, 引领着学生进行反思并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向理性的思考。他们不但体会到这几个要素的重要性, 而且又概括出“面”“线”“点”, 确定物体的位置先要找到所在的区域, 也就是一个“面”, 然后找到一条“线”, 最后才能确定那个“点”。这里的“具体—半抽象—抽象”, 才真正完成了空间观念的形成,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本质。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 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 初步具备了培养反思能力的基础, 因而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养成反思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 是方法提炼的灵魂, 是思想形成的雏形, 是形成数学思想的有力支撑。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三、合理的变式让学生有了思维的深入
让我们来看巩固练习部分的几个课堂片段, 整个巩固练习就是串联在绿叶岛探险之中。
【课堂片段1】
在描述白云塔的位置时, 需要测量角度, 学生尝试练习后,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后, 教师有意让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学生说道:“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和南北线重合。”
【课堂片段2】
骆驼峰的位置是在南偏西30度方向9千米处。但图中给出的是另一个60度的角。在这里学生一定会有两个答案:30度?60度?到底是多少呢, 引发学生辩解。
【课堂片段3】
在寻找神秘山洞时,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描述“山洞在营地的北偏西40°方向9千米处”, 对1号、2号、3号这三个可疑点进行快速判断, 然后指名分析判断的根据, 最后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验证。
【听课随想】
确定位置的几个要素中关于角度的确定, 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难的, 判断时到底以哪个方向作为起始边, 南北线?东西线?在黄老师的课上, 我们看到:一方面, 黄老师是通过对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等四个方位词的理解, 突出以南北为基准;另一方面, 黄老师通过练习中一系列的反例、变式来帮助突破这个难点。如探险情境中骆驼峰的图示出现的是西南区域中的一个点与正西方向之间的夹角60°, 让学生描述这个点的位置, 结果很多学生都得出了“南偏西60°”的答案, 最后通过交流、争论, 学生明确“南偏西”应该以南北线为基准, 也就是以正南线为起始边的角才是我们所要描述的角度。再如以白云塔的位置描述山洞的位置都是通过自己的操作, 进一步认识到看角度的时候应该以南北为基准。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数学学习尤其如此, 新知教学后进行巩固练习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它的目的既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同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以练习环节的设计尤为重要, 练习中的变式就承担着它伟大的使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长蘑菇相像, 它们都成堆地生长, 找到一个以后, 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 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正确使用变式可以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创造性。数学名师张兴华曾说:“灵活运用变式教学, 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论、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3.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新教改 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可以选择的内容极其广泛,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稍差,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果。然而,在带领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小学生能够自由发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每一堂语文阅读课都应该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对阅读充满期待。通过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实现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进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总结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的争论由来已久,传统课堂将阅读内容看作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另一部分人则将语言形式看作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然而,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在具备一定鉴别能力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存在较大困难,因此,以阅读内容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有失偏颇,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也就无从实现。
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形成了新的认识。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其关键内容是了解文章的语言形式,也就是文章是如何创作的。一篇阅读的内容看似简单,而其中的语言组织形式,以及语言组织形式中所蕴含的思想是需要不断的阅读来理解的。随着阅读次数与深度的增加,小学生将逐渐掌握这种语言形式,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使用这种语言形式,这也就达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小学生处于义务教学的初级阶段,在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欠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小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阅读内容,避免因阅读内容不相适宜而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所选择的阅读内容与其阅读能力并不相适应,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小学生缺少正确选择阅读内容的能力,也是由于小学生读物市场管理混乱导致。在选择阅读内容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小学生提供正确指导,并在小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为小学生家长提供建议,从而使小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更加具有科学性与针对性。
例如,小学生阅读内容应以篇幅较短的叙事文为主,随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阅读内容的篇幅可以相应增加。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阅读内容时脱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阅读内容不仅篇幅较长,且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导致小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进而导致小学生阅读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以一年级小学生为例,为其提供的语文阅读内容应当以通话故事为主,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并针对各自的理解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考虑到了小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的欠缺,也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目的能够指导前进的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明确教学目标,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训练,使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形成正确的理解。以小学语文课文《王二小》为例,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能够使学生简单了解王二小所生活的环境,在敬佩王二小英勇行为的同时,也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给与谴责。在完成阅读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寻找相关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在逐渐熟悉阅读内容之后,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展现。
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小学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然而,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切记急功近利。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当选择正确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并为小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消化阅读内容。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急于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上失当,导致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毫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反思其阅读教学方式,使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带领小学生完成文章的阅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自主性阅读。
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吸引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反而使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产生厌恶感。并且,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课堂教学准备与设计方面缺少科学化的方法,这也是导致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
对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因此,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更能够实现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合作阅读、阅读比赛等形式。
所谓合作阅读,是指对小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阅读,阅读内容由小组成员共同决定。在小组成员阅读的过程中,其它小组成员负责对其阅读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监督、指导。这种合作阅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增强小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而在小学生之间开展阅读比赛的教学方法带有一定的竞技色彩,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通过阅读比赛的形式将刺激小学生不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然而,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多个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小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将得到提高。在开展阅读比赛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也要使小学生正确认识这种竞赛性的阅读活动,避免小学生在阅读比赛教学活动中产生较重的功利心,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五、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基础,而学生阅读水平将直接影响其它各学科的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语文阅读教学给与高度关注。通过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反思,根据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淼,周海燕,祝丹兰.让学生走进广阔的精神家园——国外语文课外阅读管窥[J].中学语文教学,2003,(09) .
[2]李华东,庞秀成.国外阅读教学策略简介[J].吉林教育科学,1998,(08) .
[3]黄祖训.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方法改革[J].湖南教育,1991,(Z2).
4.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作为汉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海外实习是其专业精神、教学技能、专业综合能力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他们专业认同和专业适应的关键时期。从国内学习和培训到海外实习,专业硕士必须适应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改变。而要帮助专业硕士在海外实习期间实现专业发展目标,应该进行专业化的实习设计、提供多方面的外部支持、建立跨区域的网络平台。
专业硕士
引言
一、教师的入职阶段
二、职业倦怠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海外实习的问题
四、海外实习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5.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五
------骆成1001 1010511087在艺术生产中,艺术家是艺术品的生产和创 造者。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
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
神,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社会生活是艺术 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而艺术家的作品也反映了社 会生活。他们需要艺术才能和文化修养,他们有 坚定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优秀的文化和情感修养,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是个漫长的旅途,专注、艰辛、而又快乐。也许很多人还是不够理解一个艺术家 所需要的具体的素养和品质,下面,我们可以通 过现代大艺术家刘墉的列子来理解和感受。
刘墉,号梦然,1949年生于台北,号梦然,双鱼座,AB型;祖籍北京,画家,作家.纽约哥伦比亚大博士研究生、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第 1 页
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著有有声书《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飞扬》《在灵魂居住的地方》及华文地区最畅销的励志书《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文学经典作品《花痴日记》、《母亲的伤痕》、《杀手正传》、《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处世系列《人生的真相》、《我不是教你诈》、《你不可不知的人性①②》、《把话说到心窝里》《不要累死你的爱》以及《刘墉山水写生画法(中英文版)》、《白云堂画论画法(中英文版)》等文学、艺术作品七十余种。
刘墉是一个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从刘墉的身世来看,他从小丧父,后家园又在 1962年的一场火灾中化为灰烬,母子二人在废墟 之上建了一座草房用以栖身。但他从未放弃过艺 术这条他挚爱的道路,1964入台北成功高中,获
全省学生美展教育厅长奖。后又于1968入师大美术系,从此展开了他华美的艺术篇章。一路不断 的超越自己,超越艺术的界限,在各个艺术领域 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就如他自己的自述,“总 希望超越自己”。证明刘墉有着为艺术而献身的 精神和坚定的世界观、审美理想。
刘墉有一个很著名的演讲,叫《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讲的是他人生中受到的各种挫折,和他教育儿子的方法。语言十分的轻松、诙谐,其中还涉及到了一些敏感的话题。从中可以 看出刘墉的那种乐观、坚韧并且愉快的生活态度。这个演讲也体现了他丰富的情感修养。作为一个 从小就丧父的人,他对儿子的父爱却更加的浓烈。也体会到他对青少年成长的关心。其中有一句话 很耐人寻味,“我们在人生中会一次一次的跌倒,我们要一次一次地感恩。我常常在想,如果一个 敌人把我们击倒,反而能激发我们更大的力量和和勇气,说:“我就要站起来!”那么,这个敌人应该算是我的贵人。”也可以看到刘墉看待人生 的睿智。最后一句话非常振奋人心,你站起来的时刻,就是你开始飞扬的时刻!
刘墉的文化素养,不用多说。而他的情感修
养,以及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 能力。可以从他的另一个名作《抓住心灵的震颤》 中看出。书的开篇说到他心底里珍藏的三个小故 事,他从中学会了很多,觉得经历了这些事之后,才发觉许多事,只有亲身参与的人,方能了解。那是人性最微妙的一种感觉,很难用世俗的标准来判断。这本书主要是希望人们可以用眼睛,用 一颗真诚的心,去看待事情,去发现人性的美。告诉我们,要摒弃世俗的惯有的看法,抓住心灵 的每一次颤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情感十分敏锐、丰富的人,否则不会抓住这么多次心的呼唤。而他在绘画、影视、文学等领域的艺术成就 则足以说明他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超常的艺术思维 活动能力。
6.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六
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度持续高涨,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可以说他们代表了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因此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析崇拜心理的根源与发展意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大学生崇拜心理的特点与引导方式。
崇拜心理是人类通过自我意识的一种产物,更是人类的思维和社会历史发展、想象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某种意义上讲崇拜心理是一种人的精神支柱,反应了人们特定的实际需要,可以说对于处在人生旅途转折点的大学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崇拜心理的根源
许多年来哲学家、思想家、心理学家都对崇拜心理有过讨论。对于唯心主义者而言崇拜心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早期的唯物主义者也讨论过崇拜心理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导致他们对于崇拜心理的论述有许多不足之处。直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成熟后才准确揭示出了三种崇拜心理的根源。
心理根源:关于崇拜心理的根源,情感因素至关重要,人们往往在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时候,并且处于缺乏对现实直接成功的把握的时候,就可能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超现实的想象力来催动现实的.发展趋势,期望得出一种理想的现实,使得心理得到一定的慰藉,这就形成了崇拜心理。
认识根源:人类的思维能力必须达到某种高度是崇拜心理的产生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也就是说人类必须把自身与自然区别开来,并且能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但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思考,总是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还受到本身认识水平的制约。这种水平的制约,使人们对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有限和无限的矛盾总是处于一种有限的认识中。那么,如何处理这种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呢?人们只有借助神灵崇拜、祖先崇拜来渴望灵魂永生,以化解个体生命的无限性和自然无限性的矛盾。
社会根源:崇拜心理在一开始是以自然崇拜的形式出现的,其产生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恐惧,对强大的自然力量无法解释便把自然当做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顶礼膜拜。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阶级之间的压迫、剥削、斗争十分激烈,阶级对立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恐惧比大自然还要频繁和沉重。广大劳动者对摆脱阶级压迫的需求十分迫切,最终形成对带领他们打破压迫形式的英雄的崇拜。而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因为社会因素而形成的崇拜广泛了开来,产生的偶像也越来越多,大学生这样一个主流而且特殊的社会活跃群体也形成了自己一定的崇拜心理。
二、偶像崇拜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意义
积极方面: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是一个从准成人向成熟成年人过度的时期,是个人价值的认同和建立正确理想的时期,对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自我的确认和定向。例如,六十年代的雷锋就是人们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是众多年轻人崇拜的偶像,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可见,正确的偶像崇拜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大学生对个人心目中高度理想化、浪漫化的偶像所建立的特殊感情依恋也常常给大学生带来一种近似童话世界的精神满足,一种自我陶醉似得情感体验。而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也需要有这样的精神体验来梦幻自己未来的情感生活和事业发展。
消极方面:心理学认为,对偶像人物的神话会导致狂热的个人崇拜及个人的自我迷失。当我们在崇拜某个偶像人物时,我们不能将其在舞台、屏幕、书籍中的形象过分美化或夸张,那样会使偶像脱离生活而成为个人心目中的神。一个偶像人物一旦变成了神,则很容易导致其崇拜者盲目和狂热的追逐。结果是不但会情迷于偶像人物的外部而不能自拔,也很容易自感渺小无比。虽然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思维独立性较强,但他们重感情、好幻想、情绪易冲动、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再加上他们缺乏社会阅历,认识水平也有限,有时就分不清什么是虚幻的偶像、什么是自己真正应该崇拜的偶像,偶像的崇拜常常只是迷恋其外表形象而不注重其内涵,甚至出现超越于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方式。如一些大学生出现性观念激进、故意破坏社会规则等行为。
三、如何对待大学生崇拜心理
7.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歌曲翻译 篇七
在查阅歌曲翻译的研究的相关资料时发现, 其中不乏从理论方面对歌曲翻译的研究, 主要是从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等效论、读者反映论这些方面寻找理论支撑。而促使我将考察歌曲翻译的角度转向归化与异化问题是在阅读了韦努蒂的《译者的隐形》之后。归化与异化的应用不仅局限与其他语言向英文翻译的问题上, 对各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应该同样适用。特别是, 歌曲具有文学属性和音乐属性, 像商业和科技类的文章直达成意义上的清晰完整传递是不足够的, 歌曲翻译属于文学类翻译, 所以应注意它的归化和异化问题。本文将着重从歌词的文学属性方面从归化异化的角度探讨歌曲翻译问题。
二、歌曲翻译与歌词翻译
要谈歌曲翻译, 首先得区分歌曲翻译和歌词翻译。这是因为现在人们虽然对歌曲翻译普遍有了需求, 也开始关注并有不少人开始从事歌曲翻译, 但对于歌曲翻译和歌词翻译的区别却普遍缺少区分的意识, 对于歌词翻译和歌曲翻译两个术语存在滥用情况。
歌词翻译, 在对歌曲意义理解的基础上, 对原歌词的立意、形象、语言、结构等的采取一定手段加工即可完成。而歌曲翻译, 却要先对基本的音乐知识有一定了解、再从歌曲思想情感、内容的音乐语言的表现方式进行分析揣摩之后配歌才方可称为歌曲翻译。歌曲翻译区别于歌词翻译的最大特点是歌曲翻译可以配曲歌唱。
例如, 网络间流传一个《斯卡布罗集市》的歌曲翻译版本, 请看下面的分析 :
第一段原词如下 :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一名叫莲波的译者有诗经体翻译如下 :
问尔所之, 是否如适。
蕙兰芫荽, 郁郁香芷。
彼方淑女, 凭君寄辞。
伊人曾在, 与我相知。
电影毕业生里的插曲《斯卡布罗集市》是一首广为人知的歌曲, 它主要表现了一个在前线作战的士兵对恋人的思念。但是外国士兵在抒发情感时不会诵读诗经, 也不会列举蕙兰、芫荽 (原词中为芫荽、鼠尾草) 这些他所不熟悉的意象。原词也采用的是现代英语而不是古英语, 也并没有过多的修饰, 有一种自然淳朴的美。面对这样一副诗经体歌词, 从一个不熟知英语的歌唱者的角度来说, 怎么能理解那种士兵对家乡里恋人的思念?或许这个版本更适合诠释才子佳人的故事, 这也无疑会对歌唱技巧方面产生影响, 就听者来说产生更严重的“变味”。姑且承认它行文通顺、意义也做到了和原文相照应, 并在艺术性方面都还有一定功底, 这副词还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不能配曲歌唱, 这就说明了译者没有区分歌词翻译和歌曲翻译的意识, 也暴露了音律方面知识的欠缺。
三、归化与异化理论
在1813年德国著名翻译家Schleiermacher在一个演讲中指出, “翻译的方法‘只有两种 :译者要么让作者安居不动, 把读者领向作者 ;要么让读者安居不动, 把作者领向读者。’” (Schleiermacher, 1922 :42) 在这里就蕴含了归化与异化的思想。美籍意大利学者Velnuti给归化和异化的定义为 :归化 (domestication) 是指遵循目标语言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 公然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 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 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 ;异化 (foreignization) 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 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Velnuti, 2001:240)
从Velnuti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归化和异化理论包含了文化、文学和政治层面的内容。归化与异化之分也是翻译策略中对待文化差异不同处理方法的体现。异化主张译文以源语的语言、文化价值取向为主, 而归化相反, 以目的语为归宿。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在异化策略中是得到承认并得到保留的。归化与异化, 是意译与直译的延伸, 但不等同于意译与直译。归化与异化范围较直译和意译大, 包含了很多文化、文学、政治因素。这就意味着在采用归化或异化作为策略指导翻译实践时, 不能单片面地认为归化就是意译, 异化就是直译。归化和异化是宏观的翻译策略, 而直译和意译是翻译手段。具体到实践中可以采取归化或异化的策略指导, 而根据个别情况进行直译和意译的选择采用。
四、归化与异化理论指导下的歌曲翻译
在对归化和异化的概念有所了解, 并知道在翻译中考虑着二者的重要性之后, 该如何用归化与异化的理论来指导歌曲翻译呢?综合考虑歌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歌曲翻译文学与音乐并重的特殊性, 我认为在歌曲翻译中应采取异化翻译为主, 直译与意译相辅的翻译策略。歌曲翻译异化为主, 是指在歌曲的风格、传达的意境、语言使用习惯应终于源语, 已达到把听者带去歌曲的语境中区, 歌曲的歌和曲应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所以对歌曲的体验也应该建立在保留原汁原味上, 让听者感受不同民族的感情及其表达方式。而直译与意译相辅是指, 由于歌词要配曲, 在字数、韵律上都有很大的限制, 为了歌词的文学性和音乐性综合效果达到最佳, 直译和意译可以选择使用。
例如《my heart will go on》的歌曲翻译, 下面给出原英文歌词和由当代童话作家王雨然翻译的中文歌词 :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
I see you I feel you
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 on
Far across the distance and spaces between us
You have come to show you go on
夜夜在我梦里
见到你感觉你
跨越我们心灵的空间和距离
向我展现你的来临
在开头的四句里, 有三处从归化角度来看有碍与译文通顺, 它们是“感觉你”、“跨越我们心灵的空间”、“展现你的来临”。“感觉”这个词在中文里第一种用法是做名词, 第二种是描述感受, 一般不用来单独接一个宾语, 比如“你”, 在这里译者忠实原词的语序, 而没有译成“感觉到你”。“感觉你”和原词在音节上相同, 适于歌唱。同样的, 一般汉语中只会说跨越心灵的距离, 而不会说跨越心灵的空间, 在中文里“来临”这个动作也是无法“展现”的。通过异化翻译, 译者使这篇歌词的形式的到了保留, 将听者带入国外的情境。但本篇翻译除了措辞美化还有些许欠缺之外, 有一处也犯了归化翻译里常有的改换形象的做法。歌词中有一句“Oncemore you open the door”, 这个版本译为“再一次敞开你心扉”。原词中并没有暗指那扇“门”是“心门”, 虽然翻译成“心扉”的确是易于听者理解歌曲情感, 但却是以牺牲掉原词中带有的那种动感和画面感为代价的。按照认知科学的观点, 人类认知的过程是先具体再抽象的, 所以具体事物比抽象事物更具有画面感和熟悉感。这句歌词也是歌者从前面平静深沉向后面情感高昂的副歌部分做铺垫的过渡部分, 翻译中消除掉这个具体的动作是很可惜的。
再再来来看看另另外外一一首首著著名名外外国国歌歌曲曲《《我我只只在在乎乎你你》》的的中中译译, , 节选歌词和翻译如下 :
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
あなたの色に染められ
一度の人生それさえ捨てることもかまわない
だからお願いそばに置いてね
いまはあなたしか愛せない…
( 歌词大意 :
在时光的流逝中将自己委托与你
染上了你的色彩
只有一次的人生甚至是舍弃了也不觉得可惜
所以请求你到我身边来吧
现在的我除了你无法爱上别人 )
歌曲翻译 :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
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
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情意
这副歌词可以说是在中国可以说是超越原词的存在, 传唱之广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它原来是一首日文歌。这段中译的异化之处突出体现在“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求求你”。在日语里“色 (いろ) ”有状态、样子等描写感觉的意思, 比中文的颜色带有更广的含义。异化不是单纯直译, 更不是死译, 不是选词上的简单对应。而且是将受众带入源语的文化氛围中, 体验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日语中常有这种“染上颜色”的表达方式, 比如“桜色に染められた街” (染成樱花色的街道, 形容开满樱花的街道) 。同样的“あなたの色に染められ”也是一种用一种美化的文学的表达方式, 可以形容两个人相处时间之久、感情之深或者对方给自己的影响之大。对中国读者来说这个表达方式是陌生的, 同时也是日文风味的表现。而“求求你”的异化则更具隐蔽性。因为从文字来看并没有不通顺或者不符合中文表达方法的地方。这里涉及到文化差异的问题, 对于中国听众来说, 恋人之间一般是不会说“求”这个字的, 对恋人说“求求你”难免有降低自己身份之嫌, 然而日语里面“お願い”是有请求与别人时常见的口头表达语, 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人之间也会使用。在翻译中保留了“求求你”, 而没有换成更中式的表达方式例如“可不可以”, 一个深情的典型日本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五、结语
歌曲翻译虽然起点较高、着手较难, 但有翻译实践的必要, 因此也存在翻译理论方面探讨的价值。首先我们区分了歌曲翻译和歌词翻译, 这是在有志从事歌曲翻译的人首先得认清的问题。之后通过几个在归化与异化问题上处理不当的歌曲 (词) 翻译之后我们认识到了在进行歌曲翻译的时候归化和异化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异化翻译更有利于保留歌曲的原味, 特别是在崇尚文化多元的今天, 不可以忽视异化在歌曲翻译中的地位。在歌曲翻译中应将目的论、功能论等多种理论相结合, 在保留异域风情的同时, 又给予听众最大的理解便利。
参考文献
[1]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中国翻译[J], 2002 (5)
[2]谭载喜 (2010) .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3]薛范 (2002) .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8.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八
摘 要: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语言习得的心理模式研究,以及借鉴母语习得的经验可以促使外语教师和学习者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来构建语言符号与事物 - 形象代码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心理模式 二语习得 教学活动 母语
第二语言获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学习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语言学认为,交际者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必须要通过语言符号及其内部的编程进行一系列的转换来完成交际的目的。在不同语言中,许多常见的事物,其名称数量不等,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层面的特点也比比皆是,这种语言符号与事物—形象代码之间的转换造成了二语习得者的习得困难。另一方面母语习得同二语习得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和优势,二语学习者也可以借鉴母语习得的经验来完善语言的习得方法。
一、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母语系统与二语习得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语学习中,多数学习者在将第二语言译为母语时的准确程度要优于将母语译为第二语言。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言语理解要重于且易于言语产出。心理语言学认为,交际者表达自己的思想,就相当于把要表达话语的内部编程转换交际者表达自己的思想,然后把要表达话语的内部编程转换为交际对方能够明白之的语言,这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完成,需要交际者通过独立自主地选择语言手段来完成。
第二语言习得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母语系统的基础上,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母语体系在二语习得之前大脑中已经存在,已建立了一整套的语言模式。它既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资源,又是干扰二语习得的根源。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1]。学习者通过对可理解性语言材料的处理,在最后形成第二语言的表达,这就是语言输出。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大脑所进行的活动涉及到注意、记忆、思维、分析、迁移和语际语的形成等。二语的结构类别必须建立在母语结构类别基础之上,如果说母语习得充分发挥或调动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机制的话,那么二语习得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天的输入。第二语言的获得是一个非常复杂心理过程,它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母语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外语教学中应当重视母语的作用,并且不能忽视学生已经掌握母语这一事实,利用母语优势去促进外语教学。
二、心理语言学对外语学习的指导意义
根据心理语言学关于言语活动结构的理论可知,人的言语活动和其他任何一种人类活动一样,也可以分解为以下步骤:动机—目的—话语的内部编程—在内部言语中建构话语—口头或笔头表达;语言单位之间具有层级关系,可表述为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句群≤篇章。语言单位是表达语义的手段,它是现实事物在言语活动中的映射,语言单位与其所指之间是多对多关系:语素对映事物标志,词对映事物,句子对映事件事实缩图的各个构成部分,语句对映事件事实的缩图,篇章对映世界片断的整体情景。语言单位的各个所指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而这些表达形式同其语义之间的多对多的复杂关系也是习得者二语习得过程的障碍。
(一)心理语言学对词汇语法学习的指导意义
语义记忆是我们使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部心理词典,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字词和其他语言符号,它们的意义和所指,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法则、准则和规则的有组织的知识。外语的词汇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入,并着眼于单词的用法,从来就是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金科玉律,这就促使人们选择建立了一套常用的所谓的高频词汇体系,许多研究者也认为在人类的语言构造活动中存在一种词库说,即大脑在言语活动中的常用词汇会被优先记忆。词汇作为语言结构的基层组成部分,词汇量的掌握对二语习得者来说非常重要,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语言的产出,对习得者词汇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虽然在言语交际中有限的词汇加上身势语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但是在正式的场合并不能满足习得者最终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一个优秀的二语习得者的词汇量必然是能达到完成言语交际的要求。
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如果仅仅掌握语言符号或者说只掌握了符号的语表内容,忽视语言符号的所指就不能把本来具有鲜明事物个性的言语与其事物—形象牢固地联系起来,就不能建立与特定语言文化相对应的事物—形象代码,也就不能形成并非与母语的事物—形象代码系统完全相同的外语事物—形象代码系统。因此,对于外语教学而言,“语言和思维之间靠事物—形象代码作为中介”[2]的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者不在目的语表达手段和大脑中事物—形象代码之间建立较为稳固的有机联系,就无法熟练地运用目的语表达自己思想。而要熟练地进行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对译,更要建立两种语言符号与其事物—形象代码系统之间的交互联系。因此,王福祥、周小成撰文指出:“目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语符,轻语义、‘重译文,轻感知现象”[3],并且针对这一现象他们提取外语教学应当加强三方面的活动:“注重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启发和引导学生挖掘语句或篇章的具体语境意义和言外之意,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感知并讲出艳艳单位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差异,注重运用外语构建学生的世界知识”[4],来引导学生强化建立语言符号与其事物 - 形象代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心理语言学对篇章阅读学习的指导意义
阅读是外语听说读写技能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对二语学习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高级技能之一,通常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阅读困难的情况。这是因为学习者逐字逐句的阅读过程忽略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由此产生了阅读的无序。词汇量和背景知识的缺乏也是重要因素。阅读依靠言语理解而非言语生成,这可从聋哑儿童学习书面语以后能够完成语言作业这一实验得到证实。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的心理模式的研究主要是Goodman的阅读公式和阅读图式理论的影响比较大。
美国心理学家Goodman认为读者在阅读中会采取以下五个步骤:“辨识,预测,确认,纠正,和结束”[5]。辨识是指书面语言表达符号被大脑辨认出后读者开始阅读。预测指的是大脑接受了视觉输入后,总会对文本的内容进行预测。而进行预测的基础是读者头脑中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文章话题的知识和有关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的知识。预测是阅读理解的第一步。“预测的成功与否还有待于读者从书面材料的取样来检查和修正。这就是确认阶段。当文本内容与预测出现不一致或预测被否认时,大脑就对本文重新进行加工纠正。阅读任务完成时,大脑会停止阅读,此时整个阅读过程便会结束”[6]。因此他认为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猜测游戏。阅读的过程就是在不断透过各种语言暗示,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并重组信息,最后得出结论。由此Goodman他提出一个阅读循环公式:视觉—知觉—符号—意义。
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图式理论,F.Burtlett把它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实验。图式即知识的抽象结构,它是体现各个概念组合联系的结构。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这些旧有知识体系则叫做“背景知识框架”[7]。根据图式理论,语篇的理解过程就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语篇的互动过程。知识在大脑中以一个个单元形式,通过节点形成网络结构,即图式网。其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阅读就是通过己有的图式网络对材料不断判断分析,用知识框架理解文章并预测,重组,储存,最终相互融合,完善丰富形成新的知识图式。图式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书面语言即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处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书面语言之外文章所讨论主题即背景知识的了解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篇章结构和整体的了解。
无论是图式法还是阅读公式都是基于心理语言学的阅读模式分析,他们对二语学习者阅读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语言方面及非语言方面。语言方面主要指语言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指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方面主要指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阅读技能和策略等。阅读前,学习者应激发的自己背景知识(图式),运用语言能力和背景知识理解语篇。重点是抓住语篇的核心而不是逐字逐句阅读。因此学习者应当尝试训练自己略读,速读并抓住中心的能力。对外语教师而言,阅读不是教学新的语言或概念,它是在已有信息基础上通过新信息的输入、加工而实现,阅读不依靠写作教学,言语理解与言语生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活动过程,但是写作教学就主要是涉及言语生成过程。阅读的四个阶段,即词的熟悉;词的确定;词组和句子的确定;篇章理解,这四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程度的互相渗透。外语教学也应当根据这四个阶段来安排教学活动,精读与泛读的相结合能达到更好地效果,不单单对阅读教学,对语法和词汇教学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可以对新知识起到固定作用。汉语文字简练,信息量大,但是对作者的意图是否能被理解,责任全在读者,因此对于对外汉语的教师和学习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例子:即使汉语词汇量逐渐增大,但是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尤其是遇到具有汉语特色的熟语和诗词的情况下,学习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的情况更为常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目标就应该是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文化背景方面的相关信息,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阅读难度,最有效的提高阅读理解率。
注释:
[1]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2][3][4]王福祥,周小成:《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外语教学的一点反思》,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版。
[5][6]Goodman,K.S.:《阅读过程》,剑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7]范敬民:《基于心理语言学的阅读模式分析》,《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福建省外文学会会暨华东地区外语教学研讨会,2007年版。
参考文献:
[1]段胜峰,李罡.记忆编码过程心理分析及启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1,(11).
[2]范敬民,基于心理语言学的阅读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福建省外文学会会暨华东地区外语教学研讨会,2007.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4]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5] Goodman,K.S.阅读过程[M].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89.
[6]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7]孟国.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8]盛炎.心理语言学与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1).
[9]王福祥,周小成.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外语教学的一点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2006,(9).
[10]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9.从心理学角度谈小学生减负 篇九
1.激发内部学习兴趣:
(1)正确的内驱力--明白了解学习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推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从而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内驱力的定义,作用)
(2)积极归因--------对成功和失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以从自身找原因。为学习提供一个动力。(归因理论)培养健全个性性格---------------------------一个坚毅的品质对学生从容面对学习压力有重要意义。(个性性格的作用与作用)
(3)合作学习-----------在互相的帮助下学习,体现归属感,合大家智慧学习,让学习生活更有趣,更容易,从而减轻小学生的心理负担。(伙伴合作期){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
(4)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解决好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让成长没那么多苦恼。(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理论)
(5)正确自我意识的建立----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活动及行为活动的内容。(p47)
(6)自尊的建立--自尊的建立是个体对价值或者个体是否接受自己的评价及情绪。(p49)
(7)学习需要的及时的满足-----------------------学生在实践中的需要要被老师及时解决,会极大地真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层次理论)
(8)自我效能------------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因完成学习任务而获得的学习成就感,刺激学生主动学习,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自我效能的定义及作用)
(9)对知识的加工方式--------------------------学生对信息加工分为深加
工和表层加工,尽量引导有学习能力学生思考的深度从而减低下次学习的难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P64)
(10)区别对待男女学业性别的差异-----------------因依据各段男女的发展不同给予不同的学业要求,减轻学习压力。(p69)
(11)学习中形成的认知地图---------------掌握学习之间的联系,在脑
中形成各知识间的关系,减轻学习的压力。(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p162)
(12)把握顿悟的时机--------------------对某知识理解后要学会举一反
三。(苛勒的顿悟学习)
(13)学习的准备律-----------------------有学习的主动性,有学习的趋
势。(准备律的定义和作用)
(14)保持适当的动机水平------------------学习的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
密切相关,适当的动机水平才能达到学习的理想效果。(成就动机理
论p222)
2.激发外部学习兴趣的方法: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正确的对学生学习过
程进行评价,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连接。(理论的内容,鼓励教育)
(2)老师的期望-------------------------老师应适当的给予要求,不应超
过学生的能力。(p88)
(3)老师的教学策略,方法要恰当-------------------符合学生的发展要
求。P(89)
(4)正确运用强化-------------------依据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的活动
作为低频的活动的强化物。(强化理论内容)
(5)树立好老师的形象----------------依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给
学生正确的引导。(观察学习理论)
3.减轻负担的方法:
(1)教学方法符合个体的认知风格----------------------------区别对待场
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个体,因材施教。(认知风格的内容和分类)
(2)减轻因刻板印象对老师产生抵触-----------------------------学生应正
确的对待老师,不应以一件事判断老师,减轻学习的抵触心理。(刻
板印象的定义及作用)
10.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十
一、独艳不春,百花盛开春满园
“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我的第一个启示就是:一支优秀的美术教师队伍得益于每个美术教师的优秀业绩。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在教师队伍的结构上,大力引进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以新鲜的血液来充实邗中的教师队伍。陆续加入邗中的有艺术教学经验丰富的成熟教师;全国、省、市各级别教学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有书法、国画全国专业比赛金奖得主;有江苏省书协、美协会员等等。招贤纳士战略的持续实施使得我校的美术教师队伍起点高、素质好、实力强。通过引进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无疑为学校艺术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和艺术活力。
我校十分关心本土艺术教师的专业特长发展,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有的美术教师在学术上有更高的追求,在学校提供方便的条件下,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取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的学位;还有的美术教师研习书法,经过长期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我们创造条件鼓励并帮助他拜扬大教授为师,虚心求教,不断进步。
通过我们的努力,美术教师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邗江中学现有美术教师10人,主攻专业有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等,美术教师专业的门类比较齐全,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专业特长比较明显,涉及范围比较广泛,这在同类重点学校中是不多见的。
二、换位思考,遵循规律重管理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我的第二个启示就是:教研室主任要从教师的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把握教育规律,使教师与教学共同提高。
学科教研室主任在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对教师严格的纪律要求与师德规范的约束,使他们按照管理者的意愿去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当期的教学任务。一次,在组织学生参加扬州市科幻绘画比赛的过程中,我详细制定了参赛的计划,将九位美术老师集中起来,为了体现公平,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辅导10名学生参赛。可是距离上交作品时间还有两天,老师们才开始找学生布置任务,到截止日期总共收到48幅作品,其质量可想而知。在与教师交流中,我才知道由于这次比赛针对的是初中学生。任教高中的老师与学生接触的少,而辅导的学生又在初中老师任教的班上,因而难免不出问题。这就告诉我,不要在教师面前强势地推介自己的观点,要鼓励教师反馈意见。对你不同意的事项,要稳定情绪作出回应。
从教师的角度想问题,就会处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现象,看到的结果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完成工作的过程是教研室主任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教研室主任应以部门目标为己任,着眼于“大局”;教师会着眼于个体、局部的荣辱得失,因为所处的角度不同,所以教研室主任与教师间难免出现分歧、矛盾。因此,教研室主任不仅自己要善于换位思考,而且还要引导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对问题才能有完整、全面的认识,双方才能统一思想,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三、无为而治,求索教育高境界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雷夫老师经常提到一种现象:“跟着一位好老师的学生表现突出,但某日,老师因病或开会不能來上课,改由其他老师代课,原本运作良好的教室,竟然变成闹哄哄的宠物之家。”而在第56号教室雷夫老师因事请假一天回到学校时,代课老师留给他的纸条会称赞他的学生很棒。《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我的第三个启示就是:美术教师队伍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
雷夫老师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让每一个孩子懂得自治,他们谦逊有礼,体贴别人,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是古今中外管理者所追求的最佳管理目标。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教师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因此,我们应该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建立以激励为核心,以满足教师不同层次需求为目标,促进教师生成积极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力量,主动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积极参与,积极创新,积极奉献,积极追求。
11.从学生使用角度看移动学习 篇十一
我们通过对北京市中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开展移动学习现状,进行的定性和定量调查研究,了解北京市中学生手持式设备应用的基本情况,客观分析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与问题,结合现状和我国中学教育教学应用领域的实际情况,力图从学生角度得出移动学习应用现状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移动学习教育研究者和移动学习产业相关人员提供一些依据。
在北京范围内,我们综合初、高中学校的教学质量、所属地区、学生年级进行样本选择,从中随机抽取6所中学,其中老城区3所,新城区2所,郊区1所。被调查的学生中,初中学生229人,高中学生159人;男生194人,女生190人。
学生已有设备的使用
在手持式设备中,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文曲星类学习机,其次是手机,老式的复读机则处在第三位。从初、高中来看,初中学生使用MP4和手提电脑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同龄人群中占的比例要高,而PDA在初、高中很少有人使用。
自1 985年出现第一代学习机以来,文曲星学习机类设备已经在学生群体中打下了广泛的基础,加上学习机学习资源较其他设备丰富,因此排名第一。手机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手持式设备,由于它具有无线通信功能,且功能日趋丰富,能完成其他设备的大部分功能,在学生群体中也有很好的普及。不过手机上的学习资源不如学习机丰富,且费用高,所以在使用频率上不如学习机。随着通信和服务费用的降低,这种手持式设备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复读机作为学生使用较多的设备来看,学生对这种老式设备仍有很大需求。虽然设备性能上,复读机无法与前面几种设备相比,不过复读机可以进行录音对比,这是其他设备所不具备的,而这一点恰恰是学生所需要的,值得其他设备借鉴。
在MP3和MP4的使用上,有更多初中学生使用MP4。究其原因,许多高中学生很早购买了MP3,MP4所增加的功能不足以让他们重新购买。手提电脑使用情况与之也十分类似。由于手提电脑价格高昂,高中学生已经购买了PC,因而不再更换。
学生对手持式设备的态度
7 5%以上的中学生对移动学习持肯定态度,认为移动学习能够辅助他们的学习,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能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在态度上,学生愿意使用移动手持式设备进行学习。
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
在移动设备使用能力上,有50.3%的学生表示他们可以熟练地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文字录入。这说明中学生能有效地和设备中的学习资源进行交互。但是在使用频率和使用问题的解决上,学生得分不高,反映出学生使用手持式设备开展学习的能力还不高。
在自主学习方面,有5 8.9%的学生表示他们可以制定学习计划,有25.3%的学生表示他们可以完全执行他们的计划,只有1 4.9%的学生可以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这表明学生很难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长久有效的学习。这也说明,中学生在移动学习中需要更多的支持,且部分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不强。移动学习的特点(随时随地的学习、真实情境下的学习等)反过来也将推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手持式设备的需求
移动设备上网是中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手持式设备的反应速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反应速度过慢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学习的效果。原来,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不佳,等待过程中易产生烦躁情绪,影响学习。在充电和便携两个方面,学生表现出中立的态度。考虑到学生平时携带书包上学,相关学习物品都放入包中,便携性反而不重要了;而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或者家中度过,学习环境中学生可随时进行充电,因此对于设备是否要经常充电,学生并不关心。
在学习资源需求上,中学生在“学习内容可以更新”、“使用多媒体进行呈现”和“资源以交互的方式呈现”三个方面表示十分需要。由此可见,学生已经十分习惯e-Learning学习方式。中学生更喜欢以多媒体方式呈现可交互的学习资源。以上这些特点和传统的e-Lear n i ng学习资源倒没有太大差别。
学生对支持服务的需求表现不高。分析其中原因,当学生利用手持式设备进行学习遇到问题时,学生更倾向于向教师和同学求助,而不是通过设备自带的支持反馈系统获得帮助,即开展学习的社会化服务需求普遍不具备。
在移动学习的适用范围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功能支持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进行简短知识的学习”和“在家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可见,手持式设备十分适合辅助学生课后学习,这也和学习机类手持式设备的早期定位有关。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普遍认识是辅助学习,而对“用于课堂教学”的“做测试题类”应用,多数学生持中立态度,反映出学生对这两个应用缺乏认识。从结果上看,手持式设备适合在课后学习中使用,弥补了当今中学教育教学的不足,也反映出移动学习在解决教育信息化“瓶颈”问题上的潜力。不过,除了课后学习外,学生对其他情境下使用手持式设备进行学习缺乏足够认识,没有明确的观点,说明学生在这些情境下缺少经验和体验。
由于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加之,现有学习资源管理不是十分有效,要找到适合的学习资源上分耗时,因此,学生普遍不期望自己下载学习资源,更倾向于通过设备从教师或同学那里获得反馈而不是从学习资源提供方(即服务第三方)获得。
建议
通过本次对北京市中学生利用手持式设备进行学习的现状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我们意识到:移动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部门应更加积极地引导,整合本领域离散化的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当前,正是由于广大家长及社会投入的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应更为重视移动学习及基于手持式设备的研究与利用,给予学生正面引导,有效利用手持式设备进行学习,推进各学科移动学习形态的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新技术条件下的学习大环境。
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移动学习、基于手持式设备学习的研究与发展有所裨益。首先,学校应加强利用手持式设备进行教学应用的实践,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持续终身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学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的相关教育与应用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推进移动学习与中学教育教学应用领域的融合,促进我国移动学习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其次,大力推进手持式设备应用和学校现有学习支持设施的集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的联动。研究分析表明,学生已经自主使用手持式设备进行学习,且新型手持式设备也得到使用,但从教师的教学应用角度来看,这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也显得极不对称。在移动学习功能设计上,手持式设备应该能够和学校已有信息化设施互连,从而将学生校内和校外的学习进行有机整合,更好地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将移动学习优势融入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融入新的元素,提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
[2]齐国新.学习机市场5大怪[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6,(6).
12.从管理学角度看 篇十二
请你原谅我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经历恢复高考后一群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围绕着徐天、何佳、吴晴、梅果,费兵等几名大学生的感情纠葛展开。这是一部充满着怀旧色彩和人文气息的电视剧。
到目前还没有一套普遍公认的完整的管理学原理体系。不同版本的管理学教科书和辞书,各有一套不同的管理学原理体系。管理学当中有分有很多的原理,其中就包括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伦理原理等原理。生活中有很多管理学在里面,只是看你能不能发现出来而已,在这个请你原谅我这个电视剧当中我主要探讨的就是伦理原理。这个电视剧的名字叫请你原谅我,这个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名字。如果一个人要想另外一个人说请你原谅我,那么这个人就肯定是做错了事情,所以才要别人原谅,那么要别人原谅就一定要有被原谅的理由。在我眼中的,请你原谅我里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犯了一些错误,但我觉得他们都有能够被原谅的理由。
徐天,电视剧请你原谅我中的男主角。他无论是在当时的时代还是现在都是一个很奇特的人。他和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不同,他总是有自己的想法,他也有自己的一套道德底线。在他的世界里,只要不伤害到别人的事情就不算是坏事情,所以他才有勇气私刻公章。因为他觉得如果他不刻的话,他没得高考就会伤害的吴晴,而偏偏徐天是一个对自己可以无所谓,为了自己在乎的人却可以做很多自己不愿意做得事情。这个就是徐天,这个也是徐天能够吸引那么多女人喜欢的原因,也是吴晴离开他的原因。因为他对自己的无所谓,所以吴晴就在用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一次又一次的逼他做着改变。
当徐天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被取消时吴晴拿自己在徐天心中的地位要求徐天去给李书记道歉,但是后来徐天在最后还是打了李书记撕了录取通知书。这样又说明了徐天由头到尾都是在坚持着自己的道德底线,他始终知道自己有什么事情是能做,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在梅果对徐天告白之后,徐天还是躲梅果,也是这个原因。其实徐天心里对梅果是有好感的,但是徐天知道自己对梅果有好感,但是他过不了自己的道德底线,他知道是自己害成梅果这样,就算梅果能原谅他,他自己也原谅不了自己,因为那次他拿了梅果的钱也是他唯一一次越过了自己道德底线的事情,虽然他有这充分被我们大家原谅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俞教授对徐天苛刻提出结婚的苛刻要求。这个就是徐天自己的道德底线,这个也是徐天和一般人的区别,一般人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但却不能像徐天那样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何佳,电视剧请你原谅我中的女主角。一个痴情于徐天的女人,虽然在那个时代中很多人,包括高师傅,都说何佳的作风不好。可能在其他人的眼中何佳是一个喜欢的和男人一起玩的女人,所以觉得她作风不检点。但我觉得这个只是她的性格而已,不代表着她的作风不好,在何佳无论何时何地都对徐天的钟情,可以看得出何佳是一个好姑娘。和电视剧中的其他女生不同,何佳之所以到最后能和徐天在一起,是因为她对徐天的情更深。在请你原谅我中,吴晴因为家庭,学业的原因不能和徐天在一起,梅果因为徐天对着她的内疚而不能在一起,只有何佳,无论徐天如果对她的恶劣,她都没有放弃过这段爱情,因为她敢爱而她知道徐天也值得她去爱,就算这个爱是没有回报的。虽然何佳没有徐天那样的道德底线,也没有吴晴那样的学历和知识,也没有梅果那样的美貌,但是她有的是目标。她没有放弃过,这个恒心是和徐天考古的恒心一样的,也是能够到最后感动徐天的最大的原因。
13.从不同角度看供给侧改革 篇十三
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面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垄断经营,其核心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扭曲。(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质量管理研究所整理)。
从企业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去除无效和中低端产品过剩产能的包袱,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提质量、补短板”。其中包括处置僵尸企业、去除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补充供给短板和化解结构矛盾等具体方面。企业依靠创新(包括政策制度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附加值含量更高的、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获得更好的国际竞争力。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资本市场规模发展;二是推动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首先要进行发行制度改革;三是推动上市公司标准的调整;四是进一步完善退市机制;五是交易制度要做相应调整,实行熔断机制;六是有效推进并购重组。
从产业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
而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化发展后劲。
14.从哲学角度看白流苏和简爱的性格 篇十四
一.外因影响内因
从《倾城之恋》的外部环境来看。女主人公白流苏生活一个没落、守旧的旺族大户———白公馆。而简·爱从小失去父母, 被寄养在舅母家。在舅舅去世之后, 她的境况就更让人心疼了, 比她大四岁的表哥经常“欺侮她, 虐待她, 弄的她每根神经都怕他”。可见, 白流苏和简·爱都生活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 (外因) , 可是却让她们形成了坚强的性格 (内因) 。白流苏不满第一任丈夫花天酒地, 毅然提出离婚。这在当时可是轰动事件。在中国古代, 只有丈夫休妻, 从未有妻子主动与丈夫离婚, 并且她在徐太太奔丧时坚决不肯为原配守寡。这在当时, 绝对需要相当的勇气。而简也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表哥、舅母对她的虐待, 在她小小年纪约10岁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个让她伤心的地方。正如她自己所说, “春天即将来临, 实际上已经到来, 冬季的严寒过去了。”她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工作, 即使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 她也绝不会拿贫困的罗沃德去换取终日奢华的盖茨黑德。
二.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无论是白流苏的生活环境与经历还是简·爱童年遭遇的悲惨生活, 都让她们俩形成了一种无名的坚强。但是随着阅历的变化, 她们的性格 (内因) 通过新的环境、新的外因得到了更新的诠释。
白流苏碰到范柳原, 是她离婚后生活转折的一大关键因素。范柳原在英国长大, 可以说孤身流落英伦, 历尽磨难才取得家长的继承权, 受了些刺激, 因此只愿把女人看成脚下的泥。范柳原自己说:“我的确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直到最近几年才渐渐的中国化起来, 可是你知道, 中国化的外国人, 顽固起来, 比任何老秀才都要顽固。”并且他想追求的是一种精神恋爱的至高境界———“死生契阔, 与子相悦;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对于这样一个人, 虽然彼此相互吸引, 但要想真正地获得他的真心颇为困难, 可是她一直坚持着。白流苏的一次“激将法”———从香港即返回上海也未能打动范柳原。对此她只能忍、只能熬, 只能坚强地面对家里人的非议, 熬到第二次去香港, 两人虽然确定了关系, 但却依然没有名分。直到香港的沦陷, 在猛烈的炮火下, 她想到了范柳原, “不知道他的船有没有驶出港口, 有没有被击沉。”她一直坚守在自己的房子里等待范柳原的消息。“在这动荡的世界里, 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 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肚子里的这口气, 还有睡在她身边这个人。”正是由于她的坚持, 两人才彼此看得透亮, 放下了所有的防备, 成为一对平凡的夫妻。
而简遇见罗切斯特, 则是开始了她人生另一段旅程。罗切斯特是贵族的后代, 但是却受到父亲、兄长的伤害, 导致他的性格阴郁和冷酷, 但骨子里又是一个多情、善良的人。刚开始他们俩的相遇具有戏剧性, 并且他认为简的生命力够顽强, 简的样子也是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同简谈话时, 简用她真实的语言、坚强的性格吸引了罗切斯特。可是两人的地位并不对等, 经过重重阻碍, 他们准备结婚时, 简却意外地得知他已有妻子, 虽然深爱着对方, 但她不能容忍他的欺骗, 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她说:“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 甚至也不是以血肉之躯同你说话, 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 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 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等到她继承了财产, 他失去了庄园和实力, 她却又回到他身边, 照顾他, 用她的坚强的性格成全了他们的幸福。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无论以前还是现在, 我们已长期处在一个男权社会里, 女性如何成为生活的强者?那么就必须拥有坚强的性格、强大的内心, 用自己坚强的性格来追求理想、追求真爱、追求幸福。小说中的白流苏和简爱就用她们坚强的性格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改变她们生活原有的环境和境遇, 因此外界环境又由于她们的内心的坚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濮美玲, 江苏镇江市体育运动学校教师。
摘要:本文从哲学角度着手, 对《倾城之恋》和《简·爱》中的白流苏和简爱的性格进行剖析, 旨在表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要做生活的强者。
15.从道德的角度看学生的恋爱观 篇十五
关键词:恋爱中的道德;杯水主义;文明恋爱
在对爱情定义的探讨中,我们发现,真正的爱情是有道德要求的。而恋爱就是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活动。它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涉及了复杂的社会关系,恋爱不仅会影响男女双方的性格和生活,甚至会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它同样要受到道德的约束。那么年轻人在恋爱中应该遵循哪些道德要求呢?
一、坚持互爱原则,彼此尊重,彼此承担责任
恩格斯认为,“现代的性爱,同古代人的单纯的性要求,同厄洛斯[情欲],是根本不同的。第一,性爱是以所爱者的对应的爱为前提的;……”这里的“所爱者的对应的爱”就是指恋爱双方的互爱,它包括至少四方面的内容:
(1)自主自愿。恋爱双方必须出于共同情感和意愿,决非出于权利、金钱的诱惑,也非出于强迫或被迫。彼此尊重对方的感情和意愿,是贯彻恋爱自由的具体体现。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和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即使你的爱是真诚的,也无权强迫别人违心地接受。同时,任何一方都不能屈服于家庭地位、物质财富、健康状况、双方父母及他人的压力,勉强去爱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别人不爱你,就不要穷追不舍、纠缠不休,“强扭的瓜不甜”。
(2)相互吸引,相互倾慕。马克思主义认为,恋爱应该志同道合。恋爱双方有共同的理想,思想上能够互相勉励促进,学习、工作上能够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理解,人品、性格、志趣上有极大的契合之处,能产生共鸣。
(3)彼此尊重,相互关心、理解、包容。这是由爱情的高尚性、严肃性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尊重是爱情的前提条件,是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恋爱双方不应存在高低、依附、占有等思想和行为,二者人格地位完全平等。在生活上恋爱双方应该互相关心、体贴和爱护,互相帮助、理解、信赖和包容,尊重对方的理想、兴趣、工作、社交等权利,不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私有物,限制对方的自由。恋爱中任何无端的猜疑都会伤害对方的感情。
(4)彼此承担责任。自愿地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无论对方处在顺境还是逆境,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伤病,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要自觉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恋爱的目的在于寻找终身伴侣,“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流氓行为!”恋爱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不能视同儿戏。恋爱双方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对方负责,更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有的青年谈恋爱时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凭借自己的某些优越条件,把对方迷得神魂颠倒却乐在其中;有的青年纯粹是为了摆脱个人的寂寞和无聊,或者出于一种从众心理,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理难以平衡,于是随大流;有的青年把感情当儿戏,恋爱只是为了“试一试”“玩一玩”,为以后积累经验,“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这些都是对爱情,对对方、家庭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在恋爱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如理性对待恋爱中的性行为,恋爱前要慎重,中止恋爱关系时也要严肃负责,绝不能采取轻率的态度,要周全考虑,尽量避免“不该发生的事”。
1.反对功利恋,坚持恋爱的纯洁性
功利恋指的是以恋爱为投资交易,看重的是对方的“利用价值”,以此来换取个人的名利。现在有一些青年越来越注重恋爱的功利性,把金钱、门第、名誉、权势放在恋爱选择的第一位。有的爱慕虚荣心,贪图的是吃喝玩乐的物质享受,恋爱的条件是“房子、车子和票子”,于是“高富帅”“白富美”便成了许多青年追求的对象,甚至为了能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惜寻找一个和自己年龄十分悬殊的恋爱对象,或者甘当别人的“小三”“小四”“小五”“二爷”“三爷”“四爷”,成为金钱的奴隶和他人的玩物;有的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谋一个好职位,获得一次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机会,不惜以情相许,以身相许。如果一个人恋爱时,把金钱、权势、地位等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最终会迷失自己,失去自己的终生幸福。因为人类的情感精神是无价的,不能用物质来交换。如果以自己作为等价物进行交换,是自贬人格,使自己的情感粗鄙化,恋爱中就会减少欢愉,丧失尊严。而且一旦对方的金钱、财富、权势丧失时,所谓的“爱情”也就会随之消失。
2.反对“摆地摊”,提倡文明恋爱
马克思在给未来女婿的一封信中认为,“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在现在随意流露出热情和过早的亲呢。”[10]恋人双方相互吸引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本能,他们由于情感冲动而慢慢地开始一些小心翼翼的、含蓄的、谦恭甚至羞涩的亲昵举动,从性科学的角度而言是完全正常的。但人毕竟不是牲畜,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感情的冲动,因为性行为的发生只有在确立婚姻关系后才可以进行。未经法律许可发生的性行为,将会受到社会舆论、道德的制约和监督,也是法律所反对的,它会对恋爱双方(特别是女性)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而且我们也不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爱意,不分场合地勾肩搭背,旁若无人地搂抱亲吻。那种举止轻浮和对情欲肆无忌惮的放纵,是对爱情的践踏和贱视,是一种摆地摊行为。恋爱双方既要使自己的恋爱富有浪漫色彩和艺术,更要尊重我国的道德传统和风俗习惯,情动于衷,受制于理,用含蓄、富有内在美的形式来表达爱意,使恋爱时的言行举止文明端庄、健康礼貌和持之以度。
二、反对爱情至上,摆正恋爱的地位
爱情至上,是指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认为爱情是人生的全部或终极目的,一切都以爱情为目的。有一些青年奉行的就是“爱情至上”的观点,认为爱情是生活的第一需要,“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意义”,整天沉溺在“两人世界”之中,不再关心他人和其他事物。一旦失恋,就消极伤感,悲观厌世。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青年要正确地认识爱情,了解、掌握道德对恋爱的基本要求,慎重地对待恋爱问题,为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P33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P8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P240
16.从银行角度看供应链金融 篇十六
当前,市场竞争已步入供应链竞争的时代,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基于其强势地位,整合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其中,对资金流进行整合以实现供应链价值增值是供应链金融价值所在。从银行角度看供应链金融,结合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运用策略与推进思路做些许探讨,以期得到一些银行推进供应链金融运用实践的有价值的启示和经验。
首先,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以《商业银行法》为依据,以企业主体为切入点进行风险控制,在授信审批过程中侧重于企业的规模、净资产大小、盈利能力、担保方式及经营稳定性等基本情况,整个审批流程有一套既定模式,兼顾可能导致贷款偿还潜在风险的各个因素。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核心企业凭借其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绝对把控,金融业务主体从银行转移到核心企业。其次,资金来源突破银行单一通道的限制。传统银行信贷,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盈利能力、担保物的不足,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而核心企业拥有规模更大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拥有更多的预收账款(对下游企业)和应付账款(对上游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金融体系融资的差异本质上是信用的差异,也是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源头,核心企业可凭借其核心地位和信用优势,引入银行和多元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通过自己获取金融牌照来实现产业链上资金的融通,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可突破银行单一通道的限制,相应的,核心企业也获得了原本属于金融机构的利差收入。不同于市场将金融业务作为核心企业辅助性业務的主流观点,笔者认为,只要供应链金融可以提供更大的利润,核心企业没有动机限制金融业务发展。再者,供应链风险控制更具优势。金融领域最核心的竞争力仍是风险定价能力,核心企业对所在行业具备更为深刻的认知,对行业周期、微观运行以及对上下游企业信息更为具备传统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从前端的货物/服务采购,中端的生产制造,后端的产品交付和售后服务更具把控能力,可实时掌握供应链条上的数据和资金流向从而获得超额风险溢价。
最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日趋成熟,商业银行、电商平台、支付公司、P2P平台、供应链专业化服务公司均纷纷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业务,但这些机构主要是依托于核心企业供应链条各种数据,为核心企业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结算等服务,其数据都是过去、静态的数据,而作为掌握实时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数据的核心企业来说发展供应链金融具有天然优势,通过互联网发展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可构筑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一个开放的、交互的、信息共享的电子商务平台,核心企业可按需将金融、技术等服务渗透到商务活动各环节,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缩短服务响应时间,推动供应链运转方式极大提升。
核心企业做供应链金融的四大核心要素:首先,规模效应。并不是所有行业的核心企业都适合做供应链金融,在规模效应下才具备真正转型价值。规模越大的行业蕴藏巨大融资需求,意味着供应链金融所具有的潜在空间,只有存在较大的金融业务空间,核心企业续做业务的动力才更足。除了直接的规模影响之外,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越为复杂,挖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更为深入,通过建立互联网平台所具备的效率提升空间也越大,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优势也越为明显。
其次,差异化竞争,传统金融机构以不动产抵押为主,供应链金融以动产质押为主要竞争手段。一般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而以应收账款和存货方式存在的动产较多,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大。核心企业基于实体业务往来所具备的信息优势,针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动产质押融资,形成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竞争格局。金融牌照对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至关重要,受监管政策影响,金融许可证难以获取,核心企业可配套商业保理、融资租赁、P2P平台等非银金融牌照。商业保理和融资租赁是目前发展最快的非银子板块,优势在于政策上规范与支持,以及在外资、银行资金利用上的优势,10倍杠杆倍数在非银金融牌照中也属上乘,同时优质底层资产可通过再转让或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募资低成本资金。P2P平台的优势在于资金没有理论上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只要有利益,总有资金参与。相比较而言,小贷公司杠杆倍数较低,担保公司虽然杠杆倍数10倍,但业务上只提供担保,仍需接洽外部资金。
再者,产品定价能力,核心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已经在产业链中某些环节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竞争力大小决定其对上下游企业的话语权,话语权的强弱视核心企业经营业务的市场格局,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话语权最强,这将在两方面提升核心企业的产品定价能力:(1)、对上下游企业把控力越强,相对信用极差越大,融资相对优势越大,融资成本也更低;(2)、更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导能力,通过将供应体系和销售体系有机结合,加快资金和数据在体系内的流动速度获得超额收益,降低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成本和沟通成本,提高效率。
最终,意识统一,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管理的信息交换中心、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其他节点企业都通过围绕核心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组织生产活动,涉及环节横跨核心企业原料采购、生产制造、成品销售、财务结算等,任一环节不支持或不配合将造成业务的迟滞。核心企业自身融资渠道丰富,有较强的付款能力和付款信用,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竞争激烈且替代性强,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核心企业利用自身强势地位长期挤占节点企业现金流的局面且形成了企业内部的利益格局,导致供应链管理效率低下,在现代化的企业竞争中逐渐落入下风。供应链管理正是需要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点通过共同利益所产生的凝聚力把节点企业链接起来,共享发展成果,所以核心企业必须从大局出发,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经营理念,向各环节输出供应链思维,甚至以行政命令或绩效考核形式来达到意识上的统一。
17.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体态语 篇十七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体态语是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有着独特的功能,恰当地运用体态语,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探讨体态语的意义和运用,以及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要素,从而使对外汉语教学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关键词:体态语 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效果
一、引言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借以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对于言语行为,人们很早便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细致地进行研究,应当说,这些研究及其成果对于课堂教学艺术的日臻完美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相比之下,另一个重要的信息传输渠道——非语言交流,似乎有点被忽略了。著名艺术家赛弥·莫尔肖曾把体态语比作水这个原始要素。跟我们的感情一样,体态语就像一个流动的元素,在每次碰撞中,都会发生变化,但又万变不离其宗。体态语就是我们内心愿望和反应的表露,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它更发挥着独特而巨大的作用。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这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充当知识的传声筒,还应当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形象完美、内涵丰富的人生导师,更应当成为理解、尊重学生的可信赖的朋友。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师,他面对的可能是来自各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学生,而且他的一举一动关乎国人的形象。因此,这一特殊的角色要求他必须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完成对自己的师表形象的塑造,从而开展传知育能、陶冶心灵的教育工作。
二、体态语的定义及其功能
“我们以我们的发声器官发声,却以我们的整个身体交谈”
——阿伯罗比亚
体态语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的一种可视化符号系统。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体态语,即: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达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势。这种特定的身体姿势既 1
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Grant(1971)在《非语言行为分析》中有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的效果82%是通过教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实现的,只有18%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行为达到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如下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体态语运用的技巧与策略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教师必须理解和掌握体态语,充分发挥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功能。
三、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人际交流重要形式之一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通过其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并使学生受到感染,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对外汉语教学面向的对象是来自有着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国家的学生,教师在传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需要以丰富多彩的体态语相助,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一)展示对外汉语教师的良好形象,树立人格魅力
良好的课堂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准确的语言阐释,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的生动与否,而这课堂的生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来表现的。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本身汉语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就有着较大的难度了,如果教师不注意其当运用好体态语言,解释起来很吃力,学生学起来也很困难。相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丰富多彩的体态语,可以把某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简单明了,学生一看自然而然地懂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在无形中树立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学生不仅喜欢这个老师,对汉语也会越来越感兴趣。可以说,体态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的明信片,这张明信片的内容设计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互动效果。
(二)有效调控课堂情绪状态,强化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信息交换过程,师生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体态语来进行信息的反馈,双方都是通过它来不断地捕捉对方所传递的信息。例如:在讲授各种不同的“笑”时,只有用体态语才能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2
这是有声语言所表达不出的。如:“笑不露齿”、“狂笑”、“哈哈大笑”等,教师可示范给学生看,学生就会在教师的示范中捕捉到关于“笑”的不同信息。而教师让学生做各种笑的动作,可以看出学生对不同的“笑”是否理解与掌握了。这样,教师借助体态语就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记住每句话,每个生词所表达的意思。这样做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使学生们都参加到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适当使用体态语,可消除尴尬气氛
语体和体态语所表达的内容并不总是一致的,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时,语体的表达可能会产生某种误会。例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即使”一词的用法时,造了一个句子:“即使你的汉语说得不好也不要灰心”,由于汉语中没有虚拟语气,当老师的手指似乎指到某个学生(这个学生的汉语并不差)时,他可能会误以为老师是在说自己,甚至想要大声告诉老师自己的汉语并没有很差。但是,假如教师是带着微笑来举例的,学生看到老师的微笑,便会明白这只是在造句子而已,误会便立即随之消除了。
四、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体态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上运用丰富的体态语呢?
(一)体态语在语音教学上的运用
这是针对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来说的,教师在教语音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发音方法及部位,常常使用夸张的手段,比如教韵母i、u、v(yu音)时,教师的嘴唇从扁到圆,有明显变化;在纠正发音时,教师则常常借助手势,比如,不少留学生分不清z、c、s 和 zh、ch、sh、r,教师就伸出手,手心向上,五指并拢,发z、c、s的时候,指尖轻轻向上,而发zh、ch、sh、r的时候,指尖向上翘起,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在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时候,教师可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发送气音时,会明显地看到白纸有颤动感,而发不送气音时,白纸不发生颤动,这样,学生便可一目了然地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而在纠正四声的时候,教师常常按照五度发音法(第一声是阴平55,第二声是阳平35,第三声是上声214,第四声是去声51),用五指在空中比划,这些动作对学生理解区分和纠正难音难调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二)体态语在汉字教学上的运用
汉字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字母,是方块字,对很多留学生来讲,汉字是非常难记、难读、难写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课堂上,体态语的运用想的尤为重要。例如,在给学生解释“大”字的时候,教师可以正面站立伸开双臂形,双手平伸尽力张开是很大的,所以用这个形状代表“大”的意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很形象生动,也理解了“大”的意思。又如,讲授“看”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上边是“手”,下边是“眼(目)”,同时把右手放在额头处,眼睛注视着前面,手遮住阳光以便看清楚。那么,学生可以很快明白“看”字是什么意思,也可以很清楚地记住“看”字的写法。
(三)体态语在词汇教学上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提倡用目的语进行释义,增加学生接触和感受汉语的机会,但是有些教师在用目的语释词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增加新的生词,本来是让学生明白词语的意思,但又因此而造成了更多的障碍。比如,给学生讲解“超过”一词,说“超过”就是“超越”,学生还是不懂,便继续说“超越”就是“逾越”,这样的解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完全是失败的。“超过”完全可以解释为“由某物或某人的后面赶到了前面”。因此,教师再解释“超过”一词时,可以叫一名学生上前配合,老师在前,学生在后,两人装作在跑步,然后学生跑到了老师前面,就可以说“学生超过了老师”,这样就是“超过”,那么学生一看,便会明白了。因此,在解释词语时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限,不能照搬词典上的释义,而要注意变通和化简,力求通俗易懂,以利于学生接受。
(四)体态语在语法教学上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造出能展示该句子的语境,再使用体态语把句子引出来,让学生能清楚理解该句型的意义和功能。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把”字句的时候,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句子:老师把花瓶放到了我的桌面上。在讲台上事先准备好一个花瓶,讲解时边讲边拿着花瓶走向某位学生,把花瓶放在他的桌面上,然后让学生重复黑板上的句子,让学生明白在用“把”字句时宾语是发生了某种变化的,(如上面的句子,花瓶从讲台搬到学生桌面上,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慢慢领会“把”的用法。又如,在解释“是„„”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指着学生的上衣问:你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穿的是T恤(西 4
服、羽绒服、衬衫„„);又指着学生的裤子问:你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穿的是运动裤(牛仔裤、长裤、短裤„„);然后再指着学生的鞋子问:你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穿的是皮鞋(运动鞋、布鞋、拖鞋„„)
以上这些练习,如果没有教师配合动作,学生就不知道回答什么,教师一边问一边做动作,既节约了时间,又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五、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时需注意的要素
“一个民族,用什么样的人体语言表示什么样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违反了这个约定的规则,不是引起交际的中断,就是产生误解。”(柯廉等1990)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正确地使用体态语,就必须按照一定的社会习惯、交际习惯、体态语的一致性和接受能力。那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课堂上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恰当运用,和谐得体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美在和谐”。体态语只有和表达内容、情感和谐一致时,才是美的,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首先,体态语是表情、手势、姿势、服饰等的综合运用,只有相互配合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次,体态语要运用恰当,切不可滥用,否则一堂课下来,张牙舞爪,学生好像在看马戏一样。也就是说,应当把体态语放在言语活动的辅助地位,切不可本末倒置。
(二)真情流露,自然适度
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实情感,交流时才能使体态语自然轻松,但体态语也应有度,如“微笑”也要适时适度,若学生在叙述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自己丢了东西时,教师也微笑,这就与当时气氛不协调,学生可能还会误以为老师在嘲笑自己,不重视自己。教师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符合,不应与之相反,所以,教师需要具备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相信学生,由自觉到自然,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使体态语与个人风格融为一体,形成富有有个性的教风。
(三)了解体态语的不同文化背景
同样的意思不同民族可能用不同体态语表示,同一体态语不同民族也可能会表示不同意思。英国、美国、法国、韩国和中国人一样在听课或回答问题时,眼睛看着教师的眼睛表示对教师的尊重,而日本人眼睛则以看颈部或嘴边为尊 5
敬。因为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韩国人跟中国人一样,觉得在谈话时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是对对方的尊重,如果看着别处则是一种失礼;而日本人不同,他们认为谈话时看着对方(尤其是长辈)的眼睛是不礼貌的。又如,中国人用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但保加利亚、尼泊尔人则相反;土耳其人眯上眼睛,翘起下巴,轻轻弹一下舌头表示反对,马来人低垂双目表示反对,等等。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体态语,在跟学生打交道时,不可按照中国的文化习俗去理解,同时适时地向外国留学生介绍一些中国体态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四)纠正不良的体态语
体态语往往是人无意识发出的,但却往往能反映出人的真实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应注意纠正一些不良的体态语。例如:有些教师习惯用手沾唾液之后翻书,眼盯天护板,随地吐痰、搔头皮,打哈欠,靠在黑板上,手不停地玩弄粉笔等,对于这些无意识的不良体态语教师应及时纠正。特别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代表的已不是自己,而是整个中国的形象,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态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着独特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教师体态语的运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感悟、反复实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体态语,配合有声语言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效果,突出其“有声胜无声”的作用,创造尽善尽美的境界,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向世界,让更多的外国人学好汉语、了解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11-23
小学生家长会数学教师发言稿12-04
从社团看大学生心理11-08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论文08-11
小学教师数学教学随笔06-20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教学计划01-13
小学美术教师简洁学生评语06-28
教师颂小学生朗诵07-07